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议制政府读后感

时间:2019-05-12 11:2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代议制政府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代议制政府读后感》。

第一篇:代议制政府读后感

读《代议制政府》有感

第一次接触《代议制政府》是在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课上,老师提到这本书,后来知道这本书属于行政学名著后,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在课后把密尔的《代议制政府》借回来进行研读。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特别吃力,有些文字特别拗口,但坚持下来以后,却是收益不少。下面是我读完《代议制政府》所学到的一些知识。

密尔是西方自由主义的先驱,他的思想对西方政治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书中,密尔认为政治制度是人们的劳作之下的产物,由人制成同时也是由人去操作、运行,所以“它需要的不是人们单纯的默从,而是人们积极的参加;并须使之适应现有人们的能力和特点”。在此基础之上他进一步提出了三个条件:“为人民而设的政府形式必须为人民所乐意接受,或至少不是不乐意到对其建立设置不可逾越的障碍;他们必须愿意并能够做为使它持续下去所必要的事情;以及他们必须愿意并能够做为使它能实现其目的而需要他们做的事情“。简单讲,就是政府的建立要符合人民意愿,这样才具有的合法性。在此基础之上人民努力去进行政治参与、政治活动,让这个政府得以正常运作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不是使得整个社会都处于政治冷漠或强烈的政治不满中。

密尔首先确立了“好政府”的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政府的统治必须有助于增进被统治者的好的品质,即促进人民的本身的智慧和美德;二是政府必须利用它本身存在全部好的性质来实现正当的目的,即政府行为要符合法律和道德的准则。既然政府是由人们组成的,同时也是人们选择的结果,那么人民建立政府的很大部分目的就是为了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是为了公共福利,而这里密尔把公共福利看成是促进人民的智慧和美德,一个具有“智慧和美德的社会”将会促进社会财富不断增长和社会各方面不断进步、和谐,这的确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同时除了促进人们的智慧和美德之外,政府也要在法律和道德的规范下活动,政府要把好的绩效奉献给自己的广大人民,而不是其他的目的。

接下来,他又提出了两条达到好政府标准的原则:每个人或任何一个人的权利和利益,只有当有关的人能够并习惯于捍卫它们时,才可免于被忽视。第二个原则是,从事于促进普遍繁荣的个人能力愈大,愈是富于多样性,普遍繁荣就愈达到高度,愈是广泛普及。人民各项权利的不能只写在纸上而在实际生活却得不到履行或是反而受到践踏,所以还要相应的捍卫权利制度,当然人民还要有一定的维权意识,只有人们的各项权利落实了,“智慧和美德”才能得到促进。另一方面,社会繁荣也不是某个人的个人事业,它是全体人们的事业,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好的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社会上所有人,让他们自由地发挥他们最大的能力去创造财富和促进社会繁荣,如果民众能力不足还必须加强社会教育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先前长期存在的专制君主政体完全背离了这两个原则。专制政体长期侵犯人们的各项权利,并且压制个人能力,要求全体服从,即要求消极被动,导致全民族思想僵化,智力低下,道德衰退。在专制国家最多只有一个爱国者,就是专制君主自己。

经过前面的论证,密尔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既然专制政体存在着诸多弊端,所以只有主权在民的政体才是最理想的政体,但是在实践中直接民主不太具有可行性,因此代议制政府是最理想的政体。

“在何种社会条件下不能采用代议制政府”,密尔认为达不到这三个条件:“为人民而设的政府形式必须为人民所乐意接受,或至少不是不乐意到对其建立设置不可逾

越的障碍;他们必须愿意并能够做为使它持续下去所必要的事情;以及他们必须愿意并能够做为使它能实现其目的而需要他们做的事情”,这个国家就不适合采用代议制政府。另外密尔还认为一国的人民还必须学会服从,有一定的文明程度,这也是采用代议制政府的条件。

代议制政体就是,全体人民或一大部分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权,这种权力在每一种政体都必定存在于某个地方。他们必须完全握有这个最后的权力。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他们高兴,他们就是支配政府一切行动的主人。不需要由宪法本身给他们以这种控制权。然后在讨论代议团体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职能,密尔认为代议团体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非常必要的,但代议制团体(这里指议会)不应该承担或直接承担行政管理职能。他的理由是“每一个公共行政部门都是一种技术性业务,它有它自己的特殊原则和传统的规则”,就像是行政部门具有专业技术性、特殊性等特点,同时代议制繁琐的办事程序和工作方法不太适合要求反应灵敏、办事果断的行政事务。另一方面,代议团体也不应该干涉政党提名政党领袖事务,也不应该直接提名内阁成员,议会掌握的应该是最后的人事任免权和决定权。最后议会也不应该进行直接的立法事务,密尔的理由是:“几乎没有任何脑力工作像立法工作那样,需要不仅是有经验和受过训练,而且通过长期而辛勤的研究训练有素的人去做”。立法事务应该交给例如像立法委员会的机构去执行,议会要做的仅仅是确保制定的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

关于议会的职能,密尔提出两项职能,一是监督和控制政府,即控制政府的行为使之符合人民的要求,议会对政府行为有质询权,如果政府滥用权力或是侵犯人权,议会有权纠正、谴责或者是将政府人员撤职,以此维护国民权利。二是充当国民的诉苦委员会和表达意见的大会的角色。

在密尔看来代议制政府弊端有二个:第一,议会中的普遍无知和无能,或者说得温和一点,智力条件不充分;第二,有受到社会普遍福利不同的利益影响的危险。即由同一阶级的人构成的多数实行阶级立法的危险。对于第一条危险,密尔驳斥了这是“平民政府比任何政府更容易有的弊端”的说法,指出君主制、贵族制的优越性只是在人类未开化时才显现出来,官僚政治也会往往陷入生命力丧失的危险,但即使这样平民政府应该发挥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用密尔的话说:“除非能找到把自由同训练有素的和熟练的行政结合起来的手段,自由就不能产生它的最好效果,并且往往完全失败”,“只要能做到不矛盾,在属于代表全体人民的团体并由它认真实行的一般监督的好处之外,取得由受过专业训练的熟练的人员管理事务的巨大好处”。对于第二条的,密尔先举出了几个实例:多数的白人对少数的黑人压迫;多数的天主教徒对少数的新教徒的迫害;多数的英格兰人对少数的爱尔兰人的奴役。然后在一系列的论证的基础之上指出:“因此,民主制,和所有其他的政府形式一样,最大危险之一在于掌权者的有害的利益,这就是阶级立法的危险;就是意图实现统治阶级的眼前利益,永远损害全体的那种统治的危险”。

在选举权问题上,密尔认为应该采用比例代表制保护少数人的代表权,遵循保护少数的原则,保障少数人意见权来克服这种“多数人的暴政”。密尔的理论在美国的政治实践中得到了运用。密尔认为,评价政府的好坏,需要立足民众现有品行和着眼民众品行的提高。从奴隶制到民主制是不同阶段的发展进程,其中每个阶段都以学习一种专门课程为前提,即要求民众具备一种新的品格特征。因此,除完成具体事务以外,最好的政府形式还在于能提供必要条件,以使人民学会为了过渡到下一个更发达的社会阶段而必须学会的课程。

总的来说,虽然密尔的政治思想不能成为现代的主流思想,但其思想中的很多成分,比如对个人自由和权利的强调、对幸福的追求、对个性的尊重、对教育的关注、对公平的呼吁、对同情心的提倡,具有长久的价值和意义。密尔代议制政府的理论是他对政治生活的具体设计,全面而具体的论证了代议制的各种问题,同时也是其政治思想的实现,对于欧美各国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密尔所倡导的代议制政体只能在理想的环境下才能实现,书中的很多观点对于现代代议制政体的建构借鉴意义不大,但仍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我们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才能在前人的肩膀上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当代政治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代议制政府》的读后感

《代议制政府》读后感

我们首先要记住,政治制度是人的劳作;它们的根源和全部存在均有赖于人的意志。

当一项制度,或一套制度,具有民族的舆论、爱好和习惯为它铺平的道路时,人民就不仅更易于接受,而且更容易学会,并从一开始就更倾向于去做需要他们做的事情,以维护这种制度,和把它付诸实施,俾能产生最好的结果。当政府的权力被抛入天平盘时,在其他一切力量因素方面弱得多的一方可能大大占优势;并可能仅仅由于这一点而长期保持优势,尽管政府无疑是处在机械学上叫做不稳定的平衡状态中,象用较小的一头倒立着的东西那样,一旦被干扰,就失去平衡,越来越离开以前的状态,而不是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好政府的第一要素既然是组成社会的人们的美德和智慧,所以任何政府形式所能具有的最重要的优点就是促进人民本身的美德和智慧。对任何政治制度来说,首要问题就是在任何程度上它们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各种可想望的品质——道德的和智力的和积极的品质。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政府,就很可能在其他一切方面是最好的,因为政府的实际工作中一切可能的优点正是有赖于这些品质。

一切旨在成为好政府的政府,都是由存在于社会各个成员中的一部分好的品质为管理集体事务而组成的。代议制政体就是这样一种手段,它使社会中现有的一般水平的智力和诚实,以及社会中最有智慧的成员的个人的才智和美德,更直接地对政府施加影响,并赋予他们以在政府中较之在任何其他组织形式下一般具有的更大的影响。虽然在任何组织形式下,他们所具有的影响都是政府中一切好事物的根源和阻止一切坏事物的条件。一个国家的制度所能组织的这种好品质越多,组织形式越好,政府也就越好。政治机构除克尽厥职而外也无其他方式能更有效地促进人民的进步。相反地,如果政府机器构造得不好,以致不能克尽厥职,就会处处感到它降低人民的道德和压抑人民的才智和能动性的后果。生活中的成功愈被看做或相信是命运或偶然事件的结果而不是努力的结果,嫉妒就愈发展成为民族性格的一种特征。全人类中最嫉妒的是东方人。代议制度的永久性必然有赖于人民在它遭到危险时随时准备为它而斗争。

书中告诉我们代议制政体就是,全体人民或一大部分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权,这种权力在每一种政体都必定存在于某个地方。他们必须完全握有这个最后的权力。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他们高兴,他们就是支配政府一切行动的主人。不需要由宪法本身给他们以这种控制权。的确,伟大的政治家是这样一个人,他既知道什么时候遵从传统,也知道什么时候越出传统。但是以为他因为对这些传统无知就能更好地越出传统,则是很大的错误。和其他政府形式一样,代议制政府的积极的缺陷和危险可以概括为两条:第一,议会中的普遍无知和无能,或者说得温和一点,智力条件不充分;第二,有受到和社会普遍福利不同的利益影响的危险。

而我所领悟的作者所秉承的原则,大致有三:其一,真正的平等,不是形式上的平等。所以代议制政府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是不够的,它要代表全体。它需要计名投票以使选举有意义,使人民不将此视为一种权利,而是责任。其二,实用性与效率。间接选举和两院制在这个层面上就失去了优越性。而好的代议机关不应是事无巨细的去插手行政机关还有立法过程,应作好并仅做好监督工作。行政工作需要技术和经验,因此不应选举,只应任命,而且要赋予它充分的权力。

其三,教化。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尊重财富并不重要,尊重知识才是最关键的。所以选举权应有限制,不会写和算的人不应有选举权,在学术上或其它方面能证明其杰出才能的人应享有复选权。在地方和附属国的代议制应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制度,但是不能偏离方向,那就是要担负起更多的教化职能。

再结合密尔及其生活的时代,密尔作为19世纪英国著名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生活在人类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成书于1861年的代议制政府必然反应出时代特征。这个时代最为显著的变化是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它最初兴起于密尔生活的英国,并最早完成于此,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着巨大的冲击。而在政治上,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都已发生,法国大革命已经落下帷幕,所以作者用一章的篇幅叙述了代议制下的民族;同时大肆的殖民扩张还在继续,而英国正是最大的殖民帝国,作者不得不开始思考那些殖民地的人民和民主问题。聚焦此时的英国现状,19世纪中叶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正处于比较繁荣发展的时期。英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斗争自然是在激化,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空想社会主义和李嘉图社会主义的出现和一定程度的传播,对资本主义制度也是一种冲击。但总的来说,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尚处于以自由竞争为特点的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种反对派均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地位。所以此时的代议制政治也处在一个上升阶段,所以作者用很大的篇幅去完善它的具体职能,发展它的技术细节使之趋于完善。另外作者的本人经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书中观点由于其父亲和李嘉图、边沁都有着不寻常的交往,所以李嘉图的经济学说、边沁的功利主义对他的思想都有深刻的影响。而他的妻子是一位民主主义者和改革家,极富才华,她既影响了他整个的思想体系,也影响了他在女权和选举权等细节上的进步。所以这本书中他思想理论的构建以及很多在技术上的发展对我们今天仍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有一些植根于时代的局限性是无法在今天套用的,比如殖民地问题,投票的方式和投票的性质等。

而书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它的一种思维方法,就是将两种完全对立的学说相融合,吸收其中的合理之处和不合理之处,以其合理之处为基础,在批判过程中构建出自己的理论。这样的思维贯穿了几乎整本书和几乎所有问题的论述之中。虽然很多人将这种倾向解释为折中主义,带有极重的消极色彩,但密尔本身并不这样认为。在开篇讲到保守党和自由党的分歧时,作者说:“不是一种单纯的妥协,将双方的分歧加以折中,而是一种比双方的信条更为广泛的东西,这种学说,由于极为全面,无论是自由党人或是保守党人都可以加以采用,而不致放弃他们自己的信条中真正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这样思维可以使我们去关注两种观点里的公认的真理性部分,从而更接近真理。另一方面,它能够保证思想的不断进步,只要有碰撞,就会有推进。它不是消极后退的,相反是不断发展的。好的政府体制也是如此。“最适合于某个特定民族的政府形式,我们就必须能够在属于该民族的缺点和短处中辨别出成为他们进步的直接障碍的东西。”“如果它这样做所用的方式妨碍或者肯定地使他们不适于往前更进一步,将仍然是对他们极不适当的”

密尔代议制思想的出发点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但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言,它则是人类政治史上的一次飞跃,他把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以契约的形式确定下来,并以理论论证理想政府存在的原因和标准。我觉得我国政治改革可以从《代议制政府》得到一些好的借鉴:

1、加强公民素养教育,健全民主制度。代议制(无论是西方议会制还是我国人

民代表大会制)是民主政治的一大特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从体制上不断完善,要让人民真正享受到民主带来的实惠,真正体现人民的主人翁地位。

2、吸收制衡原则精神,改革完善监督机制。对各权力之间实行制衡,同时,要让人民代表的监督权得到制度上的保障,使其能够被赋予实质上的监督意义,让我们的政府官员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3、完善法律体系,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只有法治社会的真正建立,才能为民主政治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证。

林陈建

101321203

第三篇:《代议制政府》读书笔记

《代议制政府》读书笔记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政治思想家,被西方学者喻为“19世纪英国不列颠民族精神的象征”、“理性主义的圣人”。他的名著《代议制政府》(Considerations on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发表于1961年,是西方学者公认的有关议会民主制的一部经典著作,对英国以及欧美各国的政治制度有较大影响。结合徐大同先生的《西方政治思想史》一书和王连伟老师的《密尔政治思想研究》一书,我仔细阅读了《代议制政府》(〔英〕J·S·密尔:《代议制政府》,汪瑄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在此以读后感的方式完成王老师的作业,并发表一些自己的感想和看法。

一、关于密尔及其所处的时代

密尔自幼受其父亲老密尔的严格教育,并受业于边沁和奥古斯丁门下,继承了功利主义学说传统,继边沁和老密尔之后成为该学派的领袖。密尔在英国政府的印度部任职多年,1958年退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1865年被选为韦斯特敏斯特的议员,在英国下院任职两年。

密尔所处的英国19世纪是个大变革的时代。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变化,这一时期英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和人口布局,也使得英国近代阶级关系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工人运动与政治改革此起彼伏,19世纪在英国共发生过四次主要的政治改革与工人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1838—1858年的宪章运动,1867年议会改革,1884—1885年的议会改革。这些实际的政治改革经验为密尔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此外,这一时期各种自由主义、功利主义、社会主义思潮盛行,影响了密尔的政治思想。代议制政府(更确切地说,是代议制政体),是密尔政治思想的实现途径,密尔的自由主义、功利主义思想也体现在其《代议制政府》一书中。

二、书中主要内容

1.政府的起源、目的、好政府的标准及理想上最好的政体

密尔认为一切政府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个选择的问题,即如何来选择不同的政府形式(密尔给它归结为两类:天然的和构成的)。政府要成为好的政府,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政府形式必须为人民所乐意接受,人民必须愿意并能够作为

使他持续下去所必要的事情,他们必须愿意并能够作为使它能实现其目的而需要做的事情。这三个条件听起来很拗口,其实是两个意思:政府要合法,民众要听话。这样的政府形式自然是好的政府。任何超出了这个范围的,还是站不住脚的。所以,密尔认为在政治上,所有力量的一大部分在于意志。因为意志决定了选择,而一切合理的选择都决定了现存社会条件下一切可行的政府形式。

密尔看来,手段的适当性必须依赖于它的目的性。评价一个政府的好坏,应该根据它对人民的行动,根据它对事情所采取的行动,根据它怎样训练公民,以及如何对待公民,根据它倾向于促使人民进步或是使人民堕落,以及它为人民和依靠人民所做工作的好坏。好的政府形式不仅要促进社会秩序,还要促进社会进步。因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进步永远是一对矛盾。在矛盾中保持统一和谐,是政府重要的职责。所以密尔认为君主制、贵族制,都不足以满足上述条件,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样的问题,只有代议制提供了可能。因为在代议制政府中“主权或作为最后手段的最高支配权力属于社会整个集体的那种政府,每个公民不仅对该最终的主权的行使有发言权,而且,至少是有时,被要求实际上参加政府,亲自担任某种地方的或一般的公共职务。”社会的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权利而努力维护好的政府形式,从而使整个社会真正动起来,而不像在封建制中,只有一个人是真正的爱国者。

2.政府结构设计

密尔希望对英国政府进行改革,他从经验主义和功利主义出发,认为政府改革方案的制定应该来源于经验或者是证明为有效的方案。因此,他始终坚持责任内阁制与国会控制行政,十分注重吸收美国的行政经验。密尔根据参与原则和才能原则对政府结构进行了一番规划。

密尔渴望平衡大众与精英之间的冲突,体现出其思想的温和性。受托克维尔的影响,密尔极力反对中央集权,认为中央集权会导致公民个人丧失自主性和创造力,这体现了他对自由与个性的一贯重视。密尔强调,如果把地方事务做得最好那将有助于公关精神的培养和全民智慧的发展。首先,他指出地方自治有对公民惊醒民主教育的功能;其次,密尔认为地方自治是增进人民福祉的最为有效的手段;最后,密尔还认为地方自治可以减轻中央的负担。密尔希望通过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限来防止中央集权、促进社会进步。因此,他严格区分了中央政

权和地方政权的权力界限。密尔所设计的中央与地方权限至划分,虽然只在反对中央集权,但却有助于议会集权的可能。英国后来运行的政府体制实际上是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和司法权的中央集权。

3.政府与议会的关系

密尔十分重视政府和议会的关系,书中用大量篇幅论述了这一问题。在它看来,良好的代议制政府的建立,必须处理好与议会的关系。关于议会的选举问题,在书中密尔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主张。密尔认为有三种人不应获得选举权:一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不应拥有选举权,二是领取救济金的人不应拥有选举权,三是没有偿付能力的破产者不应拥有选举权。密尔主张妇女应该享有同男人相等的选举权,为进一步修正代议制政府选举制度的不足,密尔提出了复数投票的原则。密尔认为:“选票的多数部应给予财产而应给予确实受过较高教育的人。”在选举的方式上,密尔主张用直接选举取代间接选举,“间接选举所能得到的好处在直接选举下都能得到,直接选举下得不到的好处同样不能在间接选举下得到”。在投票方式上,密尔主张公开投票,认为选民投票和任何其他的公共职务一样,必须在公众的眼皮底下履行并接受公众的批评。

在第十一章“议会的权限”中,密尔对代议团体和行政机构的职能关系作了具体的论述。密尔认为,代议团体的职能是监督和控制政府,议会即是国民的诉苦委员会,有时他们表达意见的大会。他认为,议会具有立法权、征税权、人事权和部分行政管理权。密尔认为,在立法与行政的关系方面,议会的权力主要限于监督权、任命权、同意或批准权。至于立法工作,密尔主张由专门的立法委员会来承担。

4.民族问题的解决方式

第十六章“和代议制政府有关的民族问题”,十七章“联邦的代议制政府”和第十八章“自由国家对附属国的统治”中,密尔论述了从“由共同感情连接在一起”的民族概念的提出和解释,到用“代议制政府”的理念阐释欧洲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的解决,到更大的地理范围内殖民地问题的解决。这几章不仅将代议制明确地阐释为共和“多元共治”秩序井然的一种形态,而且较早的表述了“民族自决”的观念。同时,还从制度分析建构的角度厘清了有别于古典时期希腊罗马,近代民族国家(Nation-state)兴起以来的现代形态的共和。这其中,第十七章分析联邦制

一个联邦政府下多个政治单位模式中,州、地方政府向联邦政府让渡权力,与联邦政府的“一次第一类契约与N次第二类契约”是相当经典的例证。如果说具体意义上的人民和作为抽象概念的人民让民主和共和纠缠不清的话,此处的论证把“劫持共和”的“民主”打回了原形。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部分的论证正是密尔高于其他论述相似论题的思想家之处。密尔的贡献即在于此。而另一方面,不得不说的是,密尔欧洲中心的思想及其所在年代的经验性不足,也使他的一部分论证不是那么严谨,也很难解释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是所谓密尔的不足。但就民族与民族主义的研究而言,密尔的论述和他设计的制度,解说了大半部近现代欧洲民族冲突及其解决的历史。

三、我的感想

第一次接触密尔是在大一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课程上,对其思想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对其功利主义思想更是印象深刻,但对于其政治思想的实现——代议制政体知之甚少,这学期通过对原著的阅读和王连伟老师的辅导,我对密尔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密尔的政治思想,诞生在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显然不可能成为现代的主流思想,但其思想中的很多成分,比如对个人自由和权利的强调、对幸福的追求、对个性的尊重、对教育的关注、对公平的呼吁、对同情心的提倡,具有长久的价值和意义。密尔代议制政府的理论是他对政治生活的具体设计,全面而具体的论证了代议制的各种问题,同时也是其政治思想的实现,对于欧美各国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密尔所倡导的代议制政体只能在理想的环境下才能实现,书中的很多观点对于现代代议制政体的建构借鉴意义不大,但仍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我们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才能在前人的肩膀上谱写出更辉煌的篇章。

密 尔 ︽ 代 议 制 政 府 ︾ 读 书 笔 记 陈政然治︵学与2 行0 政0 学7 专1 业7 7 3︶

第四篇:与代议制有关的常用名词

与代议制有关的常用名词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代议制

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代议制的产生发展反映了社会分工日益专门化和国家事务日益复杂化的客观需要。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的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其他两权即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约与平衡;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代议制。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和授权。人民代表大会与行政、司法机关之间,虽然在职权上有所分工,但不是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的关系。

二、政体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政体是与国体相适应的。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力量对比等具体情况的不同,国体相同的国家,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但都体现同一特定阶级的专政。如资产阶级国家有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内阁制和总统制)等不同政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三、国体

国体亦称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阶级、各阶层在国家中所处的统治与被统治地位;二是各阶级、阶层在统治集团内部所处的领导与被领导地位。

不同类型国家的宪法对国体的表现方式却很不一致。资本主义国家宪法通常以“主权在民”“全民国家”等超阶级的字样规定国体,否认国家的阶级本质。而社会主义国家则公开表明国家的阶级本质,宣布自己是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四、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一切都由议会制定的法律来决定,君主没有实权,且必须遵循法令。君主立宪制制主要有两种:即议会制和二元制。

五、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和英国,从法律上看,英王是“一切权力的源泉”、“国家的化身”,但实际上英王的权力虚有其表,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六、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则由君主任命对自己负责的内阁,直接掌握行政权,而由议会行使立法权。但君主对议会通过的法案拥有否决权。德意志帝国即此类君主立宪制。

七、总统制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议会内阁制相对称,指由选民分别选举总统和国会,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的制度。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在宪法中都规定了总统的职权。美国是最早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它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并互相制衡的制度。与议会内阁制相比较,总统制的特点是以总统为行政首脑,行政机关从属于总统而非议会。在总统制下,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定期由公民直接或间接选举;总统只 1

向人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有些国家虽然也设总统,但总统只是国家元首,不兼任政府首脑,内阁由议会产生,只对议会负责。这种情况不属总统制。

八、共和制

共和制,国家最高权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和“一词来源于拉丁语respublica,意思是“公共事务”。共和制是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和政体区别于君主政体,而且是作为君主政体的相对面而存在的。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根据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可分为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

九、议会制共和国

是指议会处于国家权力的中心地位,由选举产生的议会不但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而且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内阁政府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一个政党或者政党联盟组成,而且对议会负责。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有一定任期,还要负一定政治责任或受到议会的弹劾;总统一般不掌握国家实际权力,作为国家元首处于虚位,称作“虚位元首”。当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辞职或由总统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法国即是典型。

十、总统制共和国

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只对选民负责,不必对议会负责。总统任命和组织政府,政府对总统负责。总统行使权力时,对议会不负责任。议会只有在总统违反宪法时,才能对总统提出弹劾,议会无权使总统和政府辞职,而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国家权力中心在总统,有实权,总统集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力量总司令三大职务于一身,享有立法倡议权和立法否决权,又是政党的当然领袖。美国即是典型。

十一、内阁制

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

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初的英国,由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以后为许多国家采用。内阁制的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员副署。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辞职,或由内阁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议会大选。新议会如果仍对内阁表示不信任,内阁则必须总辞职,由国家元首任命新首相组织新政府。首相(或总理)是内阁政府首脑,主持内阁会议,总揽政务,拥有任免内阁成员和所有政府高级官员的权力,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对内对外的重大方针政策。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宪法赋予首相(或总理)的权力大小也不尽相同。

十二、两党制

有些资本主义国家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两个主要政党交替组织政府的政党制度。最早产生于十七世纪的英国,当时在议会中有两个政党:一个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辉格党(后改称自由党);一个是代表地主阶级和封建贵族利益的托利党(后改称保守党)。两党交替执掌政权,后来逐渐形成一种制度,被美国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采用。至今仍流行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实行两党制的国家,通常是每隔几年进行一次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由在议会中获得多数议席或当选为总统的一个政党组织政府,成为执政党;竞选失败的另一个政党成为反对党,不参加政府,只监督或牵制执政党的活动。两党制又有两种类型:一种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内阁制的两党制,其特点是一般由在议会中特别是下议院中占有多数议席的政党作为执政党,它不仅掌握行政权力,而且掌握立法权力;另

一种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的两党制,其特点是通常由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一个政党作为执政党,它虽然掌握行政权,但不一定同时掌握立法权,具有立法权力的议会下议院的多数席位很可能被在总统竞选中失败的另一党占有。在两党制的国家,有时还有其他政党,但因势力很小,一般不影响两党轮流执政,也很少可能成为执政党,但在两大党力量平衡,在两大党由谁执政的问题上也起重要的影响作用。这样的小党称为“第三党”。两党制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一种表现,实质上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是掩盖资产阶级专政本质的一种手段。

十三、国家元首

主权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国家元首的名称和产生方式不尽相同。古代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的元首,通常由世袭产生,集国家权力于一身,人们称之为国王、皇帝、国君等。到近现代,在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国家,如英国、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沙特阿拉伯、摩洛哥等国称国王,卢森堡称大公,科威特称埃米尔,都由世袭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英联邦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名义上由英王担任,实际上是由英王任命的总督代行该国国家元首的职能。在共和制国家,国家元首一般称总统或国家主席;其中,实行委员会制的国家称国家元首为国务委员会主席、革命委员会主席、执行委员会主席等。它们通常按宪法规定,由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有一定任期。

各国国家元首的职权由各国宪法规定。一般有:公布法律权,发布命令权,任免权,召集议会权,外交权,统帅武装部队权,赦免权,荣典权等。国家元首对外代表国家,在国际交往中享有礼仪上的特殊待遇。由于各国政体不同,国家元首行使的实际权力也不尽相同。在实行内阁制的国家,元首一般不直接掌握国务实权,只以国家的名义,从事一些象征性和礼仪性的活动,因而被称为虚权元首。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元首为国家最高政府首脑,对国家重大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均负有实际的直接的责任,拥有很大权力。根据国家元首组织构成的不同,国家元首分为个人元首和集体元首。在大多数国家,国家元首由个人担任并行使其职权的,为个人元首。有些国家,国家元首的职权由集体行使,为集体元首,如圣马力诺共和国的国家元首由具有同等权力的2名执政官共同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元首的职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联合行使。

十四、政府首脑

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首长。其产生、任期和具体职权由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

在总统制国家,政府首脑由国家元首兼任,如美国总统既是政府首脑,又是国家元首。在内阁制国家,政府首脑与国家元首分别由两人担任,如英国内阁首相只是政府首脑,国家元首是英王。

政府首脑的产生有选举、任命、选举与任命相结合3种方式。如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英国内阁首相由英王任命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德国总理由总统提名,经联邦议院选举,当选者再由总统任命。任期各国不一,能否连选连任也有不同规定。政府首脑的职权主要有:领导中央和地方行政机关执行宪法和法律,签署、发布行政法规和命令,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主持中央行政机关的会议,根据法定程序任免行政官员,处理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行政事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首脑是国务院总理,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国家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家主席任命;每届任期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为5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2届。总理领导国务院的工作,国务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五篇:改革政府读后感

曾于前年经老师介绍读过一遍由美国行政学者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撰写的《改革政府》,感受颇深。就像书中所写的那样:“读者的对象是那些知道政府出了毛病,又不明白是什么毛病的人;是那些粗略的看到改进方法,有没有把握怎么样吧改进方法付诸实施的人”,也许我就是那种人。它不像其他书目讲述一些抽象而又深奥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而是以举例子来告诉我们政府应该这样改革。今天我又将此书看了一遍,自是比上次理解得更深刻。

一百多年前,官僚主义制度曾经凭借它超过其他任何组织形式的纯技术上的优越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我们对政府的要求也逐渐地提高,然而官僚主义制度的弊病却层出不穷:部门重叠、结构臃肿、行动迟缓、效率低下、刻板而且无人情味,显然,它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了。政府丑闻、财政赤字、政府债务无不宣告了官僚主义制度的破产。当前我们的政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题。作者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共提出了十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但纵观全书的主要思想,应该是用企业家精神来克服官僚主义。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行政学者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深入考察美国政府改革实践,写出了著名的《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倡导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让政府利用私营企业中好的管理方法来提高政府效率。其中提出这样的主张:“不争论政府的大小而力求政府的效率,不强求政府做什么而着眼于政府怎么做,不纠缠征税多少花钱多少而讲究适当征税花钱得体,不辩论政府办事的动机而着重政府办事的后果。”他们不仅描绘出一幅“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的蓝图,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政府的方法。

一、主要内容: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兴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特定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改革政府》一书将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包含的内容概括为十个方面: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即政府不是提供公共服务(划桨),而应是向各类非政府组织提供催化剂,引导社会前进,政府要积极扶持能发挥掌舵作用的新组织,向它们提供政策,援助资金,进行业绩评估。

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即政府把公共管理控制权从官僚机构转移到社区,给广大社区公民授权,培养他们的自治意识与自治能力,使社区从依赖政府救助与庇护的问题成堆的“弱者”,转变成掌握自己命运的、强有力的“强者”,让社区的治安、卫生、住房等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公共服务中去,即政府主动打破垄断,促进公共服务提供者展开竞争,视竞争为提高效率、振兴政府的重要手段,政府通过项目招标、合同承包等方式进行调控,促进公共服务的公正与高效。

4.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即政府行为的动力不是来自规章条文,而是来自政府的目标与使命。政府承担彻底清除各种过时规章的重任,通过控制预算总额,激活人事管理,使政府“由规则驱动型组织转变为任务驱动型组织”。

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即依据产出测评与绩效目标来衡量各部门的业绩,并与工作报酬联系起来,政府把焦点放在后果控制上而不是投入上,遏制部分政府官员扩大预算与人员编制、扩张权力与利益等冲突。

6.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即政府把公共服务对象重新界定为“顾客”,让顾客们来选择公共服务。政府经常调查顾客的需求,倾听顾客的意见,并及时做出灵敏反应,改善服务质量,建立一个真正方便公众的公众驱使型政府,而不是与之相反,仅仅方便机构运作的机构驱使型政府。

7.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即政府不仅要花钱在公共服务上,还要有利润动机、投资观念,运用合法渠道去挣钱。政府重视以物质奖励来调动部门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管理人员都转变成为企业家。

8.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即政府要有预防意识、预防对策,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问题成堆以后才来解决。它们制定战略规划,建立预算制度,尽其所能地考虑未来的发展问题。

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即政府下放权力,积极采用参与式管理,赋予一线工作人员以较大的自主权,造就能够快速多变的工作环境,同时建立新的报告、监督和责任机制,既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又大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来进行变革,即政府工作运行主要依赖市场机制而不是官僚政治机制,政府既不是置身于市场之外任由市场自由运行,也不是用行政计划替代市场运行,而是运用一系列促进市场运行的措施来规范市场,调动各社会组织与个人的积极性。

二、探讨的问题 1.善治

政府治理指的是我们共同解决自己的问题和满足我们设施需要的实施过程。治理又称善治,善治实际上是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其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与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进一步法制化的进程。善治的五个基本要素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性。

2.私有化是答案之一,不是唯一答案

讨论政府的作用,实际上是一个错误的出发点。具体的各项服务可以承包或转移给私营部门,但是治理则不能这样做。我们可以把个别的掌舵性职能加以私有化,但是不能把治理的全过程都私有化。政府移交的是服务项目的提供,而不是服务责任的移交。

3.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

为达到一种公共目标而规范市场与让“自由市场”去解决一切的主张是恰好相反的——它是一种市场干预模式。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自由市场这回事,如果我们所说的自由市场是指没有政府干预的市场的话。所谓合法的市场都是由政府制定的规章条文加以规范的。不受政府管理的市场只有黑市——恰恰是因为黑市是在政府权威之外运行的,所以黑市是由暴力操纵也是由暴力破坏的。规范市场同建立行政管理的官僚机构提供服务事业也是恰好相反的,它是第三种方式,既不同于自由派主张的行政管理计划,也不同于保守派所要求的政府置身于市场之外的做法。这是一种运用政府力量来影响私人做出决定以达到目标的方法,是一种典型的企业化治理方法,没有管理主义统治的有活力的政府。

4.“企业化政府”与“政府企业化”

企业化政府”与“政府企业化”这两个短语极易混淆,以至于在一些文献中被误认为是同义词而不加区别地相互混用。实际上,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企业化政府理论是西方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又称为重塑政府,指对政府的组织管理模式进行改革,采取企业化的管理技术来代替僵化的官僚体制,其目的是提高政府的效率与效用,达到公共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化政府”并不是“政府企业化”过程的必然结果,它们各有各的作用范围与作用方式,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地方政府企业化过程中为了不断提升竞争能力,也在不断地改善自身的行政效率。企业化政府与政府企业化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政府本身管理模式的变革,而后者则是政府行为指向的变革。从语义上解释,“企业化政府”是一个名词,表示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状态;而“政府企业化”是一个动词,表示政府行为倾向的改革。

三、影响及意义研究

透过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的具体内容,可以发现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具有如下特征: 1.与行政环境变化相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是导致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新的时代,行政系统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结构,以谋求与新环境的动态平衡。美国的原有行政系统是在工业化时代发展起来的官僚政治体制,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机构庞大、规章繁冗、浪费严重、效率低下,越来越让美国公众失去信心,各级政府于是被迫开始政府运行新模式的探索。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正好与信息社会的要求相适应,是时代变革的必然产物。

2.着重于政府如何运作: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化解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的危机,因而它关注的主题不是政府应该做什么,政府应该为谁服务,而是政府如何运作。用市场竞争驱动型的合同管理替代传统的官僚制管理,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运行的总体模式,合同承包、业绩评估、后果收费、战略规划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运行的具体方法,与之相对应,公务人员的官僚行为也转化成为企业家行为。

3.广泛采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方式: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认为公私部门管理有相融合的一面,将私营企业的有效管理方法引入公共部门,如打破政府垄断,通过公开竞标将公共服务承包出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与目标管理、成本—效益分析、物质激励等等,对那些商业性公共服务,则完全采取私营化、企业化的方法去经营管理,这使政府效率大大提高,为政府管理注入了许多新内容。

4.重新探索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的实质仍是如何最妥善地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它对传统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进行重新界定,认为政府不应是高高在上、“自我服务”的官僚机构,而应是讲究质量、追求效率的“企业型”组织,政府公务人员应是有责任心的“企业经理和管理人员”,社会公众既是提供政府收入的“纳税人”,也是享受政府以公共服务作为回报的“顾客”或“客户”。政府工作应以公众的需求为导向,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务。

四、总结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一方面是美国特定社会、经济、政治背景下的产物,另一方面又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公共服务改革发展的一般规律。西方国家运用这种思想进行行政改革,效果良好,成效显著,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与国际背景,同样使我们倍感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倍感信息社会对政府管理提出的高要求压力。因此我们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公共管理经验,合理吸收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的精华,如把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管理领域,在管理中注重结果而不是投入,放松规制,实行分权管理、公众参与式管理,发扬公务人员的探索与创新精神等,从而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效率与管理水平。

企业家政府理论在其风靡欧美之时也遭到了一些尖锐的批评有针对性的对理论提出了质疑。所以,我们应该用全面客观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企业家政府理论,在我们思考问题时也应该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中国的现状出发,根据中国的发展方向,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决不能照抄照搬。

下载代议制政府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代议制政府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政府》读后感

    《改革政府》读后感 20世纪90年代中,美国两位作者合力出版了Reinventing Government这本书,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极大的重视与轰动,并引领了当时美国政府的重大改革。 今天,在张岚......

    改革政府读后感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兴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特定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改革政府读后感。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将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

    改革政府读后感

    《改革政府》读后感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世界各国政府都进入了新一轮行政改革的热潮,在这轮浪潮中,各国政府的改革战略及范围,规模,力度都有所不......

    政府论读后感)

    《政府论》下篇读后感 政府是在发展中,基于人民的同意,自然而然产生的。在《政府论》下篇中,我们的作者洛克详细的阐述了政府的真正起源、范围和目的。 作者在第一章中就介绍了......

    政府经济学读后感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课程名称 学生姓名 所在专业 所在班级 《政府经济学》读后感 财政与金融 黄燕如 工商管理 工商1092 《政府经济学》读后感 我用了三个星期,终于把《......

    《政府论》读后感

    斗胆看了洛克的《政府论》,完全是抱着崇拜的心情看完了这本可以被称之为“圣经”的政治类书籍。 《政府论》,洛克的政治著作。1690年出版。作者写作的目的是对英国1688年光荣......

    改革政府读后感

    《改革政府》读后感 经管(13)班傅倩学号 116010324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世界各国政府都进入了新一轮行政改革的热潮. 《改革政府》这本书具体生动......

    《改革政府》读后感

    20世纪90年代中,美国行政学者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经过深入考察美国政府改革实践之后,合写出版了《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政府》这本著作。 美国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