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贾殿林同志简介
贾殿林同志简介
贾殿林,男,汉族,一九六三年生,柳林县穆村镇人,中共党校本科学历,一九八三年参加工作,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柳林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
贾殿林同志于一九八0年九月至一九八三年七月在吕梁农校学习;一九八三年九月在县纪检委工作,期间于一九八八年九月至一九九0年七月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脱产学习;一九九0年十二月在县政府办工作;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任县政府办副主任;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任吉家塔乡政府乡长;一九九七年八月任吉家塔乡党委书记;二00一年任孟门镇党委书记;二00二年四月任政府党组成员、县政府办主任;二00五年五月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政府办主任;二00六年任中共柳林县委常委;二0一一年六月任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
第二篇:巨晓林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巨晓林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巨晓林,男,汉族,中共党员,1962年9月出生,高中文化,家住陕西省岐山县祝家庄镇杜城村谢家坡组,1987年3月成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的农民工。
巨晓林参加工作23年,先后参加了北同蒲线、鹰厦线、大秦线、京郑线、哈大线、迁曹线等十几条国家重点电气化铁路工程的施工。他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用忠诚和勤奋赢得了公司内外的一致赞扬,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知识型新型工人的精彩华章。他创新施工方法43项,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他主编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被配发给数千名接触网工作为工具书。北京市总工会授予他‚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北京市政府授予他‚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新型工人、农民工楷模。
勤学苦练,成就一个知识型新型工人
巨晓林坚守‚农民工也要懂技术‛的信念,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掌握了大量从事本职工作所需要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实现了由实干型工人向知识型新型工人的跨越。
1987年3月,25岁的巨晓林成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的农民工。巨晓林面对集铁路电力、变电、接触网、通信、信号等多种专业技术为一体的电气化铁路施工技术,看着一张张1 犹如天书的施工图纸和一堆堆叫不上名称的接触网零部件,他没有退却。他白天在施工中跟着师傅学,晚上放下饭碗又撵着师傅问,就连师傅喝茶聊天的时候,他也蹲在一旁,不厌其烦地问些接触网安装的技术要领。营地熄灯后,他悄悄地打着手电筒把学到的知识记在本子上。《钣金工艺》《机械制图》《电机学》《接触网》等30多部专业书籍,堆在了他的床头,其中有一些还是大学的课本,不管工地转移到哪儿,这些书都跟着他,一有机会,就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营养。跟他同寝室的工友说:‚巨晓林学技术那叫玩命,每天他比别人早一个钟头起床,晚一个钟头睡觉。他的枕头下面藏着一个小闹钟,他恨不得一天当成两天用。‛ 为了支持巨晓林学习,项目部领导打破常规,‚特批‛他的宿舍熄灯时间可以推迟一小时,工友们也自觉地给他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至今,他记了70本23万字的笔记,熟练掌握了工程测量、机械制图、接触网软横跨的计算,能够解决接触网施工中的复杂问题,具备指导本工种高级工技能操作的能力,成为全国铁路电气化施工行业出类拔萃的能工巧匠。
巧干会干,成就一个创新型员工
巨晓林常说:‚当一个好工人,既要苦干实干,更要巧干会干。‛
1989年夏天,在北同蒲铁路工地,巨晓林班组进行架线作业。这项工作每到一个悬挂点,都要有人肩扛电线爬上电杆放进滑轮槽里,十分辛苦。有一天下午,一场大雨突然袭来,工友们都去躲雨了,巨晓林披着雨衣留在工地照看工具和材料。2 他望着杆塔上的悬挂点盘算着:用一个啥办法,能省点力气呢?通过观察和测算,他用一个铁丝套子挂住滑轮试了试,果然能省不少劲儿。他立即把这个办法告诉了工长,大家按照他说的办法架线,功效一下子提高了两倍。看到自己的‚点子‛得到了工友们的认可,巨晓林心里十分高兴。从那时起,他的工作服口袋里便多了一个小本子,施工中不管碰到什么问题,他都随手记下来,一有空儿就去琢磨,养成了爱动脑子的习惯。
在接触网施工中,落锚柱在受力后,时常出现角钢下滑、锚柱倾斜、坠砣不到位等现象。传统的解决办法是先在锚柱上安装一个临时下锚角钢,打上临时拉线,将原承力索拆下挂在临时下锚角钢上,用手扳葫芦拉把锚柱强度调好并打好拉线,将原下锚角钢和拉线调整恢复到标准高度,然后再将承力索倒回去,撤掉临时下锚角钢和临时拉线。这是一个费时费力、令人头痛的活儿。巨晓林经过反反复复地实验,摸索出一套新的安装方法,凭着两根铁管、一个滑轮组、几个钢丝绳套子和一组手扳葫芦的配合使用,一组承锚角钢、导线坠砣和拉线锚柱很快就全部调整到设计标准,比传统的施工办法提高工效3倍。由于他善于使用工具特别是手扳葫芦施工作业,为此,工友们送给他一个‚葫芦王‛的雅号。
1998年开始修建的哈尔滨至大连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首次系统引进了当时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德国技术、材料设备和管理模式。哈大线是在全国运输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留给施工作业的‚封闭点‛也就是施工时间十分紧张。按照传统工3 艺,每次作业,工人都要攀爬到十几米的高空,把30到40米长、100多公斤重的软横跨安装到铁路两旁的铁塔上,再使用车梯把下部固定绳悬挂到上面,安装一组软横跨,需要20多人干上半个钟头。照此速度,他们管段的300多组软横跨,50天才能完成。而指挥部给他们的时间却仅有30天。巨晓林没有因为是外国人的技术就却步,他反复试验,对原工艺进行了大胆革新,创造了下部固定绳临时悬吊法,巧妙地解决了下部固定绳临时固定的难题,采用此工艺后,一小时安装了四组,提高工效两倍以上,而且安全可靠。德国督导季马教授反复检测后,竖起大拇指说:‚OK!中国工人了不起!‛
2006年3月,巨晓林来到迁安至曹妃甸铁路施工,迁曹铁路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工程——曹妃甸工业区建设的重要疏港铁路。这条铁路的建设对于缓解我国北煤南运的紧张形势,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圈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按期完工早日投产显得格外重要。然而,在菱角山站接触网施工中,由于线路没有铺通成型,接触网施工没法推进,眼看工期越来越紧,大家都心急如焚!面对困难,巨晓林再一次挺身而出:‚一定要搬掉这个拦路虎,为电气化施工扫清障碍!‛在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他带着几名工友在工地上进行测量、测算,在推翻了十几种方案后,他们终于研究出了‚正线任意取点平移法‛。采用这个办法,在迁曹线还没铺钢轨的情况下,他们就展开施工,提前挖坑立杆109根,抢回工期19天,为工程按期开通创造了条件。曾经与巨晓林同在一个工班劳动,现已担任项目党工委书记的吴军庄动情地回忆说:‚巨晓林师傅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工友们没一个不佩服他,好多人忘了他的名字,却记住他是工班里的‘小巨人’。‛对此称呼,巨晓林谦虚地说:‚大概是占了姓‘巨’的光吧,我这样的小个子,在工友们眼里倒成了 ‘巨人’‛。
恪尽职守,成就一个敬业型员工
巨晓林说:‚干工程必须把安全、质量放在首位,作为一线施工人员,关键是要恪尽职守,严格执行标准‛。为提高接触网施工工艺和质量,巨晓林所在的一公司接触网六段多次组织员工进行实作演练。巨晓林看到接触网附加线断线绑扎中,按传统方法操作,既费时又费力。于是,巨晓林研发了分段环绕‚n‛字形绑扎断线法,现场一个人操作,提高工效两倍以上。
接触网附加线施工,传统的滑轮组挂法容易发生跑线、夹手等安全隐患。巨晓林为了弄明白滑轮组巧分法和巧撑法,他一连几天向工长要求中午留在施工现场看守工具,利用工友们回驻地吃午饭的间隙,他顶着烈日骄阳,一次又一次地把滑轮组拉紧、捣乱、然后又分顺、撑开,经过反反复复地实验,终于摸索出一个人可以分顺滑轮组、两个人可以很轻巧地撑开滑轮组的方法。新的方法消除了安全隐患,使得作业程序更加流畅,工效提高了两倍。
巨晓林是一个十分较真的人。有一次他去检查基坑开挖5 施工质量,发现有的施工人员用皮尺测量基础坑尺寸时,皮尺有些松弛,他立刻意识到这会造成误差,影响质量。于是,他找来两根直尺,动手制作了一个折叠式的测尺。只要把测尺打开拉直,基础坑的尺寸就会丝毫不差。巨晓林认为,建百年不朽的优质工程,既要掌握高精技术,更需要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儿做起,一点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
心系企业,成就一个主人型员工
巨晓林把情感洒在广袤的大地上,把汗水融进时间的长河里。凭着一股子钻劲,把一个个技术革新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公司领导十分关心巨晓林的工作和学习,项目部为巨晓林配备了图书柜,聘任他为职工夜校的‚工人导师‛,还为他配备了科研助手和接触网技术指导专家,拨付了技术革新专项经费。
随着我国铁路突飞猛进地跨越式发展,中国中铁电气化局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一批又一批新工人来到工地,看到新工友学习技术有点吃力,他便萌生了编写一部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工具书的想法,要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工友们,以使工友们早日学会技术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方法,这为他写书打下了基础。他借助专业书籍,对自己的小发明、小窍门进行科学论证,然后拿给工程技术人员征求意见。每写出一项新的施工经验和方法,他都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历时三年,他用顽强的意志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终于写出近10万字的书稿,经专家审核,编6 印成书,填补了国内铁路接触网工技能培训教材的一项空白。目前,巨晓林的第二部书稿总结了41项施工新方法,正在进行评审,不久即将印发到工友们的手中。
在巨晓林的影响和带动下,中国中铁电气化局职工‚学技术,练硬功,永当铁路电气化建设排头兵‛蔚然成风。一批批大学生、职专生、农民工被招收到电气化队伍中来,巨晓林一次又一次把自己总结的施工经验和方法传授给他们。他带出的徒弟遍布在20多个项目部,有21人成了工长、7人成了工程队长、3人成了项目总工或项目经理、6人成了‚能工巧匠‛。
为了迎接高速铁路的挑战,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建设世界一流的京沪高速铁路,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举办了京沪高速铁路电气化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班,在学习期间,很多工友找巨晓林要书,巨晓林在赠书时庄重地写下了自己的誓言:‚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做中国高铁建设的领跑人!‛
无私奉献,成就一个文明型员工
已是人到中年的巨晓林,一头乌黑的浓发已经变得稀疏,白发悄悄地爬上了双鬓。参加工作二十多年,他成年累月地吃住在电气化工地,工作忙时一年才能回一次家,他时常感到愧对妻子、孩子和过世的父亲。
有一年腊月廿八,巨晓林怀揣着‚爱企立功标兵‛大红证书高高兴兴地从工地赶回老家,推开家门,妻子、女儿都不在家,桌子上落了一层尘土。他心里一沉,立即跑到母亲那儿去找。母亲说‚小平生病住院了,红红在医院里侍侯着……。‛没7 等母亲说完,他撒腿就往医院跑。
此时,妻子宋小平正静静地躺在医院病床上,女儿巨江红一只手捧着高中课本,爬在床头睡着了。巨晓林埋怨妻子为什么不早点告诉他,女儿不无责怪地对他说:‚妈妈不让给你打电话,说你经常是高空作业,怕你干活儿时分心有危险。‛巨晓林望着妻子憔悴蜡黄的脸,心里感到自责和难过。由于母亲常年生病,女儿不得不替母亲分担许多家务,女儿的学习受到影响,高考落榜了。为了照顾家,女儿想放弃学业,巨晓林十分不忍,他是多么希望女儿能考上大学,弥补自己由于家境困难没有上大学的遗憾呀!懂事又刻苦的女儿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经过一年复读,第二年考上了西安航空学院。
2000年3月的一天,巨晓林正在哈大线紧张地进行接触网基础施工,调度员跑来转告家里的电话:‚你父亲病重,赶紧回家。‛他收拾了一下工具,跟带工的青年小杜作了交代,便往车站跑。正当小杜担心自己经验不足完不成任务时,突然发现巨师傅又返了回来,便迎上去不解地问:‚巨师傅您咋没走啊?‛巨晓林神色凝重地说:‚你参加工作时间短,业务还不熟,我实在是不放心啊!一个接触网基础的成本好几万元,出了问题可不得了啊!等干完这点活儿,我再走吧。‛就像往常一样,他依然盯在现场,直到基础浇筑完毕,结果耽误了当晚的火车。谁知第二天再次接到家里电话,竟是‚父亲病逝。‛巨晓林带着愧疚和遗憾,含泪踏上了回家的火车。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巨晓林主动找到领导,掏出刚刚发下来的奖金,全部捐给了四川灾区。
第三篇:2010个人总结--魏殿林
个人工作总结
时间如梭,转眼间已经到了2010年末。虽然这一年的工作既紧张又辛苦,但是我觉得这一年过的非常充实。在院领导的关心下,部门领导的指导下,个人的业务能力和技术知识都有的了明显的提高。下面对于个人本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在这一年中侧重的主要工作有:
1、管道闭气实验的现场检测工作、后期数据处理、实验报告整理。
年初被院里领导委派进行管道闭气实验的设备销售和现场检测,从刚开始对这项实验工作的一无所知,到对检测设备的初步了解,再到对实验原理的熟知和认识。个人对于这项实验项目付出了很多精力。由于更换了实验设备的供应商,新的供应商对于实验设备的技术难点把握的不是特别准确,导致生产出来的部分设备有缺陷,这就要求我对每次要出厂的设备进行检查和必要的实质性实验。经过领导的指导和我自己的努力,实验设备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这也给我以后的工作垫下了良好的基础。实验设备保证了质量,自然而然的我们实验设备的销量也与日俱增,不仅我们的设备卖的好,而且要求我们去现场的实验数量也逐渐增多。相信这个实验项目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能够在我院明年的检测项目中主力项目之一。
2、天津大道项目的基层技术服务工作。
在年初4月初我被借调到道路工程部,对天津大道路面基层施工进行技术服务工作。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路面基层的工程项目,所以在技术服务的工作当中遇到了很多技术难点,不过在个人的努力下都一一克服。虽然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几乎没有周六周日。但是我并不觉得辛苦和乏味,反之我觉得我的工作是非常充实和快乐,因为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路面基层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也做出了一些成果,得到了业主的好评,顺利的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的任务。做到了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的企业口号。
2、工程现场的抽检及混凝土检测工作。
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混凝土的检测工作,所以对混凝土的现场检测工作不是很清楚,但是经过今年的几个项目的现场检测工作,我对于混凝土的现场检测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先后到海滨大道二期工作进行桥梁检测,从中学到了很多已经没有接触过的检测理论和检测方法,大大提高了个人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
3、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技术服务工作。
年初受领导委派对《中新天津生态城蓟运河桥和惠风溪桥》两座桥梁工程进行技术服务工作,技术服务包括对商品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对个个商品混凝土拌合站的实地考察,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浇筑时的各项指标控制,浇筑后的后期养护管理。只要有混凝土浇筑我们必须到场,就是没有浇筑的时候我们也会每天到现场和施工单位,监理
单位对于将要施工的技术难点予以指导和服务。每周给予业主单位一份书面的一周工作回报,按月份给予业主单位阶段性的工作总结。让业主单位看到我们的工作业绩和工作效果。经过我们技术服务小组的努力,整个工程的质量有了坚实的保障。业主单位也给予了良好的评价。说明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和部门领导的亲历指导下,技术服务工作取得了业主单位的一致好评。这也给我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信心。
二、工作总结及展望
总结一年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创造性的工作思路还不是很多,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在新的一年里,我将认真学习各项技术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技术层面更加完善,使工作能力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为我院做出更大努力。
2010年11月
魏殿林
2010年11月14日
魏殿林
第四篇:张林简介
简
介
张林
职业雕塑家,1980年生,湖北人,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居上海。
上海泥歌雕塑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兼7艺术中心艺术家。
·2012 广东清远狮子湖喜来登大酒店所有雕塑艺术品 ·2012 上海 青浦夏阳湖皇冠假日酒店所有艺术品 ·2011 上海 解放日报大厦室内主题雕塑《历程》 ·2011 浦东盛高假日酒店主题雕塑《旅行》 ·2011 中韩现代国际美术展 ·2010 群展,7艺术中心 ·2010 创作作品《关公》
·2010 安徽泗县革命烈士陵园《彭雪枫》 ·2009 昆山火车站主题雕塑《枢纽》
·2009 南京军事指挥学院主题雕塑《刘伯承》 ·2008 《忠魂》全国美展(北京)·2006 《礼》上海双年展
·2003 《受难记》上海青年美展
第五篇:林改办简介
林改办基本情况及工作简介
一、单位基本情况
林改办成立于2009年12月,共有职工13人,其中:男职工7人,女职工6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从2009年12月初启动实施以来,在上级林改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省市林改工作政策精神,严格按照《西和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规范操作、稳步推进,把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大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深入宣传发动,扎实开展业务培训,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全面开展了全县林改工作。为了确保圆满完成改革任务,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其他相关县级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的县集体林权改革领导小组,组建了4个由副县级以上领导带队的林改督查组,同时成立了林改办公室,从县林业局抽调了20名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负责办理日常业务。全县共成立三级林改领导小组305个,县乡抽调林改办公人员105人,成立村林改理事会1085个。县上抽调副县级以上包片包乡领导34人、科级干部96人、一般干部284 1
人,林业技术人员155人;乡镇抽调林改包村科级干部140人,一般干部284人,参与林改的村干部852人,为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组织保障和人员保障。在调查研究,反复讨论,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西和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各乡镇、村组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出台了乡镇林改方案和村林改方案,全县共制定林改方案305个,举办各类林改培训班624班次,培训林改骨干552人,林改工作人员1.2万多人,培训农民群众2万多人,为全县林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共召开林改动员会、电视电话会、现场促进会等各种形式的林改工作会644次,发放林改宣传单3万余份,以图文并茂、宣传画的方式发放致林农朋友的一封信2万份,设立固定标牌4块,办理板报665期,编印林改简报20期。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全县已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完成确权面积31.5万亩,占应确权面积的100%(其中:以家庭承包经营形式的林改面积28.748546万亩,占确权面积的91.3%),全县共签订林改合同3.1331万份,签订合同面积31.5万亩,整理林改档案资料18.3722万件,颁发林权证3.1331万本,颁证面积31.5万亩,占应颁证面积的100%,颁证宗地数47624宗,共有4.1678 万户农民拿到了林权证。
目前,主体改革任务已全面完成,即将开展配套改革工作,配套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开展以建立健全林业管护制度、林业支持发展制度、金融服务林业制度、林木采伐管理制度、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和建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服务体系,规范质量管理,不断创新集体林业经营体制机制,促进林业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的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