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第二册 教学计划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二册数学计划
二年级一班有学生25名,其中后进生3名。在上期期末考试中,全班有22名及格,19名优生,人平81分,3名后进生的成绩均在60分以下,总成绩在全镇同年级8个班中靠后。虽然学生们的基础较差,但是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很高,所以我对他们充满信
心,相信他们能学好数学。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减法
(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
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数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派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和“+”,初步理解个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算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法、减法计算知识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的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
2.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尝试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3.重视抓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溃
4.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
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6.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7.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8.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课时安排
1、位置(4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3、图形的拼组(2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6、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15课时)
7、认识时间(3课时)
8、找规律(4课时)
9、统计(3课时)
9、总复习(5课时)
2009-2-15
第二篇:2013--2014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
洪塘学区2013—2014学年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
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举,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初步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举,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措施
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和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走进每个孩子心里,让每个孩子喜爱老师、喜欢数学。
3、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操作、探索、表述的机会,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4、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讲、作业、思考、合作、发言等习惯。
5、注重练习设计,处理好实与活的关系。
6、加强培优补差工作,抓两头带中间。
7、利用家校互动平台及家访积极与家长沟通,形成合力,共同教育。
五、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
(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17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第三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为指导思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三、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
(一)”、第五单元“加与减
(二)”、第七单元“加与减
(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六单元“购物”。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 1
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措施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2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教学进度安排:
一、生活中数„„„„„„„„„„„„„„„5课时
二、观察与测量„„„„„„„„„„„„„„4课时
三、加与减
(一)„„„„„„„„„„„„„10课时
我和小树一起长„„„„„„„„„„„„1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8课时
整理与复习
(一)„„„„„„„„„„„1课时
五、加与减
(二)„„„„„„„„„„„„„15课时
小小运动会„„„„„„„„„„„„„„1课时
六、购物„„„„„„„„„„„„„„„„„5课时
七、加与减
(三)„„„„„„„„„„„„„6课时
今天我当家„„„„„„„„„„„„„„1课时
八、统计„„„„„„„„„„„„„„„„„3 课时
整理与复习
(二)„„„„„„„„„„„2课时
总复习„„„„„„„„„„„„„„„„4课时
第四篇:小学语文第二册语文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二册语文教学计划
20**——20**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为指导,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努力建立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书训练为主线,以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通过一学期学习,多数学生拼音、识字、写字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大部分同学在朗读、识字、表达、写话方面能力较强,在读书、写字、听课等方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于语文学习有一定兴趣,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有兴趣,语文成绩较好,但极个别学生拼音仍未过关,如刘育鹰、贾文全、安文香,以及听课习惯较差,如张延斌、赵楠等,少数学生书写不够规范、不注意书写整洁,如安文香、左丹丹、刘育鹰等。另外,学生在读书方面语感不是很好,常出现读破句子和唱读现象,虽然再三纠正,但部分同学仍然没有完全改正这一坏习惯。总体来说,这些学生虽然存在懒散、娇气的坏毛病,但天真、热情、有上进心,相信在老师的耐心引导下,一定会有所进步,因此,在本学期,主要从纠正不良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上下功夫。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8个单元8个专题,分为8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8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必将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4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8组之后有5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
本册识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有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认识的字。书后的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册要认识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教材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便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安排了独立的识字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大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大力改进了呈现方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编写角度有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方便学生的学;教材注重引导发现,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联系单元的专题设计口语交际,加强各个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体现弹性,增加适应性。
四、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学会250个生字,认识550个生字。要求学会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大部分词语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要求认识的字,做到离开注音、离开语言环境也能准确认读,不抄,不默,不考。
3.继续学习用铅笔写字。依照笔顺规则,书写要求学会的字。字要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尽量做到美观。执笔方法、写字姿势合乎要求。
4.能借助汉语拼音,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逐步达到有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朗读要做到,逐步提高默读能力。借助拼音阅读浅显的拼音读物。继续认识逗号、句号、叹号、问号。
5.能用学过的词语补充句子。有说话的愿望,能根据要求说自己想说的话。能在简单的写话中使用句号、问号、叹号。
6.学会听、说普通话。能听懂别人讲的一段话或一件事,能用普通话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愿意和别人进行口语交际,能主动说,认真听,大胆问,语句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7.在教学中注意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教学重点
1.会写250个认识的字,认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正确书写,逐步掌握一些识字办法,培养初步的识字能力。
2.认识550个常用字,认清字型,会口头组词。
3.开展朗读、背诵训练,培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教学难点
1.提高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说完整的话,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地想法和认识。
七、教学方法
“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识字教学:我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进行教学“生活化”的课堂教学;通过实物图片、多媒体教学游戏法教学;鼓励学生课外自主识字。
阅读教学:我决定采用图文结合、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读演结合、读画结合、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八、教学措施
1.加强训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使观察图画、学习拼音和说话训练进行有机结合。
3.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视听与思考相结合,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发展,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教师要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适时演播,恰当讲解。
4.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精讲、多读,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语言的积累;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讲童话故事,因势利导,介绍一些好书让学生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5.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6.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7.认真批改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8.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争取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九、教学准备
小黑板、课件、录音机生字卡片及部分实物教具。
十、教学效果
通过努力,本期我将竭尽全力,使本班的语文人均成绩达到80分以上,优秀率为50%,及格率为90%以上。
20**年3月7日
第五篇:小学语文第二册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分为8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有趣的自然科学。这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而且,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每组教材把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体现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形式多样,包括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新三字经、对子歌、儿歌、谜语、数量词组成的韵语、谚语等多种形式。
必学课文共34篇(其中两篇连环画形式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面貌一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特别是课外所得的舞台。八组教材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会认的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本册教材中汉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在本课或以前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二)教材特点
1、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整合。
2、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大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4、改进呈现形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
5、体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在本课认识的或以前已经认识且在本课重现的字。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中认识,搬个地方还认识;知道在新认的字中出现的新偏旁。要求写的字,要了解字义,能口头或书面组词,逐渐在口头或书面运用;最重要的是把字写对、写好,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爱识字,能主动识,学着自己识,这是学生识字不竭的动力。一定要重视兴趣、习惯的培养。要重激励、多鼓励。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词句的意思。有感受的想法,乐于与人交流。读诗歌能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4.学习默读。允许有个从指读到不指读,从出声到不出声,从只顾读到一边读一边想的训练过程。
5.重视语言的积累。课内要求背的、一定要背下来。还要鼓励学生自觉地更多地积累词、句、段。
6.加强在生活中学语文的引导、交流与展示。
教学措施:
1、理解教材编辑意图,以组为单位整体设计教学。
2、倡导合作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3、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
4、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与旧的联系,发现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方法认识汉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5、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产生成就感。
6、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当时、当地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进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