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历史发展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6:4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体育历史发展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体育历史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中国体育历史发展的调研报告

中国体育历史发展的调研报告

二级院系: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营销策划A1203 学 号:0306120340、0306120322、0306120320、0306120346 姓 名:万海霖、黄菲菲、魏萌、牛津

指导老师:刘炼

中国体育历史发展的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体育无所不在,我们出生至今,即使你不是很爱运动,也会感受到运动带来的魅力,小时学走路、学校开运动会、组织春游......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中国体育历史,了解和认识体育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感受运动的魅力!

关键词:发展、健康、体育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后,新中国开始成立,在这60年里,中国开始蓬勃发展,无论是经济还是体育,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从1952年开始,在赫尔辛基第15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奥运会场上,再到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金牌位居榜首.....60年来,中国体育在不断前进,走出了一条炫彩夺目而又充满坎坷的发展之路。

作为当代大学生来讲,了解中国体育历史发展过程和中国体育历史的发展情况,都是十分有必要的。体育是一个国家复兴的一个标志,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我们小组选择了进行中国体育历史发展的调查和研究。

(二)研究内容

1、问卷设计

体育发展是一个国家复兴的重要标志,而在体育发展中存在的观念及困难问题却依然层出不穷,其结构要素主要包括广大群众对健康体育对认识、是否受经济基础的制约、中国体育今后的发展我们将如何看待、我们该付出怎样的行动让我国的体育弱势项目发展起来等方面,我们针对这几个方面设计了若干问题来体现中国人在这些方面的认知程度。

2、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本应该是全国人民,但由于局限性和自身条件限制,无法实现。所以把研究对象改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不过,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是重庆重点专科院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因而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合理性。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推论中国人总体对体育发展认知的一般情况。调查采用系统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结合的方法,本研究选取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共300人,按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校男女大致比例数量有所调整。

(2)问卷发放过程。按上述要求,我们采用分年级由小组成员在校园内或宿舍进行发放的形式完成,资料收集采用自填式无记名调查方式。本次发放问卷共300份,回收问卷270份,有效率达90%。问卷发放过程中做到了以下两点:第一、减少调查对象的思想顾虑,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第二,答卷要求明确,以减少答题时发生差错:。

(3)研究方法。这次调查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方法为主,数据用Epitata软件进行处理,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主要采用百分率分析。

二、中国体育历史发展的概述

(一)、古代体育和现代体育

中国古代体育,从18世纪末西方现代体育就传入中国;从内容上讲,就是指中国古代历史上产生并发展的传统体育活动形式。现代体育国际化,是一个大的趋势。在奥林匹克精神和国际竞技体育的推动下,中国在国际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就开始走上了现代体育发展之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现代体育又催化了体育的大变革,使中国变体育弱国为体育大国、强国,加速了中国体育现代化进程。

(二)体育发展的意义

体育对人的健康的作用。生命在于运动,从我们生下来开始,我们就没忘运动,学走路也是我们小时候运动的开始,体育对人的健康有着重要的益处,体育过程应是一种理论、实践、再理论、实践的过程。需要把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以及体育卫生保健常识和技能运用于体育运动实践和人类生活实践中去的,这是体育的根本特征。人的需要与人对体育的需要有着多方面的联系。随着社会的进步,体育(广义)功能也在不断拓展,这种拓展又意味着体育与人们社会生活方面的联系日益加强,意味体育教育在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上,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在不断地延伸。

(三)体育发展的构成因素及指标体系

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其内在结构的诸种因素,另外,它还受着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由于这些因素不是体育活动本身的结构要素,所以我们称之为体育的非结构要素,也就是体育发展的外部条件。体育的内在结构是其本质结构,它构成了体育活动的内核。而游离于体育本质结构之外的非结构要素则构成了体育的外核,内核与外核相互作用,推动着体育活动的发展。

一、体育非结构要素的分类我们可以把影响体育发展的外在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类。主观因素是指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目的、态度、动机、兴趣等,属于心理活动范畴。它是抽象的,而且对体育发展的影响也是易变的。而客观因素则是指不受人的意识支配的、客观存在的物质条件,它对体育发展起着较为稳定的影响,而且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一)影响体育发展的主观因素主观因素以意识形态和心理活动为存在的形式,其中以体育的目的最具代表性,这些意识形态和心理活动最终以目的形式表现出来。从宏观上讲,体育目的集中了人们对体育本质以及对体育价值的认识。

(四)我校大学生对体育发展的观念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70%的人对体育发展的概念知识很淡薄,绝大部的女生几乎很少了解体育,都把过多的注意放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形象打扮;而部分男生对体育发展稍微有所了解,而了解的方面也是自己比较擅长的体育项目上,对于其他项目(比如网球、台球)的知识淡薄,而几乎50%的人每周运动的次数还没有一次,对身心健康有很不好的影响。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德智体都很不错的优秀学生,他们认为,体育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1.体育发展产业将对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体育产业的发展在增加社会就业方面的作用,在这个世纪体现得淋漓尽致。

2.体育产业发展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体育产业除部分体育器材用品属于第二产业的制造业外,其他基本都是第三产业,近些年,中国将慢慢调整国家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3.体育产业发展对精神文明的建设起着促进作用。体育产业发展给社会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和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满足了青少年儿童体育娱乐需要,部分解决了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

4.体育产业发展对社会健康有一定的维护作用。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维护社会安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对亚健康的人群有着很特殊的意义。

5.体育产业发展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方式。人们是生活方式常常有些不良因素,特别是一些很不好的生活习惯,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的延续。而体育发展可以可以从一些方面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

三、中国体育历史发展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广大群众对健康体育的认识

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70%-75%的群众,对健康体育对概念模糊,他们大多认为不生病即为健康。但从如今的角度来看,这一认识只是片面的。真正的健康是指全面整体的健康。其中在被调查的群众中,只有10%不到的女生对健康体育对概念较为清楚,其他的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的少之又少,而超过85%目前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下,在我看来,这与人们承受的社会压力有密切关系。大多数人们在判断自己是否不健康时,都是以自己身体不适作为判断标准,并医治自己身体上的病痛。然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很多生理上的病症其实是因为心理上的问题诱发的。因而,相比于寻医问药,解决好自己的心理问题或许更为重要些。而心理问题又从何而来呢?于我看来,大多数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与人身处的社会环境有关。众所周知,压力大的人经常会患一些身体或心理上的疾病。而压力就是一种社会因素,从上面我们就可以看出,健康体育的认识,作为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讲,了解得还是太少。

(二)是否受经济基础的制约

这个问题,在被调查的同学中,都很明白,体育发展对于社会的重要性,64%的人认为,一个国家应该是先发展经济,这些第二或第三产业才能发展的更好;21%的人认为,体育发展是取决于国家的产业结构,当然受经济的影响;15%的认为,体育发展产业将对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体育产业的发展在增加社会就业方面的作用,在这个世纪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中国体育今后的发展将如何看待

首先,从历史角度来讲,20%的人认为,中国一贯的体育弱势给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带来了浓重的负面形象,历史上中国曾被冠以东亚病夫的称号,怎么来的?就是体育弱势。其次,从国际形象方面来讲,25%的人认为,中国占有全世界22%的人口,但是历届奥运会,亚运会得到的奖牌总数和这个数字不对称,外国友人看待中国的时候,一定会认为中国人整体体质弱,损害了我们的国际形象,体育的发展能从根本上改善这一情形。再次,从民族情感来讲,40%的人认为,体育的发展,健康着国人的体魄,有利于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最后,从我国的国情来看,15%的人认为体育的发展,人民才能有更好的身体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

(四)该付出怎样的行动发展我国体育弱势项目

大多数人认

为,要

展的.就如同我国的经济一样, 先发展东部沿海,然后是西部, 现在计划发展中部.如果我国的体育想在世界上有所成就的话, 那么就要化整为零, 个个击破.先选择我们有优势的,或者通过一些方式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的项目做为突破点, 例如我们的乒乓球,跳水等等.然后在保持这种优势的情况下, 发展我们的劣势项目,静下心来发展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便会有一些成就,例如我们的刘翔,例如我们的女网.所以...我们目前所走的竞技体育的道路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尤其是我们的奥运项目, 目前的发展我认为还是可喜的。

四、相关成因的讨论

体育产业发展是21世纪最具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是一项非常有前途、充满活力的产业。大力发展我国的体育产业,将有利于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扩大就业渠道,满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体育改革的深入,中国的体育体育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刘翔在04的雅典奥运会上,为中国夺得了短跑项目的金牌,创造了历史性的突破。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上,中国选手李娜直落两盘击败意大利名将斯齐亚沃尼,捧得了苏珊朗格伦杯,成为亚洲第一位获得大满贯的中国选手.....但我国的体育产业规模还很小,还未能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缺乏组织大型国际体育项目的运作经验,这些都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障碍,希望我国的体育能够大力发展。

在我校,也有社会工作体育学院,我也采访了几位,他们主修网球,我和他们也成为了朋友,也采访了一下,他们当初为何原因进该学院该专业,对于他们以后就业,也可以大致有所了解,从中我也总结出来一下几点,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不断加入科技投入,适当调整我国体育体制,增加体育知识的学习。

二、加强体育法制化建设。

三、注重各地区体育人才的培养。

四、加强体育场馆资源经营开发。参考文献:

1.《中国近代体育史话》.崔乐泉 2.《体育产业前景光明》.信息导刊 附件:

中国体育历史发展的调查问卷

你好,我是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的万海霖,为了充分了解一下在校大学生对中国体育历史发展的认知,和对中国体育未来的发展的良好建议,更加了解体育对我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我们特组织了此次调查,此调查不记姓名,麻烦你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给我们提供宝贵的意见与信息。谢谢!!

1、你的性别()A、男 B、女

2、你大概多久运动一次()A、一天一次 B、三天一次 C、一周一次 D、很少

3、你参加运动的目的是()A、强身健体 B、兴趣爱好 C、缓解压力,放松自己 D、其他

4、你认为参加体育运动是否改变了你的性格()A、是 B、否

5、参加体育运动对调节你情绪程度如何()A、心情舒畅 B、因受比赛干扰反而影响心情 C、没有明显效果

6、参加体育运动对你哪方面帮助最大()A、团队合作能力 B、领导能力 C、交际能力 D、其他

7、假如你不参加体育运动是什么原因()A、浪费时间精力 B、无人陪伴 C、气候和场地的限制 D、其他

8、你是否认为不同性格的人适合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A、是 B、否

9、你觉得如何提高大学生参加运动对积极性()A、积极宣传体育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B、组织各项运动会

10、你觉得体育运动对你的人际关系有什么影响()A、结实新朋友,巩固老朋友的关系 B、影响不明显 C、很少注意

D、不经常参加运动,不发表看法

11、你觉得中国体育如何()A、很好 B、一般 C、不完善 D、很差

12、你喜欢中国体育吗()A、喜欢 B、不喜欢

13、你觉得中国体育体制该修改吗()A、不应该 B、适当修改 C、应该

最后,谢谢你们的支持,真诚希望你们学习和身体都良好发展,学习之余也不应该忘记体育对锻炼。

第二篇:中国远程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中国远程教育发展调研报告近代以来,学校校园围墙内的教育几乎成了正规教育的惟一代表,教师课堂讲授儿乎成了正规教学的惟一形式。然而远程教育的兴起突破了这一传统模式。虽然,远程教育以其举世瞩目的进展和成就赢得各国教育界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的事。但是,其历史起源至少可以上溯到 19 世纪中叶。远程教育发源于函授教育。20 世纪以来,随着电力的普及和大众媒介的广泛应用,多种媒体教学的开放与远程教育在世界各地蓬勃兴起。及至世纪之交,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远程教育的又一次巨大进步。

一.中国远程教育的起源 远程教育发源于函授教育。而函授教育起源于 19 世纪中叶的英国。英国这个近代产业革命和资本土义的故乡,也是近代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的故乡。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社会经济对各种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压力。因此,就有了近代学校的出现,有了成人教育的出现,也才有了远程教育的出现。

函授教育就是利用印刷教材和通信指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函授教育首先发生在职业技术培训。1840 年,英国人伊萨克·皮特曼将速记教程函寄给学生,他被认为是函授教育的始祖。大学层次开展函授高等教育的起源则与英美历史上的“新大学运动”和“大学推广运动”有关。新大学运动第一个有影响的成果就是 1836 年创建的伦教大学。1849 年对世界远程教育的历史是个重要的年份,伦教大学在这一年首创校外学位制度。1858年,修订后的伦教大学校外学位制度更加开放,并将适用范围推广到全世界。于是,各种函授学院在英国应运而生,为注册报考伦敦大学校外学位的学生提供函授教学辅导。伦敦大学校外学位制度为世界树立了一个采用自学、函授、业余夜校等方式发展校外高等教育的范例。因此,1849 年可以看作是世界远程高等教育的诞生年份。对各国远程高等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的第二个历史事件是发源于英国和美国的大学推广运动。英国剑桥大学在 19 世纪 60 年代首先倡导大学推广运动,为校外学生开设扩展课程教育。此后,牛津和其他大学相继仿效。美国的大学推广运动始于 1862 年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和一批授地大学的创建。这些大学的著名口号是:“州即校园”,成为北美远程高等教育的发源之一。这一系列的发展,也为现代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当然,远程教育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孕育而生。

我国远程教育的萌芽起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学校制度诞生的历史时期。1902年蔡元培先生等首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教育会,编写教科书和仿通信教授法刊行丛报。这实际上是我国最早的函授教育,即我国远程教育的起源。1914年商务印书馆正式创设了函授学社,这是我国开设最早的函授学校。

在我国,应用各种视听技术媒体开展以成人为对象的各种社会电化教育和以学校学生为对象的正规学校电化教育也是起始于20世纪初。自20年代起开始利用幻灯、电影进行教学。此后,广播、电唱、录音等也逐渐引进和发展起来。陶行知即自20年代起就倡导电化教育并身体力行。他不仅在他组织规划的教育活动中利用幻灯、无线电收音机和活动电影,而且租用无线电电台举办教育广播。1936年7月,当时的教育主管部门成立了电影教育委员会,并在全国建立了81个电影教育施教区。1937年7月,成立了播音教育委员会,在全国建立了播音

教育指导区41个。1937年后,许多省市也相继建立电化教育组织。1940年,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可以说,20世纪上半叶是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史上的起步期,也是我国远程教育的萌芽和准备期。

二.中国远程教育发展三大阶段

远程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以函授高等教育为代表

20世纪50年代,作为第一代大学层次的远程教育的代表——函授高等教育得以创建,当时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为先驱的普通高校创建函授部和函授学院。这也是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其技术代表和特征是邮政通信和印刷技术。我国函授高等教育在新中国的兴起有其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上的原因。新中国政府将普通高校举办函授教育看做是提高当时干部和工农的理论、文化和专业水平,培养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大批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在1954年,教育部在“东北师范大学函授教育视察报告”中指出:函授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件确立了函授教育在所有普通高校中的地位。直至1955年,有7所普通高校举办函授教育,共注册函授学生4390人。1955年2月,中国函授教育有了第一批专科毕业生共1600人。1956年,厦门大学创办了以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为对象的海外函授部。从1955年至1957年,高教部和教育部制订了一系列规范函授教育的法规,对函授教育的指导原则、任务、目标、开设专业、学期、学生对象、人学考试、教学要求、学制和管理体制作了明确的规定。1957年,已有58所普通高校举办函授教育,共计有函授学生35000人。在60年代上半期,函授教育有了更大的发展。1965年,开展函授教育的普通高校达到123所,包括理工、农林、医药、文科、艺术、财经、政法、师范和体育各科大学,开设专业138种,注册函授学生189000名,相当于当年普通高校在校生的28%。当年函授教育招收新生74000名,毕业生16000名。从1955年到1965年,全国普通高校共有函授毕业生80000名。

远程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广播电视教育阶段

20世纪60年代初期,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在教育领域的逐步应用,我国远程教育不仅有了新的发展,而且开始了形态的转型,主要表现为广播、电视逐渐成为远程教育的手段和媒体。与此同时,相对独立的远程教育主体(机构)也应运而生,即在天津、北京、上海、沈阳、广州、哈尔滨等中心城市,相继成立了广播大学或广播电视大学。建立于1960年2月的北京电视大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开创历史的城市电视大学。由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吴晗任校长。至此,我国开始了远程教育的第二阶段即广播电视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远程教育是指在邮政通信和印刷技术基础上,利用广播电视(卫星和微波)、录音录像、电话电传和计算机以及电信传播等媒体开展的远程教育。可以说广播电视、录音录像是第二阶段远程教育的技术代表和特征之一。从1960~1966年,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等城市的电视大学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仅北京电视大学一家就培养毕业生8000多名,另有50000人次单科结业。不幸的是,在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中,无论是函授教育还是电视大学都被迫中断。

直至20世纪80年代,曾一度中断的高等函授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才得以重建和繁荣。1978年,经过10年“文革”浩劫的中国,文化经济接近崩溃,中国处于百业待兴的局面,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社会又急需大量的人才,光靠需要高投入的普通高等院校来培养是不可能的。此时,覆盖全国绝大多数省区的彩

色电视网已经建成,举办面向全国的广播电视大学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在邓小平的倡导下,利用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手段加速发展教育事业的提议引起了充分的重视。1978年11月26日至12月3日,当时的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首届广播电视大学工作会议,制订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试行方案》。1979年1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全国除西藏、台湾外的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省级广播电视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建立,是我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开端,形成了从中央到省、直辖市、地市级、县级的分级办学、管理的远程开放教育网络系统。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广播电视远程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到1985年,共有注册全科专科生67.4万名,分别相当于同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和其他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的40%和64%。与此同时,高等函授教育的重建和发展也被提上日程。1980年4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工作会议,明确了对加强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同年9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意见》,指出:“普通高等学校在组织全日制大学教育的同时,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积极开展函授和夜大学教育。实践证明,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函授和夜大学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而且效益高的方式,同时也是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的重要举措。所有单位和部门都应该充分重视成人高等教育和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要在中国充分发挥高等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作用。”上述“意见”对普通高校举办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政策、任务、办学形式、教学工作、人才培养、经费、毕业生的就业和待遇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从而为中国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健康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在1980年,重建函授教育的普通高校只有69所,注册学生总数162134名。自那以后,中国的高等函授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到1986年,提供函授教育的普通高校达到371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35%。开设高等函授教育专业286个,占普通高校开设的全日制专业总数的35%。其中:工科类147个,农林类38个,财经类28个,师范类27个,文艺类18个,理科类16个,其他专业12个。1986年共有注册学生414685名,其中本科生139000名,专科生276000名。1986年6月,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函授教育工作会议,总结过去30年来的工作经验。

1997年2月,国家教委颁发了《普通高校函授教育暂行条例》。这是中国高等函授教育的第一个法规性文件,为高等函授教育运行和发展的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奠定了基础。“条例”第一次明确规定要向应届高中毕业生提供高等函授教育。“条例”还提出了各级各类函授教育计划的制订、函授教师队伍、课程材料和辅导站三项基本建设的指导方针。1988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了《关于向成人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的暂行条例》,并规定其适用于高等函授教育。1997~1998学年,共有635所普通高等学校提供高等函授教育。另有4所独立函授学院。1996~1997学年的注册学生数是896300名,招收新生286400名,毕业生212300名。

远程教育发展的第三阶段——现代远程教育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远程教育在经历了函授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两个发展阶段后,进入了以网络教育为主的现代远程教育阶段。这一阶段远程教育发展的主要标志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纷纷开展以双向交互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为技术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在推进开放性和现代化建设、与普通高等学校联合办学方面取得

了重大进展;我国政府决定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构建远程教育网络,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社会的形成;我国加快建设国家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以及我国产业界和全社会对开放与远程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增长。

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是从高等教育起步的。1994年,在国家教委的主持下,由清华大学等十所高校共同筹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示范工程”,并建成中国教科网(CERNET)。教科网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起步。1996年,清华大学等普通高校提出要开展双向交互式远程教育,清华大学王大中校长率先提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同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工作会议在黄山召开。在黄山会议上,全国电大教育工作者在对广播电视大学的性质和定位、形势和任务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明确了实现“共建系统、共享资源、共创辉煌”新战略的基本思路,即:实现一个目标:在21世纪初将广播电视大学基本建成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的开放大学;做好两项命题:不断扩大电大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和实现教学现代化;实行两项试点:以注重开放和个体化学习为特征的注册视听生教育和专科起点的本科教育(简称专升本);加强两项基本建设: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建设和多种媒体远程教学的教材建设;坚持和扩大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的基本方向,即四多:多层次、多规格、多学科和多形式;以及四个面向: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和面向农村地区。1997年,湖南大学首先与湖南电信合作,建成网上大学。清华大学则在1998年推出了网上研究生进修课程。

1998年春,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湖北函授大学校长游清泉提出提案“加快发展远程教育,构建我国远程教育的开放体系”。1999年,我国国务院批准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列为六大重点工程之一,并拿出3.6个亿,专门用于支持现代远程教育。同年3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湖南大学作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的第一批试点院校。此后,试点院校数目不断扩大,至2001年,试点高校扩大到68所。另外,1999年教育部还制定了《关于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9月,“CERNET 高速主干网建设项目”立项,目标是在2000年12月前完成CERNET 高速主干网的建设,满足我国现代远程教育需求。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并颁布了《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根据这个意见,试点院校具有很大的自主权,如可以自己制定招生标准并决定招多少学生,可以开设专业目录之外的专业,有权发放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等。2001年开始我国以网络教育为特征的现代远程教育全面启动。据2004年数据,我国远程教育投资占教育信息化总体投资的21.2%,达到70亿元。2005年有调查显示,我国网络教育市场超百亿元。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第一次写入“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这表明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已成为国家战略、社会共识。2006年,教育部高教司发文,正式启动“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示范项目;至此,全国接受远程高等教育的学生总数达280万。至2007年,我国远程教育基本覆盖所有农村中小学。今天,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网络学习。

三.当下,远程教育的利弊

信息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使我们今天的教育面临严重挑战;另一方面也为教育的进一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在迎接挑战,反战信息时代的教育中,远程教育以其特有的观念.思路.手段和方法将会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时代将社会的方方面面打上网络的烙印,教育亦然。教育网和校园网的建立,为人们检索文献、学术交流等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那么,网络课程究竟会怎样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呢?会不会在发展的同时带来一些负面作用?

远程教育的特点:

1、开放性 以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媒介的现代远程教育,突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提供的是师生异地同步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对象都是开放的,学习者不受职业、地区等限制,这将有利于解决偏远地区受教育难的问题,有利于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为全体社会成员获得均衡的教育机会,为“教育公平”成为现实提供了物质支持;现代远程教育不受学习时间的限制,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接收需要的教育信息,获得自己需要的教育内容,实现实时和非实时的学习。现代远程开放性的特征,还带来了远程教育大众普及性的特点,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和特点开发灵活多样的课程,提供及时优质的培训服务,为终身学习提供支持,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具有传统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2、技术先进性

远程教育的实现必须依靠媒体技术为支持,没有现代教育技术或传播技术,就没有现代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支撑是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网络和电信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的技术特征,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快速传递的速度和优质传输效果,提高了远程教育的质量。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远程教育的交互功能,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和及时反馈,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资源的呈现形式形象生动,有利于学习者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习者潜能的发挥,启发创新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3、自主灵活性

现代远程教育能够满足受教育者个性化学习的要求,给受教育者以更大的自主权。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去学习,使被动的接收变成主动的学习,把传统的“教”为主的教育方式,改变为“学”为主,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特点;它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按最有效的个性化原则来组织学习,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的需要和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4、资源共享性

现代远程教育利用各种网络给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实现了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打破了资源的地域和属性特征,可以集成利用人才、技术、课程、设备等优势资源,以满足学习者自主选择信息的需要,使更多的人同时获得更高水平的教育,提高了教育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了教学成本;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

方式打破了时空限制,学习不必为学生安排集中授课,更不必为学生解决食宿交通等问题,方便了学生学习,节约了教育成本。

远程教育的优势: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两大转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学校教育向自我教育、终身教育的转变。

显然,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适应这样的转变。传统课堂教学,表现手法单一,填鸭式灌输约束了学生的主观思维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平面表现和单纯的语言解释往往使学生的想象出现偏差。网络教育采用多元化教学形式,通过多媒体手段来传递文本、图形、声音、动画及视频信息,将真实世界与虚拟现实相结合,加速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手、眼、耳的协调动作,刺激大脑兴奋,不断强化记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远程教育体现出如下一些优势。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与老师分离,学习过程完全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实现,须自觉地约束个人行为,自我设计学习过程(网络课程借助交互提出学习建议),直至达到学习目的。学习的过程是在思维活跃、兴趣浓厚、激发灵感的状态下进行的。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在无形中培养了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的能力。

2、发展学生的个性。远程学习可以灵活地支配时间,并且不受任何限制,只要具备基本上网条件即可实现。学习过程是个体行为(初学阶段)到群体行为(讨论阶段)再到个体行为(自测)。与传统学习过程——群体行为(教师授课阶段)到个体行为(作业考试)比较,突出了个体作用。这一过程不是简单的形式变化,而是为个性化素质教育创造条件。突出个性意味着个人创新,由此形成的思维灵活性及思维表达新颖性是传统授课方式达不到的。传统授课方式使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被约束在教师对知识建构之上,实现的是思维求同。网络课程中学生面对有机联系的结构,实现的是思维求异。这无疑是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

3、学生协作精神的提高。网络课程的各种交互作用使学生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完全以平等的方式参与学生与学生、学生于教师的交流,避免了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羞于张口的现象,增强了协作学习的弹性。交流区域的扩大使学生在更大的范围内,汲取他人之所长。交互方式的多变性激发了参与的兴趣,使学习过程始终在一种兴奋的情绪下进行。

4、利于学生终身学习。随着科技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知识量的膨胀和交叉学科的涌现,每一个人都面临着需要满足社会人才的要求,每一个人都面临着需要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的时代,不论个人的意愿如何,终身学习是需要。网络教育以其跨地域、跨文化、跨时空的优势,最大限度到底满足人们随时学习知识的要求,这是任何一种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

远程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1、网络课程缺乏情感交流。传统的授课方式,当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时,存在着潜在的情感交流。教师可以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领悟到书本以外的许多东西。特别是一些优秀的教师诙谐幽默的授课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得学生因此加深记忆,以至终身难忘。当使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使,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冷冰冰不动声色的、毫无感情的物体,如何赋予这些客观物质以丰富的情感交流能力,这对网络课程建设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

2、网络课程带来的自闭性。网络课程的学习环境是一个相对自闭的环境。纯粹的网络学习是通过一套网络设备完成相互交流,无形中减少了与人群的直接接触。虽然网络可以将整个世界展现在其中,但毕竟是一个世界,应该承认能完全代替现实。因此应当有机地将网络课程与其他学习方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方式的优势,才不至于在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同时隔离了个体与群体的联系。

3、网络课程带来的其他副作用。首先,网络课程的学习易产生疲劳。面对一个固定的机器,眼睛长时间盯视屏幕会带来视疲劳;使用终端时,身体的固定、姿势加上有时枯燥的学习内容不仅影响学习效果,而且往往是人们放弃网络学习的主要原因。这就是要求网络设备的设计者要从多方面考虑,网络课程的设计者也应该特别注意实现设计的多样性。其次人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上课听讲,下课思考的,这种习惯会对网络课程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尽管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段,人们也需要一个适应和接受的过程。

四.总结

顺应时代的发展,远程教育势必是大势所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力求更好,妥善解决普及远程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

第三篇:中国纺织业发展历史

中国纺织业发展历史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纺织业在中国既是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为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之所以纺织业能成为中国经济的大块头之一,和纺织业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 纺织品的国家之一。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经采集野生的葛、麻、蚕丝等,并且利用猎获的鸟兽毛羽,搓、绩、编、织成为粗陋的衣服,以取代蔽体的草叶和兽皮。原始社会后期,随着农、牧业的发展,逐步学会了种麻索缕、养羊取毛和育蚕抽丝等人工生产纺织原料的方法,并且利用了较多的工具。有的工具已是由若干零件组成,有的则是一个零件有几种用途,使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那时的纺织品已出现花纹,并施以色彩。但是,所有的工具都由人手直接赋予动作,因此称作原始手工纺织。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发现有苘麻的双股线,在出土的牙雕盅上刻划着4条蚕纹,同时出土了纺车和纺机零件。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距今约6000年)出土了编织的双股经线的罗(两经绞、圈绕起菱纹)地葛布,经线密度为10根/厘米,纬线密度地部为13~14根/厘米,纹部为26~28根/厘米,是最早的葛纤维纺织品。河南郑州青台遗址(距今约5500年)发现了粘附在红陶片上的苎麻和大麻布纹、粘在头盖骨上的丝帛残片,以及10余枚红陶纺轮,这是最早的丝织品实物。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距今5000年左右)出土了精制的丝织品残片,丝帛的经纬密度各为48根/厘米,丝的拈向为Z拈;丝带宽5毫米,用16根粗细丝线交编而成;丝绳的投影宽度约为3毫米,用3根丝束合股加拈而成,拈向为S拈,拈度为35个/10厘米。这表明当时的缫丝、合股、加拈等丝织技术已有一定的水平。同时出土的多块苎麻布残片,经密24~31根/厘米,纬密16~20根/厘米,比草鞋山葛布的麻纺织技术更进一步。新疆罗布泊遗址出土的古尸身上裹着粗毛织品,新疆哈密五堡遗址(距今3200年)出土了精美的毛织品,组织有平纹和斜纹两种,且用色线织成彩色条纹的罽,说明毛纺织技术已有进一步发展。福建崇安武夷山船棺(距今3200年)内出土了青灰色棉(联核木棉)布,经纬密度各为14根/厘米,经纬纱的拈向均为S拈。同时还出土了丝麻织品。上述的以麻、丝、毛、棉的天然纤维为原料的纺织品实物,表明中国新石器时代纺织工艺技术已相当进步。

夏代以后直到春秋战国,纺织生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原料培育质量进一步提高;纺织组合工具经过长期改进演变成原始的缫车、纺车、织机等手工纺织机器。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一部分纺织品生产者逐渐专业化,因此,手艺日益精湛,缫、纺、织、染工艺逐步配套。纺织品则大量成为交易物品,有时甚至成为交换的媒介,起货币的作用。产品规格也逐步有了从粗陋到细致的标准。商、周两代,丝织技术突出发展。到春秋战国,丝织物已经十分精美。多样化的织纹加上丰富的色彩,使丝织物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贵衣料。这是手工机器纺织从萌芽到形成的阶段。

这个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宫廷王室对于纺织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周的统治者设立与纺织品有关的官职,掌握纺织品的生产和征收事宜。商周的丝织品品种较多,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出土粘附在青铜器上的织物,已有平纹的纨、皱纹的縠、绞经的罗、三枚(2/1)的菱纹绮。河南安阳殷墟的妇好墓铜器上所附的丝织品有纱纨(绢)、朱砂涂染的色帛、双经双纬的缣、回纹绮等,殷墟还出有丝绳、丝带等实物。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出土了纬二重组织的山形纹绮残片。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丝织品更是丰富多采,湖南长沙楚墓出土了几何纹锦、对龙对凤锦和填花燕纹锦等,湖北江陵楚墓出土了大批的锦绣品。毛织品则以新疆吐鲁番阿拉沟古墓中出土的数量最多,花色品种和纺织技术比哈密五堡遗址出土的更胜一筹。

秦汉到清末,蚕丝一直作为中国的特产闻名于世。大宗纺织原料几经更迭:从汉到唐,葛逐步为麻所取代;宋至明,麻又为棉所取代。这个时期里,手工纺织机器逐步发展提高,出现了多种形式:如缫车、纺车由手摇单锭式发展到多种复锭(每台3~5锭)脚踏式;织机形成了素机和花机两大类。花机又发展出多 综多 蹑(踏板)和束综(经线个别牵吊)两种型式。宋代以后纺车出现适应集体化作坊生产的多锭式。在部分地区,还出现利用自然动力的“水转大纺车”。纺、织、染、整工艺日趋成熟。织品花色繁多,现在所知的主要 织物组织(平纹、斜纹和缎纹)到宋代已经全部出现。丝织物不但一直保持高档品的地位,而且还不断出现以供观赏为主的工艺美术织品。元、明两代,棉纺织技术发展迅速,人民日常衣着由麻布逐步改用棉布。这是手工机器纺织的发展阶段。

明清纺织品以江南三织造(江宁、苏州、杭州)生产的贡品技艺最高,其中各种花纹图案的妆花纱、妆花罗、妆花锦、妆花缎等富有特色。富于民族传统特色的蜀锦、宋锦、织金锦和妆花(云锦)锦合称为“四大名锦”。1958年北京明定陵出土织锦165卷,袍服衣著200余件。第一次发现了单面绒和双面绒的实物,其中一块绒的经纬密度为64根/厘米和36根/厘米,丝绒毛的高度为 0.2毫米。棉织品生产已遍及全国各地。明代末年,仅官府需要的棉布即在1500万匹至2000万匹。精湛华贵的丝织品,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亚欧各国。

18世纪后半叶,西欧在手工纺织的基础上发展了动力机器纺织,逐步形成了

集体化大生产的纺织工厂体系,并且推广到了其他行业,使社会生产力有很大的提高。西欧国家把机器生产的“洋纱”、“洋布”大量倾销到中国来,猛烈地冲击了中国手工纺织业。中国在鸦片战争失败后,从1870年开始引进欧洲纺织技术,开办近代大型纺织工厂,从此形成了少数大城市集中性纺织大生产和广大农村中分散性手工机器纺织生产长期并存的局面。但是工厂化纺织生产发展缓慢,截至1949年,占主导地位的棉纺织生产规模还只有 500万锭左右。这是大工业化纺织的形成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纺织生产迅速发展。棉纺织规模迅速扩大,毛、麻、丝纺织也有相应的发展。纺织技术也有提高,已能制造全套纺织染整机器设备。化学纤维生产也迅速发展起来。但是人均水平,就数量最大的棉纺织生产能力来说,还不到世界平均数的一半,远远低于工业发达的国家。

从1953年起,中国开始进行有计划、按比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1953~1957年期间,纺织工业建成200多万棉纺锭新厂,大体上接近原来70余年民族资本建厂的总和。以后,虽然有过一些曲折,但是,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中国纺织工业无论是规模或是产品的数量和品种花色,都有了很大的发展。1981年中国 棉纺生产能力已由1949年的500万锭发展到1890万锭;毛纺生产能力由13万锭发展到74万锭。具有悠久历史的丝绸生产能力1949年 缫丝萎缩到只有 9万绪,建国后逐步恢复、发展,到1981年桑蚕茧 缫丝已达97万绪。麻纺生产能力发展到有 黄麻11.6万锭,苎麻5.7万锭,亚麻2万锭。印染布年产能力从十多亿米增长到82亿米。针棉织品的生产能力,从每年只能加工十多万件纱发展到可以加工 300多万件纱。化学纤维工业1949年前基本上是空白,到1981年在建规模100万吨,生产能力为60多万吨。1981年 棉织物产量143亿米,比

1949年的19亿米增长6.5倍,在全国人口增长80%的情况下,使人均消费量从建国初期的12尺增加到30尺以上,不但保证了10亿人口的基本需要,而且还能以相当数量的 纺织品出口,发展对外贸易。1981年纺织品出口换取外汇35亿美元。

自从1950年以后,国家分别从纺织工业布局的改善,天然纤维品种的改良,纺织机械制造业的形成,纺织机器的革新,科学管理的逐步推行,新型纺织技术的开发研究,纺织专门人才的培养等等方面对纺织业进行了大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纺织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国家之一。同时,纺织产业也是中国入世后的强势出口产业。在未来几年内,我国纺织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仍将继续保持在6.3%以上。

据专家预测,今后几年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额年均增长将超过3%,这为我国纺织品出口带来更多机遇。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类产品在美国的市场份额2009年将会达到44%,2010年将达到71%。到2008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占全球的份额将比2008年提高6~7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估计可达1000亿~1200亿美元,约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30%左右。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正发起或酝酿对我国采取新的限制措施,一些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贸易摩擦也进一步加剧,纺织行业扩大出口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挑战也是机遇。只要我们好好应对,中国纺织业又将迎来新的发展!

国经101潘俊

学号:201052095129

第四篇:中国百货商场发展历史

中国百货商场发展历史回顾 革新期1894~1949年中国百货商场行业发展历史回顾

中国第一家百货商店诞生于1900年,到2000年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在1900~1990年的90年时间里,中国百货商店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百货行业的发展速度也非常缓慢。但自1990年起,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国内消费市场逐步繁荣,中国百货商店历史性转变的帷幕慢慢开启。1990~2000年的十年,是中国百货商店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也是百货商店从深陷困境到全面转型的历史阶段。

根据中国百货行业发展演化的历史进程和发展特点,我们将中国百货商店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1990~1989年,为百货商店缓慢发展期;1990~1995年,为百货商店的快速成长期;1996~2000年为百货商店的快速成熟期。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百货行业近十年的发展状况,我们首先对1990~2000年的发展历史进行简要回顾。

1976年美国学者提出了零售生命周期理论。他认为,零售商场像生物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分为明显不同的革新、发展、成熟和衰落4个阶段。西方国家百货商场革新始于1860年,在大约80年以后的20世纪40年代进入成熟期,现在处于衰落期。中国百货商场100多年来的发展,也大体经历了相似的阶段,只是还没有进入衰退期。我们借用零售生命周期理论,对中国百货商场进行革新、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的历史回顾。

百货商场革新期:1894~1949年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是中国百货商店的萌芽和产生阶段,一些较有影响的大型百货商场都产生于这一时期当时全国各地都有一些小型日杂店,真正意义上的大型百货商场只在上海、广州、天津、重庆、哈尔滨等大城市才有,基本处于百货商场的尝试和磨合阶段。

1900年,俄国资本家在中国哈尔滨开设的秋林公司,是中国境内的第一家百货商场。随后若干家百货商场先后开业。澳洲华侨商人马应彪于1900年在香港创办先施公司,1911年在广州设立了分店,1917年10月20日上海先施公司正式开业,商场面积1万多平方米,分为40个左右的商品部,品种1万多种,营业员300多人。1918年9月5日,郭乐先生创办的乐按公司在先施百货对面开张,营业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开业初期每天营业额高达1万余元。随后,新新公司也1926年1月23日开张,形成了上海南京路上百货商场三足鼎立的局面。1928年1月1日,天津的中原公司开张,一、二、三层为百货商店,四、五层为游艺场和戏院,六、七层是露天花园附设酒楼,日销售额五六万元。随后,重庆、武汉、广州等地的百货商场都有一定的发展。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初期的百货商场并没有“百货商场”为招牌,第一家使用“百货”为店名的是1921年开业的上海金陵东路的“组美百货商店”。在抵制洋货运动中,一些洋货店改为“百货店”,使“百货商店”作为招牌流行开来。但是,好景不长,由于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和内战的爆发,从1933年开始的三四年时间内,有六七十家百货商店倒闭。20世纪40年代中期随着美

货的涌人,这种状况有所改变,如上海永安、先施、大新、新新等大型百货公司的美货销售额已经占销售额的20%~40%,1946年的销售额比上年增加了14.1倍,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升幅为8.6倍。店铺数量在这一阶段也急剧增加。随着内战的爆发,百货商场的虚假繁荣消失,重新面临困境,一直持续到1949年也没有得到根本的好转。(未完待续,下一篇为百货商场发展期 1950~1995年)百货商场发展期 1950~1995年

1950~1995年的45年时间里,中国百货商场' >百货商场发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前40年是传统百货商场' >百货商场(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发展的时期,后5年是现代百货商店(满足高质量生活需要)发展的时期。在这两个时期,是中国百货商场' >百货商场生意最好做的时期,它们依靠短缺环境、垄断政策、中心地段,创造了一个行业几十年“只赚不赔”的神话。

在1950~1990年的时期,传统百货商店得到发展。1950年4月,中国百货公司成立时,全国国营百货零售店有48个,门市部87个。当时政府提出一个县成立一家百货公司,1956年公私合营后百货商场' >百货商场达到2803个,1986年国营百货公司零售网点达1.7万个,但是店铺规模较小。全国营业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职工2000人以上、品种4万种左右的大型百货商场' >百货商场有25家,其中年销售额过亿元的有15家,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左右、职工500~600人、、品种1.5万种左右、年销售额5000万元左右的中型百货商场' >百货商场有20家。但到了1991年,全国销售额过亿元的百货商场' >百货商场已有129家,超过6000万元的超过200家。

在这一时期,由于绝大多数商品处于短缺的状态,百货商场' >百货商场基本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必需的需求,***证劵供应的肥皂、棉布、火柴、点心、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等,商品数量超过200种,全部证劵直到1993年才全部取消。在这个阶段的很长时期内,中高档化妆品、高跟鞋、西装裙、金银首饰等商品属于“封装修”类有问题商品,禁止商店经营。“文革”中,北京市百货大楼停售的上述问题类商品大约有6800多种,占经营品种数的22%,上海第一家百货商场' >百货商场停售的品种更多,达到8000多种。

因此,中国百货商场' >百货商场从生产到20世纪80年代末,没有本质上的变化。例如在80年代末,上海最大的百货商场' >百货商场基本上还是30年代的大新、永安、先施和新新(即一百、华联、时装和第一食品)。不过,这一时期百货商场' >百货商场的利润率,由于短缺和计划经济的影响一直处于6%~7%的较高水平。

1986年,国营百货零售商业的经营水平是:销售额304亿元,商品流通费用率4.64%,纯利润率4.32%,全年平均流动资金周转5.18次,每百元流动资金给国家提供利润22.35元。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后期的效益比较分析,反映出百货商场' >百货商场效益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仍有较好的利润回报。我们以国家统计局对全国29家重点百货零售店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进行比较,1980年至1988年,毛利率从12.70%上升至14.34%,费用率由2.36%上升至4.65%,利润率由7.15%下降至6.76%。

第五篇:中国房地产发展历史

发展历史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历史大致这样:首先从1981年开始,在深圳和广州开始搞商品房开发的试点,在这以前,国内只有房地产开发,没有商品房开发,事业单位或者企业单位造房子主要是用于内部职工福利分配的,包括政府造房子也是用于福利分配,没有房地产市场。由于当时搞试点比较成功,后来就小范围的开始试点开发。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深圳视察后发现特区搞市场经济建设之后城市的面貌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房地产开发非常成功,认为开发区的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于是他就吹响了中国房地产开发的号角,由沿海城市一带开始展开,特别是在海南、北海、广州、深圳等这些大城市,但时间不长,由于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形成了严重的泡沫。

1993年朱镕基总理到海南视察,发现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失控,主要是土地市场迅速形成了非常严重的泡沫。于是朱镕基总理一声令下:停止银行贷款。银根收紧后使刚刚起来的房地产市场立马遭到重创,造成的结果是从1993年下半年到1998年上半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始终波澜不兴。

1998年对中国房地产业来说是关键之年,分水岭就是上半年和下半年,很多开发商在1998年上半年都熬不下去了,把土地纷纷卖掉退出市场。但是到了1998年下半年,在6月份左右,政策面开始发生变化,出台了一系列的刺激房地产发展的政策,主要一个是取消福利分房,也就是意味着所人们要取得住房,都要到市场上去买房,通过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这种政策使得有效需求在短期内爆发,并大幅快速上升。这政策的第一效应就是“赶末班车”——凡是有钱的单位纷纷购买现房,把当时市场上所有当时卖不掉的现房一扫而空。这时的房改政策提供了巨大的有效需求,而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又创造出巨大的有效需求。不断地降低利率,还有按揭门槛降低,当时首付只要30%、20%,有的银行甚至提出零首付。还有价格政策,在这之前商品房的价格受到物价局的管制,不能随便涨价,是限价的。但是在这时候取消了这些管制,为后来开发商涨价提供可能,这以后开发商自己喜欢怎么定就怎么定,开始乱涨价。于是1999年至2003年为中国房地产业高速增长期。2003年到达高峰,暴露出房价过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导致严重的社会矛盾,房地产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04年开始实施宏观调控,主要特征是收紧土地与信贷两个闸门,以调控供给为主。

2005年中央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主要特征是供给与需求双向调控,以调控需求为主。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2006年,成交量开始上升,但是好景不长,因为当长三角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在下雪的时候,北京、深圳、广州这些城市却是一片艳阳天,房价涨得很快,就像以前的长三角,结果导致3月份调控的政策又进一步加强。

2006年的宏观调控主要特征是以调整房地产产品结构为主。目前的房地产正在发生一系列的转变: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由以投资主导向以消费主导转变、由短期投资向中长期投资转变、由以土地为中心向以产品为中心转变、由以增量市场为主向以存量市场为主转变、由普涨普跌现象向有涨有跌现象转变、由笼统市场向细分市场转变。

中国房地产价格的走势,1998年开始起到的房地产市场到2003年,这一轮的上扬达到高峰,然后从2003年到2007年都在头部横盘整理,2004年调控供给、2005年调控需求、2006年调控结构、2007年继续调整,估计到2007年底差不多调整完毕,然后,随着2008年奥运会这个东风的作用,中国新的一轮房地产,在把头部转化为底部以后,又有一波上扬。这个过程当中所有的风险被释放、泡沫被消减、结构被调整,不合理的状况被缓解,积压的房子被消化,这就为下一轮发展夯实了基础,从2008年开始新的一轮平稳增长,不会是疯长,这是一个台阶式的上扬,这是中国房地产发展的特征。

中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因为两者分别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代表行业,每当

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谷时资金就会涌入股票市场,反之亦然。目前中国股市沉寂了多年,而房市价格却节节上涨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政府、企业和民众必须在彼此利益博弈中寻求平衡,否则就会引发泡沫破裂崩盘的危机。不过作为一个以资源换发展的农业国家,在世界竞争中没有高端优势行业支持的情况下,必然选择持续大规模的城市化道路不断激化内部市场需求,以拉动经济增长。所以长远看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仍然会是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只是经常会有间歇式的调整以期平衡矛盾化解社会危机。

后金融危机过中国的房地场市场发展状况:

国内房价下跌的路线图:

2007.9.28日国务院调控房地产的新政出台,收紧信贷,二套房以上贷款提高首付、提高贷款利率;---》2007年底开始购房者持币观望,造成开发商资金紧张,开发商开始降价---》2008年初次贷危机波及国内,出口型企业订单迅速下降,国有四大银行出现次贷坏账,使国内资金链条紧张;百姓持币观望情绪严重,房价进一步下跌---》2008年中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演变成为金融危机,对国内的影响加大,银行收紧借贷,造成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开发商资金链岌岌可危,市场上开始出现5折房价---》200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出口订单剧减加上资金链断裂,私营企业开始倒闭,进而引发倒闭潮,失业率迅速上升,此时百姓人人自保,更无心买房,发展商除了降价已无计可施,地方政府无奈开始出面救市---》2008年底国务院提出2年投资4万亿的目标,同时迅速降低存贷款利率,加速放贷,防止金融危机演变成为经济危机,并力图尽快复苏经济,至此房地产行业已经不重要,重振经济信心才是最关键的。

次贷危机起源于美国银行业对不良信用客户放贷过多,又通过投资银行的杠杆作用放大危险,并将这些不良资产打包卖给了众多知名的欧洲银行,当经济增速放缓时,购房者入不敷出,因此断供,产生不良资产,被杠杆放大后造成欧洲银行巨额亏损,形成了金融危机。

银行对不良信用客户放贷过多,源于美元的流动性过剩(也就是银行的钱太多了),这又源于美联储2000年之后采取的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即过多的发行货币),货币过多又源于美联储对2000年发生的互联网危机的拯救政策。

总的来讲,本次的经济危机,根源在于美国没有处理好2000年的互联网危机,好比是美国用过多的货币把互联网之火压了下去,但并没有扑灭,现在死灰复燃了,而且引燃了上面的美元,所以烧得更旺了。这一轮危机,对中国也许是塞翁失马,挺过危机,中国会更加强大。

国际市场变化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租房:

1、优点:租房适合购房资金不足、工作尚不稳定、生活区域需要经常迁移的人群。租房的好处首先是初期投入少,不必象购房一样负担大额的首付款。而且租房在居住区域选择上要优于购房,基本上可以想住在那里就住在哪里。如果工作地点的变化较为频繁,租房居住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在目前的房价调整期内,暂时租房居住观望房价也不失为一种比较合理的做法。

2、缺点:无论我们缴纳了多少房租对租住的房产也不会拥有产权,因为房子永远是别人的。租房居住最大的缺点实际上来源于我们主观上的感觉。即:缺少归属感。我曾经有3年的时间租房自用,虽然房子的条件相当不错但始终对租来的房子缺少一种“家的感觉”。在客观上,近期的房租存在着明显的上涨态势,这也使租房者的成本开始大幅提高。另外,租房居住也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当房东遇到拆迁、自用以及其他的一些问题时会随时将房子收回。虽然在合约期内会对租房者进行一定的赔偿,但是还是会给租房方带来相当的不便。实际上,频繁的搬家是令租房者最头痛的一个问题。

二、买房:

1、优点: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想法:有了自己的房子生活才算是真正的稳定下来。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回想私家车刚刚开始进入家庭的那个时期,当时也是在争论是打车值还是买车值这个问题。现在回头看看,打车的成本当然远远低于买车、养车的成本。而为什么高车本的私家车却反而越来越多了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拥有私家车会大大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买房也一样,实际上买房买的是一种生活品质、一种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2、缺点:买房最大的缺点实际上还是来源于较高的房价。现在的房价已经高到一般的工薪阶层无法承受的地步。所以说当下租房市场的火热并不能说明租房就一定优于买房,实际上在很多的情况下租房居住是一种无奈之举。除此之外,当发生房产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时,我们的家庭资产也会受到损失。而对于普通家庭来讲,这种损失还是比较严重的。

三、租房居住与买房自住如何选择:

按照当下的情况,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买房自住还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首先,因为租房价格的大幅上涨,我们在有能力缴纳购房首付款后,每月供房的钱并不比租房高多少甚至会更低一些。而在还款期结束后我们将得到一所完全产权的房产。

其次,对于一些不善理财的朋友来说,购房还贷可以养成一种定期储蓄的好习惯,哪怕是被强迫的。而拥有了一套随时可变现的房产也会使家庭抵御意外、疾病等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

办理流程

申请:借款人持以下证明文件到贷款经办网点填写申请表:

* 有效身份证件;

* 婚姻状况证明;

* 质押、抵押证明文件,以保证人提供担保的,须有担保证明文件。

审贷:银行对借款人担保、信用等情况进行调查,按程序进行审批,并将审批结果通知借款人。签约:借款人的申请获得批准后,办理以下手续:

* 与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和相应的担保合同;

* 办理公证、保险、抵(质)押登记等手续。

贷款发放:招行在借款人办妥相关手续后,将贷款发放至借款人个人账户并根据借款人的委托将贷款划付相关的收款方账户。

“个人住房循环授信”申办条件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具有合法有效的身份证明(境内居民须提供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等身份证明),具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具有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申请人年龄加授信额度有效期限不得超过法定离退休年龄加5年,楼宇已使用年限加授信额度有效期限不得超过30年。申请人无不良资信记录和行为记录,且在我行有1年以上的正常还款记录。

已经签订住房买卖合同或预售合同,有能力支付规定的首付款或已办好所购住房房地产权证。

个人购房按揭贷款操作流程包括楼盘审查和发放贷款两部份

一、楼盘审查

在借款人提出申请之前,信用社(部)需要对拟提供个人购房贷款的楼盘进行审查,楼盘审查操作流程为:开发商申请→项目调查→审查、审批→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书→贷后监管。

房地产公司提出申请,信用社(部)要求房地产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提交以下资料:

1、书面申请;

2、公司资料、包括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法人代码证、企业章程、贷款卡、开户情况、公司概况、法人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证明书、股东会决议等;

3、项目资料,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等级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工程概预算资料、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等。

4、农村信用社认为需要提供其他资料。

项目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手续的合法性、项目资金到位情况、项目的基本情况,市场前景及效益状况。项目实地调查,核实资料、项目情况调查后撰写调查报告,将调查情况交审查部门,审批同意后与开发商签订《个人购房消费贷款项目合作协议》。

二、发放贷款操作流程

具体流程为:借款人申请→贷前调查→审查、审批→签订借款合同→办理保险、公证、担保等手续→发放贷款→资料归档→贷后管理→贷款偿还→清户撤押。

(一)借款人申请

借款人申请个人购房贷款,所购房必须为现房或多层主体结构封顶、高层完成总投资三分之二以上的期房。需要借款人填写个人购房借款表并提供以下资料:

1、借款人身份证件(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或其他有效居留证件);

2、婚姻状况证明(已婚的提供结婚证或婚姻登记机关出具的夫妻关系证明书,未婚的提供未婚证明书);

3、不低于房价30%的首付款付款凭证;但对购买首套自住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可执行首付款比例不低于20%的规定;购买商业门面的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

4、房地产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商品房买卖合同;

5、共有权人同意以所购房屋作为抵押物的证明;

6、借款人家庭财产和经济收入证明,如果属于借款人家庭成员共同还款,则各方要签订共同还款责任确认书,明确在一方无力偿还贷款的情况下,其他方仍要继续承担还款责任。

(二)受理和调查

信贷部门收到如上资料,对其资料的真实性、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能力进行调查,确定贷与不贷、贷款的金额和期限,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首付款是否足额存入开立在信用社的售房专用账户上;

2、屋价格是否合理,与当地同类物业的市场价格是否相当;

3、借款年限加借款人的年龄是否超过60年;

4、抵押担保是否足额有效,共有人是否出具同意抵押的合法文书,必要时要求借款人提供房产评估报告及他项权利证书。

(三)贷款审查、审批

审贷部门重点审查:

1、购房行为的真实性,防止借款人和开发商串通骗取银行贷款;

2、所购房屋价格与当地同类物业的市场价格是否相当,必要时可委托具有房地产评诂资质的机构进行评诂;

3、共有人是否出具同意抵押的合法的书面意见;

4、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审贷部门审查后,提出贷款额度和期限,可与借款人、开发商签订《个人购房借款合同》,直接报有权审批人审批。签订借款合同时,经办人主动向借款人、保证人讲解合同条款。

在借款人办妥房屋保险、公证和抵押预登记手续后,方可发放贷款。发放贷款时,由信贷员填写借据,借款人签章或按指印认定,同时借款人签署《划款扣款授权书》,信用社将款项直接划入开发商在信用社开立的售房专户上,同时通知借款人贷款已经发放,开发商出具收款证明。

21世纪的10年代已经开启,然而,这个新时代开始的冬天对于热了好几年的中国房地产来说,似乎有些寒冷。在最近的一个多月里,中央密集出台了信贷、税收、土地等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证券时报发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春顶博士文章表示,中国房地产在新的时代将经历怎样的变化和发展,未来的走向如何,是一个重要问题。

房地产对中国经济贡献卓著文章称,已经过去的10年,是中国房地产取得飞速发展和巨大成就的10年。自1998年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正式确立了房地产的全面市场化方向,计划和分配时代长期积聚的需求得到了极大释放,加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步伐的迈进,推动了中国房地产业的大发展,房地产规模和建筑面积逐年递增。同时,房地产市场逐步形成、完善和成熟,当前的房地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包含土地、建筑、交易和金融服务的多链条、多部门的重要产业,同时房地产的投资和投机属性也已充分的显现和发挥作用。

在过去的10年中,房地产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贡献卓著。在消费、投资和出口贸易这三大经济增长的动力中,投资和出口构成了中国增长的核心,其中房地产是投资中的重要力量。整个循环的过程是,出口形成了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解决了就业,增加了居民收入,也给国家带来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和税收收入,政府转而将这些收入转化为政府投资用于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实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对城市化的需求,从而推动了房地产的快速发展,进而又推动了经济的增长。所以,可以说,在“中国式增长”的动力中,出口、政府投资和房地产是三大重要力量。出口增加了政府和居民收入,政府收入用于投资,居民收入转化为储蓄和房地产需求,同时房地产又给了政府土地财政,逐步升高的房价剥夺了居民的多数储蓄,让我们这个高储蓄的国家在缺少消费时,同样能够取得惊人的经济增长。中国的房地产似乎一直处于稀缺的卖方市场状态,即使保持了年均20%多的增长速度,但仍然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原因是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城市的就业和人口增加,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加上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都形成对房地产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房地产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投资品,在房价上涨的预期下,投资和投机需求铺天盖地的进入市场。目前,投资和投机已经过度,推动房价一路非理性快速上涨,严重脱离了经济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房价泡沫毋庸置疑,近期被福布斯列为全球六大资产泡沫第二位,其中蕴涵的风险不可小觑。

未来10年发展趋势和特点

文章指出,展望10年代,房地产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中国的城市化比率和国外相差甚远,“居者有其,房地产仍然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然而,当前问题的重点,是高房价的风险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隐患。首先,高房价带来的资产泡沫一旦破灭,将影响房地产相关的产业链,严重影响经济增长和金融安全;其次,高房价不利于房地产的进一步发展和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过高的格将阻碍正常需求,不利于中国城市化推进;再次,高房价剥夺了居民的收入,不利于启动内需和消费的增长。

可以预期的是,2010及之后的中国房地产将呈现以下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第一,房价将逐步回归理性,呈现平稳渐进发展的趋势。如果相关调控政策及时有力,化解了当前房地产泡沫的风险,并推动其健康发展,则会实现平稳的过渡;而如果任由房价按照目前趋势推进,则未来的下行和危机难以避免;预计房价在10年代会有一个泡沫破灭和价格下跌的过程,而后再逐步平稳健康发展,但下跌的幅度和引起的危机程度则取决于市场和政策的组合作用。

第二,保障性住房将得到加强。从目前的政策措施看,未来中国将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但中国人口众多的实际和计划供给带来的分配畸形和无效率决定了依靠保障难以解决中国住房的民生问题。

第三,中国房地产在10年代会经历较快的发展过程。这是由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决定的,所以中国房地产预计不会出现如香港和日本的一旦下跌则一蹶不振的局面。

第四,目前的房地产价格基本已经达到高位顶点,2010年继续大幅上涨的局面应该不会出现,原因是政策已经开始对房地产发力,人们的预期和观望情绪业已出现。

当前调控应关注两个层面文章认为,从中国房地产当前的形势看,2010年的调控政策应该重点关注两个层面,一是严厉打击房地产投资和投机,控制房价,防止泡沫的继续扩大;二是防止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危机和风险,保持房地产和房价的健康稳定发展。政策可行的路径是,一方面控制投资和投机以控制房价,另一方面通过保障住房缓解自住需求,同时加快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逐步挤压房地产中的泡沫。近期中央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已经显示了政策上的重视和关注,营业税优惠政策调整、“国四条”出台、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变动等从各个方面打击了房地产的投资和投机,保障住房建设等增加了供给和解决了民生。沿着这样的政策路线发展,10年代的中国房地产将会更加健康稳定和成熟。

国家统计局公布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5%,涨幅比上月扩大了0.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3.4%,农村上涨3.7%。新华基金认为,8月份经济数据好于预期,但经济形势能否持续向好仍有待观察,同时,房地产和通胀数据仍需特别关注。

下载中国体育历史发展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体育历史发展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神经外科发展历史

    中国神经外科发展历史 (The neurosurgical evolution history of China) http://n… 据史书记载,公元 220~265年,一代神医华佗就有为病人剖颅治病的历史。在旧中国,我国神经外科......

    中国监狱发展历史

    中国监狱的产生及其功能的发展演变 1.中国监狱的产生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原始人类不仅整天过着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生活,还要随时面临着野兽袭击的威胁。为应对......

    关于中国网络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中国网络发展的调研报告 序言: 互联网的发展始于冷战时期,在60年代末期由于美苏之间的全球争霸,为了预防核战争对本国通信系统的影响,美国开始研究如何防止核打击。这也是互......

    中国多媒体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中国多媒体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 多媒体产业在世界及中国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日益成熟,极大地推动了多媒体产业的兴起。目前,多媒体产......

    液晶调研报告 历史发展种类 用途(精选合集)

    液晶的调研报告 液晶是相态的一种,因为其特殊的物理、化学、光学特性,20世纪中叶开始被广泛应用在轻薄型的显示技术上。人们熟悉的物质状态为气、液、固,较为生疏的是电浆和液......

    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五篇范文]

    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调研是调查研究的简称,指通过各种调查方式系统客观的收集 信息并研究分析,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予以 预测,为投资或发展方向的决策做准备。下面是......

    鄂州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鄂州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鄂州市文化体育局 (2011年6月14日) 体育旅游产业是一个覆盖面非常广、产业关联度非常高的产业。它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保持国民经济高......

    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及用户发展调研报告 2009

    报告名称:《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及用户发展调研报告 2009》 出版日期 :2009.08 字数:3万字 图表数: 56个 页数 97 中文价格 15000元人民币 (电子pDF版) 16000元人民币 (电子pDF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