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厂面对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从容应对加速发展事迹材料

时间:2019-05-12 11:4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包装厂面对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从容应对加速发展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包装厂面对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从容应对加速发展事迹材料》。

第一篇:包装厂面对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从容应对加速发展事迹材料

包装厂面对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从容应对加速发展事迹材料

正视企业面临困难 从容应对加速发展

xx镇xx包装厂于2004年初在xx镇工业集中区兴建并投产,至今已有将近五年的时间。在这五年的时间里,我厂既经历了创业的艰辛,又品尝了成功的喜悦。企业固定资产从开始的150万元,已扩增到现在的2100万元;从开始年销售200多万元,到2008年的3500万元,从以前只为周边的小企业服务,现在已经为日资企业味之素公司、德资企业升德升电子公司等世界知名企业服务,并跟随他们走出了国门。近来,企业又通过了日本来福公司的三次考察,他们计划在日本工厂所需的包装从该厂直接进口。现在该厂已通过了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领取了出口备案企业资格证书。14000环保体系认证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然而,正当xx人踌躇满志地展望工厂明年更美好的发展前景时,却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寒流。从今年9月份开始,客户的订单已明显减少,资金难以回笼。到10月份,个别客户已经停产,11月份原有客户生产计划已降至50%,情形十分紧张。

针对这一严峻的形势,企业没有惊惶失措,而是针对市场,深入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一至认为,困难是暂时的,关键能否在危中把握机遇,提升企业质效。为此,xx包装厂积极采取了四项应对举措,企业运营在12月上旬有了明显改善。

一、全员发动,降本节耗

面对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xx包装厂首先组织了管理层学习、讨论当前的困难,再让他们深入到车间做监督员、辅导员,分片分人宣传,让每位一线的员工感受到形势的艰难与自己肩负的责任,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坚定了与工厂同生共荣、共渡难关的决心和信心。其次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着力节能降耗。四季度以来,该厂的产品没有一起质量问题,没有受到一起客户的质量投诉。原材料利用率上升了2%,辅助材料消耗下降了3%。个别能耗大的工序由白班改为夜班,仅电耗就下降了70%。

二、积极融资,扩大生产

借着县委、县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方案的东风,xx包装厂通过企业联保向银行贷款200万元,自筹资金200万元,仅用1个月的时间扩建了厂房,购进了一台先进的五层纸板生产线,现已正常投产运营,产生了良好的经营效益。这样就大大的增强了我厂在包装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抗风险实力。加上已拥用的苏北最大的彩色印刷设备,该企业在苏北的同行业中已由当初的“流浪儿”成长为今天坚强有力的男子汉。

三、保障员工,稳定队伍

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说,在当前的形势下,一个企业主最大的责任是保住员工的饭碗,这不亚于任何一个慈善家为社会所做出的奉献,这样的企业更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虽然有的企业为了本身的利益裁减员工,以减轻企业的负担。但是,当企业负责人陈xx想起他们曾经为工厂所做的贡献,曾经与企业患难与共的经历,没有任何理由走裁员的路子,更应该让他们手中的饭碗菜香四溢,这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家的最大责任。虽然企业遭受了危机,但陈xx毅然决然的引收了10多名南方工厂倒闭而返乡的技工,他们的加盟,充实了企业的技术力量,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又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xx包装厂我们做到了双赢。

四、提升信誉,扩大业务

包装业是个良莠不齐的行业。有的小厂只有几个人、两台机,在这种形势下,它们只有关门歇业。即使有比较大的包装厂,也因为资金短缺而处于半停产状态。所以许多企业不得不重新选择服务对象。针对这一情况,xx包装厂加大了工厂的宣传力度,以质量和信誉拓市场,积极主动与众厂家沟通,得到了广泛的信任与回报。目前美资艾叶公司,包括本县的港洪玻璃等企业,已与企业建立了业务关系。还有众多的企业与之建立了合作意向。与2007年同期相比,xx包装厂2008年的产值不仅没有因危机而下降,反而增长了20%,预计2009年将增加销售2000万元以上。

再寒冷的冬天也阻挡不了春天温暖的脚步。在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下,扩大内需4万亿的投入就是xx的希望和力量;县委、县政府正确的领导和关怀,就是xx的动力,xx的翅膀!xx人坚定信心会再接再厉,破冰斩棘,让明年春的阳光更温暖,让秋的果实更丰硕!

第二篇:地区主义发展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地区主义发展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郭忠宁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

地区主义的全球发展是20世纪后半期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主要经历了旧地区主义和新地区主义的两个发展历程,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国际体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主要从宏观上就地区主义发展对国家体系单元、国际力量结构、国际机制与国际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地区主义 国际体系

中图分类号:D81

一、地区主义的涵义与发展历程

(一)地区的涵义

中国学术界原来很少使用“地区主义”一词,直至现在,实际上相当多的文献仍用“世界经济中的集团化或区域化”,“地区经济一体化”等含糊概念来指代同样的东西。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世界经济交往程度的加深,特别是中国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成员后,“地区主义”一词才渐入中国学术界的文献中。

要理解地区主义,首先要理解地区,但地区主义的地区与一般意义上的地区不同,主要是指赋予经济、政治与社会成分,社会化的地区,强调国家之间的互动,越来越远离“地理区域”的原始含义,把地区作为一个单位进行思考,如东亚地区,并不是指地理意义上的五国,而是经济、政治链接在一起的东亚和东南亚区域。建构主义者强调一个地区应该共有一种社会认同感的国家组成,而不管它们的地理位置如何。瑞典学者赫特(BJORN HETTEN)、索姆伯姆(FREDRIK SODERBAUM)把区域化分为五个层次:地区区域(Region area)、地区复合体(Region complex)、地区社会(Region society)、地区共同体(Region community)、[1]地区国家(Region state)。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认为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地区主义中的地

区是指根据内聚力(同质的程度)、交往(互动的程度)、权力的层次(权力的分配)或各种关系的结构(合作的程度和紧张的烈度)等一个或多个因素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生活

[2]空间。

(二)地区主义的涵义

关于地区主义的涵义,许多学者都进行了阐释,庞中英教授认为,“地区主义是指在地缘上接近的彼此间有着复杂关系的民族国家之间的一种联合、合作进而一体化的过程,是国家通过政治力量之间的合作(建立国际关系的新制度)和形式(一种国家间的安排),进而达到调节国际关系的一种理论与对策,简而言之,地区主义就是以形成一个区域国际体系的[3]广泛的国家间的区域合作运动”。肖欢容博士,认为地区主义正如“ism”(主义)这个后

缀所体现的,是一种意识形态和观念信仰。从以上的学者观点中,我们可以得出地区主义是在一定信仰和价值追求下,通过地区层次的合作进而建立一系列机制,解决国内经济、政治、安全等问题的思想和理论。

(三)地区主义的“旧”与“新”

20世纪后半期,地区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大的发展。一次是50年代到70年代初的旧地区主义,主要表现在:一是欧洲国家内部为了思考未来的发展目标与道路,引发的理论与实践,目的是提高成员国之间经济、社会与政治领域的合作;二是有些新兴国家为了避免大国对其国家主权和自治权的干预,成立了像美洲国家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和非洲统一组织的综合性地区组织;三是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多极化趋势和经济相互依赖的加作者:郭忠宁(1985–),男,汉族,甘肃正宁人,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国际政治专业.强,地区主义的关注点从和平与安全事务转向经济社会事务,尤其是欧洲发展模式的成功典范,拉丁美洲、非洲、东南亚国家相继效仿,成立了一系列经济组织,如1961年成立的拉美自由贸易协会,东南亚联盟的转变。这些组织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在促进地区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美苏对抗的缓和,国际环境逐渐宽松,国家间交往不断频繁,特别是全球化的影响,地区主义呈现多层次、多维度的发展,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与军事交往不断加深,为了与旧地区主义相区别,学术界将之称为“新地区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与冷战初期相比,地区主义不再局限于相对狭隘的安全和经济目标。它所关注的内容和要求实现的目标不断增加,涉及建立在地区基础上包括人权、民主、环境和社会正义的跨国社会和文化网络等方面。第二、新地区主义具有明显的自我伸张性。与旧地区主义不同,新地区主义不在甘心置于联合国框架之下,而是希望取得与联合国平等的地位。当前的地区主义的各种实践,都体现了地区主义本身的各种形势的扩张性。地区主义的这种扩张,对国际秩序产生重大影响。第三,冷战时代的地区主义仅仅关注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新地区主义是与全球结构的转型紧密相连,它包括与全球体系不同层次的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问题。[4]因此,理解新地区主义不能局限于单个地区,而应该与全球秩序联系起来,因为单个地主的一体化都会影响整个地区的秩序,伴随新地区主义的发展,全球体系结构正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二、国际体系的涵义、演变与后冷战时期的基本特征

(一)国际体系的涵义

目前,关于国际体系的涵义国内外学术界没有统一的表述,争论不定,笔者认为,国际体系概念可以表述为:对国际关系整体状况的一种抽象和概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际上各种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是指有规则、有机制并且分享共同价值和方向的一种稳定态势。从各种行为体互动的规模来看,国际体系可分为全球性国际体系和地区性分体系。[5]包括单元、国际力量结构、国际机制和文化四个方面。

(二)国际体系的历史演变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体系是在具有主权性质的民族国家出现之后所形成的,其历史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648年确立的威斯伐利亚体系。这一体系以欧洲“多极均势”结构为基础,带有较多的欧洲国际体系的特点和色彩,因此,这个体系还不具有全球性。

第二阶段是1814—1815年所确立的维也纳体系。这一体系以英国、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国所构成的实力均衡结构为基础,并将世界其他地区作为欧洲列强侵略和资本扩张的对象纳入这个体系,从而使该体系具有一定的世界性。

第三阶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该体系以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所构成多极均势结构为基础,是一个真正具有世界性的国际体系。

第四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这一体系以美、苏两极均势结构为特点,带有美、苏两霸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两极格局的外在表现是美苏在战后逐渐形成的“冷战”态势。因此,这一时期的国际体系被称作冷战时期的国际体系。

第五阶段是冷战后所形成的国际体系,即后冷战国际体系。[6]

(三)后冷战时期国际体系的特征

后冷战时期的国际体系是由两极格局结构向多级多体的和平转型中的体系,呈现出一些新的显著特征:

1.国际格局呈现多极化,除了美国,如欧盟、中国、日本、俄罗斯多强并存,国际行为体多样化,如国家行为体、国际组织、地区组织、跨国公司、宗教组织等角色,美国的虽然

处于超级地位,但随着其他新兴行为体力量的不断强大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其地位明显下降,国际体系表现为动态性和平转型。

2.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相互间依赖程度增强,全球性问题突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制度与协调机制进一步制定和落实。

3.地区组织和全球性国际组织之间的联动作用日益增强。

三、地区主义发展对国际体系的影响

地区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旧地区主义与新地区主义,伴随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地区一体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对国际体系单元、国际力量结构、国际机制与文化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一)对国际体系单元的影响

单元是国际体系中的基本要素,是指参与国际体系的行为主体。国际行为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能独立行使国际权利、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的实体。当今的国际行为体主要包括主权国家、超国家行为体(如欧盟)、政府间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等,地区一体化对国际行为体的影响主要表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单个民族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经济与政治利益;二是丰富了国际行为体,如超国家行为体(如欧盟),政府间组织(如东盟、非洲联盟与南方共同体)等。

从第一方面看,单个民族国家通过经济合作,政治紧密沟通,军事对话,成立地区组织,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和技术支持和良好的地区环境,避免了主权遭受大国的侵犯和外部势力的骚扰。像欧盟刚当初成立就是缘于经过二次世界大战,各国国力损耗,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困难重重,因此各国谋划进行经济合作,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实践证明各国走向了富强之路。二战后,新兴国家成立的美洲国家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和非洲统一组织等为国家主权维护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东南亚联盟因地区安全考虑成立,为防范中国和美国等大国的侵犯,发展成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合作,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形成的“10+3”、“10+1”机制,去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为东盟国家创造了更多的投资机遇与广阔的市场环境。

从第二方面看,伴随地区主义的发展,各地区成立一系列地区组织,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联盟、上海合作组织、非洲联盟、南方共同市场等组织,继民族国家之后的新单位,成为我们在处理国内和国际问题的视角,如欧盟“以同一个声音说话”,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国际交往中往往不是以一个独立的国家出现,而是以一个整体出现。国家间关系不在是大国与大国、大国与小国之间,而是以地区为单位的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组织、地区组织与地区组织、大国与地区组织之间的多边关系。

(二)对国际力量结构的影响

地区主义发展对国际力量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区一体化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促进国际结构均衡化、国际政治民主化进程。

首先,随着地区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地区国家间的合作深度和广度加深,这就遏制了大国主导一切的国际秩序,在冷战时期,为了遏制美苏主导一切,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利益,阿拉伯国家于1945年成立阿拉伯国家联盟,面对美国的经济封锁,拉美国家先后组成拉美自由贸易协会(1960年)、中美洲共同市场(1962年)、安第斯集团(1969年)、南方共同市场(1995年)、南美国际共同体的成立(2004年)等,为了抵制美国在东亚的过分侵入,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宣告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以地区集体的力量与霸权主义进行抗衡,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尤其随着新地区主义的发展,地区合作内容不断丰富,面临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和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地区主义成为国家主义与全球主义的桥梁,地区组织成为一股强大的中坚力量。

其次,随着世界呈现块状化发展,以地区为单位的经济或经济政治组织,如欧洲板块(欧洲经济共同体)、美洲板块(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亚板块(日本和东盟),同时还存在着许多一级的地区主义框架,如美洲的拉丁美洲南部共同市场、非洲联盟,加之,金融危机影响,使美国的国际地位下降,国际体系将由一超多强向大国以地区为依托,各个地区均衡化的趋势发展。

最后,地区组织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导一切的国际秩序,使以地区为依托的每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有机会与能力维护国家权益,不断促进国际政治民主化进程。

(三)对国际机制的影响

国际机制是国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机制是指在国际关系领域里由行为体愿望汇聚而成的一整套明示或默示的原则、规范和决策程序。[7]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整个国际机制都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制定,处于外围的发展中国家被排斥在国际机制之外。二战后,随着地区主义的发展,地区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来大,以地区的力量参与国际机制的制定,如1960年成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有力的抵制了西方对石油价格的垄断,维护了产油国国家的利益,特别是欧共体的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事务中有效遏制了美国的独断,在核不扩散条约制定、全球环境治理责任承担上对美国施加压力,这些对国际机制公平制定与运行作用重大,随着非洲、拉美地区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地区组织也将更进一步加入到国际机制的制定与维护。

(四)对国际体系文化的影响

地区主义发展对国际体系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地区性组织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坚持自己的政治理念与经 济发展模式。地区内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模式基本相似,通过地区合作与交流使主权国家能够根据自己实际不断发展包括人权、民主、环境和社会正义的跨国社会与文化网络等方面。

2.地区主义的发展使不同的文明、地区制度得以弘扬与借鉴。同一地区的相同文明的国家或者同一地区的不同文明的国家,通过不断交流,都会使其文明得到很好的发展与弘扬。在地区一体化过程中,欧洲走在前列,也是最成功的一个,欧洲一体化过程的理论、制度、发展理念和实践模式,成为其它地区模仿与学者研究的主要对象,所有这些都会加速地区主义的发展,将会对国家体系产生更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赫特(Bjorn Hettne)和索特伯姆(Fredrik Soderbaum)著,袁正清译:《地区主义崛起的理论阐释》[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1).[2]耿谢峰:《新地区主义发展与亚太地区结构的变动》[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7.[3]庞中英:《地区主义与民族主义》[J],《欧洲》,1999,(2).[4]肖欢容:《地区主义及其当代发展》[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2).[5]杨洁勉:《大体系—多极体系的新组合》[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6-7.[6]徐蓝.世界历史视野下的国际关系体系演变[N].光明日报, 2007-04-03.[7]门洪华.国际机制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 2001,(2).英文摘要:

The impact of regionalism development o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Guo Zhongning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Gansu Lanzhou 730070)

Abstracts:

Regionalism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is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the latter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It mainly went through the two history: old regionalism and the regionalism,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have had a tremendous impact o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From the macro, I mainlydiscussthe effects of regionalism development to the unit of the national system, the international power structure, the international mechanism and the international.culture

Keywords: Regionalism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第三篇: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18

经济理论研究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张令倩 马小洪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山东青岛266555)摘要:本文介绍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和分类,在综合考虑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特征和影响因素基础上,对我国

国际服务贸易进行了新的理论分析,从而从高等生产要素、相关产业发展水平、企业组织战略以及政府作用方面总结

出如何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的指导理论,逐步构筑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这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经济地位至关重要。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从货物贸易 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在 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其兴旺发达的程度 成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提高我国服务 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逐步构筑国际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成为当 今社会研究的课题。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及分类

国际服务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买卖 与交易活动。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对服 务贸易的界定,服务贸易包括四方面内容:(1)跨境交付(Cross-borderSupply):指从一国境内向另一国境内提供的 服务。在这种形式下,服务提供者和被提供者分别在本国境 内,并不移动过境。如,电讯、邮政和金融。(2)境外消费(ConsumptionAbroad):指在一国境内向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提 供服务。在这种服务提供形式下,服务的被提供者,也就是 消费者跨过国境进入提供者所在的国家或地区接受服务。如:旅游、留学。(3)商业存在(Commercialpresence):指一个 国家通过在另一个国家境内建立某种形式的商业机构提供 服务。这种商业机构形式可以采取独立的法人形式,也可以 仅仅是一个分支机构或代表处。如,外资服务业企业。(4)自然人流动(Movementofpersonnel):指一个国家的个人在另 一国家境内以自然人存在的形式提供服务。与商业存在不 同的是,它不涉及投资行为[1]。如,外籍教师、律师等以自然 人的身份在我国境内提供服务。

这四种提供方式的定义并不是服务贸易分部门的划分。事实上,许多服务贸易部门,都可能同时具有以上几种提供 方式。为了谈判、统计等工作的需要,世界贸易组织对服务 贸易有一个部门的分类目录,将服务贸易分为商业服务、通 讯服务、建筑及相关的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 服务、金融服务、与医疗有关的服务与社会服务、旅游及与旅 行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其他服务等 12个类别。

二、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

在今天的国际竞争实践中,一些国家顺利胜出,一些国 家却一败涂地;一些国家在某些产业独占鳌头,而在另一些 产业却处于劣势,濒临出局。这一现象在国际服务贸易中表 现更加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飞速发展,但还 存在一定的问题,基本具有以下特征: 1.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较低,贸易逆差逐年增大

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是指某国产业或产品的进出

口差额与总额之比。我国服务贸易从1995年起从顺差变成 逆差,TC指数一直小于零,2000年到2003年连续四年一直 在-0.08左右,到2004年达到-0.07。这反映我国服务贸 易虽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其竞争力较低,仍处于比 较劣势地位。

2000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额为56.01亿美元,2002年

扩大为68亿美元,2003年高达86亿美元,2004年上半年逆 差达58.9亿美元。至2003年,我国仅在旅游、通讯服务、建 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和其他商业服务项目 的服务贸易为顺差,其他项目均为逆差,这表明我国在绝大 多数服务贸易项目上不具有比较优势。2.我国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构成,占比重最大的是旅游、运输 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三者共占服务贸易的80%左右,比重 偏高。2004年,我国金融、保险、通讯和计算机信息在我国 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分别为0.17%、4.83%、0.68%、2.15%[2],合计仅为7.83%,而2002年美国这4项合计所占比 重达54.77%。从以上分析看出,具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 集型的旅游和运输行业在我国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而 我国新兴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虽然有所发展,但 比重偏低,有待于加强。3.服务贸易管理滞后

目前,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方面仍有许多缺陷,如中

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国际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着一定 的差别,缺乏统一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协调管理部门,服 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甚至相互掣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 决,容易产生责任不明确、交叉和条块分割、经营秩序混乱以 及行业垄断等问题。服务业的统计也不规范,在行业划分标 准、服务标准等方面有许多不符合国际惯例。4.服务贸易立法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直到近年才有

较大的改观,先后颁布了一批涉及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 法律法规(如《海商法》、《保险法》、《中央银行法》、《商业银 行法》、《广告法》、《建筑法》和《律师法》等),但与服务贸易 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许多

不足之处。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经济理论研究19

现有立法未成体系,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处于空白状态,已 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符合 国际运作惯例,不仅立法层次较低,而且缺乏协调,从而影响 了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对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我国国际服务贸 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生产要素相对贫乏

高等要素包括现代化的电讯网络、高科技人才、高校研 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高等要素是后天开发的,对计算机、通信、金融等国际服务的提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整体 上,随着科学技术、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基础要素的重要 性日益下降,而高等要素的作用却越来越重要。我国是一个 资金相对不足、高素质人才短缺、教育发展滞后、劳动生产效 率较低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讯网络、高科技 人才、高校研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高等要素的供给水平大幅 度提高,但竞争力还较弱。2.相关产业支持不力

在新的形势下,国际竞争已不单是企业的个体行为,而

是相关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集体行为。相关产业发展水平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相关产业间合作的 紧密程度;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相关产业企业密集和 信息环境质量。我国由于传统体制的束缚,条块分割仍局部 存在,相关产业间合作不够紧密,行业内恶性竞争俯拾即是(如旅游业),企业密集和信息环境质量低劣,缺乏协同作战 的意识。其实,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很大程 度上依赖于相关产业的支持。像美国的IT行业、新加坡的 旅游业,都拥有一流的教育、科研机构和极其发达的信息网 络,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及坚实的第一、第二产业基础。在 这一方面,我们还十分薄弱,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3.企业组织、战略与竞争度欠合理

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说到底要落实到企业的市场竞争 力上,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实施战略管理,同 时还要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度和集中度。在国际企业组织结 构趋向扁平化、柔性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组织结构还有 待改进和重塑,另外,我国企业尤其是服务企业普遍存在重 竞争策略、轻竞争战略的倾向。在竞争程度方面,从理论上 讲,加入WTO以后,高度的国内、国际竞争有利于企业进行 技术创新,从而逐渐确立国家竞争优势,但前提是存在公正、公平、开放、有序的竞争环境,这种环境对于我国来说还不真 正具备。

4.政府的辅助作用比较弱化 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政府作用不可忽视。政府作用主

要表现为政府对产业、行业、企业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孵化 与激励,以及对竞争规则的完善与监督。我国政府仍然一定 程度上存在重干预轻孵化的倾向,对教育、研究、开发的投入 和指导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这对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很不 利。但我国经济规模和综合国力日益提高,政府完全有能力 也必须全力以赴地增加教育、科研投入,尤其是对高新技术 项目的投入。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相互配套的科研评估与 检测机制,提高开发、研究质量,保证优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 实生产力。

三、构筑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的对策

综合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政府从 全局的角度,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建立完善的行业协调机 制,积极规划和诱导服务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逐步 构筑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国家竞争优势。

1.稳步推进消费结构升级,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宏伟目标

任何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的构建往往都以合理、高级的国 内社会消费需求结构为基础,如果一个国家的居民消费是以 商品消费为主,服务消费比重过低,或服务消费的层次过低, 那么该国的服务贸易根本就不可能形成国家竞争优势。随 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大幅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已 降至50%以下,但我国居民对商业服务的消费需求还不是 十分强劲,服务消费的比重很低。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 总体收入水平不高。当今世界服务贸易强国的服务产业一 般是首先在其国内形成竞争优势,然后才逐步走向世界的。因此,我国企业和政府应依托巨大的市场需求,引导居民优 化消费需求结构,提高服务消费的比重,为我国服务贸易国 家竞争优势的构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推动力。2.建立健全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机制

我们正处在协同制胜的经济时代,各产业只有相互支持 才能持续发展。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离不开相关 产业的支持,这种支持既包括服务业内部诸如批发、零售、餐

饮、运输、旅游、金融、保险、房地产、公共管理、教育、卫生等 各业间的相互支持,又包括农业、工业对服务业的促进。由 于传统体制的约束,我国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机制还不够 健全,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全盘调度全国的生产要素,优 化资源配置。尤其是在规划服务业内部企业规模和市场秩 序,处理竞争和垄断的关系,推动服务技术进步方面,我们的 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近几年,我国的第三 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占GDP的比重由1991年的33%提高 到了2005年的40%[3]。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 的发展水平仍相当落后,占GDP的比重较低。因此,要彻底 改变重产品轻服务的思路,建立高效的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 持机制。

3.创新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企业战略管理

服务产品和有形产品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有关 如何管理制造企业和如何管理服务企业的知识已经逐渐融 合。在管理服务企业时,我们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综合考 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尽量实现人力资本、生产价 值和财务价值最大化。我国服务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 下、人员素质不高的倾向,对自身业绩的评价过分偏重于短 期利润。今后,在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时,要注重对企业长 远发展潜力、内部流程和外部竞争力的动态评价,创新业绩 评价指标体系,并切实贯彻落实相关指标。在新的评价体系 中,逐步导入智力投资比率、产品设计水平、员工知识水平、顾客满意度、顾客保持率、售后服务质量等指标。4.抓住机遇,强化政府的孵化和辅助作用

首先要切实改善教育状况,加强对高新技术等高等要素 的孵化。我国目前缺乏一种科学、合理的高等要素的生成机(下转第75页)会计理论 经济理论研究75

能够调整经营方针、策略,改善公司的经营绩效。另一种方 式是“用脚投票”。中小股东会抛掉手中公司股票而转向那 些更有前景、经营管理更好的公司。有较多股份的机构投资 者也会抛掉该公司的股份,改变手中的证券组合。大量的抛 售会导致公司股票价格下跌,继而会吸引收购者,此时股东 也可以采取对并购行为给予支持等相机性治理措施。2.债权人的相机治理。如果企业无力偿还债务,债权人 同样有两种相机治理方式。一种方式是进行财务重整,指通 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改变公司资本结构,合理解决其债务问 题,以便使公司摆脱所面临的财务困境,并保持继续经营。这样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又可以维持企 业的持续经营,主要适用于企业出现暂时财务危机的情况。另一种方式是利用破产机制申请企业破产,可以清算也可以 重组。破产是对企业经营者的硬约束,是公司相机治理中最 基本和最具威慑力的武器。

但是在我国,由于银证分离,企业主要的债权人银行不 能参股企业,使得银行在企业破产中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 无法起到更有力的相机治理作用。要建立银行的相机治理 机制,其必要条件是实现国有银行的商业化经营,使银行成 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和市场主体,以便按照市场原则塑造银企 关系,使银行更加积极地参与企业的相机治理。

3.政府的相机治理。如果企业的经营违背公共财务法 律法规以及制度,政府要能依法给予规范和惩罚。例如,当 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失真时,财政部门就要依据《会计法》,对 单位负责人及财会人员给予罚款或行政处分,还要对相应的 审计部门及人员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当企业有偷税漏税的行为时,税务部门就要依据《税法》及 有关规定向企业收缴偷漏税款并进行相应的罚款、警告等。4.员工的相机治理。如果企业经营业绩下降或经营者

有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员工可采取要求董事会更换经理人 员,提议召开临时职代会罢免经营者,通过工会起诉违法的 经营者,以职工收购为基础的企业重组等相机治理措施。随 着企业对人力资本越来越重视,员工的相机治理机制的健全 也日益受到企业管理当局的关注。

5.经营者的相机治理机制。如果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

者尤其是股东的干涉妨碍了经营者对企业的正常经营,经营 者可以实施MBO(管理层收购)。MBO指管理者通过向金 融机构融资收买股东的股票,成为企业的控股人。这样可以 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释放其“企业家才能”,减少代理成 本,使企业能按照经营者的战略考虑持续经营下去。参考文献: [1]柳新元.利益冲突与制度变迁[M].湖北:武汉大学出 版社,2002.[2]林钟高等.公司治理与公司会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 版社,2003.[3]张维迎.所有权、控制权与委托代理关系[J].经济研 究,1996,(9).[4]布莱尔.所有权与控制:面向21世纪的公司治理探索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5]杨瑞龙等.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 及其理论含义[J].经济研究,1997,(1).[6]林浚清等.公司相机治理中的控制权转移与演进[B].财经论丛,2003,(1).作者简介: 1.侯学博,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电 子商务。

2.崔冰,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财务 会计。

3.张志峰,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教师,研究方向:管理 工程。

(上接第19页)制,高科技人才、高校研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要素的培育与 发展,存在盲目扩张、急于求成的误区,对高等要素质量的检 测与监督机制也不健全。其次要对国际服务贸易企业予以 政策倾斜与扶持。我国政府要加大对国际服务贸易企业尤 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政策倾斜与扶持力度,完善 财政、信贷等优惠措施,辅之以积极的产业结构、组织、技术 政策,努力提高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整体国际竞争力。最后 要加快建立国际服务贸易产业救济和保护机制。我国国际 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是比较微弱的,特别是现代物流、金 融、保险、计算机数据服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很难与外 商抗衡[4]。而我国作为WTO成员已经承诺尽快实现相关服 务贸易自由化,这对国内服务企业将造成直接冲击。我们应 该尽量多考虑困难,加快建立起国际服务贸易产业救济和保 护机制,多方寻求法律、法规的支持,有理、有利、有节地保护 我国弱势服务行业。

从战略意义上看,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从

而逐步构筑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对于我国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更加有效地参与 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经济地位至关重要。参考文献: [1]薛荣久.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152-156.[2]王国安,杨军安.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分析.国际贸易问 题,2005,(9):63-66.[3]韩可卫.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统计与决策, 2006,(3):129-131.[4]王云.浅谈当前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国 际经贸,商场现代化,2006,(6):24-26.作者简介: 1.张令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产业经济学2006级硕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

2.马小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产业经济学2006级硕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

第四篇:浅谈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国际影响[最终版]

浅谈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国际影响

【摘要】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再加上15年艰苦谈判取得的加入世贸组织的权力,换来的是我国20世纪至今经济的高速增长,这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改变了世界格局,使我国能在世界经济中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这些成果固然是不可否认的,但本文主要浅谈一下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给国际社会所带来的一些问题,例如巨额的外汇储备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还有中国崛起让亚洲既骄傲又惊恐等,希望这些问题能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中国两万亿外汇储备陷阱

世界正面临着严重的美元资金短缺,美国原本是国际流动性的提供者,但目前也迫切需要大量美元来刺激经济和处理不良资产。在这种形势下,很多人认为拥有约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会力争掌握国际金融的主导权,成为国际资金的提供者。

中国外汇储备的绝大部分是靠贸易顺差积累起来的,而国际竞争力对外汇储备所起的作用,充其量只占一半。实际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现在收到了投机行为的左右,本来在国际资金管理和目前的贸易收支形势下,这种投机是无法进行的。

贸易收支是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来源,2007年中国赚取了3154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收支项目下的对华直接投资也增加了1384亿美元。中国的外汇当局把所有这些顺差都加以收购。因此,外汇储备的增加额等于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金融项目收支增加的部分。

不仅如此,由于政府允许人民币汇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因此随着国际收支盈余的增加,人民币面临着升值的压力。大量的热钱也瞄准了人民币的升值,混入了贸易等各个领域。

从金额来看,虽然贸易顺差占据主要部分,但促使贸易顺差产生的却是对华直接投资。中国通过引进外资建立了很多的企业,它们很快具备了出口能力。虽然企业的成立和破产是家常便饭,但直接投资的增加无疑带动了出口。由于本金和利润都几乎无法从中国本土带走,因此中国感觉不到国际收支上的压力。

虽然中国外汇储备的构成是国家机密,不过一般认为70%的外汇储备是美元资产,其余是欧元等资产。根据公布的数据,中国在2008年末持有美国7274亿美元的长期国债,超

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此外,中国政府还购买了信誉与美国国债相近、利率较高的美国政府机构债券,在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后,中国方面改买美国的长期国债。

中国持有巨额美国长期国债,由于数额过于庞大,实际上将美元资产转换成其他资产已无法进行。此外,能够承担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的货币当局也只有美国。

换言之,即使从中长期来看,中国会改变外汇资产的构成,但在短期内,很多人担心的中国政府抛售美元的情况却不可能出现,因为这样做风险过大,只会使中国自身蒙受巨大的损失。

所以,中国人应该尝试采取两种措施来自救。

首先是设法完全改变游戏规则。美元的地位是导致金融危机的结构性诱因,所以应该强化人民币的地位。中国人民币应该采取“走出去”的战略,通过增加与亚洲其他各国的货币互换和建立新机构来更加紧密的合作。

其次,为了摆脱美元陷阱,中国的全球投资应该更加多元化,从低收益的美元债券和波动性大的证券转向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和资源资产。

(二)“G8”“G20”“G2”“金砖四国”“三大力量中心”“三大帝国”

“G8”是由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演变而来,与会八国也被称为八国集团。八国是指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

“G20” 是由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阿根廷、墨西哥、韩国、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在内的19个成员国与欧盟组成。其的GDP约占全世界的85%,人口则将近世界总人口的2/3。

“G2”是由中国和美国组成的联盟。

“金砖四国”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其中,巴西被称为“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

“三大力量中心”是指欧盟1号、以俄罗斯为首的欧盟2号和中华联盟。

“三大帝国”是指美国、中国、欧洲三国。

这一系列近年来出现的词汇都是对世界强国的强强联合加以形容的,而中国都毫无例外的被括入其中。这一方面说明了如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已不可小视,但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了许多张谄媚的脸,他们都希望我们带领他们走出危机。每个国家都在盯着中国那7400万亿的美国国债,认为只有中国可以帮他们脱离如今所陷入的危机。我们必须看清这一点,才能不迷失国家应有的政策方针方向。

(三)中国崛起让亚洲既骄傲又惊恐

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影响力和在世界舞台上的自信表现在本地区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亚洲超级大国的崛起既令人骄傲,也让人惊恐。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构成了经济威胁和军事威胁。尤其是中国周边的小国:有迹象表明,各国几乎像古代的附庸国一样向中国进贡。

以越南总理阮晋勇为例。他最近在中国访问了一周,像萨科齐一样希望获得与领导人会面的特权。他把越南的铝土作为礼物,谦恭地恳求中国在其铝土矿投资。河内迫切希望借助矿物出口来缩减对中国的110亿美元贸易逆差。在长达100年的时间里,越南曾是中国的殖民地。并非所有的越南人都对中国的投资表示欢迎。持异议者基于环保方面的理由,反对中国投资铝土矿。

韩国的经挤实力强于越南,不必像越南那样谨小慎微。然而,小规模的意外事件也在发生。韩国财政部4月中旬发表一份报告引发了一场不太严重的外交争端,原因是该报告说,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日渐增大的影响力“可能会危及韩国为获取自然资源而付出的外交努力”。报告说,首尔应该针对中国不断增强的影响力采取反制措施。

而对于朝鲜,中国是唯一对朝鲜及其无赖的核武器计划具有某种影响力的国家。如同越南的情况一样,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400亿美元。每年有580万人往来于两国间。

台湾是中国吸引力的第四个明证。这个岛国最近从美国购买了65亿美元的军火,以防范中国大陆的袭击,同时又忙于修补遭到谋求正式独立的前政府损害的两岸外交和经济关系。马英九政府上个月同意让中国企业到台湾投资。无独有偶,中国一改惯常的反对态度,同意让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世界卫生大会。由于两岸关系有望改善,台湾股市在几天之间猛涨了将近15%。

各方就化解也展开了“争夺战”。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以勘探大陆架和开发期自然资源为目的,对于大陆架形式“主权权利”。这意味着200海里外大陆架的划界,将直接关系各国在开采大陆架资源方面的利益。

中国可以管辖的海域中,有120多万平方公里与邻国有争议,而周边国家已纷纷采取先行占领、先行开发的办法对抗中国。中国目前与不少周边邻国仍未完成边界划界工作,陆地方面包括中国与印度的边界纠纷,双方人各执一词;海洋方面的南海、东海及黄海海域划界问题,中国与菲律宾、越南、日本及南韩等国家都存在争端。而今年又是世界海疆重新划定

和出现重大纷争的起点。受此影响,中国岛屿主权的争端也更加复杂。所以,一些国家也在签订武器、潜艇、战舰等的购买协议,这一现象在越南、印度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比较凸显。不过也是因为他们背后有一股强有力的支撑力量——美国,它为了限制中国的扩展,经常故意散播不真实的信息,使得我国周边各国与我国的矛盾加剧。

第五篇: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提纲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影响分析提纲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领域及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在综合考虑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特征和影响因素基础上,分析我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这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经济地位至关重要。

关键字: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特征问题 对策

一、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特征

(一)服务贸易的涉及的领域日趋扩大化

(二)世界服务贸易的地理分布不平衡

(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二、我国服务贸易出现的问题

(一)高等生产要素相对贫乏

(二)相关产业支持不力

(三)企业组织、战略与竞争度欠合理

(四)政府的辅助作用比较弱化

三、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通过人力资本投入提升中国服务业比较优势。

(二)建立和谐均衡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三)制定和完善服务贸易立法。

(四)强化政府职能,优化服务业市场秩序。

四、结语

下载包装厂面对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从容应对加速发展事迹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包装厂面对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从容应对加速发展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