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企业信息化管理之路
浅析企业信息化管理之路
随着上世纪计算机的商业化、IT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三大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早已经改变了我们的外部环境。信息的爆炸、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内部管理迫切需求,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ERp(企业资源计划)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不同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中,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南峰包装面临企业的发展和内部管理的需求,正在准备实施ERp管理,现在粗浅的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ERp(企业资源计划)的认识
ERp管理:即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它科学地揭示了企业生产的普遍规律是一套合理的流程,它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IT技术系统,更是一项全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它的核心是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当今的企业仅靠自己内部资源(包括人力、物力、信息、技术、时间等)不可能有效的参与市场竞争,只有有效的把外部资源,纳入到一个整体的供应链中,将企业的内部资源整合在一起,才满足企业利用社会的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实现对企业的动态控制和各种资源的集中和优化,进一步提高效率,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ERp管理实施前培训工作不可忽视
ERp管理不仅仅是将企业当前的办公数据、信息实现网络化,从而达到信息共享,更重要的是管理思想和模式的变化和运用,ERp的实施甚至和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思想存在冲突,再加上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比较低,管理中还存在的盲区:如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大、主观意识、管理的层次和对象比较低等诸多毛病,另外,有些业务流程,在手工方式下,并无不合理之处,但用了ERp软件系统之后,就必须改变。这就要求需要我们对管理模式和思想重新认识和改进,ERp系统是数据、信息传输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新的管理思想的具体实现。
培训是一项ERp实施中不可忽视的课题。首先,要加强企业领导层的培训。让企业的中高层领导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对ERp有充分而准确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企业决策层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从而确保ERp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要加强ERp业务技术骨干的培训,这是ERp顺利实施的技术保证。在系统实施前,进行必要的系统软硬件操作培训。在实施过程中,要让他们直接参与数据的采集、熟悉各种业务的程序和范围,以便在以后的系统运行维护及运用中发挥作用。再者,要加强各种业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从而确保录入数据的准确性。要有计划地对广大业务管理人员,如财会人员、生产计划人员、购销人员、生产统计员、仓库管理员等进行贯穿于ERp系统实施全过程的培训。
三、企业ERp的实施过程不可小视
企业ERp管理,贵在在实施和运用。ERp在施的过程中,企业应该确立内部IT人员,使之尽快具备系统操作与简单维护的能力,然后帮助每个管理点上的员工逐一掌握相应操作。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岗位选定不同的IT人员,有些岗位,例如数据录入、财务发票匹配和库存操作,其工作非常重要入选人员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因为一个错误的数据都有可能扩散到整个系统。项目领导小组人员的配备,必须包括企业负责人和各部门负责人,而项目小组人员最好包括生产、计划、库存、财务、工艺等各部门的人员。ERp的操作使用者不一定是电脑的专业人员,但必需据有足够工作经验,对企业的物料、生产、计划、财务等生产运作流程有相当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ERp的顺利实施。
企业的实施应该合理周密的安排时间,最好避开企业经营业务量的高峰期,并掌握好时间,这样在业务量达到高峰期时,系统已稳定运行,可以正常发挥作用; 其次,实施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因为ERp系统实施、运行比较全面和复杂,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前期培训、研讨、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和运作流程、作模板和设置、准备初始数据等需要大量的时间,需要多次开会讨论,慎重决策。当然,实施过程也不能拖得太久。时间拖久了,成功的机会将会降低,这是因为时间拖久了,情况可能变化,包括人员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而人员的变化和不确定,对ERp实施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环境的变化也会有影响。例如,生产任务非常饱和或经营出现困难都有可能导致顾不上ERp的实施。
除此以外,实施ERp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拖得太久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就会大大降低,甚至对ERp项目失去信心,对ERp的实施产生不良影响。还有一点很明显的是效益,因为时间拖得太久也就推迟了效益的获得。这就要求企业作好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在长时间的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项目管理、控制项目进度,确保整个实施过程能够按预计的时间表进行,这对项目的成败至关重要。
四、全面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几个重要因素
企业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内部管理的需要,促使了ERp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但是企业在实施ERp之前有没有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企业实施ERp的目的所在,当前企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通过ERp 能不能解决,ERp系统的建设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它存在的风险有多大,有没有分析它的投资回报率或投资效益分析等等,一系列问题就要我们更加全面思考和对待ERp的实施。
1、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ERp软件系统,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的需求和实施重点,企业想通过ERp系统在同行业内建立什么样的竞争优势,将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与软件系统进行很好的匹配,系统一定要本着实用的原则。切不可盲目的选择不适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软件系统,不能只顾一时的投资成本,应从企业长远的发展角度出发。
2、企业在准备实施ERp系统之前,需要请管理咨询专家帮助企业进行调研和需求分析,对企业发展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核心问题进行诊断,分析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管理和什么样的管理软件,并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意识的培训。企业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需要请管理咨询专家帮助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新设计、组织机构调整及采用一套规范的实施原则和方法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的组织和管理。
3、对ERp实施的风险性要有正确的认识,ERp系统的应用是一项投资大、实施周期长、牵涉面广、系统复杂、不确定性大的项目,从系统选型到上线实施的整个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企业有必要对风险有充分认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控办法,控制风险,进而降低风险,从而提高ERp系统的实施成功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总之,企业走信息化管理之路,成功实施ERp管理,企业各个管理环节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一套适合企业长远发展和需要的应用软件,不能只将目前的办公数据、信息的网络化,得到的仅仅是数据共享,而忽视了ERp管理是一套全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实施ERp管理最重要的还是ERp管理实施和执行,将ERp管理思想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真正实现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之路,实现“管理强则企业强”。
第二篇:企业信息化管理
论企业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摘要]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普遍低下,依然是传统的增长模式,技术装备、信息化水平、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虽然众多中小企业意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仍困难重重。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会计信息化;管理;信息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化是带动企业工作创新和升级,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有力武器。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是以ERP为主展开的,利用ERP系统,能把先进的管理思想落实到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带来1个企业的组织创新、流程优化和管理变革。
据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几千家企业系统运用ERP,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型国有股份企业和合资公司,很多企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单项计算机的应用,应用水平和应用效率不高。虽然ERP实施成功率已提高到20%,但却都以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居多,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我国企业的99%,却只有10%左右实施了信息化,而且由于资金、技术力量、管理水平等原因,实施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1、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企业信息化是1个企业提高运作效率、改善服务水平和降低运营成本的手段,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管理。信息化管理冲破了人们原有的观念,更新传统的管理方法。按照信息化的要求,目前企业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内部组织结构和运作程序上,都有许多不适应信息化的地方,管理的不规范,成为企业推进信息化的瓶颈。因此,企业信息化必须对传统管理进行变革,否则,信息化管理难以推进。目前,信息化建设在互联网推动下,已成为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潮流。企业信息化不是可有可无的问
题,而是如何去搞,怎样搞好,并如何加快进程的问题。但现在有许多中小企业对此认识不足,企业领导思想犹豫,认为信息化是1个很遥远的事情,态度不很积极。有的企业认为企业当前效益好,不急于信息化;有的企业认为自己基础差,人才缺乏,无法信息化。有了这些认识,推进信息化就缺乏力度,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缺乏深度。因此,改变企业管理者的观念,是企业信息化的前提。企业管理者要把实施信息化当作1个非常紧迫的事情,是关系到企业生死攸关的事情,只有实现管理信息化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企业信息化目标不明确
信息化通过规范企业管理,加速信息的传递,参与企业决策,进行协同合作,以达到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很多中小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替代手工劳动,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而这些只是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的目标。如果按照这样的初级目标进行信息化,势必会造成企业资金和人力的严重浪费,而且会影响信息化的升级和发展。每个企业都要按照企业的经营战略需求确定信息化的目标。企业的信息化要有长远经营战略。另外在具体实施时,企业还缺乏明确量化的信息化应用目标,大多数企业做得不到位,都是1些宏观定性的目标,微观量化的可操作的目标比较少,比如企业管理基础问题、管理模式问题、企业库存问题、企业生产问题、企业市场问题、企业战略问题等,还有同指标反映企业管理状况的目标,都没有去作深度研究和分析,从而失去信息化管理实施的可操作性的目标。
3.企业信息化仅限于会计信息化
现在有1些中小企业已认识到信息化的价值,纷纷购置电脑,购买1些电算化软件,就认为实施了企业信息化,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观点。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都有这样错误的观点,把办公自动化管理和会计信息化看作企业的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信息化要求企业的信息系统的覆盖面遍及整个企业和与企业有往来的各个单位。
4.企业管理落后,创新力度不够
中小企业长期处于粗放的管理状态,无法适应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应用,比如ERP、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没有好的管理环境,无法在企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时企业创新力度不够,无法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落后的管理水平,来适应和满足ERP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应用。企业即使目前暂时不进行信息化管理,也要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管理
水平,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创新力度不够,还表现在企业领导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整个中国的大环境的问题,还没有形成足以使企业的领导下决心去改变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以适应新经济环境下的发展的大环境。
2、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活动重组和优化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企业进行集成化管理,实现企业内部、外部信息共享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信息化是1个过程,信息化的广度和深度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经营活动实际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于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会计信息化逐步升级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
据IT168的调查结果,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比率分别是:财务管理75%,办公自动化12%,协同管理12%,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高端应用普及程度较低。企业实施信息化需要有个认识的过程,逐步深入。我国企业信息化走在前头的是会计电算化,所以许多企业都在会计领域率先实现电算化,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以会计电算化为切入点,然后逐渐增加其他模块,不断进行信息化的扩展和升级,使会计电算化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1个部分,和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达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不断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2.选择适合企业的ERP软件
面对全球化竞争,应用ERP提升竞争力成为我国许多企业的共识。正处在发展阶段的大量中小企业,需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来支持企业的快速发展。从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来看,现在面临的是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应用阶段。ERP作为当代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先进技术、系统,在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历史性角色。企业要选择适用的ERP软件,分析自己企业的特点和需求,不是越先进就越好,先进的东西不1定适合所有企业。对于规模不是很大的中小企业最好选择中等规模的国际化软件产品,这样不但从成本上有1个合理的投入,关键是实施难度相对小很多,软件对于企业人员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产品的功能相对比较全面,可以满足企业管理标准化和国际化的需求。另外企业选择的系统要有较好的扩展性,有友好的开放的技术平台,而且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与软件企业密切合作,有好的技术支持。
3.加强数据的准备工作
很多企业认为信息化就是和软件公司谈,购买软件就可以,而忽视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有人用“3分技术、7分管理、102分数据”来形容数据的重要性。有许多企业在最初实施时不以为然,但在实施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因为数据不全,数据不准确,只要有1个数据出问题,就会影响全局。企业要做好标准化和物料编码工作,这是实施信息化的1个基础工作,要结合国家标准和企业习惯进行编写,做到数出1家,数据共享。
4.企业信息化可以由专家引路
信息化建设和实施,是1个风险很高的项目,是1个系统工程,企业不能“闭门造车”,要借助外脑来帮助企业做好这个项目。因此企业要引入管理咨询。企业在没有实施信息化系统之前,企业领导1般都心里没有底,没有实施过信息系统,不可能对整个信息系统有深刻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领导可以提出要求,至于如何做,怎样做,可以交给有经验专家或咨询顾问帮助考虑。在准备阶段,由专家协助企业做需求分析、信息化的管理方案、软件选型、计算机的配置、编码的指导、人力资金的投入计划等项工作。在实施阶段,要处理的问题更多,信息化系统是1个企业行为,要和企业文化相结合,软件系统不是买来就能够使用的,从基础数据的建立开始,逐步推进系统的实施,处理异常情况,都有实际应用的问题,这时都需要有经验的专家指导,这样能够缩短实施的周期,少走弯路,以便系统的成功实施。
5.做好培训工作
要求企业对所有员工进行ERP等先进管理思想的培训,使所有员工都能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新理论,进而转化为生产力。针对不同系统的不同项目、不同人员组织培训是极其必要的。由于培训不足导致系统实施项目受阻、项目拖期、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经验教训比比皆是。培训要贯穿整个系统实施过程,每实施1步都要进行相应内容的培训。同时要解决在实施过程中的“夹生饭”的问题,因为随着系统的实施,对系统的认识不断加深,结合业务提出的新问题,都要通过培训来解决。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除了上课培训,开会讨论、分发学习资料组织阅读、带领企业有关人员到用户走访,了解其他企业的实施情况进行学习,都可以作为培训的形式,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灵活进行。同时可以把培训纳入到部门考核当中,对于关键内容组织答卷考试、评分,人事部门记录在案,利用以上手段可以加强培训的效果。
6.实施信息化建设要量力而行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和管理水平较低等原因,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结合实际,量力而行。有条件的,可以直接上ERP等管理信息系统,如有困难,也可以从解决财务管理、物资管理、销售管理的突出问题入手,分步实施。企业信息化并不是高不可攀、神秘高深的事情,关键是因企制宜,对症下药。
总之,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应适应新经济时代的挑战,及时走上信息化之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彭运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7):58-61.[2]刘谦.对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的进1步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5):14-18.[3]王钊.ERP在我国企业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3):33-35.[4]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ERP应用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50-156.
第三篇: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时间:2015-08-10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本文字数:8943字
内 容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集成化和信息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信息不仅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且还是最活跃的驱动因素。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阐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市场竞争力的紧密联系,提出了如何完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来提高企业本身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集成化;信息化;竞争力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4
第二章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2.1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5
2.2如何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6
第三章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8
3.1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8
3.2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值的思索的问题„„ 1第四章 企业信息化与市场竞争力的关系„„17 4.1 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17
4.2 促进组织结构优化,为企业 赢得竞争优势„„18 4.3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来赢得市场„„19
总 结„„21
参考文献 „„2后记
„„2第一章
绪
论
当我们迈进21世纪的时候,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成为我国“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和重要内容而备受国人重视。加入WTO旨在使我国经济融人世界经济主流之中,缩短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入世”不仅在经济运作层面和体制制度层面对我国产生冲击,同时,企业建设和管理文化层面也同样受到影响。
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将采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化建设首先要从基础工作抓起,主要有办公自动化的管理、业务管理、信息服务等;只有做好这些信息化的基础工作,才能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
第二章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2.1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企业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它涉及到办公自动化、业务管理科学化、信息服务网络化、商务活动电子化等等这些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办公自动化管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文件资料积累堆积如山,给文件保管、查询带来极大困难。传统的办公程序,从文件起草、传阅、审批、归档、借阅等各个环节,常常存在浪费纸张、文字不清、传阅不及时、文件去向不明等现象。而信息化下的办公自动化。只要一台电脑,将所有文件输入进去,无论何时何地,通过主题词和全文检索进行查询,这样做既安全又省时,又准确,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业务管理科学化
在信息化条件下,企业的业务从调研、立项、签约、履约到后期的服务,都可以进行科学管理,例如快速准确计算各种存在大量内部运算关系的业务报表,随时掌握大量的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对业务市场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分析,对租赁合同、工程项目合同等各种业务数据建立数据库,利用检索查询程序生成各种报表,绘制各种统计图形,实现日常管理、综合分析和预测功能。
信息服务网络化
企业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宣传自己的产品服务于客户,并与其他企业建立实时互动的信息交换,达到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各环节的统一协调。
利用网站向客户提供详尽的企业产品信息和服务介绍,减少企业宣传成本;利用网站向客户直接进行产品销售和提供服务。增加企业收入;利用网站建立企业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企业建立网站后还可以设置自己企业域名下的电子信箱,大大提高企业通讯效率,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极大降低经营成本。借助互联网,决策者得以迅速了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新闻,及时掌握国内、国际市场行情和供求信息。
商务活动电子化
商务活动电子化即电子商务,利用网络技术直接与分布各地的客户、经销商、供应商、储运商、银行、认证中心等团体和个人相互连接,进行各种商业交易活动。例如:广告宣传、咨询洽谈、网上订购、网上支付、电子帐户、服务传递、意见征询、交易管理等各项功能。
2.2如何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领导重视,引进人才
为更好适应发展,顺应大势所趋,企业应广纳贤才。作为信息网络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程度的科学文化知识,如商务交流、巾场营销、贸易理论、相关法律与惯例等。重视自主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
我国企业大部分设备落后、陈旧,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企业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还需要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并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发掘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研制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形成技术创新项目、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科学管理、市场营销等一系列工作。加快从传统的技术开发方式向电子设计自动化方式过渡,变生产后的验证为生产前的验证,加快虚拟制造技术的普及和虚拟商店的开设。
虚拟制造就是在计算机上实现产品设计、工艺流程、加工制造、性能分析、质量检测及各个环节的管理与控制,其结果是产品开发周期短、成本低、应变能力强。企业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产品在网络上建立虚拟商店,这样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收集、传播、反馈,连通干家万户企业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消解了“生产什么、怎么生产、销售给谁”的问题。
总之,企业通过建立网站,开展电子商务,使管理、生产、销售融为一体,更加安全、准确和高效,充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网络,企业的领导人可以随时了解各部门、各分厂的经营全貌,运筹帷幄,并可迅速下达各种指示到各部门和分厂,提高了办公效率;通过建网,树立了企业形象,直接面对全世界数以亿计的潜在用户;通过上网,解决了企业存在的各种弊端,提高厂竞争活力,促进企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了与国际贸易接轨。
第三章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从七十年代起步,八十年代打下基础,九十年代中后期发展快速。目前,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跟国际的先进发展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这样的那样的问题。下面就意识,需求,应用深度,技术实现,资金投入,应用效果等六个方面对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
1、意识方面
随着体制改革,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企业已经深切的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上达成了共识。总的说来,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实际操作方面,各个企业的重视程度相差却很大。
2、需求方面
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型企业由于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高,市场观念和现代管理意识强,其信息化建设基础好。很多企业在创建之初就把信息化建设考虑在内。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网络公司。与之相反的是,传统的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相对薄弱,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也少。譬如说,棉纺行业。企业效益好的,行业竞争激烈,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外向型大中型企业信息化的需求较为强列;效益不好,竞争领域相对狭窄以及小型企业的信息化需求相对来说就不太强烈。
总的说来,企业竞争环境越复杂,竞争压力越大,越要求企业信息化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保证程度以及其实施效果。
3、应用深度方面
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在基础应用方面的普及面比较广,但是在重大信息工程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具体说来,很多企业就某一方面的信息系统的,譬如说财务方面,库存方面等等,应用比较广。但是,基于企业的所有资源优化配置的信息系统的开发比较少。而且,据统计,这样的信息系统在我国企业中应用效果不好,成功的例子很少。我想这跟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滞后有很大的联系。在谈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外延的时候,我们已经强调过,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对于这种面向整个企业应用的信息系统,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作指导是行不通的。
此外,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一个很典型的特点: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因行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存在差异。总的说来,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企业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企业管理落后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4、技术实现方面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在技术实现方面有两个典型的特点。其一就是,研究较深,实现较浅。我国在信息化技术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在体系的建立上已经到达了一定的深度。但是在将信息化技术转换成产品的程度较低。很多的科研成果被研究院束之高阁,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成效。其二就是,“信息孤岛”日渐突出。随着企业计算机技术运用的不断深入,不同软件间,尤其是不同部门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设计,管理,生产的数据不能共享,进行交流,数据出现了脱节何不一致。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孤岛。这一点势必成为企业全面走向信息化的一大障碍。
5、资金投入方面
企业在前期的信息化建设中一直把重心放在硬件的投资上。很多企业领导认为,一个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是用硬件一步一步堆砌起来的。他们愿意在硬件方面做出较大的投资,而在软件方面的投资很少。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应该这么说,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中,硬件和软件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软件占的地位更重。很多国家把软硬件的投入比例作为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量化指标。软件的投入比例越大,说明该国家的信息化水平越高。当然,我们不能单纯的从软件的投入比例判定信息化的水平,但是它确确实实的从某个角度透漏出了信息化的水平。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走向了软件,硬件和网络产品并重的局面。甚至在有些企业里面,在资金投入方面,软件的投入已经超过了硬件的投入。此外,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对服务的投入也开始认可,尤其是系统软件的升级维护和定制开发。
6、应用效果方面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在应用效果方面,总的说来,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我国的企业在信心系统应用方面的热情高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忧的是各个企业在大型的信息化工程的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很有限,与国际的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亟待提高。
3.2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值的思索的问题
1、什么样的企业应该进行信息化建设
在与港务局的信息化班子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讨论到这么一个问题“就中国而言,目前,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在讨论过程中,有的人认为只有大企业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没什么大的意义。这种观点我是不赞同的。因为一个企业是否要进行信息化建设,主要取决于它的外部的竞争状况以及内部的效益状况。对于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无疑可以让企业的发展空间更大,竞争能力更雄厚。改革开发以后发展起来的许多新型公司,在中国的信息化潮流中走在了前头。这跟其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有很大关系。此外,一个企业的效益状况也决定了一个企业进行信息化的物质条件。没有强大的物质条件作后盾,搞信息化建设就成为一句空话。因为信息化建设对那个企业而言,都是一笔很大的投资。目前,我国还有很多企业的效益很不好,职工的工资都不能满足。对于这样的企业,谈信息化建设是不切合实际的。需要补充一点的是,有很多企业的业务涉及到的文档,数据,图纸的数量极为庞大。如何存储这些文档,数据,图纸成为企业最头疼的事情。这时候,我们就迫切的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支持。
看了前面的论述后,可能有人就会问“那这些外部竞争不激烈,效益不好,业务数据量不大的企业是不是就不用进行信息化建设了”.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知道任何东西都不是一层不变的。我们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如果一定要等到外部竞争很激烈,效益很好,业务数据量很大的时候,那就迟了。我们对于这样的企业,并不是要求它们不要进行信息化建设,而是说它们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迫切性没有那么大。但是,信息化建设应该是一步一步来的。我们从现在起,应该一点一点的开展,从点到面。否则,等到同行业的企业都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要想取得明显的优势就很难了。
总的说来,所有的企业都应该进行信息化建设。对于外部竞争环境不是很激烈,业务数据量不是很大,效益不太好的企业,应该从小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开展信息化建设。
2、加入WTO以后,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做出的相应调整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作出那些相应的调整呢?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认为,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做的最大调整就是市场定位的改变。以前,对很多企业而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定位是国内市场,而且面对的国际竞争也不激烈。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迫切性增强。而且,在信息化建设中,应该从全球的市场出发。譬如说,在进行面向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考虑资源的优化配置的时候,应该是基于全球的,而不是国内。此外,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建立,最好能给与国际接轨。譬如说,在很多量化的值标,语言等方面,应该尽量的接近世界的潮流,或者是留下接口。
3、信息化和工业化
我国在十五规划中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想。这样一来,信息化已经被提到了跟工业化一样的高度。总的说来,信息化是以工业化为基础的,并能带动工业化的发展。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重要的差异。
(1)在解决问题上的差异:工业化主要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动力和机械问题,一方面是解决人的体力不能完成的工作,另一方面是解决将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信息化主要解决的式信息的编码问题,一方面是解决人的智力不能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将人从繁重的智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2)在发展动力上的差异:工业化的发展是以资本为第一推动力,资本是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显现出“资本导向”的特征。信息化的发展是以技术为主要动力的,以技术的不断突破带动产业的进步,显现出“技术导向”的特征。
(3)在发展条件和手段上的差异:工业化的基础是农业化,信息化的基础是工业化。工业化主要靠竞争来实现,其观念是参与面越少越好。信息化的观念是参与面尽量的多。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信息化进程不能盲目的仿效西方的信息化进程。因为中国的信息化现状决定了中国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很多西方国家,譬如,美国,都是在完成了工业化之后,才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目前,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前期。但是,中国采取的政策不是等待工业化的完成,而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并重,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带动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全世界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如果固守旧的模式,等待工业化的完成,这是不科学的。但是,我们的信息化建设由于没有强大的工业化作后盾,需要我们谨慎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开展。
4、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和效益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很多人都喜欢用成本和效益这两个概念来衡量所接触的事情。于是乎,很多人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企业信息化的成本是多少,它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我个人认为,从成本和效益的角度考虑信息化建设是不科学的。首先,信息化的成本虽说能大概的估计,但是有许多的潜在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是无法衡量的。因为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取得跟很多方面相关。想要定量的获取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效益是不现实,也是不科学的。在这里,我想用港务局徐站长的那句话作为对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和效益的最好诠释-我们的员工离开了现有的信息系统,是无法开展工作的。简而言之,成本有限,效益无限(当然,这需要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
5、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人的因素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全民工程。大而言之,中国的信息化建设不只是国家领导人的事情,也不是信息产业部的事情,它需要全中国的人民做出共同的努力;小而言之,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是这个企业所有人的事情,上至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下至企业的普通职工,都应该为信息化建设作努力。我个人认为,可以把信息化建设中的人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开发层,执行层。这三个层次的人都可以为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第一是决策层,也就是企业的领导层。他们的信息化意识强弱,对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据了解,很多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到最后不了了之,跟领导的更新换代关系密切。那么,作为决策层的领导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呢?首先是提高个人的素质,努力的增强信息化的意识。其次就是要大力扶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但是,对于信息化建设,也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定期的进行成果检验。第二是开发层。譬如说,港务局的那一套信息化班子就算是开发层。这一层是决策层和执行层连接的枢纽。对于,开发层的人员来说,首先要做的是主动的与企业的职能部门了解情况,充分了解需求。其次是要主动的向领导汇报工作,做到上传下达,争取领导的大力支持。有了这样的基础,开发工作才能开展的顺利。第三是执行层。也就是信息系统的使用人员。作为系统的使用人员,应该主动的学习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以便能更好的理解信息系统。对于信息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的向开发人员反映。有了这三层人员的共同努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才会越跨越大。
第四章
企业信息化与市场竞争力的关系
4.1企业信息化与市场竞争力的关系
企业信息化就是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领域,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开发效率,获取信息经济效益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改进和强化了企业物资流、资金流、人员流及信息流的集成管理,对企业固有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发展与融合,使企业竞争战略管理不断创新,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1.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随着Internet/Intranet的发展以及各种决策工具如ES、Dss、EMS等的应用,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灵活、快捷,人的行为与经营流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机系统,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能力,拓展了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延伸了决策者的智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增强了决策的科学 性,此外,企业信息化不只是计算机硬件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即在信息化过程中通过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实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2.促进组织结构优化,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传统的组织结构存在多等级、多层次、机构臃肿、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缺乏活力、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等弊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从而导致组织形式的巨大变革,推动了业务流程再造(BPR)乃至组织结构的重构。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 ”结构取代了原有的塔型结构。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对科层的监督协调成本,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形成学习型组织,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4.2、企业信息化与市场竞争力的关系
企业信息化就是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领域,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开发效率,获取信息经济效益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改进和强化了企业物资流、资金流、人员流及信息流的集成管理,对企业固有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发展与融合,使企业竞争战略管理不断创新,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1.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随着Internet/Intranet的发展以及各种决策工具如ES、Dss、EMS等的应用,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灵活、快捷,人的行为与经营流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机系统,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能力,拓展了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延伸了决策者的智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增强了决策的科学 性,此外,企业信息化不只是计算机硬件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即在信息化过程中通过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实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4.3、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来赢得市场
企业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人才储备、资金配置、管理模式等方面并没有根本的改观。在企业信息化方面,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1.企业要及时转变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使之与信息化形成良性互动。
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在于企业经营的集成化管理,从供应商、合作伙伴、生产过程到销售和客户关系的信息管理。因此,信息化是对企业经营流程的改造,也对管理模式革命和挑战。可以采取:(1)找好信息化建设突破口,“结合自身实际,结合行业实际,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关键环节、关键领域进行改造,时信息效益最大化。(2)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从企业规模、经营状况和实际需要出发,合理支出和配置信息化资金,不断提高信息化资金利用效率。
2.加快信息化服务业发展,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人力和物理的保障。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企业因应在大的环境下把握信息化的方向和策略。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因此要把培养信息化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好。同时还需加强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持续教育 和岗位培训,加强重点企业信息主管队伍的建设。
总
结
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在企业进入信息化阶段,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特有的情况,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赢取市场的竞争力,为长远的更好的发展打算。因此,企业信息化须结合实际环境,更加有效地利用内部和外部资源,从而推动企业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
后
记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正热火朝天开展着。虽然我们信息化建设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信息化的步伐走的有一些摇曳,但是我们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从实际出发,切切实实的解决上述的问题,中国的信息化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的。
致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从论文的选题开始,到论文中期报告,直到论文完成,老师给予了我很多的关心和指导,他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经验都让我获益非浅。
在此,再次向老师的直到表示忠心的感谢,同时还要感谢各位授课的老师的悉心教导,还有同学的建议和分享,使我得到了许多的锻炼和学习机会。
最后,衷心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让我的人生更精彩!
第四篇: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案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规划
公司信息化建设需要涉及整个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它包括公司的的经营、计划、合约、技术、质量、安全、施工、材料、设备、人力资源以及成本管理等各个重要环节,几乎涉及公司所有人员。因此,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
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达到“一个中心、两级管控、三个集中、四控三管一协调”的目的。为此,需要建立以项目管理系统为核心,结合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材料管理、采购管理、设备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办公管理、文档管理等功能的统一的企业管理信息平台。建立这样一个涉及公司方方面面的系统,工作量将十分巨大,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为了有效地完成公司的信息化工作,建议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方式。一次性进行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完成需求分析和系统的整体涉及;实施过程则按照业务的重要程度和对信息化要求的紧迫程度和准备完善程度排序,逐步进行实施,保证实施一块成功一块。一方面可以保证信息化实施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大,从而尽可能减少信息化建设对资金的压力。
根据目前公司的现有系统情况:财务部已采用了网络版的用友财务系统,实施了部门级的信息化;合同部则采用广联达造价软件作为业务应用,但均为桌面系统,尚未做到联
网,数据、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其他部门均没有任何针对性的应用。因此,公司的信息化可初步分为几大部分:
(一)企业级办公自动化系统(OA)
建设覆盖全公司(含子分公司和各项目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以此将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先行纳入系统,并建立各级领导与员工使用网络和电脑进行事务管理的习惯。将各种日常工作的流程进行科学的梳理和合理的规划,通过系统的建立和使用的过程,逐步改善工作流程、规范管理、提高效率。
OA系统是处理公司内部的事务性工作,辅助管理,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手段的系统。公司需要建立的协同办公(OA)系统就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以“工作流”为引擎、以“知识文档”为容器、以“信息门户 ”为窗口,使公司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公司的OA应包括一些基本的功能模块:管理工作流程、知识目录架构、信息门户框架,以更便捷、更简单、更灵活、更开放的满足日常OA办公需求
公司应用协同OA系统,总体具备以下几大价值点:(1)落实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自动化
这牵涉到流转过程的实时监控、跟踪,解决多岗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率的协作。目前的企业和单位都存在着大量的工作流程,例如公文的处理、收发文、各种审批、请示、汇报,等等,都是一些流程化的工作,每个单位都会有大量的流程。通过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就可以规范各项工作,提高单位协同工作的效率,极大的减少中间环节的摩擦。
(2)知识文档自动化管理的自动化
使各类的文档(包括各种文件、知识、信息)能够按权限进行保存、共享和使用,并有一个方便的查找手段。
(3)信息发布平台
内部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发布和交流的场所,例如电子通告、新闻发布、电子论坛、电子刊物,使内部的规章制度、新闻简报、技术交流、公告事项等能够在组织内部员工之间得到广泛的传播,使员工能够即时的了解组织内部的发展动态。
(4)内部通讯平台
建立组织内部的邮件系统,短信系统,即时通讯系统、论坛、个人博客等,使组织内部的通讯和信息交流快捷通畅。
(5)辅助办公
它牵涉的内容比较多,像会议管理、车辆管理、办公物品管理、图书管理等与我们日常办公事务性的工作相结合的各种辅助办公,要实现这个辅助办公的自动化。
(6)信息集成
在公司内部,已存或将要建立一系列的专业业务管理系统,如财务、造价、项目管理等。办公自动化系统应该跟这些企业的业务系统实现很好的集成,使相关的人员能够有效 的获得整体的信息,提高整体的反应速度。
(7)实现分布式办公
就是要解决分布式办公和移动办公,要支持多分支机构、跨地域的办公模式以及移动办公。公司的项目和分支机构分布面越来越广,距离越来越分散,移动办公和跨地域办公成为很迫切的一种需求。
(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由于知识经济的来临,所谓人力资本的观念已经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更不下于土地、厂房、设备与资金等,甚至超越,除此之外,人是知识的载体,为了有效运用知识,将知识发挥最大的效用,便需要妥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够发挥人力资源的最佳效用,通过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公司可以借由此系统,将人力资源运用到最佳经济效益。
人力资源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臵、培训开发与实施、绩效考核与实施、薪酬福利、人事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和员工关系管理八大模块。
(三)项目管理系统
随着行业竞争压力逐步加剧,无序竞争、过度竞争以及工程项目微利性明显、合同毛利率低的同时,企业本身管理费用居高不下,因此要求开展项目操作成本控制。而且,在公司规模扩张,人员快速增加的情况下,逐渐显示出内部管理跟不上业务发展需要:总部职能弱化、以包代管,未能发挥公司的规模效益,诸如,资金、物资采购、分包等,因此
要求梳理总公司管理结构,提升业务链上游竞争力。
通过项目管理系统的建立,构建总公司项目管理层级体系,彻底理顺“高-中-低”业务管控方向以及形成“自上而下”的业务管控模式。同时,逐步解决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项目多且分散,开户众多,资金管理相对混乱,如何及时掌握总公司及子分公司的现金流量、流向与存量?
2.如何发挥总公司资金的规模效益,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
3.如何减少企业内部交易而产生的不必要的资金流动; 4.垫资较多,资金积压严重,回款不及时如何维持现金流动的均衡性,防止支付危机
5.如何动态核算工程项目占用公司的利息,以及内部拆借的利息;
6.如何有效控制下属企业资金的体外循环,盘活集团资金使用。
总而言之,工程建设项目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中心,是公司的核心能力,也是公司的生命线。工程项目管理能力是施工企业管理之命脉,它创造了施工企业的价值,一切能力都是为了服务于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因此,项目管理是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模块。
综上分析,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核心需求是:
建立企业的决策指挥中心,及时掌握项目生产状态,对公司人、财、物、信息以及技术资源进行集中整合和统筹调
度,以数据为依据,有效做出决策指令,最大程度的发挥企业品牌、资金、技术和资源整合优势,提高决策效力;建立企业的多项目管理平台,实现“企业集约化管理”和“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和谐统一,有效控制项目建造成本,提高公司整体经营收益;对于单项目管理,进一步规范并优化项目管理流程,做到“有计划可依,有过程可控,有监控可循,有整改可鉴,有改进可用”,实现 PDCA 闭环管理。
建立企业的风险监控中心,加强异常和重大事项的监控与反馈机制,帮助公司更有效地各种经营风险进行监控,及时预警并采取规避措施,降低公司整体运营风 险。
二、建设模式
为更好地获得专业的IT服务,获得各个领域最优秀的软件,同时最好地满足公司的信息化要求,建议采用IT总包的建设模式。将公司的信息化工作整体交由一家有实力的专业服务商进行项目总包,由其完成公司整体信息化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从过程上,应考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平台先行的原则。平台先行有利于信息化各系统的集成整合,也可通过平台最好地实现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又保证信息的无障碍沟通。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则是保障信息化工作少走弯路,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公司信息化方面的投资的有效措施。
一个能为企业发挥巨大价值的系统,就像盖一栋美观、实用、质量过硬的房子,必须要有完整的设计图,必须要先打好基础。体现在信息化中总体规划和实施路线就是设计
图,而企业协同工作平台就是基础。
三、实施步骤
根据前期的调研,公司信息化建设需要以下步骤进行是时候:
(一)项目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完成信息化项目建设规划,选择IT总包服务商,确定项目实施的大致时间过程和项目实施总体预算、分预算以及项目实施的总体规模和分规模。
设立公司内的项目实施领导机构、工作机构,进行公司内的组织准备和人力、财务和物资的准备。
(二)需求调研、编写解决方案
这一过程是由公司内信息化工作机构配合IT总包服务商进行信息化的需求调研,编写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解决方案。确定信息化过程中需要采用的技术,等等。
(三)办公自动化系统
这一阶段的工作是由IT总包服务商进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并在开发结束后上线进行测试运行。
(四)人力资源系统
这一阶段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上线测试。
(五)综合项目管理系统
这一阶段完成综合项目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上线测试。
(六)档案、知识管理等辅助系统
这一阶段完成档案管理、知识管理等辅助系统的开发和上线测试。
(七)数据准备
这一阶段进行上面各个系统进入实际应用前的数据准备,即是把公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数据实时地录入系统,使系统中具有公司运行的历史记录,可以根据准备的数据顺利地进行后续的管理工作。
(八)核心员工培训
这个过程完成信息化系统中关键岗位的员工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系统的操作和简单的维护技能。培训结束后,信息化系统各个环节都有人能进行操作,保证系统能够顺利的运行。并在日常管理中发挥其作用。
(九)试点项目运行
上一阶段的培训结束后,应选择一个典型的项目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试点进行实际应用。在试点工作中,可以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调整,完成了这一阶段的试点,才有可能保证全公司范围信息化工作的成功。
(十)全员培训及推广应用
通过试点的成功,就可以进入全员培训和推广应用阶段,进入这个阶段,就可以基本确定公司信息化的成功了。
(十一)项目验收
在全公司范围的信息化系统顺利运行一段时间以后,项目即可以进入验收阶段。项目验收后才是信息化工作阶段性完成的标志。
第五篇:企业信息化管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摘要
客户关系(CRM管理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客户资源进行集中式管理,将经过分析及处理的客户信息与所有客户有关的业务领域进行链接,使市场、销售、客户服务等部门可以共享客户资源,公司可以实时地跟踪客户的需求,提供产品及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及忠诚度,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使公司利润最大化。包含三个方面的层次。首先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将企业的客户(包括最终客户、分销商和合作伙伴作为最重要的企业资源,通过完善客户服务和深入客户分析来满足客户需求,保证实现客户的最终价值。其次,客户关系管理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它存在于市场营销、销售、服务和技术支持等与客户相关的领域。再次,客户关系管理也是一种基于特定管理软件与先进的管理方法。
然而随着各种现代生产管理和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全球性产品过剩及产品同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产品差别来细分市场从而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就变得越来越困难,从而使企业发展的主导因素从产品价值转向客户需求,客户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
关键字: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企业核心资源
二、引言
客户关系管理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CRM的出现出现了两个重要的管理趋势的转变,首先是企业从人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转移。因为随着各种现代生产管理和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全球性产品过剩及产品同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产品差别来细分市场从而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就变得越来越困难,从而使企业发展的主导因素从产品价值转向客户需求,客户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
三、正文 企业简介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海尔从引进冰箱技术起步,现在依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东南亚、欧洲等地设厂,并实现成套家电技术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
企业信息化与系统需求
随着各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竞争力需求的日益迫切,海企业Nebuchadnezzar 信息化建设和工作也在不断推进。海尔企业总裁认识到客户关系管理非常重要,也一时到实施CRM在提高公司整体服务水平,树立品牌,利用客户信息优化企业决策,贴近客户,更有力面对竞争,提高市场份额和提高投资回报方面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企业系统需求
海尔市场链管理是实施CRM的基础。自1999年开始,海尔就已经进行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符合新经济要求的、业务组织流程化(包括商流、物流、资金流、组织结构扁平化的企业组织结构,这为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海尔CRM管理系统就是在海尔业务流程再造之后的平台上实施的,形成了“前台一张网,后台一条链”的闭环系统,前台的一张网是海尔客户关系管理网站(haiercrm.com,后台的一条链是海尔的市场链。
客户关系管理三阶段
海尔把自己的发展定为三个阶段:从1984年到1991年,产品单一化;从1992年到1998年,产品多元化;1998年以后,国际化。
在最初的阶段,海尔主要抓产品质量。那个时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表面上没有客户也没有用户。所以那时候的很多企业,后来大批倒掉。因为它们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了客户和用户的需求。
到了产品多元化的阶段,现在所说的客户管理可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是做一种产品,有多种。对海尔的多元化有争议。当时海尔有一个想法:在全世界找不到一个企业只做一个冰箱或洗衣机产品可以站住。想做大做强,就不可能只做一个产品。这个时期我们从狭义的质量走向广义的质量,就是服务。在全国一下子设了42个中心,投入非常大。但对多元化冲开了一条路。
后来到国际化阶段,对海尔的争论就更大了。走出去行不行,会不会赔钱……提了很多问题。但这是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这时候的客户关系管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而是合同、契约的关系,问题主要在文化的层面。将来海尔能不能够成功,走过这一段最为关键。
海尔的渠道策略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秘诀是创新与速度
海尔在不断创新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包括把设计人员变成型号经理,这是一个最大的创新。就是把的开发人员和市场需求结合在一起,去开发这个需求,叫作创造需求。开发人员从过去的开发产品上升到了开发市场上。他的收入也与他开发产品的市场效益挂钩。另外一点,做得比较成功的就是速度。很多企业都发现了这种需求,谁能最快地满足,谁能最快地提供,谁就是胜者。但现在是速度高于完美。所以现在产品往往是第一代出来以后,很快就推出第二代了,现在就到了第八代、第九代。一开始就想到应该有很多功能,但那么短的时间里,只能将这个概念用最简单的形式推出去,通过第二代、第三代来改善。但一般的大企业认为这个不够完美,再完美、再完美一点。但是,用户需要的是这种需求,差一点顾客也能接受,可以再来改进。而客户要的是销售的速度。
前台一张网,后台一条链,海尔市场链管理是实施CRM的基础
自1999年开始,海尔就已经进行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符合新经济要求的、业务组织流程化(包括商流、物流、资金流、组织结构扁平化的企业组织结构,这为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海尔CRM管理系统就是在海尔业务流程再造之后的平台上实施的,形成了“前台一张网,后台一条链”的闭环系统,前台的一张网是海尔客户关系管理网站(haiercrm.com,后台的一条链是海尔的市场链。
企业内部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与外部的客户系统是海尔实现CRM的手段 CRM是一种管理软件解决方案,它的高效运转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基础上。两年前海尔就在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础上,构筑了企业内部供应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资金流管理结算系统和遍布全国的分销管理系统和客户服务响应CALL-CENTER系统,并形成了以定单信息流为核心的各子系统之间无缝连接的系统集成。海尔内部ERP系统和外部客户系统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快速响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前台的CRM网站作为与客户快速沟通的桥梁,将客户的需求快速收集、反馈,实现与客户的零距离;后台的ERP系统可以将客户需求快速触发到供应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财务结算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等流程系统,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协同服务,大大缩短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
端对端,与客户的零距离是海尔实施CRM的目的
“决胜在终端”,海尔认为,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直接的市场竞争转向客户的竞争。海尔CRM联网系统就是要实现端对端的零距离销售。传统的企业和商场是两个金字塔,企业基层员工和营销终端之间有无数职能造成的鸿沟,导致市场信息不能完全正确的传递,用户的需求也得不到最大的满足。海尔已经实施的ERP系统和正在实施的CRM系统都是要拆除影响信息同步沟通和准确传递的阻隔。ERP是拆除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墙”,CRM是拆除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墙”,从而达到快速获取客户定单,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缩短销售周期,降低销售成本的目的;使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客户在营销和使用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客户及时解决,从而大幅度提高销售业绩与客户满意度。
软件公司简介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是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268,中国软件产业领导厂商,亚太地区管理软件龙头企业,全球领先的中间件软件、在线管理及
全程电子商务服务商。金蝶以帮助顾客成功,让中国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为使命,为世界范围内超过80万家企业和政府组织成功提供了管理咨询和信息化服务。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软件产业众多“第一”的缔造者:第一个WINDOWS版财务软件及小企业管理软件--金蝶KIS的缔造者;第一个JA V A中间件软件--金蝶Apusic和金
蝶BOS的缔造者;第一个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三层结构的ERP系统--金蝶K/3的缔造者和第一个发布基于互联网提供在线管理和电子商务服务--友商网的缔造者。金蝶目前有三种ERP 产品,分别为面向中小型企业的K/3和KIS,以及面向中大型企业的EAS,涵盖企业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商业智能等,并能实现企业间的商务协作和电子商务的应用集成。金蝶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作为不断前进的动力,未来四年,金蝶将在企业管理软件及服务、电子商务、中间件和电子政务四个产业中占据领导者地位,打造百亿级管理智库,争当世界级软件服务品牌,与中国企业一起推动中国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未来十年,金蝶致力于成为亚洲第一、世界领先的软件及服务品牌。金蝶的长期目标是成为全球企业管理软件及电子商务服务市场的领导者,发展成为受人敬仰的公司。
实施CRM成功的因素
海尔CRM管理系统围绕一个中心,面向两类用户,提供三种服务。一个中心是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可实现客户对定单的下达、审核、跟踪的全过程服务;两类用户分别是外部客户用户和内部业务人员用户;三种服务分别是面向外部客户的网上财务对帐、费用查询等在线帐务服务,面向外部客户的管理咨询、客户投诉及面向内部业务人员的库存查询、日期查询、客户进销存查询、商业智能分析等在线系统服务,和企业文化、产品推介、促销活动等网上信息服务。海尔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是实现顾客满意度的最大化,而海尔CRM管理系统通过搭建与客户之间的统一高效的平台向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
四、结论和建议
第一:借鉴成功的管理方法,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交流。第二建立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的方式,协同工作信息共享,随时随地的掌握客户动态,使客户服务管理现代化,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物流系统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第三:企业要加强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企业要给客户更多的关怀,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服务,这样子既能树
立企业形象又能体现物流系统的柔性化趋势。第四:维持老客户,并在发展新客户过程中充 分发挥老客户的口碑作用,扩大客户群。第五:及时响应客户需求。第六:选择信誉良好、现代化程序高的经销商是处理好客户关系的重要因素,企业应该与经销商建立电子数据技 术,客户信息可及时相应、双向互动,这样,企业可与经销商共同致力于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五、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 杨路明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实务 东北财经出版社,2007 年 赵守香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