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论读后感(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15:3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府论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府论读后感》。

第一篇:政府论读后感

《政府论》读后感

031120526

杨袁钰

《政府论》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的著作,于1690年出版,阐述了洛克的主要政治哲学思想,对后世的现实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政府论》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反复驳斥了为封建王权做辩护的君权神授说和王位世袭论,下篇系统地阐述了公民政府的真正起源、范围、目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基本契约,立法权为最高权力,国家权力分立和人民有权反抗暴政等思想,描绘了洛克心中对未来的合理社会的构想,出色完成了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辩护的任务,同时对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书一开始就对君权神授说和王位世袭论进行了批判,反复的提起罗伯特爵士和他的《先祖论》,并给与了他们毫不留情的批判。罗伯特爵士在他的《先祖论》中以《圣经》为依托,论证他的父权和王权,认为父权和王权都是上帝赐予亚当的,从亚当开始一代一代承袭下去。当然,我没有读过《先祖论》,只是从洛克的《政府论》中读到一些关于《先祖论》的东西,当我百度《先祖论》时,跳出来的都是《政府论》的链接,根本找不到《先祖论》的阅读材料,由此可见《政府论》对于《先祖论》的反复批判之深,《政府论》影响之深远。当然,从另一个侧面看,罗伯特爵士和他的《先祖论》也算是沾了《政府论》的光,实实在在“名留青史”了。洛克认为“一切政府都是绝对君主制;他所根据的理由是:没有人是生而自由的”,这个他自然指的是罗伯特爵士。洛克一开篇就提出了一个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命题,说没有人是生而自由的,说罗伯特爵士否认自由,认为人人天生都是奴隶,说“因为根据这些人的学说,君主们,除了仅仅一个以外,也全都是天生的奴隶,而且根据神权,他们也都是亚当的嫡嗣的臣民”。让人们对罗伯特爵士产生一个先入为主的坏印象,试想一下,有人对你说,你天生就是奴隶,就上来就是伺候别人的,你觉得你会对那个人有什么好印象,一下子就会认为他是个“神经病”。诚然,当时自由平等的观念可能还未深入人心,但当时欧洲已然经历了文艺复兴的洗礼,在我看来,人们对于自由平等还是向往的。这就是洛克的机智之处,虽然第一章并未对奴隶和自由,以一种理性的方式证明命题的对与错,但已经将罗伯特爵士的观点置于一个不利位置。读者已经开始偏向洛克的观点了,至少我是这样的,所以,我要在此讲讲我对第一章的看法。而且洛克说的是“因为根据这些人的学说”,所以,我推测罗伯特爵士也并没有敢在他的《先祖论》中直接说没有人是生而自由的,人人天生都是奴隶(因为没有找到《先祖论》的阅读材料,所以我也仅仅是推测而已,与洛克的推测类似),这也可见洛克的机智与他写书的准确性和理性——并不无中生有,但以自己的一个合理的主观推测来得到读者的认同的目的。

后面,洛克就开始以《圣经》为依托,层层反驳罗伯特爵士的观点,先是批判了父权和王权,罗伯特爵士以《圣经》的故事,《圣经》中上帝的话为依据。洛克也这么做,也以《圣经》的故事,《圣经》中上帝的话为依据,反驳罗伯特爵士,可以说把罗伯特爵士抨击的一无是处。当然,洛克的论证的口吻还是比较客气,一口一个“罗伯特爵士”,尽力的表现了他的论述的客观理性(虽然,反反复复的“罗伯特爵士”,在我看来有一种讥讽的意味)。从上帝的方面,论述了父权和王权的并非出于上帝的本意,并指出了两点:

第一、根据这个赐予(《创世记》第一章第二十八节),上帝并没有给予亚当以对人类和对他的儿女、对他自己同类任何直接的权力,因此,他并没有基于这种特许而成为统治者或“君主”。

第二、基于这个赐予,上帝给予他的不是他对低级生物的“个人统治权”,而是与一切人类相同的权利,所以他也不能由于这里给予他的所有权而成为“君主”。

从根本上否定了所谓的君权神授说,没有了王权神授,王位世袭更加无从谈起。

之后,洛克从夏娃——母亲的角度论证父权和王权的不合理性,又从王权的继承方面否

定罗伯特爵士。由此,《政府论》的上篇结束,下篇开始。

下篇一开始,洛克就开始论述自然状态,自然状态是一种平等的状态,人人权利平等,不存在奴隶、从属或奴役。自然状态下,人们“按照他们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决定自己的行动和处理自己的财产和人身”。但同时指出,虽然自由,但绝对不放任,不能任意地处置或毁灭人身和财产,要想处置,必须遵循自然法。同时,“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导愿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每个人都是平等和独立的,所以任何一个人都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最后指出,“独立社会的所有统治者都生活在自然状态中,无论他们是否同他人联合。因为,并不是所有契约都可以终止人们之间的自然状态,只有大家一起同意加入同一社会从而构成一个国家契约,才会结束自然状态。”这与上篇的开头关于奴隶与自由的论述契合,至此才算是真正论证了自由的观点。

还有《政府论》下篇的第五章论述了财产权,他将财产权作为一切自然权利的核心和基础。在这里可以找到“资产阶级认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根源。虽然,他关于财产权的论述是从《圣经》的内容开始引出的,多少与罗伯特爵士的论述有相似的唯心色彩。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圣经》对于整个西方的影响之深远,罗伯特爵士把《圣经》作为根据,洛克也把《圣经》作为依据之一。他们以一个论据作为依托,去理性的阐述证明他们的理论,带有很浓重的西方理性思维色彩,也算是有理有据。但是,我在想,以《圣经》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作为根据去证明命题还是难以让我信服他的论述,虽然我赞同他的结论。这让我想起了老师课上说的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和天堂玫瑰有没有刺的证明,看似很无厘头的东西,包含了西方理性思维的智慧。

在论证财产权之后,算是肯定了资产阶级的赖以存在的根本之后,他就开始了他对自己心中所认为的合理的社会,政府和国家的构想。这实实在在的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洛克所倡导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学说、分权学说、人民主权等理念,对西方产生了极大影响。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杰弗逊等许多西方政治思想家和革命家都从中获得了启发。启蒙运动、美国革命、法国大革命等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都带有《政府论》的烙印,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等西方资产阶级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献无不体现《政府论》的基本思想。也因此,《政府论》被誉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圣经》”。

读了《政府论》之后,我从中感受到了与中国传统思维截然不同的西方式的理性思维方式,也从中学到了一些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学说。也让我学到了一些跟以前的学习中学到的不同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第二篇:《政府论》读后感

读《政府论》的感悟与困惑

当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将查理一世的头颅高高挂起,当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仍旧不能带给英国一个明朗的前途,资产阶级与新贵族按捺不住自己似乎已经掌权的激动,又将查理二世推向了王位,企图在斯图亚特王朝式的暴政下将又蠢蠢欲动的政局控制在自己手里,但历史证明这一次妥协是一个愚蠢的决定,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开始了疯狂的反攻倒算,给心怀希冀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将历史又倒推了几年。昔时的对手——“辉格党”和“托利党”联手而动,以一次成功的和平的方式将詹姆士二世赶出了英格兰,真正开始了资产阶级逐渐掌权的时代,史谓之“光荣革命”。随着《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的相继颁布,封建君主的权力渐渐地被弱化,英国开始大步朝前地向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方走去······

任何作品必将打上时代的烙印,看《政府论》,有必要先将英国在近代初期的历史温习一遍,因为洛克的大作正是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完成的。作为一个商人家庭出身的洛克,恰好又有一位身兼清教徒和议会军军人的父亲,这似乎就早已经将他的阶级身份确立。更加上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与辉格党的著名人物艾希利勋爵共事,这更坚定了他作为一名资产阶级和辉格党拥护者的身份。所以,看清了他的阶级身份,再来看他的《政府论》,那么他写着本书的目的和意义也就昭然若揭了: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鼓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宣扬保护私有财产,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

我看《政府论》的下篇,感悟最深的有几个词——“自然状态”、“自然法”、“契约”、“财产”、和“分权学说”。似乎整个下篇十九章内容都是围绕着以这几个词为线索展开的,而恰恰这几个词恰恰也就是洛克政治学说的核心内容。对此,我有诸多感悟和困惑想阐发。

首先说“自然状态”,这似乎像是一个混沌的状态。说它混沌,是因为它的不可确定性。在洛克的描写中,自然状态是一个由自然法主宰的的发生在未知时间和未知地点的的社会,甚至就根本不是社会,就是一种状态。生活在这种状态的人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宰,却没有获得支配他人的权利,没有对别人的生杀予夺大权,当且仅当在战争状态下才可以做出反击的决定,而这个反击程度的高低,这时候是由自己决定的。他可以选择取了造成二人处于战争状态的这个人的姓名,也可以酌情地宽恕这个冒犯自己的人。这就是所谓的自然状态,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状态。而这个状态又恰恰是洛克论证其后的契约与社会形成的基础,这个令我很是费解。一个证明,一个关于社会的起源与政治制度合理性的证明,且不说其推理过程是否正确,但最起码的论证基础应该是坚不可摧的。然而这个证明的理论基础看起来却又是根本无法立足的,理论基础没有一点现实依据,怎能叫人信服?至少不能叫我信服。

当然,作为作者的洛克显然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当提及“往往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在哪里有或者曾经有过处在自然状态的这种人呢?”时,洛克避实就虚,轻描淡写地说道:“对于这个问题,目前这样回答就够了······不论过去或将来,世界上都不会没有一些处在那种状态的人的”。然而依我来看,这样的回答等于没有回答。过去?过去的除了有文字记载的部分,其余无人可知;将来?将来的事情更是无人可知的。这样的回答,在今人看来,就像是在玩文字游戏,甚至可以说是强词夺理。而这又恰恰反映了洛克对自己臆构的自然状态的心虚,因为这是一种典型的主观唯心幻化出客观唯心的办法,总之是以唯心主义来解释物质的世界,对于洛克的这一观点,我不敢苟同。

但我又相信我是理解他的,其时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尚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尚未壮大,想要实现一个新政治与旧政治的替代,就需要在特殊时期使用特殊的办法了,正如中国的维新派披着资产阶级的外衣却要托孔子以改制是一样的,更何况洛克面临的是为一个时代的更替宣讲的重任呢?非常时期行非常手段。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资产阶级急于证明自己的合法性的态度和急于澄清思想界混乱现状的想法,这对在当时处于先进阶级的资产阶级来说,是无可厚非的。说白了,唯物或是唯心,客观存在的还是虚无缥缈的,只要能助其推翻旧的确立新的,那就是好的。

再说“自然法”,这个词显然是自然状态下的专有名词,但是洛克在讨论有政府的社会时也会时不时地使用这一名词,不是因为这个词可以解释一切,而是这个词里面有洛克关于政治社会权利来源的解释。当所有人都自愿放弃自己在自然状态所拥有的一切权利,并自愿地将自己拥有的权利交割给一个可以仲裁他们之间利益纠纷,更重要的是能够给予他们合法保护的中间人时(在《政府论》中洛克所指的代替原来自我裁判的中间机构显然就是资产阶级组成的议会),原来自然法的掌控权自然而然地就让渡到了现在的仲裁人手中,他所能执行的权利就是原来个人的理性支配的分散的自然法,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法律。我想洛克借自然状态的自然法的存在性无疑想证明由自然状态到政治社会的过渡不仅仅是个人身份的转变,政府机构的出现,更重要的是自然法由最初的虚无缥缈变成一个确定的毫无疑问可以平等仲裁由私欲引起的纠纷的现实法律。我们达成协议,由自然状态进入政治社会,相应地,在自然状态下的最高法则自然法要实现自身性质的转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在政治社会确立仲裁各方利益、解决矛盾纠纷的标尺——法律——的原因。

关于契约,那是实现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渡的必需品。在第九章《论政治社会和政府的目的》的开篇中,作者讲到:“虽然他在自然状态中享有那种权利(即是他自身和财产的绝对主人,同最尊贵的人平等,而不受任何人的支配),但这种享有是很不稳定的,有不

断受别人侵犯的威胁。”毋庸置疑,在这种不可论证的自然状态中不可免俗的有个人的占有欲、私利的各种纠缠不清的矛盾。所以,作为自然状态中的人,要想以自己拥有的有限权利去阻止任何可能发生的觊觎自己财产的罪恶事件是极其困难的,因为每个人都是自然法的执行者,千万个人之间的纠纷是无法轻易解决的,各自执行自然法的结果可能就是自然法彻底失去了效力,最终整个自然状态变成到处杀戮的刑场。为了避免这种后果,更为了保护自己合法的私有财产,人们决定结成一个社会,推举统一的政府或是裁判者来保护大多数没有侵占他人财产欲念而又担心自己被侵犯的人的利益,这就形成了所谓的政治社会。但我想这需要一个准则,否则怎能确定这样一个公推的政府或是裁判者能够一定确保你的财产不被侵占。因而众人在进入政治社会前,做好约定:所有的自然法都形成我们新的法律,我们所有的执行权全部交给我们公推的政府或是裁判者,只要这个政府或是裁判者能够公正无私地维护众人的利益,我们就在这样的社会中相安无事的生活下去。但是,如果一日,政府或是裁判者(此时也可以称之为独裁统治者)违背了这个约定,那么我们可以打碎这个社会,要么选择重新回到自然状态,要么推举出新的代替者,继续已经习惯了的政治社会的生活。

这就是一个建立契约、执行契约、违背契约、打碎契约的过程。读了《政府论》的下册,我才知道原来社会契约这个概念并不只是卢梭的观点,洛克的政治观点中无处不透露出对社会契约的赞同和肯定。我在思考,这是否是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革命中处死查理一世的一种解释。1629年查理一世解散了代表资产阶级的一会,1640年为了筹集征讨苏格兰的军费,他又重新召开议会,企图对资产阶级征税,这成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最终导致了自己被送上断头台。作为为英国的资产阶级开辟道路的思想先锋,洛克似乎在说正是因为查理一世背叛了这样一种契约,企图侵犯人们的合法私有财产,才导致了革命的暴发。这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契约论的实例。无论是卢梭的,还是洛克的,我都赞同这样一种社会契约论。暴政本身就是反社会的行为,如果统治者的暴政侵犯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那么人民就有权推翻其统治,这是一种普遍真理,在我看来。无论是封建式的农民起义,还是资产阶级统治下的社会,抑或是其他社会,如果统治者或者是政府无视人民利益,一切以自我满足和自我利益最大化为标准,那么这样的统治者或是政府就没有继续存在的理由,人民有权利并且应该对其施以最大的惩罚,即摧毁其统治,这是天经地义的。和平方式只能换取一时的利益保证,却给不了永恒的保护。我想这可能也是社会不断更替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财产,作为《政府论》的一个核心话题,作者花费了很长的篇幅进行论述。其中谈到:如果有人对共有地的东西施加以自己的劳动,使其产出了多余其自然状态下的产出,那么这就是一个人的私人财产了。意即财产是由圈占所得,你可以尽你所能地圈占,只要你不造成浪费,并且不影响其他人的财产。作者将这一部分定义为个人的私有财产,也就是在政治社会政府需要保护而不能随意侵占的部分。对于作者的观点,我有很多疑问。当然,对于劳动创造财产这一观点我是赞同的。但是,洛克假设的是自然状态过渡到政治社会后共有的土地还是足够多的,每个人都不因其所占而减少他人所拥有。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在当时的生产力量和资源状态下,似乎这一论点还可以稍微立得住脚,但我们如果将这一观点放到现在,又似乎有点荒谬。显然,资源是有限的,正是资源的稀缺性,才导致了我们所说的资源配置,如果个人无尽地圈占,只要稍微加以自己的劳动即可将这一部分占为己有,那么这个社会应该早就乱套了。此外,作者又宣扬要节制,也就是节约,每个人只取走自已应得的,不要多拿。后来又说由于货币的出现,使得原始的食物等各种易于腐坏的财产可以通过交易转化为可以长久贮存的货币,这像是在为资产阶级获得利润最大做解释。只要资产阶级愿意,他完全可以凭借其相对于普通广大百姓的优势地位圈占足够多的土地,获得更多的生产,然后通过交易的方式使其转化为货币,这当然不叫做浪费了。种种迹象表明,洛克都是在为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与获利方式进行宣传。如果联系到英国资产阶级执政后发起的大规模的圈地运动,这更像是对资产阶级获得私有财产的合法性的论证。不知作者在写《政府论》时,是否想到过圈地运动的暴力行径?是否思考过圈地运动对农民阶级的伤害?这就是我的想法与疑问。

但作者宣扬的保护私有财产这一点我想应该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每个人都不想自己合法的财产被别人占有。政府可以征税,但要征有所用,让人民感受到税收带来的公共利益的增长,真正的让广大的人民心甘情愿地去缴纳税款,而不是以一种强迫式的以满足自身暴政所用的姿态去征税,这是每个人都反对的。可以说,洛克这一资产阶级的观点(当然现在在我们国家也在逐渐完善对居民合法财产的的保护),对后来的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影响深远,在法国大革命中“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甚至被写进了《人权宣言》,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几大基本法则之一,这无疑是洛克的成功。

至于分权学说,我想这是洛克的又一成功。分权学说,在洛克之前就早已有之: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把政府权利分为讨论、执法、司法三要素;至罗马时代,波利比奥斯倡导“混合政府论”,认为罗马政体应为代表君主的执政官、代表贵族的元老院及代表民主的人民代表会议互相牵制和均衡;16世纪时,博丹提出司法独立的主张。但是洛克在《政府论》中提出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执行、外交三权,这显得比前几位似乎更有说服力,而且更类似于现代资本主义三权分立的体制。我们都知道,现代社会资本主义式的总统制民主制,以美国为典型代表,主要是受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在《论法的精神》中,孟

德斯鸠提出将国家的权利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力,并且由不同的机关行使这三项权利,以达到相互制衡的目的,来尽可能地避免独裁,保障人民权利,可以说,至此,三权分立的理论正式形成。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孟德斯鸠正是受到了洛克的影响才形成了自己的分权学说。立法权二者都有提出来,所谓的执行权利其实就是行政权力,唯一就是外交与司法的区别。但这一点不能影响洛克作为一个先行者的伟大。但是,在第十二章《论国家的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的结尾处,作者这样写道:“每个社会的执行权和对外权本身确是有区别的,但是它们很难分开和同时由不同的人所掌握;因为两者的行使既然都需要社会力量,那么把国家的力量交给不同的和互不隶属的人们,几乎是不现实的;而如果执行权和对外权掌握在可以各自行动的人的手里,这就睡使公共的力量处在不同的支配下,迟早会导致纷乱和灾祸。”从这儿看出,洛克支持的是将执行权和对外权统一于同一机关下,而立法权,在《政府论》中,显然是高于一切的。对于这一点,洛克的观点就有片面性了,更多的是一种主观的臆断。如果看看日后的美国,三权分立并没有招致纷乱和灾祸,至少直到21世纪美国依旧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所以,我觉得洛克的分权学说其实并不是三权分立,称之为“二权分立”可能更合适点(仅仅是个人观点)。

总之,读完《政府论》的下篇,可以说是获益匪浅,这让我对洛克的政治思想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对处在历史变革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也多了几分敬意。与此同时,产生了一些个人的思考和观点,无论对错,总之有收获就是好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多读书,总归是好的。

第三篇:《政府论》读后感

当我们试图去理解一本书的所指,就如同凭着路中央的印迹推断远行的车轴,猜测多过现实,最后所得到的,往往只是一幅幻象。

任何作品必将打上时代的烙印,看《政府论》,有必要先将英国在近代初期的历史温习一遍,洛克是经验主义的开创者,分权理论的发明者,以及第一位全面阐述宪政民主思想的哲学家。其政治思想影响深远,下篇主要是阐释“另一种关于政府的产生、关于政治权力的起源和关于用来安排和明确谁享有这种权力的方法的说法”。

我看《政府论》的下篇,感悟最深的有几个词——“自然状态”、“自然法”、“契约”、“财产”、和“分权学说”。似乎整个下篇十九章内容都是围绕着以这几个词为线索展开的,而恰恰这几个词恰恰也就是洛克政治学说的核心内容。

洛克认为人类原始的自然状态是一种和平与完美无缺的自由状态,人生来就享有自然给予的一切。但是这种自然状态又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点,比如说缺乏一个共同约束行为体的准则或者说是确定的法律。并且这里也缺少一个公正的裁判者和一个执行法律的公共权力。为了克服这种在自然状态下不可避免的漏洞和不便,政府就应运而生了。

在我看来,政府最初的作用就是从裁决者而来,就像两个人闹了矛盾,这时就必须出现第三者进行调和与评判。中国古代的衙门一直有着断案的传统惯例而且这也基本上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从中就可以看出裁决对于政府存在的重要意义。人类社会在生活与交往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共有的价值准则和伦理规范,但这些规范本身并不能直接约束人们的行为,而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去强制执行形成的规则(后来演进为法律)。

政府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生命财产和自由。但是作为政府,从洛克的定义上来说,就应当保证这个知识分子发表言论的自由。言论自由,是一种基本人权。只要是一个人,就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这跟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都没有关系。这跟表达的内容是真理还是谬误也没有关系。我们的政府应当保障人民应该享有的自由进而建设一个文明的国度。自由本是中国文化中所缺少的一类东西,更应该被细心呵护而不是被无情打压。

诚信是个人的品质,也是政府的品质,在洛克看来,政府一旦违背契约和不守信用,人民可以起来重建政府。未来的社会是一个讲求规则的社会,中国自古多例外却少规则。记得龙永图曾经说过:“入世最大的风险不是开放,而是我们不熟悉规则”。这也就间接要求我们的政府应当提高自身的信用能力。比如说政府的承诺应该完成多少才算信用的合理。当然,就入世来说,政府也应当提高对外的信用能力,在当代国际社会的纷争之后总,政府的信用问题也就是政府的生命线之一。

对这本并不是很厚的“古书”的研读也不是一朝一夕,一次两次的举动。世事纷乱,雾里看花之时求教前辈先哲也算正途。所得的不仅仅是道理和技巧,更多的是希望。多读书,总归是好的。

第四篇:《政府论》读后感

斗胆看了洛克的《政府论》,完全是抱着崇拜的心情看完了这本可以被称之为“圣经”的政治类书籍。

《政府论》,洛克的政治著作。1690年出版。作者写作的目的是对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进行辩护和理论总结。

全书分上、下2篇,上篇撰于1681年,作者逐条批驳了保皇派思想家菲尔默宣扬的“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说。下篇撰于1689年,在批判君权神授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洛克用自然法学说和社会契约论阐述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人处在一个时代能够看清楚这个时代,看清自己的国家,甚至看清楚自己国家的前途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早在三百多年前的洛克就做到了。他可以理智的驳斥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君权神授的理论和王位的世袭理论,并且看到英国资产主义革命的光辉的前途。可能是因为我自己本身不是基督教徒,所以对他用《圣经》上的理论来驳斥“君主神授”的思想,其实是不屑一顾的。但现在想来,一个人对一件事件都有权发表自己的看法的,这没什么了不起,即使在惊世骇俗。但这个人如果能在这个看法的基础上形成一整套系统的理论,并且把以书的形式出版出来了,实在是应该让我们来尊敬的。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最大的感触是第一次如此透彻的看清楚了政府的职能——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人民谋福利。祖祖辈辈的我们放弃了很多的权利,放弃了很多自由,放弃了我们最早的自然状态。本来的我们都是我们自己的上帝,我们可以把打猎打到的藏羚羊认为就是自己的而不用担心会不会触犯《野生动物保护法》,甚至可以把一片因为是我第一个发现的海滩认为是自己的。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一切,而不会受制于任何人。当我们的财产受到侵害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自己去惩处那些我们认为罪有应得的人。可人类毕竟是个群居动物,个人保护自己以及财产的力量太有限了,我们渐渐的发现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力量似乎更大些。我们联合成为国家,置身于政府之下,要求他保护我们的财产。正是这种情形,我们甘愿放弃各自独立的各种自由,比如惩罚权,交由我们中间被制定的人来专门行使。所以写到这里,很明显的可以看到,我们放弃了种种的权利交给政治社会,由立法机关按照政治社会的利益所要求的程度加以处理。这一切,都是出于各人为了更好地保护自身及自己的自由和财产的动机。所以任何一个理性的人,绝对不希望获得比现在差的生活状态。

这让我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的那些农民,那些不被压榨的吃不上饭了只得吃“观音土”,那些不被压榨的“卖儿卖女”是绝对不会像陈胜吴广那些人一样起义的农民们。我想如果那些农民能够比较清楚政府存在的职能,也许不会一直过着那么凄苦的日子。这似乎得感谢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们,是他们的愚民工作做的“好”。从焚书坑儒到各种各样的文字狱愚,弄着广大的农民。再是从汉代开始的狡猾的“独尊儒术”也坚定的支持着父权,或者说皇权。无不在在可怜的知识贫乏的农民脑中形成了牢固的思想:作为普通农民的他们只能卑贱的活着,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把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粮食的大部分交到中央。遇到了皇帝比较开心大赦天下的日子,少收点地租,还得五体投地的感谢一番。如果按照洛克的理论“一个人只要通过自己的劳动使自然之物脱离自然状态,他就对这一自然之物享有排他的所有权”。那个时代的中国农民们如果有幸读到这部著作,一定会意识到自己有多么可怜,人家抢了自己的土地,然后租给了你,还得感谢人家一番。

这就是穷人的自由:人们殴打他——他请求,用拳头殴打他——他哀求,如果人家让他走开,倒是多少还有几颗牙齿得到保留。

所以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十分形象的描绘出了中国古代农民的形象。虽说“怒其不争”,但能怪他们吗?他们只是世世代代都老老实实种地的农民,他们几千年的梦想也不过是“一亩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鲁迅先生是伟大的,他也是个相当有责任感的作家,但还是始终算不上是学者,可以像洛克一样“破”,但是他不能“立”。这也许就是鲁迅先生虽然伟大,但是不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吧。

当然,不管怎么样,封建主义还是结束了,被束缚了千年的农民被解放了出来。不过虽然说土地税已经被取消了,但土地所有权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当然这是后话了。

第五篇:政府论读后感)

《政府论》下篇读后感

政府是在发展中,基于人民的同意,自然而然产生的。在《政府论》下篇中,我们的作者洛克详细的阐述了政府的真正起源、范围和目的。

作者在第一章中就介绍了政治权利的概念,即政治权利就是为了规定和保护财产而制定法律的权力,判处死刑和一切较轻处罚的权利,以及使用共同体的力量来执行这些法律和保卫国家不受外来侵害的权力;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公众福利。直接给了我们一个明确性的理解。在接下来的开篇中,作者对自然状态做了高度的评价。作者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全自由和平等的状态,当然也是人类最初的社会状态。但要说明的是:这种完全自由也绝不是放任,因为自然法在自然状态下起支配作用,每个人都必须遵守自然法,而又根据权利与义务的相对统一性,所以人人都具有执行自然法的权利。虽然一开始作者对自然状态的解释近乎完美,但不可否认的是自然状态也存在缺陷,在人类发展初期,也许这种状态尚可维护社会稳定,因为此时人们还高度信仰着上帝,在这种纯靠自觉性,没有成文法律、没有裁判者和执行者的自然法体系中,产生了一种习惯:自觉的将上帝当成了仲裁的见证者。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一旦人们对上帝持有怀疑或侥幸态度时,那自然状态便会长期演变成战争状态,混乱也就不可避免了。为了弥补人类在单独生活时必然产生的缺点和缺陷,人们就自然地走到一起,共同生活,从而联合起来形成政治社会。最初的政府也就这样产生了。

讲到财产权时,作者的“劳动创造价值”让我印象深刻。现在的社会都是祖辈们辛勤劳动后的结晶,也正是劳动增加了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吃的、用的都离不开劳动,在劳动中我们实现了私人土地的占有,享有了明确的财产权。而政府的作用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反观现在,社会在不断发展,而“劳动者”却不断退化,“啃老族”“富二代”已成风尚,逐步形成了一种流行趋势。曾经的劳动人民都成了白领亦或那做着美梦的白领,网上冲浪,电子游戏,QQ聊天已经贯穿每个领域,置我们新时代的希望于如此的环境下,他们又怎会懂得劳动的价值。也许又会是一个“我爸是李刚”。

可见,在参加政治社会时,人们主动放弃他们在自然状态中所享有的平等、自由和执行权,把它们交给政治社会,由立法机关按政治社会的利益所要求的程度加以处理。这一切,都只是出于各人为了更好地保护自身及自己的自由和财产的动机。所以说政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和平、安全和公共福利产生的。

历史上,人民为了维护主权、正义、平等的权力起来反抗推翻政府的例子数不胜数。可究竟是什么导致政府的解体这一结果产生的呢?我想都离不开统治者的吧,在意愿上及行动上违反了人民的委托,妄想独立于人民之外,做个专制的独裁者,所以懂得维护主权的人民起来反抗,推翻这个旧的政府,建立一个新的政府形式,把立法权、执法权交给他们认为适合的新人。我国远古王朝的变迁,用现在的话讲,也是政府解体和重生的问题,其本质也相差不大的吧。

《政府论》是一本外国学术书本。作为一个刚接触此类书的我,读起来还是有点吃力的,思维还定格在一定程度,无法得出独到的见解,能接收的也只是作者所提到的一些观点中的一部分,是不全面与不深入的。

下载政府论读后感(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府论读后感(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府论读后感

    《政府论》读后感 10法三李宏灿201030840314 在这个学期里,经过唐老师的介绍,我读了洛克的《政府论》。虽然我只是读了下篇,但还是觉得知识浩如烟海,是一本值得不断细细品味的书......

    洛克政府论读后感

    洛克政府论读后感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最大的感触是第一次如此透彻的看清楚了政府的职能——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人民谋福利。祖祖辈辈的我们放弃了很多的权利,放弃了很多自由,放弃......

    洛克《政府论》读后感5篇

    洛克《政府论》 洛克的《政府论》较《论自由》好懂,几乎没有什么晦涩的语言让我抓脑壳。 全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神、上帝的名义做例来“说教”,才更被西方的人们所接受和信服......

    政府论读书笔记

    洛克被称为是近现代政治自由主义最主要的启蒙者之一。他的代表作《政府论》开启了人类政治思想的一个新时代,成为政治自由主义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政府论》分为上、下两篇,......

    政府论读书笔记

    洛克被称为是近现代政治自由主义最主要的启蒙者之 一。他的代表作《政府论》开启了人类政治思想的一个新时代,成为政治自由主义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政府论》分为上、下两篇......

    论政府采购程序控制

    论政府采购程序控制规范政府采购程序,要对政府采购中的异常情况设立有效控制阀。政府采购的控制阀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针对特殊情形,招标机构可以中止政府采购项目,招标机构应......

    读书笔记之《政府论》

    读书笔记之《政府论》 《政府论》为英国洛克所著,一书包括“破”和“立”两个部分,“破”的部分驳斥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君权神授说和王位世袭说。其中以驳斥菲尔麦的著作《先......

    《政府论》读书笔记5篇

    “读而思”系列之《政府论.下篇》 (14地方政府学 王杨) 一、作者与书简概英国人洛克是自由主义的奠基者和最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之一,其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伏尔泰和卢梭以及苏格兰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