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落实发展先进文化要求加强军人价值观建设
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价值观建设。他在“七一”讲话中再次号召,要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军队来讲,加强军人价值观建设,树立正确的军人价值观,是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是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下面,围绕加强军人价值观建设,讲三个问题:一是军人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性;二是军人
价值观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三是军人价值观建设的基本途径。
一、军人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性我们为什么反复强调要军人价值观建设?
(一)军人价值观建设,是使广大官兵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必然要求。所谓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意义。通俗地讲,是表示物对人的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即,有用性。我们平时经常说的“有没有用?”“有没有利?”“值不值得?”就是讲的价值。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人生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离不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三观”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是最高层次的总观点、总看法,是总开关,是管总的。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根本观点,实际上是世界观在个人对社会生活的根本态度上的集中体现。价值观,是对人的意义的根本观点,实际上是世界观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根本态度上的集中体现。“三观”又是统一的。科学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人生观、价值观则总是反映着世界观,都属于世界观的范畴,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讲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具体化。科学的世界观必须转化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人生观与价值观紧密相联,人生观决定价值取向,价值观决定人生走向。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变化,往往是从价值观的变化开始的。因此,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就不可能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我军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有着更先进、更科学的军人价值观。如果作一个概括,这就是:军人价值观,就是军人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为指导,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价值原则,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价值取向,以自觉牺牲奉献精神为价值核心,以“打得赢”、“不变质”为根本价值评价标准的价值观。我们通常讲的军人的义利观、生死观、荣辱观、得失观、苦乐观、善恶观、美丑观、婚恋观、法纪观、权力观等等,都是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军队是执行特殊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军人的价值观和一般社会集团相比,既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它有着特殊的要求。军人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军人的价值就在于牺牲奉献。否认了这一点,军队就不成其为军队,更不可能完成它特殊的历史使命。军人价值观的实质,就是为了党、人民和祖国的根本利益,自觉地牺牲奉献。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生价值是由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构成的:一个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是人生的社会价值;另一个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这是人生的个人价值。其中,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主导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种社会动物,离开社会,就没有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没有社会关系,就没有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84页)人生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实践,离开一定社会关系的实践,就没有人生;人的价值就是人对社会的意义,是人同社会的比较当中决定的,离开了社会,就无所谓价值。因此,研究军人的价值,不应当从自我出发,而应当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军人的价值集中体现在牺牲奉献上。因为一个人只有为社会作出了切实的贡献,才能得到相应的尊重。同时,奉献大于索取,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就像一个企业没有积累就不能扩大再生产一样,如果一个社会、一支军队把个人价值看得太重了,按“1-1=0”的公式来处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社会前进的车轮就会停止,军人价值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一般说来,奉献与索取是成正比例的,但决不是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决不能用等价交换的原则来看待奉献与索取的关系。等价交换的原则是特定的商品流通领域中所遵循的原则,不能作为一个普遍的规律滥用到一切领域中去。否则,必然造成极大的混乱。如果滥用到政治领域,必然导致庸俗的关系学;如果滥用到劳动态度上,必然是“斤斤计较、两两计较”;如果滥用到战场上,那就更不可思议了,仗就没法打了。所以,军人价值观的实质,就在于为了党、人民和祖国的根本利益自觉地牺牲奉献。这是区分军人价值观正确与错误的“分水岭”。
(二)军人价值观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又是一种精神价值体系。它有先进、落后和反动之分。凡是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文化,就是先进的文化,就有正价值;反之,就是腐朽的甚至是反动的文
化,就是价值或负价值。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文化;是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它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
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是凝聚和鼓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一句话,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军队要走在全社会的前列。落实这一要求,特别需要加强军人价值观建设。价值观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内在地包含着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评价标准等内涵。从价值目标上看,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有最高价值目标和最低价值目标之分:最高价值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价值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价值取向上来看,我们所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的、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的、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其它模式的精神文明建设。其根本价值取向,就是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价值评价标准上来看,根本标准就是生产力标准即社会进步标准。现阶段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就是说,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现阶段必须符合“三个有利于”,最终结果必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军人价值观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军人价值观建设。无论是官兵信念信仰理想的确立,还是道德品质的养成,都蕴含着价值观问题,都蕴含着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军人价值观建设搞得好,官兵确立了正确的军人价值观,不仅可以为军队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内在的动力,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还可以为发展先进文化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评价标准等提供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使军队在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始终走在社会的前列。因此,军人价值观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发展先进文化这个价值目标,来筹划,来落实,来检验。否则,军人价值观建设,就脱离了当今最大的实际,就失去了最大的时代感。
(三)军人价值观建设,是实现军队思想政治建设“两个提供”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江主席从我军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出发,提出了“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确立了思想政治建设“两个提供”的历史使命。军人价值观建设是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得赢”、“不变质”要通过军人价值观建设来实现。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因为我们说思想政治建设为“打得赢”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其动力源就是正确的军人价值观。强大的精神动力来源于军人的精神支柱,精神支柱特指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自觉的牺牲奉献精神。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是我军精神支柱的核心之点,也是军人价值观建设的价值目标;自觉的牺牲奉献精神,是我军精神支柱的本质特征,也是军人价值观建设的价值核心。过去搞革命,要靠牺牲奉献;今天搞建设,同样要靠牺牲奉献。因此,年前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强化精神支柱,最重要的是帮助官兵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培养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相适应,与革命军人特殊使命相一致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我们说思想政治建设为“不变质”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其保证的根基就是正确的军人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军人价值观的目的之一,就是保证“不变质”。“不变质”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人民军队的性质,关系到军队建设的全局和发展方向,关系到枪杆子掌握在什么人手里等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历来都是军人价值观建设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打得赢”、“不变质”就无从谈起。因此,只有加强军人价值观建设,才能完成“打得赢”、“不变质”的时代课题。在实践中,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这个价值评价标准来思考、指导和加强军人价值观建设。
二、军人价值观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江主席对我军面临的新的形势和历史条件,曾有一个非常精辟的概括: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军队所处的历史条件发生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新变化:一个是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另一个是世界新的军事变革的兴起,再一个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研究军队建设的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这些新的历史条件。”研究军人价值观建设问题,同样不能离开这个新的形势和历史条件。新的历史条件,给军人价值观建设带来了机遇,使广大官兵增强了自立观念、竞争观念、效率观念、民主法制观念和开拓创新观念,为军人价值观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又使军人价值观建设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来自江主席讲的“三个变化”,但最主要的来自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两种社会制度。自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侵略、干预、颠覆和渗透,妄图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在军事手段失败之后,便开始使用“软”(文化)的一手,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战略。苏东剧变后,西方敌对势力把“西化”、“分化”的重点对准我国,而对我渗透的突破口,就是用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来改变我们的价值观。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既是全党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全军面临的严峻挑战。那么,西方敌对势力是怎样利用文化价值观渗透来达到“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的呢?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如何说的。美国一些政要和官方公开宣称,要通过思想战争,用美国的价值观影响和改造世界,使21世纪成为美国的世纪。尼克松说过,我们要不战而胜,就必须以不进行战争的方式使用我们的力量。亨廷顿说:“过去人们为土地资源而打世界大战,将来为文化价值观而打世界大战。”前任的美国总统布什也说:“同中国开展贸易活动,不仅对美国的农场主和工业家有利,而且能帮助宣扬民主价值观。”政要们是这么说的,官方又是怎么说的呢?1947年,美国新的中情局成立之后,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种种途径兜售西方文化价值观,宣称这是“一条无形的战线”和“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1981年,美国国际交流总署在关于美中双边交流的内部文件中称:美国开展对华交流,是为了填补由于三十年的隔绝和公开的反美主义在中国人中造成的对西方思想和价值观念的空白。近年来,因特网解密了美中情局极其机密的《行事手册》,其中,关于对付中国的大部分内容是对我进行价值观渗透,其第九条竟然十分露骨地说:“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观。”其次,我们再来看一看他们是如何做的。1989年—1993年,也就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初创和发展的前期,这个组织除了实行“经济一体化”、建立多边安全机制外,一个重要的“推销产品”就是鼓吹美国的文化价值观。近年来,美国哈佛大学为中国开办的中级军官战略研讨班,已经办了四期,参加过这个班的同志都有很深的感受,普遍感到美国人推销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和强权政治的意识是非常强的。与此同时,他们还利用“美国之音”、互联网、设立基金会、提供奖学金、开展合作研究、进行培训等途径,向我大肆贩卖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集中体现在“三个主义”上,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就是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唯一目的和意义的价值观。它认为金钱是万能的,人生价值的大小就在于掌握金钱的多少。西方敌对势力向我推行拜金主义的价值观,目的就是诱使人们“向钱看”、“为钱干”,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变我们军队的性质。享乐主义就是把享受玩乐视为高于一切、作为人生目的和意义的价值观。西方敌对势力向我推行这种价值观,目的是要摧毁我们的“道德人心”。美中情局声称:“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一定要把他们的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个人主义就是强调个人利益至上、个人价值第一的价值观。它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核心,也是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核心。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资料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是以自由、自主的商品生产者个人为本位的社会结构,即个人本位的社会结构。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其核心就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就深有感触地说:“美国问题重重,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从一个最基本的观念来的,这个观念就是‘个人至上’。”西方敌对势力向我推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目的是为了取代我们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关于这一点,西方学者哈耶克说得十分明白:个人主义总是有演变社会主义或集体主义的倾向。个人主义“这一俗语的存在是为了与‘社会主义’这一精心设计出来的名词有所区别,以便表明后者对个人主义的立场。我们所关心的就正是这样一个取代社会主义的制度。”(《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3、4页)这一切,充分表明,只有加强军人价值观建设,增强抵制资产阶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侵蚀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和挫败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因此,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军人价值观建设。二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另一方面,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负面影响又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这种影响,极大地冲击着人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给军人价值观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从总体上来说,多数官兵牺牲奉献的军人价值观是坚定的,像“扶贫司令”彭楚政、“大漠水神”李国安、“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楷模”苏宁、“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等,就是杰出的代表。但我们也应当看到,经济生活中运行的等价交换、竞争求利、开放自主等原则反映到军营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来,强烈地冲击着军人价值观建设。这种冲击同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和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相结合,使得部分官兵的价值观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扭曲。其表现,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理想信念淡化。有的认为讲理想信念是说大话、唱高调,是“大傻瓜”、“假正经”。有的否定和诋毁马克思主义,认为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还是非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都应一视同仁,让人们自己去选择,不应当加以干涉。在这种情况下,各种迷信的东西和伪科学乘虚而入,填补了一些人的所谓“信仰真空”。“法轮功”这套非常低级的歪理邪说,竟然使我军一些人上当受骗。如,被江主席点了名的某部2名退休的师职干部,一个叫于长新、一个叫刘志春,不仅参加了“法轮功”练习,而且还组织和利用了这个邪教组织与党和政府对抗,后被依法逮捕,3名练习“法轮功”的女军人,竟然到天安门闹事、呼口号;另外,也有一些人迷信鬼神,遇到仕途不顺、生老病死、出门旅行、择偶婚配、重大部队活动,甚至丢失枪弹等事情,都要占卜算卦。二是崇尚“一切向钱看”的价值原则。有的热衷于与地方或亲友攀比经济收入,总感到自己的收入少、待遇低;有的谈“股”论“金”津津乐道;有的学习偏爱于经商知识,工作热衷于管钱管物,练兵习武的积极性下降;有的在金钱面前打了败仗,甚至成了人民的罪人。如,某师原政委在法庭的最后陈述时说:当师职干部,缺钱花吗?不缺。吃穿没有保障吗?有保障。可是在贪欲、私欲的支配下,越捞越想捞,越占越想占。所以,贪欲是我犯罪的根源!他最终被判处死刑。三是追求个人享乐。有的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的最大目的,认为“人生在世行乐而已”、“不玩不乐一生白活”,因而追求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有的把“潇洒人生”、“不要活得太累”当成了口头禅;有的生活奢侈,用要高档,穿要名牌,吃要特色,玩要刺激。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一些在解放后就已绝迹了的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据国家公安部门统计,1984年,全国公安机关查获卖淫嫖娼案件只有5000起,查处卖淫嫖娼人员不过6000人。而到了1999年共破获案件22万起,查处人员多达45万人,比1984年分别上升了44倍和75倍。发展速度之快,的确令人震撼。另据专家们估计,目前,全国性病患者在600万至800万之间,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去年是50万人,今年已有60万人。这个数字是我国官方估计的数字,联合国预测今年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已达100万。(《参考消息》2001年11月16日第8版)这些人中吸毒者占2/3,剩下的就是性病患者、暗娼和嫖客。这是地方统计的数字,这里面也包括一些部队的人员。比如,某军事院校的一名将军,因嫖娼被抓。再比如,有2名记者,下部队采访,特别示意所在部队能够“安排”一下,不巧,撞到了“枪口”上,慌乱之中这两名“同志”翻墙逃跑,一名摔死,一名重伤。对于享乐主义的价值观,江主席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西方发达国家中有的比较清醒的政治家和有识之士,对享乐主义泛滥、思想堕落、精神颓废之类的‘西方社会病’也深感忧虑。担心这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可能把自己的国家引入绝境,陷入不可解脱的危机。但是,我们有些人对腐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失去鉴别和抵制能力,自己中了毒害,至今执迷不悟,我看是应该向他们大喝一声的时候了。”四是群众观念淡漠。有的干部“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有的“一朝权在手,便把私来谋”;有的沉溺于歌厅舞场,恣意挥霍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有的甚至卖官鬻爵。五是个人主义严重。有的一事当前,先替个人打算,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和集体;有的无视军队的组织纪律,说什么“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必要时可以什么都不顾”;有的干部为了达到提升、晋职、评职称等个人目的而费尽心机,甚至不惜采用造谣、写标语或匿名信等手段诬陷别人。六是官兵关系物化、庸俗化。有的官兵对请客送礼毫不避讳,认为是很正常的事;有的新兵一到部队,首先打听哪位领导是老乡,哪个机关有熟人,甚至直接带上礼物去拜访;有的青年官兵,探家外出归来不是汇报思想而是先送上土特产;有的表现好的士兵,本来考学、转士官没问题,但也要请请客、送送礼,不然心里就觉得不踏实;有的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不讲原则,暗地里搞“互惠互利”,使得官兵之间正常的同志关系、上下级关系变成了物物交换的庸俗关系。可见,官兵之间的关系,总的说来是比较正常的,这是主流;但部分官兵关系物化、庸俗化的问题已占一定的比例,这虽然是支流,但对于加强军人价值建设,无疑是一种潜在的隐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七是形式主义屡禁不止。有的单位和领导时常背离实事求是原则,追求表面文章,搞一些不讲实际效果、不讲实际效率、不讲实际质量、不讲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有的甚至公然造假,什么假数字、假党员、假立功等。这一切充分证明,发展市场经济20多年来,有些官兵革命意志已经衰退了,有的已经走到邪路上去了,有的甚至堕落成社会的蛀虫和罪犯,归根到底就是这些人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出了问题。面对新形势下如此严峻的挑战,我们绝不能放松警写作帮手网惕,必须把军人价值观建设,作为发展先进文化的重大课题抓紧抓好。否则,我军就会在严峻的挑战面前打败仗,就会出现江主席所告诫我们的那样:“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军队,是毫无希望的,是没有不衰落和垮台的。”
三、军人价值观建设的基本途径军人价值观建设的途径,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必由之路。它不外乎教育培养、舆论引导、风习熏陶、行政奖惩和法律强制等途径。在当前,我觉得有四条基本途径是必须要坚持好的。
(一)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观理论武装官兵。正确的军人价值观不会自发地产生,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灌输,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观理论武装官兵的头脑,特别是要用毛泽东价值观思想、邓小平价值观理论和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所包含的价值观思想武装官兵的头脑。毛泽东价值观思想,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份的军队改造成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过程中产生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其根本价值取向,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思想,为军人价值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整整培育了几代人。邓小平价值观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中提出来的。其根本价值取向,就是江主席所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个理论,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特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科学价值观理论,围绕“三个代表”这一我们党的根本价值取向,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观点。比如:(1)关于“坚持党的事业第一,坚持人民的利益第一,为国家、为民族奋不顾身地工作”的观点;(2)关于努力把德治与法治相统一、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相统一的观点;(3)关于“提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防止和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观点;(4)关于开展“爱国奉献教育、革命人生观教育、尊干爱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的观点;(5)关于坚定“四信”(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的观点;(6)关于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过好“三关”(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坚持“三严”(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做到“四自”(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观点;(7)关于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观点;(8)关于坚持学习与实践两个基本途径、开展“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坚持“四个统一”(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倡导“五种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和开展学英模活动的观点;等等。这些观点,具体阐释了军人科学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评价标准和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为军人价值观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讲理论武装,要特别重视最新理论成果的武装。为什么要用这个理论来武装官兵?因为,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观理论武装官兵头脑,才能奠定军人价值观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官兵就能树立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生价值目标;有了这个基础,官兵就能正确解决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的问题;有了这个基础,官兵就能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奉献与索取的辩证关系,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反思这些年来部分官兵包括个别领导干部,之所以在“酒绿灯红”和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面前打了败仗、栽了跟头,根本原因就在于军人价值观理论基础不牢。因此,必须运用这个思想理论武器来武装官兵。怎样运用这个思想理论武器来武装官兵呢?一是要运用这个思想理论武器,引导官兵不断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至反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划清界限;二是要运用这个思想理论武器,对于中国传统价值观和西方有益的价值观念进行批判地吸收;三是要运用这个思想理论武器,提高广大官兵对各种价值观的判断和选择能力,自觉地抵制一切错误的、落后的、腐朽的、反动的价值观,切实树立起正确的军人价值观。当前,理论武装还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要真信、真学、真懂、真行。
(二)把深化“四个教育”作为军人价值观建设的基础工程。1994年12月18日,江主席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在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官兵头脑和指导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还要着重抓好爱国奉献教育、革命人生观教育、尊干爱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这既是对我军几十年思想政治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揭示了军人价值观建设的规律。从一定意义上讲,“四个教育”就是军人价值观教育,每个教育的落脚点,都是树立正确的军人价值观。爱国奉献教育,是军人价值观建设的核心;革命人生观教育,是军人价值观建设的基础;尊干爱兵教育,是军人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艰苦奋斗教育,是军人价值观建设的内在要求。所以,我们说,深化“四个教育”是军人价值观建设的基础工程。那么,如何搞好这项工程呢?一是在每一个教育中,必须始终贯穿树立正确的军人价值观这条“主线”,每一个教育都要体现军人价值观建设的基本要求。努力使教育常抓常新,一年比一年搞得更深入、更有成效,使官兵在教育中,真正懂得为人民的利益而生、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道理。二是要根据形势任务和官兵思想的发展变化,选准切入点,充分运用改革开放的积极成果,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和传媒,充分运用英模事迹,特别是我党我军在长期奋斗的光辉历程中涌现出来的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等七位著名英模的事迹,加强对官兵的教育,努力增强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三是要把教育的效果,落实到军人价值观建设的各项实践中去。全体官兵要勇于实践,经过实践的锤炼,不断提高自身的价值认识能力和价值修养水平,做到自觉地牺牲奉献。四是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要力戒形式主义,防止空洞说教和老生常谈。
(三)运用法规制度保护军人的合法权益。军人价值观建设,离不开法规制度的功能。思想教育是军人价值观建设的中心环节,法规制度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引导作用。法规制度的教育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想教育坚持和倡导的原则,应当从法规制度上给予鼓励和支持;二是思想教育反对的东西,要用法规制度进行严格的约束和诫勉;三是军人的合法权益,要用法规制度来保证。这里,我着重讲讲第三个作用。军人的合法权益是指军人依照宪法和国家其他法律享有公民基本权利的同时,因服现役、履行军人职责而依法享有的特殊权利和利益。军人的合法权益主要包括:军人的政治荣誉权利,军人的人格尊严权利,军人的婚姻家庭权利,军人的人身自由和自卫权利;军人物质生活保障权益,军人退役安置权益,军人及家属优抚权益等。这是军人价值在权利和利益上的集中体现。为什么要运用法规制度保护军人的合法权益呢?首先,运用法规制度保护军人的合法权益,是军人价值观建设的必然要求。军人价值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求官兵个人确立牺牲奉献的价值观,又要求组织上关心和保护官兵的合法权益。而保护官兵合法权益,只有法规化、制度化,才能避免随意性,才会维持长久。比如,如果只讲奉献,不讲权益,或者奉献与权益长期失衡、错位,一味地把“忘我”绝对化,拔高到“无我”的境地,就会导致部队的吸引力、凝聚力下降,就会导致官兵的荣誉感、自豪感下降,就会导致价值评价与价值赏罚的不公,这样的价值义务是难以长期为继的。在一段时期内可以,长期,不行;在少数先进分子身上可以,对大多数人来讲,不行。其次,运用法规制度保护军人的合法权益,是军人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条件。军人价值观建设,如果只靠教育这个“软约束”,而没有法规制度这个“硬约束”的外部条件来保障,那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当军人的个人权益得到有效地保护之后,军人才能受到激励和鼓舞,感到奉献不吃亏,或奉献不吃大亏。也只有真正保护军人的合法权益,才能对社会起到昭示的作用,使军人牺牲奉献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同,促使各级组织、领导机关把关心和保护军人的合法权益落到实处。第三,运用法规制度保护军人的合法权益,是军人价值观建设的现实需要。党、国家和军队为保护军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法规制度。如:《国防法》、《兵役法》、《现役军官法》、《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多次提高官兵的福利待遇等,为官兵的退役、转业安置等,提供了法律保护和资金支持。既使官兵增强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体现军人的社会价值;也满足了官兵要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荣誉的需要,体现了军人的个人价值。但在实际工作中,法规意识淡漠,不善于运用法规制度解决问题,不习惯依照法规制度开展工作,不重视法规制度建设,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比如,对现役军人待遇偏低、转业复员安置难、随军家属就业难、子女入学难、住房难、烈军属生活和医疗难等军人权益问题上,还缺乏强有力的法规制度来保障。在官兵的工资待遇问题,有的官兵不无感慨地说:部队干部工资高出地方20,在70年代是实数,80年代是虚数,90年代是负数。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了军人价值观建设,而且助长领导和机关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必须转变观念,拓宽路子,把运用法规制度保护军人的合法权益,作为军人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第四,运用法规制度保护军人的合法权益,也是世界许多国家军队的主要做法。美军为培养军人具有“责任、荣誉、国家”为核心的价值观,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如:1944年的《老兵权利法》、1983年的《退役军人紧急职业训练法》、1984年的《蒙哥马利法案》、1992年的《国防授权法案》等,有效地解决了军人退役、转业、安置等问题。为英雄人物树碑立传、颁发各种勋章、奖章和证书,为退休老兵举行军礼安葬,实行军人新闻发布卡制度,将每年的5月23日定为“军人配偶节”,11月11日定为“退伍军人节”,11月24日至30日定为“全国家庭周”等,有效地保证了军人的政治权利荣誉权利。俄军为培养军人具有“英勇顽强、严守纪律、忠于职守、克服困难”为核心的价值观,先后颁布实施了以《军人地位法》、《国防法》、《兵役法》和《军人及其家属保障法》为代表的近60多个法规制度。《军人地位法》规定,义务兵初级职务工资不能少于国家最低月劳动工资的5倍,军衔工资不少于职务工资的一半。为缩短军地收入差距,俄联邦政府分别于1994年和1995年三次上调军人工资(1994年1月4日上调90;7月1日上调40;1995年9月1日上调54)。计划到2001年底以前,将现行军人工资提高1倍,到2005年前约提高1.5倍。对于退役军官的安置,主要是通过国家和社会安置、有关部门内部消化和鼓励自谋职业的办法,解决他们的再就业问题;对于现役军官家属,主要通过允许他们入伍当合同兵、军工企业和军队经营性机构内部安置以及依靠国家和社会的安置渠道,逐步安排随军家属就业,有效地解除了官兵的后顾之忧。韩军为培养军人具有以“护国、忠武、团体”为核心的价值观,把官兵的福利待遇纳入法制化轨道。韩军规定,官兵在休假或外出执行任务期间,乘坐飞机、火车、汽车、轮船均享受半价优待;军官和下士官家属宿舍全部实现公寓化,其中服役满15年以上的都拥有私人公寓;他们凭证可在指定军人服务店限量购买免税和折价商品。像电视机、小汽车等家电产品5年可购买一次。《军队人事法》规定:服役满20年以上的军官和下士官退役后,可享受终身退役金或一次性退役金待遇;服役满10年以上的,依法保障再就业,符合条件的通常安排在与国防有关的预备役部队、改文职、进政府机关或国企任职。有效地保证了部队的稳定和战斗力的提高。这些,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军队的做法,其性质与我军是根本不同的,我们决不能照抄照搬。但其中一些合理的做法,对我军来讲,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上说明,只有充分运用法规制度保护军人的合法权益,才能真正树立起正确的军人价值观。怎样运用法规制度保护军人的合法权益?我觉得在当前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充分运用法规制度的功能,巩固和加强思想教育的效果,在工作指导上,把思想教育同运用法规制度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要充分运用法规制度,实现好、保障好、维护好官兵的切身利益,使牺牲奉献的人不吃亏。对现役军人的福利待遇,要保障其享有与其履行职责相适应的生活福利待遇;对在条件艰苦的边防、海防等地区或岗位工作的现役军人,在生活福利待遇等方面要给予特别优待;对退出现役的军人,要妥善安置,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在生活福利待遇、教育、住房等方面给予优待;对离退休军人、残疾军人的生活和医疗应当给予特别保障;对现役军人家属、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和病故军人的家属,在就业、住房、义务教育等方面要给予优先照顾。三是对涉法问题的处理,必须重视运用法律手段。对官兵及其家庭遇到涉法问题,要会同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为官兵提供法律帮助,依法维护官兵的正当权益;对官兵和地方群众之间发生的利益纠纷,必须依据国家和军队的法律法规,分清责任,明确权利和义务,维护军人的合法权益。四是要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军队保护军人合法权益的有益做法,为我所用。
(四)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树立正确的军人价值观。军人价值观建设要达到预期的效果,最重要的条件就是领导干部带头树立正确的军人价值观。也就是叫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叫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邓小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以身作则非常重要。群众对干部总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连长指导员不以身作则,就带不出好兵来;领导干部不做出好样子,就带不出部队的好风气,就出不了战斗力。”过去,我们的军人价值观建设为什么成效明显?恐怕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是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军人价值观建设的效果有的不尽如人意,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是一些领导干部自身的形象不好。说一套,做一套;对自己是一套,对别人是另一套。比如说,有一名领导干部在作报告时说:“‘钱’是什么?‘钱’就是两个持戈的士兵守着金库,伸手就要被捉。”果不其言,时间不长他自己就被抓了起来。还比如说,有一名领导干部在台上讲理想信念课,台下的一名士兵居然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你快滚下去吧,你说一套,做一套,谁听你的?应当让有理想的人来讲理想信念,让有牺牲奉献精神的人来讲牺牲奉献。”这样的领导干部,就是说的和做的“两张皮”,是“双重人格”。长期下去,你说得再好,道理讲得再动听也没有用。因此,领导干部能否带头树立正确的军人价值观,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一条解决不好,价值观建设的效果肯定不会好。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树立正确的军人价值观。领导干部带头树立正确的军人价值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树立公仆观念,强化公仆意识。“人民公仆”这个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诗人但丁最先使用的。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演讲中多次说过:“政府是人民的创造物和所有物,社会服务人员是人民的公仆。”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前人的文化成果,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公仆理论。其主要观点有:要实行人民管理体制的观点;所有的公职人员都是人民的勤务员的观点;“社会负责的公仆”必须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对不称职的人员可以随时撤换、罢免、监督,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的主人”的观点。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光辉思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反复强调,我们所有的领导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没有权力当官做老爷。江主席在“七一”讲话中还特别指出:“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监督的关键是要“保证他们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改革开放以来,领导干部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问题上,总的说来是好的,大部分领导干部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手中的权力,但我们从刘世伦、肖怀书等反面教员的身上,可以看出,确有一部分领导干部在权力观上出了问题。有的利用职权,把为人民服务挂在嘴上,不关心群众疾苦,甚至当官做老爷;有的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甚至坠入犯罪的泥坑;有的跑官要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甚至于在“权道”上出现了“伸手要、公开闹、造虚绩骗、用钱财换、拉关系套、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的怪现象。对于这类权力变异的问题,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说,新旧经济体制转换,社会利益格局调整,体制尚未完善,制度尚不健全,市场经济本身所固有的求利性、竞争性、自主性和等价性,容易诱发一些领导干部重利轻义,产生拜金主义,以致陷入个人主义。从主观上说,主要是由于一些领导干部淡化了理想信念,忽视了思想改造,缺乏应有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经不住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腐蚀,在权力、名利、金钱、色情、人情这“五关”面前打了败仗,甚至成为犯罪分子。因此,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真正视功名利禄淡如水,视党的事业重如山。否则,就会在使用权力的时候栽跟头、犯错误、“一失足而成千古恨”。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尤其要确立以下几个观念:一是要确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决不能搞权力私有化、权力货币化、权力家长化、权力网络化;必须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决不能为金钱、美色所诱惑;必须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决不能搞所谓的“轰动效应”、“政绩工程”和当官做老爷。二是要确立“人民给的权力必须不折不扣地还给人民”的观念。要从思想上真正解决“当官为什么、用权干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在权力运用上,要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于为人民造福谋利,而不能为个人捞取好处;在各种诱惑面前,要善于把握自己,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念,真正做到:耐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守得住本色。三是要确立“任人唯贤”的观念。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决不能让“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不正之风蔓延下去;要把那些自觉讲政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进取、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第二篇:发展先进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大批先进知识分子艰苦求索的产物;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就是牢牢把握发展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个人品德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重要前提,没有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就谈不上公德心、责任感和荣辱观。总书记提出加强“个人品德”建设,顺应了我国道德建设的发展实际,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特征,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优秀个人所代表的道德意识,将推动整个社会的个体向善,营造出和谐社会局面.加强个人品德修养要做到:第一,努力学习道德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先进的道德理论,提高修养的道德认知水平。第二,重视修养中的“内省”功夫,经常在内心省察自己的言行。第三,重视立足当前,循序渐进。培育自己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第四,要把“慎独”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谨慎从事,严格要求自己。
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安全和稳定供应问题越发凸现出来。这就迫切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开发低碳或无碳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不断提高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我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大量化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建设低碳广东,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不断增进社会的和谐、文明和进步。我国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经济社会发展难这也迫切要求发展广东低碳经济,加快低碳城市建设,将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建立在可再生能源和替代新能源为主基础之上,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和挑战。要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也必须发展低碳经济提高低碳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抢占低碳技术创新的制高点,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绿色生活建议: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不追求过度的时尚;拒绝使用珍贵动植物制品;使用节约型水具;拒绝过分包装;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 尽量购买本地产品 ;一水多用 ;随手关闭水龙头;消费肉类要适度 ;节约粮食;双面使用纸张 ;垃圾尽量分类入箱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第三篇:“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专题复习
“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专题复习
热点材料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指出,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全会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
材料二:2010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22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材料三:2011年2月10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对外宣布:2011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材料四:2011年4月30日至5月1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合肥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着力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为“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日益丰富,为“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积累宝贵经验、奠定坚实基础。教材梳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
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4.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5.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6.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它是鼓舞中华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源泉。
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考点链接
1.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2.正确认识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3.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4.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5.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6.分析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理解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典型例题
1.“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其中公共文化建设七大重点工程包括:村村通广播电视、农村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重大文化自然遗产保护、“西新工程”、重大文化设施建设。这七大重点工程()
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②有利于丰富人民的社会文化生活③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④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当前,我国正在文化领域掀起一轮打击“三俗”(庸俗、低俗、媚俗)活动。回答2—3题
2.有效打击“三俗”需()
①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积极发挥引导作用②强化相关媒体和机构的社会责任,切断“三俗”内容的传播渠道③大力扶持、培育健康、美好的文化产品④把整治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作为当前的第一要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坚决抵制 “三俗”之风有利于()
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②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③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下列举措有利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有()
①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和对互联网的管理②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③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丰富人民群众业余生活④积极倡导企业文化建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开展唱“红歌”、诵“红诗”等系列庆祝活动。开展这些“红色”活动有利于()
①传承中华民族精神②促进中外文化的相互融合③培养爱国、爱党的情感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教育部2011年将在全国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行动”试点。试点学校将在语文、历史、德育等课程中强化经典讲解、诵读内容。此举()
A.有利于促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
C.会影响数学、英语等主科的教学
D.有利于吸收我国的一切传统文化
7.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过的艰辛历程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抗战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民族精神()①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②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④需要青少年继承和发扬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
8.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桂林市举办了红色经典歌舞晚会、红色音乐会、“光辉的历程”群众红歌会等一系列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
A.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是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B.满足了人民的文化需求,为先进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C.扩展了人民的文化视野,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D.激发了人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9.(多项选择题)近年来,一本本记录新中国发展变化的历史图书、一部部讲述开国领袖人生轨迹的人物传记悄然走俏很多学校。品读这些“红色书籍”有利于()
A.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B.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和奉献精神
C.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
D.青少年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应对新时期的竞争和挑战
10.我们的民族近年来经历了太多的困难:雪灾、地震、金融危机、高温干旱 „„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盛典、GDP 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成绩„„一道道坎,一个个弯,都没有难倒中国人民;一次次跨越,一个个成功,都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这种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改革创新B.爱国主义C.自强不息D.艰苦奋斗
2011年9月20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德耀中华》在北京举行,共有54位全国道德模范获得表彰奖励。回答12-13题。
11.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属于()
A.经济建设B.思想道德建设C.民主法治建设D.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2.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的开展()
①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②完善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③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3.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向世界,面向未来的,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化。()
A.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B.民族的科学的高雅的C.地方的科学的大众的D.民族的大众的通俗的14.2009年11月16日,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国家“十一五”期间重大文化工程——中国文字博物馆在甲骨文发祥地河南安阳开馆,它被誉为“一部让世人领略中华文明的景观式文字大典”。这一重大文化工程的建成()
①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②表明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值得保存的优秀文化③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具体表现 ④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表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③
15.时代的前进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英雄模范的道德楷模力量来推动。这是因为()
①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②道德力量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③道德力量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确保履行④道德楷模是激励人们前进的精神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6.“有的时候。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感动;有的时候,我们铭记了感动;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做到感动身边的人。”《感动中国》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
①有利于激发正义,弘扬正气②是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需要③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7.(多项选择题)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渝州大地广发开展。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
A.市民树立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B.推动我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C.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建设和谐文化
D.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8.(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有()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9.阅读材料,简要回答。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大力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努力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特性化发展。如曲阜的“国际孔子文化节”、五台山的“佛教文化节”、洛阳的“牡丹文化节”等都已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民族传统文化?
(2)请说出几种当地的民族传统文化。
20.材料一:时值徽班进京220周年和京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之际,2010年12月2日,安徽京剧院现代京剧《天地人心》在北京评剧大剧院上演,由此拉开了2010年全国京剧优秀剧目展演序幕。作为一部史诗著作,《天地人心》全剧具有安徽风格、安徽气派,是一部展示徽风皖韵的优秀作品。
材料二:2011年1月5日,“建设文化强省,加速安徽崛起”恳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文化强省”已成为安徽重要发展战略,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文化产业发展充满生机。
(1)请你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简要谈谈如何加强安徽文化建设。(提建议)
(2)青少年应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3)开放的安徽,诚邀八方来客。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你将如何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
典型例题参考答案
AADCCBCAABCDBBCACBAABCDABCD
19.(1)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熠熠生辉,是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一方面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另一方面要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使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2)剪纸、风筝、京剧、木偶等。
20.(1)把文化强省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响徽文化品牌。大力扶持我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举办特色文化节,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我省文化旅游业(红色旅游)。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等。
(2)①积极宣传我国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②对待我国的民族文化,不能全盘否定,一概抛弃,也不能全盘肯定,全部吸引。要判断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结合时代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3)①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②也可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差异,不卑不亢,礼貌待人。③积极宣传安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源远流长的安徽文化。
第四篇: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讲话时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一是要提高全民族素质。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要充分发挥教育对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力度,加大对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使每一个适龄青少年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要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在全社会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的学习培训,使每个人都不断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习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促进全民族科学素质的提高。要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
二是要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国家兴盛,人才为本。要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工作措施,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努力造就大批优秀人才。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的环境,不拘一格选人才,建立健全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体制机制,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人才辈出的局面。
三是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五篇:█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十六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路。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其次,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详细]
█建设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关于融合、和谐、和睦、平和的思想和观念,内容十分丰富。当今时代和当今世界都发生了空前剧烈的变化,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危机,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的危机…[详细]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的十七大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