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集团梁信军在2013首届长江青年投资人论坛上的演讲

时间:2019-05-12 01:0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复星集团梁信军在2013首届长江青年投资人论坛上的演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复星集团梁信军在2013首届长江青年投资人论坛上的演讲》。

第一篇:复星集团梁信军在2013首届长江青年投资人论坛上的演讲

非常感谢学院邀请,也非常感谢两位院长,特别高兴能够跟这么多的校友在这边聚会。这样一个论坛让我还是很惶恐,有这么多投资的大家和精心研究的同学们。

我自己是长江EMBA五期的,进入长江之前坦率讲我对宏观经济是毫无感觉,我一直认为企业家把需要了解的周围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当时到长江我是想学点东西,现在可以更加透彻地观察环境,观察周边,我觉得是长江给我很多,所以也非常希望非常愿意把我所学所思回馈给大家。我觉得一个企业家如果天天谈论术、势、道,很荒唐,但是一个企业家如果从来不去思考也是有问题的,最重要的刚才一个同学提到“取势”重要还是“明道”重要的问题,一个企业家通常的工作是埋头做事情,尽量多地快地去跑,但是当前面是十字路口,是一个岔路的时候真的不应该跑得太快,你还是应该站着来,好好想一想。今天就是一个我们需要站起来去想一想的时候,这是一个拐点,未来的10年究竟该恐慌还是欣喜,未来变了没有?

未来10年世界会大变吗?因为我是一个投资机构投资企业,我脑子里想的问题对未来有什么机会,我想这个问题。我觉得答案是非常清楚的,世界真的大变。最主要的变化,随便列举几条。一个是美国,非常有概率在未来10年当中美国很可能会成为全球能源第一大国,无论在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方面,甚至在太阳能方面它都有可能成为第一。第二,基本确定它还会保持世界资源第一大国的位置,它有可能保不住消费第一大,但是消费第二大肯定可以保住。创新第一我觉得没有问题,美国人经常干的是革命性地创新,我们干的是实用新型,人家是发明专利。全球的人力资源的吸引力,我相信在可预见的十年当中美国应该还是全球第一。整个社会的稳定安定,我相信也应该是全球第一。我说这些事情有什么意义呢?就是要回答一个问题,谁能告诉我美元将来坚挺不坚挺?答案是呼之欲出的,美元会很坚挺。美元坚挺的话美国的债务危机还是不是危机?如果要通过财政结余来还掉这15万亿债务的话任何人风险都很大,但是如果你的货币是很坚挺的情况下,多一点钱就还掉了,债务就不是问题。因此这样的话我觉得美国可能会出现一个什么情况呢?我们可以猜想一下。第一,对国内而言印了大量地货币。第二,对国际而言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它还是全球最坚挺地货币,会不会出现一个国际上美元是升值的,在国内通货膨胀贬值的情况,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作为中国的企业家,尤其是很多的投资机构、保险机构,你觉得要不要在美国投点资呢?你要把钱存在美国还是买一点美国的资产?大家很确定。

第二是欧洲的问题,欧洲现在风险非常大,因为它选了一条最艰难的路在走,试图通过财政结余把债务还掉,这个路走得非常难,走得通走不通不知道,两三年后再看能不能走得通,如果可以走得通,在座的很多同事都是搞企业,企业碰到负债率偏高怎么办?一个比较简单的急救的方法,赖帐,斩息,我们又不是没有干过,很多银行也干。第二个方法,借新债还旧债,这也是很好的方法,美国人在干。还有一个方法,提高企业的盈利去还债,搞过企业的人都知道,如果你靠盈利把负债率从80多降到44的话,我相信你的企业会迎来另外一个高速发展的5—10年。欧洲的情况一样,如果欧洲真的可以通过财政盈余的方式把财务危机解决,我相信后10年全世界最健康的经济体不会是美国也不会是中国更加不会是日本,很可能是欧洲。但是这条路走得通还是走不通,我们看两三年。

第三,能源。现在能源的投资是最热的,能源投资你用多少价格愿意买油田、矿、油的基金,有一个潜台词,你对煤价、电价进行了预测,你有多少信心认为以后会是多少钱?煤价呢?会不会跌?为什么不会跌?你要回答这个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用一个可行的方法看一下,第一,看一下北美的样本,由于页岩气技术的发展,主要都是中小企业做的,页岩气的技术发展已经把北美的天然气的价格打到了中国的四分之一多一点,打到相当于欧洲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看来要长期保持在那。由于页岩气的发展,以及天然气对石油的替

代作用,已经导致北美的油价低于欧洲的油价,这两个大的市场,平均差20美元,很多人说天然气量很少对油没有影响,看看北美的样本,是很少,但是已经导致油价跌20美元,20%的差价。因此我觉得页岩气的技术,扩张没有什么悬念,因为都是中小企业掌握的,关键是这些扩张的技术能不能用在北美之外的大量地区使用,资源附存条件能不能快速产出,如果可以快速产出我觉得对能源价格的颠覆应该不需要二三十年这么长的时间。北美发展页岩气一共就15年时间左右,这15年高速发展,由于页岩气技术的变化很可能对石油会从高价逐步走往中高价甚至中价,完全有可能。第二个是太阳能的问题,中国的一次能源60%是电力,电力的主要成本是煤,现在全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的生产企业一年的产量和发电能力300万千瓦而已,300万千瓦有多大?上海电气两台机组就把它干掉了,就300万千瓦,相当于最大的公司一年两台机组帮你定制,所以就没有规模效应。以现在这样一个太阳能的能力,每千瓦的发电能力大概需要达到8000元的成本,每度电的发电要达到7毛的成本,但是如果你把太阳能产能的能力翻一番,变成800万千瓦,再翻一番变成1600万千瓦,发电的成本能到多少钱呢?第一步就可以到5毛,第二步能到3毛5,到3毛5是什么概念呢?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火电的发电成本就应该在3—3.5毛之间,如果太阳能的产能到达1600万千瓦这么一个规模,有可能你的电,太阳能发的电跟火电是可以同场竞技的。大家都知道中国包括欧盟的很多国家对新能源发电都是有补贴的,中国补1毛1,当太阳能有一天它的价格发到3毛5的时候,你火电如果想跟太阳能竞争,你必须要发到2毛4,你发到2毛4的价格跟太阳能才有一拼。如果火电发到2毛4角你认为煤价多少钱?我觉得能源的问题我们要去了解它的边际安全在什么位置,不应该抱着那么坚挺上涨的想法,这是我的想法。

第四,资源。毫无疑问未来10年中国还将是全球第一大的有形商品的生产国,所以我们一定是全球有形原材料最大的消耗国,我的问题是未来10年新增的有形商品的制造真的都还在中国吗?如果天然气的价格,像北美跌到中国的三分之一,电力价格跌到我们的一半,真的以天然气为原材料的这么多工业还应该留在中国吗?我觉得我们应该问自己这个问题。我认为答案不是那么确定,全世界未来10年新增的产能很可能不在中国,会在印尼、印度、土耳其吗?我们得问自己这个问题。这次我们总书记在博鳌讲了,中国不想排第一了,我认为基本就是肯定的不会排到第一,中国的经济不排第一的时间不会是10年,我觉得快则3年,慢则5年,中国一定不是全球第一了。下一个问题,谁是第一呢?中国会排在第几呢?如果你把第一、第二都讲清楚了,问题是你要做一些对冲投资吗?你要在这些新兴市场做一些配置吗?这个问题要问自己。现在我们有很多金融机构它的研究期非常长,对投资者的责任是非常长的,但是它的资产绝大部分都在中国,其实这样一个配置策略表明了它的一个观点,它认为未来10、20甚至30年中国还将是最好的回报的市场,这个观点真的对吗?我认为要打问号。还有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就是通胀的问题,通胀我刚才提到了美国,其实日本比美国还厉害,美国一个月1400亿美元,日本一个月要印1700万美元,中国从来不跟人家争论,我们实干兴邦,去年就印了2万亿美元,欧洲一直想印,但是它的宪法一直阻碍它印,非常难受,憋着。我觉得未来8、10年或者用不了这么长时间,我们会看到一轮席卷全球的通胀威胁,我觉得是百分百,这个威胁能不能变成现实?这个还要观察。如果你投资不去考虑对冲自己的通货膨胀的风险,我认为这是非常短势的。有学者测算,我是基本认同,认为投资品的通胀率甚至会在10—11,我认为我是基本认同,如果在中国你的投资收益内生收益率不能达到10—11你是亏损的,和老百姓把钱存在银行一模一样,干的是一样的事,我们作为投资经理对自己应该有更高地要求。

第二,未来中国会有大的变化吗?我认为答案是确定的。如果你用过去10、20年对中国的理解来把握你对中国未来需要怎么去走路去做判断的话,我认为你很有可能会输钱,中国未来10年和过去10年完全不一样。第一个不一样的地方,人口红利。过去我们讲的是劳动力。去年小概率事件偶发性的劳动力居然出现净减少了,但是这是偶然的,总的来说真正劳动力出现减少是在2019年,19年后劳动力就是净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劳动力减少了之后,政府的就业压力就会下来,中国对GDP增长的期望值也会下调,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也会下调,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政府未来的投向意愿。这个人口红利关键取决于它能不能转化,能不能从劳动力转成消费红利、金融红利,消费红利的问题看上去是有支撑的,我们的可投资资产个人的还有73万亿,光存款就有43万亿,中央政府还有一个居民收入翻番的计划,10年要翻一番,有些不怀好意的人也解读了,房价也要翻一番,这也是一个说法。我想说其实消费没有这么乐观,第一,消费我觉得未来7、8年维持15%左右的毛增长的概率非常高,但是消费真正地压力在哪里呢?我们先看下面这幅图。

13、14年是中国的抚养比最低的年份,对老人的抚养,对幼儿的抚养负担最轻的。但是很遗憾,到2020年增长非常大,11年的时候地方财政对养老的资助只占4%,但是到20年很可能就会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20—25%。这个类比适用于家庭,家庭的开支用在抚养上也是很小,但是到19年就不一样了,所以因此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我觉得在7、8年后就会快速地显现出来。当老百姓觉得抚养有压力的时候,他的消费意愿就会降低。当政府觉得需要它补贴的量非常大,全部的新增财政都补贴进去还不够,还要吃它存量的时候,它新投资的愿望也会降低。因此我觉得我们回过头看消费,有几个结论是很清晰地。第一,越来越多的中国的分支行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的占比将能够接近我们的人口占比,很多行业将达到20—25%,刚才我听到几个老总在说,我们将来要考虑行业的配置问题,我觉得你其实考虑一个问题,你在问自己,未来3、5年哪些行业将在中国市场的占比能达到20—25%,你就在这些行业里找最好的企业投,一定不会错的。第二个结论,到20年后,中国的消费会减缓,不是大家想象的一路高歌猛进,这两个事情要辩证地来看。刚才提到人口红利还有第三个,特别做提醒,今天在座的大部分投资人,有一块非常巨大地增长,跟于冬董事长提到的有点关系,就是服务业。中国到明年的6月份人均GDP就超过7000美元了,12年已经有10个省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了,到了3000美元了,老百姓解决温饱了就开始消费,到了7000美元要追求体验,不是追求拥有。所以服务业会有爆炸性地增长,各种经济体包括东亚、欧洲、美国,包括战后的日本都毫无例外,东亚四小龙也不例外,当人均超过7000美元之后,就意味着4—6年当中整个GDP会增加4—6个百分点,对中国来说多大呢?以去年将近50万亿GDP为例,这个数字跟中国的医疗保健行业大体相当,在未来的4—6年会突然横空出世一个跟中国医疗保健品那么大的行业,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估值还很低,你为什么不把它找出来呢?我觉得服务业的增长将是爆发性的,所以我觉得应该早点去布局对服务业的投资。

第二,城镇化,也就是我们的城市化的问题。城市化的问题也要追问我们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城市化的速度会一成不变一直这么下去呢?没有拐点吗?我认为有拐点。很可能在19年劳动力的拐点之后城市化的拐点也会出来,速度会显著放慢。第二个问题,房地产真的是一直供不应求吗?这个我代表本人观点,不代表我们复星集团的观点。以我个人的观点房地产未来10年就是供大于求,政府不用调控,房价自然会下来,但是现在没有人相信。如果我们去算一算大数,有一个算法。过去的城镇化每年1%不到一点,如果考虑中央现在高度重视城镇化,每年如果1.2%左右的速度,人均按照25平方米配置,未来10年安置这些人需要100立方米,不是人人买得起,我们叫有效购买,要打折,一般人买不起。有效购买力可能要打7折,70立方米。动拆迁不会产生新的需求,拆掉1平方米还要补1平方米,这是平衡。供应有多少呢?这个数字是公开的数字,在建的房屋有35亿平方米,开发商的土地储备有30亿平方米,计划供地的数量41亿平方米,城镇人口,存量的住宅210亿平方米,属于3套房子

以上的占20%以上,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你不考虑存量,只是考虑增量的话,如果我们现在一块新地都不卖正好衡量,65亿和70亿差不多,如果40亿供出去的话就会过剩30亿,当然结构不平衡,有些地方会多出来,有些地方还是缺的,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存量房跑出来再多40亿,就是这个大的走势。存量房会不会跑出来呢?我们就要考虑房产政策的问题。我们公司内部有几个同事也跟我打赌,跟我堵1000万,后来我说你的身价没有1000万,要么一人拿出100万跟我堵。他跟我堵房地产的持有税会不会出台,他说不会出台,我说一定会出台。为什么会出台?去年卖地收入,土地财政也是大家攻击比较多的,很多人说去年土地财政2.68万亿,土地不是无偿取得的,为了动拆迁每年多少自焚什么的,老百姓激烈反抗。动拆迁本身是有成本的,估算大概在40%左右。如果每年按照评估价格增收1%,跟美国的房地产税差不多,持有税,我们就能收到2万亿人民币。如果你对首套房豁免一下,你就能收到16000亿人民币,如果政府再客气一点,对二套房也豁免一下,就能收到4000亿。富豪收它2%,8000亿,收他3%,1.2万亿,你当总理也要算这么一笔帐,长江同学都会去开发的,如果你收3、4、5套房,收他3%,还是全民欢欣鼓舞的事。我讲这个数字的目的是告诉大家,不要那么天真认真土地财政是不可替代的,存量税只要敢征马上可以替代,因为存量的规模足够大。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如果它征了会产生什么结果?现在我们的房屋持有收益只有1.2—1.4%左右,租售比,过去是憧憬房价升值所以愿意保有房子,如果房价未来是供大于求的预期,本身就不升值了,并且你保有过程当中现在只能收1.2,每年政府还要问你收2%,你觉得很爽吗?恐怕有很多的高净值人群,持有存量房的意愿会降低?他会愿意走人。所以3、4、5套房的40亿平方米跑出来交易捣乱的概率是非常高的,所以你要把它看成房地产的供应,更加能够了解房价的预期。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商业房的问题,大家觉得风险小,也不限购,各地上了非常多的各种各样的城市综合体,你把这些体量加上,去年我们的整个闲置率还不高,只有17%,但是把这些体量加上到了15年就是灾难性的数字,我认为商业房产的风险一点都不小。还有一个问题,三四线城市、一二线城市哪个风险小?一般人认为一二线城市风险小,三四线城市你造房子还有那么多人买么,这也是大的风险。再一个,存量房这么多人想跑出来的话,我们还要预测中心城区的房价就不会跌吗?房价跌与不跌取决于供求,我们就要去看,中心城市它新增的房产有多少,中心城市愿意跑出来交易的存量房产有多少,如果仔细看看存量房中心城市是大很多,在欧美的发达国家新增房产平均大概是3套,老房子交易是1套。中国新增

3.6,老房子1。所以结论是三四五线城市在新增开发量方面风险其实是蛮大的,一二线城市对于存量房交易的敏感性是非常大的,如果你某一个政策影响它存量房跑出来或者跑进去的话马上就会影响,所以不要这么天真认为房价不会变。讲这个事情就涉及到固定收益的问题,现在的地方债8万多亿,基本上都是以未来的土地收益来做还款来源,如果将来整体的是供大于求的关系,你的土地不能以你预期的这么高的价格卖出去的情况下,你这个债真的很安全吗?我认为得掂量掂量。个人判断如果3、4年内偿清的债非常安全,但是7、8年后真的一路还是这个情况吗?很难说。这个事情就像轮盘一样,赌一赌,看看你的运气。

还有一个房地产的挑战是什么呢?就是互联网。过会我会专门讲一个互联网的话题,互联网对房地产的影响非常深远。我觉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第一,把房地产大的形势要看清楚。第二,还要把自己的成本管清晰。第三,更多的要做一些体验性的地产,防止互联网的冲击。第三,工业化的问题。最近你看凡是带什么鸡的生意都不太好。我现在为肯德基操心,它卖什么。现在奶粉没有问题,说中国人喜欢买便宜货,现在我们要到香港搬运三奶四奶,现在不仅香港,英国都限奶了,中国老百姓这么可爱,冒着犯法的风险,不远万里运奶粉,为什么?当安全跟价格冲突的时候,他选择安全。因此千万不要认为消费品服务业只要消

费类的服务类的都是好的,如果你没有办法证明自己可以长期提供安全的产品,我相信消费者会放弃你的。所以你投资的时候不要认为没有问题,这个方面我认为政府是真的应该反思。老百姓对食品,对这种添加剂的安全到了这种程度?谁造成的?都是业内的坏人,你怎么没有把他们抓起来呢?这个需要反思。

最后一个资源能源讲过了,接下来我讲讲金融。11年的时候间接金融占到了融资总额81%,但是到12年只有50%,所以我们考察所有的银行都要去看,它能不能从直接金融当中受益,反过来我们要更多地考察那些好的直接金融的品类。这样一种转型的好处,老百姓的融资,民营企业融资更方便了,因为更多渠道。坏处是什么呢?原来金融的风险是可以监管到的,就在银行体系,现在有50%已经监管不到了,所以金融的系统性风险的确在加大。第二个问题,利率的问题。央行说人民币的利率市场化还要小步慢行,我们看看实际的市场情况是什么呢?去年银行业大概新增了11万亿的存款,银行业去年卖出去将近3万亿的理财产品,卖出去的理财产品平均的利率是4.7,在同一个窗口发生的,你倒过来想,我们等量置换一下,这个窗口收到11万亿,然后又卖出去3万亿,起码有3万亿利率按照4.7的。银行过去两年我们都是全世界最盈利的银行,去年1.2万亿的利润,全世界第一名,我们保持了全世界最好的息差,如果息差降到1.3怎么办?还有多少是好银行?我觉得你要问自己。我觉得对金融的问题当然金融还有一个创新问题,我们为了克服通货膨胀,还要鼓励人民币出海,有很多创新。最近你看惠誉对我们的评级,虽然我们强烈抗议,但是人家说的话你应该认真听听。第一,它认为信贷跟GDP的比例占比太高了,意味着投资刺激经济的模式不可持续。第二,地方债的占比太高,地方债风险很大。第三,它认为靠信贷来推动投资的方式为金融机构积累了巨大的风险。第四,它觉得未来中国政府应该把货币逐步从开放要往紧缩走。这几点非常有意思。刚才听到一个对冲基金的朋友讲投资的问题,我一直没有搞清楚对冲基金怎么赚钱,如果计算机搞一个模型就可以挣钱的话,那其实不要到长江来学习了,你们都应该学模型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花几十万学这个东西呢?我觉得投资机器当然模型涉及边际条件我们要学,这个边际条件是什么?我们投资四个维度。第一,价值投资,低买高卖。低潮的东西要认真地看,现在不是怕金融机构都不好吗?很便宜,你要认真地看。人人都说石油好得不得了,你最好离它远一点,显然不符合价值投资的理念。太阳能这么糟糕,认真看看,包括风能,总有一天太阳能会回来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第二,中国动力,30、40%的销售收入来自于中国,但是不能按照过去20年看。第三通胀我不讲了。第四,我讲讲互联网。互联网过去跟传统行业是两张皮,一个是白天一个是夜晚,一个是虚拟一个是现实,各走各的没有相互影响。但是去年互联网就开始跟现实经营较劲了,并且它影响的方式很有意思,一开始影响的就是渠道,渠道恰恰是所有投资人里面的宠儿,我们喜欢投渠道,稳当,收益率高,PE值25倍以上。去年互联网对渠道的影响,这边大家看到我拉了一个体育的,体育这个行业去年就这么6、7家上市公司,关店4900家,你关一家店多少钱?20万要吗?不管你公司承担还是加盟商承担,总而言之是损失。如果20万那就亏了9亿多。第二个问题,13年你们还关吗?14年还要关吗?要关多少?这个问题要一直问下去。你的总量的开店数里面关20够吗?是不是要关到50?关店的一次性损失谁承担?你的股价还应该这么高吗?第二,像3C的,家电、百货、服装的,我认为客单价从几百弄得不好会上升到一两千,一两千的玩意也要受互联网影响。这样就导致一个什么情况呢?关店对房地产就是灾难,你关店了意味着面积不要了,我就租给别人了。未来商业地产的房租我估计会蛮便宜的,商业的闲置面积也会增加。我们看行业还得问问看它具体要关多少个店。第二个影响,生产和服务的供应方式,过去是B2C的,根据我能生产多少创新多少来考虑怎么找客户群,将来更多的恐怕由消费者的需求来。第三,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我印象很深,我在今年春节

前看到上海本地的报纸报道,说上海有些儿童娇生惯养,小学生,学校里面没有空调他很不适应,报纸就呼吁说这些孩子家长要好好反思了,这个孩子怎么弱不禁风。我想报纸是比较傻的,为什么呢?这些孩子生下来他们家就有空调,他走到哪都有空调,吃饭的地方有空调,玩的地方有空调,为什么教室就没有空调。我生下来觉得空调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当然应该有,所以没空调觉得不爽。我小时候不会这么觉得,因为家里没有空调,学校冷很正常,家里也很冷。我们把这个再延伸到互联网,现在7、8岁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有IPAD、IPHONE,等这些孩子长大开始消费的时候他们会怎么想?他们觉得互联网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跟空调、自来水、电力是一样的,怎么能忍受没有互联网的生活呢?还有什么人工搬运的东西弄掉算了,我们不玩了。等他们成为主流消费人群的时候,有很多业态会彻底消失。如果你不能跟互联网拥抱,不能跟互联网融合的话你就要死。

第四,投资公司怎么进化自己。要有一些持有性的产业,巴菲特也长期持有,不要老是天天交易,最后政府把钱收走了,你也没有什么钱赚。还是应该持有一些。中国有些东西像服务业消费长期还是看好的,应该持有的。第二,我觉得还是需要投资的,我们在持有这个环节,我的收益率比投资收益率还高,我们持有时间很长,我们投资只有24,持有还是好的。第三,用资产管理的方式规避一些负债率的风险。第四,长期来看还是保险比较好。最后我讲一下有没有大的投资环节,前面PE的环节说要注重交易量,我在这边想说一下,投资是有一个基本的逻辑的,如果你投10个投100个一定有一个固定的比例,如果你的投资水平一样的话,大概就有10%甚至20%会进入到失败的行列,一定有。你投10个就有2个,投100个一定会有20个,所以控制投资风险最好的办法是控制数量,千万不要追求数量,数量要降低。数量降低的反面词规模要扩大,千万不要觉得数量大是规避风险。大规模的投资目前有几个系统的机会,第一,我们称之为中国动力全球资源的机会。我们找到那些中国的市场未来会占全球20—25%的行业,在这些行业找到全球数一数二的品牌,这些主要的市场来源在欧美,欧美没有成长,所以它的利润销售额的增长速度降下来,甚至减少,所以它的PE就很便宜。我们最近买了几家,基本上PB都是低于1的,PE基本上6—8倍,非常便宜,龙头企业。找到这些公司,你成为它的全球第一、第二大股东,协助他把中国的事情搞好,中国占了全球25%,你把中国市场一搞好,欧美损失掉了可以在中国找回来,只要中国一增长全球就增长,基本上就是这个逻辑,这个模式可以不断地找,可以找到很多大的项目。第二个是什么呢?中概股的做空。我对自己的股价是不满意的,低于净资产。280多家中概股,至少有10%是非常杰出的企业,现在被连累连带做空了,我认为应该大胆地反做空,我们现在就是这招,我把事情研究清楚了,只要你敢卖我就敢买,买到你不敢卖为止。第三,金融跟互联网跟资源的机会,因为大家都怕了,怕了之后这个行业反而有机会,这个方面值得认真思考。我再顺便讲一下PE的问题,PE从长期看中国是不缺钱的,资金很多,所以PE这个环节未来的市盈率是下不来的,所以我觉得如果你想把PE做好势必要往VC再走走,这是第一个PE今后要考虑的。第二个要考虑的,从现在的情况,比PE还便宜的,你还死守着原则一定要投资非上市的公司,不是脑子有问题的吗?已上市的非流通的比非上市的还便宜,非要纠缠没有上市的。第三,退出机制,道路是非常狭窄的,这恐怕要寻求非上市的退出,非中国的退出,没有这几把刷子我觉得做PE风险还是蛮大的。当然聚焦大项目我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民生银行我们去年搞了一把,效果很好,民生银行做了49%。分众09年搞的,也很好。项目找得到,不用发愁。投资既是年轻人的年轻,也是年长人的天下,巴菲特80岁还可以做投资。

面向未来10年,我的个人看法,春暖花开,风和日丽。值得大家好好进取。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首届青年创业论坛上的讲话

在首届青年创业论坛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嘉宾、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在春意盎然的5月,我们相聚在**,共同举办首届“**青年创业论坛”,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先进经验,探讨发展趋势,共商应对策略,这对于加大**青年创业行动的实施力度,营造有利于青年创业、就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引导、扶持青年走自主创业的就业之路,进而推动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论坛的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宏伟的发展目标呼唤着新一轮的创业热潮在中国大地上涌动。团市委、市青联举办“**青年创业论坛”,就是通过搭建培养创业理念、传授创业知识、交流创业经验的平台,来碰撞智慧火花,促进创业合作,传播创业精神,从而孕育富有时代和青年特点的创业文化,营造有利于青年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青年投身创业的伟大实践。

青年是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蕴涵着巨大的创造热情和创业潜能。创业是青年的本质特征,是成就事业,实现人生理想的根本途径。今天,生逢中国和平发展的伟大时代,广大青年更应该发

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抓住机遇,在新一轮的发展中争取新的更大的作为,把青春和智慧融汇到创造美好未来的不懈奋斗中,把激情创业和理性创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创业的行动中改变生存的状态,实现自身的价值,在事业的发展中寻找事业的依托,营造人生的舞台。

发展需要创业、创业促进发展。青年创新创业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要根据青年的特点,把鼓励支持青年创业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措施,旗帜鲜明地鼓励青年创业探索,给想创业的以机会,给敢创业的以舞台,给创成业的以待遇,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创业、勇于创业、乐于创业的风气,把蕴藏在青年中的巨大创业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把青年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青年创业致富的聪明才智充分释放出来。下面我就推动我市青年自主创业谈几点意见和想法:

一、要充分认识深入青年创业行动的重大意义

青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能不能团结凝聚更多的青年,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要凝聚青年,根本的途径就是要用切实的服务促进青年成长发展。而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帮助青年创业和兴业,是新形势下服务青年的重要内容。做好这项工作,就是抓住了服务青年的关键。只有把青年的愿望实践好、把青年的利益维护好、把青年的事业发展好,才能够增进青年对党的感情,增强党对青年的凝聚力,把广大青年凝聚在党的周围,不断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我们实施青年创业行动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努力推动青年的全面发展,通过创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形成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要全面推进**青年创业行动

先进的创业理念是青年创业成功的前提。要遵循文化引领青年、文化塑造青年的规律,努力打造符合时代要求、具有青年特点的青年创业文化,使创业这一主旋律真正被青年认同、被青年唱响,为青年创业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要广泛宣传青年创业行动,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鼓励青年创业的文化氛围。要不断研究涉及青年创业的前沿问题,强化对青年创业的理论指导。要帮助青年树立积极的创业态度和正确的创业取向,正确对待创业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珍惜难得的创业机遇,大力发扬新时期创业精神,自觉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创业理念指导创业实践,在自主创业中实现人生理想、实现自身价值,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良好的创业环境是青年创业成功的重要条件。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弘扬、传播创业文化,大力宣传青年创业典型、青年创业之星的先进事迹,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形成鼓励创业、宽容失败、创业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建设完善政策环境,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制定更多的创业政策,降低创业门槛,简化审批程序,保护

创业成果,保障创业者的合法权益,为包括青年在内的广大创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三、要正确处理好两点关系

在推进**青年创业行动中,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认识和解决关系工作长远发展的一些问题。首先,要正确处理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的关系。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要求高、难度大、任务重,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要发扬不怕吃苦、坚韧不拔的精神,保持旺盛的进取心,把服务对象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发自内心地关注他们的需求,关心他们的疾苦,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永不轻言放弃,永远追求向上。在保持这样一种工作状态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仅仅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要把握工作定位,在党和政府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局中找准位置,明确自己的角色、职责和努力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选择合适的作用路径和方式。要充分尊重青年的自主性,充分调动青年的积极性,鼓励青年大胆去闯、大胆去试。要结合实际,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工作方式的创新。其次,要正确处理营造声势和求真务实的关系。在推进**青年创业行动中,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拓展工作领域,丰富工作项目,扩大工作覆盖面,推动工作上规模,提高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着力打造**青年创业行动品牌,努力做到启发一批创业青年,影响一代**青年;另一方面也要坚持求真

务实的态度,注重把质量、成本、效益、标准等观念和评价机制引入到工作中,把工作效益和工作成果有机的统一在一起。各级各部门要本着对青年负责、为青年办实事的态度,坚持“实”字当头,做到思想务实、措施切实、作风扎实、成果真实,防止工作中出现缺乏实劲、缺乏狠劲、缺乏韧劲等现象,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务求实效。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就业离不开创业,在我国当前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解决就业,仅仅靠在现有岗位中进行调剂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培养创业型人才,变安置型就业为开发型就业。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要把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继续高扬创业的旗帜,进一步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更加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着力培养一大批创业型青年人才,在引导青年创业和服务青年就业的结合点上发挥积极作用。

我衷心地希望,社会各界人士能够继续关心、支持中国青年创业行动,为这一工作的深入推进贡献智慧,提供指导,争取政策,优化环境,使这项工作能够向着更趋科学性和系统性,更具社会化

和事业化的方向发展,为我市深化改革、扩大发展、维护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第三篇:在首届青年干警论坛上的致辞

在首届青年干警论坛上的致辞

同志们: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春天,一向是播撒希望的季节!也就是今天,我院首届青年检察官论坛正式开讲了!举办青年干警论坛,既是为青年干警搭建一个业务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也是我院营造勤学、善思的机关氛围,创建学习型检察院,培养高素质检察官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天,我代表院党组,就青年论坛的正式运营,以及青年干警的深入培养,提几点想法。

一、青年干警是检察事业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回顾走过的岁月,青年干警始终是三门检察队伍中最蓬勃的力量,对我院检察事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近几年,又连续充实了一批高素质的年轻干警,目前我院已有35周岁以下青年干警26名,达到100%本科以上学历。这一批怀抱理想、充满激情的年轻人,就是我院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

二、加强青年干警培养是检察事业成功的保障

人才兴则事业兴。近几年,从高检察院《全国检察机关十二五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的出台,到省市院有关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干警教育培训力度等办法的相继制定,无不充分展示了加强青年干警培养,打造专业化检察官队伍这一重要的战略举措。

长期以来,我院党组都把加强青年干警培养做为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具体表现在加大岗位练兵,并为年轻干警创造更多的深造机会:像鼓励攻读硕士研究生和支持青年干警攻克司法考

试。目前我院已有5名青年同志取得了硕士研究生学历,8名青年干警通过了司法考试,去年邵雪娜同志更是在市院组织的业务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青年干警的深入培养已初见成果。

今年,院党组将继续加大青年干警的培养力度,相继出台《兼职公诉人制度》和《兼职侦查员制度》、涵盖八项重要措施的《加强青年干警培养实施办法》也正在修改和完善。鉴于人才培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我院也将把进一步培养青年干警工作摆上更突出的位置。

三、开办论坛是搭建青年干警成长成才平台。

相互交流更能增进学业,开办青年干警论坛,也是为我院干警搭建一个畅所欲言,尽情交流的平台。从今天开始,我院将每月举办一期青年干警论坛。在这个论坛上,大家可以交流法学理论知识、各地经典案例、创新业务成果,也可以畅谈检察干警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对生活、工作、理想的各项感悟,目的是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加深思想碰撞,寻求灵感火花,在交流中追求共同进步。

四、对青年干警的几点希望

借今天首期青年干警论坛开讲之机,我代表院党组对年轻干警提几点希望:一是坚定信念。青年干警应践行“六观”,踏实履职。要自觉把曹建明检察长提出的“六观”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忠实履行检察工作的各项职责,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为推动我院工作,打响检察品牌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是重视学习。年轻干警应勤奋学习,务实基础,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争取不断超越自我。每一位年轻干警都应有紧迫感、责任感,要抓住正处于黄金年龄这一宝贵时机,努力学习,增强本领,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是强化业务。检察业务是检察干警的立身之本,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深入和司法体系的不断完善,检察工作对业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检察系统对青年干警的分类培养工作正在进行,对业务人才的重视和管理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检察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青年干警必须高度重视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抓住每一个岗位练兵机会,以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是摆正心态。青年干警应积极摆正心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当今社会充斥着各种社会思潮和良莠不齐的价值追求,青年干警应立足本职,仔细分辨,自觉遏制不正确的价值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抱有“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念,才能让青春的朝气,为党旗和检徽增光添彩。

青年同志们:青年干警论坛,是属于你们的舞台!希望你们在这里自由地交流思想、切磋经验、放飞理想,展示才华。并且通过这个论坛,加深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凝聚起我院蓬勃发展,创先争优的力量。

最后,祝愿首届青年干警论坛取得圆满成功,打响三检青年品牌第一炮!

第四篇:004年首届西湖青年数学家论坛上的演讲

004年首届西湖青年数学家论坛上的演讲 浙大数学系主任 刘克峰

在国内工作一年多,接触了许多中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为了吸引优秀的学生到数学中来,我与他们进行了许多的对话与交流,这引发了我对数学教育从各方面的思考。迄今已有许多文章对我们的教育体制提出批评,认为它扼杀了学生们的想象力。但我觉得我们的教育从中学起就过分强调技巧,根本没有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才是根本的弊病。见多才能识广,而没有宽广的知识面,想象力就是无源之水。在中学里,以奥数为甚的题海战术使学生忘记了做题的目的是为了理解知识,只是机械地为做题而做题,不是为个人的喜欢与好奇心。在大学里,有些老师的知识就过于陈旧和狭窄,更不可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许多学生也以能做上万道习题为荣,或者早早就把自己限制在某个狭隘的研究方向。这样的教育只能培养给别人打工的工匠,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科学家。我觉得对数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要首先拓宽眼界,不仅在数学里的各个学科之间,更包括物理等相关学科,然后在尽可能的融会贯通,激发出想象力。种种感想促成了这篇文章,希望我自身的经历与体会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将结合自己的治学经验讨论一下知识的重要性以及知识,技巧与想象力的关系。从我读研究生开始,我的工作就一直围绕着物理学中出现的几何与拓扑问题。物理学家需要数学作为工具,反过来他们又借助物理理论提出数学上的猜想,虽然物理学家的推导很多时候是不严格的,但是这些猜想往往最后都被证明是正确的。这是非常令人感到惊奇的!

为了解决物理学家提出的数学猜想,我们发展了全新的数学理论,发现了不同数学分支之间意想不到的联系。这些数学上的革命又为物理学的继续发展提供了严格的理论基石。数学和物理学的相互交织造就了科学史上的多次革命,大家熟知的有“微积分与牛顿力学定律”,“广义相对论与黎曼几何”,近年来的大小例子更是层出不穷,“量子场论与指标理论结合得到椭圆亏格刚性定理”,“共形场论给出的模空间Verlinde公式”,“Yang-Mills场与4维拓扑”,“陈-Simons理论与3维拓扑,纽结理论”,“关于弦理论中镜像对称与Calabi-丘空间的镜公式”,“关于陈-Simons理论,Calabi-丘空间与romov-Witten不变量的Marino-Vafa猜想”,“弦理论与Ricci流,3维拓扑的关系”,“镜像对称与数论的关系”等等。近20年数学菲尔兹奖得主的获奖工作,有一半与量子场论,弦理论有关。无论你研究哪一个方向,总会在弦理论中找到用武之地。而弦论学家们也贪婪和迫不及待地注视着数学中每一点一滴的新进展,迅速地理解并应用到他们的理论中2去。这种交流激发了数学与物理学无尽的活力。这也使得我们有理由猜测:上帝根据数学公式创造了世界?但毫无疑问,数学是开启大自然的钥匙。

要指出的是物理学家对数学的贡献不仅仅限于预测数学结论,很多时候,他们也用严格的数学语言为我们指出数学上重要的研究对象。Witten和Vafa是两位杰出的代表,他们的数学甚至要好过绝大部分数学家。有人形容他们就像从未来时空穿梭回来的一样,只记住了未来数学支离破碎的景象,凭着记忆叙述出来,成了挑战当代数学家的猜测。物理学家学习数学的方式也许值得我们借鉴,Witten他们大概从来不做数学习题,但却用最快的速度学到他们所需要的数学。哈佛大学数学教授Taubes 曾说,“物理学家先学指标理论,然后才是黎曼几何”。我觉得我们数学家不仅要时刻留意物理学的发展,更要注意物理学家掌握知识的技巧,那就是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物理学家特别青睐“无穷”,甚至有时候不惜以牺牲“严格性”作为代价,比如SL(2,Z)对称,大N极限的陈-Simons理论,路径积分。虽然Feynman的路径积分还缺少严格的数学基础,该理论因其物理上的直观性和便于形式演算在现代量子物理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所谓“妙在无穷,美即有用”。这种不严格也给了他们无穷的想象空间。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习数学呢?

我去美国留学时,随身只带了两本书,一本是丘成桐与Schoen著的“微分几何”,一本是Gilbarg与Trudinger的“二阶椭圆偏微分方程”。我想在分析与几何里大展身手,就不需要学习别的了。1988年9月底,我走进丘成桐先生的办公室,开始了我在哈佛的学习生活。他问我,想开始做研究还是继续学更多的数学。我回答想开始做研究。可是丘先生对我说,“你要尽可能多的学习数学,因为毕业以后要想学什么新东西都不容易了。”他让我学习代数几何,代数数论,几何分析…有许多内容直到今天我仍然无法完全理解。但这却深刻影响了我的学术生涯和人生轨迹。在当上教授以后,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压力让我体会到丘先生的话是多么的语重心长。

知识与技巧,到底哪一个更加重要呢?我的观点是,对年轻人而言,知识更重要!知识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到正确的方向,因为方向错了,一切努力都不会有结果。但是也要承认,研究中关键的突破往往来自于技巧上的创新。做个比喻,一个武林高手,学了很多门派的武功,但是内功不行,就容易走火入魔。大家知道丘先生在众多数学领域都有开创性工作,得益于他极强的分析功底及广博的知识面。现在国内热衷的中学生数学竞赛,就太过于强调技巧。其实我们的学生从中学开始就应该接受多方面知识的熏陶,让孩子多看名人传记,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我最近读的牛顿传记就写的非常精彩。正是由于好奇心,牛顿大学二年级给自己提出了几十个有关大自然的问题,为了解决它们,他发展了微积分作为基础,进而发展了四大物理定律。

下面我将联系自己的经历讨论拥有宽广知识面的重要性,数学与物理、及其它学科交叉的必要性,以及与朋友学术上交流的好处。

我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读书时,同学中有张伟平,周向宇,现在都成了国内最杰出的青年数学家。那时很少有机会能听到前沿的课程。我们自己组织讨论班,报告陈类,指标理论,Mordell猜想…开始还无法完全弄明白,但是却开阔了眼界,至少知道了什么是“好的”、值得学习的数学。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培养自己对于数学的鉴赏力。如果你还是无法确信什么是好的数学,那么就去读大数学家的著作和文章,跟着大师走总是没错的。后来在我研究中成为重要工具的局部化思想也是在国内学习与做硕士论文期间掌握的。后来我用局部化思想来理解我所学到的一切数学知识,就像用一根线串起了许多珠子。

从我来到哈佛大学开始,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那里教授和学生勤奋工作的作风。现在国内最缺少的正是这样一种风气。一流的大学其实就是这样一流的氛围。而推动他们如此投入的是对数学的好奇与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哈佛举办各种讨论班,参加的学生非常积极,座位不够了,甚至会坐在地上。我感觉好像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每个早晨都感受到不同的阳光,那是非常令人兴奋的日子。Witten的文章“超对称与Morse理论”,对我的工作影响是最大的,还有哈佛大学教授Bott“厚积薄发,举重若轻”的研究风格也令我颇多受益。Bott说过,“要顺流而下,不要逆流而上”。就是说做数学永远要顺流而下,不要太费劲,太勉强,要追求“轻舟已过万重山”般的流畅,但也不要随波逐流,两方面要协调好,否则就谈不上创新。数学上的每一次变革都离不开新的思想与方法,以及不同分支学科的融会贯通。这就要求我们在掌握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更具创造性的思考问题,才能在数学发展的前沿占有一席之地。数学与物理的交互作用无疑将是今后相当长时间里数学研究的主流分支。举几个学科间交叉的例子,微积分与线性代数结合创造了微分几何;Faltings用综合代数数论与代数几何的Arakelov理论证明Mordell猜测;从对称函数或更一般的,从紧群表示论出发,可以得到陈类,K-理论,Riemann-Roch公式和指标理论;集模形式,表示论和拓扑于一体的椭圆亏格;物理学家揭示的弦论中的各种对偶性在数学上的许多应用等等。

第五篇:在首届新东方教育论坛上的演讲

各位教授,学者,先生们,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我的发言没有PPT,因为我觉得有PPT就太正经了。另外一个原因很简单,其实这个主题我是没有资格发言的。对于高等教育我有过11年的经历,五年在北大当学生,六年半在北大当老师,后来就开始做新东方学校。大家都知道新东方学校并没有做高等教育,我们做的是夹缝中间的培训,这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外的业余培训。后来不知不觉把新东方做成上市公司,教育上市公司在中国算是第一家。

之所以谈这个话题,是从我本人心目当中觉得:第一,只有高等教育才能救中国,下一步发展没有高等教育肯定不行。第二,尽管我已经不在高等教育界工作了,但是我跟高等教育接触还是相当多,原因非常简单,我每年都要进入50到80所大学去讲课,给学生演讲,演讲的时候我要接触校长、主管教育副校长、学生团队的领袖以及大量学生。所以从旁观角度也可以感觉到,中国高等教育有些地方还是挺需要改革的。

高等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实际上决定一个国家整体的竞争力。广度是什么呢?大学多。深度是什么呢?大学底蕴好。这一点在美国包括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都体现得非常明显。我们说美国之所以厉害,不仅仅厉害在政府体制,也不仅仅厉害在美国有多少人才,而是厉害在他人才的由来。怎么来的?高等教育来的。这次金融风暴,大家看到美国依然向外国留学生发放奖学金,这个是国家和教育形成的共识,就是如果我们没有人才什么都别谈了。在美国就是每一个人都能享受教育机会,而且美国为世界提供了总学生人数的80%,这些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人学成就留在美国,为美国做贡献,包括刚才的程星教授。当然他是身在美国心在中国,也有像徐小平这样的,干脆就抛弃美国了,这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还有我们新东方的助理副总裁柯宇涵,他是纯粹的美国人,来中国为中国教育做贡献,我们更加欢迎。

对中国来说,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大学多,创新性人才多,大学好,一定会决定中国整体竞争力。大家都意识到这一点,这就导致中国高校扩招和建设校园。这是对的,但是有一点大学没有达到,就是中国大学生在人数增加同时,素质反而下降了。我对此深有体会,从北大我都感觉到,当然北大扩招不是很多,光公办大学好没有民办大学也不行,那就变成纯粹的精英教育了,如果中国只有北大清华,只有少部分人接受高等教育,那也不行。

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应该由两部分组成,就是公立教学体系和民办教学体系,这个不是说民办教育重不重要的问题,而是形成以后会跟公立教育形成一个竞争的问题。就像国有企业一样,属于垄断状态,服务、价格都没有保证,当教育形成垄断之后,我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教授队伍多好,我都无所谓,国家给我名额我就可以招生,形成这样一个局面以后,最后结果就是:中国高等教育有一支,但不是独秀,因为没有“秀”起来。大家看到,像加拿大就有这个问题,全部都是公立教育体系,我们只知道一个多伦多大学,别的都没有了,这样就导致好的教授全部到美国去了,教育就没有发展。中国大学存在的问题就是严重缺乏竞争力,我去任何一个大学去,几乎没有一个大学校长是为教育着急的,着急的都是我招生能不能多,欠的钱能不能还。

中国的孔子,可以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不发学历的高等教育学院,大家知道,孔子3000多个学生,大家在曲阜那个四通不发达的地方听讲。讲课的地方我去看过,就是一个土堆,3000人听他讲,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听的,没有扩音,那么多人去听老头子上课,而且不是一门课,是很多门,最后大家都不愿意走了。这是典型的私立教育之一,名师带高徒,就像我们今天这个论坛,如果没有大师,大家听得就没有意思。我们新东方老师也是,别看我们是小机构,只要你上课好,就是到厕所去讲课学生也会跟着去;如果讲课不好,到五星级宾馆开课也没有学生来,因为学生不是为了环境来的,而是为了学习来的。

所以孔子的教育是典型的“私立学院”,而学院、书院一直在中国存在,比如白鹿书院。其实中国这么些年来,私立教育相对来说是比较健全的,解放之前中国也是两种办学制度并存,私立和公立。北京大学在解放前就是私立的,我们所知道的一些著名教授都是在这样的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比如鲁迅、朱光潜他们。后来南京大学、燕京大学为了跟北京大学竞争不得不提高自己的质量,到文化大革命以后,一下子就把私立学校消除了,这样做带来了什么呢?用30年时间切断了中国教育5000年来的命脉,切断的后果就是:虽然现在大家已经开始支持民办教育,但是与过去对接的难度太大。我们八几年开始支持民办教育,到现在二十多年,大家可以看,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包括民办中小学教育现状是什么?仍然是七零八落。当然有一个重要原因,教育是千年命脉,切断以后想用30年续上,难度太大太大,而且还有一个典型状态:公办教育国家给钱,民办教育一分钱不给,不但不给,还给你出点难题,所以我们就有一点像过街老鼠的感觉。同时,公立大学一枝独秀的局面使中国高等教育陷入困境。首先教育需要资金,中国是典型的穷国办大学,大家一分就没有钱了,大学质量提高一定要成为重要问题,要请著名学者或者教授去大学教书,一定要给钱的,知识分子不喜欢谈钱,但是他们最喜欢钱,比如程星这样的教授他来中国教书,你不给他在美国差不多的钱怎么行啊,其实就是没有好钱就没有好人才。这一点在新东方培训学校也能体现出来,原来我给新东方老师的工资比较高,教师质量也很高。当然现在教师的质量也不错,给的工资也都比其他学校的高。

第二个,大学严重缺乏竞争意识。让中国大学依靠竞争来提高质量是缺乏动力的,比如说大学评估,我亲眼看过,学校忙的是怎么安排饭桌,让来评估的人吃得好住得好,让他们对我们学校评价好,然后吃得喝得糊涂的时候拿文件签字,你不签字行吗?所以大学评估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属于国家体系的,大家知道任何国家体系的东西在评估上面都可以摇摆,中国政策是人临时制订出来的,可以临时取消的,所以只要在国家层面上有自己的实力,就不需要面对学生和教授。

第三,大学的教授是缺乏归属感的。教授不用管归属感这些东西,哪个大学给我钱我就到哪里去,没有人把学校当成生命来对待。

那么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我觉得通过私立学校介入可以得到部分程度上的解决。中国高等教育在过去30年走了非常漫长的道路,走了很多改革的道路,这些改革的良苦用心我们都非常认可,但是是以大学为代价,增加大学数量的同时降低了大学的质量。我参加过大学的贷款调查,少则欠银行几万,多则欠上亿,这些钱就背在身上,校长天天就想着怎么样还钱。还有大学校长干脆说,没事,我借得越多,教育部对我越重视,我这里有四万学生,如果倒闭了肯定引起社会动荡,所以不用担心。然后就形成了大学欠钱,好老师无法进行学术研究、好项目上不了的状况。这种状况短时间内如果想改观基本上很难,因为校长不是管学校的教育,而是管除了教育以外所有的事情,这样就没有办法了。在这样的状况下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首先,30年中间,我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比较失败的一笔是对民办教育的支持不够。比如民办教育刚起来的时候,就出了一个政策,叫做公办办民校,这样就把民校压下来了。然后又出了一个政策,叫做公办学校办独立学院,这样的方式其实还是民间力量在操作,但他们上来就能发本科文凭,而像胡建波(西安欧亚学院院长)他们学校这样,奋斗了这么多年才弄了几千名额,而公办学校办的独立学院当天就可以拿到资格,对民办教育明显支持不够,最后的结果就是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彻底陷入困境。而像新东方这样,既不是基础教育,又不是高等教育,所以我们有一条夹缝,我们就试试做做看了。

大家知道民办教育的困境,一没有足够的政策支持,二是是资金严重缺乏。事实上,大学学费只能够支撑大学25%的费用,民办大学的学费,除了花还得有利润,这些利润要用来还贷款,还得发工资,这样一种状态,你想,民办大学哪有钱搞研究,搞教育。所以中国教育坦率地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大学,原因很简单,真正意义上的私立大学,必须金钱储备,资金储备比公立学校还充分。

最后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很多人投资民办大学,包括投资独立学院,都有强大的盈利目的,认为这个是可以赚钱的,有的是圈地,以教育为目标做商业,有的认为我同大学合作以后可以分利润。最后大家发现,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大学还没有出现,但是再往后一定能出现。现在有很多企业家,说年纪大了花不了这么多钱,还是想投入到民办大学当中去的,但是他们发现没有一个是真正的民办大学,怎么投啊?美国真正民办大学的起因也是一两百年前很多人有钱人没有地方花钱,最后把钱拿过来把一个大学办起来了。

所以中国教育要想健康发展一定要两条腿走路,公立大学和民办大学。我认为今后中国排名前一百名的大学中间,要有四十所左右的民办大学出现,那才是中国教育的健康状态。这个过程我认为至少100年到150年才能完成,但是只要国家支持往这个方向走,一定能完成,只有这一天我们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状态。

我举一个简单例子,我在扬州办了中小学,这个小学在考试的时候成绩总是全市第一第二名,就把公立小学惹毛了,他们就到教育局说我们坏话,但是教育局没有理会,后来没有办法,不得不进行教育改革,最后导致今年扬州高考进入重点大学的人数大大增加。因为我们像一根针一样在背后刺着他们,他们就不敢大意,为了防止老师跑到新东方,还整体给老师工资上升20%。所以我说,民办教育不管做的好不好,但是可以使你公立大学坐不安宁。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这就是我们未来的中国高等教育,包括中小学教育的一个出路,必须要把私有力量引进去,一方面还要为大家节省大量资金。

所以我觉得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再过二十年,一定有这样的企业家,像江南春(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这样的,口袋里有大笔钱不知道怎么花,怎么办呢?找俞敏洪,说把这个钱给你,与其我花掉,不如给你,我们一起办个大学,看能不能叫江南春大学,未来就有这样一批人,为私立教育进行大规模的捐款,而且国家政策,我个人认为会往私立教育上面倾斜,为国家节约资金。

我自己所做的事情就不多说了,很简单,新东方上市了,我个人比原来富有一点,我算了一下,我的钱办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私立大学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下了决心,而且成立了基金会,必须把我的钱拿出来做一所大学,办一所人文大学。现在这所大学的征地工作已经开始了,建筑设计也开始了,但是我不知道国家什么时候能给我办本科的资格,我希望真的有一天做成这个事情以后,国家能给我这个资格。如果不给我资格,我就继续在那块地上开培训学校。谢谢大家。

下载复星集团梁信军在2013首届长江青年投资人论坛上的演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复星集团梁信军在2013首届长江青年投资人论坛上的演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