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能源发展对经济影响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5 01:3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新能源发展对经济影响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新能源发展对经济影响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上海新能源发展对经济影响的调研报告

XXXX大学上海新能源发展对经济影响的调研报告

上海新能源发展对经济影响的调研报告

XXXXXXXXX

[摘要]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能源消费的急剧增长,高碳特征的能源结构以及对外贸易的结构差异,导致中国在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型过程中面临巨大的压力。面对转型的挑战,中国应加快新能源技术创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保障能源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可持续性发展;低碳经济;新能源

0 引言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上海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为确保本市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用能需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实现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顺应当今可持续性发展与低碳经济发展新能源的大趋势。

而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这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发展模式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当前,发展以风电、光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调整能源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广泛共识。低碳经济自2003年由英国提出以后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从多种途径展开低碳经济建设的行动。调查原因

1.1温室气体排放量巨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能源需求和消费增加,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由1978年的13.8亿吨激增到2007年的63亿吨,1978至2007年期间,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年均增速达到5.2%。尽管5京都议定书6中没有规定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2012 年前的具体减排量,但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必须承担的国际义务,我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很高,2002年为605 吨/百万美元GDP,为印度的1.86倍,日本的1.69倍,西欧发达国家的1.6倍。

1.2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符合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要求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煤炭的比重超过2 /3,这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格局大不相同。1990年我国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为76.2%,2007年为69.4%。由于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也相对较高。我国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中国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从世界能源消费的主流看,能源消费朝着以优质型能源为主的方向发展,世界发达国家能源消费品种构成中,煤炭比重基本上都低于25%,其中法国更是不到5%。根据上海未来发展的要求,应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天然气等优质能源。

1.3能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能源效率的高低可以用GDP 单耗(单位GDP 能源消费量)和主要产品单耗(单位产品能源消费量)来反映。近几年来,虽然上海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比较明显。从GDP 单耗看,2003年上海每万元GDP 能耗为1.07 吨标准煤,是2000年世界平均水平的2.4 倍、德国的4.9倍、日本的6.7倍、韩国的2倍。而中国缺乏持久的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

能源短缺将是今后30年中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中国积极实施节能节排,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调研情况

2.1 调研地点

在确立调查课题之后,我们小组对决定对上海市一些地点进行实地调研。在前两次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小组分别去了节能环保试点道路虹莘路以及某节能环保推广小区,对其所采用的风力太阳能混合储能路灯和太阳能热水器能环保新能源使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第三次调研实践是我跟父母随车去了崇明岛,具体地点是崇明东滩湿地附近,并在崇明考察了一下当地的风力发电机等新能源使用情况。

2.2 调查结果

因为我的课题是新能源对经济的影响,所以我注重调查研究了有关经济方面的影响。

第一次调研结束之后我对其新型环保路灯的成本以及整个路灯相关的产业等进行了一番调查。由于传统路灯的低压输电线路长,不仅路灯耗电,输电线路上的电损也很大,而这种新型路灯它不用电缆、施工简易、应用网域广泛、造型优美,是实用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而且可以在原有路灯的基础上进行改造。风光互补路灯不需要输电线路,其执行成本远低于常规路灯。据了解我国目前路灯年产量约六十万支,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产业,如果城市能够大量采用这种新型的零污染,低碳环保,并且造价并不昂贵的路灯的话,那么将会进一步拉动这方面相关的产业。并且有效的节能减排,减少电力的浪费。

第二次调研的小区大多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而太阳能热水器我们都知道,其采用了太阳能作为能源,既高效又节能而且还环保低碳,有着非常多的优点。据统计2007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量的增长速度约为30%,年产量达2340万㎡(16380MWth),总保有量约为10800万㎡(75600MWth),市场销售额约为320亿元人民币,产值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有20多家;2007年,太阳能热水器的出口额增长约为28%,6500万美元左右,产品出口欧洲、美洲、非洲、东南

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近两年上海新能源产业规模发展迅猛。比如今年太阳能产业呈现快速发展,产值达到130亿元规模,比去年增长62.5%,已形成太阳能电池或组件产能超过1.7GW,比去年增长150%,太阳能电池或组件产量超过900MW。

第三次去崇明岛实地了解当地的新能源使用情况。据了解崇明县一直积极致力于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使用,目前崇明县已经被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为“2010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农村县级示范”。在崇明岛上看到了很多风力发电设施以前其他电力设施。根据观察与调查了解到这些大型风力发电设备利用了崇明岛地形开阔,常年风大的特点,充分发挥崇明浅层地热能、太阳能及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来使用新能源风力发电技术成熟,在可再生能源中成本相对较低,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010年,崇明县启动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在今后两年内,通过重点项目推进,完善可再生能源的成果推广、工程示范,浅层地能、太阳能光热利用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将达到30万平方米以上,年替代常规能源量达到2450吨标准煤。这将对改善崇明能源结构,促进生态岛和低碳城镇的建设,推动节能减排工作起到积极作用。上海新能源发展前景与对经济的影响

3.1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

当前,上海经济已经连续十多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但应当清醒的认识到,上海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有赖于高强度的资源投入而实现的,未来如果继续保持这种增长方式,从能源角度来看难以维持的。为此,上海要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来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破解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矛盾和难题,从而推进上海可持续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包括三层含义,首先要调整三次产业的结构,进一步提高能耗低、附加值高的服务业比重,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三次产业结构体系;其次,对能耗较高的制造业要调整其产业内部的行业结构,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低能耗、低污染、技术密集型行业,以这些行业为重点来降低单位产值能耗;第三,对主要的高能耗行业要调整产品结构,如对钢铁、石化两大基础行业要以高端材料为突破口,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降低单位产品能耗。三个层次共同推进,不断优化上海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3.2 增强节能理念,合理使用能源,建设节能型社会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对能源消费的需求与日俱增。人们对优质生活的追求无可非议,但从全社会的角度和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享受优质生活不应以能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节能不仅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更应当作为全社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准则。为此,上海社会发展需要把节能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增强全社会的节能理念,做到需求合理、消费适度,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倡导一种与能源发展相协调的、科学的现代生活方式。节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需要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的全方位落实。首先,在城市规划中就要体现先进的节能理念,从有利节能的角度设计现代化的办公楼宇与居民社区,以社会为大系统考虑能源的使用;其次在城市运转中也要体现科学的节能意识,倡导合理用能的社会价值观,做到保证生活质量与节约能源使用相统一;第三,在城市发展中更要体现国际化的节能思想,将上海置于全球的大环境中加以考量,进一步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现代生活方式。

3.3 加强加快技术进步,在能源发展中落实科教兴市主战略

科教兴市是推动上海各个领域全面发展的主战略,也是指导未来上海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思想。上海能源发展要加强科技先导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能源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密集度,提高能源利用的整体效率,从而在能源稀缺的条件下满足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激增的要求,促进能源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适应,能源发展与环境发展相协调。科技先导反映在从能源生产到能源消费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包括能源供应和能源利用在内的能源系统本身需要加快技术进步,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能源系统效率;另一方面,在能源系统以外还要推动产业升级,加快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

业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单位能耗的经济产出。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6)

[2] 唐忆文,沈露莹,郭宏超,郭建利.《上海经济研究》[J].2005,[3] 范钰婷,李明忠.《上海经济研究》[J].2010,(02).(02).

第二篇:新能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对XX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考

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转变发展方式和用能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整体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年来,XX市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立足全市、全省、全国实际,调整和完善了新能

源产业发展的思路,明确了新能源产业定位,初步形成了合理的产业布局,推进了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一)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以工业园区、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为载体,突出主导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聚集度,真正发挥了园区培育企业集群、打造工业增长极的平台作用。XX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XX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和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建设取得明显突破。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目前已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资源评价报告;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初步配套。已引进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的企业15家,累计完成投资XX亿元。XX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聚的优势,以打造新能源装备(光伏装备、光热装备、风能装备和绿色照明装备)为核心,重点构筑新能源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力发展光能、风电上下游关联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和产业资本,已开工建设重点项目25项,总投资46亿元。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积极探索投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进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集聚区承载吸纳能力,一批国字号能源巨头和制造业领军企业相继落户,共引进项目20多项,总投资达XX亿元。

(二)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甘电投1MW示范电站项目、甘电投10MW光伏发电项目、中节能一期10MW光伏、中节能二期20MW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投产。甘肃昱源矿业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氟化氢一期2万吨生产线项目、中国风电集团武威9MW光伏发电项目、中电国际特许权招标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华电红沙岗10MW光伏发电项目、国电红沙岗9MW光伏发电等项目已成功并网发电;浙江正泰一期50MW光伏发电项目、常州天合红沙岗50MW光伏发电项目、华电三期40MW光伏发电项目、甘肃汇能红沙岗二期50MW光伏发电项目、北京能源50MW光伏发电项目、国电电力武威30MW光伏发电项目、中国国际能源50MW光伏发电项目、四川光量新能源有效公司50MW高倍聚光及光伏发电、100MW光伏制造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三)新能源装备制造、风电发展态势良好。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已签约的光伏组件项目规模达2050MW。规划到2015年,将形成年产1500MW光伏组件、1000MW逆变器的能力。引进的荣宝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只LED太阳能路灯生产线项目、武威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00MW光伏组件项目、湘电风能(甘肃)有限公司年产200台套2.5MW及以上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宁波百事德武威久源光伏构件发展有限公司年产300MW支架及100MW光伏组件生产线项目等20多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中广核一期49.5MW风力发电等项目已成功并网发电;中广核二期49.5MW风电项目、大唐新能源49.5MW风电项目、武威洁源红沙岗58.5MW试验风光互补项目、常州天合49.5MW风电项目等正按计划进度抓紧建设。

(四)生物质能运用前景广阔。生物质能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新能源,能够有效缓解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压力。目前,武威市的生物质能利用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农村沼气。农村沼气的应用,起步较早,技术较为成熟,采用集中或分散式的处理系统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今后开发生物质能燃料、利用生物质能发电前景广阔。

三、新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规模不大,缺少行业旗舰企业。尽管有大唐武威新能源一期20MW光伏发电项目、特变电工9MW光伏发电项目、中节能三期130MW光伏发电项目、国电甘肃59MW光伏发电项目、中广核50MW光伏发电项目等一批发展势头很好的企业,但这些企业仍然处于成长期,与国内同行业排头企业相比,规模不够大、整体带动力不够强。

(二)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产业配套能力较差。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产品附加值不高,对产业链拉动效果不明显,且产业链不长也不完整。

(三)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新能源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部分企业由于自主开发能力较弱,资本积累缓慢,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直接影

响了项目建设进度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四)产业链条发展不完善。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LED节能照明等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但整体上仍处在产业链片段发展阶段,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企业间的关联性较弱,缺乏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密切的经济联系。

(五)电网建设相对滞后

。电网建设的相对滞后成为制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电网的通达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未能得到有效保障。随着金太阳新能源高新集中区、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园区的建设,急需建设新能源电力输入输出配套设施。

四、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对策建议

依据未来新能源发展趋势及武威实际情况,加快新能源发展步伐,必须充分利用国家重点扶持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契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实施规划带动、园区集聚、项目拉动、科技推动、政策驱动的战术举措,多方位推动新能源产业向纵深发展。

(一)科学谋划定位,统筹规划新能源产业发展。在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宏观引导,立足国家产业政策,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在分析产业现状、行业优势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围绕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的优势,明确产业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确定集群发展的主攻方向;要科学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使之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适应,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要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路,打破城乡和行政区域界限,统筹规划新能源产业集群布局,科学定位新能源产业园区功能,实行相对集中的开发建设,注重引导产业内部专业化分工和横向配套协作,形成区域分工有序、相互协作、前后配套、链接紧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要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加快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新能源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优化,实现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快园区建设,搭建新能源产业发展平台。工业园区是推动生产要素集聚的重要载体,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招商引资的战略平台。武威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吸引工业要素的空间集聚和产业提升,是加快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之举。在园区建设上,要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点线结合、横纵拉伸,合理调整产业内部分工,使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相互衔接;要完善提升园区基础设施,突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创造良好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培育一批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园区,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优势企业;要坚持主导产业引领关联产业、主导企业带动配套企业,以合理布局项目和完善产业体系为主线,鼓励新能源企业向园区集中;要改善和优化园区投资环境,规范简化各类审批手续,推行“一企一策”和“一站式服务”,增强园区的集聚效应,把园区打造成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服务高地、政策洼地、创业福地、投资宝地。当前要重点抓好四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一是加快推进金太阳新能源高新集中区建设。充分利用该区域连接东西的交通优势和33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的并网条件,在312国道、高速铁路及连霍高速公路两侧建设若干光伏发电示范项目,为武威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建设树立样板和标杆。二是加快推进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重点构建“4+3+2”产业发展体系,打造以新能源装备(光伏装备、光热装备、风能装备和绿色照明装备)为核心,以常规装备(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和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为辅助的循环产业链,配套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和以房地产为主的消费性服务业。三是加快推进民勤红沙岗工业集中区建设。重点引进发展风电产业和光伏发电产业,最终形成风光互补,全天候连续发电示范园区,力争形成民勤城东工业园区高载能产业的电源供应基地。四是规划建设天祝松山滩风电产业园。尽快开展该区域测风评估工作,以风电项目为依托,配套完善电网设施,力争在“十二五”末将松山滩建设成为百万千瓦级的风电产业园。

(三)实施项目带动,延伸新能源发展的产业链条。一是要以科学的方法精心谋划项目。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围绕壮大新能源主导产业,积极谋划、储备一批综合效益好、带动性强的大型光电、风电产业项目。二是要以创新的方法破解项目发展瓶颈。项目建设的两个关键因素,就是土地和资金。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切实解决这两大难题。在土地方面,要积极研究政策,利用好政策,寻求增加建设用地途径,充分利用荒漠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确保用地供给。在融资方面,要按照BOO(即:建设—拥有—经营)、BOT(即:建设—经营—转让)、DBFO(即:设计—建设—融资—经营)等多种项目融资模式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着力提高市场融资、提高资金运作水平,政银企三方要合力共为。三是要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光电、风电重大项目,着力抓好一批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制气、生物液体燃料、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等重点项目。对正在建设的项目要注重科学运作,制订详细工作推进计划,设定时间节点,最大限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要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个部门,一包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对各项目单位进行了责任捆绑,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签约项目,要做好跟踪协调服务工作,尽快促进项目落地建设;对已建成的项目要抓好投产运行工作,使其尽快建成发挥效益,推动产业链向两头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力争在产业集群发展上取得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四是要大力培育引进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大力引进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装备项目,打造集高端装备及零部件与太阳电池及组件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光伏电站和太阳能热电站输出于一体的太阳能产业链;大力引进风电整机制造项目,打造集关键零部件制造、系统集成、风电场开发与服务于一体的优势产业链,着力解决风电并网运行管理问题。

(四)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形成与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增强新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校、研究中心的合作,引进和培养一批新能源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素质产业工人,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鼓励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建立高标准的技术开发中心,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要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生产一批、开发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的产业科技创新梯次格局,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国家名牌产品,鼓励新能源产业积极培育区域产品综合品牌,提高区域品牌竞争能力,培育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优势。

(五)抢抓政策机遇,全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推进新能源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配套的政策支撑、优质的服务跟进和强有力的组织推动。一是政策上倾斜。要牢牢把握中部崛起、东部产业转移和国家扩大内需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落实国家在资源、财政、投资、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的特惠政策,制定出台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构建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以优越的政策环境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特别是对引进的重、特大新能源项目、高科技项目、龙头型项目要给予特殊政策;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融资运作上的杠杆效应,拿出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对标志性工程和新能源重点项目进行引导和扶持;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新能源项目,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二是服务上跟进。强化信息捕捉,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国家、省上有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和项目申报信息;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建立政府、社会共同推进项目的开发模式,谋划、储备、引进一批对新能源产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示范项目;早抢早抓快跑,第一时间向项目申报单位提供信息,第一时间组织申报项目,努力提供项目争取的命中率;加强项目跟踪落实,对已上报争取的新能源项目,指派专人负责盯办,积极衔接落实。三是组织上强化。要强化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加强新能源开发队伍力量,统筹协调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项目审批、技术指导、要素供给、协调服务、优惠政策落实等事项,合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第三篇:巴彦淖尔市新能源发展调研报告

巴彦淖尔市新能源发展调研报告

目录

未找到目录项。

巴彦淖尔新能源资源丰富,特别是风能、太阳能资源位居全区前列。近几年来,全市上下对新能源开发利用高度重视,广开思路、超前运作,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全市新能源产业已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

为全面了解我市新能源发展状况,尽快把我市发展成为自治区重要的新能源生产基地,近期,我们对全市新能源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新能源资源情况:

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磴口县阴山以北地区以及乌拉特前旗乌拉山北坡。据初步估算,我市的风能资源总储量为1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6000万千瓦。

太阳能,据有关数据表明,我市年总辐射约1637~1685千瓦时/平方米、年日照时数约3100小时,属全国高值,仅次青藏高原,与阿拉善同居全国第二位。

生物质能,依据2010年全市农作物产量测算,全市各类秸秆产量约500多万吨。按可利用系数测算,约有农作物秸秆200多万吨,其中葵花秸秆141万多吨,小麦近10万吨,玉米37万多吨。此外,全市林木采伐废弃树枝、枝杈,柠

特许权项目正在做项目招标、国电蒙电4万千瓦预计7月份开工建设。

生物质能发电,目前,我市已有4个生物质发电项目获自治区发改委核准,核准生物质热电厂规模约12.6万千瓦,分别是五原县麦绿2×12MW项目、杭后盛华4×12MW项目、五原华鑫2×12MW项目和临河兆鑫2×15MW项目。

杭后盛华4×12MW项目,2009年7月25日开工建设。目前烟囱基础工程已完成,冷却塔准环基基础施工完毕。今年到目前为止该项目仍然没有开工,主要是因为建设资金短缺,目前正在积极融资。

临河兆鑫2×15MW项目,项目总投资3.1亿元,2011年开工建设,到目前项目完成投资1.9亿元,主车间、冷却塔、烟囱已建成,一台发电机组已安装完成,另一台发电机组正在安装,正在建设配套附属设施的化学水厂房、综合泵房、循环水泵房供热首站等。预计今年12月建成投产。

五原华鑫2×12MW项目,30%设备已招标,25%土建工程已完工,因资金问题暂时停工。

五原麦绿2×12MW项目,因业主方资金困难,本工程目前尚未开工。生物质燃料乙醇,今年,国家已核准中兴能源生物质燃料乙醇项目10万吨,目前已建成投产3万吨,预计年产7万吨燃料乙醇项目2013年开工建设。

三、我市新能源发展规划情况

风能,“十二五”末,严格按自治区规划我市455万千瓦开展前期工作。

太阳能,十二五末,我市按确保80万千瓦,争取突破100万千瓦进行前期工作。

生物质能,十二五末,规划生物质发电装机总容量为15万千瓦。

四、我市新能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但企业发展意愿强烈,正在想方设法进行筹措。二是抢夺原料问题。鄂尔多斯杭锦旗现已建成一家生物质电厂,已在我市进行原料收购,现已出现县域与地域争夺原料现象,要尽快制定企业收购原料办法,制止恶性竞争。

五、我市新能源发展思路

新能源是我市“十二五”打造重点,我市发展意愿强烈,但发展制约因素太多,主要是负荷消纳问题。我市处于蒙西电网末端,蒙西受制约最大的就是我市。如果蒙西电网不能实现网对网输送,鉴于电网实际,一方面我们在提高自有负荷情况下,想方设法进行外送,目前,蒙古国外送线路已建成。蒙西至长沙特高压起点定在鄂尔多斯准格尔旗,我们可以通过建设德岭至包西输电线路,通过风光打捆外送风电。

风能,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已规划我市风电455万千瓦,目前已核准200万千瓦,百万基地180万千瓦预计今明两年核准,剩余近80万千瓦我们积极办理支持性文件,尽快核准。

一是争取乌拉特中旗180万千瓦百万基地核准;二是清理整顿已核准多年未开工项目。主要涉及后旗天兰和基和东方风电项目。二个项目于2005年核准,现仍未开工建设,按照国家核准权限,有效期二年,现项目已作废。严格按照自治区控制企业投资主体进行操作,对小型企业和同一家企业多个投资主体进行整合。三是抓紧分散式风电前期工作。

太阳能,由于太阳能占地较多,根据我市区域特点,我市发展太阳能重点区域为乌拉特半荒漠草原、乌兰布和沙漠,套区地区利用现有荒地或设施农业,并利用现有建筑物发展太阳能。下步,在重点发展风光同场的同时,采取企业自建或与农业大棚企业合作的方式,有序推进农业大棚光伏,并与财政等有关部

第四篇:经济文化现状对消防影响调研报告

**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我国苗族侗族主要聚集区,做好苗族侗族地区的消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本文通过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特点的调查,阐述了在立足苗族侗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尊重苗族侗族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如何改进和加强苗族侗族聚集地区消防工作,探求解决苗族侗族聚集地区消防工作薄弱的问题。

[关

健词]: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 经济文化现状 消防工作 对策

黔东南州地处**省东南部,是我国三十个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州,在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和谐生活着33个少数民族和两个待识别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47.68万,其中:苗族人口178.4万人,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19.96%,侗族135.9万人,占全国侗族总人口的45.91%,是全国苗族侗族原生文化的中心。长期以来,由于经济文化和历史原因,黔东南州农村地区一直是全国出名的火灾高发区。

黔东南州的苗族侗族人口居住在山区、半山区,因此,没有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火灾的稳定,就没有农村火灾的稳定;没有农村火灾的稳定,就没有全州火灾形势的基本稳定。做好苗族侗族聚居区的消防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黔东南州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每一名消防工作者应认真思考的问题。面对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聚居区交通闭塞、经济发展缓慢,人口素质偏低,消防工作长期滞后的问题,笔者结合十多年来在黔东南州工作的实际,在调查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经济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对改进和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提出一点浅见。

一、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现状对消防工作影响

苗族侗族作为山地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济、文化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因此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火灾多发有其民族、历史、文化、经济的根源。正确认识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区的特点和现状,对于制定和实施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消防工作方针和政策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推动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工作的根本途径。

(一)苗族侗族用火习俗对消防工作的影响

众所周知,苗族侗族是一个火的民族,黔东南州的苗族侗族老百姓对火的认识和态度应当说是矛盾的。他们认为火给他们带来光明温暖并驱赶黑暗猛兽,赋予他们更强的生存能力,但火又能烧毁一切甚至他们自己,这种敬畏与恐惧导致对火强烈的依赖感。用柴草生火取暖、做饭、烘烤东西,一直从古至今没有任何的变化。在黔东南部分苗族侗族地区至今还有经常有烧荒、烧地埂等耕作习俗。总之,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对火的态度可以概括爱与恨的博弈之中,对火灾的防范处于消极,一些不文明的用火风俗也是导致火灾多发的原因之一。

(二)苗族侗族聚居地区建筑特点与建筑防火

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一般分布于半山腰或高岭地区,在与自然环境的适应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自己一整套富于特色的建筑文化系统的建筑观念,创造了具有特色的建筑文化。在**的黔东南农村,木结构民房占91.9%,少数民族聚集居住,木结构民房鳞次栉比,几十户、几百户、上千户的大村寨不少。据调查统计,全州50户以上的村寨3922个,占全省的66.85%。这些村寨85% 以上为木质结构房屋,耐火等级低,不但失火频率高,且发生火灾后,蔓延迅速,一烧就是几十户、上百户。黔东南州农村村寨像一处处大“火堆”,加强消防建设刻不容缓。在黔东南苗族侗族建筑中,火坑(火塘)是整个建筑的中心,在建筑中占据重要的空间位置,它是家庭中心与生活空间秩序的组织者。苗族侗族火塘于木质结构吊角楼一楼的正屋楼板中心修建一圆形或方形坑而成,坑边砌以石块,坑内立三块锅桩石或三角铁架,塘内火种一般终年不熄。火坑是日常生活、起居、议事、饮食、待客中心。出于对火的恐惧感与不同的利用,黔东南苗族侗族村落大都呈集中式布局。几乎所有的村落建筑多呈集中式成片布置,形成集中式村落。近年来,虽然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但居住习惯的原因,苗族侗族建筑主要还是以年代久远、耐火等级低的木板建筑为主,容易引发大面积火灾。

(三)苗族侗族聚居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消防工作影响

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有90%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一直滞后于坝区。第一,由于苗族侗族聚居地区多数不通公路,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产业单一,经济收入主要靠农产品出售,人均纯收入不到坝区的三分之一;第二,苗族侗族聚地区由于人口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发展速度,造成目前人多耕地少,苗族侗族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无法得到有效改善;第三,由于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多属于干旱地区,水利设施基础差,加之长期过度垦殖,水土流失严重。由于以上几个原因,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对火灾的自防自救能力十分弱,许多村寨根本不具备基本的消防水源条件,村民对消防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加之住宅用地紧张,村民住房连片,不能满足建筑防火间距的要求,导致火灾发生后小火酿成大火,村民无法自救;公安消防队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畅不能及时施救,出现望火兴叹的无奈局面。因此,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和经济发展水平低,成为该地区消防工作开展的主要障碍,在短时期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四)苗族侗族人口素质对消防工作的影响

建国以来,黔东南州苗族侗族人口教育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苗族侗族人口文盲率大幅下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以上。但应当看到的是,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人口各阶段受教育比例较汉族仍然是显得较低,受教育程度低,文盲比例大,影响了苗族侗族地区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一些苗族侗族群众缺乏基本的用火、用电知识,不文明的封建迷信活动还十分严重,笔者在对苗族侗族地区的火灾事故中接触到,因用火不慎而引发的火灾所占比例为38.17%。另外,由于苗族侗族人口文化素质不高,相应的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十分淡薄,用火随意、违章建筑、违章操作等现象比较突出,火灾隐患严重,纵火案件屡见不鲜(部分苗族侗族群众在道德上认为烧自己家或家族内的住房不是犯罪)。因此,苗族侗族中根深蒂固的用火陋习,固然有历史和文化的根源,但人口素质不高有很大关系,只有通过提高苗族侗族人口受教育程度,因势利导做好消防工作,苗族侗族聚居地区“引火烧身”的现象才会逐渐减少。

二、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工作开展的思考

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综合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推进消防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消防工作的发展也不可能脱离当地经济文化条件,在正视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社会经济落后现状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边疆民族工作,在解决“三农”问题和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下,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政治、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消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当前消防工作必须抓住有利契机,始终围绕苗族侗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坚持把消防工作贯穿于苗族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坚持党委和政府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群众路线,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根本方向,因地制宜推进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工作,实现全州消防工作的协调发展。

(一)以尊重苗族侗族文化特点为基础开展消防工作

具有浓郁苗族侗族特色的用火习俗,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又在为黔东南州的经济建设“搭台唱戏”。苗族侗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为宣传黔东南州,加强文化交流和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不能片面的强调苗族侗族火文化对消防工作带来的不利因素,要克服以消防工作统揽其他工作的主观认识,树立消防工作服务苗族侗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发展的思想,杜绝“堵”,做好“疏”和“导”。对苗族侗族群众一些不文明的用火习惯,要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牢固树立做好民族地区消防工作既是保护物质文明建设,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按照“尊重民族习惯,贴近苗族侗族群众;通俗易懂,潜移默化”的工作原则,通过苗族侗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重点抓好消防知识进村寨、入农户、得人心的宣传效果,切实把消防工作融入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中,引导苗族侗族群众移风易俗、革除陋习,传播科学思想、倡导文明用火习惯,增强黔东南苗族侗族群众抵御火灾和自防自救的能力。

(二)以教育带动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素质低是苗族侗族人口发展的“瓶颈”,也是消防工作在苗族侗族聚居地区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的消防工作,要特别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口素质的提高,从消防资金扶贫转移到消防教育“扶贫”上来,实现民族地区消防工作从帮扶式发展到自我发展的过程。通过对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的农村普法教育、文化下乡和文化扶贫等活动,以送消防书籍、消防挂历进村、进寨、进校,编演有消防教育内容的苗族侗族歌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消防知识,达到贴近苗族侗族群众、深入人心的效果。同时,抓好苗族侗族聚居地区中、小学 “二进”(即消防知识进校门、进家门)教育,将消防知识纳入中、小学校教学内容,起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连带效应。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全面提高苗族侗族聚居地区人口素质,带动消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解决当前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工作问题的几个突破重点

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工作的开展,有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既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又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当前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工作应抓好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

(一)全面推进农村消防试点建设工作

2007年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黔东南州委书记廖少华提出了从消防安全方面保护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村寨的建议。公安部、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国家民委四部委就黔东南农村消防工作于去年7月专题进行调研。**省政府于2007年4月在凯里召开了农村消防工作研讨会,协助黔东南州政府和省公安厅编制了《黔东南州农村消防建设试点方案》。《方案》决定从去年起,省财政用5年时间,投入6000万元资金支持黔东南州50户以上的150个无间距的连片木质结构房屋的自然村寨消防建设。同时,采取省、州、县按比例匹配资金,捆绑各相关部门项目资金,争取国家新农村消防建设立项等措施,全力抓好消防建设试点工作。试点方案主要实施的内容和项目是:编制消防规划。由黔东南州政府组织编制试点村寨消防规划,将农村消防安全布局、消防力量等纳入规划,明确农村消防安全改造、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进度、经费保障和政策措施,确保公共消防基础设施与城镇和乡村建设同步实施。实施“厨改”。“厨改”是将厨房建筑材料改为不燃或难燃材料,形成相对独立安全的用火区域,将“老虎灶”改为节柴灶、沼气灶。改楼上用火为楼下用火。实施“水改”。“水改”是引水进寨,按照标准修建消防水池,铺设消防管网,安装消火栓,保证消防用水,提高村寨自防自救能力。实施“电改”。“电改” 是对试点村寨户内老化、裸露和安装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电气线路进行改造。实施“路改”。“路改” 是按照国家通村公路建设计划,修建进村入寨道路,满足消防车辆通行需要;配备消防设施、装备及聘请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2008年3月起,黔东南州的20个民族旅游文化村以“厨改”等五改专项工作为主体的农村消防建设试点工作开始全面启动,今后参与消防建设试点的村寨比例将会逐年增多。全面推进农村消防试点建设工作,将会从根本上解决苗族侗族群众村落建筑耐火等级低的问题。

(二)加强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水源和消防供水设施建设

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大部分属于干旱地区,因此要以全州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为契机,配套做好消防水源和消防供水设施建设。条件好的地区在做好农村规划的基础上,要做好消防基础设施的配套规划,在村寨设立消防水池及消火栓系统。条件差的苗族侗族聚居地区充分利用沟渠、河道、水湾、鱼塘、自来水管、农业灌溉机井等条件,建立消防水源地,平时可用于农田灌溉,遇有火灾发生时又可作为消防水源,做到既能应急自救,又能及时与消防车对接,提高灭火效率。在消防供水设施的建设中,要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采取各级政府项目支持、村民自筹、动员群众投工投劳等办法,逐年、逐项解决村寨消防设施的问题。

(三)充分发挥苗族侗族聚居地区义务消防队等基层村民组织的消防工作职能

目前黔东南州在全州50户以上的大村寨基本建立了群众义务消防队,但从工作实践来看,由于火灾对某一村寨来说是一小概率事故,长期无火发生导致群众义务消防队组织松散,一些地区义务消防队名存实亡。在实践中,黔东南州结合在农村中长期存在、群众基础好的各种团体、组织开展消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更富于生命力。因此在抓苗族侗族聚居地区消防工作中,要进一步充分发挥农村义务消防队在消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利用他们开展消防法律、法规教育;开展防火巡查、火灾隐患排查。另外,还可以利用他们和村“两委”一起开展家庭、邻里纠纷调解,防止因纠纷引发纵火案件;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做好老弱病残的帮困工作;做好村民住宅区山林的防火工作,防止引发山林火灾殃及村民住宅;做好消防宣传教育,筹集公益消防基金;推动村民提高建筑耐火等级,改善居住条件,规范用火、用电行为。进而,依靠义务消防队等基层村民组织,构筑起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动静结合的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火灾“防、控、灭”一体化格局。

(四)切实运用消防法制推进黔东南地区的消防工作

目前消防法制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消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快黔东南农村地区消防工作的进程,使农村消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就必须从立法上加以解决。2002年**省出台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村消防条例》,2005年7月,黔东南州召开了苗族侗族自治州消防条例起草论证会,其中对加强农村消防工作作了有益的探索。这充分说明,利用黔东南民族自治州的优势,将民族地区消防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是十分可行的。在对农村消防法制建设的探索中,其它省份也有一些突破,如,2005年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农村消防管理办法》。因此,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行政、依法治火将对农村消防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做好苗族侗族消防干部的培养工作

笔者认为,要做好民族地区的消防工作,首先就必须了解这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真正融入到民族群众中。在黔东南州公安消防部队中,目前苗族侗族干部的比例较少,能通晓苗族或侗族语言和文字的人则更少,在消防宣传教育、火灾事故调查、防火检查中受到很多限制,很难得到不懂汉化苗族侗族群众的认同。同时,由于消防部队干部来自全国各地,口音各异,出现当地群众不愿意与语言难以沟通的消防干部打交道的情况。因此,在政策上鼓励和培养土生土长的苗族侗族消防干部、特别是大队消防监督干部,对丰富消防宣传教育形式,使消防工作贴近苗族侗族群众将起到促进作用。

(六)完善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火灾社会保障机制

农村地区的火灾灾害社会保障制度是消防工作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区多数属于贫困山区,苗族侗族群众因火灾致贫、返贫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乡镇一级民政救灾能力又十分有限,只能给受灾户提供部分粮食和衣物,一些农户受灾后几年内都不能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因火灾引发各种社会矛盾的问题比较突出。在黔东南州近年来的实践中,部分县市已经开展了以政府为主的农村居民住房火灾保险制度,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使火灾灾害救济实现了制度化、大众化。例如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实施的县、乡、个人三级投保农村住房火灾保险的实践中,每户每年保险费用5元,县政府、乡政府、个人按1.5:1.5:2投保,每个火灾受灾户可得到5000元的赔保金,2004年全县共有55722户村民投保,投保金额为27.86万元,共有31户火灾受灾户得到15.5万元的赔保金。通过农村村民住房火灾保险制度,提高了农村群众对消防工作的认识,减少了因火灾引发的社会矛盾。因此,在苗族侗族聚居地区应推动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农村居民住房火灾保险制度,使消防工作在苗族侗族聚居地区的开展赢得群众支持,从而进一步带动苗族侗族群众自愿、自发的做好各项消防工作。

(七)想方设法解决资金缺位的问题

前面已述,在黔东南州农村消防工作的成功做法之一是依靠消防水池、消防机动泵和群众义务消防队,即“三大法宝”。目前,消防机动泵的配置和群众义务消防队和组建已基本完成,但是消防水池的修建却进展缓慢。原因是资金缺位问题是制约黔东南地区消防工作的瓶颈。消防试点建设村寨的资金将能得到一定国家财政专款的支持,但对于大多说暂时为列入消防试点建设的村寨来说,资金问题确实显得十分棘手。下面以农村消防水池的修建来谈谈这问题的解决。当前,对于黔东南地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农村来说,修建消防水池基本无专项资金来源,老百姓又无力自筹资金。为此,笔者认为可以将修建消防水池与农村引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等项目捆绑式进行。2008年,对黔东南州的农村将能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全面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村村通公路工程等项目,这对修建消防水池、防火隔离带等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消防、水利、民政、农业等部门应该通力合作,抓住机会,切实将所涉及村寨的消防安全屏障筑牢。

第五篇:阿联酋发展绿色新能源调研报告

阿联酋发展绿色新能源调研报告

一.阿联酋营造节能环保型社会的概况

1.背景介绍

作为全球产油大国,阿联酋曾长期把原油开采和发展相关石化下游产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量。但近几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和国际能源多样化的总体趋势的推动,阿联酋以原油为动力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了不断冲击,并引起阿联酋联邦政府的高度关注。自2008年以来,阿联酋政府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通过推动发展绿色经济、培养知识型产业等全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降低对传统石油产业的依存度,积极推动国家经济健康转型,为阿联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阿联酋降低资源消耗的举措

随着阿联酋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对各种能源的消耗和需求也越来越大。以阿联酋用水和用电的需求为例,阿联酋是世界上水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消耗最高的国家之一。有统计显示,目前阿联酋人均日淡水消费量为364升,大大超过全球人均200升的日消费量。预计到2030年,阿联酋全国对水的需求量将由目前的每年45亿立方米增加至90亿立方米。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阿联酋用水和用电量也在快速增长,阿联酋联邦政府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减少消费者用电和用水的浪费。2009年8月,迪拜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由高层人士组成的规划机构--最高能源委员会(Higher Energy Council),该机构主要是就如何控制迪拜用电和用水的需求增长问题为政府提供咨询建议。最高能源委员会主席由现任迪拜酋长的叔叔谢赫·艾哈迈德·本·萨伊德·阿勒·马克图姆担任,其成员主要包括以下各单位的代表:迪拜水电局、迪拜铝业公司、阿联酋国家石油公司、迪拜石油公司、迪拜核能委员会和迪拜供应局。

迪拜水电局还多次主办引人注目的宣传活动,说服客户减少用电和用水的浪费现象。在阿布扎比,执行事务管理局委托一家专门研究机构就节约用电和用水进行了一项专门的研究,研究通过先进的需求供给管理系统,达到最大程度地节省水电资源。研究结果表明,如果采取改进水电使用效率的措施,即使不提高价格,阿布扎比也能省出两座发电厂的发电量和一座海水淡化厂的产水量。专家提出的建议包括:规定家电和家庭用品的节能效率,有效地开展节能宣传教育活动,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法规以改进室内保温及空调系统的工作效率。

为了进一步遏制不断增长的大型电厂和制水厂的兴建需求,阿联酋的各级政府与环保组织联合,努力减少日常家用和商业建筑的用水量。已采取的各项措施中包括一项高规格宣传活动,该项活动由政府机构(阿布扎比环境署)与阿联酋野生动物协会牵头,即为10万个公共建筑和家庭安装了节水装置。安装在淋浴头和水龙头上的节水装置能将水流量减少30-35%。阿布扎比环境署的最终目标是要将人均水消费量从每天550公升降至350公升。

下载上海新能源发展对经济影响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新能源发展对经济影响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一、对XX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考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转变发展方式和用能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

    青岛旅游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青岛旅游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学号:08100205003姓名: 周孝明 一.青岛旅游业现状分析 青岛市依山傍海,景色优美,天气宜人,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都十分优越,是举世著名的避暑、疗养、旅......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对上海世博会的影响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对上海世博会的影响的社会调查报告【关 键 词:】上海·世博·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一、前言: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涵盖了低碳......

    新能源调研报告5篇

    调 研 报 告 一、调研背景 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当今新能源通常指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能、......

    金融危机对非公经济影响调研报告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积极有益的意见和建议。2009年3月份我们利用2周的时间对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重点针对金融危机对我县非公有制经......

    经济影响统计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摘要:本文试图借助excel软件,运用对比、环比等方法,从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税收总额、从业人员数等几个统计指标来衡量工业区自创建以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对......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2010年世博会在我国大都市上海举行,对此我们感到很骄傲,很自豪,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世博会结束后会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 一、对中国经......

    (项挺)上海世博会对浙江经济的带动和影响情况调研

    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上海世博会对浙江经济的带动和影响情况调 研 项挺 (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2009级,建筑092,200904110210)摘要:本文是关于世博会对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