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出路
浅论我国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出路
深圳市宝山技工学校邓志久
一、职业教育为什么要进行校企合作
一句话,职业学校没有办法培养出熟练技工。什么是熟练技工?就是规定的时间内、生产出合格产品的技术工人。一名熟练技工的培养要有多长时间?根据我国国营企业学徒制规定,学徒期至少2年,也就是说,从一名学徒到熟练技工的成长周期为二年。值得注意的是,在学徒期里,学徒有指定的师傅,有充足的练习时间和训练工位。
那么我们现在学校学生的学习状况是怎样的呢?以数控机床操作工(中级)为例,无论是数车,还是数铣,除去1-2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通常为2-2.5年。在校学习期间,除了要学习文化课、专业理论课、软件课外,机床操作课要学习普通机床(车、铣、磨、钳)操作、电加工机床操作、数控机床操作等。而对核心的数控机床操作课程,从部颁教学大纲来看,只有区区的上百个学时,而且这些学时仅够学生了解机床操作的基本要求,所谓实训也只是走一遍流程而已。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目前,绝大多数学校数控专业通常是一台机床同时供3-5名学生训练。如些看来,学生在学校通过训练得到的专业技能只是皮毛而已。
综上所述,由于学校的实训设备及教学计划的现状(这里还没有考虑师资因素),学校是没有办法培训熟练技工的。那么肯定有人会问,增加学校的实训工位到足够充足,改变教学计划到能满足训练要求可不可呢?当然可以。但这个教学成本是任何一所学校都不能承受的。
由此可见,职业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职业学校的定位问题,职业学校不能大包大揽,不能把所有的技能训练都放在校内,不能希望在学习期间就能培养出合格的技工,更遑论培养高级技工、预备技师之类等等。
职业学校的任务是什么?个人认为,老老实实地给学生打好职业基础,包括如何做人(职业道德)、扎实有用的理论基础、专业基本功(工艺、方法等)。不求熟练,但求明白(理论上要知其所以然);不求高精,但求规范。
什么是真正的校企合作?首先学校培养的人是企业需要的人,其次是学校和企业要各自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那就是:学校打基础,企业完成学生的技能成型;学校是组织者,企业是主体。
二、我国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根源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政府高度重视,表面热闹无比,实际收效甚微。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企业急需要人,学校没办法提供企业所要的人。
2、学校大包大揽,希望通过不断完善办学条件,能为企业提供合格的技能人才。
3、学校把顶岗实习当做救命稻草。正因为学校无论怎样完善办学条件,或实施教学改革,但由于技能人才成材的内在规律的存在,学校都无法提供企业所需的合格技能人才,所以现在所有的职业学校都把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当作职业教育的唯一出路。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唯一出路?没错,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职业学校没有办法培养出熟练技工。但如何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却是我国目前国情及体制下无法突破的一个瓶颈。
4、现在为什么有些企业热衷于与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而且表面上看起来热闹无比?根源在于我国的“人口红利”时期已经结束,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用工极其困难,而这些企业正好瞄准了职业学校急迫寻求校企合作的时机,就利用一些极低技术含量、低技能的岗位与学校开展所谓的校企合作。
5、其它如专业设置严重同类化、缺乏调研和宏观控制,以及专业师资的严重匮乏,都是制约技工培养的重要因素。
(三)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我国现行的校企合作的所有矛盾的集中点在企业:企业不愿意花成本培养技能人才。但企业有企业的难处:学生实习与实际生产永远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培养技工意味着额外付出更多的成本。第一,国家、政府对企业培养技工没有硬性规定,所以企业能不做就不做,能少做就少做;第二,培养技工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而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目前我国每年职校毕业生约为900万人,按一名熟练技工在企业的培养成本为10万元计,每年培养这批技工需花费9000亿,这笔钱由谁来出?,第三,即使花钱培养了人,结果人才不一定留下来,所以现在的企业是宁愿用“熟”,即使花钱培养了一些人,也没有打算这些人能留在企业做多久,纯属企业的个人胸怀和“雷锋精神”。
所有矛盾的集中点在企业,但解决矛盾的根源在于政府,政府要为企业培养技工解决后顾之忧。
三、较好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德国双元制模式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并且这种教育模式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
双元制模式学制为2~3.5 年,一般主体为中学毕业生, 其智力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 培养目标为技术管理人员。教学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里交替进行, 约60%-70%时间在企业, 40%-30%时间在学校。在培训的组织方式上,采用由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培训学校完成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培训,企业与职业学校两方面共同完成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培训工作。
双元制模式的课程设计以职业需求为核心,其理论课程设计是以职业活动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的,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 知识面广, 深浅适度, 综合性强,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所有的课程都按照学期进行细分,无论哪一学期的课程,始终都是围绕专业实践从泛到精、由浅入深展开的。课程的选择都是经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业内专家综合编排的,更注重直接性的职业经验。
双元制模式的本质在于,向年轻人提供职业培训,使其掌握职业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提供岗位培训。德国双元制模式不仅注重基本从业能力、社会能力而且特别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双元制模式的主要特点:
1、同生产紧密结合,培训目标更符合企业的需要。德国双元制模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序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为未来工作而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2、企业的广泛参与。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
3、真实的生产环境及先时的设施设备,使学生比较接近实践,接近未来工作的需要;
4、能较早地接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二)我国九十年代以前的技工教育
我国九十年代前技工教育大都属于行业或企业办学,其办学模式十分类似德国“双元制”模式。其特点如下:
1、优质的生源。九十年代前的我国企业,以国营企业为主。成为国企职工,拥有一只“铁饭碗”,成了无数人的梦想。通常学生初中毕业后,考中专或技校成了众多学生的首选,升高中变成了第二选择,而读技校因为有城市户口的限制,更成了少数人的特权,再加上企业里的技术工人相比普通工人的高一级待遇,所以报读技校的竞争性非常强烈。
2、招生即招工,办学定位十分明确。无论是企业办技校,还是行业办技校(通常一个地区的行业技校主要是为该行业下属的企业培养技术工人),学校的专业设置及招生计划都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确定的。学生毕业后,进入相应企业工作。
3、专业设置大多面向“岗位”,而非“职业”。由于招生计划的制定主要是依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而制定的,学生毕业后干什么、在学校里应该学什么都很清楚,所以学校的专业定位十分明确。
4、学生的专业训练与实践时间长,且完全由企业承担。通常企业都有实习车间(亦称“校办工厂”),学生前二年通常在学校学习文化理论、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课程,而专业技能课又分为工艺课和实践课二部分。前二年里,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大约为1:1。第三年,学生要在校办工厂进行生产实习,实习时,有生产任务要求(主要以一些简单、初级的产品为主)。三年下来,学生基本上能达到中级工水平,熟练程度较高且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由此可见,学生的实训时间约占总学时间的60-70%。
5、教师来源主要以企业为主。首先,教师就是企业职工。一般学校教师主要以文化课和基础专业理论教师为主,专业理论课(工艺课)教师主要由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就是企业的师傅。
四、校企合作的出路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已走入一条死胡同,纵然有局部地区的个别案例有所突破,但那只是杯水车薪。要解开这个“铃铛”,还需要政府这个“系铃人”出马才能成功。
(一)首先要从法律层面规定企业的必须有培养技工的义务。比如规定多大规模的企业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接受一定人数的职校学生实习。最好能将技工培养的主体确定为企业,而不是学校,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专业设置脱离需求、教学内容脱离实际、设备先进性不足、实训工位不足、专业师资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能解决国家无止境投入职业教育而无法解决技能人才供需矛盾的顽症。
(二)将职校学生专业训练交给企业,将技工培养的主体交给企业,那么国家也必须从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企业扶持,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综上所述,确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是解决现行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甚至是职业教育根本问题的唯一出路。
2012年11月19日于深圳
第二篇: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协议书
校企合作协议书
编号:
甲方:张家界度假酒店有限公司
乙方: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就双方合作办学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方向:
1、生源:乙方的见习生、实习生、毕业班就业生均可,具体内容可由甲方与生源另行签订劳动合同约定。
2、时间段:根据生源的不同,甲乙双方共同协商,最终形成双方认可的文字性补充条款作为合同附件。
二、甲方权利义务:
1、负责为乙方免费提供酒店见习、实习的基地;并发给实习学生相应的工资,工资标准为:见习生:元/月/人;实习生:元/月/人;毕业班就业生元/月/人;甲方不得在见习或实习期间向乙方收取任何见习、实习相关费用。
(1)、工作时间:工作时间为每周平均48小时,该工资均包含工资包含8小时加班费和每月4天公休假加班费及社会保险费用。平均每天8小时(用餐时间除外)。由于酒店业的工作性质,班次会进行轮换并根据客人的需要而调整。部门经理有权调配学员上、下班的时间以尽可能满足客人的需求。如有需要酒店可要求学员加班,加班会得到相应的补偿。
(2)、福利及待遇:
①每年享有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期。
②每月享有天的例假。
③提供免费食宿,6人一间宿舍,提供床上用品,提供三顿免费工作餐。
④学员享有酒店正式员工享有的生日会。
(3)其他相关制度遵循甲方《员工手册》执行。
2、负责乙方在甲方酒店实习、见习的学生的人身安全。
3、在平等、自由、资源的前提下,甲方有优先选择乙方学员在其酒店工作的权利。
4、甲方从合同签订之日起,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指定年级、专业的学生到乙方进行顶岗实习,具体人数根据乙方岗位需求、甲方学生情况等因素,由甲乙双方协商决定,具体讨论结果形成补充条款作为合同附件。
5、双方将定期(每学期一次)通过走访或座谈形式就双方合作开展情况、协议执行情 1 /
2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如遇突发情况,双方将及时联系并加以解决。
6、因实习学生或甲方原因提前终止实习,甲方应提前一周告知乙方,反之亦然。实习结束,乙方应向甲方提交学生实习的证明和评价。
4、如发现乙方有严重违反有关规定、违反双方约定、提供不实资料等行为之一或不适合长期合作的,甲方有权单方面提前终止合作合同,后果由乙方承担。
三、乙方权利义务:
1、负责在学生见习、实习期间,派出带队老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并定期派专门老师督查见习、实习效果,在见习、实习期间乙方所产生的费用,由乙方自行负
责。
2、如发现乙方有严重违反有关规定、违反双方约定、提供不实资料等行为之一或不适合长期合作的,甲方有权单方面提前终止合作合同,后果由乙方承担。
3、乙方可在甲方挂牌设立“学院校外实训基地”,乙方根据需要在甲方挂牌设立相应的企业(公司)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双方均同意
在对外发布信息中使用共建基地的名称,并开展管理、实习、培训、合作。
4、双方将定期(每学期一次)通过走访或座谈形式就双方合作开展情况、协议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如遇突发情况,双方将及时联系并加以解决。
5、根据实习协议的要求应服从甲方管理人员的管理,遵守甲方规章制度(含考勤管理和操作管理),同时不得违反甲方的有关管理规定;乙方作为担保方应积极
协调好学生与实习单位的关系。
四、其他:
1、甲方联系人,联系方式;
2、乙方联系人,联系方式;
3、上述有关事项具体约定的其他合作方式及内容陈述:
五、合同生效:
1、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2、本协议有效期为年,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期满自行作废。甲乙双方如需继续合作须在期满前三个月内提出书面续约申请,经双方
核准后另立协议。
3、本协议发生争议时,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均可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甲方:张家界度假酒店有限公司乙方:
代表(或授权)人:代表(或授权)人:
年月日年月日/ 2
第三篇: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2018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规范、保障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发挥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根据《教育法》《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校企合作是指职业学校和企业通过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方式实施的合作活动。
第三条校企合作实行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促进支持政策、服务平台和保障机制。
第四条开展校企合作应当坚持育人为本,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致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坚持依法实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合作协议,保障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坚持平等自愿,调动校企双方积极性,实现共同发展。第五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工作的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校企合作工作的统筹协调、规划指导、综合管理和服务保障;会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本办法以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分工,做好本地校企合作有关工作。
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应当统筹、指导和推动本行业的校企合作。第二章合作形式
第六条职业学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合作,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
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第七条职业学校和企业可以结合实际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以下合作:
(一)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合作设置专业、研发专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教学标准以及教材、教学辅助产品,开展专业建设;
(二)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或职工培训方案,实现人员互相兼职,相互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学生就业创业、员工培训、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成果转移转化等提供支持;
(三)根据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开展学徒制合作,联合招收学员,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
(四)以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合作创建并共同管理教学和科研机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及学生创新创业、员工培训、技能鉴定等机构;
(五)合作研发岗位规范、质量标准等;
(六)组织开展技能竞赛、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试点、优秀企业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活动;
(七)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合作方式和内容。
第八条职业学校应当制定校企合作规划,建立适应开展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组织方式和管理制度,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健全质量评价制度,为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升级提供支持与服务;增强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研发的能力。
第九条职业学校和企业开展合作,应当通过平等协商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协议应当明确规定合作的目标任务、内容形式、权利义务等必要事项,并根据合作的内容,合理确定协议履行期限,其中企业接收实习生的,合作期限应当不低于3年。
第十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职业学校,设置学生实习、学徒培养、教师实践岗位;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在职业学校设置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机构。企业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学习成果,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和办法与职业学校教育实现互认和衔接。
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情况应当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第十一条职业学校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行业组织,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与相关企业以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等方式,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职业教育集团应当以章程或者多方协议等方式,约定集团成员之间合作的方式、内容以及权利义务关系等事项。
第十二条职业学校和企业应建立校企合作的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价制度,定期对合作成效进行总结,共同解决合作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合作水平,拓展合作领域。第三章促进措施
第十三条鼓励东部地区的职业学校、企业与中西部地区的职业学校、企业开展跨区校企合作,带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十四条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激励政策、脱贫攻坚规划时,应当将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指导、支持和服务。
第十五条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指导、协助职业学校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应当充分发挥作用,根据行业特点和发展需要,组织和指导企业提出校企合作意向或者规划,参与校企合作绩效评价,并提供相应支持和服务,推进校企合作。
鼓励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共同建设互联互通的校企合作信息化平台,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平台发展、实现信息共享。
第十六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校企合作作为衡量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基本指标,在院校设置、专业审批、招生计划、教学评价、教师配备、项目支持、学校评价、人员考核等方面提出相应要求;对校企合作设置的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新专业,应当予以支持;应当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开设专业,制定专业标准、培养方案等。
第十七条职业学校应当吸纳合作关系紧密、稳定的企业代表加入理事会(董事会),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审议。
职业学校设置专业,制定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应当充分听取合作企业的意见。第十八条鼓励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学徒制培养。开展学徒制培养的学校,在招生专业、名额等方面应当听取企业意见。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和需求的企业,可以与职业学校合作设立学徒岗位,联合招收学员,共同确定培养方案,以工学结合方式进行培养。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在招生计划安排、学籍管理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支持。
第十九条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鼓励省级人民政府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试点,对深度参与校企合作,行为规范、成效显著、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相应政策支持。各级工业和信息化行政部门应当把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情况,作为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及其他有关示范企业评选的重要指标。
第二十条鼓励各地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校企合作。鼓励各地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择社会资本,建设或者支持企业、学校建设公共性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基地、研发实践课程、教学资源等公共服务项目。按规定落实财税用地等政策,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和企业参与办学。
鼓励金融机构依法依规审慎授信管理,为校企合作提供相关信贷和融资支持。第二十一条企业因接收学生实习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支出,以及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依法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校企合作成效显著的企业,可以按规定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应当鼓励职业学校通过场地、设备租赁等方式与企业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并按规定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
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促进职业学校与企业人才的合理流动、有效配置。
职业学校可在教职工总额中安排一定比例或者通过流动岗位等形式,用于面向社会和企业聘用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等担任兼职教师。第二十四条开展校企合作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具备职业学校相应岗位任职条件,经过职业学校认定和聘任,可担任专兼职教师,并享受相关待遇。上述企业人员在校企合作中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可视同相应的技术或科研成果,按规定予以奖励。
职业学校应当将参与校企合作作为教师业绩考核的内容,具有相关企业或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在评聘和晋升职务(职称)、评优表彰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对待。第二十五条经所在学校或企业同意,职业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根据合作协议,分别到企业、职业学校兼职的,可根据有关规定和双方约定确定薪酬。
职业学校及教师、学生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成果,可依法依规在企业作价入股。职业学校和企业对合作开发的专利及产品,根据双方协议,享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的自主权。
第二十六条职业学校与企业就学生参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和学徒培养达成合作协议的,应当签订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议,并明确学校与企业在保障学生合法权益方面的责任。
企业应当依法依规保障顶岗实习学生或者学徒的基本劳动权益,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足额支付报酬。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克扣。
第二十七条推动建立学生实习强制保险制度。职业学校和实习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为实习学生投保实习责任保险。职业学校、企业应当在协议中约定为实习学生投保实习责任保险的义务与责任,健全学生权益保障和风险分担机制。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负责对职业学校、政府落实校企合作职责的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定期发布督导报告。
第二十九条各级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将校企合作情况作为职业学校办学业绩和水平评价、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以及行业组织,加强对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监督、指导,推广效益明显的模式和做法,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做好管理和服务。
第三十条职业学校、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不得损害学生、教师、企业员工等的合法权益;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由相关主管部门责令整改,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第三十一条职业学校、企业骗取和套取政府资金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限期退还,并依法依规追究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所称的职业学校,是指依法设立的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学校、技工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本办法所称的企业,指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第三十三条其他层次类型的高等学校开展校企合作,职业学校与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构开展合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十四条本办法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
教职成〔2018〕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经济信息化委)、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工信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有关单位: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贯彻落实。[1]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税务总局 2018年2月5日 办法全文 编辑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规范、保障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发挥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根据《教育法》《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校企合作是指职业学校和企业通过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方式实施的合作活动。
第三条 校企合作实行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促进支持政策、服务平台和保障机制。
第四条 开展校企合作应当坚持育人为本,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致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坚持依法实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合作协议,保障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坚持平等自愿,调动校企双方积极性,实现共同发展。第五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工作的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校企合作工作的统筹协调、规划指导、综合管理和服务保障;会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本办法以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分工,做好本地校企合作有关工作。
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应当统筹、指导和推动本行业的校企合作。第二章 合作形式
第六条 职业学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合作,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
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第七条 职业学校和企业可以结合实际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以下合作:
(一)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合作设置专业、研发专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教学标准以及教材、教学辅助产品,开展专业建设;
(二)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或职工培训方案,实现人员互相兼职,相互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学生就业创业、员工培训、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成果转移转化等提供支持;
(三)根据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开展学徒制合作,联合招收学员,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
(四)以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合作创建并共同管理教学和科研机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及学生创新创业、员工培训、技能鉴定等机构;
(五)合作研发岗位规范、质量标准等;
(六)组织开展技能竞赛、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试点、优秀企业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活动;
(七)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合作方式和内容。第八条 职业学校应当制定校企合作规划,建立适应开展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组织方式和管理制度,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健全质量评价制度,为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升级提供支持与服务;增强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研发的能力。第九条 职业学校和企业开展合作,应当通过平等协商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协议应当明确规定合作的目标任务、内容形式、权利义务等必要事项,并根据合作的内容,合理确定协议履行期限,其中企业接收实习生的,合作期限应当不低于3年。
第十条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职业学校,设置学生实习、学徒培养、教师实践岗位;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在职业学校设置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机构。企业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学习成果,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和办法与职业学校教育实现互认和衔接。
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情况应当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十一条 职业学校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行业组织,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与相关企业以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等方式,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职业教育集团应当以章程或者多方协议等方式,约定集团成员之间合作的方式、内容以及权利义务关系等事项。第十二条 职业学校和企业应建立校企合作的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价制度,定期对合作成效进行总结,共同解决合作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合作水平,拓展合作领域。第三章 促进措施
第十三条 鼓励东部地区的职业学校、企业与中西部地区的职业学校、企业开展跨区校企合作,带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第十四条 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激励政策、脱贫攻坚规划时,应当将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指导、支持和服务。
第十五条 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指导、协助职业学校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应当充分发挥作用,根据行业特点和发展需要,组织和指导企业提出校企合作意向或者规划,参与校企合作绩效评价,并提供相应支持和服务,推进校企合作。
鼓励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共同建设互联互通的校企合作信息化平台,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平台发展、实现信息共享。
第十六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校企合作作为衡量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基本指标,在院校设置、专业审批、招生计划、教学评价、教师配备、项目支持、学校评价、人员考核等方面提出相应要求;对校企合作设置的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新专业,应当予以支持;应当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开设专业,制定专业标准、培养方案等。第十七条 职业学校应当吸纳合作关系紧密、稳定的企业代表加入理事会(董事会),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审议。职业学校设置专业,制定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应当充分听取合作企业的意见。
第十八条 鼓励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学徒制培养。开展学徒制培养的学校,在招生专业、名额等方面应当听取企业意见。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和需求的企业,可以与职业学校合作设立学徒岗位,联合招收学员,共同确定培养方案,以工学结合方式进行培养。
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在招生计划安排、学籍管理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支持。
第十九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鼓励省级人民政府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试点,对深度参与校企合作,行为规范、成效显著、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相应政策支持。各级工业和信息化行政部门应当把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情况,作为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及其他有关示范企业评选的重要指标。第二十条 鼓励各地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校企合作。鼓励各地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择社会资本,建设或者支持企业、学校建设公共性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基地、研发实践课程、教学资源等公共服务项目。按规定落实财税用地等政策,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和企业参与办学。
鼓励金融机构依法依规审慎授信管理,为校企合作提供相关信贷和融资支持。
第二十一条 企业因接收学生实习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支出,以及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依法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校企合作成效显著的企业,可以按规定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应当鼓励职业学校通过场地、设备租赁等方式与企业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并按规定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促进职业学校与企业人才的合理流动、有效配置。
职业学校可在教职工总额中安排一定比例或者通过流动岗位等形式,用于面向社会和企业聘用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等担任兼职教师。
第二十四条 开展校企合作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具备职业学校相应岗位任职条件,经过职业学校认定和聘任,可担任专兼职教师,并享受相关待遇。上述企业人员在校企合作中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可视同相应的技术或科研成果,按规定予以奖励。
职业学校应当将参与校企合作作为教师业绩考核的内容,具有相关企业或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在评聘和晋升职务(职称)、评优表彰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对待。
第二十五条 经所在学校或企业同意,职业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根据合作协议,分别到企业、职业学校兼职的,可根据有关规定和双方约定确定薪酬。职业学校及教师、学生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成果,可依法依规在企业作价入股。职业学校和企业对合作开发的专利及产品,根据双方协议,享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的自主权。
第二十六条 职业学校与企业就学生参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和学徒培养达成合作协议的,应当签订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议,并明确学校与企业在保障学生合法权益方面的责任。
企业应当依法依规保障顶岗实习学生或者学徒的基本劳动权益,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足额支付报酬。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克扣。第二十七条 推动建立学生实习强制保险制度。职业学校和实习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为实习学生投保实习责任保险。职业学校、企业应当在协议中约定为实习学生投保实习责任保险的义务与责任,健全学生权益保障和风险分担机制。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负责对职业学校、政府落实校企合作职责的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定期发布督导报告。
第二十九条 各级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将校企合作情况作为职业学校办学业绩和水平评价、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以及行业组织,加强对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监督、指导,推广效益明显的模式和做法,推进企业诚信体 [2] 系建设,做好管理和服务。
第三十条 职业学校、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不得损害学生、教师、企业员工等的合法权益;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由相关主管部门责令整改,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第三十一条 职业学校、企业骗取和套取政府资金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限期退还,并依法依规追究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职业学校,是指依法设立的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学校、技工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
本办法所称的企业,指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
第三十三条 其他层次类型的高等学校开展校企合作,职业学校与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构开展合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2] 办法解读 编辑
《办法》包括总则、合作形式、促进措施、监督检查和附则等5章,共34条。其中,职业学校和企业可结合实际,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7种校企合作方式。[3]
根据《办法》规定,今后,校企双方既可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合作设置专业、研发专业标准,也可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或职工培训方案,实现人员互相兼职,相互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学生就业创业、员工培训、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成果转移转化等提供支持;还可根据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开展学徒制合作,联合招收学员,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同时鼓励以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合作研发岗位规范、质量标准等。[3]
《办法》要求,职业学校应制订校企合作规划,建立适应开展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组织方式和管理制度,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健全质量评价制度,为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升级提供支持与服务;增强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3]
《办法》明确了校企合作的15条促进措施。《办法》既明晰了国家在促进跨区域校企合作方面的职责、地方政府的职责以及教育、财税、用人和分配等方面的具体政策,又鼓励各地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购买服务、落实财税用地、职业教育集团以及支持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促进教师和企业人员双向流动、保护学生权益、建设服务体系等具体措施支持校企合作。
第五篇: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途径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途径探究
[摘要]切实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职教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破解职业教育弊端的一剂良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施,使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实现了校企双赢。中等职业学校要想在改革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途径培养模式
纵观随州乃至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势头,尤其在2006、2007两年连续扩招百万余人的情况下,各职校生源爆满、形势喜人。但是,职业学校校舍生活设施不足,专业课师资匮乏,职教资源吃紧的现象倍感突出,毕业生“专业不对口”现象已成矛盾的焦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专业课程设臵与企业生产脱节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怎样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在发展中存在的以上矛盾和问题,笔者认为《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重要文件已给我们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发展道路。《决定》第十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想在改革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笔者根据职教形势的发展以及我校近年来校企合作的尝试,谈谈自己对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有效途径的粗浅看法和认识。
一、中等职业学校走校企合作之路的原因:
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急”、“新”人才需求日益增长,高效、优质的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摆在中职学校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中国经济发展两大“火车头”之称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不久前相继传出“技工荒”的消息,甚至有“技能人才大本营”之称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也闹起了“技工荒”。它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能人才的培养。
2、职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职教育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企业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因为中等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就是选择就业。目前“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大多中等职业学校为学生就业难而苦恼,“毕业就等于失业”的现象比比皆是,从而直接导致学校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中的形象受损,进而造成恶性循环——招生难。所以为了保证就业,促进职教发展,树立良好的社会声誉,只有走校企合作之路。
3、企业发展的需要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供的数字表明,我国的劳动技能指数仅居世界第59位。在技术方面,发达国家高级技师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而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只占1.5%,高级工只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到60%。高技能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如何迅速提高和加强工作现场的技术力量,使比例趋与合理,就成为各个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校企合作是解决企业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4、学生就业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招收、培养较高素质的员工逐渐走进学校;学校为了培养自己的学生,逐步走进工厂。校企合作达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效果
二、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切实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职教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破解职业教育弊端的一剂良方。借鉴国内外和我校的职业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几种校企合作的方式:
1、定单式培养:学校招生时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结合。教学过程中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课程教学,学校按选修课要求组织学生报名和排课,企业派专家负责课堂教学。经考核合格后,学生可以以就业实习等形式到企业上岗工作,强化实际操作技能。毕业后,根据双向选择结果,企业将所需人员留下就业。此种模式适合于长期与我校合作的东南沿海企业,例如精密鸿准、翰宇博德等。、“半工半读”: 一周内三天在学校上课,两天在公司上班,这种半工半读的方式今后将走进全日制的职业校园,学生不仅能完成自己的学业,也能作为“准员工”通过劳动获得报酬。与此相适应的是,学校将建立起“弹性学分”、“弹性学制”和“弹性教学计划”等配套的教学方案。此种模式适合于本市的一些知名企业合作,例如齐星、波导、航天双龙等。
3、“双元制”: 这是引自德国的一种办学模式,即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针对市场需求设臵专业,对准就业训练技能,对准岗位考证书,确保学生能够高质量就业。这种模式其实是一种动态的教学计划模式,根据企业(市场)反馈回来的信息,学校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活动,并将这种教学活动与职业资格证书紧密结合。此种办法为学
校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思路和就业成才模式,值得借鉴。
4、合作教育: 即将产学项目转化为应用型人才的实习训练基地,以产学战略联盟为平台,建立各学科、各专业对接企业相关产业的办学模式,和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很好的实现教学、生产、科研的全方位合作,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科研资源和公司产业化能力,更好的推进企业与学校的项目优势互补。此模式非常适合各职业学校的高技班和技师班。
5、“校企互动式”:也就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实习所需资料,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学生在实训中做到即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 理论、实践合一; 作品、产品合一; 育人、创收合一。这是一项对职业学校非常有利的合作方式,学生能够把专业知识快速转化为生产技能。
6、举办“企业杯”专业技能竞赛:,学校举办由企业冠名(例如:“鸿准班”、“齐星班”等)的专业技能竞赛。企业以发放奖金和奖品这种形式既调动了学生苦练技能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校和企业的社会知名度。是一种学校企业互惠互利的办学模式。
7、举办企业家报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老总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了解各专业各学科的最新成果和信息,并激励他们学好理论、练好本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8、通用型人才培养:有些企业对各个专业人员需求量较小,特别是一些中等企业,每个专业或工种仅需要少量毕业生,学校应坚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以培养宽基础、高技能的学生为目标,以满足这些企业的需要。开设的专业主要是公用性强的专业,如数控、钳工、电工、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由用人单位进行选择,满足企业需要,学校主要以高质量的品牌专业赢得企业的信誉。
三、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取得的效果
由于我校办学历史悠久,知名度高,具有品牌优势。长期以来建立了与东南沿海各知名企业的良好合作,如深圳鸿准、东莞三星、江苏翰宇博德、珠海伟创力、上海达丰等;与省内市内各知名企业也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比如武汉神龙、楚天激光、随州齐星等。虽然学校和企业的校企合作只是初具雏形,但校企合作模式已初见成效。
1、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教学改革的新突破。“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施,满足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满足了企
业的用人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学生求知、就业的需求,有力地促进了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全面培养。
2、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实验实习问题。“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和物质上的支持,直接为学校提供了生产设备、教学资料等。同时,学生的实验实习直接在企业或实训基地进行,实现了教学地点的优势互补,大大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学生在企业中顶岗实习,企业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非常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
3、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实现了校企双赢。“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施,使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企业主动为学校承担实训任务,建立利益共享关系,实现校企资源优势互补。学校在为企业发展提供各种人才、技术和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可获得相关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为课堂教学提供案例,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同时,随着校企深层次合作的开展,如共建股份公司、联合技术攻关等,加深了校企双方合作的力度,校方得到了企业的资金支持,企方搭上了校方高尖端的技术平台,互相协作共同受益,使校企真正成为了利益共同体,校企双方获得了双赢。
4、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讲学、授课,介绍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及新技术、新工艺的实际运用效果。
5、实施“校企合作”也大大解决了中职学校校舍、生活设施不足的矛盾。
四、对“校企合作”的建议
1、校企合作是实现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服务企业的有效途径。但就目前一些职业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思想、教育观念是难以做到这一点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校企合作的步伐,建立起与企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办学思想和观念。要真正建立起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服务链。
2、校企合作过程是产学结合过程,它们是互为要素、互为动力、互为机制的关系, 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是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稳定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构建完善的产学结合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保证机制等人才培养机制就显得非常关键。
3、校企合作过程中多举办“企业杯”的技能竞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技能。
4、成立“工作室”,从学生中选择精英学生和教师作为工作室人员,专门从事一些项目的开发设计,这样既让学生明白了工作流程,也为学
生以后的就业打下了很好的技能知识基础。而同时因为工作室的学生需要选拔,从而促使那些没选上的学生努力学习技能,为进入工作室做准备。
5、校企合作中,政府应该当“红娘”。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协调、推动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政府应在在资金投入、政策倾斜、表彰奖励和舆论宣传上,给予充分肯定和有力的支持,促进校企合作快速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本土化的实用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才能走上真正的良性循环。
五、校企合作,任重道远
校企合作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各个专业都有各自的特点,其合作模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要在政府相应政策的引导下,以校企两方面“双赢”为目标,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需要”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模式,企业要逐渐在确立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臵、教学内容和成绩评定等方面发挥相应作用。学校也要时刻关注企业需求变化,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规模,设计、实施灵活的培养方案,才能真正把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文章做好。
【参考文献】
1“校企合作共同构建技能人才培养新平台”《中国培训》
2.任双喜“加强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3.张敏 龚玲玲 “注重实践教学,探索高职校企合作新思路” 《科 教 探 索》
4.李汉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初探《成人教育》
5.凌国、王震“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论析”[J];苏州工职院;200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