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

时间:2019-05-12 01:1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为什么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为什么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一篇:中国为什么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和看法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非主观想象或拍拍脑袋的产物,而是我们深刻认识到当今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今中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必须因势利导,因时适变,走出一条既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又符合本国国情的路子来。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从搞计划经济到推进各方面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状态和片面强调自力更生,到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国际合作;从以意识形态划线到主张各种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和谐并存,全方位发展对外关系,中国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牢牢把握现阶段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日益融入国际社会,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新世纪头20年由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大国关系相对平稳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提供的发展机遇就可能丧失。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的发展更备受国际社会关注,许多人认为中国已是发达国家,可与美国平起平坐了。这种议论一方面说明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完全可以实现国家发展的,我们的选择是对的;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人对中国的发展状况和程度还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其实,无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有多大,发展成果都要由13亿人分享。目前我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800美元,世界排名在第104位左右,甚至低于不少非洲国家。按联合国人均一天一美元的生活标准,中国今天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即使按人均收入1200元的贫困标准,中国还有4000多万人未脱贫。目前还有1000万人没有用上电,每年还要解决2400万人的就业问题。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力不发达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无论如何都还是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小国,一个名符其实的发展中国家。我们遇到的经济、社会问题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最难解的课题,没有任何骄傲自大的本钱。中国要真正发展起来,人民过上比较好的生活,还有漫长而艰辛的路要走,还需要几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即使那时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美欧日等西方国家,我们的经济和生活质量也还是远远落在它们后面。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六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然而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第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我们的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三大任务”。“三大建设”要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状态呢?这就是四中全会所提出来的“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即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建设”的任务再加一个和谐社会建设任务。

第二,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借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小康”提法,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邓小平同志赋予“小康”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全面建设小康,就要实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要求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是变化,一些人的利益满足了,一些人的利益得不到满足,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动之中,不稳定、不和谐的问题很多。在社会变动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政权的安危。对于在现代化进程中达到人均GDP1000至3000美元的国家的执政党来说,如何处理好社会稳定与和谐,至关重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有力应对各种挑战的紧迫需要。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但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既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又面对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政治图谋的压力。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就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我国已进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动,既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动力和活力,同时也带来许多矛盾和问题。在“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时期,机遇与挑战同在,动力和压力共生。我们党要

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解决矛盾迎接挑战,就必须花更大气力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第二篇: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胡锦涛同志提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政策宣示。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当今时代特征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一、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时代特征、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以和平和发展为世界主题的时代特征以及我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结果。

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世界主题的时候,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邓小平同志敏锐地觉察到了世界主题的转换,他反复强调要牢牢把握住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这两个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把它们当作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背景,从中引出它所提出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走道路的制约。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只有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家才能一步步富强起来,人民生活才能一步步改善。只有争取到和平的环境,才能比较顺利地发展。”(《 邓小平文选 》第3卷,第328页)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实际上就是把邓小平同志根据时代特征所揭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内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战略和对外主张和平的根本战略联结起来和贯穿起来,从发展道路的高度加以集中的概括和宣示。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也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但至今还是一个处在转型关键时期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的中国人民,要使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就需要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需要永远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讲信修睦、崇尚和平的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也决定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例如,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和而不同”,意思是说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以此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善待友邻,也有利于我们化解国际矛盾,构建和谐世界。

二、同和平国际环境的良性互动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首先意味着和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大国所走道路截然不同,因为他们都是通过海外殖民、对外扩张和掠夺乃至发动侵略战争的道路去实现传统现代化的,而我们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壮大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去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中国的发展与和平国际环境的良性互动。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确定自己的立场,而不以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不同任何国家结盟,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各国友好相处;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做周边国家的好邻居、好伙伴;中国主张和平解决争端,在朝核、伊核、中东等重大国际热点问题上持劝和促谈的立场,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积极参与反恐和防核扩散合作,努力维护全球安全与战略稳定;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推进国际裁军和军控事业;中国还主动应对大国关系的深入调整,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运筹同各大国的关系,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通过平等对话和磋商,逐步解决存在的分歧,促进相互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中国以“睦邻、安邻、富邻”作为周边外交政策,积极推动同所有邻国的睦邻友好;进一步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夯实我国外交的立足点,在国

际、地区事务中与他们密切磋商,支持其正当要求和合理主张,为争取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贡献。我们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我们的基本理念是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我们要与世界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样,我们就能以自己的发展不仅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为减少人类贫困和提高生命质量做出贡献,而且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做出贡献,为周边地区的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三、参与现存国际体系,又积极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看来,中国是否愿意接受现存国际体系是中国是否会成为威胁的标志,他们迫切希望把中国拉入由他们主导的现存国际体系。对此,中国的回答是:中国坚定地维护世界和平,是国际体系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我们已经参加了一百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近三百个国际条约。但正如有的海外评论家所指出的,中国进入和接受现存国际体系而不另建体系,并不表明这个体系完全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而只是表明当着国家利益和这个体系产生矛盾冲突的时候,中国可能只能在这个体系内部来解决它们,中国另建体系的可能性并不存在,否则就会和其他主要大国发生很严重的冲突,而不符合中国长远的国家利益。这一点和前苏联当年作为力量的另一极另立体系、导致同主要大国美国的“冷战”不同;同时,中国选择的是可以导致双赢的经济外交,而不是以政治军事外交为先导去与国际社会交往。我们主张以改革的方式、而不是用暴力手段去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和尊重世界的多元性,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促进全球经济均衡发展和各国共同发展,尊重和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重要作用。

四、独立自主地建设社会主义,又按趋利避害的方针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从根本上要靠我们自己,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而不应该也不可能依赖外国。我们有可以支撑经济更大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有日益增长的巨大市场需求和较高的国民储蓄率,有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策保障,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这些优势和条件使我们可以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发展。今后我们还要更加充分和自觉地依靠自己的体制创新,依靠开发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依靠把庞大的国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但要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又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开放的对外政策,离开了国际合作是不现实的。因为事情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事。”(《 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第64,117页)特别在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产业结构调整和资金流动的新一轮全球化浪潮蓬勃兴起时,更必须与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当着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又出现了反全球化抗议运动时,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领导人又在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正面和负面的效应的基础上,果断地确定了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趋利避害的方针。江泽民同志强调说:“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不能看到有风险、有不利因素,就因噎废食,不敢参与进去。同时,又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坚持独立自主,加强防范工作,增强抵御和化解能力,以切实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壮大自己。”(《 江泽民文选 》第2卷,第201页)趋利避害方针中所谓的“利”,是指全球化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各国各地区通过加强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得到互利双赢的共同发展;所谓的“害”则是指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的,发展中

国家往往容易受害,应当注意避免。坚持按趋利避害方针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就使我国有可能依靠国内和国际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去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发展难题,并与世界各国在和平共处和平等竞争中实现双赢互利。

五、在吸取世界各国工业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新兴工业化道路在对内发展战略方面,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意味着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在吸取世界各国工业化的经验教训,立足于当今时代经济科技发展新水平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这条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同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一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而要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二不走先经历牺牲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阶段,而立足于城乡共同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城乡协调发展道路;三不是用技术和资本代替劳动,而是要在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发展、改善和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同保障劳动者就业的有机结合,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从而使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节约的发展、清洁的发展、安全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6年4月21日,胡锦涛同志在美国耶鲁大学所作的讲演中,曾经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的理念说,就是要“树立和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更加注重克服发展的不平衡性,更加注意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致力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格局”。(2006年4月23日《 光明日报 》)

六、反对霸权主义,也严格约束自己永远不称霸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还意味着我们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也严格约束自己,即使在发展起来以后也永远不称霸。1974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永远不做超级大国(转引自《 邓小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第76页)。以后,邓小平还多次向第三世界国家的朋友们表示:“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永远不能称霸”,“将来我们发展了”,“如果那时中国翘起尾巴来了,在世界上称王称霸,指手画脚,那就会把自己开除出第三世界的球籍。”(《 邓小平文选 》第2卷,第112页)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又谆谆告诫说:“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邓小平文选 》第3卷,第383页)海外评论家陈有为在分析中国外交进入新阶段时的特征说,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这一指导方针,意味着在国际社会上,中国愿意承担更多责任,贡献更多力量,但并不追求强权地位和利益,无意登上对别人指手画脚的地位,实际上中国希望扮演的世界角色不是领导者,而是平衡者:在这个相互敌对、充满纷乱的世界上,在和平与战争之间、强国与弱国之间、大国与小国之间、穷国与富国之间进行协调与平衡,力求使世界局势从紧张转为平和,从极端化与恶性化的危机重重往良性的和平与稳定方向转化。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更为务实、更为切实可行,也更为高瞻远瞩的明智政策。与这种政策相对照的,则是与古往

今来大国强权政策一脉相承、只求通过使用武力来进行征服与控制的惯例。但这又不意味着要挑战美国的强权地位,更不是要取而代之(2006年12月21日新加坡《 联合早报 》)。

七、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正在走出一条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新路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还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共处、而且资本主义还处在相对优势地位的世界上,在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科学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的形势下,社会主义国家怎样与和平国际环境实现良性互动?如何对待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现存国际体系和经济全球化?如何在国内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又在世界上积极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推动和谐社会的建构?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在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当今时代特征、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对上述这些重大问题所做出的回答,不仅提出了社会主义中国当今的国际战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而且还标志着社会主义中国在吸取当代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正在走出一条与世界资本主义主要大国所曾经走过的传统现代化道路截然不同的、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新路,因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第三篇:认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范文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正在加固延伸,和平发展的理念、战略和政策正在逐步完善。当前,我们重新审视与深化和平发展问题,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首先,和平、发展、合作已经汇成时代的潮流。但如何正确认识当前时代的特征和把握世界潮流趋势,依然是国际社会的首要任务。其次,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各种挑战更加突出。国际社会正对300多年以来的国际体系进行首次和平革新,其成功与否将影响今后人类历史的进程。第三,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站在新历史起点上,中国政府和人民还需要在理论、机制和实践上创新。最后,人类社会虽然已经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却仍无法有效应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可谓应运而生,呼应了时代的需求,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事务中的话语权,丰富了国际社会的思想公共产品。

今天,我们深入讨论和平发展问题既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也有深刻的长远意义。就国内而言,我们需要在和平发展问题上凝聚共识和统筹内外两个大局,这有利于实现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就国际而言,世界各国需要在和平发展问题上扩展共识和破解历史课题。当前,世界问题成堆,各种意见和主张众说纷纭。但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基于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安全和利益的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正在增强,扩大共同价值观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尽管改变主要文明体系和各自国家既有的主流价值观目前还很难做到,但在人类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新挑战面前,培育和扩大共同价值观,做到“存量共处,增量共塑”还是大有可为的。

国际社会正面临三项重大历史课题:

第一,在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和探索有效的发展道路。中国在持续30多年发展后,正面临经济、社会和文化矛盾叠加所带来的各种挑战,需要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有序深化改革。国内国际实践表明,“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只有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下,才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发展是硬道理”,只有根据国情从实际出发,才能探索到国家全面发展的正确道路;“合作是方向”,只有国际社会开展全方位合作,才能在新世纪走出兼顾国家利益和全人类利益的共赢之路。

第二,超越“国强必霸”的历史偏见和实现国际体系的和平转型。一些西方国家根据自身经验和心态解读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长,认为中国的发展正在破坏国际力量的平衡,将带来战争和**的威胁。事实恰好相反,中国秉承优秀文化和对外交往传统,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路线的指引下,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当前,中国通过共同协商与合作的方式,不仅在“二十国集团”中地位提升、在国际货币组织和世界银行改组及区域合作进步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还进一步推动着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前进。可见,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正成为国际体系转型和革新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和平发展的实践为这一进程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第三,应对全球性挑战这一世界主要威胁。应对诸如金融危机、恐怖主义、能源资源安全、防扩散和防疫救灾等全球性问题,需要集中世界各国的力量和智慧。和平发展理念启迪着人们的应对思路,正在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理论依据。

形势在发展,理论在前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和平发展理念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中国国内发展战略思想的组成部分,也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方针政策具有指导意义。而且,作为对内外两个大局互动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它还是和谐世界理念的具体体现和补充,在当今国际关系理论中具有引领作用,成为当代国际社会应对多极化、全球化、信息化挑战的重要思想武器之一。和平发展理念具有强烈的中国印记,但它又显然属于全世界。总之,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看似罕有先例,然而在中国智慧的引领下,这一选择实属必然。

第四篇:中国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各国人民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创造和平环境,各国才能具备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加强交流,扩大合作,各国才能实现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既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稳定和繁荣。

如何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呢?首先,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进行了不懈努力,十分珍惜世界上爱好和平与追求进步的国家和人民共同奋斗得来的和平国际环境。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以自身的发展,不断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增添积极因素,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发展。

其次,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实行对外开放。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从根本上要靠中国自己。这既是对中国人民负责,也是对世界人民负责,是保证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一条重要原则。中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把发展的基点放在立足本国实际上,同时坚持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努力实现更为均衡的发展。

再次,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坚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中国努力推动多边经贸关系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参与制定和实施国际经贸规则,与各国共同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分歧和问题,促进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给世界各国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市场。

最后,坚持和平、发展、合作,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多年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政策主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着民主、和睦、公正、包容的精神,为建立和谐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符合世界人民的共

同利益。中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取得胜利后,尽快发展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使之适应国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成为中国社会长期面对的基本矛盾。在安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大力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就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不仅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也要以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为依据。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中国选择和平发展的道路,将主要精力放在国内现代化建设事业上,对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在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上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中国威胁论”是错误的。中国今天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来强大了也要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五篇:中国为什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为什么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绘制了未来5年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在对外工作部分再次提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那么中国为什么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 家,中国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我国的中心任务。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平,中华文化历来强调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来势力入侵和奴役,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弥足珍贵。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任何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大势。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也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中国今天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来强大了也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 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始终是中国政府谋求发展的宗旨和原则。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⑴这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的必然选择

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需要经过很长时期的艰苦奋斗。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的主要任务就是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历史经验表明,中国的发展从根本上要靠中国自己。

⑵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来势力入侵和奴役,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弥足珍贵。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的发展才是持久的牢靠的发展,也才是既有利于中国人民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始终同世界各国和睦相处,从来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⑶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①历史的经验教训

侵略、掠夺建设不了和谐世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只会给世界带来灾难。历史上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惨痛的教训,所以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②冷战后的国际形势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存在不平衡,两极格局不断受冲击,社会主义阵营到60年代末解体,西方阵营分化,西欧和日本崛起,美国控制能力有所减弱。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两极格局结束,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③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美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借助北约干涉,干扰和平与发展;旧格局打破后,一些长期压抑的矛盾如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爆发。局部性的、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有所增加,一些地区爆发局部战争。

④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20世纪以来,人口增长过快和人类对自然资源无休止的掠夺,破坏了全球生态平衡。沙漠化、淡水资源缺乏、大气和水污染加重、气候恶化,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类发展的观念转向注意效益和生活质量。因此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人类的和谐发展谋出路。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因此,中国应该坚定不移走和平主义道路,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始终是中国政府谋求发展的宗旨和原则,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

3、百度百科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5、《毛泽东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下载中国为什么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为什么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文 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摘 要】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包含的内容,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中国......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及意义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及意义“和平崛起”——大国崛起新道路张 森 林 本世纪初,中国人给英语创造了一个新词汇: “PeacefulRise”。 “和平发展”或“和平崛起”胡锦涛在中国共......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措施和意义

    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符合主权国家的义务 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⑤世......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面对的新课题[范文大全]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面对的新课题 来源:《红旗文稿》 期号:2013/08 作者:闫玉清 ◎ 嘉宾:徐崇温 主持人:闫玉清 主持人:我们所处的时代,虽然仍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但世界的发展还很不安......

    习近平首提四观阐释中国和平发展

    习近平首提“四观”阐释中国和平发展 2014年05月17日 14:52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媛 侯丽军等 原标题:“和”文化理念引领中国和平发展之路 ——解读主席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考研时政考点预测: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官方微信: 考研时政考点预测: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此前,......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发言稿)

    始终不渝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韩 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充满了豪情与壮志,勇气与力量,从容与自信。特别是八个方面的“不......

    我国外交政策和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知识梳理: (一)我国外交政策 1.外交政策的含义: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法和手段。 2.我国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我国的__________ 和__________决定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