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未来三十年读后感2011
《中国未来三十年》是丛巡在党校培训的一本教材,我正好前段时间一直和许鑫讨论中国未来到底会怎么样的问题?一直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正好丛巡拿来这边书,正合我意,看看专家们都是怎么说的?
这本书说白了就是一本论文集,里面是当前国内外一些著名学者对中国未来的一些学术看法,中国未来三十年读后感2011。这些专家有:俞可平、李稻葵、迈克尔赫德森、吴敬琏等。
这些人也不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圣人,均没有正面对中国未来的三十年做一个明确的预测。
不过看完这边书,倒是对中国未来发展有一些基本的认识。
总的来说,前景是好的,再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将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一扫鸦片战争以来的阴霾,重回归大国正途,读后感《中国未来三十年读后感2011》。
其次,中国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和目前的政治体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因为稳定是大局,稳定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再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0年,按目前的发展速度,中国到时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在政治体制上,中央将吸取文革经验,努力去维护社会和政治生活的稳定,不会搞大的政治运动,不会去主动制造太大的变革。
其三,“中国模式”的各种微调还是会不断进行,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不在于经济的增长,而在社会政治方面,如社会不公平、贫富差距、官员腐败等,政府将不得不逐步推进民主治理。未来30年中国改革的重点将逐步从经济领域转向社会政治领域。
其四,政府将更重视个体的价值和权益。过去的“中国模式”专注于集中一切社会力量实现经济目标,个体在其中显得微不足道。在克服了建国以来的物质匮乏,中产阶层不断扩大后。中国将逐步重视个体的价值和权益。
第二篇:《中国石化三十年》读后感
读<中国石化三十年>有感
最近陈锦华同志在《中国石化报》上发表中国石化三十年一篇文章,我读了以后感触颇深。现将有关数字与关键点摘抄如下,以使我的朋友进一步了解中国石化的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中国石化公司正式成立1983年7月,至今已30年了。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组建公司,发展成世界500强第五名、中国企业500强第一名的国际知名能源化工公司。
在2012年公布的世界500强前10名中,有5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其中比中国石化成立时间早100年的有3家,早93年的1家,早74年的1家。中国石化用了一代人的时间成功赶超他们百年的历程。充分说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环境,是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的制度优势,是中国人民的进取精神所致。
1983年全国财政收入1367亿元,石化企业上缴税收和利润107亿元,占全国总收入的将近8%,1985年~1990年提出了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翻番,6年累计实现利税900亿元,其中1990年当年实现利税203亿元。30年来中国石化累计向国家缴纳税费20093亿元,利润8864亿元,合为此前中国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交易。2011年收购葡萄牙GALP能源公司巴西深水资产的交易额高达51亿美元,是当年最大的一起并购案。2012年又收购了加拿大塔里斯曼能源公司英国子公司49%的股份,首次开拓北海地区的油气业务。现在中国石化已成功进入非洲、南美、中东、亚太、俄罗斯—中亚、北美等六大油气富集区,同20多个国家合作开发50个油气项目,2012年境外权益油气产量近3000万吨油当量。同全球最大石油石化公司埃克森美孚、壳牌、BP、巴斯夫、阿美(沙特)合作、建设世界顶尖的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园区化企业,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双赢成果。
中国石化向社会提供各种产品服务的同时,还提供了扶贫、赈灾、支教、援医等社会服务项目。从1988年起,定点扶持安徽颍上、岳西两县和湖南泸溪,凤凰两县,实施扶贫项目237个,修建希望小学260所。对口支援西藏班戈县,完成援藏项目80个。从2004年开始,在四川、贵州、甘肃、湖南4省34个市(州),参加“春蕾女童”助学项目,资助成千上万的贫困高中生和大学生。“中国石化光明号”是第一列,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由企业捐赠的健康快车。近10年中,用最先进的超声乳化技术,为内地11个省、自治区和18个地级市的2.2万名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治疗,还捐建白内障治疗中心9所,为广大患者带来光明。
中国石化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经过多年努力导致一批新催化材料、新反应工艺设备等开发,先后获得1995年全国十大科技计28957亿元。相当于国家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一期)、青藏铁路三项跨世纪工程全部投资的11倍多。
中国石化着力发展化学纤维、塑料和化肥、农膜、农药等农业用生产资料,为解决10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奠定了物质基础。1983年,中国生产的化学纤维只有40万吨,2012年已发展到345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纺织大国。西部地区群众生活困难,吃、住、用、行条件都很差,唯独男女老少的衣着都温暖、得体。
中国石化深度开发油气资源,发展各种合成材料,经过30年的努力,2012 年生产和经营的化工产品已达5435万吨,可以为轻工、建材、交通、机械等产业加工制作各种合成材料,还满足了人民生活需要,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减轻了农业,林业的负担,推进了环保和生产文明的建设。
全公司资产从改革前的210亿元,发展到2012年19600亿元,增长93倍多,营业收入亦从272亿元递增到28300亿元,增长104倍。
中国石化2011年进出口贸易总额1055亿美元。2009年,中国石化以72亿美元成功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成 成果之一的ZRP—1分子筛,以及2005年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的“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程的创新与集成”,连同近年开发的世界首座20万吨∕年苯甲醇甲醛化工业装置先后在国内外赢得巨大荣誉,提升了中国石化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篇:未来三十年北京大改变
未来三十年北京大改变
当下,开车上下班最闹心的事,就是堵车,甭提有多堵了,要多堵就有多堵了,没有最堵,只有更堵,难怪被网友戏称北京为“首堵”了,一出门就堵车,你说闹心不闹心。
不过,30年后的北京道路基本上不再堵车了。为何这样说,听我一一道来:其一,政府着力建设郊区,郊区各项资源得到配置;其二,政府奖励入住郊区的企业;其三,建设立体交通网,实现地下、地面、空中、水路全覆盖的立体交通网;其四,控制汽车保有量;其五,工作可以在家完成。
如果这五点都能实现,那么30年后的北京道路将不会再现拥堵不堪的场面了。人口将超过3000万
30年后北京有多少人口,估计现在还无人能知晓这个确切数字,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30年后,北京人口将超过3000万。30年后北京的人口怎么这么多。没错,就是这么多,要想知道北京将来的人口数量,先看下北京以往的人口数量。
新中国成立时,北京总人口420.1万人,1982年为923.1万人,2012年为2069.3万人,2014年为2151.6万人。我们从中选取1982~2012年人口数据可知,30年人口增长1146.2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8.2万人,若以此来推算,30年后北京的人口很可能超过3000万。无须驾照也能开车
如今开车上路,必须要有驾照,无证驾驶不仅要拘留,还要罚款2000元,这是硬性规定,容不得触犯。
若是30年后,你还在北京道路上驾车行驶,会发现驾驶员并没有在操控汽车,而是悠闲地聊天或玩手机、电脑。
为何这般景象,难道美国的好莱坞到北京拍科幻大片来了?这肯定不是拍影片,其实你所见到就是人们平时出行用的代步汽车,不过它是高科技产品——超智能机器人汽车。驾驶这样的汽车,无须担心自己的驾驶技术或有无驾照问题,走近车身自动开启车门,上车后只需说出目的地,无须驾驶,超智能机器人汽车就会带你去任何地方。雾霾不见了
北京什么最严重,一个是堵车,另一个就是雾霾。说起雾霾,真是令人讨厌,出个门还要带上防霾口罩,整得人人跟蒙面侠客似的。套用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手机铃声,说那家伙又来了,没错,雾霾又来了。
雾霾又来了,怎么办? 出门只好带上防霾口罩。如果没有雾霾天气,该有多好呀,这句话说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声,这种愿望真能实现吗?
你还别说,真的实现了,不过现在,而是30年后的今天,雾霾天气真的没有了。
有人问,这是为啥?因为,30年后的北京,满大街上跑的都是太阳能汽车、电动汽车、核动力汽车,这样便不会产生尾气排放污染空气,大家无须担心雾霾天气了,出门时带上心情就可以了。北京人均月收入超过2万元
看到这里,有人认为这是睁眼说瞎话,人均月收入超过2万元,这是怎么可能,想都不敢想。实际上,不敢想的事,往往也会发生。
这是有事实依据的,改革开放之初,北京国营单位职工人均月收入才几十元。若当时有人说30后,工资收入达5000多元,肯定有人会说这是白日做梦,竟想好事。
说给谁听,谁也不会相信,反而认为这个人头脑有问题,胡言乱语。时光流转,可谁曾想到30年后的今天却成了事实。我们先看一下2009北京市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是多少,为4000多元。
对比30年前工资,增长40多倍(扣除物价因素),虽然不能以此来推测30年后北京在职职工的工资情况,但北京在职职工人均月收入超过2万元,还是非常有可能的。
北京5环内商品房均价将高达20万/平方米 现在北京的房价排名就全国而言已是数一数二的了,可是要说30年后北京5环内商品房均价高达20万/平方米,你敢相信吗?
估计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为何?高的离谱啊,不过话又说回来了,20年前的北京四环附近房价为每平方米2000元左右,三环附近房价为每平方米4000多元,可如今北京四环附近商品房均价为4万多元/平方米,三环附近商品房均价基本上为5万多元/平方米。
20年间,北京房价上涨10多倍,上涨速度惊人。由于购买需求、土地供应量减少等因素叠加在一起,未来房价还会上涨。所以30年后,北京5环内商品房均价达到20万/平方米,只是个时间问题。办事无须出门动动手指就可搞定
带给大家一条好消息,就是30年后办事无须出门了,这会是真的吗?没错,就是真实的。
先来个穿越,来到了30年后的北京。刚一到就发现北京变化太大了,发现生活在北京的人们只干三件事:工作、休闲娱乐、谈情说爱。像什么家庭琐事,如洗衣、做饭、带孩子、买菜都无须自己干了,动动手指,家里的智能机器人全部搞定。
这并不是最新鲜的,还有更新鲜的,比如像丢失证件,或办理纳税、公司注册、签证、证明书,或参加起诉、应诉,或买水、购电等事项都无须亲自办理,家里有网就能办理。
举个例子,比如丢失身份证,只要点击公安部门身份识别系统,输入身份证号、指纹、进入页面,再输入自己的立体头像后,系统会自动进行比对,比对成功,再点击身份证遗失补办项,点开页面,家里有台3D打印机就可以直接打印了。
你说神奇不神奇,真是没有办不到,只有想不到,未来科技太牛了,简直不可思议。八环已开通
如今,北京六环通车已有几年,七环还有1年左右通车。到目前为止,北京八环还未规划。随着京津冀在交通领域的快速一体化的建设,未来北京的环城高速将很可能突破首都限界,940公里的大七环将连通平谷、承德、张家口等地,而1250公里的大八环将彻底勾连天津、保定、唐山等地,将京津冀紧紧包裹住。30年后,再回过来看,当时还未规划的八环,已经开通了。身份证可以当信用卡刷
你没有这样的经历,去饭店吃饭后,结账时发现自己忘记带钱、银行卡或钱带的不够,你会怎么办?打电话向朋友求救,还是想别的办法。
如果你生活在30年后的北京,无须担心这种情况了。为何?因为,那时身份证就是一张信用卡,只要你带上身份证,不带钱也可以出门消费,游遍全国。
不过,这张神奇的身份证不仅有支付功能,还能取现。不过它是有额度的,每个人的信用程度不同,决定每月消费、取现的额度。
比如说月薪2万,信用等级良好,没有不良记录,那身份证的取现和支付额度为每月2万元。有了它,外出时,家人再也不用担心子女带的钱够不够用了。择校难现象没有了
生活在北京的家长们,都有一块“心病”,是什么样的“心病”一直困扰着众多家长,这块“心病”就是孩子上学择校难。
择校难现象的背后折射出什么问题,它就是教育体制问题。可以这么说,以分数为核心的应试教育很难破除择校难这一难题。
不过,不必担心,30年后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学生不再围着考试转了,学校不再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定等级了,并且每所学校都均衡地配备优秀师资力量,这样家长再也不用担心学校的老师教的好与不好了。看病不再难和贵
生活在北京的朋友们,都有着共同的经历,就是去医院看病太难并且太贵。先说看病难,普通医院就是挂个号也要排上大半天,重点医院专家科室挂个号要排到1个星期后,这绝不是夸张,真有这种情况。再说说看病贵,像看个头疼、感冒、咳嗽类似的小病,也得花上三四百元,还动不动让你拍个片子。
看来在北京生活真的生不起病啊,确实如此。每个人内心不由自主的发出:啥时候看病不再难和贵就好了。这种愿望能实现吗?也许30年后,还真实现了。
那时每家社区都建有小型医院,每天都会有各大医院的教授、专家前来轮流坐诊看病。看病也不再贵了,为啥?因为医院不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再以药养医了,更看不见医生开大处方药、多开药、收红包等不正常现象了。医保、养老保险全国联网通用了
有医保的人在当地医院看病确实能减轻负担,但如果是人在异地生病了,却享受不到医保报销的便利化,不仅报销手续繁琐,还饱受奔波劳累之苦。养老保险也会这种现象,在当地交了几年后,又到其他城市上班,还不好转过来。这是因为啥?因为手续比较繁琐。
以上两种现象,若在30年后便不存在了。为什么这样说?因为那时全国医保、养老保险等社保已经全国联网,一张医保卡全国通行,不必担心到外地旅行生病就医不好报销的难题了。而养老保险也是如此,终生一个编号,不管在哪上班,只要交费便可以累积缴费年数,只要缴够年数,并且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就能领取养老保险金。
第四篇:未来三十年人生规划
未来三十年人生规划
—2012.5.9
我是个喜欢动笔的人,平常总爱写些心情,成长中的感悟等,但是人生规划这个话题很少正式写到过,总觉得这是个严肃谨慎的话题,不敢轻易落笔。这学期和吴涛老师上积极心理学的课,有好几次把我带到对人生长时间的思考中,觉得规划一下也确实很有必要了。
我今年20岁,学习中等偏上,还有很大潜力,不是太够刻苦。与人相处没有困难,有好多好朋友,知心朋友,铁哥们姐们。爱好武术和写作,并且会将这两项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我老的打不动拳,握不动笔。性格有双重性,呈活泼和文静两个极端,这就是我的现状,有优势也有不足,在个性还没定型之前,还需要继续加油完善自己。
首先,我会尽最大努力去考研,原因有二。其一:家中暂时不需要我独立,自己养活自己。其二:希望工作时有个高的起点和更好的发展空间。在大三,大四和研究生这几年,慢慢克服自己的惰性,不够主动等学习方面的困难,把学习和研究当成像武术和写作一样生活的必需品和快乐源泉,调整自己生活的重心
第五篇:中国未来30年读后感
创建宜居中国
— —《中国未来30年》读后感
中国未来三十年将会有如何巨大的变化,将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中国未来的环境会是怎样?《中国未来30年》这本书给出了答案,这本书汇聚了中外17位知名学者对中国未来的展望,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为读者勾画了未来中国发展的大致轮廓,描绘了中国未来30年的美好蓝图。
《中国未来30年》多篇文章对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都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并提出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措施和方法。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中国第三代现代化的绿色想象》、《绿色发展:需要技术有重大突破》和《清洁能源:中国经济更绿更强大的发动机》这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的围绕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对中国的未来如何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如何让中国未来走向宜居中国进行了阐述。
不得不说,中国现在的环境质量确实令人担忧,特别是与我们切身相关的空气质量问题。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空气中pm2.5超标,每年死于因空气污染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数呈上升趋势。现在我们就饱受环境问题的困扰,我们还能够想象中国30年后的环境会是怎样的么?是空气污浊,必须带着防毒面具生活,还是蓝天白云,能够自由自在的呼吸?如果放任经济粗放型的发展,一昧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我们将丧失生存的权利。
创建宜居中国,需要改善环境质量,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经济须转变发展模式,变“经济粗放型”为“资源节约型”,做好“五化”,即资源高效化,提高资源生产率;产业发展高端化,提高产业科技含量;生产清洁化,淘汰劣势产业和落后生产力;消费友好化,倡导绿色消费;环境优美化,创造宜居环境。
创建宜居中国,需要从我做起。要想实现宜居中国这个绿色中国梦中,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绿色低碳生活习惯。如绿色出行,外出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节约资源,做到人走灯关,人走水关,不浪费纸张;生活垃圾分类,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种植树木,保护树木等。
创建宜居中国刻不容缓,创建宜居中国任重道远。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千千万万个渺小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足以改善环境的巨力。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中国必将是绿色的、宜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