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史
1.1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史
我国房地产业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一度销声匿迹,被福利化的单位住房供应制度所取代。自从20世纪80年代房地产业重新兴起,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以来,我国住房分配和供应体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统计,自从1992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已超过五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992年以前的8平方米,提高到了现在的20平方米。
房地产业是初步形成和发展阶段,是房地产业的第一次高潮,使住房这一大商品的属性得到了明确。进入九十年代,党和政府为房地产业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制定了政策依据。1991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设中要求:“城镇住房建设要保持合理规模和增长速度,适当加快房地产综合开发和住宅商品化进程”。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力地推动了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房地产业已经出现走向商品经济的第二次高潮。而其重要标志就是,房地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意义突出地显现出来。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及中国入世后投资环境和法律与国际惯例靠拢,国外公司和企业将以更大的规模进入我国,尤其是外资机构的进入,则有利于改善房地产开发的融资环境,刺激房地产业的发展。这意味着房地产业发展的第三次高潮已经到来。
我国房地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整个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到目前为止,全国房地产企业已达到3万多家,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已突破1000万人,并且出现了一大批优秀楼盘和高素质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人才。除房地产开发业外,十年来,还逐步形成了以评估、经纪、咨询为内容的房地产中介业,以及以经营管理楼宇、小区为主的物业管理业,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房地产业的产业构架体系。全国各地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各地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房地产经营模式,它们中有成功楼盘的开发,也有成功的中介经纪和成功的物业管理。<1>
第二篇:中国房地产发展历史
发展历史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历史大致这样:首先从1981年开始,在深圳和广州开始搞商品房开发的试点,在这以前,国内只有房地产开发,没有商品房开发,事业单位或者企业单位造房子主要是用于内部职工福利分配的,包括政府造房子也是用于福利分配,没有房地产市场。由于当时搞试点比较成功,后来就小范围的开始试点开发。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深圳视察后发现特区搞市场经济建设之后城市的面貌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房地产开发非常成功,认为开发区的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于是他就吹响了中国房地产开发的号角,由沿海城市一带开始展开,特别是在海南、北海、广州、深圳等这些大城市,但时间不长,由于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形成了严重的泡沫。
1993年朱镕基总理到海南视察,发现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失控,主要是土地市场迅速形成了非常严重的泡沫。于是朱镕基总理一声令下:停止银行贷款。银根收紧后使刚刚起来的房地产市场立马遭到重创,造成的结果是从1993年下半年到1998年上半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始终波澜不兴。
1998年对中国房地产业来说是关键之年,分水岭就是上半年和下半年,很多开发商在1998年上半年都熬不下去了,把土地纷纷卖掉退出市场。但是到了1998年下半年,在6月份左右,政策面开始发生变化,出台了一系列的刺激房地产发展的政策,主要一个是取消福利分房,也就是意味着所人们要取得住房,都要到市场上去买房,通过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这种政策使得有效需求在短期内爆发,并大幅快速上升。这政策的第一效应就是“赶末班车”——凡是有钱的单位纷纷购买现房,把当时市场上所有当时卖不掉的现房一扫而空。这时的房改政策提供了巨大的有效需求,而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又创造出巨大的有效需求。不断地降低利率,还有按揭门槛降低,当时首付只要30%、20%,有的银行甚至提出零首付。还有价格政策,在这之前商品房的价格受到物价局的管制,不能随便涨价,是限价的。但是在这时候取消了这些管制,为后来开发商涨价提供可能,这以后开发商自己喜欢怎么定就怎么定,开始乱涨价。于是1999年至2003年为中国房地产业高速增长期。2003年到达高峰,暴露出房价过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导致严重的社会矛盾,房地产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04年开始实施宏观调控,主要特征是收紧土地与信贷两个闸门,以调控供给为主。
2005年中央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主要特征是供给与需求双向调控,以调控需求为主。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2006年,成交量开始上升,但是好景不长,因为当长三角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在下雪的时候,北京、深圳、广州这些城市却是一片艳阳天,房价涨得很快,就像以前的长三角,结果导致3月份调控的政策又进一步加强。
2006年的宏观调控主要特征是以调整房地产产品结构为主。目前的房地产正在发生一系列的转变: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由以投资主导向以消费主导转变、由短期投资向中长期投资转变、由以土地为中心向以产品为中心转变、由以增量市场为主向以存量市场为主转变、由普涨普跌现象向有涨有跌现象转变、由笼统市场向细分市场转变。
中国房地产价格的走势,1998年开始起到的房地产市场到2003年,这一轮的上扬达到高峰,然后从2003年到2007年都在头部横盘整理,2004年调控供给、2005年调控需求、2006年调控结构、2007年继续调整,估计到2007年底差不多调整完毕,然后,随着2008年奥运会这个东风的作用,中国新的一轮房地产,在把头部转化为底部以后,又有一波上扬。这个过程当中所有的风险被释放、泡沫被消减、结构被调整,不合理的状况被缓解,积压的房子被消化,这就为下一轮发展夯实了基础,从2008年开始新的一轮平稳增长,不会是疯长,这是一个台阶式的上扬,这是中国房地产发展的特征。
中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因为两者分别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代表行业,每当
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谷时资金就会涌入股票市场,反之亦然。目前中国股市沉寂了多年,而房市价格却节节上涨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政府、企业和民众必须在彼此利益博弈中寻求平衡,否则就会引发泡沫破裂崩盘的危机。不过作为一个以资源换发展的农业国家,在世界竞争中没有高端优势行业支持的情况下,必然选择持续大规模的城市化道路不断激化内部市场需求,以拉动经济增长。所以长远看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仍然会是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只是经常会有间歇式的调整以期平衡矛盾化解社会危机。
后金融危机过中国的房地场市场发展状况:
国内房价下跌的路线图:
2007.9.28日国务院调控房地产的新政出台,收紧信贷,二套房以上贷款提高首付、提高贷款利率;---》2007年底开始购房者持币观望,造成开发商资金紧张,开发商开始降价---》2008年初次贷危机波及国内,出口型企业订单迅速下降,国有四大银行出现次贷坏账,使国内资金链条紧张;百姓持币观望情绪严重,房价进一步下跌---》2008年中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演变成为金融危机,对国内的影响加大,银行收紧借贷,造成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开发商资金链岌岌可危,市场上开始出现5折房价---》200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出口订单剧减加上资金链断裂,私营企业开始倒闭,进而引发倒闭潮,失业率迅速上升,此时百姓人人自保,更无心买房,发展商除了降价已无计可施,地方政府无奈开始出面救市---》2008年底国务院提出2年投资4万亿的目标,同时迅速降低存贷款利率,加速放贷,防止金融危机演变成为经济危机,并力图尽快复苏经济,至此房地产行业已经不重要,重振经济信心才是最关键的。
次贷危机起源于美国银行业对不良信用客户放贷过多,又通过投资银行的杠杆作用放大危险,并将这些不良资产打包卖给了众多知名的欧洲银行,当经济增速放缓时,购房者入不敷出,因此断供,产生不良资产,被杠杆放大后造成欧洲银行巨额亏损,形成了金融危机。
银行对不良信用客户放贷过多,源于美元的流动性过剩(也就是银行的钱太多了),这又源于美联储2000年之后采取的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即过多的发行货币),货币过多又源于美联储对2000年发生的互联网危机的拯救政策。
总的来讲,本次的经济危机,根源在于美国没有处理好2000年的互联网危机,好比是美国用过多的货币把互联网之火压了下去,但并没有扑灭,现在死灰复燃了,而且引燃了上面的美元,所以烧得更旺了。这一轮危机,对中国也许是塞翁失马,挺过危机,中国会更加强大。
国际市场变化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租房:
1、优点:租房适合购房资金不足、工作尚不稳定、生活区域需要经常迁移的人群。租房的好处首先是初期投入少,不必象购房一样负担大额的首付款。而且租房在居住区域选择上要优于购房,基本上可以想住在那里就住在哪里。如果工作地点的变化较为频繁,租房居住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在目前的房价调整期内,暂时租房居住观望房价也不失为一种比较合理的做法。
2、缺点:无论我们缴纳了多少房租对租住的房产也不会拥有产权,因为房子永远是别人的。租房居住最大的缺点实际上来源于我们主观上的感觉。即:缺少归属感。我曾经有3年的时间租房自用,虽然房子的条件相当不错但始终对租来的房子缺少一种“家的感觉”。在客观上,近期的房租存在着明显的上涨态势,这也使租房者的成本开始大幅提高。另外,租房居住也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当房东遇到拆迁、自用以及其他的一些问题时会随时将房子收回。虽然在合约期内会对租房者进行一定的赔偿,但是还是会给租房方带来相当的不便。实际上,频繁的搬家是令租房者最头痛的一个问题。
二、买房:
1、优点: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想法:有了自己的房子生活才算是真正的稳定下来。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回想私家车刚刚开始进入家庭的那个时期,当时也是在争论是打车值还是买车值这个问题。现在回头看看,打车的成本当然远远低于买车、养车的成本。而为什么高车本的私家车却反而越来越多了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拥有私家车会大大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买房也一样,实际上买房买的是一种生活品质、一种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2、缺点:买房最大的缺点实际上还是来源于较高的房价。现在的房价已经高到一般的工薪阶层无法承受的地步。所以说当下租房市场的火热并不能说明租房就一定优于买房,实际上在很多的情况下租房居住是一种无奈之举。除此之外,当发生房产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时,我们的家庭资产也会受到损失。而对于普通家庭来讲,这种损失还是比较严重的。
三、租房居住与买房自住如何选择:
按照当下的情况,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买房自住还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首先,因为租房价格的大幅上涨,我们在有能力缴纳购房首付款后,每月供房的钱并不比租房高多少甚至会更低一些。而在还款期结束后我们将得到一所完全产权的房产。
其次,对于一些不善理财的朋友来说,购房还贷可以养成一种定期储蓄的好习惯,哪怕是被强迫的。而拥有了一套随时可变现的房产也会使家庭抵御意外、疾病等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
办理流程
申请:借款人持以下证明文件到贷款经办网点填写申请表:
* 有效身份证件;
* 婚姻状况证明;
* 质押、抵押证明文件,以保证人提供担保的,须有担保证明文件。
审贷:银行对借款人担保、信用等情况进行调查,按程序进行审批,并将审批结果通知借款人。签约:借款人的申请获得批准后,办理以下手续:
* 与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和相应的担保合同;
* 办理公证、保险、抵(质)押登记等手续。
贷款发放:招行在借款人办妥相关手续后,将贷款发放至借款人个人账户并根据借款人的委托将贷款划付相关的收款方账户。
“个人住房循环授信”申办条件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具有合法有效的身份证明(境内居民须提供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等身份证明),具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具有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申请人年龄加授信额度有效期限不得超过法定离退休年龄加5年,楼宇已使用年限加授信额度有效期限不得超过30年。申请人无不良资信记录和行为记录,且在我行有1年以上的正常还款记录。
已经签订住房买卖合同或预售合同,有能力支付规定的首付款或已办好所购住房房地产权证。
个人购房按揭贷款操作流程包括楼盘审查和发放贷款两部份
一、楼盘审查
在借款人提出申请之前,信用社(部)需要对拟提供个人购房贷款的楼盘进行审查,楼盘审查操作流程为:开发商申请→项目调查→审查、审批→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书→贷后监管。
房地产公司提出申请,信用社(部)要求房地产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提交以下资料:
1、书面申请;
2、公司资料、包括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法人代码证、企业章程、贷款卡、开户情况、公司概况、法人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证明书、股东会决议等;
3、项目资料,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等级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工程概预算资料、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等。
4、农村信用社认为需要提供其他资料。
项目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手续的合法性、项目资金到位情况、项目的基本情况,市场前景及效益状况。项目实地调查,核实资料、项目情况调查后撰写调查报告,将调查情况交审查部门,审批同意后与开发商签订《个人购房消费贷款项目合作协议》。
二、发放贷款操作流程
具体流程为:借款人申请→贷前调查→审查、审批→签订借款合同→办理保险、公证、担保等手续→发放贷款→资料归档→贷后管理→贷款偿还→清户撤押。
(一)借款人申请
借款人申请个人购房贷款,所购房必须为现房或多层主体结构封顶、高层完成总投资三分之二以上的期房。需要借款人填写个人购房借款表并提供以下资料:
1、借款人身份证件(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或其他有效居留证件);
2、婚姻状况证明(已婚的提供结婚证或婚姻登记机关出具的夫妻关系证明书,未婚的提供未婚证明书);
3、不低于房价30%的首付款付款凭证;但对购买首套自住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可执行首付款比例不低于20%的规定;购买商业门面的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
4、房地产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商品房买卖合同;
5、共有权人同意以所购房屋作为抵押物的证明;
6、借款人家庭财产和经济收入证明,如果属于借款人家庭成员共同还款,则各方要签订共同还款责任确认书,明确在一方无力偿还贷款的情况下,其他方仍要继续承担还款责任。
(二)受理和调查
信贷部门收到如上资料,对其资料的真实性、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能力进行调查,确定贷与不贷、贷款的金额和期限,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首付款是否足额存入开立在信用社的售房专用账户上;
2、屋价格是否合理,与当地同类物业的市场价格是否相当;
3、借款年限加借款人的年龄是否超过60年;
4、抵押担保是否足额有效,共有人是否出具同意抵押的合法文书,必要时要求借款人提供房产评估报告及他项权利证书。
(三)贷款审查、审批
审贷部门重点审查:
1、购房行为的真实性,防止借款人和开发商串通骗取银行贷款;
2、所购房屋价格与当地同类物业的市场价格是否相当,必要时可委托具有房地产评诂资质的机构进行评诂;
3、共有人是否出具同意抵押的合法的书面意见;
4、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审贷部门审查后,提出贷款额度和期限,可与借款人、开发商签订《个人购房借款合同》,直接报有权审批人审批。签订借款合同时,经办人主动向借款人、保证人讲解合同条款。
在借款人办妥房屋保险、公证和抵押预登记手续后,方可发放贷款。发放贷款时,由信贷员填写借据,借款人签章或按指印认定,同时借款人签署《划款扣款授权书》,信用社将款项直接划入开发商在信用社开立的售房专户上,同时通知借款人贷款已经发放,开发商出具收款证明。
21世纪的10年代已经开启,然而,这个新时代开始的冬天对于热了好几年的中国房地产来说,似乎有些寒冷。在最近的一个多月里,中央密集出台了信贷、税收、土地等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证券时报发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春顶博士文章表示,中国房地产在新的时代将经历怎样的变化和发展,未来的走向如何,是一个重要问题。
房地产对中国经济贡献卓著文章称,已经过去的10年,是中国房地产取得飞速发展和巨大成就的10年。自1998年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正式确立了房地产的全面市场化方向,计划和分配时代长期积聚的需求得到了极大释放,加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步伐的迈进,推动了中国房地产业的大发展,房地产规模和建筑面积逐年递增。同时,房地产市场逐步形成、完善和成熟,当前的房地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包含土地、建筑、交易和金融服务的多链条、多部门的重要产业,同时房地产的投资和投机属性也已充分的显现和发挥作用。
在过去的10年中,房地产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贡献卓著。在消费、投资和出口贸易这三大经济增长的动力中,投资和出口构成了中国增长的核心,其中房地产是投资中的重要力量。整个循环的过程是,出口形成了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解决了就业,增加了居民收入,也给国家带来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和税收收入,政府转而将这些收入转化为政府投资用于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实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对城市化的需求,从而推动了房地产的快速发展,进而又推动了经济的增长。所以,可以说,在“中国式增长”的动力中,出口、政府投资和房地产是三大重要力量。出口增加了政府和居民收入,政府收入用于投资,居民收入转化为储蓄和房地产需求,同时房地产又给了政府土地财政,逐步升高的房价剥夺了居民的多数储蓄,让我们这个高储蓄的国家在缺少消费时,同样能够取得惊人的经济增长。中国的房地产似乎一直处于稀缺的卖方市场状态,即使保持了年均20%多的增长速度,但仍然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原因是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城市的就业和人口增加,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加上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都形成对房地产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房地产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投资品,在房价上涨的预期下,投资和投机需求铺天盖地的进入市场。目前,投资和投机已经过度,推动房价一路非理性快速上涨,严重脱离了经济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房价泡沫毋庸置疑,近期被福布斯列为全球六大资产泡沫第二位,其中蕴涵的风险不可小觑。
未来10年发展趋势和特点
文章指出,展望10年代,房地产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中国的城市化比率和国外相差甚远,“居者有其,房地产仍然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然而,当前问题的重点,是高房价的风险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隐患。首先,高房价带来的资产泡沫一旦破灭,将影响房地产相关的产业链,严重影响经济增长和金融安全;其次,高房价不利于房地产的进一步发展和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过高的格将阻碍正常需求,不利于中国城市化推进;再次,高房价剥夺了居民的收入,不利于启动内需和消费的增长。
可以预期的是,2010及之后的中国房地产将呈现以下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第一,房价将逐步回归理性,呈现平稳渐进发展的趋势。如果相关调控政策及时有力,化解了当前房地产泡沫的风险,并推动其健康发展,则会实现平稳的过渡;而如果任由房价按照目前趋势推进,则未来的下行和危机难以避免;预计房价在10年代会有一个泡沫破灭和价格下跌的过程,而后再逐步平稳健康发展,但下跌的幅度和引起的危机程度则取决于市场和政策的组合作用。
第二,保障性住房将得到加强。从目前的政策措施看,未来中国将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但中国人口众多的实际和计划供给带来的分配畸形和无效率决定了依靠保障难以解决中国住房的民生问题。
第三,中国房地产在10年代会经历较快的发展过程。这是由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决定的,所以中国房地产预计不会出现如香港和日本的一旦下跌则一蹶不振的局面。
第四,目前的房地产价格基本已经达到高位顶点,2010年继续大幅上涨的局面应该不会出现,原因是政策已经开始对房地产发力,人们的预期和观望情绪业已出现。
当前调控应关注两个层面文章认为,从中国房地产当前的形势看,2010年的调控政策应该重点关注两个层面,一是严厉打击房地产投资和投机,控制房价,防止泡沫的继续扩大;二是防止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危机和风险,保持房地产和房价的健康稳定发展。政策可行的路径是,一方面控制投资和投机以控制房价,另一方面通过保障住房缓解自住需求,同时加快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逐步挤压房地产中的泡沫。近期中央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已经显示了政策上的重视和关注,营业税优惠政策调整、“国四条”出台、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变动等从各个方面打击了房地产的投资和投机,保障住房建设等增加了供给和解决了民生。沿着这样的政策路线发展,10年代的中国房地产将会更加健康稳定和成熟。
国家统计局公布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5%,涨幅比上月扩大了0.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3.4%,农村上涨3.7%。新华基金认为,8月份经济数据好于预期,但经济形势能否持续向好仍有待观察,同时,房地产和通胀数据仍需特别关注。
第三篇: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
居民住房私有化比例已达59.3%
●预购房以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为主
●居民可承受的房价以每平方米1000-2000元为主
●25-34岁的人占购房人群的36%
●预购面积以80-100平方米的需求量最高
●主要房屋预购者家庭月收入在1000-4000元
间
工薪阶层购房依然难,价格是最大瓶颈;高收入者将是市场生力军
随着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购房已成大势且愈演愈烈。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每年在中国的城市进行一项名为“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cmms)”的调查,今年的“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2000(cmms2000)”调查总体为居住在20个样本城市的15-64岁的人口,样本量50000.以下是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根据cmms2000数据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所得的调查结果。
城市居民目前住得怎样从cmms调查所涉及的调查范围看,20城市居民以居住楼房为主,87.7%的家庭住房为无电梯式楼房,只有3.7%的家庭住在有电梯的商品里,还有8.2%住在平房,另有一小部分处于卫生间或厨房共享的合住状态。
由于房改的不断深入,目前居民住房私有化比例已达59.3%,超过半数;18.2%向房管所租用房屋;11.5%租住单位的房子(见图一)。住房面积多数在40-80平方米之间。
多少都市人准备买房据调查,五年内准备购房的都市人占调查城市总体的21.9%,其中以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为主,预购面积在70-150平方米之间,可承受价格以每平方米1000-2000元为主体,辅之以每平方米500-1000元及2000-3000元的价格。购房资金将主要来源于家庭储蓄,政府及银行贷款也占据一定比例。
有了产权房,还买房吗数据显示,调查总体中59.3%的家庭拥有住房产权,住房面积在20-80平方米不等,多为2、3或4口之家,其中以居住面积在50-80平方米所占比例最高,20-50平方米居住面积位居其次。还有小部分家庭或个人从单位或私人处租房。那么,是不是只有这一小部分的租房者才是房产预购对象呢?调查结果显示并不尽然。调查显示,在已拥有产权房的家庭中,23.3%预计在五年内购房,20.1%预计明年购房,商品房及经济适用房仍占预购主导地位。
调查显示,无产权房家庭主要希望购买80平方米以下的房子,属一期置业,为解决生活问题;而已拥有产权房的家庭则希望购买更大的房子,属二期置业,为改善生活质量。(详见图二)
有产权房家庭的购房情况可以参见图三。计划5年内购房的比例远远高于计划1年或2年内购房的比例,尤其是对大面积住房的购买。而计划1年内购房的比例也高于计划2年购房的比例,说明购房群体要么已持币在手,有比较具体的购买计划,要么准备一个较长时间的资金积累,再进行置业大投入,使生活质量彻底改观。
另外,在商品房预购群体中,有产权房的家庭预购比例达55.6%,远远高于其他住房群体,预购面积以81-100平方米的需求为最高,达30.5%;而在100-150平方米的预购群体中,拥有产权房的家庭预购比例高达62.3%,可见购房在这个群体中的市场潜力非常可观。但是,他们的购买能力又怎样呢?
假设拥有房产权的预购者为一总体,调查显示,其中家庭月收入在2000至2500元之间的比例最高,达16.5%;6000元以上的高薪家庭比例最小(见图四)。从总体家庭月收入状况来看,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们对房子售价的期望值所在。希望房价在1000-2000元的比例最高,为30.4%;500-1000元的占22.3%;2000-3000元的占21.6%;希望房价在6000元以上的不足1%(见图五)。
以上数据显示,国内巨大的人口基数和迅猛的经济发展态势使房地产业具有惊人的潜力,但当前楼市价格的居高不下与不断增长的房屋物业需求之间出现了断层。如果商家能顺应市场,对价格、服务及其他相关要素加以调整,相信房地产的前景非常乐观。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拥有房产权的预购者中,有69.1%希望使用家庭存款来购房,31.4%希望政府贷款,16.1%打算向银行贷款。看来,传统的消费观念显然不利于消费的良性增长。
购房者是什么样的人?
数据显示,25-34岁的人占购房人群的36%,位居榜首,而35-44岁的人群比例为20.3%,位居第二。总体购房人群以中学以上学历为主流,半数以上为全职工作者,重点分布于贸易、制造业、政府机关及教育文化领域,以制造业职工、中级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职员、公司中级经理居多,辅之以其他行业人士,月薪在1000-2000元范围内为主体购房者。
目前,中国的家庭结构以三口之家或四口
之家为主,购房计划多数定位在商品房及经济适用房,分别占预购比例的42.7%和39.2%;预购面积在70-150平方米间不等,以80-100平方米的需求量最高。而主要房屋预购者的家庭月收入在1000-4000元间。
居民购房承受能力有多大房地产业区域性差异很大,但房价与区域性平均收益的比例却基本类似。比如北京的房价与其他各
大城市相比持续居高不下,市内一般地段也要6000元以上一平方米,若按2成20年按揭付80平方米房价,则首付最低在10万元左右,每月还款额大致要在2000元左右。这样的还款额与总体家庭收入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北京地区预购房家庭月收入集中在1000-3500元范围内,占预购总体的64.4%,月收入3500-6000元的占16.7%,6000元以上的仅占5.6%(见图六)。
从居民对房价的期望值曲线上可以明显看出,期望值与市场价差距甚远(见图七)。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现状决定了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花费在食品和日常家庭用品上的费用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还比较高,这更加大了工薪阶层购房的难度。
另外,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量入为出,还不习惯去花将来的钱,加之银行贷款手续繁杂,担保条件较苛刻,还款制度不够完善,更阻碍了国人消费观念的尽快更新。从总体购房人群中预购房屋的资金来源上看,希望使用家庭存款的占68.6%,希望政府贷款的占31.1%,希望银行贷款的占15.5%,希望跟亲戚朋友借的占12.2%。近七成的家庭可望用自有资金买房,近三成的人希望得到政府资助,只有一成半的人愿意办理银行贷款。可见,银行贷款制度亟待完善,以帮助人们改变固有消费观念,刺激消费增长,达到商家与消费者双赢的效果。
谁更急于买房中国人喜欢居有定所,不尚迁徒。据调查,认为“只有真正拥有自己的房子,才会觉得稳定和可靠”的人占总体调查人口的75.6%。可见房子在国人的心目中的位置是何等重要!
目前,从预购房者的人群结构来看,商业、服务业一般职工占预购总体的11.5%,居第二位,而这其中60.1%的预购者介于21-35岁之间;制造业职工占预购总体的12.8%,居首位,这其中46.5%的预购者介于21-35岁之间;而中级公司经理介于21-35岁的预购比例也超过了60%。由此可见,市场的重心在年轻一族。这一组人群中,63.6%为已婚,其中介于21-35岁的占43.7%,介于36-45岁的占30.4%;34.7%为独身,其中66.1%介于21-35岁之间,仅有1.4%介于36-45岁之间。从预购房者的年龄结构、职业特征及婚姻状况看,已婚的中、初级工作者构成预购主体,而年轻的单身族也是这一购房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应该说,21-45岁之间的人群对购房最有兴趣,他们希望的房屋类型仍然是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面积介于50-150平方米之间,最好单价在3000元以下,愿意花3000-4000元/平方米购房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一预期和市场价格的差距低于调查总体对房价的预期与真正市场行情的差距。
调查总体对每平方米的价格预期如下:每平方米500-1000元的占22.9%,1000-2000元的占32%,2000-3000元的占19.6%,而6000元以上的仅占1.3%。可以看出,国人对房价的承受能力与实际的市场情况大相径庭。
居住环境对购房有多大影响调查还显示,消费者已逐渐将目光投向新的视点,比如:环保问题、居住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教育投入、文化氛围)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消费者购房的决策。
目前环保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概念,购房者对居住地的环境要求日益提高。认为城市环境污染太严重的占调查总体的60.9%,看来,争取“绿色”生存环境已成为大多数都市人的梦想。相比较而言,郊区的物业价格比市区要便宜很多,“绿色”程度也大大好于市区,且有些文化小区的人文环境也很好,城市则因为交通网络不够完善、私家车普及率偏低、交通过分拥挤等,造成许多居民渴望以低廉价格求得“绿色”生存环境的愿望无法实现。
多少人不怕失业都市人每天生活在事业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下,拥有一个宜人的家居环境非常重要。而购房贷款制度要求贷款人具有持续还款能力,即拥有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及资金来源,这使许多想购房又缺乏资金的人望贷款而却步。但是,在调查总体中仍有47.1%的人认为自己不惧怕失业,这些人中26.5%的人预计在五年内购房,而他们的收入目前主要在1000-3000元之间(见图八的收入曲线)。
另外,从图九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收入越高越倾向于购买商品房。可以说,他们将是未来几年房地产市场内的一支生力军。
第四篇: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房地产业,有关部门对我国城市居民的居住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其调查结果如下:
城市居民目前住得怎样
从调查所涉及的范围看,20个城市居民以居住楼房为主,87.7%的家庭住房为无电梯式楼房,只有3.7%的家庭住在有电梯的商品房里,还有8.2%住在平房,另有一小部分处于卫生间或厨房共享的合住状态。由于房改不断深入,目前居民住房私有化比例已达超过半数;18.2%向房管所租用房屋;11.5%租住单位的房子。住房面积多数在米之间。
据调查,五年内准备购房的都市人占调查城市总体的品房为主,预购面积在70-150平方米之间,可承受价格以每平方米辅之以每平方米500-1000元及2000-3000元的价格。购房资金将主要来源于家庭储蓄,政府及银行贷款也占据一定比例。
数据显示,调查总体中59.3%的家庭拥有住房产权,为2、3或4口之家,其中以居住面积在50-80平方米所占比例为最高,积位居其次。还有小部分家庭或个人从单位或私人处租房。租房者才是房产预购对象呢?调查结果显示并不尽然。23.3%预计在五年内购房,20.1%预计明年购房,商品房及经济适用房仍占预购主导地位。
调查显示,无产权房家庭主要希望购买80平方米以下的房子,属一期置业,为解决生活问题;而已拥有产权房的家庭则希望购买更大的房子,属二期置业,为改善生活质量。
有产权房家庭计划5年内购房的比例远远高于计划大面积住房的购买。
另外,在商品房预购群体中,有产权房的家庭预购比例达群体,预购面积以81-100平方米的需求为最高,达体中,拥有产权房的家庭预购比例高达62.3%,可见购房在这个群体中的市场潜力非常可观。但是,他们的购买能力又怎样呢?
假设拥有房产权的预购者为一总体,调查显示,的比例最高,达16.5%;6000元以上的高薪家庭比例最小。从总体家庭月收入状况来看,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们对房子售价的期望值所在。希望房价在30.4%; 500-1000元的占22.3%;2000-3000元的占足1%。
59.3%,40-80平方多少都市人准备买房 21.9%,其中以经济适用房和商1000-2000元为主体,有了产权房,还买房吗 住房面积在20-80平方米不等,多20-50平方米居住面那么,是不是只有这一小部分的调查显示,在已拥有产权房的家庭中,1年或2年内购房的比例,尤其是对55.6%,远远高于其他住房30.5%;而在100-150平方米的预购群2000至2500元之间1000-2000元的比例最高,为21.6%;希望房价在6000元以上的不其中家庭月收入在以上数据显示,国内巨大的人口基数和迅猛的经济发展态势使房地产业具有惊人的潜力,但当前楼市价格的居高不下与不断增长的房屋物业需求之间出现了断层。如果商家能顺应市场,对价格、服务及其他相关要素加以调整,相信房地产的前景非常乐观。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拥有房产权的预购者中,有69.1%希望使用家庭存款来购房,31.4%希望政府贷款,16.1%打算向银行贷款。看来,传统的消费观念显然不利于消费的良性增长。
购房者是什么样的人
数据显示,25-34岁的人占购房人群的36%,位居傍首,而35-44岁的人群比例为20.3%,位居第二。总体购房人群以中学以上学历为主流,半数以上为全职工作者,重点分布于贸易、制造业、政府机关及教育文化领域,以制造业职工、中级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职员/公司中级经理居多,辅之以其他行业人士,月薪在1000-2000元范围内为主体购房者。
目前,中国的家庭结构以三口之家或四口之家为主,购房计划多数定位在商品房及经济适用房,分别占预购比例的42.7%和39.2%; 预购面积在70-150平方米不等,以80-100平方米的需求量最高。而主要房屋预购者的家庭月收入在1000-4000元间。另外,调查发现,收入越高越倾向于购买商品房。可以说,他们将是未来几年房地产市场内的一支生力军。
居民购房承受能力有多大
房地产业区域性差异很大,但房价与区域性平均收益的比例却基本类似。
从居民对房价的期望值曲线上来看,期望值与市场价差距甚远。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现状决定了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花费在食品和日常家庭用品上的费用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还比较高,这更加大了工薪阶层购房的难度。另外,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量入为出,还不习惯去花将来的钱,加之银行贷款手续目前还稍嫌繁杂,担保条件较苛刻,还款制度不够完善,更阻碍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尽快更新。从总体购房人群中预购房屋的资金来源上看,希望使用家庭存款的占68.6%,希望政府贷款的占31.1%,希望银行贷款的占15.5%,希望向亲戚朋友借的占12.2%。近七成的家庭可望用自有资金买房,近三成的人希望得到政府资助,只有一成半的人愿望办理银行贷款,可见,银行贷款制度亟待完善,以帮助人们改变固有消费观念,刺激消费增长,达到商家与消费者双赢的效果。
谁更急于买房
目前,从预购房者的人群结构来看,商业、服务业一般职工占预购总体的11.5%,居第二位,而这其中60.1%的预购者介于21-35岁之间;制造业职工占预购总体的12.8%,居首位,这其中46.5%的预购者介于21-35岁之间;而中级公司经理介于21-35岁的预购比例也超过了60%。由此可见,市场的重心在年轻一族。这一组人群中,63.6%为已婚,其中介于21-35岁的占43.7%,介于36-45岁的占30.4%;34.7%的独身,其中66.1%介于21-35岁之间,仅有1.4%介于36-45岁之间。从预购房者的年龄结构、职业特征及婚姻状况看,已婚的中、初级工作者构成预购主体,而年轻的单身族也是这一购房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应该说,21-45岁之间的人群对购房最有兴趣,他们希望的房屋类型仍然是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面积介于50-150平方米之间,最好单价在3000元以下,愿望花3000-4000元/平方米购房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一预期和市场价格的差距低于调查总体对房价的预期与真正市场行情的差距。调查总体对每平方米的价格预期如下:每平方米500-1000元的占22.9%,1000-2000元的占32%,2000-3000元的占19.6%,而6000元以上的仅占1.3%。可以看出,国人对房价的承受能力与实际的市场情况大相径庭。
居住环境对购房有多大影响
调查还显示,消费者已逐渐将目光投向新的视点,比如:环保问题、居住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教育投入、文化氛围)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消费者购房的决策。
目前环保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概念,购房者对居住地的环境要求日益提高。认为城市环境污染太严重的占调查总体的60.9%,看来,争取“绿色”生存环境已成为大多数都市人的梦想。相比较而言,郊区的物业价格比市区要便宜很多,“绿色”程度也大大好于市区,且有些文化小区的人文环境也很好,城市则因为交通网络的不够完善、私家车普及率偏低、交通过分拥挤等,造成许多居民渴望以低廉价格求得“绿色”生存环境的愿望无法实现。
第五篇: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_开题报告
湖北工业大学毕业论文
2012年3月11日
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本科专业本科班级姓名
评分
2012年3月11日
湖北工业大学
目录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3
1.1选题的背景...............3
1.2选题的意义...............3
2我国房地产的现状...........4
3实施进度............5
4参考文献............6
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开题报告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选题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在房地产价格呈现不断升高态势,同时各地的房地产价格变化极不均衡,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经济现象的发生? 其中隐藏何种规律性的东西?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由于土地价格的特殊性,加之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房地产价格形成问题比一般商品价格要远为复杂,从而至今仍存在许多未解之迷。例如,对于房价学术界多从纵向角度展开研究,在空间角度仅限于级差地租理论的逻辑延伸,很少以空间视野从不同区域地理、地方政府政策的异质性来解析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及差异。而不能全面揭示中国房地产价格上升之迷,也就难以探寻调控房价的有效对策。房地产业木来就是一个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的产业,节节攀升的房地产价格使房地产业获得了巨大利润,但同时风险也逐渐积聚起来。在此背景下,如果不能全面揭示房地产价格形成的规律,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方面闲置“广厦千万间”,另一方面众多“寒士”无房所有的问题,这一产业将无法步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也不可能预防或规避累积的市场风险。
1.2选题的意义
政府在相关管理方面的缺失以及土地制度不健全。政府在经营土地方面缺乏监
管,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和政府往往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府与房地产商及银行合作,把大量资产投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暗箱操作和政治寻租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行为的出现导致土地资源不能实现优化配置,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中国的土地出让制度是由政府一次性收取出让金,这部分的收入进入财政收入,算作政绩考察的一部分。导致一部分政府领导人会超量开发和出让土地。目前,中国在房地产税制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征税面比较窄,税制安排不合理等等,对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起不到抑制的作用。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和日本房地产泡沫时期的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国国内的经济结构都是以出口型经济为主,积累了巨额外汇,本币被迫升值,导致国内经济受挫等等。但是二者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之处:第一,日本当初被迫签订《广场协议》,承诺在一定时间内将日元升值到某一程度,中国现在虽然也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是总的来说,升值的控制力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第二,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强于20世纪80年代时期的日本政府,政府对经济发展过热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高度关注,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为房地产的过热发展降温,2010年国务院为了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即新国十条),同时北京、深圳、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已实行了“限购令”,对房价进行调控。第三,经济结构的转变。2008年的始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净出口造成了很大影响,增加国内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相关刺激消费的政策频频出台,内需对经济的拉动力增大,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也慢慢向“三驾马车”共同拉动经济转变。
2我国房地产的现状
少部分人员认为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局面基本正常,也是合理的,不应对其加以指责。这半年中国一线城市商品房和土地交易量有效放大,价格上升,市场信心恢复,表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房地产调控政策迅速明显的起到了效果,表明住房刚性需求得到了有效释放。中国一线城市“量价齐升”的局面并非坏事,这本来就是调控要求和主观预测的结果。虽然今年我国不会出现现实的通货膨胀,但通货膨胀预期和资本资产避险因素也在推动着房地产市场的成交放量。这部分人还认为当前的“市场过热”说法和政策打压建议是有待商榷的。土地购置、投资数据与房地产销售数据现在就还有较大的差距。
大部分参会人员的意见认为当前虽非全局性过热,但是部分区域、部分环节
过热,还是客观存在的,比如上海市。有的人指出在东部一线城市,投资投机性需求比重较大,有过热嫌疑,但中西部地区市场发展正常,这是地域性过热;住宅市场过热,商办市场正常,甚至偏冷,这是结构性过热。
也有人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有着更加深层次的原因:中国整体经济体制问题没有解决。房地产过热问题并非完全是房地产本身发展的问题,而是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投资渠道狭窄、资本市场不发达、制造业对外竞争力不足等导致产业资本向房地产领域集中,引发房地产业的忽冷忽热问题。要更好地解决房地产业发展的问题,最根本的方略是解决好中国经济体制问题。
3实施进度1、2011年10月—11月:完成开题报告2、2011年12月—2012年1月:完成相关资料的搜集3、2012年2月:完成论文初稿4、2012年3月:完成论文并答辩
4参考文献
[1] 张晓瑞,董亥宁.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天津商业大
学.2008-06-01
[2] 段际凯.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研究.复旦大学.2003-05-11
[3] 李伯含.中国房地产业的市场结构与竞争行为研究.中共中央党
校.2006-05-10
[4] 包宗华.未来10年住房发展空间有多大[J].城市开发,2001(10):4一7.[5] 金珉廷.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吉林大
学.2009-04-01
[6] 李美丹.中国房地产价格地区差异的实证研究.浙江工商大学.2008-01-01
[7] 黄丽娟,罗登亮.论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法规范[J].社会科学研究,2006(3)
[8] 熊方军.我国房地产市场分类宏观调控研究.电子科技大学.2008-04-01
[9] 白涛.房地产业的政府管制.暨南大学.2008-05-05
[10] 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
http://haoyun0631.blog.163.com/blog/static/***115313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