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自民族独立与统一始(5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01:1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族复兴自民族独立与统一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族复兴自民族独立与统一始》。

第一篇:民族复兴自民族独立与统一始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体会

——民族复兴自民族独立与统一始

回望历史,中国有着最辉煌的繁荣,令世界折腰惊叹;也有着最苦难的萧条,丧失了各种主权,为列强刀俎上的鱼肉,任人宰割。民族尚未独立,30年代又有人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如此内忧外患,见证了苦难中国的坚强。

历史长河中滚滚的波涛并没有为此苦难的时刻停留,它依然浩浩荡荡的向前,只留给作为后人的我们无尽的思考和教训——复兴强国需民族独立一统!

站在21世纪的滚滚波涛之巅,我们伟大的领导人提出了一个中国人自己的复兴之梦——“中国梦”。不管现实如何多变,它始终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因为“中国梦”不仅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而且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而今,“中国梦”也有了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新的深刻内涵,我们更应该付出努力追求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为了这一个伟大的梦,早在20世纪后期,就已经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至今,已经渐趋成熟了。然而,这还远远没有达到“中国梦”的期望。民族独立虽已实现,但处处透着紧张的国际关系:在20世纪侵略过中国十几年的日本又一次在太平洋挑起事端,争夺中国的钓鱼岛,规模化地公开参拜靖国神社;菲律宾枪杀我台胞渔民,在国民教科书上把中国南海划分为菲律宾西海;远在太平洋东岸的美国更甚,培植了数不清的小国傀儡遍布中国周边,飞机军舰时时盯着中国。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许多国家依然干涉着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和平统一事务,但不管阻力有多强,统一是历史的潮流,是大势所趋,谁也不可逆。正如中山先生所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纵观历史全程,它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开元盛世到清朝的鼎盛,无不在说明民族独立统一的作用;然,清末的列强瓜分,中国各种主权丧失,沦为双半社会,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只怕连做梦都梦不到;列强侵略不断,还有“攘外必先安内”,虽是出于对各自利益的考虑,但对于一个本已千疮百孔、支离破碎的民族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何谈振兴?如今,中国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就像一颗亟待长大的小树苗顶着狂风暴雨坚强的生长,中国也时时处在狂风暴雨的压力之中,坚强的发展。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实,都证明只有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民族振兴”这颗小树苗才能茁壮成长。

梦?也许现在还是,但不久的将来,它便不是。因为对于实现“中国梦”,党和人民有的是自信,这种自信在信仰坚守里,始终同心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在历史血脉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在与时俱进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蓬勃生机与创造活力;在十八大“中国梦”号召的新风浩荡里。

站在21世纪的历史长河渡口,我们已经扬起了风帆,向着伟大而又神圣的民族复兴的目标起航。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着独立坚强的民族作后盾,我坚信,经历了苦难之后再次振兴的中国一定会更加地繁荣富强,璀璨夺目!

第二篇: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

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了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会)召开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理论研讨会,现将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刊发,以求推动文化自信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在文化自信中汲取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

关于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的关系,首先要确认的事实是,由于民族复兴这一历史诉求在近代的出现,中国的文化自信经历了内部的蜕变,原有的结构被打破,原先非主流的因素得以突出,形成带有时代特征的文化自信。

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绵延几千年,形成了深厚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国人世代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延续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可以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形成了我国的“独特优势”。但是,总书记同时提醒人们,近代以来,“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经历了剧烈变革的阵痛”。这就是说,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化自信并非简单地立足于固有传统,而是在变革的基础上的自信。

直到18世纪,中华文化的确因其古老、完备而为世界羡慕,一度还出现了“中学西渐”的局面。但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随之涌入,中华古老文化的过时性暴露出来。伴随着刻骨铭心的惨痛历史,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反思和怀疑传统文化的当下价值,如严复所言,“中国自甲午一创于东邻,庚子再困于八国,海内憬然,始知旧学之必不足恃。”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总书记在重新肯定儒家传统思想之积极意义时,也指出,“近代中国由盛到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因循守旧,畏惧变革、抱残守缺,跟不上世界发展潮流。”

“封建统治者”因循守旧,畏惧变革,并不代表全部中国文化精神,中国人也并非完全不能认识到文化创新之重要。《周易》中早就有“与时偕行”的思想,儒家思想中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说,法家代表人物商鞅也提出过圣人“不法其故”、“不循其礼”,“三代不同礼”的思想,这才有了后来的“旧邦新命”的命题,即发生蜕变以后的中国文化自信。

经历170多年的历史探寻,今天的中国已经能够证明近代以来文化变革运动的选择是符合历史之必然要求的,不能无视这个基本的文化史进程来谈文化自信。

20世纪至今,与民族复兴同步,中国传统文化事实上处在变革之中,也就有了现代化的,即邓小平所说的“跟上时代”的伟大成果。应该说,今天提出“文化自信”,其意不在于纠缠文化史本身,而在于正确引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最后完成。

一个重要的文化事实是,在承认并主张文化变革的过程中,一开始就存在着违背辩证法的形而上学、绝对化的思维方式,即只讲变而不讲不变,主张完全放弃中国文化,全面接受西方文化,用西方的观念及制度来改造中国。

这类主张已经被20世纪的历史否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成功,在文化模式上就是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改造,又对“全盘西化”予以拒绝:一方面,革命拒绝了西方资产阶级把中国变成殖民主义附庸的愿望;另一方面,革命还成功拒绝了教条主义“西化”愿望,坚持用中国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中国的问题,美籍学者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 中就从这个角度确认:“二战期间,中共提出了一个公式:改造西方文化以适应中国的形式,即以‘民族的形式’在中国运用马克思主义,引进社会主义的文化,以适应中国的模式,保留其精髓。”

历史的一页已经翻过,但历史上发生过的问题还会发生,改革开放以来西化思维定势的泛滥就是如此。党的十八大以后,总书记为什么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就在于对“全盘西化”思维模式的警惕。总书记2014年考察时,针对把中国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西方东西的现象,指出“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这里虽然说的只是课本中的古诗词问题,但总书记用了“‘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一重要判断,表明他敏锐地感觉到,在当下所谓“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现实地存在着一种文化危险———“唯洋是从”即唯西方文化是瞻,以“去中国化”为荣的危险。

去掉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标识,后果就是《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西方资产阶级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西化之推行,民族文化之被摧毁,是民族的悲剧,因为那是被西方资产阶级强加于上的,结果是使自己这个民族更加适合于接受西方的奴役和剥削。总书记曾尖锐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为了从思想上彻底破除西化思维的统治,总书记从方法论上指出,“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简单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确的。”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坚持与运用,其意义即如毛泽东当年对五四运动的辩证分析:反对把传统文化中的一切都无条件地去掉,必须和应该保留传统文化中的好的、有生命力的东西,甚至如国家治理体系与机制的中国元素,唯保持变与不变的平衡,国家与民族才能健康前行。

在中国历史发展——特别是近代以来的每一重要关头,依靠不断自省而演化的文化自信与自觉精神,中国人才把握住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方向,使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日益接近。

学号 2016174104

16机械电子工程 钟登科

第三篇:演讲稿民族复兴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时代精神,实现民族复兴》。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正是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并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他们高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要具有创造意识,进取精神,科学精神,法治观念,劳动观念,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伟大的使命鼓舞起无穷的力量,召唤我们高扬起民族精神的旗帜,时刻准备着去谱写中华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这段话影响了几代青少年的成长。他像一盏明灯,为我们青少年点亮了人生的航标灯。我们青少年应该明确自己的人生使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我做起,勇敢地承担起复兴中华、振兴中华的使命。

我们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春天,我们就要用一缕温暖的光芒温暖祖国的花朵和柳丝;夏天,我们就要用一缕火热的光芒闪耀祖国的山川和河流;秋天,我们就要用一缕金色的光芒镀亮收获和喜悦;冬天,我们就要用一缕呵护的光芒守护幸福和希冀。生命赋予我们不怯的灵魂和必胜的勇气。生命如征程,人的一生注定要疾步匆匆。在困难面前,只要我们青少年勇往直前,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就会在黎明的曙光里绽放我们青少年的风采,我们就会在复兴中华的大潮里涌起我们青少年的浪花。

我们这一代青少年是幸福的。时代在发展、祖国在繁荣、民族在昌盛。所以我们青少年更应该把目光放开、放远,我们要把对祖国的爱酝酿成为一种责任感,在幸福中缔造复兴中华、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以激发我们青少年强烈的爱国感情和意志,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心甘情愿地为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牺牲一切。

国之兴亡,匹夫有责。青少年要有担负起富民强国的责任。周总理在学生时代就曾说:“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这也成为了他毕生奋斗的力量源泉。他以此为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着,我们看到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也看到了他对党的事业,对中国的光明前途,对振兴中华民族伟大事业充满着必胜的信心。周总理人生的信念和人性的光芒就像一座坚定不移的灯塔,指引着几代青年人扬起理想的风帆穿越人生的精神海域。

杨朔曾经说过:“人是要靠理想才能生活的,没有理想,就会失去生活的力量。正是对未来抱着理想,我们才能有那么饱满的战斗力量。”我们青少年从小应该树立自己的崇高理想,做一个胸怀大志、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要全面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素质,我们有责任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我们注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

谢谢大家!

第四篇:节约,自公务用车始

节约,自公务用车始

有人说,节约是贫穷的后遗症,更是一种富有的继承。对政府而言,节约更是执政为民、取信于民、服务于民的必然要求。

政府部门公务出国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用这三项费用数字巨大、信息不公开等一直为人诟病,在“三公”经费中,最高最难管的就是公车经费,公车经费占到“三公”的60%以上,如果加上司机的经费的话,还要高出一头。“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是在回归最本源的公车制度,11月25日,《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公布。条例规定,“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中国的公车改革终于尘埃落定。

在市场经济之下,到底还有没有必要一个单位养一个车队,包括车辆与司机,这里已经做出了明确的回答。市场能做的事完全可以交给市场去做。这就是“市场决定性作用”。如果有公务员站出来反对,就是在留恋可以自由地“公车私用”的日子。“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这里有很丰富的含义。联系到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中的“不准违规配备公车”,我觉得是在回归最本源的公车制度,即副省级及副省级以上的干部配备专车,副省级干部退休后不配备专车,在公车中,除了专车就是一般公务用车,而一般公务用车是取消。随后就是公车拍卖、聘用司机不再续聘、有编制的司机转岗等问题。当然,公车拍卖之前要评估。同时,会“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除了特殊用途的车之外,其中有“机要通信”的提法,我估计一个单位可能有一两部车会被保留下来。“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这是最关键的一句话。单位不养车队,社会上有的是提供者。预计,在市内以及需要出市区要用到车辆时,可以通过电话预约的方式提供,办公室只要准备一笔钱即可。租车公司会和定点饭店一样有个名单。

在以往,酒店、入学时的各个学校门口等到处都可见带有各种标志的公务车,是否公车私用?让人浮想联翩。此次的公车改革的力度和具体方案,让我们看到中央的决心、政府的力度。我觉得,作为政府部门、政府人员,应该牢固树立税收来源于人民也要用之于人民的理念,厉行节约,服务于民。

第五篇:廉自慎独始

廉自慎独始,心由慎独安(人民论坛)

李斌

清代有个叫叶存仁的官员,从政30余年,甘于淡泊,从不苟取。一次离任时,僚属们临别馈赠礼品,为避人耳目,特地夜里送来。叶存仁见状将馈赠品原封退回,并赋诗一首相赠:“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老话里说,“官不打送礼的”。之所以形成如此惯例,原因不仅在于以礼代贿具有迷惑性,更是因为,收礼者往往认为私下收受馈赠比较隐蔽,不易为外人知晓。在这种心理作用下,许多官员纵欲成贪,继而因贪入狱。正应了那句老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一个人能否廉洁清正,外部监督固然重要,“不畏人知畏己知”的自我惕厉也极为关键。少了自律的约束,往往就会出现“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的现象。

从近些年查处曝光的贪腐案件和违纪问题看,违纪时间大都发生在八小时以外,违纪地点大多是一些鲜为人知的私密场所。一些干部,嘴上讲政治、喊看齐,私底下却心无敬畏口无遮拦;常穿布鞋、吃剩饭,还常常上交红包礼金,暗中却大肆搞权钱交易,心甘情愿被围猎;人前遵纪守法,言必称党性修养,背后却是觥筹交错、纸醉金迷,烧香拜佛、神神鬼鬼„„在工作场合、公开活动和有人监督的时候,做到廉洁自律并不难,难的是在远离组织、生活场合和无人监督的时候,依然能够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在这个意义上,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正是最能检验党性的试金石。

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总书记多次要求党员干部慎独,强调“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周恩来经常与“我的修养要则”对表,谢觉哉经常与自己“打官司”,吴玉章一辈子坚守“自省座右铭”。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八小时以外的时间,办公区域之外的空间,绝对不是不受监督的任性辖区,而应是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的自律地带。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越需要领导干部慎独,如此方能“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慎独的品质难能可贵,不是难在利益取舍,而是难在信念觉悟。如果明白了“始为一念之差,遂至终身莫赎”“一时之利,终身之悔”的利害因果,自然会浇灭心头欲火,扣紧自我约束的风纪扣。如果懂得了“畏法度者最快活”“守王法者梦里无惊”的辩证哲理,就不难把好公与私的分寸、谨守纪与法的底线。如果知晓了“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的大义,也就能多一些自省、少一些放纵,多一些心如止水、少一些心乱如麻。“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容易发生霉变,而觉悟高的人总能让智慧之光普照心田。

一位乡镇党委书记感叹:“当了一把手,苦点累点倒没关系,关键是要把自己这颗心先稳住。”的确,面对外界的诱惑挑战,稳得住心、沉得住气,便能心不妄动、行不逾矩。坚持修身慎行、清廉自守,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我们就能构筑起不想腐的思想堤坝,创造“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业绩。

《 人民日报 》(2017年02月17日 04 版)

下载民族复兴自民族独立与统一始(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族复兴自民族独立与统一始(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心得

    2篇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心得展开波澜壮阔的40年文化改革发展长卷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文化管理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文化治理体系,从单纯依靠政府投入的文化事......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读后感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读后感国家的大战略下,与伟大时代同行的五年。正如习主席所说,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确实如此。过去的五年,致良知学习小组,企业家致良知论坛的......

    百年沧桑与民族复兴心得体会

    百年沧桑与民族复兴心得体会 2017年3月10日下午,公司党总支组织学习了金一南教授的《百年沧桑——从东亚病夫到民族复兴》专题讲座,讲座中,金一南教授不仅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心得体会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心得体会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是读不进去的,尤其是前几十页,讲的都是比较大的、宽泛的道理,犹如心灵鸡汤,读过也没留下很深的印象。印象中最深的一......

    形势与政策 个人努力与民族复兴

    个人努力与民族复兴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总书记在现场发表重要讲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不从纸上逞空谈,......

    第五节、《民族复兴与法治之路》

    第五节、王虹老师《民族复兴与法治之路》 1、中国梦主要动力三大来源: 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 第二,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

    民族复兴之梦(演讲稿)

    民族复兴之梦——奉献在人社,梦想为中华 信访工作处宋潜逸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朋友们: 大家好! “中国梦”是现在最流行的一个词。然而我们知道,在“中国梦”这三个字被正式......

    民族复兴篇--林则徐

    林则徐作品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