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
为进一步优化东城区发展环境,培育东城区综合竞争优势,按照高效优质原则、依法行政原则、符合国际惯例原则和法无明令禁止的不受行政机关追究的原则,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和高效政府,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提出以下意见。
一、建立科学的政策引导机制,优化服务环境
(一)坚持政策征询和反馈制度。涉及企业利益的政策出台之前要广泛听取专家、管理相对人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对于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政策,要明确一个主要责任部门,负责对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协调,保证政策相互配套,防止政令相抵触。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积极调查和搜集政策实施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相应的政策。
(二)坚持政务公开制度。通过政府网站、信息披露会、政府简报等方式,将区域中长期规划、经济结构调整计划、产业发展导向、重点招标项目、投资指南和相关的法规政策向社会公布,强化政府的信息导向作用。行政审批项目及时限、年检项目及表格、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要在媒体上予以公示。完善政府行政措施和规范性文件公民自由索取制度,区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面向企业服务的部门,都要设立咨询窗口和电话,解答企业提出的问题。做到凡政府依法应该公开的信息要全部公开;凡企业、公民要求公开并且可以公开的服务性信息要全部公开。
(三)推行标准化服务。在“窗口”部门配备精通自身业务并熟悉相关业务的工作人员,加强公务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普及标准化服务,从服务程序、服务用语、业务知识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政府服务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推广信息化服务。本着方便企业和居民的原则,以“数字东城”门户网站为依托,全面实现并完善7×24小时面向企业的网上政策信息咨询、项目申报、纳税申报、年检申报、问题投诉、互联审批等项服务。
(五)完善和延伸“一站式”服务。全面提升“一站式”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能体现人文关怀、功能完备的新服务大厅,实现内外资联合审批、集中服务。
(六)各类企业享受同样服务。在国家、市政府有关法律政策的框架内,做到在市场准入、进出口、参与政府采购和招投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优秀人才表彰等方面,区域内各类企业享受同等服务待遇。
(七)建立“企业家日”制度。在继续坚持区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企业联络员制度的基础上,每季度指定一天为“企业家日”,区级领导与企业家直接进行对话和沟通,征询了解意见,同时也促进区域内企业家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二、建立监督评价机制,优化管理环境
(八)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区级部门不得自行设置任何行政审批事项。继续精简市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除国家、市里另有规定外,区内单项审批时限一般压缩在5个工作日以内,企业办理工商注册和相关后置审批的时限压缩在10个工作日以内。
(九)规范收费行为。严禁任何部门和个人以任何名义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培训行为。除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规定以外,其他收费项目一律取消。明确执收部门,实行“收支两条线”,取消收费与经费挂钩。严格实行“单位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的票款分离管理方式。坚决禁止任何部门和单位到企业收费。物价部门向企业制发《东城区收费监督卡》,企业有权拒缴额外的收费项目。任何政府部门和单位都不得对企业进行带有强制性的收费培训,凡是政府部门要求的培训,组织者不得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
(十)规范年检行为。除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以外,其他年检事项一律予以取消。全区确定一个年检主办部门,制定统一的年检表格,企业每年只需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网络或到一个部门上报一份材料,缴纳一次费用。企业办理年检时,可由法定代表人委托他人办理。严禁年检时搭车培训、征订报刊等变相收费行为。扩大免审范围,对连续两年未受过行政处罚或没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和注册不足半年的企业免于审查,直接通过年检。
(十一)规范税收征管行为。建立纳税信誉等级评定管理制度,定期公布诚信纳税企业名单,除专案检查外,列入诚信纳税名单的企业,两年内免除税务检查。建立约谈制度,帮助纳税人准确理解和遵守税法。建立税务检查准入制度,依照“未经评估,不得检查”的原则,全面规范税务检查行为。适当扩大企业所得税定率征收范围。简化办税程序,开展网上报税。采用税法公告、税法咨询、执法公示等多种方式,开展税法服务。
(十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各部门不得任意设定行政处罚或行政限制行为,企业或个人的行为,凡是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明文禁止的,不受行政机关追究。继续清理和精简检查事项,做到例行检查提前一周通知企业,临时性检查须经区政府或市主管部门批准。继续完善行政执法的工作标准、规范、程序和相应的责任制度,减少行政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和随意性,公平对待各类市场主体。
(十三)清理与企业签定责任书行为。原则上取消与企业签定的各类责任书。企业应承担的各项社会义务、责任要通过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予以确定。
(十四)实行主办部门负责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的同一审批事项,明确一个主办部门,申办人或申办企业只需到主办部门递交相应的申请材料。主办部门按照“一家受理、转告相关、联动审批、限时完成、责任追究”的办法,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审核、统一回复、统一发证,避免交叉审批和重复审批。
(十五)推行首问负责制。第一位接受询问的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群众咨询或办理的事项属于本人职责范围内的,应按照“一次性告知”制度,立即给予答复或办理。自身不能解决的,及时向上级请示汇报。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要热情接待,负责指引到有关职能部门。
(十六)坚持行政救济制度。拓宽行政复议渠道,企业和公民认为政府的规章、行政措施或规范性文件、政府做出的有关决定或处罚损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十七)坚持企业评议制度。每年定期举行企业评议政府职能部门活动,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布,并根据评议结果制定整改措施。
(十八)坚持督查考核制度。由区“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检查、督促优化发展环境措施的落实情况。将企业评议政府职能部门结果纳入督查考核体系,作为考核政绩突出单位以及各部门一把手的重要依据,凡被投诉且经调查属实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年终不得评为“政绩突出单位”。加强对公务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的督查,凡被举报投诉并经调查属实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告诫或纪律处分,直至开除。邀请党风廉政监督员、特约监察员和企业家对服务环境进行监督,出台《东城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实施办法》。
三、建立公平竞争机制,优化市场环境
(十九)进一步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继续贯彻落实《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决定》,加强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和各项专项检查工作,重点查处假冒伪劣、盗版等侵权行为,保护知识产权。严厉打击非法传销活动和骗税、骗汇、走私及伪造、倒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涉税犯罪活动,努力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
(二十)积极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以工商行政管理、司法机关等部门提供的各类监管信息为内容,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不良信息警示系统,及时将企业不良行为信息在“数字东城”网站上公布。
(二十一)培育、规范各类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将政府承担的部分社会服务职能逐步从政府行政职能中剥离出来,移交给各类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加强对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的指导和监管,确定独立法人地位,彻底解决某些中介机构依附于政府的问题。
(二十二)在投资、建设等领域推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来自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
你正在浏览的心得体会是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为进一步优化东城区发展环境,培育东城区综合竞争上风,按照高效优质原则、依法行政原则、符合国际惯例原则和法无明令禁止的不受行政机关追究的原则,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和高效政府,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提出以下意见。
一、建立科学的政策引导机制,优化服务环境
(一)坚持政策征询和反馈制度。涉及企业利益的政策出台之前要广泛听取专家、治理相对人和相关部分的意见。对于涉及两个以上部分的政策,要明确一个主要责任部分,负责对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的题目进行协调,保证政策相互配套,防止政令相抵触。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积极调查和搜集政策实施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相应的政策。
(二)坚持政务公然制度。通过政府网站、信息表露会、政府简报等方式,将区域中长期规划、经济结构调整计划、产业发展导向、重点招标项目、投资指南和相关的法规政策向社会公布,强化政府的信息导向作用。行政审批项目及时限、年检项目及表格、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要在媒体上予以公示。完善政府行政措施和规范性文件公民自由索取制度,区政府有关部分特别是面向企业服务的部分,都要设立咨询窗口和电话,解答企业提出的题目。做到凡政府依法应该公然的信息要全部公然;凡企业、公民要求公然并且可以公然的服务性信息要全部公然。
(三)推行标准化服务。在“窗口”部分配备精通自身业务并熟悉相关业务的工作职员,加强公务员特别是一线工作职员的培训,进步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普及标准化服务,从服务程序、服务用语、业务知识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政府服务水平和质量的不断进步。
(四)推广信息化服务。本着方便企业和居民的原则,以“数字东城”门户网站为依托,全面实现并完善7×24小时面向企业的网上政策信息咨询、项目申报、纳税申报、年检申报、题目投诉、互联审批等项服务。
(五)完善和延伸“一站式”服务。全面提升“一站式”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能体现人文关怀、功能完备的新服务大厅,实现内外资联合审批、集中服务。
(六)各类企业享受同样服务。在国家、市政府有关法律政策的框架内,做到在市场准进、进出口、参与政府采购和招投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优秀人才表彰等方面,区域内各类企业享受同等服务待遇。
(七)建立“企业家日”制度。在继续坚持区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企业联络员制度的基础上,每季度指定一天为“企业家日”,区级领导与企业家直接进行对话和沟通,征询了解意见,同时也促进区域内企业家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二、建立监视评价机制,优化治理环境
(八)进步行政审批效率。区级部分不得自行设置任何行政审批事项。继续精简市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除国家、市里另有规定外,区内单项审批时限一般压缩在5个工作日以内,企业办理工商注册和相关后置审批的时限压缩在10个工作日以内。
第三篇: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
为进一步优化东城区发展环境,培育东城区综合竞争优势,按照高效优质原则、依法行政原则、符合国际惯例原则和法无明令禁止的不受行政机关追究的原则,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和高效政府,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提出以下意见。
一、建立科学的政策引导机制,优化服务环境
(一)坚持政策征询和反馈制度。涉及企业利益的政策出台之前要广泛听取专家、管理相对人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对于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政策,要明确一个主要责任部门,负责对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协调,保证政策相互配套,防止政令相抵触。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积极调查和搜集政策实施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相应的政策。
(二)坚持政务公开制度。通过政府网站、信息披露会、政府简报等方式,将区域中长期规划、经济结构调整计划、产业发展导向、重点招标项目、投资指南和相关的法规政策向社会公布,强化政府的信息导向作用。行政审批项目及时限、年检项目及表格、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要在媒体上予以公示。完善政府行政措施和规范性文件公民自由索取制度,区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面向企业服务的部门,都要设立咨询窗口和电话,解答企业提出的问题。做到凡政府依法应该公开的信息要全部公开;凡企业、公民要求公开并且可以公开的服务性信息要全部公开。
(三)推行标准化服务。在“窗口”部门配备精通自身业务并熟悉相关业务的工作人员,加强公务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普及标准化服务,从服务程序、服务用语、业务知识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政府服务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推广信息化服务。本着方便企业和居民的原则,以“数字东城”门户网站为依托,全面实现并完善7×24小时面向企业的网上政策信息咨询、项目申报、纳税申报、年检申报、问题投诉、互联审批等项服务。
(五)完善和延伸“一站式”服务。全面提升“一站式”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能体现人文关怀、功能完备的新服务大厅,实现内外资联合审批、集中服务。
(六)各类企业享受同样服务。在国家、市政府有关法律政策的框架内,做到在市场准入、进出口、参与政府采购和招投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优秀人才表彰等方面,区域内各类企业享受同等服务待遇。
(七)建立“企业家日”制度。在继续坚持区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企业联络员制度的基础上,每季度指定一天为“企业家日”,区级领导与企业家直接进行对话和沟通,征询了解意见,同时也促进区域内企业家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二、建立监督评价机制,优化管理环境
(八)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区级部门不得自行设置任何行政审批事项。继续精简市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除国家、市里另有规定外,区内单项审批时限一般压缩在5个工作日以内,企业办理工商注册和相关后置审批的时限压缩在10个工作日以内。
(九)规范收费行为。严禁任何部门和个人以任何名义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培训行为。除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规定以外,其他收费项目一律取消。明确执收部门,实行“收支两条线”,取消收费与经费挂钩。严格实行“单位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的票款分离管理方式。坚决禁止任何部门和单位到企业收费。物价部门向企业制发《东城区收费监督卡》,企业有权拒缴额外的收费项目。任何政府部门和单位都不得对企业进行带有强制性的收费培训,凡是政府部门要求的培训,组织者不得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
(十)规范年检行为。除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以外,其他年检事项一律予以取消。全区确定一个年检主办部门,制定统一的年检表格,企业每年只需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网络或到一个部门上报一份材料,缴纳一次费用。企业办理年检时,可由法定代表人委托他人办理。严禁年检时搭车培训、征订报刊等变相收费行为。扩大免审范围,对连续两年未受过行政处罚或没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和注册不足半年的企业免于审查,直接通过年检。
(十一)规范税收征管行为。建立纳税信誉等级评定管理制度,定期公布诚信纳税企业名单,除专案检查外,列入诚信纳税名单的企业,两年内免除税务检查。建立约谈制度,帮助纳税人准确理解和遵守税法。建立税务检查准入制度,依照“未经评估,不得检查”的原则,全面规范税务检查行为。适当扩大企业所得税定率征收范围。简化办税程序,开展网上报税。采用税法公告、税法咨询、执法公示等多种方式,开展税法服务。
(十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各部门不得任意设定行政处罚或行政限制行为,企业或个人的行为,凡是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明文禁止的,不受行政机关追究。继续清理和精简检查事项,做到例行检查提前一周通知企业,临时性检查须经区政府或市主管部门批准。继续完善行政执法的工作标准、规范、程序和相应的责任制度,减少行政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和随意性,公平对待各类市场主体。
(十三)清理与企业签定责任书行为。原则上取消与企业签定的各类责任书。企业应承担的各项社会义务、责任要通过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予以确定。
(十四)实行主办部门负责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的同一审批事项,明确一个主办部门,申办人或申办企业只需到主办部门递交相应的申请材料。主办部门按照“一家受理、转告相关、联动审批、限时完成、责任追究”的办法,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审核、统一回复、统一发证,避免交叉审批和重复审批。
(十五)推行首问负责制。第一位接受询问的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群众咨询或办理的事项属于本人职责范围内的,应按照“一次性告知”制度,立即给予答复或办理。自身不能解决的,及时向上级请示汇报。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要热情接待,负责指引到有关职能部门。
(十六)坚持行政救济制度。拓宽行政复议渠道,企业和公民认为政府的规章、行政措施或规范性文件、政府做出的有关决定或处罚损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十七)坚持企业评议制度。每年定期举行企业评议政府职能部门活动,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布,并根据评议结果制定整改措施。
(十八)坚持督查考核制度。由区“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检查、督促优化发展环境措施的落实情况。将企业评议政府职能部门结果纳入督查考核体系,作为考核政绩突出单位以及各部门一把手的重要依据,凡被投诉且经调查属实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年终不得评为“政绩突出单位”。加强对公务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的督查,凡被举报投诉并经调查属实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告诫或纪律处分,直至开除。邀请党风廉政监督员、特约监察员和企业家对服务环境进行监督,出台《东城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实施办法》。
三、建立公平竞争机制,优化市场环境
(十九)进一步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继续贯彻落实《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决定》,加强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和各项专项检查工作,重点查处假冒伪劣、盗版等侵权行为,保护知识产权。严厉打击非法传销活动和骗税、骗汇、走私及伪造、倒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涉税犯罪活动,努力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
(二十)积极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以工商行政管理、司法机关等部门提供的各类监管信息为内容,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不良信息警示系统,及时将企业不良行为信息在“数字东城”网站上公布。
(二十一)培育、规范各类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将政府承担的部分社会服务职能逐步从政府行政职能中剥离出来,移交给各类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加强对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的指导和监管,确定独立法人地位,彻底解决某些中介机构依附于政府的问题。
(二十二)在投资、建设等领域推广招投标制度。对需要政府投资的项目,面向境内外试行招标,选择项目法人;对需要政府投资而单位无力自行建设的项目,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代建制。
四、建立良好的育人用人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二十三)加速人才绿色通道的建设。做好对各类人才的服务工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二十四)建立比较完善的选聘、激励机制。围绕人才的使用和发展制定选聘和激励办法,加大对高级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优秀人才在东城开拓创业。
五、建立开放活跃的宣传机制,优化舆论环境
(二十五)加强对优化发展环境重要性的宣传教育。要加强优化发展环境的宣传,教育全区公务人员树立“人人是首都形象,人人是发展环境”的理念,增强全民的开放意识和营造环境意识。
(二十六)加强对区域经济环境优势的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区域资源优势、建设成就、政策措施等内容,提高我区的社会影响力,塑造东城新形象。
《[注意]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
第四篇:市县优化发展环境实施意见
按照**市和县优化发展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的安排和要求,认真对照**同志在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大会上指出的八个方面问题,对照自己和统战宣传文化系统工作进行了逐项检查,并进行认真反思,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具体的整改措施。我认为我这是一个非常及时和重要的民主生活会。今天,我结合自己和
分管工作实际,谈谈对优化发展环境的认识、查找存在问题、产生问题的根源以及今后的整改措施,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加强学习,加强对优化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今年以来,通过认真学习**同志、**同志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有关讲话精神,使我充分认识到优良发展环境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一是优良的发展环境可以产生洼地效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取决于生产要素和人才的汇集程度,哪里汇集程度越高,哪里经济就会出活力、出效益。跟一些周围县市相比,跟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的资源、区位、产业基础并不是强项,那就需要我们通过创造一个适合资本流入、生长的发展环境来提升优势,形成洼地效应,才能加速外来资本在我县的聚集。二是优良的发展环境是实现突破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县的发展形势十分严峻,周围的县市都在竞相发展,势头强劲,形势咄咄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只有在环境建设上抢先一步、快人一拍,全力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一流的人文环境,才能吸引投资,发展壮大我们的企业,实现突破发展。
二、从严要求,认真履行好职责
始终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与统战、宣传思想工作同时谋划、同时部署、同时考核,长抓不懈。一是抓好优化发展环境的宣传教育。结合全县“创先争优”和干部作风建设活动,制定印发了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安排,组织县委中心组集中学习孙瑞彬同志、刘云峰同志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有关会议讲话精神,学习了石家庄市关于优化发展环境建设重点工作和责任分工的通知及县委、县政府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二是抓好统战、宣传文化系统优化我县发展环境的监督检查。组织相关各部门认真学习有关条例、法规,强化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强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增强优化发展环境的自觉性。经常性的深入基层,及时掌握分管部门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工作情绪,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树立了统战和宣传文化系统优化发展环境的良好形象。三是抓好领导干部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对于分管的部门,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时常提醒他们,一定要优化发展环境放在工作首位,属尽职守,尽职尽责,绝不允许在工作中出现破坏我县发展环境的问题。并定期不定期对系统内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今年以来,所分管各部门严格按照要求,认真落实各项规定,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没有一起破坏我县发展环境的事件发生。
三、存在的不足和根源
通过深入学习和逐项对照孙瑞彬同志指出的优化发展环境方面的八个问题,认真剖析自己,在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平时忙于事务,忙于应酬,放松了深入地学习,特别是对我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出的十项规定,自己由于工作关系,虽然学得比较认真和深入,但是在某些方面还不能真正起到表率带头作用。二是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在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方面,没有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还没有完全树立和优化我县发展环境相适应的观念、理念。三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还不够。自我批评在会上多,在会下少,对同志的批评也是会上批评的多,平时批评的少。四是优化发展环境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对自身和其他党员干部身上暴露的一些不良现象,有时觉得习以为常,对自己还不够严格。
四、整改措施和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召开,对照孙瑞彬同志、刘云峰同志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要求,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使我更加增强了进一步改进的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进一步加强学习。切实增强学习意识,深入学习优化发展环境的有关理论,带头学习和遵守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十项规定,进一步强化党性意识、宗旨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综合素质,坚持学以致用,真正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二是进一步强化作风。按照市、县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要求,真正在优化我县发展环境方面起到表率作用。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切实管好自己及身边工作人员,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纠正整改。三是进一步深入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更多地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以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作为检验自己工作决策、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对待干部,一方面严格要求,强化管理,注重培养;另一方面多了解、多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解除他们工作的后顾之忧。
总之,今后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都将自觉用优化发展环境建设的各项规定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为我县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发挥作用,把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工作做得更好。
第五篇:优化发展环境
进一步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问题,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大力改善发展环境。
群众目光是雪亮的,干部作风有哪些问题,工作有哪些不足,都看得一清二楚。群众最重实际,有没有办实事、见实效,群众心里都有杆秤。
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关键是学会换位思考。多听一听群众的愿望,多想一想群众的感受,多看一看群众的工作状况,才会发现问题所在,才会了解群众所盼,工作才能做到百姓心坎上。
群众满意了,发展的软环境改善了,发展的平台搭好了,才能迎来更好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