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学家演讲
经济学家演讲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经济学家演讲》的内容,具体内容:经济学家是怎样看中国的经济的呢,中国的经济发展有怎样的现状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篇一谢谢下面我用 20分钟的时间讲一讲,一个是宏观经济的情况,...经济学家是怎样看中国的经济的呢,中国的经济发展有怎样的现状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
谢谢下面我用 20 分钟的时间讲一讲,一个是宏观经济的情况,一个是发展模式,中国的一个走势,请大家看屏幕,由于现在是这样的,中国在这次“次贷危机”中,交了一份非常出色的考卷。我们的增长率在 2009 年全球经济中普遍不景气的时候我们调剂增长率到达的 9.01%,总的 GDP 到达 37 万亿元,人民币这样非常大的数目,而且在第一季度,大家也知道我们的增长率到达了 11.9%的,而其物价仅仅维持在 2.02%这样一个增长情况。
大家知道每年我们的经济情势分析会都是在 7 月份,今年忽然在 6 月份就召开了,在这个会上,很多人提出了一系列的***,比如人民币汇率。你假如说人民币正在升值的话,那会出现甚么题目,假如你不升值又会现甚么题目,零零总总,最后总结的六点,在出席的时候也经常挂在嘴上讲两难的这样一个题目,不但如此,在整个圈里面讨论都故意思。有人讲中国出现了一个“滞胀”前期,甚么意思呢?就是将有严重的通货膨胀,同时
经济却不再增长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人讲的出现“二次探底”的题目,“二次探底的题目,二次探底在很多人眼里,只要增长率低于 8%,就进进通货膨胀、危机、探底这样的一个进程。还有的媒体在讲,中国经济后半年将跌到箫条的一年,而且这一次上半年的数据出来,似乎这类说法到了箫条的边沿,越说越利害。
我所在的学校,我所在的学院人民大学的经济系,每个季度都会发布一个中国宏观经济情势的报导,这一次的报告,提出一个全新的名词,叫做”中国经济现在进进了所谓次箫节阶段“。固然也有人对整个的经济来看,说是叫盘整向上。也有人在讲,中国经济会以较高速度上升,有这么多的说法,那究竟下半年会出现甚么样的情况,我想对这个题目做一个解释,由于时间题目做一个比较概括的说法,我们一块来探讨。
中国经济我想说基本上有两大规律,一个规律叫做每十年一个周期,或说得更客观一点,8 到 10 年它会出现一个大的调剂,请大家看 PPT。你会发现我们 1987 年,假如以 78 年来划线的话,78 年之前你会发现中国经济是大起大落。假如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告知你,只要你老老实实实行了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这个经济不会大起大落的。但是大家可以看这一个,我们会发现 1978 年之前,中国经济确切在大起大落,8 到10 年折腾一次,改革开放以后,你会发现,有起有落,但是,整体的起落的这个幅度要比过往小很多,换句话说,1992 年之前,中国经济依然以计划为主,你会发现浮动是比较大的。到 92 年以后,中国经济的市场的成份越来越明显,那末他反而这个经济走得相对照较稳。所以在这个地方很故意思,我想第一个规律,请大家记住,中国经济每 8 到 10 年,有一个
周期,这不是人力可以免的,改革开放以来依然是这样,由 78 年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 79 年开始落实改革开放,到 84 年到了一个景观,到89、90 年掉进低谷,南巡 92 年把它拉上往,然后你又会发现到 97、98 的时候又到了一次低谷,那好,假如说,上一次低谷是 97、98 的话,那不管如何我告知你,2007 年到 2008,你的经济也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就是为甚么一进了 2008 年,我在任何一次会议上都会讲中国经济到了转折点。有人讲我是”乌鸦嘴“,最后终究把中国经济的速度给讲下滑了。那末,这是第一个规律。第二个规律,中国经济大概是只要四到五年,以两位数增长,必定回调。
这是中国经济的特点,假如说有二位数增长,连续四到五年,他必定会挺住了,各种矛盾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它就必须经过一次调剂。我们讲中国经济很故意思,它不是回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而是回到最初的出发点,这是中国经济挺故意思的,所以两个规律请大家留意一下,第一:十年一个周期,8 到 10 年一个周期,第二:两位数增长超过 4 到 5 年,他必须要进行回调,假如这样的话,我们用这样的两个规律来套目前的中国的经济的话,你会发现,中国经济应当这样讲,刚刚走出”次贷危机“,速度下滑,现在逐渐要进进了两位数增长。我想在这个进程中间不可能再出现一次颠覆性二次探底,所谓次箫条就看你怎样解释了,由底部特点的叫次箫条的话,这类解释我不是十分赞同的,固然这个说法是我们的同事研究出来的,我不太赞同个说法,更不用说甚么重大的危机了。所以,第一点,我想说明我的观点,就是说从中国经济规律的走势看,8 到 10 年一个周期,两位数的增长,4 到 5 年进行调剂,现在应当不会出这个题目。那末,从
另外一个角度,大家也能够分析,满故意思的一件事情是甚么?每次中国经济假如出现一次大的调剂的话,过往以后,迎来的它都是一次相对照较安稳和相对照较好的一次发展。97 年 98 年的危机大家可以的揣摩揣摩,97、98 期间,我们的朱镕基在中心党校做报告时候,讲了 28 分钟的台词,当时我们的一个感觉就是用财政政策的办法来刺激经济。果然我们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在 97、98 以后,你会发现两件事情是非常突出的:第一,中国有了遍及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第二:中国终究被全球称为世界工厂,那末这一次经济减速以后,我想第一:中国的高速公路网将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现在美国的营运里程高速公路不过是 9 万千米。我们现在运营是 8.72 万千米,假如加上发改委批准的和资金到位的中国现在营运的和在建的和批准马上要施工的一共有 21 万千米,大家都清楚,只要有钱这些事到位不难办。
所以,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高速里程将超过美国位居第一。第二个就是:大家可以看高速铁路,高速铁路现在我们已通车了。很简单的说,你比如说,你比如说沪宁、再加京沪这些高速铁路,它的运营里程加起来已超过欧洲、超过日本,已世界第一了。更不用说现在在建的哈尔滨到北京、到上海、到香港高速铁路所以这次减速以后你会发现中国的整体的基础设施将跃上一个台阶,列世界第一。现在可能差就差在航空上,航空的硬件机场实在不差,刚才刘光溪副市长已给大家讲了,我们机场时间不长,我们的软件航务是没有办法。由于七成以上的空域回军队来管辖,你只有在三成空间里往做,这样的航务分析的话,你永久很难满足现在这样飞速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一条非常故意思,大家可以想想,在 97、98 年的时候,东南亚世纪,它是整个世界的金融的外围,当时世界金融的外围乱套了,而世纪金融的中心还没有乱套,因此,欧美的需求不减,定单从东亚市场出来,因而定单就地转移到中国,你会发现在 97、98 的危机的时候,中国整体你怎样看,你的外贸始终要好。
在那个时候,固然定单来了,但是我们务工不够,因而个欧盟利用它在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和金融最基本的功能是在全球配制资源这一条,把世界的直接投资全部送到中国,你才真真变成了世界工厂,因此中国变成世界工厂,我简单地讲,有益弊成份,更主要它是国际资本在全球布局的结果。说得简单一点,就和华尔街一挥手,你就变成了世界工厂,但这一次危机大家可以看到,遭到最大冲击的恰正是华尔街跟伦敦城,也就是说这一次遭到冲击国际垄断资本在全球布局的能力,而恰恰给我们留了一个机会。
因而,中国人开始走出往,在非洲、在拉美、在全球各个地方,从中国人的根本利益动身,开始大手笔的布局,我相信这类全球资本的布局,全球产业的布局。
所以这次的”次贷危机“影响减少以后,我们应当活了。至于有些人谈到了说会不会由于欧洲危机将中国再次拉进谷底,这类说法属于对中国经济十分不了解。在这个地球上真正能把世界经济从高峰打进低谷的就只有一个国家,欧洲根本你不会想的。
在欧盟,经济至今只占两个百分点,又能起多大作用呢?美国冲击最初就是 20 万户,就是美国经济崩盘影响世界经济。我想说假如美国不出现大的起伏的话,你放心世界经济不出现大的题目。其他不至于影响中国经
济降落。美国现在的情况是甚么呢?美国经济的情况,我在这个世纪初曾说过,第一,房地产泡沫。第二,股市泡沫。大家可以想想,上个世纪末,股市和房地产泡沫,这次欧洲危机说是美元的连续波动,也就是它的泡沫,现在我们能正确熟悉美国经济,那下一步是甚么?也就是我们说的比较稳步、稳健的复苏和增长。
因此,从这点我想说一下,就是不会出很多人讲的世界经济大起大落,中国经济会构成我们这样一次小调,这是我对经济情势的一个判定,我们可以讲一讲中国经济未来模式,在往年共和国建立 60 周年。改革开放 30周年的时候,媒体采访我,问我对 30 年改革开放你最深的印象是甚么?我说两点,第一、一代人的时间就改变了中国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第二,就是我们以每年 9.8%的速度在增长,同时完全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以后,全球都讲以中国的增长是不可能的,而且中国人也在讲我的增长也是不可能延续增长的。我现在不太希看听人讲中国的模式不延续。那甚么模式可延续呢?我想这个很重要,这次”次贷危机“有人讲美国受轻伤,欧洲、日本受重伤,中国受内伤。究竟是模式不可延续还是模式的延续不可知道,这不是一回事,我们可以看一看这次改革开放的成果。
假如说建国 60 年,我们把 GDP 加在一起那是 250 万亿,前三十年老一代一共生产了中国经济的两个百分点,而改革开放30年积累了98%的财富。同时新增长的财富是这 60 年的三分之二。这类模式将来应当怎样办?有两点,你是要留意的,第一,大家看这张照片中国的最大的特点。第二,我也想说在这样一个发展情况下,下一步是个甚么样子的情况?日本你要全球所有的企业来给百姓一个不确定性的话,他就有一句话,信心比黄金重
要。
在这个进程中间我想说的是假如今天全球的人都依照美国的生活方式深进的话,假如说今天全球的 60 多亿人都依照中国的生存模式,我可以告知大家 0.93%地球就可以够支持。第二,假如从增长角度来讲,我们在这个地球上有人靠卖东西发展,有人靠卖力气发展。比如说,俄罗斯靠卖力气,那我问你究竟在这个地球上是卖东西可延续、还是卖力气可延续?这是最需要说明的一点,东西都有卖完的一天,请大家揣摩一下,卖力气有卖完的那天吗?力气有一个特点,第一,可以支持;第二,可延续。那就在体力中间占了劳力,终究,你以卖劳力为主的时候,摸索结果谁能赢?所以,重要的前途不在于卖东西。假如你吃软饭,请问怎样办?因此,我还是那句话,你必须得脚踏实地。另外一个角度,大家可以看一下中国的产业结构的增长。最初,你只能助长金融危机,结果到 80 年代的时候你开始组装;到 95 年中国的家电横扫世界,就是整体的产业水准到了这个地步了。
到 2005 年中国的汽车可以讲过万了。现在动车组 60 万的零件,飞机百万的零件,我想再过 20 年我们产业能过关的话,就到达发展国家的水平。再前进一点你的东西不够了,你进口零部件,我加工把它卖了,都是你加工、我要收取福利,再前进一步,我教你投资,你往投资,他来卖,所以,经济的发展一定是一步一步的,而最基本的道理是你必须考虑你的人才究竟是甚么?广东曾提出来,而东莞是增进这个事的,我曾跟东莞的领导讨论这个题目,凭甚么弄企业的题目也要让我到这里做?我问你,那究竟你是甚么缘由让你到现在还不退下。
经常我在和一些领导和同道聊天的时候,他可以把本地的一些上风讲得非常清楚,但是我说一句不客气的话,有时实在是没一点用,简单得讲、一个木桶盛多少水,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么?因此,在这个情况下,有时给你的没有难度,你必须要干甚么,脚踏实地干一件事就是必须把它补起来。相比较而言我最需要看的事实,这是劣势。
我想这点假如做到产业结构的话,这个具有相对可靠性。最后还有两分钟我想给大家说比较简单的事情,就是重要的产业它是怎样走?这样一个图,也就是说美国企业或说每个国家在这图上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他希看是把产业的链接统统拿到自己的兜里。因而产业结构调剂终了,我的结论是:假如这样的话,全球的磨擦将没法制止。你不可能说天下都是你的。那唯一的做法就是由自己的比较上风、比较劣势动身,深化分工,细化分工,只有这样,在一个国内分公司、企业内,你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益。
固然你需要一个最大的环境,这叫改革开放,这就给了你一个环境,只有这条路才真正能给你指明未来。你会发现在 80 年代,那个时候从韩国到新加坡,这就是新兴的。90 年代中国取代亚洲,开始进进到组成这样一个基本的环节,在这个地球上只有真正具有同时向上、下领域发展,这么一个情况。
大家可以看,经济这个组成,大家可以发现除世界的产业外,就从过往的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转移到我们的长江三峡。事实上在这个进程我们完成了一干事情,我真的不是很清楚,下一步的所谓中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假如不消费的话需要多少?但这类转换的基础在于越来越比较公道。我不是说越来越均匀。那末在这个国家中间我想了其中有几件、真的像大家所想的那样。在这次次贷危机、最危机的时候,我到广东往,我发现一个道理,生产车远控的企业都好不下来了。
依照媒体的说法,你的企业越好,你的日子越好过。道理我个人觉得也很简单:小孩玩具你要还是再生产,那就是找死。你必须先弄清楚,假如你现在的产品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你和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方竞争,你真的把产业结构调剂了。因此在这个情况下,说实在的,乃至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来讲,还是要教会企业管理。包括中小企业走出往,到一个新的竞争平台上往参与竞争,取得成功。谢谢大家!!
篇二
今天到场的朋友们应该都是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改革的受益者,二十年前我们都很难想象今天来到这个地方,自己会有私家车,我们能够在北京买得起别墅,这些事情在这二十年间发生了。
包括我个人都是这轮改革的受益者。但是近这段时间,确实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我有很多朋友都是 50 后、60 后,认识很多年,他们都问我一个问题,吴先生,为什么突然有一种不安全感,有一种陌生感。过去的两三年里面,你会发现中国的很多产业发展,互联网对制造业、服务业的冲击,中国金融市场的大幅度的波动。
消费者的陌生以及我们对未来的中国经济预期的担忧,现在看来还是非常厉害的。这种陌生感和不安全感正在袭击着我们有产阶级。大家都觉得有一点迷茫。现在每个人都问,未来会怎么样呢?我们的钱能不能保值,能不能增值,这是主办单位今天让我讲的一个话题。
面对这样的话题,如果用非常零散的方式和感性的方式很难回答,我在想,我们在大周期当中的财富中怎么增值,我们需要用一种结构的方式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要简单的回顾一下,我们口袋的钱从哪来的,我们的企业是怎么发展到今天的,过去二三十年里面,中国的财富是怎样的一种方式在波动,我们怎么走到今天,面向未来我们会有哪些可能性。用结构的方式想这个问题,大概能够稍微的想清楚。
钱从哪来的呢,中国 78 年到今天,36 年,我写过一本书激荡 36 年,中国的经济增长达到平均 7.4%,在我们这个国家有一个毛泽东时期的计划性经济,全球排在第八位的经济体,到今天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个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钱和产业的发展,78 年现在中国经历了几个大的产业周期,中国由重工业性的计划性经济,毛泽东时代备荒备战为人民。到了 97 年,朱镕基当了国务院,20 年的时间,中国由重工业经济变成轻型经济,97年由短缺经济变成了过剩经济。
在这二十年里面,中国地区赚到钱的人绝大多数在吃、穿、用这三个方面,食品、保健品,饮料,纺织、家电等行业,我们在这三个行业里面,中国今天成名的企业家品牌,90%以上都是在这二十年里面出现的。
所以这是改革的个阶段,只要你进入到这三个行业里面,只要非常的勤奋和努力,扩大自己的产能,能够作出自己的品牌,可以赚很多的钱。这是中国的个周期。
第二个周期,1998 年,发生了东南亚金融危机,朱镕基当,98 年开始,中国为了走出东南亚金融产业,推出了很多的产业政策,今天的房地产政策就是 98 年开始的,98 年开始全部的推行商品房制度,取消了福利分房,98 年开始修高速路,98 年开放了外贸的进出口自主权,98 年报纸上出现
了一个名词,中国制造。外贸对中国沿海各城市的经济影响从 98 年开始。
年朱镕基开始的重要的产业变革导致了中国出现了这样转变,开始转变为房地产为主的居民消费,中小企业出口为主的转移到政府为主的城市化建设。房地产和城市化建设开始崛起的时候,能源价格大幅度的上涨,煤炭价格、钢铁的价格,大幅度的上涨,大量的资本进入到产业的上游领域,中国开始了轻型产业结构变成了重性的结果调整。
年到 2014 年,长达 16 年的时间,出现了中国制造袭击了全世界的过程。外贸,大幅度的增加,对于完全的内向经济转向以外相经济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型,98 年以后中国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就是互联网经济。98 年到 99 年,我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中国一些非常重要的互联网企业,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百度、阿里这些企业都诞生在 1998 年开二季度到四季度。
这三个变化过去 16 年我们非常熟悉的景象,过去 16 年里面,你只要进入到这个行业,就可以赚很多的钱,你只要进入房地产行业,房地产相关的行业,只要进入到能源行业,进入到外贸行业,互联网行业,这些行业替代的吃穿用三个行业,形成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地产的盛宴,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在中国富豪榜里面排名从99 年开始,前 100 个富豪里面 60 个是房地产开发商,这个速度一直持续到 2013 年,2014 年开始变化。所以房地产的黄金周期已经过去了。
你看这些面子,年纪的六几年的,六几年到七几年是中国目前商业的中坚力量。但是到今天为什么我们很多朋友,过去十几二十年里面获得很多的财富,在今天觉得很陌生,觉得有不安全感。
如果我们仅仅从经济层面来看的话,非常简单,答案是长达 16 年的产业周期结束了,钱已经不
在消费、出口、投资这三架马车了。我们原来靠成本规模优势,大规模的重工业投资获得的经济增长逻辑结束了,GDP 也不在 9%高速增长了,回到7%,我们叫做新常态,中国经济由通货膨胀变成了通货紧缩时期,满街都是商品,老百姓不愿意花钱。
2015 年的今天,在这里做演讲,我们要说所有的陌生都因为周期存在的,大规模的增长周期结束了。未来十年,中国的产业会进入到四个新的动力区,今天大家很恐慌,上个礼拜美联储开会,不加息,大家喘了一口气,中国的资本市场在 3000 点企稳,但是大家还恐慌说中国经济还有未来吗,我是不是应该移民,我是不是应该把所有的人民币换成美元呢,都在问这个问题。
我是这么看的,未来的钱,至少在十年之内不会有问题,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生崩溃是极小概率的事件,问题是过去的三架马车模式被改变了,未来的变化全部在于新,新实业,新消费,新金融,新城镇化,实体经济还会发展,消费产业,服务产业还会发展,金融业都在变革,新的城镇和新的惩治仍然会建设,过去的周期和第二周期中国基本上是野蛮生长的时期,个周期的二十年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我们原来没有实体行业,没有家电行业。第二周期的消费出口投资仍然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原来没有出口,后来又了,原来没有城市化建设,没有高速公路,现在有了。过去 30 年,中国是靠机会主义,经验主义的时期。
未来所谓的新,指的是都有了,中国今天的制造业排在全球位,中国的比重达到了 28%,超过了美国。消费,中国非常庞大的几十亿每年的消费,城镇化,中国每年一年的造城相当于俄罗斯的总合,每年建一个俄罗斯,问题在于并不是每个工厂都可以赚钱,未来三五年,中国的银行业和金融
业的变化会非常大,在 2013 年,中国还没有一家私人银行,现在我们有了四家,中国今天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2800 家,三年前一家都没有,整个金融行业都改变了,城镇化也一样。
未来的十年,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发动机,问题在于整个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带来的情况是财富和投资的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今天来到现场的很多都是轮产业周期和第二轮产业周期的既得利益者,我们要么在这两个周期里面获得收入,今天站在这里,面向未来的十年,我们打不打这个战争呢,今天所有的人都在问这个问题。未来的十年,我在上半场获得的财富能不能得到保全,这是我们大家都面临的问题。
所以今天不谈产业的问题,今天主办单位给我的问题是谈财富、谈投资和保值的问题,仅仅谈钱的事情,未来十年,至少保全过去十年、二十年获得的财富,有一个策略,个策略:加大资产的杠杆效应是抵抗人民币泡沫的手段。你们看这个数据,这个表是 2005 年到 2015 年过去十年,我们 M2增长的幅度,所有的宏观经济表格里面像这个表格这样发展,这是抛物线式的增长,说明过去广义货币的发行量增加了四倍,你简单算一下,你家里的钱,个人的资产,你想得起十年前的个人资产吗,现在看增加了几倍,如果没有增加四倍,过去十年里面是没有跑赢 CPI 的。
在今年以来,我们的M2仍然在高速增长,今年上半年M2的增长是11.2%,GDP 是 7%,但是 11.2%的增速,印出来的每一分钱都是真实的,说明我们每年政府印的钱将近一倍我们 GDP 的增长。
简单的算一下,每年的资产增长在 10%刚刚对得起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单一的理财产品能给到你这个吗,所以一定是复合式的,组合式的资产投资,保持比较激进的杠杆资产,才可以抵抗人民币的泡沫。全世界现在都在大规模的印钱,从美国到欧洲,到日本,日本过去三年里面货币发行量增加了一倍,都在大规模的印钱。现在全球处在通货紧缩的时期,所以现在从财富安全性的角度来讲,现在的办法是把钱都花出去,不管买什么都是对的,你要保持相对激进的理财的态度才可以保证人民币的保值。
投什么呢,从激进的角度,未来十年中国值得投资的东西是两个,一个是股权,现在新三板 3200 家公司,两年之内我认为会超过 6000 家到一万家,现在中国每年的基金信托债券业务大规模的发展,中国是有全世界的一个中小企业创业公司,政府提出了全民创业,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投什么呢,我们要去投好的企业。所以股权投资是赢得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手段。是投好的企业;第二是投好的人,好的人就是二十年前的我们。二十年前的年轻人,都是今天的 80、90 后,你要找到那些好的,可能是你的孩子,可能是你的下属,也可能是马路上的小伙子,对金钱渴望的人,找到他们,把钱投给他们。
如果今天仅仅是坐着理财的人,或者买一两个理财产品获得大的的人可能是蛮困难的,真正的要在财富的累计和增长,要可以赶得上这轮的经济浪潮,这轮的人民币泡沫,股权投资支持 80 后创业,这是主要的两个手段。
所以我觉得今天在座的很多,如果像我这个年纪的,60、70 后出来的朋友们,我们未来对于商业世界的的贡献是什么呢,是拿着我们上半场赚的几十、几百万,上千万的钱拿出来,把钱放在中国市场,全球市场,支持年轻的企业和年轻的人。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来看下半场的建设。这是第二个策略。
第三,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和优质的不动产投资,这是规避风险和规避不确定性的一部分。前面的一半资产做一些非常激进的措施,我们其中的资产一部分应该拿出来进行全球化的资产配置。
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很多有产者到美国去买房子,或者去欧洲买一个商铺,真正的全球化的资产配置应该是交给专业公司打理的过程。前年这个时候股市是 2300 点左右,涨到 5000 点,跌到今天的 3000 点左右。今年一到六月份大家知道全球增长快的股市是哪吗,是阿根廷,40%。增长第二快的是匈牙利,39%,第三个市场是牙买加,37%,第四个是丹麦,30%,我们不知道。所以你必须找一些专业的人和投资公司帮你打理,当你投资阿根廷股市的时候,去年阿根廷的货币便宜了 30 多,你不知道,所以要安排一些对冲性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仅是买房子,买商铺那么简单,这是全球性的一个资产配置,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再接下来就是优质的不动产投资,过去十几年,你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买的房子都是对的。
但是在今天,我们谁也不敢想这句话,一个城市的房子,值得不值得购买,是有很多因素决定的,这个城市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他的人口是流出的还是流入的,第二这个城市过去几年的工业产值增长还是降低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是怎么调整的。第三,这个城市过去几年和未来几年,土地的出售是不是理性的,库存量是多少,也要考虑。第四,你要考虑这个城市的政府的施政效率是高还是低的,公共配套到底怎么样,所有这些加在一起,才可以说,未来几年这个城市的房子是涨还是跌,能够买还是不能够买,以及这个房子,这个不动产的企业,在过去的业绩是怎样的,物业的配套服务是怎样的。今天买房子不能闭着眼睛买房子,要睁的非常大才可以买到好房子,好的不动产还是值得珍藏和配置的。
不动产长期来看还是一个抵抗人民币泡沫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
后,投资,我们已经赚了很多钱了,我们在有生之年花掉我们所赚的钱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我们除了不断的去赚钱之外,第四个投资策略,是我们要投资两个东西,我们要投资自身的健康,我们要让自己活的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每年要做体检,不要让自己的小肚子大起来,不要让皱纹过早的爬上我们的脸,我们要做健康投资,我们要跑步,让胆固醇远离我们,做对自己身体健康的巨大的投资。
然后进行的是精神消费,我们要去看好的电影,去旅行,我们要读书,要看好的歌剧,我们要知道全世界人类文明到今天的很多成果,我们要金钱和时间去交换他们,我们不应该天天忙着赚钱。
只有这两个投资以后,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中产阶级或者说资产阶级。
我们这一代人还蛮有幸的,我们是在一个很和平的时代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在少年的时候,我读小初中的时候都没有穿过特别高的衣服和裤子,大学的时候每天还要为饭菜票考虑,很多的焦虑。一直到今天,慢慢的成长,未来怎么样,我们不知道,中国的经济仍然在动荡。但是我们这一代人两件事情碰到了,件事,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中国一定能成为全球的大经济体,这件事情是在我们各位的手上亲自做出来的。中国经济即便保持6.5%到 7%的成长速度,你简单的算一下,中国经济大概在 13 年到 15 年之内会成为全球大经济体,我们在座的各位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到。
第二,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成为历史以来批活过 100 岁的人,我到硅谷跟他们的科技公司聊天,我到深圳几家基因公司,之后我对这个事情表达很
大的信心,活不到 100 岁,蛮对不起我们自己的,现在的智能基因的进步,医学的进步,正在把我们生命的长度延长。
财富角度来讲,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人类历史上非常重要的财富大爆炸的和平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只要我们的政治文明能够获得持续进步的话,我想中国经济的发展,仍然是可以被期待的,同时随着科学发展,使得我们的物理生命在逐渐的延长,总的来说我们处在一个很好的时代,虽然这个世界渐渐的变得陌生,变得不安全,但是如果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保持一定的清醒的理解,以及我们逐渐的提高自己的财富能力,我们一定能够共同的实现这两个,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篇三
今天是我第一次和雅虎的朋友们面对面交流。我希望把我成功的经验和大家分享,尽管我认为你们其中的绝大多数勤劳聪明的人都无法从中获益,但我坚信,一定有个别懒的去判断我讲的是否正确就效仿的人,可以获益匪浅。
让我们开启今天的话题吧!
世界上很多非常聪明并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无法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了错误的教育,他们养成了勤劳的恶习。很多人都记得爱迪生说的那句话吧:天才就是 99%的汗水加上 1%的灵感。并且被这句话误导了一生。勤勤恳恳的奋斗,最终却碌碌无为。其实爱迪生是因为懒的想他成功的真正原因,所以就编了这句话来误导我们。
很多人可能认为我是在胡说八道,好,让我用 100 个例子来证实你们的错误吧!事实胜于雄辩。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比尔盖茨,他是个程序员,懒的读书,他就退学了。他又懒的记那些复杂的 dos 命令,于是,他就编了个图形的界面程序,叫什么来着?我忘了,懒的记这些东西。于是,全世界的电脑都长着相同的脸,而他也成了世界首富。
世界上最值钱的品牌,可口可乐。他的老板更懒,尽管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巴西的咖啡香味浓郁,但他实在太懒了。弄点糖精加上凉水,装瓶就卖。于是全世界有人的地方,大家都在喝那种像血一样的液体。
世界上最好的足球运动员,罗纳耳朵,他在场上连动都懒的动,就在对方的门前站着。等球砸到他的时候,踢一脚。这就是全世界身价最高的运动员了。有的人说,他带球的速度惊人,那是废话,别人一场跑 90 分钟,他就跑 15 秒,当然要快些了。
世界上最厉害的餐饮企业,麦当劳。他的老板也是懒的出奇,懒的学习法国大餐的精美,懒的掌握中餐的复杂技巧。弄两片破面包夹块牛肉就卖,结果全世界都能看到那个 M 的标志。必胜客的老板,懒的把馅饼的馅装进去,直接撒在发面饼上边就卖,结果大家管那叫 PIZZA,比 10 张馅饼还贵。
还有更聪明的懒人:
懒的爬楼,于是他们发明了电梯;
懒的走路,于是他们制造出汽车,火车,和飞机;
懒的一个一个的杀人,于是他们发明了原子弹;
懒的每次去计算,于是他们发明了数学公式;
懒的出去听音乐会,于是他们发明了唱片,磁带和 CD;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都懒的再说了。
还有那句废话也要提一下,生命在于运动,你见过哪个运动员长寿了?世界上最长寿的人还不是那些连肉都懒的吃的和尚?
如果没有这些懒人,我们现在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我都懒的想!
人是这样,动物也如此。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叫乌龟,他们一辈子几乎不怎么动,就趴在那里,结果能活一千年。他们懒的走,但和勤劳好动的兔子赛跑,谁赢了?牛最勤劳,结果人们给它吃草,却还要挤它的奶。熊猫傻了吧唧的,什么也不干,抱着根竹子能啃一天,人们亲昵的称它为”国宝"。
回到我们的工作中,看看你公司里每天最早来最晚走,一天像发条一样忙个不停的人,他是不是工资最低的?那个每天游手好闲,没事就发呆的家伙,是不是工资最高,据说还有不少公司的股票呢!
第二篇: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演讲实录
高善文: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上午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在这里用50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下我对于中国经济情况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首先是基于对今年以来数据变化和走向的一些回顾和反思,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我们对于数据的解读和一些意见,对于明年和未来更长一段时间数据走向的一些倾向性的看法和判断。我主要想讨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在增长层面上出现的一些值得注意的特征;二是金融市场的一些问题。据我所知,这两个方面在诸多关于经济的讨论中涉及得不是特别多,也不是非常深入,但是我觉得这对于 众所周知,在过去10-12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迎来了10年来的第三轮宏观调控,就像以前历史上的其它几次宏观调控一样,从表面上看具有很多共同的特征,比如货币条件的紧缩,比如市场上利率的大幅度上升,比如股票市场的大幅度下跌,比如中小企业普遍的融资困难,比如通货膨胀的高企,在所有的这些层面上,这一轮宏观调控和2004年和2008年的宏观调控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异,通货膨胀越来越高,中小企业融资越来越困难,市场利率飙升得越来越高,整个股票市场非常困难,房地产行业也在遭受很大的调整压力。但是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我们更仔细地去看一些经济层面的数据和金融市场上的数据,这一轮调控在很多重要的层面上,同历史上的调控相比都表现出极为相反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需要我们很认真地注意。
首先我们来看过去10年中国的实际出口增长率,就是把出口价格扣掉以后实际出口增长率的情况,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张图。可以看到,在2003-2004年的那一轮宏观调控当中,实际出口增长率基本上没有很大的变化,即使你说它有下降,这个下降也是非常轻微的。在2008年的这一轮通货膨胀和宏观调控之中,出口毫无疑问经历了断崖式的下降,但是出口的大部分发生在调控的末期,特别是雷曼倒闭以后。在2005年出口有了一些下降,但是从现在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其实当时初步的下降是比较轻微的。从去年10月份到现在的12个月的时间里,整个出口的实际下降增速是非常剧烈的。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从出口所包含的增加值占整个中国的GDP一般真正的占比只有15%左右,即使以这个比例估计,出口的下降对于经济增速的影响也应该接近1个百分点,还不考虑出口下降所带动的与出口相关的投资影响。所以从出口的情况来看,在这一轮宏观调控进行的过程中,出口的下降跟历史上其他两轮调控相比毫无疑问是异常显著和激烈的,同时我们也知道,宏观调控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把出口压下来,如果说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为了把经济压下来,把通货膨胀压下来,从经济的角度来讲肯定不是为了压出口,主要还是为了压某种形式的投资。我们再看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我们看看消费的数据,特别是把消费价格因素剔掉以后情况是一样的。在2003-2004年的调控之中,消费的实际增速肯定是没有下降的,在2008年的那轮调控之中,实际上消费的实际增速是节节上升的,但同样在过去12个月的宏观调控之中,消费的实际增速也经历了非常明显的下降。一般认为,中国私人消费开支占整个经济的比重应该接近40%,如果我们以这里看到的消费增速下降来估算,完全因为这里私人开支消费的下降对经济的影响应该不低于1.5个百分点,使得经济GDP往下走的力量应该不少于1.5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投资和对于其他衍生性的影响的话这个数据肯定更大。把出口和消费合并起来看,今年以来因为这些因素整个经济因素至少要往下摆动2个百分点,但我们也清楚地知道整个宏观调控的目的不是为了把消费压下去,这一点无论从政策制定的角度还是从实际的执行层面来看都不应该是这样的。同样我们也知道这样出口和消费的下降在历史上的其他两轮宏观调控时期都是绝无仅有的,在其他的时期消费是上升的,出口基本上是不变的,或者下降非常地轻微。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再来比较一下整个经济的增长情况,我们来看工业的增长情况。
在2004年的宏观调控之中,从宏观调控开始再到2005年上半年基本结束持续了4-5个季度,在那段时期内,工业增速从顶到底大概下降了接近4个百分点,整个工业增速下降了3%-4%。在2008年的这轮调控之中工业增速下降接近10个百分点,但是在过去12个月的宏观调控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直包括昨天公布的10月份的工业增速,中国的工业增速是不变的。就是从去年10月份到现在宏观调控增速进行了12个月,中小企业融资非常困难,消费大幅度下降,出口大幅度减速,但是整个工业增速是不变的。但是在历史上的其他调控之中,消费在上升,出口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工业增长率应声而降。
我们再来看看GDP增速,实际的情况是一样的,在2004年的宏观调控之中,从宏观调控开始到2004年的第二季度,再到2005年上半年,整个GDP增速的下降也超过了1%,2008年这个下降显然要猛烈得多,但是以GDP增速来衡量的话,一直到今年三季度为止,中国经济面临的减速是非常不明显的。就是从经济总量的层面上来看,如果我们相信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增长层面上是基本可信的,我们看到工业和经济的增速是不变的,但是我们又很确定地知道出口经历了很大的下降,消费经历了很大的下降,出口和消费都在下降,为什么整个工业的增速不变呢?而在历史上,2004-2008年,出口维持得很好,整个消费还在上升,但是整个经济增速应声而落。无论是2004年还是2008年,整个经济增速应声而落显然的原因都是出口在下降,而且宏观调控本来的目的也是要压通货膨胀,要压通货膨胀就要压需求,要压需求当然首当其冲就是压投资,但是如果我们看看数据,这个逻辑在今年的数据还看不到,我们看不到投资被压下来,至少从增长层面来比对这些数字我们是看不到的。如果我们相信了增长的数据,我们也相信了出口的数据,同时如果我们对消费者数据,特别是消费数据的趋势从自下而上的角度来看,比如看汽车的消费,看家电的消费,对于消费数据的趋势也抱有一定的信心,你不得不推出这个结论,就是在过去12个月之中,总体来讲投资一定是在加速的,否则我们看到的数据在总量层面上是对不上的。如果投资在加速,在资金这么紧的情况下为什么投资反而会加速呢?保守地讲,投资一定是没有下降的,实际上投资一定是出现了很明显的加速,否则整个生产层面的数据是对不上的。如果我们打开投资的数据来仔细地看一看,是不是有可靠的理由,或者有一些初步的迹象显示投资有可能加速呢?我们来看几个层面的数据。
首先是政府开支所支持的投资,就是所谓的“铁工基”项目,比如电力系统投资、铁路系统投资、公路系统的投资,无论是从自下而上的调研还是数据来看,总体来讲政府支持的投资增速今年以来都在接近0%的水平。在2009年下半年以来,政府公共开支的投资总体上都在大幅度下降,今年和去年相比实际上还是在进一步下降。
另外要补充讨论的是,考虑到现在在非常广泛的层面上,在经济增速相对稳定的同时资金的利率非常高,我们几乎可以断定过去几个季度的时间里企业经历了长期的去存货的过程,这意味着存货投资的变化也是负的。存货投资的变化是负的,政府开支投资的变化显然也是负的,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数据,就是房地产投资,政府支持非常靠不住,但是我们可以合并很多数据,比如看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在建面积、销售面积等等,我们把这些数据合并在一起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在今年前10个月总体来讲位盘整,或者还有一点下降。但是如果认为今年上半年总体房地产开发投资是在加速上升,这点看法在数据层面上并没有很强的证据。也许我们顶多可以说房地产开发投资在过去10个月是高位盘整,这样投资的加速来自哪里呢?如果我们从生产法的数据来看投资一定是加速的,但是我们又看到房地产的投资、政府的投资和存货投资都看不到加速的迹象。
投资加速迹象来自哪里呢?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制造业的投资增速在明显上升,我们实际上可以看得很清楚制造业的投资增速,从去年9-10月份以来,制造业投资总体进入了一个上升的趋势。昨天刚刚公布的10月份制造业投资的数据,9月份进入了一轮下降,大家都认为制造业的减速投资开始了,但是昨天公布的10月份投资的数字又出现了大幅度反弹。可以看到从去年9月份以来,整个制造业投资是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之中,而制造业投资占整个投资的比重要比房地产投资大得多。如果我们要在制造业投资里看一部分数据,比如周期性行业的数据,我个人并不认为这些周期性行业的数据合并在一起可以解释制造业投资上升的全部,但是如果我们找几个大的,有一定代表的周期性行业数据,比如我们看黑色金属、化学原料等等,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重要的周期性行业,去年年底以来总体来说投资出现了加速。比如在化学原料制品行业,他们的投资在2009-2010年总体来讲都是在0%附近,但是去年年底以来出现了一个趋势性的上升。
为什么在历史上的宏观调控之中,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应声而落,整个经济很快落下去,通货膨胀随之下降?我们现在看到了通货膨胀下降的迹象,但是我们也看到资金很贴近市场的调整,但是在投资层面上,我们看不到整体投资的下降,投资很可能是上升的,这种上升主要来源于一些周期性的投资上升,来自于一些制造业的投资上升。如果我们把增长层面的数据合并到这里进行解读,我们要进一步追问的是这样的解读背后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看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长趋势。对于这样一个制造业投资的上升,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上升和宏观调控的方向背道而驰,并且还有经济的支撑,这方面的讨论迄今为止并不是很多,但是我们把数据放在这里,实际上是想进一步重申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反复强调的看法。我们认为结合其他方面的数据进一步考虑的话,我们对这个数据的解读就像我们在今年年初提出的一样,我们认为这些数据显示了由中国私人部门投资意愿的周期性摆动驱动的,由私人部门维持的经济周期的上升过程实际上现在正在开始。换一个角度来讲,宏观调控之所以为经济层面上的表现,对数据的影响和历史上其他时段如此不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所处经济周期的位置非常不同,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在私人部门投资的趋势性上升的起点附近,或者是刚刚跨国这个起点。对于一些保守的人来讲,我们也许还没有跨过这个起点,但毫无疑问我们在这个转折点附近。如果今年以来不是因为出口的下降,不是消费异常的下降,我们看到的经济增速很可能会在11%以上。如果是那样的话,大概没有人会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还存在所谓的“着陆”问题,所谓的“急速下降”的问题。但是我们看到的数据并不是这样,不是因为宏观调控导致了经济的减速,而是因为其他的力量,比如消费来自于前几年过度刺激导致的透支,出口和前几年的调整有关,这几年都不是宏观调控的内在逻辑之中。如果我们沿着这个思路来看问题,我们要问的几个问题是:为什么制造业投资在现在会进入一个趋势性的上升过程?从数据来看到现在一直走了12个月的时间,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可以把这个问题看得更清楚。最早是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最晚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到去年10月份,在持续3-4年的时间里中国制造业投资的增速一直在下降,中国私人部门驱动的制造业投资的增速一直在下降,这种下降基本的原因是因为周期性,是因为制造业周期性本身的摆动,是因为周期本身的力量所导致的,我们来看这个东西另外的一个角度是回顾过去十年的经济增速,把经济增速放在过去十年的背景来看,从2008年到现在总体来讲经济增速是接近下降的,或者是经济增速总体来讲处于一个相对偏低的水平上。整个经济增速从2008年以来一直在下降,或者维持一个相对不高的水平。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总体来讲经济增速维持在不高的水平,但是过去几年经济增速的主要支持力量来自于政府的基建开支,来自于房地产开支,来自于消费开支,这一点也是很确定的。整个经济增速不是非常高,但是私人部门的消费开支,包括房地产投资,包括整个政府基建开支异常大,反过头来暗示着整个制造业投资,整个制造业产能扩张实际的力度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是非常弱的,私人部门制造业的扩张在2008年以来,实际上从数据上来看,从2007年下半年以来在持续三年的时间里一直是非常弱的,如果考虑到折旧的原因,他们生产能力的增速恐怕很难高于5%。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对这个数据提出的第一个基本的解读是投资周期性上升的背后更基本地反映了私人部门制造业趋势性的上升。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也对资金紧张的状况提出了一个补充性的解读,那就是因为私营部门投资上升,所以为了支持扩张的投资,对于需求的投资就在上升。因为私营部门对于投资的需求上升,整个资金的利率就会上升,这样就会导致大家看到的广泛资金紧张。我接着陶冬博士的数据讨论一下,在一个经济学周期上升的过程中,上升的支持力量一定主要来自于投资,而为了支持投资活动,相对于支持消费活动而言,支持投资活动需要更多的外部融资。如果你的消费开支增加了,对于增加的开支来讲绝大部分一定来自于你的自由储蓄,或者对收入更大程度消费倾向的提升。但是如果投资的意愿上升,支持同样投资的扩张和GDP的扩张,你一定需要更多的外部融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2004年经济周期上升的时候,实际上整个经济的外部融资量,包括货币的增速、信贷的增速相对GDP来讲都出现了明显的上升。从这个意义上讲情况是相似的,制造业产能出现上升的条件下,对于外部融资的需求在上升,这种外部融资需求的上升在别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推升了利率,推高了利率水平,从而在非常广泛的情况下造成了资金紧张。
支持这种想法另外一个证据就是今天上午刚刚公布的数据,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趋势,在过去12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的贸易盈余一直在加速下降,贸易盈余增速绝大多数都处于负的水平,少数时候虽然有轻微的增长,但是这种增长比总的增速更低。很多人担心10月份中国经济出现的显著减速,但是数据显示的结果是工业层面的减速是很轻微的,如果考虑到基础原因是非常轻微的,与此同时,10月份的进口增速依然非常高,使得10月份当月的贸易盈余出现了接近40%的下降,这种下降也暗示在经济内部层面,在某些层面上需求一定是非常旺盛的。如果我们考虑到中国的进口是和资本的开支相联系,而不是和消费的开支相联系,我们在生产法上作出的数据解读和贸易层面上看到的数据变化可以进一步一致起来。但是我们如何解释经济增速看上去比较弱呢?这方面很大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宏观调控,而是因为出口和消费,这些力量和宏观调控的政策导向并没有太大关系。我们又如何解释资金紧张呢?我们认为资金紧张部分是因为扩张带来的需求上升,那么我们对金融市场的看法可以协调起来,但是到现在为止其实还留下了更多的问题等待我们进一步的讨论。
在转向对金融数据的讨论之前,以此为基础,我们要对未来的经济趋势做出一个评估。这方面最重要的考虑是,如果说我们现在的经济外围需求在下降,未来经济的减速会有多严重?经济经历减速之后政策的调整会怎样?下一步经济的方向会怎样?在这个层面上,如果接着刚才的讨论,我们在这个方向对数据提出几个倾向性的意见:
一是从消费者情况来看,我个人认为消费的增速正在触底。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整个消费增速经历了大概4个百分点的下降,这样的下降可能有数据层面的问题,实际的下降也许没有这么严重,但是消费者减速在过去一段时间是很显然的。尽管如此,我个人并不认为消费者减速是趋势性的,在更大的程度上过去一年消费者的减速反映了前两年对消费政策刺激导致的透支。在这种情况下,消费重新恢复增长需要时间积蓄力量。带有主观的猜测色彩,我认为中国的就业市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依然处在正常,甚至比较强健的区间之内,消费的增速很可能正在触底,就明年的情况来看,最坏的情况就是消费在这个水平不再下降,甚至掉头上升。如果消费掉头上升,对于整个经济的影响实际上会比较大,原因是消费在整个经济之中的占比大概接近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虽然很大,大概只有10个百分点不到。二是出口的情况,出口的情况毫无疑问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是我个人同意这样的看法。如果现在实际出口的增速大概只有不到10%的话,明年实际出口的增速在这个基础上很可能会继续下降,比如实际出口的增速继续下降5个百分点,或者再略多一些,以它的减速幅度来讲也许和今年差不多,也许略多一些,但是不太可能出现2008年底之后出现的出口断崖式的下降。
再回到投资层面上,所有人没有异议的就是房地产投资会出现明显的下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是这样的下降会有多严重。但是在通货膨胀已经明显进入减速趋势的背景下,我个人认为政府基建增速也已经开始触底,未来需要讨论的就是何时开始上升,上升的幅度有多大,这方面的讨论显然和经济走势有关,经济走势越差,这方面就会启动得越早,并且上升得越快。另外没有太大疑问的是,在明年一段时间里存货时间会经历很大的上升,伴随着资金利率的下降,货币条件的环境和经济增速稳定下来,存货的投资会上升,这会阶段性地对于资金需求产生一定的支持。还有就是制造业投资的趋势,从历史制造业投资趋势来分析,我个人的看法是制造业投资上升的周期迄今为止应该还没有结束,从现在往后也许还会持续两年的时间,也许要超过两年的时间。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也许制造业投资会因为短期的出口下降或者房地产的调整经历一些短期的回落,但是这种回落顶多是比较温和的,合并出口消费,包括政府开支、房地产投资、存货数据投资的看法,我们认为经济也许处在一个减速的趋势之中,也许这种减速到明年一季度财政触底。但是考虑到政策的调整空间和政策的调整过程很可能正在开始,考虑到经济内部的增长力量,从我们过去一年的数据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依然是比较强的,考虑到消费一些可能的趋势和政策的调整,我个人认为这一轮经济的减速不会很严重,相反,随着明年一季度的触底至少会稳定下来,也完全可能在某个时候重新转入上升的过程,经济上升的过程一旦确认,在一段时间之内考虑到非常低的存货投资,考虑到制造业产能的增长以及货币条件的宽松等等原因,在一段时间内还有可能出现比较明显的加速。
如果我们在现在展望未来半年的数据,可能经济的减速依然处于一个温和的趋势。但是就像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市场反复担心整个经济会减速,但迄今为止经济减速不太明显,工业减速也不太明显,但是站在现在往后看半年,因为房地产投资的减速越来越难以避免,市场对整个经济减速的担忧在进一步加剧,但是我个人看法是这种担忧在很大程度上被夸大了,特别是考虑在经济政策的调整,在存货投资以及消费制造业投资周期等层面上所能够期望获得的支持。这种减速应该是比较短的,并且幅度也不应该非常深。
这是我们对实体经济层面数据的看法,把这样的看法作彻底的总结。我们认为合并的数据依然可以支持我们在今年1月份提出的看法,我们需要考虑由私人部门的投资开支所驱动的经济周期的上升过程是否正在开始。从过去10个月所积累的数据来看,这样的看法实际上在政府层面上获得了比较多的支持,尽管这样需要对很多增长数据做很多仔细的梳理。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我们对物价储蓄进行简单的判断,因为这方面市场正在形成广泛的共识,我们在这里也只是提出我们对物价的倾向性看法。我们认为毫无疑问通货膨胀的减速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就一般的物价指数来讲会进入很快的下降过程之中,到明年二季度整个一般物价指数完全可能跌到3%以下,明年这一水平附近很有可能出一些没有方向的波动。尽管这些波动在更长的时间来看,因为周期的力量转入一个很强的上升过程,但是就明年来看,整个物价的走势应该是非常有力的。从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情况来看,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下降在这一段时间还是非常非常快的,但是这种趋势也会继续维持一段时间,到明年二季度可能整个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会下到非常低的水平。实际上这个层面市场存在着广泛的共识,我们不做讨论。
进行了对经济层面、物价层面的讨论,包含了对数据和政策的预测之后,我们再简短地讨论一下金融层面的一些数据。就像陶冬博士刚才讲的一样,实际上放在历史上来看,无论从增长的角度还是融资量的绝对规模角度来看,还是融资量的绝对规模占整个资金的比例来看,今年的资金从供应的角度来说一点都不少。我们这里有两个指标,一个是整个信贷的增速,一个是全社会整个融资总量的增速。可以看到现在无论是信贷的增速还是全社会融资总量的增速至少是处在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附近,但是建立在这样的背景下,就是2009-2010年融资增速是非常高的,在2009-2010年融资总量特别高的情况下,今年的数据放在过去的历史上看也至少是处于它的平均数据附近。如果我们拿2006-2007年,实际上现在的数字并不比那时候低,融资总量的数据比2006-2007年还要更高,表明资金的供应从绝对增速来看并不低,但是令人困惑的是,表面上2006-2007年整个社会流动性非常宽裕,资金非常宽松,利率很低,但是今年在非常广泛的范围内大家都觉得资金很紧,从资金供应的增速来看,实际上从道理来讲这一点是有一些难以理解的。
我们看这个数据的另外一些方法是把社会融资指标进行一些调整,这样调整有几个原因,在过去十年,特别是过去十年的后几年,在银行正规的信贷渠道之外发展了越来越大的替代性的,或者是类似于直接融资的渠道,比如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还有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和信托渠道所实现的资金融通。在这样的条件下,用信贷的增速来衡量资金的供应显得越来越不完整,所以有关部门提出了社会融资总量的指标,把区别融资渠道在很大程度上也囊括了进来。但是描绘的数据趋势并没有显著差异。我个人的理解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社会融资总量的指标仍然遗漏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来源,就是贸易盈余和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国外外商所投资的资金共鸣。如果一个企业从境外筹得一笔资金,并且通过结汇的方式获得资金流动性,实际上是不包括在现在的社会指标之中的,如果企业把自己的贸易盈余结汇,这一部分也不包括在社会融资总量之中。所以我们进一步构建了一个更宽的指标,就是在社会融资总量的过程中补充对于贸易盈余所形成的资金供应。这样的资金供应合并了企业和居民部门从金融体系以及国外部门所可以获得流动性的全部总和。我们做完这样的一个指标,毫无疑问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它的波动相对信贷,相对社会融资的总量增速来讲要更平缓。2009年没有政府数据显示的那么高是因为2009年贸易盈余在大幅度下降,2006-2007年实际上也是比较高的,因为那时有非常巨额的贸易盈余,所以这一数据我认为相对而言更合理,并且非常平滑。但即使我们以这一数据为基准来看,刚才我们提出的结论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成立的,今年即便是以非常广的社会融资总数来看,放在历史上并不是很低,大约处于平均水平附近,和2006-2007年的水平是大约相当的。但是在这个条件下,整个资金非常紧,我们不能完全从供应的角度来看问题,如果从供应的角度来看问题,银行卡准备金率调整都有一些道理,但是如果我们卡实实在在的融资总量的供应,实际上今年从各个角度来看并不算相对异常地少,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完全从资金供应的角度看待资金的紧张。
英国大文毫箫伯纳讲过,英国很多人可以成为经济学家,只要他会说“供求”,资金异常的紧张如果不是来自于供应的原因,一定是来自于需求的原因。从需求层面来看,在刚才对于实体经济的分析之中,我们提出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制造业周期和固定资产投资的上升。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广泛地比对大致可以确认,尽管整个经济增速是不变的,但是昨天的经济是100块钱,今天消费减少了10块钱,投资上升了10块钱,整个经济总量是不变的。但是整个同样的经济总量对于资金的融通需求上升了。因为10块钱的消费所需要的外部融资量和10块钱的投资所需要的外部融资量是完全不同的,对于企业扩张固定资产投资来说一定需要大量的股票融资,对于扩张消费而言更简单的办法就是减少一些个人的储蓄,或者直接把收入更多的部分直接消费掉而已。所以从整个社会融资总量供应的角度来看,我们不能够仅仅看经济的总量是不变的,2004年和2003年相比经济的加速并不是很惊人,但是资金的上升需求是非常惊人的,原因在于投资的意愿经历了猛烈的扩张。所以完全从经济总量的层面来看经济对资金的需求肯定是有问题的,我们同时还需要看这个资金需求的结构。这也是我们在年初以来一直所强调的一个看法,经济的减速反映了消费和出口的下降,资金的紧张在供应方面当然有它的原因,但是除了供应层面,在需求层面,投资的上升需要大量的外部融资支持,也解释了他们在资金的紧张到现在为止持续了4个季度的实践下,整个经济增速不掉下来,非常轻微,你把出口拿掉之后整个经济一定是在上升的,这突出地说明对于资金的上升一定是这一解释的某一部分。但是在进入今年下半年,从市场和数据的进一步发展来看我个人也逐步认识到这样可以解释今年资金非常深入的一部分,但是可能不能解释今年资金紧张的全部。
我们可以进一步看数据,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把每年的新增融资量放在分子上,把每年的GDP放在分母上计算一个比值。这一年社会融资了10万亿,GDP有30万亿,我们计算这样一个比值,这样的比值的经济含义是很清楚的,对于完成同样多的经济活动而言你需要多少外部融资。我们把所有计算都放在这张图上,可以看得很清楚,2003年在经济周期猛烈上升的时候这个指标显然是在上升的,相对经济的规模显然是在上升的,为了支持投资,整个实体经济部门需要更多的外部融资。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从2008年到2009年为了政府刺激经济这一比例也有很大的上升,但是我们想强调的是,其实从这个比例来看,今年这一比例放在历史上来看并不低,相对整个经济产出的规模而言,今年总的融资量相对经济规模而言并不低,至少比2006-2007年更高,而2006-2007年整个社会资金是非常宽裕的,也进一步证实整个社会资金的供应这个角度看来并不是很少,为什么同样的经济产出需要外部融资来支持?刚才已经讲过,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企业为了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为了扩张自己的固定资产投资需要更多的外部融资来支持,这就像2003年的情况,但是这种解释现在看来并不是非常完整,我们通过几个数据来看:
首先我们集中观察一下资金市场,我们看的第一个指标是1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这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了中国长期的资金成本,我们可以看到,不管什么原因,不管是经济周期性的启动还是宏观调控的原因,在过去10年3次资金紧张之中10年期的债券收益率都在上升。2004年上升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是过去10年没有看到过的非常高的水平,这反映了宏观调控的影响,也反映了经济仍然处在上升周期的阶段。2008年全社会资金如此紧张,市场下跌如此严重,但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顶峰实际上比2004年明显更低。但是这一轮情况就更是如此,这一轮整个社会资金的供应量这么多,大家在草根层面上感受到的资金非常紧张,但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顶部比2004-2008年都要更低,长期利率的上升和历史上相比,和2004-2008年相比都要更低,这种通俗的说法就是经济的热度比当时要低一些。2004年经济非常热,2008年和2007年三季度整个经济的实际增速接近15%,大家都觉得经济疯掉了,非常的热,劳动力市场极度紧张,所以10年期长期利率上得很高,但是这次没有人感觉到资金很热,企业的投资意愿很高,但是整个10年期长期成本的上升放在历史上来看并不算异常大。
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一个指标,就是在信贷市场上的贷款加权利率,银行给企业发放贷款,但是对于比较长期限的,就是一年以及一年以上的贷款来讲利率是浮动的,中国的信贷供应占全社会的融资供应占了至少一半,甚至八九成,所以这对于衡量非常广的资金价格很有代表性意义。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去年10月份以来整个资金利率在信贷市场上显著上升。除了10年期国债市场,进入去年四季度以后信贷市场的加权利率也经历了非常显著的上升,在这一背景下市场经历了持续和大幅度的下跌,这种情况和历史上其他时期相比是一样的。2007年大幅度的上升市场掉下来了,2004年也是一样。但是这里我们想说的是,就这种相对偏长期的贷款而言水平比2008年的高点可能更低。并且和2004年的高点相比可能是差不多的,或者是略低一些。所以合并信贷市场和10年前债券市场的数据来看实际上支持这样的看法,就是经济长期投资意愿的上升相对于经济资金的供应而言明显在上升,所以利率在上来。但是和2008和2003年相比由于某种原因热度并不是很高。跟2004年相比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顶更低一点。现在是和2004年相比差不多。
这是我们看到的利率的情况,如果我们说私人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开支意愿的扩张导致了利率的上升,那么私人部门固定资产开支的上升压力应该主要集中在资金市场上的长端,应该集中在中长期贷款,集中在偏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这个领域,所以这些指标都清晰地显示出长端的利率在上升,从而也显示了资金需求的上升在偏长端的市场上是可以得到验证的。但非常严重的问题在于,如果我们把目标转向短端市场,转向市场上的短端利率,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轮短端利率的高点比2008年高得多。在2008年那一轮调控之中短端利率的瞬间高点大概是8%,但是在这一轮调控之中短端利率的瞬间高点接近14%,这是真正严重的问题。如果私人部门的投资意愿在上升,外部融资利率在上升,这个从总量层面上可以说得通,因为资金供应并不是。但是当我们看到短端利率的时候发现解释不完整,现在的长端利率比2004-2008年更低,反映了资金调控的力度,但是在这种条件下短端利率的高点和2008年相比也要高得多,和2004年相比显然也要更高。
从草根媒体报道和很多人的感受来看,民间借贷市场对于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这次的情况好象比2008年更严重,当时也有很多小企业倒闭破产老板跑路,但是这次从草根层面来看很多人感觉比2008年更严重,但是这种情况在长端的利率市场并没有反映,在短端利率市场上利率是惊人地高,很难用私人部门的投资意愿上升来解释,这种解释更多应该应用于相对偏长端的市场。如果我们再很仔细地看短端利率的数据,我们看到另外一个问题是,在宏观调控之中短端利率持续上升的时间明显太长。2007年开始宏观调控,在2007年年底,短端利率已经上升到了8%,长端的利率可能只有7%,但是短端上升到8%,开年以后这种利率下降到5%左右,9月份就经历了更加猛烈的下跌,所以利率急速的拉升实际上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短端利率从底部不断地往上拉不断地创造新高,短端利率持续的时间和历史上的调控相比也要长得多。每一次调控短端利率都首先弹起来,这一点是容易理解的,长期贷款的规模要调整是比较难的,所以银行总是把短期的融资砍下来,短端的利率很快就飙起来了,过一段时间随着长端的信贷发放逐步得到调整,短端的资金利率就在恢复,尽管落下来了,但是仍然处在很高的水平,急速冲高的过程实际上是比较短的。就今年的情况来看这个模式是不对的,今年表现在贷款额度比较高,没有钱,短端利率也在冲,但是持续的时间一般都特别长。如果我们看银行信贷供应的结构,在结构层面上并没有很强的证据表明短端资金经历了显著的收缩。实际上中长期贷款的增速在今年以来不是特别高,所以短端利率异常上升很难归结为短端资金供应的收缩,这种收缩通常是短期的,另外从数据来看这方面的证据也不是非常强。我们面临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为什么在非常短端的市场上资金会如此紧张?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提出这样一个解释,以这样的解释应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的数据进行展望。
如果我们观察上海同业拆借利率的话,实际上情况是一样的,这次3个利率的高点实际上和2008年相比明显更高,所以对于收益率曲线而言,通货膨胀一起来,整个收益率曲线都抬起来,这并不奇怪。但是在抬起来的同时还是非常扁平的,从历史上来看,扁平的时间不应该太长,这也是我们提出的问题。我们要问的问题是:为什么经济需要这么多的短期资金,如果说经济需要长期资金支持投资可以说得通,但为什么资金除了这么多的长期资金之外还需要这么多的短期资金,并且在很长的时间内需要这么多的短期资金,在银行短期资金供应量并不强的情况下需要这么多的短期资金呢?我们对这个情况提出的基本看法是这样的。在2009-2010年两年的时间里,因为大量的信贷投放以及经济自身周期性的原因,中国广普资产市场经历了广泛的泡沫化,房地产市场、中小板市场、IPO创了新高,私营股权也创了新高,在非常广普的资产市场上大类产品都显著创出了新高,唯一没有创新高的只有沪深300,把沪深市场拿掉,绝大多数的类别都创了新高,包括纪念币、中小板指数,私募股权市场都创了新高。实际上资产市场过去两年在强烈的信贷刺激下表现出的广普上涨就是2004年6月份定义的下半场,这就是在一个经济周期的最末端,伴随着信贷的刺激,广普价格出现了持续和强劲的上升,所以这一点我们并不是非常奇怪,现在回头来看并不奇怪,但是事前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判的。我们现在想对这个结果做的进一步总结是在资产价格持续上升的过程中私营部门经历了显著的增杠杆的过程,伴随着资产市场的显著泡沫化,私营部门经历了显著的增杠杆过程,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信贷的量这么大,整个GDP的增速那么低,所以部门一定是在增杠杆的,而且这种增杠杆在资产市场上非常普遍的投机有关系,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紧接着推出了另外一个有可能的结论,就是伴随着经济周期性的原因以及其他的一些政策方面的变化,资产市场开始进入了普遍的调整。伴随着资产市场进入普遍的调整,私营部门经历了过去几年显著的增杠杆过程,即将转入一个去杠杆的过程。而在增杠杆转入去杠杆的转折点附近,或者一段时间内面临着非常强烈的维持现金流的需求,如果大家都预期资产价格要涨,你可以不断地增杠杆,但是资产一天掉下来了,或者成交变得越来越困难,所以私营部门为了去杠杆,短期之内对于短期资金的需求就处于非常持续的、强烈的过程之中,这种压力还会间歇性地爆发出来。正是这种力量导致了短端资金非常紧张,并且这种紧张表现为间歇式的爆发,这种爆发在民间借贷市场,包括很多企业老板跑路的市场上都在集中暴露出来。我们的看法是,这样的资产市场过去两年显著增大的过程,现在伴随着资产市场的调整和经历的去杠杆的压力,以及在去杠杆的条件压力下一段时间之内为了维持现金流产生的对于短端资金非常旺盛的需求,结束了现在短端资金的局面。这样的情况是我们对现在金融市场数据的解释。
结合这种解释,我们讲一段预判和案例,今年9月份市场的下跌是异常剧烈的,并且超过了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的预期,我听到的情况是,市场在2300点附近的时候,其中有一天,甚至是一个下午在私募市场上有8支产品的集中清盘,显示市场的下跌显然超过了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的预期。但为什么市场会有这么大的下跌?大家都说是因为经济减速,现在我们看9-10月份经济没有减速,工业的减速也是非常轻微的,关键的原因是什么?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提出的关键原因就是今年8月底的时候有关政府部门开始要求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开始缴纳存款准备金,这样的政策调整导致了9月份票据的银行票据贴现的规模急剧收缩,9月份的急剧收缩导致了票据贴现达到了14%的新高。在私人部门内部去杠杆的过程中紧绷的资金链出现了断裂。紧绷的资金链断裂的结果之一就是一些地方私营企业和老板开始集中跑路,另一个后果就是国有领导都被迫出面视察,还有就是同期在民间借贷市场上利率飙升,同时市场出现大幅度的下跌。在这个背景下,进入10月份,随着资金短暂急速上升的压力,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恢复,这是我们在这个背景下对于这一段市场变化的解释。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要问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在这样的私营部门去杠杆以及对短暂资金产生持续压力的条件下,这种间歇性的压力在今年年底会不会集中爆发?这样的集中爆发会不会瞬间把利率达到20%的高点?如果这两种答案都是肯定的,即使宏观政策在上升,整个通货膨胀要降下来,短期之内市场仍然要承受非常大的压力。但如果你可以确定今年年底资金链没事儿了,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了,年底资金利率上升到7%就停不下来了,资金间歇性的需求压力已经消失了。如果你认为对资金短暂的需求已经进入了一个平稳着陆减速的过程,那么基本可以缺点资金链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所以对于今年的市场,从资金的角度我们认为在长端市场上投资意愿的上升,短暂的市场上去杠杆的压力产生的间歇性需求是两个非常大的问题。从增长的层面来讲,消费者减速和出口的减速是非常大的问题,只有从这两个角度、纬度把握今年以来的经济情况,可能才能够把经济的走势和市场的走势回顾得更清楚,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的情况提出合理的预判。简单地期望信贷放松,简单地期望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期待市场很快地出现反转。如果没有刚才我们讨论更复杂的一些背景,很可能对于经济和市场环境都有准确的看法。
第三篇:中国经济学家
当代经济学家:顾准 有人说,自进入二十世纪下半期以后,中国就再也产生不出独创的、批判的思想家了。这话并不尽然,我们有顾准。顾准在文革与社会的压迫下,即使妻离子散,也没有阻止得了他在经济学中前进的步伐。他强大的思想指照亮我们前进的路。
一、生平简介
顾准,1915年出生于上海人,字哲云,中国当代学者,思想家,经济学家,会计学家,历史学家。中国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顾准毕业于上海立信会计学校。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他发表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第一次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在“右派”打压下,顾准坚持理想和信念不动摇,写下了《希腊城邦制度》和《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等著作。
二、顾准精神
顾准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他的著作和思想,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为我们留下了一种卓尔不群、独立思考的精神。
1、逆流而上,勤奋学习由于家道中落,生活日下,顾准读到初二便被迫辍学,去现代会计学之父潘序伦的事务所当小学徒。顾准在那条以英王的法语读音命名的爱多亚路,为潘序伦油印讲义时,通过刻苦自学,以天才少年的聪慧脱颖而出。潘博士惊讶地发现后,甘当伯乐。勤慧超群的顾准,十四岁那年便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高级商业簿记习题详解》,挑起了养活一家老小的担子;十七岁出任立信会计学校部总负责人,并创办中国第一份会计学刊物;十九岁又出版中国第一部《银行会计》大学通用教材„„ 成为中国会计学界一颗耀眼的新星。
在《银行会计》广泛发行之际,1935年2 月,顾准经宋庆龄的救亡工作联系人林里夫介绍,不顾当时的政治危险,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夏,处于职业巅峰期的顾准,又主动放弃在上海法租界一边当会计专家,一边从事地下活动的生活,毅然奔赴抗日烽火熊熊燃烧的苏南根据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顾准随陈毅回到上海,以开国功臣的喜悦之情,出任新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市财政局长、税务局长,并兼上海市政府党组领导成员、华东财政部副部长等要职。顾准为振兴上海的经济,八方奔波,日夜劳碌。
1举世闻名的跑马厅、跑狗场、沙逊大楼„„也是他以征收地价税的方式,从外国人手中合法收归。
谁知,共和国刚渡过第一道经济难关,厄运便悄悄向顾准袭来。
2、妻离子散,委曲求全
1957年他发表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第一次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一年以后他第一次戴上右派的帽子,1965年“文革”前夕再次戴上右派的帽子。顾准的女儿顾淑林在写给叔叔陈敏之的信中说道:“我不想逃避自责,也无法躲开痛苦。”“我逐年追踪着父亲的一生,1957年以后,他是一步一步从地狱里蹚过来的呀!他的深刻的思索,常常是在数不完的批斗、侮辱甚至挨打之中完成的,在他最需要亲人的时候,亲人远离了他,可是恰恰他的思考,包含着更多的真理。人生只有一个父亲,对于这样的父亲,我们做了些什么呢?”
顾准受到迫害后,与他相濡以沫的夫人,“文革”期间也被隔离审查,顾准将一个未被造反派抄走的银行存折,悄悄地从地板的板缝塞了过去,他以为以此能聊胜于无地给夫人一点安慰,以示一点儿生存下去的勇气。但谁知,在顾准塞存折之前的某一天,他夫人已自杀身亡了。
子女宣布与他断绝亲缘关系,还逼着顾准签字同意;同在一城住在妹妹家里的90岁老母亲,因为妹婿当年的官场身份,终生不得相见;回到北京以后的他一再要求与子女恢复关系,均被拒绝„„即使这样,在他的病已经宣告不治的时候,经济研究所“连队”的领导考虑给他摘去“右派”帽子,拿“在一份文字报告中做出‘承认错误’的表示”做条件,顾准还是接受了。这对于他简直是奇耻大辱,那个迎着雨点般拳头仍高喊不服的汉子在签完字后哭了,他对老友吴敬琏说,“这也许能够多少改善一点子女们的处境。”
顾准曾在批判大会上,他冒着雨点般袭来的拳头高昂头颅喊着“我就是不服”; 在他的病已经宣告不治的时候,“连队”领导准备给他摘去“右派”帽子,条件是在一份文字报告中做出“承认错误”的表示,顾准接受了。签完字后他哭了,他对老友吴敬琏说,“这也许能够多少改善一点子女们的处境。”
3、卓尔不群,独立思考
他在1957年发表《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提出应以市场价格的自由涨落来调节生产。这是非常大胆和超前的观点,这使得他成为在中国第一个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理论的人。顾准的思想得到中国思想界、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王元化说:“许多问题一经作者提出,你就再也无法摆脱掉。他们促使你思考,促使你去反省并检验由于习惯惰性一直扎根在你头脑深处的既定看法。”“在造神运动席卷全国的时候,他是最早清醒地反对个人迷信的人;在凡是思想风靡思想界的时候,他是最早冲破教条主义的人。”李锐说:“1959年以后,我也在难中,也在思考„„但是顾准的思考深得多,广得多,也更有成果。有关许多根本问题,于我来说,他是先知先觉。”“顾准思考围绕的中心是如何克服专制、实现民主和发扬科学精神。”吴敬琏在“中国需要这样的思想家”中说,学识渊博、言辞犀利只是顾准的外部特征,作为思想家,顾准的内在特征是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言人所未言。这些问题包括:革命的理想主义为什么会演化为庸俗的教条主义,革命成功后要采取什么样的政治经济体制,才能避免失误和取得真正的进步,等等。李慎之在“点燃自己照破黑暗的人”一文中引用泰戈尔的诗句形容顾准:“如果你在黑暗中看不见脚下的路,就把你的肋骨拆下来,当作火把点燃,照着自己向前吧!”并说:“有人说,自进入二十世纪下半期以后,中国就再也产生不出独创的、批判的思想家了。这话并不尽然,我们有顾准。”
4、生命不息,探索不止顾准的思想磁石效应,吸引了吴敬琏、张纯音、赵人伟、周叔莲、林青松、张曙光、张卓元等一批年轻的经济学家。顾准的特殊魅力,还在于他的预见性。他身处“文革”荒唐岁月,却已预见到“文革”失败后,中国定将掀起全面改革热潮。他高瞻远瞩地谕示后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潮流互相渗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人最终会发现,无法拒绝接受资本主义诸多长处。这样,还不如主动向资本主义学习;包括大胆引进它的个人本位文化,进行人文重建。可是,顾准同时指出,我们也千万不要忘记,资本主义生来便具有少数人占有社会资源与积累,忽视社会公正的天疾。如何超越资本主义既有模式,是更高层面的思想问题。而中国的东方属性,更限制中国简单仿效西方。中国未来的改革家,实在应
3该比二百年前的英国人聪明一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老路走得走不得,“已经成为一个严肃的问题了”。顾准并不是杞人忧天。他那时正在狭小的斗室遥想未来,生出如许深忧远虑:他深恐他期盼已久的市场体制一旦被迎进中国,长期恪守群体伦理的中国人,会突然从此极端滑向彼极端,误把损人利己、掠夺大众、破坏社会公正,也当作合理行为。为此,顾准在研究民主社会主义未来全态时,预先布置赵人伟和张纯音翻译外国文献,深入研究“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平衡关系。而这,只是他先知先觉的问题之一。最让今人惊叹的,也许是顾准对21世纪人类现代化多元模式的前瞻思考。他以平实的语言指出:应当以“彻底经验主义”的态度,看待眼前这个地球。他说: “到本世纪(20世纪——引者注)以后,就不再纯粹是接受资本主义的问题,而成为一个更广泛的‘现代化’问题,可以有资本主义道路的现代化,也可以有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还有五十年代以后新兴国家的特殊样式等等。”顾准其实就是以他的先见之明点拨后人:西方意义的“现代化”可以有多元样式。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具有大量“亚细亚”特征的中国(顾准五十九年生命的绝响,便是一篇论述“亚细亚”问题的专稿),要在明辨其先天优势与缺陷,发现其潜在动力与危机的前提下,正确规划21世纪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潮流与东西方多元文明,在全球平台汇聚而成的“平行四边形”,也将把色谱更为广阔的现代化蓝图,展示在世界各国面前。
谁知,正当顾准挥舞思想巨镰,在他用心血浇灌的那一片金色麦地上,迈开矫健的步伐,酣畅地收割时,早已隐藏在体内的晚期肺癌,却以崩山裂地之势向他袭来!他不断咯血,持续发烧,呼吸也变得越来越不畅通了。
顾准患的是“中心性肺癌”,鸡蛋大小的癌肿,已在心脏与气管之间扩散。癌细胞疯狂地吞噬顾准的肌体。顾准有时一次吐血,便多达三百毫升!可是,当他被朋友们送去医院前,依然斜靠在床上一边喘息,一边编写待用的思想卡片。据后来整理这些卡片的顾准之子高粱(顾南九)介绍,卡片上写有如下内容:“甘地说,即便全世界的人都红了眼睛,我也要保持理性的头脑”。
由于顾准那时(1974年)仍是“反革命”身份,病危至此也住不进病房,只能在走廊上的观察室苦熬。这时,依然靠边审查的骆耕漠,出于对朋友的忠诚,也为了争取让顾准重新握笔,拄着拐杖四处奔走,终于找到一个抗日时期的老关系,把顾准送进了病房。经济所那些善良的学者,和林里夫等旧日老友,也不避嫌疑来到医院,为顾准组成一个像家一
4样的环境,分三班倒,轮流照顾顾准。以往,是他们诚挚的友谊,帮助顾准渡过漫漫严冬;如今,是他们不变的真情,为顾准送来临终慰藉。
顾准平静地面对死亡。他一生的功过是非,当时当然不可能有一个公正的说法。可是,他并不觉得自己在污泥中虚度了失败的一生。他相信,是真理总要放光的。顾准把手稿分成两部分,研究人类第一个民主机制的《希腊史笔记》,托付给弟子吴敬琏收存;其余的由六弟陈敏之保管。顾准运足力气,用沙哑的声音对吴敬琏说:“送你四个字‘待机守时’,还要继续我们的研究工作啊。”“我认为,中国的‘神武景气’(日本战后的突飞猛进——引者注)是一定会到来的”。“总有一天,中国要发生变化,你要拿得出东西来报效祖国啊!”顾准这番话,也是对所有传火继薪者的嘱托。
1974年12月3日零时刚过,北风呼啸,大雪肆虐,一代哲人顾准含冤而逝。春蚕丝尽,大江波息。顾准留在人世的最后一句话,是以微弱的声音叮咛在他身边护理的吴敬琏:“打开行军床,休息。”他心中,永远没有他自己。
顾准的骨灰,一半遵照他的遗嘱,播撒在北京三里河路、中科院大楼前的小河里。他始终记挂着未竟的科研事业,他认为这条无名的小河,可以通向大海。顾准骨灰的另一半,根据经济所的意见,安放在老山骨灰堂。老山四周风动寒草,黄土愀然,落木萧萧,长烟阑干„„
卓越的思想,往往出自坎坷的人生。顾准的人生之路十分曲折,颇具传奇色彩。5
第四篇:经济学家的赌博
经济学家的赌博
(一)经济学家都爱认死理儿。争论中双方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针尖对麦芒,各不相让。谁也无法说服谁,于是就打赌,正确者赢,错误者输。
这次打赌的两位美国经济学家,一位是马里兰州立大学的朱利安·西蒙,另一位是斯坦福大学的保罗·埃尔里奇。在关于人类前途的问题上,埃尔里奇是悲观派,认为由于人口爆炸、食物短缺、不可再生性资源的消耗、环境污染等原因,人类前途不妙。西蒙是乐观派,认为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和价格机制会解决人类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人类前途光明。他们两人的这些观点代表了学术界对人类未来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这个争论事关
人类的未来,也格外受世人关注。
他们谁也说服不了准,于是决定赌一把。他们争论涉及的问题太多,赌什么呢?他们决定赌不可再生性资源是否会消耗完的问题。不可再生性资源是消耗完就无法再有的资源,如石油、煤及各种矿石等。这种资源在地球上的储藏量是有限的,越用越少,总有一天这种资源会用完。
悲观派埃尔里奇的观点是,这种资源迟早会用完,这时人类的末日就快到了。这种不可再生性资源的消耗与危机,表现为其价格大幅度上升。乐观派西蒙的观点是,这种资源不会用完枯竭,价格不但不会大幅度上升,还会下降。
他们两人选定了5种金属:铬、铜、镍、锡、钨,各自以假想的方式买人1000美元的等量金属,每种金属各200美元。以1980年9月29日的各种金属价格为准,假如到1990年9月29日,这5种金属的价格在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如果上升了,西蒙就要付给埃尔里奇这些金属的总差价;反之,假如这5种金属的价格下降了,埃尔里奇将把总差价支付给西蒙。
这场赌博需要的时间真长。到1990年,这5种金属无一例外地跌了价。埃尔里奇输了,教授还是守信的,埃尔里奇把自己输的576.07美元交给了西蒙。
(二)这场赌博开始时就有开玩笑的性质,算不上豪赌。但世人对这场赌博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了拉斯维加斯或雷诺这些大赌城的任何一场豪赌。因为它涉及人类的未来,赌的钱不多,意义不小。
西蒙教授在赢了这场赌博之后说,自己一开始就对赢得赌博充满了信心,因为他相信人类社会的价格机制和技术进步。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调节经济的“看不见的手”。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价 1
格随供求关系变动而灵活、及时地变动。价格反映了资源稀缺的程度。当某种资源短缺,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必定上升。价格上升,增加了供给,减少了需求,最终使供求平衡。反之,当某种资源过剩,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必定下降。价格下降,减少了供给,增加了带求,最终也使供求平衡。所以,只要让价格自由浮动,价格就可以准确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并有效地调节供求。
这5种金属无疑是不可再生性资源,但也同任何其他资源一样由价格调节。当这5种金属越来越短缺时,其价格必定上升。但为什么现实中这5种金属越来越少,而价格反而下降,西蒙赢得了这场赌博呢?关键在于价格上升刺激供给的作用。
我们知道,世界上大部分资源都有其替代品,不可再生性资源同样也有替代品。当这5种金属的价格上升时,就刺激了人们去开发它们的替代品。例如,铜和锡过去主要是制造各种生活用的器皿的。当铜和锡的价格上升时,发明并大量生产替代铜和锡的塑料制品就是有利的。同样,铜和其他制造电线的金属价格上升也刺激了人们开发替代铜的光导纤维,光导纤维主要以沙子为原料。这就是说,这5种金属价格的上升刺激了人们去开发它们的替代品。当这些替代品大量生产出来时,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人们就会用替代品取代这些金属。这时,这些金属的需求大大减少,价格自然就下降了。但在刺激替代品的开发和生产中,价格十分重要,只有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当开发和生产这些金属的替代品有利时,才能刺激这种创新活动。
替代品的开发与大量生产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但促进这种技术进步的是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中,包括专利在内的产权受到立法保护,人们可以从自己的发明创造中获得丰厚利益。这是激励人们开发各种替代品的动力。发明者寻找和开发这5种金属的替代品——塑料或光导纤维等——不是为了解决社会面临的这5种金属短缺问题,而是为了获利。但在他们为获利而开发这5种金属的替代品时,他们就为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价格调节使发明者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一致。这就是市场调节自发刺激技术进步的机制。有这种机制,人类就可以生产出一切不可再生性资源的替代品。因此,像这5种金属一样的不可再生性资源,不会枯竭,价格也不会无限上升。而且,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必然由于替代品的大量生产而再下降,甚至低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正是西蒙敢于打这场赌的理论依据。他的获胜不是偶尔的运气,而是客观经济规律的必然结果。
(三)其实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这场赌博并没有过多悬念。20世纪的美国经济学家霍特林已经在1931年发表的论文《不可再生性资源的经济学》中分析了这一问题。他把不可再生性资源价格的上升率称为这种资源存量的利率,这种利率会随其
他资产的利率(收益率)上升而同比例上升。这被称为霍特林原理。这一原理证明了使不可再生性资源不会耗尽的是价格机制。历史上也出现过类似这5种金属的情况。以前,锡等熔点低的金属被用来制造各种器皿,也有人担心锡被耗尽,或价格无限上升,结果这种情况并未出现。类似的事情在历史上还是屡见不鲜的。
美国经济学家罗塞尔·罗伯茨曾以小说形式写了一本介绍经济的书,书名是《看不见的心——一部经济学罗曼史》。这本书的主人公山姆·戈登是经济学硕士,爱德华学校的经济学教师。他在第一天给学生上经济学课时,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比如,世界现已探明的石油储藏量为5310亿桶,每天石油消耗量为165亿桶,我们这个世界什么时候将用完这些石油?他要求学生一分钟做出回答。许多学生开始用计算器计算。但山姆·戈登告诉他们,答案是永远用不完。因为当石油越来越少,价格上升过高时,人们就不会用石油,而用其替代品做燃料了。只要石油价格上升到足够高,一定会有替代品出现,剩下的石油由于开发成本太高,无人开发,石油自然不会用完。这正是经济学家的思维与没学过经济学的人(这里的中学生)的根本差别。
山姆·戈登在这里讲的故事与西蒙和埃尔里奇的赌博说明了同样的道理——依靠市场机制和价格的作用,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
(四)我国的许多城市现在面临缺水问题,有人预言,水资源缺乏将给人类带来生存危机。世界上许多城市用行政性手段强制节水,电视中也有耸人听闻的公益广告——如果不节约用水,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你的眼泪。其实这些都没什么用。美国某城市20世纪70年代缺水时,用行政方法限制,甚至动用警察监控各户用水情况,结果无用。至于公益广告,企业追求点知名度,显示一下社会关注,是可以的,真正节水的效果并没有。
解决水资源的短缺还要靠价格。这就是要保证水的供给还要靠大幅度提价。从供给来说,现在似乎还找不到水的替代品,但水并不是不可再生性资源,提价是可以增加供给的。当价格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海水淡化、废水重新利用等都将有利可图。价格高,供水者收入增加,有钱当然可以找出增加水的办法。同时,也只有提价,才能使人们节约用水,减少需求。当水价低时,用滴灌技术代替大水漫灌,就不合适。只要价格涨到一定程度,人们就会自觉采用滴灌技术,因为这样做有利可图。同样,现实中已发明的各种节水技术,如干洗汽车,之所以无法推广,也是因为水价太低。如果水洗一辆车只要10元,而干洗一辆也是10元,谁会去干洗呢?但如果水价上升到水洗一辆车要1000元,干洗一辆车才10元,干洗技术不就自然被广泛采用了吗?而且,只要水价涨到一定程度,各种节水技术就会被开发出来。这时,水资源还是问题吗?
水是生命所不可缺的,如果任供求关系调节价格,水价上升过高,会不会危及低收入者的生活呢?他们收入太低,面对高价水,基本生活得不到保证——无法洗澡,甚至连饮用水都困难。这岂不是太无人性了吗?如果水价极高时,富人仍可以任意浪费水,穷人连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证。这种涨价政策岂不有悖人性,没有基本的公正吗?这时水价逼得穷人起来造反,岂不天下大乱了吗?
价格机制的确是无人性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政府的政策,既利用于价格机制,又实现了人文关注和公正。方法之一是实行歧视价格,即保证生活基本需要的水实行低价。例如,假设一个人保证正常生活需要2吨水,这2吨水实行低价,在此之上实行累进价格上升。富人可以多用水,但要付极高的价格。例如,你仍可以用水洗车,但洗一次车的水要
1000元,甚至更多。另一种方法也许更好一些,那就是给穷人以用水补贴,例如,每月每人给100元水补。这种方法变暗补为明补,也许更有效一些。总之,用价格调节所引起的问题,是可以用其他方法解决的。在市场经济中,运用价格作为调节手段,也是一种高深的艺术,就看你会玩不会玩。
(五)那么,价格机制能解决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吗?埃尔里奇在上一次赌博中输了以后并不服气。他联合了同事史蒂夫·施奈德教授,在1995年向西蒙发出再赌一把的邀请。这次是就关系全球环境和人类发展的15种趋势赌一把,每一趋势下注1000美元。这些趋势包括全球气温升高、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热带雨林缩减,以及贫富差距扩大等等。如果这些趋势恶化,埃尔里奇就赢了,如果这些趋势得到改善,西蒙就赢了。这次比赛仍然为期10
年。西蒙接受了赌博。可惜这场赌博尚未见分晓,西蒙就不幸于1998年2月去世。不过事情并未完结,丹麦奥尔胡斯大学的副教授比约恩·隆堡继承了西蒙的事业,赌还在打下去。
这一场赌比第一次要复杂得多,也更难以预料其结果。因为不可再生性资源问题,的确可以用价格机制解决。但有关人类未来的15种趋势就远非一个价格机制所能解决了的,何况这些问题要涉及全球的各国,解决起来就更难了——只要看看南非环保峰会上,各国难以达成协议,即使有协议(上次峰会的《京都议定书》)也难以实施,就知难度之大了。
赌博难知分晓,乐观派与悲观派仍在争论。隆堡继承了西蒙的传统,是乐观派,他在2001年底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题为《环境怀疑论者》的书,对悲观派进行了驳斥,此书在欧美还相当畅销,但也受到代表悲观派的环保主义者的强烈反对。《自然》、《科学》、《科学美国人》这些著名杂志都对该书提出尖锐批评。看来即使是2005年,这次赌博结束之后,乐观派与悲观派的争论也不会结
束,也许还会有下一场、再下一场赌。
结果会如何呢?我认为,如果限于10年的期限,在这第二场赌中,以西蒙和隆堡为代表的乐观派不一定会赢。2005年快到了,这涉及人类未来的15种指标,的确有恶化的趋势。但从长期来看,我相信,最终赢的应该是乐观派.否则人类不就要自取灭亡了吗?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曾遇到过许多在当时看来似乎无法解决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并没有毁灭人类,人类最终克服了这些问题,向前发展。有问题就一定有解决问题的机制。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是一个乐观派。当你相信人类的未来美好时,你才会感到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你总在盼望着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何必杞人忧天呢?
经济学家打赌给了我们许多启示,的确比拉斯维加斯的豪赌更有刺激性。还是去关注经济学家正在进行的这次赌局吧!
第五篇:经济学家成思危演讲稿
成思危: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我是第一次参加这个会议,但是我觉得这个会规模很大,大家热情也很高。所以我也就跟大家谈一谈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觉得学习这个问题对我们所有的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学习的理论来说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个人的学习,通过书本,通过实践,思考来学习。第二个层次是群体的学习,大家在一起交流,互相启发。第三个层次是组织型的学习,整个组织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在这个组织里每个人都把学习作为自己主要的任务。同时通过交流在组织里建立一种不断学习的气氛。所以学习基本上是这三个层次。我想我们今天主要的 是群体学习,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提出一些创新的思想,正确的认识,认识自己的实力,对明年自己企业的发展能够有更多战略性的思考和判断。这样对我们做好明年的工作应该是很有帮助的。第二,我们对明年的形势要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这个形势就是政策的环境。大家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是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政策。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区别消费为宗旨,以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为依托,着力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工夫。这是中央对明年整个的提法。
从这个提法上我们可以看到什么问题?一是从国家刺激经济一揽子计划来说短期还不会退出。因为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保持赤字的财政政策,扩张的财政政策。今年是9500亿,地方是2000亿,国家是7500亿的赤字,明年估计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赤字。但是赤字的数目可能会适当的减少。我们国家计划是
1.18万亿的财政投资,现在用了6000多亿左右,明年财政还有5000亿的投资。从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指的货币供应还是不断的增加,特别是银行信贷。从今年的情况看,一季度是放了4.58万亿,上半年是7.37万亿。一到三季度是
8.9万亿,全年估计在10万亿左右。大家可以看到的是,货币政策是宽松的,但是度有变化。一季度是4.6万亿,二季度是2.8万亿,三季度是1.5万亿,四季度如果全年控制10万亿的话就是1.1万亿。所以说度是在减少的。这是总的经济形势。
在这个形势下我们要看到,首先投资刺激经济是有必要的。为什么有必要?因为金融危机之下,我们要通过投资来拉动各项基础设施的投资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更有拉动生产资料和物产的需求。有一部分投资会转化为消费。所以从基础设施来说铁路、公路、机场来说这个投资是在特殊情况下有必要的,尽管回收期比较慢,时间比较长。但是从长远来看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早晚会发挥作用。比如说当年我们修高速公路的时候,在一些省里修了四车道没多少车跑,现在在一些发达省份四车道已经不行了,还是要扩,这就比较困难了。四车道扩车六车道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基础设施在特殊的情况下是有必要的。
但是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投资这种长期在经济当中的作用。一季度增长7.7,投资的贡献是7.3,大部分是投资拉动的。长期依赖投资的结果就是产能过剩,库存积压,效益降低,污染增加。所以我们说从明年的经济工作看更加要加强政策的,虽然是实施了政策,但是中央提出更加要增加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我更能理解灵活性就是掌握好度,针对性就是要掌握好投资的方向。我个人认为对传统产业,特别是已经产能过剩的产业是不能再继续投资的。因为继续投资的话造成的将是非常严重的。我最近刚刚讲过,这是我们当前铁的产能过剩两亿吨,如果每吨投资按5000块算的话,那就是1万亿的投资发挥不了作用。针对性来说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个人看新的增长点有两个。一个是新能源,一个是现代服务业。
所谓新能源,狭义的说是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广义的说包括了核能、生物质能、水能,甚至还包括了清洁煤技术。这方面由于节能减排的需要,由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肯定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我们也要注意稳步推进,不要炒作那些概念。我最近到哈尔滨专门有一个演讲,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网上看。
另外一个方向是我们讲的现代服务业。因为我们国家进一步发展,增加第三产业,就是增加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增长很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包括现代金融业、现代信息业、现代咨询业、现代物流业、现代会展业、现代管理业等很多。所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将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因为通过信息化可以降低成本,特别是降低交易成本。另外它可以提高附加值,增加交易的速度,增加交易的灵活性和增加交易的透明度。所以通过信息化来改造我们的交易。但是信息化也是要防止炒作,从企业来说管理和生产首先是两方面,最后融合为一体。从管理来说最初我们搞的是所谓电子数据处理,就是把原来人工做记录的事变成电脑,像财务和人事都在电脑里操作。再进一步的管理集中起来,这样能够更好的判断各个综合的情况。通过一些模型更好的做决策。
目前我们国家企业的情况可能多数还停留在电子数据处理的阶段,管理信息系统还不是很普遍,决策支持系统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在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我们还是要不断的推进。
最后管理和生产结合起来就变成了我们现在通常讲的ERP,企业资源计划。所以信息化过程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这是企业的第一个方面。政策环境的第二个方面来说就是我们看到的,特别是去年以来国家虽然有大量的投资,但是民营企业,非公经济部分拿到的相对比较少,也出现了国企大量兼并民企的情况。所以是国有化,国进民退。我个人认为这种现象和贯彻非公经济三十六条之间应该说是有不一致的地方。但是也是在金融危机的特殊情况下出现的特殊问题。因为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的非公经济从有益的补充到必要的补充,到认为非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到十五大,十六大,非公是新兴的社会阶层,都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从政治的地位上是肯定的。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政府官员总是认为民营企业要比国企低一档,好象国企是亲儿子,民企是干儿子。所以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可能还有一个过程。
在非公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上我认为还有不足。现在我们对非公经济的认识主要还是在非公经济对财税、就业、国家经济、GDP占的比例的贡献上。实际非公经济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我觉得更重要的意义就是它本身是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进一步完善的。因为它有助于打破垄断,有助于用更好的发挥市场基础配置的作用。因为以前我们是按照主管想象判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而非公经济发展起来以后他们对市场的判断主要是对市场的供求信号发挥配置作用。非公经济要能够填补市场的边角余料,能够把市场做得更加完善。因为计划管理再计划的话,也不能把市场所有的信息都管理起来。所以这是非公经济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一个作用就是鼓励创业,我们每年有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创办了自己的企业,这些企业在经济大潮当中有的倒了,有的成长。今天在座的各位是在经济大潮搏斗当中脱颖而出的一些企业。这也说明了非公经济本身所具有的活力。我个人认为非公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还是有着它的长远的重要的意义,也有着
它的光明前途。最近出现的情况,我觉得是由于经济上遇到的下滑所以国家大量的资金是投入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有资金容易兼并,容易买地,造成一些“地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看到兼并是一个企业行为。我们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企可以兼并国企,国企也可以兼并民企,但是这种兼并是合理合法自愿的。由于现在国企资金多,所以国企兼并的现象就多。我觉得将来情况可能会有变化。国企资金多就会招拍挂拿地,把房产价格提高了,这也是当前形势特殊的情况。
中央看到了这些问题,所以特别要强调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这个问题我估计今年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应该说会有所改善。这是政策环境的第二个大问题。
政策环境的第三个大环境,今年中央提出的已经是把消费放在重要地位了,要以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为主。因为我们不可能长期依赖投资来刺激经济。我刚刚说了投资刺激经济只能是权宜之计。所以重点还是要拉动消费。要拉动消费首先就是要让大家消费,提高大家的购买力。提高购买力就要增加工资性收入,提高所得税的起征点,提高低保补贴的数额。另外要促进信用消费。现在信用消费在银行总贷款利个人消费只占15%左右,在国外是60%—70%。这些措施我估计都会逐步推出。逐步推出以后对我们企业来说很重要的就是你怎么样能够适应经济形势。这是让他能消费。
另外是让他敢消费,所谓敢消费就是说改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让大家不会为看病难,看病贵,为孩子上学择校费发愁,为老人将来生病发愁,为住房发愁。所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样使大家敢消费。
还有一点很重要,让大家愿意消费。所谓愿意消费一个是改变你的传统的消费观念。中国传统是存钱,你老存钱就没法消费了。我记得朱熔基总理有一次在人民大会堂做报告,他说这次给你们涨了工资,你们不能存银行,你们要消费,消费就是爱国。你想这个道理就是这样。如果你把钱都存在银行了经济怎么拉动?这是我们要鼓励大家适当得多消费。但是更重要的是企业要突破创新,要提供群众愿意买的东西。如果还是老一套,衣服现在谁也不缺,吃的东西大家基本上都有,没有新的东西就不可能促进消费。所以对于企业来说怎么样在原有的基础上突破创新,制造出新的产品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消费,这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方面,我们应该说是有条件的,关键是在于我们企业本身的努力。
所以我认为以增加居民消费为主的这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会给企业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或者说你要适当的推出吸引大家消费,让大家愿意消费的产品。
从政策传递的第三个信息就是要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而且提出了要解决有条件的农民到城市就业和定居,减少户籍限制,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就要实现城镇化。城镇化的基本实现标准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70%。现在我们只占46%,所以将会有大批的农民,合乎条件的农民逐渐转移到城市来。他们转移到城市来你就要给他提供就业,提供工作岗位,提供社保,子女要上学,住房等等。所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社会,转移到城市将会提供给我们企业的商机。现在每年有一千万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加上家属就是更大的数字。他们到城市来以后要住房,推动房地产的发展。当然我讲的是中低档的房地产,不是高档的。中低档的房地产发展是肯定的。再有是他要消费,服务行业,学校等等。所以这将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但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我们企业要了解自己的实力,要真正能够抓住明
年的机遇,需要大家思索。我这里简单提出几点。
第一,所谓你的实力是五个方面,首先是钱,然后是人,第三个是原材料,第四个是设备,第五个是你的管理方法。这五个你自己的实力如何一定要弄清楚。钱方面非常重要的就是要保持你的流动性。不要断了现金流。你的货卖出去了,钱没收回来。所以你的现金流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大家知道在困难时期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非常谨慎,因为有政治风险,道德风险等等。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持你的现金流。拥有资产总觉得不怕,当然你现金流断了要想把资产变现的时候就会遇到大问题。一个是买的人大量杀价资产就不值钱了,所以保持一定的现金流,一定的流动性,这是企业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个叫做工作资本,要保持一定的数量才行。
人是最宝贵的财产。企业的人来说最终人本管理,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产。而人的创新能力,他的忠诚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企业要把人留住一个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质,增加大家对企业的凝聚力。这就要靠企业主要的总经理,董事长,要能够团结职工,要能够用关心人的态度来把职工团结起来。
前段检查《工会法》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我到上海有一个外企,工人生病住院。出院以后企业的总经理是外国人就扣他的工资说你没请假就不上班,甚至要开除。这个工人不同意,就打官司。打官司,工人说我当时打过电话他没接。总经理说我没接到电话就是没请假。最后法官采取了一个做法叫做法官心证,查了电话记录。电话记录说明工人确实在他入院的时候打过电话。法官认为那个时候打电话肯定不是为了说别的事,肯定是请假。所以他是有这个行动,尽管没有实现请假,还是要判工人胜诉。
另一个例子,工人病了,总经理带人到医院慰问,送花,说要给补助。这两个不同的情况对企业的凝聚力就不一样。
第一种情况下工人不干了,说你对我们这么苛刻,最后弄的总经理被调走了。另一个企业就增加了凝聚力,觉得企业的总经理是管理职工。所以你要留住人首先要感情上关心。第二是要提高在于,再一个非常重要的是要建立企业的文化,要让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在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的。
我们民营企业在最初创业的时候往往是丈夫在外面跑业务,老婆在家看钱柜。但是企业发展以后不可能这样,必须要有一个管理团队。如何处理好你的管理团队,如何团结你的核心力量,这些都是你的人的方面非常重要的。
原料涉及到你的上游,上游是不是能保证原料稳定供应和保证原料工程量,这对企业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有一个说法叫做供应链,就是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供应链的竞争。你的上下游连成一体来竞争。所以你要更紧密的建立你的供应链,把上下游的企业联合起来,大家互相支持。特别是出现困难的时候互相支持,这样才能更稳定。
设备要不断的更新,变化。因为现在来看没有好的设备是不行的。
管理,现在企业的管理水平总体来看是不够高的。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所有的大钢厂都引进了先进的轧钢设备,可是只有宝钢和少数几个厂能生产高级小轿车生产的钢板,其他的钢厂一批合格,一批不合格,人家没法用。我们了解了一下问题出在工人的素质和管理上。有的人说是一流的设备,二流的人员,三流的管理怎么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我在德国遇到一个例子,德国进口中国的高压泵。这个高压泵100台里面总有2、3台不合格。因为高压泵的安全很重要,所以德国方面就提出来他派技师到中国用我们的零件组装,他们组装100台,100台合格。说明我们的工人技术
还是不够强。这说明了如果我们的人员素质跟不上的话,在竞争当中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要学习管理好的企业的经验,我最近也一直在推动中国企业管理模式,每年发一些创新的演讲。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了解了环境,了解了自己的实力的基础上你就要制定你自己的发展战略。所谓发展战略一个就是你调整你的产品组合。你在你的产品里哪些是保企业的,你的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尽管市场增长率很高,但是企业资金,产生现金流的主要来源要保证。另外,你要发展那些市场前景很好,又有一定竞争力的产品。至于其他的产品适当的淘汰,这就是调整了产品整合。
第二是延伸产业链,和你上下游的产业结合,甚至通过并购,联合组成更紧密的联合体,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保定的一家集团生产太阳能电池的,但是电池的价格下跌了70%,80%。他一方面往前延伸生产硅料,另一方面向市场延伸,不出口电池了,出口整个电场,把附加值提高。所以这样的话你要研究你的产业链。
第三是通过并购做强做大。并购应该是企业做大做强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式。因为通过并购,特别是通过跨国并购,我们可以绕过关税壁垒,可以获取稀缺的资源,可以得到一些有名的品牌,最后可以提高你的管理水平。所以并购,特别是跨国并购对我们来说应该也是企业的一个方向。
现在跨国并购成功的例子不多,但是我觉得我们只要吸取教训,做到知己知彼,认真的对待。我们还是可以有很多机会。这里很重要的就是要解决知己知彼的问题,特别要了解对方的情况。对方的法律,办事规则,他的工会等等,都要有充分的了解。
在这个方面我们也有很多教训。比如说我们有的企业在国外买了一个矿山,工会主席请他到中国来参观我们的国企。一看我们的国企待遇相当好,回去也提出了这个条件。最后闹的开除了,没想到他后来当了劳工部长,他的女儿又当了那个省的省长,这个企业就遇到了困难。我们在韩国上汽兼并起亚的时候也是工会的问题。
另外文化冲突也很重要。联想前一段赔钱,柳传志接手当董事长以后调整了管理班子,据他来说现在开始盈利了。北京第一机床厂并购德国的一家公司,效果是不错的。我去那儿看的时候市长请我吃饭,他说这个并购对我们来说太好了,一个是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在并购三年内都翻了翻,还给我们解决了200人的就业问题。那个企业原来是500人,现在由于发展了招了700人。所以像这些情况都说明跨国并购不是不能做好,而是我们要更加慎重的,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把它做好。我们不能因为失败不去做。现在国内的需求基本上是饱和了。外需减少了25%,很难马上消化。所以跨国并购是我们企业将来的方向。
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么多。
第一个是我们企业要通过个人学习,群体学习,组织学习把我们的企业都变成学习型的企业。
第二就是要我们的企业必须要认清环境,认清你自己的实力。
第三是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企业的战略,包括你的产品组合的调整,包括产业链,供应链的延伸和你的并购。
我今天讲这些仅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