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与苏联新经济政策

时间:2019-05-14 23:3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学家与苏联新经济政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学家与苏联新经济政策》。

第一篇:经济学家与苏联新经济政策

经济学家与苏联新经济政策

刘长江

2012-10-29 16:13:49 来源:《唯实》(南京)2006年8/9期

作者简介:刘长江,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南京210004

刘长江(1951—),男,湖北宜昌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阶级政党与国家政权。

内容提要:对于新经济政策的研究基本都集中在苏联共产党的政策变化,经济学家在新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新经济政策的终结中的作用在我国的研究中仍然是一个空白。实际上,在新经济政策的制定与终结的过程中,苏联的经济学家提出的解决苏联面临的经济问题特别是农村经济问题的设想方案,对苏联共产党的政策选择都发挥了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关 键 词:苏联 经济学家 新经济政策

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时期,在我国已经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已有的研究成果基本上都集中在苏联共产党特别是领袖人物的社会主义观对新经济政策的形成和终结所起的作用,比如对新经济政策终结的原因分析,一般都强调斯大林的错误,当然有的研究也提出当时的客观环境的作用。这些研究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当时苏联的经济学家在苏联共产党的政策制定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新经济政策却不研究经济学家的政策建议和这些政策的实际效果,显然是一个缺陷。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苏联经济学家在苏联共产党经济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对新经济政策的形成与终结提出一个基于经济学分析的解释。

一、恰亚诺夫与苏联农村经济政策的最初选择

1921年3月,苏共第10次代表大会期间,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暴动,这促使大会决定取消余粮征集制,实行粮食税,苏联正式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已有的研究都认为,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因为内战造成了农村经济的破产,农民已经不能继续忍受余粮征集制。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已有研究都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即苏联共产党在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之前,曾经面临选择什么样的农村经济政策这样一个重大问题。苏共并没有凭主观想象或者自己的理论认识来决定选择什么样的农村经济政策,尽管苏共当时的领导人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但他们仍然向经济学家征求关于农村经济政策选择的意见,而这恰恰是我国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都没有注意的主要环节。苏联经济学家的意见对于苏联农村经济政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实行新经济政策之前,苏联共产党对于在各个经济领域应该分别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政策进行过认真的研究。作为世界第一个执政的共产党,苏共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仅仅通过政策调整转变农民对苏维埃政权的态度显然是不够的,因为这并不能解决苏联农村的发展问题,不能解决在农村中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基础的问题。所以,当内战还在继续时,苏联共产党就委托当时苏联最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李托森科和恰亚诺夫分别提出可供党进行选择的农村发展方案。由此可见,新经济政策并非仅仅是对农民不满做出的应急反应。

李托森科方案建议在苏联农村建立拥有大片土地,使用雇佣农业工人的大型农场主经济。这个方案实际上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斯托雷平改革的继续和变种。恰亚诺夫方案认为,苏联农业应该依靠家庭农户经济的发展,通过国家监督和引导,逐步实现农业合作化。恰亚诺夫的方案实际上是一个在苏联农村发展小农经济的方案,他的合作化设想也不同于对合作化的一般理解。这两个方案于1920年6月被送到俄罗斯国家电气化委员会(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前身)和农业人民委员会,经过这两个机构的反复讨论,最终苏联共产党选择了恰亚诺夫的方案作为制定国家经济政策的基础。[1]

随着1921年3月召开的苏共第10次代表大会决定从余粮征集制转向农业税,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苏联农村的发展也走上了按照以恰亚诺夫方案为基础制定的政策与法令所设定的轨道。这个轨道就是在苏联农村通过引导小农经济逐步发展为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为此,苏维埃政府在1922年11月15日制定了土地法,这个法令“特别致力于创造一些满足个体耕种发展的条件,因为这种个体耕种在经过改革的米尔中占绝对的统治地位”[2]。

恰亚诺夫为什么建议发展家庭农户经济即小农经济,苏联共产党为什么采纳了恰亚诺夫的方案而拒绝了李托森科方案,这些问题在我国已有的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研究中没有任何分析,而这对于认识新经济政策为何终结却具有重要意义。

恰亚诺夫不仅是苏联而且是世界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他被当代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阿巴尔金认为是经济思想俄罗斯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3] 恰亚诺夫在经济学理论上提出的最著名的论断是,小农经济具有长期稳定性,这明显与当时多数经济学家的见解不同。他认为,在苏维埃制度下,农业要走向未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能通过将一部分农民无产阶级化来实现。因此,农民家庭农场具有长期存在的合理性。在生产力未发生重大变革的条件下,以个体家庭农场为单位进行经营,比大规模土地集中经营更具有优越性。农业发展应走以农民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合作制道路。因为在俄国革命的过程中,不仅没有将分散的土地集中为大规模的生产单位,而且还将从前的大部分土地分割为更小的生产单位。农民家庭农场一体化的最主要组织形式只能是纵向一体化,并且只能采用合作制形式。[4] 恰亚诺夫对苏联农村经济政策的建议反映了他对小农经济的一贯看法。

苏联共产党对于采取什么样的农村经济政策则有一个认识变化过程。列宁曾经认为,资本主义在俄国农村的发展导致了旧的农民的分化、瓦解和消亡,被新型的农村居民所代替,这就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而中农地位很不稳固,能爬到上等户的极少,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他们多数沦为下等户。列宁还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俄国农村发展的进步意义,[5] 并认为,形势根本不容许恢复旧的小农经济。

但后来列宁改变了对俄国农村发展的认识,促使列宁认识变化的是俄国总理大臣斯托雷平为在俄国农村建立资本主义大农业而推行的改革造成的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后果。列宁肯定了斯托雷平改革具有经济上的进步性,也明确地指出了它的本质是:“想加速农民的彻底破产,保存地主土地,帮助一小撮富裕农民‘经营独立农庄’尽量夺取更多的村社土地。”[6] 这样的改革带来的政治后果是:“在斯托雷平教训的敲打下,从民主主义的农民群众中必然会涌现出锻炼得越来越好的战士。”[7] 因为,建立一种自由平等的小农社会生活的愿望,像一根红线贯穿在俄国革命中。一位农民代表在杜马发言时态度坚决地表明了这样的愿望:“无论你们争论多久,都不可能创造一个星球,那就意味着你们必须给我们土地。”[8] 对农民愿望的认识和把握成为后来列宁决策的一个主要依据。

在1917年2月革命以后,在俄国农村发生了广泛的农民自发夺取土地的起义,苏联共产党及时提出了自己关于土地问题的纲领,赢得了相当部分农民的支持。有了苏共在夺取政权以后颁布的法令的支持,农民把大部分地主、国家和教会的土地据为己有,“这些夺回的土地使一部分农民的地位得到显著改善。”[9] 在这个过程中,俄国农村发生了从已经建立的大农业重新转变为小农经济的变化,家庭农产经济即小农经济构成苏联农村经济的主体。十月革命前后发生在农村的重新分配土地构成了十月革命的一部分,也成为俄国农民支持苏共的重要条件,如果苏联共产党采取消灭小农经济的政策,将失去农民的支持。

苏联共产党与恰亚诺夫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出发,在农村发展问题上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苏联共产党采取恰亚诺夫的方案作为制定农村经济政策的基础就不足为奇了。这是苏联共产党执政以后,在国家重大政策制定中与经济学家的一次有成效的合作。

二、康德拉季耶夫与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

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苏联经济迅速恢复。这使许多共产党人开始相信,不受管制的市场是可以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但是,1923年发生的危机影响到苏联共产党对新经济政策实际执行的认识发生了变化。[10] 1923年,苏联经济出现了极高的通货膨胀,而且没有能够进行有效的价格控制。工业制成品价格相对于农产品价格急剧上升,市场上的食品减少,城市的工人罢工则充分说明了粮食供应对于政治稳定的重要性。危机对苏联共产党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个工作小组开始对市场的作用重新进行评估。1923年12月,工作小组建议,为了使农民从新经济政策中继续获益,应该对商品的批发价格和食盐等商品的零售价进行管制。危机对后来苏联发展的影响在于,苏联共产党认为,不受控制的市场将与农民的利益相抵触。为此苏联共产党建立了一个专门的价格控制机构,对国有部门的产品实行价格控制,但这个控制的效果仅限于城市。苏联共产党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措施,是因为新经济政策同时被看作是实现工农联盟的有效途径,而工业产品价格也必须为加强工农联盟服务。但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通过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康德拉季耶夫同样被认为是经济思想俄罗斯学派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的长波理论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今天的几乎每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都会提到这个理论。十月革命以后,康德拉季耶夫曾经是苏联金融人民委员会的成员。在1920年,康德拉季耶夫开始领导莫斯科经济行情研究所的工作,“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对市场行情进行研究的学术机构”[11]。对研究所的工作,他强调重点注意价格研究。1922年,研究所开始出版《经济学公报》月刊,康德拉季耶夫主持该刊的编辑出版。该刊的每一期都直接送交苏联政府各有关部门。1920年,康德拉季耶夫组织建立了苏联第一个价格指数,1926年研究所编制了分别针对私营、国有和合作社的价格指数。康德拉季耶夫对苏联宏观经济的分析就是依据研究所从全国各地得到的经济数据进行数量分析。康德拉季耶夫对苏联经济政策的作用还在于他参与编制了苏联农业和林业发展计划,这个计划在1924年1月提交国家计委。

当1923年危机发生时,康德拉季耶夫认为,危机发生的原因除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还因为商品流通水平的下降,这两个因素共同导致了价格的上升。而且,由于许多工业企业在价格形成中的垄断地位和政府采取的宽松的信贷政策,这促使工业品价格比农产品价格上升得更快,并可能对农民出售农产品造成消极影响,甚至对农业生产造成消极影响。康德拉季耶夫的分析对政府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政策起到了一定作用。[12]

新的措施采取以后,经济形势暂时恢复了正常,但到1925年年底,通货膨胀压力再次出现。而苏联农业在1925年以后,几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的快速发展却要求更多的农产品。整个国民经济在1927年前后遇到新的严重困难,到1927年年底,“国家陷入了深刻的危机”[13]。

经济困难在苏联共产党内部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但争论的双方仅仅停留在党的路线与政策是否正确方面,争论的双方都没有对经济形势进行真正科学的分析,即便被认为是经济学家的布哈林也没有(实际上是不可能)提出一个真正建立在经济学分析上的意见,所以党内的争论更多地带有意识形态的色彩,而缺乏足够的科学精神。对于1926年秋季出现的工业品零售价格上涨,苏联共产党认为是“投机”的结果。几乎没有人思考宏观经济的变化。从宏观经济角度对苏联面临的经济困难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的是康德拉季耶夫。

从1925年9月开始,行情研究所将注意力集中到苏联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并在1926年提出自己的分析结论:农产品价格的下降应该归因于对货币供应的限制和商品市场均衡的恢复。但是,苏联共产党对经济问题的注意力却集中在对工业产品价格的控制上,而且在1926年12月,苏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开始进一步降低工业产品价格。当时负责农村工作的米高扬认为,如果要维护工农联盟,使工业产品的价格有利于农业就是非常关键的。而布哈林也认为,降低工业产品价格将对农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行情研究所在1927年2—3月的报告指出,国有企业与合作社的价格在下降,但私营企业的价格在上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贸易条件在恶化。在1927年5月,研究所的报告更加明确地指出,价格运动证明,国家采取的降低价格的政策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降低工业产品价格的政策的后果是,能够运送到农村的工业品比过去更少了。这些产品中的大多数分配给小商人,他们将这些产品运到农村,再以高价卖出去。所以,《农民报》抱怨说,农村的工业产品价格并没有下降。“降低价格的政策不仅没有降低工业产品在农村的价格,反而通过这些产品在农村的价格大幅上升而使它们在城市的价格显得更低。”[14] 这就对农业造成了新的压力,而这个压力实际上是一个苏联的宏观经济可能再次失控的警报,但苏联政府的政策反应仍然是降低工业产品价格,进一步控制私营商业活动,增加货币发行量。所有这些措施导致的结果是对商品的需求进一步加强。行情研究所总结了1927年7—9月宏观经济的变化,指出:购买力的上升主要是日用工业品价格下降的结果,同时农业丰收和大批农村居民离家务工带来的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对于购买力上升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需求的迅速增加通过一些日用工业品的短缺充分反映出来。根据这样一个分析,行情研究所从宏观经济角度提出了苏联农业困难的原因是货币政策。

思考康德拉季耶夫和他领导的行情研究所从宏观经济角度对苏联1927年遇到的经济困难的原因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苏联共产党的确希望执行有利于农民和农业的农村经济政策,他们的实际政策却具有内在的矛盾,结果不但没有能够创造有利于农业发展的环境,反而导致农产品市场的不稳定。苏联共产党认为通过对工业品实行价格管制就可以改善农业的贸易条件,提高农村的福利。如果要对价格实行管制,就必须降低货币发行量,这样才能保持市场均衡。但在对价格实行管制的同时,苏联政府却不断实行货币扩张,所以当时苏联的经济政策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政策。康德拉季耶夫等人的研究没有得到重视,其原因也许是苏联共产党对宏观经济缺乏必要的基本了解,“他们并不理解在实行价格管制的条件下货币的作用,或者说他们不了解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经济激励之间的联系”[15]。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苏联共产党对于小农经济如何能够与市场接轨缺乏认识。这就使苏联共产党采取的本意在帮助农民的政策,实际上却带来了相反的结果,这显然也是苏联农业遇到困难的重要原因。而农业遇到的困难是新经济政策结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涅姆钦诺夫与苏联农村经济政策的再选择

尽管斯大林等苏联共产党领导人没有听取康德拉季耶夫对宏观经济的分析结论,但他们仍然希望经济学家能够对如何解决苏联农业遇到的困难提出建议。1927年10月,刚建立的农村发展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为农村发展问题征求经济学家的意见。康德拉季耶夫、恰亚诺夫等都对苏联的农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恰亚诺夫重申了他一贯的观点,在苏联农业发展只能走家庭农户经济达到纵向一体化(合作化)农业的目标,要以不同形式促进社会主义成分的增长。在此前后,恰亚诺夫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自己对苏联农业发展的看法,“实际上对即将到来的集体化提出了自己的选择方案”[16]。康德拉季耶夫的专长虽然是宏观经济研究,但他仍然以最快的速度提出了关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他的建议主要包括,市场条件,对农业的技术改造,而且他的结论是,农业发展像过去一样,首先是个体农户的发展问题。[17] 鉴于当时苏联出现的经济困难与工业发展速度过快有关,康德拉季耶夫认为要克服经济困难,应该适当减低工业发展速度。

虽然斯大林在1929年对恰亚诺夫的某些观点提出了批评,但恰亚诺夫的另外一些观点显然对斯大林产生了影响。在1927年甚至在1928年,他并没有改变苏联农村经济政策的具体想法。康德拉季耶夫的观点则在1928年4月被布哈林指责为彻头彻尾的富农纲领。然而,在1928年5月,斯大林却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对于苏联农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看法。

在发生了1928年初的粮食收购危机以后,斯大林虽然要求使用“紧急措施”来保证粮食收购任务的完成,但在这个时候,斯大林仍然没有决定改变农村经济政策。在1928年2月给苏共各级党组织的指示中,斯大林完全没有提出改变既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任何要求,并表示出现粮食收购危机,与党的各级组织特别是中央的错误有关。布哈林反而表现得更激进,他在1928年4月的报告中比斯大林更尖锐地谈到要与富农进行斗争,并强调:有一些共产党人看不到加紧进攻富农的必要性,他们丧失了阶级觉悟,不想与富农作斗争。[18]

不过,仅仅过了3个月,斯大林的立场就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他推翻了自己在2月指示中的主要论点。这时,斯大林不再认为粮食收购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党首先是中央的错误,他观点鲜明地指出:这个困难,“首先和主要是因为十月革命使我国农业的构成发生了变化,使它从生产商品粮食极多的地主大经济和富农大经济转变为生产商品粮食极少的小农经济和中农经济”[19]。斯大林接着指出,无论何种形式的大经济(大地主和国营农场、集体农庄),都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生产的商品粮更多,而小农经济多半是消费性的、出产商品很少的经济。不可否认,斯大林虽然推翻了自己过去的看法,但这一新的观点具有合理性。1928年5月斯大林立场的转变对于新经济政策的终结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一转变与反对派的主张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斯大林不是从阶级关系而是从农业生产方式出发提出了问题,当然他没有忘记阶级关系问题。什么因素使斯大林的立场在3个月内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使他从生产方式来看苏联遇到的经济困难并得出新的结论,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其实,斯大林的新结论并不是他自己的发现,而是受到了当时苏联最有名望的经济学家、统计学家涅姆钦诺夫一份研究成果的启发。涅姆钦诺夫同样是经济思想俄罗斯学派的杰出代表甚至是最杰出的代表。后来移居西方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列昂惕夫曾经满怀敬意地回忆在祖国学习经济学时与青年时代的涅姆钦诺夫的交往。[20]

涅姆钦诺夫运用统计方法对革命前后农产品的粮食商品率进行分析后指出:在1917年前,70%的商品粮是由使用大量雇佣工人(1913年人数为450万)的大经济提供的。革命以后,这个经济的土地被分割,家庭农户的数量增加了8—900万。1928年家庭农户生产的粮食比革命前增加了差不多40%,但这些粮食几乎全被他们自己消费了。家庭农户出售的粮食仅为其产量的11.2%。斯大林和布哈林曾经认为,农民不愿意出售粮食,是因为农产品价格低于工业品价格。但涅姆钦诺夫通过计算指出,在1917年前,农民所生产的粮食的商品率只有14.7%,而现在农民生产的粮食的商品率比革命前还下降了3.5%,所以,即使存在这样的影响,程度也不大。涅姆钦诺夫指出,1926年农业丰收,农民生产了40亿普特粮食,但他们只出售了4.66亿普特粮食,与此同时城市居民却迅速增长,城市的粮食供应不得不实行供给制。[21] 所以,当时经济困难的真正原因不是人们一贯认为的,农民有粮食却由于种种原因不想出售,而是因为农民没有多少可以出售的粮食。

正是涅姆钦诺夫的研究成果使斯大林的立场发生了根本转变,在1928年5月斯大林向未来党的理论工作者和干部详细比较了革命前后不同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商品率,革命前,地主生产的粮食的商品率为47%,富农为34%,贫农和中农为14.7%,总计商品率为26%;革命后,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粮食的商品率为47.2%,富农为20%,贫农和中农为11.2%,总计为13.3%。在详细比较以后,斯大林明确表示:“这就是我国粮食战线上的困难的根源。正因为如此,不能把我们粮食收购方面的困难看作简单的偶然现象。”[22] 既然粮食收购遇到的困难不是偶然现象,困难就不是某个应急措施可以解决的。既然困难的根源在于苏联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又是苏共农村经济政策选择的结果,最终解决粮食收购困难的出路也只能是实行政策的根本转变,新经济政策的终结也就不可避免了。

当时可供苏共选择的只有这样一些方案:1,恢复被十月革命消灭的“资本主义”大农业经济,虽然没有人明确提出这样一种选择,但有人有这样的想法;2,降低工业增长速度,同时也就降低了城市居民的增加;3,集体化,本质上也是要建立一种大经济;4,继续保持已经形成的小农经济,但要提高其劳动生产率,最终实现纵向集体化。

斯大林实际面临着在各种可能的方案中进行选择的难题。根据涅姆钦诺夫的研究成果,斯大林提出了问题:“出路究竟何在呢?”回答是,首先出路在于从分散的小农户转变为能生产最大量商品粮的联合的公共的大农庄;其次在于扩大和巩固原有的国营农场,建立和发展新的大规模国营农场;最后,出路在于不断提高中小农户的单位面积产量。[23] 一旦得出了如此肯定的结论,苏联经济政策的大转变就不可避免了。

将斯大林的分析与涅姆钦诺夫的研究报告进行对比,不难看出涅姆钦诺夫的研究报告对斯大林的影响。的确,涅姆钦诺夫的研究报告给了斯大林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至于11年后,在1939年召开的苏共18大,斯大林在自己的报告中还不断强调:著名的统计学家涅姆钦诺夫同志计算出,战前50亿普特的粮食总产量中,在市场上销售的商品粮大约13亿普特,当时粮食生产的商品率达到了26%。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粮食产量的商品率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问题。涅姆钦诺夫同志认为,大生产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在1926—1927年的产量的商品率大约为47%,个体农户经济的商品率大约12%,现在我国农业是世界上商品率最高的。[24] 能够得到斯大林如此高度评价的经济学家,除了涅姆钦诺夫可能再无他人。而且,如果没有涅姆钦诺夫的研究报告,斯大林是否会在1928年决定结束新经济政策或者是否会以农业集体化的方式来结束新经济政策,显然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С.Г.Кара-Мурза, Советская цивилизация.Книга1, http: //www.kara-murza.ru/books/sc_a/sc_a_content.htm。

[2]Charles Bettelheim.Class Struggles in the USSR: 1917—1923[M].Monthly Review Press, 1976, p236.[3]Abalkin, The Russian School of Economic Thought, Russian Social Science Review, vol.43, no.2, 2002.[4]恰亚诺夫.农民经济组织[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第270页。

[5]列宁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84页。

[6]列宁全集:第二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78页。

[7]列宁全集:第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87,188页。

[8]Л.Троцкий, История русской революции, http: //www.magister.msk.ru/library/trotsky/trotl007.htm.[9]L Volin.A Century of Russian Agricultury[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p113.[10][16]Simon Johnson and Peter Temin, The Macroeconomics of NEP[J],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No.4, 1993.[11]Barnett, A Long Wave Goodbye: Kondratev and The Conjuncture Institute[J], Europe-Asia Studies, May1995.[12]Dobb, M.Soviet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1917[M].Routledge & Kegan Paul, 1948, p172.[13]Ким Смирнов, НЭП: Невыученный уроки[N].Литературная газета, №11(5965)24—30 марта 2004г.[14]Nove, A., An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USSR [M]: London, Penguin Book Ltd, 1969, p140.[16]А Никулин, Чаяновская версия коллективнзации[J], Отечественные записки, 1, 2004.[17]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六卷[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4页。

[18]Ьухарин Н.И.Путь к социализму.Избранные произведения[M].Новосибирск, Наука, 1990, c279.[19][22][23]斯大林全集:第十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15,73,73,77—79页。

[20][21]Кожинов, Россия.Век ХХ-й(1901—1939).http: //www.rus-sky.org/history/library/kozhinov/index.htm.[24]Сталин И.В.Сочинения, т.10.www.magister.msk.ru/library/stalin/vol-14.

第二篇:新经济转型国家政策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对于丰富和充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继续坚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解决民间投资准入难的问题,深化传统垄断行业和领域改革开放,规范投资准入门槛设置,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将民办社会事业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重要补充,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为民间资本营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会议确定了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通过推进体制改革、健全收费补偿机制、实行政府补贴和政府采购、给予信贷支持和用地保障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电信能源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国防科技工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领域,兴办金融机构,投资商贸流通产业,参与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社会福利事业。二是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技术攻关,帮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三是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进一步壮大实力。四是建立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加强服务和指导,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规定,清理整合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产品和服务进入政府采购目录。在放开市场准入的同时,切实加强监管。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抓紧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切实将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会议认为,为保护臭氧层和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更好地履行国际义务,节约能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必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草案)》。草案明确了国家管理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目标任务,建立了消耗臭氧层物质总量控制和配额管理制度,规定了违法生产、使用和进出口消耗臭氧层物质等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三篇:《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信息、激励与政策》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以下哪些情形下,应该提供更强的激励?()(1.0分)1.0 分 A、努力对货币的敏感程度较高 B、努力对利润的贡献较低 C、激励指标不易准确衡量努力程度 D、员工风险规避程度较高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关于道德风险,以下选项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虽然事后的再谈判看似对委托代理双方都有好处,却应该在事前加以避免。B、道德风险发生于逆选择之后时,造成的激励困难往往相对较小些。C、道德风险发生于逆选择之前时,造成的激励困难往往相对较小些。D、道德风险问题中的私人信息是代理人内生选择的,而在逆选择中,私人信息是外生给定的。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关于新型人力资源的特点,下列选项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作出更为灵活的工作设计 B、让团队成员间共享信息 C、更多发挥权威的作用 D、更注重对创新的激发,发挥员工的自主性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团队生产中的搭便车行为在以下哪些情形下更容易出现?()(1.0分)1.0 分 A、团队规模较大 B、团队规模较小 C、团队成员在生产中相互沟通较多 D、团队成员在生产中信息的共享较多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5在信贷配给模型中,面对贷款供不应求的状况,银行却不愿意提高贷款利率,这是因为()。(1.0分)0.0 分 A、银行能够完全区分贷款需求者潜在的违约风险高低 B、银行不希望追求过高的利润率 C、银行担心遭受损失 D、银行资金不足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D 6一些企业中存在着“排资论辈”的现象,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1.0分)0.0 分 A、老员工劳动生产率更高 B、老员工在刚进入公司时,所得工资偏高 C、这会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受到不利影响 D、这会使企业的员工队伍更为稳定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C 7从经济学角度看,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1.0分)1.0 分 A、为了保护耕地,必须限制土地农转非指标的跨地区转移。B、让农民工子弟在城市接受教育,对城市人口没有好处,只会牺牲城市人口的利益。C、为了促进公平而实施的政策也可以同时是有利于提高效率的。D、用政策手段使区域内的小企业离开,政府就能够促成本地的产业升级。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美国高校所推行的终身教职制度的目的不包括?()(1.0分)0.0 分 A、保证学术自由 B、让决策者大胆引进最优秀的新人 C、为研究者建立稳定的科研环境,使他们能够从事不确定性较强的研究 D、让研究者发表更多数量的论文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B 9以下哪些拍卖是降价拍卖?()(1.0分)1.0 分 A、英式拍卖 B、荷兰式拍卖 C、私人价值拍卖 D、密封价格拍卖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0关于最优化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0.0 分 A、最优化原理指的是在既定的约束下,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B、往往可供选择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要最遵循优化原理 C、人们往往会受到货币和时间的约束,所有要遵循最优化原理 D、最优化原理的原则是绝不放弃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C 11关于激励机制设计,以下哪种说法正确?()(1.0分)1.0 分 A、即便对科研的激励要强于教学,也不会导致“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B、计件工资制订中,如果频繁上调对产量的基本要求,可能由于棘轮效应而导致计件工资的激励效果变差。C、计件工资制订中,不应该上调对产量的基本要求 D、如果企业不提供较强的激励,那么高管就不可能努力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2从经济学角度看,人们不能实现理想的目标,往往是因为()。(1.0分)0.0 分 A、面临各种无法突破的约束 B、总是做出不正确的选择 C、有时过于注重长远的利益 D、过于情绪化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C 13为什么将廉租房的质量标准适当降低是合理的?()(1.0分)1.0 分 A、因为低收入者希望廉租房降低标准以便更为便宜 B、因为这样可以省下公共资金用于建造更多的廉租房 C、因为这能够让更多的廉租房被真正的穷人所获得 D、因为富人希望廉租房的建造标准应该降低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4动物世界与人类世界的信号发送有很大的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人类世界的信号发送是主动选择的 B、动物世界的信号发送是主动选择的 C、动物世界的生态系统是稳定的 D、动物世界的物种是多样的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5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因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目标冲突而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1.0分)1.0 分 A、父母领取政府的婴儿营养补贴后,可能挪用部分资金用来个人消费。B、政府所扶持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可能最终被市场淘汰。C、某贫困县政府将上级政府的扶持资金用于盖政府豪华行政大楼。D、某地方政府在征地中存在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因而导致征地冲突产生。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6以下哪些情形下,公有产权进行生产的劣势较不明显?()(1.0分)1.0 分 A、产品市场竞争没有竞争 B、创新激励很重要 C、产品市场竞争激烈 D、提升产品质量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7在人的购买行为中,下列属于随机性干扰的是()。(1.0分)1.0 分 A、售货员服务态度是否友善 B、超市的音乐是否符合消费者的喜好 C、商场是否有促销活动 D、供给关系的季节性变化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8关于拍卖与国有资产流失,以下哪些说法正确?()(1.0分)1.0 分 A、如果信息不对称,就不存在企业的内部人员控制问题 B、拍卖能够避免国有资产转让中的资产流失 C、国有企业即使不转制,也存在资产流失现象 D、国有企业如果不转制,就不会发生资产流失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9以下哪些方法能够让经理的行为更符合股东的长远目标?()(1.0分)1.0 分 A、不允许经理购买公司的股票期权 B、增加经理年薪与当年业绩之间的关联 C、让经理为晋升为总经理而相互竞争 D、让经理持有公司股份,且短期内不得转让或出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0以下哪种情况属于隐藏知识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1.0分)0.0 分 A、同学上课人到心不到,没有认真听课 B、文物市场买到真正的文物 C、企业从银行拿了贷款却去炒股票了 D、高风险的贷款者向银行申请贷款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B 21关于当教授还是做搬运工的职业选择模型中,提高教授工资反而使教授队伍的平均能力下降,这是因为()。(1.0分)1.0 分 A、提高工资反而导致教授工作不安心,压力过大。B、提高工资将导致更能胜任的人放弃做搬运工转而去当教授了。C、搬运工市场竞争不足。D、教授市场竞争不足。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2当经理与股东不是同一个人的时候,往往会产生目标冲突,导致这种冲突的因素不包括()。(1.0分)1.0 分 A、经理具有费用、闲暇偏好 B、股东与经理的时间偏好不同 C、经理与股东的风险特征不同 D、投资具有不确定性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3钻石价格远比水高,这是因为()。(1.0分)1.0 分 A、钻石对人类的用处更大 B、钻石更稀缺 C、水的开采非常简易 D、人们更需要钻石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4不同类型的信息不对称就会产生不同的问题,下列选项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隐藏知识会导致逆选择行为 B、隐藏行动会导致道德风险 C、某些信息具有不可验证性,这也是一种信息不对称类型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5以下哪些情况属于隐藏行动所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1.0分)0.0 分 A、买了财产险之后对财产安全更为关心 B、明明自私自利,却在求职简历中自称乐于助人,有奉献精神 C、工作时,老板一走开,就上网与网友聊天 D、低保家庭收入,获取贫困生补助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D 26假设旧车市场买卖双方信息完全对称,则()。(1.0分)1.0 分 A、质量和价格不匹配 B、质量和价格相匹配 C、效用和价格不匹配 D、效用和价格都小于零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7从经济学角度看,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1.0分)0.0 分 A、计算从上海开车到杭州的时间时,抽象掉途经的红绿灯个数,并不是合理抽象。B、为了计算开车经过相邻三个路口所需要的时间,抽象掉途经的红绿灯个数,是合理的做法。C、幼儿园对送小孩迟到的家长进行罚款,反而使迟到现象更为严重,这主要是家长的逆反心理所致。D、很多人买了健身年卡,却很少使用,这是因为他们对未来行为实施时可能伴随的成本估计不足。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C 28下列选项中,与信息不对称无关的是()。(1.0分)1.0 分 A、工人干活时消极怠工 B、大家在集资修路时,都想自己少出点钱 C、某商品价格 D、二手车市场上买家容易被骗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9在可行的激励指标中,基于投入的指标一般是()。(1.0分)1.0 分 A、努力程度 B、客观技能 C、劳动时间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0促使民营企业家捐赠的动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1.0分)0.0 分 A、国家政策压力 B、有利于企业家参政意愿 C、实现广告效应 D、吸引社会媒体关注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D 31假定其它情况不变,以下哪些情形不会使计件工资的优势减弱?()(1.0分)1.0 分 A、产品质量容易检验 B、生产的技术更新频繁 C、产品的生产由多人共同完成 D、产量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员工风险规避程度高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2关于相对绩效激励,下列选项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当代理人串谋时,相对绩效激励就没有任何作用 B、当选手之间能力差距太大时,相对激励是没有效果的 C、相对绩效激励会存在挖墙脚、诋毁对手的行为 D、相对绩效激励能够鼓励员工踊跃提出对大家都有正面作用的想法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3下列哪些状况不会在市场经济年代发生?()(1.0分)1.0 分 A、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B、商品质量下降 C、产品安全没有保障 D、缺乏创新投入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4关于企业组织,以下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泰罗制管理是企业内部更多应用基于权威协调进行生产的典型 B、知识在生产中重要性的增加,要求企业在生产中更多应用基于权威的协调 C、信息越来越为本地化,这要求公司总部更多的向各事业部放权 D、通过精减总部规模,向事业部放权的承诺将变得更为可信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5线性激励强度具有什么特点?()(1.0分)0.0 分 A、边际努力的回报较高 B、激励的成本较低 C、边际努力的回报稳定不变 D、个人承担的风险较大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D 36关于企业,以下哪个说法正确?()(1.0分)1.0 分 A、科斯认为,之所以存在企业,是因为在企业内部配置资源的交易成本更低。B、企业的纵向一体化无法解决资产专用性所导致的敲竹杠问题。C、在多任务环境下,企业加强对员工某一维度任务的激励将有助于另一维度任务的完成。D、科斯认为交易成本在企业和市场两者之间的权衡,决定了企业和市场的边界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7中国的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往往会使其公司股价下跌,这主要是因为()。(1.0分)1.0 分 A、增发新股导致股票市场严重供过于求 B、增发新股导致市场投资者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判断下调 C、增发新股容易引起市场恐慌 D、增发新股导致该上市公司盈利下滑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8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看,以下那种情况会导致市场失灵?()(1.0分)0.0 分 A、买卖双方供求关系不平衡 B、各地区资源配置不合理 C、买卖双方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不对称 D、政府的宏观调控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D 39关于计件制度,下列选项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计件制度使得推销员的收入与推销的数量相关 B、计件制度为企业引进了竞争机制 C、计件制度在日本企业中激励效果尤为明显 D、企业的某些激励效果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相关性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0为什么东方女性热衷于美白,而西方女性却喜欢把自己晒成小麦色?()(1.0分)1.0 分 A、因为西方女性都是白种人 B、因为肤色与健康相关 C、因为肤色是一种信号,发送了身份、地位等诸多信息 D、因为东方女性多是黄种人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1关于混同均衡,下列选项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两类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是一样的 B、企业区分不出两类劳动者 C、企业给两类劳动者的工资是一个平均工资 D、注重公平,按需分配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2信号发送模型成立的条件是什么?()(1.0分)1.0 分 A、不同的行为人发送信号的成本是一样的 B、不同的行为人发送信号的成本是不一样的 C、不同的行为人发送信号的方式不一样 D、不同的行为人发送信号的方式都是一样的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3以下哪些措施不能缓解逆选择问题可能导致的市场失灵?()(1.0分)1.0 分 A、政府让劳动者强制参保失业保险。B、社会上形成童叟无欺的风气。C、政府推行食品源产地追溯制度,对食品的生产进行全程监控。D、政府放开对商品的定价管制。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4以下哪些情况下应该提高计件工资中对员工基本产量的要求?()(1.0分)1.0 分 A、产量的提高由于员工个人的努力导致 B、产量的提高由于员工间经验的传播导致 C、产量的提高由于员工素质的提升导致 D、产量的提高由于企业的研发部门开发了更为合理的生产流程导致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5自主招生选拔实行校长实名推荐制,这有助于实现不拘一格招人才的目标,但也可能会面临哪些难题?()(1.0分)1.0 分 A、校长并不一定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 B、可能会有权钱交易 C、最后往往还是用分数说话,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6关于市场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市场机制允许潜在的帕累托改进 B、市场机制允许市场主体自发的进行交易 C、当市场机制受到政策限制时,帕累托改进可能会没有效率 D、帕累托效率只能存在于市场竞争机制中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7以下哪些现象与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无关?()(1.0分)1.0 分 A、热衷于招商引资,忽视对劳动者的保护 B、落后地区引进了一些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产业 C、零地价转让非农业用地 D、让企业进行名义众多的摊派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8市场上面对风险的态度主要有()。(1.0分)1.0 分 A、风险偏好 B、风险规避 C、风险中性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9市场机制的灵魂是()。(1.0分)1.0 分 A、政府调控 B、自由交易 C、供给关系 D、竞争机制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0相对绩效激励的好处在于()。(1.0分)1.0 分 A、无法排除共同干扰因素对产出波动的影响 B、能够减少员工面临的不确定性 C、有利于个人经验在员工间的传播 D、能够让员工自已挑选想要的竞争对手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

1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有助于企业招到更合适的员工。()(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信息对政治经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人的行为会随着激励机制的不同而改变。()(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对模型的合理扩展不应该改变根本结论。()(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5公司的股价会影响职业经理人的利益。()(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6在本节的道德风险模型中,低产量也可能是经理努力的结果。()(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7企业的激励机制设计存在棘轮效应,这对员工是有不利影响的。()(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8廉租房政策的目标应该是让所有人都能改善住房条件。()(1.0分)0.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9风险规避的代理人更愿意承担风险。()(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0如果信息是完全的,那么理论上计划经济可以表现得与市场经济一样好。()(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1科斯认为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2假设好车的价格是六千,差车的价格是两千,在旧车质量只有卖方可察的情况下,花四千元能买到好车的可能性更大。()(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3买方对旧车的评价变得更高,使市场更不可能失灵。()(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4分离均衡模型中,低能力者肯定不会接受教育。()(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5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不利于大城市更快取消落户限制。()(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6没有信号发送时,存在高能力者向低能力者的补贴。()(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7从机制设计的角度看,所罗门断案体现了机制设计的效用。()(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8来自供应链的压力也可能迫使企业改善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9理论模型需要接受现实的检验。()(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0与现实不完全一致的理论模型是毫无用处的。()(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1信贷配给现象可以由利率短期内存在调整粘性来解释。()(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2随着职位的晋升,进一步晋升的概率降低,所以工资应越来越高。()(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3与股东相比,经理更容易受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4在可行的激励指标中,基于产出的激励模式不能与公司长远发展目标相冲突。()(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5道德风险不会影响委托人激励代理人额外的成本。()(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6 社会科学可以像自然科学一样做可以重复的实验。()(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7无公害蔬菜在菜市场环境中没有市场的主要原因是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8理论模型是现实的抽象化,因此远比现实复杂的多。()(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9航空公司不增加经济仓座位的空间,是因为经济仓顾客不愿提供更高的价格。()(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0广告可以成为企业向市场发送其产品产量的信号。()(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1旧车质量是连续的、均匀的分布时,模型的基本结论发生了根本性改变。()(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2如果两类劳动者受教育的成本相同,教育也能有效发挥信号的作用。()(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3努力的弹性很大时,计件工资的激励就很弱。()(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4与职业院校相比,在高等院校接受教育更体现出教育的信号发送作用。()(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5如果团队成员相互间易于观察他人的努力程度,那么团队生产就更为可行。()(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6如果银行能够对不同风险的项目要求不同的担保率,那么我们模型中的信贷市场配给有可能会消失。()(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7当员工的任务有较强互补性时,团队生产就更不必要。()(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8人类的知识有限,制度只能作为一种自发秩序产生演变,这是罗纳德·哈里·科斯的观点。()(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9MM定理认为一个公司的价值和该公司的资本结构是直接相关的。()(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0在信息完全对称的时候,当代理人风险规避时,应当让风险中性的委托人给代理人提供固定工资。()(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1 好的声誉及口碑作为一种信号可以让大家了解经理的能力,从而付给经理更高的工资。()(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2计划经济下,企业对劳动者个人的激励不足。()(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3在长期情况下,往往更可能出现人与人合作的情形。()(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4经理并不必然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自己的目标。()(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5在西方经济学中,柠檬市场的概念指的是优质商品市场。()(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6合理的机制设计能够节省监督的成本。()(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7一旦制度环境改变了,原来发现的规律就不一定成立了。()(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8国有资产流失的真正原因是内部人员控制问题。()(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9不同的社会责任维度所具有的信号功能强弱不同。()(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50企业通过借助外部市场向外部放权能够给事业部更充分的自主权,从而实现对事业部的激励。()(1.0分)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第四篇: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谈新经济的发展动力

谈新经济的发展动力

【摘要】助推一个国家或者社会长期进步和竞争力提升的是科技,但仅仅是一项科技还不足以撼动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不过如果是一个产业,并且这个产业能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向高级化发展,那么这个产业就能作为一个战略性产业,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关键词】新经济 双创 科技

一、经济形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各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认识到新经济或新兴产业的发展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纷纷提出大力发展新经济的举措。如在今年的两会上,“新经济”首次写入了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也指出,“中国再让传统动能继续保持高增长,不符合经济规律。要让‘新经济’形成新的‘S型曲线’,带动起中国经济新的动能。”可见新经济既是现阶段对冲传统经济增速下滑的支撑,也是促进社会转型升级的动力。

新经济是以高科技产业为平台,并由此导致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特征的经济现象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高科技产业脱离了低生产方式,向高级生产力转变;二是将高科技应用于传统产业,带动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可见,新经济并不是指单单一两个产业,而是通过这些产业来带动其他产业和社会进步的一种经济形态。尽管新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但仍然需要以新兴产业为依托,因此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也决定了新经济的发展态势。

二、选择“双创”的原因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活力之源,也是转型升级之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这为我们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产业升级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正成为激发实体经济新动能的重要引擎。要充分认识到“双创”对推动制造业提档升级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双创”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发挥其对产业迈向中高端的促进作用,加快营造有利于技术创业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产业升级融合发展。

“如何塑造以‘双创’为导向的新经济”“如何成为创新引领者”“中国会成为下一个硅谷吗”⋯⋯近日,在南开大学召开的第四届全球创新创业会议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就中国与全球创新经济如何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下滑相比较,从2012年开始的中国经济微观结构变化表明,新经济和新动能正处于形成和发展过程之中,但是在区域之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刚表示,与制造经济不同,新经济是基于以第二次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科技产业革命,依赖于“双创”活动的大规模涌现,从供给侧发动结构变革主动适应消费结构变迁的新型经济形态。新经济是互联网与硬科技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实体经济。新型创新区是新经济发展的引擎,平台则是新经济资源配置的新机制,“双创”则构成新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

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张玉利认为,从全球创业观察(GEM)数据来看,中国创业的活跃程度在区域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目前中国创业高度活跃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地区、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环境不仅可以降低创业成本,而且可以使创业者掌握更多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因此,为了提高创业活跃程度,在创业生态系统的培育和建设上,不仅要发挥政府和大学的作用,同样需要发挥企业家的作用。

吉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蔡莉从创业环境的动态性和包容性视角考察了中国新创企业资源整合方式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蔡莉认为,新创企业的资源整合存在稳定和开拓两种方式。在低环境动态性及高或低环境包容性条件下,新创企业的资源整合的稳定方式和开拓方式都不会显著影响新创企业的竞争优势,在高环境包容性和高环境动态性的条件下,稳定方式和开拓方式都会显著影响新创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在低环境包容性和高环境动态性的条件下,只有开拓方式对新创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积极影响。

阿姆斯特丹大学商学院教授、阿姆斯特丹科技园区创业中心创始主任斯维·万宁提出,中国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应当借鉴美国硅谷和以色列培育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经验,构建具有自组织、自演化和自我颠覆特征的“干细胞生态系统”。只有建立起强大、包容和产业孵化能力的“干细胞生态系统”,中国才能够成为下一个硅谷,建设成为创新国家。

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副校长、地球探测科学家DanBlumberg,以贝尔谢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培育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政产学研的合作,发挥研究型大学的作用,以新兴产业发展为龙头推动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本·古里安大学所在城市贝尔谢巴市,位于以色列内盖夫沙漠地区,是农业滴灌技术的发源地。随着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本·古里安大学、贝尔谢巴市政府和美国KUD公司共同建设了以色列贝尔谢巴网络园区。2010年以来,通过富有活力的开放式“双创”生态系统的构建,网络园区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吸引国际顶尖网络公司、跨国企业、学术研究机构、领先的科技防卫集团和专业教育平台进驻,短期内就聚集了25家跨国网络安全公司和一大批新创企业,成为闻名世界的网络安全方面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与会专家认为,无论是以色列还是中国现实发展的经验都表明,创新经济是与传统工业经济完全不同的两种经济形态。创新经济是人力资本和创意开发的经济,经济发展的重心不再是招商引资和优化投资环境,而是创新创业和“双创”生态系统的培育和构建。中国不仅要成为“世界工厂”而且要成为创新型国家,不仅是科技产业革命的跟随者,而且要成为引领者。

【参考资料】

[1] 王小霞.“双创”是新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2] 王玉.我国新经济发展动态及政府政策对接[3] 李克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系列讲话

第五篇:读《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学》感想

读《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学说》感想

新经济政策学说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后,主要是在1921到1923年期间形成的经济政策学说体系,在列宁的经济思想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的基本内容包括:1.关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间接”过度的学说;2.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同农民经济结合的实质和形式的学说;3.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形式的学说;4.关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有效地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的学说;5.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和加强经济管理的学说。列宁这些学说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从经济政策上位落后的国家,尤其是对东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和如何建成初级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指明了道路。

这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二章主要论述了苏联建国初期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必要性。第三四章是该书的中心部分,主要论述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形成过程。最后一章主要论述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情况,效果及其意义。然而,这一政策很快被取代。1924年列宁死后,布哈林成为了新经济政策最重要的支持者。但1928年该政策被斯大林废除,取而代之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想要迅速地积累资本进行国家工业化并达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他全面引进了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农村集体化全面代替了新经济政策。究其原因,首先是列宁新经济政策制定出台时间过短、思想的不成熟,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新经济政策并不是十全十美、无懈可击的。例如对过渡时期的估计仍然偏短,对经济上战胜资本主义的理解仍然偏于简单;在解决市场同国家关系问题的原则方面,在国家对经济生活实行监督的原则方面,都没有超越已有的思想。此外,列宁总是把商品、货币、市场同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等等。其次,20年代中后期苏联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逼近,这是导致新经济政策很快被中止的直接原因。此外,联共(布)全党特别是斯大林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新经济政策很快被废止的决定性原因。

邓小平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这样评价的:“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当年,列宁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地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大胆地采取新经济政策,应该说是顺应时势、切合实际的明智之举。列宁的这种科学的创新精神正是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所需要的。邓小平评论新经济政策“比较好”,实际上是立足于中国当时实行改革开放的新政策的实践需要。我们应当学习列宁的创新精神,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得更加美好。

下载经济学家与苏联新经济政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学家与苏联新经济政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学家最喜欢的经济学家、期刊与博客

    田纳西大学(University of Tennessee)与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的四位学者最近在《经济学期刊观察》(Econ Journal Watch)上发表了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经济学家......

    对列宁新经济政策及其现实意义的思考

    对列宁新经济政策及其现实意义的思考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总结俄国农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对俄国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它解决......

    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

    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 郑异凡 [内容提要] 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实质和内容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说法。俄共一些领导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抓住列宁的某一......

    苏联解体原因与教训

    苏联解体原因 苏共在七十四年间经历了五个领袖集团,对亡党亡国造成最大危害的是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彻底否定党的历史和党的领袖......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1、背景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模式)使苏联在二战后短时间内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但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

    1 1930年苏联集体安全政策的本质

    1 1930年苏联集体安全政策的本质 背景一战后苏联被排斥在国际舞台之外,处境艰难。到了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发生了变化,德国纳粹上台开始威胁世界和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区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区别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形式和内容上都相对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发生了根本的突破和发展,并走出了属于中国的特有的发......

    新经济时代下的机遇与挑战

    新经济时代下的机遇与挑战 活动背景: 这是一个新经济时代,改革与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新的技术在多维度上对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尤其是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变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