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学家的赌博
经济学家的赌博
(一)经济学家都爱认死理儿。争论中双方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针尖对麦芒,各不相让。谁也无法说服谁,于是就打赌,正确者赢,错误者输。
这次打赌的两位美国经济学家,一位是马里兰州立大学的朱利安·西蒙,另一位是斯坦福大学的保罗·埃尔里奇。在关于人类前途的问题上,埃尔里奇是悲观派,认为由于人口爆炸、食物短缺、不可再生性资源的消耗、环境污染等原因,人类前途不妙。西蒙是乐观派,认为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和价格机制会解决人类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人类前途光明。他们两人的这些观点代表了学术界对人类未来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这个争论事关
人类的未来,也格外受世人关注。
他们谁也说服不了准,于是决定赌一把。他们争论涉及的问题太多,赌什么呢?他们决定赌不可再生性资源是否会消耗完的问题。不可再生性资源是消耗完就无法再有的资源,如石油、煤及各种矿石等。这种资源在地球上的储藏量是有限的,越用越少,总有一天这种资源会用完。
悲观派埃尔里奇的观点是,这种资源迟早会用完,这时人类的末日就快到了。这种不可再生性资源的消耗与危机,表现为其价格大幅度上升。乐观派西蒙的观点是,这种资源不会用完枯竭,价格不但不会大幅度上升,还会下降。
他们两人选定了5种金属:铬、铜、镍、锡、钨,各自以假想的方式买人1000美元的等量金属,每种金属各200美元。以1980年9月29日的各种金属价格为准,假如到1990年9月29日,这5种金属的价格在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如果上升了,西蒙就要付给埃尔里奇这些金属的总差价;反之,假如这5种金属的价格下降了,埃尔里奇将把总差价支付给西蒙。
这场赌博需要的时间真长。到1990年,这5种金属无一例外地跌了价。埃尔里奇输了,教授还是守信的,埃尔里奇把自己输的576.07美元交给了西蒙。
(二)这场赌博开始时就有开玩笑的性质,算不上豪赌。但世人对这场赌博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了拉斯维加斯或雷诺这些大赌城的任何一场豪赌。因为它涉及人类的未来,赌的钱不多,意义不小。
西蒙教授在赢了这场赌博之后说,自己一开始就对赢得赌博充满了信心,因为他相信人类社会的价格机制和技术进步。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调节经济的“看不见的手”。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价 1
格随供求关系变动而灵活、及时地变动。价格反映了资源稀缺的程度。当某种资源短缺,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必定上升。价格上升,增加了供给,减少了需求,最终使供求平衡。反之,当某种资源过剩,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必定下降。价格下降,减少了供给,增加了带求,最终也使供求平衡。所以,只要让价格自由浮动,价格就可以准确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并有效地调节供求。
这5种金属无疑是不可再生性资源,但也同任何其他资源一样由价格调节。当这5种金属越来越短缺时,其价格必定上升。但为什么现实中这5种金属越来越少,而价格反而下降,西蒙赢得了这场赌博呢?关键在于价格上升刺激供给的作用。
我们知道,世界上大部分资源都有其替代品,不可再生性资源同样也有替代品。当这5种金属的价格上升时,就刺激了人们去开发它们的替代品。例如,铜和锡过去主要是制造各种生活用的器皿的。当铜和锡的价格上升时,发明并大量生产替代铜和锡的塑料制品就是有利的。同样,铜和其他制造电线的金属价格上升也刺激了人们开发替代铜的光导纤维,光导纤维主要以沙子为原料。这就是说,这5种金属价格的上升刺激了人们去开发它们的替代品。当这些替代品大量生产出来时,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人们就会用替代品取代这些金属。这时,这些金属的需求大大减少,价格自然就下降了。但在刺激替代品的开发和生产中,价格十分重要,只有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当开发和生产这些金属的替代品有利时,才能刺激这种创新活动。
替代品的开发与大量生产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但促进这种技术进步的是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中,包括专利在内的产权受到立法保护,人们可以从自己的发明创造中获得丰厚利益。这是激励人们开发各种替代品的动力。发明者寻找和开发这5种金属的替代品——塑料或光导纤维等——不是为了解决社会面临的这5种金属短缺问题,而是为了获利。但在他们为获利而开发这5种金属的替代品时,他们就为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价格调节使发明者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一致。这就是市场调节自发刺激技术进步的机制。有这种机制,人类就可以生产出一切不可再生性资源的替代品。因此,像这5种金属一样的不可再生性资源,不会枯竭,价格也不会无限上升。而且,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必然由于替代品的大量生产而再下降,甚至低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正是西蒙敢于打这场赌的理论依据。他的获胜不是偶尔的运气,而是客观经济规律的必然结果。
(三)其实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这场赌博并没有过多悬念。20世纪的美国经济学家霍特林已经在1931年发表的论文《不可再生性资源的经济学》中分析了这一问题。他把不可再生性资源价格的上升率称为这种资源存量的利率,这种利率会随其
他资产的利率(收益率)上升而同比例上升。这被称为霍特林原理。这一原理证明了使不可再生性资源不会耗尽的是价格机制。历史上也出现过类似这5种金属的情况。以前,锡等熔点低的金属被用来制造各种器皿,也有人担心锡被耗尽,或价格无限上升,结果这种情况并未出现。类似的事情在历史上还是屡见不鲜的。
美国经济学家罗塞尔·罗伯茨曾以小说形式写了一本介绍经济的书,书名是《看不见的心——一部经济学罗曼史》。这本书的主人公山姆·戈登是经济学硕士,爱德华学校的经济学教师。他在第一天给学生上经济学课时,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比如,世界现已探明的石油储藏量为5310亿桶,每天石油消耗量为165亿桶,我们这个世界什么时候将用完这些石油?他要求学生一分钟做出回答。许多学生开始用计算器计算。但山姆·戈登告诉他们,答案是永远用不完。因为当石油越来越少,价格上升过高时,人们就不会用石油,而用其替代品做燃料了。只要石油价格上升到足够高,一定会有替代品出现,剩下的石油由于开发成本太高,无人开发,石油自然不会用完。这正是经济学家的思维与没学过经济学的人(这里的中学生)的根本差别。
山姆·戈登在这里讲的故事与西蒙和埃尔里奇的赌博说明了同样的道理——依靠市场机制和价格的作用,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
(四)我国的许多城市现在面临缺水问题,有人预言,水资源缺乏将给人类带来生存危机。世界上许多城市用行政性手段强制节水,电视中也有耸人听闻的公益广告——如果不节约用水,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你的眼泪。其实这些都没什么用。美国某城市20世纪70年代缺水时,用行政方法限制,甚至动用警察监控各户用水情况,结果无用。至于公益广告,企业追求点知名度,显示一下社会关注,是可以的,真正节水的效果并没有。
解决水资源的短缺还要靠价格。这就是要保证水的供给还要靠大幅度提价。从供给来说,现在似乎还找不到水的替代品,但水并不是不可再生性资源,提价是可以增加供给的。当价格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海水淡化、废水重新利用等都将有利可图。价格高,供水者收入增加,有钱当然可以找出增加水的办法。同时,也只有提价,才能使人们节约用水,减少需求。当水价低时,用滴灌技术代替大水漫灌,就不合适。只要价格涨到一定程度,人们就会自觉采用滴灌技术,因为这样做有利可图。同样,现实中已发明的各种节水技术,如干洗汽车,之所以无法推广,也是因为水价太低。如果水洗一辆车只要10元,而干洗一辆也是10元,谁会去干洗呢?但如果水价上升到水洗一辆车要1000元,干洗一辆车才10元,干洗技术不就自然被广泛采用了吗?而且,只要水价涨到一定程度,各种节水技术就会被开发出来。这时,水资源还是问题吗?
水是生命所不可缺的,如果任供求关系调节价格,水价上升过高,会不会危及低收入者的生活呢?他们收入太低,面对高价水,基本生活得不到保证——无法洗澡,甚至连饮用水都困难。这岂不是太无人性了吗?如果水价极高时,富人仍可以任意浪费水,穷人连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证。这种涨价政策岂不有悖人性,没有基本的公正吗?这时水价逼得穷人起来造反,岂不天下大乱了吗?
价格机制的确是无人性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政府的政策,既利用于价格机制,又实现了人文关注和公正。方法之一是实行歧视价格,即保证生活基本需要的水实行低价。例如,假设一个人保证正常生活需要2吨水,这2吨水实行低价,在此之上实行累进价格上升。富人可以多用水,但要付极高的价格。例如,你仍可以用水洗车,但洗一次车的水要
1000元,甚至更多。另一种方法也许更好一些,那就是给穷人以用水补贴,例如,每月每人给100元水补。这种方法变暗补为明补,也许更有效一些。总之,用价格调节所引起的问题,是可以用其他方法解决的。在市场经济中,运用价格作为调节手段,也是一种高深的艺术,就看你会玩不会玩。
(五)那么,价格机制能解决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吗?埃尔里奇在上一次赌博中输了以后并不服气。他联合了同事史蒂夫·施奈德教授,在1995年向西蒙发出再赌一把的邀请。这次是就关系全球环境和人类发展的15种趋势赌一把,每一趋势下注1000美元。这些趋势包括全球气温升高、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热带雨林缩减,以及贫富差距扩大等等。如果这些趋势恶化,埃尔里奇就赢了,如果这些趋势得到改善,西蒙就赢了。这次比赛仍然为期10
年。西蒙接受了赌博。可惜这场赌博尚未见分晓,西蒙就不幸于1998年2月去世。不过事情并未完结,丹麦奥尔胡斯大学的副教授比约恩·隆堡继承了西蒙的事业,赌还在打下去。
这一场赌比第一次要复杂得多,也更难以预料其结果。因为不可再生性资源问题,的确可以用价格机制解决。但有关人类未来的15种趋势就远非一个价格机制所能解决了的,何况这些问题要涉及全球的各国,解决起来就更难了——只要看看南非环保峰会上,各国难以达成协议,即使有协议(上次峰会的《京都议定书》)也难以实施,就知难度之大了。
赌博难知分晓,乐观派与悲观派仍在争论。隆堡继承了西蒙的传统,是乐观派,他在2001年底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题为《环境怀疑论者》的书,对悲观派进行了驳斥,此书在欧美还相当畅销,但也受到代表悲观派的环保主义者的强烈反对。《自然》、《科学》、《科学美国人》这些著名杂志都对该书提出尖锐批评。看来即使是2005年,这次赌博结束之后,乐观派与悲观派的争论也不会结
束,也许还会有下一场、再下一场赌。
结果会如何呢?我认为,如果限于10年的期限,在这第二场赌中,以西蒙和隆堡为代表的乐观派不一定会赢。2005年快到了,这涉及人类未来的15种指标,的确有恶化的趋势。但从长期来看,我相信,最终赢的应该是乐观派.否则人类不就要自取灭亡了吗?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曾遇到过许多在当时看来似乎无法解决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并没有毁灭人类,人类最终克服了这些问题,向前发展。有问题就一定有解决问题的机制。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是一个乐观派。当你相信人类的未来美好时,你才会感到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你总在盼望着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何必杞人忧天呢?
经济学家打赌给了我们许多启示,的确比拉斯维加斯的豪赌更有刺激性。还是去关注经济学家正在进行的这次赌局吧!
第二篇: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Economists)
智库百科中关于经济学家的歧义
著名经济学杂志——《经济学人》又译为《经济学家》
经济学上的一种称呼——经济学家:指从事经济学理
论研究及其应用工作的人,以下就为经济学上一种称呼的介绍。
经济学家的定义
所谓经济学家是指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工作的人。有时针对不同的研究领域或者流派,通过添加定语而有不同的称呼。譬如,主要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学家被称为“西方经济学家”,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则被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各自的领域中也可以按照学科分支来称呼。例如,从事计量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就被称之为计量经济学家。一般他们都是该领域的成功者。在中文语境中,××家指在某一领域中有造诣之人。
为经济学家的项献而设立的奖项
一、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全称是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通常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属于诺贝尔遗嘱中所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而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是相同的,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1969年(该银行的300周年庆典)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
二、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约翰·贝茨·克拉克奖(John Bates Clark Medal)俗称“小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美国经济学会评选的,是经济学界除诺贝尔经济学奖外的另一项重要殊荣。
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由美国经济协会于1947 年在美国经济协会创始人、协会第三任会长、著名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1847—1938)诞辰100周年之际所设立的。目的在于纪念约翰·贝茨·克拉克提出的边际生产力理论与生产耗竭理论、和研究出根植于边际效用的需求理论。这个奖项1947年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入选的基本资格为在美国大学任教、40岁以下的学者。
三、亚当·斯密奖
全美商业经济学协会亚当·斯密奖(The Adam Smith Award of NABE),是由全美商业经济学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usiness Economics,NABE)于1982年设立颁发。该奖项的评选是基于经济学家在经济领域的领导力及其提供的理念知识在工作政策上的实用性。每个获奖者将在全美商业经济学协会年会上发表一篇演讲。演讲稿将一些商业经济刊物上发表。
四、大卫·威尔兹经济学奖
哈佛大学设立的“大卫·威尔兹经济学奖”(David A.Wells Prize in Economics)
五、我国的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
中国近30年的经济发展已形成了有别于西方市场经济体系的独特的中国市场经济模式,为经济理论的提炼与创新积累了许多新的素材,中国的“故事”已经吸引了不少西方学者的关注,因而构建这样一个平台,也为中国经济学界走向世界提供了契机。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应运而生。该奖项的前身为“黄达-蒙代尔优秀博士论文奖”,由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罗伯特·A·蒙代尔(Robert.A Mundell)教授和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黄达教授共同冠名,2002年12月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创设。每两年评选一次,逢单年颁奖,迄今已颁发三届,有15位青年学者获奖。为了进一步扩大该奖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评选结果更加公开公正透明,2005年该奖项正式更名为“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Mundell-Huang Prize)。
设立“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的宗旨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经济学科研究;搭建中国经济学特别是财政金融学科领域博士培养的国际交流平台;倡导兼容并蓄、学贯中西、严谨求实的学术品格;激励更多的杰出青年学者为新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聪明才智。为了实现这一宗旨,体现奖项的严肃性、公正性和权威性,“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设定了严格的标准与评选程序。要求参评论文的选题立足学科前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能够反映该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在本学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或接近乃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运用国际通行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索研究,有新的研究视角和独到见解,并在相应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了保证该奖项的权威性,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聘请国内权威专家组成专门的评选委员会。
六、我国的中国经济学奖
中国经济学奖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授予个人、对个人长期成就进行奖励的经济学奖项,其宗旨在于通过奖励在经济理论、政策及研究方法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中国学者。该奖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学的“诺贝尔奖”,是中国目前规格最高的经济学奖项。
中国经济学奖设立背景:中国经济学奖是由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共同发起设立。
其宗旨在于通过奖励在经济理论、政策及研究方法等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中国学者,促进中国经济理论研究的繁荣和政策制定水平提高,普及经济领域基础知识,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
国外经济学家
A
艾伦·格林斯潘
阿马蒂亚·森
阿尔文·汉森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阿瑟·塞西尔·庇古
埃德温·坎南
阿维纳什·迪克西特
奥利弗·威廉姆森
安东尼·奥古斯丁·库尔诺
奥塔·锡克
阿瑟·奥肯
埃弗塞·多马
阿门·阿尔奇安
爱德华·哈斯丁·张伯伦
阿瑟·拉弗 B
C
D
安德鲁·施莱弗(Andrei Shleifer, 1999)
保罗·萨缪尔森
布阿吉尔贝尔
弗·布鲁斯
保罗·斯威齐
克莱夫·格兰杰
弗里兹·马克卢普
兹维·格里利克斯(Zvi Griliches, 1965)
道格拉斯·诺斯
丹尼尔·麦克法登
丹尼尔·卡纳曼
戴尔·乔根森
大卫·李嘉图
大卫·休谟
丹尼斯·霍尔姆·罗伯逊
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
戴维·卡德(David Card,1995)
戴龙·埃斯莫格卢(Daron Acemoglu,2005) 戴维·克雷普斯(David Kreps, 1989)
E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
F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G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
芬恩·基德兰德
弗朗斯瓦·魁奈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弗兰克·拉姆齐
富兰克·奈特
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
弗朗西斯·伊西德罗·埃奇沃思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弗兰克林·费希尔(Franklin M.Fisher, 1973) 纲纳·缪达尔
戈特哈德·贝蒂·俄林
古斯塔夫·卡塞尔
戈特弗里德·冯·哈伯勒
格里高利·曼昆
葛家澍
H
赫伯特·西蒙
华西里·列昂惕夫
哈里·马科维茨
亨利·坎宁安
J
K
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
哈罗德·德姆塞茨
亨德里克· 霍撒克(Hendrik S.Houthakker, l963) 简·丁伯根
佳林·库普曼斯
加里·贝克尔
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
约翰·海萨尼
詹姆斯·莫里斯
詹姆斯·赫克曼
雅各布·马尔沙克
杰里米·边沁
杰里·豪斯曼(Jerry A.Hausman, l985)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
克努特·维克塞尔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
卡尔·门格尔
科拉多·基尼
克里门特·朱格拉
克洛德·弗雷德里克·巴斯夏
L 凯文·墨菲(Kevin M.Murphy, 1997)
肯尼思·博尔丁(Kenneth E.Boulding, 1949) 劳伦斯·克莱因
罗伯特·蒙代尔
罗伯特·索洛
罗纳德·哈里·科斯
拉格纳·弗里希
罗伯特·约翰·奥曼
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
罗拉尔·德布鲁
约翰·理查德·尼古拉斯·斯通
莱因哈德·泽尔腾
里昂·瓦尔拉斯
路德维希·冯·密塞斯
利奥尼尔·罗宾斯
罗伯特·巴罗
罗伊·福布斯·哈罗德
罗伯特·希勒
卢伊季·帕西内蒂
莱斯特·瑟罗
M N 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H.Summers, l993)
米尔顿·弗里德曼
莫里斯·阿莱斯
默顿·米勒
迈伦·斯科尔斯
迈克尔·斯宾塞
莫里斯·多布
迈克尔·詹森
莫瑞·罗斯巴德
迈克尔·帕金
麦伦·戈登
马修·拉宾(Matthew Rabin,2001)
马丁·费尔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 1977)
马克·内洛夫(Marc L.Nerlove, 1969)
纳索·威廉·西尼尔
尼古拉斯·卡尔多
涅姆钦诺夫
O
奥斯卡·莫根施特恩
欧内斯特·曼德尔
欧根·冯·庞巴维克
P
Q
R
奥斯卡·兰格
欧文·费雪
保罗·克鲁格曼
皮埃罗·斯拉法
皮埃尔-约瑟夫·蒲鲁东 乔治·斯蒂格勒
乔治·阿克尔洛夫
琼·罗宾逊
罗伯特·福格尔
小罗伯特·卢卡斯
罗伯特·默顿
罗伯特·恩格尔
西斯蒙第 让·巴蒂斯特·萨伊
让·雅克·拉丰
理查德·伊斯特林
S
桑福德·格罗斯曼
T
V
W
史蒂文·利维特(Steven Levitt,2003)
特里夫·哈维默
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托马斯·萨金特
托斯丹·邦德·凡勃伦
托马斯·曼
弗农·史密斯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
威廉·阿瑟·刘易斯
威廉·夏普
威廉·维克瑞
威廉·配弟
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
维尔纳·桑巴特
威廉·罗雪尔
沃尔特·艾萨德
X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
西奥多·舒尔茨
Y
西奥多·格雷高里
亚当·斯密
约翰·福布斯·纳什
约瑟夫·熊彼特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约翰·希克斯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尤金·法玛
约翰·阿特金森·霍布森
约翰·巴顿
伊斯雷尔·柯兹纳
亚诺什·科尔内
约翰·加尔布雷思
约翰·贝茨·克拉克
约翰·雷姆赛·麦克库洛赫
伊·菲·赫克歇尔
宇泽宏文
约翰·霍金斯
约翰·罗杰斯·康芒斯
Z
我国经济学家A
C
F
H
詹姆斯·托宾
詹姆斯·爱德华·米德
詹姆斯·穆勒
詹姆斯·杜森贝里
詹姆士·斯图亚特
安体富
陈岱孙
成思危
曹凤岐
陈志武
樊纲 L
M
Q
W
X
Y
Z
签名: 胡鞍钢
郎咸平
赖伟民
厉以宁
林毅夫
李稻葵
茅于轼
钱颖一
吴敬琏
萧灼基
杨小凯
张五常
张维迎
张曙光
赵海均
邹恒甫
donkeyfast 方向比速度重要
第三篇:经济学家
中国有名的经济学家 姓名:厉以宁
职称:教授
个人简历: 1930年11月2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省。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 系,后留校任教。1985-1992年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系主任,1993-1994年任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1994年至今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工作和学习经验:厉以宁教授曾担任八届全国人大常委,八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委员等职。
研究方向:中国经济改革 环境经济学
获奖情况:
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孙冶方经济学奖”、“国家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证书”、“金三角”奖,国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奖(最高奖)等。
作品发表: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经济学的伦理问题》、《环境经济学》等。
个人主页连接:http://
詹姆斯·J·赫克曼(James Heckman):在得到诺贝尔奖之前被认为最有可能得,甚至有人认为他应该得到两次,可见其牛的程度。从1995年起,他就在芝加哥大学获任亨利-舒尔茨杰出成就经济学教授。他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内容涉及诸如社会项目评估、非连续选择和纵向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模式、劳工市场经济学以及收入分配的模式选择等等 张五常
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现任香港大学教授、经济金融学院院长。
他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曾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是第一位获此职位的美国本土之外的学者。
1969年他以名为《佃农理论——引证于中国的农业及台湾的土地改革》的博士论文轰动西方经济学界。他的《合约机构与非私产的理论》、《企业的合约性质》等论文继续发展了他在交易费用以及产权重要性方面的理论。1991年他作为唯一一位未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者而被邀请参加了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林毅夫
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肄业,1971。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1978。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1982。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1986。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博士后,1987。
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87-9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1990-93。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1994-。
工作和学习经验:北京大学经济系副教授, 1987-92,教授,93-,博士生导师,1994-。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客座副教授,1990-93。美国杜克大学经济系客座教授,1994。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太平洋学院兼职教授,1990-96。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1995-。世界银行顾问,1987-90,1993-。
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顾问组成员,1995-。国际农业科研组织技术顾问组成员,1996-。
联合国粮农组织亚洲太平洋农业政策网络领导小组成员,1993-。太平洋贸易和发展会议常设领导小组成员,1993-。
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和环境项目领导小组成员,1994-96。中国农经学会常委理事,副秘书长, 1992-95。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委理事, 1994-。东亚经济学会理事(国外), 1995-。
吴敬琏
职称:研究员
个人简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干事、经济动态组组长, 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研讨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
科研成果: 1960年发表在《经济研究》上的《社会主义的过渡性》一文, 被国外某些学者认为是一篇某种原则上区别于前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代表作。1982年和别人合写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经济属性和商品经济属性》和《试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调节方式》等文章, 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商品经济的属性。在中国经济学文献史第一次提出了“行政性分权”和“经济性分权”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分权的概念, 指出必须避免走行政性分权的道路。1985年2月发表了《经济改革初战阶段的发展方针和宏观控制问题》。1986年初, 他参加了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研讨小组的工作。他有机会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加以系统整理。这一时期, 他写的《关于改革战略选择的若干思考》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和改革的经验总结》等文章, 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
第四篇:中国经济学家
当代经济学家:顾准 有人说,自进入二十世纪下半期以后,中国就再也产生不出独创的、批判的思想家了。这话并不尽然,我们有顾准。顾准在文革与社会的压迫下,即使妻离子散,也没有阻止得了他在经济学中前进的步伐。他强大的思想指照亮我们前进的路。
一、生平简介
顾准,1915年出生于上海人,字哲云,中国当代学者,思想家,经济学家,会计学家,历史学家。中国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顾准毕业于上海立信会计学校。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他发表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第一次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在“右派”打压下,顾准坚持理想和信念不动摇,写下了《希腊城邦制度》和《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等著作。
二、顾准精神
顾准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他的著作和思想,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为我们留下了一种卓尔不群、独立思考的精神。
1、逆流而上,勤奋学习由于家道中落,生活日下,顾准读到初二便被迫辍学,去现代会计学之父潘序伦的事务所当小学徒。顾准在那条以英王的法语读音命名的爱多亚路,为潘序伦油印讲义时,通过刻苦自学,以天才少年的聪慧脱颖而出。潘博士惊讶地发现后,甘当伯乐。勤慧超群的顾准,十四岁那年便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高级商业簿记习题详解》,挑起了养活一家老小的担子;十七岁出任立信会计学校部总负责人,并创办中国第一份会计学刊物;十九岁又出版中国第一部《银行会计》大学通用教材„„ 成为中国会计学界一颗耀眼的新星。
在《银行会计》广泛发行之际,1935年2 月,顾准经宋庆龄的救亡工作联系人林里夫介绍,不顾当时的政治危险,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夏,处于职业巅峰期的顾准,又主动放弃在上海法租界一边当会计专家,一边从事地下活动的生活,毅然奔赴抗日烽火熊熊燃烧的苏南根据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顾准随陈毅回到上海,以开国功臣的喜悦之情,出任新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市财政局长、税务局长,并兼上海市政府党组领导成员、华东财政部副部长等要职。顾准为振兴上海的经济,八方奔波,日夜劳碌。
1举世闻名的跑马厅、跑狗场、沙逊大楼„„也是他以征收地价税的方式,从外国人手中合法收归。
谁知,共和国刚渡过第一道经济难关,厄运便悄悄向顾准袭来。
2、妻离子散,委曲求全
1957年他发表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第一次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一年以后他第一次戴上右派的帽子,1965年“文革”前夕再次戴上右派的帽子。顾准的女儿顾淑林在写给叔叔陈敏之的信中说道:“我不想逃避自责,也无法躲开痛苦。”“我逐年追踪着父亲的一生,1957年以后,他是一步一步从地狱里蹚过来的呀!他的深刻的思索,常常是在数不完的批斗、侮辱甚至挨打之中完成的,在他最需要亲人的时候,亲人远离了他,可是恰恰他的思考,包含着更多的真理。人生只有一个父亲,对于这样的父亲,我们做了些什么呢?”
顾准受到迫害后,与他相濡以沫的夫人,“文革”期间也被隔离审查,顾准将一个未被造反派抄走的银行存折,悄悄地从地板的板缝塞了过去,他以为以此能聊胜于无地给夫人一点安慰,以示一点儿生存下去的勇气。但谁知,在顾准塞存折之前的某一天,他夫人已自杀身亡了。
子女宣布与他断绝亲缘关系,还逼着顾准签字同意;同在一城住在妹妹家里的90岁老母亲,因为妹婿当年的官场身份,终生不得相见;回到北京以后的他一再要求与子女恢复关系,均被拒绝„„即使这样,在他的病已经宣告不治的时候,经济研究所“连队”的领导考虑给他摘去“右派”帽子,拿“在一份文字报告中做出‘承认错误’的表示”做条件,顾准还是接受了。这对于他简直是奇耻大辱,那个迎着雨点般拳头仍高喊不服的汉子在签完字后哭了,他对老友吴敬琏说,“这也许能够多少改善一点子女们的处境。”
顾准曾在批判大会上,他冒着雨点般袭来的拳头高昂头颅喊着“我就是不服”; 在他的病已经宣告不治的时候,“连队”领导准备给他摘去“右派”帽子,条件是在一份文字报告中做出“承认错误”的表示,顾准接受了。签完字后他哭了,他对老友吴敬琏说,“这也许能够多少改善一点子女们的处境。”
3、卓尔不群,独立思考
他在1957年发表《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提出应以市场价格的自由涨落来调节生产。这是非常大胆和超前的观点,这使得他成为在中国第一个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理论的人。顾准的思想得到中国思想界、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王元化说:“许多问题一经作者提出,你就再也无法摆脱掉。他们促使你思考,促使你去反省并检验由于习惯惰性一直扎根在你头脑深处的既定看法。”“在造神运动席卷全国的时候,他是最早清醒地反对个人迷信的人;在凡是思想风靡思想界的时候,他是最早冲破教条主义的人。”李锐说:“1959年以后,我也在难中,也在思考„„但是顾准的思考深得多,广得多,也更有成果。有关许多根本问题,于我来说,他是先知先觉。”“顾准思考围绕的中心是如何克服专制、实现民主和发扬科学精神。”吴敬琏在“中国需要这样的思想家”中说,学识渊博、言辞犀利只是顾准的外部特征,作为思想家,顾准的内在特征是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言人所未言。这些问题包括:革命的理想主义为什么会演化为庸俗的教条主义,革命成功后要采取什么样的政治经济体制,才能避免失误和取得真正的进步,等等。李慎之在“点燃自己照破黑暗的人”一文中引用泰戈尔的诗句形容顾准:“如果你在黑暗中看不见脚下的路,就把你的肋骨拆下来,当作火把点燃,照着自己向前吧!”并说:“有人说,自进入二十世纪下半期以后,中国就再也产生不出独创的、批判的思想家了。这话并不尽然,我们有顾准。”
4、生命不息,探索不止顾准的思想磁石效应,吸引了吴敬琏、张纯音、赵人伟、周叔莲、林青松、张曙光、张卓元等一批年轻的经济学家。顾准的特殊魅力,还在于他的预见性。他身处“文革”荒唐岁月,却已预见到“文革”失败后,中国定将掀起全面改革热潮。他高瞻远瞩地谕示后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潮流互相渗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人最终会发现,无法拒绝接受资本主义诸多长处。这样,还不如主动向资本主义学习;包括大胆引进它的个人本位文化,进行人文重建。可是,顾准同时指出,我们也千万不要忘记,资本主义生来便具有少数人占有社会资源与积累,忽视社会公正的天疾。如何超越资本主义既有模式,是更高层面的思想问题。而中国的东方属性,更限制中国简单仿效西方。中国未来的改革家,实在应
3该比二百年前的英国人聪明一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老路走得走不得,“已经成为一个严肃的问题了”。顾准并不是杞人忧天。他那时正在狭小的斗室遥想未来,生出如许深忧远虑:他深恐他期盼已久的市场体制一旦被迎进中国,长期恪守群体伦理的中国人,会突然从此极端滑向彼极端,误把损人利己、掠夺大众、破坏社会公正,也当作合理行为。为此,顾准在研究民主社会主义未来全态时,预先布置赵人伟和张纯音翻译外国文献,深入研究“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平衡关系。而这,只是他先知先觉的问题之一。最让今人惊叹的,也许是顾准对21世纪人类现代化多元模式的前瞻思考。他以平实的语言指出:应当以“彻底经验主义”的态度,看待眼前这个地球。他说: “到本世纪(20世纪——引者注)以后,就不再纯粹是接受资本主义的问题,而成为一个更广泛的‘现代化’问题,可以有资本主义道路的现代化,也可以有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还有五十年代以后新兴国家的特殊样式等等。”顾准其实就是以他的先见之明点拨后人:西方意义的“现代化”可以有多元样式。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具有大量“亚细亚”特征的中国(顾准五十九年生命的绝响,便是一篇论述“亚细亚”问题的专稿),要在明辨其先天优势与缺陷,发现其潜在动力与危机的前提下,正确规划21世纪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潮流与东西方多元文明,在全球平台汇聚而成的“平行四边形”,也将把色谱更为广阔的现代化蓝图,展示在世界各国面前。
谁知,正当顾准挥舞思想巨镰,在他用心血浇灌的那一片金色麦地上,迈开矫健的步伐,酣畅地收割时,早已隐藏在体内的晚期肺癌,却以崩山裂地之势向他袭来!他不断咯血,持续发烧,呼吸也变得越来越不畅通了。
顾准患的是“中心性肺癌”,鸡蛋大小的癌肿,已在心脏与气管之间扩散。癌细胞疯狂地吞噬顾准的肌体。顾准有时一次吐血,便多达三百毫升!可是,当他被朋友们送去医院前,依然斜靠在床上一边喘息,一边编写待用的思想卡片。据后来整理这些卡片的顾准之子高粱(顾南九)介绍,卡片上写有如下内容:“甘地说,即便全世界的人都红了眼睛,我也要保持理性的头脑”。
由于顾准那时(1974年)仍是“反革命”身份,病危至此也住不进病房,只能在走廊上的观察室苦熬。这时,依然靠边审查的骆耕漠,出于对朋友的忠诚,也为了争取让顾准重新握笔,拄着拐杖四处奔走,终于找到一个抗日时期的老关系,把顾准送进了病房。经济所那些善良的学者,和林里夫等旧日老友,也不避嫌疑来到医院,为顾准组成一个像家一
4样的环境,分三班倒,轮流照顾顾准。以往,是他们诚挚的友谊,帮助顾准渡过漫漫严冬;如今,是他们不变的真情,为顾准送来临终慰藉。
顾准平静地面对死亡。他一生的功过是非,当时当然不可能有一个公正的说法。可是,他并不觉得自己在污泥中虚度了失败的一生。他相信,是真理总要放光的。顾准把手稿分成两部分,研究人类第一个民主机制的《希腊史笔记》,托付给弟子吴敬琏收存;其余的由六弟陈敏之保管。顾准运足力气,用沙哑的声音对吴敬琏说:“送你四个字‘待机守时’,还要继续我们的研究工作啊。”“我认为,中国的‘神武景气’(日本战后的突飞猛进——引者注)是一定会到来的”。“总有一天,中国要发生变化,你要拿得出东西来报效祖国啊!”顾准这番话,也是对所有传火继薪者的嘱托。
1974年12月3日零时刚过,北风呼啸,大雪肆虐,一代哲人顾准含冤而逝。春蚕丝尽,大江波息。顾准留在人世的最后一句话,是以微弱的声音叮咛在他身边护理的吴敬琏:“打开行军床,休息。”他心中,永远没有他自己。
顾准的骨灰,一半遵照他的遗嘱,播撒在北京三里河路、中科院大楼前的小河里。他始终记挂着未竟的科研事业,他认为这条无名的小河,可以通向大海。顾准骨灰的另一半,根据经济所的意见,安放在老山骨灰堂。老山四周风动寒草,黄土愀然,落木萧萧,长烟阑干„„
卓越的思想,往往出自坎坷的人生。顾准的人生之路十分曲折,颇具传奇色彩。5
第五篇:赌博范文
赌博”二字,曾在《说文解字》的一书中解释为“博骰也”,它指的是一种赌博的方法。赌博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赌具来看,主要有麻将、扑克、台球、保龄球、赌博机等等;从赌博数额来看,少则数百元,多达上千元,甚至数万元。我们从“赌”字的结构来看吧,它的左边是个“贝”字旁,右边则是个“者”字,这很显然的说明“赌”与金钱息息相关。同时在《新华字典》一书中对“赌博”解释是“用财物作注争输赢”。“赌博”既然与金钱和物质相关,那参赌的人就会带着侥幸的心理,步入赌场,希望能在赌场上大捞一把。曾经有一首《戒赌诗》这么说:“贝者是人不是人,全因今贝起祸根;有朝一日分贝了,到头做个贝戎人。”其中的“贝者”、“今贝”、“分贝”、“贝戎”分别是指的“赌”、“贪”、“贫”、“贼”,真实地反映了赌博的危害和后果。
赌博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毒瘤,更是一种社会丑恶现象。从公安机关查获的赌博犯罪来看,近年来,参与赌博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涉赌人员有成年人,也有青少年,有一般公民,也有党员领导干部,基本涵盖了社会各阶层人员。他们受利益的驱动,为了寻求刺激和获取高额利润,参与赌博。参赌人员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参赌人员比例明显增高。其危害自然也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参与赌博危害极大。
一是败坏党风,损坏我们党的威信;失民心,败坏我们党的形象。因为赌博的最终都是输家,既而引发为数不少的贪污、挪用公款、行贿受贿等各种腐败和违法行为。近年来,因赌博而落马的高级官员已屡见不鲜。例如:原成都市副市长王忠康,在澳门一输几百万;原湖南郴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李述标,数千万的资金被他输光;原厦门市副市长蓝甫,曾创下一天输掉350万的纪录;原广东省交通厅厅长牛和恩,是澳门赌场的常客;原沈阳市常委、常务副市长马向东,与同伙三天输掉上千万;原湖北省驻香港办事处主任金鉴培,参赌时每笔赌注都高达七八百万;原重庆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张宗海,在澳门豪赌竟输掉一个多亿等等。他们输的这些钱是他们自己的吗?当然不是,他们早已成为国家的“贼”人,人民的“贼”人,用的是公款,输的是百姓的血汗钱。他们自己不心疼,国家却为此遭了殃,有损了我们党的形象和尊严,更严重的是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
二是浪费时间,损害身体健康。赌钱的人不分昼夜的围在赌博的桌边,雄心勃勃的想捞一把,而时间一长就会产生疲惫情绪,即使在上班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神思恍惚。还有一些人甚至把赌博当成一种职业,成年累月的不务正业,这样极大地浪费了国家的人才资源和大量的时间。还有的老年人在赌钱的时候受到意外惊喜或惊吓的刺激,当场死在麻将桌边。象这样的教训真应该让当今的赌博之人好好吸取了。
三是生贪欲、离骨肉。赌博助长了不劳而获的习气,忘记了勤奋工作,不顾自己家人的唠叨和怨气,甚至导致亲人失和、骨肉分离、好友反目、妻离子散。就在一年前,在我们这个小小的山城内,有一对原来是恩恩爱爱相敬如宾的夫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业余时间多了起来,家中的财富也增加了,赌博就成了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为了消磨时间,其丈夫经常邀请三五个朋友到自己家里来打5元钱一炮的麻将,进行小赌娱乐,寻找一点点刺激。开始其妻还热情款待朋友们,时间一长,其妻的丈夫感情开始转移,竟然和一个牌友日久生情,导致夫妻之间感情破裂,最终以离婚收场,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就毁在麻将桌上。
四是祸及社会,影响安定、团结、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赌博的心理动机就是赢别人的钱,而参加赌博的一般又是朋友邻居,因此就不免产生摩擦,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从而伤害大家多年的友谊。比如:有的人,因输光了赌资而去偷盗、抢劫;有的人采取欺骗手段索取大笔公款等犯罪活动而锒铛入狱等。曾经有一位县级领导干部当着百姓的面说“打麻将、玩扑克等,打那么2—3元钱一层不算赌博,那仅仅是一种娱乐。”像这样的官员怎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去实现社会风气根本好转呢?可见这位领导官员对“赌博”的认识是非常错误的,更或许是连他自己也染上了赌瘾。《戒赌诗》中说得好:“赌博的人,是人又不是人,全都因为一个“贪”字埋下了祸根。”有了贪欲,才想到不劳而获,上了赌场,大家都想赢,可赌场上没有永远的赢家,于是一输再输,输得一败涂地,输到了贫穷,输的倾家荡产。近几年来,因赌博污染了我们国家不少地方干部和群众,就说眼前的事例吧,有的领导干部参与赌博丢掉了乌纱帽,有的人因欠赌债搞的孩子中途退学,有的人为了还赌债,输掉了苦心经营多年的全部家产,有的人因赌博搞的夫妻不和妻离子散。这种状况如果再不制止的话,将会影响我们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吉首监狱就有几位因赌博而犯罪的罪犯,他们的事例为每一个参与赌博的人敲响了警钟。
五是坏心术、丧品行、损钱财。赌博浪费金钱,每次参加赌博的往往是周围比较熟悉的几个人,今天我输,明天你输,到头来基本持平,然而每次赢钱,不免请客,自己也会大手大脚的乱用。这样一来,几个人的钱其实全被不经意间的浪费掉了。为了赢钱不分亲朋好友,只问钱多钱少,千方百计的想捞对方一把。一旦染上了赌瘾,哪怕是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也要干下去。
赌博危害之大,除了年幼无知和白痴的人以外,大家都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有澳门 “赌王”之称的何鸿燊先生经营着多家赌场,但他自己从不参赌,也不允许家人参赌。他认为,其一是自己的家业已经够大,犯不着通过赌博来“暴富”,其二是赌场上“十赌九输”,到头来再大的家业也能败光。连“赌王”都能看清这一步,我们普通的人当然更应该脚踏实地地做事啊!为了禁赌,中纪委2004年下发了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十六条规定,其中一条就是严禁党员干部参与赌博,不论赌资多少,其性质都属于赌博。另外赌博本身就是违法犯罪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严厉禁止赌博,对参与赌博者,给予拘留、罚款处罚;情节严重的,实行劳动教养;构成犯罪的,要给予刑事处罚。可为什么老是屡禁不止呢?这值得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和普通百姓们深思。
同志们朋友们:积极行动起来吧!进一步认清赌博的危害,远离赌博。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模范遵守法纪,自觉抵制赌博的诱惑和侵蚀,端正自己带动别人,共同参与禁赌工作。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一个安定团结、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良好社会环境和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