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时间:2005年10月21日11:
5随着IT产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Internet网络的迅猛成长,正在给我们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无庸置疑,二十一世纪我们将全面迎来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全新挑战,企业要获取竞争优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不可忽视。通过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剧烈的企业变化和动荡的新挑战,促进企业组织开发、流程重组和管理变革,发挥并提升人力资源的潜能,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当然不让的职责。在新的世纪里,很有必要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探讨。
一、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导向的时代
从近一个世纪企业经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经营历经了从生产导向到市场导向的演进过程,目前正在进入人力资源导向时代。可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导向将成为企业获取成功的基本导向。
正如众所周知,生产导向的阶段维持了相当久,当时重视的是产品。其特点就是大量生产,“只要有产品出来,万事OK”。福特汽车就曾是那个时代一个生动的典型:你们需要其他颜色的汽车吗?我们只生产黑色。
市场导向是近十几年来的趋势,国内企业也相当重视。因为做出来的产品要销售得出去才行,所以市场导向的特点是重视市场趋势、市场要求、以及顾客满意度;尤其,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质量,作为顾客满意度的基础。只有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与品质,才能享有市场占有率。而“品质、质量”的贡献者、达成者、实现者是谁呢?
企业采用人力资源导向是由知识化、网络化及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根本特征和企业竞争格局所决定的。企业须以全新的视角来认识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知识化改变了衡量企业财富的标准和竞争规则。知识是企业的战略资产,企业是一种知识整合系统或是创造、传递和运用知识的组织。所以企业是否拥有创新知识,或异质性未编码知识,就成为连续推动企业提高生产率,提升并创造连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作为知识和技能“承载者”的人力资源,代表了企业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总和,是企业创造独占性的异质知识和垄断技术优势的基础。虽然企业的科技和知识是无形的,但代表企业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的人力资源却是真实存在,并能加以管理、培训和开发的。至此,就像Axess international公司所阐述的那样“企业的人力资源就是决定企业市场价值的关键因素”。如从一定程度上讲,Microsoft的市场价值是超出GE的。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知识经济时代是迅速获取并驾驭知识的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将基于核心能力的竞争。根据麦肯锡(McKinsey)咨询公司的观点,所谓核心能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将基于知识管理。在国外出现一个类似CEO、CIO职位的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职位,中文应该称为首席知识官或知识总监,其责任是促进员工知识与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确保组织在高科技时代的竞争力。
其次,网络化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观念,创造了一个不受地理边界限制与束缚的全球工作环境和视野。因此,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而且对企业管理方式产生巨大冲击。例如,计算机网络和技术的运用,客观上重新分配了企业的内部权力;通讯手段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顾客和员工能在获得更多相关信息基础上,提高反应速度和灵活性,创造更多的机会。技术的发展将不断地重新定义工作时间和工作的方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越发认识到创造技术的“人”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到相当重要的程度。
再次,全球化已彻底改变了竞争的边界,使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强度挑战。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带动下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使多国企业成为国际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力量。为在全球化背景下获取竞争优势,企业各部门的管理者和人力资源从业人士,必须以一种新的全球思维(global mindsets)方式重新思考企业人力资源的角色与价值增值问题,建立新的模式和流程来培养全球性的灵敏嗅觉、核心能力。如知名的HR管理软件Axess international公司坚持的“思维全球化,行动当地化”原则就是全球化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国际竞争的深化必然推动企业在全球内配置资源,更包括人力资源的全球配置。管理人力资源的难度、培训的难度、不同文化的冲突、跨文化管理,都将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问题。
二、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刻变化
在知识化、网络化与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新市场、新产品、新观念,也蕴含着对企业核心能力和经营方式的新思考。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会形成深刻的变化: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化要求知识与信息共享,网络化使组织结构扁平化成为可能。
一方面,网络状分布的组织团队代替了固定的工作部门或职位,出现了跨职能、跨部门的团队。在企业内部,团队与团队之间是独立的,又是互补的,从而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综合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团队是由成员依其专长(而非职务)和任务的需要而自主构成,团队的绩效可以由其任务的完成状况获得评价后得到相应的报酬。
另一方面,网络使主要承担上下之间信息沟通的中间管理层失去应用的作用而遭到精减。结果,企业中的较高职位减少了,使得传统的升迁途径减少了,导致职业发展中沿着组织层级向上攀升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了。在适应未来发展的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系统中,工作并非职位而是任务,同时任务又是在不断变化的。未来,稳定的、机械性的、重复性的工作,基本上被机器所取代,或者将被“外包”,最终只剩下脑力的、创造性的工作。“知识工作者”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创新能力,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人们不再把追求高级管理职位作为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他们需要的是较大的自主权和工作弹性,以便发挥他们较高的生产能力。从而,作为管理者,必须擅长于沟通和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满足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要求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员工不仅要得到公平合理的充足报酬,不仅要得到发展自我的机会和条件,而且还要得到职业安全保障。换言之,企业终将意识到员工需要的不是工作,而是职业。
基于上述变化,组织的重新设计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的制度背景。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设计将改变传统的依据功能来组织生产、市场与销售、研究与开发、财务等业务部门的做法,而是实行组织结构方面的扁平化和网络化。在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中,强调的是命令与控制,重视清晰地描述员工的任务,因此组织对员工的期望是明确的;员工的晋升路线也是垂直晋升,晋升意味着责任的增大、地位的提高与更高的报酬;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信息都集中在组织的最高管理层。相比之下,在扁平式组织结构中,强调对员工的授权,并把被授权的员工组成工作小组;组织鼓励员工扩大自己的工作内容,提高员工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培训系统和报酬系统都支持水平的晋升。在网络化组织中,多个公司根据各自员工的专长组成各种工作小组,完成特定的任务,这种工作小组通常包括各个方面的专家。在网络化组织中,一般更加强调员工的参与管理,重新构造组织的边界。在过去的5-10年中,工业经济时代占据支配地位的以命令和控制为主的决策和资源分配集中制的管理方式已经让位给更加灵活的组织机制。GE的CEO杰克·韦尔奇所谓的:“确保组织在未来的成功关键在于有合适的人去解决最重要的业务问题,无论他处在企业的哪一个等级和组织的何种职位,也无论他处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就是这一机制的生动写照。在实践中,最重要的是让员工跨职能部门一起工作,并确保他们能够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和拥有做出决策的权力。从趋势上看,人力资源管理将更加强调员工个人与工作小组在员工前程发展中的责任,工作小组的业绩将成为关注的核心,那种单纯强调员工个人激励的策略将成为历史。随着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将在“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竞争与发展。可见,管
理再造和流程重组将成为企业打破传统规则,获取新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正如Axess international公司在一次会议上所阐述的那样“工业经济时代的商业规则和“科层制”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甚至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严重桎梏。”而且,人力资源部门不再是技术的门外汉或奴仆,信息技术将更加广泛地在人力资源工作领域中得到应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建立在企业网络化的组织结构之上,并突破企业边界的局限。企业内外的研究与交流、沟通等将更加快捷。在人力资源和雇员关系中,职位空缺公布、专家搜寻、雇员培训与支持、远距离学习等,将有效应用互联网。
运用Internet技术帮助企业建立虚拟组织并实现虚拟化管理,以有效利用整个社会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运用Internet技术帮助企业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建立学习型组织,以帮助企业获得长期发展的竞争力。一个组织必须拥有“如何去学习”的能力,并且比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成为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
三、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经理人的生存
不适应,则死亡。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人必须正视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变革,积极地进行职能转变与角色定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认识到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关键是如何去建立并运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高层管理者对此寄予很大希望。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人只有全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才能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首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责将逐渐从作业性、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从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已逐渐由原来的非主流的功能性部门,转而成为企业经营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在1994年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会议中,理事会主席Gale Parker指出:企业再造、结构重组、规模精简的变革大潮都要求人力资源成为首席执行官的战略伙伴,帮助计划、实施组织变革。人力资源经理人越来越多地参与企业战略、组织业务活动,领导企业变革,建立竞争优势,传播职能技术并担当起员工宣传者和倡议者的角色,并对员工绩效和生产率负责等。许多国外企业,由一位副总直接负责人力资源管理,以此提高人力资源在公司中的战略价值,保证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匹配。我们都知道传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大致可分为两方面,一种是作业性的,另一种是战略性的。根据HR软件行业的知名厂商Axess International公司的标准,所谓作业性项目指的是考勤、人事档案管理、绩效考评、薪资福利等行政性和总务性的工作。而战略性项目包括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执行,帮助中高层主管的甄选,员工的教育、培训、生涯规划,组织发展规划和为业务发展开发、留住人才等等,具有相当的前瞻性。把一些非核心的、过
于细节化的传统性人事管理业务外包出去,也将成为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竞争力的选择,因为这种作业附加值很低,使人分心并偏离重要的战略性事务,不利于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形象和重要性。把这些传统事务分离出去,由其他部门或成立“员工事务部”之类的机构去管理,而人力资源部专注于系统性全局性的战略事务。
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人将逐渐从过去那种行政、总务、福利委员会角色转变成为学习型组织、教育的推动者、高层主管的咨询顾问、战略业务伙伴、管理职能专家和变革的倡导者等。
人力资源职能的转变:从职能导向到战略导向;从内部重点到顾客重点;从被动反应到主动出击;从行政管理到咨询者;从受活动驱动到受价值驱动;从以活动为重点到以有效性为重点;从视野狭小到视野广阔;从方法传统到思考非传统方法;从互不信任到合作伙伴;从决策权力集中到决策权力分散;从行为型到解决问题型。
其次,人力资源经理人需要具备相应的全球人力资源管理技能,能了解并掌握相当的业务知识,更要求能与业务部门说一样的“语言”。人力资源管理已日益突显其在企业价值链中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就在于能为“顾客”,既包括企业外部顾客,又包括企业内各个部门提供附加价值。这种内部提供不仅可以实现为业务部门的定制服务,而且可以突显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巩固人力资源部门的地位。正如Axess International公司的所阐述的:人力资源部门应该从“权力中心(Power Center)”的地位走向“服务中心(Service Center)”。人力资源经理人必须具备一套全新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顾客”需要什么样的人力资源服务并怎样提供这些服务,籍此创造在企业中的权威。
最后,人力资源经理人应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角色的再定位。密歇根大学的沃尔里奇(Ulrich)教授认为,作为企业获取竞争力的帮手,人力资源管理应更注重工作的产出,而不仅仅是把工作做好。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决策、行政效率、员工的贡献和变化能力这四种产出,沃尔里奇归纳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四个基本角色。它们分别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的机制结构、管理员工的贡献程度、管理转型和变化。
角色/区分 有效产出/结果 形象化比喻 行为
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 实施战略 战略伙伴 把人力资源和经营战略结合起来
管理组织的机制结构 建立有效机制结构 职能专家 组织流程的再造:“共享的服务项目” 管理员工的贡献程度 提高员工的能力和参与度 员工的支持者 倾听并对员工的意见做出反应:“为员工提供所需的资源”
管理转型和变化 创建一个崭新的组织 变革的推动者 管理转型和变化:“保证应变的能力”
为实现上述角色再定位,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人需要掌握的四大核心技能。
1、掌握业务。要求人力资源从业人员成为企业核心经营、管理层的一部分,了解并参与基本的业务活动,具有强烈的战略业务导向。
2、掌握人力资源。是指人力资源管理要确保基本的管理和实践相互协调,并担当起行政职能。
3、个人信誉。是指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人际影响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4、掌握变革。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懂得如何领导企业变
第二篇: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摘要】:
本文以21世纪,人力资本导向的世纪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Internet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在给我们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当地理和空间不再是障碍,当地球越来越像个地球村,我们已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新时代条件下,全球经济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荣衰与共的态势,我国企业面临着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以及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概念与方法的挑战。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全新挑战,面对知识给企业代来的巨大价值,面对企业组织开发、流程重组和管理变革等压力,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的员工已取代设备、资金等物理资产成为组织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知识经济 人力资源 管理 新趋势 【提纲】
一、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1、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2、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
1、人力资源管理地位的提升,2、人力资源管理对象的转移
3、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改变
4、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分散
5、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规范
三、知识经济发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1、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2、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环境、组织变革的要求
3、知识经济时代对科学人才战略的要求
四、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进行的调整
1、人力资源管理层次的战略化
2、人力资源管理的网络化
3、营造创新型企业文化理念
【正文】:
21世纪,人力资源导向的世纪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Internet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在给我们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的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工业经济,正在逐渐丧失昔日的荣耀,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新经济形态,已显出勃勃生机,并展现出其非凡的潜力。当地理和空间不再是障碍,当地球越来越像个地球村,人类社会的发展也随之进入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新时代条件下,全球经济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荣衰与共的态势。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经营管理乃至领导、决策等活动,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认识到知识经济正在兴起,对决策者来说至关重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全新挑战,面对知识给企业代来的巨大价值,面对企业组织开发、流程重组和管理变革等压力,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的员工已取代设备、资金等物理资产成为组织的价值体现。知识经济的发展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变革,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在进一步增强,在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新的思维来应对这种深刻的转变。
一、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人力资源,也称“人类资源”或者“劳动力资源”、“劳动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所具备的劳动能力的总和。这种劳动能力,构成了其能够从事社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要素条件,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客体。一个社会的人力资源,由下列八个部分构成:(1)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他占据人力资源的大部分,可称为“适龄就业人口”。(2)尚未达到劳动年龄、已经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即“未成年劳动者”或“未成年就业人口”。(3)已经超过劳动年龄、继续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即“老年劳动者”或“老年就业人口”。(4)处于劳动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并要求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这部分可以称为“经济活动人口”。(5)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学习的人口,即“就学人口”。(6)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口。(7)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军队服役的人口。(8)处于劳动年龄之内的其他人口。
1、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由此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组织与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甚至可以说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人力资源管理就已经存在。近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伴随工业革命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伴随着经济模式的不断发展和转变,人力资源管理也由单纯关心产出和效率,逐渐发展演变为现代意义上以人为本的管理。
(一)科学管理阶段
在这一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实质上是对劳动的管理,以泰勒所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认为最佳的管理方法是任务管理法。一直沿用至今的定额管理、标准化、差异计件工资制等管理方法均来自于泰勒的理论。早期人力资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催生了第一个专门的人事管理部门。
(二)人际关系阶段
这一阶段的最重要的是霍桑研究成果,他的研究表明,员工的生产力不仅受到工作方式设计和员工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到员工的感情、情绪和态度受到工作环境的强烈影响,它包括群体环境、领导风格和管理者的支持等。他强调对员工的关心和支持、增强员工和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他们认为对员工的尊重将会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和劳动生产力。
(三)组织行为学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激励理论的研究,以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理论为代表。他的理论吸收了工业心理学、管理科学、人际关系学等理论的合理之处后,形成了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使人事管理中对个体的研究与管理扩展到了对群体与组织的整体研究与管理。
2、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知识经济的最大的特征在于人力等无形资源已经取代了实际的物质资源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人才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就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它必须是动态的,而且是前瞻性的,是指导实践工作的。只有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新的定位,从后台走到前台,才能真正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整个企业管理的轴心。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有了新的内涵:
1、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主权时代。
2、员工是客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职能就是向员工持续提供客户化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
3、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是知识型员工。
4、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它包括招聘、使用、考核、培训、开发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
5、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战略地位上升和管理重心下移。
6、企业与员工关系的新模式: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为双重纽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7、人力资源管理的全球化、信息化趋势日益明显。
8、沟通、共识;信任、承诺;尊重、自主;服务、支持;创新、学习;合作、支援;授权、赋能,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准则。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应该重视人力资源规划、绩效考评、知识型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具体内容包括:一是进行招聘和录用,即什么岗位用什么样的人;二是确定薪酬和福利,即根据贡献大小进行公平分配;三是进行考核和奖惩,即量化考核标准,奖惩并举;四是进行培训和晋升,即为员工提供职业生涯发展之路,并提供发展机会;五是合理处理冲突和有效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冲突时刻存在,处理不好就会出问题,正面引导和激励是必要的。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21世纪,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及知识管理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核,人力资源管理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呈现出一些新趋势。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人力资源管理地位的提升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已经提升到了战略性的高度,人力资源管理已不再只是人力资源部门内部的事务,日益成为包括其他管理人员、企业决策层和内部员工的“全员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已成为企业中的基本组织单位。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人员日益专业化、职业化,由事务型向专家型转变。他们不仅需要对商业有深刻的认识,而且需要擅长组织设计和组织变革,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不再只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执行者,已从仅维持辅助的事务性层面,逐步上升到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性层面,在参与甚至主导企业战略的决策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从职能战略日益提升到公司战略和经营战略的层次,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日益成为企业在严酷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2、人力资源管理对象的转移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的队伍不断壮大,使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从原来对资源可用性的重视逐渐转向了对知识型员工发展性的重视,建立以知识和知识员工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成为一种新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加强对知识的管理,组织学习的有效性和知识的贡献率成为衡量人力资源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正如卢斯卡所说,只有拥有专业化智力资本的人力资源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的生产、传递及更新速度急剧加快,运用知识推陈出新的创造能力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之一。拥有较高智力资本的知识型员工仅占员工总数的20%,却创造了80%的财富,使其毋庸置疑的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已经转变为创造知识、传播知识以及应用知识的知识员工。
3、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改变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逐渐向知识及知识员工转移,传统意义上的金字塔式、刚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新的趋势,日益被“柔性化管理”所取代。“柔性化管理”是指在企业员工素质日益提高,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知识鸿沟日渐缩小的情况下,企业与受聘者的关系,从契约演变为盟约关系,并结成利益共同体,管理方式向网络型扁平化方向发展,它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的方式去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它的最大特点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和民主管理,强调从内心深处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开拓新的平台,从而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并逐步形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愿景。“柔性化管理”作为一种反应敏捷、灵活多变、崭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助于实现组织的“和谐、融洽、协作、灵活、敏捷、韧性”,将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
4、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分散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它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直接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虚拟化。它使人力资源管理开始借助“外脑”来整合企业的资源,这是一种超常规的管理方法,主要目标在于突破企业间有形的界限,弱化具体的组织结构形式,以达到全方位利用资源的效果。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伴随着日益激励的商业化竞争,企业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但是企业因自身规模所限,高级人才严重不足,仅靠自身力量难以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因此,在企业间形成了“共脑集智”活动,“知识联盟”、“战略联盟”等新的管理形式应运而生,企业通过借助“外脑”进行优势互补的人力资源整合,增强综合竞争力。
5、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规范
传统的人事管理更多的依靠个人的直觉和经验,尚属于经验管理时代的方法。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是科学管理,管理手段应该趋向于制度化,由人治走向法治。要在严密的科学分析基础上建立一整套严谨的、规范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要树立制度的权威性。可以将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来,使管理流程化与自动化,实现现代科技与人的完美结合。使人力资源部门从提供简单的人事管理信息转变为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解决方案,建立支持人力资源部门积累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体系。
三、知识经济发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新要求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其特征是创新化的经济,是网络化的经济,是持续化的经济,是知识化的经济。具有知识的人力资源即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的主体。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劳动者不再只是直接处理劳动对象,还要处理有关生产过程不断变化的信息。人力资源已经超过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成为创造经济和财富的源泉,它已经被全世界的政府、企业和各种组织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武器。当我们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并迎接其挑战的过程中,重新审视和确定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知识经济发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知识经济是创新化的经济,它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方法论、广博的知识结构以及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毅力等因素的有机结合。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要求人才应该具有综合的研究、判断、逻辑推理能力,高度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知识含量增加,而知识产品的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是设备和工具.而是人的知识能力,特别是人的创造能力。商品的价值也不再是劳动者的体力的简单转化.而是劳动者知识的转化。所以一切劳动者必须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唯有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才能维持知识经济的竞争力。
2、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环境、组织变革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重点逐渐转向对人力资源的争夺,企业对人才争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人才自身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宽松、自由的选择。如何选拔合格人才,保持现有人才队伍的稳定以及吸引优秀人才,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急待解决的难题。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观念,使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成为可能,对企业人力管理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冲击。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指挥千里之外的员工也如近在咫尺,这样使原来维持企业正常运作必需的中间环节或中层管理者逐渐成为多余。这种扁平化企业组织结构的趋势的出现,需要企业授权给较低层次的员工决策权,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扁平化组织的结构中,创造性的工作愈发重要,参与性管理的色彩更加浓厚,人才对工作自主权的要求以及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也更加强烈。显然,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不再适合人才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它会扼杀人才的积极性与活力。
3、知识经济时代对科学人才战略的要求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树立人本管理导向不仅是时代提出的变革要求,而且也是自身经济发展合理性的考虑。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重要位置,更加注意人的潜能和能力的提高与人的全面发展,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工作、生活的良好环境,使人力资源的活力充分迸发。在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战略要求下,企业要变革旧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增强人本观念,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改革各类人才的评价方式,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使用机制。“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思想,还要努力培育共同的企业文化意识,使企业的发展同经济和社会环境的现实相吻合。企业的用人制度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个性习惯和企业的包容性、创造性.并使其贯穿于每一位员工的言行中,营造出企业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四、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进行的调整。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给企业提出新的挑战,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不再是被动的工作,而是主动地协助企业寻找最佳的人力资源配置、组织型态和管理模式。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人力资源的管理必须进行以下调整:
1、人力资源管理层次的战略化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得到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逐步从作业性、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从维持和辅助型的管理职能上升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管理职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原来的非主流的功能性部门,转为战略经营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从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执行者转为战略的参与者和制定者。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管理层和战略层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所谓战略层的人力资源管理指如何根据组织的长期战略定位,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总体目标;管理层的人力资源管理指如何获取和分配人力资源,以保证战略规划的贯彻落实;而操作层的人力资源管理则是根据管理层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所进行的日常操作。对于企业来说,操作层、管理层和战略层的工作必须同时并重。人力资源管理还必须在职能上扩展,应该承担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建设、高效团队建设等职能,并不断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创新以保证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其次,要建立起动态发展变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既体现在对员工生命过程的纵向管理.使人员的选拔、录用、培训、考评、薪酬奖惩和退休保障等有机地联系起来,也体现在横向上跨越企业内部部门分割的局限,将内部人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管理,将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的同时也让个人能够分享企业的成果。最后,要建立一种让员工能够在既定的战略方向上完成工作业绩,并获得相应劳动报酬的奖励制度。这种奖励制度既要适合公司的发展又要与个体的业绩挂钩,使个人与企业同成长。这种全方位、有效的激励制度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之所在。
2、人力资源管理的网络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项目只有通过合作的方式才能实现共赢。知识经济时代本身就是一个合作的组织,企业是链状供应,银行是网状服务,信息是网上共享,创新是网上协作,网络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应用先进的软件,结合企业现有的硬件条件和网络技术发展而成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是网络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网络化除了需要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外,还需要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开发方共同组成项目小组,并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整理,使企业“流程再造”成为可能。再通过人员培训、系统维护和规章制度的制定,给管理系统的运作提供人员基础和组织保证。网络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搭建了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的工作平台,不仅改变了广大员工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且增强了员工与公司之间的联系和协作,让企业各级管理者与普通员工都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来,借助于集体的力量和他人的力量,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取得事业的成功。美国学者比恩等人认为,竞争是工业社会的价值观,而新经济时代的价值观是合作。
3、营造创新型企业文化理念
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必须重视在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学习和创造.形成一种带有激励色彩的开放性文化,使个人的技能和经验得以合成组织的系统知识。企业应致力于创造一个激励型、充满创新气氛的开放环境,以利于发明、创造和企业未来的技术研究与展望.提倡挑战性思维。挑战性思维鼓励广大员工对现实状态提出质疑,不断思考和创新,企业为此可能承担一定风险,但企业的这种文化氛围和对待风险与失误的态度会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增强员工的竞争能力,并会以此吸引大批优秀人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要遵循2:8规律。即我们要关注那些能够为企业创造巨大价值的人,他们在企业人员数量中仅占20%,却创造了企业80%的价值。这些人形成了企业的核心层,是企业的骨干。价值评价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指通过价值评价体系及评价机制的确定.使人才的贡献得到承认。使真正优秀的、为企业所需的人才脱颖而出,真正才华横溢的人才,往往是充满个性而难以驾驭的,在企业的人才管理中要照应到这一特点。给予企业人才以一定的权力,参与企业的发展决策和各级管理工作的研究和讨论,从而体现出个人的利益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并因此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根据日本公司和美国公司的统计,实施参与式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般都可以提高50%以上,有的甚至可以提高一倍至几倍。同时企业应运用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依靠共同的信念,信任员工、尊重员工、依靠员工,把员工放在管理的主体位置,围绕着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而展开管理活动。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和自在的发展。为此,企业应设立可以激起人们奋斗精神、愿为事业共同努力的同标,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等,使企业的目标和员T的发展达到一致。在这样的创新环境下,企业的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在21 世纪的知识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最活跃、最积极的要素之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已经逐渐由功能性部门转变为企业经营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更多地从事战略性人力资源工作。人力资源能否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优势,完全取决于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随着我国经济逐渐的融入到世界经济的体系中,我国的企业也随之加入到国际的激烈竞争中,企业只有在这快速而剧烈改变的竞争环境中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变革,才能为企业创造财富并保持竞争优势,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发展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应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也正是科学发展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内在要求。目前,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识到,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是企业不断获取竞争优势的有力源泉之一,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掌握和运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中,土地和资本的作用正日益下降,而掌握科学技术的劳动力这一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正如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所说,“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创造财富的最缺少和最珍贵的资源”。能否真正实行“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唐静.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商业时代,2006 【2】冯慧卿.论新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经济师,2007 【3】王向红,张洁.浅论新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经济论坛2007 【4】杭广社.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人才资源开发,2006 【5】吴班双.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4个趋势[J].管理与财富,2006
第三篇: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摘要】:
本文以21世纪,人力资本导向的世纪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Internet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在给我们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当地理和空间不再是障碍,当地球越来越像个地球村,我们已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新时代条件下,全球经济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荣衰与共的态势,我国企业面临着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以及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概念与方法的挑战。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全新挑战,面对知识给企业代来的巨大价值,面对企业组织开发、流程重组和管理变革等压力,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的员工已取代设备、资金等物理资产成为组织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知识经济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提纲】
一、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1、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2、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变化
1、人力资源管理地位的提升,2、人力资源管理对象的转移
3、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改变
4、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分散
5、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规范
三、知识经济发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1、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2、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环境、组织变革的要求
3、知识经济时代对科学人才战略的要求
四、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进行的调整
1、人力资源管理层次的战略化
2、人力资源管理的网络化
3、营造创新型企业文化理念
【正文】:
21世纪,人力资源导向的世纪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Internet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在给我们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的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工业经济,正在逐渐丧失昔日的荣耀,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新经济形态,已显出勃勃生机,并展现出其非凡的潜力。当地理和空间不再是障碍,当地球越来越像个地球村,人类社会的发展也随之进入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新时代条件下,全球经济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荣衰与共的态势。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经营管理乃至领导、决策等活动,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认识到知识经济正在兴起,对决策者来说至关重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全新挑战,面对知识给企业代来的巨大价值,面对企业组织开发、流程重组和管理变革等压力,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的员工已取代设备、资金等物理资产成为组织的价值体现。知识经济的发展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变革,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在进一步增强,在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新的思维来应对这种深刻的转变。
一、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人力资源,也称“人类资源”或者“劳动力资源”、“劳动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所具备的劳动能力的总和。这种劳动能力,构成了其能够从事社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要素条件,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客体。一个社会的人力资源,由下列八个部分构成:(1)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他占据人力资源的大部分,可称为“适龄就业人口”。(2)尚未达到劳动年龄、已经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即“未成年劳动者”或“未成年就业人口”。(3)已经超过劳动年龄、继续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即“老年劳动者”或“老年就业人口”。(4)处于劳动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并要求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这部分可以称为“经济活动人口”。(5)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学习的人口,即“就学人口”。(6)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口。(7)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军队服役的人口。(8)处于劳动年龄之内的其他人口。
1、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由此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组织与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甚至可以说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人力资源管理就已经存在。近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伴随工业革命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伴随着经济模式的不断发展和转变,人力资源管理也由单纯关心产出和效率,逐渐发展演变为现代意义上以人为本的管理。
(一)科学管理阶段
在这一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实质上是对劳动的管理,以泰勒所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认为最佳的管理方法是任务管理法。一直沿用至今的定额管理、标准化、差异计件工资制等管理方法均来自于泰勒的理论。早期人力资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催生了第一个专门的人事管理部门。
(二)人际关系阶段
这一阶段的最重要的是霍桑研究成果,他的研究表明,员工的生产力不仅受到工作方式设计和员工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到员工的感情、情绪和态度受到工作环境的强烈影响,它包括群体环境、领导风格和管理者的支持等。他强调对员工的关心和支持、增强员工和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他们认为对员工的尊重将会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和劳动生产力。
(三)组织行为学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激励理论的研究,以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理论为代表。他的理论吸收了工业心理学、管理科学、人际关系学等理论的合理之处后,形成了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使人事管理中对个体的研究与管理扩展到了对群体与组织的整体研究与管理。
2、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知识经济的最大的特征在于人力等无形资源已经取代了实际的物质资源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人才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就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它必须是动态的,而且是前瞻性的,是指导实践工作的。只有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新的定位,从后台走到前台,才能真正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整个企业管理的轴心。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有了新的内涵:
1、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主权时代。
2、员工是客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职能就是向员工持续提供客户化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
3、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是知识型员工。
4、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价值链管理,它包括招聘、使用、考核、培训、开发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
5、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战略地位上升和管理重心下移。
6、企业与员工关系的新模式: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为双重纽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7、人力资源管理的全球化、信息化趋势日益明显。
8、沟通、共识;信任、承诺;尊重、自主;服务、支持;创新、学习;合作、支援;授权、赋能,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准则。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应该重视人力资源规划、绩效考评、知识型员工管理、薪酬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具体内容包括:一是进行招聘和录用,即什么岗位用什么样的人;二是确定薪酬和福利,即根据贡献大小进行公平分配;三是进行考核和奖惩,即量化考核标准,奖惩并举;四是进行培训和晋升,即为员工提供职业生涯发展之路,并提供发展机会;五是合理处理冲突和有效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冲突时刻存在,处理不好就会出问题,正面引导和激励是必要的。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21世纪,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及知识管理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核,人力资源管理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呈现出一些新趋势。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人力资源管理地位的提升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已经提升到了战略性的高度,人力资源管理已不再只是人力资源部门内部的事务,日益成为包括其他管理人员、企业决策层和内部员工的“全员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已成为企业中的基本组织单位。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人员日益专业化、职业化,由事务型向专家型转变。他们不仅需要对商业有深刻的认识,而且需要擅长组织设计和组织变革,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不再只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执行者,已从仅维持辅助的事务性层面,逐步上升到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性层面,在参与甚至主导企业战略的决策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从职能战略日益提升到公司战略和经营战略的层次,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日益成为企业在严酷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2、人力资源管理对象的转移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的队伍不断壮大,使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从原来对资源可用性的重视逐渐转向了对知识型员工发展性的重视,建立以知识和知识员工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成为一种新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加强对知识的管理,组织学习的有效性和知识的贡献率成为衡量人力资源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准。正如卢斯卡所说,只有拥有专业化智力资本的人力资源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的生产、传递及更新速度急剧加快,运用知识推陈出新的创造能力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之一。拥有较高智力资本的知识型员工仅占员工总数的20%,却创造了80%的财富,使其毋庸置疑的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已经转变为创造知识、传播知识以及应用知识的知识员工。
3、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改变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逐渐向知识及知识员工转移,传统意义上的金字塔式、刚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新的趋势,日益被“柔性化管理”所取代。“柔性化管理”是指在企业员工素质日益提高,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知识鸿沟日渐缩小的情况下,企业与受聘者的关系,从契约演变为盟约关系,并结成利益共同体,管理方式向网络型扁平化方向发展,它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的方式去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它的最大特点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和民主管理,强调从内心深处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开拓新的平台,从而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并逐步形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愿景。“柔性化管理”作为一种反应敏捷、灵活多变、崭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助于实现组织的“和谐、融洽、协作、灵活、敏捷、韧性”,将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
4、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分散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它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直接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虚拟化。它使人力资源管理开始借助“外脑”来整合企业的资源,这是一种超常规的管理方法,主要目标在于突破企业间有形的界限,弱化具体的组织结构形式,以达到全方位利用资源的效果。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伴随着日益激励的商业化竞争,企业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但是企业因自身规模所限,高级人才严重不足,仅靠自身力量难以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因此,在企业间形成了“共脑集智”活动,“知识联盟”、“战略联盟”等新的管理形式应运而生,企业通过借助“外脑”进行优势互补的人力资源整合,增强综合竞争力。
5、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规范
传统的人事管理更多的依靠个人的直觉和经验,尚属于经验管理时代的方法。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是科学管理,管理手段应该趋向于制度化,由人治走向法治。要在严密的科学分析基础上建立一整套严谨的、规范的、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要树立制度的权威性。可以将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来,使管理流程化与自动化,实现现代科技与人的完美结合。使人力资源部门从提供简单的人事管理信息转变为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解决方案,建立支持人力资源部门积累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体系。
三、知识经济发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新要求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其特征是创新化的经济,是网络化的经济,是持续化的经济,是知识化的经济。具有知识的人力资源即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的主体。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劳动者不再只是直接处理劳动对象,还要处理有关生产过程不断变化的信息。人力资源已经超过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成为创造经济和财富的源泉,它已经被全世界的政府、企业和各种组织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武器。当我们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并迎接其挑战的过程中,重新审视和
确定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知识经济发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知识经济是创新化的经济,它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方法论、广博的知识结构以及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毅力等因素的有机结合。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要求人才应该具有综合的研究、判断、逻辑推理能力,高度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知识含量增加,而知识产品的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是设备和工具.而是人的知识能力,特别是人的创造能力。商品的价值也不再是劳动者的体力的简单转化.而是劳动者知识的转化。所以一切劳动者必须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唯有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才能维持知识经济的竞争力。
2、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环境、组织变革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重点逐渐转向对人力资源的争夺,企业对人才争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人才自身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宽松、自由的选择。如何选拔合格人才,保持现有人才队伍的稳定以及吸引优秀人才,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急待解决的难题。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观念,使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成为可能,对企业人力管理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冲击。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指挥千里之外的员工也如近在咫尺,这样使原来维持企业正常运作必需的中间环节或中层管理者逐渐成为多余。这种扁平化企业组织结构的趋势的出现,需要企业授权给较低层次的员工决策权,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扁平化组织的结构中,创造性的工作愈发重要,参与性管理的色彩更加浓厚,人才对工作自主权的要求以及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也更加强烈。显然,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不再适合人才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它会扼杀人才的积极性与活力。
3、知识经济时代对科学人才战略的要求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树立人本管理导向不仅是时代提出的变革要求,而且也是自身经济发展合理性的考虑。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重要位置,更加注意人的潜能和能力的提高与人的全面发展,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工作、生活的良好环境,使人力资源的活力充分迸发。在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战略要求下,企业要变革旧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增强人本观念,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改革各类人才的评价方式,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使用机制。“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思想,还要努力培育共同的企业文化意识,使企业的发展同经济和社会环境的现实相吻合。企业的用人制度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个性习惯和企业的包容性、创造性.并使其贯穿于每一位员工的言行中,营造出企业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四、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进行的调整。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给企业提出新的挑战,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不再是被动的工作,而是主动地协助企业寻找最佳的人力资源配置、组织型态和管理模式。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人力资源的管理必须进行以下调整:
1、人力资源管理层次的战略化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得到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逐步从作业性、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从维持和辅助型的管理职能上升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管理职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原来的非主流的功能性部门,转为战略经营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从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执行者转为战略的参与者和制定者。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管理层和战略层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所谓战略层的人力资源管理指如何根据组织的长期战略定位,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总体目标;管理层的人力资源管理指如何获取和分配人力资源,以保证战略规划的贯彻落实;而操作层的人力资源管理则是根据管理层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所进行的日常操作。对于企业来说,操作层、管理层和战略层的工作必须同时并重。人力资源管理还必须在职能上扩展,应该承担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建设、高效团队建设等职能,并不断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创新以保证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其次,要建立起动态发展变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既体现在对员工生命过程的纵向管理.使人员的选拔、录用、培训、考评、薪酬奖惩和退休保障等有机地联系起来,也体现在横向上跨越企业内部部门分割的局限,将内部人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管理,将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的同时也让个人能够分享企业的成果。
最后,要建立一种让员工能够在既定的战略方向上完成工作业绩,并获得相应劳动报酬的奖励制度。这种奖励制度既要适合公司的发展又要与个体的业绩挂钩,使个人与企业同成长。这种全方位、有效的激励制度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之所在。
2、人力资源管理的网络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项目只有通过合作的方式才能实现共赢。知识经济时代本身就是一个合作的组织,企业是链状供应,银行是网状服务,信息是网上共享,创新是网上协作,网络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应用先进的软件,结合企业现有的硬件条件和网络技术发展而成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是网络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网络化除了需要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外,还需要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开发方共同组成项目小组,并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整理,使企业“流程再造”成为可能。再通过人员培训、系统维护和规章制度的制定,给管理系统的运作提供人员基础和组织保证。网络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搭建了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的工作平台,不仅改变了广大员工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且增强了员工与公司之间的联系和协作,让企业各级管理者与普通员工都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来,借助于集体的力量和他人的力量,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取得事业的成功。美国学者比恩等人认为,竞争是工业社会的价值观,而新经济时代的价值观是合作。
3、营造创新型企业文化理念
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必须重视在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学习和创造.形成一种带有激励色彩的开放性文化,使个人的技能和经验得以合成组织的系统知识。企业应致力于创造一个激励型、充满创新气氛的开放环境,以利于发明、创造和企业未来的技术研究与展望.提倡挑战性思维。挑战性思维鼓励广大员工对现实状态提出质疑,不断思考和创新,企业为此可能承担一定风险,但企业的这种文化氛围和对待风险与失误的态度会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增强员工的竞争能力,并会以此吸引大批优秀人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要遵循2:8规律。即我们要关注那些能够为企业创造巨大价值的人,他们在企业人员数量中仅占20%,却创造了企业80%的价值。这些人形成了企业的核心层,是企业的骨干。价值评价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指通过价值评价体系及评价机制的确定.使人才的贡献得到承认。使真正优秀的、为企业所需的人才脱颖而出,真正才华横溢的人才,往往是充满个性而难以驾驭的,在企业的人才管理中要照应到这一特点。给予企业人才以一定的权力,参与企业的发展决策和各级管理工作的研究和讨论,从而体现出个人的利益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并因此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根据日本公司和美国公司的统计,实施参与式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般都可以提高50%以上,有的甚至可以提高一倍至几倍。同时企业应运用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依靠共同的信念,信任员工、尊重员工、依靠员工,把员工放在管理的主体位置,围绕着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而展开管理活动。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和自在的发展。为此,企业应设立可以激起人们奋斗精神、愿为事业共同努力的同标,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等,使企业的目标和员T的发展达到一致。在这样的创新环境下,企业的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在21 世纪的知识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最活跃、最积极的要素之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已经逐渐由功能性部门转变为企业经营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更多地从事战略性人力资源工作。人力资源能否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优势,完全取决于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随着我国经济逐渐的融入到世界经济的体系中,我国的企业也随之加入到国际的激烈竞争中,企业只有在这快速而剧烈改变的竞争环境中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变革,才能为企业创造财富并保持竞争优势,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发展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应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也正是科学发展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内在要求。目前,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识到,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是企业不断获取竞争优势的有力源泉之一,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掌握和运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中,土地和资本的作用正日益下降,而掌握科学技术的劳动力这一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正如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所说,“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创造财富的最缺少和最珍贵的资源”。能否真正实行“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唐静.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商业时代,2006
【2】冯慧卿.论新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经济师,2007
【3】王向红,张洁.浅论新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经济论坛2007
【4】杭广社.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人才资源开发,2006
【5】吴班双.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4个趋势[J].管理与财富,2006
第四篇:浅谈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 企业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开发质量的竞争。从招聘到培训、薪酬,以及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主要问题。只有这些问题都处理好了,企业就出现了一个出人才的平台,形成了一个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希望能通过大家做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市场经济 人力资源管理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未来获利能力,以及有利的现金流动状况,其决定性因素将不是财务资本的如何殷实,而是取决于一个企业能否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良好的管理及团队精神。人力资本所有者所掌握的知识、技术,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和管理能力,正成为决定一个企业优劣的关键因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的竞争在告别了“商品短缺”和“圈钱”时代之后,已经走到了人力资源时代。在这一时期中,人力资源已成为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很多的企业已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到了相当高的位置。
日本管理大师松下幸之助有一句名言:造人先于造物。看来一个企业并不是真正缺少人才,而是缺少培养人才和挖掘人才的方法和体制。如何建立合理的用人体制,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也就变得尤为重要。从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实践来看,我们的企业并不缺乏管理思想,尤其不缺乏“管理人”的科学思想,缺乏的是如何将这些管理思想转化为规范化,操作化的使用人才、培养人才、挖掘人才的方法和体制。因此,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关键是如何建立规范化,操作化的使用人才、培养人才、挖掘人才的方法和体制,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企业氛围。
一、建立有效的招聘体系
人员选聘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新陈代谢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引进外部人才的必经通道。建立有效的招聘体系其实质就是要在招聘过程中明确:什么岗位将需要招聘什么样的人,要在什么时候招聘,需招聘多少人,怎么样招聘到合适的人。创造层次丰富的招聘渠道和灵活多变的招聘方法。人员的招聘可以实行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内部现有员工是组织最大的招聘来源,内部招聘有利于提高士气和工作绩效,有利于提升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同时,内部招聘也能很好的激励现有岗位的员工不断进步。外部招聘可以利用招聘广告、校园招聘和招聘洽谈会等方式挑选合适的人员,其优点是候选人较为广泛。但外部招聘成本较高,容易挫伤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可能还会存在外来员工“水土不服”等现象。
二、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
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员工的教育、培训、发展,包括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文化教育、职前业务培训、在职发展培训等。
培训并不是简单的对企业员工进行授课,而是一个完善的体系。从培训的内容到培训效果的考核到培训的奖罚,每一环节都很重要。完善培训体系是一个企业自身不断成长的需要,也是企业拥有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的重要保障。根据目前公司的培训现状,为了让公司的培训更有效,需要在陪训需求分析的基础,培训专员根据培训的紧迫程度、培训难易程度、培训成本高低等因素,分别列出哪些急需培训、哪些可以放缓、哪些需要外聘、哪些可以内训、哪些可以部门自行培训,以及培训费用预算等,制定出培训计划。
三、完善薪酬制度,确保收入分配合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分配体制作了很大的改变。不同岗位的收入也拉开了档次,以此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但因责、权、利脱节和长期受计划经济”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影响,不但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反而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善的薪酬体制是公司有效的激励途径,它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不仅让员工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对企业有了满足感和归属感,而且企业也将会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真正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首先,要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有竞争力的薪酬,不仅仅体现在薪酬水平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薪酬结构上。有竞争力的薪酬,最能吸引并且留住人才,尤其是那些出类拔萃的员工,使他们一进门便珍惜这份工作,竭尽全力,把自己的本领都使出来。其次,要重视内在的报酬。内在的报酬是基于工作任务本身的报酬,如对工作的胜任感、成就感、责任感、受重视、有影响力、个人成长和富有价值的贡献等。事实上,对于知识型的员工,内在报酬和员工的工作满意感有相当大的关系,让员工从工作本身中得到最大的满足。这样公司就能把员工从主要依赖好的薪酬制度转换出来,而让员工更多地依赖内在报酬。这也使企业从仅靠金钱激励员工,加薪再加薪的循环中摆脱出来。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着力构造而成的,为大部分员工所共享的愿景、价值观等企业本质特征的总和,是企业发展的活的灵魂,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企业文化源远流长,但人们对它对企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一直没有充分的认识。企业文化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否流传下来的东西,不是产品,而是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
五、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首先要预测企业有多少工作岗位,哪些工作岗位需要填补,该岗位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弄清工作岗位的性质很重要,不要盲目的招聘高级人才,否则往往会形成高人才低配置的现象,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对员工和企业都有损失。通过对岗位和人的双重衡量,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从而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很好的激励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它比薪酬激励更有效,是人力资源管理比较高的境界;同时对于挽留高级人才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徐二明着:《国际企业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美)韦恩·卡肖着张续超等译:人,活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1989年版
曾觉先: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国建设教育,2006年05期
第五篇:论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论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就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社会管理的核心部分。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处理的是社会劳动生产过程中有关人与事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通过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谋求人与事之间的相互适应,使事得其人,人适其事。在管理过程中,以事为中心,要求人去适应事,人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以人为中心,人处于一种主动的地位,要尽可能的开发人的潜力,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和方法都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挑战,也对它的发展趋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人力资源管理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这期间,全球的社会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科技正改变着我们的世界,社会已经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组织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和组织的竞争方式也进行着悄无声息但却深入持久的变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冲击。
全球经济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荣衰与共的态势。具体表现在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国家之间的经济关联性和依存性不断增强。人力资源管理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面对着不同的政治体制、法律规范和风俗习惯的冲击,但这些冲击同时推动着各种文化的相互了解与不断融合,人力资源管理还面临着类似国籍、文化背景、语言都不相同的员工如何共同完成组织的任务,以及管理制度与工作价值观迥然不同的组织如何沟通,各子公司的相互协调,组织结构的变革,调整组织制度,传统的人力资源架构和内容的变革等问题。
(二)新的管理概念与管理方法的出现与应用。
面对着激烈的竞争市场,组织必然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于是新的管理概念和方法应运而生,如质量小组(QC),全面质量管理(TQM),经营过程重组(BPR)等,这些新的概念与方法的出现,必然会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挑战,有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组织只有很好的利用这些先进的管理概念和管理方法,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二、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组织设计趋向网络化、扁平化
传统的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式的,强调的是命令和控制,重视清晰的描述员工的任务,组织对员工的期望是明确的,人力资源管理全部信息都集中在最高管理层。而未来企业则强调部门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协作,组织结构呈网络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强调对员工的授权,并把被授权的员工组成工作小组,组织鼓励员工扩大自己的工作范围,提高员工的通用性和灵活性,这种网络化结构有助于组织获得多方面的信息,达到跨越时空的交流与沟通,实现不同文化的整合效应。扁平化则是指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提高企业应对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的能力,在现代企业中,信息与科技贯穿整个经营活动,扁平化的团队组织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控制组织而成为未来组织发展的主流形式。
(二)组织形态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创新理念日趋强化。
1、学习型组织的含义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彼得.圣洁(Peter..M..Senge),是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学习型组织是全体组织人员能全身心地投入并持续增长学习力的组织,是能让人们体验到工作中生命的意义的组织,通过学习创造未来能量的组织。
2、学习型组织的特点
(1)全体成员有共同的愿望和理想,(2)善于不断学习,(3)扁平式的组织机构,(4)员工的自主自觉性管理,(5)员工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平衡,(6)领导者的新角色改变为设计师、仆人和教师。在创新经济态势下,组织必须重视知识、信息和科技的作用。而这一切的载体集中体现为员工的知识进展,因此,新的组织形态必然要向学习型组织转变。组织学习是企业和组织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要的一种必然结果。组织学习是组织不断提高并持续保持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学习型组织则是通过持续有效的组织学习获得生存与发展机会的组织形态,也是21世纪最具竞争优势和最具适应能力的组织能力的组织形态。为此,企业和组织要建立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创新创造财富,创新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源泉。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形成,金融的自由化,使得组织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三)战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得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直线经理、员工和人力资源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在层次上提升,在职能上扩展;把不同层次和职能的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指如何根据组织的长期战略定位,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总体目标。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通过组织构建,将人力资源管理置于组织经营系统,促进组织绩效最大化。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已经逐渐成为能够创造价值并维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经不再是与企业的战略计划没有任何联系的仅有一些狭窄目标的职能性工作。另一方面,企业的组织重组活动从实践上证明了人力资源的变化必须与企业重组的其它领域相匹配,协同工作,才能保证企业在新的经营环境下保持并维持竞争优势。
(四)团队工作方式的人力资源管理
未来企业的工作方式将是团队式的,决定团队和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是团队的整体素质和积极性,团队的整体素质,而不是单纯由个人的素质决定,团队的高效率还来自于整个团队的高积极性;团队的工作方式下,员工的工作更加灵活和弹性化,一个重要的变化是用“角色描述”代替“工作描述”。而且,团队由任务驱动,团队的沟通大量的是横向和网络式的;团队成员的职责安排弹性化,模糊化,团队内部工作关系的和谐依靠的不是明确的职责安排,更需要的是成员间的“默切”与合作意识;未来团队的领导方略,要求管理者由“专制者”转变成“辅导员”,管理方式也由传统的“命令---服从型”转变为“建议---接受型”,进行柔性管理。整个企业呈“学习型”,以共同愿望为基础。共同目标为导向。因此,一方面要看团队成员的个人素质,还要考虑团队成员之间的能力互补状况及年龄,性别,人格的组合。
(五)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分化,出现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现象
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职能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人力资源配置(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选拔、录用、调配、晋升、降职、轮换等);培训和开发(技能培训、潜能开发、职业生涯
规划管理、组织学习等);工资与福利(报酬、激励等);制度建设(组织设计、工作分析、员工关系、员工参与、人事行政等)四大类,随着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专项咨询业的迅速发展,这些职能将再次分化,一部分向社会化的企业管理服务网络转移,于是出现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现象,企业把档案管理、社会保险、职称评定以及工资、福利、招聘和培训等庞杂的事务性工作、知识含量不太高的工作从人力资源部门转移出去,以适应组织内部投资结构和工作量的经常变化,从而使组织能够维持较为通用的系统和程序,而不必购买新的东西。而组织设计、工作分析等具有开创性的职能则交给管理咨询公司,这些咨询公司一般有一大批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具有很深造诣的专家、实际工作者组成,专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和咨询,它们通常拥有企业本身不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既能够帮助降低长期管理成本,又可以使企业获得新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思想。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实质就是降低管理成本,通过从战略高度对企业成本结构和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和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以达到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环境的目的。
(六)人才本土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这些公司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处于战略成本的考虑,于是出现了雇佣本国还是本土人才的选择问题。本土人才的雇佣费用往往不到本国管理人员成本的一半,而且本土人才也同样拥有良好的技术,由于本土人才的“物美价廉”,使得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实施了人才本土化战略,1995年3月,摩托罗拉首席执行总裁盖瑞.吐克郑重宣布“加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本土化”为摩托罗拉在中国发展的四大战略方针之一。为实施这一具有远见的战略决策,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制定了CAMP强化培训计划,加速了人才本土化进程,到1998年,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中,经理主管层已有100多名中国人担任,这些本土人才已占该管理层的51%。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科技和信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已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出现了几个典型的发展趋势:未来人力管理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呈网络化、扁平化,以学习型为形态的团队工作方式,职能出现分化,更多的企业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未来企业的人力资源只有适应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顺应历史潮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刘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