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随笔:给调皮孩子多一些关爱
教育随笔:给调皮孩子多一些关爱
不管在什么时候或在什么活动中,听话的孩子老师都喜欢他们,都会给他们的爱多一些,那些调皮的、捣乱的孩子真是让我们头疼,对于他们做错的事大多是进行批评教育,收到的效果不大,我想批评起不到好的作用,那为何不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赏识呢?
我班就有几个比较典型的调皮的孩子,我真拿他们几个没办法,老于其他孩子们发生冲突,一会这个告他的状,一会那个又说他在捣乱,对于他们进行批评也起不了作用,我想改变他们就得改变教育方法。通过这几天我对他们的观察,其实他们很爱和小朋友们做游戏和玩耍,每次活动也很积极参加,只是在交往中方法不对,才引起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对于他们在平时我多关注他们,多和她们交谈,多进行表扬和鼓励,随时注意他们的闪光点,和他们多讲一些与小朋友们交往时遇到的问题怎么办,多和小朋友们团结友好。渐渐地,他们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少和小朋友争夺东西和打架了,小朋友们也都还是喜欢他们了。
孩子总归是孩子,他们的内心都是纯洁的,让我们多赏识、多关爱调皮的孩子,那可是会有很多的收获啊!
第二篇:多给孩子一分关爱
多给孩子一分关爱(徐元春)
户外活动时,当孩子们听说要玩切西瓜游戏时,都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宁宁小朋友既没有笑,也没有和别人拉手,一旁的宝宝主动拉住了他,他轻轻的挣了一下,没挣掉。游戏中西瓜切到了他,按照游戏规则,被切到的幼儿要比赛跑,但他没有跑起来,只是绕着圆圈快走了一圈,默默回到原来的位置上,无巧不成书,西瓜有切到了他,这次他轻声嘀咕了一声“又是我”,很不情愿的样子,我想激起他比赛的兴趣,就带领小朋友为他喊加油,但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他照旧走了一圈,看着同伴飞快的跑着,他似乎不着急也不在乎。平时的宁宁在活动中总是默默站在一旁,既不参加游戏,也不打扰别人,如果老师喊他几遍,他立刻把头低下的,生活中遇到困难也总是同伴像老师提出来,是个十分被动的孩子.在切西瓜游戏中,面对同伴的竞赛,他没有激起丝毫竞争的兴趣,而是采取消极的应付态度,表现得很勉强,根本不象其他孩子一样兴高采烈。我想,作为明幼儿教师,平时要善于观察幼儿,多给他一分关爱.幼儿的点滴进步都要加以变样和肯定;我相信给他足够的发展平台,他很快就会走向自信,活泼之路。
失 败 也 快 乐(王静)
“豪豪,怎么了?”其他小朋友都陆续从午睡室出来,豪豪却仍坐在床上,眼泪汪汪的。原来他的小背心的扣子太紧了,他揿不进去。孩子的荣誉感强,不愿承认失败,因此每每遇到困难,他羞于求助别人,可自己又没办法解决。
类似的情况在许多孩子身上都有发生,每次我们都告诉孩子遇到困难别害怕,并把这一切归咎于孩子自理能力差、胆小等原因。可仔细想一想,让孩子害怕困难、害怕失败的却正是我们自己!我清楚地记得从我从教的十年中,我所看到的活动预设教育目标中,只见过“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从没有谁写过“让孩子体验失败也快乐”;许多教师包括我,也常常抓住一些“成功的例子”加以肯定、表扬、宣扬,以次激励孩子的兴趣。是的,这种成功感确实让孩子有了学习的动力,可这种片面的引导,也把孩子引到“成功光荣,失败丢人”的误区中,孩子们把“求助”看作了“失败”的代名词,羞于求助,引出了许多象豪豪一样的情况。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失败的经验往往要比成功的经验多,也正是许多失败的经验给我们指出了成功的方向。而当你遇到失败,却得到别人的安慰与帮助,你不快乐了吗?试问,一个从不需要帮助的人,和一个乐于承认困难、失败,乐意接受别人帮助的人,你更喜欢谁呢?答案当然是更人性化的后者。其实在我们的教育中不光“成功”有教育价值,“失败”也有许多的教育价值,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去寻找这些价值,去认识“失败也快乐”的秘密!
不经意的表扬李霞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午睡时如果有一个孩子要上厕所发出的声音就会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午休。只要有一个孩子醒了,接二连三其他的孩子也醒了,再要让他们睡着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一天,轮我值班,班上的一个小朋友想上厕所,经过我的批准,他悄悄地下了床,穿好鞋,蹑手蹑脚尽量不发出声音的轻轻的打开门去了卫生间。我非常感动,这么小的孩子也会替他人着想。我们总以为现在的孩子们太不懂事了,从来是不会替别人考虑也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通过这件事,我彻底地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之处,不能因为一些其他的因素否定这个孩子的优点。原本想是第二天上课的时候专门表扬这个孩子,并让其他的孩子向他学习。在交接班的时候我和班上的那两位老师说起了这件事,并说这个孩子很懂事。当时小朋友们正在唧唧喳喳地叠着自己的小被子,也许是我们说话的声音大了一些,或许是孩子们想知道老师在谈论谁的事情,反正当时午睡室一下子特别安静。第二天,我忙别的事情把此事忘了,一点也没想起我曾经说过的话。(惭愧)而再轮到我值班的时候,小朋友们上厕所的表现却让我大吃一惊。他们的动作是那么的轻,那么的慢,生怕吵醒了睡觉的小朋友„„没想到一次不经意的表扬,收到的效果却大不相同。
直接的表扬就像直射的阳光,使人感到不舒服,而且刺眼。当太阳落下山光芒散去的时候,事情也就平平淡淡的过去了,根本起不到好的示范作用,而且会使孩子进入骄傲的误区。所以,表扬,要抓住时机,抓住机会,让表扬像不落的太阳一样永远在孩子们心中发光。
空间郭蓉
今天区域游戏,我们投放了新的玩具材料—钓鱼游戏。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许多孩子都围到桌子旁边,一下子显得那里很拥挤,我在旁边看了看,想看看孩子们又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终于我听到有一位小朋友喊道:“太挤了!”于是所有的孩子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谁都没有想到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这是介入到孩子们中间,我问道:“有什么问题啊?我可以帮你们解决吗?”孩子们看到我来了,都觉得老师会有好办法,所以全都对我说:“这里太挤了。”我笑了笑,我不想剥夺孩子们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笑了笑说:“那为什么会挤呢?”我很自然的摸了摸在场孩子的头,要孩子们注意到这里的小朋友的数量,然后又指了指我们的玩具,让孩子对应的看看,让他们通过观察发现问题的矛盾所在,果然孩子们通过我的手势,自己说出了原因:“小朋友太多了!”我马上给予了肯定,夸他们很聪明,“但我们要怎样解决呢?”我又马上反问孩子,这是孩子很有信心地在想办法,有的说:“可以几个小朋友先玩,再有几个小朋友再玩。”
我点了点头,并鼓励其他小朋友说说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我提示他们,“除了减少小朋友的数量,我们还可以怎样让好多小朋友一起玩呢?”这是樊陆璐说:“可以加一些玩具啊。”我摸了摸她的头,对她说:“你真棒!”我们就按着小朋友的方法解决吧。
通过此事,我从中发现两个问题,首先,要给孩子们学会解决问题的空间;其次,我们在投放材料时应该为幼儿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设。
爱是启开心灵的钥匙邵燕
凯丽是班内一个性格内向、甚至有些忧郁的小女孩。除了上课和有组织的活动时说些话并表现出一点开心的表情外,自由活动时间几乎不说话,也很少和小朋友玩儿,独自坐在位子上,任凭小伙伴们尽情游戏,一动不动,连头都不抬,满脸的忧郁实在与一个五岁的孩子极不相称。我观察她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每当她这样时,就去亲近她,问她一些关于爸爸妈妈的话题,她总是用点头、摇头来回答,再就是低低地“嗯”一声。再问多了,她就干脆不理我。我一直为这事发愁。我想让她开朗起来。
我一如既往地关心着她,并采取多种办法与她亲近,我想看到开心、快乐的凯丽。有一天上午,班里小男孩阳阳说肚子疼,我把他抱到怀里,给他揉揉肚子,又让他喝了点水,一会儿阳阳说不疼了,高兴地跑出去。这个小淘气儿,我断定他刚才肚子不是很疼。他平时很善于表现自己,就是有意让我抱抱。他整天就是这么快活。凯丽看到阳阳肚子疼这一幕后,眼里充满了羡慕,小嘴往上翘着,要笑出来的样子,因为平时非常关注她的一言一行,她刚才的情感浮动和表情变化我全都看到眼里。要是凯丽也会以不舒服为由主动让我抱抱,我一定会
给她更多的爱„„
第二天上午第一次活动后凯丽还是像往常一样坐在她的位子上,不过不像以前那么不开心,而是看看我,低下头,再看看我,再低下头。这时到了孩子们喝奶的时间,我正忙于发牛奶,也没怎么再去顾及她,等我腾出手来坐下后,凯丽像下了很大决心,朝我走过来。“凯丽,有事要和老师说吗?”“老师,我不舒服。”声音依旧是很细很低,我赶紧把她揽到怀里,问她那儿不舒服,她说肚子疼。我一边给她揉一边问她那个地方疼,早上吃什么了等。这时她显得有点局促不安,我一边给她揉肚子一边安慰她:“不要急,不行老师就带你去卫生院让医生看看。”我发现她由局促不安变得笑眯眯的。她笑得那么满足,那么开心,完全不像是肚子疼的样子。我把她抱在怀里和她说了我们班里最近发生的一些趣事,这次她不再只是点头、摇头,而是积极配合我有问必答。再问她肚子还疼不疼,她趴在我的耳朵上和我说悄悄话:“老师,我的肚子不疼了。”凯丽第一次和我这么亲热,说这么多的话,一向郁闷的她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此时我明白了,她的肚子并不疼,只是也想让我抱抱。我终于找到了开启她心灵的钥匙,昨天抱阳阳一事对她触动是如此之大,她需要的是老师多爱抚、多关怀,她需要的是像妈妈一样的爱。平时情感的积累使心灵之锁瞬间打开。
这以后,凯丽开心快乐多了,活动积极参加,上课主动举手,也很少坐在那儿想“心事儿”了。有时还与我说说悄悄话。昨天还给我了我一块糖。我像攻克了一道大难题,轻松多了。她终于成了一个快乐的凯丽。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小小的世界。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享受着不同的父母之爱,也有着小小不同的社会经历,性格千差万别,心理特征各有不同。有的孩子能够表达出对爱的需求;还有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尽管对爱的需求同样的强烈,但很少言行于表,但他们都渴望得到爱的滋润。让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去爱每一个孩子吧,让他们在爱的阳光里快乐地成长。
赞美时刻(季珍)
从一篇文章中读到台湾某幼儿园“赞美时刻”活动后,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便在我班也开展了这项活动。没想到,效果出奇得好,得到全班幼儿的热烈响应。
我把这一“赞美时刻”选在下午放学时间举行,因为这个时段的孩子情绪最不稳定,也是老师最难管理的时刻,只有深深吸引幼儿的活动才能在此时展开。开始时,我先让幼儿想一想,今天谁最棒,谁进步了,然后说一说自己想赞美谁,为什么。柳桉潞说:“我要赞美陈煜贤,因为今天她的画画得最棒。”孩子们就一边拍手一边大声说“陈煜贤、陈煜贤,你真棒,我们大家赞美你!”被赞美的孩子咧开嘴巴,有的小嘴巴笑嘻嘻,有的羞涩得低下头。看得出他们是非常高兴和幸福的。等到、所有的孩子都得到赞美时,整个活动室都沸腾起来。
孩子们一个个被家长接走了,看着那一张张笑脸,我感到了由衷的高兴。孩子们不只是带着欢乐回家,更是让家长感受到孩子在幼儿园是生活得愉快的。同时还能让幼儿慢慢调整对自我的评价,特别是某方面能力相对薄弱的孩子,使他们树立坚定的自信心,能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交往、去生活,并且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积极主动地向着目标努力,然后再得到新的赞美和肯定,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让孩子变得聪明、乐观、自信,使他们更加健康的发展。
正确把握帮助的“度”(陆亚芳)
孩子间发生纠纷,这是我们每天都会遇到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间的冲突、纠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培养孩子学习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如何帮助孩子,我觉得正确把握帮助的“度”很重要。
首先,对于一般的小纠纷,我们老师可以让孩子尝试着自己解决,或者请其他小朋友帮助解决,老师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观察孩子们处理纠纷的经过。当发现孩子们能够正确合理地处理纠纷时,老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当孩子处理纠纷有一些困难时,老师可以适时地进行帮助,提一些建议,协助孩子解决纠纷。当然,当发现孩子的欺负行为时,老师应该及时上前阻止。
其次,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在平时,孩子间的纠纷通常发生在一起玩耍、游戏的过程中,是孩子交往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且好多都是因为自私自利、抢夺东西或者专横霸道而引起的。所以我们老师平时要注重此方面的培养。我们可利用故事、谈话、情景表演等各种形式将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纠纷再现,让孩子们一起进行分析,使孩子们具有初步的是非观,对一些性格懦弱的孩子要注重培养他们勇敢、坚强的品质,对一些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要循循善诱,使其具有初步的同情心,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
当然,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因为许多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来自于家庭的纵容和宠爱。当孩子发生纠纷时,家长能够正确对待,不姑息纵容,当然也不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味忍让。而是要从小让孩子与同伴多一些友好的交往,在交往中帮助他们自己学习处理纠纷的正确方法,知道遇到纠纷以理服人,家长要正确把握帮助的 “度”,孩子自己能解决的,要让孩子自己解决。这才是现代家长应该教孩子的。
作为家长和老师,应当把教会孩子处理好他们之间的纠纷看作是对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孩子健康的人格、提高分辨是非能力的重要时机。在处理孩子间纠纷时应该正确把握帮助的“度”,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健康发展。
让幼儿真心地表达歉意徐元春
下课了,孩子们在户外游戏时玩得非常开心。这时,我忽然听到“哇”的一声大哭,原来是那个好动的许义豪把庄婷婷撞倒了,许义豪这时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对不起”就要离开。看到这一情景,我知道许义豪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后果。他以为自己说声“对不起”就行了,就跟他没关系了。所以,应该引导他用行动来道歉。
于是,我连忙叫住了他,并伸手将庄婷婷小朋友轻轻扶起,一边哄着庄婷婷,一边问:“你为什么哭呀?”
庄婷婷说:“疼”。
“许义豪跟你说对不起了,你还疼吗?”
“还疼。”庄婷婷噘着嘴巴地答道。
于是我问许义豪:“你摔过跟头吗?”许义豪点点头。
“你摔跟头时有什么感觉?”
“好疼!”
“那你疼时希望别人怎么办呢?”
“帮我揉揉。”他想了想,小声说道。
接着马上对庄婷婷说着:“对不起,还疼不疼?我给你吹吹。”
他这样一来还真见效,刚才哭得很厉害的庄婷婷,竟然不哭了,嘴里还说着:“没关系,我不疼了。”看见许义豪认真地在做这件事,我摸着他的头对他说:“你看,光说声对不起,庄婷婷还在哭。说明她还疼,还委屈呢!你帮她揉一揉,这样关心她,她的疼痛就减轻了,她也很快地原谅你了。所以,以后不小心碰了小朋友除了说对不起,还可以帮她摸一摸、揉一揉来减轻疼痛。这样,小朋友才会真正原谅你的。”他点点头。
看着他俩跑走的背影,我想,教师在处理孩子之间的一些偶发的不愉快的事情时,光教育孩子说“对不起”是不够的,还应该利用这个时机对他进行教育,让他看到自己的行为给同伴造成的影响,使他们能够站到同伴的角度去思考,真心地表达歉意。
第三篇:教育随笔:放权给孩子
教育随笔:放权给孩子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面对一个班级三十几个孩子,要管好这样一群孩子,让他们形成良好的班级常规,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语言能力有了飞速的发展,平时他们总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甚至于不分时间和场合。这着实让我们觉得头痛不已,我们总是命令他们把小嘴巴闭上,可是他们哪里肯乖乖听话,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就又热闹开了。
听了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的报告,不得不钦佩魏老师的教学之道,我们惊奇的发现,原来教书可以这样的轻松,孩子可以这样的自律,在他的班级里孩子们都是管理者,都承包了一定的管理任务,带给我很多的启事。
我想我们中班的孩子,已经摆脱了小班时的稚嫩,他们中不乏懂事能干的,也许我也可以把管理任务分配给孩子们。利用晨间谈话的时间,我让孩子们发扬民主,以集体推荐的形式,选出每个组的小组长,同时为激励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我定了一个规则:在饭前要评选出管理能力最强的小组长,小组长再评选出表现最棒的组员,被评到的小朋友就能得到小苹果了。
第一天试下来,效果还不错,连最调皮的聪聪都能保持良好坐姿、吃餐点的时候也不大声说话了。通过小组长管理的形式,孩子们都想成为小组长,为了能做上小组长,很多孩子有了自律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常规。
第四篇:给孩子自信教育随笔
有一次,我无意间看到一篇题为“被家长‘忽悠’长大的孩子更优秀”的文章,文中说道,某教师在家长会上与孩子的妈妈沟通时,说了孩子总是坐不住的缺点。这位妈妈很有智慧,回家后跟孩子说,老师今天表扬你了,说你以前只能安静地坐2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有进步了。孩子听后很开心,渐渐地他能安静地坐5分钟、l0分钟、15分钟……后来成为了优秀的大学生。故事中,妈妈以善意的谎言让被老师批评的孩子重新焕发自信,逐渐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妈妈的“谎言”与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现象不谋而合。
读了这篇文章,我很受触动,因为我班也有这么一位总是安静不下来的孩子,我用了很多方法都没能改变他的行为。我想能否借鉴故事中妈妈的方式?我立刻和班上另一位教师沟通,并达成了共识。
在一次午饭前,孩子们都安静了下来。我发现业业又开始“动”了起来,一会儿逗旁边的孩子说话,一会儿在活动室里跑来跑去。我忍住了想要批评他的冲动:“哟!业业刚才安静地坐了3分钟,有进步!”业业看了看我,马上坐了下来。一段时间过去了,我们一直坚持采用这种方式引导业业,我发现他好像有了一些变化。
一天,业业来到积木区玩了起来,我特意观察他能专心玩多久。可没过一会儿,他就“蠢蠢欲动”了。这时,我连忙对他说:“业业,你刚才专注地坐了5分钟,还搭了一间小房子,有进步,真棒!”听了我的话,业业继续玩起了积木。还说:“老师,我要搭一间高高的房子。”我说:“好!那你专心搭房子,我等会再过来欣赏。”又过了几分钟,业业还在专注地搭房子,我依约欣赏了他搭的房子。游戏结束后,我奖励了他一张漂亮的贴画。他笑得很灿烂。
虽然孩子的进步有些缓慢,但他的确在一点一滴地提高着专注力,现在我似乎领会到了“你想让他变成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就以他是什么样的人来对待他”这句话的含义。
第五篇:请多给孩子一点关爱1
请多给孩子一点关爱
儿童时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无忧无虑,过着阳光般的生活。可是当了老师之后,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那么开心。有些孩子过早地失去了天真烂漫的笑容,有些孩子性格古怪,行为怪异,有些孩子没有自尊,没有羞耻心等。作为老师,这些让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促使我不断地探究其中的原因。我多么希望这些孩子能拥有健全的人格,享有快乐的生活。
在现在社会中,有这样两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因为自身原因离异,而这些孩子却留在家里,多数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当别人的孩子在父母的怀抱中撒娇时,他们却忍受着对父母的思念,他们只能通过电话感受父母的存在。孩子们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他们,就是留守儿童和单亲孩子。
离异不仅是夫妻关系的结束,而且也表示家庭面临解组,对子女而言,更是特殊的生活经验。这个时候受影响最深的往往不是双方当事人,而是子女。当一个家庭破碎的时候,家里的孩子是最不幸的,他们更需要人们的关怀和帮助。我们班小志很调皮,话语一点也不像从他这个年龄的孩子嘴里说出的,还经常说脏话。那天中午,他妈妈来看他,给他买了羽绒服和蛋糕,因为第二天小志要过生日,她说好长时间没见儿子了,不知道穿着合不合身。还嘱咐小志回家告诉奶奶要给小志勤洗澡。我当时就纳闷,也许她在外面上班,不经常回家。从其他老师那里得知,原来小志的爸妈离婚了,小志由爸爸那边抚养。小志的妈妈看小志的眼神,把他揽在怀里疼爱的样子,令我的心里酸酸的。我突然对眼前这个调皮的小男孩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怜爱。上学期教过的班里也有一位孩子父母离异,孩子的奶奶不让孩子的妈妈把孩子从园里接走,有一天孩子的妈妈来看孩子,给孩子买了好多好吃的,老师给了他们母子单独相处的时间,在睡眠室里母子俩抱头痛哭,让人看了为之动颜。真的是花样的孩子,草样的年华!如果婚姻真的不可救药,离异也是对自己、对孩子负责的行为。可是不要让孩子变成离异家庭的问题儿童。父母之间少一些攻击和指责,多一些包容和理解,让孩子所受的伤害降到最低,让他快乐度过童年,健康的成长吧!
孩子需要关怀!父母的离异带给他们极大的心灵的创伤,在他们最需要关爱和理解时,如果老师们只是一味地批评指责,结果只能使他们关闭“心门”,概不接受,适得其反。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故事”,作为教师,首先要真心地爱他、帮助他,让他在感情上能接受教师,愿意亲近教师。其次,教师要了解孩子,信任孩子,真诚地与他们交谈,在交流感情,彼此理解,彼此信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生表现不好的“症结”,“对症下药”,尽可能地想办法帮助他们,把父母离异带给他们的伤害减少到最小。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不但学习上比较散漫,作业经常不能完成;生活上更是如此,衣服没有一件穿出来是清清爽爽的,鞋子就更不要提了。班里有一位孩子,他爸妈常年在外开饭馆,把他和他姐姐交给他姥姥抚养,孩子整天穿得脏兮兮的,也没人给收拾一下。老师给他爸爸打电话说了说情况,他爸爸还不耐烦的挂掉了电话。
甘肃正宁幼儿园校车事故,刺痛了我们的神经。有位母亲,听闻事故发生连夜返家,她说,她和丈夫在上海打工,竟然三年没见过女儿,一直都是由爷爷奶奶抚养。在正宁县的农村,这样的家庭并不少见。
有人做过这方面的调查,留守儿童基本分上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寄养,二是隔代监护,三是单亲监护。由于亲情关照的不足和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的成长非常令人担忧。这些孩子的父母,基本上都进过学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懂一些教育方法,易与教师、孩子沟通,给孩子的教育带来了便利。但他们的年龄大都集中在三十到四十这个年龄段,正是壮劳力,大都在外务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教育孩子的重任偏离到祖辈肩上,家庭
教育几乎成了空白,这给孩子的教育埋下了隐患。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大都溺爱孙子,这是不争的事实,对孩子的要求不严,甚至有的放任自由,长期如此,自己动手,吃苦耐劳等品行就出现了塌陷;而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不懂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也不能接受新生事物,很难与孩子沟通,更不会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另一方面,现在家庭组成人员比较单一,孩子缺少交流对象,易产生心理封闭,与外界隔绝,不能有效地接受外来思想。如此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再次是心理问题。长期生活在孤独环境里,留守儿童的思想健康受到影响。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监督,留守儿童还容易走上迷途。
我们老师们应多与孩子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及时帮助孩子。抓住特长,特别关爱,增强孩子自信。用赤诚的爱心和真势的情感为他们撑起一方晴朗的天空,做一名爱心妈妈,多给孩子一点关爱,陪着他们长大,看着他们变得优秀起来„„总之,只有了解了孩子的这些需要才能有效地帮助他、关怀他,他也才会接受你的帮助。路漫漫其修远兮,教育父母离异和留守的孩子,教师们任重而道远!也借此呼吁即将离异和外出打工的父母,为孩子多想一点,多做一点,给孩子一个美满快乐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