麦肯锡指中国教育体制导致大学生2005

时间:2019-05-12 01:3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麦肯锡指中国教育体制导致大学生200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麦肯锡指中国教育体制导致大学生2005》。

第一篇:麦肯锡指中国教育体制导致大学生2005

麦肯锡指中国教育体制导致大学生“量多质次”2005

麦肯锡(McKinsey)日前发布一项报告称,中国缺乏训练有素的毕业生,这可能阻碍中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发展更先进的产业。报告表示,如果中国缺乏应用技能,英语水平低下,那么中国将更难以发展服务产业。这一研究突出表明,中国在努力从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向服务和研究产业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种种困难,尽管中国目前毕业新生数量巨大。麦肯锡还预测,跨国公司在华招聘高质量员工将面临更多困难,因为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在华扩张业务。麦肯锡上海办事处负责人、报告作者之一的高安德(Andrew Grant)表示,“一方面是短缺,一方面是丰富,这是个自相矛盾的问题。中国的毕业生人数很多,但很少有能力胜任服务出口业的工作。”该报告出台是基于对83位人力资源高管的访谈,这些人士认为,中国毕业生中只有不到10%拥有为外企工作的技能,而相比之下,印度的该比例则达到25%。中国今年将有310万大学毕业生,美国则为130万。许多中国学生所接受的那种教育,没有教给他们为全球企业工作所需的实用和团队协作技能。据麦肯锡称,中国每年新培养出约60万名工程师,是美国的9倍。然而,在中国160万名年轻工程师中,只有约16万名具备为跨国公司工作所需的实用技能和语言技能。能为跨国企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比许多企业意识到的要少,而且由于中国经济强劲扩张,这些企业也面临中国本土企业争夺毕业生的激烈竞争。该研究报告称,10年后,中国将需要7.5万名具备某种国际经验的经理人。中国目前仅有约5000名此类人才。

出处:安邦资讯10月9日10时18分

第二篇:中国教育体制弊端

中国教育体制弊端

摘要:中国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体制上的问题,同时也与中国的人的传统观念有着千丝万褛的关系!概括起来这里主要有两个问题:

一、中国学生没有明确而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动力(这个主要是观念所引起的问题)

二、中国的教育把人脑打造成电脑(这个是体制所导致的)

关键词:弊端 中国教育 分数 应试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已非止一日,且日趋严重。其原因有三:一是应试教育,二是不尊重教育规律,采用行政手段管教育,三是不尊重学术规律,采用管理物质生产者的方式管教师。

这个三大弊端本人是没本事总结出来的,作出这个结论的人梁慧星自己说欢迎一切媒体免费转载,所以本人也就免费拿过来说话。

说应试教育,人人都有体会。学习,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老师教学生,最成功的是有朝一日可以不教。可现在一切都本末倒置了。别说考大学之前,就是考上了大学,分数同样是学生的命根儿。上大学,与其说是学习生活技能,学习工作的本领,不若说是学习考试技能。等级考试,四六级考试,只要分数高,就一切都ok,否则,就算你牛顿,爱因斯坦的天才,毕不了业一切都是枉然。

我曾专门思考考试以及分数的作用,我得出的我认为正确的结论是:分数是检验学生是否能接受下一个阶段教育的一个一般标准。也就是说,分数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就这么简单点道理。可现在看看?小学生被要求考100分,90分就要倒数了。这个分数早就不是检验能否升级的标准了,为了最后的毫无意义的10分8分,小学生被迫接受繁重的作业,被迫取消了许许多多学习其他生活技能的机会。一路就这么走过来考大学,然后接受差不多等同于初教的高等教育。

地区高教招生的分数差别,在这个意义上表现最明显。不同分数入学的大学生,有时候地区差别多达100多分,可是大家都能跟着老师学习,最后学习成绩也并不与大学的入学升级完全正相关。这就说明了,有时候那个高分,纯粹是恶性竞争的结果,并不具有积极意义。

当然了,分数高也代表着一种能力,但是,这个能力的培养对中国来说,代价太大了。高分低能的应试教育最可怕是扼杀了学生们的思考与创造力,许许多多本可以多元化发展的优秀人才,被培养成了同一规格同一型号同一品质的中等之才,高等教育出产如此之多类似产品的后果就是整整几代人缺乏创造力,国家缺乏竞争力。我国的文革后近30年,培养了100万的研究生,但我国在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等领域在国际上的排名并没有提高,没有多少重大科研成果,甚至有用的发明专利申请都没有明显的增加。

说应试教育,不能不提到教师们。老师既是应试教育的帮凶,同时也是受害者。应试教育的分数导向作用使得教师教学安排一切为了分数。分数决定教师的考评,晋级、涨工资,分数同样是老师的命根儿。

现在的高等教育,学生全面素质下滑,教师部分师德沦丧,都是应试教育的恶果。中国的学生从小就被强迫着去学习很多东西,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不知道为什么而学的。努力地盲目的学,仅仅是为了考出个好成绩,以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还有同学的羡慕。就这样,慢慢地在学生的意识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错误的学习意识——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虚荣而努力。最后就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下降。这到底是谁的错?父母?老师?都不是,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那种落后的思想观念导致的产物!中国的父母很多时候就是虚荣心太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儿女要求非常的苛刻!过度的强求而不是理智的引导给自己的儿女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物极必反,中国的父母要切记啊!可怜天下父母心,有时候是赞美有时候却是讽刺。是谁把你们弄得那么疲惫?是孩子的不听话?是孩子不争气?也许是的!但是又是什么使他们不听话?不专心学习呢?是你们自己啊!那个年龄的孩子,那里有能力思考得那么远。那个年纪他们唯一知道的就是他们喜欢什么。而他们所喜欢却那么不幸,因为那些东西在大人看来都是无聊的没用的!就这样孩子们做喜欢的事情的权利被剥夺了,被强迫去做父母觉得好的东西!无可厚非,大人们觉得有用的东西,对于孩子长大以后真的很有用。如果孩子能够用心学,他们以后一定可以少吃很多苦头!但是父母们,你们也应该知道他们还是孩子啊!他们还不应该这么快就拥有老人们的思想!多给他们一点自由吧,让他们在长大以后再回忆自己的童年的时候感觉童年是多彩的而不是灰色的!

下面就要说一下中国教育体制方面的问题了。一个耳熟能详的事情,在国际奥林匹克大赛中,桂冠荣誉很多时候都属于中国的学生,已经可以说是专利了!同样也是一个让人注目的国际大奖——诺贝尔!在里面至今仍然没有一个中国本土科学家的席位。多遗憾啊,多可悲啊!是谁的悲哀?中华民族的悲哀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美国人把电脑打造的像人脑一样的灵活,而中国的教育却把人的大脑变得像电脑一样的死板!人之所谓为人,之所以能够在地球上处于统治地位,是因为人类善于发明并利用工具。也就是我们的祖先所说的“善假于物”。可曾几何时,我们却把这教导给忘掉了。也许很多学生,都可以把那篇文章倒背如流,可是他们是否又真的懂得其中的真正内涵以及其中的深刻哲理吗?曾几何时,我们的大脑已经变成了一个存放东西的硬盘!曾几何时,我们已经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别人的工具!中国的学生那克服学习的精神以及他们所懂得的东西让很多外国人汗颜。可是这其中又有多少是必须学会的呢?有多少是垃圾?有多少是我们沉重的负担?世界没有垃圾只不过是资源放错了位置或者我们没有利用好罢了!所以中国的教育是不是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教育学生利用资源上呢?既然机器可以做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我们那么辛苦去做呢?背了那么多,记了那么多到底是为了什么?不要期望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全才,那是非常幼稚的想法。前阵子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个物理学家的妻子写的。尽管她的丈夫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多了不起的成绩,让不少人仰慕。但是他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根本就不懂得放松自己和享受生活。想想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很多都是懂得享受生活的!比如说爱因斯坦,他是一个奇才,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但是他的生活并全部都是物理。他酷爱艺术,尤其是音乐,而且还做出了不凡的成绩!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仅仅是荣誉吗?不是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快活的生活着,为了自己,为了家人和朋友。

1、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随便说话,学生却要举手申请发言权限才能够对老师进行提问和回答

2、作业是负担,教师无法令学生爱上学习,却只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

3、限制学生的种种自由,甚至出现在校必须购买校服等种种封建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以从前的经济观念要求学生,本身就是违背国家政策,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愚蠢的行为。

4、学生压力过大,学生真正毕业到社会上所需要的,并不是一纸文凭和儒雅的学生作风,老老实实做人的人,在客观事实上,是混不开的,即便是他有再高的学历和知识,面对社会的惊涛骇浪,也只会以一个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让学生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处于劣势。

5、学校不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利益,常以自己的利益为第一利益,学生必须服从学校,这违背的,是服务第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宗旨,昨天是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在学生和学校之间,学生本身应属于消费者,而学校作为服务方,必须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位,而客观实际上,有多少学校,真的做到让学生满意呢?

6、教育过于死板,通过一味添压式的传统学习方法,令广大学子苦不勘言,学习,已经不再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一个合理的途径,而是令学生感到压力重重的一个包袱,试问各个学校,和各个教育主管部门,还有各位家长,如果让你们背着巨大的包袱去工作去发展,去赚钱,你们会开心吗?你们会工作好,会发展好,会赚钱好吗?所以如果不给学生减轻压力,就不要妄想学生学习好了

7、遵守纪律的问题,纪律是维系一个社会环境稳定和井井有条的一个规范和规章制度,是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定的,并不是某某个学校领导或者教师,为了一己之快漠视学生感受而定的!学生在走廊里不许说话,在课堂上保持肃静,这样死气沉沉的环境,学生还能够算得上是祖国的花朵吗?凋谢了吧„„„„

8、乱收费问题,这个问题是最敏感也是广大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有些学校,用分数来为自己提高档次,用分数线来向学生压榨钱

财,这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的敛财方式,合理的收费我们并不反对,但是动辄几千几万的所谓“借读费”这能算是合理吗?学校需要建设,那是学校自己的发展,试问学校的建设壮大又为我们的学生带来了什么?学生真的因为学校的扩建,学校的拼命敛财而获得成绩和知识的提高了吗?

9、补习班的问题,补习班的存在令广大家长头痛不已,某些教师为了在工资之外赚些外块,甚至上课的时候不把知识全部讲完,待到补习班再一一点明知识要点,这样的教师还怎么样为人师表,怎么样教好学生,学校要提高升学率,有这样的教师存在,请问,又有多少学生可以顺利地通过中高考试?考进自己满意的学校呢?知识是学校提供的,却被教师倒卖升值,叫学生们怎么相信他们的老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老师呢?

10、早恋、性教育的问题,这是目前最敏感的话题,但是越是敏感,大家就越不敢提出,因为我们的学生在青春期的年龄,都是在读书,所以校内的性问题,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大

责任,有些学生直到结婚都不清楚男女之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些人因为接触了不正确的性教育走上歧途,这有哪项不是学校的责任?一味的隐瞒压制,就能让学生们明白真理吗?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在花季的学生最困惑的时候,他们的老师他们的学校能够给他们的,并不是“受业解惑”而是一味的隐瞒压制,甚至蔽斥,这样的教育,怎么能让这些尚且懵懂的学生走上正途,成为一个由生理到心理完全健康向上的人呢?

11、叫家长,学生一旦犯了什么事情,就要叫家长,把责任一把推到家长这里,老师啊老师,家长让学生上学,是把自己的孩子,自己的血肉交给你们教育,你们没有能力把他们教育好,却把责任推回给家长,的确,在教育上,家长的确要比老师方便很多,但是,处在叛逆年龄的这些懵懂的学生,需要的并不是管教,他们需要的是引导和合理的教育,并不是一味的训斥,和推来推去,学校把责任推给家长,那么还要学校干什么?学生还上学干什么?还要你们这些老师干什么?

12、教学生做人,还是教学生做贼?学生有哪个不欺骗自己的父母,不欺骗他们的老师?往往学生幼稚的骗局被揭穿的时候,学校也好,家长也好,都会大动肝火,你们怎么不仔细想想?学生为什么要骗你们,“人之初,性本善”,谁是生来就会骗人的,这责任到底在谁?没有良好的沟通,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引导,本来就幼稚无知的年龄,面对学校和家庭的种种压力,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隐瞒,让隐瞒把一切平息,没有了诚信的为人,在社会上怎么混啊!这责任到底在谁?到底在谁?!

第三篇:浅谈中国之教育体制

浅谈中国之教育体制

您的思想很特别,初上您的课,我一时还接受不了,在现代教育制度下,很少有老师能在课堂上言语犀利的批判当代社会存在的各种丑恶现象,不过两个月下来,我在思想上也与您产生了共鸣,于是这让我对我国现在的教育体制产生了思考。

没有人会否认,人才的竞争是全球化时代所有竞争的核心。在这二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尽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随着市场制度的确立和与世界体系的接轨,新的经济体制已经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教育体制显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尽管作了种种努力,但大概没有人能够夸口说,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是成功的。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们便象是上了紧箍咒,背上背着与身高体重极不相称的沉重的书包,放学以后和每一个周末都要被绑在书桌前做那永远做不完的家庭作业。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终于有一天,教育学家们听到了孩子们的大声疾呼:“还我童年!”他们才意识到这样做对孩子同样是一种摧残,于是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减负,开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可是这一转变好象又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因为中国的人口与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能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很小,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考大学是他们跳出农门,进入城市阶层的最佳途径,也一度几乎是唯一途径,他们不天天泡在书本里,不去考大学,出路何在?而素质教育的提出,不仅没有使应试教育的沉重负担得到缓解,相反,因素质教育而衍生的特长、兴趣教育让家长们要求孩子在学好文化功课的同时,还要在周末和假期里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孩子们的童年的欢乐就这样被一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扼杀了。初等教育就如此折磨的这些孩子们,然而在未来的学途中,他们遇到的教育体制问题就不仅仅是这些课业的沉重负担了。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学生们面对的压力来自各方,包括父母、老师的期望,还有来自社会的影响,然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存教育制度压力。原本学校的第一功能是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其次是激发兴趣和培养各种能力与创造力,包括学习研究能力、独立思考分析与判断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生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等。现在学校片面追求扩大教育规模,盲目追求升学率,因此应试教育的存在也在所难免。从去年江苏的高考制度又进行的改革,我们现在还无法评判这样的改革是否有利,但是我看到很多学生在这次改革中失足了,单在我周围就有那么多人受害,就不用说整个江苏省有多少孩子深陷其中了。

应试教育偏重死记硬背,循规蹈矩,重灌输传承而不利创造,结果导致人的怠惰、僵化与保守,不思变革,不求进取。学生们深受这种教育制度的迫害,下面引用网友的几点总结:

1、奴化。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我们的教育制度不允许存在不同的思想。即使偶尔允许有不同的思想,那也是在若干原则的规范之下的。

2、捷径。为了考试,所以有了应试教育。但是应试教育的最大后果还不是学不到知识,而是学生们在思想中建立了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只要通过了考试,就是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所以,这些学生无论到了哪里,都想找到类似的方式。在他们眼中,无论在哪里,都不过是考试,只要是考试,就有通过考试的捷径。

3、猥琐。这里的猥琐不是说形容很猥琐。而是说不懂得与人沟通和协调。要么忍着,要么爆发,没有任何的中间状态。

4、残忍。也就是没有人性,当我们去赞扬一个小孩子杀死了所谓敌人的行为的时候,也就证明了,只要面对那些敌对的人,我们有权,而且必须采取一切手段去消灭他们的肉体和灵魂。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教育也是利用的教育,怪不得国人对于吃狗虐猫没什么感觉呢,我们教育不就在培养这样的暴民吗?

5、钻空子。从捷径观念出发,一部分人进化为抛弃一切信义,特别是公共领域的信义,去钻一切可以钻的空子。考试的捷径之一就是作弊。既然只要通过了就没有人追究,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不要作弊,除非你不被人发现!那么,聪明的学生就开始琢磨着如何才能不被发现。

6、承诺。承诺没有了价值,宣誓就像吃菜。小学生就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时刻准备着!跟背书一样。其实脑子里一点也没有这个东西。久而久之,长此以往,这样的人怎么能成为司法制度下值得信赖的人呢,我们的证言如何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呢?怪不得中国的司法体系中,证人远远不够,人证不如物证呢。

在这种教育制度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多少提高呢?从大学走出来的学生到了社会上是什么样的呢?

只要你花了钱进学校,就一定可以买到一张文凭。这是我们高等教育现状,当合格不合格的大学生从大学校园里蜂拥而出的时候,可把用人单位给整苦了,怎么堂堂的大学生能力竟会差到不可想像的地步呢?部分“鱼目”一样的大学的掉价连累到“珍珠”一样的大学生,因为有大学生低能,他们这些真正的人才也跟着受到了怀疑,也跟着掉价甚至无价——无法就业,既然文凭不再值钱,日后谁还会拼着命地把孩子送进大学的教室呢?可怕的恶性循环!

这样的教育制度还要存在多久呢?应该怎么改革呢?值得我们深思!

第四篇:中国教育体制简介

中国教育体制简介

中国教育概况

中国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各级政府不断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办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进行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指南。

中国教育大体分以下几个阶段:

学前教育 3─5岁的儿童进入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

小学教育 为6─11岁儿童设立。小学一般由地方政府兴办,也有由企业和私人创办的。中等教育 为12─17岁的少年提供的教育。一般都是由地方政府和业务部门兴办。中等教育机构为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和各类中等专业学校。普通中学通常分为初中和高中,学习年限各为3年。初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高中学习,还有一部分升入职业高中和中等专科学校学习,学制为3─5年。

高等教育 指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中国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为大学、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学校承担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

中国高等教育

到1997年底,普通高等学校共1020所,在校研究生17.64万人,本专科生317.27万人。现在高等学校中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研究所或研究室3409个。已建立416个重点学科和15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及部门研究开放实验室。高等学校在我国科学研究事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大学分为国家教育委员会直属高等学校,中央其它部、委所属高等学校,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高等学校、地方中心城市办的高等学校以及民办学校。中国大学与独立设置的学院是属于同等地位的高等教育机构。

为了确保各高等学校的招生质量,中国建立了严格的招生考试制度。已取得高中毕业文凭的学生,通过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方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中国全日制高等学校全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少数院校开始试行三学期制)。第一学期9月初开学﹔第二学期2月中旬开学。每学期20周左右,每周学习5天。除寒假及暑假外,每年的1月1日元旦、5月1日国际劳动节各放假一 天,10月1日国庆节放假两天。学期期间其它纪念日和传统节日学校均不放假。

中国学位制度

中国的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包括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数学、教育学(包括体育学)、文学包括语言学、艺朮学、图书馆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十二类。

学士学位 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含毕业设计和其它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合格,授予学士学位。

硕士学位 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硕士研究生,或具有硕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人员,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授予硕士学位。

博士学位 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博士研究生,或具有博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人员,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授予博士学位。

中国教学与科研

中国大学的教学是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实施的。大学主要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验课、习题课和辅导课。为配合课堂教学,组织现场教学、教学参观、教学实习、社会调查等活动,以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学校 校系两级设有图书馆或图书资料室,向学生开放,为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良好条件。学校都配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中国大学的科研工作是发展科学技朮和推动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大学建立了3402个研究所(室),加上几万个专业教研室,大体可以适应不同层次科研工作的需要。1984年以来,国家在各大学中建立了10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58个专业实验室。据统计,1996年高等学校获得国家发明奖占全国50.6%,获得科学技朮进步奖占全国31.34%,获得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占全国65.9%。

中国大学学籍管理

中国大学要求学生按期到校办理入学报到注册手续。新生入学须复查合格,方可取得学籍。

中国大学既考勤又考绩,学生不得无故旷课,必须参加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核。学生完成本学年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核(或补考)成绩及格,准予升级。实行学分制的,考试及格,就获得该门课程学分。考试不

及格,将根据规定给予留级、降级重读或退学处理。

中国大学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和表彰。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给予纪律处分。中国大学的校园文化

中国大学十分重视建设具有本校特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认为这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能对大学生起到积极向上的教育作用,形成良好的校风。

中国大学的校园文化包含良好的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丰富的文化生活﹔文明的生活方式等。中国大学经常通过开展大学生社团活动来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这些社团活动包含科学实验、学朮交流、文艺演出、体育竞赛、公益活动等方面的内容。外国留学生可以自愿参加中国学生的社团活动﹔此外,学校还专门为留学生组织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汉语表演、参观游览等活动。留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爱好,也促进了与中国师生的思想文化交流。

中国大学生生活

中国的大学设有学生宿舍和餐厅,大学生多数在校园内食宿。为了给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中国大学在校园内建有留学生宿舍和餐厅,供各国留学生选择使用。宿舍内备有卧具,不必自带。

中国各院校鼓励中外大学生之间的友好交往,以加强了解,增进友谊。

第五篇:麦肯锡2011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

2011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消费新力量 十年之后,中国的个人消费总额将翻一番,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在通货膨胀和扩大内需的现实背景下,中国人当下的消费信心和消费模式有哪些特点?中国市场下一轮增长源泉究竟在哪里?企业又该如何抢得制胜先机?日前,麦肯锡发布了《2011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消费新力量》,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而详尽的解答。

中国正步入一个崭新的消费社会。十年之后,中国的个人消费总额将翻一番,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然而,中国的个人消费支出水平比欧美各国低了很多。中国政府已经有所反应。在“十二五”规划中,扩大内需成为政府的首要任务。这对广大的消费品企业无疑是利好消息。

从2005年起,麦肯锡每年开展一次大型中国消费者调查。我们访谈了60多个城市的近5万名消费者,其收入、年龄、地区、所属城市集群和城市层级都不相同。他们代表了中国80%的GDP、90%的可支配收入以及50%的总人口。与往年的报告一样,麦肯锡发布的《2011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是对中国城镇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深入研究和总结。该报告重点阐述了三个方面的调研结果。首先是中国消费者当下的消费信心和消费模式。其次是消费市场的未来增长点以及不同品类和区域的增长差异。再次是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及其影响因素。针对消费品企业,报告也提出了六大建议。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 尽管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中国消费者对未来收入仍然信心十足; 消费取舍行为大幅减少; 初次购买对消费增长的重要性减弱; 中国消费者接受陌生产品的速度很快,这是新兴品类消费增长的源泉; 品牌高依赖度和低忠诚度并存; 互联网尚未成为消费者获取产品信息的重要来源; 社交媒体发布信息的可信度有了大幅跃升; 情感因素日益影响着中国人,尤其是富裕人群对品牌的选择。

一路高涨的消费信心

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中国人的消费信心和消费模式是怎样的?

首先,我们发现消费者对未来收入预期比去年更乐观。这种信心支撑着他们的购买行为。58%的被访者预计其收入下一年会增长。这个比例在2010年仅为39%。美国是34%,英国仅为22%(示例1)。

首先,我们发现消费者对未来收入预期比去年更乐观。这种信心支撑着他们的购买行为。58%的被访者预计其收入下一年会增长。这个比例在2010年仅为39%。美国是34%,英国仅为22%(示例1)。

其次,增加开支的消费者与去年持平。他们或买得更多,或买得更频,又或是买得更贵。平均而言,约50%的被访者认为通货膨胀是主因。35%的人坦言消费升级即购买了更贵的商品,这比去年的26%有所上升。60%的被访者是购买数量或次数的增多。

最后,今年只有5%的消费者增加开支因为初次购买某种产品,这比去年20%大幅下降。这表明许多品类在中国市场日趋成熟。

捕捉消费增长新源泉

十年前,吸引新消费者是推动消费增长的关键动因。如今,初次购买的重要性正在削弱,除了昂贵的大宗产品(如小汽车)或者是小众商品(比如香体液)。从地理区域看,某些品类的渗透率在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已经很高,但在欠发达地区仍有着十分广大的未来消费群。鉴于市场增长源泉的复杂性,本报告将从消费者能否买得起、能否买得到、是否热衷该产品等三个角度阐述。

能否买得起

对于许多存在了10年以上的品类而言,依靠初次购买促增长的空间十分有限。比如家用电器、个人护理产品、食品和饮料以及服装,已经渗透到超过50%的城镇家庭中。2006至2010年,全国范围内的手机销售额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而此前5年的年均增长率高达21%。如今,97%的城镇家庭已经拥有了手机。因此,企业必须要说服消费者购买更多的同类产品、增加购买频率或数量,或是购买更贵的产品。

能否买得到

毋庸置疑,销售网点分布广泛的企业往往能够迅速在不同地区吸引到消费者。康师傅是中国最成功的食品饮料生产商之一,它下属有500多个销售企业以及100多个物流仓库。这帮助康师傅有效将其品牌的知名度转化成消费者实际的购买行为—78%听说过康师傅茶饮料产品的被访者曾经购买过。而同类竞争者这个转化率一般在45%至65%之间。是否适应消费者

迎合中国人口味,改良产品性能以适应消费者也是一个好办法。经验显示,中国消费者能够快速接受他们以前并不熟悉的产品,这为新兴品类的增长提供了可能。增加适用场合也是有效方式。以前,中国人买巧克力大多是送礼。玛氏公司的德芙巧克力是中国首个外国巧克力品牌,它以“宠爱自己”为营销定位,鼓励消费者自己购买巧克力。如今,德芙成为中国巧克力市场的领先品牌。此外,改良产品以适应中国消费者的偏好,而非强求他们改变。四年前,百事公司推出了纯果乐果缤纷—混合型果汁饮品。如今,88%的消费者听说过,38%买过。纯果乐果缤纷是百事上海研发中心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推出的新产品。与众不同的中国消费市场

中国消费者对品牌的期望持续上升。一方面,基本功能,如耐用性、舒适性和口感等在中国的重要性远高于发达市场。另一方面,在不多花钱的前提下,消费者对使用的便捷性及优质服务等精细功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有意思的是,中国消费者对品牌的高依赖度和低忠诚度。他们对品牌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价格或渠道,认为品牌产品比非品牌产品更安全、质量更高或更为可靠。但是,中国消费者对品牌的热爱并未转化品牌的忠诚度。他们习惯于在多个品牌中选择,日常购买的品牌数目也在增加。示例12揭示了中国消费者在不同品牌之间游移,即使是在购买牙刷、碳酸饮料等这些在发达市场中品牌忠诚度较高的品类时也一样。例如,一半的被访者既喝可口可乐也喝百事可乐,63%的被访者表示他们会经常光顾麦当劳和肯德基。

六大建议为消费品企业支招

一、区域扩张。

许多跨国企业至今仍只盯住少数几个大城市。但生活在约700个三、四线城市的居民贡献了60%的中国城镇消费总额。因此,企业应尽早、尽快向三、四线城市扩张。当然,企业也应考虑扩张方式:先谋站稳脚跟,再图扩张。麦肯锡的CLUSTER MAP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的配置。

二、因地制宜的增长策略。

奉行全国统一的营销战略是行不通的。只有了解特定产品在具体地区的增长潜力和背后的动因,企业才能制定出因地制宜的战略,实现销售增长的最大化。如果产品市场渗透率高且价格较低,那么企业就应说服人们购买更多产品或升级消费。营销方式和店内执行也需要因地制宜。由于三线、四线城市的传统通路盛行,商品促销比服务质量对当地消费者更具吸引力,因此营销方式可能与一线城市有很大不同。

三、细分市场的品牌战略。

随着消费者的辨识能力越来越强,单一大品牌如何满足广大细分市场的需求成为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面向特定消费群体的企业必须要能强调产品与众不同的先进功能或与之建立情感联系,才能挽留消费者。

四、注重高性价比而非打价格仗。

即使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单纯降低价格也很难满足中国消费者。强调物有所值而非单纯低价更受欢迎。例如,费列罗的健达巧克力通过宣传其富含营养牛奶、适合儿童食用且形状新奇好玩来体现物有所值。

五、营销工具现代化。

传统大众媒体尽管成本高,但至今仍至关重要,互联网尚未能取代它。店内促销活动、店内广告等多种其他媒体渠道的可信度也正在上升。同时,相对企业主动出击,消费者更信任其他用户的意见。这就是说,企业必须认识到网络社交平台的影响力。

六、发展电子商务。

线上销售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企业可以选择建立自己的网站,或者借助其他互联网销售平台。企业必须确保消费者线下或线上的购物体验是一致的,消费者网上购物看重的是购物便利性和价格透明度。他们仍喜欢到实体店试用产品并了解促销信息。

很明显,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成熟,消费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任何单一的方法都无法完全赢得他们,而且还会错失市场机遇。而且,变化如此之快,过去适用的战略未来不一定还能继续适用。只有具备灵活适应能力及创新技能的企业才有可能与中国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保持一致步调。

下载麦肯锡指中国教育体制导致大学生2005word格式文档
下载麦肯锡指中国教育体制导致大学生200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与菲律宾教育体制探析

    中国与菲律宾教育体制探析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促进了世界各国在文化、教育与经济等方面的沟通交流,并且学术领域的互动更加频繁。菲律宾的教育事业较为发达,在教育方面也投......

    贺卫方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

    贺卫方: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 ——答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 按:2005年5月,因为不满于当时的研究生招生考试模式,我宣布停止招收硕士研究生,引起了相当的反响。......

    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病思考

    中国现代教育体制利弊实践思考中国现代教育体制利弊实践思考 前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教育制度变成了高考制,高考决定终生。在新中国初期,中国的教育为中国培养出了许许多多......

    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

    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1.教育体制和制度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两大根本性转变,一是工业化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的转变,二是人们一次性学历教育向终身学习的转......

    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及改进方法

    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及改进方法教育问题与其它社会问题一样,方向不明,目的不清,三十年了,依然是"摸着石头过河".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摸那看不见的石头,生怕自己淹死,多一事不......

    中国教育体制与国外的异同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信息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011级1班韦含笑 201111010144当今教育制度与高等教育的认识与感受 可以这么说,教育乃立国之本。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

    中国教育体制的发展及深思(5篇范文)

    中国教育体制的发展及深思 烹饪与营养教育: 沈美玲2304100215王丽2304100216潘梦萍 2304100213 杨红2304100121陈林2304100102叶方方 2304100122 摘要:教育体制的发展是历史......

    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