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发展简介

时间:2019-05-13 09:1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现代诗发展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现代诗发展简介》。

第一篇:中国现代诗发展简介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中国新诗回眸

新诗定义:中国新诗是“五四”运动中形成的,以白话文为基础,结合外来的诗体模式,并对旧体诗有所吸收的诗歌形式。

一、初期白话诗派: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冰心(五四运动前后)1915—1916年胡适就开始白话诗的写作,他主张“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这一口号在当年如雷鸣谷应,云流景行,得到广大进步文化界的热烈反响。白话诗很快流行开来,出现了形式风格多样化,而统一于白话的“初期白话诗派”。

胡适——新诗最早的开拓者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10年留学美国,成为哲学家杜威的学生,回国任北大教授,五四中提倡文学改良,颇有影响。后任驻美大使,1962年在台湾病逝。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胡适文存》等著作。《尝试集》是最早的新诗集。

小诗 开的花还不多 且把这一树嫩黄的新叶

当作花看罢

鉴赏:在这个开风气的时代,先驱者的努力,即便不那么成熟,也自有其价值存在。

刘半农——强调时代精神

情歌(教我如何不想她)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起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看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鉴赏:此诗采用歌谣及比兴手法,表现了对故乡和祖国的思念。

沈尹默——个性的复苏

月夜

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地站着/却没有靠着。

鉴赏:面对当时的人世,诗人追求人格独立、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冰心——爱的哲学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州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留学,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人学任教。1919年开始发表小说,模仿泰戈尔的《飞鸟集》出版了《繁星》、《春水》(1923),散文集《寄小读者》(1926)等。

纸船——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一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合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鉴赏:怀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富余易于空洞,但作者托物寄情,显得生动具体。

二、自由诗派郭沫若、戴望舒、湖畔四诗人(二十年代)初期白话诗派尚处于开创阶段,致力于旧诗的否定。1921年以郭沫若为首的诗人们以创造、战斗为口号的创造社的成立奠定了现实与浪漫主意的新诗传统。

郭沫若——激情的迸发

郭沫若(1882一1978)。原名开贞,别号鼎堂,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6年开始白话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诗集《女神),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反映了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此外还著有诗集《星空》(1923)、《瓶》(1925)、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前茅》(1928)等,戏剧代表作有《屈原》、《虎符》等。新诗集《女神》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第一本新诗集。代表作:《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炉中媒》、《晨安》、《地球,我的母亲》等。

《女神之再生》节选 太阳虽还在远方,太阳虽还在远方,海水中早听看晨钟在响 丁当!丁当!丁当!鉴赏:激情如闪电惊雷,火山喷发;柔情如消风明月,涓涓流泉。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底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鉴赏:这首诗风格豪放,明朗,音调和谐流畅,隐喻了自己长久和积蓄心中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戴望舒——雨巷诗人

《雨巷》内容略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鉴赏: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姑娘在更深的意义上看是诗人的理想。全诗重在暗示和象征,充满悲剧情调,虽隐蔽、朦胧,但并不神秘。

湖畔四诗人——开情诗之先河

(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冯雪峰),四人在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他们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封建精神的鼓职下组成“湖畔诗社”大胆的歌唱生活和爱情。

山里的小诗 冯雪峰

鸟儿出山去的时候,我以一片花瓣放在它嘴里,告诉那住在谷口的女郎,说山里的花已经开了。

鉴赏:全诗无一情字,却字字皆情。

三、新月诗派(20—30年代)新诗以口语入诗,且取得显著成绩,是必须肯定的,不过诗终须讲究节奏韵律,怎样在口语中提炼出诗的语言,似还没有来得及着意探求,以致不免过分直白松散。针对这种情况,闻一多在1926年发表《诗的格律》一文,主张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更以自己的创作来印证,得到徐志摩、朱湘、陈梦家诸诗人的应和,迅速形成了以讲求格律为标志的流派,格律诗派,也就是新月诗派。代表人物:徐志摩、朱湘、冯至、闻一多。

徐志摩——飞去的诗人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县人。1918年赴美留学,1921年转入英国剑桥大学,同年开始写诗。1922年回国,次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补”,并与闻一多、朱湘等诗人倡导“格律诗”写作,成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遇难。

生前出版有诗集《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死后由陈梦家编辑出版《云游集》。徐志摩的诗,以轻盈飘逸、潇洒灵动著称。朱自清形容他的诗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代表作:《再别康桥》、《沙扬娜拉》

《再别康桥》内容略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沙扬娜拉!鉴赏:这是组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写于1924年作者随印度诗人泰戈尔访日期间写成,是赠别抒情诗中的绝唱。

朱湘——东方的静的美丽

朱湘(1904—1933),安徽人,192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赴美留学。1929年回国,在安徽大学任外文系主任,1932年因与校方不和,愤然辞职,此后贫困交加,1933年12月5日投长江自杀。著有诗集《夏天》、《草莽集》、《石门集》等。朱湘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之一。他注重诗的形式,讲究音韵格律与“文字的典则”,诗作有鲜明的音乐感。

采莲曲

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日落,微波,/金丝闪动过小河。/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伴,/清净呀不染尘埃。/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拍紧,拍轻,/桨声应答着歌声。//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溪头,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犹。/波沉,波升,/波上抑扬着歌声。//莲蓬呀子多,/两岸呀榴树婆姿,/喜鹊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罗。/溪中,采莲,/耳鬓边晕着微红。/风定,风生,/风飔荡漾着歌声。//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花芳,衣香,/消溶入一处苍茫;/时静,时闻,/虚空里袅着歌音。

鉴赏:本诗以精新幽婉的风格,描绘了“江南可采莲”的优美情境,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它的音乐美。

闻一多——忧国忧民的诗人

代表作:《也许》、《七子之歌》、《死水》、《一句话》

也许(葬歌)也许你真的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也许阳光拨了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也许你听这蝗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我就让你睡,我就让你睡,/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地飞。

鉴赏:本诗体现了对爱女夭亡的悲伤及对当时社会的愤恨。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名,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冯至——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冯至(1905一1993),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外文系,大学时代开始写诗,著有《昨日之瞅》(1927年)、《北游及其他》(1929),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抗战之后执教西南人。1941年创作了27首十四行诗,迎来了诗歌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十四行集》也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重要的诗集之一。冯至对新诗的贡献之一是他的叙事诗创作。中国古典诗歌历来缺乏叙事传统,在这种背景下,冯至的尝试就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追求。他在20年代创作的几首叙事诗,如《帷幔》、《蚕马》等被朱自清誉为“堪称独步”。

蚕马

当着那天边才染了春霞,/当着那溪旁开遍了红花,/当着我痴情化成了火焰,/我便悄悄地走在她的窗前。/我说,姑娘啊,蚕儿正在初眠,/您的情怀可曾觉得疲倦?/只要您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那么、不必探出窗儿来问我:‚你是谁?‛

在那时,年代真荒远,/路上少行车,水上不见船,一一/在那荒远昏黄的里边,/给了我多少苍凉的伤感,/是一个可怜的少女,/没有母亲,慈父又远离,/临行的口才侯嘱咐她,/‚好好地看护着这田园数亩!‛/院中一匹白色的骏马,/慈父眼望着女儿,手指着它,一一/‚它会驯良的为你耕作,/它是你忠实的伴侣!‛/女儿不懂得什么是别离,/不知慈父住天涯,还是海际?/依旧是风风雨雨地,/可是田园呀,一天比一天荒寂!‚父亲呀,你几时才能够归来?/来日呀,真是汪洋的大海,一一/马,你可能渡我到海的那边,/去寻找父亲的笑脸?‛/她倦倦地望着衰花枯叶,/轻执着骏马的鬣毛,/‚如果有一个亲爱的青年,/他必定肯为我走遍天边!‛

她的心内蒙蒙想,/浮尘中浮着将落的夕阳,/不由得有一个含笑的青年,/在她的面前荡漾一一/忽地一声响亮的嘶鸣,/悚悚地将她的痴魂惊醒,/骏马已经投入了平荒的远景,/同时也消逝了。她面前的幻想!当着那温温的柳絮成团,/当着那彩色的蝴蝶翩翩,/当着我的心中正燃着火焰,/我便悄悄地走在她的窗前。/我说,姑娘啊,蚕儿正在安眠,/您的情怀可曾觉得疲倦?/只要你听得我的歌声落了泪,/那么不必探出窗儿来问我:‚你是谁?‛

荆刺生遍了她的田园,/烦闷占据了她的日夜,/在她那孤孤单单的窗前,/只有些喳喳的麻雀。一日又傍着窗儿发呆,/路上远远地起了尘埃一一

(她早已不作这个梦了,/这个梦早巳在她的梦外!)现在呀,远远起了尘埃/骏马寻着慈父归来!/父骑在骏马的背上,/马的嘶鸣变作了和谐的歌唱。/父吻着女儿的鬓边,/女拂着慈父的征尘;/马却跪在她的身边,止不住汗水淋淋。

父像是宁静的大海,/她正如莹晶的皎月、/月投入海的深怀,/净化了这枯闷了的世界!?只是马跪在她的床畔,/整夜地涕泗涟涟,/目光仿佛明灯两盏一一/‚姑娘啊,我为你走遍了天边!‛/她拍着马头向它说,/‚快快地去到田园工作!/你不要这样的癫痴,/提防着父亲要杀掉了你。‛/它一些儿鲜草也不咽,/半瓢儿清水也不饮,/不是向着她的面庞长叹,便是昏昏在她的身边睡寝。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当着凋落了黄色的靡芜,/当着那黑衣燕子呶呶,/当着我的怀中还燃着余焰,/我便悄悄地走在她的窗前。/我说,姑娘啊,蚕儿正在织茧,/你的情怀可曾觉得疲倦?/只要您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那么不必探出窗来问我‚你是谁?’’

黑夜里,空空旷旷地,/窗外是狂风暴雨;/壁上是挂着一件马皮,/是她唯一的伴侣!/‚慈爱的父亲,/雷霹雳,电光芒一一/丢下了你的女孩儿,/又是恐惧,又是凄凉。‛/‚亲爱的姑娘,/您不要凄凉,不要恐惧!/我愿生生世世保护着,/保护着您千金玉体!‛马皮里发出沉重的语声,/她的心儿怦怦,发儿悚悚,/电光射透了她的全身,/皮又随着雷声闪动。/依着风声哀诉,/伴看丙滴悲啼!/‚我生生世世保护您,/只要您好好地睡去刹那间是个青年的幻影,刹那间是那骏马的狂奔,/在那大地将要崩颓的一瞬,/马皮紧紧裹住了她的全身!姑娘啊。我的歌儿还未唱完,/无奈呀,我的琴弦已断;/我惴惴地坐在您的窗前,/再续上那最后的一段一一

一霎时风雨都停住,/皓月收束了雷同电;/马皮裹住了她的身儿,/月光中化作了雪白的丝蚕。

一九二五年初夏

鉴赏:冯至不仅抒情诗写得颇具特色,而且叙事诗也“堪称独步”(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序》。他在二十年代创作的叙事诗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是题材皆取自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这是因为他早年在北京大学德文系学习,接受了德国的民谣的影响。其二是所描写的皆为凄婉动人的爱情悲剧,反映了“五四”之后广大青年对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愿望和渴求。在叙事诗中,诗人一般不作白我感情的直接抒发,而是在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过程中表露自己的感情倾向和审美理想。

四、左联诗歌统一战线(三十年代)何其芳——从精致的感伤到青春的颂歌

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却终日流连于散文和诗歌创作中,著有散文集《画梦录》、诗集《预言》、并与卞之琳、李文田合著诗集《汉园集》。1938年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建国后长期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之职。

花环

——放在一个小坟上

开落在幽谷里的花最香,/无人记忆的朝露最有光,/我说你是幸福的,小玲玲,/没有照过影子的小溪最清亮。//你梦过绿藤缘进你窗里,/金色的小花坠落到你发上,/你为檐雨说出的故事感动,/你爱寂寞,寂寞的星光。/你有珍珠似的少女的泪,/常流着没有名字的悲伤,/你有美丽的使你忧愁的日子,/你有更美丽的夭亡。

卞之琳——暗示中的哲理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卞之琳(1910—),江苏海门人。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第二年开始写诗,著有诗集《渔目集》(1935)以及《汉园集》(1936,与何其芳、李文田合著),是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中的代表诗人之一。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鉴赏:本诗在意象层面具有一种古典主义的幻美特征,表达了相对主义观念或人生的互相装饰性。

臧克家——泥土诗人

臧克家(1905—),山东诸城人。18岁以前生活在农村,1923年入山东省第一师范学校并开始写诗,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著有《烙印》、《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以“泥土诗人”而著称。代表作:《老马》、《罪恶的黑手》

难民(节选)日头堕到鸟巢里,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

三代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地上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

鉴赏:本诗质朴、简洁,表达了对旧社会农比的深切同情。内容上可以理解为空间的并列或时间的延续。

艾青——土地的歌者

艾青(1910—1996),著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考入国立西湖艺术院绘画系学习,1929年春赴法国巴黎勤工俭学,1932年回国,同年7月因参加左翼美术运动而被捕入狱,在狱中创作了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抗战初期辗转西北和西南,1941年赴延安。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旷野》、《黎明的通知》等。

代表作:《大堰河——我和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黎明的通知》等。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我被暴风雨所打击着土地,这永远

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

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鉴赏:“土地”构成了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其中凝聚着对祖国和大地母亲的深深的爱,也凝聚着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田间——抗战的诗人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代表作:《给战斗者》、《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是奴隶!‛

五、抗日诗人统一战线(四十年代)卢沟桥头一声炮响,中国人民抗日的狂飙爆发了。而诗人们在民族危亡时刻,一个个挺身而出,没有了老中青的区别,也没有了派系和艺术倾向的划分,当时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成了诗歌的主流。

“象征派”、“新月派”、“现代派”以及躲在象牙塔之中的“汉园”诗人,也从“风月”中走向了现实。卞之琳不再“站在桥上看风景”,而到了西北战区,写下了《慰劳信集》;何其芳从“画梦”里走出,投向战斗的队列中,开始了一个完全崭新而质朴真诚的人生,在《夜歌》里歌唱“生活是多么广阔!”;戴望舒收起了彷徨《寸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更不用说田间擂响着更响亮的鼓点从华北奔赴华北战场:艾青高擎着《火把》穿过《复活的土地》走向延安:由胡风经营,以田间、艾青奠基的“七月派”(它正是为了不忘“七·七事变”而命名的),则覆盖了全中国。的确是“斗争养育了文学”,从这斗争里面成长的文学,又反转来养育了这个斗争(胡风《七月·代致辞》)。李季:代表作《王贵与李香香》——采用民歌形式

六、建国后到七十年代中期

1.贺敬之代表作:《回延安》、《桂林山水歌》 2.郭小川代表作:《乡村大道》、《甘蔗林——青纱帐》、《秋歌》

七、A.新诗潮——朦胧诗派(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代表诗人:舒婷、顾城、北岛

70年代末80年代初,平静的中国诗坛发生了倾斜和断裂。一群名不见经传青年,带着“文革”中心上的累累伤痕,带着与黑暗动荡的过毫不妥协的决绝情绪,带着刚刚复苏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被遏制多年的人道主义思潮,带着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使命感,在赞扬与诅咒交加、掌声与嘘声并起、鲜花与臭鸡蛋同时抛来的情况下走上了诗坛。他们的诗一反过去的直白议论与抒情,着意将生活的秘密溶解在意象中,将深挚而多层次的情感寄寓在冷隽的暗示与象征中,不再按现实时空秩序,而是按诗人情感的流向和想象的逻辑来重新安排世界。诗中的意象不再是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射,而是经过诗人心灵世界的过滤与改造,有所模糊,商所变形。于是“朦胧诗”这一带有戏谑与调侃色彩的非正式的名称之内,风靡一时,占尽风骚,对整个诗坛,尤其是对青年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舒婷——“朦胧诗”的代表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泉州人。1977年开始发表诗作,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代表作《致橡树》和《会唱歌的鸢尾花》、《神女峰》。

神女峰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鉴赏:这是一首爱情诗,但它的内涵却己超出一己爱情感受,成为历经十年浩劫的中国女性关于爱情理想和人格理想的宣言。也表明人格启蒙到80年代初期仍是中国社会尚未完成的艰巨使命。

顾城——童话诗人

顾城,上海市人,1956年生于北京。“文革”期间随家下放,后开始写作。1993年在新西兰激流岛自杀。代表作《生命幻想曲》、《一代人》、《回归》。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鉴赏:历经黑暗后对光明的顽强渴望与执著追求,成为一种时代象征。

远和近

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回归

不要睡去/不要,亲爱的,路还很长/不要靠近森林的诱惑/不要失掉希望/请用冰凉的雪水/把地址写在手上/或是靠在我的肩膀/度过朦胧的晨光/撩开透明的暴风雨/我们就会到达家乡/一片圆形的绿地/铺在古塔近旁/我将在那儿/守护着你疲倦的梦想/赶开一群群黑夜/只留下铜鼓和太阳/在古塔的另一边/有许多细小的海浪/悄悄爬上沙岸/收集着颤动的音响……

鉴赏:“旅途”和“回归”是人生道路和追求的隐喻,并表现了理想和爱情作为人生精神力量之源的永恒价值。

北岛——新诗潮的领袖

北岛(1949—),原名赵振开,北京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四中,次年成为建筑工人。1978年底创办《今天》杂志(1978—1981),使《今天》成为“新诗潮”运动的核心园地,创作的作品奠定了自己新诗潮的领袖地位,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其诗作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著有《太阳城札记》、《北岛顾城诗选》、《北岛诗选》。

B.第一代诗人艾青《光的赞歌》(节选)、穆旦

暴风雨中的雷情别响/乌云深处的闪山特别亮/只行通过漫长的黑夜/才能喷涌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出火红的太阳

C.第二代诗人公刘、流沙河

公刘——沉雄的风格

既然历史在这里沉思/我为什么不沉思这段历史

流沙河——刚健的风格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1931年生。四川省金堂县人。50年代任《川西日报》副刊编辑,开始陆续发表小说和诗歌。1956年利别人一起创办《星星》诗刊,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文革”后平反。代表作《故园六咏》、《就是那一只蟋蟀》

故园六咏(选一)我家/荒园有谁踩!点点斑斑,小路起青苔。/金风派遣落叶,/飘到窗前,纷纷催债。/失学的娇女牧鹅归,/苦命的乘儿摘野菜/檐下坐贤妻/一针一线为我补破鞋,/秋花红艳无心赏/贫贱夫妻百事哀。

D.食指(1948——),原名郭路生,青少年时期生活于北京。15岁开始写诗,1968年底赴山西插队,1972年在部队时患精神分裂症,1978年重新开始写诗。著有《相信未来)、(1968)、《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1993)等

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吧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撑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我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一一/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痛苦,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相信生命。

八、台湾诗人

余光中(1928——),台湾诗坛著述最丰的一位学者型诗人,生于南京,1948年入厦门大学外文系,开始发表诗作,次年转入台湾大学外文系,逐渐成为台湾诗坛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的重要诗人。著有《莲的联想》、《白玉苦瓜》等十几部诗集。代表作《乡愁》。

寻李白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和羌马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细细地苦吟/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把自己藏起,连太大都寻不到你/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一一而今,果然你失了踪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肝硬化怎杀得死你?/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扣我额头/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于放夜郎毋乃太难堪/至今成迹是你的籍贯/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不如归去归那个故乡?/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一回头囚窗下竞已白头/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而无论出门向西笑,向西哭/长安都早已陷落/这二十四万里的归程/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湎招鹤/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接你回传说里去

母难日(节选)今生今世

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合晓得,我说也没用/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有无穷无尽的哭声/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三十年/我都晓得,我都记得

席慕容(1943——),台湾女诗人,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大江河的意思)。

孩童时随家飘落台湾,先后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和西班牙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十多岁即开始写诗,1981年以诗集《七里香》—举成名,“造成校园的骚动与销售热潮”,次年又推山《无怨的青春》,并著有《诗画》等。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古相思曲

一一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暮与朝。一一古乐府

在那样古老的岁月里/也曾有过同样的故事/还是说今夜是我/就是那个女子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就是几千年来弹着箜篌等待着的/那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就是在莺花烂漫时磋跎着哭泣着的/那同一个人

那么就算我流泪了也别笑我软弱/多少个朝代的女子唱着同样的歌/在开满了玉兰的树下曾有过/多少次的别离/而在这温暖的春夜里啊/有多少美丽的声音曾唱过古相思曲。

九、新生代(8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1.海子(1946-1989),原名查海生,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开始写诗,先后自印诗集《河流》、《传说》、《但是水,水》、《麦地之瓮》(与西川合印),另有长诗《土地》(诗剧)、《太阳》、《弑》等。1989年3月26日于山海关卧轨自杀,留下将近200万字的遗稿,死后由友人编辑出版《土地》、《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海子是以短暂的创作生涯“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有位诗人曾这样评价:海子的存在“不仅对现在、将来,而且对过去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所谓对“过去”的影响,意谓海子的诗作深刻地影响了既往的诗歌历史的风貌和格局。“麦地”和“麦子”是海子以及他的诗友骆一禾的诗中屡屡出现的意象。正因如此,青海诗人燎原把海子和骆一禾称为“孪生的麦地之子”。

五月的麦地

全世界的兄弟们/要在麦地里拥抱/东方,南方,北方和西方/麦地里的四兄弟,好兄弟/回顾往昔/背诵各自的诗歌/要在麦地里拥抱

有时我孤独一人坐下/在五月的麦地梦想众兄弟/看到家乡的卵石滚满了河滩/黄昏常存弧形的天空/让大地上布满哀伤的村庄/有时我孤独一人坐在麦地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没有了眼睛也没有了嘴唇

2.汪国真

如果

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如果你是峰峦/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成平地//如果你是春天/何必为一瓣花朵的凋零叹息//如果你是种子/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着急//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微笑沉默不语

我知道

欢乐是人生的驿站/痛苦是生命的航程/我知道/当你心绪沉重的时候/最好的礼物/是送你一片宁静的天空//你会迷惘/也会清醒/当夜幕低落的时候/你会感受到/有一双温暖的眼睛//我知道/当你拭干面颊上的泪水/你会灿然一笑/那时,我会轻轻对你说/走吧,你看/槐花正香,月色正明

山高路远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不论激越/还是宁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名家赏析:

‚从明天起‛表示时间上的断裂,和过去、现在形成间隔,似乎意味着姿态和目光的转移;‚从明天起‛,语气的断然,像一个单纯的少年在下决心:‚从明天起,我要如何如何……‛然而诗人已选择了的理性自觉的心灵探索无法轻松地中断。

‚做一个幸福的人‛,作为一个具有自主自为能力的人,诗人自然有选择生活的自由,他可以选择去感受‚幸福‛。这里的‚幸福‛被限定在日常生活的意义范围内,主要指向满足日常欲望(物质的以及情感的)、享受世俗快乐,例如‚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与亲人通信,等等。可以在‚关心粮食和蔬菜‛的过程中,感受日常生活本身包含的享受物质快乐、使人休闲放松的内容,欲望的满足具有接近幸福感的可能。从诗句表层含义看,似乎诗人正走出自我的心灵重轭,试图理解、接受、融入‚每一个人‛所能理解的‚幸福‛之中;但同时又矛盾重重。在诗人心目中,这种‚幸福‛更多是一种被体验的过程,它距离诗人苦苦追寻的理想境界仍很遥远——‚幸福‛在这里仍然是一个等同于世俗快乐的、在‚尘世‛中被追寻的东西(过程)。‚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祖国,或以梦为马》)的诗人不会停留、满足于此。这一点在第三章中得到明示。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告诉‛意味着沟通,和人们交流、讨论关于幸福的感受和体验,没有了‚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舒婷《致橡树》)的清高和孤傲;‚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精炼地表述了一种体验: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幸福‛,往往是在一瞬间,如同闪电一般的短暂;而就在‚幸福‛的那个瞬间,那种感受是如同闪电般的直击心灵,带来巨大的冲击。

这样的激情甚至引发了诗人要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的浪漫想象与冲动,显示了一种‚走近‛、‚亲近‛的姿态。‚在海子看来,由于现代文明的畸形,人们无论是在他们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他们关乎历史的记忆的情境中,都日益丧失了对生命作为一种奇迹的感受能力。所以,他认为自己有责任通过诗歌来帮助我们恢复对生命的感受力。洋溢在海子的抒情诗中的种种奇妙而热烈的情感,都与这种审美判断有关。‛(臧棣《向神话致意》)。因而,这种亲近,更多是在与自我生命的内在意识对话,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关心的仍是抽象的命题(这些抽象的命题和思考同样普遍存在于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观念的表述中),具有形而上的指向和自赋的使命感和神圣感,在表面的亲近中透着本真的孤绝。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想象自己有这样一个既可以喂马劈柴关心粮食蔬菜的房子(在现实生活——尘世中的位臵),又有一个超离生活之外,眺望大海(超越尘世的理想彼岸)的姿态和空间。也许,就像他喜爱的梭罗,在瓦尔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登湖畔拥有的那座木屋。这句话在诗的首章末尾出现,表达了既能融入尘世的日常幸福,又保持作形而上之观照和思考的愿望;但在第三章末尾,同样的句子,加了‚我只愿‛这一表示祈使的词语,却表达了另外一种选择,面朝大海,同时就是背对尘世,他将‚在尘世获得幸福‛的祝福赠予‚陌生人‛(或者说是‚每一个人‛),自己还是坚守自我的空间和姿态。

‚春天‛,‚春暖花开‛都是诗人对‚幸福‛生活的想象之境;‚春天‛带来‚光明的景色‛,这是渴望‚复活‛的诗人(《春天,十个海子》)想走进的。

在关于‚幸福‛的感受和想象里,‚马‛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我无限的热爱着新的一日/今天的太阳 今天的马 今天的花楸树/使我健康 富足 拥有一生/从黎明到黄昏/阳光充足/胜过一切过去的诗‛(《幸福的一日——致秋天的花楸树》)。

但是,‚马‛在海子诗中又有特别的象征意义,他喜爱以‚马‛作为自己到达理想之境的载体,如‚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万人都要将火熄灭 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此火为大 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祖国,或以梦为马》);‚青海湖上/我的孤独如天堂的马匹/(因此, 天堂的马匹不远)‛(《七月不远》)等等,‚马‛有时成为诗人高蹈理想的人格映证:‚在长长的,孤独的光线中/只有主要的在前进/只有主要的仍然在前进/没有伙伴/没有他自己的伙伴/也没有受到天地的关怀‛(诗剧《太阳》)。因此,‚马‛在诗中出现,暗示着对尘世幸福留有怀疑,即刻准备出走的‚先行者‛姿态。

综观全诗,诗人对‚幸福‛的抒写有一个潜在的转移过程:在第一节,抒情主人公的简洁明快的表白‚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似乎宣告了他面向尘世,开始了一系列的体验式的行动: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蔬菜等等;第二节诗人表述了‚幸福‛往往是一种瞬间的强烈体验,‚幸福的闪电‛,类似于本雅明描述的那种引起‚震惊‛感的‚体验‛(《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骑马周游世界(或这样的想念),甚或仅仅是关心粮食蔬菜,都会对尚未真正完全投入现世生活的诗人带来种种新奇的、触动平常心的体验。此在的‚幸福‛可以言说,是共同的经验,可以与他人交流、共享。而幸福的闪电所能告诉诗人的,诗人将乐于和别人分享的,本身不具备建立在个体独立而艰辛的探索基础上的独特意义,也无法从中实现主体意识。到了第三节,诗人最终从对幸福的渴望中间离出来,将自我和幸福的追求者区分开:‚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给‛、‚为‛、‚愿‛都是表达祈愿、施与的动词,表明了诗人真诚祝福他人,但自己选择了离开、不介入、拒绝被尘世渗透的姿态和生存方式。诗中的‚你们‛最终变成了‚他们‛,成为对‚他者‛的观照。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在诗的起首的那种对‚幸福‛的渴望,以及‚幸福‛的所指,在诗中被不断地延宕和消解。生存和经验的封闭、局限状态,会助长现实虚空感;或者诗人只能将自己的存在悬系于形而上的层面上,和对于‚幸福‛的想象感受比较起来,诗人更多地感到来自内心追问和内心矛盾困惑的痛苦:‚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 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 痛苦的芒上/麦地/神秘的质问者啊/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答复》);‚在火光中 我跟不上那孤独的/独自前进的、主要的思想‛(诗剧《太阳》)的痛苦——思考的孤独感和焦虑感更为沉重实在,构成了海子诗歌的精神核心。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难得流露的纯真明快,并不能表明诗人已走出困惑,对生存意义和终极价值的追寻以及随后堕入的怀疑已成为诗人无法摆脱的困境。经过了痛苦、漫长的探索,到1989年诗人感到了疲惫,在最后的创作中写了不少抒情诗,最后一首诗作《春天,十个海子》即表达了在春天从‚沉睡‛中复活的渴望,但是同时又意识到自身的分裂:‚十个海子‛和‚最后一个海子‛如此的不同,几乎没有可能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中同意能够读到这种自我分裂——在情绪的延展中分离出差异化了的诗人内心声音。而诗人认可的最终还是退回到自我世界和主观情境中的那一个:‚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写于1989年3月14日诗人去世前不久的诗句似乎是一个预言。

川端康成《临终的眼》里引用芥川龙之介《给一个旧友的手记》的话:‚也许你会笑我,既然热爱自然的美而又想要自杀,这样自相矛盾。然而,所谓自然的美,是在我‘临终的眼’里映现出来的。‛可否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是长久以来感觉到‚黑暗从内部升起‛(《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的海子的一线游离的思绪。

无法复活的海子,随着20世纪80年代理想主义、精英意识的逝去而成为神话(诗人西川称他为‚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在《怀念》的开头说‚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从90年代初起,他的诗歌被批评家广泛关注,甚至一度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海子热‛。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名家赏析

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臵,脚下的土地。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全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思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全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诗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进行象征类比,对攀附(“凌霄花”)和单方面奉献(“险峰”)这两种以一方的压抑、萎缩和牺牲为爱的前提的爱情观,作了深刻的否定。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意识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使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格价值的决心跃然纸上。第二部分正面抒写理想的爱情观。强调这种爱必须有独立的、与对方同等的地位和人格;这种爱,有坚实的根基和感情的的交流;这种爱允许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这种爱能同甘共苦,终身相依。这种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观显示了诗人对新型爱情观和人生价值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一方面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另一方面使作品的题旨不局限于爱情的视野,从橡树与木棉的意象构成中同样可以合理地引申出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时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独立这种道德理想。

诗歌大量采用整齐匀称的语言形式,它们在字、音、义上严格对应,在行上宽泛对应。既有古典诗歌的整齐划一,又有新诗的自由奔放,表现了诗人既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诗风。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热爱生命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象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但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那请去墓地寻找的我的碑文,上面仍会刻着:热爱生命。

我下决心:用痛苦来作砝码,我有信心:以人生作为天平,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的确,我十分珍惜属于我的 那条曲曲弯弯的荒草野径,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的光着脊背走去,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和夏天毒日头热火一般的灼热,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命运挑战的个性,虽是屡经挫败,我绝不轻从。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79年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1968年

黑暗年代里的执著追求

――《相信未来》赏析 作者介绍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队,70年进厂当工人,71年参军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至今仍在精神病院。

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判。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

“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命运》)这种哲学悖论般的诗句对北岛影响很大。我们可以在北岛的《回答》等诗中找到风格类似的句子。

写作背景

《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代表作品之一,写于1968年,在阴云密布的时代,它给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当时诗人20岁,他用朴实平易的文字,将冷静的思考与炽热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间。

1968年正值“文化大革命”处于狂热的巅峰时期,诗人在经历了初期的盲动,被政治浪涛冲向农村“广阔天地”之后,对这场政治运动已有了一些较为清醒的看法,特别是对“文革”中个人命运的遭遇有了切身的感受,曾经有过的热烈、单纯的理想遭到了狂风暴雨的冲刷,内心充满了失落、迷茫和悲哀,但他又不甘于轻易地放弃理想和希望,于是,希望与绝望的剧烈冲突,经由他的笔流淌出来。

主题意蕴

《相信未来》表现出在**年代对充满希望的未来的坚定信念,被评论家称为是一篇“预言性”的诗歌力作。

《相信未来》以极其个人化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意象组接,表现了诗人在那个令人悲哀绝望的年代里真实的灵魂对抗和挣扎,表达了他在绝望之中对人生和民族未来的朦胧而坚定的希望。赏析:

第1节: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节: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又孕育着新的希望

诗的第1、2两节结构类似,作者用几乎相同的句式在对现实进行了象征式描绘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信念。现实是残酷的,诗人选择的意象也大都带有灰暗的色彩,炉台被蜘蛛网查封,贫困缠绕在周围,紫葡萄化成为露水,鲜花也在别人的怀中。这些意象不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饱含着许多矛盾复杂、难以言明的情感。尽管这样,诗人依然支持理想、相信未来。特别是“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这样的诗句,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将残酷的现实、诗人的无助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和理想杂糅在一起,表达了诗人绝望中诞生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

第3节句式稍有改变,但就是这一微小的差异,却能表达出作者情绪的变化,“我要„„”“我要„„”,这两句体现了一种年轻的豪情,一种可以冲破一切、不可阻挡的锐气。年轻,就是“排浪”,就是“太阳”,就是“大海”,就是“曙光”,诗人在这里摆脱了前面两节中的灰色、冷峻的一面,尽管采用色彩明亮的、积极向上的语词,以此来强调心中永不泯灭的理想。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其中,“手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与“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曙光”与“温暖漂亮的笔杆”都是同位关系。将手指比做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比做托住太阳的大海,将笔杆比做曙光,即:手指是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是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漂亮的笔杆是曙光。天边的排浪:象征着时代的暗流。以作者当时的心境(1968年),可理解为时代的潮流

曙光:象征希望。

以当时人们所处的文革环境,内心是比较灰暗的。准确地表达了诗人要用手指拨动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表现了诗人奇诡的想象和壮阔的气势。

以上三节可以看作是诗的第一个层次,每一节的最后都由“相信未来”四个字结尾,而且用冒号把它们凸现出来,如音乐中的主题句反复出现,强化了作品的主旋律。第四节诗人把自己眼前的不幸放到历史的长河里加以考查与认识。现在人们可能缺少是与非,美与丑,真诚与虚伪的判断,但是历史老人会“拨开”“看透”“历史风尘”与“岁月篇章”。

正因为历史是公正的无私的,所以坦然面对“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或者“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因为自己的探索,置身于国家、民族的事业,是顶天立地的“脊骨”——挺拔、坚强,所以相信会得到人们的 “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第5节: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的。第6节: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第4至6节是诗的进一步推进,诗人说出了理由:“我之所以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这是一个转折点,作品的视角由“我”转向了“她”,“她”就是未来,从未来看现在,现在就变成了历史。透过字面,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批判精神。同时他又想告诉人们,这一切是真实的,不可避免的。因此,尽管有“迷途的惆怅”,有“失败的苦痛”,但历史不可抹去,未来将会做出公正的评价。

最后一节是年轻的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喊,诗人放弃了意象的转换,直抒胸臆,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执著和热烈告诉人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无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应该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这一节句式短促有力,节奏也明显加快了,它是作品内在情绪的必然发展,也是其理想与信念的升华。前三节着眼于我是怎样相信未来的,后三节回答的是为什么会相信未来。

艺术特色

1、意象丰富,形象生动。本诗大量运用意象组接的方式,表现内心的失望、矛盾和对未来的执著向往。布满蜘蛛网的锅台、灰烬的余烟、凋落的葡萄、干枯的枝藤、凄凉的大地,是理想崩溃、希望破灭的象征;美丽的雪花、天边的排浪、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的漂亮的笔杆,则是诗人内心的剧烈冲突和不熄的希望之光的体现。形象而又凝练地表达了这一代人从盲目、狂热走向失望与挣扎的内心世界。

2、采用比喻、排比、反复等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了张力和活力。

每一、二句都用排比句式,有力地反衬或烘托了第四句的主题;在三段的反复吟诵中进一步强调了顽强地“相信未来”的主题意蕴。

3、匀称的结构便于诵读。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

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走向远方

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

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

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我们学着承受痛苦。学着把眼泪像珍珠一样收藏,把眼泪都贮存在成功的那一天流,那一天,哪怕流它个大海汪洋。

我们学着对待误解。

学着把生活的苦酒当成饮料一样慢慢品尝,不论生命经过多少委屈和艰辛,我们总是以一个朝气蓬勃的面孔,醒来在每一个早上。

我们学着对待流言。学着从容而冷静地面对世事沧桑,‚猝然临死而不惊,无故加这而不怒‛, 这便是我们的大勇,我们的修养。

我们学着只争朝夕。

人生苦短,道路漫长,我们走向并珍爱每一处风光,我们不停地走着,不停地走着的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

走向远方,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我们从星星走成了夕阳。

第二篇:中国现代诗发展简介(写写帮推荐)

中国现代诗(新诗)简介

新诗定义:中国新诗是“五四”运动中形成的,以白话文为基础,结合外来的诗体模式,并对旧体诗有所吸收的诗歌形式.

一、初期白话诗派: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冰心(五四运动前后)1915—1916年胡适就开始白话诗的写作,他主张“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这一口 号在当年如雷鸣谷应,云流景行,得到广大进步文化界的热烈反响。白话诗很快流行开来,出现了形式风格多样化,而统一于白话的“初期白话诗派”。1.胡适——新诗最早的开拓者。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10年留学美国,成为哲学家杜威的学生,回国任北大教授,五四中提倡文学改良,颇有影响。后任驻美大使,1962年在台湾 病逝。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胡适文存》等著作。《尝试集》是最早的新诗集。

小诗 开的花还不多 且把这一树嫩黄的新叶

当作花看罢。

鉴赏:在这个开风气的时代,先驱者的努力,即便不那么成熟,也自有其价值存在。2.刘半农——强调时代精神。

情歌(教我如何不想她)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起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看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鉴赏:此诗采用歌谣及比兴手法,表现了对故乡和祖国的思念。3.沈尹默——个性的复苏。

月夜

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地站着/却没有靠着。鉴赏:面对当时的人世,诗人追求人格独立、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4。冰心——爱的哲学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州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留学,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人学任教。1919年开始发表小说,模仿泰戈尔的《飞鸟集》出版了.《繁星》、《春水》。(1923),散文集《寄小读者》(1926)等

《纸船——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一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 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合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鉴赏:怀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富余易于空洞,但作者托物寄情,显得生动具体。二:自由诗派郭沫若、戴望舒、湖畔四诗人(二十年代)初期白话诗派尚处于开创阶段,致力于旧诗的否定。1921年以郭沫若为首的诗人们 以创造、战斗为口号的创造社的成立奠定了现实与浪漫主意的新诗传统。1.郭沫若——激情的迸发

郭沫若(1882一1978)。原名开贞,别号鼎堂,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6 年开始白话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诗集《女神),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反映 了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此外还著有诗集《星空》(1923)、《瓶》(1925)、《前 茅》(1928)等,戏剧代表作有《屈原》、《虎符》等。新诗集《女神》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第一本新诗集。代表作:《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炉中媒》、《晨安》、地球,我的母亲》

《女神之再生》节选

太阳虽还在远方,太阳虽还在远方,海水中早听看晨钟在响 丁当!丁当!丁当!鉴赏:激情如闪电惊雷,火山喷发;柔情如消风明月,涓涓流泉。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底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鉴赏:这首诗风格豪放,明朗,音调和谐流畅,隐喻了自己长久和积蓄心中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2.戴望舒——雨巷诗人 《雨巷》内容略

鉴赏: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姑娘在更深的意义上看是诗人的理想。全诗重在暗示和象征,充满悲剧情调,虽隐蔽、朦胧,但并不神秘。3.湖畔四诗人——开情诗之先河

(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冯雪峰),四人在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他们在五 四新文化运动反封建精神的鼓职下组成“湖畔诗社”大胆的歌唱生活和爱情。

山里的小诗

冯雪峰

鸟儿出山去的时候,我以一片花瓣放在它嘴里,告诉那住在谷口的女郎,说山里的花已经开了。

鉴赏:全诗无一情字,却字字皆情。三.新月诗派(20—30年代)新诗以口语入诗,且取得显著成绩,是必须肯定的,不过诗终须讲究节奏韵律,怎样 在口语中提炼出诗的语言,似还没有来得及着意探求,以致不免过分直白松散。针对这 种情况,闻一多在1926年发表《诗的格律》一文,主张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更以自己的创作来印证,得到徐志摩、朱湘、陈梦家诸诗人的应和,迅速形成了以讲求 格律为标志的流派,格律诗派,也就是新月诗派。代表人物:徐志摩、朱湘、冯至、闻一多 1.徐志摩——飞去的诗人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县人。1918年赴美留学,1921年转入英国剑桥大学,同 年开始写诗。1922年回国,次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补”,并与闻一多、朱湘等诗人倡导 “格律诗”写作,成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遇难。生前出版有诗集《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死 后由陈梦家编辑出版《云游集》。徐志摩的诗,以轻盈飘逸、潇洒灵动著称。朱自清形容 他的诗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代表作:《再别康桥》、《沙扬娜拉》 《再别康桥》内容略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鉴赏:这是组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写于1924年作者随印度诗人泰戈尔访日期间写成,是赠别抒情诗中的绝唱。2.朱湘——东方的静的美丽

朱湘(1904—1933),安徽人,192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赴美留学。1929年回国,在安徽 大学任外文系主任,1932年因与校方不和,愤然辞职,此后贫困交加,1933年12月5 日投长江自杀。著有诗集《夏天》、《草莽集》、《石门集》等。

朱湘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之一。他注重诗的形式,讲究音韵格律与“文字的典则”,诗作有鲜明的音乐感。

采莲曲

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日落,微波,/金丝闪动过小河。/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伴,/清净呀不染尘埃。/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拍紧,拍轻,/桨声应答着歌声。//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溪头,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犹。/波沉,波升,/波上抑扬着歌声。//莲蓬呀子多,/两岸呀榴树婆姿,/喜鹊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罗。/溪中,采莲,/耳鬓边晕着微红。/风定,风生,/风飔荡漾着歌声。//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花芳,衣香,/消溶入一处苍茫;/时静,时闻,/虚空里袅着歌音。

鉴赏:本诗以精新幽婉的风格,描绘了“江南可采莲”的优美情境,其中最为人称道的 是它的音乐美。

三、闻一多——忧国忧民的诗人 代表作:《也许》、《七子之歌》、《死水》、《一句话》

也许(葬歌)也许你真的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也许阳光拨了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也许你听这蝗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我就让你睡,我就让你睡,/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地飞。鉴赏:本诗体现了对爱女夭亡的悲伤及对当时社会的愤恨。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名,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 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4.冯至——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冯至(1905一1993),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外文系,大学时代开始写诗,著有《昨日之瞅》(1927年)、《北游及其他》(1929),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 人”。抗战之后执教西南人。1941年创作了27首十四行诗,迎来了诗歌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十四行集》也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重要的诗集之一。冯至对新诗的贡献之一是他的叙事诗创作。中国古典诗歌历来缺乏叙事传统,在这种背景下,冯至的尝试就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追求。他在20年代创作的几首叙事诗,如《帷幔》、《蚕马》等被朱自清誉为“堪称独步”。

蚕马

当着那天边才染了春霞,/当着那溪旁开遍了红花,/当着我痴情化成了火焰,/我便悄悄地走在她的窗前。/我说,姑娘啊,蚕儿正在初眠,/您的情怀可曾觉得疲倦?/只要您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那么、不必探出窗儿来问我:“你是谁?”

在那时,年代真荒远,/路上少行车,水上不见船,一一/在那荒远昏黄的里边,/给了我多少苍凉的伤感,/是一个可怜的少女,/没有母亲,慈父又远离,/临行的口才侯嘱咐她,/“好好地看护着这田园数亩!”/院中一匹白色的骏马,/慈父眼望着女儿,手指着它,一一/“它会驯良的为你耕作,/它是你忠实的伴侣!”/女儿不懂得什么是别离,/不知慈父住天涯,还是海际?/依旧是风风雨雨地,/可是田园呀,一天比一天荒寂!“父亲呀,你几时才能够归来?/来日呀,真是汪洋的大海,一一/马,你可能渡我到海的那边,/去寻找父亲的笑脸?”/她倦倦地望着衰花枯叶,/轻执着骏马的鬣毛,/“如果有一个亲爱的青年,/他必定肯为我走遍天边!”

她的心内蒙蒙想,/浮尘中浮着将落的夕阳,/不由得有一个含笑的青年,/在她的面前荡漾一一/忽地一声响亮的嘶鸣,/悚悚地将她的痴魂惊醒,/骏马已经投入了平荒的远景,/同时也消逝了。她面前的幻想!

当着那温温的柳絮成团,/当着那彩色的蝴蝶翩翩,/当着我的心中正燃着火焰,/我便悄悄地走在她的窗前。/我说,姑娘啊,蚕儿正在安眠,/您的情怀可曾觉得疲倦?/只要你听得我的歌声落了泪,/那么不必探出窗儿来问我:“你是谁?”

荆刺生遍了她的田园,/烦闷占据了她的日夜,/在她那孤孤单单的窗前,/只有些喳喳的麻雀。一日又傍着窗儿发呆,/路上远远地起了尘埃一一(她早已不作这个梦了,/这个梦早巳在她的梦外!)现在呀,远远起了尘埃/骏马寻着慈父归来!/父骑在骏马的背上,/马的嘶鸣变作了和 谐的歌唱。/父吻着女儿的鬓边,/女拂着慈父的征尘;/马却跪在她的身边,止不住汗水淋淋。

父像是宁静的大海,/她正如莹晶的皎月、/月投入海的深怀,/净化了这枯闷了的世界!?只是马跪在她的床畔,/整夜地涕泗涟涟,/目光仿佛明灯两盏一一/“姑娘啊,我为你走遍了天边!”/她拍着马头向它说,/“快快地去到田园工作!/你不要这样的癫痴,/提防着父亲要杀掉了你。”/它一些儿鲜草也不咽,/半瓢儿清水也不饮,/不是向着她的面庞长叹,便是昏昏在她的身边睡寝。

当着凋落了黄色的靡芜,/当着那黑衣燕子呶呶,/当着我的怀中还燃着余焰,/我便悄悄地走在她的窗前。/我说,姑娘啊,蚕儿正在织茧,/你的情怀可曾觉得疲倦?/只要您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那么不必探出窗来问我“你是谁?’’

黑夜里,空空旷旷地,/窗外是狂风暴雨;/壁上是挂着一件马皮,/是她唯一的伴侣!/“慈爱的父亲,/雷霹雳,电光芒一一/丢下了你的女孩儿,/又是恐惧,又是凄凉。”/“亲爱的姑娘,/您不要凄凉,不要恐惧!/我愿生生世世保护着,/保护着您千金玉体!”马皮里发出沉重的语声,/她的心儿怦怦,发儿悚悚,/电光射透了她的全身,/皮又随着雷声闪动。/依着风声哀诉,/伴看丙滴悲啼!/“我生生世世保护您,/只要您好好地睡去刹那间是个青年的幻影,刹那间是那骏马的狂奔,/在那大地将要崩颓的一瞬,/马皮紧紧裹住了她的全身!姑娘啊。我的歌儿还未唱完,/无奈呀,我的琴弦已断;/我惴惴地坐在您的窗前,/再续上那最后的一段一一

一霎时风雨都停住,/皓月收束了雷同电;/马皮裹住了她的身儿,/月光中化作了雪白的丝蚕。一九二五年初夏

鉴赏:冯至不仅抒情诗写得颇具特色,而且叙事诗也“堪称独步”(朱自清:《中国新文 学大系.诗集)序》。他在二十年代创作的叙事诗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是题材皆取自 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这是因为他早年在北京大学德文系学习,接受了德国的民谣的影 响。其二是所描写的皆为凄婉动人的爱情悲剧,反映了“五四”之后广大青年对爱情自 由和婚姻自主的愿望和渴求。在叙事诗中,诗人一般不作白我感情的直接抒发,而是在 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过程中表露自己的感情倾向和审美理想。

四、左联诗歌统一战线(三十年代)何其芳、卞之琳、臧克家、艾青、田间 1.何其芳——从精致的感伤到青春的颂歌

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却终日流连于散文 和诗歌创作中,著有散文集《画梦录》、诗集《预言》、并与卞之琳、李文田合著诗集 《汉园集》。1938年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建国后长期担任中国社 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之职。

花环

——放在一个小坟上 开落在幽谷里的花最香,/无人记忆的朝露最有光,/我说你是幸福的,小玲玲,/没有照过影子的小溪最清亮。//你梦过绿藤缘进你窗里,/金色的小花坠落到你发上,/你为檐雨说出的故事感动,/你爱寂寞,寂寞的星光。/你有珍珠似的少女的泪,/常流着没有名字的悲伤,/你有美丽的使你忧愁的日子,/你有更美丽的夭亡。2.卞之琳——暗示中的哲理

卞之琳(1910—),江苏海门人。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第二年开始写诗,著有诗集《渔目集》(1935)以及《汉园集》(1936,与何其芳、李文田合著),是30年 代“现代派”诗人群中的代表诗人之一。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鉴赏:本诗在意象层面具有一种古典主义的幻美特征,表达了相对主义观念或人生 的互相装饰性。

3.臧克家——泥土诗人

臧克家(1905—),山东诸城人。18岁以前生活在农村,1923年入山东省第一师范学 校并开始写诗,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著有《烙印》、《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以“泥土诗人”而著称。代表作:《老马》、《罪恶的黑手》

难民(节选)日头堕到鸟巢里,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

三代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地上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

鉴赏:本诗质朴、简洁,表达了对旧社会农比的深切同情。内容上可以理解为空间 的并列或时间的延续。4.艾青——土地的歌者

艾青(1910—1996),著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考入国立西湖艺术院绘画系学习,1929年春赴法国巴黎勤工俭学,1932年回国,同年7月因参加左翼美术运动而被捕入狱,在狱中创作了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抗战初期辗转西北和西南,1941年赴延安。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旷野》、《黎明的通知》等。代表作:《大堰河——我和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黎明的通知》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我被暴风雨所打击着土地,这永远 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 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鉴赏:“土地”构成了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其中凝聚着对祖国和大地母亲的深深的爱,也凝聚着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5.田间——抗战的诗人 代表作:《给战斗者》、《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 是奴隶!”

五、抗日诗人统一战线(四十年代)卢沟桥头一声炮响,中国人民抗日的狂飙爆发了。而诗人们在民族危亡时刻,一个 个挺身而出,没有了老中青的区别,也没有了派系和艺术倾向的划分,当时革命现实主 义和革命浪漫成了诗歌的主流。“象征派”、“新月派”、“现代派”以及躲在象牙塔之中的“汉园”诗人,也从“风月”中走向了现实。卞之琳不再“站在桥上看风景”,而到了西北战区,写下了《慰劳信集》;何其芳从“画梦”里走出,投向战斗的队列中,开始了一个完全崭新而质朴真诚的人生,在《夜歌》里歌唱“生活是多么广阔!”;戴望舒收起了彷徨《寸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更不用说田间擂响着更响亮的鼓点从华北奔赴华北战场:艾青高擎着《火把》穿过《复活的土地》走向延安:由胡风经营,以田间、艾青奠基的“七月派”(它正是为了不忘“七·七事变”而命名的),则覆盖了全中国。的确是“斗争养育了文学”,从这斗争里面成长的文学,又反转来养育了这个斗争(胡风《七月·代致辞》)。李季:代表作《王贵与李香香》——采用民歌形式

六、建国后到七十年代中期 1.贺敬之代表作:《回延安》、《桂林山水歌》 2.郭小川代表作:《乡村大道》、《甘蔗林——青纱帐》、《秋歌》

七、A.新庄潮——朦胧诗派(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代表诗人:舒婷、顾城、北岛

70年代末80年代初,平静的中国诗坛发生了倾斜和断裂。一群名不见经传青年,带着“文革”中心上的累累伤痕,带着与黑暗动荡的过毫不妥协的决绝情绪,带着刚 刚复苏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被遏制多年的人道主义思潮,带着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使命 感,在赞扬与诅咒交加、掌声与嘘声并起、鲜花与臭鸡蛋同时抛来的情况下走上了诗 坛。他们的诗一反过去的直白议论与抒情,着意将生活的秘密溶解在意象中,将深挚而 多层次的情感寄寓在冷隽的暗示与象征中,不再按现实时空秩序,而是按诗人情感的 流向和想象的逻辑来重新安排世界。诗中的意象不再是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射,而是经过 诗人心灵世界的过滤与改造,有所模糊,商所变形。于是“朦胧诗”这一带有戏谑与调 侃色彩的非正式的名称之内,风靡一时,占尽风骚,对整个诗坛,尤其是对青年的诗歌 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1。舒婷——“朦胧诗”的代表 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泉州人。1977年开始发表诗作,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代表作《致橡树》和《会唱歌的鸢尾花》、《神女峰》。

神女峰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鉴赏:这是一首爱情诗,但它的内涵却己超出一己爱情感受,成为历经十年浩

劫的中国女性关于爱情理想和人格理想的宣言。也表明人格启蒙到80年代初期仍是 中国社会尚未完成的艰巨使命。2.顾城——童话诗人

顾城,上海市人,1956年生于北京。“文革”期间随家下放,后开始写作。1993年在新 西兰激流岛自杀。代表作《生命幻想曲》、《一代人》、《回归》。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鉴赏:历经黑暗后对光明的顽强渴望与执著追求,成为一种时代象征。

远和近

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回归

不要睡去/不要,亲爱的,路还很长/不要靠近森林的诱惑/不要失掉希望/请用冰凉的雪水/把地址写在手上/或是靠在我的肩膀/度过朦胧的晨光/撩开透明的暴风雨/我们就会到达家乡/一片圆形的绿地/铺在古塔近旁/我将在那儿/守护着你疲倦的梦想/赶开一群群黑夜/只留下铜鼓和太阳/在古塔的另一边/有许多细小的海浪/悄悄爬上沙岸/收集着颤动的音响…… 鉴赏:“旅途”和“回归”是人生道路和追求的隐喻,并表现了理想和爱情作为人生 精神力量之源的永恒价值。

3.北岛(1949—),原名赵振开,北京人。1968年毕业丁北京四中,次年成为建

筑工人。1978年底创办《今天》杂志(1978—1981),使《今天》成为“新诗潮”运动的 核心园地,创作的作品奠定了自己新诗潮的领袖地位,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其诗作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著有《太阳城札记》、《北岛顾城诗选》、《北岛诗选》。B.第一代诗人艾青《光的赞歌》(节选)、穆旦

暴风雨中的雷情别响/乌云深处的闪山特别亮/只行通过漫长的黑夜/才能喷涌出火红的太阳

C.第二代诗人公刘、流沙河

1、公流——沉雄的风格

既然历史在这里沉思/我为什么不沉思这段历史

2、流沙河——刚健的风格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1931年生。四川省金堂县人。50年代任《川西日报》副刊编辑,开始陆续发表小说和诗歌。1956年利别人一起创办《星星》诗刊,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 子,“文革”后平反。代表作《故园六咏》、《就是那一只蟋蟀》

故园六咏(选一)我家/荒园有谁踩!点点斑斑,小路起青苔。/金风派遣落叶,/飘到窗前,纷纷催债。/失学的娇女牧鹅归,/苦命的乘儿摘野菜/檐下坐贤妻/一针一线为我补破鞋,/秋花红艳无心赏/贫贱夫妻百事哀。

D.食指(1948——),原名郭路生,青少年时期生活于北京。15岁开始写诗,1968 年底赴山西插队,1972年在部队时患精神分裂症,1978年重新开始写诗。著有《相信未 来)、(1968)、《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1993)等

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吧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撑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我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一一/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痛苦,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相信生命。

八、台湾诗人

l、余光中(1928——),台湾诗坛著述最丰的一位学者型诗人,生于南京,1948年

入厦门大学外文系,开始发表诗作,次年转入台湾大学外文系,逐渐成为台湾诗坛的重 要诗人。著有《莲的联想》、《白玉苦瓜》等十几部诗集。代表作《乡愁》

寻李白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和羌马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细细地苦吟/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把自己藏起,连太大都寻不到你/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一一而今,果然你失了踪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肝硬化怎杀得死你?/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扣我额头/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于放夜郎毋乃太难堪/至今成迹是你的籍贯/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不如归去归那个故乡?/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一回头囚窗下竞已白头/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而无论出门向西笑,向西哭/长安都早已陷落/这二十四万里的归程/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湎招鹤/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接你回传说里去

母难日(节选)

今生今世

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合晓得,我说也没用/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有无穷无尽的哭声/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三十年/我都晓得,我都记得

二、席慕容(1943——),台湾女诗人,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大江河的意思)。

孩童时随家飘落台湾,先后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和西班牙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十多岁即开始写诗,1981年以诗集《七里香》—举成名,“造成校园的骚动与销售热潮”,次年又推山《无怨的青春》,并著有《诗画》等。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古相思曲

一一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暮与朝。一一古乐府

在那样古老的岁月里/也曾有过同样的故事/还是说今夜是我/就是那个女子

就是几千年来弹着箜篌等待着的/那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就是在莺花烂漫时磋跎着哭泣着的/那同一个人

那么就算我流泪了也别笑我软弱/多少个朝代的女子唱着同样的歌/在开满了玉兰的树下曾有过/多少次的别离/而在这温暖的春夜里啊/有多少美丽的声音曾唱过古相思曲.

九.新生代(8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1.海子(1946-1989),原名查海生,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 律系,1983年开始写诗,先后自印诗集《河流》、《传说》、《但是水,水》、《麦地之 瓮》(与西川合印),另有长诗《土地》(诗剧)、《太阳》、《弑》等。1989年3月26 日于山海关卧轨自杀,留下将近200万字的遗稿,死后由友人编辑出版《土地》、《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海子是以短暂的创作生涯“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有位诗人曾这样评价: 海子的存在“不仅对现在、将来,而且对过去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所谓对“过去” 的影响,意谓海子的诗作深刻地影响了既往的诗歌历史的风貌和格局。

五月的麦地

“麦地”和“麦子”是海子以及他的计友骆一禾的诗中屡屡出现的意象。正因如此,青海诗人燎原把海子和骆一禾称为“孪生的麦地之子”。

全世界的兄弟们/要在麦地里拥抱/东方,南方,北方和西方/麦地里的四兄弟,好兄弟/回顾往昔/背诵各自的诗歌/要在麦地里拥抱

有时我孤独一人坐下/在五月的麦地梦想众兄弟/看到家乡的卵石滚满了河滩/黄昏常存弧形的天空/让大地上布满哀伤的村庄/有时我孤独一人坐在麦地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没有了眼睛也没有了嘴唇

2.汪国真

如果

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如果你是峰峦/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成平地//如果你是春天/何必为一瓣花朵的凋零叹息//如果你是种子/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着急//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微笑沉默不语

我知道

欢乐是人生的驿站/痛苦是生命的航程/我知道/当你心绪沉重的时候/最好的礼物/是送你一片宁静的天空//你会迷惘/也会清醒/当夜幕低落的时候/你会感受到/有一双温暖的眼睛//我知道/当你拭干面颊上的泪水/你会灿然一笑/那时,我会轻轻对你说/走吧,你看/槐花正香,月色正明

山高路远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不论激越/还是宁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第三篇:中国现代诗精选

1.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2.旅程

汪国真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叶萧瑟 晚来风急地

垂下头颅

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无论走向何方

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 从别人那里 我们认识了自己 3.山高路远

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不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4.只要明天还在 汪国真

只要春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冬雪终会悄悄融化 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5.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示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七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 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6.回答 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7.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8.别

顾城

在春天,你把手帕轻挥,是让我远去,还是马上返回?

不,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因为,就象水中的落花,就象花上的露水……

只有影子懂得,只有风能体会,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还在心花中纷飞…… 9.远和近

顾城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10.红帆船 北岛 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路,怎么从脚下延伸 滑进瞳孔的一盏盏路灯 滚出来,并不是星星 我不想安慰你 在颤抖的枫叶上 写满关于春天的谎言 来自热带的太阳鸟 并没有落在我们的树上 而背后的森林之火 不过是尘土飞扬的黄昏 如果大地早已冰封 就让我们面对着暖流 走向海

如果礁石是我们未来的形象 就让我们面对着海 走向落日 不,渴望燃烧 就是渴望化为灰烬 而我们只求静静地航行 你有飘散的长发 我有手臂,笔直地举起

11..宣告

北岛

也许最后的时刻到了 我没有留下遗嘱 只留下笔,给我的母亲 我并不是英雄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宁静的地平线

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 我只能选择天空 决不跪在地上 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 好阻挡自由的风 从星星的弹空里 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12..一切

北岛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一切往事都在梦中 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13..背影

汪国真

背影,总是很简单 简单,是一种风景 背影,总是很年轻 年轻,是一种清明 背影,总是很含蓄 含蓄,是一种魅力 背影,总是很孤零 孤零,更让人记得清 14..不要急于相见

汪国真 不要急于相见

为天空再留一朵洁白的梦幻 洁白的梦幻 雨打芭蕉 泪湿栏杆

不要急于相见 等庭院盛开温馨的玉兰 温馨的玉兰 举杯把盏 花好月圆

不要急于相见 既然已分别了很久很久平安便是夙愿

离愁终有尽 相思诉不完

但是,我更乐意

为什么要别人承认我 只要路没有错 名利从来是鲜花 也是枷锁

无论什么成为结局 总难免兴味索然 流动的过程中 有一种永恒的快乐

尽管,我有时也祈求 有一个让生命辉煌的时刻 但是,我更乐意 让心灵宁静而淡泊

15.淡淡的云彩悠悠地游

汪国真

爱,不要成为囚 不要为了你的惬意 便取缔了别人的自由 得不到 总是最好的 太多了 又怎能消受 少是愁多也是忧 秋天的江水汨汨地流

淡淡的雾 淡淡的雨

淡淡的云彩悠悠的游

16.感谢

汪国真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17.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汪国真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

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18.我知道 汪国真

欢乐是人生的驿站 痛苦是生命的航程 我知道

当你心绪沉重的时候 最好的礼物

是送你一片宁静的天空

你会迷惘 也会清醒 当夜幕低落的时候 你会感受到 有一双温暖的眼睛

我知道

当你拭干面颊上的泪水 你会灿然一笑 那时,我会轻轻对你说 走吧 你看 槐花正香 月色正明

19.走向远方 汪国真

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

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

我们学着承受痛苦。学着把眼泪像珍珠一样收藏,把眼泪都贮存在成功的那一天流,那一天,哪怕流它个大海汪洋。

我们学着对待误解。

学着把生活的苦酒当成饮料一样慢慢品尝,不论生命经过多少委屈和艰辛,我们总是以一个朝气蓬勃的面孔,醒来在每一个早上。

我们学着对待流言。

学着从容而冷静地面对世事沧桑,“猝然临死而不惊,无故加这而不怒”,这便是我们的大勇,我们的修养。

我们学着只争朝夕。

人生苦短,道路漫长,我们走向并珍爱每一处风光,我们不停地走着,不停地走着的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

走向远方,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我们从星星走成了夕阳。

20.旅行 汪国真

凡是遥远的地方 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 不是诱惑于美丽 就是诱惑于传说

即使远方的风景 并不尽如人意 我们也无需在乎 因为这实在是一个 迷人的错

仰首是春 俯首是秋 愿所有的幸福都追随着你 月圆是画 月缺是诗回答

第四篇:中国现代诗四首

中国现代诗四首

教学目的:

1.抓住关键词句,理清四首诗的思路。2.通过抓手法、意境和主要意象把握内容大意。

3.掌握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感悟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内容和思路。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与内容关系。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方法:整体感知与重点辨析欣赏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鉴赏《再别康桥》

一.新课导入:听朗读录音,谈感受。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1.作者: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回国后写了一些积极向上的诗文其代表做是《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沙扬拉拉》《这是一个怯懦的世界》等。“新月派”的主要人物还有闻一多《一句话》、朱湘《情歌》《关外来的风》等。

2.背景:一种说法是,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风景修理的康河两岸,他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他完全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这首诗。

另一种说法是,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比较忙,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位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的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三.听朗读录音,确认生字,然后竞读课文。

畔()

荡漾()

荇()

榆()

篙()

斑斓()

笙箫()四.赏析全诗: 1.第一节:“轻轻的”反复,“西天的云彩”拟人,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2.第二节:采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了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

3.第三节:采用拟人和比喻手法,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在这仙境般的地方,诗人受到感染,情愿做一条水草,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康轿对诗人的欢迎态度;而“甘心”两字,也正写出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4.第四节:采用比喻手法写榆树下的清潭。参照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见《语文读本》第三册),可知这所谓“榆阴下的一潭”即指拜伦潭,在康河上游,相传拜伦曾在那里游玩。那榆树浓阴覆盖着的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可以让人想象那五彩斑斓的景色充满了多么醇厚的诗意!在这里,诗人融情人景,诗人的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5.第五节:设问、拟物和夸张手法使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似乎已经忘记了他要离别康桥而去了,他挥着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去寻他“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诗人的快乐到达顶点。

6.第六节:本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情绪低落下来,消失了的梦竟无法追回,他已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地吹奏别离的笙箫,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就连青草丛中的夏虫似乎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往日欢愉的康桥,今晚也沉默了,一切的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而沉默了。“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将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极致。

7.第七节: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五.总结诗歌特点:

1.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其次,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其三,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 草”“星辉”等自然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2.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

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拍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都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3.表现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从侧面表现了五四以来的时代精神

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他发现的“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在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六.作业:

课后练习一;针对徐志摩“回归自然”的问题,写一段200字的评论文章。七.板书设计:(略)

第二课时

赏析《死水》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

(二)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

(三)鉴赏《死水》深沉感情、丰富的象征和讲究格律的特点。

(四)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死水》究竟象征着什么?

分析:一般人认为,《死水》一诗,从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随时地不同,至少有三重意义。

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

此诗的后面,署有创作时间:1925年升月。正是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先生谁备提前回国的前夕。留美期间闻先生的情绪,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是由于他在美国身受种族歧视之苦,对美国社会那种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一是对自己的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思念。在这种情绪支配下,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反帝激情的诗篇,如《孤雁》、《太阳岭》、《记菊》等。这种爱国反帝的激情,更集中地表现在他回国前夕所写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死水》等诗中,如诗人所说,这些诗是“历年旅外因受尽帝国主义的闲气而喊出的不平的呼声”。

诗人是这样描写“死水”的外表的:一池的“绿酒”,上面有绿的“翡翠”、红的“桃花”、闪光的“罗结”和灿烂的“云霞”,还“飘满了珍珠”,又有“歌声”。诗人又是这样揭示“死水”的内里的:里面有的是“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这些污秽的东西在这里霉烂、发酵;那翡翠便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锈,罗结是油腻的光,云霞是霉菌,绿酒是一沟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见,“死水”的外表的华美,只是污秽和垃圾的霉变。

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第二重意义: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死水》虽然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其原意如上所述。那么,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闻一多先生,才特意把它拿出来发表,又有什么新的含意呢?

1926年3月18日,就是鲁迅说的“民国以来的最黑暗的一天”,段棋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杀请愿的爱国学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态度是这样的决绝、激烈!

第三重意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他结束了诗人的生涯走进了学者的书屋。

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只有封面的上方贴有小小的金色签条,写着书名与作者。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这个时候,《死水》一诗和《死水》这一书,又有了另外一层寓意了。

到这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实激愤而又失望的情绪,也表现了他与反动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

(二)如何理解诗中的翡翠、桃花、罗结及云霞等形象构思的作用?

分析: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纸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人思考的魅力。

3.《死水》是如何体现闻一多先生新格律诗创作“三美”主张的?

分析:闻一多先生要求新格律诗具有三种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请“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死水》,就是他新诗理论的尝试与实验的最完美的作品。这首诗从第二行起,每一行都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即两或三个字组成的音尺,也叫音组、音步或顿)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也一样多;全诗都用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丑恶、银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统、云霞等词 语,安排妥帖,缕金错采,在视觉上令人目眩神摇;每行诗收尾的都是双音词,读起来音调和谐。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与融合。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吟诵作品。

1.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所体现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学生按照诗歌的节奏、韵脚,反复吟诵作品。师生明确:

《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从形式看,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齐;从韵律看,各大体均押。abcd型的二四脚韵,每行诗又以四音节为主。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的节奏十分鲜明。全诗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反复吟诵,建筑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自可领悟。

2.让学生在吟诵中把握诗中的意象,再造想象,创造出各自心中的诗的意境。

教师可选择一条臭水沟、二三十年代的美国社会,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及三十年代前后的中国等幻灯或录像,让学生结合不同的画面吟诵作品,从而体味诗人经过运思而构成的寓意深刻的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师生明确:

“形象大于思想”,诗尤其如此。

意象是诗人创造想象的产物,怎样体会诗中的意象,取决于吟诵者的再造想象。一个人所处的时代,所站的立场,所经历的生活以及所具有的思想倾向等,都会影响其审美趣味,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优秀诗歌的浓厚的欣赏趣味。

怎样理解“死水”这一意象的寓意,不要强求统一。可以具体到一条臭水沟,也可以抽象到物极必反的哲理。象征的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抑或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的中国,还是表面极其繁荣的美国,甚至是整个世界,应由学生去联想,允许他们见仁见智。

(二)整体感知。

1.让学生结合书下注解及教师对重点、难点的分析,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作品的基础上,把握诗作的大意。师生明确:

全诗5节。

第1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无可救药是它的特征。爽性让它彻底烂掉,使丑恶更加昭彰。

第2节,直承第1诗节的3、4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这4句类似反语,“翡翠”“桃花”“罗统”“云霞”看成是正面写死水的美。

第3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霉烂的死水“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产物----“水珠”们如鱼得水,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与那些借机事生的“花蚊”臭味相投,共享这“一沟绿酒”。

第4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诗人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仿佛空山闻鸟语般以动显静。

第5节,诗人在前4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3句中的“丑恶”,究竟怎么理解,几十年来看法不一。朱自清先生在给《闻一多全集》写的序言中引了这四句,他认为“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恶贯满盈,‘绝望’才有希望”,臧克家不同意这一说法,认为“应该把‘丑恶’意会为黑暗现实的反面,也就是理解为革命”。(《诗刊》1979年第四期)“丑恶”究竟作何解,应允许学生从作品的实际出发,见仁见智。

总之,诗人围绕“死水”的呆滞、肮脏和霉烂,创造出一系列丑恶的意象,将痛恨的感情隐藏在反讽的背后。

教师板书:(略)

(三)朗读

(四)课后练习。

1.学生完成练习一。

2.写一篇对《死水》内容、写法评析的文字,不少于300字。

[小资料] 闻一多的”三美”

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新格律诗心学而且有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谓“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诗集机构就是这一书一创作。作理率的最好实践。

(四).总结诗歌特点:

1.寄托和象征

对《死水》的寄托有不同的看法。比较流行的一种认为,全诗是一种隐喻。它以一沟死水比喻那个黏滞的流不动的、沤的发臭的、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死水”再加上“绝望”,是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表现了鲜明的批判精神。

对《死水》的象征意义也有几种说法。(1)“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2)象征北洋政府。当时腐败的北洋军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3)象征黑暗的中国现实。

2.反讽手法的运用

诗人接见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和批判了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词句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3.绘画美的语言色彩

《死水》本来写的是一沟发臭的死水,但所用的语言色彩却十分鲜明。这里有翡翠绿、桃花 红、珍珠白,有五彩缤纷的“罗绮”,有鲜艳照人的“云霞”。这些艳丽的色彩显示出的是油画般的“绘画美”。

第三课时 赏析 《我爱这土地》《老马》

一.导入《我爱这土地》:

这首诗无固定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把握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并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全诗感情波澜起伏,诗意层层递进。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1.作者:

2.背景: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然后分析鉴赏:

1.第一节: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做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并运用一系列意象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诗人借鸟儿死后羽毛腐烂在土地里表达诗人对土地的眷恋,隐含了献身之意。

2.第二节: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四.总结特点:

1.写实和象征交织

诗人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有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具体说来,下面的说法也算是一种理解。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可以看作充满生机的解放区的象征。

2.强烈的抒情色彩

诗人用饱含浓情的诗笔书写抗战现实,歌唱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诗人更像那只痴情的鸟儿,声嘶力竭之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鸟儿对土地的痴情,就是诗人愿为祖**亲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

五.《老马》赏析:

老马 教学目标

(一)鉴赏《老马》深沉的感情,丰富的象征意蕴。

(二)体会这首诗讲究格律的特点。难点、重点分析

(一)《老马》这首诗并没有存心用老马去象征农民的命运,但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读者和选本的注释家,都说写的是受苦受难的旧社会的农民?

分析: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享受,同时又是一种艺术再创造。作品的意义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作品本身,一是读者的赋予。所以要承认文学鉴赏中的差异性,也要承认欣赏者的理解可能超过或有别于作者的原意。有人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鲁迅曾说过:“《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见《集外集拾遗补编》)臧克家曾说过:从表面上看,写的是一匹负重受压、苦痛无比、在鞭子的抽打之下,不得不向前挣扎的老马。但几乎所有的读者和选本的注释家,都说写的是受苦受难的旧社会的农民。原因是老马的形象塑造,舍其形而传其神。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于写它的命运,感受和心境,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诗人越是突出老马的忍辱负重、善良忠厚,就越能激发读者对被压迫而不觉悟农民的同情,激起对旧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愤怒和诅咒。因此,《老马》形象的塑造充分体现了“形象大于思想”的特点。

(二)怎样理解全诗“朴素凝炼”的语言风格?

分析:《老马》歌咏的是一匹老马轭下的生活,却象征地概括了多少年来农民背上的苦难的重荷。全诗朴素凝炼,用词精彩传神。“扣”、“飘”字,准确、生动、逼真,有力地表现了老马受压迫的深重,平中见奇;“横竖”、“咽”字,朴素、凝炼形象地道出了老马的坚忍。

不用柔曼的音调来诉说个人的哀乐,也很少用热烈的呼声来抒发对于旧世界的愤懑,而是用经过锤炼的诗句,抒写旧中国农民的苦难与不幸,勤劳与坚忍,让读者从咀嚼和回味中体会诗人深沉的感情。减克家正是以此独特的风格,为三十年代的诗坛吹来一阵清新的风,引起读者的注意和重视。教学过程设计

(一)吟诵作品。

1.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的“建筑美”和”音乐美”。

学生按照诗歌的节奏、韵脚,反复吟诵作品。师生明确:

《老马》在形式上讲究“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全诗共两节,每节四句,每句基本上是八个字,隔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一种“建筑美”和“音乐美”。

2.让学生在吟诵中把握诗作的形象。

师生明确:“老马”是贫苦农民的真实写照。中国农民的苦难与不幸、勤劳与艰辛,剥。削阶级的贪婪与残忍,作者的同情与债爆,都通过“老马”这雕塑一般的形象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来。

(二)整体感知。

1.笔者及写作背景。

臧克家,出生于山东诸城县的农村,从小熟悉农村,热爱农民,所以他的诗篇多为歌唱农村之作。1933年《烙印》出版,翌年又出版《罪恶的黑手》。这正是“现代派”颓废诗风遭到读者厌弃的时候,减克家的描写农民形象和乡村景色的诗篇为诗坛吹来一阵清新的风,因此立刻引起文学界的注意和重视,并且为新诗反映农村生活开拓了崭新的天地。

《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就有一种压力。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具体地感受到减克家30年代新诗创作的成就和特色。

2.感受内容大意。

《老马》简短八句,塑造了一个不堪重负的老马的悲惨形象。

第1节,写装车。

前两句的“总得”与”横竖”相呼应,侧面表现出主人贪婪、残忍,让老马超负荷运载,同时也写出老马倔强、坚忍的性格,把一腔悲愤深埋在心里。后两句实写装车,一个“扣”字,一个“重”字,·把老马负重受压的惨状刻画得极为生动、深刻,主人的冷酷,老马的痛苦,都包含在其中了。

第2节,写扬鞭出发。前两句是虚写,刻画老马的悲愤而又无望的心理。后两句写实,“一道鞭影”,活现出主人的凶狠、无情。在这样严酷的压迫下,在“前面”等待老马的又是什么呢?诗人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教师板书:

老马

装车(实写)--扬鞭出发(虚实结合)

老马(农民);倔强、坚忍、悲愤、无望

主人(统治者):贪婪、残忍、凶狠、无情

作者:同情、不平、愤怒、诅咒

[小资料]

自己的

我的每一首诗,都是经验的结晶,都是在不吐不痛快的情况下写出来的,都是叫苦痛迎着,严冬深宵不成眠,一个人咬着牙龈在冷落的院子里,在阿卜的寒风下,一句句,一字字的磨出来的,压榨出来的。

-臧克家《我的诗生活》 六.作业:

课后练习三;仿写一首小诗,歌唱某种事物。第四课时

赏析《赞美》和《断章》

一.朗读导入:这首诗规模宏大,自始至终,澎湃着火热的激情,诵读时须注意两点:

一是体会蕴藏在诗行里的强烈的感情,揣摩作者痛苦的悲怆的真切感受;二是注意每节诗末尾一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反复吟唱的深厚意味,这是作者发自肺腑的带血的呼喊。二.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

穆旦,原名查良铮,1918年出生,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师生从长沙步行至千里之外的边城昆明。1940年毕业后留校。1942年5月毅然加入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这些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抗战以来他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了双重考验,长沙至昆明的艰苦之旅,在诗人眼前展开的是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现实,使他产生对民族生存现状的痛苦记忆。这种见闻和经理引起诗人对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的深思。《赞美》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坚韧的生存力的礼赞。三.鉴赏分析全诗

1.第一节:

诗人仿佛站在历史的高度,鸟瞰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用密集的意象群来充分展现眼中所见。这大地是辽阔美丽的,有走不尽的起伏的山峦,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有美丽的河流草原,动听的鸡鸣和狗吠,但这是一片呼啸着干燥的风的荒原土地,低压的暗云下,滚滚东流水唱着单调的歌,表现的是诗人复杂的精神世界。“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一句,点出了时代的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对这片土地既爱且怨的感情。诗人对土地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他要拥抱的人民是在耻辱里生活的佝偻者。但“我”是和这土地一起受难呻吟着过来的,对土地充满着爱,而且从这爱的力量中他感受到一个伟大的史实:“一个民族已经起来”。2.第二节和第三节:

诗人重点写了“他”——一个农夫。这个农夫是千百万中国人民的缩影,他勤劳善良,有超常的忍耐力,惯于隐忍,安于苦难,然而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他毕竟起来了,他放下了“古代的锄头”,走上了抗战的行列。这是觉醒了的人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这意味着他们除了忍受饥寒、疲劳外,还要面临流血和死亡。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民啊,所以诗人要“拥抱每一个人”。3.最后一节:

诗人以两种相互交叉的感情,写了他复杂的内心感受。“悠久的年代的风”,年复一年吹过“倾圮的屋檐”,给人带来了“无尽的呻吟和寒冷”;吹过“枯槁的树顶”“荒芜的沼泽”,与“虫鸣”及“乌鸦的声音”相应和。这一切使诗人感到无言的痛苦,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所以“我”并不失望,仍有勇气生存下去。四.朗读全诗,总结其赏析要点:

1.广大的包容性

这首诗并不想以小见大,而是力图对所见所闻所感作整体的把握,以表现复杂深刻的感情。重要处不吝惜笔墨,敞开思路大胆铺排。2.民族生命力的讴歌

全诗尽管流露了低沉悲怆的情调,但贯穿全诗的是一种强烈的爱。作者从“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的身上,看到了时代的闪光,民族的转机。诗人把希望寄托在舍家保国、义无返顾的农夫身上。当战争打破了乡村的安宁,农夫便听从时代的召唤,踏上一条征战之路。他是单个人,又是一群人的代表,甚至象征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坚定信念。

五.讨论:先对《断章》进行朗读,然后学生自己赏析,讨论这首诗的主题。

教师提示:这首短诗玲珑精巧,是短诗中有悠久生命力的一朵小花。作者用常见物、眼前景创造了象征性的画面,为读者想象留下开阔的空间。有人认为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装饰”二字上,表现了一种人生的悲哀;有人认为作者从虚处着笔,实写一位美人。作者撰文认为,意思着重在“相对”上,表达了一种哲学观念。六.作业:课后练习二、三、四 七.板书设计:(略)

第五篇:中国精神,现代诗

中国精神,在哪里?

中国精神,在哪里? 在那以北京爱国学生为代表的五四运动里,在那爬雪山,过草地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精神里,在那“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呐喊里;

中国精神,在哪里? 在那建国初期,克服重重阻力,毅然回国的科学家们的心里,在那有“中国医学圣母”之称的林巧稚的笑容里,在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里;

中国精神,在哪里? 在那一张张、一版版的“国家名片”里,在那“国家宝藏”捐赠人的话语里,在那第一位奥运冠军的手枪里;

中国精神,在哪里? 在那数以万计仁人志士的生命和鲜血里!在无私无畏大国脊梁隐姓埋名的奉献里!在那几代中国人的拼搏和坚守里!在那无数位平民英雄的英勇无畏里!

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您听我说;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你听我说; 中国精神,在每个中国人的脊梁里,它压不弯,砍不断,它会代代传承; 它会代代发扬; 它会代代流传!

下载中国现代诗发展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现代诗发展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现代诗

    1.小岛:月亮升起的地方月亮升起 有雕归巢的声音有鱼儿跃出碧光有琴声演绎古老传说好多不知谁的眼睛落于白桦树上 眨眨地透出智慧和孤傲夜里 却抛给月亮无限柔情也是那晚......

    中国现代诗四首[五篇材料]

    中国现代诗四首 《再别康桥》《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的 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艺术美和人情美。 2、理解《我爱这土地》中的意象。 3、体悟《我爱这土地》深沉而强......

    中国着名现代诗十首

    中国著名现代诗十首(不得不读)一、第十首,余光中的《等你, 在雨中》: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 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红焰, 在雨中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每朵莲都像......

    中国梦 现代诗[5篇材料]

    中国梦 听,华夏儿女说它上下五千载; 听,爷爷说它曾饱经沧桑; 听,老师说它改革开放30年; 听,教室里朗朗书声; 听,高速列车正载着我们的梦想勇往直前! 看,奥运健儿鸟巢水滴世博馆, 看,出......

    中国共青团发展历史简介

    中国共青团发展历史简介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

    中国梦,我的梦(现代诗)

    中国梦,我的梦(现代诗) 中国梦,我的梦(现代诗) 没有一篇奇文瑰句有梦想的美妙, 没有一座贝阙珠宫有梦想的华丽, 一次金榜题名有梦想成真时的喜悦。 我的梦虽小,却有筑长城之志;......

    二、中国现代诗四首1

    中国现代诗三首 一、 教学目的:|揣摩诗的意象,领会诗的象征意义,并体会这些诗的韵律和结构的特点 二、 教学设想:教学本课,不必追求“讲深讲透”的效果,主要是组织学生诵读,了解诗......

    16首中国现代诗巅峰之作

    16首中国现代诗巅峰之作一《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