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在科技界大会讲话称科技决定民族兴衰5篇

时间:2019-05-12 01:2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温家宝在科技界大会讲话称科技决定民族兴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温家宝在科技界大会讲话称科技决定民族兴衰》。

第一篇:温家宝在科技界大会讲话称科技决定民族兴衰

温家宝在科技界大会讲话 称科技决定民族兴衰

中评社北京11月24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3日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的讲话称,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有影响的科技大国和经济大国。历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决定民族兴衰和国家命运。以下为新华网整理发布的讲话内容:

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

温家宝

(2009年11月3日)

今年是中科院建院60周年,中科院的成立是中国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当时,共和国刚刚成立、战争的硝烟还没有完全散去,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共和国的奠基人就高瞻远瞩,着手组建中国科学院。因为他们懂得一个道理,就是要摆脱长期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不再落后挨打,使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从新中国成立起,我国的科技事业就开始奠基,并和共和国一起发展、腾飞。6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把科技摆在重要战略地位。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独立自主地建立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两弹一星”奠定了中国尖端科技基础和大国地位;陆相成油理论甩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杂交水稻成为满足中国粮食需求和促进世界谷物生产的“金钥匙”;载人航天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我们在许多重要科研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有影响的科技大国和经济大国。历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决定民族兴衰和国家命运。

今天在座的有许多老一辈的科学家,也有许多和我年龄相仿的科学家。我们都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见证人和实践者。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一名地质工程师,许多老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至今难忘。去年,《Science》杂志的主编布鲁斯.艾伯茨采访我,我开头跟他说了两句话:第一,如果我不从政的话,也有可能成为一名科学家;第二,我参与领导工作以后,一直关注着科学技术工作。我认为一名好的领导者,应该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具备相当的科技知识。到中央工作以后,我一直对科技工作倾注了自己的深厚感情。特别是担任总理近7年来,科技发展始终是我心头萦绕的一件大事。我深知,没有科技发展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没有中国的明天。我们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依靠科学技术加快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世界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仅使不到10亿人口的发达国家实现了现代化,但资源和生态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再也不能延续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的永恒主题,人类文明进步呼唤着可持续发展和新科技革命,中国面临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要依靠科学技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依靠科学技术形成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和少排放、多利用的消费模式,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让中国这块美丽古老的土地,成为炎黄子孙世代繁衍生息的绿洲和乐园!

当今世界正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正处在新科技革命的前夜。20世纪上半叶,发生了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核心的物理学革命,加上其后的宇宙大爆炸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板块构造理论、计算机科学,这六大科学理论的突破,共同确立了现代科学体系的基本结构。自从20世纪下半叶以来,尽管知识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基本表现为对现有科学理论的完善,没有能够出现与这六大革命性的科学突破相提并论的理论成就或重大发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的沉寂”至今已经有六十余年了。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经初显端倪。这场新科技革命,将依赖现代化进程强大需求的拉动,将源于知识与技术体系创新的驱动。

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就是富于创造的民族。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赞扬说,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改变了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遗憾的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近代中国屡次错失科技革命的机遇,逐步从世界经济科技强国的地位上沦落了。回想一下近代以来的历史,我们有过四次发展机遇。第一次是当欧洲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时候,我们正处于所谓“康乾盛世”。康熙61年、乾隆60年,加上中间雍正13年,一共134年,当时的清王朝沉湎于“天朝上国”的盲目自尊,以至发展到发布“禁海令”,关上了中国通往世界的大门。对于国外的科技发明,称之为“奇技淫巧”,不予理睬。由于满足于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对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麻木无睹,错失良机。第二次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朝的大门,洋务派发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自强运动,但因落后的封建制度和对近代科学技术认识的肤浅终告失败,使中国又一次丧失了科技革命的机遇。第三次是20世纪上半叶,由于军阀混战及外敌入侵,使中国失去了科学救国和实业救国的机遇。第四次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新中国建立的宝贵科学技术基础受到很大的破坏,我们又失去了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机遇,使我国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已经有所缩小的差距再次拉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再不能与新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必须密切关注和紧跟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在新的科技革命中赢得主动、有所作为。

去年9月以来,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受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挑战。这场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扩散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中国经济也受到严重的冲击,主要是外部需求萎缩,产能过剩凸显,一些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失业人员增多,经济增速明显下滑。我们及时果断地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坚持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基本立足点,努力做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政府调控与市场作用相结合,促进增长与改善民生相协调,全面实施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比较快地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态势,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短期的困难和长期的矛盾交织在一起,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突出,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只有加快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因此,在经济积极向好的趋势得以巩固的时候,应该而且必须开始考虑长远的事情。长远的事情是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科技和教育。要使中国真正走在世界的前列,必须有强大的科学技术力量,有一支富于创新的人才队伍,这是中国发展的后劲之所在、力量之所在。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率先复苏并走向繁荣。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第一次波及全球的生产过剩危机。这次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和电动机逐步取代蒸汽机,创造了电力与电器、汽车、石油化工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同时大幅提升了机械、冶金等产业的发展水平,工业文明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20世纪最为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电子产业迅猛发展带动了一批高技术产业崛起,推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世界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逐步到来,有别于以往工业革命的新型人类文明形态正在形成过程中。面对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正在进行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竞赛,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美国提出,将研发的投入提高到GDP的3%这一历史最高水平,力图在新能源、基础科学、干细胞研究和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最近又两次提出美国科技的主攻方向,包括节能环保、智慧地球等。欧盟宣布到2013年以前,将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保持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英国从高新科技特别是生物制药等方面,加强产业竞争的优势。日本重点开发能源和环境技术。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我们必须目光远大,把握机遇,在这场竞争中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差距。

怎样推动中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是我最近一个时期重点调研和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觉得,战略决策、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产业化这四个方面的储备决定着未来。我们已经作出并将继续完善战略部署。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战略目标,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方向,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逐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这些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安排,体现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我国科技发展战略方针。

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关键。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最大困难,就是外部需求急剧减少,而且将来在相当长的时间也很难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产业就暴露出产能过剩问题,而且其中一些产业又没有掌握核心和关键技术。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要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

最近,我主持召开了三次座谈会。有47位经济、科技专家,围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如何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中国经济和科技的优势?如何突出重点,确定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如何加强科技支撑,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技术?这是我给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的题目。科学研究只有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正在加快推进以绿色和低碳技术为标志的能源革命。中国在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已经并将继续作出积极努力。新能源发展要突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以及地热利用、煤的洁净利用等。要加强宏观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序发展。同时,要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突破关键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发展方向。世界主要国家为

保障能源安全,都在加快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市场开拓的步伐。中国经过近10年的自主研发和示范运行,在这个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大缩小。当前紧迫的任务是,通过技术经济、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的充分论证,尽快确定技术路线和市场推进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工业的跨越发展。

新材料产业发展对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至关重要。目前,中国许多基础原材料以及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高性能的材料、核心部件和重大装备严重依赖于进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中国制造”总体水平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无论是推进大飞机、高速列车、电动汽车等重点工程,还是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重要产业,都面临着一系列关键材料技术突破问题。必须加快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

21世纪是生命科学大发展的世纪。生物科技发展将显着提高农业和人口健康水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必须靠自己来解决,根本要靠科技。要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这是提高农业产量和改善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家建议超前部署分子设计育种,大规模挖掘动植物种质中蕴藏的优异基因资源。这样,中国10年左右就可能实现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和猪、牛、羊等主要牲畜的优良品种的显着改良。

健康科技、生物医药事关民生大计。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加快这个领域创新和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要把生命科学前沿、高新技术手段与传统医学优势结合起来,研发适应多发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要求的创新药物,突破应用面广、需求量大的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大幅度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干细胞研究发展势头强劲。干细胞研究促进了再生医学的发展,这是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之后的又一场医疗革命。我们要力争在干细胞研究的更多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同时要高度重视、切实防范干细胞研究引发的伦理问题。

信息网络产业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全球互联网正在向下一代升级,传感网和物联网方兴未艾。“智慧地球”简单说来就是物联网与互联网的结合,就是传感网在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我在无锡考察时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微系统所无锡传感网工程中心,很高兴看到一批年轻人正在从事传感网的研究。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创造出“感知中国”,在传感世界中拥有中国人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这里,我还想谈一谈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开发利用问题。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是人类远远没有进行有效开发利用的巨大资源宝库,是关系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我们要实施好“载人航天计划”和“嫦娥计划”,有效进入并和平利用空间。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是“蓝色聚宝盆”。国际上正兴起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我们要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在地球深部资源探测方面,中国已有固体矿产勘探开采的深度大都小于500米,而世界一些矿业大国已经达到2500米到4000米,南非计划开采的深度达到6000米。澳大利亚在本世纪初率先提出“玻璃地球”计划,也就是要使地下1000米变得“透明”。加拿大人近期提出的类似计划,要搞到3000米。中国人均资源短缺,资源勘探水平不高,开采利用率也比较低,这是制约未来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我们要千方百计

提高资源勘探开采水平和效益,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类资源。

要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基础研究相当重要,因为原始创新源于基础研究。而基础研究没有十到几十年的积累不可能出重大成果,这绝不是急功近利的事情,是要花费心血长年积累的事情。重大战略高技术是引不进、买不来的。原始创新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源泉。中国要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就不能总是跟踪模仿别人,也不能坐等技术转移,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拿出原创成果。科学技术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充满艰辛、敢担风险的探索,需要“面壁十年”、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要脚踏实地、潜心钻研,切忌浮躁。我希望中国能够诞生更多世界级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我们也一定能够出现这样的人才。

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大胆革除阻碍科技生产力发展的一切体制机制障碍。要进一步促进经济和科技的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我们要把显着提高全社会的研发投入(R&D)占GDP的比重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作为一个要奋斗实现的目标。特别要从根本上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我们要大幅度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我们全部科技政策的着眼点,就是要让创新火花竞相迸发、创新思想不断涌流、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此,要创造良好的环境,让科技工作者更加自由地讨论、更加专心地研究、更加自主地探索。全社会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实践、尊重创造,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像邓小平同志那样,当好科技工作的“后勤部长”。

今天在座的都是科技工作者。这里,我想缅怀两位最近去世的科学家:一位是钱学森先生,一位是贝时璋先生,他们都是我国科学界的杰出代表。

10月31日,钱学森先生去世了。那天是星期六,早上我还是按时上班。他是8点零6分去世的,我是8点15分知道的。我赶到了301医院,向这位给国家和人民作出重大贡献、德高望重的科学家鞠了三个躬,来表达我对他的敬意和哀思。当天夜里,北京雨雪霏霏。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钱老的音容笑貌一直萦绕在脑海里。我起身找出当年的日记和与钱老的通信。睹物思人,思绪万千,一桩桩往事历历在目。我跟钱老认识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那时,我在中央分管科协工作,他是中国科协主席。1990年7月3日,我到他在国防科工委的办公室去谈工作,我们两人谈了很长时间。我的日记记得清清楚楚,他说,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作为社会形态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就是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因此,我们必须提出要建设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然后他又强调还有一个基础,就是地理环境。我作总理以后这几年去看望钱老,他谈的更多的不是科技问题了,几乎每次都是教育问题。他反覆提到,创新型人才不足是现行教育体制的严重弊端,也是制约科技发展的瓶颈。他提出要更加关注教育改革和发展,注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他说,中国现在没有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按照培养科技发明创造人才的方式办学,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他还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我对钱老提出的这两条意见深为赞同。后来,我每到一所学校,都向师生们讲述钱老的这番话。我们要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这需要从娃娃抓起。不仅要重视发展高等教育,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更要重视发展小学、中学教育,培养孩子们的创造精神,打好人才成长的基础。只有培养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各类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中国才有希望。

贝时璋老先生去世时,我没有赶上去告别。那个星期天我到他家里去吊唁。这位老先生在去世的前一天,就是10月28日上午,还邀请北大医学部生物物理教研室林克椿教授等6人进行讨论,一位107岁的老人邀请科学家来讨论什么呢?在得知2009年的诺贝尔奖揭晓以后,他心情一直不平静。他想起林克椿教授1981年在斯坦福大学化学系作访问学者时,曾经发现了“由钙离子促进膜间结合而诱发螺旋状脂质体”的现象。当时这个成果很受重视,1982年的英国《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予以发表。我们有的科研成果其实离诺贝尔奖并不是很远,也许就一步之遥。他女儿跟我讲,那天,老先生精神特别好,跟大家讨论了一个小时,而且最后还讲,我们要为国家争气。我希望老一代科学家像钱老和贝老一样,继续在重点科技攻关和创新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善于发现和培养青年才俊;青年科学家要继承发扬老一代科学家献身祖国的高尚品质和甘于寂寞的奉献精神。只有大批青年科学家不断成长起来,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攀登新的科技高峰,中国的科技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中国的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科学技术是推动这场变革的重要原动力。只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中国这艘巨轮就能产生无尽的力量,任何人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我坚信,中国科技一定能够支撑和引领我们伟大的祖国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中国的现代化一定能够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文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的讲话。)

第二篇: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温家宝科技界讲话091103

人民日报11月24日发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11月3日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的讲话《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全文如下:

今年是中科院建院60周年,中科院的成立是中国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当时,共和国刚刚成立、战争的硝烟还没有完全散去,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共和国的奠基人就高瞻远瞩,着手组建中国科学院。因为他们懂得一个道理,就是要摆脱长期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不再落后挨打,使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从新中国成立起,我国的科技事业就开始奠基,并和共和国一起发展、腾飞。6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把科技摆在重要战略地位。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独立自主地建立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两弹一星”奠定了中国尖端科技基础和大国地位;陆相成油理论甩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杂交水稻成为满足中国粮食需求和促进世界谷物生产的“金钥匙”;载人航天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我们在许多重要科研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有影响的科技大国和经济大国。历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决定民族兴衰和国家命运。

今天在座的有许多老一辈的科学家,也有许多和我年龄相仿的科学家。我们都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见证人和实践者。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一名地质工程师,许多老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至今难忘。去年,《Science》杂志的主编布鲁斯·艾伯茨采访我,我开头跟他说了两句话:第一,如果我不从政的话,也有可能成为一名科学家;第二,我参与领导工作以后,一直关注着科学技术工作。我认为一名好的领导者,应该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具备相当的科技知识。到中央工作以后,我一直对科技工作倾注了自己的深厚感情。特别是担任总理近7年来,科技发展始终是我心头萦绕的一件大事。我深知,没有科技发展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没有中国的明天。我们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依靠科学技术加快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世界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仅使不到10亿人口的发达国家实现了现代化,但资源和生态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再也不能延续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的永恒主题,人类文明进步呼唤着可持续发展和新科技革命,中国面临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要依靠科学技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依靠科学技术形成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和少排放、多利用的消费模式,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让中国这块美丽古老的土地,成为炎黄子孙世代繁衍生息的绿洲和乐园!

当今世界正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正处在新科技革命的前夜。20世纪上半叶,发生了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核心的物理学革命,加上其后的宇宙大爆炸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板块构造理论、计算机科学,这六大科学理论的突破,共同确立了现代科学体系的基本结构。自从20世纪下半叶以来,尽管知识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基本表现为对现有科学理论的完善,没有能够出现与这六大革命性的科学突破相提并论的理论成就或重大发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的沉寂”至今已经有六十余年了。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经初显端倪。这场新科技革命,将依赖现代化进程强大需求的拉动,将源于知识与技术体系创新的驱动。

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就是富于创造的民族。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赞扬说,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改变了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遗憾的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近代中国屡次错失科技革命的机遇,逐步从世界经济科技强国的地位上沦落了。回想一下近代以来的历史,我们有过四次发展机遇。第一次是当欧洲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时候,我们正处于所谓“康乾盛世”。康熙61年、乾隆60年,加上中间雍正13年,一共134年,当时的清王朝沉湎于“天朝上国”的盲目自尊,以至发展到发布“禁海令”,关上了中国通往世界的大门。对于国外的科技发明,称之为“奇技淫巧”,不予理睬。由于满足于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对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麻木无睹,错失良机。第二次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朝的大门,洋务派发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自强运动,但因落后的封建制度和对近代科学技术认识的肤浅终告失败,使中国又一次丧失了科技革命的机遇。第三次是20世纪上半叶,由于军阀混战及外敌入侵,使中国失去了科学救国和实业救国的机遇。第四次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新中国建立的宝贵科学技术基础受到很大的破坏,我们又失去了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机遇,使我国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已经有所缩小的差距再次拉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再不能与新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必须密切关注和紧跟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在新的科技革命中赢得主动、有所作为。

去年9月以来,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受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挑战。这场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扩散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中国经济也受到严重的冲击,主要是外部需求萎缩,产能过剩凸显,一些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失业人员增多,经济增速明显下滑。我们及时果断地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坚持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基本立足点,努力做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政府调控与市场作用相结合,促进增长与改善民生相协调,全面实施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比较快地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态势,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短期的困难和长期的矛盾交织在一起,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突出,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只有加快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因此,在经济积极向好的趋势得以巩固的时候,应该而且必须开始考虑长远的事情。长远的事情是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科技和教育。要使中国真正走在世界的前列,必须有强大的科学技术力量,有一支富于创新的人才队伍,这是中国发展的后劲之所在、力量之所在。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率先复苏并走向繁荣。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第一次波及全球的生产过剩危机。这次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和电动机逐步取代蒸汽机,创造了电力与电器、汽车、石油化工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同时大幅提升了机械、冶金等产业的发展水平,工业文明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20世纪最为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电子产业迅猛发展带动了一批高技术产业崛起,推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世界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逐步到来,有别于以往工业革命的新型人类文明形态正在形成过程中。面对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正在进行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竞赛,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美国提出,将研发的投入提高到GDP的3%这一历史最高水平,力图在新能源、基础科学、干细胞研究和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最近又两次提出美国科技的主攻方向,包括节能环保、智慧地球等。欧盟宣布到2013年以前,将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保持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英国从高新科技特别是生物制药等方面,加强产业竞争的优势。日本重点开发能源和环境技术。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我们必须目光远大,把握机遇,在这场竞争中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差距。

怎样推动中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是我最近一个时期重点调研和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觉得,战略决策、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产业化这四个方面的储备决定着未来。我们已经作出并将继续完善战略部署。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战略目标,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方向,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逐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这些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安排,体现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我国科技发展战略方针。

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关键。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最大困难,就是外部需求急剧减少,而且将来在相当长的时间也很难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产业就暴露出产能过剩问题,而且其中一些产业又没有掌握核心和关键技术。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要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

最近,我主持召开了三次座谈会。有47位经济、科技专家,围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如何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中国经济和科技的优势?如何突出重点,确定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如何加强科技支撑,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技术?这是我给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的题目。科学研究只有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正在加快推进以绿色和低碳技术为标志的能源革命。中国在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已经并将继续作出积极努力。新能源发展要突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以及地热利用、煤的洁净利用等。要加强宏观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序发展。同时,要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突破关键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发展方向。世界主要国家为保障能源安全,都在加快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市场开拓的步伐。中国经过近10年的自主研发和示范运行,在这个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大缩小。当前紧迫的任务是,通过技术经济、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的充分论证,尽快确定技术路线和市场推进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工业的跨越发展。

新材料产业发展对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至关重要。目前,中国许多基础原材料以及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高性能的材料、核心部件和重大装备严重依赖于进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中国制造”总体水平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无论是推进大飞机、高速列车、电动汽车等重点工程,还是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重要产业,都面临着一系列关键材料技术突破问题。必须加快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

21世纪是生命科学大发展的世纪。生物科技发展将显著提高农业和人口健康水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必须靠自己来解决,根本要靠科技。要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这是提高农业产量和改善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家建议超前部署分子设计育种,大规模挖掘动植物种质中蕴藏的优异基因资源。这样,中国10年左右就可能实现小麦(资讯,行情)、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和猪、牛、羊等主要牲畜的优良品种的显著改良。

健康科技、生物医药事关民生大计。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加快这个领域创新和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要把生命科学前沿、高新技术手段与传统医学优势结合起来,研发适应多发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要求的创新药物,突破应用面广、需求量大的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大幅度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干细胞研究发展势头强劲。干细胞研究促进了再生医学的发展,这是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之后的又一场医疗革命。我们要力争在干细胞研究的更多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同时要高度重视、切实防范干细胞研究引发的伦理问题。

信息网络产业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全球互联网正在向下一代升级,传感网和物联网方兴未艾。“智慧地球”简单说来就是物联网与互联网的结合,就是传感网在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我在无锡考察时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微系统所无锡传感网工程中心,很高兴看到一批年轻人正在从事传感网的研究。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创造出“感知中国”,在传感世界中拥有中国人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这里,我还想谈一谈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开发利用问题。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是人类远远没有进行有效开发利用的巨大资源宝库,是关系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我们要实施好“载人航天计划”和“嫦娥计划”,有效进入并和平利用空间。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是“蓝色聚宝盆”。国际上正兴起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我们要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在地球深部资源探测方面,中国已有固体矿产勘探开采的深度大都小于500米,而世界一些矿业大国已经达到2500米到4000米,南非计划开采的深度达到6000米。澳大利亚在本世纪初率先提出“玻璃地球”计划,也就是要使地下1000米变得“透明”。加拿大人近期提出的类似计划,要搞到3000米。中国人均资源短缺,资源勘探水平不高,开采利用率也比较低,这是制约未来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我们要千方百计提高资源勘探开采水平和效益,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类资源。

要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基础研究相当重要,因为原始创新源于基础研究。而基础研究没有十到几十年的积累不可能出重大成果,这绝不是急功近利的事情,是要花费心血长年积累的事情。重大战略高技术是引不进、买不来的。原始创新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源泉。中国要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就不能总是跟踪模仿别人,也不能坐等技术转移,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拿出原创成果。科学技术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充满艰辛、敢担风险的探索,需要“面壁十年”、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要脚踏实地、潜心钻研,切忌浮躁。我希望中国能够诞生更多世界级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我们也一定能够出现这样的人才。

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大胆革除阻碍科技生产力发展的一切体制机制障碍。要进一步促进经济和科技的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我们要把显著提高全社会的研发投入(R&D)占GDP的比重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作为一个要奋斗实现的目标。特别要从根本上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我们要大幅度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我们全部科技政策的着眼点,就是要让创新火花竞相迸发、创新思想不断涌流、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此,要创造良好的环境,让科技工作者更加自由地讨论、更加专心地研究、更加自主地探索。全社会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实践、尊重创造,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像邓小平同志那样,当好科技工作的“后勤部长”。

今天在座的都是科技工作者。这里,我想缅怀两位最近去世的科学家:一位是钱学森先生,一位是贝时璋先生,他们都是我国科学界的杰出代表。

10月31日,钱学森先生去世了。那天是星期六(002291,股吧),早上我还是按时上班。他是8点零6分去世的,我是8点15分知道的。我赶到了301医院,向这位给国家和人民作出重大贡献、德高望重的科学家鞠了三个躬,来表达我对他的敬意和哀思。当天夜里,北京雨雪霏霏。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钱老的音容笑貌一直萦绕在脑海里。我起身找出当年的日记和与钱老的通信。睹物思人,思绪万千,一桩桩往事历历在目。我跟钱老认识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那时,我在中央分管科协工作,他是中国科协主席。1990年7月3日,我到他在国防科工委的办公室去谈工作,我们两人谈了很长时间。我的日记记得清清楚楚,他说,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作为社会形态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就是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因此,我们必须提出要建设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然后他又强调还有一个基础,就是地理环境。我作总理以后这几年去看望钱老,他谈的更多的不是科技问题了,几乎每次都是教育问题。他反复提到,创新型人才不足是现行教育体制的严重弊端,也是制约科技发展的瓶颈。他提出要更加关注教育改革和发展,注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他说,中国现在没有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按照培养科技发明创造人才的方式办学,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他还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我对钱老提出的这两条意见深为赞同。后来,我每到一所学校,都向师生们讲述钱老的这番话。我们要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这需要从娃娃抓起。不仅要重视发展高等教育,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更要重视发展小学、中学教育,培养孩子们的创造精神,打好人才成长的基础。只有培养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各类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中国才有希望。

贝时璋老先生去世时,我没有赶上去告别。那个星期天我到他家里去吊唁。这位老先生在去世的前一天,就是10月28日上午,还邀请北大医学部生物物理教研室林克椿教授等6人进行讨论,一位107岁的老人邀请科学家来讨论什么呢?在得知2009年的诺贝尔奖揭晓以后,他心情一直不平静。他想起林克椿教授1981年在斯坦福大学化学系作访问学者时,曾经发现了“由钙离子促进膜间结合而诱发螺旋状脂质体”的现象。当时这个成果很受重视,1982年的英国《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予以发表。我们有的科研成果其实离诺贝尔奖并不是很远,也许就一步之遥。他女儿跟我讲,那天,老先生精神特别好,跟大家讨论了一个小时,而且最后还讲,我们要为国家争气。我希望老一代科学家像钱老和贝老一样,继续在重点科技攻关和创新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善于发现和培养青年才俊;青年科学家要继承发扬老一代科学家献身祖国的高尚品质和甘于寂寞的奉献精神。只有大批青年科学家不断成长起来,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攀登新的科技高峰,中国的科技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中国的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科学技术是推动这场变革的重要原动力。只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中国这艘巨轮就能产生无尽的力量,任何人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我坚信,中国科技一定能够支撑和引领我们伟大的祖国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中国的现代化一定能够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温家宝在第四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范文]

温家宝在第四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2年07月19日07:1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深化务实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

——在第四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尊敬的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阁下,尊敬的尼日尔总统伊素福阁下,尊敬的佛得角总理内韦斯阁下,尊敬的肯尼亚总理奥廷加阁下,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这是我第三次出席中非企业家大会,看到中非工商界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越来越红火,感到非常高兴。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对第四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向双方企业家们致以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

2003年我担任总理后,第一次正式出访就到了非洲,出席了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访问埃塞俄比亚。2006年的非洲七国之行穿越南北,一幕幕感人场景至今记忆犹新,那次我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我回家了”。2009年我到非洲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当时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波及非洲大陆。我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了加强中非合作、支持非洲发展的八项新举措,体现了中非携手应对挑战的坚定决心。近年来,尽管国际风云变幻莫测,中非友好合作这棵参天大树经受住了风雨的考验,茁壮成长,我们收获的不仅有实实在在的果实,还有比金子更宝贵的友谊和互信。事实再一次证明,中非永远是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

中非经贸合作日益紧密,无论规模还是水平,都在发生可喜变化。——双方贸易额快速增长,结构和质量不断改善。中国连续三年都是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1年中非贸易额达到1663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83%。其中非洲对中国出口大幅增长,三年翻了一番,商品种类更加丰富。中国市场上出现了非洲的钢材、铜材、化肥等工业制成品,非洲的农产品越来越多。

——融资合作成效显著,项目安排更加科学合理。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情况下,非洲国家面临资金短缺的巨大压力。中国政府积极落实向非洲提供1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等承诺,支持中国金融机构扩大对非商业贷款,项目安排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把社会效益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建设了一批同发展生产和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项目,增强了非洲自我发展能力。

——投资合作势头强劲,领域和方式趋于多元化。截至2012年6月,中国对非各类投资45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超过150亿美元,制造业、金融业和建筑业投资占60%,采矿业投资约占25%。目前,2000多家各类中国企业在非洲50个国家生根,非洲员工比例超过85%。中非经贸合作园区建设顺利推进,带动了非洲工业发展。

——中国对非援助力度加强,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近三年来,中国对非援助总额增长近一倍,进一步向民生发展、减贫扶贫、防灾减灾和能力建设方面倾斜,为非洲新建了学校、医院、路桥、供水项目;派遣了大批农业技术专家和医疗队员,为非洲国家累计培训各类人员2.1万名。中国多次向非洲之角等非洲地区饥荒受灾国提供紧急粮食援助,为非洲国家援助实施了一批农业示范中心项目和近百个清洁能源项目,为非洲应对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挑战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中非经贸合作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我知道,非洲朋友们希望中国继续增加进口当地生产的制成品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在更广泛的领域扩大对非投资,提供更多资金,加大技术转让力度,更好地照顾非洲企业的关切等等。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这些正当合理的愿望和要求,正在积极同非洲国家一道探寻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措施。我们对中非经贸合作抱有信心,中非经贸合作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非洲国家自强不息,积极推进一体化进程,加强国际合作,保持了稳定和发展的良好势头,成为推动世界格局变化调整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为非洲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对非洲充满信心。今天,中非有着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更加坚实的合作基础。中方将继续本着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与非洲国家一道,推动中非经贸关系达到更高水平。

——要加强政府间的磋商协作。这对于中非经贸合作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愿与非洲国家政府一道,结合各自国情和发展战略,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合作规划,促进彼此产业对接和融合。双方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沟通对话机制,为深化合作提供法律制度保障。——要促进中非贸易平衡发展。中方决定实施“对非贸易专项计划”,适时派出赴非投资贸易促进团,扩大非洲产品进口。支持举办更多非洲商品展,为非洲企业推介优势商品提供便利。中国将进一步对非洲国家开放市场,提高与中国建交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享受零关税待遇的出口商品税目的比重。

——要进一步加强投资合作。中方将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方针,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促进就业;更加注重保护非洲生态环境,尊重当地文化和风俗;更加注重管理审核,提高投资效益和质量。我们将继续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赴非投资,引导投资向制造业领域倾斜,支持企业和金融机构以多种方式参与非洲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更多采用合资、合作方式,加大转让技术力度,帮助非洲国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中方将于年内全面落实向非洲提供优惠性质贷款的承诺,在此基础上,提供新的优惠性质贷款和商业贷款。

——要共同应对粮食危机。要继续把农业和粮食安全作为中非合作的优先领域,为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中方愿根据非方需求,通过扩大贸易、投资、援助、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帮助非洲国家提高粮食生产和加工能力。中方将增加援非农业示范中心,继续向非洲国家派遣农业技术组,传授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非洲国家提供紧急粮食援助。

——要促进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中方祝贺南非去年成功举办德班气候变化大会,赞赏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关注非洲可持续发展问题。中方愿与非洲深化中非应对气候变化伙伴关系,加强在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对话与合作;将在森林保护、防灾减灾、荒漠化治理、生态保护、环境管理等领域向非洲提供更有力的支持;继续增加对非援助规模,实施更多有利于改善民生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项目;呼吁国际社会重视可持续发展领域执行力不足的问题,敦促发达国家兑现对非洲国家的援助承诺。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主张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反对一切形式的不平等做法,支持非洲国家走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在对非合作方面,中国坚持开放、包容、共赢,愿同非洲和国际社会一道,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全人类的福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明天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是中非关系发展中的又一盛事。我衷心祝愿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中非友谊地久天长!

谢谢大家!

(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

第四篇:温家宝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共)

温家宝: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温家宝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本届政府必须着力做好的一件大事。当前,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把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既有紧迫性,又有深远意义。

充分认识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培养与储备成为各国在竞争与合作中占据制高点的重要手段。我国是人口大国,教育振兴直接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振兴。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

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许多困难,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剧,使我国的外部需求急剧减少,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公平正义,同样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各类人才。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为群众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群众对发展教育的期望,推动教育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的发展,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极为关注的“上学难、上好学”的问题,这是人民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1985年中央下发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1993年,中央下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5年,中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党的十七大对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现在,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结合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有必要制定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制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规划,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制定规划需要把握的指导方针和总体布局

我们要制定的规划是指导未来十二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相适应,体现全局性、宏观性、长远性和战略性。规划主要对2009年到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安排。这12年也要分阶段规划,远期的目标和措施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联系起来考虑;近期可以规划得细一些,与教育“十一五”规划相衔接,保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系统性、连续性。但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许多工作不能等规划全做好了才进行。有些看准了的事情,可以先行试点,试验成功了立即实行。这也是我们这次制定规划的一个特点。

指导思想是制定规划的主线,也是灵魂。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我提出若干方面请大家考虑:第一,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三个面向”归根到底就是要赶上时代的要求,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要立足于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需求,从我国教育的实际出发,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这就要对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超前安排。要瞄准世界教育发展变革的前沿,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紧密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办事。要把教育的改革发展放在我们正在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中谋划,充分考虑国家现代化总体布局对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充分考虑国家未来人口发展和学龄人口的结构变化,使规划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第二,要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同经济体制改革相比,我国社会事业改革相对滞后。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育规划要成为一个改革创新的规划,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勇于创新。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大胆探索。第三,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教育兴国、教育立国、教育强国都是国家意志。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长期坚持的方针,必须在教育规划中得到充分体现。第四,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充分考虑群众的期盼,把促进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作为规划的重点,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规划的落脚点。第五,要坚持立足基本国情。既要看到我国经济总体实力在不断壮大,又要正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贫富差距大,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既要看到现代经济和城市人口对教育的较高需求,又要重视农村教育和中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情况,还必须充分考虑我国人口众多、现阶段农村人口大规模迁徙和流动的特征。

教育规划要有总体规划,又要有分类规划。总体规划主要是以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核心,确定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总体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等提出具体要求。分类规划主要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综合考虑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新特点,提出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政策措施。每个分类规划是总体规划中有特色的一部分,包括对大学、中学、小学、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终身教育、民办教育等发展,都要分门别类地作出专题性的规划。规划要有战略思想和宏观思路,也要有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增强可操作性。

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

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给予明确的回答。

第一,关于义务教育问题。要把义务教育办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对目前社会反映义务教育中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要找准症结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我非常赞同教育资金的多样化来源,在全社会崇文重教要利用全社会的资源,这项工作我们也可以列入规划。我们说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他的收益回报社会最好是投资教育。我们讲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指的是人人都有上学的机会。孔夫子说“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就是教育公平。收入不公平会影响人的一时,但是教育不公平会影响人的一生。必须注意的是,我们要重视教育资源的公平,但不能把学校办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学校还

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风格。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的资金达到570.4亿元。自“两免一补”以后,2007年又大幅度增加奖助学金经费。从高中阶段教育到大学教育,过去全国奖助学金加在一起仅有18亿,2008年将达到200亿元左右,今后还要逐年增加。对义务教育,我理解不单是个免费的问题,它从社会学、教育学上来讲,带有强制的含义,就是具有制度性,既是国家的责任,也是公民的义务。要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把有限的国家财力多用在最困难的孩子们身上。还要研究如何办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问题。

第二,关于农村教育问题。我们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发展农村教育要重视两点:一是要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实行城乡统筹,把农村教育放在重要地位。解决农村教育的问题,必须改善农村的教学条件,包括校舍、设备、远程教育。所有学校的建筑,都要建成最安全的,也就是让群众最放心、让家长最放心、让学生最安心的地方。这就需要加大投入。2007年至2008年,我们用于全国农村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共达268亿元。要认真总结这几年危房改造工程及校舍维修改造机制实施的情况,在落实国家关于扩大内需的重大措施时,要制定和完善中小学校校舍建设的规划。二是要下决心解决农村教师缺乏的问题。农村教师在农村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农村教师当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一个是待遇问题,一个是素质问题。当然,这两个问题也是相互联系的。待遇问题,工资、职称、住房这些都应该逐步加以解决和提高。从2009年元月1日起,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这将涉及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037万人,必须及时研究和妥善处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把这项工作认真搞好。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就得号召并有具体政策引导大学生、师范生到农村去任教。有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本来经济社会发展了,农民收入逐步提高了,农村孩子上学的机会多了,但是他们上高职、上大学的比重却下降了。这有多方面原因,要认真分析研究,关键是要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统筹。很多名人都是苦出身和从农民中来的。农村学校教育条件差,但是农村的孩子们素质并不差,同样能够成才。我们现在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比较低。在这次教学改革和发展规划当中,要特别重视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

第三,关于职业教育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需要。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职业教育很重要,应该搞得更好。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当中,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样做有利于缓解当前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紧缺的矛盾,也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扩大社会就业。特别是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特点,要重视农民工培训。真正重视职业教育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国家确实把它放在重要位置。就拿奖助学金来讲,我们把最好的待遇给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从而能够就业,能够生存,能够为社会服务。从这一点来说,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职业教育面向的不仅是服务业,还有工业、农业。比如说数控机床的操作,那得需要职业教育的培训。现在我们要注意的是职业教育的规模、学科的设置,需要和社会需求相吻合,因为它是面向整个社会的,所以又应该和社会发展相协调。我国的职业教育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问题在什么地方?一方面要转变社会观念。社会上有些人不把职业教育当作正规教育,认为上了职业学校低了一等。另一方面也要研究具体的引导办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包括加大职业教育投入,逐步对农村职业教育实施免费政策。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合理确定中职和高职的比例,做到合理、适度、协调、可持

续。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要认真研究,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学校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第四,关于高等教育问题。从长远看,我们不仅要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满足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把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归根到底是多出拔尖人才、一流人才、创新人才。高校办得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要对学科布局、专业设置、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引导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学术发展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建成若干国际一流大学,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质量、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

第五,关于教学改革问题。对于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包括家长都反映强烈,希望课程设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要求减轻学生负担。其实,教学不光是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学的改革,课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我最近常思考,从自己的经历感受到,有些东西单从老师那里是学不来的,就是人的思维、人的理想、人的创造精神、人的道德准则。这些,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我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不在于老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数学家或文学家,而是老师能给学生以启蒙教育,教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思维去学习,终身去学习。

要围绕加强素质教育、多出人才,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要认真思考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更多的杰出人才?从而对教育体制、办学模式以及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整体谋划。教育的根本任务应该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观念更新和培养模式创新要成为规划的亮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文理科差别不要搞得太大,学理工的应该关心社会,提高人文素养;学文科的应该加强自然科学知识学习,提高科学素养。

第六,关于探索适应各类学校的办学体制问题。教育方针、教育体制、教育布局和教育投入,属于国家行为,应该由国家负责。具体到每个学校如何办好,还是应该由学校负责、校长负责。不同类型学校的领导体制和办学模式应有所不同,要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教育事业还是应该由懂教育的人办。张伯苓是个教育家,他宁可做校长,不当部长。毛主席讲,办好一所学校,关键是校长和教师。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我们有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受到社会的尊重。我们更需要大批的教育家,他们同样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要加快民办教育发展,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第七,关于教师的培养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要建设一支献身教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规划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要采取有力措施吸引全社会最优秀的人才来当老师,提高教师队伍

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要创造一种社会氛围,让尊师爱生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中华民族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老师面前,做学生的不论走到哪里,做出什么业绩,对老师的感激和爱戴之情永远不会改变。对老师来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两者必须结合,这和我们的宣传很有关系。按说,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最难忘的应该是老师,特别是启蒙教育的老师。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的教师,在艰苦清贫的条件下,恪尽职守,默默耕耘,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当年倡导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这种平凡而伟大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我想借这个机会,也给老师提几点希望:一要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传授知识,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的人才。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以培育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二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日常工作虽然是平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不平凡的。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青少年学习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尊敬的人。三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和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第八,关于教育发展的保障问题。在教育投入上要强调政府的责任。这几年,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增加较快,将来教育投入还要进一步增加。同时也要深入研究怎样使教育资金更加合理使用。要重视教育投入的绩效,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财政的钱要用好,惠及更多的学生和群众。

在制定规划中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不少。只有把这些重大问题研究透彻,找准问题所在,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办法,规划才能看得远,同时又有针对性,有现实感,真正成为管用的规划。

制定教育规划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社会系统工程,难度大、任务重,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要组建跨部门的工作班子,建立强有力的、有广泛代表性的专家咨询队伍。工作班子和咨询专家的挑选要公开透明,体现规划制定工作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教育是重大民生问题,全社会都很关心。规划的制定要开放,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特别是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每一类规划和一些重大问题,都可以拿到全社会讨论,在争论中求得共识,得到认同。要使规划的编制过程,成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这样,规划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在历史上站得住。

第五篇:在全县科技创新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讲话

在全县科技创新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讲话

各位企业家、同志们:

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凝聚起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当前,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加快区域经济布局重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将加速地方产业布局重构,对XX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和县域经济欠发达地方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能不能在新一轮发展赛道上弯道超车、抢占先机?是对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各企业最大的考验和挑战。我们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紧迫形势,唯有大抓产业、抓大产业,扎扎实实把县域经济做出特色、形成集群,才能带动全县高质量发展塑成优势、突围奋进。

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制造业。制造业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要强力突破制造强县建设,推动全县产业底色得到根本重塑。

要在补链强链中塑成XX制造新优势。产业链的结构与层次决定了制造业发展的潜力和未来。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秉持产业兴县、工业强县理念,“3+3+1”新型产业体系初具规模,特别是去年启动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五大核心产业链行动,极大提升了我县“有机颜料、特碳材料、装配式建筑、冰雪运动服饰、日化用品”的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下步,我们要进一步坚持集群理念,突出“群长+链长制”,共同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一个是内部产业链,要谋划如何改进上游的材料、技术和工艺,如何加强下游的销售、服务布局,如何植入创新创意、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要素,奋力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提升价值链,打造创新链。另一个是外部产业链,如何打通相关的产业链,完善配套,使之相辅相成、相互配套,形成集群式、共享化、创新性的制造生产模式。比如有机颜料产业,如何进一步优化布局,打造供应链最短、产业链最长、价值链最高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有机颜料生产基地。

要在招大引强中凝聚XX制造新动能。制造业要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项目支撑。要开展好产业链招商。各产业招商专班要实体化运作,积极走出去,精准对接行业龙头企业、500强及大型央企国企,持续跟踪推进XX安全气囊、X有机硅等项目。选聘的3位招商顾问,都是链主企业主要负责人,在各自的行业领域深耕多年,人脉资源广、信息来源快,希望你们积极组织和介绍客商到XX开展投资考察活动,对接投资意向企业,捕捉和提供更多项目信息。要组织举办专题招商活动。抓好6月份北京、7月份的XX招商活动,提前赴三地走访企业、洽谈项目,力促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要加大考核奖惩力度。《X市招商引资考核奖惩办法》近期印发,县投促中心牵头尽快制定完善我县的《考核奖惩办法》,在将招商引资纳入综合考核的基础上,设立招商引资考核单项奖。对没有招商任务的部门也要进行考核,对招引过5亿元产业大项目落地或提供有重要价值信息的在年终综合考核中予以加分。要加强项目跟踪服务。项目落地是关键。对纳入县委1号文的重大项目,包保县级领导和工作线指挥长要加强调度推进,特别是对XX康复辅具及机器人、XX工业芯片及半导体材料等重点签约项目,要加快手续办理,尽快开工建设。要重点排查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等领域的问题,建立台账,销号管理。对签约尚未开工的项目,要逐个剖析、逐一化解。

要在平台建设中提升XX制造新能级。平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要做强园区平台,今年化工产业园要拓展5平方公里,开发区要会同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镇街尽快研究方案,超前谋划、分步实施,实现基础设施全覆盖。临港产业园,要加快闲置低效用地的盘活再利用。高铁产业园,现有路网及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升级改造,依托嘉北新区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园区污水管网,解决供排水问题。要推动资源集中,突出“亩均效益”,把有限的资源要素更多集中到优质企业上。要依托工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系统,6月15日前完成对全县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数据采集、确认工作,7月20日前完成企业分类评价。要健全完善差别化政策体系,提高政策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县经开区要着力淘汰低水平、低技术、低产出的企业和项目,今年必须迈出实质性步伐。

要在培大育强中增强XX制造新支撑。企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要坚持“顶天立地”和“铺天盖地”两头抓,进一步培育骨干企业。要激励企业大力攀登。今年市里开始实施“企业攀登”工程,我县仅有11家企业列入市级“攀登工程”名单,仅占规上工业企业5.58%。县工信局牵头,对成长性好的企业要下力气培育,争取市里动态调整时我县更多企业纳入市库。市里每月通报县市区企业攀登工程进展情况,既看企业攀登的数量,也看目标完成的质量。工信、发改、科技、金融等部门和所属镇街,要把服务支持企业作为重中之重,确保企业稳定发展。要狠抓企业技术改造。市里针对技改专门出台了支持政策,对重大技改项目,市县给予贷款贴息,对纳入省重大技改项目的,省市县三级贴息比例合计最高达到55%、金额最高3000万元。县工信局要充分用好贴息政策,对重点技改项目“一企一策”予以指导,确保完成3个以上10亿元以上技改项目。集中突破5个市级百项重点技改项目,组织企业积极申报市级“十佳”技改项目。要动态完善技改项目库,对5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及时指导企业入库纳统。工信、金融等部门要分产业每月组织开展专题政银企对接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提供金融服务。要培育优良产业生态。鼓励龙头骨干企业挂大联强,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大科技型、成长型企业扶持力度,大力推动“小升规”“专精特新”培育,确保每个产业集群都有一批“隐形冠军”“单打冠军”,确保年内培育省市级瞪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8家以上。要积极对接资本市场。上市挂牌是企业迅速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目前,益大新材料已完成股改,争取8月份报省证监局申请辅导备案。XX作为我县第一家“新三板”企业,已完成定向增发1053万,争取明年上半年转至创新层,下半年开展精选层申报工作。市委、市政府对企业上市真金白银的奖励扶持,各位企业家要抢抓机遇,金融部门要实行“一对一辅导”,畅通企业上市通道。

要在标准品牌中彰显XX制造新形象。制造之强,强在品质。要加强企业管理。结合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管理年活动,引导企业加快规范化改制步伐。要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无论是对接银行上市融资,还是取得政府支持,经营指标和数据都必须真实、逻辑关系合理。今年各级对能耗管理特别严格,能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都要整改,如果我们人为压低营收、利润,最终受害的还是企业自身。所以要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操作能力,确保财务数据真实。要树牢节能降耗理念,强化约束机制,促进能效提升。安全是最大的效益,要明确专人管安全,加大安全投入,常态化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培训和演练,向制度、向技改、向管理、向培训要安全,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要强化标准意识。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主动参与各类标准制定,着力破解一批“XX制造”标准瓶颈,不断抢占市场和行业话语权。要打造品牌形象。要大力实施品牌提升工程,通过政策激励和市场倒逼,加快打造一批市场认可的中国驰名商标、XX知名品牌,不断推动“XX产品”向“XX品牌”转变。

坚定不移做大做强现代农业。锚定现代农业强县目标,深入研究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标准、指标体系,积极探索有XX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子。

一要走好规模化经营的路子。今年全市土地流转率要达到65%左右,从市里通报情况看,我县土地流转率仅为45%,与市里要求相差甚远。各镇街要充分发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作用,规范引导群众开展土地流转。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三年行动,今年新增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不少于3家,推动XX种业、XX粮油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年内新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场15个,土地股份合作社20个,创建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2个。县农业农村局要加强调度、指导、通报,力争今年全县各项指标实现大的提升。

二要做大做强种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制种大县已获得农业农村部批准。要聚焦“种业强县”目标,对接好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解决企业育种人才、技术问题,打造现代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园区核心区域所在的梁宝寺镇、大张楼镇,以及周边镇街要引导群众种植大豆,扩大园区规模。要规范种子市场管理,提高种子企业准入门槛,注册资金要达到XXXX万元,改变种子市场“散乱小”局面,杜绝恶意竞争行为,切实维护我县种子行业公信度。要筹备好9月份的大豆种业高峰论坛暨成果转化地展现场会,将论坛办好办实。

三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计划,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通供应链,拓展增值增效空间。①要依托XX老僧堂特菜瓜菜、X葡萄、X山西瓜、X山油牡丹、X林果等现有特色农产品品牌,实施中西部特色瓜菜和南部生态林建设行动,打好“珍稀牌”“生态牌”“文化牌”,培育一批精品优质特色产业集群。②要壮大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重点企业,大力改变“洗洗泥、去去皮”的状况,推动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发挥好供销系统、邮政快递物流以及鲜农都等流通网络优势,打造一批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③要依托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产业,挖掘拓展农业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④发展乡村产业最终要落脚到农民增收上,鼓励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联合体,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兴办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使企业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

四要做强农业品牌。标准化是品牌农业的基础。要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抓手,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抓好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完善追溯体系,加强质量监管,力争创建一批标准化集成示范基地。要增强农业品牌意识,持续打响“XX豆种”公用品牌,年内至少实现4家企业入驻“XX礼飨”目录、1家企业入驻省知名产品企业品牌目录,至少新增5个“三品一标”认证。

坚定不移做大做强服务业。坚持一手抓载体,一手抓项目,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共同发展、齐头并进。

一是推进载体建设。加快祥城北港项目建设,推动X港、X港建设集装箱码头,提前谋划洙水河航道“三改二”工程和综合服务区项目。积极推动XX港临港物流园、X山货运站改扩建项目,跟踪推进X国际物贸港项目,启动建设XXX冷链物流仓储中心,打造鲁西南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实施“快递进村”“农产品进城”物流快递网络建设,X月底前完成XXX个村的快递服务站建设。

二是攻坚重点项目。高标准推进XX野生动物园等总投资XX亿元的XX个文旅项目建设,策划推出一批研学旅游精品线路及系列节庆活动。要统筹提升重点景区硬件设施和管理服务水平,景区的绿化、停车场、标识、应急救援等基础设施由旅游公司运作,周边环境由属地镇村负责。

三是发展新兴服务业。培育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着力引进金融保险、物业管理、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招引有品牌有实力的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企业、群众多元化高品质生产生活需求。实施电商培育、电商进村计划,鼓励发展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培育一批电商村、淘宝镇。

坚定不移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

总体来看,我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多、创新平台质量不高、企业创新团队和科技人才匮乏,绝大多数企业研发投入不足、自主研发创新和转化应用能力薄弱等问题十分突出。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政企联动、合力攻坚,广大企业和科技工作者要自强奋斗、勇攀高峰,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推动产业持续转型升级。

更大力度强化载体建设。要围绕产业发展及企业技术需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活动,搭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要把园区、产业和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加强XX经开区产业研究所与市产研院的协同共建,提速推进嘉北双创园、科创园、化工产业园孵化器等平台建设,支持品高药业建立企业院士工作站,跟踪推进XX完成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XX电子省级工程研究中心、XX建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申报以及XX钢构、XXX酒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申报工作。积极推进XX种业与XX农科院、XX省农科院XX大学联合建立“国家区域性大豆育种创新研究院”。年内确保新增省、市级重点研发平台XX家以上,县财政给予最高XX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更大力度激发企业活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只有不断研究市场需求,依靠创新支撑,开发出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企业才能更有持续性和竞争力。比如益大新材料,去年承担了核石墨球项目等2项XX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关键产品对于我国未来抢占新一代核能系统的制高点至关重要;XX阳光,近三年团队共开展科研项目X多项,2020年新产品销售收入近X亿元,占到总收入的X%;XX纺织,被评为国家功能性腈纶混纺纱线研发生产基地。大家要向这些企业学习,主动加大研发投入,不断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积极抢占创新发展的风口。县里已经出台配套政策对研发投入多、增长快的企业给予重奖,力争实现全县重点企业研发投入不低于X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XX家以上。

更大力度加快人才集聚。产业结构的背后是人才结构,近年来各个城市的“抢人”大战表面上抢的是人才,实际上抢的是发展制高点。我们要拿出识人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天下之英才而用之。

一是高端科创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靶向引才”,建立完善专家智库,引导企业与智库内的专家对接合作。继续在X、X建立“双招双引”工作站,加强与XX人才发展集团联动,吸引高端人才来嘉创新创业。

二是实用技能型人才。大力实施“技能提升”行动,探索职业教育弹性学制,订单式培育一线专技人才、企业工匠。目前XX职业中专已与XX理工职业学院合作办学,与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式培训,“化工班”要尽快开办起来。

三是乡村振兴人才。县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局、人社局牵头,要常态化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乡村之星”评选等活动,用好乡村振兴合伙人政策,指导各类乡村人才积极参加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激发乡村振兴人才动力。四是党政机关管理人才。要管好用好机关事业单位复合型人才和卫健、教育等专业型人才,提供更好的舞台让各类人才茁壮成长。组织部门要搞好规划,精准实施专业干部培养、储备和使用。华为任正非曾经说过,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对人才的重视,是华为能够快速发展的基础。广大企业家要把人才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舍得投入,把企业急需的各类人才吸引过来,打造持续发展动能。

坚定不移与企业家站在一起,千方百计为企业创造最舒心的营商环境。要时刻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思考,什么样的服务最温暖、什么样的环境最舒适?要经常以企业的身份,把各项业务办一遍、流程走一遍,看看还有哪些堵点、痛点,不断优化“流程图”,打造最舒心的营商环境。

要打造精简高效的政务环境。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流程再造,最大限度压减审批时间和手续材料,对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由“嘉·快办”服务专班全程帮办代办。要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服务机制,深入开展“政务服务进园区”、督帮企业“四个一”行动等活动,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最终达到一个目标,“凡是上级有要求的,要坚决落实到位;凡是外地能办的,XX也要能办。”要按照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的要求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大胆开展工作,堂堂正正走进企业,干干净净服务企业,主动热情搞好服务。

要打造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今年以来,从上到下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这些政策含金量很高,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抓好落实,积极帮助企业对接项目,对上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当前,全县财政收支压力很大,但是压力再大,我们也要千方百计落实好减税降费的政策,该减的减、该降的降、该补的补。发改、工信、科技、财政、税务等涉企部门要全面梳理近两年国省市出台的惠企政策,深化“政策来敲门”活动,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要打造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要严格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全面推行“标准地”模式和“亩产效益”评价,加大土地挖潜盘活力度,在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废弃宅基地盘活等方面做好文章,为企业发展和项目招引留足空间。要常态化开展“行长访厂长”,组织开展好政金企专项对接会,各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企业贷款融资力度,大力推行“银税互动”“无还本续贷”,积极开发更多适合我县企业的产品。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考核,对恶意抽贷、压贷、断贷的金融机构,一律取消评先树优资格。

要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让依法依规办事融入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在这里,县委县政府向各位企业家郑重承诺,同时也给全县所有公职人员提一个要求,只要是符合法规政策的事,在XX不用找任何关系都能办。对在管理服务企业过程中存在“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行为的干部,一律由纪委监委、组织部门记录在案,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第一时间调离所在系统或岗位。要进一步优化企业项目周边环境,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揽工程、无理闹事等干扰企业经营秩序、破坏公平竞争的行为。要加大涉企“三乱”治理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让企业家轻装上阵。

各位企业家,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艘航行万里的巨轮,那么你们就是掌舵的船长,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决定着企业能走多远、能做多大。在这里给大家提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第一,要有办好一流企业的雄心壮志。做企业不容易,做一流企业更不容易,每位企业家必须要有一流的志向,与先进县市区相比,我们真正称得上重量级的企业还不多,兖州仅太阳纸业一家企业今年一季度营收就达到XX亿元、净利润达XX亿元,我们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一季度营业收入总和才X.X亿元,净利润仅为XXXX万元。我们既要看到差距,更要学习同行的眼光、胸怀和境界,做企业不能“小富即安”“固步自封”,要有做“百年老店”的决心,要学会挖掘自身潜力,到市场去搏击。不论什么类型的企业、规模大小,都要努力争创一流,打造自己的品牌,而且要把品牌“擦亮”。要主动把自己的企业放到全市、全省、全国范围比一比、看一看,在更大的坐标系中谋划企业的发展,不断突破企业成长的天花板。第二,要有办好一流企业的能力本领。办好一流企业,空有口号和志气不行,必须要练好内功。企业家要有善于把握大势、感知市场、认知现在、谋划未来。要树立市场化经营理念,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市场、用好市场上。要专心专注,心无旁骛攻主业,“四面出击”,什么热门搞什么,什么来钱快搞什么,最后什么也干不成。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把企业打造成强大的创新主体。要强化资本运作意识,善于运用上市、风投创投基金、并购等现代金融手段,加快企业规模扩张。第三,要有办好一流企业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营企业家要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各位企业家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带领企业履行好环保、安全、节能减排等责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扎根本土、情系桑梓,将企业发展与XX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发挥自身广泛的人脉资源优势,把更多的项目投入到XX、更多的资源集聚到XX、更多的朋友介绍到XX,为XX增添更多美誉度。

各位企业家、同志们,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共进,奋勇者当先。推动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应尽职责和历史使命。让我们携起手来,只争朝夕加油干,不负韶华再出发,为加快建设更高质量、更有质感的“五大XX”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下载温家宝在科技界大会讲话称科技决定民族兴衰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温家宝在科技界大会讲话称科技决定民族兴衰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