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后续监管环节省市县三级职责分工大全
获证企业后续监管环节省市县三级职责分工
一、企业建档
省局:负责全省获证企业质量档案相关工作,主要包括:确定获证企业质量档案的内容、载体、录入要求等;在市、县两级获证企业质量档案的基础上,按照一企一档的要求,建立全省获证企业质量档案并实施动态更新;对市县两级的建档工作进行部署、指导、督查、管理。
市局:负责全市获证企业质量档案相关工作,主要包括:在县级局建立获证企业质量档案的基础上,按照一企一档的要求,建立全市获证企业质量档案并实施动态更新;及时向县级局传达省局相关工作要求,对县级局的建档工作进行部署、指导、督查、管理。
县级局:按照省市局要求,按照一企一档的要求,建立辖区获证企业质量档案并实施动态更新。
二、年度审查
省局:组织部署全省年审工作,对市县两级年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督查和管理;确定年审工作的程序、内容和要求;对市局实地检查工作进行抽查;对实地核查存在否决项且逾期未改正的,在市局调查取证的基础上,撤销其生产许可证或上报总局撤销; 总结上报全省年审工作情况。
市局:在县级局初审基础上负责年审材料审查;根据省
局授权,制定年审企业的实地核查计划,报省局备案,并按时完成实地检查工作;对实地核查存在否决项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改正的,启动撤销程序,进行调查取证,提出撤销意见报省局;根据年审结果,在企业生产许可证证书副本上加盖年审印章;将年审情况按照要求报送省局;对县级局的受理和初审工作进行部署、指导、督查和管理。
县级局:受理年审材料;对年审材料不符合要求的,退回企业并限期其重新提供;对年审材料符合要求的,拟定初审意见后报市局;根据省局授权,对拒不提交或限期未提交年度审查报告的企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予以行政处罚;按照要求,准时向市局报告年审工作开展情况。
三、自查、巡查和监督检查
省局:负责组织部署全省获证企业的自查、巡查和监督检查工作,对全省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督查和管理;明确自查、巡查和监督检查的开展形式、主要内容和最低频次要求。
市局:根据省局要求,组织部署全省获证企业的自查、巡查和监督检查工作,对全市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督查和管理。
县级局:具体负责辖区内获证企业自查、巡查和监督检查工作,主要包括:因地制宜对获证企业监管进行分类监管,根据分类结果确定不同的巡查频次;制定辖区内自查、巡查
和监督检查工作计划;组织“三员”进行自查和巡查;在“三员”自查和巡查基础上,组织机关人员或基础质监站所对重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处置自查、巡查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实记录并保存好检查(巡查)情况;及时向市局报告自查、巡查和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
四、监督抽查
省局:负责对获证企业开展监督抽查;协调全省抽查计划,确保每家企业每年至少被抽查一次;组织实施省级监督抽查;对四级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后处理工作进行督查指导;用专项监督抽查作为对省级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的整改复查,对整改后经专项抽查仍不合格的企业,要求企业所在地县级局按照规定程序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对承检机构的检验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考核。
市局:负责对获证企业的市级监督抽查工作;负责省级监督抽查在本辖区的实施;对辖区内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对市县级监督抽查承检机构的检验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考核。
县级局: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县级监督抽查;根据分工,对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进行后处理;对拒绝监督抽查的企业进行处理。
第二篇: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后续监管规定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后续监管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以下简称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以下简称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工作,促进获证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持续、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0号,以下简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家质检总局令第80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注销程序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令第93号,以下简称《注销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指获证企业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的生产者。不包括加工食品、直接接触食品的材料等相关产品及化妆品生产企业。
第三条 获证企业应当按照本规定接受监督管理。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对获证企业实施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第四条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本辖区获证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对下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本规定实施监督管理的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
第五条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为获证企业后续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必要保障。
第六条 各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工作人员应当熟知生产许可证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从事获证企业监督管理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应当依法行政、恪尽职守、热情服务、严格把关。
第二章 日常管理
第七条 对获证企业的日常管理包括:对《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自查报告》的审查(以下简称审查)、建档管理、信息报送等方式。
第八条 审查是指获证企业每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交《生产许可证企业自查报告》(以下简称《自查报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企业《自查报告》进行审查,并从申报年审企业中抽取部分企业进行实地检查,核实企业是否履行许可证相关法定义务并具备持续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
第九条 获证企业按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规定,定期开
展自查,并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副本原件;
(二)《自查报告》(附件1);
(三)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四)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求企业应当说明的其他相关情况。
获证企业应当对其提交的报告和相关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不得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提交前款规定的复印件应当加盖单位公章。
第十条 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自收到企业自查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材料初审,并从申报年审企业中抽取10%的企业进行生产条件实地检查。对企业生产条件进行实地检查时,应提前5个工作日下发《生产许可证证后实地检查通知书》(附件2),2个月内完成审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当列入实地检查对象:
(一)企业审查材料有不实之处或有所隐瞒的;
(二)获证企业在本年审期间被投诉、举报的;
(三)获证产品在本年审期间监督抽查被判定为不合格的;
(四)本发生质量、安全、环保等重大事故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情形的。
第十一条 开展企业生产条件实地检查,必须由2名以上生产许可证工作人员参加,并出示有效证件,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存在违反许可证法律法规的行为,是否存在《生产许可证产品实施细则》中规定的轻微缺陷、不符合项以及企业自查报告与实际情况的符合性,检查时间一般不超过1个工作日。
第十二条 在审查中发现获证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按生产许可证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做出处理。
(一)经查实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或获证后违反产业政策、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设备和工艺、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或建设国家严禁重复投资建设项目的;
(二)准予生产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生产许可被终止的;
(三)不符合该类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要求的
(四)企业获证后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发生变化的(包括生产地址变更、生产线重大技术改造等)、企业名称变更的(包括企业名称、住所名称、生产地址名称发生变化的)、企业获证产品擅自增项的(包括增单元、增规格、产品升级、增生产基地)以及委托加工未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或者委托加工擅自改变备案标注方式的;
(五)未按照规定在产品、包装或者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
(六)出租、出借、转让或者变造许可证证书和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
(七)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生产许可证的;
(八)在获证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严重违法行为的;
(九)在实地检查中获证产品经抽样检验判定为不合格的;
(十)不按规定报送或者虚报年审材料的,拒绝接受审查的;
(十一)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的。第十三条 对获证企业提交的《自查报告》进行审查,并根据需要完成企业实地检查后,市级(地级市)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在获证企业提交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副本上加盖审查专用章。
第十四条 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许可证审查工作,由集团公司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所属单位的审查工作可委托其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有关实地检查情况反馈至集团公司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汇总归档。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掌握辖区内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的数量、生产规模、生产品种、生产条件和产品质量状况等信息,建立获证企业信息数据库和企业质量档案。档案应包括企业基本信息、证书文本、审查、监督抽查、日常检查记录等内容。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将证后监管情况和处理结果的各类记录及时整理,纳入企业质量档案,准确掌握辖区内获证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条件等情况,实现对获证企业的动态监管。
第十六条 获证企业应当定期向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送企业生产及产品质量信息。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每应向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送证后监管信息。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每应就本省获证企业证后监管工作情况向质检总局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审查情况、巡查回访情况、定期监督情况、对存在问题的企业处理情况等。
第三章 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对获证企业的监督检查的方式包括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对获证企业实施日常检查,日常检查分为定期和不定期巡查、回访。定期和不定期巡查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获证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必备生产条件进行的检查。回访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获证企业存在问题或违法行为整改情况实施的核查。县级以上质量
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对巡查、回访工作做好记录(附件3)。
第十九条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组织市(地)、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质量安全状况,制定相应的巡查计划,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辖区内获证企业的巡查频次每不少于1次。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核查现场、检验产品等方式,对企业实施监督检查。对获证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必须由2名以上生产许可证工作人员参加,并出示有效证件,对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在许可证副本上予以记录,其中《获证企业巡查、回访记录》由被检查企业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归档。
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不得索取或收受企业财物、谋取不当利益。
第二十一条 获证企业应当指定有关人员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回答相关询问,协助检查工作和抽取样品。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按照以下内容对获证企业进行巡查:
(一)是否按照规定要求在产品包装上标注生产许可证编号和标志;
(二)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工艺是否已经发生变化,是否按照法定要求办理重新审查手续;
(三)原辅材料进货验收制度是否有效运行,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原辅材料的采购进货、入库验收、保管和使用情况进行抽查;
(四)产品出厂检验的实施情况,重点检查出厂检验记录和报告;
(五)企业产品包装是否符合标识标注规定,存在误导、欺骗消费者的情况;
(六)获证企业执行产业政策情况。
第二十三条 集团公司的许可证监督检查工作,由集团公司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组织。集团公司所属单位的许可证监督检查工作由其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
第二十四条 专项检查是指对获证企业违法违规较多的重点地区、重点产品和重点行业开展的专项监督检查。专项检查可由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自行组织开展,也可由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第二十五条 下列情况应当对获证企业进行专项检查:
(一)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被举报的;
(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被媒体曝光的;
(三)企业存在制假售假行为和记录的;
(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
(五)需要对实地核查组审查质量、获证企业持续保持生产合格产品能力、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证后监管质量进行抽查的;
(六)上级交办的检查。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获证企业在监督检查中存在问题应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第四章 监督检验
第二十七条 监督检验是指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根据获证企业监督检查工作需要,对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第二十八条 监督检验应按相关产品《实施细则》统一检验项目开展检验工作。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将生产许可证产品列入监督抽查工作重点。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根据本地区获证企业和产品质量状况,每年按要求定期向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上报质量抽查产品和生产企业名单,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后实施监督检验。特殊情况下,需增补抽样检查计划的,另行上报。
第三十条 在审查、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工作中发现企业获得生产许可的产品可能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确需对获证产品进行监督检验的,市、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将企业名单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后实施产品抽样检验。
第五章 生产许可证撤回、撤销、吊销与注销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撤回生产许可的决定:
(一)生产许可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导致生产许可项目依法被终止的;
(二)准予生产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生产许可被终止的;
(三)被许可生产的产品列入国家决定淘汰或者禁止生产的产品目录的;
(四)依法应当撤回生产许可的其他情形。
撤回生产许可,由准予生产许可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作出决定。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监督管理中,发现应当撤回的情形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取证,提出撤回的意见,并按规定要求逐级上报准予生产许可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处理。
作出撤回生产许可决定前,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告知被许可人撤回生产许可的事实、理由和处理意见,听取被许可人的陈述和申辩。
对被许可人提出的陈述和申辩,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进行核实;被许可人提出的陈述和申辩成立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采纳。
第三十二条 被许可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撤销生产许可的决定:
(一)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生产许可的;
(二)已经取得生产许可但不能持续保持应当具备的条件,且逾期未改正的;
(三)依法应当撤销生产许可的其他情形。
许可部门或许可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作出撤销生产许可的决定:
(一)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生产许可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生产许可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生产许可决定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生产许可的;
(五)依法可以撤销生产许可的其他情形。依照前两款规定撤销生产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
撤销生产许可,由准予生产许可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作出决定。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撤销下级部门决定的生产许可。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监督管理中,发现应当撤销的情形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取证,提出撤销的意见,并按规定要求逐级上报准予生产许可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处理。
作出撤销生产许可决定前,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告知被许可人撤销生产许可的事实、理由和处理意见,听取被许可人的陈述和申辩。
对被许可人提出的陈述和申辩,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进行核实;被许可人提出的陈述和申辩成立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采纳。
第三十三条 被许可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吊销生产许可证的决定:
(一)未按照规定在产品、包装或者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情节严重的;
(二)出租、出借或者转让许可证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情节严重的;
(三)产品经国家监督抽查或者省级监督抽查不合格,经整改复查仍不合格的;
(四)依法应当吊销生产许可证的其他情形。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监督管理中,发现被许可人存在应当吊销生产许可证的情形的,应当通报被许可人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作出吊销生产许可证行政处罚决定前,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按照办案程序的规定,提出吊销生产许可证的处理意见,听取被许可人陈述和申辩,并告知其听证权利。被许可人在规定期限内要求听证的,应当按照有关听证规则进行听证。
在听取被许可人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活动结束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为被许可人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应当将吊销生产许可证的书面建议和有关情况,按规定要求逐级上报至准予生产许可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准予生产许可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作出批复。
被许可人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根据准予生产许可部门同意吊销的批复,向被许可人作出吊销生产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决定并负责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办理生产许可证注销手续:
(一)生产许可被依法撤回、撤销,或者生产许可证被依法吊销的;
(二)生产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三)被许可人依法终止的;
(四)因不可抗力导致生产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生产许可证的其他情形。对生产许可被依法撤回、撤销,或者生产许可证被依法吊销的,由准予生产许可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办理注销手续。
对因其他情形应予注销生产许可的,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依据事实提出处理建议,上报准予生产许可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准予生产许可的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注销手续。
准予生产许可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公告注销生产许可的被许可人名单或有关事项。
第三十五条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将企业证书注销材料上报国家质检总局。注销材料由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中心汇总后报全国许可证办公室审查,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后,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六条 企业取得的国家级证书被依法撤回、撤销、吊销的,由国家质检总局按有关规定办理注销手续。
其他情形应当办理生产许可证注销手续的,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注销企业证书的建议报告书,一次一份,并加盖公章。
(二)省级许可证办公室填写完整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注销申请书》及电子文档(见附件4),一个企业一份。
(三)企业生产许可证证书注销登记表及电子文档(见附件5)。
(四)生产许可证证书正本、副本原件。
(五)企业证书遗失和企业不知去向等原因无法提供证书原件的,省级许可证办公室应当提交原因说明书面材料。
(六)其他需要书面说明的材料。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发证的产品,证书注销程序参照以上条款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法律法规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湖北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后监管办法
湖北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后监管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的后续监管(以下简称证后监管),规范企业(以下简称获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持续保证产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条例实施办法》等规定和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湖北省行政区域内获证产品和获证企业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接受监管。
本办法所称产品是指《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规定的产品(含食品及其相关产品)。
第三条 省局统一管理证后监管工作,各市州局受省局委托,负责年审的具体实施工作,各县(市、区)局负责受理、审核获证企业报告和日常监管工作,并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条 证后监管包括建档管理、审查和日常监督检查。
第五条 证后监管工作遵循“谁主管、谁负责、高效便民、程序规范、公开透明”原则进行。
第二章 建档管理
第六条 对生产许可证企业实行动态分类监管制度。
第七条 各地要按照省局统一布置,建立获证企业文本和电子质量安全档案,档案应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监督审查、日常监督检查等内容。
第八条 各市州局负责辖区内企业建档的组织、实施工作,及时向省局上报本更新后的获证企业档案台账和证后监管工作总结。
第三章 监督审查
第九条 获证企业自取得生产许可证之日起,每应当向质监部门提交自查报告,接受监督审查(以下简称年审)。获证未满一年的企业,可以下一提交自查报告。
第十条 企业年审是指获证企业每向质监部门提交《生产许可证企业自查报告》以下简称《自查报告》),质监部门对企业《自查报告》进行核准,同时按不低于10%进行实地核查抽查,核实企业是否履行许可证相关法定义务并具备持续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
第十一条 年审采取企业自查申报,质监部门对企业自查材料进行审核和实地抽查的方式进行。
第十二条 年审的基本程序:
(一)获证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自查报告》等相关材料;
(二)县(市、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最新精编)(29个doc)区)局受理企业年审材料,根据企业《自查报告》,对照产品《实施细则》,对企业进行实地核查抽查,形成核准意见向市州局上报;
(三)市州局根据县(市、区)局核准意见,按10%的比例对企业进行核查抽查后,做出年审合格和不合格核准结论,并在企业生产许可证证书副本上加盖年审合格或不合格印章;
(四)市州局应将完成年审企业的材料上报一份省局备案。
第十三条 获证企业应向登记注册所在县(市、区)局提交以下年审材料:
(一)《全国工业产品(食品)生产许可证》副本(含附件)原件;
(二)《自查报告》3份;
(三)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3份;
(四)涉及其它行政许可的(如卫生、安全生产、环保)需提供相关许可证复印件3份。
获证企业应当如实提供年审材料,不得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提交前款规定的复印件时需携带原件进行核实。
第十四条 县(市、区)局收到企业书面年审材料后应及时完成年审材料书面核准、实地核查和材料上报工作。市州局根据县(市、区)局核准意见,按比例对企业进行核查抽查。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当列入实地核查抽查对象:
(一)企业年审材料有不实之处或有所隐瞒的;
(二)获证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被投诉或举报的;
(三)获证产品在本年审周期内各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产品质量被判定为不合格的;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情形的。
第十五条 实地核查工作除有明确举报获证企业涉嫌从事违法活动,或者事先告知可能妨碍核查过程中获得真实情况的外,应当于实地核查的2日前向企业出具《生产许可证后续实地核查通知书》。
第十六条 年审实地核查应有2名以上持合法有效证件的工作人员参加,实地核查时间一般为1天,实地核查依据为各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或办法)及企业《自查报告》,检查重点是企业的原材料控制、生产必备条件、安全生产、出厂检验手段等情况。实地核查中发现企业产品涉嫌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应当在企业实地核查的同时进行产品抽样检验。
第十七条 实地核查和对发现问题的处理结果要有文字记录,经被核查企业负责人和核查人员签字后归档。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年审判定不合格。
(一)经查实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或获证后违反产业政策、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设备和工艺、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或建设国家严禁重复投资建设项目的;
(二)企业已经停产或转产的;
(三)准予生产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生产许可被终止的;
(四)不符合产品《实施细则》要求的;
(五)企业获证后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发生变化的(包括生产地址变更、生产线重大技术改造等)、企业名称变更的(包括企业名称、住所名称、生产地址名称发生变化的)、企业获证产品增项的(包括增单元、增规格、产品升级、增生产基地)以及委托加工未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或者委托加工擅自改变备案标注方式的;
(六)未按照规定在产品、包装或者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
(七)出租、出借、转让或者变造许可证证书和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
(八)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生产许可证的;
(九)在获证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严重违法行为的;
(十)在实地核查中获证产品经抽样检验判定为不合格的;
(十一)不按规定报送或者虚报年审材料的,拒绝接受年审的;
(十二)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的。
第十九条 对核准年审不合格的获证企业,一律由各县(市、区)局暂扣其生产许可证(正、副本),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依法处理、限期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注销程序管理规定》(总局令第93号)的规定要求,逐级上报依法撤回、撤销或吊销生产许可证:
(一)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生产许可证的;
(二)已经取得生产许可证但不能持续保持应当具备的条件,且逾期未改正的;
(三)未按照规定在产品、包装或者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情节严重的;
(四)出租、出借、转让或者变造许可证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情节严重的;
(五)产品经国家监督抽查或者省级监督抽查不合格,经整改复查仍不合格的;
(六)依法应当撤回、撤销或吊销生产许可证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条 省局根据《生产许可证年审汇总表》中的年审核准意见,对市州局年审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必要时,对企业进行实地核查。
第二十一条 在作出年审结论后,生产许可证副本应及时发还给企业,对年审不合格的,各县(市、区)局应立即向企业发出《生产许可证年审不合格通知书》,企业应按规定立即进行整改,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县(市、区)局提交整改报告。各县(市、区)局应及时将企业整改验收情况上报市州局。市州局根据整改情况,作出年审复查合格或不合格结论,并在企业生产许可证副本上加盖复查合格印章或复查不合格印章。
第二十二条 对建议撤回、撤销、吊销生产许可证和年审复查不合格的企业,市州局应及时向省局上报企业名单及理由,省局按有关规定依法处理。
第四章 日常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生产许可证日常监管工作由市州局负责,县级局具体实施。日常监管包括巡查、回访、定期监督检查以及对发证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举报、投诉的调查处理等工作。
第二十四条 巡查是质监部门对获证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必备生产条件进行的巡回检查。工作人员进行巡查时,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一)获证企业是否按照规定要求在产品包装上标注生产许可证编号和标志;
(二)获证企业生产条件我国各公司安全制度大全(最新精编)(58个doc):http://、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工艺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是否按照规定办理重新审查手续;
(三)获证企业的原辅材料进货验收制度是否有效运行,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原辅材料的采购进货、模具资料入库验收、保管和使用情况进行抽查;
(四)获证企业产品出厂检验的实施情况,重点检查出厂检验记录和报告;
(五)企业产品包装是否符合标识标注规定,是否存在误导、欺骗消费者的情况。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质量安全状况,制定相应的巡查计划和巡查频次。获证企业每个季度至少要巡查一次;对质量问题较多的行业、存在质量问题的企业应当加大巡查频次;对获得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省名牌的企业应适当减少巡查频次。
第二十五条 巡查中发现问题的,应视具体情况对企业采取帮扶、限期改正、抽样检验、停产整顿、行政处罚、移送相关部门处理等不同措施。
第二十六条 回访是质监部门对获证企业存在问题或违法行为整改情况实施的核查。回访应主要针对巡查、年审、定期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情况,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到期后及时实施。回访中发现获证企业原问题仍存在的,应责令企业停产整顿,并按照年审不合格进行处理。
第二十七条 定期监督检查是质监部门每年对获证企业定期进行的监督检查,对获证产品进行的强制检验(包括省市级定期监督检查、省专项监督检查)。第二十八条 日常监督检查情况,应在企业生产许可证副本上做好相应记录。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证后监管工作实行信息定期报送制度,各市州局应于每年元月十五日向省局上报上证后监管有关信息包括:
(一)证后监管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审查情况、巡查回访情况、定期监督情况、对存在问题的企业处理情况等;
(二)质量安全档案更新汇总表;
(三)企业年审《自查报告》一份和《生产许可证年审汇总表》 第三十条 省局根据各地上报材料,对各地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对企业实地抽查,最后进行综合考核。
第三十一条 对在年审、日常监督检查等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营私舞弊、弄虚作假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并在全省范围内通报。
第三十二条对证后监管工作不力的,将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切实强化生产源头监管严格责任追究的若干意见》等有关规定,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由省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自2007年十月九日起施行。
第四篇:浅谈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
浅谈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
企业获证后在保持和改进必备生产条件、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合格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随着发证数量的不断增多,证后监管应从源头予以整顿和治理,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工作。
加强生产许可证企业的后续监管是生产许可证制度的重要环节,是确保获证企业持续保持必备生产条件和产品质量的关键手段,更是基层质监部门从源头抓质量的重要手段。后续监管工作能否履行到位,关系到许可证工作地有效性,关系到从源头抓质量职责能否履行到位。本文浅谈一下山东省禹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全市取得许可证的企业加强监管的工作措施。
一、突出重点,切实提高获证企业证后续监管的有效性。通过不定期进行巡查和回访,及时掌握辖区内新获证企业的情况。在监管中将企业的实验室作为重点,严格按实验室考核办法,检查企业实验室的检测设备,人员资质和配备、操作规范和检验记录等,将实验室是否符合要求作为监督检查的必须项目。其次是对获证企业的原辅材料进货验收制度是否有效运行。然后是对企业产品包装是否符合表示标注规定,是否存在误导,欺骗消费者的情况。最后是对无证企业加强宣传,帮扶力度、督促企业积极申请取证。于此同时,该局将工作也放在食品安全问题较多的社区和城乡结合部、村镇等管理力度较弱的区域,重点监督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长期不稳定的高风险食品企业。
二、注重帮扶,引导获证企业规范化生产。帮扶企业,引导获证企业规范化生产,既能树立质监部门的良好形象,又深受企业欢迎。帮扶应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及时地为企业提供信息,把国家对获证企业的要求及政策的变化情况及时通知企业。二是当企业拟进行变更时,从国家的政策规定上提出合理化建议。三是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方案,规范生产过程,确保获证企业产品质量。
三、找准疑点,努力增强后续监管工作地针对性。列入许可证目录的产品数量较多,不同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条件、检验手段和具体要求千差万别,监管时必须要区别对待。意识查找关键质量控制点是否存在疑点。任何一种产品都有质量控制点,它控制的参数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在监督工作中需要重点检查。二是查找实际工艺流程是否有疑点。在实地检查时,对照质量手册中的工艺流程认真查找企业的实际工艺流程,看是否存在疑点,防止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简化工艺流程,或不按规定进行环保处理导致环境污染等。
四、切实做好审查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规定,每年定期组织督促获证企业提交自查报告,结合企业提交的自查报告对获证企业进行审查。对于审查中发现的问题或可能存在的问题企业,组织有关人员对企业进行现场检查,争取做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达到整治一类产品完善一个行业的目的。
五、建立监管信息报送机制。结合审查,要求获证企业定期报送本企业有关信息,以便准确掌握其产品质量、生产条件等情况,真正实现获证企业的动态管理。
六、建立许可审查、质量监督、证后监管联动机制。及时掌握企业在生产许可证现场审核过程中,审查小组对该企业提出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结合该企业在各级监督抽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获证企业的证后监管,切实建立许可审查、质量监督、证后监管的联动机制。
七、对获证企业后续监管工作实行责任制。根据区域监管工作模式,落实三个责任。一是建档责任落实到分局。以区域监管分局为单位,分别将获证企业的产品名称、许可证编号、有效期、详细地址、法人代表、联系人及电话等内容建立档案。在此基础上,将获证企业的工业产品申请书、自查报告、许可证复印件、副本和检查报告等资料,按产品类别分别建立纸质档案和制作专门软件实行计算机管理。二是年审责任落实到个人。分局指定专人牵头,主管年审工作。对获证企业自查报告的抽插、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统一提出意见,督促企业暗示进行年审,此工作实行“谁实施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制。有效地解决了过去生产许可证管理谁都想管,谁都不管的问题。三是目标考核,确保获证企业后续监管不留死角。对各区域监管分局进行目标考核,把各单位对获证企业后续监管工作地开展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
八、加强培训,强化获证企业科学化管理。针对现在民营企业迅速发展但质量管理人才短缺的情况,要加强企业的人员培训工作。首先加强获证企业职工的全面质量教育培训;其次帮助企业加强计量检验人员的培训;最后要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学习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经验。
对获证企业后续监管仅是手段,而其根本目的是使企业生产的产品持续稳定合格。作为质监部门,要在帮助企业加强制度化建设、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生产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等问题下功夫,才能确保“有为”“有威”。
第五篇:关于开展朝阳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
关于开展朝阳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 提交2010年自查报告及审查工作的通知
区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
为加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自查报告(以下简称自查报告)审查工作,监督生产企业持续保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国务院第440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80号令)和《北京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提交自查报告及审查工作管理规定》(京质监质管发[2009]99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朝阳区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实际,决定于4月1日至4月25日开展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提交2009自查报告及审查工作。现将有关要求和安排通知如下:
一、提交自查报告企业的范围和要求:
(一)凡是2009年12月31日前(含2009年12月31日)在本区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都在本次提交自查报告范围之内。
(二)企业提交自查报告及审查工作是指获证企业每定期向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提交《生产许可证企业自查报告》,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对企业《自查报告》进行审查,同时按10%比例从中抽取企业,进行生产必备条件实地核查,核实企业是否履行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的相关法定义务,是否持续保持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
(三)、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市质监局)负责企业自查报告 审查工作的统一管理,北京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许可证办公室)负责企业自查报告审查工作的日常工作,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局(以下简称区县质监局)负责企业自查报告审查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本区获证企业应在2010年4月23日前向其注册所地质监局提交自查报告及相关材料(当年新获证企业应当在获证后次年的4月1日至4月25日期间提交自查报告审查材料)。具体提交材料如下:
1.获证企业自查报告(见网站内填写版),1份; 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1份; 3.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1份;
4.生产许可证证书正、副本(含插页)原件1份及复印件2份; 5.《产品实施细则》和《实地核查办法》中要求的相关证明性材料(如安全生产许可证、环保达标证明等),1份;
6.每个获证单元按产品标准或细则规定要求在有效期内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复印件,1份;
7.全部材料应使用A4纸打印或复印,复印件应当加盖单位公章。提交复印件时需携带原件进行核实。
获证企业应当如实提供自查报告审查材料,不得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
二、企业提交自查报告及审查工作的时间安排:
(一)我局于3月29日至3月31日将以发“通知”的方式部署年审工作。企业可登陆北京市朝阳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在“通知公告”栏内下载相关电子版年审材料填写、打印后报送质量科备案(1、关于开展朝阳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提交2010年自查报告及审查工作通知;
2、2009自查报告企业填写版;
3、年审自查报告填写参考模拟版)。具体网址: http://cy.bjtsb.gov.cn/
(二)企业提交自查报告及相关材料时间和地点:
1.企业提交年审自查报告及相关材料具体时间:4月1日~4月23日。为了方便企业减少等候时间,请验配眼镜和其他眼镜企业于4月15日前提交年审报告及相关材料;请其他各类工业企业于4月20日前提交年审报告及相关材料。请企业尽早完成提交年审报告及相关材料工作。
2.年审办公地点:
(1)工业年审办公地点:局办公楼215室;
(2)为方便眼镜企业年审,我局将派工作人员在北京市眼镜市场眼镜大厦709室办理企业提交年审自查报告及相关材料事宜。在北京市眼镜市场和名镜苑眼镜市场及附近的商户可到上述地址递交年审材料。
3.具体办公时间:
(1)局办公时间:上午:9:00-11:45分,下午:13:15-17时;(2)眼镜市场办公时间:上午9:30-11:30分;下午:13:00-16:30分。
4.我局实地核查工作时间:5月4日~5月29日。
三、自查报告审核工作要求:
(一)我局对企业自查报告材料的有效性、正确性、真实性进行审核。
(二)我局4月25日完成企业自查报告材料核准后,将对参加年审10%的企业进行实地核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列入实地核查对象:
1.企业自查报告材料有不实或有所隐瞒的; 2.获证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被投诉或举报的; 3.获证产品在本企业自查报告周期内,各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产品质量被判定为不合格的;
4.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情形的。
5、在筛选出上述4种情形企业后,我局将采取各类企业平均抽取的方式确定实地核查对象。
(三)我局负责组织对企业的实地核查,编制实地核查计划,除有明确举报被许可人涉嫌从事违法活动,或者事先告知可能妨碍核查过程中获得真实情况的外,我局将在实地核查的2日前向被抽查企业出具《生产许可证企业实地核查通知书》,企业应当予以配合。
当企业的注册地与生产地不在同一区县的,注册地所在区县质监局将企业的自查报告及相关材料及时寄送生产地所在区县质监局。生产地所在区县质监局应在10个工作日内配合完成相关的审查工作,并将审查情况反馈给注册地所在地区县质监局,做出企业自查报告审查结论。
生产地在外埠的,由市生产许可证办公室根据需要统一安排实地核查工作。
(四)实地核查我局将派2名以上持合法有效证件的工作人员参加,一般情况下应在1天内完成。实地核查依据各类产品实施细则(通则)及企业《自查报告》,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1.企业生产的产品单元和规格型号是否超出生产许可证证书中所列产品明细的产品生产范围。
2.企业生产过程中是否对进厂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及待出厂的产品进行质量把关,是否具有相关记录;企业生产过程记录是否健全。
3.企业是否按照生产许可规定在产品或者包装、说明书上标注加印(贴)QS 标志和生产许可证号。
4.企业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委托加工行为,委托加工行为是否按照 规定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了备案。
5.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后名称、住所、生产地点是否发生了改变;生产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增加了生产线;如果发生改变,企业是否及时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并及时提出变更申请。
6.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否存在故意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7.企业是否对实地核查过程中发现的轻微缺陷项目进行了整改。
(五)我局在审查企业自查报告材料或对企业进行实地核查中,发现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将判定企业不符合生产许可证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并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按相关规定处理;
1.企业拒绝接受对自查报告内容进行实地核查的;
2.按各类产品实施细则(通则)的规定要求,进行实地核查,结论判定为不合格的;
3.企业获证后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发生变化的(包括停产、改建、扩建、迁移获证产品的生产地点等)、企业名称变更的、企业获证产品增项的(包括增单元、增规格型号、产品升级、增生产场所),未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的;
4.企业未依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规定在产品、包装或者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
5.企业出租、出借、转让或者变造许可证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
6.企业进行委托(被委托)加工未办理备案手续或者擅自改变备案标注方式的;
7.有在获证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严重违法行为的;
8.企业获证后违反产业政策,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设备和工艺、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或建设国家严禁重复投资建设项目的;
9.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情形的。
(六)获证企业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我局提交自查报告的,我局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处罚,并上报市生产许可证办公室。
(七)市质监局负责发布企业自查报告审查工作的公告。我局根据市质监局审查工作的公告,在企业提交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副本上加盖“报告已提交”印章,同时经办人签字。并应及时发还副本。
(八)我局在报告审查过程中,发现并核实企业存在违反生产许可证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将按有关规定依法处理。
四、联系方式:
质量科:电话:85579681、85579693(眼镜市场年审组),85579695(其他工业企业年审组);传真:85579694 工业年审办公室(局215室):电话:85579606、85579607;联系人:魏进生、朱硕。
眼镜市场办公室(市场709室):电话:***、67312048;联系人:王长清、李蔷(眼镜市场办公人员);
质量科邮箱:cy_zlk@bjtsb.gov.cn
北京市朝阳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一O年三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