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教学反思:给调皮的孩子更多的关爱
幼儿园教学反思:给调皮的孩子更多的关爱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styledefinitions*/table.msonormaltable{mso-style-name:
普
通
表格;mso-tstyle-rowband-size:0;mso-tstyle-colband-size:0;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arent:“";mso-padding-alt:0cm5.4pt0cm5.4pt;mso-para-margin:0cm;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10.0pt;font-family:”timesnewroman“;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newroman";mso-ansi-language:#0400;mso-fareast-language:#0400;mso-bidi-language:#0400;} 幼儿园教学反思:给调皮的孩子更多的关爱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单一或成套的教育方式适合所有孩子。我们要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采取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活动中,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得到老师的关爱,而那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但往往又事与愿违。细想起来,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
明明是我们班个子最高,长得最结实的孩子,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看上去很讨人喜欢。可他又是班上典型的调皮大王,捣乱鬼。在与小朋友游戏时特别容易发生冲突,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他交往。在我的观察中,明明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乐意与他们一起游戏。每次在区域活动中,他都积极的参加,表现自己,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但它与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正确,所以经常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经常让小朋友给打小报告。针对这种情况,我有意识的去接近他,多关注他,摸一下他的头,给他一个会意的微笑,告诉他如何与小朋友相处,鼓励他多关心同伴,与同伴互相谦让,有玩具大家玩,学会与小朋友共享快乐。
由于明明小朋友唱歌很棒、手工制作非常好,因此在活动中,我有意请他在同伴前面唱歌,拿着他的作品向小朋友进行展示,进行表扬,引导孩子们向他学习。慢慢的,明明小朋友的笑声多了,小朋友们都爱跟他玩了。
幼儿园教学反思:“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喜欢调皮的孩子也不例外。”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是我们的教育宗旨,爱是我们的教育手段,让我们多一点爱心,多一些赏识,多关爱一下调皮的孩子吧!你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二篇:教育随笔:给调皮孩子多一些关爱
教育随笔:给调皮孩子多一些关爱
不管在什么时候或在什么活动中,听话的孩子老师都喜欢他们,都会给他们的爱多一些,那些调皮的、捣乱的孩子真是让我们头疼,对于他们做错的事大多是进行批评教育,收到的效果不大,我想批评起不到好的作用,那为何不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赏识呢?
我班就有几个比较典型的调皮的孩子,我真拿他们几个没办法,老于其他孩子们发生冲突,一会这个告他的状,一会那个又说他在捣乱,对于他们进行批评也起不了作用,我想改变他们就得改变教育方法。通过这几天我对他们的观察,其实他们很爱和小朋友们做游戏和玩耍,每次活动也很积极参加,只是在交往中方法不对,才引起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对于他们在平时我多关注他们,多和她们交谈,多进行表扬和鼓励,随时注意他们的闪光点,和他们多讲一些与小朋友们交往时遇到的问题怎么办,多和小朋友们团结友好。渐渐地,他们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少和小朋友争夺东西和打架了,小朋友们也都还是喜欢他们了。
孩子总归是孩子,他们的内心都是纯洁的,让我们多赏识、多关爱调皮的孩子,那可是会有很多的收获啊!
第三篇:孩子都需要关爱教学反思
小班的孩子刚入园时,适应能力差的哭的哭、闹的闹。老师为了尽快的引导这些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往往会无意的忽视那些能力强的、不哭、不闹的孩子。记得我班有个叫李新航的小男孩儿,身体特别棒,入园到现在,他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强,从来不哭、不闹。可以说,在他身上我确实很没有操心。
今天中午吃过午饭,我向往常一样为带药的孩子喂药。正忙着李新航小朋友跑过来,从衣兜里拿出一小瓶浅蓝色的液体药,要我喂他吃。我接过药一看,上面没有标签、也没有字样,我不敢随便给他吃,为了安全起见,我打电话给他家长、问药是不是家长让他带来的。李新航妈妈说:他们家长没让他带有药来,这药可能是他奶奶的疯湿药,不能给他吃。电话过后,我真是不敢想象,这药要是他自己喝了,该多危险呀!
事后我有些不安心,觉得好多孩子吃药都特别害怕,要老师耐心的呵护才能喂下去,李新航小朋友为什么还要偷偷的带药来让老师喂他呢?于是在放学时,我有意的会见了李新航的妈妈。与家长聊过后才知道,是因为老师每天给孩子们喂药时,为了呵护那些不想吃药、怕吃药的孩子,都会对他们说一些很关爱的话语、做一些亲昵的动作等。李新航也想让老师在意他,所以对妈妈说他也要带药来幼儿园让老师喂他,但是妈妈没有在意他的话。
教学反思:
这事过后,使我深深的感到:我们幼儿园的老师,面对的对象太小,给他们喂药是常有的事,因此喂药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另外,不管在任何时候,不能忽视对每一个孩子的爱,因为关爱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的职责!
第四篇:请给孩子多一点关爱
请给孩子多一点关爱
近日由于天气阴冷多雨雪,学生生病的较多。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父母般的爱心,不要以为让学生写了请假条老师就可以没事了。其实,这种做法是对学生极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属于老师的道德良知问题。试想:一个生病的孩子,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途中,万一出了意外(急症导致的危险或是车祸),老师是否能推卸掉责任呢?退一万步说,即便于没有谁去追究你的责任,那么你作为老师又于心何忍呢?老师的爱心又从哪里去体现呢,学生又怎么去尊重老师?据说,有位学生得病了,老师给学生家长打电话说:孩子有病回家了,但家长是在外地,家长给孩子的监护人打电话,得到的信息是:这孩在学校寝室睡着呢!家长再给学校打电话询问情况,老师却说那孩子早就回家了,根本就不在学校寝室里。从中让我们所体会到的,这是一种冷酷的、没有任何感情的师生关系。老师们,请多给孩子们一点关爱吧,有了爱,他们才会健康成长啊!
第五篇:给家长一份宽容,给孩子一份关爱
给家长一份宽容,给孩子一份关爱
希望小学:**
我一度在农村小学任教,认识到了农村教育教学工作的困难与艰辛,体味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在孩子出现问题时,面对家长的责怪,不理解,令我们十分的棘手。但这时,我们要给家长一份宽容,给孩子一份关爱,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天上早读课时,值日来报告:“老师,平平今天没来上学!”当时我听了,并不是很着急,因为这位女孩平时性格内向,不调皮。我就以为她是生病了没来。我照例拿出通讯录给家长打电话问孩子是不是病了没来?可她爷爷接到电话十分生气地说:“生什么病啊?早就背着书包来学校了。”我心里咯噔一下,坐不住了,连忙叫爷爷从家沿着路途找,我从学校出发。我和她爷爷在途中相遇了,没找着。这时,她的爷爷向我“开炮”了:你当老师的怎么教的?今天,要是我孙女有个三长两短,我非找你和学校不可!当时我一听,火冒三丈,心想:你孙女又不是到了学校后不见了,关我啥事?我还放下班上几十个孩子来找她,有什么错?干嘛在这听你数落!当时就想转身离开。可最终我还是没有离开,我冷静下来,“老人家,别着急,我们回学校问问邻居的孩子。”于是,他爷爷随我一起返回学校,我找来了他邻居孩子了解到:这女孩早上出门被爷爷训斥了几句,有个孩子看见她在学校对面的桥下徘徊。根据这一线索。我们果然在那找到了孩子。当时,怒火中的爷爷就扇了她几个耳光。要孩子认错,可孩子拒不认错。又要跑!我连忙阻止爷爷。可爷爷又是生硬地回答:你当老师的不会教,我来教!气氛一下又紧张了起来。这时,我如果和他“交锋”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事态更严重。爷爷也是着急才会说这话的。于是,我改变了策略,把爷爷和孩子带回了办公室沟通交流。
从和爷爷谈话中了解到:这孩子在她三岁时,母亲就因家里穷而扔下她和嗷嗷待哺的弟弟而远逃了。父亲忠实得外出打工别人都不愿请他。但也长年在外。家里房子四面通风,就爷爷带着姐弟俩,虽为她们付出了很多。但家庭原因还是造成了孩子性格孤僻,还时常顶撞爷爷。听了后,我牵着孩子的手:告诉孩子要体谅爷爷辛苦地为她的付出,要懂得感恩。不来上学是不对的。以后决不允许类似事情发生。并且向爷爷道歉。回过头来明确告知爷爷:我可以体谅你的心情,但绝不同意你的说法和做法,孩子在家没到校,不能迁怒于学校和老师。教育孩子不单方面是学校的事,应该家校共育。孩子犯了错一味地打骂也是绝不应该的,他也应该给孩子道歉。然后我又给他耐心宣传相关的安全责任事故的责任划分条例,帮助他分析孩子不来上学的心理。我的宽容和理解,感动了这位老人。他当即就表示:当时是着急疯了,才把矛头指向老师和学校。打骂孩子的确不对。以后孩子要是有啥问题,一定会先和老师沟通交流,商量对策,绝不会再用这种措施了。
事后,我也进行了反思:一、家校联系工作没有做好。如果经常保持家校联系,多向家长宣传教育的法律法规及教育孩子方法,多了解学生在家生活的情况,就不会导致今天家长的迁怒。二我应多关孩子的心理问题。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特别是平平这种单亲孩子。更需要老师关注他们,如果稍微让他们有被疏忽的感觉,他们的心理就会出现问题。
于是,我决定帮助这孩子。我把孩子家庭情况上报了学校,学校又上报了镇里。镇领导们立即表示要不断地给予她最大的关怀,立即组织了人员到她家去慰问,并送去了钱物。学校也每天为她免费提供午餐,校长还亲自带她到镇卫生院免费进行体检。我也回家将自己女儿的衣物收了些给她。这些令孩子和家长十分感动。在班上我也鼓励孩子多帮助她,和她一起玩。我只要有空时间,也和她聊天,给她渗透一些做人的道理,对她进行心理的疏导。渐渐地,这孩子话多起来了,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他的爷爷在家里耐心引导,发现问题也会电话或到学校来和我交流孩子的情况。我也利用这机会向他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教育孩子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孩子自信了,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他爷爷感慨地说:“多亏了你和学校啊!这孩子变了,性格开朗了,对人有礼貌,还会主动帮我做事情了!”
听了爷爷的话,我更感触到:家校联系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学生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工作中,我们应该和家长建立共同引导孩子的共识,并予以互相的指导。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我们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别,这就需要教师的理解,宽容和正确的引导,真正地做好家校共育工作,才能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