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产业分析报告

时间:2019-05-12 01:0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房地产产业分析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房地产产业分析报告》。

第一篇:中国房地产产业分析报告

中国房地产产业分析报告

经济10甲班陆晨轩1090410124 房地产业作为中国的十大产业之一,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从改革开放前落后的农村居住格局到实行农村向城镇化转变政策的实行再到实现城市化的落实工作,中国正在一步步地走向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实现了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奋斗目标。回收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获得的飞速的发展,就算是摆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也是具有令人惊讶和敬佩的。我国房地产业从20世纪八十年代起步,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房地产作为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整个社会经济、社会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和基础的构成要素。房地产的运行和发展涉及众多的相关产业,显示出很强的关联性,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和房屋这些基本的物质要素,这就确定了房地产业的基础性地位。可对于我们90后一代,如今的房价可是高的吓人啊,就算不看中国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住宅均价为17023元/平方米,另外,全国住宅价格中位数为6967元/平方米,什么概念呢,像我们大学生毕业出去工作实习打工,乐观的想想也只能在奋斗半辈子才拥有上自己的一方小屋啊。如果不靠家庭的帮助,我想买房的压力足够压垮我们的生活。为什么中国房地产业在经历繁荣发展之后会走向如此极端呢?这值得政府,社会各界深思。

一、中国房地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1.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指标主要有产业集中度、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墒指数等,其中产业集中度使用最为广泛。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指标通常用某行业规模最大的前几位公司的营业额占整个行业的营业额比重来表示,用公式CRn=∑Xi来表示。其中CRn为市场集中度,Xi为单个公司营业额占全行业营业额的比重。一般以市场集中度的高低来决定行业内企业之间的行为是垄断还是竞争。在2012中国房地产销售额排行100强当中,前四名依次是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壮大,我国房地产开发商队伍也迅速壮大。近年来,全国一半以上的房地产开发商分布在广大、上海、辽宁、江苏、浙江等东部地区的12个省市中,东部地区的企业竞争已从资金实力和土地开发权的竞争走向品牌、营销、服务等方面,而西部地区的开发商还远远未达到这一步。部分品牌企业在外地成立分公司,形成跨地区的发展趋势。作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大佬,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在2012 年1~12月份,累计实现销售面积1295.6 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412.3 亿元。而2012年全国房地产销售额为64456亿,根据公式,计算可得万科集团的市场集中度约为2.2%;同样的,我计算了排名第四的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的市场集中度,发现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的销售额突破了900亿大关,由此看来市场集中度也是很小很小的。我们知道,CRn接近于0意味着最大的n个企业仅供应了市场很小的一部分;相反地,如果CRn接近于1就意味着非常高的集中程度,一般情况下,市场集中度越高,厂商的市场支配力越大,市场的可竞争性亦越低。当少数厂商的市场占有率高到足以影响。市场竞争的本质,乃至市场价格形成的方式与企业内部定价的原则,而市场进入门槛又高不可攀时,就形成了垄断。卖方集中度是市场结构要素中最重要的分析对象,对卖方参与者间的竞争程度、竞争态势、竞争的有效性等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那么数据很明显地说明了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没有出现明显的垄断现象,仍旧是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当中。

2.产品差异

对于房地产业而言,没有永远相同的产品。无论是设施,周边环境,还是地区交通等等

方面,是不可能做到完全相同的。所以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永远在不断追求的除了地段还是地段,这是房地产业的真谛。另外在地段优势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创造优秀产品是每个企业必须达成的目标。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从早期为外商加工求存的打工仔逐渐发展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国企业。近几年“品牌优势”这四个字不断地被提及,被强调,这就是在暗示和善意提醒我国的房地产业开放商,需要做好自己的品牌,不能只图眼前利益,只有做足品牌商标,做好企业文化,才能在尔你我诈的市场竞争中激流勇进,做好自己。

3.进入与退出壁垒

前面在市场集中度中就可以看出,房地产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中国房地产企业数量多,大多数的企业规模较小,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中国的房地产业每年都在较大幅度的增长,可房地产业市场集中度依然很低,体现出房地产开发商企业小、散、差和住房建设规模化程度低等等问题,这样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竞争容易形成一种自杀性、破坏性的竞争格局。使得新的开发商在进入该市场进行自身发展时会受到来自各方的种种打击,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以地区单位的排挤和斗争。导致规模经济效益的丧失,不利于我国房地产业的良性发展。

二、中国房地产业的市场行为

所谓经济发展,需要有两只手来推动,来管制,一只是来自政府,即政府干预;另一只是来自市场,即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经济过热或过冷对于国家乃至全世界经济形势都是不利的,极端情况就会出现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就像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美国通过高利润贷款利息来吸引全世界的资金以发展自身经济,美国欠的越多我们就想他好像还能还回来,于是乎在这个恶性循环里面,美国就这么一直玩这个游戏,直到这个游戏崩溃,出现经济崩溃,像多米骨牌一样,倒了一块,全盘洒完。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至今,是由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所促成的,其中我觉得主要包括的有政府政策的实施,银行所处的地位关系,以及开放商和民间炒房团的煽风点火。接下来我将一一进行简单的分析。

1.价格行为

开发商和炒房团的作用。开发商就不多说了,作为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发挥角色,自然是追求着自己的最大化利益的。开发商捂盘惜售和价格合盟对房价上涨具有极强的影响作用。现在没有开发商会基于成本因素对待售房屋进行定价,它们都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试探消费者的接受能力。而对于民间的炒房团,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温州炒房团了。他们以自己手中囤积的资金为基础,通过银行借贷的帮助,从本地房产开始做起,之后向外扩张,以大肆进军之势扫荡了中国大部分一线城市。一方面温州炒房团到上海,到杭州,到北京,而另一方面来说,也有大量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家、企业主都把闲散资金、积累的利润投到房市上来,就不想工作了。而且是谁最先投入,谁的收益最丰厚,这样的示范效应就逐渐带动全国性的疯狂。如果投资有较高的回报,必然就会投资,而不在乎房价高低;高投入,高回报。所以现行调控政策实施后,购房的很大部分是投资者。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怪圈,租金越来越高,房价跟着走高;房价越来越高,增加了以收取租金为目的的投资者的投资回报,转移了投资风险。限购令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这个疯狂的团体,这可以说还是收到效果的。我们不必去深究和关注属于他们的结局,因为悲喜交欢是人之常情,万物所向。只是房地产市场在经历如此波折之后,似乎像人们现在所看到的的那样,一步步地走向了黑暗的深渊,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貌似已经管不好自己了,这才是可怕之处。

2.非价格行为

政府政策。有人说世界上最充分的市场,不是在美国,不是在香港,而是在中国大陆,没有哪个地区那个国家的市场像中国这么真正要去支配一切的。正如这句话所说的那样,中

国政府在干预经济这点上个人觉得已经做得过于“出色”了。回顾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进程,我觉得政府起到的作用是实在是太明显了。这么说吧,政府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税收,作为中国公民,每个人都有依法缴纳属于自己的那份税金。但是常人也明白,单单从税收的角度,是无法完全承担起政府的日常开支的,更何况中国政府是一直在追求着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那怎么办呢,于是乎在迎来春天的房地产业为契机,卖地就成为了一种很好的选择,相比于税收而言,卖地所到来的收入是既效率又方便。在这里我简单地梳理了一下房地产开发后的获利顺序,那就是:第一,土地提供者;第二,房地产开发商;第三,炒房者;第四,投资者;第五,刚性购房者。所以就催生了政府的“卖地政策”,使得房地产市场以一股异于平常的势头发展起来了,大批大批的开发商以及新兴房产陆续的出现在了中国大陆城市当中。然后各级政府的楼房盖得特别漂亮,买房买车,政府的奖金和工资不停地提高,在尝到甜头之后,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是为了保护房地产市场以及开发商的利益为前提。直到如今,政府真正意识到中国的房价过高,于是想下调以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热现象,但是开发商的一致反对联盟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于是中国的房价就在这两难的局面下蹒跚着前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越吹越大,收拾局面是非常困难的。

3.组织协调行为

房地产企业的并购与融资房地产终究是资金的游戏,尤其是在土地拍卖制度推行开来之后,没有相当经济实力的开发商很难拿到土地。在这里银行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人们都能够意识到,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能做到今天的地步,银行的“帮助”是巨大的。直白的说,开发商进行开发的流动资金绝大部分是来自于银行的,对于他们自己而言,自己手中属于自己的流动资金是很少的,如何在有限的境地下发展壮大,那就需要贷款,需要银行伸出援手了。而银行在这里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两头前线了,一边给房地产开发商贷款,让他们建造楼盘;另一边给老百姓贷款,看似在分担普通老百姓的买房压力。如此一来,两头收利息,何乐而不为?不过银行的风险也是存在的,一旦房地产市场失控,那它所放出去的资金就会完全丧失,所以它也会千方百计地保护好这个市场,保护好自己手中这颗金蛋。所以也不断地给政府施加压力,保护自己的利益。

三、房地产市场绩效

配置效率

众所周知,房地产市场的油水是非常多的,那些在面对媒体面对老百姓时装出一副可怜样声称自己利润很低的开发商不过就是想隐藏自己的利润已达到逃避税金的目的,即使在房地产市场遭遇低潮时期,开发商也绝对不会接手进行低利润的项目。无论怎样,在我看来房地产市场犹如一个大剧组,所以开发商在这个圈子里面各自演戏,各自交易,不由得外人看清楚他所表演的剧情。你越看不懂,你就越有兴趣去仔细看,这就达到了他所希望的效果了。房价上涨过快,房价收入比过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从整个经济来看,这种畸形的产业发展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反而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抑制消费,进而带来一系列不利的连锁反应。

四、结论和建议

其实调控最难的是调心理预期,心理预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也不是你一朝一夕能够扭转的。当普通老百姓已经形成了一个房价铁定要上涨的预期的时候,中央政府再泼冷水,没有用,越泼越是火上浇油,房价跑的越快。每当看国外电影的时候,总能看到外国居民居住的房子,这等设施要是摆在中国简直就是豪宅了,那可只能是政府官员才能住得起的呀,但赤裸裸的是在价钱上却不及我国几十平米的小屋,悲怜之心油然而生。在高房价的刺激下,很多本来不搞房地产开发的,比如说雅戈尔西服啊,比如说海尔电器啊,都涌入房地

产行业,就造成供应量激增。因为这个价格虚高,会极度地刺激供应量的上升。然后老百姓是什么感受呢?前段时间我回顾了下国产剧《蜗居》,剧中对于中国房价的发展变化也是一个很好的折射,明显的体会就是房价从八千跑到了一万,从一万跑到一万二,一万二跑到了一万五。当我们在房价处在八千的时候其实是本来不想买,但是到了一万五的时候,我们就是打破头也要挤进去。这是一个什么心理呢?只能说叫追涨杀跌,买涨不买落。笑的是开发商,银行等人,而对于我们老百姓而言,也就只能挤破了头在里面哭而已。所以我希望,政府能够真正落实好针对房地山如今现状的政策,限购、限贷等楼市调控政策要继续实行,好歹在影响房地产市场过热局面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从总体上来看,一方面要继续加快住房保障建设;另一方面,尽早开征存量房“房产税”,要按照保持房价基本稳定的原则,在不大动干戈的前提下实现共存,因为只有在稳定的社会条件下才能坐下来谈事情。

总之,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在经历繁华的阶段后,是时候冷静下来想想该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了,不然落得晚节不保就得不偿失了。衣食住行,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对于我们年轻的一代来说,在这样的买房现状下压力可想而知,不仅是我们,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这都是一个很大的坎。所以政府的干预政策和社会各界以及开发商之间的博弈需要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才有个光明的未来!

第二篇:珠海房地产经纪产业分析报告

珠海房地产经纪产业分析报告

房地产经纪是专门为委托人提供房地产信息和居间代理业务的经营活动,俗称房地产中介。它简化了繁杂的交易程序,极大地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房产中介咨询、购买、出售、租赁房产已经很普遍,中介业在房地产市场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自一九九二年,珠海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注册成立,正式揭开了珠海房地产中介行业的序幕。直至如今,从业人员已是2000余人,大大小小中介企业近200家,房地产中介行业得到一定的发展。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兴起与不断走向成熟,房地产经纪业亦在不断发展和规范完善中。如今,房地产经纪公司已从早期2~3人的小店,发展成为有规模、有品牌的现代企业,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的规模也已达到了上百万人,从业队伍在不断壮大,人员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已从原来的下岗工人上升到大专或本科学生。但总体来说,我国房地产经纪业行业规范、行业法规尚不健全,存在很多违规操作和恶意欺诈行为,如吃差价、不退诚意金、隐瞒房屋权属情况、设置合同陷阱等,使整个行业的社会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2008年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二手房市场呈观望态势,交易量萎缩,中小中介企业不堪压力纷纷落马,创辉租售轰然倒塌,长河地产、中大恒基大幅缩水,中天置业携款潜逃,中介行业面临着空前的信誉危机,中介行业内在缺陷的消极影响越来越不容忽视。

由于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为房地产经纪机构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而设立房地产经纪的门槛较低、利润较高,房地产经纪机构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街小巷,它们在促进房地产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因而,我们既应看到房地产经纪业如今取得的成就和将来美好的发展前景,亦应注意到房地产经纪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今后要克服的困难。由此,让我们结合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来分析一下珠海房地产经纪业现在和未来的喜与忧。

喜:

一,发展前景

从全国房地产经纪业的总体发展前景来看,在未来10年时间,到2020年,二手房市场有两大拓展动力。一是新增人口的需求,城市人口目前是5.5亿,2020年将增加到8亿,将有2.5亿人口的居住需求,占30%的刚性需求。二是已经在城市内的人,人均住房面积会增加,现在是28平方米,到2020年会增加到40平方米,有将近60%的面积增长。这两大动力足以推动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1

二手房市场也会相应扩大。

从珠海房地产市场来看,未来几年,随着珠海人居自然环境不断提升、港珠澳大桥开工建设、广珠城轨完工、十字门商务区启动等,珠海作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珠海楼市也将会迎来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新时期。珠海作为一个新兴的移民城市,作为一个最适合居住、最有幸福感的城市,楼市的刚性需求依旧旺盛,珠海楼市市场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距离成熟期尚有较长的一段路,未来五至十年仍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可见,房地产经纪业将会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而发展,并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展示出巨大的潜力。二,行业规范化

据悉,自2010年6月1日起,珠海市房地产经纪人需经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的才能上岗。凡未取得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或珠海市房地产经纪人行业协会颁发并经市工商局业务主管部门备案确认的经纪资格证书的,不能以经纪执业人员名义在本市从事房地产经纪业务。该规定为提高经纪执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加强房地产经纪人及经纪执业人员的信用管理,并逐步建立起经纪人及经纪执业人员的资质信用评价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工商部门发布了关于严格落实《经纪人管理办法》,加强房地产经纪人监管的通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经纪人经营行为。

这些规定,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房地产经纪人的专业素质,结束珠海房地产经纪人队伍良莠不齐的尴尬状况,有利于提升珠海房地产经纪人的整体形象与信誉。正如一位房地产经纪人所说的:“大家都把市场规范了,市民心中对中介的感觉会比原来感觉好很多,信心更足了,不像以前谈到中介,像小作坊,小家子气,现在有一些改观。所以对整个行业来说,对消费者来说,也是好事。” 三,人才

一支高素质的房地产经纪人队伍,需要高质素的人才作为支撑。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的规模也已达到了上百万人,从业队伍在不断壮大,人员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已从原来的下岗工人上升到大专或本科学生。现在的房地产中介市场正趋规范,人才战略对于企业很重要,提高底薪或福利是企业对人才的重视,而且,良好的发展前景亦是房地产经纪业吸引大批人才的主要原因。目前,珠海内拥有多所高校,每年都会向珠海输送出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如北师大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每年都为珠海房地产业提供大批优质的人才。能够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房地产经纪队伍,对珠海房地产经纪业未来的健康发展将会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亦是珠海房地产经纪业相对于周边城市的一个资源优势。四,相对稳定

珠海的房地产市场起点比较低,不想深圳,广州和上海,房地产价格相对比较稳定。目前,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房价的政策,全国各大城市视乎又进

入了观望时期,多个来自业界的声音认为深圳楼市的寒冬来来临之时,与之相邻的珠海楼市是否也感受到了一阵“冷空气”?从珠海的房地产中介论坛可以看出,珠海的二手房交易视乎影响并没有深圳大,还是相对稳定的。正如论坛上所说的那样,如果把深圳的二手房交易市场看作是海,那么珠海的二手房交易市场就应看作是湖了。

一个相对稳定的房地产中介市场,是珠海房地产经纪业健康成熟发展的前提条件。

忧:

近年,随着珠海经济社会的发展,房地产经纪业蓬勃兴起,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经纪活动也越来越多,诸如“未经登记注册擅自开展经纪活动”、“对委托人隐瞒交易价格等重要事项赚取差价”、“采取欺诈、胁迫、贿赂、恶意串通等手段损害当事人利益”、“利用虚假的房地产信息,诱人签订合同”、“对经纪的房地产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等经纪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对此社会反响也越来越强烈,珠海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提案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房地产中介机构的监管。

根据目前珠海市房地产经纪业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

1.政策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

2.入行门槛偏低,从业人员良莠不齐;

3.中介机构盲目扩张,粗放经营;

4.执业不规范,行业欺诈屡有发生,如吃差价、收费混乱,挪用客户购房款现象普遍、合同陷阱坑害客户;

5.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堂上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作出一下对策以解决或规避上述问题。

一,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贯彻执行保证金制度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贯彻执行保证金制度将有助于淘汰不法黑中介、小作坊式中介,对取缔非法交易、减少同业恶意竞争、降低客户交易风险、提高行业社会信誉非常关键。

二,实行中介机构资质等级动态升降管理

对中介机构资质等级应实行动态管理,将企业资金情况、规范守法经营情况、自身建设情况、客户投诉情况与等级升降挂钩,促使企业加强自我管理,诚信守法经营。

三,采用规范合同条款,避免合同陷阱

由于大多数消费者缺乏房产交易知识以及合同谈判经验,对合同陷阱缺乏辨别能力,所以政府可以聘请专业人士制定房产交易合同示范文本、房屋买卖(租赁)协议等标准文件,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收费标准、违约责任、赔偿金额,并将收费条目清晰地列出,避免含混不清。还应规定房产经纪机构必须使用标准文件,并不得附加其他条款,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中介机构利用合同欺诈消费者。

四,完善经纪行业资金监管制度,加强资金第三方监管,保障交易安全

强制执行经纪行业资金第三方监管制度是防范资金风险的重要手段,凡涉及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的房产交易,无论是租金还是购房款,都应引进资金监管,并将监管机构和托管机构分离。监管机构指交易中心,而托管机构指银行。目前政府对行业资金的监管还不完善,应不断完善执行机制,使程序更流畅,同时也要加大宣传,让客户了解第三方资金监管的重要性。

五,完善中介机构和中介人员信用档案系统

目前,我国已建成多个房地产信用档案系统,并与中国住宅和房地产信息网联通,但还存在覆盖面小、信息记录不完整等问题。建立经纪机构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对经纪人伪造、涂改、转让执(从)业资格证书、异地挂靠兼职、欺骗胁迫交易、吃差价的恶性行为向社会曝光,将从业人员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从而有利于该行业的信誉度和健康长远发展。

六,建立多层面的监管体系

针对房地产经纪行业的特点,建立多层格局的监管机制。具体的可表现为:全国层面上成立全国房地产经纪管理委员会或相适性质的管理机构,主要作用监管个省市级别的经纪管理部门及行业协会。同时,可对大规模的全国性的房地产经纪机构监管,在个省市设立专门的房地产经纪管理部门,协同相关工商税务部门共同管理。并且成立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并出政府赋予其一定的责权,由其制定行业协会规则及经纪人管理制度,将经纪机构及经纪人的相关业务及职业道德数据并入同一数据库管理。

七,加强法制管理

为规范房地产经纪活动,促进房地产经纪活动健康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现行规定,尽快制定规范房地产经纪活动的法律法规。第一,在房地产

经纪机构设立上,适当提高准入的资金门槛,并引入房地产经纪保证金制度,将其作为设立房地产经纪机构的一个条件。第二,在房地产经纪人的培训、考核及注册制度上,加强对经纪人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增加《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完善申请注册的条件,如增加受破产宣告的企业经营人、受停止执行业务处分尚未完毕或撤销经纪人证书处分的人、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被列入诚信黑名单的人在一定的期限内不得申请经纪人注册。

2.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加强监管,加大处罚力度。①严格审批程序。各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严把市场准入关,杜绝“人情”审批和腐败现象。②加强合同管理。其一,应加强监督经纪机构使用政府有关部门统一制定的合同文本,对于不使用规范合同文本,损害当事人的利益的经纪机构给予处罚。其二,建立委托协议的备案制度,为避免信息不透明、暗箱操作、欺诈行为的发生,中介接受委托时必须签定书面委托协议,并及时在管理部门登记备案,以有效的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③ 加强对房源信息的动态管理,及时消除虚假、过时信息。房地产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现象非常严重,由于有些中介机构的不透明操作,买卖双方对交易的真实情况无从了解,致使欺诈现象随处可见。因此,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建立网络系统,对具备中介资质的公司进行统一联网管理,要求开发商、中介机构的房源信息按规定进入网上系统,并及时对信息进行更新,以保证信息的准确可靠。

3.加大处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提高经纪机构违法经营的惩罚力度,增加罚款数额。经纪人违法经营,损害当事人利益的,除处以罚款等行政处罚外,还应注销和收缴其经纪人资格证,不得再从事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部门对“无证、无照”的“黑店”,应坚决取缔,并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4.加强诚信教育和法制教育,建立诚信体系房地产经纪协会应加强对中介机构的诚信教育和法制教育,定期对经纪机构进行考评,对不合格的经纪机构进行批评教育,若不及时改正的,建议有关执法部门给予处罚。经纪机构内部也应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建立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的诚信管理体系,将违法、违规、缺乏诚信的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记入诚信档案的黑名单。

第三篇:中国房地产资金来源状况分析报告

中国房地产资金来源状况分析报告

——刘强

一.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据统计,2002年年初以来,国内房地产企业只有61家实现上市融资,融资总额仅为80亿元左右。房地产企业债券自2000年以后再未发行,原有的少量债券也已兑付。国家预算内资金每年也仅有10多亿元。2003年后,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信贷规模的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长趋缓,房地产企业开始寻求新的融资途径,如机构投资者开始参与房地产投资,房地产基金开始运作,信托资金进入房地产业,海外融资也发展较快。由于房地产基金刚刚起步,投资房地产的信托资金(REITS)不足。

2010年1-2月我国房地产业开发资金来源1.05万亿,同比增长69.5%:其中国内贷款2489亿,同比增长46.1%,其他资金4482亿,增长111.9%,其他资金里的定金及预收款2446亿、个人按揭贷款1443亿,分别增长103.7%和168.1%,个人贷款和预售房款回笼较去年同期明显加速。从占比来看,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在整个资金来源中占比提升(国内贷款由09年的19.8%上升到23.8%,其他资金由31.3%上升到32.9%),外资和自筹资金占比降低(外资由0.8%下降到0.5%,其他资金由48.1%下降到42.8%),显示银行年初放贷规模的增加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了较为充裕的资金。因此,我国房地产投资资金仍然主要是银行贷款,而以投资和投机为目的的社会资金及海外热钱近两年也成为推动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资金来源。

二.国内银行贷款占比情况

从国内外情况看,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一般占到60%左右,这是房地产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我国,房地产业的银行贷款主要表现为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和销售环节的住房按揭贷款,开发商的自筹资金和工程垫款也大多间接来自银行贷款。具体表现为:

1.国内银行直接贷款占比明显下降。直接贷款表现为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购房贷款。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新增贷款为4423亿元,上半年房地产人民币新增贷款总额及个人房贷数额,分别为1.38万亿元及9323亿元。2001~2003年,房地产开发贷款在房地产投资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0%左右的水平;以个人按揭贷款为主的购房贷款平稳发展,在房地产投资中的比重由25%升至28.3%。2004年,由于国家对房地产用地和贷款实行控制,同时,个人消费信贷不良率开始上升,商业银行提高住房消费贷款发放标准,房地产贷款增长趋缓,房地产开发贷款和购房贷款在房地产投资中的比重均有所下降,分别为16.6%和24.3%。今年第一季度,由于上年储备项目较多,房地产贷款投入有所增加,房地产开发 1

贷款在房地产投资中的比重达到19%,而取消住房按揭贷款优惠利率政策对房地产消费贷款影响较大,购房贷款占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重下降到17.3%。房地产开发贷款与购房贷款合计占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重,2001~2004年分别为43.6%、48.1%、49.4%、40.9%,今年3月末为36.3%。房地产市场中的银行直接贷款占比2003年年初以来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2.房地产企业部分自筹资金间接来自银行贷款。房地产企业自筹资金和定金及预收款分别为681亿元和1216.2亿元,为1887.6亿元,环比上涨0.6%。房地产企业自筹资金比例逐年提高,由2001年的24.1%上升到2004年末的27.4%。多年来,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不足,为了达到国家对房地产项目自有资金比例的要求,不惜采用各种变通的方式套取银行贷款来充当自有资金,近几年房地产项目资本金比例要求提高到35%,房地产企业更是通过关联企业贷款、挪用已开工项目资金、向省外企业借款以及销售回款再投资等方法来拼凑自有资金。根据调查资料推算,2004年年初以来,房地产企业自筹资金中银行贷款占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重由过去的8%左右上升到目前的9%左右。

房地产企业应付款主要是银行贷款。房地产企业的应付款主要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和供货商的材料款等。房地产企业拖欠工程款和材料款属于业内惯例,而被拖欠的款项主要是施工单位和供货商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银行贷款。因而,房地产企业应付款的60%实际来自银行贷款。由于企业信用环境不断改善,房地产企业应付款占房地产投资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应付款中的银行贷款占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重也相应下降。

三.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房地产投资

社会资金主要包括:以直接投资入股的形式参与房地产开发,成为房地产开发商自有资金的一部分;以购房款形式转化为房地产开发资金;被房地产企业以高利筹集进入房地产市场。具体表现为:

1.股权性融资部分。现阶段,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中财政和主管部门拨款已寥寥无几,主要为企业投资人最初投入的资金和开发过程中积累的利润,以及股权性融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其注册资本和利润积累较少,自有资金主要为股权性融资。2001年年初以来,房地产投资资金中自有资金占比逐渐提高,特别是2004年年初以来,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占比大幅度提升,由2003年的13.5%提高到2004年的15%。据调查,近两年房地产企业新增自有资金主要是以投资为目的的社会资金。目前房地产企业股权性融资占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重为15.2%,比2001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

2.现金购房部分。近两年,房地产企业“定金及预收款”中的银行贷款占比明显下降,意味着大量购房者主要以现金买房,炒房动机明显。由于部分城市的商

业银行未开办转按揭业务或不允许外地人贷款,而房产登记部门要求房屋出卖时必须还清银行贷款,以炒房为目的的购房者便多以现金购房,购房现金占房地产投资资金比重迅速上升,2004年已达14.6%,比2003年上升了8.8个百分点。

3.其他资金部分。据统计,房地产投资资金中包括社会集资、个人资金、其他单位拨入资金等其他资金来源占比呈下降趋势,2004年最低,为6%。

总体上测算,目前,房地产投资资金约有35%来源于社会资金。

四.境外资金加入房地产市场开发和炒作

外资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参与涉及开发、中介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主要是境外房地产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以及大量的个人资金,通过直接购买房产、进行项目合作、直接参股房地产公司等方式,集中投资首都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等热点区域。例如,2008外商直接投资房地产业的项目数为49122个,占总数的7.44%,合同外资总额为3170.3亿美元,比重为16.18%。据调查,境外资金直接流入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占比逐年攀升,2001年为16%,目前已超过30%;外商投资于北京房地产项目的资金超过30亿元。据调查分析,目前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境外投资占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重约为5%。

五.主要问题

当前房地产投资资金中银行贷款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且低于国际一般水平;社会资金所占比重逐年增加,且投资和投机成分加重。因此,我国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房价过快上涨的主要原因不在于银行信贷,而是国内外投资者和投机者的趋利行为所致,其背后原因又是地方政府在土地批租、房地产开发上的政策导向偏差造成的。具体表现在:

1.部分地方缺乏科学发展观,过分扩张城市建设,助长房地产投资。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房地产业应当说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部分地方在这方面存在着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扩张的行为。一是各级地方政府把土地有偿转让收入作为“第二财政”,用于城市建设投资资金。2002年,全国市场化配臵土地收入达969亿元,较1999年增长了8.5倍;土地增值税收入21亿元,较1999年增长3倍多。2003年我国市场化配臵土地的面积较1999年增长了51倍,土地出让收入在各地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年增加。由于房地产投资规模大、见效快,对相关产业拉动作用明显,是支柱产业,而且房价越高、高档房越多,意味着地方财政收入增加越多,GDP增长越快。为此,不少地方政府一方面加大征地、供地力度,扩大房地产业规模;另一方面,通过开发规划、产品结构、预售审批等环节,默许、支持商品房高档化,允许房地产商大量运作豪宅项目,把老百姓往郊区赶。而在土地储备和运作方面,融资成本与招商引资的考虑不衔接,孕育了很大的偿债违约风险。二是对商品房定价不进行成本、利润核算,定价完

全放开,基本是房地产商报多少是多少,放纵房价,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政府为了抬高区域档次,开发商将房价定得越高越容易取得预售许可证现象。三是为了活跃市场,对外地人炒房不加限制,默许抬高房价。

2.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地方政府联手,采取非市场化手段,追逐高利润,抬高房价。房地产业的高利润回报,促使房地产开发企业扩张迅速,2004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已达5万多家,比2001年增加了2万多家,比2003年增加了1万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常常与地方政府联手,支配着房地产市场秩序,主要表现为:一是以低成本或无资本扩张。房地产企业普遍自有资金不足,由于商业银行对企业资金的来源及投资方式尚无有效手段给予准确认定,房地产商普遍通过期房和流动资金贷款等变通方式融资并将自筹资金混同于自有资金,或虚增资本公积、分拆项目、异地借款并以资本金形态注册等规避自有资金比例管理。二是资质差,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市场投诉多。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平均超过70%,优质企业少,多为三级资质企业。三是通过假按揭套现。由于企业贷款利率高于零售按揭贷款利率,开发商利用内部人或关联企业,通过假按揭套现以降低成本。四是发布虚假售楼信息,联手虚抬房价。2004年年初以来,楼市进入由开发商决定市场、自由定价状态,大房地产企业在利益最大化的共同追求中渐渐结成价格联盟。

3.投机和投资性炒作在较大程度上推高房价。房地产需求包括真实需求、投资需求和投机需求。目前,我国社会资金投资渠道狭窄,不断增长的国内投资资金和不断涌入的境外投机资金裹挟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纷纷挤向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国内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占房地产投资资金比重平均已超过40%,成为推动房地产投资和房价过快增长的重要因素。哪里投资和投机性强,哪里的房地产价格波动就大。如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稳定房地产价格的意见下发后,近几年房价上涨最快的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房价大幅下跌,而长春、南昌、兰州和银川等中西部城市房价变化不大。从资金情况看,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的银行贷款占房地产投资资金比重2003年年初以来快速下降,目前为44%左右,而同时社会资金和外资占比迅速上升,外资投资比例近12%;长春等其他城市房地产投资资金中银行贷款占比则呈现平稳合理变化,目前仍为60%左右。这进一步说明,投资和投机性资金才是推动房地产投资与房价过快增长的主要因素。

2010-7-29

第四篇:中国房地产资金来源状况分析报告

中国房地产资金来源状况分析报告

当前,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已经发展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不健康因素,因此,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成为宏观调控的一项主要任务。为掌握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状况,我们对2001年年初以来房地产投资的资金来源及变化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分析。

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据统计,2002年年初以来,国内房地产企业只有61家实现上市融资,融资总额仅为80亿元左右。房地产企业债券自2000年以后再未发行,原有的少量债券也已兑付。国家预算内资金每年也仅有10多亿元。2003年后,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信贷规模的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长趋缓,房地产企业开始寻求新的融资途径,如机构投资者开始参与房地产投资,房地产基金开始运作,信托资金开始进入房地产业,海外融资也发展较快。目前,由于房地产基金刚刚起步,投资房地产的信托资金不足300亿元,房地产业直接融资比例不超过2%,因此,我国房地产投资资金仍然主要是银行贷款,而以投资和投机为目的的社会资金及海外热钱近两年也成为推动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资金来源。

国内银行贷款占比情况

从国内外情况看,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一般占到60%左右,这是房地产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我国,房地产业的银行贷款主要表现为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和销售环节的住房按揭贷款,开发商的自筹资金和工程垫款也大多间接来自银行贷款。具体表现为:

国内银行直接贷款占比明显下降。直接贷款表现为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购房贷款。2001~2003年,房地产开发贷款在房地产投资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0%左右的水平;以个人按揭贷款为主的购房贷款平稳发展,在房地产投资中的比重由25%升至28.3%。2004年,由于国家对房地产用地和贷款实行控制,同时,个人消费信贷不良率开始上升,商业银行提高住房消费贷款发放标准,房地产贷款增长趋缓,房地产开发贷款和购房贷款在房地产投资中的比重均有所下降,分别为16.6%和24.3%。今年第一季度,由于上年储备项目较多,房地产贷款投入有所增加,房地产开发贷款在房地产投资中的比重达到19%,而取消住房按揭贷款优惠利率政策对房地产消费贷款影响较大,购房贷款占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重下降到17.3%。房地产开发贷款与购房贷款合计占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重,2001~2004年分别为43.6%、48.1%、49.4%、40.9%,今年3月末为36.3%。房地产市场中的银行直接贷款占比2003年年初以来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房地产企业部分自筹资金间接来自银行贷款。房地产企业自筹资金比例逐年提高,由2001年的24.1%上升到2004年末的27.4%,到今年3月末,已达到30.1%,提高了6个百分点。多年来,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不足,为了达到国家对房地产项目自有资金比例的要求,不惜采用各种变通的方式套取银行贷款来充当自有资金,特别是近两年房地产项目资本金比例要求提高到35%,房地产企业更是通过关联企业贷款、挪用已开工项目资金、向省外企业借款以及销售回款再投资等方法来拼凑自有资金。根据调查资料推算,2004年年初以来,房地产企业自筹资金中银行贷款占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重由过去的8%左右上升到目前的9%左右。

房地产企业应付款主要是银行贷款。房地产企业的应付款主要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和供货商的材料款等。调查中发现,房地产企业拖欠工程款和材料款属于业内惯例,而被拖欠的款项主要是施工单位和供货商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银行贷款。因而,房地产企业应付款的60%实际来自银行贷款。由于

企业信用环境不断改善,房地产企业应付款占房地产投资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应付款中的银行贷款占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重也相应下降,由2001年的约9%下降到2004年的约6%,今年第一季度为7.5%。

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房地产投资

社会资金主要包括:以直接投资入股的形式参与房地产开发,成为房地产开发商自有资金的一部分;以购房款形式转化为房地产开发资金;被房地产企业以高利筹集进入房地产市场。具体表现为:

股权性融资部分。现阶段,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中财政和主管部门拨款已寥寥无几,主要为企业投资人最初投入的资金和开发过程中积累的利润,以及股权性融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其注册资本和利润积累较少,自有资金主要为股权性融资。2001年年初以来,房地产投资资金中自有资金占比逐渐提高,特别是2004年年初以来,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占比大幅度提升,由2003年的13.5%提高到2004年的15%,今年第一季度比2004年又提高了1.9个百分点,达到16.9%。据调查,近两年房地产企业新增自有资金主要是以投资为目的的社会资金。目前房地产企业股权性融资占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重为15.2%,比2001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

现金购房部分。近两年,房地产企业“定金及预收款”中的银行贷款占比明显下降,意味着大量购房者主要以现金买房,炒房动机明显。由于部分城市的商业银行未开办转按揭业务或不允许外地人贷款,而房产登记部门要求房屋出卖时必须还清银行贷款,以炒房为目的的购房者便多以现金购房,购房现金占房地产投资资金比重迅速上升,2004年已达14.6%,比2003年上升了8.8个百分点,今年第一季度为13.2%。其他资金部分。据统计,房地产投资资金中包括社会集资、个人资金、其他单位拨入资金等其他资金来源占比呈下降趋势,2004年最低,为6%,今年第一季度为6.8%。

总体上测算,目前,房地产投资资金约有35%来源于社会资金。

境外资金加入房地产市场开发和炒作

外资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参与涉及开发、中介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主要是境外房地产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以及大量的个人资金,通过直接购买房产、进行项目合作、直接参股房地产公司等方式,集中投资首都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等热点区域。据调查,境外资金直接流入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占比逐年攀升,2001年为16%,目前已超过30%;今年年初以来外商投资于北京房地产项目的资金超过30亿元。据调查分析,目前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境外投资占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重约为5%。

主要问题

当前房地产投资资金中银行贷款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且低于国际一般水平;社会资金所占比重逐年增加,且投资和投机成分加重。因此,我国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房价过快上涨的主要原因不在于银行信贷,而是国内外投资者和投机者的趋利行为所致,其背后原因又是地方政府在土地批租、房地产开发上的政策导向偏差造成的。具体表现在:

部分地方缺乏科学发展观,过分扩张城市建设,助长房地产投资。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房地产业应当说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部分地方在这方面存在着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扩张的行为。一是各级地方政府把土地有偿转让收入作为“第二财政”,用于城市建设投资资金。2002年,全国市场化配置

土地收入达969亿元,较1999年增长了8.5倍;土地增值税收入21亿元,较1999年增长3倍多。2003年我国市场化配置土地的面积较1999年增长了51倍,土地出让收入在各地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年增加。由于房地产投资规模大、见效快,对相关产业拉动作用明显,是支柱产业,而且房价越高、高档房越多,意味着地方财政收入增加越多,GDP增长越快。为此,不少地方政府一方面加大征地、供地力度,扩大房地产业规模;另一方面,通过开发规划、产品结构、预售审批等环节,默许、支持商品房高档化,允许房地产商大量运作豪宅项目,把老百姓往郊区赶。而在土地储备和运作方面,融资成本与招商引资的考虑不衔接,孕育了很大的偿债违约风险。二是对商品房定价不进行成本、利润核算,定价完全放开,基本是房地产商报多少是多少,放纵房价,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政府为了抬高区域档次,开发商将房价定得越高越容易取得预售许可证现象。三是为了活跃市场,对外地人炒房不加限制,默许抬高房价。

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地方政府联手,采取非市场化手段,追逐高利润,抬高房价。房地产业的高利润回报,促使房地产开发企业扩张迅速,2004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已达5万多家,比2001年增加了2万多家,比2003年增加了1万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常常与地方政府联手,支配着房地产市场秩序,主要表现为:一是以低成本或无资本扩张。房地产企业普遍自有资金不足,由于商业银行对企业资金的来源及投资方式尚无有效手段给予准确认定,房地产商普遍通过期房和流动资金贷款等变通方式融资并将自筹资金混同于自有资金,或虚增资本公积、分拆项目、异地借款并以资本金形态注册等规避自有资金比例管理。二是资质差,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市场投诉多。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平均超过70%,优质企业少,多为三级资质企业。三是通过假按揭套现。由于企业贷款利率高于零售按揭贷款利率,开发商利用内部人或关联企业,通过假按揭套现以降低成本。四是发布虚假售楼信息,联手虚抬房价。2004年年初以来,楼市进入由开发商决定市场、自由定价状态,大房地产企业在利益最大化的共同追求中渐渐结成价格联盟。投机和投资性炒作在较大程度上推高房价。房地产需求包括真实需求、投资需求和投机需求。目前,我国社会资金投资渠道狭窄,不断增长的国内投资资金和不断涌入的境外投机资金裹挟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纷纷挤向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国内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占房地产投资资金比重平均已超过40%,成为推动房地产投资和房价过快增长的重要因素。哪里投资和投机性强,哪里的房地产价格波动就大。如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稳定房地产价格的意见下发后,近几年房价上涨最快的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房价大幅下跌,而长春、南昌、兰州和银川等中西部城市房价变化不大。从资金情况看,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的银行贷款占房地产投资资金比重2003年年初以来快速下降,目前为44%左右,而同时社会资金和外资占比迅速上升,外资投资比例近12%;长春等其他城市房地产投资资金中银行贷款占比则呈现平稳合理变化,目前仍为60%左右。这进一步说明,投资和投机性资金才是推动房地产投资与房价过快增长的主要因素。政策建议

房地产市场建设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建立和谐社会。

一是改变地方政府把土地出让收入作为财政主要依靠的现状,抑制地方政府开发房地产的冲动。房地产开发将大量占用土地,2004年,全国建设占用耕地217.8万亩,多数是居民点周边的优质高产良田。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41亩,比2003年减少了0.18亩,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强。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其使用必须遵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调整房地产供应结构,保持供求平衡。目前房地产投资主要集中在中高价楼盘,对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宅投资比例偏低并呈下降趋势,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经济适用住房投资同比下降13.8%,部分城市甚至停止建设经济适用住房,这一方面造成大量高档住房空置,另一方面使广大居民合理需求难以满足。由于住房本身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保证居民最低层次的居住要求是保障人权的体现,是政府

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前提。因而,必须合理调整土地和资金供应结构,利用税收等手段积极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机和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行为,理顺市场秩序。房地产企业在开发与销售环节中的违规行为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严重侵害国家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要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销售行为,不断加强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各类房地产市场的透明度,逐步形成反映房地产真实供求关系的房地产价格,更好地发挥市场功能,引导合理需求,改善投资结构。

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严密防范土地储备贷款的潜在风险。督促和引导商业银行适时调控信贷结构,重点支持中低价位商品房开发,控制高价楼盘贷款增长;完善尽职调查制度,坚持贷款“三查”制度,慎选优质开发企业,以品牌和资质确定银企合作对象;严格审贷标准,强化风险管理,根据房地产区域和项目特点,找准风险控制点,不断优化房地产贷款质量。与此同时,要特别关注土地储备贷款的潜在风险。近两年,土地储备贷款增加较快,今年3月末,金融机构土地储备贷款余额已达950亿元,比年初增加104亿元,同比增长55%。据调查,土地储备贷款潜伏着不少风险,一是土地储备贷款的承贷主体是代行地方政府某些特定职能的土地储备机构,其自有资本低,负债率过高,承担风险能力弱。二是土地储备贷款主要是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而用以抵押的土地实际上没有办理土地使用权证,抵押不具备法律效力,贷款出现风险时银行无法对抵押物进行处理变现。三是政策性风险大。土地出让价格易受宏观政策影响,特别是与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密切相关。随着国家对土地市场的清理整顿和土地政策的调整,部分土地储备贷款安全性受到很大影响。

调控土地供应,抑制房价上涨。在改善住房结构不合理方面,通过土地调控措施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的有效供应。在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方面,适时调整土地供应结构、供应方式及供应时间。一是对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地方,适当提高居住用地在土地供应中的比例,着重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供应量;对土地闲置、空置房面积大、房地产价格出现下跌的地方,减少房地产土地供应。二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在一些地区继续停止一段时间的别墅类用地供应,严格控制高档住宅土地供应。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抑制境外资金炒作我国房地产。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大量外资涌入我国房地产市场,境外投机资金采取汇市与房地产市场联动的方式,以期在中国掘取一桶金。外资投资房大量闲置,不仅推高房价,造成资源浪费,还给我国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带来风险。因而,必须积极完善外汇管理体制,尽快在现行宏观调控政策中增加对本外币的协调内容,有效控制房地产资金结汇,减少对货币政策效果的淡化作用。

第五篇:产业分析报告

一、旅游产业概述分析

1、中国旅游的地位及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旅游业得到发展,逐步形成了入境、国内、出境三大旅游市场同步发展的格局,旅游产业规模、产业要素和产业体系逐步壮大完善,旅游业成为了国民经济重要产业。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到2008年10月份,中国入境旅游总人数已经连续第三个月出现下降,这表明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市场之一,国内旅游市场已经达到15亿人次,出境旅游市场发展到4000多万人次,入境旅游市场达到一亿人次。全国旅行社接近两万家,全国旅游总收入已突破一万亿,入境旅游收入占旅游整体收入的25%左右。中国旅游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已经大大增强,只要调整营销和服务,危机也可以化为机遇。再加上中国宏观调控力度空前,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这些措施将使得旅游产业长期受益。

2、旅游产业特点

旅游活动涉及到生产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为旅游活动服务的旅游业具有产业关联性强、涵盖范围广等特点。从统计的角度习惯上将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车船公司和旅游商贸公司作为旅游产业的主要内涵。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旅游业经历了萌芽、发展到成熟的过程。早期旅游业(解放后)是以政治接待、文化往来和民间外交为主,改革开放后旅游业逐步发展,从单纯的外事接待转变为以经营服务获取外汇为主的经济活动。以1986年旅游业正式列入国民经济计划为标志,确立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产业地位。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旅游市场经历了由寡头垄断市场向垄断竞争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过程,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从无序走向有序,市场规范化在逐步建立。

3.旅游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包括企业进入与退出市场难易程度,80年代中期旅游业在我国保持着较好的利润率水平,旅游企业迅速增长,涉外饭店与旅行社数目逐年以较大比例扩张。而国内旅行社进入市场速度是非常快的,利润率却逐步下降,市场出现混乱,服务质量下降。涉外饭店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入境旅游人数8.47%的年均增长率。我国大型旅行社主要有国旅、中旅、青旅三家,1999年三家旅行社占旅行社外联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53.34%,即以指标测算的国际旅行社行业的集中度为53.34%。对于国内旅行社与涉外饭店而言,行业集中度要小得多,各企 1

业规模相差不大。旅游景点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各地区盲目开发、模仿,使产品的单一性表现明显。

二、产业组织分析

1、旅游企业竞争

由于旅游业发展时间不长,竞争机制正由计划走向市场,所以在旅游企业竞争中表现出竞争不足、竞争过度与不合理竞争并存。竞争不足表现在有效竞争手段不足,独立竞争主体不足,一些细分市场竞争不足,总的说来企业竞争能力匮乏。从竞争手段来看,企业可以采取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两种方式,我国旅游企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侧重于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包括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改进产品性能、新产品开发及信息传递等手段,目的是开发新的细分市场,但在我国发展还比较薄弱。过度竞争是指这样一种状态:某个产业由于进入的企业过多,已经使许多企业甚至全行业处于低利润率甚至负利润率的状态,但生产要素和企业仍不从这个行业中退出,使全行业的低利润率或负利润率的状态持续下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旅行社业不正当竞争的突出表现在于恶意压价竞争,违规招徕,违规接待,由员工流动而导致的商业秘密受侵害等。一旦价格的变化影响质量,即质量依赖于价格的水平,价格就不再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由于消费者事先不能辨别旅游服务产品质量的优劣,产生信息不对称,对产品只愿意出期望价格,即高于劣质服务价格,而低于较好服务价格。提供优质服务的厂商不愿意接受此类价格,但退出行业又存在难度,于是采取一种降低服务质量的办法。这种做法在短期内也许会吸引一些消费者,但是从长期考虑,就如同“旧车市场”,由于“逆向选择”的存在,在极端情况下,这个市场可能走向萎缩。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社会中,不正当竞争还有一些其它形式,如通过各种社会关系以取得非法的利益,即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初期,使用欺诈、蒙骗、以势相胁、行贿受贿等手段的竞争者也常常会与正当的竞争者共存。企业竞争的结果是行业规模在逐步扩大,企业规模在逐步缩小,行业利润率下降。

2、企业绩效与市场绩效

企业绩效主要从企业利润率、企业利税率、固定资产收入率三个指标来看(表)。企业平均利润率为-1.29%,全行业亏损,但对国民收入的贡献不可磨灭,企业利税率为2.58%,固定资产平均收益率57.29%。旅游车船公司的效益最好,企业利润率为6.04%,利税率为9.48%。旅行社的效益要次于旅游车船公司,从内部分工看,国际旅行社优于国内旅行社,这不能不归功于政府部门对国际旅行社严格审批制度的控制,防止了与国内旅行社一样的过度进入问题。涉外饭店亏损严重,企业利税率也为负值,即-1.29%,其中外资饭店效益要略好于内资饭店。

表 1999年全国旅游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旅游企业

旅行社

国际旅行社

国内旅行社

涉外饭店

内资饭店

外资饭店

旅游车船公司企业利润率 企业利税率 固定资产收入率-1.292.5857.291.922.75415.422.383.17473.120.801.66319.48-6.34-1.2935.69-6.43-1.3536.65-6.14-1.1833.816.049.4863.22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整理得到。

三、产业坏境分析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从十一五开局以来,旅游业迎来了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这个宽松的环境主要表现为在政策方面全面优化、地位凸显,经济方面强力支撑转型升级;社会方面以人为本共享成果;文化方面文明大国文旅共融;科教方面,科教兴国、创新发展,这些极为有利的发展因素的叠加必将极大的推动中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1.从政治环境分析

当前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国内立足改革与发展,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际立足和平发展,整体塑造文明大国形象,而作为旅游业,从本质上来说是符合构建以人为本、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国策取向,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地位也不断的得到提升,从1985年,中央首次明确旅游产业的地位,到1992进一步明确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再到1998年将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直到十一五期间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加大培育,从这个发展的历程来看,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全面优化,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

2.从经济环境分析

经济环境表现为强力支撑和转型跃升,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合作进一步加强,这就为中国发展旅游提供了稳定的市场,经济全球化,国际环境越来越宽松,对于入境旅游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环境,中国经济正在实现向全面小康经济发展转变,按照预测,未来10年将保持7%的稳健增长的态势,国民人均GDP也将大幅度提升,国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总体上得到满足以后,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旅游人口、出游率、旅游花费及结构正处在转型升级的拐点。而且刚才讲了,旅游从目前来说已经成为国民生活的必要内容之一,这些经济环境将呈现富裕居民出境游、城镇居民休闲游、农村居民观光游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样我们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经济环境是强力支撑着转型升级。

3.从社会环境来看

以人为本,人居环境、民生经济、和谐社会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中国作为全球最安全的旅游地国家的形象,以及出境入境旅游的双向互动效应,能为发展旅游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在提高国民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和提供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汇集全民的基础上,旅游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动力之一,理应也肯定应当成为人类共享、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休闲旅游消费也正在逐步进入国民生活领域,休闲权、旅游权,如同劳动权和受教育权一样,是人类全面发展应该享受的权利。

4.从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文化环境

表现为文明大国、文化旅游共融大国,大家知道中国文化正在实现伟大的复兴崛起,中国年系列文化生活,以及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加上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中国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提升中国旅游产业的形象。也就是说中国的旅游业经过30年的发展越来越注重文化内涵,越来越注重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因为文化因旅游而传承,旅游因文化而繁荣,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所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文化环境是文明大国,文化旅游共同繁荣。

四、旅游行业前景分析

近期趋势

一、“一千公里交通圈”内短线游成主打

假期方案调整后,五个三天的小长假成为全年数量最多的主打节日。“一千公里交通圈”内的短线游将成为主要的休闲方式。

二、传统民俗游将有一波新行情

清明、端午、中秋都将拥有三天假期,以传统节日为主要内容的民俗游势必将有

一波大行情,而不少旅行社也将顺势而动,推出许多带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来。

三、春节、十一黄金周“爆棚”

“五一”黄金周取消,人们长线出游机会减少,极有可能造成春节、国庆的新一轮集中出游,而势头将比往年更猛。来自市场的数据表明,由于取消五一黄金周,2008春节出游人数将大幅上涨,旅游产品供不应求,将直接导致机票、酒店、门票等各项成本增加,2008年春节出游价格同比将上涨15%到20%,而出境长线游涨价空间可能更大。

四、奥运旅游热点中的热点

后奥运时代,鸟巢、水立方等体育场馆将接待更多的游客。

五、特种旅游将迎来井喷式增长

沙漠越野、攀岩、漂流、丛林探险……2008年,随着小长假的增多,长线出游机会减少的人们,势必对短线游的质量和花样有着更高需求,而经过近十年蓬勃发展起来的特种旅游,将以其新鲜、刺激的特性恰如其分地迎合人们的需求。那些酷酷的特种旅游方式,将在2009年迎来井喷式增长的发展机遇,它们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明白,周边短线游并不都是农家乐和泡温泉,还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六、景区门票难挡涨价诱惑

近年来景区票价涨价不断,尤其是一些热门景区,票价一直没闲着,翻着跟头往上走。如五台山从90元涨到168元,张家界从225元涨到258元,九寨沟从145元涨到220元,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近2/3的热门景点门票“涨声一片”,相对国人收入,中国景点门票被称为“全球最贵”。

七、人民币此消彼涨,出游多算汇率账

最近两年,人民币日益坚挺,对美元每年升值约为5%,人民币的升值,直接点燃国人出游时的花钱热情,一些专门赴港澳等地购物的旅游线路火爆异常。

八、出境游选择更多更方便

美国游开放了,东欧九国加入申根协定了,可以去旅游的非洲国家越来越多了,出境游的这些新变化让国人出境游选择更多也更方便了。

长期趋势

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将从目前的800美元增长到1300美元到1500美元之间。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今后10年内中国将在世界旅游市场发挥重要的作用,到2015年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到2020年,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的人数将达到1亿人次。

下载中国房地产产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房地产产业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智能手机产业SCP分析

    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SCP分析摘要:2011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到达1.9亿。而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已达到4.751亿。可见中国智能手机产业发展迅速。本文根据中国智能手机产业......

    中国银行业产业组织分析

    中国银行业产业组织分析 【摘要】:中国银行业自1978年以来改革取得了较大成功,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顺利推进,使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大大提高。但是中国银行业低......

    中国大豆产业战略分析

    中国大豆产业战略分析 当今,我国民族大豆产业处于进退、兴衰的历史关头。相对于以美国为主的国际粮油贸易商跨国公司的雄厚实力,我国大豆企业处于弱势。在以弱对强的形势下,我......

    中国养老产业背景分析(模版)

    中国养老产业背景分析 据统计,200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3亿,超过了总人口的11%。据预测,203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2.48亿,2050年将达4.37亿,届时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

    中国游戏产业背景分析

    中国游戏产业背景分析游戏作为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属于我国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游戏产业本身虽然属于互动数字内容产业也属于休闲产业,同时又是一个横跨互联网、计算......

    中国动漫产业落后分析

    中国动漫产业落后分析 一、技术、创意不过关 中国动漫最早还是发展的挺好的,水墨动画享誉世界,包括一些改编自名著经典的动画也都有不错的反响,比如说《西游记》和《宝莲灯》。......

    2012年度中国游戏产业报告大全

    2012年度中国游戏产业报告 2012年度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网络游戏用户当中,学生群体约为1.03亿,其中未成年人约为5242万人,约占学生群体人数的一半。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青少年......

    新能源产业分析报告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2016-17学年第1学期 《产业分析方法》 课程论文 题目: 新能源产业分析报告 班 级:14经济1班 姓 名:陈养宇 1420700137 徐兆飞 1420700133 朱豪哲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