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融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2 11:4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荣融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荣融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李荣融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加快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 荣 融

(2010年6月24 日)

同志们:

这次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是继2006年三峡会议后的第二次科技工作会议。这四年间,全球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新的科技革命正在酝酿和孕育之中。我国也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中央企业经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调整优化上水平、做强主业增实力的任务更加迫切。所以我们这次会议是在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大家集聚一堂,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明确任务,相信将对推动中央企业科技工作,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会议选择在上海召开,还将组织大家参观世博会,也是希望同志们通过世博会了解世界各国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亲身感受技术创新的巨大力量。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央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第一,从国际看,发达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形成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凸显出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当今世界正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为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世界各国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走出危机、促进发展的关键举措,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等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展开了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科技竞赛。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要将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以上,恢复美国基础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力争在国土安全、能源与气候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纳米、生物系统以及自然科学等科技计划的优先领域实现突破。欧盟发布2020年欧洲战略计划书,宣布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提出要强化智能化的经济增长,在知识和创新基础上发展经济,促进资源效率更高、更为环保和动力更强的经济。日本出台未来开拓战略,提出要建成世界第一的环保节能国家,并在太阳能发电、蓄电池、燃料电池、绿色家电等低碳技术相关产业市场上确保所占份额第一。俄罗斯宣布2010年高技术和创新预算占联邦预算的10%,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由此可见,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面临大变革、大调整,各国都在为经济发展做战略筹划,展开新一轮的科技竞争,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在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和生

产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与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很不相称,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改变经济大而不强的局面,在新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而且在新一轮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中,我国在一些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并不大,有可能实现赶超和跨越式发展。我们必须抓住这一难得历史机遇,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从国内看,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本扭转产业生产方式粗放、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状况,进一步凸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迅速提升,2009年GDP总量达到33.5万亿元,居世界第三位,出口总额达1.2万亿美元,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长期存在问题,能源资源供应、生态环境、生产要素支撑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的问题更加突显出来。我国单位GDP能耗相当于德国的5倍、日本的4倍、美国的2倍;中国以占世界8%的经济总量,消耗了世界能源的18%、钢铁的44%、水泥的5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和酸雨面积都居世界首位;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 1/

12、日本的1/11。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发展方式粗放,根本问题是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以技术进步求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不够紧密。由此导致我国产业、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分工中长期处于中低端,只能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和资源能源的大量投入赚取加工生产环节的微薄利润。尽管我国已有近20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却很少;尽管我国是贸易大国,但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只占约10%;我国总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达6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工业新产品开发的技术约有70%属于外源性技术。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变,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中就会处于战略被动地位,只有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产业发展和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中赢得主动。

第三,从中央企业自身看,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中央企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还没有完全摆脱高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普遍面临高能耗、竞争激烈、产能过剩等共性问题。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总体上还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以中央企业较为集中的制造业为例,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2009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已达15.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但是,我们的企业只是在一些低端或中低端的产品和产业上赢得了国际竞争力,由于缺乏核心制造技术和高端产品开发能力,难以进入产业高端,一些领域的关键生产设备目前仍需依赖进口,企业亟需在核心技术发展上取得根本性突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现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拓宽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我们还应看到,金融危机后,跨国公司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转型战略的核心内涵和主要手段,推进商业模式的深刻创新。德国博世公司重视基础和前瞻性技术研究,总部对五十年以后的技术开展研究,如对ESP系统(汽车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的开发研制就用了十二年的时间。美国思科公司2008年研发投入已占销售收入的12%,在全球有1100个实验室,2.2万名工程师,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协同研发。IBM在2008年底提出并开始实施智慧地球战略,基于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方面掌握的核心技术及在各行业丰富的技术集成解决方案,推动企业持续转型。由此可见,未来5-10年是新产业迅速发展、新业务模式探索成型的关键时期,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在从营销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扩展到技术的竞争,中央企业将会面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加激烈的竞争,这对加快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务艰巨,时不我待。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极端重要性,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正确决策和部署上,树立强烈的紧迫意识,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充分认识中央企业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的重大责任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导力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第一,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决定了中央企业必须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表率示范作用。石油石化、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力电信、国防工业、重要资源开发、重大装备制造等,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其发展水平尤其是技术创新能力,体现的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中央企业在这些行业和领域都居于排头兵地位,承担着我国近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稀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占全国的61.8%,发电设备产量占全国的47.9%,汽车产量占全国的 41.3%。中央企业是这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托力量,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依托力量,必须在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成为领军企业,发挥表率示范作用。

第二,中央企业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决定了中央企业必须在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目前,中央企业建设了一大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很多企业还建立了企业中央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在中央企业工作的两院院士超过200人。中央企业一大批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奖励。2009年中央企业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0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共3项,全部由中央企业获得。《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我国需要突破的11个重点领域,中央企业都有涉及。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央企业参与了14个,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大型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重大专项中,中央企业都担当重任。2009年,中央企业专利申请39203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19993项,占申请总量的51%,远高于26.1%的国内平均水平。授权发明专利4891项,占授权总量的23.9%,高于13%的国内平均水平。目前已有40家中央企业被命名为创新型企业,还有一批企业正在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多家中央企业还牵头开展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在未来紧跟世界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潮流的进程中,中央企业担负着重大责任,必须充分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第三,中央企业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占有的重要位置,决定了中央企业必须在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发挥骨干中坚作用。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既代表着技术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中央企业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力量。在发展新能源方面,最大的风电项目、光伏发电项目都是中央企业建设的,核电项目更是全部由中央企业承建。在智能电网开发建设方面,两大电网集团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特高压示范工程,在特高压核心输电技术和设备国产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中央电信企业在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技术和4G标准、打造物联网、推进“三网融合”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在高端制造业方面,大型客机研发制造、先进航天器研发与制造、高速铁路

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高速磁悬浮列车整车集成和制造等重大项目,中央企业都是主要承担者。在节能环保方面,中央企业带头淘汰落后产能,已提前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规划目标,成为如期完成全国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力量。中央企业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地位与作用重要,必须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明确目标,扎实工作,尽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中央企业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任务紧迫,责任重大。虽然我们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很好成效,但与党中央、国务院的期望,与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不小差距。特别是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中央企业在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文化理念、规划实施等方面差距更为明显,存在着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不足、资源配置较为分散、领军人才相对匮乏等问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牢记使命,正视问题,明确目标,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力争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关于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丹华同志已经做了全面部署,这里我再强调几个问题。

一是准确把握创新方向。深入研究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深刻把握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切实做好企业发展战略和科技规划。坚持突出主业不动摇,坚持依靠技术创新促进主业发展不动摇。加强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对标,找准存在差距的关键环节。加快推进企业资源整合,将资源向具有竞争优势的主业集聚,向优势职能部门和子企业集聚,清理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缺乏竞争力的业务。深入研究市场,倾听用户意见,坚持市场导向,做好战略调整,把资源向代表未来方向、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和绿色环保低碳产业集聚,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着力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改革,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鼓励创新实践的制度安排。尤其是要加大管理创新力度,构建更加合理的管理架构和组织体系,健全完善科学的人才使用和评价机制,形成允许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和环境。要引导企业结合实际,制订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把年度、任期考核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企业鼓励创新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是努力抓好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研发人员的创造活力,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储备一批高新技术和产品,使企业走上创新驱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性高技术产业研究,对具有紧迫性和示范意义的重大科研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加强技术攻关,获得更多自主知识产权。鼓励中央企业建设国家级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建立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设立产业发展基金。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善于利用现有科技成果,推进产品升级换代,打造代表国家竞争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树立企业形象。要善于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购入高新技术、高端设备和稀缺资源,形成技术专业优势,跻身产业链高端。

四是不断提高创新队伍素质。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激励和继续教育工作,努力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贯彻落实中央“千人计划”,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着力培养一批敢于并善于创新的人才队伍,着力造就一批世界级的科技带头人和高水平研发团队。要继续组织好岗位练兵活动、技术比武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鼓励职工结合岗位特点和要

求,提高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努力建设具有一流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同志们,加快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举措,更是进一步增强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希望中央企业各级领导干部深入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自主创新的各项部署,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增强企业实力,实现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李荣融讲话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在湖北宜昌三峡库区召开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交流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经验,研究中央企业自主创新思路,部署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工作。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李荣融和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李荣融指出,目前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已进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发展的新阶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央企业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中央企业是国家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科技工作具有良好的基础,必须把握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从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高度,深刻认识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做自主创新的表率。

李荣融要求,中央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一是要找准定位,正确选择企业科技发展战略;二是要加大企业科技投入;三是要加强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四是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努力营造企业创新文化氛围;五是要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积累和保护。

李荣融强调,国资委将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采取有效措施,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二是强化战略规划管理,加强对企业科技工作的指导;三是建立科技工作协调机制,为企业技术创新争取良好的政策环境;四是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

尚勇同志指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突破口。一要充分认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凝聚人才的主体、创造知识产权的主体、科技投入的主体和管理创新的主体。二要培育企业家的自主自强精神、科学的发展经营观、开拓创新的魄力和爱才用才的能力。三要建立政府与企业的创新伙伴关系。要通过政府投资和计划,组织产学研联合研究开发,吸纳更多的企业参与,逐步增大支持企业研究开发的经费比例;是政府要通过建设科研装置、信息网络等科技条件平台,为企业的相关研究开发活动提供支持;要建立和完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特别在配套政策制订中更加考虑企业的需求;是要充分利用国际科技合作渠道,为企业引进国际智力和技术提供方便,为企业在海外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产品出口提供服务,为企业与国外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联系牵线搭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中国航空第一集团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钢铁研究总院等7家企业在会上交流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等自主创新工作经验。来自国务院有关部委和中央企业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附:李荣融讲话

大力推进中央企业自主创新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在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 李荣融

(2006年4月22日)

今天,在举世瞩目的三峡库区,我们召开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交流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经验,研究中央企业自主创新思路,部署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工作。三峡工程是我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跨世纪伟大工程,是我国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典范。我们把这次会议放在三峡召开,就是要让大家亲临现场,感受自主创新在搞好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制造方面的重要推动作用,认识技术进步对促进中央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意义。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深刻认识当前中央企业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和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主要发达国家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争夺科技制高点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特别是跨国公司通过进一步巩固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主导和强势地位,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把握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从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高度,深刻认识中央企业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围绕知识要素的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普遍改变了过去长期采取的对科技发展不干预政策,大幅度增加研究开发支出。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研究开发经费占GDP的比重都在2%以上,其中日本、韩国和美国接近3%,以色列高达4.7%。日本和韩国分别在上个世纪70和80年代迅速完成了国家经济由要素推动型向创新推进型增长模式的转变。据世界银行统计,在全球研究开发投入中,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占86%;在国际技术贸易收支中,发达国家获得的全球技术转让和许可收入占98%,人口仅占全球15%的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技术创新成果。

在全球创新热潮下,跨国公司正在纷纷改变其创新战略。一方面,把主要科技资源聚焦企业核心业务,控制核心技术,提高系统集成能力,同时大量削减企业内部的基础研究,转而支持与大学、独立研究所合作研究。另一方面,大量收购专利发明等知识产权,并通过大量并购和重组企业,巩固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加速在不同国家建立研发机构,以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获得更强大的竞争力,从而成为推进科技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关键因素。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作为保持其技术垄断利益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由此加大了发展中国家和企业获取技术的难度。实践证明,没有核心的技术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将很难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也不可能获得有利的贸易地位。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不管现在处于何种地位,如果不重视创新,都有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的威胁。

(二)我国已进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发展的新阶段。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从1978�2005年的27年间,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6%。支撑这27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除了改革解放生产力之外,主要是物质投入的增加,包括资源消耗的持续增长。从总体上说,这种高速增长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靠粗放型增长方式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加剧了资源的瓶颈制约,使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尽管我国各个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个别产业在国际上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但总体来看,我国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多数产业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末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再保持长达15年左右7%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只有加强技术创新,才能改变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

从经济实力和科研能力上看,我国已到了可以更多地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四位,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万多亿元,有能力增加技术开发投入。二十多年来,我国引进了大批先进技术和装备,大大缩小了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为消化吸收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多年来我国培养了大批人才,仅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就达2770万人,有科学家和工程师225万人,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的科研队伍。我国已涌现出一批依靠技术创新迅速发展起来的企业典型。应该说,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所作为。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央企业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

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的殷切期望。从中央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看,大多数企业都将发展战略定位于行业排头兵,很多企业提出要进入世界500强,还有些企业提出要进入本行业的世界前3名,这就决定了中央企业的竞争对手,主要是那些著名的跨国公司。目前,中央企业在一些重要领域发展势头很好,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往往不得不把大部分利润拱手让人。我们不少中央企业在与跨国公司“对标”中,已深感到我们与跨国公司的差距不仅限于规模和资本,更主要是体现在科技方面,尤其是自主创新上。

经济全球化使中央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发挥后发优势,通过引进技术吸收消化再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历史经验表明,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道路已经越走越窄,而且事实上也不可能换来领先的技术。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获得强大的竞争力,强化了其在全球科技、生产领域的强势地位。来自跨国公司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央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中央企业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导力量,对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负有重大的历史责任。尽快确立中央企业市场的主体地位、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和科技开发投入的主体地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不仅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中央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

二、中央企业有责任有义务做自主创新的表率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要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央企业作为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力量,有责任、有义务做自主创新的表率。

(一)中央企业是国家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

工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发展的历程表明,技术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构成要素,需要有强大的技术经济实力做支撑。根据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中央企业应该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

第一,中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骨干力量。承担着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双重任务。2005年,169户中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73万亿元,实现利润6276.5亿元,上缴税金5412.8亿元,分别占全国国有企业的58.4%、69.4%和54.4%。目前,中央企业几乎全部控制了我国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约占全国的43%;汽车产量占全国的47.5%;生产的冷轧板、涂镀板等高附加值钢材约占全国的60%;生产的水电设备占全国的70%,火电设备占全国的75%。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拥有一批重要骨干企业,在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农业、医药、建材、投资等领域拥有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2005年,入选世界500强的中国内地企业15家,其中我们中央企业10家。这些企业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依托力量,有条件、有能力、有责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担当领军企业,发挥表率示范作用。

第二,中央企业中有一批综合技术实力较强的科研院所,在国家研发和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这些科研机构具有学科比较配套、领域相对完整、科技人员集中、科研成果丰富、实验设备齐备的特点,涉及军工、石油石化、煤炭、钢铁、有色、机械装备、汽车、船舶、轨道交通、电信、建筑、建材和医药等行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决定的实施,为这些转制科研院所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发挥了在行业技术创新中的骨干作用。强大的人才、技术基础,保证了这些院所在参与国家重大科学技术攻关与开发、解决行业关键与共性技术难题、提高技术集成与装备成套能力、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中央企业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中承担了重要任务。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安排了14项重大科技专项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中央企业直接参与了其中的12项,占86%。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高技术产业工程重大专项中的集成电路和软件、新一代网络、先进计算、生物医药、民用飞机、卫星应用、新材料等;装备制造业振兴重点中的大型高效清洁发电装备、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大型乙烯成套设备、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大型冶金设备、煤矿综合采掘设备、大型船舶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装备、数控机床等,中央企业都承担了重要任务。

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安排了未来15年我国在若干重点领域需要突破的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其中确定的11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中央企业都有涉及;重点安排的可能在近期获得技术突破的68项优先主题中,与中央企业相关的有54项,涉及面达到了80%;安排的16个重大专项中,有一半以上的项目有中央企业参与攻关。此外,在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能源技术等前沿技术方面,中央企业也都积极参与探索和研究。

(二)中央企业科技工作具有良好的基础。

经过多年发展,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已建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企业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开发,在一些关键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技术产品,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依托力量。

第一,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不断完善,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央企业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科研开发体系。目前,中央企业拥有各类技术研发机构476家,包括企业独立设置的、与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共建的企业技术中心、企业技术研究院和研发中心等;拥有各类技术人员161万人,占中央企业职工总数的15%。中央工业企业大部分建立了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很多企业成立了企业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最近,钢铁研究总院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分别获准组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随着中央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创新投入相应增加,高于同期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增幅。2004年中央企业科技开发投入额达到768亿元,比2002、2003年分别增长了218%和76%,2005年也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5%,其中工业企业达到2%,高于全国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占当年GDP之比。

第二,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产品开发取得优异成绩。2002-2004年,中央企业共获得各类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646项,其中2004年获得2357项。在2005国家科技奖励中,中央企业成绩突出,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占该奖项总数的30%,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4项,占该奖项总数的28%;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4项,占该奖项总数的11.8%。2002-2004年,中央企业投产的新产品22943个,采用新工艺17204项,三年实现重大工艺改进7427项,有近20%的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以上。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和核工业集团等军工企业最早将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我国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并通过集成创新创造了“两弹一星”和神舟系列载人航天等重大科技成果,成为集成创新最成功的典范。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研发的TD-SCDMA,作为中国提交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被国际电联(ITU)和3GPP组织接纳为国际标准,打破了西方国家对3G技术的垄断。钢铁研究总院联合宝钢、首钢、武钢等单位,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共同完成的“低碳铁素体/珠光体钢的超细晶强化与控制技术”,使我国钢产量50%以上的低碳铁素体/珠光体钢的强度提高一倍,可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5年船舶重工集团所属大连新船重工为伊朗建造的第五艘30万吨超大型油轮(VLCC)顺利交工,打破了过去超大型油轮市场由日本、韩国垄断的格局,大大提高了我国船舶工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第三,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初见成效。“十五”期间,中央企业加大科研投入,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显著增加,目前,中央企业拥有专利数30520项。申请专利数量逐年上升,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8%。2005年,中央企业申请专利10031项,其中发明专利4462项;授权专利4948项,其中发明专利1657项。授权专利和授权发明专利分别占申请总数的49%和37%,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和31%)。中国航空二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国家电网等一大批中央企业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为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中石化集团2005年申请专利1037项,授权专利726项,在中央企业中位居第一。2004年,中石化、大唐电信、新兴集团、国家电网等企业的5项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中国专利金奖,占全部获奖专利的40%,中央企业还有12项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中国专利优秀奖,占全部获奖专利的15%。中石化集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宗保宁同志等完成的“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技术成果,获得2005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仅此一个项目就取得26项国家发明专利和4项国外发明专利。

第四,企业创新文化初步形成。敢为天下先、积极尝试运用最新科研成果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创新文化氛围,正逐步在企业中形成。国电集团在新建项目上敢于“吃螃蟹”,在大同第二发电厂二期工程60万千瓦大型火电机组上,首次应用全空冷、全中水回用和全脱硫技术,使该项目成为科技领先、资源节约的典范。鞍钢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坚持运用自主创新成果,坚持以我为主系统集成,坚持使用国产化设备,与一重协作,建设了连续式热轧宽带钢生产线和酸洗、连续式冷轧宽带钢联合机组,结束了这些重大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许多企业创造条件培养人才,制定政策吸引人才,注重事业留住人才,锻炼凝聚了一批高水平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兵器工业集团实行首席专家制度、科技带头人和关键技能带头人制度,其首席专家相关待遇与本单位党政领导班子正职相同,并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荣誉和相应的物质待遇。

回顾中央企业自主创新的历程,我们可以初步总结几条基本经验。一是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对完善企业科研体系、建立自主创新机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许多企业对公司内部的科研机构及时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集中管理,统一运作,建立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研究、设计、生产紧密结合,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和产业化能力。三是实施人才战略,加大科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力度,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四是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加快创新速度。

(三)中央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还需做出艰苦努力。

在肯定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央企业在观念、认识、体制和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第一,科技投入明显不足。一是直接投入不足,中央企业科研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与国际水平相比普遍偏低,发达国家大企业研发费用一般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而中央企业仅为1.5%。二是消化吸收经费严重不足,我国工业企业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费用的比例为1:0.06,而韩国和日本企业这一比例为1:5�8。三是我国科技投入用于企业的比例低,目前发达国家科技投入的30%用于扶持企业,如2006年美国政府的研发预算为1300亿美元,其中直接支持企业的预算超过1/3,而我国科技投入的90%以上用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真正用于企业的费用所占比例很少。

第二,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一是目前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科技资源重复分散,资源不能共享,分工不明确,整体优势难以发挥的现象。相当一部分中央企业总部有直属研究院,下属企业一般设有研究所,研究机构设置重叠,导致科研人员和科技投入分散,难以形成合力,投入产出效率较低。二是同行业中不同企业之间科技资源低水平重复严重,同一课题,重复立项,重复投资。三是在基础性研究、行业共性技术研发方面,企业间没有广泛建立和形成技术创新的战略联盟或协作关系。

第三,企业自主创新机制不健全。一是受现行管理体制及传统观念束缚,部分企业现有用人制度、激励机制不健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有效发挥,人才流失现象仍很严重,科技人才资源不足,缺少科技带头人。二是企业对科技发展的战略意识不强,很多企业尚未根据企业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制定中长期科技规划,尚未建立起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三是风险机制不健全,创新活动投入大、风险高,在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对技术创新望而却步。四是科技工作管理评价体系不健全,尚未建立起有利于推动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缺乏规范的评价标准。五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尚不完善,尚未建立起有利于自主知识产权产生和转移的法制环境。

分析上述问题,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和政策方面的因素。只要我们上下共同努力,克服目前存在的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确立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强化自主创新的战略意识,中央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加快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中央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找准定位,正确选择企业科技发展战略。

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通过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国家的竞争力。企业科技规划要围绕企业战略定位和主业范围,聚焦核心业务,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技术集成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从战略上把握、整体上谋划企业科技发展道路。

要高度重视原始创新,力争取得重大突破。大量事实表明,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以及当前市场竞争激烈领域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必须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方针,决不能寄希望于别人对我们的技术转让。中央企业中有一批具有开展原始创新优良传统的优势企业,特别是国防军工企业在这方面起到了表率作用。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中央企业要进一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要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带动重要产业跨越式发展。随着科技全球化的发展,一个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开发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技术,但掌握相关技术信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掌握技术集成能力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中央企业要强化集成创新意识,大力增强集成创新能力,要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或项目,实现关键领域的突破,形成竞争优势,带动产业发展。

要努力加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大家都知道,当技术差距很大的时候,引进技术是迅速提高技术水平的捷径。但一味依赖引进技术,构造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坚持开放式创新,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消化吸引结合起来,花更大的力气,下更大的本钱,在再创新上下功夫,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要依托重大工程,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促进重大装备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促进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实现技术和知识的再创新。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三者之间要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企业采取哪类创新方式,要根据不同领域企业和企业所处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确定。企业采取什么样的科技发展战略,要结合企业科技发展水平和现实可能做出正确选择。要从国家长远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出发,围绕核心主业,在企业发展战略编制和规划滚动调整工作中,正确选择自主创新的突破口,加大实施力度,努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

(二)加大企业科技投入。

国家科技政策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中央企业在这方面要起带头作用。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自觉加大研究开发投入,保证企业自主创新资金需要。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创新归根结底是市场行为,要注重投入产出效益,重视产业化,讲求回报,没有产出的创新投入是难以持久的。近年来,中央企业赢利状况明显好转,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资金相对充足,有能力扩大技术创新投入。但据我们了解,目前仍有不少企业利用近年来积累的富余资金投向非主业,包括一些高风险行业,特别是有些企业用于发展主业的资金本来就不充足。我们要坚决纠正这种不合理倾向,把投入的重点尽快转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持久赢利能力上来。

(三)加强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

技术研发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目前绝大部分中央企业都设立了企业研发机构,有一大批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科技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中心等制定了一系列税收、投入等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央企业要用足用好国家科技政策,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要学习和借鉴跨国公司在科研体系建设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尽快形成企业内部分工合理的研究开发体系,特别要加强集团层面为企业科技发展战略服务、以中长期基础和应用研究为主的研发机构建设。已经由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要加快建设,有条件的企业可通过产学研结合,建立产业共性技术或前沿技术国家实验室,并探索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要充分利用社会现有科技资源,壮大企业科技整体实力,加快建立企业之间开放式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倡中央企业之间、中央企业内部、中央企业和其他企业之间,加强合作,集中优势,联合攻克关键技术。

转制科研、设计企业要发挥行业综合优势,努力承担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设计任务,成为行业技术创新基地。要积极探索技术扩散机制和途径,运用专利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加快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为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提供技术支撑。科研院所的改革应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科研工作的展开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并根据科研院所的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进行,不搞“一刀切”、一种模式。对产业集中度高的行业,鼓励科研院所进入大企业集团,发展成为大企业集团的技术中心。北京化工研究院进入中石化集团后,研发方向与集团发展联系更加紧密,同时还承担了行业共性技术的研究,科研任务更加饱满,科研成果更为显著,人才队伍更加稳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对产业集中度处于中等水平的行业或领域,鼓励科研院所通过股份制改造,成为由该行业或领域若干大企业共同持股的科技企业;对产业集中度较低的行业或领域,提倡科研院所以多种形式为行业发展服务。

(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努力营造企业创新文化氛围。

加强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和自主创新的生命力所在。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培养造就一批领军型科技人才。围绕企业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着力开展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领军型科技人才。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和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快培养一批国防高科技人才。二是畅通科技人才发展渠道,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广泛吸纳国内外优秀人才。建立健全企业首席专家或科技带头人制度,促使经营管理人才与科技人才平行发展。进一步破除选聘科研项目或课题负责人中的论资排辈现象,大胆起用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和重点科研项目的负责人,注意发挥好老专家、资深科技人才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中的“传帮带”作用,促使青年科技人才快速、健康发展。三是建立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薪酬制度,以科技人才的岗位绩效为基础,将技术专利、专有技术、科研成果作为要素参与分配,并根据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科学确定薪酬水平,突出科技人才的中长期激励。

加强企业创新文化建设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要倡导企业家创新精神,自主创新的关键是领导,企业领导必须在自主创新中发挥核心作用。要树立和提倡人人能创新的理念,无论是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科技人员、技术工人,还是普通员工,都应把创新看成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振兴中华的具体行动。要克服嫉贤妒能、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等保守观念和落后思想的影响,敢冒风险,宽容失败,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五)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积累和保护。

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品牌的主要支撑点,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利用、保护和管理能够产生巨大效益。发达国家千方百计保持和推动专利、商标、版权、设计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管理在欧美大型企业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知识产权成为发达国家企业抢占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中央企业要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努力实现技术创新创造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要加快企业知识产权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制度,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今年2月,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大会”上,有80家中央企业参会并签署了《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倡议》和《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倡议》,充分体现了中央企业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上的积极姿态,中央企业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努力践行这一郑重承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一些国民经济重要领域的技术创新工作。一是服务业领域。刚刚发布的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服务业单列一章,体现了国家对这一领域发展的重视。中央企业在这一领域实力较强,拥有一批经营规模大、具有知名品牌、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大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任务重大。二是重大装备领域。装备制造业是工业化或后工业化国家的主导产业之一,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其他产业的竞争力,对降低工业综合能耗、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效益、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作用巨大。但目前我国重大装备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进口。中央企业中拥有一批研制、生产重大技术装备的重点骨干企业,综合实力较强,有责任、有义务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提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做出应有的贡献。三是未来主导产业。这一产业领域将会是未来国际竞争的焦点,是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中央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的重点领域,如何加大这一产业领域自主创新研究,培育未来主导产业,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上述三个重要领域如何开展自主创新非常重要,希望大家在这次会议上展开讨论。

四、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

推进中央企业技术创新是国资委的一项重要职能,国资委有责任、有义务在建立和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机制、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方面担负起更重要的角色。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我们在召开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工作座谈会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有关政策措施。一是进一步完善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体系,加强中央企业负责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领导职责,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能力建设的考核力度,在规范科技投入范围的基础上,将部分科技投入视为业绩利润;根据科技型企业所承担国家和行业共性技术研究的任务量,适度调整基本指标和分类指标的权重;在规范非经营性资产统计的基础上,对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实施分类考核。二是制定引导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在我委即将颁布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暂行办法》中,企业在技术改造、工艺革新、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及成效作为企业管理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三是探索建立科技型、设计类企业以经济增加值(EVA)为中心的中长期激励与约束机制;在对中央企业负责人试行中长期激励的基础上,注重对管理与技术骨干的中长期激励,逐步建立起中央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考核与分配相结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制度上解决保护和留住人才的问题。在高科技上市公司探索建立试行股票期权等中长期激励机制;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化转制院所组织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在科研、设计企业探索试行岗位分红权、股份期权等改革试点,在制度上解决留优汰劣的问题。四是研究建立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信息平台,建立信息网络,建成国内外技术创新服务模块,为企业提供服务。五是研究制定在或任期考核体系中设置技术创新特别奖励的政策,以引导和激励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

(二)强化战略规划管理,加强对企业科技工作的指导。

加强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将中央企业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纳入到中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中,从总体上把握中央企业科技发展的方向、目标、原则和重点,加强对中央企业间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指导,形成整体优势。对中央企业较为集中的产业,要引导企业形成与产业体系相匹配的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国资委正在集中力量研究编制《中央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将通过合理规划,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大重大战略性专题研究,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首先要将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高技术产业工程重大专项、装备制造业振兴重点等落到实处,对企业提出明确的要求。其次要从总体上明确中央企业自主创新战略,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领域的中央企业,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积极推进原始创新;对已形成较大规模、优势明显、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高的中央企业,通过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加强集成创新,创立品牌;对目前差距较大、需要进一步引进技术的中央企业,要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力度。改变企业大而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状况,坚定不移地把立足点转到主要依靠自主创新上来。第三要结合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研究确定优先发展的主题,研究提出未来主导产业,这项工作企业最有发言权,希望中央企业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参加相关工作。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后,国资委将在投入上支持未来主导产业的发展。

(三)建立科技工作协调机制,为企业技术创新争取良好的政策环境。

为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的指导,国资委将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工作放在规划发展局,并在该局内设科技处。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中央企业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负责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相关工作联系,沟通委内各局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工作,指导企业实施国家有关科技发展计划,协调解决所监管企业在技术创新工作中的问题,推进企业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等。

我们将建立与国家有关科技管理部门的沟通渠道,积极为企业技术创新争取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方面要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反映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提供政策建议;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进一步组织好与科学技术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实施的“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引导和支持重点领域形成产学研战略联盟,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和产业化基地建设。我们将在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经济和科技政策制定、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确定和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等方面加强与有关部委的协调,做好中央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与国家相关发展战略规划的衔接。

(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

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首先成为市场的主体,把目标集中于投资回报,灵敏反应市场信号。国内外经验表明,只要按企业发展的规律办企业,国有企业是可以搞好的,关键要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一方面要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企分开,政资分开,防止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平等竞争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要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机制,进一步消除制约企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这就要从企业治理结构上做文章,这个题必须做好。目前国资委正在积极推动规范董事会建设试点工作。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就是要解决出资人在企业层面上的到位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干好干坏无人负责的状况。董事长从到任的第一天起,角色就已经转换了,其主要任务是代表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国资委要创造条件,改善环境,建立机制。企业董事会要强化战略意识,重视涉及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定位和自主创新问题,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高到战略的高度,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同志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我们一定要牢记使命,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协力,励精图治,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全面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李荣融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荣融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txt每天早上起床都要看一遍“福布斯”富翁排行榜,如果上面没有我的名字,我就去上班。谈钱不伤感情,谈感情最他妈伤钱。我诅咒你一辈子买方便面没有调料包。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加快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 荣 融

(2010年6月24 日)

同志们:

这次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是继2006年三峡会议后的第二次科技工作会议。这四年间,全球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新的科技革命正在酝酿和孕育之中。我国也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中央企业经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调整优化上水平、做强主业增实力的任务更加迫切。所以我们这次会议是在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大家集聚一堂,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明确任务,相信将对推动中央企业科技工作,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会议选择在上海召开,还将组织大家参观世博会,也是希望同志们通过世博会了解世界各国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亲身感受技术创新的巨大力量。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央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第一,从国际看,发达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形成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凸显出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当今世界正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为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世界各国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走出危机、促进发展的关键举措,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等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展开了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科技竞赛。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要将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以上,恢复美国基础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力争在国土安全、能源与气候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纳米、生物系统以及自然科学等科技计划的优先领域实现突破。欧盟发布2020年欧洲战略计划书,宣布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提出要强化智能化的经济增长,在知识和创新基础上发展经济,促进资源效率更高、更为环保和动力更强的经济。日本出台未来开拓战略,提出要建成世界第一的环保节能国家,并在太阳能发电、蓄电池、燃料电池、绿色家电等低碳技术相关产业市场上确保所占份额第一。俄罗斯宣布2010年高技术和创新预算占联邦预算的10%,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由此可见,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面临大变革、大调整,各国都在为经

济发展做战略筹划,展开新一轮的科技竞争,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在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与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很不相称,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改变经济大而不强的局面,在新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而且在新一轮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中,我国在一些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并不大,有可能实现赶超和跨越式发展。我们必须抓住这一难得历史机遇,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从国内看,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本扭转产业生产方式粗放、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状况,进一步凸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迅速提升,2009年GDP总量达到33.5万亿元,居世界第三位,出口总额达1.2万亿美元,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长期存在问题,能源资源供应、生态环境、生产要素支撑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的问题更加突显出来。我国单位GDP能耗相当于德国的5倍、日本的4倍、美国的2倍;中国以占世界8%的经济总量,消耗了世界能源的18%、钢铁的44%、水泥的5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和酸雨面积都居世界首位;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 1/

12、日本的1/11。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发展方式粗放,根本问题是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以技术进步求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不够紧密。由此导致我国产业、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分工中长期处于中低端,只能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和资源能源的大量投入赚取加工生产环节的微薄利润。尽管我国已有近20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却很少;尽管我国是贸易大国,但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只占约10%;我国总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达6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工业新产品开发的技术约有70%属于外源性技术。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变,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中就会处于战略被动地位,只有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产业发展和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中赢得主动。

第三,从中央企业自身看,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中央企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还没有完全摆脱高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普遍面临高能耗、竞争激烈、产能过剩等共性问题。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总体上还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以中央企业较为集中的制造业为例,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2009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已达15.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但是,我们的企业只是在一些低端或中低端的产品和产业上赢得了国际竞争力,由于缺乏核心制造技术和高端产品开发能力,难以进入产业高端,一些领域的关键生产设备目前仍需依赖进口,企业亟需在核心技术发展上取得根本性突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现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拓宽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我们还应看到,金融危机后,跨国公司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转型战略的核心内涵和主要手段,推进商业模式的深刻创新。德国博世公司重视基础和前瞻性技术研究,总部对五十年以后的技术开展研究,如对ESP系统(汽车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的开发研制就用了十二年的时间。美国思科公司2008年研发投入已占销售收入的12%,在全球有1100个实验室,2.2万名工程师,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协同研发。IBM在2008年底提出并开始实施智慧地球战略,基于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方面掌握的核心技术及在各行业丰富的技术集成解决方案,推动企业持续转型。由此可见,未来5-10年是新产业迅速发展、新业务模式探索成型的关键时期,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在从营销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扩展到技术的竞争,中央企业将会面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加激烈的竞争,这对

加快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务艰巨,时不我待。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极端重要性,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正确决策和部署上,树立强烈的紧迫意识,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充分认识中央企业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的重大责任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导力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第一,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决定了中央企业必须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表率示范作用。石油石化、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力电信、国防工业、重要资源开发、重大装备制造等,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其发展水平尤其是技术创新能力,体现的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中央企业在这些行业和领域都居于排头兵地位,承担着我国近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稀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占全国的61.8%,发电设备产量占全国的47.9%,汽车产量占全国的 41.3%。中央企业是这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托力量,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依托力量,必须在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成为领军企业,发挥表率示范作用。

第二,中央企业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决定了中央企业必须在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目前,中央企业建设了一大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很多企业还建立了企业中央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在中央企业工作的两院院士超过200人。中央企业一大批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奖励。2009年中央企业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0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共3项,全部由中央企业获得。《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我国需要突破的11个重点领域,中央企业都有涉及。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央企业参与了14个,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大型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重大专项中,中央企业都担当重任。2009年,中央企业专利申请39203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19993项,占申请总量的51%,远高于26.1%的国内平均水平。授权发明专利4891项,占授权总量的23.9%,高于13%的国内平均水平。目前已有40家中央企业被命名为创新型企业,还有一批企业正在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多家中央企业还牵头开展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在未来紧跟世界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潮流的进程中,中央企业担负着重大责任,必须充分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第三,中央企业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占有的重要位置,决定了中央企业必须在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发挥骨干中坚作用。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既代表着技术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中央企业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力量。在发展新能源方面,最大的风电项目、光伏发电项目都是中央企业建设的,核电项目更是全部由中央企业承建。在智能电网开发建设方面,两大电网集团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特高压示范工程,在特高压核心输电技术和设备国产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中央电信企业在研发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技术和4G标准、打造物联网、推进“三网融合”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在高端制造业方面,大型客机研发制造、先进航天器研发与制造、高速铁路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高速磁悬浮列车整车集成和制造等重大项目,中央企业都是主要承担者。在节能环保方面,中央企业带头淘汰落后产能,已提前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规划目标,成为如期完成全国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力量。中央企业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地位与作用重要,必须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明确目标,扎实工作,尽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中央企业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任务紧迫,责任重大。虽然我们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很好成效,但与党中央、国务院的期望,与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不小差距。特别是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中央企业在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文化理念、规划实施等方面差距更为明显,存在着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不足、资源配置较为分散、领军人才相对匮乏等问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牢记使命,正视问题,明确目标,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力争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关于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丹华同志已经做了全面部署,这里我再强调几个问题。

一是准确把握创新方向。深入研究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深刻把握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切实做好企业发展战略和科技规划。坚持突出主业不动摇,坚持依靠技术创新促进主业发展不动摇。加强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对标,找准存在差距的关键环节。加快推进企业资源整合,将资源向具有竞争优势的主业集聚,向优势职能部门和子企业集聚,清理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缺乏竞争力的业务。深入研究市场,倾听用户意见,坚持市场导向,做好战略调整,把资源向代表未来方向、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和绿色环保低碳产业集聚,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着力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改革,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鼓励创新实践的制度安排。尤其是要加大管理创新力度,构建更加合理的管理架构和组织体系,健全完善科学的人才使用和评价机制,形成允许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和环境。要引导企业结合实际,制订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把、任期考核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企业鼓励创新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是努力抓好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研发人员的创造活力,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储备一批高新技术和产品,使企业走上创新驱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性高技术产业研究,对具有紧迫性和示范意义的重大科研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加强技术攻关,获得更多自主知识产权。鼓励中央企业建设国家级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建立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设立产业发展基金。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善于利用现有科技成果,推进产品升级换代,打造代表国家竞争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树立企业形象。要善于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购入高新技术、高端设备和稀缺资源,形成技术专业优势,跻身产业链高端。

四是不断提高创新队伍素质。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激励和继续教育工作,努力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贯彻落实中央“千人计划”,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着力培养一批敢

于并善于创新的人才队伍,着力造就一批世界级的科技带头人和高水平研发团队。要继续组织好岗位练兵活动、技术比武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鼓励职工结合岗位特点和要求,提高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努力建设具有一流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同志们,加快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举措,更是进一步增强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希望中央企业各级领导干部深入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自主创新的各项部署,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增强企业实力,实现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李荣融在中央企业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荣融在中央企业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 2010年06月29日

文章来源 : 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一局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 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 李荣融

(2010年6月28日)

同志们:

5月25-26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习近平同志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人才发展面临重大战略机遇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出了全面部署。会议明确了我国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攀登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24字方针,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强调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发展的重点任务、重要政策和重大工程,为建设人才强国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会议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论断,准确把握了人才发展的战略方位和时代需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人才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5月27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召开座谈会,李源潮同志对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人才规划纲要》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天,我们召开中央企业人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人才规划纲要》,对新形势下更好地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进行具体部署。

刚才,一汽集团等4家企业先后作了交流发言,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本企业人才工作经验,听了很受启发。下面,我代表国资委、国资委党委讲三点意见。

一、中央企业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国资委成立以来,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推动中央企业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2004年中央企业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国资委重点抓战略规划、宏观指导、政策研究、协调服务,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人才工作的意见》、《“十一五”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等指导性文件,推动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按照国资委党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走人才强企之路,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到做强做大主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背景下去谋划、去推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人才选聘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快。国资委一成立,就与中组部一起积极探索市场化选人用人新机制,连续6年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了111名央企高管。特别是2008年第一次公开招聘2名中央管理的总经理,实现了招聘工作新的重大突破,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反响。被聘用的同志年富力强、充满活力,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同志已经走上了正职领导岗位,部分同志成为企业的正职后备人选。为推动中央企业加大市场化选聘工作力度,2004年国资委专门印发了《中央企业公开招聘经营管理者工作指南》、《中央企业内部竞争上岗工作指南》。截至2009年底,中央企业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市场化方式选聘的各级经营管理人才,从2004年的33.4万人增加到了52.1万人,增长了56%。通过市场化选聘,一方面扩大了选人用人视野,实现了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保证了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另一方面,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他们的新知识、新理念在实践中正逐步转化为改革的新动力、竞争的新优势,促进了企业科学发展上水平。

(二)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基础规章全面建立。国资委成立以来,牢牢把握出资人定位,始终坚持按制度管人,大力推进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度创新。一是积极探索有别于党政领导干部、充分体现企业特点的领导人员管理新办法,会同中组部研究制定了《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2009年11月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这是我国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制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总规章,有力推进了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适应中央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会同中组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董事会选聘高级管理人员工作的指导意见》、《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董事会、董事评价办法》,探索了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有效途径,建立了出资人选派和管理董事会、董事会选聘和监督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的分层分类管理体制。三是着眼于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在强化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基础上,会同中组部联合印发了《中央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形成了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与领导人员薪酬激励挂钩、综合考评结果与领导人员培养使用挂钩的考核评价体系。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按照中组部、国资委党委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也普遍制定了体现本企业特点的领导人员管理办法。这些基础规章的建立,为建设高素质的领导人员队伍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证。

(三)落实中央“千人计划”工作取得重要进展。2008年中央部署“千人计划”以来,国资委党委和中央企业党委(党组)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引进了一批企业急需特需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现已引进海外人才近400名,其中92人已列入中央“千人计划”,成为国家特聘专家。这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专业特长正在得到有效发挥,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领军作用逐步显现。国资委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围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动中央企业建设国家级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目前,中央已经批准23家中央企业建设人才基地,其中神华集团等14家企业在北京集中建设未来科技城。中国石油计划投资100亿元建设人才基地。基地既集中了大飞机、智能电网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又集中了低碳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体现了新一轮世界科技变革的潮流,代表了中国科技发展的未来,对中央企业乃至我国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跨越式提升、赢得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动权,将起到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四)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逐步形成。国资委始终坚持业绩导向和市场化改革方向,推动中央企业逐级建立以经营业绩考核为基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我们首先从规范收入分配入手,通过健全薪酬制度、强化业绩考核,使领导人员的薪酬水平与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紧密挂钩,实现了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在此基础上,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领导人员探索实施了股权激励。同时,国资委会同有关部委,对在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给予荣誉激励。2003年以来,中央企业共有46名杰出专家新增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目前两院院士已达到207人;26名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856名同志被国家授予全国劳动模范,1398名同志被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劳动模范。按照国资委的要求,各中央企业也都积极完善了“以岗定薪、按绩取酬、岗变薪变”的内部分配制度,部分企业还根据不同类别人才的特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并且普遍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对优秀人才的精神激励,有效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

(五)人才培养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国资委和中央企业紧密结合改革发展需要,广泛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工作,针对性、有效性不断提高。对出资人代表,注重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战略决策能力,先后组织了450多人赴境外培训,实现了外部董事国际培训率达100%的工作目标。对经营管理人才和党群工作者,以提高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能力为重点,先后组织了374名企业领导人员到中央党校等国家级干部培训机构研修,近1600名中高级管理人员赴境外考察培训,2.8万人到中央党校国资委分校集中学习,有力促进了中央企业的管理创新。2005-2009年的全国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50.3%由中央企业获得。对科技人才,通过组织他们参与重大项目联合攻关、重大工程技术改造,着力提升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2005-2009年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3.3%由中央企业获得;2006-2009年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部由中央企业获得。对技能人才,重点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提高他们解决关键生产技术难题、掌握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2004年以来共有1683万人次参加了各类技能大赛和岗位练兵活动,128万人晋升了职业资格。

几年来,通过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有力促进了中央企业改革发展。2002-2009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7万亿元增长到21万亿元,增加近2倍;销售收入从3.4万亿元增长到12.6万亿元,增加2.7倍;上缴税金从2915亿元增长到11475亿元,增加2.9倍;实现利润从2405亿元增长到8151亿元,增加2.4倍;七年累计实现利润4.7万亿元,上缴税金5.1万亿元;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数目从6家增加到了24家。在青藏铁路、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在国庆阅兵、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保障中,在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和玉树地震、西南特大旱情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面前,中央企业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绩凝聚了中央企业各类优秀人才的智慧和心血,展现了中央企业人才队伍顽强拼搏、引领发展的时代风采!在此,我代表国资委、国资委党委,向中央企业各级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二、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十分复杂,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退,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这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虽然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在这次危机中遭受重创,但经过危机考验后,未来的竞争力将会更强。中央企业要在未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必须靠人才来引领。中央提出把中央企业调整到80-100家,培育50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目的就是希望我们尽快成长为能够全球配置资源的“国际巨星”,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发挥国家队作用,在紧要关头、关键时刻发挥顶梁柱作用。中央企业要真正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重任,也必须把人才工作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培育造就一大批优秀人才。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一定要把人才资源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到2020年,中央企业人才发展总的目标是:培养造就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出资人代表、经营管理人才、党群工作者、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人才规模合理增长,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重点培养造就100名左右战略企业家,复合型党群工作者达到95%以上,国家级和集团公司级科技人才从目前的3.4万人增加到8万人以上,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人才的比例从目前的5.4%提高到9%以上;国际化人才在目前0.75万人的基础上翻两番;人才使用效能显著增强,对企业发展贡献度大幅提高,实现人均营业收入翻一番、累计有效专利翻两番;人才发展环境持续改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8项工作任务。

(一)要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科学规划人才发展,是企业发展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目前,国资委按照中央的要求,正在研究制定《中央企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次会后将印发各中央企业再次征求意见。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根据中央和国资委印发的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本企业未来十年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制定好人才规划,一要全面摸清家底,增强针对性。要对本企业人才资源状况进行全面盘点,找准薄弱环节,做到家底清、情况明,工作措施有的放矢。二要体现战略引领,增强导向性。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做强主业的要求,科学确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着力解决好主业发展的人才急需短缺问题。三要注重务实管用,增强实效性。要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措施明确、责任明确,使规划真正成为指导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

(二)要统筹推进五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要始终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把培养高层次人才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一要以战略企业家为重点,培养一支有大局观念和战略思维、忠实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引领企业做强做大的出资人代表队伍,关键要培养造就优秀的董事长。二要以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大力推动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和经营管理水平快速提升。三要以优秀的党组织负责人为重点,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熟悉生产经营的党群工作者队伍,加快把国有企业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四要以科技领军人才为重点,造就一支能够站在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加速企业科技进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人才队伍。五要以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建设一支门类齐全、爱岗敬业、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队伍,把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在抓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同时,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

(三)要继续加大落实中央“千人计划”工作力度。根据中央要求,国资委党委提出用5年时间建设50家国家级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引进500名列入中央“千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这项工作目前总体进展不错,但下一步挑战也不小。当前世界经济已经开始缓慢复苏,海外引才的最佳时间窗口正在收窄,一旦错失良机,引才难度就会更大,引才成本也会更高。在这种情况下,落实“千人计划”的工作力度必须进一步加大。一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引才。我们现在需要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大多已经功成名就,要把这样的人才引进来,企业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亲自谈,一个一个做工作,让他们感到受重视、受尊重,坚定尽快回国的信心和决心,带动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加盟中央企业。二要加快人才基地建设步伐。建设人才基地,目的是“筑巢引凤”,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事业发展空间。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对中央企业建设人才基地都很支持,我们要抓住这些有利条件,坚持科学规划、科学设计、科学建设,确保中央已经批准的人才基地年内全面开工、2012年建成运营。国资委将重点推动未来科技城建设,各参建企业要按照中组部、国资委的要求加快推进建设工作。三要用好用活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而不用、大材小用,很容易挫伤人才的积极性。各中央企业要把用好人才与引进人才作为同等重要的大事来抓,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要充分信任、委以重任、放手使用,让他们有责有职有权。要注意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采取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措施,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管理机制,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四)要全面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市场化的核心是竞争、是比较,通过竞争、比较,让更加优秀、更加合适的人才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一要继续按照市场化机制选人。企业内部选才要以竞争上岗为主,外部选才采取公开招聘或直接委托人才中介机构“猎取”。今年,中组部和国资委将继续面向全球公开招聘央企高管,也是历年来力度最大、范围最广、职位最多的一次。各中央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市场化选聘工作力度,提高市场化选聘的比例和职位层次,使市场化选聘成为人才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要提高考试测评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真正考出“干”的水平,同时要看竞聘者干过什么、干成过什么,提高市场化选聘的质量。二要不断强化市场化机制管人。按照市场化机制管人,关键要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当前最突出、最棘手的是如何解决好“下”的问题,这也是企业人事制度改革中最难攻克的一个堡垒。破解这个难题,关键是要健全聘任制、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强化对各类人才的绩效考核和考核结果的运用,对达不到目标要求的及时予以调整。从今年开始,中组部、国资委将对中央企业领导人员实施和任期综合考评。希望各中央企业也按照这个办法的要求,抓好对各级领导人员的考核评价工作,通过强化考评结果的运用,在解决“下”的问题上实现新的重大突破。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就能使各类人才进一步增强“无为则无位”的危机意识,最大限度地激发优秀人才的进取精神和创业激情,中央企业也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五)要提高人才激励的科学化水平。科学、有效的激励,是调动人才积极性、激发人才队伍活力、提高人才使用效能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下一步要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继续努力。一要调结构,着力解决收入“该高不高、该低不低”的问题。要在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基础上,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优化分配结构。要使关键岗位、高素质紧缺人才的薪酬水平适当高上去,劳动力市场供应充裕的通用岗位、辅助岗位的工资水平适当降下来,逐步做到个人收入向市场价位靠拢,形成收入差距合理、分配关系和谐的新格局。二要逐步加大对各类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的激励力度。激励不是普涨工资,不能搞平衡照顾,更不能搞成高水平的“大锅饭”,要重点保证对企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实施激励。目前,国资委正在抓紧研究中央企业领导人员任期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办法。各中央企业要按照国资委的要求,根据企业的发展速度、效益水平和不同类别人才的岗位贡献,实行差别化激励,引导各类人才争创一流业绩。

(六)要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必须拥有一大批国际化人才。目前,中央企业国际化人才相对不足,已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建设国际化大公司产生了重要影响。各中央企业要在全面提升人才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把促进人才国际化发展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一要推进国际人才本土化。要按照中央“千人计划”的要求,在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同时,注重引进企业急需紧缺的骨干人才。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注意从国外知名院校接收应届毕业生,为国际化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奠定基础。二要重点推进本土人才国际化。推进人才国际化发展,立足点要放在自我培养上。要通过与国外跨国公司、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协作关系,进一步拓宽境外研修渠道,大力开展国际化培训。要有计划地选派国内优秀人才到境外合资合作企业、海外分支机构工作锻炼,让人才在跨国经营管理活动中加快成长。实现人才国际化发展,要坚持统筹推进,努力使企业在帅、将、兵各个层面,都形成与国际跨国公司竞争的比较优势,全面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七)要大力加强人才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根本性建设,是形成良好体制机制、保障公司有效治理的关键。近年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在人才工作方面出台了不少规章,对推动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下一步,要在两个方面继续下功夫。一要在制度的科学性上下功夫。制度建设不能一劳永逸,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科学性。衡量人才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关键看是否遵循了市场经济规律、企业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是否充分体现了各类人才的特点,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各中央企业要按照这一要求,根据本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对人才管理制度进行系统梳理、科学评估和修订完善,确保我们的制度在人才管理开发的各个环节都体现科学性。二要在制度的执行上下功夫。制度完善了、科学了,虽然走出了一大步,但最重要的是要把制度落实好。我们有些企业的规章,与国际先进公司比毫不逊色,但实际效果差距不小,主要是制度执行不到位。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把提高制度执行力作为维护组织形象、提升管理效能、促进人才发展的一项持久性工作来抓。任何一项人才管理制度出台之后,各级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执行,带领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做到令行禁止、违规必究。要通过健全制度、狠抓落实,形成促进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

(八)要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人才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土壤”,好的环境凝心聚人,使企业和谐、事业兴旺。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大力宣传党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特别是这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人才规划纲要,使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深入人心,推动各方面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关心人才发展、支持人才工作;大力宣传各类优秀人才和先进典型,弘扬创业光荣、创新可贵、创造无价、奉献崇高的良好风尚。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始终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要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加强对各类人才的人文关怀,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

三、切实为人才强企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坚强保证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是一项涉及企业改革发展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好各方力量、各种资源,为人才强企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坚强保证。

第一,企业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好领导人才工作的重要责任。各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真正把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事关企业前途命运的大事来抓。党委(党组)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人才工作,及时解决好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主要领导同志对本企业人才工作负总责,要担负起抓第一资源的第一责任,努力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层层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确保人才强企战略的每一项举措都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落实到位。要注重把人才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统筹来抓,确保各项工作互相支持、互相促进。

第二,健全企业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的工作机制。组织人事部门在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中肩负重要使命,要主动当好党委(党组)的参谋助手,履行好人才工作牵头抓总的职责,积极创新实践,丰富工作途径,协调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力量,形成推进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要注重调查研究,把握方针政策,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完善人才开发和管理模式,增强人才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及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央企业各职能部门在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中也担负着重要责任,要对人才工作予以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做到在谋划、部署业务工作时同步考虑人才队伍建设,让人才工作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让业务工作为人才发展提供强大推力。

第三,要为人才强企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各中央企业在加大生产、科研投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人才发展和人才工作的投入。在人才投资上既要舍得花钱又要精打细算,合理安排人才开发项目,并对实施情况跟踪监控、定期评估,确保资金投向最能提高人才素质、最能发挥人才效能的领域。要为人才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大力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同志们,企以才治,业以才兴。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必须拥有世界一流人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加快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为中央企业做强做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提供坚强人才保证,为实现人才强国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五篇: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7月23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上半年工作,公布2009及第二任期业绩考核结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工作。上午我们安排了两个经验交流,中国五矿和华润集团分别介绍了关于并购重组、资源整合方面一些好的做法与经验,这也是我们当前转变发展方式需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相信大家会从中得到启示。下面,我代表国资委和国资委党委,讲四个问题。

一、上半年中央企业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国民经济运行总体保持良好态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1%,同比加快3.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同比加快10.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2%,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5.6%;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3.1%,其中出口增长35.2%。

上半年,125家中央企业生产经营持续稳定增长,为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营业收入快速增长。1-6月,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79万亿元,同比增长44.3%。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的有119家,占96%;实现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的有41家。

——经济效益大幅提升。1-6月,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5249.6亿元,同比增长65.1%。累计实现利润同比增长的有115家,占92.7%。其中,冶金、电力、交通运输、化工、机械等行业的企业实现利润增幅在1倍以上。

——成本费用利润率持续回升。1-6月,中央企业成本费用低于同期营业收入增幅2.1个百分点,有91家企业成本费用增幅低于营业收入增幅,占73.4%;平均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2%,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

上半年,中央企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落实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各项部署,深入研判形势,抢抓发展机遇,各项工作力度明显加大,企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是加大抢抓机遇力度,市场开拓成效明显。中央企业紧紧抓住国内外经济回暖的有利形势,普遍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中国建筑实施“大市场、大项目、大业主”营销策略,主攻高端市场,争得了一批大额项目。中航工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支线飞机等航空产品出口大幅增长。东航集团抓住上海世博会机遇,发挥东航和上航重组优势,调整航线结构,增加航班时刻资源,提升核心市场占有率。一些中央企业利用自身信誉和业绩,积极拓展融资渠道,获取低成本资金。中国中铁、中材集团、中国建筑、中国商飞等企业与银行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主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上半年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共发行债券及中短期票据3941亿元。一些中央企业利用海外资源资产

价值处于低位和投资环境相对宽松的机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远集团成功收购马士基公司持有的盐田码头10%股权。招商局集团成功控股澳大利亚托盘生产与租赁服务企业,进一步完善了物流运输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化集团、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武钢、兵器工业集团、中国黄金等企业加大海外资源开发力度,成功收购一批优质矿产资源,提高了全球配臵资源能力。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中国中铁、中国铁建联合参与国际竞标,成功获得阿根廷等国家的大型铁路建设项目。中交集团、中冶集团、中国水电集团、东方电气集团、葛洲坝集团等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揽海外工程,拓展国际市场份额。

二是加大改革力度,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中央企业进一步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推进规范的董事会建设,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改制上市工作进一步加快,西电集团、中国一重、中国二重等5家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中国一重成功完成整体改制工作,99%的资产进入上市公司。建设规范董事会工作加快推进,董事会规范运作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外部董事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董事会在科学决策、风险防范和强化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显现。中国大唐、中国三峡总公司、中国移动、东风公司、中粮集团、国投、中国节能、中煤科工、保利集团和中广核集团等10家企业开展建设规范董事会,建设规范董事会企业户数扩大到32家。新兴铸管集团、中国铁建等企业把建设规范董事会制度引入二、三级子企业,使出资人职责层层到位,责任层层落实。神华集团实施集团总

部与股份公司总部的整合,在解决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后母子公司双层董事会问题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中央企业内部改革取得新进展。中铝公司加大用人制度改革力度,面向全球公开招聘11名高管人员,对所有管理岗位实施了公开竞聘。中国联通稳妥有序推进组织机构整合及人员队伍优化,集团总部职能部门减少五分之二,二级高管人员精简19%。

三是加大重组整合力度,资源配臵效率进一步提高。中央企业重组步伐进一步加快,上半年又有4组8户企业实施了重组,企业户数从去年底的129户调整到125户。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上海医工院实施重组整合,打造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中央企业医药产业发展平台。鞍钢和攀钢实现联合重组,有利于资源优化配臵、提升市场竞争力,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对提高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促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中国建材大力推进重组过程中的管理整合,推广组织结构职能清晰化、系统对标优化和派驻辅导员制,提高了整合效率。一些中央企业加快内部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臵,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中国建筑通过整合内部资源,组建8家专业公司,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集团产业链。中船重工把与民船有关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形成比较完整的船舶产业链。通用技术集团按照“产业整合、业务协同、管理对接、文化融合”原则,对大宗进出口商品业务进行有效整合。国投加快退出非主业项目,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和“走出去”业务。中国五矿加大海外并购项目整合力度,从战略管控、规划制定、人员配臵、投资管

理等多方面系统推进后续整合,新成立的澳大利亚MMG公司实现当年运营盈利。一些中央企业大力推进扁平化管理,进一步梳理管理流程,调整组织架构,集团管控能力得到增强。中国海油不断完善股份公司一级法人管理体制,整合上市公司子公司,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级。国家电网对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长期亏损或投资回报率低的经营主体,采取清算、注销等方式坚决退出,减少600多个法人单位。一些企业通过股权转让、挂牌出售等市场化方式规范剥离非主业资产。上半年,中央企业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公开转让国有产权363宗,交易金额140.3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1%和57.3%,实现增值18.22亿元,平均增值率14.05%。中央企业宾馆酒店以及房地产等非主业业务剥离也有了实质进展。

四是加大管理创新力度,降本增效成效显著。中央企业普遍推行精细化管理,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加大成本控制力度,进一步推进降本增效。兵器装备集团深入推进“成本领先行动计划”,上半年成本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降低1.69个百分点。中航集团严格管理降成本,上半年成本费用增长低于营业收入增长15.2个百分点。中船集团面对国际船舶市场严重下滑的不利局面,组织开展“减低物资消耗30%,提高业务效率30%”活动,大力推进成本工程和精细化管理。上海贝尔优化工程项目流程,加强本地化采购,采购价格同比下降17%。新兴铸管集团对下属单位下达存货考核定额,存货周转率同比提高2.3次。中国石化借鉴台塑经验,启动全面E化管理、改善经营管理建议、全面成本管理三项重点工作。中国华电对系统内82家火电企业进行

财务风险评价和分级,提示风险点。一些中央企业切实加强资金管理。港中旅集团与招商银行合作,扩大跨银行现金管理系统应用范围,实现每日监控各板块公司资金存量。华润集团在6家上市公司建立资金集中管理中心,分板块集中资金40亿元,全年可降低资金成本6000多万元。中国联通深入实施全成本财务评价,累计盘活资产25亿元,库存资金占用比年初下降了31%。鞍钢通过发行中期票据臵换长期借款,降低了资本成本。一些中央企业进一步加大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宝钢、中粮集团等企业探索建立投资价值决策体系,提高了投资决策水平。中国石油通过融合不同会计准则、协同不同披露要求、优化流程和信息系统等工作,实现了境外上市公司独立编制财务报告的零突破。中国五矿积极探索实施经济增加值考核,实现对各业务板块的个性化价值管理,有效提升资本回报水平。今年有17户中央企业及其所属企业的管理创新成果获得第十六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占全部一等奖的54.84%。

五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中央企业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普遍加大研发投入,努力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中国普天推出国内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打破了国外通信巨头厂商在无线数字集成方面的技术垄断。国家电网±800千伏向家坝至上海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全面投运,智能电网试点工程在一些关键技术攻关和设备研制方面取得突破。南方电网正式发布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系列技术标准,充电桩技术规范、充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为国内首创。兵器装

备集团已引进91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其中10人进入国家“千人计划”,长安汽车建成“四国八地”汽车研发体系,实现全球协同设计。中化集团积极发展生物育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起组建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建设转基因技术与常规育种的科技创新平台。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上,一批中央企业优秀创新成果集中“亮相”,充分体现了中央企业低碳、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一汽集团生产的奔腾氢燃料电池车和电动客车投入世博会使用。中船重工设计建造的国内第一艘大型太阳能混合动力推进船,成为世博会高科技展示船。中国联通通过3G网络和技术,实现海宝智能机器人的远程监控、实时信息发布、手机操控彩信互动等功能。中国移动建设了全球首个TD-LTE宽带移动通信演示网,为参观者提供移动高清会议、视频点播、便携视传和高速上网卡等业务体验。中国电信在世博园区内提供千兆到楼、百兆到桌的高速上网,实现高清IPTV,为视频会议、全球眼、网上世博、交互信息等多媒体业务提供载体。中央企业专利数量大幅提升,截至2009年底,累计拥有有效专利76183项,其中发明专利21266项,分别增加19659项和4467项; 22家企业累计拥有有效专利超过1000项,其中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兵器装备集团、国家电网、宝钢累计拥有有效专利超过3000项。

六是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预期目标基本实现。中央企业积极落实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重要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强化节能减排基础管理,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示范项目,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南方电网开展节能发电调度试点工作,截至6月底累计节约标准煤737万吨,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2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4.2万吨。华能集团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绿色煤电”计划第一阶段的依托项目――华能天津LGCC示范电站已正式开工。中国国电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88台612.1万千瓦,超额完成小火电机组关停计划,全年可节约标煤约1850万吨。大唐集团将节能减排主要指标纳入管理体系,组织开展与同类机组先进指标的动态对标,供电煤耗降低2.63克/千瓦时,单位发电油耗降低近20%。中国节能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服务、垃圾发电、污水处理、新能源、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业务,在各地建设10个低碳特色工业园区;建成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监测中心,推出节能减排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网上直报。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中央企业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绝大部分企业基本完成节能目标。

这里我还要特别提到,中央企业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中的优异表现。今年以来,西南部分省区重大旱情、青海玉树地震、南方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带来重大损失。在抢险救灾的关键时刻,中央企业挺身而出,组织大批救援队伍,全力抢救受困群众,全力抢修电力、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全力保障抗灾救灾和生活物资供应,积极承担灾后援建任务,再一次担负起共和国长子的责任。中央企业的卓越表现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央企业生产经营中

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一是部分企业集团管控能力不强,资源配臵效率较低,价值创造能力有所减弱。二是少数企业盲目扩张,对并购项目审查不够严谨,财务风险、安全生产风险、节能减排风险加大。三是少数企业历史欠账还没解决,新债攀增,资产负债率继续上升。四是安全生产形势严峻,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多发,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扎实措施,着力加以解决。

二、2009及第二任期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情况

2007年到2009年,是中央企业负责人第二个经营业绩考核任期。在这一任期中,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中央企业审时度势,力克难关,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2007年,国内外经济快速增长,中央企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2008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央企业经济效益出现大幅度下滑,部分企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雨雪冰冻、汶川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也给部分中央企业经营业绩带来较大影响。中央企业沉着应对金融危机,积极采取“过紧日子”、“加强冬训”等措施,强化管理,降本增效,谨慎投资,严控风险,通过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保持了生产经营总体平稳运行。2009年,国家连续出台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中央企业抢抓机遇、开拓市场,调整结构、严控风险,控制成本、挖潜增效,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经过努力,中央企业基本完成了第二任期的考核目标。

在这一任期中,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不断完善,引导中央企业注重

做强主业,控制风险,提升发展质量,调整优化上水平。抓住出资人最关心的关键指标,综合考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行业特点、技术创新投入及风险控制能力等因素,强化短板考核。引入行业对标、横向比较的考核理念,引导中央企业通过对标找差距,不断提升业绩水平。对资源节约、扭亏增效、管理创新和科技进步等实施单项特别奖励,引导中央企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入价值管理理念,鼓励企业使用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引导中央企业更加关注资本成本和价值创造,抑制乱投资和片面追求做大冲动,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发展质量。经过几年努力,“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递”的责任机制和“重业绩、讲回报、强激励、硬约束”的奖惩机制已经形成,较好地发挥了业绩考核对促进中央企业科学发展的导向作用。

2009年是第二任期的最后一年,纳入国资委考核范围的中央企业132户。最后确定的业绩考核结果为:A级企业38户,占全部中央企业的28.79%。其中军工9户,商贸6户,电力5户,建筑4户,石油石化3户,汽车、交通运输、冶金和其他各2户,建材、煤炭和通信各1户。中国中铁、中储粮总公司、通用技术集团和新兴铸管集团为首次进入A级。B级和C级企业分别为66户和24户,分别占全部中央企业的50%和18.18%。B级企业主要集中在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2009年经营形势有所好转的行业,如:机械、交通运输、电力、商贸、科研和旅游等行业。C级企业主要集中在经营形势仍不容乐观的行业,如:化工企业、部分商贸企业和电子企业等。有4户企业被评为D级,经营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结构调整缓慢、产品缺乏

竞争力以及自身管理存在问题。

第二任期业绩考核结果为:A级企业32户,其中军工企业9户,商贸5户,电力、建筑各4户,石油石化3户,矿业2户,通信、机械、建材、投资、交通运输各1户。B级74户,较第一任期增加7户;C级22户,较第一任期减少22户;D级为4户,与第一任期相同。

特别值得表扬的是,23户中央企业连续两个任期为A级,其中中国移动、中国石化、神华集团、兵器工业集团、中船重工、中国电科、中化集团、国家电网、航天科技、招商局集团、中国海油、国投等12户企业连续6年考核均为A级。

国资委依据任期考核数据,授予35户中央企业“业绩优秀企业”称号,授予23户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特别奖”,授予12户中央企业“效益进步特别奖”,授予15户中央企业“管理进步特别奖”,授予6户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特别奖”。对连续6年获得A级且在任的李长印、王志刚、傅成玉、刘振亚、刘德树、王会生、秦晓等7位中央企业主要负责同志提出表扬。在此,我代表国资委和国资委党委,对这些企业和企业负责人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对他们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感谢。

这里我还要强调,在业绩考核中,我们始终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严格标准,精准考核。对考核基本指标完成值与目标值偏差过大的企业;对事故数量较多、性质比较严重或损失较大且负管理责任的企业;对未完成资产负债率约束性指标的企业;对因会计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或对下属企业监管不力,造成重大国有资产损失的企业,都进行了扣分处理。对承担托管任务的企业给予加分奖励。为进一步引导中央企业更加重视价值创造、资本成本和风险控制,按照考核办法规定,对2009年自愿参加EVA考核100户企业中经济增加值改善的47户企业负责人继续给予奖励。

第一任期,我们主要是建框架、定制度、上轨道。第二任期,重点是上水平、更规范、更精准,不断完善和提高。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体系,充分发挥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引导中央企业进一步落实责任,更加注重价值创造,更加注重资产质量,更加注重创新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

三、密切关注和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发展变化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趋于平稳,从主要经济指标走势看,基本面总体是好的。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国际国内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还很多,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退,国内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仍很突出,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还在显现,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使宏观政策面临诸多两难选择。目前,社会各方面对国内外环境和政策变动十分敏感,特别是国际市场任何**都会影响国内市场和企业信心,有可能造成经济的波动。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努力做到早预见、早调整、早应对,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一是要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

步复苏,但复苏基础不牢固、进程多起伏。美国和日本经济恢复相对较快,一季度经济环比折合年率分别增长2.7%和5%。美国经济虽然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失业率居高难下,消费者信心低迷,房地产市场远未好转,复苏的内生动力不足。6月份失业率高达9.5%,消费者信心指数只有52.9%,甚至低于2009年底的水平。去年以来,除少数月份以外,新房销售环比均为负增长,尤其是5月份环比下降32.7%。欧元区经济整体回升势头较弱,一季度环比仅增长0.2%。欧盟成员国中已有三分之二以上国家出现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超标而偿债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尽管欧盟启动救援机制,但债务危机仍有可能向风险敞口较大的国家蔓延,还不能完全排除演变成更大范围危机的可能;一些国家为化解主权债务风险推出了规模空前的财政紧缩计划,这不仅会直接影响欧洲经济复苏进程,而且可能会拖累世界经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公司认为主权信用危机将成为2010年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包袱。欧洲要走出这场危机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增速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但通胀压力普遍较大,经济结构问题比较突出,抵御外部冲击能力较弱。世界各国复苏程度不同导致政策取向出现分化,加大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复苏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全球经济复苏中还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全球主要股市剧烈动荡,原油、铜、铁矿石等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震荡,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经济复苏的进程。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磨擦明显增多,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我国是受影响最大的国家。仅今年一季度我国遭受贸易救济调查

19起,涉案金额11.9亿美元,同比增长93.5%。世界各国新发起的19项反倾销调查,针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就有9项。这些都严重挤压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空间。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复杂性和复苏的曲折性,我们要有充分的估计。

二是要密切关注国内宏观调控政策。今年以来,中央围绕“保发展、调结构、防通胀”,在宏观调控政策上进行了适度调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调控房地产的一系列措施,对制止重复建设、淘汰落后产能、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收到了明显效果。但对相关行业的影响也十分突出。信贷政策虽然仍然保持适度宽松,但总体规模与去年相比是在收紧,上半年信贷新增4.63万亿元,同比少增2.74万亿元。国务院要求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一些举债规模过大的地方政府面临债务风险,承担地方政府相关项目的中央企业会受到影响,面临较大经营风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本会有所上升,一些高耗能企业面临的压力会更大。今年以来,气候条件极端异常,自然灾害频发,也会增加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对此我们要密切关注。一方面要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及时分析政策带来的各种影响,相应调整经营策略,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

三是要密切关注企业经营环境变化。今年以来,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去年基数较低。从趋势看,一方面企业融资、劳动用工、能源原材料、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支出都会增加,客观上将

推升生产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不少行业订单下降,库存上升,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已连续两个月回落,其中新订单指数已降至去年3月份以来最低点。二季度以来,部分行业出现市场需求放缓的态势。中央汽车企业自3月份创下单月销量70.8万辆后,下滑至6月份的60万辆,下降幅度为15.3%。造船企业、设备制造企业订单出现下降,新增订单同比下降幅度更大。部分行业结构矛盾突出。钢铁企业库存大幅上升,产能过剩明显,加之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依然艰巨。有色金属企业新增产能大量释放,加剧了供给过剩压力。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扬等因素影响,企业成本压力加大。1-6月,中央企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5.7%,高于同期营业收入增幅1.4个百分点。受成本增长影响,企业毛利率水平出现下滑。1-6月,中央企业毛利率为17.6%,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

总之,当前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极为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增加了对形势判断的难度。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把可能出现的困难考虑得更全面一些,把面临困难的复杂程度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决策部署,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国有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保持住企业良好发展态势。

四、要高度重视和着力做好的几项工作

下半年,我们的工作重点要放在着力资源整合、提高运行质量上

来。之所以这么考虑,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首先,这是中央企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其次,这是中央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这几年中央企业保持了快速发展,规模和实力都有了明显提升,今年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已经达到30家。但一些企业在通过并购重组迅速做大规模的同时,也暴露出布局结构不合理、集团管控能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较少、管理水平和队伍素质相对滞后等问题,致使发展方式转变不快;资源占有不少,但效率不高。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从着力资源整合、提高运行质量入手,切实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当前,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更大的功夫,真正抓出实效。

一是要推进布局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中央企业不是一般的企业,肩负着重大使命和责任。德江副总理要求中央企业做国民经济的顶梁柱,我们就要打造完美无缺的顶梁柱,加快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代表国家形象,体现国家综合竞争力。对中央企业的调整方向,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很明确,就是要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行业和领域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培育和发展形成30-5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要以组建国新资产管理公司为契机,加快中央企业重组和调整步伐,今年要把中央企业调整到100家以

内。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态势,遵循经济运行规律,进一步明确企业发展战略,突出主业,优化产业布局,按照确定的主业严控投资方向,特别要防止盲目扩张、盲目做大。要以实施经济增加值考核为契机,加快清理非主业和低效资产,缩短管理层级,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向主业集中。

二是要加强企业内部资源整合,提高资源配臵效率。搞好企业不仅要占有资源,更重要的是要配臵好资源。这几年中央企业重组力度不断加大,企业资源不断丰富,管理幅度扩大,管理难度增加,迫切需要加强资源整合,提高资源配臵效率。要加强业务整合,使同类业务技术、市场、人才等各类资源有效整合,构建合理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充分发挥重组协同效应。要把提高集团管控能力作为有效整合资源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明确集团总部的职能定位,重新审视集团管控模式,调整组织架构,对决策程序、信息传递和执行效率等进行全面梳理和改进。要大力推进信息化的深化应用,推动各类信息资源的有效集成和高效利用,优化管理流程,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和统一。推进这些工作,对集团总部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央企业要突出加强总部建设,提高业务素质,改进工作方式。通过业务培训和岗位交流等措施,提高总部人员高效配臵资源的能力。要改进总部工作方式,增强总部各职能部门对下属企业的指导、监督能力,确保集团决策指令能够准确高效执行。

三是要强化自主创新,提高对高效资源的占有能力。不能占有用好高效资源,资源配臵效率也会大打折扣。这方面我们虽然有很大进

步,但仍然是我们与世界先进企业的主要差距。中央企业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培育国际一流企业的重要突破口,这个制高点必须占领,要花大本钱,下大力气去抓。要加大创新研发投入,集中优势力量加大关键领域科技研发力度,力争在关系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占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要继续推进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加强创新型企业、科研骨干队伍和职工素质工程建设,构建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长效激励机制。要继续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导科研企业进入产业集团,有效整合创新资源。要加强品牌建设和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将品牌战略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当中,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要高度重视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贯彻落实国家“千人计划”,加强全球范围拔尖人才引进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批敢于并善于创新的人才队伍,为自主创新提供高效人力资源。

关于下半年工作,我再强调几点。

一是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工作。今年以来,中央企业连续发生了多起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再加上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要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组织体系,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应用现代化手段,切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落实隐患排查整改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应急处臵预案,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不断提高安全保障水平。要加强宣传教育和队伍建设,完善培训体系,继续加强岗前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加强安全监

管队伍建设,提高各类人员安全素质。

当前,中央企业内部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稳定问题事关改革发展的大局,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做好相关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政治敏感性,加强协调督导,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做好防范化解企业内部不稳定问题的工作,努力防止产生连锁反应。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承担起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狠抓维稳工作任务的层层落实,狠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落实,狠抓应急协调处臵工作的落实。要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防止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在并购重组中,要高度关注安全生产和企业稳定问题,做好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

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法律风险防范和保密工作。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很复杂,特别是这几年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国际贸易磨擦不断增多,做好法律风险防范和保密工作更为重要。要认真研究涉足的新区域、新领域、新业务特点,主动防范系统性法律风险,特别是经济合同法律风险。要时刻绷紧保密工作这根弦,进一步强化全员保密和国家安全意识,完善保密制度,落实保密责任,确保不出问题。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不久前,国务院发出通知,明确要求要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家宝总理强调,要采用铁的手腕打好攻坚战。中央企业一定要落实好国务院的要求,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带头落实节能降耗责任制,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要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抓好水体、大气污染风险防控,确保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要加快节能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依靠科技节能降耗。要加强对新并购企业的节能环保管理,增加投入,加大治理力度。要健全内部统计、监测、考核指标体系,确保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中央企业要在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方面发挥表率作用,努力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三是要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中央企业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和肯定。我们要认真学习、全面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企业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开展活动。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全面兑现对职工群众的承诺,促进企业建立科学发展长效机制。要重点抓好集团总部的创先争优活动,与提高集团总部执行能力有机结合,要求基层做到的,总部首先要做到,为基层作出表率。要把总部决策水平和执行能力的提高,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标准之一,真正抓出实效。同时,要加强中央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认真执行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的《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等反腐倡廉制度,严格对照检查,纠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

四是要重视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新闻媒体和社会各方面对中央企业一举一动都十分关注,各种报刊、电视、网络每天都有大量的报道。新闻媒体的客观报道和善意批评是希望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中央企业要正确对待媒体的评论,自觉接受媒体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但是,现在有些报道和评论也存在不够客观、有失偏颇的情况,甚至有个别恶意炒作的现象。这里面有外界对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情况了解不够、认识不全面的因素,也有我们新闻宣传工作做得不够的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新闻宣传工作。要整合资源,拓展渠道,创新方法,努力建立较为完善的公共关系和宣传工作体系,不断提高形象传播的能力。要善于把握新闻宣传角度,多宣传一线职工艰苦奋斗的典型,多宣传基层单位攻坚克难的事例,突出特点,以小见大。要善于应对媒体突发事件和公关危机,快速反应,及时向公众发布真实的信息,避免恶意炒作。要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交流,及时向新闻媒体介绍企业改革发展情况,加深了解,相互支持。要多创造机会让新闻工作者到中央企业调研,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帮助我们不断改进工作。

同志们,我们面临的形势复杂,肩负的责任重大。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判断和决策上来,采取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把下半年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确保全年改革发展任务顺利完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真正发挥顶梁柱作用。

下载李荣融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荣融在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国资委宣传工作局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24日 字体:【大】 【中】 【小】 7月21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总结2009年上半......

    李荣融在中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样例5]

    李荣融在中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前不久召开的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

    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合集五篇)

    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1日 15:27 来源:规划发展局 作者:王 勇 我要评论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国家“十二......

    王勇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 勇 (2011年6月23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2008年12月16日 来源:国资委网站 挺直脊梁向前走 调整优化上水平——在中央企业负......

    在全县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去年科技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科技工作任务。动员各乡镇、企业、部门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科技事业......

    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曹新生同志 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政务通报第49期 (二○一○年五月十日)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了全市科技奖励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会,这次会议规模大、规格......

    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马小平(2010年1月7日)同志们: 这次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扬州市委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研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