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拓性开展企业管理工作的初探
开拓性开展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初探
×××学院××专业×××
摘要:在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管理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全世界的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我国企业更是如此,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企业已进入必须更多依靠创新推动本企业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观念、战略、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将直接关系到现代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可见,企业必须适时进行管理创新,并通过管理创新强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已成为我国企业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举措。本文从现代管理管理概述、创新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新形势下加强现代企业管理工作意义三个方面,就如何开拓性开展现代企业管理工作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开拓性开展现代企业管理初探
1.现代企业管理工作概述
1.1企业与企业管理的含义
(1)企业的概念和类型
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具有法人资格(或自然人)的经济组织。企业类型有多种分法。
第一,按照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内容不同,可将企业划分为农业企业、工业企业、商业企业、运输企业、物资企业、邮电企业、旅游及金融企业等不同类型。比如,工业企业是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对自然资源或农产品及其中-1-
间产品从事采掘、加工制造或维持其功能等活动的企业,而农业企业则是直接生产和提供农林牧副渔产品的企业。
第二,按照企业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将企业划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独资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国家出资兴办,并由国家代表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企业,是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形式。集体所有制企业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出资、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企业形式。合资企业是由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或法人共同出资兴办的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是指劳动者依照法定程序,以资金、实物、技术、劳动力等方式投资入股,全部资产由参与合作并投资入股的全体劳动者共有的企业。
第三,按照企业不同生产力要素的比重,可将企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和知识密集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指活劳动所占比重较大、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企业,如一些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中小型企业和农业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指投资大、技术装备程度较高、劳动力比重小的企业,如机械工业企业、化工企业等。知识密集型企业指综合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成就,所用人员中,中、高级技术和科研人员比重较大,所投入的科研时间和产品开发费用较高,能生产高、精、尖产品的企业,如高新技术企业、软件开发生产企业等。
第四,按照企业规模大小,可将企业划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企业规模一般指企业生产能力、机器设备数量或装机容量、固定资产原值和职工人数等几个方面的规划和能力。衡量企业规模大小的具体数值和内容重点无固定指标,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行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第五,按照企业组织形式不同,可将企业划分为单厂企业、多厂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企业集团、跨国企业等。单厂企业即一个企业只有一个工厂或公司,没有分厂或分公司。多厂企业即一个工作下面往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厂或公公司。公司制企业即由两个以上的投资者出资、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组建、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是企业的高级组织形式。企业集团是一种在经济联合基础上建立的密切联系的企业群众组织,其形式和规模随经营范围不同而多种多样,有的以工业生产为主,有的是生产和科研相结合,有的是产学研贸相结合,有的是工贸结合等。企业集团是公司制企业的进一步高级化发展,它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实行多样化经营。由于其规模大、实力强,一般都会发展成为跨地区、跨国界的跨国企业。
(2)企业管理的含义
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实施、控制的过程。管理的目的是效率和效益。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管理的真谛是聚合企业的各类资源,充分运用管理的功能,以最优的投入获得最佳的回报,以实现企业既定目标。
企业管理的含义。
企业管理是根据企业的特性及生产经营规律,按照市场反映出来的社会需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激励,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企业不同时期的经营目标,不断地适应市场变化,满足社会需求,同时求得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满足职工利益的一系列活动。
企业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计划管理、组织管理、物资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劳动人事管理、营销管理、团队管理、企业文化管理
2.创新现代企业管理工作方式
2.1创新管理观念
管理观念的创新在整个创新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管理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是以解放思想和观念更新为先导的。在我国,要使企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管理创新能力,必须有先进的观念创新机制作保证。创新管理观念不光是几个领导人的观念创新,而是整个企业以至于每个员工的观念创新。如何创新管理观念?
首先,要对企业现状和内外竞争形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在观念上充分认识到差距,认识到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急迫性,这样才能激起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而要更新观念,管理者必须打破现有的心智模式的束缚,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式管理技术等,改进和突破原有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大胆否定自我不断突破。
其次,解决观念创新问题最关键的一个词是“主动”,主动收集创意。必须
承认,这是个苦力活儿,但是哪有闭着眼睛就能获得的创新呢?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去收集关键知识方面,并通过关键知识的分享激发员工各方面的创新想法。即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创新及分享文化的形成,这种做法仍然可以帮助企业在创新管理上获得更多的机会。
2.2创新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的创新是企业根据其内外环境及可取得的资源的情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地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性谋划方面做出的新的思考和实践。现在世界各地有效的管理者无不认识到创新战略管理对于提高组织绩效的作用。企业管理层必须意识到当前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管理者在企业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等要素上进行重新整合,对关系着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对已有的决策及决策过程进行全面整合,旨在增强企业发展的环境分析、战略规则、战略决策等,使之更加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概括来讲,创新战略管理的要点如下:企业是容纳有价值资源和能力的容器,这些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并且通过特定的企业运营模式来相互平衡;高回报来自于对公认的假设进行挑战,而不是采纳和其他对手差不多的策略;从客户的不满、厌倦和感受中寻找灵感;根本性的战略上的创新比在单纯运营效率上的改善有价值的多,战略要面向未来的市场环境。
2.3创新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创新是对企业组织的流程、结构、内部管理制度和规范方面进行的一系列重组或变革,组织管理创新的实质是随着国际环境待续变化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系统,该系统能保持相对 稳定、充满效率,能敏锐地感觉到环境的文化,不失时机地进行自我变革和调整。我国企业要加强组织的柔性,建立跨职能部门的机动团队。这是因为在柔性组织结构下,其专业化、正规化和集权化程度比较低,有利于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跨职能工作能力,从而更易于发动和实施组织创新。富足的组织资源是创新组织管理的重要基础。组织资源充裕,使管理部门有能力开发创新成果,推进整体性组织创新。建立多向的组织沟通有利于克服组织创新的潜在障碍。例如,委员会、项目任务小组及其他组织机构等,都有利于促进部门间交流,达成共识,采用组织创新组织管理的解决方案。创新组织管理
通常具有独特的组织文化,例如,鼓励试验,赞赏失败,注重奖励等。如: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它是未来理想的企业组织形式,它能不断反思,不断否定自己,这就是创新组织管理的成果。
2.4创新管理模式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管理创新的模式有两种。一是以改进产品和服务为主的市场适应模式,一种是以创新产品和服务为主的市场创新模式。发达国家常采用市场创新模式,而我国企业还处于市场适应模式这一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应围绕如何在适应市场的基础上,向市场创新的模式迈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下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创新产品模式。我国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技术开发和工艺创新可以取得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科技成果;或设计出新结构、新规格、新样式的新产品,或具有独特技艺或配方的老字号产品。这些都可以使我国企业的产品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另一方面创新服务模式。所谓创新服务模式是一切能增加产品附加值来使得消费者的新举措,如服务项目的增加,服务态度的改善、服务设施的改进及服务方式的推陈出新等。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的需求螀日益多样化,高档化。这就要求我国企业要创新对消费者的服务方式,向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附加利益,以创新企业经营特色,创造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2.5创新管理方法及手段
管理方法是企业资源整合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直接涉及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我国企业要重视和广泛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来加强管理,把建设企业的长期实践中所创造的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方法与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结合起来,逐渐扬弃并改进以前的管理方法,从市场预测、成本分析、库存物流、产品销售等过程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
3.新形势下加强现代企业管理工作意义
3.1加强企业管理是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企业发展的快慢、好坏和长久。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执行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市场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只有着力进行管理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3.2加强企业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节能减排的任务非常艰巨。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由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才能更加有效地控制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全面实现节能减排的任务和目标,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3.3加强企业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大量安全生产事故的教训表明,只有从企业的基础管理入手,切实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工艺标准和操作规范,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不安全因素和隐患,有效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3.4加强企业管理是当前对企业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我国企业管理总体上与当今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有不少差距,突出体现在部分大企业管理意识淡薄,内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基础管理不扎实,现场管理不规范,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等等。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企业管理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四、结论
创新企业管理的灵魂是管理思维的变革,只有不断地创造和拥有新思想、新概念,企业管理才能常变常新,创造辉煌。因为管理行为是管理职能、从事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所以,管理行为的转变是创新企业管理的主体。新时期,要开拓性开展企业管理工作,必须从企业管理的概念、内容、方式三大方面着手,正确把握新形势下加强现代企业管理工作意义。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管理效果是创新企业管理的标志。现代企业管理工作是一项面对日益变化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特点,企业只有通过创新管理,创造价值,才能立于市场不败之地,只有大胆创新,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才能得以取胜。
第二篇:企业如何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企业如何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及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安全管理员
一.如何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1、组织机构建立。
成立公司安委会(安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安全部门,制订安全管理网络图,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负责人和安全管理员持证上岗。要定期开展安全会议,《公司安委会记录》、《公司安全例会记录》。
2、危险源识别及告知。D=L*E*C法 D—风险性分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对企业存在的危险源和风险进行识别,并告知所有员工。如有危险化学品需要进行重大危险源识别(重大危险源需要登记备案)。
3、制定安全生产方针目标。
制定安全工作规划,并进行目标分解到所有部门。
4、制度建立健全。
制订《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根据行业和生产特点针对性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个部门和各类人员安全职责,并每年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安全操作规程》(针对相对独立的所有工艺流程及设备);通过系统性文件的建立,规范人的安全生产行为。
5、现场管理及隐患排查治理
为及时发现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隐患,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建立各种检查记录,包括《日常检查记录》频次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公司级综合安全检查记录》每季度一次、《部门级综合安全检查记录》每月一次、《专业安全检查记录》半年一次、《季节性安全检查记录》每季度一次、《安全考核记录》、《安全事故台账》、《隐患治理台账》等,规范作业人员安全生产行为,规范安全管理行为。对检查出的隐患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对现场各种作业实行票证管理,严格作业审批手续。动火、登高、动土、爆破、有限空间、抽堵盲板等。
6、消防工作。
安全管理工作并不意味着不发生事故,一旦发生事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控制事故,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这就要求应该针对性的建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预案需要备案(高危行业和规模以上企业需要先评审后备案),每年演练两次。荣成规定高危行业每季度一次。《消防演练记录》《演练评审记录》。同时要确保各种消防设施器材完好,保证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
7、特种设备和人员的管理:
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必须到技术监督部门进行设备注册登记,按年限要求进行定期检验
特种作业人员:以上设备的操作人员外加从事电气作业的电工和电气焊工、爆破,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持证上岗,定期复审。《特种设备台账》、《特种人员台账》
8、人员培训:
首先应制订培训计划。新入厂职工:上岗前培训,试卷考试,存档,填写三级安全教育卡;建立《新入厂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员工日常培训:每月对所有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一次,每半年实行试卷考试一次,存档。建立职工培训档案,对所有职工每年培训情况建档存档。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高危行业新入厂职工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小时。日常再培训时间每年培训不得少于20小时。原则上普通行业新入厂职工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小时。日常再培训时间每年培训不得少于12小时。《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培训内容: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
9、职业危害管理:
涉及尘毒噪声的,对人体具有潜在长期危害的,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每年体检。生产场所需要专业检测机构进行现场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出具检测报告,网上申报并备案。
10、其它:
现场警示标志、法律法规收集、责任考核和公司管理制度结合、目标考核、档案管理、车辆管理、劳保发放穿戴、资质管理。
二、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安全管理员
明确职责、承上启下、督办提示、合规落实。
1、明确职责
首先要明确自己及公司负责人及各级人员安全职责,充分认识安全第一人人有责的含义,明确谁分管谁负责,谁的防区谁负责的原则,安全生产实施属地辖区管理。切忌误认为安全生产就是安全管理员的事。我们的职责主要的是监督。企业才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企业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安全法规定每个员工都有安全职责。这主要属于日常意识教育范畴。
2、承上启下
做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交流沟通(安监、街道、技术监督、消防等),及时掌握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要求,及时传达给单位负责人及所有员工,及时按规定上报企业安全信息(网格化管理平台)
3、督办提示
基本原则就是合规性,所有工作都要服从安全生产法,尤其资质性东西,一定要及时提示和督促单位领导及时充分履行(比如灭火器到期需要年检,许可证到期需要复审等等),最好以邮件或纸质文件的形式汇报,留下证据,理清责任。
4、合规落实
以上十项内容落实,需要我们逐项去做,可以参照安全标准化考评细则,根据安全生产法要求去做好日常工作。
第三篇:浅谈企业如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浅谈企业如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数量日渐增多,使用特种设备的企业都将面临如何对特种设备进行有效管理的问题,针对此,找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目前存在的问题,寻求特种设备管理一些对策。
关键词: 企业 特种设备 安全管理前言
特种设备主要是指涉及到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场)内专用机动车辆等。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数量日渐增多,由于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因此容易发生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作为履行特种设备安全责任的主体,更应重视和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如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将企业如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2 企业特种设备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加强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在特种设备监督及管理工作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也带动了大部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特种设备管理上逐步规范,但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企业对特种设备概念模糊,不完全清楚哪些设备为特种设备,新购买、新安装的设备不知否为特种设备,根本不把它作为特种设备管理,或者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为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留下很大的隐患。
2.2企业主体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多数使用单位没有认识到特种设备的危险性,没有认识到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应承担的主体责任,没有积极主动地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内部安全管理。有些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安全投入不足,导致未登记特种设备、超期未进行安全检验的设备长期被非法使用;临界报废以及存在严重隐患的的特种设备长期“带病”运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操作等现象大量存在。
2.3 企业未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
2.4 企业未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企业、职工对特种作业培训持证上岗的认识存在偏差。特种作业人员作为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人群,虽然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逐渐得到大部分企业的认同,但事实上,有不少的企业在这方面认识不足,舍不得投入,未设置专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
2.5 未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及未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没有针对应急预案开展各种特种设备事故演练,如发生特种设备事故不知如何处理。
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为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留下隐患。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便防患于未然。企业特种设备管理的主要对策
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大局。如何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是在使用主要环节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关注的问题。
3.1 认真学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提高特种设备管理能力和水平。
3.2 认真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企业主体责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职责。例如,企业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监督负全面责任;分管行政副职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监督负领导责任,向行政正职负责。
3.3做到思想高度重视、创新管理模式,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3.3.1 企业特种设备管理机构要从思想上对特种设备安全高度重视,肩负特种设备管理职能,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
3.3.2 制定特种设备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负责制定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对制度的贯彻落实进行监督与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所有特种设备都应明确责任人,建立运行日志、维护保养和检查制度,并认真做好记录。规定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每天作业前应对特种设备及其作业环境进行检查,作业中要进行监护,作业后应按操作规程操作,并检查确认。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还应制定起特种设备每日检查、每月检查和检查计划,并督促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还应编写本企业各种特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经常组织学习并严格执行。
3.3.3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定期不定期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3.3.4 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建立特种设备分类、作业人员数据库及各种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周期一览表,做到对本企业特种设备状况了如指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6)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3.4 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及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并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有关规定配备足够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还要与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全监察人员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人员保持沟通联系,配合安全监察人员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人员做好安全监察及定期检验工作,当设备有重大安全隐患或者发生特种设备事故要立即报告。
3.5 企业要重视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还必须开展对各级、各类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每年制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通过培训这一有效形式,提高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避免事故发生。
3.6 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开展各种特种设备事故演练,如发生特种设备事故要急时启动应急专项预案。结束语
特种设备涉及到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因此,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履行好职责,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来抓,要建立起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好安全责任人,并把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并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
心,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既做到责任明确,又互相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把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第四篇:浅谈企业如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浅谈企业如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摘要:做好电梯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是一个比较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本文通过在维保工作管理和硬件应用上建立管理制度,改善硬件条件,提高工作质量;在技术上制订定期循环检查保养的技术规程;从而达到制造标准,降低故障率和延长电梯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
关键词:电梯设备定期维护使用寿命
电梯作为一种垂直交通运输工具和现代文明的象征,正走进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电梯的大量使用在提高城市品位,拓宽了人们生存空间的同时;电梯的质量问题也备受关注。众所周知,电梯与其它机电设备一样,需要定期检查、保养和维护。通过对电梯设备的定期保养、维护,可以使电梯最大限度地达到并符合原设计、制造的标准和技术要求;并可保证电梯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降低故障率和延长电梯设备的使用寿命。但如何效进行电梯设备的定期检查、保养和维护,这是各电梯厂家、安装维保单位和电梯用户都非常重视和关注的课题,下面针对该问题,将与大家共同探讨、商榷。
1.在维保工作管理和硬件应用上应建立管理制度,不断改善硬件条件,提高工作质量、效率
在对维保工作管理和硬件应用上,各安装、维保单位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保证定期维保工作质量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并不断改善硬件条件,提高维保工作的效率、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1.1须建立岗位责任制,使维保工作的文件化、书面化管理工作与用户确认、监督管理的办法紧密结合起来。
1.1.1由于维保工作的独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工作量伸缩性大、维保工作的现场及维保的工作时间不易进行控制、管理的特点,因此,必须按照TSG/T7001(电梯的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的要求,做好月保、季度保、半年保、保的定期检查、保养和维护等项工作,分别责任到相关人员。这样,既可调动、提高现场维保人员工作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工作责任心;又可确实加强现场的维保工作。
1.1.2维保工作及其效果的好坏,用户最有发言权;让我们维保人员把定期维保的维保记录真实情况,以书面形式向用户报告,并得到用户的签字认可,且结果反馈公司(留底存档)。这样,既可对维保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又可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1.2须建立定期拜访用户、收集用户反馈信息,并进行维保工作的质量抽查、监督管理的制度。
1.2.1应建立专门管理制度,定期拜访用户,获取用户反馈信息,把获取的用户/现场信息等资料,及时反馈给设计制造以及技术、安装等部门,以便进行产品质量和工作的改进;并动态跟踪、处理用户的疑问或投诉,提高顾客满意度。
1.2.2当然,对维保工作的监督,仅靠用户的监督或确认是远远不够的。须采取由负责维保工作的部门领导和维保监督员进行定期抽检,与专职质量检验(验收)
人员的不定期专项检验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管理。保证定期维保工作能够严格地按照规则要求进行,从而对定期维保工作(出勤、安全、维保质量和
服务情况等)实行有效地监督、控制和管理。
1.3须建立维保电梯用户的档案--即维保梯数据库管理系统,提高维保管理工作的效率。
1.3.1对每一台维保的电梯用户须建立用户档案,尤其对刚投入使用的电梯,可把电梯的使用和各重要机件(如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机械系统等)的故障等情况,输入维保梯数据库管理系统,然后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处理。这样,可找出电梯故障率偏高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不断地改进产品质量和安装维保工作质量,提高电梯设备的可靠性、降低电梯故障率。
1.3.2可以依据建立的用户档案资料,积累电梯的使用和故障情况,以及维保工作(包括更换零部件)等的原始数据资料。
并通过对这些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对影响电梯可靠性的因素(如电脑死机、易于磨损或故障的零部件等),提前进行预处理或更换易损件;采取积极、预防性的维修保养措施,可以提高维保工作的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1.3.3可以把维保人员的日常工作情况、保养记录,以及用户电梯的使用、故障和更换零部件等日常工作数据(包括电/扶梯年检验收时间、费用情况等资料),输入维保梯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利于加强对维保人员工作的监督、控制和管理,也有利于针对性地确定该用户电梯的具体维保工作周期,制订维保计划或大中修计划,同时也有利于各项管理工作和具体管理措施的落实。
第五篇:浅谈企业如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浅谈企业如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数量日渐增多,使用特种设备的企业都将面临如何对特种设备进行有效管理的问题,针对此,找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目前存在的问题,寻求特种设备管理一些对策。关键词: 企业 特种设备 安全管理前言
特种设备主要是指涉及到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场)内专用机动车辆等。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数量日渐增多,由于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因此容易发生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作为履行特种设备安全责任的主体,更应重视和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如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将企业如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2 企业特种设备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加强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在特种设备监督及管理工作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也带动了大部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特种设备管理上逐步规范,但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企业对特种设备概念模糊,不完全清楚哪些设备为特种设备,新购买、新安装的设备不知否为特种设备,根本不把它作为特种设备管理,或者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为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留下很大的隐患。
2.2
企业主体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多数使用单位没有认识到特种设备的危险性,没有认识到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应承担的主体责任,没有积极主动地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内部安全管理。有些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安全投入不足,导致未登记特种设备、超期未进行安全检验的设备长期被非法使用;临界报废以及存在严重隐患的的特种设备长期“带病”运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操作等现象大量存在。
2.3 企业未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
2.4 企业未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企业、职工对特种作业培训持证上岗的认识存在偏差。特种作业人员作为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人群,虽然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逐渐得到大部分企业的认同,但事实上,有不少的企业在这方面认识不足,舍不得投入,未设置专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
2.5 未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及未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没有针对应急预案开展各种特种设备事故演练,如发生特种设备事故不知如何处理。
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为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留下隐患。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便防患于未然。3 企业特种设备管理的主要对策
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大局。如何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是在使用主要环节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关注的问题。
3.1 认真学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提高特种设备管理能力和水平。3.2 认真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企业主体责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职责。例如,企业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监督负全面责任;分管行政副职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监督负领导责任,向行政正职负责。
3.3
做到思想高度重视、创新管理模式,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3.3.1 企业特种设备管理机构要从思想上对特种设备安全高度重视,肩负特种设备管理职能,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
3.3.2 制定特种设备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负责制定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对制度的贯彻落实进行监督与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所有特种设备都应明确责任人,建立运行日志、维护保养和检查制度,并认真做好记录。规定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每天作业前应对特种设备及其作业环境进行检查,作业中要进行监护,作业后应按操作规程操作,并检查确认。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还应制定起特种设备每日检查、每月检查和检查计划,并督促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还应编写本企业各种特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经常组织学习并严格执行。
3.3.3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定期不定期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3.3.4 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建立特种设备分类、作业人员数据库及各种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周期一览表,做到对本企业特种设备状况了如指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6)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3.4 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及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并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有关规定配备足够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还要与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全监察人员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人员保持沟通联系,配合安全监察人员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人员做好安全监察及定期检验工作,当设备有重大安全隐患或者发生特种设备事故要立即报告。
3.5 企业要重视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还必须开展对各级、各类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每年制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通过培训这一有效形式,提高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避免事故发生。
3.6 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开展各种特种设备事故演练,如发生特种设备事故要急时启动应急专项预案。结束语
特种设备涉及到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因此,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履行好职责,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来抓,要建立起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好安全责任人,并把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并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既做到责任明确,又互相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把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