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产业结构审计的重点和内容

时间:2019-05-12 11:5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产业结构审计的重点和内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产业结构审计的重点和内容》。

第一篇:浅谈产业结构审计的重点和内容

近年来,我国工业企业一直把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作为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企业审计应与时俱进,积极转变审计思路,以企业结构、产权结构、产品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调整为主线,重点审计以退出性、布局性、外向型及升级性的调整带动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和实现产业升级的情况。在审计中应重点关注:

一、产业组织结构和核心企业的带动力。重复建设、过度竞争是导致我国目前众多产业创新能力弱、国际竞争力低的重要原因,需要通过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来重塑我国的产业组织结构。目前,审计中发现不少行业都在着力打造产业园区,旨在以核心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因为核心企业对技术的垄断程度较高,掌握着行业中的技术标准,决定着产品更新的速度,担当着行业中技术创新领跑者的角色。因此,审计时应重点关注:在核心企业的培育过程中,核心企业是否掌握核心技术,是否建立起核心企业指导配套企业进行加工和技术创新的机制,是否有为核心企业配套加工的企业群和行业技术中心,核心企业的带动力是否明显。

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工业结构低度化、产业竞争力不强是我国众多产业竞争力水平提高缓慢、大批企业被淘汰出局的主要原因。审计时应重点关注:产业结构的低加工、低技术特征是否突出;单位产出消耗过高、排放过高的现象是否存在;在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产业领域,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如何?财政是否对行业共用技术开发平台有持续投入;是否有专门为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否将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衔接,使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较好地结合。

三、行业管理模式与发展战略的匹配。在审计调查中我们看到:不少企业选择多元化发展来保持和增加规模,以提高整个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但由于没有建立多行业或者多市场组合,没有建立合适的管理模式去管理整个行业,因此,反而抑制了行业发展的整体优势。审计时应重点关注:业务经营领域分布,多元化程度,不同行业发展规模、盈利能力、价值贡献、竞争能力和管理模式的匹配程度,以及建立起来的管理模式是否与市场和银行信贷体制的转变等动态地协调一致。

四、引进项目与内资企业的产业关联度。合资企业已经在我国现有技术含量相对较多的行业如:医药、化纤、专用机械、通用机械、汽车等取得了主导地位,但外资企业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起到技术示范的作用,起不到技术扩散的作用,并且对外资的过度依赖加大了经济稳定发展的风险。审计时应重点关注:是否通过政策优惠、研发环境的改善,鼓励跨国公司不仅将其生产基地,而且将其研发机构、甚至研发中心向我国转移;是否重视国外人力资本如技术专家等智力资源的引进,借助外脑提高国内劳动者的素质、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是否通过政策导向来促进外资的技术外溢效应,使外资带来的先进技术转化为本土内生的技术能力;是否利用国内的人员和市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更有利的谈判地位,为中方争取更大的利益;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的产业关联是否不仅局限于原材料、零部件采购等后向关联,而且更积极地向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方面的前向关联。

(作者简介:任慧莉,公共管理硕士,高级审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现任南京市审计局工业交通审计处副处长,从事企业审计和研究。邮编210008,电子邮箱:lili1224nj@yahoo.com.cn,)

第二篇:管理审计重点内容剖析

管理审计重点内容剖析

本文就企业战略、企业组织结构、企业计划和企业内部控制等管理审计中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探讨。

(一)对企业战略的审查

对企业战略的审查应成为管理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企业战略的审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审查企业有无战略。一般而言,业务单

一、规模较小的企业可能不存在明确的战略方案,业务多元化、规模较大的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战略方案。企业规模越大,战略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就越重要,因此,战略审查的第一步就是审查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是否制定出了明确的战略方案。

2、审查企业战略是否与行业性质相适应。在确定企业已制定出明确战略方案的基础上,审计人员需要审查企业战略是否与行业性质相适应。如处在分散行业中的企业常采用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和横向合并等战略来提高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又如,处于成熟行业中的企业常采用缩减产品系列、降低成本、提高现有顾客的购买量等战略来保持原有的竞争地位或采用创新、发展国际化经营等战略来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3、审查企业战略是否与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相适应。在确定企业战略与行业性质相适应的基础上,审计人员还要审查企业战略是否与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相适应。

4、审查企业战略方案能否有效贯彻执行。通过上述三个步骤的审查,确定企业已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战略方案的基础上,审计人员需要审查企业战略能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可重点审查以下几个方面:(1)审查各事业部或各职能部门是否根据企业的总体战略,制定出各事业部或各职能部门的战略方案,审查各事业部的战略方案是否详细说明了本事业部所确定的经营活动范围和目标,审查各职能部门能否把事业部或企业的经营战略转化成指挥与协调活动,以保证总体战略的具体实施;(2)审查是否存在资源分配与工作计划不衔接的风险;(3)审查企业管理人员实施战略的具体形式是否适当;(4)审查企业为解决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确定的纠正措施和权变计划是否适当。

(二)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审查

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审查可从两个方面进行:

1、对纵向分工结构的审查。对纵向分工结构的审查,重点在于确定企业的管理层次是否过多,对此,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1)集权和分权的程度是否恰当;(2)中层管理人员人数是否过多;(3)信息能否在组织中及时有效传递;(4)管理人员的协调与激励行为是否受到过多地限制。

2、对横向分工结构的审查。常见的企业横向分工结构有:直线制结构,直线职能制结构,事业部结构,母公司与子公司、分公司结构。对横向分工结构的审查,可结合每一种结构各自的适用范围进行。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还需要结合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经营战略、技术特点和管理体制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以确定企业的横向分工结构形式是否合理。

(三)对企业计划的审查

企业计划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对企业计划工作的审查应成为管理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企业计划的审查应重点关注(1)企业是否设计出了适合本企业的计划系统。这一审计内容包括:对各类计划是否确定了适当的计划制定者、计划范围和计划形式,计划是否与资源配置相协调,计划是否与业绩评价相协调等。(2)计划是否与企业目标相符合,是否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3)计划是否对影响计划完成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有所估计,并确定了相应的应变措施。(4)计划是否建立在对历史数据的正确分析和对未来合理预测的基础之上。(5)计划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即:完成计划所取得的收益是否大于执行计划所需要的成本。(6)各部门之间的计划是否协调,企业计划正式下达之前是否征求了计划执行部门及相关部门的意见。(7)每一项具体计划是否有计量其业绩的标准和方法,能否为评价和考核计划执行情况提供依据。(8)是否存在保证计划能够按预定方案执行的控制手段,计划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能否及时传送给计划的控制者,计划控制者能否对计划执行过程出现的偏差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

(四)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查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查应成为管理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查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情况。这一审计内容包括:(1)审查企业

内部控制制度的合法性,凡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内部控制制度一律应予以废除;(2)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在已确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合法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规模、业务特点、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经营环境等因素对其合理性进行综合考虑,注意制度之间的综合平衡,切忌畸高畸低、畸松畸严、畸轻畸重;(3)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在确定内部控制制度合法合理的基础上,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覆盖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能否对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自始至终的控制;(4)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协调性,审查企业各职能部门,特别是各事业部之间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不协调,甚至相互“打架”的现象。

2、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对这一内容的审查可重点关注两个方面:(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一是对企业的重要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穿行测试,观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二是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是否建立了必要的信息反馈环节,能否将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偏差及其原因及时反馈给管理部门,以便管理部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三是审查企业是否对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及其效果进行考核,促进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执行。(2)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经济性。一是审查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以后,是否规范了管理,使各个环节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损失浪费、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因而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二是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所花费的成本与其能够实现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匡算出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带来多大经济效益。

第三篇:中铁六局审计重点内容

附件1 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暨财务收支审计重点内容

一、审计内容和要点

(一)集团公司本部

1、财务收支情况

此次审计要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进行检查,重点检查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性。

(1)企业损益情况。检查企业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等确认是否准确,成本、费用核算是否真实,是否存在为完成考核指标而虚构业务粉饰业绩等调节利润的问题,有无以假发票列支套取资金等问题,有无截留收入或虚列成本费用设立账外账、“小金库”,以及为职工发放奖金及私分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比审计期间企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结构及其变化情况,分析利润来源中主营业务的贡献,关注产品的定价机制是否合理。

(2)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检查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重点检查企业资产减值准备、折旧的计提是否合规,长短期借款、应付账款、或有负债等项目是否存在多计少计,国家投入资本是否落实产权登记,国有权益是否得到落实,有无同股不同酬影响国有权益的问题。结合企业资产、负债规模和结构,分析企业的资产质量和偿债能力,审计期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总资产周转率等经营业绩指标变化情况。

(3)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情况。检查企业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会计政策调整、内部交易事项抵消的真实合法性。重点检查将不应纳入合并范围的参股企业纳入合并报表,人为增加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未将应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人为减少负债规模;未按规定对会计政策进行调整,违规确认资产减值、停产或待报废资产损失和计提折旧折耗,多计或少计投资收益;少抵消内部交易事项,相应多计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4)企业国有资本运营情况。结合对企业损益真实性的审计,检查企业是否按规定将国有资本收益及时、足额上缴,有无少计利润造成少交国有资本收益问题,并关注企业留存收益的使用情况;财政拨付企业的国有资本运营预算支出和其他专项资金,有无按规定落实国有资本权益,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有无滞留闲置、挤占挪用现象,关注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5)企业税收缴纳情况。检查企业各项税收的缴纳情况,摸清应缴、实缴金额,有无偷逃税款,对多缴、欠缴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重点关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情况。

2、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与决策部署情况

(1)企业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情况。一是检查企业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政策,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情况。二是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和所属行业特点,检查企业推进落实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行业政策情况。三是检查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情况,特别是科研投入使用情况、科技活动产出情况、科技资源配置情况、产学研结合情况。(2)企业制定和执行经营发展战略与规划情况。一是检查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和规划任务是否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等大政方针,是否有利于做大做强主业、突出核心业务,强化国有资本的战略性布局。二是检查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和规划任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重点检查相关任务的完成率、主要成效和问题。三是关注影响企业及所属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风险和隐患,特别是影响国有资产安全、经营安全、能源安全、国防战略安全的问题。四是关注企业执行“走出去”投资决策程序是否合法合规,对亏损和损失严重的投资要查清原因,确定责任。

(3)企业完成责任制目标情况。主要检查审计期内与上级签订的责任制目标和上级下达的有关指标的完成情况。

3、企业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本次审计要把握企业经济决策事项总体情况,检查企业决策程序是否合规合法、以及“三重一大”等重大经济决策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主要是:

(1)企业重大工程项目投资情况。检查企业投资计划下达与调整是否恰当,并得到有效执行;是否履行规定的决策和审批程序,有无简化决策程序、领导个人说了算;是否进行可行性研究,项目论证是否充分;项目立项、实施和竣工等各阶段是否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有无未批先建的情况;是否严格执行招投标相关规定,有无违规转包、串标围标、领导人员违规干预招投标等行为;项目是否取得预期回报,有无出现重大损失浪费或质量安全事故。

(2)企业重大资本运作情况。检查企业改制、收购兼并、重组 上市、股票债券发行、金融衍生品交易、大额委托理财和资产证券化、与外单位的合资合作等重大资本运作事项是否履行规定的决策和审批程序,有无违反决策程序、领导个人说了算;项目可行性研究或尽职调查是否充分,有无按规定经过社会中介机构评估和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确认;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发行、管理和筹集资金的投向是否真实合规,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特别是对非国有企业股权的收购,对被收购方的产权、准入资格证照等情况是否进行了必要关注,签订的协议是否制定风险规避条款;有无因资本运作不当造成国有资产或收益重大损失。

(3)企业重大资产处置和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检查企业重大资产处置事项是否履行规定的决策和审批程序,是否按规定有具备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评估,有无违反国家规定低价处置国有资产,通过虚假核销资产损失转移国有资产;有无转让划拨土地、违规改变土地使用权用途、通过转让公司股权名义变相倒卖土地牟取利益等问题;检查企业大额资金运作是否履行规定的决策和审批程序,重点关注预算内大额度资金调动和使用是否合规,超预算的资金调动和使用有无经过集体决策或上级批准,资金的调配拨付过程是否符合相关操作流程。

(4)企业重大物资及服务采购情况。检查重要设备购置、关键技术引进以及其他大宗物资采购是否履行规定的决策和审批程序;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是否严格依法履行招投标程序,其他重大物资及服务采购是否制定内部采购制度并严格执行,有无指定供货商或人为增加采购环节、加大采购成本;采购的设备、货物有无出现质量和损失浪 费问题;是否存在企业人员利用职权和工作便利收受商业贿赂、向亲属或特定关系人输送利益,造成国有权益受损等问题。

(5)企业重大担保借款事项。检查企业经济担保及对外出借资金是否履行规定的决策和审批程序,是否按规定进行保证、抵押和质押,有无违反程序担保以及承担连带责任,因经济担保造成重大损失;是否对借出资金进行有效监控,并可能发生损失时及时采取措施;是否存在违规出借资金情况,有无存在出借资金本息难以收回形成损失等问题。

(6)企业重大对外捐赠情况。检查企业重大对外捐赠事项是否履行规定的决策和审批或备案程序;有无违规与企业在经营或财务方面具有控制与被控制关系的单位捐赠,或者以权谋私、假公济私、借捐赠之名转移企业资产等问题;重大捐赠税前扣除是否合规;关注有无增加企业负担的摊派性捐赠和赞助的情况。

4、内部管理情况

(1)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情况。重点关注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及完善情况,其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实际运行效果如何,是否形成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的制度安排,有无因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或流于形式,对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缺乏有效制衡,造成重大损失的问题。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检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和有效运行,是否存在重大缺陷,尤其是对职务消费、薪酬管理、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经费、公务接待经费、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和企业年金等重要事项的有关 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完善,重点揭示反映上述重要事项有令不行或执行不到位造成的问题。

(3)检查集团本部对下属单位的管控能力。关注企业是否由于管理层级过多、链条过长导致对所属单位管理失控,重点揭示反映因集团本部缺乏对制度执行的检查监督而造成有关下属单位制度执行不到位,从而造成重大国有资产损失的问题。

(4)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情况。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否建立高风险业务、重大海外投资并购等重要事项风险评估制度,是否在各层级单位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制度,关注全面风险管理与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融合情况,关注企业近年来发生的重大风险事件、应对措施及影响。

5、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情况

(1)企业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检查企业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摸清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战略规划以及企业主要财务业务信息系统的投资规模、功能用途、覆盖范围。

(2)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有效经济性。检查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控制和安全技术控制情况、对提升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和效能情况、以及是否存在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而导致设备利用率低、大量系统闲置浪费的情况。

(3)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情况。检查信息化建设的立项申报、建设管理、资金管理、监督管理、验收管理、运行管理等情况,重点关注信息系统建设管理控制缺失问题,是否存在应招标未招标、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有无存在购买是否非正版软件等行为。

6、企业领导人员遵纪守法和廉洁从业情况

检查企业领导人员遵守财经法律和廉洁从业有关规定情况,核实对企业领导人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线索。重点关注:一是企业领导人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个人廉洁从业情况,是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有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造成国有资产权益受损;有无利用职务便利为本人、亲属或特定关系人牟取不正当利益,违规从事营利活动;有无违反规定兼职领取报酬;有无超标准超范围职务消费或违规开展股权激励、领取薪酬;有无授意、指示或强令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违反财经法纪的活动。二是领导人员推进企业廉洁从业制度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三是领导人员推动企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政策制定和落实情况。

7、以前审计整改落实情况

检查以前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和审计处理决定的执行审计意见及建议的采纳情况。

(二)三级公司本部

三级公司本部审计中除关注上述

(一)中所提及的问题和情况外,还应当关注以下问题:

1、项目投标及前期工作的管理,招投标和分包的管理,对各施工项目部的管理是否可控。

2、单位对项目管理方面的内控执行情况

关注备用金管理是否规范,有无备用金长期挂账,离职未归还且无催款的情况;合同签订程序是否合规,项目是否建立合同台账,建立是否完整,档案管理是否规范。

3、对各项目盈亏情况分析

要从项目谈判、招投标、供应商确定、材料供应、项目管理、工程款的收回及设备材料款的支付,到项目竣工各级验收、工程竣工结算的全过程进行疏理,分析招投标环节管理是否规范,是否因为投标前工程量估算不足、投标前预算及估算工作未经计划与经济人员审核等原因造成项目亏损;合同签订环节是否存在未签订总包合同情况下与分包商签订分包合同的情况,是否存在合同执行情况变更较大导致决算过程争议及长期不能结算工程款的等情况;项目执行环节是否存在项目分包商未履约仍向其支付进度款的慰问,设备质量出现问题未向其索赔导致工程成本增加的情况;项目其他费用支出是否超总包合同报价等。竣工验收及收款环节是否存在项目应收账款未按照合同约定收回及投标保证金长期挂账,未及时清理收回的情况等

要针对公司各业务部门的性质及业务内容,分析及公司管理和项目管理以及投资的规范性。

4、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方面

(1)会计核算存在执行会计准则是否严格、是否规范 审查项目确认收入与完工进度是否相符,成本的确认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否有大额潜亏挂账,对一些典型的项目的主营业务成本调整情况及影响利润情况进行调整分析说明;制造费用分摊是否合理;账务核算是否规范、及时。

(2)成本费用报销是否规范

是否有使用不合规发票报销,存在职务侵占和补税风险的事项;有无通过发票报销的方式违规发放职工福利的情况,列支的劳务费等单据是否规范,会议费、培训费程序是否规范,各类发票是否合规等。

(三)工程项目部

除关注上述

(二)所提及的问题和情况外,还应当关注:

1、是否签订了工程项目总承包合同,是否按规定进行了合同评审(标书评审、标前、合同前、修订前),合同是否经过法务合约部审签,合同内容是否合规完整,权、责、利划分是否明确。

工程项目进行分包的应审查工程分包合同(包括劳务分包和专业分包),分包方是否按规定选择,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和相应的履约能力,分包方考核及分包合同签定是否按规定进行评审。

工程物资自行采购的应审查工程购销合同,是否按照“货比三家”的原则进行采购,询价记录是否齐全。

工程所用机械设备、周转材料由外部租赁的应审查机械设备、周转材料租赁合同,租赁方式是否合理,租赁价格有无异常。

在对以上四类合同进行审查时均应对其主要条款进行分析,包括合同承包内容、合同单价、付款方式、工期要求、质量安全、双方权利与义务等,审计人员应对其中不合理或存在潜在风险性的条款发表审计意见。

2、现场施工队伍、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的配置能否满足需要,项目部的机构设置、定员、人员素质能否符合管理要求,达到精干高效、结构合理。

3、是否编制了工程项目成本预算、费用预算、资金预算,编制依据是否充分,内容是否完整,预算定额是否合理。

4、是否建立工程预算管理、合同管理、薪酬管理、成本管理、设备材料管理、安全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分包工程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各项制度是否完善、严密。审查各项内控制度是否贯彻实施,有无流于形式而造成管理失控,对分包工程是否进行有效管理,是否存在只包不管或以包代管现象,有无因管理不善而造成返工窝工等现象,影响工期和效益。

5、通过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等构成成本五大要素的逐一审查,找出薄弱环节,提出对策和建议。

(1)审查工资、奖金是否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有无不按规定多发工资,巧立名目发奖金;有无违反规定将其他费用列入人工费,使人工费超支加大;分包方人工费结算是否及时,未结算分包费用预提是否准确。

(2)审查材料物资采购、消耗有无计划(包括工程总体物料消耗计划、月度计划、临时采购计划等)、是否按计划进行采购,材料实际消耗与预算定额(或物料消耗计划)的差额是否合理,材料的采购、管理、消耗手续是否齐备,有无损失浪费现象,余料是否盘点,周转材料是否按规定分摊,废旧物资的处理是否规范,回收款项是否及时上交财务部门。

(3)自有机械设备台帐是否完整、真实,折旧计提及费用分摊是否准确、合理。外租机械设备租赁费结算是否及时,预提是否准确。

(4)审查直接费、间接费的开支是否有严格控制,有无违反规定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乱挤乱列成本的现象,费用摊销是否合理。

6、审查施工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有无违规操作而导致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造成经济损失。

7、工程价款收入支出是否真实,是否得到业主及监理的审批;工程结算是否符合规定,验工计价是否及时,手续资料是否完备。

二、审计重点审查事项

此次审计,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亏损企业和亏损项目审计,根据国家历年来对施工企业的审计重点,进一步突出以下自审自查重点内容:

(一)工程项目管理有规不依的问题。重点审查单位和项目在工程管理方面是否存在以下行为:违反国家法规转包、分包工程,或把工程肢解为若干个工序,分包给自然人;招标方式、程序违规,劳务分包、重大设备及物资采购不公开招标,存在标前议价、二次竞价;通过中介承揽工程项目,并以咨询费、材料款以及劳务分包等形式大额支付中介费用;将承揽的工程提点转包给中介方导致项目效益流失;劳务队伍使用不当,直接导致项目经济损失;劳务分包未结算先付款,结算扣款不严格;劳务结算超业主计量,存在较大亏损风险;废旧物资管理漏洞较大;违规出借建设资金;变更未取得正式设计变更通知单,施工记录不完善;违规出借资质,实际提点卖牌子;合同管理存在漏洞,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违反税法相关规定,涉及税种多、金额大;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经营成果不实;海外工程项目管控不力,发生重大损失等。

(二)物资贸易违法违规的问题。重点审查单位在物资贸易方面是否存在以下行为:通过物资贸易进行利益输送;通过虚假贸易或借 取备用金等方式挪用、占用公司资金,变相侵占国有财产;虚假确认债务,违规协助供应商获取银行授信,违反金融秩序,让企业承担连带风险;违规开展无实质交易的票据融资;因仓储诈骗、贸易诈骗、货权纠纷等产生经济诉讼,存在资产损失风险;从事融资性贸易,未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致使逾期应收款和预付款难以回收;大额贸易资金支付缺乏管控,导致资金直接损失。

(三)投资领域存在的重大风险。重点审查单位和项目在投资领域是否存在以下行为:通过隐形交易手段,获得土地和矿产,涉嫌利益输送;与民营企业合作的房地产项目,收购股权程序违规,同股不同权,被小股东侵占利益;涉嫌违规取得土地,对内房产售价偏低;对外投资效益较差,损失了上市公司权益;重大投资未经审批,投资项目亏损较严重;矿产资源投资隐患严重,造成巨大风险。

(四)内部控制失控问题。重点审查单位和项目在内部控制方面是否存在以下行为:违规套取现金,侵占公款;以备用金形式公款私存,长期占用项目资金,存在资金被挪用和流失的风险;利息收入汇入个人账户被私分;虚列工资,发放空饷,超发劳务工费等。违规对外拆借巨额资金,本金和利息难以收回;违规对外提供表外隐性担保,潜在风险巨大;资产转让价格不公允、违规侵占;单位决策未执行“三重一大”相关规定造成资产损失等。

(五)党风廉政建设问题。重点审查单位和项目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是否存在以下行为:私设“小金库”、领导干部年薪外收入、违规介绍或指定协力队伍形成特权包工队、违规介绍物资设备供应商产生特权供应商、业务招待费严重超标、违规娱乐消费和超标准配车等。

第四篇: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内容与重点

投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内容与重点

(一)工程立项及前期费用审计

1、审核基本建设程序执行情况。现行基本建设前期工作程序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开工报告等工作环节。只有在完成上一环节工作后方可转入下一环节。审计要审核基建工程开工前的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概算、项目报建及开工等各项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合法。

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一是审查对所提出的项目背景是否真实,建设条件能否落实,可行性研究内容是否齐全,深度能否达到规定的要求并满足设计需要。二是审查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对项目论证是否充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核批准是否严格遵守审批程序。三是审查可行性研究中的技术论证、经济论证、财务投资方案是否切实可行。

3、审核设计内容是否符合可行性研究批复的要求,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实际标准是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相符,有无超规模、超标准问题。

4、审核是否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及相应的初步设计概算,审核初步设计概算的报批手续。审核设计概算的范围是否与批复相符,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编制办法、定额和标准。初步设计经批准后,设计概算即为工程投资的最高限额,未经批准,不得随意突破。

5、审核征地拆迁补偿费用支出是否真实、合法,管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三通一平”等相关基础性设施的支出是否真实、合法。

(二)工程招投标审计

1、工程、设备是否经过招投标,有关招投标文件、记录是否完备、合法,是否符合有关程序进行审核:招标文件是否经过审查;招标监督过程是否符合规定;工程标底是否经过有关部门审批;开标、评标工作是否符合招标投标法及铜陵市政府有关规定等。

2、如果有甲方直接分包的项目,对分包队伍是否经过比选进行审核。分包队伍的选择也应实行招投标,对其施工能力和报价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确定。

(三)合同审计

1、审核建设项目是否全面推行合同制。审计进点后签订的合同,在合同签定之前要对合同草本进行审核,审核经济合同内容的有效性、真实性、全面性、严谨性。

2、对审计进点前已签订的合同,审核所定施工合同或协议书中的责权利、质量、工期、取费、拨付款办法、奖惩、保修及时效等是否全面、合规,是否成立、合理;施工合同中主要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中标条件相符。根据审核情况出具管理建议书。

3、如果有甲方直接分包的项目,对分包合同价格的确定是否合理进行审核,对分包合同签定条款的合规合理性进行审核。

4、审核与设计、监理等单位签定的合同是否合法合规,收费是否合理。

(四)工程监理的审计。

审查监理单位资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查有无项目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审查项目建设监理的体制是否规范合理;是否加强现场监理和实施跟踪监管;对工作失误或弄虚作假造成损失的,要会同有关部门给予必要的处理处罚。

(五)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进行审计。

审核竣工决算的工程量是否真实、准确,定额套项及价格是否合理,计取各项费用及执行文件、选用定额版本是否准确、合规;建设项目概预算最终执行情况如何。主要包括:

1、认真审核计算工程量,检查送审结算书的工程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计算规则、是否准确;

2、对必须丈量的工程项目,要进行实地测量计算工程量;

3、检查分项工程预算定额选套是否合规,选用是否恰当;

4、核实工程取费是否执行相应的计算基数和费率标准;

5、核查设备、材料用量是否与定额含量或设计含量一致;

6、有关材料调价是否按规定进行调整;

7、核查决算项目是否与设计施工图纸相符;

8、审核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是否存在与中标书项目重复计算的现象;

9、审核有无实际施工中使用的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与所报送结算不一致的情况;

10、如有甲方直接分包的项目,会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有关项目进行现场查勘核实,准确界定各施工单位的施工范围和造价。对于审核中的有关问题,需要向建设方、监理方了解情况的,有关方应予协助配合。

(六)财务竣工决算审计

1、审查工程项目立项手续是否齐全、完备,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审查工程项目有无控制制度,控制制度是否得到严格、有效的执行。

3、审查工程有无概、预算,工程成本的支出是否控制在此范围内。

4、审查资金使用和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使用是否合规;审查有无转移、侵占、挪用建设资金的问题,切实保证建设资金能够专款专用,防止挪用和变相挪用;审查政府各职能部门对建设资金拔付、使用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监管是否到位、有效;是否存在白条支付及工程款直接拔付给承建者个人现象;或者将建设资金出借给有关工程项目承包人,有无将收取的利息收入或其他收入私设“小金库”现象;审查概预算的执行情况,包括审查建设项目是否按批准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完成,查明是否存在着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现象,有无随意改变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搞计划外工程、虚列工程费用等情况。

5、对工程合同、勘察设计费合同、监理合同等经济合同进行核查。

6、审查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到位与使用情况。项目建设资金(含项目资本金,下同)来源是否合法;有无非法集资、摊派和收费;项目建设资金是否落实;建设资金是否按投资计划及时到位;建设资金使用是否合规,有无转移、侵占、挪用建设资金;有无损失浪费问题。

7、对涉及项目的所有经济合同、施工洽商、预付工程款、预付备料款、甲供材料、咨询费、信息费、服务费、垫付款等情况进行审查、确认。

8、根据经济合同的总价、已付款、未付款明细表,核查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

9、根据所有施工单位的名称、施工合同及支付工程款的“工程价款结算单”,核实涉及项目的各种往来款的确认情况的合法性。

10、对甲方供材料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核实与确认。

11、对偿还垫付款、替对方垫付款的真实性、合法性确认、核实。

12、审核固定资产明细,产权的真实合法性。

13、审核所有调账的原因及真实、合法性。

14、审查有无账外资产。

15、审查建设项目建设成本及其他财务收支情况。审查工程价款结算真实性、合法性;财务报表的真实性;管理费用发生的依据的真实、合法性;待摊投资超支幅度和原因,有无将不合法的费用挤入待摊费用;借款利息发生依据的真实、合法性;建设单位是否严格按照概算口径及有关制度对建设成本正确归集,单位工程成本是否准确;同一机构管理的不同建设项目之间是否有成本混淆情况;建设收入来源的合法性、准确性,分配和使用的正确性;往来款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建设项目交付使用资产核算情况;有无“账外账”等违纪情况。

16、审查建设项目税、费计缴情况,审查建设单位是否按照国家规定及时、足额地计提、代扣和缴纳各种税、费。

17、审核项目竣工决算报表及说明书是否真实、全面、合法;竣工决算的编制依据是否符合规定,资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各项清理工作是否全面、彻底;交付使用财产是否真实、完整,是否符合交付使用条件,移交手续是否齐全、合规,成本核算是否正确,有无挤占成本、提高造价、转移投资等问题;转移投资、应核销投资、支出等列支依据是否充分,手续是否完备,内容是否真实,核算是否合规,有无虚列投资问题;基建收入的来源、分配、上缴和留成及使用是否真实、合法。

18、审查建设项目执行环境保护法规、政策情况,重点审查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各个环节是否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政策,环境治理项目是否和项目建设同步进行。

(七)项目绩效审计

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基本是非经营性项目,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服务。所以,衡量其绩效就不能只看其自身的经济效益,更应该注重其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优劣程度及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效果,应从宏观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方面来评价项目的投资效益。评价项目的投资效益,首先要确立评价投资效益优劣程度的审计标准。具体操作中,可把项目初步设计中的预期效益和同行业平均水平作为评价标准,通过实际效益与标准效益的对比分析,对项目的投资效益作出客观评价。

(一)根据年初拟定的当年审计计划分别了解基本情况

1、了解工程概况(项目申请报告、项目批复、规划土地环评安全等相关批复、资金申请报告及资金下达计划、项目建设的三证、工程招标和监理招标文件、施工监理合同等)。

2、了解工程分包情况,有无甲方分包工程。

3、了解有无甲方供应设备和材料的情况。

4、了解施工进展情况。

5、了解监理例会制度情况。

6、了解审计进入前施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二)跟踪审计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投资控制

审计人员应及时了解施工情况,定期对以下内容注重审计,并形成审计工作底稿。

1、审计设计变更洽商单的内容、变更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签认手续是否合法、完备;设计变更处理办法是否符合施工合同规定;设计变更增减内容的真实性、合理性;审核洽商变更签定的及时性,所有变更必须在施工前经有关各方审定,任何补报补审的设计变更及洽商均无效;审核洽商变更有无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标准等问题,任何设计变更应符合施工图总体要求,不得超量、超标。

2、施工单位结算时需按实际价格计算的材料,必须经建设方认质认价,建设方要参与材料质量和价格的比选。审计人员对其价格和确认手续进行审核。

3、如有甲方自行采购的设备、材料,要对供应商是否经过比选进行审核。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台设备(或者机组)或者单项建设工程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设备的采购,均应进行招标投标。对在规定招投标范围内的设备采购,对其是否经过招投标及招投标程序进行审核。自行采购的材料,要选择不少于三家的供应商实行报价,货比三家,在同等质量基础上,选择最低价格。应了解其比选情况,对其价格进行审核。建设方应提供各供应方的有关情况。

4、对施工过程中的工程价款进行审核。主要分项工程报量、报价是否经过监理审核;每月汇集一次设计变更单、洽商单,建设方应及时给予提供。

5、涉及有关经济费用的事项或材料价格需协助市场询价时,建设方应提前通知项目承办单位,接到通知,承办单位协助进行市场调查,履行审核职责。

(三)审计程序控制

1、根据局年初审计工作计划或局领导批准的被审计单位申请审计的报告,科室确定的项目主审和审计人员,报分管局长和局主要领导审定。同时,项目主审在综合法规科进行立项。

2、向被审计单位(建设单位或代建单位)提交工程项目审计所需资料清单和承诺书,做好审前准备。

3、根据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工程项目审计资料,科室安排对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初步检查,符合条件的验收并办理资料交接手续。

5、初审结果应经承办科室复核后,与项目单位进行核对,核对副主任复核、法规科复核,向局分管领导汇报,重大事项的应向局主要领导汇报。

6、在工程审计期间,财务审计适时进入,工程结算审计全部完成后,进行竣工决算审计,并发送审计通知书,进点审计。财务竣工决算审计实施阶段结束后,出具竣工决算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

(四)审计质量控制

1、严把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成效。项目承办部门要牢固树立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从审前调查、编制审计实施方案,下达审计通知书、项目实施、到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审计署3号令)和《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审计署6号令)的要求规范操作,确保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加强综合分析,对审计中发现的倾向性、苗头性和普遍性问题,要善于从宏观管理的高度加强综合判断分析,注重从机制、体制和制度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促进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规范管理,提高审计结果运用层次。

2、严明工作纪律,树立良好形象。要严格遵守“八不准”审计纪律和市审计局里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各项目承办科室负责人、审计组长要“一职双责”,坚持审计工作与廉政建设一起抓,做到廉洁从审,进一步树立审计机关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五篇:审计准则考试重点内容

国家审计准则重点考试内容

1、准则的适用范围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适用本准则。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审计机关的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加审计业务,也应当适用本准则。

2、约束性条款、指导性条款含义

本准则中使用“应当”、“不得”词汇的条款为约束性条款,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必须遵守的职业要求。

本准则中使用“可以”词汇的条款为指导性条款,是对良好审计实务的推介。

3、基本审计职业道德的内容

审计人员应当恪守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的基本审计职业道德。

严格依法就是审计人员应当严格依照法定的审计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规范审计行为。

正直坦诚就是审计人员应当坚持原则,不屈从于外部压力;不歪曲事实,不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廉洁自律,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

客观公正就是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和态度,以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审计结论,实事求是地作出审计评价和处理审计发现的问题。勤勉尽责就是审计人员应当爱岗敬业,勤勉高效,严谨细致,认真履行审计职责,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保守秘密就是审计人员应当保守其在执行审计业务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对于执行审计业务取得的资料、形成的审计记录和掌握的相关情况,未经批准不得对外提供和披露,不得用于与审计工作无关的目的。

4、应向审计机关报告的可能损害审计独立性的情形

(一)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主管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

(二)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

(三)对曾经管理或者直接办理过的相关业务进行审计;

(四)可能损害审计独立性的其他情形。

5、审计计划中的必选审计项目

(一)法律法规规定每年应当审计的项目;

(二)本级政府行政首长和相关领导机关要求审计的项目;

(三)上级审计机关安排或者授权的审计项目。审计机关对必选审计项目,可以不进行可行性研究。

6、审计工作方案的内容

(一)审计目标;

(二)审计范围;

(三)审计内容和重点;

(四)审计工作组织安排;

(五)审计工作要求。

7、审计通知书的内容

审计通知书的内容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依据、审计范围、审计起始时间、审计组组长及其他成员名单和被审计单位配合审计工作的要求。同时,还应当向被审计单位告知审计组的审计纪律要求。

采取跟踪审计方式实施审计的,审计通知书应当列明跟踪审计的具体方式和要求。

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审计通知书应当列明专项审计调查的要求。

8、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

(一)审计目标;

(二)审计范围;

(三)审计内容、重点及审计措施,包括审计事项和根据本准则第七十三条确定的审计应对措施;

(四)审计工作要求,包括项目审计进度安排、审计组内部重要管理事项及职责分工等。

采取跟踪审计方式实施审计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对整个跟踪审计工作作出统筹安排。

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列明专项审计调查的要求。

9、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的依据

(一)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二)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

(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四)国家和行业的技术标准;

(五)预算、计划和合同;

(六)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制度和绩效目标;

(七)被审计单位的历史数据和历史业绩;

(八)公认的业务惯例或者良好实务;

(九)专业机构或者专家的意见;

(十)其他标准。

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需要持续关注标准的适用性。

10、应调整审计实施方案的情形:

(一)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工作方案发生变化的;

(二)审计目标发生重大变化的;

(三)重要审计事项发生变化的;

(四)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

(五)审计组人员及其分工发生重大变化的;

(六)需要调整的其他情形。

11、审计实施方案的审批权限

一般审计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经审计组组长审定,并及时报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备案。

重要审计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报经审计机关负责人审定。

12、审计证据的含义 是指审计人员获取的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合理基础的全部事实,包括审计人员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和对确定的审计事项进行审查所获取的证据。

13、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充分性的含义

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结论方面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与审计事项及其具体审计目标之间具有实质性联系。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真实、可信。

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审计人员在评估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和审计证据质量的基础上,决定应当获取审计证据的数量。

14、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方法

(一)检查,是指对纸质、电子或者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文件、资料进行审查,或者对有形资产进行审查;

(二)观察,是指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者执行的程序;

(三)询问,是指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向有关人员了解关于审计事项的信息;

(四)外部调查,是指向与审计事项有关的第三方进行调查;

(五)重新计算,是指以手工方式或者使用信息技术对有关数据计算的正确性进行核对;

(六)重新操作,是指对有关业务程序或者控制活动独立进行重新操作验证;

(七)分析,是指研究财务数据之间、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的合理关系,对相关信息作出评价,并关注异常波动和差异。

15、对重要问题围绕哪些方面获取审计证据:

(一)标准,即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问题的依据;

(二)事实,即客观存在和发生的情况。事实与标准之间的差异构成审计发现的问题;

(三)影响,即问题产生的后果;

(四)原因,即问题产生的条件。

16、审计记录的三种类型

调查了解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和重要管理事项记录。

17、各类审计记录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①调查了解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的调查了解情况;

(二)对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可能性的评估情况;

(三)确定的审计事项及其审计应对措施。

调查了解记录的要求:审计人员作出的记录,应当使未参与该项业务的有经验的其他审计人员能够理解其执行的审计措施、获取的审计证据、作出的职业判断和得出的审计结论。

②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审计项目名称;

(二)审计事项名称;

(三)审计过程和结论;

(四)审计人员姓名及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日期并签名;

(五)审核人员姓名、审核意见及审核日期并签名;

(六)索引号及页码;

(七)附件数量。

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的审计过程和结论主要包括:

(一)实施审计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二)取得的审计证据的名称和来源;

(三)审计认定的事实摘要;

(四)得出的审计结论及其相关标准。

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审计证据材料应当作为调查了解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的附件。一份审计证据材料对应多个审计记录时,审计人员可以将审计证据材料附在与其关系最密切的审计记录后面,并在其他审计记录中予以注明。

③重要管理事项记录应当记载与审计项目相关并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下列管理事项:

(一)可能损害审计独立性的情形及采取的措施;

(二)所聘请外部人员的相关情况;

(三)被审计单位承诺情况;

(四)征求被审计对象或者相关单位及人员意见的情况、被审计对象或者相关单位及人员反馈的意见及审计组的采纳情况;

(五)审计组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和审计报告讨论的过程及结论;

(六)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审 计项目材料的复核情况和意见;

(七)审理机构对审计项目的审理情况和意见;

(八)审计机关对审计报告的审定过程和结论;

(九)审计人员未能遵守本准则规定的约束性条款及其原因;

(十)因外部因素使审计任务无法完成的原因及影响;

(十一)其他重要管理事项。

重要管理事项记录可以使用被审计单位承诺书、审计机关内部审批文稿、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审理意见书或者其他书面形式。

18、审计组组长应当审核审计工作底稿的哪些方面:

(一)具体审计目标是否实现;

(二)审计措施是否有效执行;

(三)事实是否清楚;

(四)审计证据是否适当、充分;

(五)得出的审计结论及其相关标准是否适当;

(六)其他有关重要事项。

审计组组长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提出下列意见:

(一)予以认可;

(二)责成采取进一步审计措施,获取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

(三)纠正或者责成纠正不恰当的审计结论。

19、重大违法行为含义 是指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人员违反法律法规、涉及金额比较大、造成国家重大经济损失或者对社会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行为

20、发现重大违法行为的线索,审计组或者审计机关可以采取下列应对措施:

(一)增派具有相关经验和能力的人员;

(二)避免让有关单位和人员事先知晓检查的时间、事项、范围和方式;

(三)扩大检查范围,使其能够覆盖重大违法行为可能涉及的领域;

(四)获取必要的外部证据;

(五)依法采取保全措施;

(六)提请有关机关予以协助和配合;

(七)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

(八)其他必要的应对措施。

21、审计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审计依据,即实施审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定;

(二)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一般包括审计范围、内容、方式和实施的起止时间;

(三)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

(四)审计评价意见,即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以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为基础发表的评价意见;

(五)以往审计决定执行情况和审计建议采纳情况;

(六)审计发现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 支、财务收支行为和其他重要问题的事实、定性、处理处罚意见以及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七)审计发现的移送处理事项的事实和移送处理意见,但是涉嫌犯罪等不宜让被审计单位知悉的事项除外;

(八)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根据需要提出的改进建议。审计期间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已经整改的,审计报告还应当包括有关整改情况。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还应当包括被审计人员履行经济责任的基本情况,以及被审计人员对审计发现问题承担的责任。

核查社会审计机构相关审计报告发现的问题,应当在审计报告中一并反映。

22、审计决定书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审计的依据、内容和时间;

(二)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事实、定性、处理处罚决定以及法律法规依据;

(三)处理处罚决定执行的期限和被审计单位书面报告审计决定执行结果等要求;

(四)依法提请政府裁决或者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23、审计移送处理书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审计的时间和内容;

(二)依法需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或者单位纠正、处理处罚或者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事项的事实、定性及其依据和审 计机关的意见;

(三)移送的依据和移送处理说明,包括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审计机关的说明;

(四)所附的审计证据材料。

24、审理机构审理的内容

审理机构以审计实施方案为基础,重点关注审计实施的过程及结果,主要审理下列内容:

(一)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完成;

(二)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是否在审计报告中反映;

(三)主要事实是否清楚、相关证据是否适当、充分;

(四)适用法律法规和标准是否适当;

(五)评价、定性、处理处罚意见是否恰当;

(六)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25、审理后采取的措施

审理机构审理后,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审计组补充重要审计证据;

(二)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进行修改。

审理过程中遇有复杂问题的,经审计机关负责人同意后,审理机构可以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审理机构审理后,应当出具审理意见书。

26、整改情况检查报告的内容 检查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检查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包括检查时间、范围、对象、和方式等;

(二)被审计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的整改情况;

(三)没有整改或者没有完全整改事项的原因和建议。

27、审计组成员、审计组长、主审的工作职责及质量责任

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包括:

(一)遵守本准则,保持审计独立性;

(二)按照分工完成审计任务,获取审计证据;

(三)如实记录实施的审计工作并报告工作结果;

(四)完成分配的其他工作。审计组成员应当对下列事项承担责任:

(一)未按审计实施方案实施审计导致重大问题未被发现的;

(二)未按照本准则的要求获取审计证据导致审计证据不适当、不充分的;

(三)审计记录不真实、不完整的;

(四)对发现的重要问题隐瞒不报或者不如实报告的。

审计组组长的工作职责包括:

(一)编制或者审定审计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审计工作;

(三)督导审计组成员的工作;

(四)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

(五)组织编制并审核审计组起草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专题报告、审计信息;

(六)配置和管理审计组的资源;

(七)审计机关规定的其他职责。

审计组组长应当对审计项目的总体质量负责,并对下列事项承担责任:

(一)审计实施方案编制或者组织实施不当,造成审计目标未实现或者重要问题未被发现的;

(二)审核未发现或者未纠正审计证据不适当、不充分问题的;

(三)审核未发现或者未纠正审计工作底稿不真实、不完整问题的;

(四)得出的审计结论不正确的;

(五)审计组起草的审计文书和审计信息反映的问题严重失实的;

(六)提出的审计处理处罚意见或者移送处理意见不正确的;

(七)对审计组发现的重要问题隐瞒不报或者不如实报告的;

(八)违反法定审计程序的。

审计组组长将其工作职责委托给主审或者审计组其他 成员的,仍应当对委托事项承担责任。受委托的成员在受托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

根据工作需要,审计组可以设立主审。主审根据审计分工和审计组组长的委托,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起草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文书和审计信息;

(二)对主要审计事项进行审计查证;

(三)协助组织实施审计;

(四)督导审计组成员的工作;

(五)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

(六)组织审计项目归档工作;

(七)完成审计组组长委托的其他工作。

28、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工作职责及质量责任 审计机关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包括:

(一)提出审计组组长人选;

(二)确定聘请外部人员事宜;

(三)指导、监督审计组的审计工作;

(四)复核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审计项目材料;

(五)审计机关规定的其他职责。

业务部门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的,应当承担编制审计工作方案,组织、协调审计实施和汇总审计结果的职责。

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应当及时发现和纠正审计组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并对下列事项承担责任:

(一)对审计组请示的问题未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导致严重后果的;

(二)复核未发现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审计项目材料中存在的重要问题的;

(三)复核意见不正确的;

(四)要求审计组不在审计文书和审计信息中反映重要问题的。

业务部门对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的汇总审计结果出现重大错误、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事项承担责任。

29、审理机构工作职责及质量责任 审计机关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包括:

(一)审查修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

(二)提出审理意见;

(三)审计机关规定的其他职责。

审计机关审理机构对下列事项承担责任:

(一)审理意见不正确的;

(二)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作出的修改不正确的;

(三)审理时应当发现而未发现重要问题的。

30、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开展工作不适用准则的情形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开展下列工作,不适用本准则的规定:

(一)配合有关部门查处案件;

(二)与有关部门共同办理检查事项;

(三)接受交办或者接受委托办理不属于法定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

下载浅谈产业结构审计的重点和内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产业结构审计的重点和内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中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重点

    浅析中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重点 随着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力度的加大,中学校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逐步受到市、县级组织部门的重视,同时也成为市、县两级审......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内容[最终版]

    审计重点 主要包括被审计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财务收支状况真实性审计、资产质量审计、经营成果审计、企业重大经营活动和经营决策审计、经营合法合规性审计等内容。 一、......

    审计重点

    第一章 1.审计的两个基本特征:独立性(灵魂),权威性。 2.审计的整理目标:合理性、公允性。 审计的具体目标:存在或发生、完整性、计价或分摊、权利与义务、准确性与截止、分类与可......

    工程审计全过程监督的重点内容

    工程审计全过程监督的重点内容 工程审计的最终目标是确保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投资效益。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内部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调......

    B、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内容及重点

    一、工程竣工结算审计的特点(一)政策性强 为了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管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国家对管理和使用建设资金制定了许多制度和规定。正确执行和运用这些法规是管......

    电力工程审计全过程监督的重点内容

    电力工程审计全过程监督的重点内容 【摘要】电力工程项目审计,是指对电力工程项目从投标中标、组织施工到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的经济活动和管理进行的审计,并对其最终绩效进行......

    浅谈部门预算审计关注的内容和重点

    浅谈部门预算审计关注的内容和重点 部门预算是财政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财政支出、强化预算约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是推进预算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需要,......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内容和方法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内容及方法 一、审查部门预算编制和调整情况。预算编制是源头,抓住了源头就是抓住了“牛鼻子”。一是审查部门预算编制程序情况;二是审查基本支出预算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