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都电子展看点集锦_2014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中国电子展
成都电子展精彩纷呈 7月中旬蓉城开幕
科技的进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传感器的普及使家电有了思维,移动互联模糊了人们的地理界限,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创造生产力,物联网的出现扩大了互联网的纵深。2014年,它们的进化与革命正实实在在的改变着一个个生活的细节,积跬步以至千里,今日,我们将聚集在蓉城,共同领略电子与科技带来的数字化生活。作为中国最具资历最专业的电子展会,始于1964年的中国电子展()历经50年的风雨历程,致力于服务于中国电子3C、工业和国防等应用行业,如今已经形成围绕深圳、成都、上海三大电子制造产业密集型城市轮流举办 全年展览达到15万平方米的规模,中国电子展辛路50年寒暑历程,在春、夏、秋三季如约而至,助力中国电子全行业参展商及VIP买家,全面拓展市场,引领电子行业变迁。
2014年7月10日-12日,中国电子展在成都世界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如约而至,本次展会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支持,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承办,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成都市博览局等协办,彰显展会的专业与实力。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总指挥角色,伫立中国西部电子至高点,引领中国基础电子装备发展,以军品电子中心行业为核心,已经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之后中国第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受到基础电子行业企业的重点关注。2014年中国(成都)电子展上,最新款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嵌入式系统、电子材料、电子制造设备、电子工具、电子测量仪器及工控自动化系统以及安全与电磁兼容测试仪器及系统、防静电产品等传统电子领域产品将来自全球的600家展商与30000名专业观众汇聚于此。而物联网、车联网、云计算、信息安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最新产品、技术及服务等新领域产品将为中国电子展这一老牌展会注入新鲜活力,纵向开拓市场,使本届中国电子展更具看点。
本届展会着力于“展示面向工业和军工应用的电子技术解决方案”这一原则,为广大买家企业提供25000平方米展示区,展示高可靠性电子元器件配套选型、测试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高可靠通信技术、电磁兼容技术、防静电技术、新材料技术、节能环保技术以及电子基础装备等设备、解决方案与服务。
移动终端与物联网整合带来云生活
2013-2014年,随着物联网、车联网、4G移动互联以及云服务的兴起与蓬勃发展,在极大程度上扩展了电子制造业市场规模,物联网、车联网、智慧家庭使传统汽车家电领域搭乘互联网的春风,推出一系列智能家电、智能汽车以及可穿戴设备等跨界产品。而4G移动互联与云服务则将新兴产业有机整合,众传统家电、汽车厂商邂逅宽带、4G互联,并围绕在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以及即将上线的移动云等几大体系,云大战一触即发,群雄割据,笑谈风云。
物联网使家电汽车等传统设备化作智能终端,而移动互联则为其插上自由的翅膀,随着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甚至汽车进入4G移动互联时代,我们更可以随时随地的享受信息资讯与实时沟通。在本届中国(成都)电子展上,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一家手机、咕咚网、vivo、Transphone、蓝魔数码、韶音科技等知名企业将汇聚物联网及云应用、智能硬件及应用两大成都电子展重要展区,与您分享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的激情碰撞,在这里,视网膜屏幕、4G手机、可穿戴设备、新的便利功能、更快捷的云服务应接不瑕,在这里,一场汇聚数字科技与信息技术的饕餮盛宴令你的生活习惯再次改变。
技术革命引领智慧城市创新
物联网的蓬勃发展为智慧城市带来更多便利产品与解决方案,在2014年中国(成都)电子展上,安全防范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楼宇对讲系统、住户报警系统、保安巡更管理系统、管理监控系统(包括水、电、气、热等表具远程抄收系统)、供电设备公共照明电梯、供水等主要设备监控系统、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系统、物业计算机管理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包括(宽带、电视、电信、控制网络、家庭网络)智能家居等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将纷纷亮相。
2014年,成都城南天府新区作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受到全国关注,成都城南天府新区以新形态智慧城市的宜业、宜商、宜居的定位,为物联网、智慧城市相关产业带来利好。市政协委员、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林永宏在《关于在天府新区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构建西部电子元器件大市场的建议》中提到,无论从天府新区的宜业、宜商、宜居的定位来讲,还是从国内各个新区间的产业竞争关系来讲,都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电子元器件大市场的建设,重视城市创新文化在电子信息行业的文化积淀,从而在天府新区形成以电子产品创新设计和先进半导体技术本地应用为基础的现代电子信息产业链,实现本地制造和本地设计的强大竞争优势。智慧城市建设与物联网在工业、安保、交通、环保、家居、医疗、电力、物流、农业、水利、市政、汽车、航空、图书、矿业等行业和领域的示范应用将成为本届展会重要看点之一。
自主创新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
中国(成都)电子展参展产品汇聚关于电子行业的林林总总,从元器件到成品,从服务到解决方案,从移动终端到手机游戏。四川电子信息产业正加快形成集成电路、软件、光电显示、电脑制造、网络通信产品等重要基地。“十二五”前三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每年均跨越一个千亿元台阶,平均增速达到37%。去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已达5682亿元,居全国第六位。在本届展会上,人们发现的欣喜更多的是中华民族自主核心技术被广泛应用,中国“智”造被广泛应用于高新技术产品之上,不仅代表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标志着中国国富民强,民族产业水平的提升正代表中国正逐渐摆脱世界代工厂的地位,更逐渐摆脱对进口产品、设备与服务的依赖,进一步提升国防安全性与军工保密能力,北斗系统的成功运营以及被国内导航行业所关注便是最好的证明。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2013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正式发布了《北斗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范(1.0版)》和《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2.0版)》两个系统文件。截止于201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拥有包括神行者、任我游、凯立德、纽曼等十余品牌数百种终端,国家通过对于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关注与支持换取相关产业的腾飞,同时提升国家信息产业安全,作为成功案例,2014中国成都电子展关注北斗系统,北斗系统及应用在物联网及云应用馆展出,来自国内民用导航以及军事、航空航天部门都将参加展会北斗系统区域。
与此同时,伴随国家长期对半导体、LED、传感器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以及相关企业的日趋成熟,未来大陆高新技术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通道,从消费,到通信,再到工业电子,逐步摆脱国外企业制约,走独立自主创新的发展路线。振兴民族产业,提供合作机会,在中国成都电子展上,这些创新成熟的企业将接触到成都为代表的西部最具影响力的业界人士及用户企业最终决策者、实力买家和研发工程师,为产业未来可持续性发展带来更多合作机遇。
成都电子展同期活动精彩纷呈
中国(成都)电子展将历届成功经验带到西部电子市场,通过中国电子展这一品牌多年来积累的经验、电子产业业内影响力以及对展会买卖双方诉求的理解及资源整合,在短时间内便受到业内广泛关注,而往届中极具特色的“一对一采购洽谈会”、“专属推荐会”、“专属采购专场”、“VIP组团全程引导”等针对买家的参展、洽谈活动,更是受到了参展方与买家的一致好评,来自电子行业各行各业的企业代表,服务提供商在中国电子展这一大舞台上相互切磋,洽谈合作,通过主办方对信息的整合与搭桥,原本并无关系的跨界间的合作共赢屡见不鲜,一系列针对合作的洽谈会,高峰论坛与比赛等活动伴随整场展会,以第二十届国际电子测试与测量专业研讨会、第十八届电路保护与电磁兼容技术研讨会、SMT工艺技术巡回研讨会、“汽车电路测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专题研讨会、中国手机游戏高峰年会、2014智能家居开发者大会暨智能家居创新大赛、2014 IPC手工焊接竞赛西南分赛区等活动为代表的活动丰富多彩,为每个观众与参展商都带来不可磨灭的印象。
附:关于2014中国(成都)电子展(CEF)
时间:2014年7月10-12日
地点: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主题:展示面向工业和军工应用的电子技术解决方案
http:///summer/
展区设置:
电子元器件:元器件、测试测量、工具、电子制造设备、印刷线路板、元器件分销、半导体集成电路
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物联网、车联网、云计算、汽车电子、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北斗系统及应用
信息消费:智能终端产品、通讯产品、IT类产品、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动漫
第二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趋势及重点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趋势及重点
2010-12-07 09:53出处:中国信息化作者:佚名【】
[导读]12月4日消息,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主办的“2010年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今日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召开。
12月4日消息,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主办的“2010年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今日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召开。
以下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肖华的演讲实录:
尊敬的郑新立主任,各位来宾,各位业界同仁、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2010年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这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一次重要的活动,是产业发展状况的及时梳理交流总结的平台,更是为产业未来远景的展望,对此我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特别是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想谈三点内容给大家交流:
第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的情况。第二,对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第三,对产业发展重点的几点思考。
第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产业规模大,技术进步快,产业关联度强等特征,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产业。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一路保持恢复性增长的态势,基本走出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目前已进入平稳增长的阶段。2010年1-10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7.7%,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1.6%,实现销售收入50589亿元,同比增长了25.9%,我们预计今年可能要破6万亿大关的销售收入,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24.7%,出口缴货值29691亿元,同比增长了28.4%,比2008年同期还增长了16%,去年我们整个行业的出口占到国内出口总值超过38.1%,今年比例可能会下一些,大家整个出口的形势还是非常不错。
宏观环境国际市场波动起伏,产业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这需要我们把握产业发展重点,立足长远,以获得持续较快增长。从今年行业运行的数据来看确实不错,但是行业发展不确定的因素还是对产业的影响,特别是产业发展深层次的问题我们觉得还是比较明显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还是有一些长期的大单不是太稳定,这个可能是制约投资,制约行业信心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第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几点判断。电子信息产业仍然是发达国家抢占的战略至高点。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退出了新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美国智能系统的发展,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对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中重点关注医疗电子和光电子等新型信息技术发展。日本推出了他们的战略,他重点关注教育、医疗和政府服务这三个领域。韩国政府出台了韩国未来的IT战略,英国提出来数字英国计划。这些都是把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的融合应用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在欧盟、日本出台的电子信息相关的战略中,还特别强物联网在传统当中应用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信息技术创新的集成化,融合化的特征更加显著。信息技术越来越表现为技术群的协同发展,例如以集成电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群带来了通讯产业的革命,并渗透了各个学科和领域。技术的综合集成与交叉融合,增加了技术研发的难度,需要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的集中投入,企业研发投入大形成的专利多,少数大企业通过核心技术创新,形成标准和体系联盟,对后进入的企业形成了壁垒,进而阻碍产业发展,这种案例在IT业里面太多了。去年我们讲全球金融危机非常困难,但是微软的研发投入还超过了90亿美元,英特尔也超过50亿美元,这些跨国巨头的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这是他们形成垄断的基础。商业模式的创新,作为产业发展新的引领,IT技术产业的服务化,例如云计算将是我们未来产业服务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基础设施及服务,软件及服务,平台及服务,未来云
计算中心将会类似于自来水公司的概念,用户以较低廉的费用,随时随地按需使用资源,而不需要购买和拥有软硬件系统,这个现在看来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国外各大厂商也强化这方面,我觉得这就是我们产业转型当中,特别是企业十分关注的趋势。
重构产业链体系,服务的整合能力日益成为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的关键。美国的苹果公司就是这样一种模式,成功的创建了基于苹果的个人产业链,通过销售IPAD终端,以占公司总收入30%以上,最近咱们业界对苹果做了比较多的研究。我看他的市值2200多亿,这个是咱们高科技行业的领头羊了。他创造的模式给制造业的企业带来了诸多的思考,我跟不少的手机制造企业沟通的时候,大家确实深深的感觉到苹果的创新给了我们制造业一个非常大的启示,不是说运用商就能完全主导工业,我们现在感觉工业发展没有主导权,工业的发展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只要有全新的创新理念,有好的创新的技术和实力,这个情况就是可以打破。苹果的成功就告诉我们这么一个道理,他一个SIM卡就给我们一个启示,我就是小卡,你用我的就按照我的做,创新从小的事情上,我觉得更加给我们的启示,创新是IT业发展的核心。
跨国公司兼并重组的步伐加快,2009年以来世界各大IT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纷纷通过并购重组战略性资源,开拓新兴市场,实施产业多样化发展策略,从而提升行业地位和自身的竞争力,这个案例太多了,刚才郑主任讲的,我们深有同感,在给领导们多次汇报当中都说金融危机大事已经过去了,但是在这过程当中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地方,我们行业总结一条非常深刻的教训就是当时没有产业发展的基金,来支持我们企业在全球产业不景气的时候实施有效的并购,这使得我们丧失了产业一次快速发展非常好的机遇,我们当时跟领导非常直言的说了这个意见。当时我非常清楚的记得,我们在纳斯达克找了十七家IT业的高科技公司,关注它的股市的变化,目的就是为咱们企业进入实施收购提供准备。刚才郑主任在报告当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值得欣慰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措施有一条,就是要支持发展产业基金来帮助产业实现快速的发展做大做强。
绿色的IT将成为产业发展未来的重点,各国政府制定IT发展规划,日本政府提出要开发和实施无所不在的绿色ICT,加速推动革命。韩国政府在绿色国家战略提出加大研发投入,以实现低碳工作环境,欧盟也制定出各种利用ICT实现节能减排的政策构架。各主要公司在积极设计和改进绿色的IT技术,IBM宣布其绿色创新工程进入第二阶段,在全球模块化和高效率的进行设计,能够削减高达50%的能源消耗。惠普持续研究动态智能散热等各层面的技术,因特尔新增加了绿色IT新技术公司,以加强民用利用率和性能提升。
电子信息产业当前很多热点,这个热点既是我们行业关注的热点,也是我们政府关注的热点,利用这个机会在三个领域的一些情况跟大家沟通一下。一个是比较热的光伏产业,还有平板产业,还有一个LED。
光伏产业作为全球发展最为迅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00-2007年全球光伏系统安装量年均符合增长率44.2%,2008-2009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54.1%,全球太阳能电池安装量达到10.2G瓦,预计今年全球安装量可以达到15个G挖,2005年太阳能光伏占全球能源的比重要达到25%。最近这个领域特别活跃,发展也特别快,可能认识的高度不一样,我最专管这一项工作,可能花的精力研究非常多,我给因特尔前总裁交流的时候,他有一句话给我启示很深,他讲人类发展面临着诸多的不同,但是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是制约我们的最突出的两个问题,而光伏产业是这两个问题的焦点,也就是说解决这两个问题都不同程度要依赖太阳能光伏产业。他认为这个产业是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结合近段时间工作,我也特别关注全球三大趋势:第一,全球大量的资本进入光伏产业,我们收集了非常多的数据。第二,全球多晶硅生产仍然是以能源改善为主,而全球拥有改善技术的七大企业都在扩产,而所有这些扩产都是在发达国家,到现在不成熟的技术转移给我们。第三,全球所有的集成电路大企业都在向光伏产业转变。这三个趋势加上因特尔的老总判断,确实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光伏产业的发展当然在我们国家确实这几年,如果说全球非常快速的发展,那中国应该是爆炸式的发展,我们每年都是多少倍的翻。我国光伏产业的快速成长,200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的产量仅仅只有三兆瓦,到2007年底达到1088兆瓦,超过欧洲当时是1062.8兆瓦,跃居世界第一位,2009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4382兆瓦,目前中国光伏产业以基本掌握多晶硅及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多数转背形成国产化,形成光伏系统安装和相关配套产业在国内将会有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从发展的角度来讲确实取得非常大的进步,一个非常完整的产业链,这个产业里面最关键的设备制造,我们解决了,这个非常关键。目前我国光伏产业也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高速发展也必然带来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是产业投资热,持续高涨。二是关键技术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三是各地政策体系不完善。四是国际市场格局加剧,因为你在全球的地位影响太大了,你受到遏制的问题也特别突出。当前这四个问题也是我们行业要特别引起注意的。当然我们也在组织行业里面企业积极应对。
第二,平板显示产业。平板显示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目前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2009年平板显示产业的规模超过了一千亿美元。在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和规划发展纲要,明确指数高清晰度大平板显示是我们重点发展的领域,开发有机发光显示,激光显示等各种平板和投影显示技术,建立平板显示材料和器械的产业链为优先的主题。我国是平板显示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重要的消费基地,2010年1-6月我国生产彩色电视机5299万台,今年有望过亿台。当然这里有一组数据,产量比去年增长40.7%,上半年形势确实好一些,同期我们消费彩电只有1494万台,而这些当中家电下乡的拉动能力还是非常明显的,要不是家电下乡和城市的以旧换新这个数据还会差。刚才郑主任一再强调结构调整过程当中加大消费在经济当中的比例,这个确实是我们转型非常重要的基础。
从目前来看有四大问题制约我国平板显示产业进一步发展,一是产业整体规模相对弱小,这个问题特别突出,我们现在全国上下,大家听到都很好,但是实际上我们规模实在太小。现在全球最大的,生产线最多的,有一个企业有17条生产线,我们现在一个企业都是
一、两条,最多的是三、五条,人家17条,技术成熟只有规模是竞争最主要的要素。我们也做了一些研究,全球现在集中度非常高就五家,就是三星、LG、夏普以及加上台湾两家企业,我们算下来一条线合人家十几条线相比,生产的成本也差13-15%。
我们的产业链不完善,绝大部分关键原材料还要外购,这个比国外贵7%。第三,绕不开的行业新病,就是知识产权的授权。我们总结上海单线失败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知识产权的压力非常大的,还有采购成本,对外配套,这些门槛上去就20%多利润进去了,这很难有竞争能力。
第二,缺少核心技术。第三,原材料专业生产设备本地化配套能力不足。第四,投融资政策和税收政策还需要更多的扶持。这也是我们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思考最多,呼吁最多的。我们总是讲我们是一个后发展的国家,是一个后发展的产业,你要在国际市场上去赢得竞争,必须有特殊的政策支持。否则你怎么去打破人家形成的壁垒,我们始终讲我们都是唯物主义者,那个壁垒也是高额的投入形成的,你要打破没有投入怎么打破。但是非常遗憾这个政策在落实过程当中是非常艰难的。
针对平板产业存在的以上突出问题,我想下一步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一是要加强项目的管理,严格实施平板准入制度。大家知道最近国务院又批了两条。二是坚持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三是推动资源整合,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这个应该说是提高经营者集中度,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因为是新发展的产业,这个产业的集中度非常差,除了通讯设备制造业比较高以外,其他的各个领域在相关的产业,现在七大家接近80%,其他的都是非常分散。计算机现在也好一些了,我们这个产业集中度不高和经营者集中度不够的问题也是我们整体竞争力的一个软肋。咱们特别集中表现在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产业,几万家企业,然
后设计企业500多家,但是这500多家规模不如人家一家,集中度过高把有限的资源分散了,分散的结果只能在低水平重复竞争,这对产业发展非常不利的。十二五制定政策的时候这个问题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不能搞普惠政策了,否则产业的集中度不解决,行业整体竞争能力是体现不出来的。我们讲到任何一个国家的IT业会想一定是那几个具有竞争实力,又有代表性的大企业,我们大企业的比例也是十二五当中突出的任务。LED,这确实是全球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而且它对产业的带动能力非常强。2009年全球LED产品销售额,这是纯LED产品118亿美元,近十年来全球LED产业规模年均递增速度也是超过20%。近年来我国LED企业发展迅速扩大,年均增速在30%左右,2009年销售收入达到827亿元人民币,我们统计方式跟人家不一样,预计2010年销售首先要超过一千亿,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上游芯片制造与世界水平的距离在不断的缩小。可能我们现在最典型的指标发光效果,现在全球主流水平达到140,我们大概过了百,统计数据是一百零几,我们自己和自己比进步非常快,但是按照申请国外的水平,我们还是差距非常大。
现在我们统计下来,现在国内城市LED企业有三千多家,其中上游的企业,也是做芯片的50多家,中游的企业有一千多家,下游的企业做灯具,做照明的有2000多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国内龙企业增加投资,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LED产业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关键技术和材料基本依赖进口,这个问题特别突出,原材料全球基本两家供货,就是德国和美国,人家看你多了就涨价。二是产品集中度集中于低端领域开展价格竞争,这可能也是避免不了的发展阶段,我们确实企业更多的还是在低端。最近国务院对这个事也高度关注了,各地上LED竞相出台支持政策,现在各地投资一台设备地方政府补助一千万,有的地方开到一千二百万,这个确实有很明显的作用,这里面大量的技术我们并没有掌握。
LED的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尚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和应用需求。这是发展当中存在四个突出问题。
我想下一步采取主要措施,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这个国务院领导已经有明确的要求了。二是加快产业调整。三是加强标准、知识产权和检测体系建设。四是建立联盟会,解决共性问题。五是推进多领域,尤其是在民用。同志们十二五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产业调整,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新突破和新增长共同努力,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三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即在特定的领域中,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协会等)构成的群体,它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技术革命的加速推进,一些产业或部门在全球范围内组织和配臵资源的过程中,也选择某些特定的地域集聚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些新的产业集聚区,如美国的“硅谷”、意大利的“第三意大利”、印度的班加罗尔等地区。以产业链为纽带的同一类企业形成空间的聚集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是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条件下,企业合理布局的必然结果。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建设以产业链为基础、相关配套产业高度聚集的产业基地是一个基本趋势。这些产业聚集区内拥有一批实力雄厚、掌握核心技术的大企业,有着灵活的体制和机制,具备突出的资本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其技术走向、产品研发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全球市场竞争中的主导力量。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当前高新技术产业的突出代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进全省新型工业化进程;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发展以及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国民收入,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提升和改造有着重要意义。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产业,通过它的技术渗透作用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党的“十七大”提出“五化并举”、“两化融合”的重大判断和战略选择,赋予了信息化建设全新的历史使命,明确了信息产业的战略地位,为信息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目标与方向。山西省作为能源大省,产业结构长期处于不合理状态,推进信息产业发展是推动我省经济转型,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太原高新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五化并举”、“两化融合”的战略方针,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企业、企业服务机构、创新投资融资机构、科研院所等组织聚集而成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实现了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企业集群式发展,加快了我省各领域信息化建设步伐,优化了我省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我省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要求做出贡献。
1. 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十一五”期间,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区经济的重要支柱。2005年至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总收入91.71亿元,占全区2.4%,年平均增长率为25.1%。利税总额为7.7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41.9%。2009年末,太原高新区拥有IT企业数量达690家,占全区企业数量的41%,其中软件企业195家。
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太原高新区的重点发展产业。2007年,太原高新区成立山西软件园,2009年被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成为全国35家国家级软件园之一。园区通过“双软认证”的企业87家,占山西省的82.9%;具有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的企业31家,占全省的52.5%;经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7家;获得CMMI4资质企业1家,CMMI3资质企业4家,通过ISO9000认证企业35家。
2.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更加活跃,整体势头更加强劲。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拥有396项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项目,占全区总数的1/4强。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达240项,占全区高新技术产品总数的29.5%。电子信息产业R&D投入强度为5.9%。2009年,电子信息领域企业共申请专利45件,获授权专利24件,分别占全区总量的9.1%和15%。
太原高新区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鼓励和扶持企业自建技术研发中心,区内多数企业建有专门研发部门,其中省级技术研发中心5家。这些举措极大地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提高了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完善了企业人才梯队建设。
3.骨干企业成长迅速
根据《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国科火字[2001]60号),太原高新区已有太原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天成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西同昌信息技术实业有限公司、山西奥科新得科贸有限公司、太原风华信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合创自动化有限公司、山西泰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经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
骨干企业面向行业包括应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服务、煤矿与环保信息化、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子工艺装备研发、数字电视产品等方面,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对园区企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多家企业承担了国家级和省级火炬计划项目,以及国家发改委电子专用设备仪器专项、电子发展基金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等,其中太原理工天成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十五”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太原风华信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型企业”。
4.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太原高新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园区主要发展战略,从园区建设以及政策方面为企业提供保障,使园区成为创新氛围浓、创新环境优、创新实力强的创新型园区,为众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和谐的创业环境。
目前,太原高新区拥有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基地围绕山西省能源、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形成以工业控制软件、嵌入式软件、煤化工软件、软件服务外包为主,具有山西特色的软件产业发展格局。园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拥有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包括电子数码港、留学人员创业园、省创业大厦、太原高新区合创电力电子科技园、太原高新区国际大厦、高新动力港等专业孵化器。同时,园区企业还享受高新区的土地、资金、项目、人才等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从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快速持续发展等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5.支撑体系不断完善
太原高新区为了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完善支撑体系。2007年正式成立“太原高新区IT研究院”, 搭建了山西省信息技术和IT产品研发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同时,还联合企业先后组建了微软联合实验室、语义Web研发中心、计算机信息资质认证中心、大学生实习基地、数字化焊机标准研究室、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行业标准制定、核心技术研发、专业人才培训、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机构,建设了“远程调用与资源共享平台”、“软件缺陷测试平台”、“全息幻影成像实验室”等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并免费对园区的企业开放使用,进一步促进“官产学研”协同进行专业的技术研发和转化。
太原高新区与区内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太原高新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联盟”,联盟整合企业资源、联合开拓市场,形成了基于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区域创新网络,服务于山西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太原高新区为解决电子信息产业环境建设和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紧缺的问题,先后建立项目风险投资机制及融资担保体系,成立太原高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太原高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山西省太原高新区高科技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等风险投资机构,并设立IT创新基金。2009年已对28家企业放出贷款共计6450万元。与省科技厅、山西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设立规模为1亿元的“高新子基金”。
6.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
产学研结合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发展路径之一,也是迅速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一条捷径。太原高新区鼓励企业接收大学生进行实训、扶持企业实施员工轮训计划,鼓励高校为企业进行人才定制培训。
太原高新区与耐特斯达(太原)软件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耐特斯达大学生实习基地,采用政府推动、企业化运作的模式,以培养实用性软件技术人才为目标,为山西省各大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从入学之初到毕业就职提供全过程的实习实训,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人力资源匮乏之间的衔接问题,目前,已有1500名大学生参加了实习。
太原高新区山西软件园与美国ORACLE(甲骨文)软件系统公司、太原克瑞特科技有限公司在山西建设的ORACLE WDP山西中心,是全国十大实训基地和技术中心之一。该中心依托ORACLE软件系统公司强大的技术和人才支持,在太原高新区从事ORACLE软件系统培训、应用软件开发、嵌入式软件研发、广告和信息化服务及大学生创业实训等业务。
山西万立科技同太原理工大学合作,直接接收高校硕士研究生参与公司技术研发,一方面给企业节省了成本,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山西同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司实施轮训计划,定期对员工进行分批培训,以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
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沿海发达地区还有较大差距, 尚未起到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巨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群规模偏小, 实力不强
太原高新区信息产业规模和企业规模偏小,在全区经济中所占比重不足3%,对全区经济发展增值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仍处于非主导产业地位。缺少具有明显优势的“龙头”企业来带动本地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产业纵向分工发展不足,产业链发育不充分,配套产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另一方面信息产业分布不够集中,专业化分工协作差,没有形成较强的区域产业优势。
2.集群缺乏相应的技术和服务支撑, 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由于集群内部资源和能力的限制, 产业集群成长到一定阶段, 必然需要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社会化服务机构的广泛参与, 这些机构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支撑。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支撑体系发展还不配套、不协调。由于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氛围,周围大学、科研机构并未成为创新的重要来源;金融担保体系、信用体系等几乎缺位, 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 只重视政府项目, 难以扶持缺乏资金的优秀项目和创业者;中介服务机构与产业脱节, 在规范行业行为、维护行业利益、作为政府和企业桥梁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导致交易成本上升, 集群内资源不能有效整合, 无法实现协同发展。
3.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在科研投放尤其是基础性研发上投放不足使得信息产业研发力量较弱,企业创新体系尚未形成,自主研发产品比例偏低(2009年区内,软件产品登记数271项),大部分核心技术和关键配套产品依赖发达城市以及国外供给,产业发展主要建立在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的优势上,产品的质量、品牌、技术含量和效益缺乏国际竞争力。在软件与服务业,基本上小型软件居多,大型软件偏少,技术落后。4.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技术领头人才缺乏
“十一五期间” 太原高新区实施“招才引智”战略,着重吸引产业高端人才来我去创业发展。以软件产业从业人员为例,太原高新区软件产业从业人数15630,其中博士76名,硕士277名,留学创业人员43名,国家“863”项目带头人1名,院士2名,取得的成效可观,但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有效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形成,高层次的信息技术人才比较缺少。构建人才高地,激励创新创业已迫在眉睫。
四、推进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1.借力于政府的推动和引导, 扩大信息产业集聚规模 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还处于形成的初期, 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引导, 发展势必非常缓慢, 要实现赶超, 就必须更多地依靠政府的推动和引导。太原高新区管委会在规划和设计集群的产业方向和集群的规模、环境建设、政策保障、招商引资、市场秩序维护等方面要充分发挥导向和规范作用, 使孕育成型的信息产业集群向规模化、高效率、强竞争优势的方向发展。
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方面,以政策优势、地缘优势、低成本优势等资源吸引跨国品牌公司投资, 继而带动众多配套产业, 达到快速扩大集群规模、提升集群整体实力的目的。在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方面, 政府制定发展规划时, 不能一味发展离岸外包, 更要引导发展在岸外包, 尤其是以老工业基地为依托, 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推进在岸外包发展, 增强本土软件发展实力, 使传统产业集群与新兴产业集群共同焕发活力。
2.完善集群产业链, 巩固信息产业集群
完善产业链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链越长, 表明加工可以达到的深度越深, 链条越紧密, 资源的配臵效率也越高。首先,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可依托龙头企业, 形成相应配套, 修复和完善产业链:促使产业链从主要集中在产品制造过程, 延伸到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全过程, 以提高产业集群的根植性。
3.健全集群发展的支撑体系, 为集群壮大增强后劲 支撑体系是维持产业集群不断发展的强大后盾。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应加快建设信息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开发和服务平台等配套基础设施, 努力提供公共服务保障, 创设良好的产业软环境条件;大力促进产学研联合, 推动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高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联合攻关、相互促进, 实现高技术资源共享;完善区域诚信体系, 建立支撑信息产业发展的资金体系, 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机制。可试行建立专业的信息产业金融平台, 将银行、风投、上市融资等各种方式, 通过平台整合起来, 专门服务于信息产业。4.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
解放思想,快步前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促使省市政府出台信息产业扶持政策,建立专项基金;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以大型企业为依托,建立研发中心,发展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自主创新产业链,支持上下游企业间、企业与科研机构间合作开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建立“产学研一体”的合作链,占据市场竞争制高点;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推进科研基础平台建设和共享机制,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
5.强化招商,做大做强信息产业
利用世界信息产业新一轮结构调整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抓住我省转型发展的机遇,把开放引进作为转型发展的创新点,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形成重大项目引进、建设、服务的快速响应机制和联动机制,在财政税收、土地利用、配套设施建设、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优惠政策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学习先进招商引资模式及理念,探索将经营权及经营性资产委托给相关专业机构进行招商及管理;进一步加强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参与国内外各类高层次信息产业论坛,加强对太原高新区的宣传力度,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宣传平台,吸引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到我区投资发展,带动本地企业发展,开拓海外市场,参与信息产业的全球化分工。
6.重视招才引智和人才培养
完善和落实招才引智的各项政策,优化融资、科研、学习、生活、子女教育和医疗保健等环境,以重点发展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软件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市场开拓、招商引资等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端人才,重点引进信息产业学术带头人和精通国际市场运作及软件科技创新标准的领军人物。设立人才专项培育基金,制定奖励标准,对由企业引进优秀创新人才,可由人才专项基金予以资助。
加大信息产业中高级人才学历教育,在进一步挖掘现有资源基础上,通过政府资助,引入人才培训机构,由园区、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创办软件学院和各类专业培训班,扩大人才的储备交流;依托企业,建立人才实训基地,对应届毕业生和企业的新上岗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对高端人才赴境外定制培训,给予资助。做好人才发展的规划、储备、培养和再教育。
7.扩大企业对外交流合作
进一步加强企业与国际和兄弟省份市场交流,积极参与并探索承办物联网产业应用博览会、大型软件交易会等展会,逐步打造园区品牌效应。积极参与国内外组织的各项技术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和动态,寻求信息产业新的发展机遇。借鉴国际信息技术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区产业特点,吸收和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不断消化再创新,实现我区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促进区内企业的交流合作,通过联合采购降低创新产品的成本,通过共用基础设施降低创新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流失;依靠产业联盟,形成产业链,联合开拓创新产品的用户市场,支持企业之间通过联合接单、承接重大项目等形式,提高研发能力,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增强我区信息产业的综合实力。
第四篇: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
【概况】
2009年,重庆市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实现增加值402.4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占全市GDP的比重为6.7%,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市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06亿元,增长23.4 %,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863亿元,增长29.8 %,比全国平均增幅高29个百分点,比全市工业平均增幅高11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销售额的10.5%。惠普、富士康、广达、英业达、思科、新加坡(密胜)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北部新区、港城工业园、茶园新区、万州光电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和区县的电子制造业、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
【发展简况】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以北部新区和西永微电子产业园为核心,周边若干个特色园区为支撑的产业空间布局,“一圈带动两翼”,核心园区和区县特色园区共同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沙坪坝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北部新区、南岸区、渝北区、江北区、万州区、长寿区、永川区等区县。北部新区以智能化仪器仪表、应用电子、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通信业为主体;西永微电子产业园以笔记本电脑产业、集成电路产业、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为主体;茶园新区发展消费类电子产品,空港工业园发展汽车电子,港城工业园发展信息家电,万州光电产业园发
展电子材料及电子代工。
2009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效果,引进项目和企业超过100个,涉及项目总投资超过50亿美元,实到外资3亿美元以上。2009年8月4日,惠普(重庆)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和富士康(重庆)产业基地重大项目签约;9月11日,思科(重庆)通信产品制造基地签约;12月26日,英业达中国第二生产基地重大项目签约。惠普、富士康、思科、英业达的制造基地位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全球五大笔记本电脑代工厂之一富士康、广达、英业达为主的台湾代工企业承接惠普订单,生产面向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的笔记本电脑。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方面,日本读片业务量最大的DOCTOR NET公司、世界500强日本凸版集团公司、新加坡海皇集团全球服务外包中心、上海微创公司、好音达BPO中心、上海华腾软件重庆分公司等一批重点项目也相继落户重庆。
2009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共获国家工信部等批准立项11个项目,资助项目资金18850万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资助项目5项500万元,“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3项10600万元;“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3项7750万元,带动项目总投资99246万元;下达市级信息产业发展资金4100万元,增长10%,第一批1800万元资助惠普电脑基地等11个项目,第二批2300万元资助思科、广达、合智思创等19个项目,带动企业投资近18亿元;做好各类项目实施的管理、验收,全年共验收到期项目92个,合同资金3510万元。
【行业地位和产品优势】
2009年,全市电子制造业销售收入603亿,增长29%,占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的69.9%,比全国平均增幅高29个百分点,比全市工业平均增幅高10个百分点;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260亿元,增长30.3%,占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的30.1%,比全国平均增幅高5个百分点,比全市工业平均增幅高11个百分点。
2009年,全市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中,软件及信息服务业260亿元,同比增长30.3%,占行业比重25.8%;信息家电115.1亿元,同比增长29%,占行业比重11.4%;应用电子136.9 亿元,同比增长22.2%,占行业比重13.6%;通信产品103.3亿元,同比增长18.0%,占行业比重10.3%;电子元器件186.1亿元,同比增长12.4%,占行业比重18.5%;电子材料61.6亿元,同比增长 76.9%,占行业比重6.1%。
2009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领域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137家,其中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63家,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13家。
随着惠普、富士康、广达、英业达、思科等项目入渝后,加上其他即将入渝的项目,未来4年,重庆将重点发展笔记本电脑及关联设备加工,形成年产8000万台笔记本电脑,超7000亿元的庞大产业链集群,为30万人带来就业机会。预计到2012年,以电脑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将成为重庆第一支柱产业,这是重庆经济发展上的一个历史性突破,
第五篇:2007年一季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
精品企业管理资料---本资料由[商博士]http:// 提供
2007年一季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
进入2007年来,受产品结构调整、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电子信息产业出现增长放缓、效益下滑的情况。1-2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62亿元,增长16%,其中制造业5412亿元,同比增长15.5%,软件业650亿元,增长20.5%;工业增加值1221亿元,增长15.7%;利税183.9亿元,下降12.3%。预计一季度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93亿元,增长16%;工业增加值1860亿元,增长17%;利税276亿元,下降12%。
一、主要特点
1、生产增幅出现较大回落。前2个月,销售收入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4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下降了14.9个百分点。增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1)年初国内市场相对疲软,销售增幅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企业内销占全部销售比重比上年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2)一些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不足,产品更新速度较慢,影响了企业的产销量,特别是移动通信手机年初销售增幅同比下降了20个百分点。(3)随着国家对投资调控不断增强,各地招商引资步伐相对放缓,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半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项目投资明显减少,上年底增速比上半年下降了14.7个百分点。(4)今年前2个月比上年(闰年,2月29天)少一天,由此对产业收入增速的影响达2个百分点以上。(5)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也是导致今年增速回落的原因之一。
2、经济效益出现下滑。前2个月,全行业实现利润144.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6%;上交税金39.8亿元,同比下降25.9%。全行业亏损情况加剧,[商博士]资料下载 | 管理文摘 | 行业研究
亏损企业达4151家,比上年增加了200多家,亏损企业亏损额63.8亿元,增长11.7%,二者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了3.8和6.4个百分点。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1)由于人民币升值及原材料、能源、劳动力价格继续上扬,企业生产成本明显提升。全行业1-2月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18%,高出收入增速2个百分点以上。(2)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导致企业增产不增收,尤其是计算机行业,随着芯片升级换代,整机产品价格跌幅继续加快,导致计算机行业收入大幅度下降,同比增幅下降达16个百分点,利润更是出现大幅下降(-12%),一些大企业今年初效益都出现不同幅度减缓。(3)外商独资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导致全行业利润减缓。1-2月外商独资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了21%,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导致全行业利润下降超过7个百分点。
3、主要产品产销衔接良好。从部监测的重点产品看,多数产品产量增幅都出现不同幅度下降。手机产量为8889万部,增长34.9%,比上年增速下降了20个百分点;微型计算机1812万台,增长29.3%,比上年下降了7个百分点,其中笔记本电脑1141万台,增长33.5%,比上年下降了18个百分点。彩电、显示器、数码相机、集成电路等产量增速则都在20%以下。产品产销衔接良好,手机、计算机、彩电等主要产品产销率均达98%以上。
4、结构调整趋势仍然明显。随着整机结构升级,新型元器件发展较快,成为带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1-2月元件和器件行业销售收入增速达18%以上,均超过产业平均水平,并在主要行业中保持领先。从整机行业看,高端产品产量比重继续提高,笔记本电脑占微型计算机比重达6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个百分点;平板电视占彩电比重超过13%,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5、外贸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前2个月,全行业对外贸易额达到1076.8亿美元,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6.2%。出口602.5亿美元,增长32.5%,比全国出口增速低9个百分点,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5.7%;进口474.3亿美元,增长21.9%,占全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为36.7%。从产品看,笔记本电脑、手机、集成电路、彩电等大宗产品出口增速均超过20%。
6、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前2个月,全行业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2.5亿元,同比增长20.1%,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9.4个百分点,比全国制造业低6.3个百分点,这也是电子信息产业自去年以来首次出现投资增速低于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的情况。本年新开工项目明显减少,比去年同期减少了95个,新开工项目的计划投资总额为201.8亿元,比去年下降了40%。部分去年投资有大幅增长的行业,如电子元件行业、计算机行业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降。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1、产业的发展空间与增长质量亟待拓展和提高。由于产业增长一直依赖加工出口和外商投资拉动,随着国家对投资调控逐步增强,外商投资增长呈现放缓迹象,产业的增长空间相应受影响;依赖加工出口的格局也导致产业增长质量不
高,前2个月产业销售利润率仅为2.66%,比上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在新的形势下,加快发展核心基础行业和大企业、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和完善对外商的监管模式,日益成为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课题。
2、产业发展面临的生态要求日益迫切。今年8月,欧盟EuPs指令(用能产品标准的生态化设计)将正式生效,对电子信息产品等用能产品的设计、制造、运输、使用、回收等提出了生态化的标准要求,这也是其继RoHs、WEEE、REACH指令后出台的新指令,将对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及我国电子信息产品标准的生态化要求,将节能环保的管理措施贯穿于电子信息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是当前引导产业循环发展的迫切任务。
3、基于产业链和全球布局的竞争态势日益给本土制造企业带来压力。第一,元器件的升级换代,使拥有完整产业链的跨国公司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国内本土企业大多以整机生产为主,微处理器、各种专用集成电路、显示器件等关键器件更多依赖进口,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生产经营压力日益加大。第二,跨国公司由于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在发展高端产品的同时不断加大对低端产品市场的投入,对本土企业的成本优势提出新的挑战,也日益蚕食后者的市场份额。第三,跨国公司基于全球的经营布局,能通过市场和资源整合形成对本土企业的优势;尽管这几年,部分本土大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上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但仍面临较大的困难。第四,服务商和渠道商对制造企业形成新的竞争,如电信运营商大力发展定制业务,大型渠道商介入制造领域、部分代工企业发展自主品牌等,将引起产业格局新一轮的洗牌。
4、技术及其应用发展带来的新问题不容忽视。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和深入,信息安全的问题日益突出,各种恶意软件、流氓软件对互联网应用的威胁越来越严重,而且随着三网融合加快,这种趋势有扩及通信、广电及其他网络的苗头。信息产品更新换代加快,也带来一系列的市场问题,如产品售后服务跟不上技术发展步伐、二手产品市场缺乏有序引导、基础产品标准有待规范和统一等,这对新形势下做好市场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下一步发展形势
尽管年初产业总体状况不够理想,但进入二季度后,电子信息产业有望以高于年初的速度增长,主要理由是:
1、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仍处在上升的阶段。尽管今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势头不如去年迅猛,但据多家国际权威机构预测,今年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增速将达4%以上,特别是3G手机、平板电视、多核计算机等都将保持两位数增长。
2、国内重大项目投资将带动产业新的增长。今年是奥运建设的关键一年,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建设即将启动,数字电视转播也将逐步推广,这都将给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同时,从去年至今各地引进的大型元器件项目相继投产,也将带动产业规模新一轮的扩张。
3、中小企业和农村的信息化发展将为产业提供新的动力。一方面,国家日益重视和谐社会建设,将为农村信息化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并在增强低收入人口购买力上提供更多的支持,中小城市和乡镇农村的市场前景看好。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应用不断普及,利用网络的平台开展商务逐步成为主流,导致中小企业发展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综上所述,一季度出现增长放缓、效益下滑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加剧的结果。随着重大项目投资的相继启动和新市场的开拓,产业将在下半年出现恢复性的增长,使全年呈现“低开高走”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产业发展速度将达到20%左右。
四、对策措施
1、对产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一是开展两税并轨对产业影响的专题调研。今年初,全国人大通过了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的法令,将对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影响。对此应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题研究,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提出政策建议,预防产业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并进一步提升引进外资和完善监管的方式。二是跟踪研究人民币升值对产业发展的影响,针对出口企业成本增加的问题,协调相关部门,从信贷、保险等方面为企业出口结构调整提供政策扶持,并引导通信、家电等优势企业抓住时机“走出去”。
2、促进核心基础行业和大企业发展,增强产业控制力。一是促进核心基础产业发展,研究制定平板显示器件产业政策,争取国家加大对新型显示器件的专项投入;落实好集成电路产业政策,管理好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与开发资金;促进
软硬件产业融合发展,落实国家对嵌入式软件的增值税退税政策;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开展电子信息产业循环经济试点,推动有毒有害物质替代材料及相关检测、拆解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二是加大对大企业的扶持,将电子发展基金增量资金用于支持大企业的重点研发项目;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设立专项资金,扶持产业重点领域和大企业发展;推进创业投资体系建设,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3、加强节能环保工作,引导产业循环发展。一是跟踪欧盟EuPs指令进展,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及我国信息产业能源消耗产品标准的框架体系,同时开展企业能源利用调研,制定节能降耗的行业标准。二是深入推进污染控制工作,研究制定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目录及相关的分类、注释体系,加强污染控制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开展废旧电子信息产品回收利用示范工程的试点,研究出台《电子信息产品环保使用期限通则》和无铅焊料的行业标准。
4、深入做好市场监管工作。一是加强市场立法建设,加快《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立法进程,推广《电子信息产品交易市场资质规范》行业标准,研究制定《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售后服务规范》。二是加强市场整治。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恶意软件、流氓软件的整治;继续打击手机、彩管行业中存在的走私、冒牌、拼装和翻新等违法行为;加强二手市场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产品质量抽查;督促企业和卖场加强售后服务,防止各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