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对晋江鞋业发展影响调研报告
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对晋江鞋业发展影响
调查报告
摘 要:鞋博会,被会展界誉为中国十大魅力展会品牌之一;鞋博会,也是“国鞋都”晋江的一张亮丽名片。一个展会,代表一个城市发展的名片,见证一个产业崛起的脉络。然而晋江整个制鞋业究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制鞋产业链是否经得住时代浪潮的强烈冲击和挑战?鞋博会的开展对晋江鞋业带来了什么?晋江鞋业在发展中还面临什么困难?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团队走访了福建匹克集团、福建野力集团、华宇织造有限公司、晋江中泰鞋材有限公司等公司,对有“中国鞋都”之称的晋江做了一次社会实践调查,实践中深刻地了解了鞋博会以及晋江鞋业发展,并就调查结果提出建议,希望能为推进晋江鞋业进一步发展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
关键词:鞋博会,晋江,鞋业,产业链,发展
一、引言
(一)调查背景
1、国际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国际经济一体化及新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国际间的白热化市场竞争迫切要求中国的鞋业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以企在国际市场上谋求自身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晋江鞋业的建设是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历史必然。
2、国内背景
中国已经完成了由计划经济时代下的短缺性经济向市场经济时代下的相对饱和经济的历史飞跃,与此同时,中国国民的价值观和生活形态也由过去的单纯的“20世纪赚金钱”向“21世纪赚休闲”以及过去的居住------工作两点一线的枯燥乏味的简单生活方式向21世纪的居住-----工作-----休闲------学习四维一体全新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是中国经济发展大背景下的市场需求催生了中国旅游休闲鞋业的再次细分。而中国鞋都(晋江)就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大背景下的诞生了。
3、厦漳泉大东南区域经济的发展
21世纪的中国问题自两个方面:其
一、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大背景要求迫使中国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迫使中国经济融入国际大环境以求得生存发展;其
二、是来自国内的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低的根本性问题。而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已经变成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所以也是党和各级政府非常关心的头等大事。因为,“国家的发展看区域、区域的发展看城市、城市的发展看产业、产业的发展看地产”,这是国家的发展法则,问题的关键是看从何处入手的。
所以,作为中国第二级区域的代表-------厦漳泉大东南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如何加速本区域的城市化进程的问题已经是国家和泉州市委、市政府考虑的头等大事。大泉州战略的突破口也正是这一法则原理下所涉及的问题核心。鞋业是泉州的龙头支柱,但是影响泉州经济发展的恰恰是城市的系统规划、整体布局和综合开发问题,特别是产业园区的系统规划与布局,而中国鞋都的诞生体现了上届政府立誓改变这一困扰泉州经济发展的问题的实质性举措。把过去的分散性、小规模、技术与品牌文化含量低、成本居高不下、竞争力差的不良局面,改变成为大区域集团化、集中化、科技与文化含量高的国际鞋业物流港,以增强晋江制鞋企业的竞争力和促使它们早日充分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舞台,为泉州的可持续化发展奠定基础。中国鞋都作为泉州市的第一个地产大盘的诞生势必会对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加速大泉州的城市化进程发挥革命性引领与推动。
(二)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概况
为加强海内外鞋业界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在晋江形成全国性鞋成品、鞋材、鞋机及鞋相关产品的交易市场,促进中国制鞋业持续健康发展,晋江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国际鞋业博览会。
如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已不仅仅是产销对接的有效平台,而是通过产品、品牌和展台形成的合力,共同承载着鞋业的文化内涵。
1999年,在分工细密、配套完整的晋江鞋业产业链和生产协作群体的支撑下,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应运而生。经十一年磨砺,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到精的发展过程。如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已成为全国专业鞋业展会,具有行业风向标作用,被业界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展会”之一。
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起步阶段(第一届到第四届):以“小地方办大展会”的理念,依托日趋完善的制鞋产业链,顺应鞋业旺盛的拓展需求,创办鞋博会。这一阶段以政府为主导,逐步完善展会相关配套设施,吸引企业参加,展会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
发展阶段(第五届到第七届):展会的影响力与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展会逐步走向市场化、规模化轨道,参展企业数量增多,开始由企业唱主角,政府逐步淡出。
调整阶段(第八届到第十届):展会走向精细化、专业化、环保化、国际化。在规模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参展质量,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国际化道路日渐宽阔,东南亚等地客商纷纷参展采购。转型阶段(第十一届到第十二届):展会在全球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更加突出行业贸易平台、产业链纽带及展示创新成就窗口的定位,为更多鞋业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加油站”。(三)晋江鞋业简介
制鞋业是晋江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主要分布在晋江市陈埭、池店、内坑、青阳、梅岭、西园、西滨等镇(街道)。在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散到集中的发展进程,目前晋江鞋业已步入转型升级阶段,成为晋江市域内最成熟的产业集群之一。
晋江市现有鞋类生产企业3112家,从业人数超38万人,年产鞋9.5亿双、皮革总产量10亿英尺,主要产品包括有专业运动鞋、旅游鞋、休闲鞋、时装鞋、凉鞋、雪地鞋等数百个品种和规格,其中运动、旅游鞋占全国总产量的40%、世界总产量的20%,产品远销163个国家和地区。形象地说,全球平均每12个人就拥有一双晋江鞋。
晋江制鞋业还拥有配套完善的产业生态链,全市已形成了鞋成品、鞋机、鞋材、皮革、鞋业化工等企业生产齐头并进、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形成了社会化分工、自主配套的一条龙生产协作群体,市内还拥有大量模具开发、鞋样设计、出口代理等专门为生产性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配套行业,企业已基本实现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流程。制鞋业的发展,还带动区域鞋材市场的配套繁荣,鞋业重镇陈埭现已形成陈埭鞋材市场和中国鞋都两大区域配套市场。
近年来,晋江市鞋业企业还主动适应市场发展需要,通过依托个性化、差异化产品 定位、斥巨资聘请形象代言人、召开春、秋两季营销会议等形式,致力于拓展品牌对外影响,全市鞋业企业聘请的影视、体育明星多达70多位,年广告费投入近10亿元。部分企业还通过参与顶级体育赛事合作,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晋江制鞋业装备了大量具有国际水平甚至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同时,企业十分注重自主研发投入,全市规模以上鞋业企业均自行配套产品研发机构,其中有4家鞋类企业研发中心被确认为省级
技术中心、5家鞋类企业研发中心被确认为泉州市级技术中心,全市制鞋业依靠自主研发,目前共掌控了鞋业生产2000多种核心技术、拥有189项专利。
二、调查的意义及方法
此次社会实践以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进行深入调研,考察晋江鞋博会对晋江鞋业发展的影响,了解中国鞋都——晋江的制鞋业发展过程及其产业链,切身感受了晋江鞋业在加快海西建设下发展成果。团队成员通过书刊和网络从理论上获得间接资料,再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可以获得第一手的直观资料,参观晋江SM广场、中国美旗城,查阅地方市志,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真实可信的宝贵资料;走访当地鞋材企业、鞋级企业以及鞋成品企业,采访晋江市制鞋工业协会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以获取更为详实的资料;将统计的资料通过科学分析法分析,从而得出从而得出形象、客观、科学的统计内容。
二、调查的成果
(一)晋江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多年前,谁也不曾想到,毫无制鞋传统的晋江竟会与鞋子结下不解之缘,20年后的今天,晋江成为了全国制鞋主要基地和世界旅游运动鞋生产基地。全市现有鞋业生产经营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年产量5亿多双,年产值近200亿元,出口量3亿双,出口创汇12亿美元,产品远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3月19日,晋江被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等4家机构联合命名为“中国鞋都”。作为晋江经济发展的领头雁,晋江制鞋业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发展奇迹。
1、打造鞋业航空母舰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晋江鞋业主要依靠几支锤子、几把剪刀、几台缝纫机起步,从事投资少、技术要求不高的珠拖鞋、硫化鞋生产,鞋业生产企业以家庭作坊式为主,生产经营方式粗放、市场效益低下。进入上世纪90年代,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市场,晋江制鞋业开始通过嫁接外资,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装备,走增资扩营、规模扩张之路,着力打造制鞋业的“航空母舰”。目前全市已拥有年产值超过千万的企业130多家,其中超过亿元的企业近10家,千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产值占全市鞋业产值的35%,并培育了一批如安踏、寰球、三兴、别克、爱奇等鞋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在2000年全国旅游运动鞋生产企业年销售额前20名的排行榜中,晋江制鞋企业占了8家,安踏运动鞋市场综合占有率连续3年稳居国内首位,寰球、国辉、爱奇、万事达等一批外向型企业的产品在国外市场日渐走红,其中寰球公司“亚礼得”品牌已在东欧市场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同。
2、打造产业一体化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晋江坚持从转型、升级、接轨入手,不断创新思路,促进鞋类产业做大。目前全市鞋类产品生产已形成了品种繁多、规格齐全的格局,有运动鞋、旅游鞋、皮鞋、凉鞋、胶鞋、休闲鞋、时装鞋、登山鞋、珠拖鞋、旱冰鞋、雪地鞋、劳保鞋等数百个品种和规格,其中运动、旅游鞋占全国旅游、运动鞋总产量的1/4,占世界总产量的1/8,有这么一种说法:全球平均12个人就拥有一双晋江鞋。制鞋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配套工业的发展,目前晋江从皮革、鞋材、化工原料、鞋机直至数字模都有区域内的专业厂家为成品鞋企业从事配套生产,并涌现出如宏玮鞋材、泰亚鞋材、盛辉鞋材、峰安皮革等一批规模化鞋材生产企业,形成了社会化分工、自主配套的一条龙生产协作群体。作为鞋业配套产业的制革行业也在晋江安海镇迅速发展,并已成为福建省最大的制革基地和集控区。鞋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区域鞋材市场的繁荣,晋江鞋业重镇陈埭形成了长达数公里的“鞋材一条街”,该市场集鞋业原辅材料批发、零售、鞋机展销为一体,吸引了浙江、江西、四川等国内省(市)和韩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阿根廷、台湾、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鞋材机客商入市经营,年交易额超20亿元,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鞋材市场之一。目前一座新兴的、规划用地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1.85亿元的陈埭鞋材商贸市场正在加快建设中。从一定意义上说,晋江鞋业产业的聚集区域优势为专业展会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
3、打造品牌铸风采
质量是晋江制鞋业的制胜法宝。在发展初期,晋江鞋子曾因质量问题屡遭消费者投诉,有“星期鞋”、“过街鞋”之说,在经历了市场萎缩、产品滞销的阵痛后,晋江制鞋企业励精图治,以科技进步为先导,注重加大技改投入,积极引进高级人才和先进技术,加速产品升级换代步伐,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市累计引进自动制鞋流水线2000多台(套),EVA鞋底一次成型注射机近60台,年均投入技改资金8亿多元,鞋类产品质量从鞋样设计、鞋材选择、设备更新、工艺改造、产品开发等方面已向高层次发展,相当部分产品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晋江鞋业企业自行开发的鞋类款式快速仿型CAD/CAM系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PU合成革、PV二层革等科技攻关项目的实施,纳米、莱卡技术的应用,加快了鞋用材料技术的更新变革。在完成产品技术改造的基础上,晋江制鞋业借鉴世界名牌发展经验,导入IC管理,开展质量认证,狠抓产品质量基础工作,同时斥巨资聘请影视体育明星作形象广告、品牌代言人,致力于品牌运动。泉州市寰球公司于2002年9月12日顺利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国家级出口免验评审,成为全国第十家、鞋类行业第二家、福建省首家产品出口免检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20多家鞋业企业分别在各级电视台做广告,仅陈埭镇制鞋企业年广告投入就超过3亿元,打开央视五套或部分地方电视台,经常可以看到不少时下热力四射的电影明星、运动明星正在荧屏上通过时尚动感的画面和充满青春活力的广告语恣意展法着晋江鞋的动力风采。名牌战略的实施,奠定了晋江制鞋业做向品牌经营的基础,目前全市制鞋业共获得1个全国驰名商标、3项中国名牌产品、7个福建省著名商标,8个泉州市知名商标,在众多消费者眼里,晋江已成为世界旅游运动鞋的代名词。
4、打造市场天地宽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晋江广大营销人员历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为晋江鞋走向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进入90年代,晋江制鞋企业开始通过设立专卖店、专卖柜、专卖点,与消费者建立了直接的购销关系,用实力和产品质量占领市场。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日趋剧烈,部分鞋业界先知们又开始走出国门,通过参加国内外知名鞋展、在国外设立办事机构等形式,大力拓展国际市场,1997年以来,全市累计共有300多家(次)企业参加了全国体育用品博览会、德国杜赛尔多夫国际鞋展、美国拉斯维加斯鞋展等国内外专业展会,有20多家制鞋企业在世界25个国家设立了近50个商务机构。2002年11月,“安踏、寰球、爱乐、别克、恒强”联合进驻匈牙利最大的物流中心“亚洲中心”,创建了“中国鞋都晋江街”,并于今年3月7日开始试营 业。今年4月份,安踏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到台湾金门地区开设专卖店的企业,并在新加坡繁荣商业区开设6个专卖店。为进一步加强晋江制鞋业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协作,拓展市场营销渠道,推动鞋类产业升级。从1999年起,晋江市政府牵头协同有关部门在晋江SM广场连续举办了四届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四届博览会的商业效益、办展规模、布馆水平、服务质量逐届都有长足进步,参会客商遍及国内上百个城市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到会客流量近30万人次,累计达成合同交易额近70亿元,赢得了各地客商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成为了晋江鞋业打造地域品牌,扩张产业优势的重要平台。第五届鞋博会已正式升格,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本届盛会共设立1419个展位(其中境外参展展位355个,占25.3%)荟萃了国内外鞋类制成品、鞋革材料、皮革化工制品、制鞋制革机械设备和鞋业科研、设计的最新成果全面展示了近年来国际制鞋工业的新水平、新成就 为海内外鞋业界同仁展示企业风采、扩大品牌宣传、交流行业信息、沟通供需渠道、谋求发展商机搭建了理想舞台。
(二)晋江鞋业发展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一年一度的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四月份开幕。从1999年点燃鞋博展的火炬,这已经是第十届了。自古有云,十年磨一剑!历数晋江鞋博会的十年历程,虽然谈不上丰功伟绩,却也算是汗马功劳。毕其十年之功,晋江鞋博会在推进晋江鞋业产业升级的战略结构中充当了极其重要的推进器功能,特别是在2000年代的前几年,晋江鞋博会既成就了晋江整个制鞋产业,更成就了一大批晋江知名鞋业品牌。
然而,从2005年开始晋江鞋博会就渐显颓势。此时此刻,晋江鞋博会面临一系列尴尬的处境,其对于晋江鞋业产业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自身也从鞋企争相参加的一个香饽饽成为政府主导下的一根“鸡肋”。地方政府在分析,晋江鞋企在深思,组委会在检讨——晋江鞋博会为何沦落至此……?
其实,抛开晋江,放眼全国,就会发现这一问题在全国各地频频上演。同一时刻,成为鸡肋的展会不独晋江鞋博会,各地举办的规格不等的专业性展会甚至上至国家级的中国体博会、中国服博会,都愈发的显得魅力散尽,力不从心,参展商的参展激情也愈发消逝。
虽然说鞋博会的日渐式微是综合方面的原因,既有宏观环境的障碍,也有微观层面的限制。深究其根源,我们认为,晋江鞋博会的逐渐走低与其不可规避的四大缺陷存在息息相关的联系,这四大缺陷没有根本性的解决,晋江鞋博会的振兴就很难实现。
1、晋江鞋博会日渐式微的四大缺陷
晋江鞋博会创办之初,晋江正处于运动鞋产业历经十几年积累正要向上发力的特殊时期,这个时刻晋江鞋博会横空出世,就象是雪中送炭一般,给予了这些准备崛起的运动鞋品牌一个更高层次的舞台,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晋江鞋博会创办之初赢得了运动鞋行业的热力追捧。然而,事物的发展规律往往体现出“福祸相依”的宿命。晋江的地区属性和运动鞋的专业细分定位在近十年后的今天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四大难题——会展的“权威性、地域性、综合性和应用性”!
(1)权威性的丧失令鞋博会失去核心发展动力
首先,晋江鞋博会因其专业细分的定位,更多的只能体现为体育行业大环境下的一个组成部份。所有主办单位、参会的关联单位、参展商都是体育行业、各个地区的一个组成部份、一个局部。局部往往无法代表全体,这一点也影响到鞋博会在发展方向上就不可能向上升级,成为大区域级或是国家级的会展。
其次,晋江鞋博会并没有建设成为一个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布舞台,仅仅只是一部份品牌的简单形象展示。因此,展会并不能为行业指出全国流行的趋和发展方向,也因此而失去了相当一部份希望借助展会保持与行业的密切联系,了解行业最新前沿资讯的参展客户。
最后,晋江鞋博会一直缺乏国际、国内其它地区较有影响力的品牌如Nike、李宁等参展,仅仅只是晋江企业的一场费用高昂的独角戏。缺乏重要的行业号召力,自然就无法促成更多的中小企业积极参展。
(2)独处东南一隅的地域性先天限制令鞋博会失去突围的机会
晋江鞋博会因其规格的限制,仅仅只能列为一个区域性的会展,并不具备全国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如果仅仅穷晋江一地之力的话,很难形成足够的力量向上突破,冲突区域的局限向更大的板块甚至全国推进,进而发展成为较有影响的较大区域或者是全国性的会展。而晋江自身既然解决不了问题,以区域鞋博会的狭窄定位又很难从华南、华东、华北、西南等制鞋重镇吸纳同行前来参展(附近的温州、广东已经自行举办鞋博会或类似展会),所以搞到最后,往往很容易变成晋江制鞋行业自己唱的一出“独角戏”——既缺乏“演员”,也缺少观众,很难有向上提升的机会。
(3)综合性的缺失约束了鞋博会的发扬光大
晋江鞋博会,顾名思义只是一个制鞋的行业会展,充其量也就是上至鞋材、辅料,下至市场零售。更有甚者,受产业格局的限制,晋江的鞋博会越来越演化成成运动(休闲)鞋的博览会。众所周知,一个运动鞋产业的体量根本无法支撑起一个庞大的行业展会,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越做越小、越做越窄。
综合性的缺失一方面使得晋江鞋博会无法获得更多地区的制鞋参展商,另一方面则更是大大的制约了鞋业之外的其它关联参展商如运动服饰、配饰、器械等。最后变成只有运动鞋专业群体(原材料、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因其专业对口而存在参会的潜在需求,其它关联行业的专业群体已经不自觉的被(4)应用性的降低从根本上弱化了企业的参展需求
会展这种新式的传播沟通途径,具有展示形象、发展业务、交流借鉴等综合应用功能。这种功能在鞋博会创办的早期,因企业的发展水平较低而体现得淋漓尽致。时至今日,一大批企业久经市场之后发展、成熟起来,它们对会展的需求也在发生内在的变化。譬如展示形象,早期万马齐喑、泥沙俱下的时候,企业首要的课题就是建立自己在产业领域内的形象,这一点早期的鞋博会做到了。通过参加鞋博会,一批实力鞋企受到了地区产业界的认同,也因此而获得诸多特殊的机会。时至今日,在成功确立地区范围内的形象之后,展示形象就变成了面向全国范围内的销售渠道、专业客户、消费者这一层面,这一点恰恰是一个区域性的展会所不能实现的;发展业务的需求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开始业务的范畴被定义在寻找优质的产品、原料供应商,早期的鞋博会也确实满足了企业的这一基本需求。而在今天发展业务的范畴扩大到了获取更多的专业、实力商业合作伙伴,获得更多的行业意见领袖的亲睐,对于一个人气有限的区域性行业展会,这一点显然是办不到的。
如果说广东、成都、东北等地的类似博览会还可以提升区域范围内的影响的话,晋江作为企业的大本营,影响已经依靠企业十几年、数十年的积累基本完成了,并不需要依靠展会来达到这一目的,展会的应用作用也因此而大大弱化。
此外,鞋博会的招商也越来越限于政府发展的招商项目,对于企业的技术成果交易、产品交易、行业创新与创意交易、销售合作等基本层面的应用功能则被忽略了。参展企业所获得的回馈因缺失富有价值的“即时回报”而显得微不足道。企业的回报大幅综水,自然就直接影响了企业对于参展的决策与决心了
2、从鞋博会升级为体博会,晋江鞋博会摆脱“鸡胁”定位的解决之道
晋江鞋博会因以上四大缺陷而星光暗淡!纵观国际、国内各大小展会,举凡盛行不衰者大多显现出“时间久远、范畴广阔、规格高企、回馈超值”等典型的特征。很明显,今时今日的晋江鞋博会并不具备这些特征。为今之计,要令晋江鞋博会再振雄风、重塑造辉煌,就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而最有效的变革莫过于对展会进行本质意义上的变革——从鞋博会变革为体博会。
从鞋博会变革为体博会,看似仅仅一字之别,其实内藏乾坤。这一变革的实践,势必令鞋博会变得豁然开朗,势必将令鞋博会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从鞋博会变革为体博会,蕴含了三重极为重要的战略思维。
首先,从鞋博会变革为体博会将在会展外延上得以大幅度的拓宽。展会不再仅仅面对制鞋企业,展会所面对的对象将发生本质的变化。届时,运动服饰、户外运动和休闲用品、运动器械等都可以名正言顺的参与展会,势必将为展会带来超过任何一届鞋博会数倍甚至十数倍的参展企业,同时也势必将带来分布范围更广、更多的专业观展观众。这两点将促成会展在规模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次,从鞋博会变革为体博会在会展内涵上也可以进行无限的扩充。无论是属于实体的各类体育用品如运动服饰、户外运动和休闲用品、运动器械等,还是虚拟的体育智慧、体育媒介、体育活动等体育产业关联产品都可以进入体博会的参展平台,共同提供给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观众。此举将大大丰富体博会的参展结构,完善体博会的功能与定位。
最后,从鞋博会变革为体博会在会展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将大大强化。当前鞋博会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拓展无门、上升乏力。鞋博会变革体博会之后,全国仍至全球范围内的庞大的体育资源都属于体博会的参展对象,将令体博会在今后十数年甚至数十年内都不再遭遇结构瓶颈。
3、晋江鞋博会变革体博会的三大保障
从鞋博会变革为体博会固然是晋江鞋博会走出困境的解决之道。但这条道路到底能不能走得通,政府部门、体育业界都在广泛的分析与探讨。综合研究之下,我们认为近年来发生在晋江区域内的三大背景环境的转变为鞋博会变革为体博会垫定了坚实的基础。(1)产业结构趋于完善
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晋江(福建)地区除了发展了强大的运动鞋产业,还实现了整个体育产业的全面进步,只是运动鞋的风头远远的掩盖了其它关联体育产业发展的事实——譬如运动器械方面福建以舒华、WNQ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企业脱颖而出,在行业内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户外运动方面的洲克泳衣也是做得风生水起;石狮彭田庞大的运动服饰生产能力更是在国内坐拥一席之地。
改革开放以来30年特别是近10年,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扶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在业界的锐意进取下,晋江(福建)地区整个体育产业可以说是一日千里。日渐成熟的体育产业格局为晋江(福建)地区举办体博会垫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可以说,晋江(福建)地区已经初步具备了举办体博会的基本面。
(2)政治环境变化下的独特地理位置
自从福建提出“海西”概念以来,福建一扫此前南被广东、北为江浙夹在夹缝中的尴尬地位。福建的地理位置开始发生战略性的转变。受惠于这一特定的战略转变,晋江举办体博会的地理位置优势开始凸显。
除了晋江(福建)已经初具雏形的体育产业之外,南到广东、北到温州、东到台湾、西到江西整个片区的体育产业都开始呈现向晋江(福建)靠拢的迹象。晋江(福建)举办体育会,可以聚合中国体育产业最发达地区的资源,其影响力和实力之强,假以时日,甚至有可能和以山东、中原、北京为聚集区的中国体博会分庭抗礼。
以如此庞大的国内体育资源,完成可以支撑起体博会的正常运行!(3)地区产业力量的崛起
地区产业力量的崛起为晋江(福建)地区举办体博会提供了新的契机。
如果说十几年前晋江还是一个相对闭塞、手工作坊式的运动小城的话,时至今日晋江已经成为国内拥有知名品牌和规范产能最多(最大)的地区,这些崛起的体育品牌目前在国内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号召力、影响力。也正是在这些品牌的影响下,国际、国内的一些中高端体育品牌、资源开始俯下身来关注晋江,重视晋江,晋江在国际、国内体育行业的地位日渐提升。这种提升一方面为晋江带来了更多的国际、国内行业优势力量的关注;另一方面更带来可贵的资源倾斜。晋江开始逐渐与国际、国内顶级运动资源零距离接触,无论是安踏的上市还是其它知名运动品牌的创新举措,莫不吸引国际、国内一流体育企业、资源的密切关注与积极合作。
在晋江(福建)适时举办体博会,对于进一步整合国际、国内体育资源,进一步提升晋江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在国际、国内的战略地位,都将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后记:
从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到中国(海西)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仅仅只是一个提议,看似几个字的变更,背后隐藏了促进地区产业进一步强势发展的历史使命。这一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有赖于政府主管部门、体育产业全体同仁的群策群力。
我们拭目以待……!
二〇一〇年九月
第二篇:第十四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隆重开幕
第十四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隆重开幕
2012年04月26日 星期四 第11版:综合新闻
本报讯(记者
王惠兵
黄丽英
蔡亚亮)四月商潮涌晋江,五洲宾朋聚鞋都。第十四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日前在晋江市美旗城举行开馆仪式。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蒋正华、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健、中共泉州市委书记徐钢、中共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晋江市人民政府市长刘文儒等领导均出席了本次开馆仪式。
本届博览会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共同主办,以“打造精品展会、推动三产跃升”为主题,旨在打造业界精品展会,为海内外鞋业提供一个加强信息互动、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助推第三产业发展。展会面积5万平方米,设置国际标准展位1600个,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30个省(市)的500多家知名企业参展,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海外客商和专业采购商、商务考察团参会,可谓万商云集、商机涌动。
博览会依托雄厚产业基础,秉承“规模化、专业化、精细化、国际化”办展理念,历经多年丰富提升,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专业性最强的鞋业盛会之一,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制鞋行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被授予“中国十大魅力展会”。
又讯以“深化交流、扩大合作、创新发展、共谋双赢”为主旨的第十五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简称海博会)暨2012海西国际时装周于4月17日至21日在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石狮隆重举行。有关领导、科技专家、海内外知名乡贤及参展商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和参加了这次展会。
本届海博会秉承“两岸、规模、专业、休闲、时尚”这一主题,突出“台商板块”、创意设计、产学研结合、人才对接、企业家联谊,这次海博会在引领时尚潮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进两岸纺织交流合作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和提升,为“质量石狮、二次创业”增创新的优势和动力。据统计,本届海博会迎来了服装、辅料面料、机械的成交量分别达到42亿元、25亿元、30亿元的耀眼成绩。
第三篇:亚洲鞋业协会主席张华荣考察晋江
亚洲鞋业协会主席张华荣考察晋江10日至12日,亚洲鞋业协会主席、东莞华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华荣一行来到晋江考察晋江鞋业、纺织服装等产业发展状况。晋江市领导王庆芬陪同考察。
昨日,考察团一行实地走访了晋江城市展馆、三创园项目一期地块和晋江国际鞋纺城项目地块,并详细了解这两个项目的具体情况。今日,张华荣一行还将实地走访鞋业企业,并与晋江鞋业、纺织服装企业代表以及政府部门代表进行座谈。
晋江市三创园是晋江市委、市政府落实“产业提升、城建提速”发展战略,助推民企“二次创业”的重要载体。园区委托国际知名企业麦肯锡公司和晋思建筑咨询公司对园区进行整体策划、规划,以“立足本市强势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以创意设计、研发孵化、金融服务为核心,致力打造海峡西岸的‘智岭·慧谷’”作为核心定位。中国晋江国际鞋纺城项目控制规划总面积6500亩,预计总投资80亿元。该项目旨在打造中国乃至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产品最新的鞋服原辅材料、鞋服机械及与鞋服业相关产业的贸易集散地和国际著名专业市场。
对于三创园以及国际鞋纺城的定位、规划,张华荣表示认可。他说,目前摆在这两个项目面前的最大问题是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两个项目。“以国际鞋纺城来说,怎样让大家知道晋江这里有个亚洲最大的鞋纺市场,让他们来这里购买,这个问题要先解决。”张华荣谈道。
据悉,华坚集团成立于1996年,集团总部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经过16年创业,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高档女鞋生产企业之一。旗下拥有东莞华宝、东莞大龙和江西赣州三大生产基地,以及十多家分子公司,形成了集研发、贸易、成品加工、皮革制造、鞋材制造、鞋机配套、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全球排名前50位的中高档女鞋品牌中有30家是华坚忠实的客户并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其中包括BCBG GIRLS、CLARKS、COACH、CALVIN KLEIN、EASY SPIRIT、ENZO、GUESS、JAMBU、JOAN &DAVID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体恤衫:http://
第四篇:对晋江制鞋业的调研报告
对晋江制鞋业的调研报告
制鞋业是晋江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主要分布在晋江市陈埭、池店、内坑、青阳、梅岭、西园、西滨等镇(街道)。在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散到集中的发展进程,目前晋江鞋业已步入转型升级阶段,成为晋江市域内最成熟的产业集群之一,晋江也因此成为中国最大的旅游运动鞋生产基地和世界运动鞋的重要生产基地,2008年10月,经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复评,晋江再次荣获“中国鞋都”称誉。
一、产业规模实力较强。晋江市现有鞋类生产企业3112家,从业人数超38万人,年产鞋9.5亿双、皮革总产量10亿英尺,2008年实现鞋类行业总产值395亿元(包括制革39.2亿元,下同),占同期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5.8%。主要产品包括有专业运动鞋、旅游鞋、休闲鞋、时装鞋、凉鞋、雪地鞋等数百个品种和规格,其中运动、旅游鞋占全国总产量的40%、世界总产量的20%,产品远销163个国家和地区。形象地说,全球平均每12个人就拥有一双晋江鞋。依靠“品牌、资本”双翼推动,单体鞋业企业规模扩张迅速,至目前,全市产值超亿元、超千万元制鞋企业已分别达到81家、245家,拥有4家上市公司(安踏体育、中体国际、鳄莱特时尚运动、泰山科技)和22家上市后备企业,2008年全市制鞋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55.4亿元,增长25.8%,占同期全市鞋业行业总产值的89.97%。
二、产业生态环境较好。除了“量”上的优势,晋江制鞋业还拥有配套完善的产业生态链,全市已形成了鞋成品、鞋机、鞋材、皮革、鞋业化工等企业生产齐头并进、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形成了社会化分工、自主配套的一条龙生产协作群体,其中专门为成品鞋从事配套生产的鞋底、鞋面、皮革、五金制品等专业厂家目前已达1500多家,鞋用机械产品已占据全市鞋业80%市场份额,市内还拥有大量模具开发、鞋样设计、管理咨询、形象策划、营销推广、出口代理等专门为生产性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配套行业,企业已基本实现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流程。制鞋业的发展,还带动区域鞋材市场的配套繁荣,鞋业重镇陈埭现已形成陈埭鞋材市场和中国鞋都两大区域配套市场,其中陈埭鞋材市场吸引了来自国内4个省份和国外30多个国家(地区)600多家鞋材鞋机客商入驻,年交易额达80亿元。“中国鞋都”市场拥有独立店铺2162间,目前已吸纳了一批本土10多家鞋材企业和国
内5个省份鞋材供应商入驻,2008年9月,还设立了晋江中国品牌鞋服直销中心。
三、产业品牌影响较大。近年来,晋江市鞋业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发展需要,通过依托个性化、差异化产品定位、斥巨资聘请形象代言人、召开春、秋两季营销会议等形式,致力于拓展品牌对外影响,全市鞋业企业聘请的影视、体育明星多达70多位,年广告费投入近10亿元。部分企业还通过参与顶级体育赛事合作,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如:安踏公司成为了全国排球联赛、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的运动装备赞助商,国辉公司成为中国篮球协会标识产品CBA的运营商。品牌营销战略的持续推进,为晋江鞋业品牌簇群的掘起奠定了坚实基础,至目前,全市鞋业企业累计拥有19枚中国驰名商标、8件中国名牌产品、36件国家免检产品,“国字号”品牌总数占全国运动鞋行业的一半以上。安踏体育用品连续7年位列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位,并成功入选2008中国运动鞋服行业标志性品牌。
四、技术质量水平较高。晋江制鞋业装备了大量具有国际水平甚至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其中有600多家制鞋企业引进意大利、德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生产的自动制鞋流水线3000多台(套),250多家鞋材企业拥有EVA鞋底一次成型注射机500多台,另外立体扫描仪、电脑数控切割纸板机等设备也常见于全市鞋类企业。同时,企业十分注重自主研发投入,全市规模以上鞋业企业均自行配套产品研发机构,其中有4家鞋类企业研发中心被确认为省级技术中心、5家鞋类企业研发中心被确认为泉州市级技术中心,全市制鞋业依靠自主研发,目前共掌控了鞋业生产2000多种核心技术、拥有189项专利。积极推行贯标认证,是近年来我市鞋业企业为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而致力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全市鞋类产品质量稳定率达98.2%,先后有88家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108家企业通过ISO14001认证,安踏公司成为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单位、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国辉公司成为篮排球专业运动鞋、专业运动服装和防护用品通用技术规范、《鞋类通用实验方法耐磨实验方法》等领域的国家标准起草成员单位,寰球公司成为抗菌鞋类行业标准起草成员单位。
晋江制鞋产业依靠完善配套的产业生态环境,在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国内制鞋业界具备较高的影响力,但放眼全球市场,晋江鞋业单体企业规模、产品附加值等方面与国内知名鞋业品牌还存在较大差距,今后一个阶段,晋江将继续发挥“中国鞋都”区域品牌优势,进一步丰富鞋都内涵,完善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保证体系,把晋江建设成为国际鞋业名都;要以一市(陈埭鞋材市场)、一楼(现已开工建设的晋江鞋业大厦)、一街(晋江市鞋业品牌一条街)、一会(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为载体,全力打造晋江鞋业对外展示平台;要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优化产业发展空间,重点发展鞋业机械装备、鞋用化工材料等生产性项目,填补鞋业产业链空白点,提升鞋业产业集约化水平;要加强鞋业检测、研发机构建设,支持完善鞋样设计、鞋材研发、形象策划等公共服务配套,深度开发功能型、专业型、时尚型鞋类产品,挖掘产品层级和升值潜力空间;要推行虚拟经营、定单外包和配套外派,提高专业分工和社会化协作水平;要鼓励自营出口,发展国外直销基地、展示中心,抢占国外产品终端市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晋江在国际鞋业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
第五篇:晋江非公企业统战工作调研报告-泉州师范学院
加强非公企业人士统战工作调研与思考
——以晋江市为例
泉州师范学院统战部课题组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日益壮大的非公有制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结构也悄然地发生变化。正如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所说的:“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社会结构是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新社会阶层从无到有,崭露头角。”(《人民日报》2007年06月11日10版政治要闻《新社会阶层 身影日渐清晰》)
据陈喜庆副部长估算,新社会阶层大约有5000万人,加上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总人数在1.5亿左右。这一新兴的人口庞大的阶层所发挥的作用也令人刮目相看:他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直接或间接地贡献着全国近1/3的税收,每年吸纳着半数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员。因此,对这一社会新阶层的重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建设、政治改革、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等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他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促进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要最大限度地把他们 团结在党的周围,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新力量。”
虽说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当前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但由于新社会阶层构成比较复杂,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新社会阶层的特征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阶层的人群构成、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经济状况、利益要求、政治愿望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诸多问题,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人士的统战工作,我们选择了东南沿海非公有制经济比较发达的晋江市作为调研对象,目的是通过对该市非公企业的调研,了解该市对非公企业主、相关的高层管理人员的统战工作中的得失,提交一份比较客观、全面的调研报告,为统战部门研究新社会阶层统战政策提供资佐。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走访、座谈的形式进行,课题组走访了晋江市委统战部、青阳街道办事处、安海镇政府,恒安、安踏、凤竹、劲霸等企业,召开座谈会,与有关部门、企业负责人以及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企业员工交流,并就有关问题展开探讨。
一、晋江市非公企业现状概况
晋江市地处东南沿海,冷战时期,由于台海因素,沿海几乎没有国家经济项目的投资。这也使之在改革开放初期具有轻装上阵的优势。加之晋江是一个全国著名的侨乡,现辖6个街道、13个镇、本地人口103万,但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却有200多万人。正是侨乡这一优势,为其带来大量的外资,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截止2006年底,晋江累计批准外资项目4062个,总投资103亿美元)。2006全国百强县排名 中,根据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县域基本竞争力排名分别为第十七位、第七;在中国自主创新城市排名中位列第六;经济实力连续13年位居福建十强县(市)榜首;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4.3亿,全市GDP1105亿,财政收入48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来考察非公企业的诸多元素,非公企业的地位以及加强非公企业人士的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
1、晋江非公企业规模和非公企业主人数及从业人数基本情况 晋江市非公企业主要由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介机构等组成。外资企业实际投入运营的有2194家,从业人员约41万人。民营企业9761家,民营企业主近3万人(由于股份制企业很多,大股东也视为该企业的企业主),从业人员约35万人。全市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12967家,主要是从事餐饮等服务以及商品的批发和零售等服务行业,由于规模差异较大,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较难统计,从业人员估计在10万人左右。中介机构登记户数129家,从业人员2000多人。
2、晋江非公企业经济实力
从经济情况来考察,非公企业约占整个产业的96%,财税贡献约占90%。外资企业总投资103亿美元,合同投资80亿美元,2006年生产总值达630.8亿,自营出口8.75亿美元。民营企业总投资640亿元,2006年产值430亿。
3、晋江非公企业主阶层的综合素质情况
非公企业主阶层由于企业性质不同,综合素质差异较大,一般地说,外资企业、中介机构非公经济人士素质较高,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素 质较低。从抽样调查看,外资企业管理层专科以上学历占67%,拥有职称人员占10.2%。中介机构学历较高的主要为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民营企业主第一代中学历以初中、高中居多。但在民营企业主的第二代中,综合素质发生质的变化,由于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又重视培养第二代接班人,第二代民营企业主学历绝大多数为本科或研究生,留学生比例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现行职称评定主要限定在人事局体制内的人员,民营企业主很难有机会参与职称的申报评定。所以,民营企业主综合素质呈现出飞跃状态,可是职称状况没有根本的改观。
4、晋江非公企业主参政议政情况
据统计,晋江市非公企业代表人士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各1人,担任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2名,香港、澳门晋江籍人士担任十届省政协委员37名,担任泉州市人大代表10名、政协委员18名。共有198名非公企业人士、37名港澳代表担任晋江市十一届政协委员(晋江市政协十一届委员380人,非公企业主占52%)。但在人大代表中,非公企业主的比例就明显下降,以晋江市所在地青阳镇区为例,晋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换届选举,选举产生19名市人大代表,非公企业主约占20%,晋江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17名,非公企业主94名,占29.6%。在工商联组织中,非公企业主有明显的优势,晋江市工商联主席(兼任晋江市政协副主席),9个镇街20多位非公企业主担任副主席,16个镇办事处成立工商联。此外,还通过参加同业公会、异地商会,海外联谊会等形式,在与政府的沟通中间接地参政议政、建言献策。非公企业主成分构成比较复杂,其教育背景、家庭社会背景、价值 理念等差异较大,因此对于参政议政的政治诉求也不尽相同。如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代表人士一般要求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指导性、长期性,希望确保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为其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宽松的发展环境。而科技型的非公企业人士更希望政府能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期望其劳动成果能够得到政府重视和社会认可。
5、晋江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情况
近几年来,晋江市十分重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果。自1986年在恒安公司建立晋江市第一个非公企业党支部以来,现在已经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党(工)委11个,党总支25个,党支部1290个。其中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单独组建党组织1060个,党员5020名,覆盖率达100%。凤竹、钻石公司党组织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04年晋江市被福建省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为全省唯一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系点。
晋江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起步较早,组织部门注重策略,努力探索在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的组建模式,逐步形成以“支部建在规模企业上”为主导,“建、联、挂、靠”为组成部分、“大党建”为重要手段的组建思路,取得明显成效。在发展党员上。把握“三个重点、一个试点”的原则,即重点在员工中50人以上的企业发展党员,重点在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骨干中发展党员,重点在优秀本地企业员工中发展党员。同时,为非公企业党组织选派党务干部。目前已有23名干部全脱产的12家重点企业挂职担任党建指导员和党组织副书记,每年聘任60名市级重点非公企业党务干部,每人每月发放500元经济补贴。这些工作大大促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
二、晋江市非公企业所发挥的积极社会影响
晋江市由于非公企业所占比例高达95%以上,遍及各行业,遍布全市各角落。其所发挥的积极社会影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认识:
1、繁荣当地经济,带动其它地区经济发展
从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06年,晋江市目前拥有各类非公企业12000多家,生产总值超过1100亿元,其中还不包括个体工商户。财政收入48.6亿中96%来自非公企业。经济的繁荣也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全市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12967家中绝大多数为服务行业,根据调查,从业人员年平均纯收入在5—7万元,这就意味着纯收入总量达7.78亿,为103万人口人均增加755元。
众多的企业也必然伴随着庞大的从业队伍,据估算,仅晋江市非公企业从业人员超过80万,其中外来从业人员超过30万。如果把个体工商户以及中介机构计算进去,最保守估算,非公企业至少提供了100万个就业岗位。
由于本地资源比较缺乏,很多非公企业主除了本地企业之外,还积极到外地区拓展事业。因为地域的局限,很难有一个较为准确的统计数据。但是我们从本地指明企业对外投资以及在各地晋江籍建立的商会,其对外地区经济的积极影响仍然可窥一斑。如天守机构、福源食品公司、安踏集团等知名企业在龙岩市长汀县投资建厂,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目前晋江市在异地组织的晋江商会比较有影响的是云南、广东、福州晋 江商会,在全国各大城市担任福建、闽南、泉州、晋江等异地商会会长的晋江籍人士有27人,担任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的有200多人。根据调查,晋江籍在外经商办企业的人士多达10万人,其中不泛规模巨大的企业,经济总量有可能超过晋江市本地。如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晋江籍工商界人士创办的企业1000多家,这些企业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实力强,经济总量完全可以再造一个晋江。这都充分说明晋江市非公企业的社会影响已经超越地域。
2、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晋江自古以来素有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在经历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发展,很多人富裕起来,对各种慈善事业都乐意解囊。很多村镇学校校舍建设、桥梁、村路、公共设施都有企业主的参与。据晋江慈善总会的捐赠统计,自2002年8月慈善总会成立至2007年年底,已经收到捐赠款项达2.41亿元,绝大多数为非公企业主捐赠。在慈善总会37位正副会长中,非公企业主占36位,在总会理事会253个单位和个人中,非公企业主占总人数的81.1%。相对于其他地区慈善总会管理者基本由卸任官员来担任,晋江市慈善总会有更明显的民营特色。慈善总会为4130名特困对象解决治病和生活困难,资助3067名贫困学生就学,为516名残疾人配置助残器,资助516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150名特困户残疾人援建住房,为1000户特困户购置电视机并安装有线电视。
除了由慈善总会实施的救助活动外,晋江市非公企业主还积极参与其它领域的慈善活动,如晋江市委统战部每年春节都组织总商会举办迎春节送温暖活动,2007年春节就救助了1400户特困户。很多企业主对于 慈善事业都心怀热肠,恒安集团的首席执行官许连捷就提出“公益是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理念,在事业刚起步时,他就投身慈善事业,1990年出资在家乡设立老人基金会,全村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可以领到30元的补助。随着企业的发展,补助金额也不断提高,至2007年,每位老人每月的补助已经达到200元。至今,许连捷个人的捐赠资金已经超过2亿元。劲霸(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肇明也将热爱慈善事业看作自己的一种认识态度,其各种捐款已经超过1000万元。
3、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在晋江市委、市政府的倡导下,非公企业主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百企连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他们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优势,与挂联村密切配合,双方从实际出发,在共谋发展思路、共兴农村经济、共建基础设施、共推新村建设、公办社会事业、共促农民就业、共育文明乡风等七个方面加强合作,真正实现从外在到内涵的新农村建设。他们采用公司+村委会、公司+农户模式、非公企业直接出资等模式参与新农村建设。如晋江市福源食品公司与挂钩联系村委会、村民合作即采用第一种模式。让村民以其土地折价入股、集体和群众集资入股的形式组建新农村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推进旧村改造,为新农村建设创立健康、可持续发挥的机制。其外,维珍尼公司等5家企业捐资500万元、劲霸服装公司等6家企业筹资2300万元、香港华基集团、侨兴集团、天守机构等3家企业筹资3200万元分别与挂联的村社区共建新农村,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当然,非公企业的影响远远不仅局限在以上方面可以说,闽南地区 中很多优秀文化传统在晋江市的非公企业主那里得到弘扬,他们既繁荣了当地经济,也繁荣了闽南文化,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三、新时期做好非公企业人士统战工作的思考
1、充分认识非公企业人士的特征
非公企业人士,其人口数量十分庞大。做好非公企业人士的统战工作,首先必须了解这一阶层的特点,有的放矢。晋江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就认为,非公企业人士具有八大特征:由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分化形成、相当部分是知识分子、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领域、聚集了大部分高收入者、职业和身份不稳定性大、政治诉求逐步增强、多数是非中共人士、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中央强调指出,“既要充分肯定和发挥新社会阶层的重要作用,又要加强教育引导,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陈喜庆介绍说,对新社会阶层,中央明确了“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20字工作方针,还提出了“以社团为纽带、以社区为依托、以网络为媒介、以活动为抓手”的工作方法。
非公企业人士既有以上共同特征,又有其鲜明的地域性。要做好这一群体的统战工作,既应该从大局去把握,坚持原则,以中央文件精神为指导。同时应该结合具体地域文化,了解他们真实想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充分认识做好非公企业人士统战工作的意义
第一,加强非公经济人士统战工作是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非公有制经济要实现新的飞跃,必须 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发展活力。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非公有制企业中集聚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中高级管理人才,他们为非公经济的发展乃至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只有团结好这部分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非公经济企业的凝聚力,才能促进非公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因此,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造就人才是新形势下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第二,加强非公经济人士统战工作是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的需要。统一战线涉及到政党、民族、宗教等领域,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吸引和集聚了越来越多的各方面人才,统战资源和统战对象呈现出新的分化组合和流向特点,统战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非公企业人士中少数民族人士和信教人士逐年增多,从国有大企业、高校院所和海外流向非公有制企业的人员也大量增加等。新世纪新阶段,非公有制企业中统战对象种类之多、来源之广、程度之复杂前所未有。如何有效地整合非公有制企业的统战资源,用党的政治优势占领非公有制企业中的统战阵地,任务紧迫、责任重大、大有可为。第三,加强非公企业人士统战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逐渐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内部的和谐牵动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能否做好非公有制企业统战工作,对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引导各方人士积极建言献策,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3、努力探索具有非公企业特色的统战工作新路子
加强非公企业统战工作,要把“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作为根本任务。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非公企业代表人士队伍
目前,非公企业人士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早期白手创业起家的,其教育背景、知识结构相对较差,道德法制观念相对淡薄。因此,要加强他们的政治立场、思想品质、价值取向、社会责任、道德规范、诚信经营、个人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座谈活动,用正面的引导方式帮助非公企业人士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如举办商会论坛,邀请经济界国内知名授课,邀请本地企业家现身说法等。带领企业家走出去,拓展视野,开阔眼界。如晋江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北大总裁班”,邀请知名企业家参加,提高非公企业主的理论素养。由市委牵头,统战部组织的考察团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学习参观,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转变经营观念。引导非公企业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搭建沟通平台,了解非公企业人士的心声
通过建立各种社团,如海联会、工商联、侨联、同业公会、行业协会等,发挥桥梁沟通作用,在活动中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定期不定期走访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加强联系,增进感情。
要发挥非公企业人士在参政议政中的作用。非公企业人士要围绕国 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决策参考。
(3)加强服务职能,关心非公企业人才成长
对非公企业的统战工作不仅仅是领导与管理,还应该包含服务。深入了解非公经济人士的需求,积极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的合理建议和要求形成政策提供有力支持,使统一战线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够更 好地贯彻执行,为非公经济人士的成长保驾护航。晋江市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强化服务职能。如召开座谈会、研讨会,了解非公企业的情况,倾听非公企业人事的诉求,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协助非公企业申办营业执照,每年企业年,检统战部门协调职能部门,集中办公,提高工作效率,极大方便企业;组织各种展会,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品牌宣传氛围,帮助企业发展壮大;针对用工紧缺现状,政府帮助企业联系劳务输出地区,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同时加强对岗前培训,确保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
为了解决企业高级人才紧缺的问题,政府除了为人才的引进提供便利外,还由市财政予以支持。如对目前受聘于企业的8位博士后,除了企业给予的薪金外,政府每位每月还给予4000元的津贴,并提供一套高级公寓。
(4)加强对非公企业人士统战工作的指导
从总体上看,非公企业人士统战工作是整个统一战线工作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各级统战部门要高度重视非公企业人士的统战工作,把它纳 入总体部署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一是要摸清本地区非公企业人士统战工作的基本情况,掌握底数,提出对策,理清基本思路;二是要帮助已开展统战工作的非公企业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并注重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三是要开展前瞻性研究,及时分析非公企业人士统战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跟踪掌握非公企业主和统战对象的思想动态,不断探索非公企业人士统战工作新的内容、载体和方式、方法、手段。四是要将非公有制企业中的民族、宗教事务纳入依法管理的范围;五要在非公企业人士中加强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的宣传教育。
(5)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积极引导非公企业主把“关爱员工”作为企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自觉尊重和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要鼓励非公企业人士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要继续引导非公企业人士参与“光彩事业”等公益活动。通过捐资助学、铺路修桥、赈灾济困、拥军优属等多种形式,积极塑造关爱社会的良好形象,增进非公企业人士与其他社会阶层的相互认同,不断推进和谐企业、和谐社区与和谐社会建设。
发挥非公企业人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要引导好、激发好、保护好广大非公企业人士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干劲,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一企帮一村、百企连百村、建设新农村”活动,不断探索服务新农村的新思路、新载体、新方式,在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要努力创造条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使他们自身事业的发展与新农村的建设形成良性互动,实现互惠双赢,真 正走出一条可持续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以上是我们就晋江市非公企业人士统战工作所做的一些调研,由于时间比较仓促,调查面的局限,能力水平不足等,不足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课题负责人:方传安 执笔:杨秋生 王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