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工商职能约束企业失信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2 11:48: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运用工商职能约束企业失信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运用工商职能约束企业失信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小编推荐]》。

第一篇:运用工商职能约束企业失信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小编推荐]

作为一个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者,我曾多次听到企业经营者这样的感叹,我们企业最担心几件事,首先是没有银行能给贷款;其次是产品没有销路;再就是销货款不能及时回笼。理性地给予剖析,这正是制约中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市场信用危机,也正反映出企业对诚信市场的呼唤。在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今天,作为市场秩序的管理者,针对市场经济信用体系的建设,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一、约束企业信用是工商部门的职责工商部门作为政府的行政执法部门,在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任务就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而企业的失信行为已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给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给中国经济的世界统一化进程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将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参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作为肩负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任的工商部门,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建立起既符合国际惯例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市场信用体系,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让中国的民族企业做强做大,这正是摆在我们工商部门面前的又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设企业信用体系,就是打造让他人相信一个企业的整套体系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企业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建立企业信用体系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塑造企业的信用灵魂。江泽民总书记号召我们要以德治国,管理企业也应如此,我们要把“诚实守信”作为职业道德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促进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向发展,这样不但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企业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也才能保障整个社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企业要建立良好的市场信用,除了工商部门运用职能约束外,关键还得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因为良好市场信用最大受益者,最终还是企业自己。

二、企业讲求信用的重要性。企业的信用,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市场经济的发展良莠不齐。目前,一些企业和经营者不讲信用,相互欺诈,欠债赖账,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守信者得不偿失,甚至遭人讥笑;失信者心安理得,受不到惩罚,一旦做大,便有“英雄莫问出处”的架势,大受推崇。在经济往来中,由于无信,经营者相互猜疑,形同赌博,交易行为甚至倒退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最原始状态。极大地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以前企业的合同履约率是80---90%,1990年以后,合同的履约率只有50%多一点,有些业务往来,甚至不签订合同。由此可见,整治企业失信行为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信用企业能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诚实待人,以信取人源远流长。“失信”现象只是经济体制发展不成熟的一个必然产物,它不但引起了国人的忧虑和唾弃,更是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就连企业自身也越来越认识到企业信用的重要性。要建立企业的信用体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和推进:

1、企业与银行的关系。资金是企业的血脉,充足的资金能令企业生机勃勃。那么如何才能促进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取得银行的信任,关键应该是企业的偿还能力,那么,如何提高企业的偿还能力,那就是企业经营者必须深入探讨的问题了。

2、企业和企业的关系。

3、企业与企业内部职工的关系。

4、企业与社会各个法人主体的关系。

5、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如果每一个企业都以诚信为本,自觉遵守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以法治企,以德治企,那么企业就能重塑信用形象,就能优化社会经济环境。诚信能在无形中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企业的良好信用,不仅是企业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而且是企业一种非常重要的内在资源和无形资产。首先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需要花成本的,其次良好的企业信誉能为企业赢得市场、增强竞争力,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最终能使企业在相同成本的条件下获得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加入WTO的今天,诚信能助企业走向世界。我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特别是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对WTO的游戏规则还不甚了解,加之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发育还不成熟,政策和法制建设还严重滞后,这都是中国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一日千里,特别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高科技的经济领域,我国的企业要迎头赶上,还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中国企业心态比资金更重要,人文环境比物质资源更重要,理性、客观、辨证的精神支柱的思维方式比商机更重要。如今我们要以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为契机,以诚实守信为原则,让企业外应改革大势、内练管理真功。相信,中国企业一定能战胜商海中的风云变幻,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三、工商部门约束企业失信行为的举措。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契约经济。企业信用的缺失,已严重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经济的交往,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危害。为了确保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我们工商部门应该制定怎样的举措,我们不妨作如下的探讨:

1、帮助企业树立“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建立企业的信用体系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有信誉的企业才会有市场,只有通过企

第二篇:运用工商职能约束企业失信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作为一个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者,我曾多次听到企业经营者这样的感叹,我们企业最担心几件事,首先是没有银行能给贷款;其次是产品没有销路;再就是销货款不能及时回笼。理性地给予剖析,这正是制约中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市场~,也正反映出企业对诚信市场的呼唤。在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今天,作为市场秩序的管理者,针对市场经济信用体系的建设,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一、约束企业信用是工商部门的职责工商部门作为政府的行政执法部门,在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任务就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而企业的失信行为已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给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给中国经济的世界统一化进程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将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参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作为肩负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任的工商部门,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建立起既符合国际惯例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市场信用体系,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让中国的民族企业做强做大,这正是摆在我们工商部门面前的又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设企业信用体系,就是打造让他人相信一个企业的整套体系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企业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建立企业信用体系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塑造企业的信用灵魂。江泽民总书记号召我们要以德治国,管理企业也应如此,我们要把“诚实守信”作为职业道德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促进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向发展,这样不但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企业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也才能保障整个社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企业要建立良好的市场信用,除了工商部门运用职能约束外,关键还得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因为良好市场信用最大受益者,最终还是企业自己。

二、企业讲求信用的重要性。企业的信用,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市场经济的发展良莠不齐。目前,一些企业和经营者不讲信用,相互欺诈,欠债赖账,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守信者得不偿失,甚至遭人讥笑;失信者心安理得,受不到惩罚,一旦做大,便有“英雄莫问出处”的架势,大受推崇。在经济往来中,由于无信,经营者相互猜疑,形同赌博,交易行为甚至倒退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最原始状态。极大地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以前企业的合同履约率是80---90%,1990年以后,合同的履约率只有50%多一点,有些业务往来,甚至不签订合同。由此可见,整治企业失信行为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信用企业能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诚实待人,以信取人源远流长。“失信”现象只是经济体制发展不成熟的一个必然产物,它不但引起了国人的忧虑和唾弃,更是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就连企业自身也越来越认识到企业信用的重要性。要建立企业的信用体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和推进:

1、企业与银行的关系。资金是企业的血脉,充足的资金能令企业生机勃勃。那么如何才能促进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取得银行的信任,关键应该是企业的偿还能力,那么,如何提高企业的偿还能力,那就是企业经营者必须深入探讨的问题了。

2、企业和企业的关系。

3、企业与企业内部职工的关系。

4、企业与社会各个法人主体的关系。

5、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如果每一个企业都以诚信为本,自觉遵守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以法治企,以德治企,那么企业就能重塑信用形象,就能优化社会经济环境。诚信能在无形中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企业的良好信用,不仅是企业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而且是企业一种非常重要的内在资源和无形资产。首先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需要花成本的,其次良好的企业信誉能为企业赢得市场、增强竞争力,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最终能使企业在相同成本的条件下获得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加入WTO的今天,诚信能助企业走向世界。我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特别是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对WTO的游戏规则还不甚了解,加之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发育还不成熟,政策和法制建设还严重滞后,这都是中国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一日千里,特别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高科技的经济领域,我国的企业要迎头赶上,还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前中国企业心态比资金更重要,人文环境比物质资源更重要,理性、客观、辨证的精神支柱的思维方式比商机更重要。如今我们要以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为契机,以诚实守信为原则,让企业外应改革大势、内练管理真功。相信,中国企业一定能战胜商海中的风云变幻,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三、工商部门约束企业失信行为的举措。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契约经济。企业信用的缺失,已严重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经济的交往,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危害。为了确保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我们工商部门应该制定怎样的举措,我们不妨作如下的探讨:

1、帮助企业树立“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建立企业的信用体系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有信誉的企业才会有市场,只有通过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才能使企业适应市场的变化,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要通过宣传教育,让企业经营者明白,只有他们才是建设企业信用的主力军,也正是信用市场的真正的受益者,每个企业的信用都是企业信用体系中的一个链环,只有每个企业自身的信用建设搞好了,才能共筑完整的市场信用体系。

2、加强法制建设,促使立法统一。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刚刚从计划经济脱胎而来,较之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起步晚,加之具体的国情,西方的经济法规也不能照搬照抄,有关经

济的法律法规还尚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之中,可操作性差,变化大。别说是和世贸规则相统一,就是各地方和各部门法规也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一些违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扰乱市场秩序。当务之急,作为市场秩序的主管部门,工商部门一定要尽快制定完善的与国家法律一致的、与WTO规则不相违背的市场经济法规。使执法者有法可依,使守法者有法可遵。

3、打假治劣,推行名牌战略中国有数十万计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经营的短期性,急功近利性,使信用建立更难。名牌商品是具有创新思维的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创造出来,具有优良的品质,为广大消费者所熟知,具有高信誉度和经济附加值的商品。一些不讲信用,没有商业道德的中小经营者,正是看中名牌商品富含的经济价值,以自己劣质的商品冒牌之。自己无信用,反而破坏名牌商家的商业信誉,使消费者真假难辨,无所适从。诚信的市场理念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更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无信企业如昙花一现,终难逃脱破产的厄运;有信企业,持续发展终将做大做强。因此,要倡导企业的信用,就必须对“假冒伪劣”重拳出击,要下“猛药”给予彻底根治。

4、建立企业信用的评价机制。在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中,为了更好地给予引导和促进,我们有必要设置评价机制。确定评价机构、评论内容、评价方式,要根据评价的结果给予奖惩,让企业以讲信用为荣,不讲信誉为耻,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整套全社会统一的资信记录,让评判结果得以及时、动态地披露,在美国,偷漏税和刑事诉讼记录要保存7年,破产记录要保存10年,这都值得我国仿效。这样,可以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宣扬和激励“有信”,打击和威慑“无信”。

5、利用“经济户口”,建立企业资信库。信用环境的建设,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的事,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打破行业壁垒,打破地区封锁,资源共享。工商部门可以在“经济户口”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企业资信库。可以把企业的信用情况在网络上向外界披露,建立企业信用公示制,这样,各企业在合作经营的时候,才能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引导企业走向良性竞争发展的轨道。

四、如何落实举措推进社会主义市场信用体系,是企业的真切期盼,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工商部门的重任。为确保以上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我们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工商管理模式,实行费改税,集中人力财力监管市场,做好经济卫士。

2、广泛宣传,全民动员,提高全体国民的消费水平,注重科学消费,让企业信用处在全国人民的监督之下。

3、千方百计,广征企业资信,可以通过已经建立“企业工商信息员”网络或向社会公开征信窗口,广征企业资信,再向全社会公布。

4、调动企业创建“守信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变被动为主动,发挥企业的创造力。我们坚信,通过工商部门不懈地努力和全社会的通力合作,企业的失信行为必将得到约束,一个全新的诚实守信、健康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新秩序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第三篇:施工企业失信行为主要内容.

施工企业失信行为主要内容

1、取得施工资质证书的施工单位,施工的质量不符合要求

2、施工单位未取得施工资质等级证书承担施工任务的

3、施工单位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承揽工程的

4、施工单位以欺骗手段取得资质证书的

5、建筑施工企业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

6、施工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

7、施工单位在工程承包中行贿的

8、施工单位承接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工程项目的

9、施工单位涉及建筑主体或者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擅自施工的

10、建筑施工企业对建筑安全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的

11、建筑施工企业违反规定,不履行保修义务或者拖延履行保修义务的

12、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偷工减料的,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或者有其他不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或者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的行为的

13、施工单位以伪造、涂改、复制资质证书、图章、图签等方式承接工程业务的

14、施工单位未按照节能设计进行施工的

15、接受转包、违法分包和用他人名义承揽工程的

16、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的

17、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

18、中标人将中标项目转让给他人的,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转让给他人的,违反本法规定将中标项目的部分主体、关键性工作分包给他人的,或者分包人再次分包的

19、中标人不按照与招标人订立的合同履行义务

20、建设单位未将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或者拆除工程的有关资料报送有关部门备案的

21、为建设工程提供机械设备和配件的单位,未按照安全施工的要求配备齐全有效的保险、限位等安全设施和装置的

22、出租单位出租未经安全性能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及配件的

23、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安装、拆卸单位未编制拆装方案、制定安全施工措施的

24、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安装、拆卸单位未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督的

25、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安装、拆卸单位未出具自检合格证明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

26、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安装、拆卸单位未向施工单位进行安全使用说明,办理移交手续的

27、施工单位未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时无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现场监督的

28、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或者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或者经考核不合格即从事相关工作的

29、施工单位未在施工现场的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或者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施工现场设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配备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的

30、施工单位未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的

31、施工单位未按照规定在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验收合格后登记的

32、施工单位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施工安全的工艺、设备、材料的

33、施工单位挪用列入建设工程概算的安全生产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的

34、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未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作出详细说明的

35、施工单位未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周围环境及季节、气候的变化,在施工现场采取相应的安全施工措施,或者在城市市区内的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未实行封闭围挡的

36、施工单位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的

37、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不符合安全使用要求的

38、施工单位未对因建设工程施工可能造成损害的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采取专项防护措施的

39、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在进入施工现场前施工单位未经查验或者查验不合格即投入使用的

40、施工单位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的

41、施工单位委托不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施工现场安装、拆卸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的

42、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未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或者专项施工方案的

43、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

44、施工单位取得资质证书后,降低安全生产条件的

45、建筑施工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进行生产的

46、建筑施工企业转让安全生产许可证的

47、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逾期仍不办理延期手续,继续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

48、建筑施工企业接受安全生产许可证转让的

49、冒用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者使用伪造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的 50、《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施行前已经进行生产的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继续进行生产的

51、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未办理延期手续,继续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

52、建筑施工企业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

53、建筑施工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降低安全生产条件的

54、建筑施工企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

55、建筑施工企业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

56、施工企业未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的

57、施工单位未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的,或未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取样检测的

58、施工单位擅自变更抗震防灾规划、设计或者设防标准的

59、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擅自取消抗震构造措施的

60、施工单位接受转包、违法分包和用他人名义承揽工程的 61、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不符合规定或者管理不善的 62、施工现场的生活设施不符合卫生要求的

63、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不符合保卫、场容等管理要求的 6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落实或者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 65、施工单位不按照建筑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施工或者构配件生产,存在着严重事故隐患或者发生伤亡事故的

66、施工单位不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技术措施费,安全技术措施不落实,连续发生伤亡事故的

67、施工单位连续发生同类伤亡事故或者伤亡事故连年超标,或者发生重大死亡事故的

68、施工单位对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抢救不力,致使伤亡人数增多的

69、施工单位对于伤亡事故隐匿不报或者故意拖延不报的 70、地震时因施工质量而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

71、承接房屋拆除工程业务的施工企业拆除房屋未采取安全护卫措施的

72、装饰装修企业违反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不按照规定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和消防措施,擅自动用明火作业和进行焊接作业的,或者对建筑安全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的

73、施工合同未办理合同备案手续的

74、在省内从事建筑活动未办理信用管理手册的 75、违反合同约定拖欠分包商及材料商的工程款 76、违反合同约定拖欠员工工资的 77、受到相关部门通报批评、行政处罚的

第四篇:黑龙江省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实施办法

黑龙江省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加快形成全社会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引导企业提高法律诚信意识,推动“诚信龙江”建设,根据《黑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发布使用办法》(2007年省政府令第9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企业,是指经过工商注册登记的从事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各类经济组织。

本办法所称失信行为,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中被各级行政机关和经依法授权或者委托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各级行政机关)依法予以认定形成失信记录的行为。

第三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对企业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本办法由省级信用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各级行政机关为执行本办法的主体。

省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加强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信用记录的管理及推动全省范围内实施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工作。

市(地)、县(市)政府(行署)负责推进本行政区域内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工作的实施。

第五条实施失信行为联合惩戒依据的信用记录,应以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信用记录为准。

第六条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分为信用记录核查、失信行为认定及实施失信惩戒三个步骤。

第七条各级行政机关在日常监督管理、行政审批、采购招标、评级评优、信贷支持、安排和拨付有关财政补贴资金等行政管理工作中,应按本办法规定查询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信用记录。

第二章失信行为认定

第八条各级行政机关依据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失信记录,根据本办法规定的失信行为认定标准,对行政管理所涉及企业的失信行为程度予以认定。

第九条企业失信行为分为一般失信、较重失信和严重失信三个等级。

第十条企业出现以下行为之一可认定为一般失信行为:

(一)未通过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进行的专项检查、周期性检验、年审年检等行为。

(二)未及时到各级行政机关办理验证、换证、备案、注销、撤销、变更等行为。(三)未按各级行政机关要求实施相关标准、规范、措施等行为。

(四)被处以警告或较小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的行为。

(五)拖欠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税款、银行贷款、合同款等金额较少、未经过各级行政机关行政处罚、且无主观恶意的行为。

(六)各级行政、司法机关认为应列为一般失信的行为。

第十一条企业出现以下行为之一可认定为较重失信行为:

(一)企业同时存在两项或两项以上一般失信行为。

(二)未经过行政审批或者超越行政审批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

(三)被处以较大罚款数额,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在一定数额以上的行政处罚的行为。

(四)拖欠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税款、银行贷款、合同款等金额较大、时间较长,且有明显主观恶意的行为。

(五)在申请行政审批等事项以及公证和法律服务中提供虚假材料、弄虚作假的行为。

(六)司法机关认定的被执行人失信行为。

(七)发生一般或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行为。

(八)各级行政、司法机关认为应列为较重失信的行为。

第十二条企业出现以下行为之一可认定为严重失信行为:

(一)企业同时存在两项或两项以上较重失信行为。

(二)借用其他企业资质,主观恶意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三)被行政机关吊销行政许可的行为。(四)被处以责令停产停业、特大数额罚款,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数额巨大等重大行政处罚的行为。

(五)扰乱市场秩序、危害交易安全、制售假冒伪劣产品、造成环境污染、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哄抬物价等行为。

(六)拖欠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税款、银行贷款、合同款等数额巨大、时间较长,存在明显主观恶意,产生恶劣社会反响的行为。

(七)利用非法手段获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信息并用于经营活动的行为。

(八)被市级以上政府和省级以上行政机关通报或曝光的行为。

(九)各级行政、司法机关认为应列为严重失信的行为。

第十三条对企业失信行为的认定,应由最初对企业失信行为作出行政决定的部门提出失信行为认定建议,供其他行政机关参考。

第十四条各级行政机关应按照本部门规定,结合实际,对失信行为具体标准予以明确,并报省级信用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失信行为联合惩戒

第十五条各级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通过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查询到企业存在失信记录,应根据各自行政职能,在对企业失信行为认定基础上,按照本办法规定,对失信企业实施失信惩戒。

第十六条对一般失信行为惩戒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将失信企业列为日常重点监控和监管对象,提高监督检查频次。

(二)不列入各类免检、免审事项范围。

(三)不授予或取消该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荣誉称号。

第十七条对较重失信行为惩戒除包含对一般失信行为采取的惩戒措施外,还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在企业参与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政府公共服务项目活动中予以严格限制。

(二)在涉及信贷、担保、融资等金融活动中予以严格限制。

第十八条对严重失信行为惩戒除包含对较重失信行为采取的惩戒措施外,还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对失信企业所有取得的行政许可进行重新审核。

(二)企业不得参与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财政资金补贴等政府公共服务项目活动。

(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对失信企业高消费行为予以限制。

第四章信用修复

第十九条存在失信记录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能主动纠正失信行为,可以按照一定条件和程序实施信用修复,重塑企业信用。

第二十条一般失信行为或较重失信行为中的以下行为可进行信用修复:

(一)第十条第三项、第五项所列失信行为。

(二)第十一条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所列失信行为。

(三)各级行政机关认为可以信用修复的失信行为。

第二十一条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失信企业,自各级行政机关作出的失信惩戒处理结果生效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存在问题的整改,并向最初对企业失信行为作出行政决定的部门提出信用修复申请。

相关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企业整改情况的核查。对已经整改到位的企业,其信用修复申请由省级行政管理部门受理的,省级行政管理部门可直接向省级信用管理部门出具信用修复说明。信用修复申请由市、县级行政部门受理的,需经省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向省级信用管理部门出具信用修复说明。省级信用管理部门接到有关部门出具的信用修复说明后10个工作日内,将信用修复记录纳入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第二十二条信用修复并不去除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发布的真实的未过期的失信记录。

第二十三条企业信用修复结果发布生效后,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对该企业采取的失信惩戒措施应予以解除。

第五章异议处理

第二十四条各级行政机关对存在失信记录的企业实施失信惩戒后,应将处理结果及时告知企业。

企业对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发布的本企业信用记录有异议的,自被告知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可向省信用管理部门提出异议申请,并提供有关佐证材料。

企业对各级行政机关认定的失信行为标准有异议的,自被告知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可向实施惩戒的行政机关提出异议申请。

第二十五条省信用管理部门接受企业信用记录的异议申请后,应对已发布的异议信用记录予以标注,并与企业信用记录提供者核对。企业信用记录提供者应自被告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出具书面意见,并附佐证材料。

省信用管理部门应当自接到异议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提出异议申请的企业作出书面答复。异议信用记录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应当及时更正。与实际情况一致的,不予变更。由于信用记录错误导致失信行为认定不准确,致使企业受到惩戒或过重惩戒的,省信用管理部门应及时将信用记录更正结果告知实施惩戒的行政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应依据更正后的信用记录确定是否实施失信惩戒或重新调整失信行为等级。

企业对不予变更的异议申请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六条企业对失信行为认定产生异议的,各级行政机关应当自接到异议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提出异议申请的企业作出书面答复。失信行为认定不符合本办法的,应当及时纠正调整失信等级和惩戒措施。

企业对上述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章守信激励

第二十七条对于没有不良记录且良好信用记录超过两项以上的企业,可对其采取守信激励措施。

第二十八条对拥有良好信用信息的企业,各级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可以实施以下激励措施:

(一)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授予相关荣誉称号。

(二)在政府采购、项目招标投标、资格审查、评级评优、安排和拨付有关补贴资金等工作中,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激励措施。

第七章责任追究

第二十九条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各级行政机关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国家损失、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等严重后果的,由有关部门依据干部管理权限依法追究相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一)提供错误信用记录的。

(二)对企业失信行为认定错误的。

(三)未查询企业信用记录的。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将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和服务中实施联合失信惩戒工作作为对行政机关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定期对行政机关落实联合失信惩戒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查处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第八章附 则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实施。

第五篇:浅议科学化考核对工商职能转型后发展的必要性

浅议科学化考核对工商职能转型后发展的必要性

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转型后,工商部门的市场监管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深化、加强。其职能涉及到了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要适应这种变化,就要保证队伍素质的提升。而保证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除了思想教育之外,其关键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让该机制对公务员工作行为做出正确评估,进而增强其职业道德感、保障转型后的工商事业良好发展。

单位考核的变革往往是建立在形势变革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因人而变。回顾本省停收管理费、清退非公人员、阳光工资发放等事件的一年多来,工商人员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前所未有地经历了改变,甚至于颠覆性的改变无所适从。显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与时俱进的考核机制,是时下的当务之需。具体地说,实施科学化考核对工商职能转型后发展的必要性有四:一是工商行政管理从粗放型的收费养人、收费监管执法向规范监管、科学监管转变。这种监管方式的转变迫切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考核机制和体制。二是基层基本完成了规范化建设的硬件配备。这些已改善的外部条件需要与干部队伍管理的创新机制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才能适应现代化监管的需要。三是行政体制的深入改革迫切需要我们有一套能充分调动、激发干部队伍积极性,增强活力的体制。我们要通过考核和创新机制,历练出一支作风过硬、素质优良的执法队伍。四是“信息工商”和“数字工商”的广泛应用使我们的常规考核办法愈加显得滞后和单一。在某种程度上,某些方法难以体现工作成果,缺少与之相对应的考核方法和体系。

鉴于科学考核对工商部门转型后发展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实施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方式迫在眉睫。笔者预想考核方式可分为:分类考核和分时考核。所谓分类考核就是将机关业务、后勤、事业等单位职能分类。(此设想灵感来自于近年来全省系统根据人员不同专业考不同课目所得)这样一方面可有效破解因为职能不同而无法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比对的难题;另一方面,可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原则;所谓分时考核。就是灵活机动地根据不同考核内容和项目界定考核周期。可将考核时周划分为考核、半年考核、季度考核、每月考核、每周考核、专事考核、阶段考核甚至于每天考核。这样,可以集中力量对重点工作进行考核指导,从而使考核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考核方法可分三种。一是业务工作指标的考核。对这类工作能用数字体现的,必须用数字体现,要把工作指标量化为一个个的数字,使之一些务虚的业务用数字来体现,使之排名先后一目了然,让被考核的落后人员、单位看了服气也服输。二是对共性目标考核。如风纪、出勤、纪律、机关环境等,这一部分考核内容要求每一名工作人员必须做到,做不到位或有缺失要按比例扣减相应的基础分数,通过这一方式将日常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三是积分奖励制度。对工作有创新、有突出贡献的要给予积分奖励。如市、县综合考核和单项考核取得先进位次的、被通报表扬或表彰的、超额完成量化目标的等,给予一定奖励分数。通过这一方式,一方面弥补前两项考核中因工作失误造成的被动,另一方面真正将有为、有位融入到考核中。同时要把科学化考核结果作为责任追究的一个重要依据,以此增强考核的威慑力。

下载运用工商职能约束企业失信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运用工商职能约束企业失信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