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共青团发展历史简介
中国共青团发展历史简介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自1922年5月诞生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光辉历程。90年多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以及众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前,各地共产主义者在创建党的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的过程中,为了广泛团结进步青年,培育党的后备力量,就酝酿建立中国的青年团组织。上海、北京、武汉、长沙、广州等地共产主义小组先后成立后,这些党的早期组织也在当地领导创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早期组织。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立即着手领导正式创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中国青年团组织的正式成立。从此,青年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青年,积极投身到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时,正值党领导酝酿和发动大革命高潮时期,青年团积极团结带领青年投身工人运动和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中,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发挥了先锋作用。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为了明确表示中国青年团是为无产阶级利益而奋斗的革命青年组织,大会决定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4月12日,在中国大革命运动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翼集团叛变了革命。在白色恐怖中,中国共青团跟共产党走的决心毫不动摇。1927年5月中国共青团四大通过的决议庄严宣告接受中国共产党五大所作出的各项决议,继续领导一切革命青年为中国革命努力奋斗。随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革命青年投身于武装起义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走上了党领导的十年土地革命的艰苦曲折历程。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使中国社会中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率先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中央根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各界青年加入抗日救亡斗争的行列,于1936年11月作出决定改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共青团坚决响应党的召唤,立即行动,把共青团改造成为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中国青年救国会为代表的青年抗日救国团体,带领各族、各界青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反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捍卫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南京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了反人民的内战,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人民解放战争。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中共中央根据人民解放战争的新形势和满足广大青年积极分子的进步要求,于1946年9月提出试建青年团组织。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发展,试建青年团工作取得很大成功。于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 1949年1月,中共中央正式发布了《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决议》,并在全国领导普遍重建青年团的工作。1949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关怀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刚刚解放的北平隆重召开,最后完成了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工作。这样,经过改造的中国共青团重新又以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的崭新风貌出现在中国大地上,并且走上新中国执政党助手和后备军的新历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协助党胜利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各项任务,并且以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独立活动赢得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成为新中国青年运动的坚强核心。1957年5月,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经中共中央批准,大会决定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后,中国共青团走上了跟随党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历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共青团紧跟中国共产党,坚决贯彻党确定的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配合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紧密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开展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尤其是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发表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以后,共青团以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觉服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牢牢抓住青年成长成才这一根本需求,积极探索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有效途径,全面开展团的各项工作,不失时机地实施了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等活动。其中,青年志愿者行动、青年文明号、希望工程、“手拉手”互助活动、培养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等都在社会上都引了较大的反响,共青团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98年6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团十四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团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抓住跨世纪的发展机遇,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党工作大局,以开发青年人力资源为着力点,团结带领全国各族青年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采取切实措施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团的组织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全面发展。
2003年7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五次会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跨入廿一世纪后中国共青团召开的第一次盛会。大会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共青团的主要任务。即:新世纪新阶段,各级团组织要引导广大青年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紧紧围绕发展这一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带领青年参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经济发展作贡献;大力开发青年人力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组织青年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和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要培养青年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意识,引导青年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践。要在青年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推动青年文化建设。
至此,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已召开了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展望新的世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共青团将团结带领全国亿万青年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实现我们党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回顾历史,在20世纪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上,中国共青团留下了英勇奋斗的足迹,做出了无愧于历史的贡献;展望未来,面对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 21世纪,中国共青团也必将以新的作为开创新的事业,在中华民族振兴史上继续谱写光辉灿烂的篇章。
第二篇:中国共青团历史
中国共青团历史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历史发展的四个时期,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
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前,各地共产主义者在创建党的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的过程中,为了广泛团结进步青年,培育党的后备力量,就酝酿建立中国的青年团组织。上海、北京、武汉、长沙、广州等地共产主义小组先后成立后,这些党的早期组织也在当地领导创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早期组织。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立即着手领导正式创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 年 5 月 5 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隆重开幕,这一天是卡尔〃马克思诞辰 104 周年纪念 日,这次大会讨论通过了团的纲领、章程及各项决议案,并推选了施存统为团中 央书记。一大召开以后,中国青年在团的带领下,英勇的参加各种革命活动,成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支坚强力量。
第二时期是共产主义青年团时期。
1927年4月12日,在中国大革命运动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翼集团叛变了革命。在白色恐怖中,中国共青团跟共产党走的决心毫不动摇。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使中国社会中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率先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中央根据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各界青年加入抗日救亡斗争的行列,于1936年11月作出决定改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第三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时期
共青团在 1935 年实行改造以后,团组织 中断了 10 年之久。为了适应新时期需要,1946 年 10 月,党中央产生建立新民 主主义青年团的提议。
1949年1月,中共中央正式发布了《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决议》,并在全国领导普遍重建青年团的工作。
1949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关怀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刚刚解放的北平隆重召开,最后完成了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工作。
1953 年全国进 入有计划建设的新时期,为了讨论和解决青年团在建设时期的任务问题,团中央 于 6 月 11 日在北京召开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讨论了 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交给青年团的任务是动员全国的广大青年为逐步实现国家 工业化和进一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大会选举了胡耀邦为团中央书记。这次大会上,毛泽东主席作了重要讲话,祝贺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大会把这“三好”作为今后青年的工作方向。
第四个时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时期1964 年 6 月 11 日,中国共产主义青 年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全国国民经济出现好转的形势下于北京隆重举行,这 是共青团建立以来空前盛大的一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正式代表 2396 名,列席 代表 927 人。这次大
会通过了新团章,号召全国广大团员青年为建设祖国而勤奋劳动和学习。
1966 年发生“文化大革命”,共青团组织遭到破坏,被迫停止活动,粉碎“四人帮” 后,1978 年 10 月 16 日,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共青团“十大”在北京召开,被迫 中断 12 年之久的共青团开始恢复,“十大”中提出了“为伟大的新长征贡献青春” 号召,教育活动“五讲四美”、“三热爱”。随着形势的发展,根据改革开放形势的 需要。
1993 年 5 月 3 日共青团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指出我 国青年和共青团今后 5 年的三大任务是:“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 青年,带领青年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为青年健康成长服务”
1998年6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团十四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团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抓住跨世纪的发展机遇,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党工作大局,以开发青年人力资源为着力点,团结带领全国各族青年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采取切实措施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团的组织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全面发展
2003 年 7 月 22 日团的十五大在北京召开,这是迈 入新世纪后团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正式代表 1539 人,代表全国 6986 万团员。大会修改了团章,并将《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定为团歌。
2008年6月10日至13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团十六大将听取和审议团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修改团的章程,选举团的十六届中央委员会。陆昊当选为团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第一书记
2012年1月9日至11日共青团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党中央书记处在专题听取共青团工作汇报时的重要指示和王兆国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了2011年全团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对2012年的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陆昊强调,今年是建团90周年,共青团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节点,既要系统总结和梳理共青团90年来带领青年跟着党奋斗的光荣历程和经验规律,又要认真面对新形势下共青团面临的挑战,十分清醒地查找组织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深入思考如何推进共青团建设和工作,从根本上焕发组织应有活力的一些重要问题,把握新时期共青团建设和工作的前进方向,努力提高团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三篇:“购物中心”发展历史简介
“购物中心”发展历史简介
(上世纪,下同)20s 二十年代
某种形式的购物中心实际上已存在了1000多年,如古时候的广场市场、集市和海港商贸区。包括各种形式的现代购物中心,小到郊外小的条状的购物中心,大到百万平方英尺的超级地区摩尔,其起源均在二十世纪20年代。
跨出市中心开发商店的理念通常认为是属于密苏里州堪萨斯州市J.C.Nichols的。他的“乡村俱乐部购物广场”开业于1922年。它作为商业区建造以适应大规模居民区的发展。它的特点是统一的建筑;很多铺位和露天停车位;作为一个单元统一管理和经营。
二十世纪下叶,汽车开始阻塞大城市的中央商务区,小的条状的购物中心建在郊外。购物中心通常以超级市场和药店作为锚店,其它便利型商店作为补充。典型的设计是门前有停车场空间的商店排成直线形。1928年开业,位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Grandview大道购物中心”包括有30个商店和400个车位的停车场。
30s-40s 三十——四十年代
但是很多专家认为由休.帕拉沙1931年开发的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Highland Park Shopping Village”是第一个经规划的购物中心。它像“乡村俱乐部购物广场”一样,是在单一业主的控制下,建成的商店具有统一的形象和统一的管理。而且,“Highland Park Shopping Village”位于一个孤僻的位置,没有被公共街道切割。它向内的店面远离街道,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设计。
在三十到四十年代,西尔斯.鲁白克公司和蒙哥马利.沃德设立大型独立式的商店。它们有紧靠德停车场,远离大城市的中心。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Town & Country Shopping Center”开辟了夜间购物。开发商唐.卡斯妥海德.格莱特玛.卡佛(Don Castohired Grandma Carver)在露天停车场展示她的表演,将购物中心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个女人从一个90英尺的高台跳入4英尺深灼热的水池中潜水)
50s 五十年代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早期市场出现第一个由两个市区全线百货商店分店锚定两端的购物中心。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的“Northgate”(两排面对面商店条状的购物中心中间是步行走道)开业于1950年。马萨诸塞州Framingham市的“购物者世界”(Shoppers World)购物中心在下一年也登场。(这是第一个两层楼的购物中心)。1954年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的“Northland Center”购物中心(第一个用中央空调取暖的中心)的概念作了改进,使用“集束形布局”即中央是单一的百货店,周围一圈商店环绕着它。停车场环满购物中心的四周。
1956年,明尼苏达州Edina市的“Southdale Center”(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外边)具有两层楼面设计的,作为第一个全封闭摩尔开业。它有中央空调及采暖,一个舒适的共享区,很多进口商品,两个相互竞争的百货店作为锚店。大多数行业内专家认为“Southdale Center”是第一个现代地区摩尔。
60s 六十年代
到1964年美国已有7600个购物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郊区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创造了更多的商业需求和更多的便利零售业态。建于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购物中心大多数是条状的,是新的房产开发的配套服务。
70s 七十年代
至1972年,购物中心的数量几乎增长一倍,有13,174个。地区性摩尔像
“Southdal”和在德克萨斯州Houston市的 “The Galleria”在众多的大商场中已有稳固的地位。美国人开始享受摩尔购物的便利与快乐。
七十年间,新形态购物中心的数量和类型有了发展。
1976年,The Rouse Co.在马萨诸塞州Boston市开发了”Faneuil Hall Marketplace”,它是建在美国的第一个“节日市场”。这个项目给杂乱的市镇市场赋予了新的活力。市场居中销售食品和零售专卖。类似的项目建在马里兰州Baltimore市、纽约州纽约市和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购物中心的数量在市区已经领先。
“The Bicentennial year”标志着乡村第一个城市型垂直结构的摩尔的开始。业内许多专家认为:伊利诺斯州Chicago市密歇根大道的“Water Tower Place”有高档的商店、宾馆、办公楼、公寓和车库,是一个保持多功能的卓越的项目。“Water Tower Place”和“ Faneuil Hall”的开业显示购物中心行业又回归城市作为根基。
80s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是出购物中心发展的黄金时代。1980——1990年建的购物中心超过16,000个。这一时期超级地区中心(摩尔面积大于800,000平方英尺)日益受到消费者欢迎。1990年一项盖洛普民意测验(Gallup poll)发现人们购物最频繁的是去超级地区艘物中心和邻里中心;美国人平均每意个月光顾摩尔四次。
1989-1993年间新的够物中心的发展几乎下降了70%,新开工的购物中心从1989年1510个下降到1993年的451个。新开工数的急剧下降归因于储蓄和信贷危机引发信用危机。当时在美国一些地区已出现了建造过多小的购物中心的现象,因为在这困难时期,在房地产领域中,购物中心最吸引人并且又最好的业绩表现。
90s 九十年代
在九十年代工厂直销中心是购物中心行业中成长最快的板块之一。1990年有183个工厂直销中心,而今天在美国的直销中心超过230个。直销摩尔由制造商承租以折扣价格销售他们自己的产品。有些大的项目,像Marshalls,将直销商店和传统的平价商店结合起来。其中在佛罗里达州Sunrise的“Sawgrass Mills”,面积大于200百万平方英尺,以直销店、折扣店、清仓零售店为经营特色。
到1992年,购物中心行业的主要趋势变成对现有项目的改造和扩张。1992年更新改造已超过新建,据报告增加面积和改造的有571家。较多聚焦在专业管理和营销,这成为购物中心行业的特点。
1993年以通过几宗私人持有产权的转换,家族购物中心发展成公司(如Simon,Taubman等)进而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公开交易为标志。使用华尔街资金对一个仍未完全从信用危机中恢复过来的行业无异于提供了一个财务风险。
在九十年代,一种日益受欢迎的零售业态是能量中心。这是一种定义较宽松的购物中心。它的面积在25万——60万平方英尺之间,大约有75%——90%的空间由“品类杀手”或特色锚店所占用。能量中心常位于地区中心摩尔或超级地区中心摩尔附近。有超前概念的旧金山Terranomics为加利福尼亚州Colma的280 Metro Center增光添彩。1993年美国有16个能量中心开业,而超级地区摩尔仅4家。
1995年,出现明尼苏达州Bloomington的“美国摩尔”(The Mall of America),因为科技进步,娱乐项目很快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使购物中心发展成能陪育不可思议的体念,这种体念像去迪斯尼乐园那样,是一次参观民族表演的主题公园。“美国摩尔是现在美国最大的摩尔。它包括一个占地七英亩的游乐公园、夜总会、餐饮业。面积420万平方英尺(其中约一半用于零售)。中心被称为创造性地揉合娱乐业和零售业的“领头羊”。领先于“美国摩尔”的是北
美最大的摩尔,位于加拿大Alberta的“West Edmonton Mall”,它的面积是550万平方英尺。
自从掀起娱乐冲击波,零售商表现令人振奋的业绩,购物中心的业主则尽力通过混合出租获得吸引最大范围的顾客的可能性。在一个屋顶下或在一个户外的零售业态,消费者总喜欢游儿童游乐、虚拟实景游戏、生活秀、多功能影院、多样化食品或美食苑或主题餐馆、游艺机、令人眩目的商品推销技术、机器动物、展示和表演。
很多购物中心专注于增加以服务导向的承租商,他们给今天繁忙的顾客提供一个完成一周琐事的机会或开展其它各种活动。现代摩尔中有教堂、学校、邮电支局、市政厅、图书馆和博物馆。
九十年代几乎停滞不。国际零售业一个关于未来的冲击波威胁购物中心行业的稳定性。1998年,《时代》杂志预测:销品茂将消亡!《时代》杂志封面以黑体字忠告它的读者:”吻别你的摩尔: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封面非常动人,语气清晰。购物中心行业再一次受到来自于一个可供选择的零售业态的攻击。早几年类似的主张产生于家庭电视购物行业的冲击。实际上,早在1993年7月《商业周刊》杂志的封面说:“零售从不雷同,家庭购物的革命。”
不像家庭电视购物,因特网上购物很快受到公众、媒体和华尔街的注意,那些公司匆忙地发展网站,将商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幸好事件很短暂,很多因特网公司很小或缺乏零售经验。开始时实体零售商担心商店的零售额会滑坡,对利用因特网直接将商品销售给公众显得犹豫不决。
尽管,他们比因特网零售的优势在某些方面是显而易见的(如:品牌认知度、配送设施、供应关系、商店接受退货的能力等),实体零售商还是开办了他们自己的网站。这些有利条件很快使他们获得成功。
实体零售商发现他们的客户在网上除了购物外,利用因特网作为搜索的工具。顾客登陆零售商的网站寻找商品和服务并利用产品信息到商店采购商品。于是因特网有了很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零售商成为“多通道”零售商,他们具有所有的销售通道(商店、网站和邮购),有助于零售商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理解了因特网与实体商店的重要的协同,购物中心的业主们创建了他们自己的网站,并利用他们的零售承租商去开辟对消费者不管去购物中心的商店、上网或是两者均是安全的配送通道。
2000s 二十一世纪
购物中心继续显示出其体量的适应性。发展商为保持他们物业的新鲜感不断的改造它们的大小、设计和招商组合以便赢得顾客。设计概念的一种是“生活方式中心”的创立。它有100多个现存普通购物中心那么大。大多数“生活方式中心” 迎合了零售和商区内顾客追求生活方式的需要。现有的“生活方式中心”大多数定位于富裕居民区并有大规模的招商组合。
不管怎样用的术语来描述中心的在今天市场中的地位,购物中心的发展商正努力创建能吸引分布在各处购物者的零售项目,并继续改进,为他们的社区服务,满足需求。具有时尚商品、食品、娱乐和各种服务的综合性购物中心现在和未来几年将继续扩大它的社会功能。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简介
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简介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的基本矛盾中,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成为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
1.中国共产党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中国工人阶级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中国早期官僚买办资本和民族资本开办近代工业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到1919年,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成为中国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工人阶级从产生时起,就不断地进行反对剥削和压迫的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工人阶级的壮大,工人罢工的次数日益增多,罢工的规模急剧扩大,开始参加规模较大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斗争。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先进的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本阶级政党的领导,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物质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为了反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中国人民进行过无数次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是,包括太平天国等农民运动和辛亥革命等资产阶级革命,都没有能够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最后都失败了。近代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有一个新型的先进的阶级来领导。这个历史重任,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身上。中国工人阶级除具有世界一般工人阶级的优点外,还具有斗争最坚决最彻底、集中程度高,易于形成强大政治力量、便于和农民结成巩固联盟等本身独特的优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最革命、最进步、最有远大前途的阶级。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中国工人阶级有力量、有能力肩负起历史责任,发挥决定性作用,领导中国革命达到胜利。
2.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基础上产生起来的。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一直苦苦寻找救国之路,诚心诚意地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这些“先生”并不希望中国独立富强,他们总是欺负自己的“学生”,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的现实,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不得不在黑暗中继续摸索新的出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把学习的目光由西方转向俄国,转向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在近代中国,最早歌颂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李大钊(1889-1927),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地村人。他在1913年至1916年留学日本期间,就注意研究社会主义思潮。1918年,他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二十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并满怀豪情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5月,李大钊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在中国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并强调阶级斗争学说是把三大原理联络起来的“一条金线”。同年7月,他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等文章,驳斥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诬蔑,强调对中国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从而维护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上半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在巴黎召开了重新瓜分世界的“巴黎和会”。当时,中国作为战胜国也参加了会议。但会议拒绝中国正当要求,还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日本。北洋军阀代表居然准备在这样的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中国,激起中国各阶层人民强烈愤怒。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主权的损害,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政策,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要求拒签和约、严惩亲日派卖国贼。5日,为抗议反动军警的镇压,北京学生实行总罢课并通电全国。陈独秀、李大到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发挥了政治领导作用和组织上的骨干作用。北京学生的斗争得到各地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6月3日以后,上海、北京、唐山等地工人先后举行声援学生的大罢工。从此,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了运动的主力军。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坚决斗争下,运动取得胜利。五四运动是在中华民族灾难空前深重,各种矛盾交织激化的条件下,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壮大的条件下爆发的,并以其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使中国革命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构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政党,是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的结合。工人阶级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才能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形成自觉的工人运动,不断提高斗争水平,产生组织起工人阶级政党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经验的科学总结,只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指导工人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建立起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中国共产党从酝酿、准备到正式建立的过程。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它的伟大作用。因此,一大批先进分子纷纷到工厂、煤矿等地方,调查工人生活,开办工人夜校,讲解革命道理,宣传马克思主义,发挥桥梁作用,使马克思主义逐步地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以后,这项工作开展得更加深人,知识分子和工人当中都涌现出一批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先进分子。在此基础上,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基本具备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1921年7月23日到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李达、毛泽东、董必武、王烬美、张国焘等十多人,代表了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通过了第一个纲领,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和组织原则;会议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决定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首先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中国有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唯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工人阶级有了坚强的战斗司令部,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兴起,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中国共产党成长过程中的几个历史阶段
(1919—192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战争(1945-1949)
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遭到破产,人民民主统一阵线更加巩固和扩大。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全面建设(1949-至今)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场我们党领导的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道路,不仅造就了当代中国30年举世瞩目的辉煌巨变,也积累了极为重要的宝贵经验。
三、中国共产党近代以来逐渐发展成熟的思想体系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以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
1.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党的七大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总结建党24年经验做出的历史性决策。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邓小平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4.科学发展观。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小结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在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奋斗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实践在全党发扬光大。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倡“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这“四种风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做到: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在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
第五篇:中国神经外科发展历史
中国神经外科发展历史(The neurosurgical evolution history of China)
http://n…
据史书记载,公元 220~265年,一代神医华佗就有为病人剖颅治病的历史。在旧中国,我国神经外科事业几乎是空白,据记载,30年代初期,北京协和医院曾一度做过脑外科手术,但病例、病种很少,20年间仅发现50例脑瘤。那时仅仅少数几个普外医生兼做脑手术,他们是北京的关颂涛、赵以成,上海的沈克菲,湖北的裘法祖,西安的张同和等。特别是赵以成教授可谓是开创我国神经外科的先驱。赵以成教授 1934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1938年曾留学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师从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 Penfield教授,从事神经病理及神经外科临床研究,1940年回国后一直从事神经外科工作,直到1974年辞世。1952年赵以成教授受卫生部委托组织了全 国第一个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班,培养了许多神经外科骨干力量,我国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薛庆澄等人均师出此班。1952年赵以成教授率先在天津市立总医院创立神经外科,随后在北京创立了神经外科及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他均任第一任科主任及所长,他为我国神经外科的创建做出了杰出贡献,是我国神经外科的主要创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给我国神经外科事业带来勃勃的生机。1952年,在中央卫生部的直接委办下,在天津由赵以成教授组织了全国第一个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班,抽调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名优秀青年医师参加,他们是韩哲生、曹美鸿、薛庆澄、王忠诚、蒋先惠、李秉权、易声禹、孙文海、郑广义等。他们学成后分赴我国各地开展神经外科,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成了各地区神经外科学术带头人,使我国的神经外科队伍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先后在天津、北京、上海、西安、沈阳、湖南、湖北等地分别成立了神经外科专门机构。1952年,赵以成教授率先在天津市立总医院创建了我国最早的脑系科(包括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赵以成教授任科主任。已故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薛庆澄教授当时任副主任,后任科主任,他一直在天津总医院开展神经外科医疗与科研工作,潜心研究,主编《神经外科学》专著,并于1981年组建了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并参加了创办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的工作,为新中国神经外科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1954年赵以成教授在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成立神经外科,赵以成教授任科主任,苏联基辅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 A. N. APYTHOHOB任专家,届时王忠诚从天津市立总医院调至北京,蒋大介也由上海第一医学院调至北京,他们共同创建了神经外科。1955年该科由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迁至北京同仁医院,设病床60张。1958年该科又由同仁医院迁至北京宣武医 院,病床扩大到110张。1960年3月在宣武医院建立了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这是我国第一个神经外科研究机构,从此展开了神经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的新时期。当时,赵以成教授任所长,王忠诚任副所长,后任所长至今。为了适应神经外科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1982年4月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暨神经外科从宣武医院再次迁址至目前的北京天坛医院。当年的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历尽苍桑,日益壮大,如今已成为拥有300张神经外科病床,100张康复病 床,14个基础研究室,专职人员约500人,分临床与研究两大部分,设备先进,人才济济,她不仅是中国和亚洲最大的神经外科研究所,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该所被卫生部指定为全国神经外科培训基地,30 余年来,为全国培养了两千余名神经外科骨干力量。1982年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被定为世界卫生组织(WHO)神经科学研究协作与训练中心。至今该所已 积累了颅内肿瘤手术病例 17000余例,颅内动脉瘤手术病例1000余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也已超过 1000例,目前这里可以开展各种高难手术。特别值 得提出的是:王忠诚院土在脑干肿瘤的显微手术切除方面有独创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多少年来,脑干都被视为手术禁区,而今王忠诚教授已采用显微手术切 除脑干肿瘤340余例,死亡率不足1%,许多良性肿 瘤,如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网状细胞瘤、结核瘤等可得 到完全治愈,恶性者也能改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命,对于脑干肿瘤治疗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神经外科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作为新中国神经外科主要创始人之一的王忠诚教授,对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50年代初期,我国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史玉泉教授率先在上海华山医院创建了神经外科及其以后成立的上海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曾任该科主任及该所所长。史玉泉教授医术精湛,在脑血管畸形分类方面有其独到的研究,血管畸形“史氏分类法”已为 国内外公认,上海华山医院也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HO)神经科学协作与培训中心,曾举办多期神经 外科进修班,为全国培养了许多神经外科骨干力量,为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地方神经外科发展的同时,我国解放军系统亦涌现出一支神经外科新军,被称为“红军博士”的涂通今教授,1951年8月曾作为新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被派往前苏联莫斯科医学院布尔登科神经外科研究所专攻神经外科专业,并获得了博士学位。1956年回国后,曾任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校长,到任后他很快组建了神经外科,并逐渐发展成为全军神经外科训练中心,培养了许多神经外科骨干力量。我国另一位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段国升教授,早在50年代中期即开 始从事神经外科工作,对颅脑火器伤、脊髓外伤与肿瘤等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他对我国的神经外科发展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至此,在我国形成了以北京、天津、上海为中心的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基地。京、津、沪地区神经外科的发展,带动了全国。
至1994年底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地市级大中型以上医院都已建立了神经外科专科,大部分县级医院成立了专业组或有兼职医生,目前我国神经外科专科医师人数已由解放初期的十几人发展至今约8000余人,其中,主治医师职称以上者已达3000余名。随着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与学术交流的需要,经王忠诚教授倡导于1986年4月正式成立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由15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并推选王忠诚教授为主任委员,史玉泉、薛庆澄、段国升教授为副主任委员,涂通今教授为名誉主任委员,冯传宜教授为顾问。在此之前,1985年2月由王忠诚教授主编,经国家科委,中国科协及中华医学会批准创刊了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开辟了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园地,由于《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能反映本学科的先进水平和重要进展,信息量大,有较强的指导性,深受广大神经外科工作者欢迎。在五六十年代,我国的神经外科事业处于创业和起步阶段。当时既无专业书籍,又无手术经验,更无先 进设备,我国老一辈神经外科创业人,他们边干边学,从事创造性劳动。在神经外科先驱赵以成教授指导 下,王忠诚全身心地致力于神经外科的创建与发展,刻苦钻研,认真总结了 2 522例脑血管造影经验,于1965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脑血管造影术》专著,并获全国科技大会奖,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教材,1965年蒋大介、陈公白编著的《神经外科手术学》问世。两书的出版为我国年轻的神经外科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70年代,王忠诚教授又集中精力研究颅脑外伤、颅内肿瘤、脑血管病及脊髓疾病,认真总结了9313例颅脑外伤,4059例颅内肿瘤和 1500余例脊髓病变的诊治经验,主编了一套《神经外科学》,1974年正式出版了第 1卷,第2、3卷分别于 19 7 9年和 1983 年出版,这无疑又给广大神经外科工作者提供了一套宝贵的学习教材,推动了我国神经外科的普及与提高70年代末至80年代,是我国神经外科全面发展和提高阶段。
显微神经外科的开展使我国脑血管病的 外科治疗有了一个较大飞跃。1986年中华神经外科 学会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神经外科新进展讲习班”,“脑动脉瘤显微手术专题会”、“全国显微神经外科专题会”及“全国脑血管病专题会”的召开,对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疾病的显微外科治疗起到了推动作用,史玉泉教授提出的脑血管畸形的“史氏分类法”在国内外得到公认。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扩大了手术领域,提高了难度较大的颅内复杂病变手术成功率。近年来,在国内一些大的神经外科中心已将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降至2%左右。王忠诚教授积累千余例颅内动脉瘤手术病例的宝贵经验,引起了国内外同行极大关注,是世界上极少数上千例颅内动脉瘤手术的著名医师之一。随着数字减影技术(DSA)及磁共振血管形像(MRA)等技术在我国的引进,血管内治疗技术在我国相继开展。对于脑重要功能区或深部巨大的动静脉畸形,近年来已从单纯手术发展到先栓塞后切除,或直接栓塞治愈,大大减少了术中出血或术后致残的发生。在开展这项技术的同时,我国学者还对栓塞材料精心研制,实现了微弹簧圈的国产化,极大地方便了病人。目前我国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队伍不断扩大,治疗中心已在北京、武汉、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地形成,相信此项技术在我国会更加成熟,将会有更多的 脑、脊髓疑难血管畸形得到较好的治疗。立体走向放射外科技术,对于手术难以达到的脑深部肿瘤,特别是小肿瘤和脑血管畸形独具疗效,包 括X一刀、γ 刀等,我国自1993年先后在上海、广 州、洛阳、北京、山东等地引进了10余台γ 刀。到目前为止,对各类颅内疾患(包括肿瘤及 AVM)治疗已 达4000余例,初步结果表明,γ 刀安全有效,痛苦少,但亦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刚刚开展此项技术,还缺乏经验,观察时间亦很短,对治疗后的早期反应及 迟发反应及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总结。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神经外科对外交流日益增多,不少学者的学术论文刊登在世界权威性神经外科杂志上。1977年王忠诚教授首次带领我国学者参 加世界第六届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让世界更多地了解 中国的神经外科的发展。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每年都派出不少年轻的神经外科医师到国外学习和研究神经外科理论与技术,同时亦有不少国外学者来中国讲学交流,可以说中国神经外科正逐步与世界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