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激荡三十年》观后感

时间:2019-05-12 01:0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视《激荡三十年》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视《激荡三十年》观后感》。

第一篇:影视《激荡三十年》观后感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观《激荡三十年》有感

摘要:

《激荡三十年》演绎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波澜壮阔的经济发展史,实则也是在描绘着奋斗在那个时期的企业家们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之前我从来没有这么深切地意识到过他们的悲壮,即使是得知某企业破产,也并不感觉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情,当我看了《激荡三十年》后才清醒的意识到,个人的命运与时代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纪实片娓娓道来这三十年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同身受地体验企业家们在各自悲喜交错的人生时,我看到了他们身上属于时代的深刻印记,也感觉到在激荡的中国社会发展的洪流中个人的无奈和悲壮,下意识的想到了自己也身处于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不禁想到即使平凡的我,不去作为,自己的命运也是会被这样大的时代变革所左右的。我根据自己的这一想法,从个人的小角度大胆思考:经济发展就表明改革开放的成功吗,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关键词:

改革 开放 目的 发展 经济建设 影响 阶段 消费 犯罪 联系 正文:

以前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近些年国内发生的一些事情的缘由,只是感觉很多人是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但财富诱惑一直存在,为何近些年会突然猛烈冲击国人的大脑呢?通过观看《激荡三十年》我想,这是否于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有关呢?经济领域得到疯狂发展,但是否也因重视经济,使金钱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是否因此很多人才丧失了诚信,没有了精神支柱,社会的凝聚

力低下才导致欲横流、尔虞我诈、人情冷漠?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提出,使全党进一步坚定和强化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识,吹响了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的进军号角。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1]建设的辉煌成就。

但如何就说改革开放和现在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呢?我们来看邓小平92年南巡谈话说: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使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GDP年均增速保持在9%以上,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稳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上个世纪末已总体上达到了小康。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也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国内外所有经济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据世界银行的有关报告,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已扩大至0.458;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中国国家统计局前期公布的数据也表明,我国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了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为1.4%。这些数字充分显示了中国贫富不均的严重程度,也显示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未能被社会

各阶层共享,而是绝大部分聚集在少数人手中。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两极分化内涵的理解存在有很大的分歧,但无论是贫富差距还是两极分化,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虽然贫富差距并非都是不合理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的新型经济板块的出现,使得首先占领新的经济板块的人获得了新的收入,也造成了社会成员在收入方面的距离加大,这是有它的历史合理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必然造成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市场经济建立的各个阶段中,不同的社会群体获益程度是不同的,拥有土地的人可以投资房地产,他就可以迅速的成为高收入阶层。所以,这个也是拥有历史合理性的。

但是目前,贫富差距正在因为权力介入市场,落后的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断扩大。这种是不合理的贫富差距。

二、人民网发布的一个专栏首页提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3]但从人民网这些年的一些新闻标题节选:“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1985年);只生一个好,政府帮养老(1995年);养老不能靠政府(2005年);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2012年)”可看出,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势头并非那么美好。

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是从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人民幸福出发所作出的必然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作了明确规定,确立了计划生育工作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把计划生育确立为造福于民的社会事业: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为实行计划生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而实行计划生育所取得的成就,又为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创

造了有利的人口环境。[4]

随着计划生育这代独生子女的双亲衰老,越来越多的“4+2+1”模式家庭,将面临经济上、时间上等诸多的养老问题。这样的社会制度的不完善,怎么就体现出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呢?

三、邓小平说: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5]

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所出现的犯罪率逐年上升的问题,再来看下当前的社会

[6]风气问题:经《消费与犯罪——基于改革开放30年的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

表明,从消费社会学的视角,用《中国法律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来解释改革开放30年来犯罪率的上升: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的发展,1949年-1978年,我国社会处于相对封闭时期,犯罪率相对较低,最多时,年发案率也未超过万分之十,最少时,年发案率仅万分之三;而从1979年以后,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年发案率逐年上升,近年来在万分之二十左右的点位上下波动,犯罪出现了明显的新特征:作案手段多样、新的犯罪类型不断出现、犯罪的组织化程度加强、犯罪的国际化趋势明显、危害程度更大,如网络犯罪、公务员犯罪、跨国犯罪、高智能犯罪、黑社会犯罪、政治犯罪等已经在我国开始蔓延,犯罪开始向有组织化、职业化、流动化、内外互动化程度发展,青少年犯罪占主要,社会不公平导致的人民内部矛盾酿成的罪案显著增多(武伯欣,2009)。而这些犯罪问题的出现,与中国城市急剧的社会变迁和城市化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也与中国社会的消费革命的变化和消费文化的变迁关系密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儒家文化遭到冲击,以经济斗争为纲的文化曾经

一度盛行,加之改革开放以后涌进来的西方消费文化思潮,造成中国本土的消费文化规范缺失,又未能裂变出其它主流的消费文化规范,从而使得社会的约束力下降,消费欲望极度膨胀,消费享乐主义思想盛行,犯罪率逐年上升。

四、结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改革有没有问题我不知道,但是,要有解决中国的问题的方向和措施这种态度,才是正确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7]如果越改问题越多,就必须进行总结反思,向健康的方向调整。

[1]出自中国网络电视台http://news.cntv.cn/china,《那些声音,指引发展的方向》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1日

[2]出自《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4页

[3]出自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30年》专栏编辑陈叶军

[4]出自《中国的计划生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九九五年八月·北京

[5]出自(《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七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54页)

[6]出自《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06期 作者: 杨玲丽。

[7]出自《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29-30页

第二篇:《激荡三十年》观后感

《激荡三十年》观后感

这学期老师给我们推荐了《激荡.1978-2008》,该剧为我们展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带我们重温了那段另人难以忘怀的经典岁月。虽然之前有看过一点有点印象,借此机会自己又重新看了一遍,还是会觉得震撼。

《激荡·1978-2008》是由第一财经制作的大型财经电视纪录片,它以历史编年体的形式,重述了中国改革开放1978年到2008年的重大经济事件:其中包括1979年袁庚如何种好蛇口这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1984年王石们如何踏准步点,跨入中国的“公司元年”等事件。为了更好地表达口述历史的节目价值观,精准还原中国经济史的细节,纪录片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等改革开放30年历史的“见证者”。

三十年,太多变化万千,太多历史事迹让我们铭记,从邓小平访日之旅,开眼看世界,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袁庚拓荒,傻子出题,争议个体户,乡土奇葩鲁冠球办厂,寒流陡降八大王遭殃,王石创业经商成主流,物价闯关改革遇挫折„„到中国制造,大国崛起。

从视频中感受这三十年的变迁,不止看到了人们物质变化的渐为丰富,而且精神生活更加多彩;感受到时代下的人物缩影和时代规则,不止有喜,也有痛,有梦想,有付出,有成功,有失败,在疼痛中感受惊喜,于悲情中看到希望,这才是真正能激荡人心的地方。

在视频中着重了解了企业的发展,希望对自己以后找工作有所帮助。《激荡·1978-2008》如一幅中国企业成长发展的的画卷,主要从经济角度 描绘了一群企业家的创业史,奋斗史,通过一个个企业家的成功或失败,勾绘出 一幅中国经济30 年来的改革开放发展历程,在这三十年的起伏跌宕中,在这三十年中的千辛万苦中。有的企业通过点滴积累成为“名牌”,有的企业得意忘形 成为遗憾,有的企业韬光养晦成为今日之星,有的企业输给形势、潮流成为过去...太多太多的个体在这改革大潮中曾经激起过或大或小的浪花,而每一朵浪花或大 或小地在改革进程中提供了教训或经验,他们在改革开放这个大舞台上尽情的施 展拳脚,不管“昙花一现”,还是“百年老店”,他们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他们共同抒写了改革开放的豪言壮语,共同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凯旋之音。牟其中,年广九,马胜利,任正非,史玉柱,陈天桥,俞敏洪,王石„„在他们耀眼光芒的背后,他们如何在这个多变的时代中翻滚的经历,才更是弥足珍贵。

最后要说一下这部片的插曲,《花开在眼前》这首歌,由于看了《激荡三十年》后,这首歌就在耳边环绕,它的确有如一首情歌,用朴实通晓的情感诉说了一代人对曾经走过的辉煌岁月的多情与眷恋。这首歌因为有《激荡三十年》的背景而尤显得意味深长。

花开在眼前,已经等了很多很多年,生命中如果还有永远,就是你绽放的那一瞬间„„

第三篇:激荡三十年 观后感

——《激荡三十年》 观后感三十年风起云涌,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锐意改革,三十年积极进取,三 十年可以让一个稚嫩幼小的孩童成长为一个孔武有力的青年,三十同样可以让一 个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国家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改革开放至 今已经三十年余了,虽未曾亲身经历,亲眼见证每一个激动人心的瞬间,但透过 历史课本,历史资料上的每一个文字,每一组数据似乎也能隐隐约约感受到这三 十年的激情与喜悦,彷徨与悲伤,然而,近来所观看的影视纪录片《激荡三十年》 让我对于这三十年的变化有了一个更为立体形象的了解和认知,对于我来说,这 种影视表现所带了的震撼力与冲击力是文字远不能及的。

2008对国人来说是一个无法忘记以及不可忘记的一年。这一年里,我们迎来奥运会;遭受了冰冻灾害,大地震和金融危机;两岸实现了大三通;从1978到现在为止的激荡又而神圣的30年的改革开放画了一个漂亮句号。

那么在这漫长而又弹指一挥间过去的30年,我们中国发生了什么?社会上有了哪些变化?这是一个很值得考虑的问题。

一,30来临的春天 年的经济和就业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保持着年均9.8%经济增长速度,其GDP占全球的比重由1%上升到5%,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三。

尤其是奥运这个筛选机制,给了中国举办奥运的机会。这让中国的潜在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在2008年,西方国家先后陷入经济危机时,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9.9%的增速;出口持续增长;贸易顺畅;在十月份,再创了纪录,当月出口同增长19%。

从就业情况看,中国前三季度,新增就业936万人;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9万人,完成全面目标任务的119%。

进入2008年以后,国民的幸福感和快乐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不仅仅是跟社会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人民物质财富的增加有关,而是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高在其中起了更大的作用。

二,30年后的青年

在奥运会期间,100多万奥运青年志愿者对奥运顺利进行的贡献当然是不可磨灭的。

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城市志愿者用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向中外宾客展示着微笑和真诚。

许多国外媒体评价,这些志愿者借助奥运会的契机,最大程度地激发和汇聚了中国志愿服务的“愿动力”,广泛传播了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理念,让“志愿”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所以我觉得30年后的青年(当然也包括我),跟以往时期的青年相同之处在于全心全意的爱国精神,更加明显之处在于我们懂得了主动的负责;懂得了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

三,30年的沟通

奥林匹克提供了宣传、展示、交流的舞台,增加了让世界认识、了解中国的机会。中国优秀的传统人文思想在世界范围进一步得到广泛传播,让沟通变得越来越顺畅。文化交流和碰撞使中华民族文化在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再放异彩,铸就辉煌。

四,30年后的社会问题

1.改革开放30年里,一直存在着两个《中国》。经济强劲成长的中国和体制消耗严重,道德底线脆弱的中国。后者,正成为中国进一步前行的障碍,改革仍然任重到来。尤其是这几年,整个社会的道德问题,有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九月十一日,中国最大的奶粉生产企业《三鹿》,被曝出在婴儿奶粉中,添加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国家质检总局紧急对整个奶制品行业进行排查。结果,让全国人民无比的失望。包括《蒙牛》,《伊利》等各大知名企业在内的中国奶业集体沦陷。之后的几个月,多个国家紧急宣布从中国禁止进口奶制品。

中国的假冒伪劣问题,将近30年里的劣根性,而且还未解决掉。从奶粉事件里就可以看到,这乃至是整个奶粉行业的潜规则。事情被曝光以后,整个行业还希望以隐瞒的方式来解决掉问题。我觉得就从这个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中国企业的伦理道德和企业家精神的建设到现在还仍然是个很大的课题。

2.在30年的高速发展过程中,一些基本的道德认知渐渐被人们遗忘,而财富逐渐的变成每个人心中唯一的价值标准,这背后现实是中国的贫富分化和社会的脱节正日益严重。就算是25年前百万民工下渡江时的火车站里的场景,和现在春运期间的场景是差不多的。唯一的差别在于,火车变得更快,火车站变得更大了。

在甘肃,新疆这样的贫困地区里农民孩子的上学是极为辛苦的。当很多人向他们问他们的理想时什么的时候,“我想长大后做饭”,“我想打工”等回答往往让人感到无比的心酸和沉重。这种沉重我觉得并不来自于他们生活中的这种痛苦,而来自于我们不能让这一代孩子丧失希望。如果让他们理想和希望依旧锁定在这种狭小的范围之内的话,中国底层的改革只会存在于表面,不会是根深蒂固的。

你了解中国吗?

当我们大学生每天都非常享受大学里甜美的时光的时候:好不吝啬的打开钱包的时候;每天都高声谈论中国,谈论世界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那些底层的人在想什么吗?我们了解他们吗?如果不了解,那我们有什么资格谈论中国呢?朋友,每当你变得豪情的时候,希望你自省一下,多一分谦卑。

3.在持续增长的30年之后,中国的劳资水平仍然是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1。50与此同时,中国却是全球百万富翁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就在不久之前,发生了这么一件令人即悲伤又让人深思的事情。

高某晚上下了班,过马路时被一辆奔驰所撞到了,事情发生之后,奔驰逃走;救护车把伤者送到了医院。由于伤者身上没有足够的钱,所以去了医院以后他被扔在急救室的地上,没有人为他治疗。之后,经过一位好心护士的帮助一下,跟他单位的一个同事取得了联系。那个同事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医院,付了1000多元以后,医院才开始为他开药。

这事让我有了两种想法。一是,我们以后为了避免这种突发事故的发生,随时要在身上带足够的钱才行吗,难道“希波克拉底誓言”已经过时了吗?二是,如果当时的奔驰,不选择逃跑,而是把那个人送到医院的话,我觉得事情不会恶化到这个地步的。这样一种处理事情的方式,是不是反映出了,我们社会中的有一些人财富确实多了很多,可是相应地另一面少了很多。如果把这个人比喻成一个鸟的话,右边的象征着财富翅膀很壮,可是另一个象征着道德和素质的翅膀很弱,那么请问这个鸟可以飞的更高更远吗?

4.当今社会的飞快的发展,让居民的住房问题变得更加紧张。房价的只涨不跌情形,让很多想希望拥有自己的房子的人(中低收入和低收入人口)感到了的失望和困惑。如果在这里谈论政府的责任和任务的话,这当然是,政府要保障提供房子给这些部分人群,让他们要买得起房,得到别人都能享受得了的日子。这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应要具有的特征。

5.当今,“官为上,士为先”的社会风气弥漫着全中国社会。很多人都去挤“公务员”这个队伍,一说招录公务员成千上百的人去报名,去考试。希望能获得属于自己的“铁碗”。一旦得到了,这个人就会很骄傲,父母也会觉得很有面子。如果这种问题不好好解决的话,对中国社会的进展可能会有很大的阻碍。总之,在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我们当今的中国,解决社会问题的最直接而且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推进改革;要制止腐败的根本办法还是推进改革。选择一条道路,不仅意味着选择了目的地,还意味着选择这条道路所特有的险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好比是我们已选择的春天之路;各种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是道上的险阻;可是在终点等待我们的是,永久的夏天——我们中华民族的真正的崛起和繁荣富强!

第四篇:激荡三十年

读书笔记

一、关于吴晓波《激荡三十年》的核心思想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涌现出许多企业家,例如造纸厂厂长马胜利,因东方魔水而一夜成名的李经纬,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万科的王石。他们的命运都不同。改革就是突破,突破不合时宜的观念、法律、政策的障碍。而作为企业家,他们需要有思想活跃、思维敏锐,能看到人所不能看到的,想人所想不到的,处处占领高地独占先机。但这也是远远不够的,像马氏神话的破灭。

核心技术是中国制作的软肋。技术在古代被视为奇技淫巧,从业者“工“也被排在士农之后,社会地位远远高于商,对于技术的重视应该是从建国后完整的工业体系建设时开始的,但我们的技术分层就像是中国的劳动力分层,有尖端的科学家和低端的农民工,就是缺少中端和高端的技师和工程师。技术不管是对一个企业家还是一个国家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掌握核心技术就是成功的关键。

二、关于吴晓波《激荡三十年》的读后感

这本书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

1978——2008年“摸着石头过河”的社会转型期谱写了当代中国可歌可泣的企业史。他们总是承担着改革的政策风险,总是原有体制的突破者也是违规者,常常被迫游离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地带,然而在今天看来,他们毫无疑问的是那个时代的骄子。不同的人生轨迹背后折射的却是相同的时代烙印——见证经历了激荡三十年里中国企业所有的兴衰荣辱世事变迁,更是那个时代社会的缩影。

许多功成名就至今日的改革成功者,曾经也走过荆棘路。当年的王石同样身无分文过,在深圳街头时的迷茫和毫无方向与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丝毫差别。然而他却主动地跟上了时代的脚步,倒卖起玉米,在“摸着石头”的过程中渐渐找到方向。当年的柳传志在中科院中不过是一个专业不精的工程师,但是他所拥有那个年代人少有的经营热情与智慧致使他脱颖而出。当年的许多人不过是与我们一样的青年人,那些衣着光鲜的熟悉面孔也曾同样面对时代的困惑而苦于自我救赎。然而他们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们找到了一般人找不到的、属于自己 的时代切入点。

30年诞生了太多人物,人们对他们的定义各有不同。我十分赞同这本书前言引用《唐璜》的一句话对他们的定义——“说来新鲜,我苦于没有英雄可写,尽管当今之世,英雄是迭出不穷,年年有,月月有,报刊上连篇累牍,而后才发现,他算不得真英雄。”因为,我觉得他们是成功的时代探路者。虽然在现在看来,他们的成功源于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他们的成功相对容易,但是取得成功始终是困难的,需要我们走在时代最前沿,甚至超前于时代。这本书中提到的许多故事都是我们高中时写作文极好的论据,而当时对这些事情的评判几乎只是简单的为了单一的论点而简单的贴上符合主题的标签。一件现实的事情没有简单的好与坏,很难用一个或两个简单的方面解释清楚。全面客观是探求事物真相的基础。

学生:钟书 班级:人力B1 学号:53号 2018年3月26日

第五篇:《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激荡三十年》是按年编写的改革开放后的企业史。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分明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段历史,然而我们却对其知之甚少,仿佛无比遥远。《激荡三十年》仿佛给我开辟了一条时光隧道,虽然无法亲历那个年代,但是通过另一种方式触及了离我们感觉遥远而实际最近的中国经济改革史,仍旧感同身受。细细琢磨着1978—2008年中每一个充斥着“原罪”的商业故事,不知不觉的被时代气息深深地感染与震撼。

以一个“后之来者”的身份来回顾历史,总是会不自觉地那现在的情况与过去相比。当年改革伊始的做法,轰动一时的争论,震惊全国的案件等,大多随着时代的发展沦为了历史的滑稽戏,这就是时代的距离吧!身处那个时代的人永远不可能比后者更清楚更洒脱地看待那个时代。然而,这种洒脱可能只有作为旁观者的后人才具有的。当局者都有着最现世的利益冲突,怎么能如后来者那样轻易释怀。而后人也永远无法完全理解“当局者”们所创造的传奇,只能惊叹于时代。

虽然作者力图以客观的史家理性客观的角度,但是它所记述的每一个故事或让人血脉贲张,热血沸腾,或让人惋惜心痛,唏嘘不已,或让人肃然起敬,或让人激动愤怒„„你很难一直保持着非常平静的心情去阅读。或许它更像是一本小说。

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能令任何有梦想的人心潮澎湃的三十年故事,中间最能打动人的地方是展示了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具有典型性个体的成功、失败以及许多难以言尽的委屈、痛苦。这本“小说”中,主人公之数远不止一百单八个,多到难以一一列举,但是他们都可以冠以“企业家”的名字。他们靠着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勤劳和聪慧在1978——2008年“摸着石头过河”的社会转型期谱写了当代中国可歌可泣的企业史。他们总是承担着改革的政策风险,总是原有体制的突破者也是违规者,常常被迫游离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地带,原始资本积累中不可避免的拥有着血腥和铜臭味道,因此获有“原罪”。虽然少数人顽强的度过艰险修成了正果如今依旧被鲜花簇拥,但是更多人却被无情的被时代碾压过去,或被人遗忘,或坐进了牢房,甚至成为了悲情的时代祭品。然而在今天看来,他们毫无疑问的是那个时代的骄子。不同的人生轨迹背后折射的却是相同的时代烙印——见证经历了激荡三十年里中国企业所有的兴衰荣辱世事变迁,更是那个时代社会的缩影。

许多功成名就至今日的改革成功者,曾经也走过荆棘路。当年的王石同样身无分文过,在深圳街头时的迷茫和毫无方向与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丝毫差别。然而他却主动地跟上了时代的脚步,倒卖起玉米,在“摸着石头”的过程中渐渐找到方向。当年的柳传志在中科院中不过是一个专业不精的工程师,但是他所拥有那个年代人少有的经营热情与智慧致使他脱颖而出。当年的许多人不过是与我们一样的青年人,那些衣着光鲜的熟悉面孔也曾同样面对时代的困惑而苦于自我救赎。然而他们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们找到了一般人找不到的、属于自己的时代切入点。

而那些一度成功,几番挣扎,最后被历史遗忘的改革失败者的人总是给人一种悲情英雄的感觉,让人惋惜无比。李经纬将健力宝从三水县的一个只拥有几口米酒缸的作坊工厂,发展成为了一个在中国能与可口可乐相抗衡的国企饮料巨头。而后来整个“国退民进”产权改革中暗箱操的大环境客观造就了政府企业间产权分置时的互不信任,使他与他的健力宝却深陷产权泥潭,作为产权改革的实践者,作为政商博弈的参与者,李经纬成为制度的牺牲品在今天看来仿佛命中注定。最后他一病不起,而他的健力宝也消逝在时代中。与他同样悲情的领导者还有褚时健。褚时健抓住烟草行业发展的机遇,使红塔山成为中国名牌,让玉溪卷烟厂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烟草大王,但是企业家激励机制与监督体制的不健全还有其贪欲葬送了他的政治和职业生命。类似他们的“悲情英雄”还有好多,虽然有许多人都为他们抱不平,叹他们生不逢时,讽制度的僵化,但是我总觉得他们的失败这与他们这一代企业家身上的“草根性”有着极大的关系。他们的成功大多都是当时他们所做出的几个具有时代突破性与相对偶然的正确决策与自身企业特殊的身份与地位所造就的。如果他们没有身处特殊的位置而只是一个普通的民营经营者,取得成功完全是不现实的。如果他们能不断的提升自我,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不停地运用自己的那“三板斧”,悲情可能不会上演。假如他们具有职业经理人的基本自身素质与真正科学的管理方法,结果肯定会非常不一样。然而这样要求那个时代的人明显是不现实的,身处时代之中的人想要超越时代太过困难,这不过这只是我这个后者的意淫而已。

这本书中提到的许多故事都是我们高中时极好的论据,而当时对这些事情的评判几乎只是简单的为了单一的论点而简单的贴上符合主题的标签。一件现实的事情没有简单的好与坏,很难用一个或两个简单的方面解释清楚。全面客观是探求事物真相的基础。

30年诞生了太多人物,人们对他们的定义各有不同。我十分赞同这本书前言引用《唐璜》的一句话对他们的定义——“说来新鲜,我苦于没有英雄可写,尽管当今之世,英雄是迭出不穷,年年有,月月有,报刊上连篇累牍,而后才发现,他算不得真英雄。”因为,我觉得他们是成功的时代探路者。虽然在现在看来,他们的成功源于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他们的成功相对容易,但是取得成功始终是困难的,需要我们走在时代最前沿,甚至超前于时代。现在的中国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空白,仍然是个处处存在着机遇的时代。也许过了多年之后,我们在看待如今的时代,正如我们看待过去的年代一样,感叹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好时代!因为一切皆有可能!

从1978年至如今的30多年是中国最精彩的华章。从改革开放初江浙人民冒极大风险发展贸易,到80年代中后期的全民皆倒,再到南方讲话后爆发的全民下海的热潮„„全体国民及政府的求富渴望,对贫穷现状的坚决告别和现代化的强烈追求成为了所有人的价值追求,而这也是中国改革发展中最重要的动力。从一开始中国的改革就是一个被自下而上的力量和需求推动的过程,只不过一直以自上而下的政策改革的方式呈现的。

中国这场改革运动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特性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不争论特征”。由于中国特有的复杂社会情况,中国的改革的走向非常像是社会学的Gartner光环曲线。每当某一重大改革被激烈争辩和强行推进的时候,往往成效甚微、陷于流产,甚至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和舆论的紊乱,而当所有的争论这都已经精疲力竭的时候,改革却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刻取得突破。其严谨且极优的途径选择往往小于人们之前的猜想。可能这才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吧!

改革开放的种种成就是政治家智慧与企业家智慧交织的结果。然而过去经济还是由政府主导的,普通的人们在其中取得的种种成就,抓住的种种机遇都是由政府政策造就的,有的甚至可以称作政治变革的副产品。民营的企业在政策面前更像是一叶扁舟,那一把握下一刻自己的命运。在未来,还是期待一个更完善的制度,一个系统更稳定的社会。中国经济,至少在企业方面,应该有更多无关政治的商业智慧而创造。不过把握政府的脉搏,跟上时代的潮流仍然是最重要的,因为在潮流、时代面前,人永远是渺小的。

今天中国的虽然有点虚浮,但是你不能否认它的强盛,与1978年时落后而穷困的中国已经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即使从1949年开始中国没有走上发展的“最优道路”,但是如今的中国未必与所谓的“最优道路”差多少。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相似的,虽然这个过程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相互独立的逐步进行,渐进的路径与速度各不相同,但是我相信肯定会在一个时间点上汇成一股河流。

下载影视《激荡三十年》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视《激荡三十年》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激荡三十年 开篇语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激荡三十年》是一部以社会真是事件为题材,以历史时间为脉络的纪实文学报告,是一部记录中国企业荣辱得失,几度沉浮的成功编年史,是一部描绘三十年来各种人......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有些书就是这样,看完合上之后,内心却依然久久无法平静。昨晚读完《激荡三十年》后,没经过梳理的各种纷杂念头折磨着我。今早,脑子里却突然冒出大时代三个字,这跌......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21世纪的优胜劣汰——《激荡》读后感 在读本书以前先去搜索了作者,吴晓波,是一位财经类作家,而并非经济学者,那么该书就是科普性质的读物了。 大致浏览一遍回顾目录和书的序章可......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范文)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过去的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 本书描绘的是中国的企业......

    激荡三十年读书笔记

    《激荡三十年》读书笔记 1978年 教育: 全国统一高考恢复。全国高考610万人报考,录取40.2万人。 12月26日晚上,第一批50名赴美留学的访问学者在夜幕中乘飞机离开北京。 思想解放......

    《激荡三十年》感想

    读《激荡三十年》有感 寒假期间我读了吴晓波写的《激荡三十年》,心中有种抑制不住冲动,看到三十年的壮举,我有了烈士鲜血染红旗的悲壮,以及舍身就义的激动。该书激情洋溢,洞彻见......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读《激荡三十年》的感想《激荡三十年》是按年编写的改革开放后的企业史。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分明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段历史,然而我们却对其知之甚少,仿佛无比遥远。《激荡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