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毛泽东体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会
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体会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差不多快一学期了。在这一学期中我的感触颇深,特别是在思想上的觉悟!很多的时候,我感觉这位中国的创始人的思想是那么的丰富,那么的睿智,真的让人莫名的崇拜。中国人民之所以有了如今的幸福生活可以说是他的功劳,是他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潜移默化中,他的思想已被我们所接受,他的理念在延续,影响着中华儿女。
学习了这门课程一学期我从心底发出感慨想谈谈我自己对这门课以及我们中国民
族的伟人的思想的认识。课本就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作了详细阐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八十年中,中国人民为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事实表明:“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是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历史产物,是中国人民在实践中经过探索和比较后所选择的革命真理。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目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毛泽东思想就是这种具有中国作风的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又完全是中国的东西。在内容上,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并把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理论,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成中国的民族形式。即:根据中国的民族特点,运用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政策。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毛泽东思想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多个方面的内容以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活的灵魂。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
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而形成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对党和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群众路线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根本方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
三个基本方面,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历史是真理的最好注解。毛泽东为我们党作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创新的光
辉典范。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义基本原理,对当时中国革命的性质、形势和敌我力量的对比作了科学分析,毅然抛弃了苏联“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深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独立自主地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从而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并最终依靠这条新道路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人面临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艰巨任务——社会主义改造。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创造性地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用和平方式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提出的解决资产阶级问题的伟大设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的学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创举。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以苏联为鉴戒,走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并对这一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许多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思想理论观点。尽管这一探索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却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上述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毛泽东在党建的学说上也有深刻的体会。毛泽东建党学说的内容,主要有:
特别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提出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培育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的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解决党内矛盾的正确方针,强调在党内斗争中要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建国前夕和建国以后,鉴于我们党是领导全国的执政党,他多次提出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上述毛泽东的建党学说,对于今天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仍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建党学说的思想,提
出了“三个代表”党的建设理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宏伟纲领和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行动指南。
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深深认识到毛泽东为党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
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理论和实践,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其影响广泛而深刻地存在于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渗透在人们的灵魂深处,在人类历史上很少有人像他那样,生前其思想即受到人们热情的颂扬和真诚地学习与运用,去世后更得到深切地尊重和广泛地传播。从各个方面的反映,各个角度的透视表明: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他是改革开放的理论源泉;也表现在空间的拓延上,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理论原点,成为人类社会精神寻求归宿的一座丰碑。因此我们因该在心底牢记这位伟人,记住他为我们中华儿女做出的贡献,记住他为我们华夏民族所带来的盛世繁华!
第二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会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会
第二单元,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基础上,再一次重温了总书记系列讲话以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党校老师结合国情、市情深入浅出的分析,并通过实例讲解中央、市委的举措,使我们在以往的理解认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加深了领会。正如开班时政法委副书记指出的那样要常温常新,以此达到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能力素质的学习目的。
1、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实践和理论的主题。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实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段话是对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科学内涵的准确定位。为新形势下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思想上政治上理论上提供了科学依据,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没有丢掉马克思主义,而且以一系列新的独创性的重要理论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深刻理解这个论断,联系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的道路,国家富强的道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管用的理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制度,是生命力旺盛的制度。我们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就是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把握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辩证统一
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实践探索”不能用后一个历史时期否定前一个历史时期,也不能用前一个历史时期否定后一个历史时期。习总书记关于“两个历史时期”的论述,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党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历史,正源清本,凝聚共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也就是说,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虽然然有着重大差别,但归根到底是一脉相承的,统一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正确认识这两个历史时期,不只是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要牢牢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辩证统一,关键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真理。方法是要学习认识历史,尤其是要学习好党史。了
解掌握尊重历史,防止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坚持既不能否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也要坚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不动摇。
3、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路线和基本原则。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可能性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就要积累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我们对待理论学习也是一样,一定要端正学风,要发扬钉钉子精神,要真学,要力求甚解,要学懂学通,并加以消化吸收。
4、坚定信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实践行者
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革命理想信念高于天,没有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思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风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一切迷茫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行乐思想,一切贪图私立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都是与此格格不入的。
我们通过这次学习培训,系统的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增强党性修养、坚定信念、从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为推动认真做好本部门工作。努力把学习的体会和收获,不断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开展工作的举措,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推动政法体制改革、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融入做好本职工作的具体行动中。
第三篇: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二章讲义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做出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论新阶段》,提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延安整风,党的七大,最终确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78年12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新时期邓小平倡导解放思想,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的第一个宣言书。(1992年南方谈话是第二个宣言书)
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增强了解放思想新内容。
江泽民增加了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胡锦涛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是规律,是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和运用规律,按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原因在于,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内容。
求真务实的内容:
1、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
2、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
3、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
4、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1、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
2、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
3、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第四篇: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会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始终贯穿着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大发展;使我们对毛泽东的哲学著作的理论观点和党的十七大报告有了更加完整和丰富的认识。在学校在部队时我们也简单地学习了一些哲学常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学会并运用一些哲学知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用哲学观武装头脑使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产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结合十七大的工作报告学习哲学,使我们更加充分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博大与精深。
一、毛泽东哲学著作的辩证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具有理论性、抽象性、政治性、时代性、综合性等特点。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电力物资工作中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论》告诉我们对事物中的“矛盾”可以泛指为“问题”、“困难”。诗有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是最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了,可正是这些坎坷让我们一天天长大、成熟。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正确面对他们,承认“矛盾”的积极作用,既然“问题”在所难免,为什么我们不把这看作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
十七大报告指出“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在与同事、朋友交往中、在电力物资工作中,同样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我们也不要千方百计掩饰或一次次的仅仅通过自己的让步来避免矛盾的激化。我们应该明白,这些矛盾可能会反而促使我们彼此加深了解,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关系,“不打不相识”吗!实际上矛盾的发展只有三种结果:一方压倒另一方;双方同归于尽;一种新的对立统一关系产生。所以我们既不能一再的谦让,也不要拼个你死我活,而是不卑不亢的寻求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关系。
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矛盾论》告诉我们,处理各种问题要分清主次、考虑轻重缓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物资工作中有时一大堆问题扑面而来,到底哪个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影响最大的,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集中起来,别的问题到要让路,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是不是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哪!或者一些小问题办不好就算了,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没什么大的原则性的错误就行了,完美主义者是最累的。
而一个问题、一个矛盾又有一方起着决定性的,或是一方比较重要,只要把握好解决问题的关键也会事倍功半。比如我们通常会遇到的“工作与学习的矛盾”,而且大家都觉得电力物资工作“越到季节变化时工作越忙!”,分析起来,我们不可能从工作中拿出太多的时间,所以关键就是怎样在业余时间上做文章,少睡一会儿、少玩会儿、提高点效率、平时紧张点不就行了吗?关键之关键是时要控制自己多学一点、多用哲学思想思考,即办事要有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就能提高效率。
四、矛盾的双方总是处在不断的转化中;
《矛盾论》告诉我们,矛盾的双方总是处在不断转化之中,让我们从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理解,想想vcd刚出现时,“求”大于“供”,利润很大,大量厂家一窝蜂的生产之后,矛盾就转化了。而对于我们中有些总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金子们”,很多情况下,是在抱怨中虚度了时光,等机会真正来临,又没有能力把握了,变成了“用武之地无英雄”了。
五、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在电力物资工作中同样存在着量变——质变——新的量变过程,如此交替、转化,这就是推进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的质量互变规律。具体来说,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了道路。
《矛盾论》告诉我们量变与质变,这其实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种的“度”的道理。节俭是一种美德——过分了就是吝啬;忍让是大度——太甚了就是软弱。在生活中,就要特别注意这个“度”,对人别太苛刻,那样会让人无法与你相处——也不能太软弱、没主见,这样大家总是充当保护的角色,在困难的时候又没法得到你应有的支持,当然也不愿和你呆在一起;对自己别太苛刻,那样活着会很累,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逼着自己比别人强,最后赢了别人输了自己——也不能太放纵,人都有惰性,谁都知道呆着轻松,可还得逼着自己尽量克服这种惰性,多学一点东西。
六、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实践论》告诉我们,有人总是抱怨机会太偶然,再轮到自己头上可能性就更小了,却没有想到偶然中又蕴藏着必然。“实力就是机会!”的确只要你有实力,在你的言谈举止中,在你处理的任何小事中,群众雪亮的眼睛当然能够辨别出你的与众不同,领导自然也会将难度一件大于一件的事情交给你处理,机会自然多了,得到的锻炼也多了,成功的必然性也就大多了!
七、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观点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它强调,理论来自于实践,受实践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并且最终是为实践服务的。实际情况是“地形”,理论是“地图”,“地形”变了,“地图”也要变,不能指望根据“地图”来修改“地形”。坚持这样的实践观点,摆正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的关系,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之点。我们必须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不断发展我们的理论。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科学解释并正确指导新的实践。
《实践论》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而认识则可以指导实践.研究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正因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具有指导一切的普遍性,我们才不可能期望它在某个具体问题上给出明确的答案。
八、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把握事物的质是区分、认识具体事物的客观依据;把握事物的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这样能做到胸中有数;电力物资采购工作中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事物,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适度的原则,促进事物的发展。现象必然与本质有一定的联系,哪怕是假象也只是本质的一种特殊表现;所以观察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必然能够了解它的部分内心活动。而我们在认知事物或是了解一个人时,应该全面分析各种现象,因此与一个人交往要注意别过分相信“第一印象”,那只是某时某地某种环境下给你留下的某个印象。
九、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体,既是一系列对立统一关系的集合,事物之间便可能存在相同的矛盾,也可能有自己独特的矛盾,这便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因此也就形成了事物的不同特点、人的不同个性。这里我想强调一下“个性”,因为我们受“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影响较深,不太鼓励个性的张扬。实际上,我认为有“个性”到也不一定非穿奇装异服,或是处处不屑与人相同,他更反映在你与他人相同之处的特殊上,比如对同一件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看一同件事情有自己的独特眼光,做同一件事情由自己独特的创意,在电力物资工作中特别是“创造力”最能体现出你的与众不同
十、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电力物资采购供应工作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要具体地分析具体事物的矛盾,即分析其矛盾特殊性。(2)要注意分析不同质的事物的矛盾特殊性。如工作中要善于把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区分开,不能混淆。(3)要注意事物的发展过程及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也各有其特点,这些特点是不能混淆的。(4)要注意分析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各有其不同特点,这些特点也是不能混淆的。只有具体地分析电力物资工作中各种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即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同时,要反对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等形而上学的错误,才能真正做到正确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在电力物资工作中明白了这个本质,也就清楚了我们要想发展,就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有用武之地的“英雄”们,在放电的同时别忘充电;没机会放电的同志们更应该抓紧机会充电。有人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可要紧的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这句话说得真是太好了,我们发展的黄金时间,或者说为我们以后发展打牢基础的黄金时间就是现在——为数不多的几年。
党的十七大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讲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没有讲过的新话,使人们彻底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中解放出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但在马列哲学的著作中,尽管有“和谐社会”的思想因子,却没有系统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就此而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与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一样,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大发展。在电力物资工作中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五篇: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会
用哲学思想指导电力物资工作--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会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始终贯穿着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大发展;使我们对毛泽东的哲学著作的理论观点和党的十七大报告有了更加完整和丰富的认识。在学校在部队时我们也简单地学习了一些哲学常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学会并运用一些哲学知识解决工作
中的问题,用哲学观武装头脑使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产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结合十七大的工作报告学习哲学,使我们更加充分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博大与精深。
一、毛泽东哲学著作的辩证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具有理论性、抽象性、政治性、时代性、综合性等特点。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电力物资工作中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论》告诉我们对事物中的“矛盾”可以泛指为“问题”、“困难”。诗有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是最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了,可正是这些坎坷让我们一天天长大、成熟。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正确面对他们,承认“矛盾”的积极作用,既然“问题”在所难免,为什么我们不把这看作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
十七大报告指出“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在与同事、朋友交往中、在电力物资工作中,同样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我们也不要千方百计掩饰或一次次的仅仅通过自己的让步来避免矛盾的激化。我们应该明白,这些矛盾可能会反而促使我们彼此加深了解,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关系,“不打不相识”吗!实际上矛盾的发展只有三种结果:一方压倒另一方;双方同归于尽;一种新的对立统一关系产生。所以我们既不能一再的谦让,也不要拼个你死我活,而是不卑不亢的寻求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关系。
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矛盾论》告诉我们,处理各种问题要分清主次、考虑轻重缓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物资工作中有时一大堆问题扑面而来,到底哪个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影响最大的,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集中起来,别的问题到要让路,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是不是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哪!或者一些小问题办不好就算了,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没什么大的原则性的错误就行了,完美主义者是最累的。
而一个问题、一个矛盾又有一方起着决定性的,或是一方比较重要,只要把握好解决问题的关键也会事倍功半。比如我们通常会遇到的“工作与学习的矛盾”,而且大家都觉得电力物资工作“越到季节变化时工作越忙!”,分析起来,我们不可能从工作中拿出太多的时间,所以关键就是怎样在业余时间上做文章,少睡一会儿、少玩会儿、提高点效率、平时紧张点不就行了吗?关键之关键是时要控制自己多学一点、多用哲学思想思考,即办事要有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就能提高效率。
四、矛盾的双方总是处在不断的转化中;
《矛盾论》告诉我们,矛盾的双方总是处在不断转化之中,让我们从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理解,想想vcd刚出现时,“求”大于“供”,利润很大,大量厂家一窝蜂的生产之后,矛盾就转化了。而对于我们中有些总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金子们”,很多情况下,是在抱怨中虚度了时光,等机会真正来临,又没有能力把握了,变成了“用武之地无英雄”了。
五、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在电力物资工作中同样存在着量变——质变——新的量变过程,如此交替、转化,这就是推进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的质量互变规律。具体来说,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了道路。
《矛盾论》告诉我们量变与质变,这其实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种的“度”的道理。节俭是一种美德——过分了就是吝啬;忍让是大度——太甚了就是软弱。在生活中,就要特别注意这个“度”,对人别太苛刻,那样会让人无法与你相处——也不能太软弱、没主见,这样大家总是充当保护的角色,在困难的时候又没法得到你应有的支持,当然也不愿和你呆在一起;对自己别太苛刻,那样活着会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