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服务和谐社会构建的能力和水平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服务和谐社会构建的能力和水平
胡竹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的要求,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任务,这为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也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阶段宣传思想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本文围绕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谈三点认识。
一、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是应对社会思潮多变的当务之急
价值体系是由众多价值观念构成的,不同的价值观念在价值体系中占据不同的位置。我们所提出的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以此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在复杂变化的社会转型期,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既正视多元价值观念存在的现实,也确定了主导价值观念的核心地位,也就是形成了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认识和掌握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深入了解社会转型期人们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价值观念的主导方向和大多数群体的价值追求。
1.经济发展特征的变化对价值观念的影响。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使人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信心不断增强,有利于形成全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这一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变化,必然会出现更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和利益转换,也必然会使人们在价值观念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以市场化取向的各类改革深入推进,特别是资源配置、社会分配制度不完善,使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更加显性化;经济国际化在带来先进管理经验和文化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世界不同价值观念的相互学习、交流、融合和竞争,使我们处于一种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确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竞争观念、效率意识,同时也因其利益驱动原则使利益观念得到空前强化,社会主义义利观受到人们的曲解,打破了人们原有的对公私、得失、利弊、是非的价值判断。这些都促使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多样和多变,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深刻影响。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在尊重价值观念多样性的基础上,坚持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性,实现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有机统一,实现思想的和谐、观念的和谐。
2.社会管理方式的变化对价值观念的影响。一方面,人们已经从“单位的人”变成“社会的人”,人们的社会流动性增大,社会角色转换频繁,以往对单位的生活依赖和心理依赖已经变换成对社会竞争的适应和对个人生活的考虑,个体意识增强而集体观念淡化,群体认同增强而社会认同淡化,民族情感、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人们价值观念由此更加呈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之外,人们的价值选择更加广泛和多样,人们的价值取向更加理性和务实。另一方面,由于区域、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加之社会分工的专业化,使原有的单一社会结构变成不同社会阶层组成的多元社会结
构,因其社会地位、经济利益获取方式、生活态度甚至家庭环境、文化水平、从事职业的不同,也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分化。社会越是向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就越需要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社会思想,越需要思想文化、道德规范去调节整合社会关系。因此建设核心价值体系,重在从多元价值中突出主流,重在从观念分化中突出和谐,是减少思想冲突,增进社会认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3.精神追求方向的变化对价值观念的影响。正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使人们的精神追求出现新的变化。在现实社会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仍然成为维系社会伦理道德的主要力量。但同时,现实社会中又存在着多样化的精神文化追求,同质单一性的文化逐步为异质多样性的文化所取代,历史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与沉渣泛起的封建主义糟粕,改革开放实践中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外来资本主义的文化形态,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相互交错、激烈碰撞,其中既有要提倡鼓励的,又有要必须做到的,还有要坚决反对的,但却客观反映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利益主体的不同愿望和诉求。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正是通过培育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明确了人们精神追求的方向,昭示了社会意识发展的前景。
二、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所需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必须贴近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需求,立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践。特别是当前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期、改革攻坚进入关键期、社会矛盾进入凸显期,社会思想复杂需要解疑释惑,文化需求增大需要加以满足,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新闻传递,精神道德提升需要引领规范,这都要求我们必须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充分把握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就没有和谐的社会现实,只有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求,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实现思想和谐、利益和谐、社会和谐。同时,没有众志成城、心齐气顺的和谐环境,也就没有经济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确立社会主流意识、弘扬主导价值理念、塑造精神文明标杆、提供先进文化支撑,这都有利于推进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夯实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基础,有利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营造敢闯敢试、共赴难关、拼搏创业的舆论氛围,有利于提升素质、倡导新风,形成齐心合力、赶超先进、勇争一流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提高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文化条件。明年是我市在全面小康基础上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开启之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部署推进“五大建设”的关键之年,还是贯彻落实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之年,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加快和谐文化构建,进一步为经济发展创造活力、增强动力。
2.充分把握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文化和谐的需要。文化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思想大解放、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现代社会的文化追求主导性与多样性并存、先进性与层次性并存、时代性与民族性并存、批判性与建设性并存,各种思想文化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相互补充又相互交锋。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文化需求出现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四增”上,即文化消费需求增长、文化消费能力增强、文化消费方式增多、文化消费市场增大,还体现在“四个不同”上,即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对文化需求难以统一、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文化需求各有偏爱、不同经济基础的人群对文化需求差异明显。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的壮大,有利于加强对文化的规范引导,倡导主流文化,摒弃落后文化,充分发挥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作用。
3.充分把握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是调节社会关系的需要。人是社会的主体,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思想复杂多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常态特征,但必须要有最基本、相对稳定的核心价值,并努力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共识,发挥规范引导的作用。建立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和而不同的和谐理念,培育以和为贵的和谐精神,有利于引导不同社会群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沟通、互相帮助,有利于以思想文化的引领和道德规范的约束,来调节和整合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化解社会矛盾的准则,建立调节人际关系的规则,形成社会和谐、人际和谐的良好状态。
三、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是加强思想宣传工作的重心所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多方推进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的长期过程,这其中既包括理论学习宣传的深化、文明道德风尚的养成,也包括思想舆论氛围的营造、社会文化生活的建设,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提高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1.以理论武装统领思想意识。发挥先进思想文化的引领作用,着力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道德规范和社会氛围,首先要把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之中。要通过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提升意识形态统领工作的说服力、感召力和吸引力,使宏大命题深入浅出、使共同理想落地生根,既尊重多元思想观念存在的现实,更强调社会思想引领的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把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统一于常州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集中于推进“两个率先”的生动实践,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开阔眼界中开阔思路,把核心的价值理念、共同的奋斗目标内化于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之中,打牢“两个率先”的共同思想基础。
2.以社会教育弘扬时代精神。要强化宣传工作的主动性,唱响“三创”精神主旋律,引导全社会大力弘扬和实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进一步发挥主题教育激励人心、激扬斗志、激发活力的作用,发挥典型宣传引领风尚、引导实践、引发进步的作用,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传播理想、传颂精神、传递动力的作用,积极创造凝心聚力、和谐奋进的精神力量和社会环境。要把握时代脉搏,把握社会动态,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以着眼基层、着眼群众、着眼需求的态度,从各类人群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方法、机制,重点围绕农民、职工和“新市民”三个重点人群,依托“现代农民教育工程”、“学习宣传员”和“新市民学校”等载体,加强农村、企业、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在与群众的互动中化解矛盾、形成共识。
3.以文明创建倡导社会风尚。道德是调节社会关系、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的重要保证。要广泛宣传弘扬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要通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和面广量大、基础扎实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要求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导向渗透、融合于各类人群、各个单位,各个家庭,让文明理念内化于心,让道德规范外化于形,有效促进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
4.以舆论引导营造发展氛围。现代媒体传播信息快,社会覆盖面广,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情绪、价值判断、生活态度和行为选择。加强正确舆论引导,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是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和文化的的重要任务。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主流舆论与民间舆情统筹协调,不断提高对新闻舆论的引导水平,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反映民众心声,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加强对重大新闻报道的组织领导,加强对突发事件报道的调控引导,加强对网络新闻报道的管
理指导,提高舆论宣传的正面影响度,积极营造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和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5.以文化建设创造人文环境。文化艺术来源于生活,又超越于生活,吸收社会思想现实,内涵先进文化方向,一定程度上既体现社会价值多元的实际,又发挥引导价值理念的功能,对于充实精神世界、提高生活质量、传播价值观念、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文化生产和服务之中,坚持文化发展与文化服务统筹协调,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的需求,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注重各种不同职业身份、不同性别与年龄层次、城市与农村居民等不同阶层的不同需求,从追求受众的数量和广度转为集中为一个地域、一个类型的受众服务,从注重满足受众的共性需求转为满足受众的个性需求。要以群众的观点、市场的规律、改革的精神、创新的办法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在享受现代文化滋养的同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春风化雨、入脑入心,内植于群众的心中。
作者:胡竹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汤继荣)
第二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一个重大成果,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对于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及其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基于一定时空体系内发展的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历史性和时代性的反映,并且以理想的形态引导、塑造着这个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
随着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经济发展是不够的,必须伴之以一种具有凝聚力的文化认同力量。这种凝聚人民、动员人民、激发人民创造力的文化力量,就是我们所说的核心价值观念。任何民族精神都有自己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都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孕育和形成,并且通过历史记忆加以传播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定的民族国家内部力量整合的必需的要素:它不仅须臾不可缺少,而且其内在的性质也影响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二
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明显的历史继承性。现在是过去历史的延续。没有历史就没有现在,也就没有未来。
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绝不能采取历史虚无主义态度。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孕育和形成的,并且不可能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活动独立存在和发展。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华民族为了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凝聚在一起,协商、协调和合作,形成共同的利益目标,并且形成共同的文化形式、价值追求、社会心理和民族认同,以反映并且进一步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活样式。
然而,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历史是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只有同时植根于历史传统并符合时代要求,才能成为动员整个民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的推动和凝聚力量。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就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并且孕育了具有中华民族独特意识、品格和气质的价值观念体系。但是,民族精神或一个民族的价值追求是对民族现实的历史创造性活动的引领和反应,因此,必然对特殊的时代性问题作出回应,从而带有一定的历史时代的烙印。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现。譬如,中国古代就有“和为贵”的理想,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对全人类的历史发展而言,也具有普遍的意义。但是,这种理想在古代中国排斥了人民所倡导的规范,因此不仅是片面的,而且也是难以实现的。然而,我们不能因为这些理想的历史性就否认它们的普遍价值,我们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扩展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理想的适应范围和体现深度。
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其核心价值观念的演化过程是一个相互塑造的过程。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既要求保持我们的民族传统根基,又要求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我们不仅要在历史发展中追求更具有普遍意义的理想状态,而且要以自己深厚的历史特性给世界留下更多具有普遍价值的精神财富。由于人类社会有一个历史生成过程,社会发展仍然呈现出某种规律性。这些虽非绝对的共性,但也存在某些统计学上的趋势性的东西。我们不能因民族性而抗拒普遍性的东西。一个排斥普遍性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只有把民族性与普遍性历史地结合在一起,并且不断发现和开创普遍前景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价值体系只有在创造中才能展现其魅力和活力,民族精神只有在创新中才能体现其世界性的价值。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当然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但是,伴随着社会历史发展的步伐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我们仍然面临这样的任务:如何不断总结、提炼、调整和概括我们社会的核心价值,构建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使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
三
实际上,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根本性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要求和目标取向。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新概括。这一概括是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基础之上的,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自觉和理论创新的勇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结构明晰和内在组成部分密切相关的有机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告诉我们:伟大的共同理想基于伟大的共同事业;离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可能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提示我们: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指导,就无法铸就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启迪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中国各民族人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之中;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要求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就
无法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制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相一致,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谐发展的基本保证。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必须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
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就文化而言,不仅每个民族都有与其他民族相互区别的文化,而且一个民族内部也不是完全同质的。单一的文化会因时间之中的流动而划分为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因空间的展开的序列而形成不同的亚文化——都市文化、乡村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政治文化、企业文化、学院文化、大众文化等。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因为它集中体现了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差异和文化差异,引领、改造、提升、整合不同的社会观念。同时,我们不仅应该鼓励公民树立团队精神,而且应该鼓励更广泛地交往。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和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相互激荡的情形下,在国际交往中,我们应该通过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提高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影响力。这就是说,在和平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发展自己的硬实力,也要发展自己的软实力。发展软实力既可以增强内部凝聚力,形成强大的文化认同感,也可以缓解外界对我们的硬实力发展的不利反应,为硬实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软实力本身也是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社会健康协调运转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的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同的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第三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摘要: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呢?它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怎样的关系?它的完善是否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呢?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分析,谈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
0、引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与创造性实践相统一的渐进的历史过程,也是贯穿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个历史过程。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怎样的关系?它的完善是否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呢?
1、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要谈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先要明确什么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引导地位的社会价值体系,它能够有效地制约非核心、非主导的社会价值体系作用的发挥,能够保障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的稳定和发展。核心价值对社会、个人都起着规范和引导的作用.决定着文化的总体性质、方向和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十七大报告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在这个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最高层次,决定了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主义性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处于中间层次,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处于最低层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内容和底线。这三个层次从高到低、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严密体系,这个体系是相对稳定、长期起作用的,但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必定要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二者高度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正反映出我党按照社会和谐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兼顾了“大社会”和“小社会”两个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价值导向和重要思想基础。具体表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激发社会活力的强大精神动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支撑,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助推器。
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再来看看我们所处的全球化环境,不难看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全球化在一
定程度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淡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弱化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模糊了社会主义荣辱观。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完善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抵御全球化等因素给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开拓创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力和统领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增强社会主义美好未来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增强社会主义精神力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增强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影响力和教化力。坚持不懈地确立主旋律意识与阵地意识,增强社会主义主流舆论的引导力和掌控力。
在成文的过程中,笔者反复阅读了大量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章,发现两者有共通的地方,都是把以人为本放在首要位置的。以人为本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理论前提和牢牢把握的前进方向,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双重命题。以人为本就是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尊严和权利,将人民的利益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在当前的历史机遇下,我们必须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在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协调发展,健全核心价值体系,使我国公民素质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四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摘要: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呢?它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怎样的关系?它的完善是否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呢?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分析,谈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
引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与创造性实践相统一的渐进的历史过程,也是贯穿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个历史过程。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怎样的关系?它的完善是否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呢?
1.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要谈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先要明确什么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引导地位的社会价值体系,它能够有效地制约非核心、非主导的社会价值体系作用的发挥,能够保障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的稳定和发展。核心价值对社会、个人都起着规范和引导的作用.决定着文化的总体性质、方向和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十七大报告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在这个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最高层次,决定了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主义性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处于中间层次,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处于最低层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内容和底线。这三个层次从高到低、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严密体系,这个体系是相对稳定、长期起作用的,但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必定要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二者高度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正反映出我党按照社会和谐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兼顾了“大社会”和“小社会”两个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价值导向和重要思想基础。具体表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激发社会活力的强大精神动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支撑,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助推器。
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再来看看我们所处的全球化环境,不难看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淡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弱化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模糊了社会主义荣辱观。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完善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抵御全球化等因素给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开拓创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力和统领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增强社会主义美好未来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增强社会主义精神力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增强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影响力和教化力。坚持不懈地确立主旋律意识与阵地意识,增强社会主义主流舆论的引导力和掌控力。在成文的过程中,笔者反复阅读了大量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章,发现两者有共通的地方,都是把以人为本放在首要位置的。以人为本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理论前提和牢牢把握的前进方向,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双重命题。以人为本就是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尊严和权利,将人民的利益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在当前的历史机遇下,我们必须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在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协调发展,健全核心价值体系,使我国公民素质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郝伟民.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根本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经济师.2008,(6).[2]霍秀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探析[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2).[3]张书霞.和谐社会建设与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以人为本思想解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第五篇:关于概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学习材料 闽江学院附中党总支2011年3月23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背景:从2002年10月开始,中央电视台每年推出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在社会上均引起强烈反响。从人民公仆郑培民、航天英雄杨利伟、独臂英雄丁晓兵、爱心歌手丛飞,到乡邮递员王顺友、好军医华益慰、自立自强的优秀大学生洪战辉、70多年前参加长征的红军群体等,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的故事都让人热泪盈眶,震撼人们的心灵。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含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支持
基本内容
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
1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如果动摇马 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动摇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精神上团结一致,凝聚智慧和力量,克服任何困难、创造美好未来的强大精神纽带和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主要表现形式。
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思想源泉,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也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导精神。
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只有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进一步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进而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社会得到进一步弘扬。
四内容的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没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就失去了方向和灵魂;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内核和主题;没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精髓和主旋律;没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价值坐标和道德标准。
建设途径
导向:牢牢把握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的基本前提。在现代社会,新闻舆论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发展、社会舆论和群众情绪的重要因素。能不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和党的执政地位,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在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人们思想空前活跃、信息传播途径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努力营造顾全大局、珍视团结、维护稳定的良好氛围。
规范: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规范作用。由于社会舆论具有大众化、普遍化和无孔不入的特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十分重视发挥社会舆论的这种规范、制约和影响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坚持从基本规范抓起,鼓励人们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价值认同实践体现到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之中,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增强价值认同,养成良好习惯,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熏陶:充分发挥大众文化的熏陶作用。大众文化的力量深深融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健康向上丰富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标志。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重视发挥大众文化在影响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认同等方面潜移默化的作用,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提高文化产品品位与提高群众文化鉴赏水平的统一,既要大力支持精品文化,也要鼓励和发展能够使人民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享受的大众文化,让人民群众在娱乐和享受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认同。
意义
价值体系是精神旗帜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内容作出清晰的界定越来越迫切。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能动摇的。
价值体系是思想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会瓦解、社会就会动荡、国家就会分裂。对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容易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在今天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
价值体系是道德共同进步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多层次的思想道德而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的要求,也不能不顾人们思想道德的客观差异,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那么,用什么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兼顾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价值体系是迫切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既挑战着国家主权的内涵,又冲击着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越来越反映在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入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