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意见(共5篇)

时间:2019-05-12 11:5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关于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意见

为了贯彻中共福建省委六届十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着力于发展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加强产学研联合,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我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

二、目标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速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到2005年,以列入国家520户大型企业和我省大中型企业为重点,培养100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并以大型生产企业为依托,建立一支政治上强,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团结合作、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职业经营管理队伍。全省大型企业各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名牌产品和关键技术的开发能力。

产品开发与质量水平:着力开发一批重点产品,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十五”期间开发有市场竞争的工业新产品6000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2500项。创省名牌产品200项,其中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20项。80%的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形成一批具有年出口创汇超1亿美元和创税利超1000万元的拳头产品。技术结构调整:扶持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有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提高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的技术水平。石化、机械、电子、建筑建材、林产、医药等重点产业、技术引进、改造、开发项目规划顺利完成,其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

技术装备水平:到2005年,在全面完成“九五”创新目标的基础上,全省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国内先进水平,其中30%以上关键装备达到9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

到2010年,全省整体工业技术装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30%以上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主要工业产品85%的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80%骨干企业贯彻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族标准》,重点工业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8%。通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加大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提高企业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形成一批开发创新骨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三、措施

(一)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1、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高起点建设企业技术中心。

(一)加大以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力度,把它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加速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要使技术中心成业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新产品开发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地。(1)大中型企业要从实际出发,以不同方式,建立健全技术中心或技术开发机构:1企业自建技术中心;2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把技术中心建在企业;3利用高校、科研单位的实验室,把技术中心建立在高校、科研机构;4科研院所进入大中型企业,改建技术中心。(2)以地市或行业为依托,组建区域性、专业性技术中心,重点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使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脱颖而出,鼓励中小企业向“特、专、精”方向发展并不断壮大,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3)择优扶持86家重点企业建立健全技术中心,以此为依托聚集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成为我省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

二是加强产学研紧密联合。(1)以产学研联合为技术创新的突破口,打破条块分割,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企业要树立主体意识,学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弥补不足,壮大自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要注重市场导向,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对经济的贡献率。(2)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的产学研联合开发、联合攻关的有效运行机制,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学研活动,如联合攻关、难题招标、联办高新技术企业等,加快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创新、国产化工作,促进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紧密结合,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3)加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开发与应用,继续开展“五新”项目推介工作大力推动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对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要限期淘汰,保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顺利进行。

三是培养和引进企业技术创新人才。(1)结合实施“541”人才工程“两千万人才工程”,重点造就一批优秀的跨世纪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带头人。要充分发挥培训部门的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促使企业根据生产发展的现实和长远规划,进行科学的人才预测,组织各类人员进行目前和长远、学历和非学历、规范性和短期性的教育培训,尤其鼓励企业与高校定向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鼓励经营者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培养一批能掌握高精尖科学技术的人才,以适应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2)建立健全企业人才评价管理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实行能者上,庸者下,使企业科技人员始终有一种危机感,不断自我激励,积极上进。同时,实行年薪制,技术人员的收入上不封顶。(3)改革人才管理体制,综合运用政策和经济杠杆作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充实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科技力量,使各类人才在合适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4)加强创新人才的引进吸收工作。结合支柱产业、重点行业的发展,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强引进国外智力以及引智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并积极会同人事部门着重抓好若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成果转化的重大引智项目。同时加强与闽籍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以及海外闽籍专家学者的联系,采取灵活措施,使他们为我省的企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作贡献。(5)加强岗位技术培训,全面提高企业职工的文化素质,鼓励职工广泛开展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活动。

2、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保障体系

一是企业是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十五”期间,一般企业、重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投入要分别占当年销售收入的1.5%、3%、5%以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凡按照比例投入开发费用的企业可优先享受政府规定的有关拨款以及银行贷款。

二是贯彻落实有关鼓励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的政策。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新产品的试制,技术研究所有关经费以及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不受比例限制,计入管理费用,全额税前列支,当年列支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允许在3-5年内分摊列支。企业开发费用应逐年增长,增长幅度达10%以上的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及国有、集体企业控股的股份制、联合企业,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税所得额;对国家和省级新产品享受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税款返还的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其返还的税款不再并入企业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级以上技术中心引进国内不能生产的设备、试验仪器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三是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十五”期间,省里每年安排“五新”项目推介应用专项资金,择优扶持技术中心建设和加大对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的投入。省“科技三项经费”,对全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企业的重大科技开发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四是对在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功人员,予以奖励。企业可以按从项目投产后三年内的税后利润中(含税收返还),一次性提取3%-6%的奖金,经予奖励。超过计税工资部分的奖金,从税后利润中开支。对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新产品奖、科技进步奖、发明奖的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和人员继续予以奖励。

3、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一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组织和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二是营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和条件,研究制订有关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引进和重大装备国产化的地方法规,以及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有关部门要认真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依法维护科技人员的正当权益。发挥科技奖励的导向作用,切实做到技术和知识作为生产力的要素与分配,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在利益分配上真正得到体现。

三是探索并加快建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的机构,切实解决企业担保难、融资难问题。

(二)大力促进企业开展技术改造

1、制订技术改造、技术引进规划。(1)制定有利于质量、品种效益和扩大出口、有利于产业升级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引进项目计划。(2)制定实施重点技改项目滚动计划。并每年选择10家重点企业,在资金计划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滚动发展。(3)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改造石油化工、冶金、建筑、建材、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重点推广应用

微电子技术、稀土应用技术和节能降耗技术以及各行业提高产品质量、工艺水平的新技术、新材料。(4)对开发成功的“五新”项目,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使尽快产业化。

2、鼓励吸引外资参与企业技术改造。(1)通过一批骨干企业对外招商,有效地引导整个行业利用外资参与企业技术改造。积极吸收大财团、跨国公司投资,重点发展一批资金密集、技术先进、关联效应强的大型项目,推进现有企业的产品升级和规模经营,推动我省企业技术改造上规模、上档次。(2)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鼓励外商参与我省支柱产业、重点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技术改造,实行优先项目政策。(3)对一些重大的外资项目采取以项目带资金的办法,在税费减免、财政贴息、综合补偿等方面给予优惠。(4)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新领域,有选择地推出一批国有企业通过产权转让、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嫁接外资,争取若干个条件成熟的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到境外上市,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进行直接融资。

3、扶优扶强,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力度。(1)要充分利用当前国家实行积极财政机遇,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盘子;(2)各级政府都要把可用于建设的财力切出一定比例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新增国债资金,加大对重点行业、重大项目装备国产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名牌产品的投入;(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资产重组中被置换出来的土地由政府统一拍卖,所获收益可统筹安排用于企业技术改造;(4)经批准企业可按固定资产重估价值计提折旧;(5)对重点企业集团的紧密层企业,经批准执行汇总缴纳所得税的办法;(6)优先推荐有重大技改项目企业上市募股,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参与国有企业技术改造;(7)金融机构对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发展、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项目的资金需求,运用多种信贷方式给予支持。

(三)加强领导、确保《决定》中创新目标的全面实现

1、各级政府管理技术创新要从政策上引导,培育市场机制的形成和规范,同时,要组织好技术创新信息发布和交流,大力发展中介组织;要把有限财力、物力放在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方面,从多渠道包括发动社会力量,发起和提倡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或风险担保基金;发挥好中心城市的功能,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当前,要重点解决好技术创新进程中的结构性矛盾,用改革的办法选准突破口,推进新体制、体系和机制的建设。

2、根据中共福建省六届十次全会精神和省政府闽政〔1997〕文206号《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工程的通知》;省经贸委要继续担负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责任,会同省科委、省教委、省计委、省财政厅等部门,认真负责地做好全省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规划协调工作,确保省委、省政府在《决定》中提出的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3、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总结“九五”以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经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提出“十五”期间至2010年工作目标与任务,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工作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4、各级经贸计划、科技、教育、财政、金融、海关、税务等部门,要认真抓好省委、省政府在《决定》中给予企业技术创新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使各项工作逐步深入。

5、加大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的检查与督促,帮助解决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难题和问题,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第二篇:技术创新工作实施意见

技术创新工作实施意见

1、目的

为全面深化企业创新工作,激发员工创新的积极性,让企业依靠新思路、新理论、新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为更好解决安全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具体步骤

2.1项目申报及立项

2.1.1申报的技改项目必须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涉及目前影响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要讲实用性、实效性,要能解决环境污染,实现节能减排、废物利用等国家政策要求解决的问题。

2.1.2各车间、科室根据各自工作范围及的技改工作安排,制定技改项目立项申报书,申报书内应包括以下内容:立项背景、资金投入(技改所需费用不进月度考核)、预计达到的效果及收益、项目可行性分析、实施时间等,由设备动力科组织论证评审,报总工程师确定是否立项。

2.1.3技改立项后,根据项目所在地点、规模确定责任单位及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人员进行讨论、确定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经公司领导审查、批准后,由责任单位排出工期,进行实施。

2.1.4各车间、科室小改小革项目,可随时申报,随时开工,完成后参加年终的技改评审。

2.2、项目实施

2.2.1设备动力科针对各技改项目的不同情况,组织人员从材料、设备采购、项目开工、施工过程、竣工验收等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避免出现不属实的虚假项目。

2.2.2设备动力科根据各项目实施方案,定期组织人员对项目进度进行监督检查,以保证项目的按期完成。

2.3、项目验收

2.3.1技改项目应在该项目完成,且投入使用一个月后,由设备动力科相关成员进行现场验收,对该项目的先进性、实用性、经济价值、社会效益做出综合、客观、公正的评议考核,结果由设备动力科备案,作为年终评审依据。

2.3.2对完成的技改项目各单位必须正确的使用和维护,确保其使用效果。

2.4、材料的使用 2.4.1金属材材及塑材

2.4.1.1型材、线材实际用料与计划用料比为95%为基准,高于100%或低于95%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

2.4.1.2板材、管材实际用料与计划用料比为90%为基准,高于100%或低于90%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

2.4.1.3管件、阀门及其他以件数计量的物品。5件以下不留余量,5件以上可留1~2件余量。多余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

2.4.2通用配件及器材

2.4.2.1紧固件总数5件以下不留余量,总数5件以上可留1~2件余量。多余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

2.4.2.2传动件(轴承、链、带)要求实际不留余数。2.4.2.3橡胶及石棉制品实际用料与计划用料比为90%为基准,高于100%或低于90%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

2.4.2.4焊接材料及其他材料参照上述各条执行。2.4.3电工材料

2.4.3.1裸电线及制品、绕组线2.5mm2以下线缆实际用料与计划用料比为95%为基准,高于100%或低于95%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在95%~100%之间的奖励车间(计划用料—实际用料)×50%额度材料费。

2.4.3.2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通信电缆、光缆等实际用料与计划用料比为97%为基准,高于100%或低于97%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在97%~100%之间的奖励车间(计划用料—实际用料)×30%额度材料费。

2.4.3.3线缆附件总数5件以下不留余量,总数5件以上可留1~2件余量。最多不超过5件余量,多余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

2.4.3.4高低压电器产品及仪表类总数5件以下不留余量,总数5件以上可留1~2件余量。多余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

2.4.4液压元件5件以下不留余量,总数5件以上可留1~2件余量。最多不超过3件余量,多余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

2.4.5减速机、变频器、PLC等大型配件按需要量计划和领出不留余量。

2.5、项目评审

2.5.1各单位要在每季末25日前,将本季度完成技改项目的有关材料提交到设备动力科。其内容应包含:《企业技改项目评审表》及详细材料,材料要注明项目实施时的背景、改造前后状况对比、实际效果分析、主要技术指标及疑难点完成情况的具体分析、对公司的发展和进步所起到的推进作用的客观分析等。

2.5.2设备动力科对各单位上报的材料进行汇总,年终进行评审。

3、评审标准 3.1、奖项设立

技改项目评审设立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原则上各单位一等奖不超过3项,二等奖不超过10项,三等奖不超过20项,鼓励奖若干项,重大项目可设特等奖。

3.2、评奖依据 3.2.1一等奖

3.2.1.1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进行改造加工的成套设备、安全设施、生产用的易耗件,直接经济效益在30万元以上的。

3.2.1.2根据本单位存在的专业性问题,针对其危险性质进行创造性的综合治理、改造,安全、环保有重大改善的,能够在公司推广应用的项目。

3.2.1.3针对本单位现有设备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开展的技术技改攻关项目,同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在公司推广应用的。

3.2.2二等奖

3.2.2.1针对生产用的主要设备、安全设施根据工作现场实施的改造工程,直接经济效益在10万元以上的。3.2.2.2最大限度降低材料、设备损耗,减少职工的劳动强度,在现有设备和使用的原材料上大胆设想,通过辨证后改造使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1/3以上的。

3.2.2.3安全、环保有较大改善的。3.2.3三等奖

3.2.3.1能在本公司有着良好的推广价值和较高的通用性的技改项目。直接经济效益在5万元以上的。

3.2.3.2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小改小革,有着比较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局部推广价值。

3.2.3.3安全、环保有一定改善的。3.2.4鼓励奖

能对生产中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大胆的整改,提高了设备运转性能,完善了生产工艺,方便了操作的项目。

4、奖励

4.1、奖励标准

4.1.1对荣获一等奖的每项奖励3-5万元; 4.1.2二等奖的每项奖励 1.5-3万元; 4.1.3三等奖的每项奖励 0.5-1万元; 4.1.4鼓励奖的每项奖励0.2-0.5万元。4.2、奖励分配方案

4.2.1按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分配,具体实施单位及参与人不低于60%。

4.2.2协助单位参与人不低于20%进行分配。

4.2.3项目主要完成人和提出方案的主要人不低于10%,并且对其他人员分配有建议权。

4.2.4每个项目按10%提出作为评审费用奖励其他有关人员。

第三篇:陕西省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

陕安委会发〔2011〕9号

关于印发《陕西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精神,全面推进我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现将《陕西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各地区、各行业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七日

陕西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0〕39号)精神,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水平,促进我省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将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按照“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强化措施、重点推进,明确任务、限时达标”的思路,大力推进岗位达标、专业达标、企业达标,不断规范企业安全管理,促使企业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本质安全。

二、工作目标

按照国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和行业标准及相关规定,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在进一步巩固近年来我省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果基础上,依据国家和行业明确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标准、规范、程序和考评办法等,结合实际,制定完善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方案、措施和制度,充实企业达标内容,提高达标质量;要采取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等多种形式,及时总结交流先进经验,积极建立健全考评和激励机制,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落实、社会支持、市场推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格局。

企业要从组织机构、制度建设、责任制落实、安全投入、教育培训、装备设施、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管理以及事故报告、绩效评定等方面,严格对应评定标准要求,建立完善安全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要结合工艺流程、岗位特点,特别是危险工序的特殊要求、标准和规范,制定岗位、专业、企业达标考评办法和制度。要建立完善以企业专家或技术骨干为主体的标准化建设检查机构,形成领导负责、企业自查、专业互查、定岗考评的安全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

今后五年内,着力在全省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重点突出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机械等行业(领域)。其中:煤矿要在2011年底前,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企业要在2012年底前,非煤矿山和冶金、机械等工贸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要在2013年底前,冶金、机械等工贸行业(领域)规模以下企业要在2015年底前实现达标。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标准,广泛发动。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和行业特点,加快制定完善本行业(领域)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体系。对于国家尚未出台行业标准规范的行业(领域),要抓紧制定我省的行业评定标准和考评办法;已有行业规范的,要按照《基本规范》和相关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对已达标企业要按照新规范进行等级认定。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上的要求,鼓励本地区、本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活动,以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全面开展。要及时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完善制度,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沿着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使标准化建设真正成为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升行业管理,杜绝事故发生的支撑和保障。

(二)制定方案,有序推进。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标准化创建工作任务和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将标准化达标创建任务量化、细化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各单位于7月底前将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报省安委会办公室。要按照“保证质量、循序渐进、全面开展”的要求,选择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率先开展标准化建设达标活动,坚持质量与数量并重,由点到面,稳步推进,做到成熟一批、考评一批、公告一批、授牌一批。

(三)分类指导、逐级监管。要建立分类指导的工作机制,针对不同行业(领域)的特点,加强工作指导。对评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的企业重点抓巩固、二级企业重点抓提升、三级企业重点抓改进,对未达标的企业重点抓限期整改。要按照企业申请评定的等级标准,主动引导和帮助企业强化安全基础,按照“建章立制、强化责任、严格整改、规范管理、实现达标”的思路,不断推进行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各地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督促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要利用日常安全检查、安全许可证延期换证等工作,开展对企业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巡检抽查和定期评估,加强动态监管,确保企业标准化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四)严格考评,整改提升。各地区、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检查指导,严格按照企业标准化评级的申请、受理、考评、审核、核准、公告以及授牌等相关工作程序和制度,组织开展达标考评。要依托有专业技术力量的科研院校、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开展咨询、辅导、评审等工作。要加强对评审和咨询单位的监督指导,规范服务机构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保证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质量与公正性,提高标准化工作考核评审效率。对已达标的标准化二级、三级企业,要帮助企业分析差距原因,找准薄弱点,完善工作措施,推进达标升级。要按照国务院安委会要求,实现“四个一批”:对在规定期限内仍达不到最低标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以及发生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企业,要依法关闭取缔一些;对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达标的,要依法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一批;对具备基本达标条件,但安全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的,要促进达标升级,改造提升一批;对在本行业(领域)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企业,要加大支持力度,巩固发展一批。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是一项惠及企业自身及其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的强基固本工程。各级政府要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施统一领导,成立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牵总,相关部门按工作职责分头组织实施,要落实专门的机构和人员,集中力量抓好标准化创建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实现工作目标。要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列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检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和保障措施建立实施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可靠的组织保障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稳步实施,保证进度。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重点、分行业(领域)、分阶段地组织实施这项工作,切实抓好部署、落实、跟踪、检查。要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信息报送制度和公告制度,明确专兼职信息员,及时反映报送本地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先进经验、做法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政策建议,定期发布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展情况和达标企业、关闭取缔企业名单。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开展不力、进展缓慢的企业,要采取必要的行政处罚手段,确保标准化建设进度。

(三)广泛宣传,典型引路。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媒体,多渠道地宣传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尤其是新颁布的适用范围广泛的安全标准要及时宣贯到基层和企业,要通过举办宣贯培训班、组织专家现场咨询等方式,寓服务于监管之中,深入企业宣传辅导、答疑解惑,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难点,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导服务。要及时总结推广有关地区、部门以及企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培育、树立一批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行业”和“示范企业”,充分发挥典型企业的示范榜样作用,提高企业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政策激励,强化服务。要积极研究相关激励政策措施,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结果作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的重要内容,向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相关部门通报,并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对企业的贷款审核、竞标资格、征地用地、项目核准、证照年检、评先评优等相关申请给予相应的支持或限制。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与企业社会形象挂钩,与企业经济利益挂钩,使达标企业有荣誉感、不达标企业有紧迫感,实现从“要我达标”到“我要达标”的转变。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中不得收取费用。要深入基层、企业,帮助企业解决达标创建中的疑难问题和重大问题,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的服务指导。

第四篇: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

**

技术创新是指生产技术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科学是技术之源,技术是产业之源。技术创新可能并不带来产品的改变,而仅仅带来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例如改善生产工艺、优化作业过程从而减少资源消费、能源消耗、人工耗费或者提高作业速度。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企业如何进行和实施技术创新?在许多的员工看来,创新就是指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务的挖掘,是高层的事,是技术部门的事,所以当公司进行创新运动的时候,要么无动于衷,要么无从下手。真实意义上的创新应该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字面上的所谓新东西,但不容易找到,找到也不太容易展开,这对企业来说,是真的需要高层来想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对现有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以及工作当中“结”的清除,也就是我们的“四一五小”活动。这是一个全民可以参与的运动,所有人都可以找到身边的“结”,并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解决它。通常这些“结”都是因为跨部门而在日常工作当中无法通过简单的沟通进行解决,所以一定要上升到项目进行根治。某种意义,越是一线的员工,越容易找到“结”,因为他们是亲身体验的人。对基层团队和员工而言,对现有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以及工作当中“结”的清除,而且对企业的实际意义更为直接有效,立竿见影。这就是对现有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以及部门间协作当中“结”的清除。可以想像,越是一线的员工对工作流程的体验越深,就越可以发现当中可以改善的地方。这些工作中可以改善的地方就是“结”。这些“结”要么平时被繁琐的日常工作所掩盖,要么被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不足而搁置,所以只有推行创新运动才能被暴露,要上升成为项目才能被结开、被根治。由此可见,创新是一个全民可以参与的运动,所有员工都可以去挖掘身边的“结”,并通过申报,最终以项目管理的方式解决它。如果一个企业内部的“结”都解决了,企业就可以上升一个层面,变得健康强壮。创新对企业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领导提出来是有一定战略眼光的,值得我们每一级主管认真思考。同时,也一定要给员工们讲清楚创新的含义,这样才能真正发动群众。要告诉他们,创新从身边开始,项目就在你我身边。

创新!顾名思义,就是要自己搞出点新兴的东西来。综合技术科的工作,我们对企业生产工作当中“结”进行梳理,结合企业生产瓶颈进行专项技术攻关,如设计起毛辊两端钻孔专机,起毛辊红套专机,双头车床料架设计等,结合生产一线工艺改进要求,顾及效率、成本、用人等因素,设计扁钢丝抛光机,进布杆抛光机,起毛辊钻模改进,剪毛机横动机构设计,锡林装配辅助托架设计,轴头加工齿形顶尖设计,主轴车锥度靠模等等,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肯定还存在更多的“结”,只要我们做有心人,随时对工作中不顺手的事进行改变就是创新。项目不分大小,都能促进企业生产进步。

2019即将开始,我们需要进一步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学习,提高我们的见识,积累和提升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需要准备好我们的聪明才智,为企业的技术进步发挥自己的作用,争取拿到企业“四一五小”大奖!

第五篇: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共)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总体要求遵循原则建设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集团市场定位和“五个一流”发展战略,以提高集团综合竞争实力为主线,以企业文化管理提升企业核心价值,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目标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二、遵循原则

1、文化导向和战略转型相融合的原则。企业文化导向与“五个一流”发展战略相匹配。围绕集团的发展战略目标,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行为,进一步提升规范化管理和绩效化管理水平。

2、以经营管理为中心的原则。始终以经营管理为中心,紧紧围绕解决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在指导思想上服务中心、工作目标上保证中心、日常活动上紧贴中心、考核评价上突出中心,以此提升和促进经营管理。

3、长期目标和短期实效相互结合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既要布局长远、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又要立足现实、注重阶段性实效。要重点分析本单位发展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并致力解决,让员工看到并切身感受到文化管理的实际效果,真正实现文化管理的实效化。

4、高度统一的原则。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要高度体现一级法人意志,集团上下必须统一核心理念,统一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各分支机构不得自行其是。

5、领导率先垂范与员工积极参与相结合的原则。集团高层管理者尤其是班子成员,要率先学习、提倡、遵循并身体力行地实践企业文化;中层干部要充分

发挥承上启下的榜样示范作用,当好文化先行官;员工要加强培训,切实理解企业文化宣言的内涵。

三、建设目标

1、近期目标: 积极引入诚信、创新、学习、责任、合规、人文关怀等现代先进文化元素,力争用1—3年的时间,使企业作风明显改进,企业行为、员工行为严谨规范,控制力、执行力、凝聚力、向心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社会形象显著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明显提高。

员工对集团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认知度达到100%,认同度达到90%以上,并在行动中逐步体现自觉自发的管理行为。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员工规范行为的自觉度达到100%,发案率明显下降。实现品牌形象的清晰化和统一化,主打广告和宣传口号统一,业务宣传品制作和重点产品宣传统一。

2、中远期目标: 坚持与时俱进,深化和创新集团企业文化,培养和树立投资约束、稳健经营、汇聚能量、开放进取等新型经营理念。集团核心理念、行为文化等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和融入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且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形成良好的企业行为规范。使集团业务发展和管理水平进入国际一流企业集团,股东价值最大化,员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年主要任务和阶段分解

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年(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

下发集团企业文化管理手册——《集团文化手册》和《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发布和宣传集团文化成果,并在集团2010年工作会议上进行动员。召开全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培训会,对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全面部署并培训骨干,力争使员工全面了解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文化基因、文化劣势和文化的发展方向,全面掌握集团企业文化内涵与集团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等文化核心

内容,逐步在集团树立“从文化建设到文化管理”的科学思想。主要工作:文化成果发布会、企业文化培训、多种媒体宣传等。本项工作内容包含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文化手册发布。本阶段旨在通过确立文化核心内容和文化管理的主要导向,由集团高层向集团鲜明地发布文化深植活动的启动信号,号召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和全面落实。

第二阶段:集团文化推广。本阶段旨在通过自上而下的文化推广宣传活动形成集团思想共识,彻底改变文化不统一、不清晰的现象;同时,培养形成自己的文化宣讲队伍,层层宣讲,形成良好文化氛围,为文化的落地和深植夯实舆论基础。

企业文化建设深化年(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

坚持实效性和持续性原则,最大程度地发掘集体智慧、产生聚能效应,深入研究解决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围绕集团工作重心,统分结合、点面结合、以点带面,集团狠抓文化落实。工作重点:一是在集团中确定首批推进试点行并做好文化深植,在对文化现状深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相关培训和辅导;二是依据《实施方案意见》,各分公司要切实制定企业文化实施细则,对接集团方案;三是围绕各机构的关键问题,通过文化深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管理绩效,达到用文化实效来调动员工文化管理热情和动力的目的。本项工作内容包含两个阶段:

第三阶段:文化深植试点。本阶段旨在通过文化深植的试点工作,探索和掌握切合集团实际的文化深植方法,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以期以点带面、全面推开,取得全面实效。

第四阶段:文化对标管理。本阶段是整个文化深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旨在通过文化的具体管理工作,让各级管理者掌握文化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并在调研的基础上,致力解决机构和部门的主要问题,提升各个单位的团队绩效。

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年(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通过总结、提炼和升华,形成更具集团特色的企业文化,进一步融入到集团工作之中,根植于全员

头脑之中,使员工高度认同、身体力行、自觉实践。在文化深植阶段取得一定成效后,及时对文化管理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和评估,确保工作持续开展。认真总结文化管理的经验和不足,衡量文化成果的有效性,以便及时调整和提升。及时发现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团队和先进个人,并大力宣传表彰。2012年下半年,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对各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执行委员会进行综合考评,并开展表彰先进活动,同时各开展相应的文化考评及表彰工作。积极宣传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让社会公众了解企业文化建设历程,认同企业文化,传播企业文化。本项工作包含:第五阶段:文化总结和评估。

企业文化导入路径和推进举措

理念文化系统导入

1、发布理念,宣传动员。发布集团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体系,包括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等。以上文化建设内容,2011年在集团内部组织推广培训工作,全面推开该项工作实施后,要利用行内外报刊杂志、广播电视、集团网站等有效载体,重点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加大对集团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宣传力度,使集团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广为人知、深入人心。

2、多方并举,强化教育。利用“张贴法”,把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内容书写上墙、制成条匾、做成桌牌等,放置办公场所和营业机构;利用“文娱法”,开展读书活动和知识竞赛等;利用“榜样法”,组织开展以践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为内容的评先树典型活动;利用“灌输法”,组织员工学习或谈心;利用“自我教育法”,使员工开动脑筋、寻找差距等。

3、立足实践,协调行为。依照了解、领悟、认同、实践四个阶段,使员工认知集团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条文,领悟理念真谛,理解企业文化理念精髓。

4、开展以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为主题的“四个一”活动。出版一本集团员工以实际行动诠释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好书;组织一场全面反映集团员工实践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展现精神风貌的文艺汇演或演讲比赛;开展一次如何践行集团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征文活动;举办一次反映企业文化建设成就的摄影、美术书法展览。

行为文化系统导入

1、制度建设。一是抓好规章制度的规范完善、整合优化和创新提升。二是抓好规章制度宣讲教育、普及培训和贯彻执行。三是建立规章制度跟踪反馈、调整评价和考核奖惩机制。

2、组织行为。一是组织构架:规范、科学、合理。二是运作流程:安全、简洁、高效。三是公共关系:和谐共进,互惠共赢。四是规范执行: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3、员工操守。加强以“爱岗企业业,恪守诚信,勤勉尽职,甘于奉献”为内容的员工行为守则教育;恪守制度要求和办事程序,勤奋努力,严谨审慎,精益求精,尽职尽责;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创新意识,了解岗位要求,自觉遵守法规和内部规章。

物质文化系统导入

1、打造集团品牌形象。强化品牌意识,突出品牌特色,努力提升集团在政府、主管机构、同业、客户、广大员工和社会舆论中的公信力和美誉度。

2、构建集团核心技术储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发挥行业集中优势和品牌优势。强化内控支撑平台建设,重点建设十二大创新体系等。创新科技运行管理方式和机制,保证集团稳健运营。建立信息技术体系保持科技对经营管理和业务竞争的支撑力和推动力。

3、统一集团视觉形象。完善和修订集团VI视觉识别管理手册,从各级行机关到营业网点,自上而下地逐步规范和达标。

4、规范各类应用要素。办公事务类、会议事务类、公关事务类以及奖励事务类的外观形象和物品按计划、分步骤统一。设计集团统一职业装。

5、推进规范化服务。继续加大对集团员工规范化服务的培训力度,逐步在一线员工中推行规范化服务上岗证制度。

6、开展各类企业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重点抓好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和升级。

7、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挖掘和整合集团文化教育资源,在充分利用好现有文化设施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本着量力而行原则,有计划、有重

点地调整、补充、完善一批文化设施和文化阵地。

加强领导建立机制推进整改

一、加强领导

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领导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审定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近、中、远期规划、工作计划,研究解决企业文化建设重大问题,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活动作出总体部署。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在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授权领导下,对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督办、信息收集、反馈和推进。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执行委员会和工作部门按照集团统一部署要求,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工作。各部门及分公司领导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工作责任人,配备专人做企业文化工作。

二、建立机制

1、建立企业文化长效机制。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证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持久、深入、富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必须建立一整套长效保障机制。特别对形成并被员工认知、认同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系统,对企业外部视觉形象系统等,要以公司制度形式予以确认,任何人不能以个人意志进行改变。对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方案、办法等,要纳入集团制度予以确认,并提高其执行力度。

2、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责任机制。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各级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目标责任保证体系,形成集团、一级分支机构、二级分支机构、基层单位“三位一体”、部门协作配合、分工明确的企业文化工作网络,保证企业文化建设顺畅运行。

3、建立和拓宽企业文化传播机制。依托各级行各类培训载体,分期分批对各级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和主办人员进行企业文化培训。教育培训部门要把企业文化作为员工学习和岗前、岗位培训的必修课程。同时,充分利用行内外报刊杂志、广播电视、集团网站等有效载体,重点加强主流媒体对集团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发现、培育和选树一批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

4、建立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将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纳入集团综合考评体系进行科学考评,对企业文化建设项目采取跟踪、汇报、通报的方式进行项目管理和在线控制。

5、建立财务保障机制。加大企业文化建设投入,设立企业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并纳入财务预算。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近期和中期,允许每年按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费用,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

三、推进整改

企业文化建设既是持续创新的过程,也是不断改进的过程。要围绕集团存在的落后文化表现和弊端,围绕在履行职能、改进管理、防范风险、发展求新和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尽职尽责,以及事业心、责任心、执行力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继续落实整改措施,认真抓好整改工作。

下载关于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意见(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意见(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推进我市企业博士后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我市企业博士后工作的实施意见 (讨论稿)近年来,我市企业博士后工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成为企业引进和培养高层次急需人才的有效平台和重要载体,为......

    企业会计制度实施意见

    为了促进企业严格遵循《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及《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做好新旧制度转换的衔接工作,现对工业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衔接规定如下:一、调账原则及......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一、总则1、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发展建设进程中形成的、具有企业鲜明特色、对企业的未来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文化,是企业管理思想、管理哲学、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内在精神和外部......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一、总则1、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发展建设进程中形成的、具有企业鲜明特色、对企业的未来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文化,是企业管理思想、管理哲学、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内在精神和外部......

    县委关于城市建设推进年实施意见(大全)

    为切实抓住我省建设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两大战略机遇,呼应市委、市政府滨湖新区开发建设、“路桥大会战”和“干部服务大建设”决策部署,县委、县政府决......

    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意见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 〔20**〕10号,以下简称 《纲要》) 已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印发,现就贯彻落实 《纲要》 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从立党为公......

    2012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意见

    中共自贡市大安区委办公室 自贡市大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2012年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各部门: 为全面贯彻落......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