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服务型政府建设
提纲:
一、什么是服务型政府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1.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
2.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3.形成有效制度安排。
4.改进政府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
(二)、服务型政府的特征
1、服务型政府是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
(1)公民需求是政府工作的起点。
(2)公共政策应该是公民需求的反映
(3)公民有权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
①公民作为执行主体之一直接承担公共政策的执行任务。
②公民作为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监督者来参与政策的执行。
(4)公民是否满意是评估政府绩效的主要标准
2、服务型政府是有限政府
3、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
二、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发展历程及必要性
(一)人类社会经历的三种政府治理模式
1、统治型政府
2、管理型政府
3、服务型政府
(二)、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历程以及必要性
三、更好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途径
(一)实现权力主体的多元化
(二)打造有利于社会自主发展的法律制度环境
1.完善行政立法和监督机制,坚持依法行政。
2.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3.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制度。
(三)为社会自主发展制定各种有利的政策导向
1.加快政务流程再造。
2.建立科学绩效评估体系。
3.积极引导公民有效参与。
论服务型政府建设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服务型政府作为一个核心概念,引起了西方各国的关注。它们掀起了一股行政改革的浪潮,转变过去以“权力”为导向到以“服务”为导向。现在构建服务型政府之风已经吹遍世界。在我国,也不例外。本文在界定服务型政府概念和特征,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历程基础上,总结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了改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途径。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 概念 特征 建设途径
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无所不能、无所不包、无所不办,这种政府体制和控制型行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社会和公民发生了碰撞。各级地方政府为了优化发展环境,对自身的改革提出了要求,这就需要有一个新型的政府形象取代旧有的控制型的政府形象。
一、什么是服务型政府
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政府职能归结为四个方面: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艰巨的任务,要求政府从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服务型政府的内涵至少应包括四个层面。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1.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政府的管理理念决定着政府的行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条件。各级政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政务活动中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做到保障民权、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开发民智。
2.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职能问题是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明确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这应成为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核心职能。
3.形成有效制度安排。没有制度保证,“服务”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要通过制度设计,加快形成政府服务运行机制。严格依法行政,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政务公开机制、群众监督和参与机制。
4.改进政府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政府应成为经济发展方向的指引者、经济关系的协调者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做“精明的导航员”、“公正的裁判员”和“忠实的服务员”。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二)、服务型政府的特征
1、服务型政府是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
这是服务型政府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我们判断一个政府是不是服务型政府最根本的标准。也就是看政府与公民的关系,究竟是官本位还是民本位?究竞是政府本位还是社会本位?究竟是权力本位还是权利本位?以公民为中心就是实现“政府本位”向“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的转变。具体来说“以公民为本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1)公民需求是政府工作的起点。
公民的需求就是政府工作的指针,政府要从事什么工作、向公民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不是从政府一厢情愿认为公民需要什么的服务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而是以公民的需求为依据,公民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政府才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公民不需要的服务,政府不能强制使其接受。这就要求政府要深入地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全面掌握社会的真实情况,广泛了解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意见和建议,真正了解公民的需求是什么。
(2)公共政策应该是公民需求的反映
这是公民本位在决策环节的体现。政府作为社会服务的领航者,应当致力于制定有利于公共利益以及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政策,而不应图利特定企业、利益集团,不能只做政治正确的事,而忽略政府责任与道德的实践。这就要求公共政策的达成,必须是在公民广泛参与的基础上,通过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互动而制定出来的。政府必须为公民自由、充分的表达其利益需求提供畅通的渠道和采取有效的途径,整合公民的各种服务需求,并确保最终达成的公共政策符合最广大公民的根本利益。
(3)公民有权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
公共政策制定出来之后,公民有权参与公共政策的执行。公民对执行行为的参与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公民作为执行主体之一直接承担公共政策的执行任务。这也是新公共管理提出的公共
管理主体的“多元化”观点和治理理论提出的“共治”思想在服务型政府执行过程中的体现。
②公民作为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监督者来参与政策的执行。在各种执行方式中,政府都应该为公民监督提供必要的条件,即使在那些由政府独自承担的政策执行中,如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执法监督等,也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向公民公开,以接受公民的监督、评价等参与活动。为此,要求政府要就各种政策的执行情况、程度以及在执行中所遇到的各种有利或不利条件等向公民及时、全面地公开,公民可以就执行情况发表意见、实施监督。
(4)公民是否满意是评估政府绩效的主要标准
这是公民本位思想在评估环节中的体现。服务型政府作为一个以服务为主要职责的政府,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公民提供令他们满意的服务,因此,是否为公民提供了他们满意的服务就成了考核政府绩效的主要指标。这也是我们党一贯主张的做法,如邓小平就认为“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江泽民同志更明确地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现在的关键是要落到实处。
2、服务型政府是有限政府
政府既不具备充分的理性,也不具备完备的德行,它不是一个全知全能的超人。如果没有被有效控制,政府必然利用对公共产品的垄断来提高费用、扩充机构、增加人员、增加支出,导致官僚主义,诱发财政赤字,甚至为了政府自身的特殊利益偏离或侵害公共利益,妨碍社会公平与正义,引起社会矛盾。服务型政府中,政府权力和职能受到法律,民意和社会的限制,不再是无所不包,无所不能,而只是对市场和社会功能缺陷的弥补,共同推进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与多元化。通过市场、社会组织与政府三者之间的制约与合作,对复杂多元的社会利益进行协调整合,共同承担起社会管理的职责,形成良性互动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
3、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
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发展是政府的责任,这是有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基本关系决定的。履权必负责,滥权必问责。责任政府行为承担政治上,法律上,行政上和道德上的责任,实行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缺乏完善的责任制约机制,会导致政府管理过程中责任的丧失、效率低下,以及各种寻租、腐败现象的出现,直接损害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公共利益受损,使社会不和谐。只有责任政府才能积极应对社会和公民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公正、有效率的实现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二、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发展历程及必要性
(一)人类社会经历的三种政府治理模式
纵观历史长河,人类社会经历了三种政府治理模式:统治型政府,管理型政府,和方兴未艾的服务型政府。
1、统治型政府是前工业社会、在自然经济主导下一般国家普遍采取的政府治理模式。统治型政府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维护阶级统治,从而防止社会在剧烈的矛盾冲突中走向衰败,导致国家灭亡。因此统治型政府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如何更好实现阶级统治展开的。政府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也向社会和人民提供一些服务,但都不是从社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因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
2、管理型政府管理型政府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时期,但最终形成于l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由自由竞争走向垄断,政府不能仅仅充当职责主要限于维持公共秩序,处理国防,外交事务的“守夜人”的角色了,这就对加强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型政府的主要特征是社会本位、公民本位、注重管理、适度干预。从传统行政到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到公共管理等几次大的政府改革运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先后经历了“守夜人” 到“干预者”、“划桨人”到“掌舵人”等发展阶段,形成了具有小政府、大社会等基本特点的有限政府、法治政府。
3、服务型政府是管理型政府的进一步发展。它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主化浪潮开始由政治领域向行政领域转移,公民的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越来越多地主动积极要求参与到公共行政中来,不再甘心做一个消极的被管理者,这就要求政府的管理模式必须对这种需求做出回应。服务型政府把公民本位确立为自身的指导理念,正是对民主实践发展需要的一种积极回应。在《政府属于我们》一书中,作者提醒不要忘记政府是属于它的公民的,“当我们急于掌舵时,也许我们正在淡忘谁拥有这条船。公民不仅是船上的乘客,而且更是船的真正主人”。《新公共服务》一书也提出:服务,而不是掌舵。这都意味着政府需自省,调整自己职能。
(二)、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历程以及必要性
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服务型政府作为一个核心概念,引起了西方各国的关注。它们掀起了一股行政改革的浪潮,转变过去以“权力”为导向到以“服务”为导向。现在构建服务型政府之风已经吹遍世界。在我国,也不例外。
2000年《行政论坛》第4期上刊发的《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一文,首次使用服务型政府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与统治型、管理型相对的 一种行政模式。显然,这是从政府治理模式的角度定位的。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我国不能不与世界的惯例接轨,政府的功能、结构和行为也必须要有相应的转变,因此,建立服务型政府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成了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外在驱动力。2003年,非典的爆发,暴露了我国政府职能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严重缺失,它成了一个催化剂,引起了全社会对我国政府职能的 重新认识,加深了我们对建立服务型政府必要性的认识。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现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
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的 问题。如地区差异日益扩大;大量的失业人口;社会保障严重缺失;农民增收困难、负担过重、生活困难;犯罪活动日益严重;政府官员的腐败难以抑制等,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安全,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我国政府必须进行根本变革,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三、更好地实现服务型政府的途径
建立一个能够满足我国公民公共需求的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治发展中一个不可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项深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施政理念的变革、政府职能的转变、服务能力的提升、服务行为的规范化等多方面因素。中国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实现权力主体的多元化
政府并不是国家唯一的权力中心,各种机构只要得到公众认可,就可以成为社会权力的中心。在公共行政管理系统中也应由政府单一化管理转向由政府、公民、社会、中介组织和市场主体共同治理的多元化治理模式。在公共服务的运作过程中,委托代理、中介行为、自愿者参与以及社区活动等均可广泛介入。要注意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吸纳政府以外的市场主体、社会主体积极参加政府公共活动,实行公共服务主体的多元化。这有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的关系,逐步改变政府角色越位、错位、缺位的现象,为更加合理地界定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中的职能,更有效地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奠定良好基础。
(二)打造有利于社会自主发展的法律制度环境
1.完善行政立法和监督机制,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官而非治民,是依法治权而非治事,其实质和重心是对行政权力加以规范和约束。当前,应特别重视界定行政立法主体的立法权限和约束条件,防止个别部门以“法”扩权或越权谋取集团利益。同时,完善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政府公共权力的行使要透明,形成政务公开的制度性框架,发挥审计、监察部门、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2.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对行政审批的运 作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索,实现制度创新,建立一套新的、有效的行政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是实现政府职能 转变的有效途径。改革行政审批的实质是对权力的一种下放。在权力下放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就必须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以此为契机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实施行政许可法 中的新问题、新情况,真正做到严密审批程序、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使审批过程规范化。
3.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制度。在现代社会,公 共财政是公共体系运作的血液,是政府提供有效公共服 务的基础。目前,我国的财政支出格局还带有比较浓厚的 “建设财政”特点,财政支出被大量用于那些本该由市场 发挥作用的领域,经济建设支出过高,公共服务支出偏 低。因此,要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加大财政支出 中用于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公共服务项目的比重;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三)为社会自主发展制定各种有利的政策导向
1.加快政务流程再造。
目前,政府的管理正在经历从宏观到微观,从表层到深层,由粗放向专业化转变的一个过程。服务型政府并不是大刀阔斧通过大部制改 革就能够实现的,而是一件“细活”。必须不断优化管理的层次,提高管理的效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政务流程再造可以利用电子政务的相关技术,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流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建设来加强对社会的管理,从而达到缩短管理层级、细化管理内容的目的。
2.建立科学绩效评估体系。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方的公共服务都缺乏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因此,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很难“量化”。政府应当推进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评估,进行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的测量。公共 服务绩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绩效,主要表现在经济持续发展上,国民经济不仅仅在量上扩张,而且在结构的合理前提下有质的提升;二是社会绩效,是指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其内涵丰富,包括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普遍改善和提高。三是政治绩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绩效最经常表现为制度的安排和制度创新。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政府绩效评价,把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落到实处。
3.积极引导公民有效参与。
在现代社会,单靠政府自身的结构调整,而没有公民的参与,政府的改革就不能取得突破。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全社会的成员共同努力铸就的。在强调公民参与时,也要注意,由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组织不完善,不能一味的强调公民参与的广泛性和深入性,要根据公民的特点和议题的性质,理性考虑公民参与的梯次发展与有序参与的问题,并改进参与方式,建立激励机制,让全社会的公民都能够投入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燕继荣主编.《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再造七项战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珍尼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丁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35.
3、王春霞,刘维.《服务型政府——21世纪中国政府改革的方向》,《兰州学刊》,2004年第4期
4、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7):875、虞崇胜,郑迎春.政通才能人和: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2):18-19.6、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改革的目标选择切.中国行政管理(北京),2005,(4)..
第二篇:论十八大-服务型政府建设
服务型政府建设
中国特色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行政体制的方方面面。我认为,立足国情理清我国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是深入开展研究的前提。要顺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我们必须确立明确的价值取向,否则就可能南辕北辙,偏离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方向。我们认为,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社会公正、社会本位、和谐发展等价值取向是符合国情的现实选择,只有重视并发挥这些价值取向的作用,才能解决服务型政府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减少盲目性,才能使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向既定的目标发展。政府职能是指政府根据保持政权稳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承担的职责和功能。任何国家的政府职能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行政生态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准确定位政府职能是我们开展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政府一定要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重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公务员队伍作为党政人才的主体,是政府职能的具体执行者,服务型政府的成功建设始终离不开公共财政制度作保障,我们必须加快以公共化为取向的财政制度变革,改革公共收入制度,完善公共支出制度,并逐步理顺公共服务供给中各级政府财政事权划分。
反观医疗服务,为什么居民开支的增长幅度远不及交通和通讯,却惹得全社会抱怨不已?我们还是要到“服务供给怎样响应需求增长”那里寻找原因。在本文开头,我们肯定了改革以来国家医管政策的调整和进步。但是,原则是一回事,执行是另一回事,执行的力度又是一回事。从结果判断,相对于医疗服务需求的急速膨胀,政府医管政策的调整还是太不及时、太不到位,以至于医疗服务资源的动员,还是满足不了强劲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允许私人行医,是早在1980年国务院文件就提出的政策。可是直到2005年,全国获合法行医资格的城乡私营诊所不到14万家,平均每万人口1.07家而已。对于实现了高度城市化的国家,这个密度也许够用,但对我国而言,为什么“看病难”的同时,很多地方私人行医的执照还是那样难以拿到?资质门槛倒也罢了,可是有的主管官员随口一句“过度竞争”,就拒绝人家的开业申请,完全不顾合格者行医是公民的一项权利。要是服务市场真的过于饱和,当事人不比审批官员更在意、更敏感吗?让一些人谈虎色变的“过度竞争”,无非就是医疗服务供给方之间的竞争加剧,这对患者而言岂不是天大的一桩好事?
中国的医疗体系在行政垄断下,呈现出公立医院数量少,民营医院发展难的状况。而且这个状况有日益恶化的趋势。《今日话题》曾援引中国卫生统计数据指出,近10年间政府办医院医师日均负担诊疗人次增至1.4倍,日均负担住院床日增至1.7倍,如此供需失衡之下,怎能不“挂号难”。尤其是一些专家资源,极其稀缺,“一号难求”。
而淘宝网或能解决挂号便利的问题,却难以解决号源多寡的问题,对淘宝挂号平台寄予厚望的人恐怕得失望了。
挂号方式的争议背后,医疗资源的集中和稀缺才是症结,至于怎么分配,只需把握一个原则——公平。
在整体医疗资源紧缺,特别是高端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其它的平台都是一种手段,即怎样分配有限的资源。分配的方式有多种,个人更倾向于公平。但是真正做到公平也很难,有些人会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把号占了以后再去倒卖。这个才是我们需要去解决的。
在公平的原则下,有人认为,官方通过限制网络挂号、电话挂号等方式的号源比例来保证不掌握新型挂号方式人群的利益,这是正确的政策。而在新型挂号平台方面,面对其他机构的挑战和突破的应对之策,也许更需理解和自省,而不是简单的批评和排斥。
动人以行不以言
近期,被称为“民工局长”、“招工局长”、“卧底局长”的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家顺的事迹被广泛宣传报道,人们无不为他“贴心为民”的事迹所感动。陈家顺同志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具有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他始终怀着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把日常工作当作事业去追求,不讲价钱,不提条件,不找借口,诚信守诺,传递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正能量。为了给农民兄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他充分利用自己职务经常与企业打交道的便利条件,除了积极架起企业与农民之间在用工需求的桥梁之外,还积极为农民兄弟开辟和深掘更好的致富出路和机会,从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信息。这种100%的全心全意之工作方法与态度,想服务对象之所想,及服务对象之所及,是我们当今公务员队伍中最最缺乏少见的,实属凤毛麟角。
陈家顺的言行举止,反映了一个基层国家干部真正甘为人民公仆的高尚品质。“当干部就是为群众打工”,这句话是陈家顺同志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发言题目,也是陈家顺的为官之道,是他五次深入企业当“卧底”、半夜三更起床为农民工买火车票、为农民工讨薪等等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只有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放下“官架子”,从过去命令群众干事的工作方式转变到主动为群众服务,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真正为群众“打好工”,才能树立干部在群众中可亲可敬的形象,才能真正体现出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群众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一件一件地做好。”这句话是陈家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的座右铭,他一直在默默地践行着。毛主席说过“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句话和陈家顺的话体现了同一个道理,那就是坚定与执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不能因为我为群众做过几件好事、实事而沾沾自喜、居功自傲,而是要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像陈家顺哪样真正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一件一件地做好。“人在做,天在看,做事为人要对得起天良。”这句号是陈家顺父亲对他的告诫,也是我们每个一个有良知的人的为人处事之道。一个人只有心怀感恩,多行善事,才能对得起天地良心,才能获得来自内心深处的慰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领导干部,做事更是要对得起天良,常怀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人民、敬畏党,努力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争当一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也正是因为他的出色表现以及他的贴近百姓的感人故事,被央视记者选为走基层跟踪采访报道的重点素材对象,他的事迹一经播出,红遍大江南北。这样的报道对于整个社会产生的积极正面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宣传也大大提升了基础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与形象。与此同时,更多地是唤起了百姓们对自己身边的基层干部在工作效率、态度、感情的对号入座之监督和赋予的更大期望。
像陈家顺同志这样的信守岗位、不畏艰辛、一丝不苟,一切工作讲究实际与效率和一切利益从百姓出发的工作内容可以堪称是党的最优秀的基层干部,公务员队伍中的楷模,百姓的知心人。我想一个具有敬业诚信精神和高度责任感的人,一定会体现人生价值,把名利看得轻如鸿毛,从而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作为人社干部,要发扬敬业精神,更要发扬奉献精神。键时刻挺身而出,冲在一线;不为个人进退而坐思行想;谦虚谨慎,甘为人梯,真正展现出新时期公务员干部应有的品格风尚!
舌尖上的腐败
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数量巨大,折合约500亿公斤,相当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按较保守的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这一组组数据,何止是触目惊心,简直有些耸人听闻。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曾几何时这一优良传统被奢侈浪费冲击的体无完肤。这与权力部门的公款消费有巨大的关联性,由于权力监督的乏力,他们把人民所赋予的权力用在“贪图享乐、营私舞弊”之上,长此以往,上行下效,浪费歪风自然得以助长,形成了铺张浪费的社会积弊。
官员大吃大喝是舌尖上的腐败,其表现形式五花八门,召开会议要大吃大喝,迎接检查要大吃大喝,平行交流要大吃大喝,开展活动要大吃大喝,庆祝节庆要大吃大喝,即使什么事没有也可以随便编个由头大吃大喝。对于超标超规吃喝的报销也“高招”频出:先找个理由走预算内经费;预算内经费不够了,换个发票走别的项目或者干脆开设“小金库”;不想从本单位经费中出,就找下属的企事业单位或者找私企报销;实在没有办法,还可以先欠着账,等以后再说„„这种舌尖上的腐败,钱虽然没有揣到个人兜里,可危害一点也不小,这给财政带来巨大浪费,损害了民生福祉。进一步说,财政的钱从哪里来?自然是从税收来,这些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的开支最终必然要转嫁到企业和百姓头上,增加了社会负担。同时,铺张浪费,弄虚作假,助长了歪风邪气,提供了滋生腐败腐化的土壤。习惯于大吃大喝的一些干部,渐渐养成了“要办事,先请客”的官老爷做派。如此风气若蔓延开来,必将败坏社会风气。这种不良行为,严重损害了干群关系,影响了党的形象。那些“吃货”干部由此开始,慢慢放松警惕,逐渐摧毁心理防线,最终干出违法乱纪的蠢事来。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喝醉了就可能控制不住自己,平时不能办的事在酒桌上都办了,从舌尖上的腐败开始,渐渐滑向腐败堕落的深渊。开展廉政建设,首先从舌尖上的腐败开始。然而纵使有关部门喊声很高,行动却迟滞不前,就是对“贪婪之嘴”和“贪欲之手”的放纵。要关住那张贪婪的嘴和贪欲的手,既要有制度的笼子,又要有公众的眼睛,这给公众传递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要求官员“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如果说运用行政手段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那扭转不正之风则是根本的途径。单纯从刹住公款浪费开始,无疑是按住葫芦浮起瓢。要想刹住“舌尖浪费”之风,必须要有全社会的正能量,如此形成合力,才能使浪费和腐败得到遏制。
墨子言,“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李商隐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在历史的经验中,往往蕴含着深刻哲理,发人深省。细数历史中的盛世王朝,几乎都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中成就;而史上的破败和衰亡,又大多和酒池肉林、骄奢淫逸密不可分。跳出历史周期律,最重要的就是牢记宗旨,自我警醒。向舌尖上的腐败宣战,真的要动真格了!
中国式过马路
近日,一条“中国式过马路”的微博火了。所谓“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不可否认,一些人的素质确实有问题,然而就过马路问题一棺定论地否定中国人的整体素质,是有失偏颇的。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当代,物质条件的发展同时带动着人们思想的转变,国民素质是一种相互影响的社会现象,但同时也需要科学的制定现实可行的法规条文来保障各方面的利益,在交通来说更应该唯人至上,才能更充分的体现我国以人为本的国策。
发达国家的人却少有这种陋习,在国外一旦闯红灯,就会被制止并罚款,就算是不守法的人也就慢慢自觉起来,久而久之,不再闯红灯了。同样道理,一些外国人来中国,屡次过马路等红灯,在发现不闯红灯“吃亏”后,也就自然而然地加入了闯红灯的行列。所以这种“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不是天生的,国人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交通法规的教育,这是维持交通秩序,也是保护自己安全的基本准则,但是长大进入社会后,发现更多的交通违法或是其它犯法,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制止和惩罚。这种客观存在势必要反映到人的头脑,并产生一种错误意识,那就是各种违法比比皆是,一个小小的闯红灯又算的了什么。那么增强法律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随着我国国民教育和素质的普及提高和普法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全体社会成员要全面进行更深层面的法律意识教育。其次,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使之更具有严密性和可操作性,更加有效地规范和制约现代社会生活的运转。这种法治社会环境必然“感染”每个社会成员,形成普遍的、更具深层面的法律意识。最后,通过大众传媒加强法治宣传,有选择地借鉴国外有益的实例向社会各个角落进行传播,使每个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升华于这种法治氛围之中。
不可否认国人法律意识欠缺是一个问题,但交通管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道路、信号的设置上,有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几百米才有一个行性横道,右转机动车与行人抢道等等。据公安部交管局排查显示,在全国范围内排查的99372组信号灯中就有4807组存在配时、安装位置不当和形状、排列顺序不正确等问题。可问题是,现在有关部门却单单把“中国式过马路”归咎于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法律意识淡薄,就实在有失公允了。实际上,经过多年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国人的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普遍增强,“红灯停绿灯行”也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一个有10682人参与的“全国交通安全日民调”显示,93.6%的人认同交通信号是无声的法律,应该遵守,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除了以上的客观因素,还有一个间接的因素就是机动车不遵守交通法规,不礼让行人,才使得行人不得不扎堆保护自己的路权。正如有专家出的那样,在信号灯控制的路口,当人行道上绿灯时,右转车辆理论上应该让人。但现实是,车辆基本上不让人,行人必须与机动车争抢才能过马路。而在没有红绿灯的人行横道线,机动车更是旁若无人,横行霸道,逼得行人无法过马路。在这种人车冲突中,行人始终处于弱势,处于没有保护的状态,行人只有用闯红灯来表示自己的不满,来捍卫自己的路权了。
由此可见,“中国式过马路”折射出种种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法律意识的单薄造成的,要让全民树立法律尊严意识任重而道远,但让自己做到却并不难,每一个自我的实现,不正是全名族的实现吗?
毒生姜
今天我们吃什么?这是一个看似轻松但事实上却无比沉重的问题,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一起起怵目惊心,轻者致病,重者要命,国人为之惊恐、为之愤怒。继海南“毒豇豆”事件、福建“毒乌龙茶”事件、山东“毒韭菜”事件、湖南“毒金银花”事件之后,最近在山东潍坊地区发现,当地有些姜农使用神农丹种姜。神农丹主要成分是一种叫涕灭威的剧毒农药,50毫克就可致一个50公斤重的人死亡。当地农民知晓神农丹对人体有害,种出来的生姜也是不能食用的,他们自己根本不吃使用过这种剧毒农药的姜。
媒体在维护食品安全方面的作用及“辉煌战果”的同时,也反应出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失职和缺位,这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弊端造成的,唯有国家宏观调控才能规避风险,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以道德为支撑食品安全体系。潍坊的“神农丹姜”生产者,并不是不能生产合格的、安全的生姜,而是内外有别的标准、坑蒙拐骗的勾当,监管自然难逃其咎,但同样值得反思的,是从业者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构建并重塑食品生产领域的“道德血液”首先要从思想上做正确的引导,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做一个思想纯洁,道德高尚,行为诚信的人。因为人们价值观念上的偏差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只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思想保证。
二、以法律为保障食品安全体系。我们在执法过程中,会使许多有害物资蒙混过关,给为非作歹者留下作恶空间。在工业化程度提高、生活节奏加快、加工食品越来越成为人体主营养素来源的同时,我国的食品标准,总体水平偏低,部分标准之间存在交叉、矛盾,重要标准短缺,标准的前期研究薄弱、实施状况较差,甚至强制性标准都得不到有效执行。毒生姜事件的双重标准,也暴露了监管的问题。标准的导向很明确,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产品。食品安全事件中不乏利益冲动,但要确保食品安全,对于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都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做不做”的问题。因此加大对食品安全的保护力度、完善食品安全保护的刑事立法,加强食品安全的行政法规与刑法的对接势在必行。具体从法律惩戒的作用来看,最高刑更多的是起到罪行弥补作用,恰恰是最低刑能够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借鉴治理“酒驾”的经验。一是细分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条款,解决入罪门槛过高的问题。二是进一步明确犯罪定罪、量刑的条件和标准,而不是“X年以下”有期徒刑;让刑法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最后防线,使食品安全成为一道不能也不敢逾越的红线。
三、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做好宣传预警工作。消费者对可识别的安全食品表现出较强的购买意愿,因此关键在于向提供充分、真实、可靠的信息,否则会误导消费者,从而增加消费者的健康风险。
俗语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大链条中的重要的一个环节,对食品安全问题曝光的终极目标,在于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健康、诚信的和谐社会。无论是媒体、公众还是政府,只有以理性、建设性的姿态处理食品安全事件,引导而不误导,帮忙而不添乱,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推动和谐社会最终实现。
第三篇: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对策
浅谈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中共威宁自治县金钟镇党委书记—陈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日新月异,人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政府职能也要随之而转变。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及小康社会的建设,建设现代化公共服务型政府已成为当今政府改革和创新的又一新亮点。邓小平同志告诉我们既要解放思想,也要改革开放。所以我们应摒弃过去的因循守旧、按部就班,要努力的创新,建设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成为我们首当其冲的任务。然而如何界定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义、在建设中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建设现代型服务政府等问题,都有待我们去深思。下面是我的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如何正确理解现代服务型政府
现代服务型政府顾名思义就是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现代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有机结合。现代型政府就是要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迎合时代的要求,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政府”这个国家机构的代名词都应赋予时代的特色,应把先进高端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政府的行政执法中来,达到高效、便捷、利民、创新的效果。社会在进步、事物在变化,我们对现代型政府的诠释也在相应发生着改变,就如同马克思哲学里的社会生产关系要符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样,只有与之相适应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样的,社会进步了、发展了,人们的意识、生活工作方式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那么我们的政府职能也同样要与之相适应,才能发挥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职能。总之,现代型政府就是观念要
1与时俱进,方式要与时代同步伐,能解决新问题,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人民各项事业创新,为社会全面发展谋新路子。在新的改革开放的今天,将墨守成规的政府职能转化为开放先进的政府职能,关键取决于思想观念能否适新形势、新环境下的要求,能否有效利用资源优化配置、效率市场调节作用。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目标是服务人民。服务是一个社会的范畴,它包含了方方面面的因素,即资源优化配置、市场经济调节,社会治安管理、公共服务等。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大的范畴,一是服务于人,二是服务于事,它准确地概括了政府是由谁来掌舵,为谁掌舵、怎样掌好舵的问题。服务型政府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为人民做实事,方便人民,调节资源,调控市场,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国家机构。
二、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于人民,人民在赋予权力的同时也赋予了责任和使命。“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的治国之道,其中我们可以看到治国最终还是为了人民,一切权利都是围绕人而进行的。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今天,我们更要以一种创新的姿态为人民树立一面好的旗帜, 和人民群众手拉手、心贴心,所以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至关重要。
首先、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是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是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只有建立服务型政府,以服务人民、服务市场为己任,才能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艰巨的任务。
其次、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现代社会竞争激烈, 政府自身建设的客观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政府组织结构日益系统化,中间层级政府的信息传递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空闲。随着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加快,公民主体意识、民主监督意识日益增强,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升。面对新的形势,政府应当具有灵活的管理体制,以对公民需求及环境变化作出及时、准确的回应,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做事风格,做到为民、利民、便民的工作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让人民信服、得到人民的拥护。得道多做,失道寡做,我们需要和人民群众在一起,所以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当前在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倡导建设现代服务型机构,其目的都是为了方便,快捷,提高办事效率、吸引目标顾客。同样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它不仅要服务好人民群众,更重要的是为其谋发展,找出路。从而就千方百计吸引投资商、吸引人才、吸引资金,使得现代服务型政府不仅要服务群众,而且还要服务社会各界。但是现在的政府在现代型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令群众不太满意的地方。譬如,机制不够健全,没有一套完整细致的机制来规范行政工作 人员的言行,部分制度形同虚设,没有用到实处,导致行政
人员言行随心所欲,不受拘束;行政人员的素质和意识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一个政府机构的服务工作做得如何关键要看从政人员的素质和意识,如何看待身在其位的价值和意义。有的行政人员心里有的只是飘飘然,缺乏责任心,对待老百姓态度生硬,办事拖拉,摆官架子,说话不清不楚、绕弯子,让老百姓听得一头雾水,在群众心目中形成了不良影响,导致群众基础差,工作无法开展。业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导致了服务不及时、不全面,办事效率低下。
四、结合实际找对策,让现代服务型政府住进群众心中。要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是党代政府必须坚持的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从政府管理机制、管理职能、管理方式及人员素质方面下大力气。
(一)健全完善服务管理机制,坚持依法行政
建立一套管理服务制度,细化管理内容,明确责任人,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从业人员的一言一行到领导班子的决策部署都以制度为准则,不徇私枉法、不区别对待,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执政之要在于为民,行政之要在于依法。坚持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各级政府机关都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善于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其他行政事务。要以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重点,加强行政立法,提高行政立法水平。要改善行政执法,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要继续坚持各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制度,确保公共行政权力的公正、公开、透明,有效运行。要强
化政府机关问责制,树立责任政府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二)强化行政队伍的团队精神和行政素质。每个政府机构里的所有行政人员就组成了一个团队,服务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这个团队的团结和协作能力,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在工作上有所突破,反之,则不然。然而一个现代服务团队的建设又取决于组成人员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素质。加强定期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素质,行政主体间形成交流协作之势,互相学习借鉴。
(三)转变管理方式,用积分测评,加强群众民主监督意识。
调整管理角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监督,采取积分管理测评的方式。新设便民服务窗口,以“公开、公正、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原则,将管理与服务、监督与协调、规范与引导有机结合起来。让群来打分,从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两个方面来评分,严重被扣分者从严处罚。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从内容上深化政务公开,从行为上方便服务对象,创一流队伍、一流形象、一流窗口、一流业绩,全面推进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诚信政府,争创现代服务型政府。
第四篇: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途径
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途径
陶学荣黄元龙
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就要求政府在市场化背景下必须实现治理模式的根本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服务型政府,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它强调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以多元参与为服务形式,以合作协调为服务基础,以满足公共需求为服务导向。
1、全球化竞争的加剧迫使我国政府必须转型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国际竞争加剧,西方各国为了摆脱财政困境和提高本国政府效率,掀起了政府再造的热潮。原来以官僚为基础的传统行政管理理论正逐渐被以市场为基础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所取代。“公共管理归根到底是服务的性质,政府或公务员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公民明确表达并实现其公共利益,而不是试图去控制或驾驭社会”。哪个国家政府服务意识强、服务成本低、服务方式好、服务效率高,就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2、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政府正面临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重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必然要求有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相配套。我国过去实行的是管制型政府模式,它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表现为政府无所不能,无所不包。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扮演了生产者、监督者和控制者的角色,致使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事不分,严重扭曲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其管理目的是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为社会提供市场不能够有效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制定公平的市场“游戏规则”并加以监管,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从过去全能型政府向有限政府、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确实把政府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3、中国加入WTO,也呼吁政府必须尽快转变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WTO的一整套规则主要是用来约束政府的,或者是通过政府来约束企业的。因此,入世后最大的挑战是对政府的挑战,政府必须尽快从原来的生产者角色中退出来,还权于市场、社会和企业。按照WTO规则并恪守我国政府所作的承诺,全面清理现行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其他政府措施,努力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行政环境。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行政决策、行政执法的科学化、民主化、透明化和法制化。
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我国各级政府对创建服务型政府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各地方相应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实行一战式办公,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完善行政问责制等,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1、现代公共服务理念尚未真正形成我国行政管理思想深深植根于两千多年封建统治意识之中,传统的管制型政府拥有无限权力,“重人治、轻法治”的现象极其普遍,官本位思想严重,把公共行政当作是直接维护政治统治的工具,忽视了其服务性作用和导向性作用。政府和公务员行为缺乏制约与监督,从而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低下、公共权力寻租、行政决策缺乏科学化和民主化等现象的产生,甚至成为腐败的根源,与现代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2、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政府服务意识淡薄,“管”字当头,认为管理就是控制,控制就是审批,一些政府部门仍习惯于审批盖章、决策处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时有发生。政府没有成为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为社会提供真正服务。在管理方式上,仍习惯使用直线手段、行政手段,不擅长使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管理中的越位、缺位、错位现象还没有根除,“该管的无人管,不该管的多头管”,对部门利益有利的大家争着管,不利的大家互相推诿扯皮。
3、支撑服务型政府的制度构件不够完善 支撑服务型政府的第一个制度构件是法治政府。宪政就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它要求政府的活动必须限定在法定的范围内,必须遵循特定的程序,强调依法行政。第二个制度构件是民主政府。民说不是政府慷慨的恩赐,而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所固有的权力。第三个制度构件是责任政府。它意味着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自己决策和行为的后果要承担应有的责任。第四个制度构件是阳光政府。政府的职能、权力、政府以及办事程序如同鱼缸里的鱼,是透明的、公开的,公民拥有足够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4、公务员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服务型政府的最终建成,需要一支观念新、本领硬、作风实的公务员队伍。目前,公务员队伍的现有素质与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有的公务员作风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有的专走“上层路线”,“不怕群众意见大,就怕领导印象差”;有的把国家、人民给予的权力当成特权,以权谋私,独断专行,吃、拿、卡、要,对自己或小集团有利的事大开绿灯,对自己没利的就推诿或置若罔闻,推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行为上腐化堕落等。这些行为都给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很大的损失。
三、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途径
服务型政府突出“以民为本”、“以社会为本”,它彻底摈弃了“官本位”、“政府本位”、“以政府权力为本位”的观念,确立了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主动满足公众的需求。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政府职能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对于解决我国社会严重失衡,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树立良好公信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树立“以民为本,依法行政”的服务理念
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就必须从理念上破除“官本位”意识,树立“民本位”思想,强化以民为本、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要下大力加强对公务员的行政伦理教育、服务伦理教育,培养公务员自律能力、主动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从根本上实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意识和公仆意识,从根本上实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意识转变,力求作到“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请人民评判、让人民满意”。其次是强调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保障公民权利,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保障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要加强和完善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相关立法,加快行政程序立法,规范行政权力,增加政府行为过程的透明度,使行政过程发生在法律和人民的密切监督之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进服务
型政府建设,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2、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管理就是服务”,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的原则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建立“小政府、大服务”、廉洁高效、运作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逐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放松政府对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规制,扩大公民和社会的参与程度,向地方实行更多地分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的优势,增强各级政府的回应性、自主性和灵活性,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审批项目和程序过多过杂,甚至乱收费、乱罚款、同市场经济要求以及WTO规则是背道而驰的,而且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次《行政许可法》的出台,要求政府必须规范审批行为,将不符合《行政许可法》、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行政审批坚决废止或取消,对于非政府审批不可的要规范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这将大大推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程。
3、推进政务公开,实行阳光行政
我国政府过去把公共事务的处理和信息的公开往往看作是内部秘密。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结果造成政府部门和行政人员滥用职权,行政执行随意性强且缺乏监督。公民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化,是公民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离开了知情权,公民参与国家事务就是一句空话。政务公开是实现决策民主和依法行的必然要求,它包括办事内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适用法规公开以及办事结果公开等。目前,要抓紧建立政府决策项目的预告制度和重大事项的社会公示制度,凡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事项,除涉及国家机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以外,都应向社会公开;建立和完善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基础上的政策听证制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衽开放式管理,接受社会监督,为建立“阳光政府”、廉洁透明政府提供制度保证。
4、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电子政务(即电子化政府)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透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电子政务的推行有利于促进政府组织结构扁平化,减少政府层级,简化办事流程,实现“大社会,小政府”的格局,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率。此外它还可以促进信息流通利用和平等共享,提高政府的反映能力和社会回应力,扩大公民参与,实现开放政府。中央提出,我们的政府要由传统的政府向电子政府转变,真正建立一个以为人民服务为理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全新的人民政府体系。
5、改进绩效考核机制,完善行政问责制度
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尽快废止以GDP为取向的业绩评价体系,纠正那种见物不见人的片面发展观,整合现行考核办法,建立社会性评价机制,确立多重必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目标管理(MBO)、全面质量管理(TQM)等手段进行绩效管理,吸纳专家学者,社会公众参与评议和考核,对公共服务型政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奖优罚劣,促进政府绩效的提高,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建立科学的行政问责制。阿克顿勋爵曾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必须使政府权力始终处于公民的监督与控制之下。责任政府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之一,它强调政府对其履行的义务承担责任并不得拥有其义务范围之外的权力,对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失职的必须追究相关政府行政机关和公职人员的责任。建设一个负责的、讲诚信的、有公信力的政府,以公民需求为导向,为民负责,多办实事,才能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6、探索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
公共财政是保证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有效进行公共服务,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减少社会风险危机、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安排。当前国有资产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各国籍此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我国财政资金过多投资国有企业、基础领域和竞争必行业,而在解决就业、社会保障、义务教育等公共事业方面投入过少。因此要下决心改革这种投资型财政体制,并通过逐渐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建立公共服务型财政体制和现代金融制度。政府要逐步从竞争性行业抽身出来,把公共资源的力量转到提供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上来。要改变对现存国有企业的投资软约束,避免国家直接向竞争性领域进行增量投资,消除金融业的行政垄断,增强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进入各类基础领域。
7、加快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公共管理改革的一大趋势是公共部门向市场化发展,即将公共活动转入私人部门的趋势,它通过各种民营化包括合同外包的形式发生。随着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市场经济的主体应当是企业,政府不应再充当市场经济的主体力量,而应积极发展各类社会中介组织,来解决政府从市场的退出通道。社会中介组织主要是指市场经济中沟通政府与经济主体,在二者中起联接作用的社会组织,如行业协会、商会、同业工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程度是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社会中介组织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官办色彩浓厚,发展不平衡,过滥与过少现象并存,行为不规范等。因此政府必须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为社会中介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对社会中介的综合管理和社会监督,完善其法制化建设,保证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协调发展。———以建设有限有效政府为目标,界定和调整政府职能。政府的目标应从主要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追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政府职能从以经济管理为主转向经济社会的全面管理,政府为市场经济运行提供制度保障,要组织和保障公共物品的生产。政府的职能应主要限定在制定规则和监督规则的执行、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公共利益、优化公共秩序等公共领域。———实现政府职能、机构和人员编制的法定化。深圳市提出的“九个法定化”是通向有限与有效政府的有效措施,特别是职能、机构和编制法定化、行政程序法定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应当下大力气加以推进和落实。政府职能必须通过法律程序予以确定,政府机构的设立、撤销或合并以及人员编制的增减,须由人大经法定程序审批。政府职能的行使须接受立法机关和社会监督,政府权力和规模超出法定界限时立法机关应及时予以纠正。———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基础。市委三届八次会议提出,要“在重视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把财力更多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和提供优良的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产品。”同时,要建立严格、高效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建立政府统一预算,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资助体制,提高政府资助的公开性、公正性和经济与社会效益;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机制。———加快培育社会组织。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打破传统体制下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垄断,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建立“大社会”管理体制。应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有条件的事业单位改组成社会组织;消除社会组织发育的体制障碍,实现现有社会组织从行政化、权力化向市场化、民间化、社会化转变。研究制定关于社会组织的法律规范,建立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督和评估制度,形成社会各界参与和监督、高度透明的社会组织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严密规范的监督体系。以决策和执行等环节作为权力监督的重点,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按照效率和权力制约原则,科学配置党政部门的权力,调整部门职能分工,合理划分职责权限,完善权力之间的监督制约关系,建立有效制衡的权力结构。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强绩效审计,切实把党内监督、人大政协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各界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的合力。
第五篇:建设服务型政府
法律类论文:贯彻十七大精神: 建设服务型政府
法律类论文: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全面推进改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把建设服务型政府确立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方向,这非常正确、科学、重要。市委和市政府提出的“发展、创新、稳定、为民”的总要求和推进“五大战略”、破解“七大问题”、打造“平安杭州”、引领“和谐创业”、创建“生活品质之城”的中心工作,对我市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众所周知,法治是政府管理的基础和方式,服务则既是一种基本的政府职能又是一种管理方式,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是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意味着政府治理模式的重大转型,涵盖了从施政理念、组织架构、职能调整、制度供给、权力运行方式等多个方面,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只有依法界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依法规范政府的行为,政府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政府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角色。只有在法律的约束下,政府才能真正的为公民和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关精神,结合当我市依法行政工作实际,笔者认为我市应重点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以此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不断创新。
在新的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把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实现观念、制度和工作方式的创新。一是观念创新,就是要树立法的功能不仅仅是管理和惩罚,更重要的是确定行为规则,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正确的法律价值观,树立法律制度以公民和市场主体的“权利”为核心,而不是以行政机关的“权力”为核心的观念。二是制度创新,就是要在依法行政工作中,注重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制度,并充分发挥法律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方面的导向、规范和指导作用,减少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直接干预,尊重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杭州的城市发展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宽松、竞争有序和稳定可预期的良好的制度环境。三是工作方式创新,就是要转变传统的以行政机关为中心的行政行为模式,按照服务型政府的要求重新审视和调整现有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制定并严格遵守体现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行政程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二、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依法行政工作制度,注重实效。
推进依法行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努力,各级政府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普遍建立了一些依法行政的工作制度,使各级政府的行政工作,初步有了一个可对照和遵循的规范以及标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这些制度,应当是今后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重点。完善和落实各项依法行政制度,一是要统一认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为各项制度的实施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二是要形成机制,使人们在制度的运转中不得不接受制度的约束和限制。三是要“赏罚分明”,使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行为在激励和制约下纳入制度规范的轨道。同样,完善和落实
各项依法行政制度,也是一个排除各种障碍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但需要激励人们的自觉性,也必须实行一些强制性措施。所以,完善和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应当成为落实各项制度工作中重要的内容。因此,今后一段时期要围绕优化杭州市发展环境,提高行政执法的规范化水平和文明执法程度,重点抓好依法决策、执法人员培训考核、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等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
三、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政府新形象。
各级政府应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转变政府的执政理念,要从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从权力政府转变为责任政府,从而树立政府新形象,建立起真正的法治政府。各级政府需要认真总结近年来机构改革的经验,分析政府机构在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作适当准备。在政府机构改革中,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的要求,合理确定编制,依法设定职能,使政府机构的设置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与行政管理任务相适应。
四、改进立法方式,提高立法质量。
制定政府规章,要紧密结合杭州实际,按照“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少而精”的原则精心开展立法工作。立法草案要有适度的超前性,在制度设计上有创新。要全面总结杭州改革开放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充分反映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使制定政府规章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立法的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使立法工作努力做到深入体察民情、广泛集中民智、充分反映民意。通过建立健全公开征求意见、专家咨询论证、立法听证、立法协调等制度,切实提高制度建设质量。继续开展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力求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效能。当然,这些措施对于区、县(市)和市各行政机关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政府规章以及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质量,应当严格执行《杭州市人民政府规章制定办法》、《杭州市政府工作部门规范性文件审查办法》和《杭州市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指导规则》,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和备案工作。加大对政府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监督力度,开展规范性文件上报备案情况的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列入本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各政府法制机构应当确定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备案审查工作,确保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行政。
五、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实现依法、科学和民主决策。
各级政府要建立决策调查研究、专家咨询、法律论证、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听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决策责任追究六项制度,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完善政府决策程序和决策规则,加强决策执行督查,形成决策执行的过程监督和反馈纠错机制。同时,要把决策制度的建立、决策的执行纳入绩效评估考核之中,对违法决策或决策失误者依法追究责任。
六、深化执法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行政执法行为从广义上说,包括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行政执行、行政裁决等行政行为。改善执法工作,规范执法行为,必须在“体制、机制、素质”上下功夫。一是要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解决行政职能部门间权限冲突的法律机制,实现行政系统的协调运转。同时,要积极探索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职能配置改革,继续推进综合执法和行政审批制度、行
政收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执法协调机制,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把综合行政执法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工作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二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行政程序规范在行政法领域占重要地位,制定和完善执法程序对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尤其重要。行政执法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认真履行法定程序,加强行政执法的程序建设和执法文书的规范化管理,组织进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执法部门要统一本系统的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规范案卷格式、内容,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抽查,及时发现问题,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三是要严格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核心,是把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各级行政机关的职权统一视为职责,体现了行政执法活动中各执法主体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实现了行政机关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的转变。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内涵,是将行政执法主体对外承担的法定职责确立为内部考核目标,其中科学确定考核目标是前提,层层分解执法责任是手段,切实做好检查考核是关键,严格实施奖优罚劣是保障。可以说,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是我市推行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它要求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规范。经过一段时期的实施,全市的执法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行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这项工作的实施还有待于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1)保证这项工作的实施能够切实推进依法行政,防止抓而不实。为了使行政执法责任制真正发挥作用,应主要抓住四个环节,即行政执法公示制、行政执法投诉制、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2)使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责任落到实处,加强考核监督。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是依法行政工作中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推行执法责任制,确定了执法目标任务,就必须认真考核,否则执法责任制就容易变成简单的行政执法分工制。为此有必要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评议考核,以保证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顺利实施。四是大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主要是加强培训,提高公务员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树立正确的依法行政观念。培训时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培养其依法办事的能力。同时,要加大考核力度。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应加大行政法和与其申请职位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申请者依法办事能力的考核分量。完善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法人员资格管理。
七、创新行政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能。
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不断加强和创新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主要着眼于建立结构严密、制约有效的监督机制。一是完善以行政复议工作制度为核心的行政系统内部的层级监督制度。把行政复议制度作为政府履行层级监督责任、自我纠错的重要法律制度和妥善解决行政争议、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通过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及时有效地加强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二是建立集中和定期清理规范性文件制度以及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在现实生活中,在许多时候,行政机关是按照自己为自己制定的规则行事,在实践中容易导致滥用而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市政府194号令和杭政办函[2003]250号文件对市政府工作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做出了具体要求,为此应将加大对规范性文件前
置审查和备案工作,及时纠正不合法的规定。三是加强对行政许可行为的监督。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浙江省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办法》、《杭州市实施行政许可工作制度》对行政许可实施机关行政许可行为实施监督,并将其列入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通过平时检查和专项检查的手段,将行政许可实施机关是否依法设定行政许可、是否依法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是否依法审查并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是否依法收取费用、是否依法履行监督职责作为重点实施不间断的监督。四是建立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制度。加强对重大行政处罚案件的审查,促进依法行政。制定《杭州市行政处罚案卷质量规范》、《杭州市行政处罚案卷质量评查标准》,对行政处罚文书进行规范。加强对各部门行政处罚案件的指导,加大对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备案的审查力度,通过开展联动检查及优秀处罚案件评选等活动,促使办案人员树立质量意识,提高办案水平。五是建立和完善执法纠错机制。实行投诉举报和责任追究制度,探索多样的监督形式。认真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执法主体,落实执法责任,使执法目标具体化,执法责任明晰化,从而有效地避免执法主体不清、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现象。六是加快建立与信访、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相衔接的联动机制,及时化解行政纠纷。
八、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全面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加大行政复议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进一步规范行政复议办理程序,积极探索符合行政复议工作特点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行政复议案件,可以采用简易程序办理。对重大复杂、群众关注的案件,要通过建立行政复议庭审制度,采取公开听证、当面核实等多种方式,增强行政复议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提高行政复议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用协商、调解、和解的方式解决行政争议的意识,建立健全行政复议与调解有效结合的法律机制。各行政执法部门要配合和支持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工作,按照《杭州市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工作暂行办法》倡导和鼓励行政领导出庭应诉。对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和裁定要严格执行,对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要认真研究落实。
坚持依法行政,不仅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要求,也是服务型政府健康发展的保证。法治化为服务型政府规定了权力边界和规则体系,如果不能做到依法行政,那么,服务型政府将无从谈起。我们相信,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行,随着国务院制定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经过若干年的不懈努力,我市各级政府可以基本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