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简介20120801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简介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CAEG)成立于2004年,是在原文化部直属事业单位中国对外演出公司(CPAA)和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CIEA)的基础上,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一家大型国有对外文化企业集团。集团公司由国务院作为出资人,并由文化部与财政部分别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和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部门。
近年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先后被党中央和国务院、中宣部、文化部等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国家文化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重点文化出口企业”和“北京市参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9年至2012年连续四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2012年,张宇董事长当选“2011CCTV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是文化央企中唯一一家以对外文化贸易和演展制作产业为主业的企业集团,共拥有19家全资企业及多家控股、参股企业,旗下核心企业中国对外演出公司和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分别成立于1957年和1950年,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中国演出和艺术展览供应商和运营商,也是迄今中国唯一拥有全球演出业务和艺术展览业务的企业集团。
多年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充分发挥国家对外文化交流主渠道、主力军的作用,以演出艺术为载体致力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集团公司先后承办了中俄互办国家年、2008奥运重大文化活动、欧罗巴利亚艺术节中国主宾国活动、美国华盛顿“一个国家的艺术——中国文化月”、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开幕演出、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中国伙伴国开幕演出等一系列重大政府间文化交流项目,特别是配合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重大外事活动安
排的专题晚会,以专业化的执行运作能力和丰富的国际演出经验,赢得了中央领导同志和国内外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同时,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积极构建海外营销网络,以创新思维积极促进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跨越式发展,全力打造中国的国际文化市场名牌,增强中国文化产品的全球传播力和影响力。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中打造或参与打造了“相约北京”联欢活动、“亚洲艺术节”、“中国国际合唱节”、“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中华风韵”等具有广泛影响的品牌活动;制作推出了《龙狮》(与加拿大太阳马戏团联合推出)、《武林时空》、《终极使命》、谭盾歌剧《茶》、昆曲集成《浮生六梦》和《记忆〃传承——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意象东方——中国水墨山水画展》等一批具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系列品牌产品。
尤其在2011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与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控股的亚洲联创公司制作出品世界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作为中国音乐剧产业国际化运作和打造完整产业链的试验性创举,唤醒了中国音乐剧产业化探索的市场力量,2011年被业界称为“中国音乐剧元年”。通过学习借鉴《妈妈咪呀!》的成功经验,探索中国音乐剧产业良性发展模式,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音乐剧产业三步走规划”成功进入中局,并为最终推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原创音乐剧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8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开始着手规划构建的中演票务通“全国票务网络服务平台”,目前已建立辐射全国的华东、华西、华南、华北四大区约20余个分支机构,项目营销及票务网络渠道终端目前已经覆盖全国50余座大中型城市,票务销售网点在全国达到500多个,合作场馆超过650余家。
2010年,集团公司发起组建的“中演院线”是文化产业理顺结构,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必然方向,它通过整合集团公司的整
体优势、丰富的演艺资源和强大的营销能力,不仅为开拓市场、创造价值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为合作伙伴带来巨大的品牌效应,促进利益分享,实现双赢、多赢局面。目前,中演院线拥有广州大剧院、上海大宁剧院、甘肃大剧院、青海大剧院等4家直营剧院和15个省(市、自治区)的30家加盟剧院,不仅初步形成了集团公司在北上广三大演艺中心城市的市场战略布局,更将触角前瞻性的延伸到西部核心城市,基本形成贯穿东中西部的全国性演出院线。
目前,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基本形成“内容制作——演出展览服务——票务销售与代理——剧场管理运营——相关服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并围绕国际文化贸易与对外文化交流、内容产品制作与文化资源集成、全国性市场渠道网络建设等领域,以北京集团总部和上海、广州、兰州、西宁四大直营剧院为战略支点,构建起了“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全产业链运营的基本格局和模式。
第二篇: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简介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简介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于2009年11月12日正式成立,是中央国家部委所属报社中第一家整体转职组建的大型中央文化企业。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现拥有:综合性文化日报《中国文化报》——它是文化部主管的一份全国性的、文化综合类报纸,创刊于1986年1月;全国第一家文化信息类新型无线媒体《中国文化手机报》,创刊于2010年7月;国家级文化艺术类核心期刊《艺术市场》、《艺术教育》、《文化月刊》和国家动漫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暨国家动漫产业网、中国文化传媒网,以及国家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对外文化传媒中心、历史文化名街发展研究中心、文化艺术创作发展中心、文化艺术资源数据中心、影视艺术中心、文化部印刷厂等。目前有员工近400名。
中国文化报社成立25年来,在宣传党的文化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受到文化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近年来,在部党组的关心、支持和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报社发展很快,在历届领导班子奠定的基础之上,经过广大职工的艰苦努力,报社各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正在跨入一个富有生机的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以推动经济发展为中心,对外加强合作,对内搞活机制,力争尽快做大做强,打造平面
媒体和网络媒体相结合的新型媒体。其未来发展的核心产业为报刊业、网络文化业、动漫服务业、影视传媒业等。《中国文化报》将逐步转型为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城镇、兼顾农村的综合类文化报,权威性、可读性、大众化是其追求。《中国文化手机报》将发挥其随时阅读、即时抵达、可互动、易保留、易转发的优势,成为文化战线强有力的新型宣传阵地。中国文化传媒网将建设成为全国信息量最大的文化信息集散地和储存量最大的文化数据库,以期在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维护国家网络文化安全等方面发挥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国家动漫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将成为推动我国动漫产业振兴与文化产业腾飞的重要服务窗口和阵地。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在突出发展主业的同时,还将综合发展影视业、会展业、社会文化服务业等。
第三篇: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初探解读
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初探
【摘要】随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文化
【关键词】国际 对外文化贸易 经济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文化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国际贸易的形式分为两种: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按照日内瓦WTO统计和信息系统提供的文献,国际服务贸易分类表中全球的服务部门可以分为11个大类142个服务项目。其中第10个大类为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包括娱乐服务(含剧场、乐队与杂技表演等)新闻机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及其他文化服务、体育及其他娱乐服务。此外还包括商品服务F类别中的印刷、出版通信服务,D类别中的视听服务,电影与录像带的生产与批发,电影放映,无线电视与电视、录音等。在WTO组织成员之间的谈判和协议中,文化的引进和输出不仅仅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而且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而且特殊的组成部分,因此理所当然地被纳入了许多国家对外贸易的战略研究视野。
国际上一些贸易研究机构和专家,把文化贸易分为硬件贸易和软件贸易。一般来说,硬件是指用来生产、储存、传播文化内容的器物工具和物态载体,如摄影器材、视听设备、影视器材、舞美设备、游戏和娱乐器材艺术创造和表达的工具等。软件则指文化内容和文化服务,包括广播电视节目、电影动画片和故事片、印刷品、出版物、视听艺术、表演艺术、载有文化艺术内容的光盘、视盘和多媒体、娱乐、会展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过去20年间,全球文化贸易总额一直在持续增长。但是,这些贸易绝大部分在少数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多年来,日本、美国、德国和英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文化贸易出口国,占全球文化贸易出口额的一半以上,而文化贸易的进口额也高度集中在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占全球文化贸易进口额的一半左右。
一、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现状
据我商务部2008年5月发布的《2007中国文化产品及服务进出口状况年报告》数据,2007年我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29.2亿美元,核心文化服务进出口为37.2亿美元。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6%,总量大概在6412亿元(约878亿美元),当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1738.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2180.1亿美元)。2009年5月,商务部发布了《文化产品及服务进出口状况报告(2009)》,2008年中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规模稳步扩大,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2.6%,达158.4亿美元。其中进口略有下降。在跨境文化服务贸易方面,2008年文化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29.5%,达到48.16亿美元。综合以上数据可见,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只占据文化产业整体相当小的部分;在我国国际贸易体系中,文化产品及服务的贸易额正逐年递增,但在进出口总额中仍显得微不足道。
另据联合国五大机构于2008年出版的《2008创意经济报告》显示,从1996年到2005年,中国创意产品出口额从184.28亿美元增长到613.6亿美元,2005年中国已经占据创意产品全球出口市场18.29%的份额,成为全球创意产品的第一生产国和出口国。然而,通过对具体出口行业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创意产业出口主要集中在文化产品制造,如工艺品加工、设计产品加工等,而核心的版权内容产品输出仍然不足,尤其是视听内容产品及版权贸易还相当匮乏。2000年到2005年,中国版权和许可证费出口额从8000万美元增加到1.57亿美元,增长96%;同期,中国的版权和许可证费进口额从12.81亿美元增长到53.21亿美元,增长315%。2005年中国的版权和许可证进、出口额之比为33.9:1,是典型的版权贸易逆差国。
2005年后至今,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的状况依然不容乐观,以新闻出版总署自2005年起连续4年发布的《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统计数据为例: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核心文化产品的贸易额逆差逐年扩大(2005年14853.16万美元,2006年上升到17256.39万美元,2007年跃升到21477.73万美元,2008年更上升至25029.64万美元);版权进出口比例在2005-2007三年间有所降低(2005年7.18:1;2006年6.02:1;2007年4.28:1),但2008年却相反上升至6.91:1。
综上可见,我国目前仍处于文化产业全球分工链的低端位置,具有中国主流价值和现代理念的核心文化产品在国际文化贸易中总量仍然很小。
二、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的原因分析
1.对祖国传统文化重视不够
西方国家有现民主,可是其宗教思想却从来就没有中断过,这就保证了其文化的延续性。而我国,由于把1840年以后中民族所受的屈辱及国家的落后都归罪于传统封建文化的积淀,于是,“倒掉洗澡水,把孩子也倒掉了”。结果是韩国申请了端午祭,我们才酸涩地觉得它是我们的财富;中国年轻人日益隆重地过起了西方情人节,我们才宣传起中国的七夕节;外国快餐在中国攻城掠地,我们才鼓吹起中式快餐的好处。可以看出,我们自己都不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了,还谈什么扩大文化产品的出口?反观其他国家,它们却非常重视保护自己的文化元素和文化产品。WTO多哈回合谈判中止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原因:在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中,法国等国提出了“文化产品例外”原则,即文化产品不能实施贸易自由化,这与美国的意愿相左,从而导致此谈判破裂。可以看出,即使是在西方国家内部,尽管有相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但在维护民族文化的纯洁性和延续性上,西方国家仍然是态度鲜明、立场坚定的。
2.没有把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传播中华精神
中华文化元素是由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两部分构成。显性因素,文学艺术、经史典籍、民族服饰、历史遗迹、节日风俗、书法篆刻,乃至于中国结、奥运吉祥物福娃,甚至一把纸扇、一撮茶叶,等等;而隐性因素是那种支撑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并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的精神、气质、品格和风骨。在对外文化贸易中,我们要求通过将显性的中华文化产品推向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向世界传播中华精神。显然,隐性因素更加重要,因为其一旦被外国人所接受,则会加速显性文化产品乃至于普通货物的对外贸易。
然而,由于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以及中国传统观念认为文化就是文化,做生意就是做生意,中国人很少想到去卖文化。结果出现了一种令人尴尬而又可怕的事情:花木兰是中国的,但美国却把它拍成了电影,除赚了3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更将花木兰变成了美国品牌;三国演义是中国的,但在网络游戏中,却被日本开发成游戏软件,成了日本品牌。
3.政府没有积极推动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有力措施
应当说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已经在思考如何促进中国的文化产品走出国门了。2004年7月文化部与商务部及海关总署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国产音像制品出口的通知》,2005年初文化部发出了《关于促进商业演出展览、文化产品出口的通知》等。但是这些政策都缺少实质性的支持,税收问题、投资优惠等。特别是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风险都大大高于普通商品,生产的周期也大大长于普通商品,如何给予扶持,没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三、积极推动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
1.借鉴他国经验,合理规划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格局
1929年后,美国控制电影产业的大财团通过收企业和控制发行渠道,逐渐建成有效的全球制片发行体系,为好莱坞电影继续走向世界打造了坚实基础。通过跨国文公司、占据市场份额90%以上的影视产品及影音乐版权贸易等,美国文化和价值观走向全球,大大拓展了话语权。
韩国金融风暴后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尤其注重文化创意产品的国际市场拓展。其基本战略路径是瞄准国际市场,将中国和日本等国为重点出口对象的东亚地区作为登陆世界市场舞台的台阶。通过针对亚洲、美洲等地区的区域差异开发针对性产品;挖掘品牌对韩国形象和韩国文化产业的市场效应;在文化出口地区建立“前沿据点”,通过前沿据点开展区域市场调查、研发和宣传;积极开展跨国合作,集中资金支持重点出口项目等具体措施,分地区、分阶段占领国外市场,有效地推动了韩国游戏等文化产业的发展。
现阶段的中国与当时的美、韩具体国情差异较大,不可盲目模仿。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是国家文化实力被世界承认的必由之路。可以说,目前中国内地的文化产业只是存量,而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增量的外向型文化产业,发展力度明显不足。中国可借鉴国外成功模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文化产业国际化战略,实现新时代的文化突围。
2.全方位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活动
例如参照世界文化论坛、全球文化论坛、国际文化和发展大会等全球性文化交流平台的运作方式,吸纳国际文化基金等国际性文化基金会的资金资助,并力争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中国注意力”的影响。为进一步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争取中国文化话语权,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促进与文化相关的各项事业和产业快速发展,提升我国国家形象,增强整体竞争力,还应当积极打造更高规格、更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平台,从而形成定期的、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交流机制。
此外还需加快中国海外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对外文化交流机构的投资建设,以此为载体推进汉教育事业及中国文化传播;拓展交流合作领域,鼓励人民团体、民间组织、民营企业和个人从事对外文化交流以淡化政治色彩,简化程序,为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文化交流提供便捷通道。
3.积极培育有特色的跨国文化集团
深圳华强集团就是跨国文化集团的优秀代表之一,其在海外投资兴建文化科技主题公园,是国内文化产业出口非常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继在第四届深圳文博会上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科技主题公园输出到伊朗后,2009年5月18日签定投资的南非主题公园被誉为“中国迪斯尼”,这是中国向非洲出口的首个大型文化产业项目。这种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以及含有中国文化的主题公园,大量地输出到国外,不仅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回报,还能够积极推进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与此类似,国内市场稳定且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可通过直接投资或注资海外文化企业、建立文化产品的国际营销网络等,以多元化渠道进入国际文化市场;中小文化企业则应根据自身实力,以合作出口、积极参与国际性文化展销等方式,适当寻求国际合作。同时还应利用金融危机背景下海外人才回流的有利时机,发挥其国际化背景的优势,尤其是借助高端投资人才的国际化操作经验,破除海外市场迷雾,为文化产品服务“走出去”助力。
4.投建海外文化产业基地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产业,只有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相对成熟的运作机制以及优秀创意人才集聚等等的前提下才会迸发出产业自身所具有的巨大价值。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海外投资成本大幅下降,为中国出海建立文化产业基地或产业集聚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长期以来存在着实力弱小、经验不足、不熟悉国外投资环境等现实障碍,单独出海往往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因此,中小企业在有经济实力较强、国际贸易经验较足的大型企业带动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以合作参股方式在海外形成产业集聚,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投资方式。
而中国目前尚未出现较为成熟的海外文化产业集聚区,因此,也可借鉴类似经贸合作区工业园的成功模式,直接在海外建立文化产业基地。充分利用国外较低的发展要素成本、丰富的文化资源,或是相对宽松的文化市场机制等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推动各层次文化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我国的文化产业。
第四篇:公司对外简介
公 司 简 介
浙江越际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集智能化技术咨询服务;智能化系统设计、施工;智能化技术研究、产品开发;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同时具有工程设计资质证书和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贰级,同时还具有安防等等
越际科技主要从事智能建筑(包括通信网络系统:会议系统、语音通信系统、多媒体示教、广播音响系统;信息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智能卡系统、应用软件、信息服务子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门禁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巡更系统、访客对讲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机房电源防雷系统;智能交通(包括电子警察、智能卡口、交通信号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收费系统);平安家园(包括联网报警系统、动态治安监控、110指挥中心);系统集成等领域的业务。
越际科技拥有一支积极进取、踏实敬业、技术精湛的高学历、年轻化、专业化秀团队,以“诚信、合作、开拓”作为发展理念,以“先进的技术、成熟的产品、体贴的服务”作为质量方针,以“技术精湛、构筑经典、超越期望、追求卓越”作为理想,以成为国内最著名的智能化集成企业作为发展目标。研究院采取岗位授权和功能团队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建立全员品绩考核的激励制约机制,创造了重视业绩、效益;也重视品行、责任感的企业文化。
越际科技成立以来,在各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90%以上;多项工程获国家优秀工程奖,越际科技一贯重视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多年来得到多家国内外著名厂商的支持,丰富的经验、高效的管理、雄厚的技术和研发能力,使我们有信心为各界提供最贴心的服务,我们真诚期待与您携手共赢。
第五篇:中国卫通集团简介
中国卫通集团简介
按照国务院电信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2001年12月19日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卫通”)正式挂牌成立。中国卫通的成立是我国电信行业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卫星通信领域内的重大举措,也是进一步开拓卫星通信事业的新起点。中国卫通是中央管理的六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之一,下设31个省级分公司,主要企业包括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中国东方卫星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总公司、中国卫星通信(香港)有限公司、中宇卫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邮电翻译服务公司。中国卫通主要经营通信、广播及其他领域的卫星空间段业务;卫星移动通信业务;互联网业务;VSAT通信业务;基于卫星传输技术的话音、数据、多媒体通信业务;地面网络通信业务;3.5G固定无线接入业务;800兆数字集群通信业务;以GPS为主的综合信息业务;与上述卫星通信业务相关的技术服务和进出口等业务;以及国家批准或允许的其他业务。
中国卫通的发展战略是:以加快企业发展为中心;突出经济效益和做精、做强两大目标;依托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三个创新;狠抓强化团队建设、创造用户需求、提供精细服务、扩大开放联合四个重点;建设以卫星固定通信、地面网络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广播电视业务及综合信息服务为主体的五大业务体系,形成天地一体化的无缝隙宽带信息服务网络。通过走特性化的、跨越式的发展道路,把中国卫通建设成具有卫星通信特色的亚太地区一流的综合电信运营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