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联企业利息支出税前扣除分析与实务操作
2008年9月1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财税[2008]121号文)。该政策的出台对各类企业特别是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无疑产生重大影响。为更好地理解该文件的内容,以下针对相关的法律规定及实务操作应注意的事项进行详细分析。
一、该政策出台是为防止企业通过资本弱化的方法规避税收
企业资本由权益性资本和债权性资本组成,权益性资本是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包括投入的资本金和由此形成的盈余公积和资本公积;债权性资本则是从资本市场、金融机构、关联企业融入的资金。如债权性资本和权益性资本的比例过高,则称为“资本弱化”。
由于债权性资本需要支付利息,而利息可以按规定在所得税税前扣除,从而减少企业所得税,因而被很多企业所采用。因此,国家财税部门采用多种措施防止企业资本弱化、从而防止税收流失。如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之前,外资所得税法规定,外资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融资所支付或者收取的利息,超过按独立交易原则计算的数额,或者其利率超过同类业务的正常利率的,税务机关可以进行调整。而内资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三十六条规定的“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以后,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46条规定“ 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119条也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为进一步明确其扣除比例及相关的操作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财税[2008]121号文。
二、财税[2008]121号文的适用对象
该政策是专门为关联企业制定的,非关联企业不适用。关联企业业之间的借款,具体表现为:居民企业之间的关联方借款和居民企业与非居民企业之间的关联方借款两种方式。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109条规定,所谓关联方,是指与企业有下列关联关系之一的企业、其他组织或者个人:
(一)在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控制关系;
(二)直接或者间接地同为第三者控制;
(三)在利益上具有相关联的其他关系。
三、如何区分权益性投资与债权性投资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119条对债权性投资和权益性投资做了较原则和宽泛的定义,但同时对企业从关联方接受债权性投资和权益性投资的方式进行了明确。即:
债权性投资,是指企业直接或者间接从关联方获得的,需要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或者需要以其他具有支付利息性质的方式予以补偿的融资。
企业间接从关联方获得的债权性投资,包括:
(一)关联方通过无关联第三方提供的债权性投资;
(二)无关联第三方提供的、由关联方担保且负有连带责任的债权性投资;
(三)其他间接从关联方获得的具有负债实质的债权性投资。
实施条例没有对“债权性投资”进行更具体细致的界定,实践中应更关注投资的实质。如关联方之间的往来欠款,或因销售引起的应收帐款、日常非借贷性质的临时资金调度,就不应归属于债权性投资的范畴;而“集团公司从银行借款直接让子公司使用”,子公司因使用该借款而支付的利息或需要以其他具有利息性质的方式予以补偿的,则应属于属于债权性投资。
权益性投资,是指企业接受的不需要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拥有所有权的投资。本条采用的是会计准则中的定义,其范围包括投资人对企业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三、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
财税〔2008〕121号第一条“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实际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不超过以下规定比例和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计算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在发生当期和以后年度扣除”。企业其接受关联企业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比例为:
1、金融企业,为5:1;
2、其他企业,为2:1。
这一点很好理解,如对于非金融企业,如甲企业对乙企业的权益性投资为100万元,则乙企业向甲企业发生的债权性借款利息只能在200万元(100×2)之内按同期同类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计算的利息可以在所得税税前扣除。
四、特例性条款
根据121号文件的规定,对符合第二条规定情形即: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或者支付企业的实际税负不高于境内关联方的,可以不受第一条规定比例的限制,企业发生关联借款利息支出,其扣除不必受5:1或2:1的比例限制。
这里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按照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提供相关资料,没有明确需要提供哪些资料,这一点要等新的规定出台后明确或在实务中按当地税务机关的规定来处理。
二是相关资料可证明交易活动符合独立交易原则,《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110条有明确的界定:独立交易原则,是指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各方,按照公平成交价格和营业常规进行业务往来遵循的原则。目前要建议企业的是,最好事先提请税务机关对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达成预约定价安排,以避免业务发生后产生不同的意见分歧。
三是该企业实际税负不高于境内关联方的,但实际税负指的是什么规定也没有明确,是整体税负还是仅指企业所得税,或只是所得税的法定税率?我们理解应是指企业所得税的税负而不是全部税负。如何计算所得税税负?如果仅用应纳税额除以应纳税所得额,由于涉及到税收优惠等因素,好像也不尽合理,需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进一步明确。
五、利率问题
《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利息支出需经当地税务机关审核同意的规定,只要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企业即可自行申报扣除。需要纳税人在计算扣除时注意的是,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包括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和浮动利率,不仅应考虑基准利率,也要考虑浮动利率,否则导致少扣除利息支出。
六、实际支付
财税[2008]121号文多次提到利息的“实际支付”,如企业是通过预提而非通过资金的实际支付的利息支出,即使满足其他条例,该利息也不得税前扣除。
六、待明确的其他事项
1、间接持股的权益性投资如何计算
如A企业对B企业直接性权益投资是100万元,A企业通过C企业而拥有B企业的间接性权益投资为200万元,A企业对B企业的权益性投资是按100万元计算还是300万元计算,文件没有明确。但我们认为由于债权性投资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根据对等的原则,权益性投资也应包括直接性投资和间接性投资在内。
2、对不断变化的债权性投资和权益性投资,其金额如何确定
文件没有明确,我们认为应按每个月月末的债权性投资(或权益性投资)的平均值除以12个月后的金额来确定。
3、财税〔2008〕121号的执行时间
法规的执行时间可以基本分为三类:(1)自公布之日起生效;(2)由该法律规定具体生效时间;(3)规定法律公布后符合一定条件时生效。财税[2008]121号文件中没有明确
规定该文件的执行时间,但我们认为文件的执行时间应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时间一致,即:2008年1月1日。
为便于更好理解财税[2008]121号文件,举例如下:
A公司、B公司为境内居民企业,于2008年12月共同出资1000万元设立C公司,其中A公司权益性投资400万元,占40%股份;B公司600万元,占60%股份。2009年1月1日,C公司以10%年利率从A公司借款1000万元,以9%年利率从B公司借款1500万元。A、B、C公司均为非金融企业;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为8%;且借款金额在当年没有变化。C公司实际税负高于A公司,且C公司无法提供资料证明其借款活动符合独立交易原则;C公司可以提供税法规定的相关资料以证明其符合独立交易原则。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及财税[2008]121号文件的规定,计算如下:
1、2009年对A公司支付的利息可扣除部分
由于C公司实际税负高于A公司,且C公司无法提供资料证明其借款活动符合独立交易原则,C公司实际支付给A公司的利息支出,不超过A公司对C公司权益性投资的2倍,并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8%所计算的利息,准予扣除。即:可税前扣除的利息为:
400×2×8%=64万元
超过64万元的利息不得在2009年度税前扣除,也不得递延到以后年度扣除。
2、2009年对B公司支付的利息可扣除部分
由于C公司可以提供税法规定的相关资料以证明其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则C公司向B公司支付的利息不受上述比例限制,但其9%利率高于8%的同期同类银行贷款利率,故其可税前扣除的利息为:
1500×8%=120万元。
特别说明:如需转载,请经作者同意并注明博客网址。
第二篇:企业个人借款利息支出可否税前扣除
企业个人借款利息支出可否税前扣除
请问:企业从个人处的借款,其利息支出可否在所得税前扣除?
回复:企业除向关联方以外的内部职工或其他人员借款的利息支出,其利息支出在不超过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准予按照税收规定扣除,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1、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借贷是真实合法有效的,并且不具有非法集资目的或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2、企业与个人之间签订了借款合同。企业向个人集资应凭真实、合法有效凭证,在税前扣除有关利息支出费用。国税函[2009]777号文件规定,企业向股东或其他与企业有关联关系的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应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六条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21号规定的条件,计算企业所得税利息扣除额。
第三篇:企业向个人借款利息支出符合规定才能税前扣除
企业向个人借款利息支出符合规定才能税前扣除
近日,河南省某市国税局在对某重点税源企业进行纳税辅导时发现,该企业有大量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
借款项目主要有:
(一)内部职工一年期的借款利息支出30万元,借款利息为按年息10%(不超过同期同类贷款利率)一次性付清。利息预先在本金中进行了扣除,企业实际收到内部职工借款本金270万元,但按收到本金300万元、利息支出30万元记账;
(二)向有业务往来的个体商户借款100万元,利息也按利率10%处理支出10万元,但是此为口头协议,没有签订合同。另外,利息支出没有原始凭据,仅有代扣代缴利息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和个人领取利息的收据。
个人借款利息支出合规才能税前扣除
税务人员分析后认为,该企业的个人借款利息支出存在着税收风险,应当及时补充相关证明依据,否则,利息支出不能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777号)明确了企业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企业向股东或其他与企业有关联关系以外的内部职工或其他人员借款的利息支出,其借款情况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其利息支出在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准予扣除:
(一)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借贷是真实、合法、有效的,并且不具有非法集资目的或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二)企业与个人之间签订了借款合同。企业应正确把握该项税收政策,高度关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依法操作,才能用足用活自然人借款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政策。
借款合同需有规范的格式
《合同法》规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据以税前扣除的借款合同应符合《合同法》的相关要求。借款合同采用书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内容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所以,借款合同一般不能实行口头允诺,要有合同可供查询,并且要有相关的条款,才能据以税前扣除。
《合同法》还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
借款利息不得预先从本金扣除
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该企业应调整计算方法,按实际借款数额270万元计算利息,而不是按300万元计算利息,按270万元实收本金计算,借款利息为按年息10%计算,税前扣除的利息支出也应为27万元。另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
[2009]777号)规定,企业与个人之间签订了借款合同才允许扣除,该企业向有业务往来的个体商户借款100万元,利息也按利率10%处理支出10万元,但是只是口头协议,没有签订借款合同,也不能扣除。
税务人员提醒纳税人注意:
(一)预先扣除的利息支出不能税前扣除,应以实际借款数及期限确认利息;
(二)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人采取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的,应当视为原借款合同失效,企业与个人之间已没有了借款合同,此时支付的利息支出也不能税前扣除;
(三)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此种逾期利息只要不超过国家利率标准,可以扣除;
(四)由于合同规定情况可能存在变化,提前还款的应以实际支付为扣除额,而不是合同规定数。
利息支出应凭发票扣除
针对该企业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没有原始凭据的情况,税务人员认为,利息支出企业应当凭发票扣除。《发票管理办法》规定,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发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8]80号)也规定,对应开不开发票、虚开发票、制售假发票、非
法代开发票,以及非法取得发票等违法行为,应严格按照《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处罚;有偷逃骗税行为的,依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处罚;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企业在付息时应代扣个人所得税
另外,《国家税务总局营业税问题解答(之一)的通知》(国税函[1995]156号)规定,贷款属于“金融保险业”税目的征收范围,贷款是指将资金贷与他人使用的行为。不论是金融机构还是其他单位,只要是发生将资金贷与他人使用的行为,均应视为发生贷款行为,按“金融保险业”税目征收营业税。自然人因贷款取得利息收入属于经营活动,应按“金融保险业”税目征收营业税。《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九条规定,符合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凭证是指:
(一)支付给境内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且该单位或者个人发生的行为属于营业税或者增值税征收范围的,以该单位或者个人开具的发票为合法有效凭证;
(二)支付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政府性基金,以开具的财政票据为合法有效凭证;
(三)支付给境外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以该单位或者个人的签收单据为合法有效凭证,税务机关对签收单据有疑义的,可以要求其提供境外公证机构的确认证明;
(四)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合法有效凭证。另外,《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同时规定利息项目的税率为20%,据此企业在支付自然人利息时还负有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义务。
税务人员提醒纳税人,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利息支出要在税前扣除,应当向企业提供利息收入发票。自然人取得利息收入应及时到税务机关代开发票,并申报纳税,此类自然人应了解代开发票的范围、需提交的证明资料、办理程序和手续。企业应关注及时扣缴个人所得税,并且不能为自然人负担税收,如果替自然人支付了代开发票过程中的税金,则属于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支出不能扣除。
第四篇:税前扣除凭证分析
警惕!税前扣除凭证使用不当有被稽查的风险(肖太寿博士对28号公告的深度剖析)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2018年公告第28号)第四条明确提出了税前扣除凭证遵循“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三性原则,如何理解这三性原则,涉及到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如何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合法扣除的问题,也是企业发票控税的基本原则。具体理解如下。
1、税前扣除凭证遵循“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三性原则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总局2018年公告第28号)第四条规定:“税前扣除凭证在管理中遵循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原则。真实性是指税前扣除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真实,且支出已经实际发生;合法性是指税前扣除凭证的形式、来源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关联性是指税前扣除凭证与其反映的支出相关联且有证明力。根据此政策规定“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三性原则的内涵理解如下。
2、“真实性原则”的内涵
“真实性” 是指税前扣除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真实,且支出已经实际发生。即“真实性”=经济业务真实+支出已经实际发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首先是“经济业务真实”的理解。
真实性是基础,若企业的经济业务及支出不具备真实性,就不可以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实践中证明业务真实的凭证主要体现如下:
(1)合同、协议
(2)公司内部的文件、会议纪要和制度;
(3)生产车间领料单、退料单、入库单、水电耗用、工资支出;
(4)出库单或发货单,销售清单、验货确认单;
(5)建筑企业项目部农民工出勤考勤表、工程计量清单、工程进度结算和决算单;
(6)书面的咨询报告;
有些支出虽然发生,但是不是真实性的支出是不可以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例如以下不具备真实性的支出就不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1)不少企业从第三方给税点购买发票入账;
(2)企业采购原材料时,给予供应商税点要求供应商多开金额部分的发票;
(3)建筑企业项目部虚列农民工人数造的工资表入账;(4)企业利用培训公司、造价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虚签合同开具发票入账;
其次,“支出已经实际发生”的理解。
“实际发生”是指“实际支付” 的意思,包括实际支付一部分款项和实际支付全部款项两层意思。支出实际发生的凭证主要体现如下:银行对账单、汇票、收付款收据、第三方支付记录。国家税务总局2018年公告第28号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税前扣除凭证,是指企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证明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实际发生,并据以税前扣除的各类凭证。
另外,《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有关的支出,是指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
基于以上税法的规定,企业发生的支出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时必须是实际支出。因此,如果经济业务真实,但实际没有发生支出的成本,就不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实际操作过程中,以下支出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前没有支出是不准税前扣除:
(1)企业预提职工工资入账在下一5月31日之前没有支付的不准汇缴扣除。【法律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等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34号)第二条规定:企业在汇算清缴结束前向员工实际支付的已预提汇缴工资薪金,准予在汇缴按规定扣除。】(2)实际发生税金是指实际缴纳并取得相应的完税凭证,没有实际缴纳只是计提的企业所得税和允许抵扣的增值税以外的各项税金及其附加不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第八条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第三十一条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税金,是指企业发生的除企业所得税和允许抵扣的增值税以外的各项税金及其附加。”】
(3)企业计提的职工福利费、教育经费、工费经费和五险一金没有发生支付不准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法律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所称的“合理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
(4)房地产企业预提的3项(应付)费用税前扣除不以实际发生为原则 【法律依据:国税法【2009】31号文件第三十二条 除以下几项预提(应付)费用外,计税成本均应为实际发生的成本。
(一)出包工程未最终办理结算而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在证明资料充分的前提下,其发票不足金额可以预提,但最高不得超过合同总金额的10%。
(二)公共配套设施尚未建造或尚未完工的,可按预算造价合理预提建造费用。此类公共配套设施必须符合已在售房合同、协议或广告、模型中明确承诺建造且不可撤销,或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必须配套建造的条件。
(三)应向政府上交但尚未上交的报批报建费用、物业完善费用可以按规定预提。物业完善费用是指按规定应由企业承担的物业管理基金、公建维修基金或其他专项基金。】 最后,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税前扣除凭证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业务真实;
二是支出实际发生;
三是实际发生的支出必须与企业取得的收入直接相关的必要的正常的支出。
3、合法性原则的内涵
国家税务总局2018年公告第28号第四条的规定,合法性是指税前扣除凭证的形式、来源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特别要注意“形式、来源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是指税前扣除凭证形式合法、来源合法。
(1)税前扣除凭证形式合法
形式合法是指税前扣除凭证(发票)开具的内容、时间、对象等要合法,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实际操作中,税前扣除凭证形式合法的发票开具如下: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所称不符合规定的发票是指开具或取得的发票是应经而未经税务机关监制,或填写项目不齐全,内容不真实,字迹不清楚,没有加盖发票专用章,伪造,作废以及其他不符合税务机关规定的发票。
②《增值税发票开具指南》第二章第一节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所有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支付款项,应当向收款方取得发票。取得发票时,不得要求变更品名和金额。③《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发票管理若干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5号)第一条:自2018年1月1日起,纳税人通过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开具增值税发票(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时,商品和服务税收分类编码对应的简称会自动显示并打印在发票票面“货物或应税劳务、服务名称”或“项目”栏次中。
④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发票开具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16号)第一条、自2017年7月1日起,购买方为企业的,索取增值税普通发票时,应向销售方提供纳税人识别号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销售方为其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时,应在“购买方纳税人识别号”栏填写购买方的纳税人识别号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税收凭证。本公告所称企业,包括公司、非公司制企业法人、企业分支机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其他企业。第二条、销售方开具增值税发票时,发票内容应按照实际销售情况如实开具,不得根据购买方要求填开与实际交易不符的内容。
⑤《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7号)第六条,纳税人按照上述规定从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应当取得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合法有效凭证,否则不得扣除。其中合法有效凭证是从分包方取得的2016年5月1日后开具的,备注栏注明建筑服务发生地所在县(市、区)、项目名称的增值税发票。
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税收征收管理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2016年公告第23号)第四条第(三)项规定:提供建筑服务,纳税人自行开具或者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发票时,应在发票的备注栏注明建筑服务发生地县(市、区)名称及项目名称。
⑦《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营改增后土地增值税若干征管规定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70号)第五条规定:“营改增后,土地增值税纳税人接受建筑安装服务取得的增值税发票,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税收征收管理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23号)规定,在发票备注栏注明建筑服务发生地县(市、区)名称及项目名称,否则不得计入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金额。”
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税收征收管理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2016年公告第23号)第四条第(四)项规定:销售不动产,纳税人自行开具或者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发票时,应在发票“货物或应税劳务、服务名称”栏填写不动产名称及房屋产权证书号码(无房屋产权证书的可不填写),“单位”栏填写面积单位,备注栏注明不动产的详细地址。第(五)项规定:出租不动产,纳税人自行开具或者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发票时,应在备注栏注明不动产的详细地址。(2)税前扣除凭证来源合法
税前扣除凭证来源合法 是发票等税前扣除凭本身来源合法。如发票是企业从税务机关依法领购并有资格开具的。因此,非法的支出不得扣除。例如,虚购业务买回来的发票不得扣除,超过年息36%的民间借贷不得扣除,行贿支出不得扣除等等。
3、关联性原则的内涵
国家税务总局2018年第28条第四条规定:关联性是指税前扣除凭证与其反映的支出相关联且有证明力。基于此税收政策规定,“关联性”=与其反映的支出相关联+有证明力,特别强调税前扣除凭证要有证明力。没有证明力的税前扣除凭证不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进行扣除。例如,房地产开发企业向其他单位或个人支付的拆迁补偿费用的凭证如何有证明力呢?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金融房地产开发 教育辅助服务等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140号)第七条的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一般纳税人销售其开发的房地产项目(选择简易计税方法的房地产老项目除外),在取得土地时向其他单位或个人支付的拆迁补偿费用也允许在计算销售额时扣除。纳税人按上述规定扣除拆迁补偿费用时,应提供拆迁协议、拆迁双方支付和取得拆迁补偿费用凭证等能够证明拆迁补偿费用真实性的材料。基于此规定,拆迁补偿协议、拆迁双方支付和取得拆迁补偿费用的付款和收款收据就是房地产企业支付拆迁补偿费税前扣除凭证的证明。
4、税前扣除凭证相关资料的保管期限
国家税务总局2018年公告第28号第七条 企业应将与税前扣除凭证相关的资料,包括合同协议、支出依据、付款凭证等留存备查,以证实税前扣除凭证的真实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四条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为10年和30年。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另外新修改的《会计法》规定,会计资料保管期限由10年改为30年。
基于以上规定,证实税前扣除凭证真实性的合同协议、支出依据、付款凭证等资料留存备查的时间是30年。
第五篇:一、关于企业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
2010所得税汇算清缴注意事项
为帮助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做好2010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规定,现将所得税汇算清缴有关注意事项告知如下:
一、汇算清缴范围
凡由城区税务分局征收管理,并实行查账征收或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征收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无论是否在减税、免税期间,也无论盈利或亏损均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的分支机构,不进行汇算清缴。
二、汇算清缴的期限
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应于2011年5月31日前向城区税务分局报送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应于2011年3月31日前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三、汇算清缴应报送的资料
(一)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应报送的资料
实行查帐征收的纳税人填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A类)‣及其附表;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的纳税人填报•企业所得税申报表(适用于核定征收企业)‣。有关项目按规定须事后备案的,则应同时报送相关备案资料。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A类)‣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 明细表‣及其二级附表,不论各项目有无调增、调减金额,帐载金额除按规定不需填写外,均应如实填写,当年未发生的,帐载金额填写“0”。
(二)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应报送的资料
实行查帐征收的纳税人填报•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的纳税人填报•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申报表(适用核定征收)‣。
四、报批类优惠项目
(一)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企业所得税优惠审批: 具体审批按照•减免税费基金政策汇编(2010年版)‣第一项审批项目执行
(二)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的企业企业所得税优惠审批:
具体审批按照•减免税费基金政策汇编(2010年版)‣第八项审批项目执行
(三)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审批:
具体审批按照•减免税费基金政策汇编(2010年版)‣第九项审批项目执行
(四)生产和装配伤残人员专门用品企业企业所得税优惠审批: 具体审批按照•减免税费基金政策汇编(2010年版)‣第十四项审批项目执行
(五)转制科研机构企业所得税优惠审批: 具体审批按照•减免税费基金政策汇编(2010年版)‣第十五项审批项目执行
五、备案类优惠项目
(一)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企业所得税优惠:
具体备案按照•减免税费基金政策汇编(2010年版)‣第二项备案项目执行
(二)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企业所得税优惠:
具体备案按照•减免税费基金政策汇编(2010年版)‣第三项备案项目执行
(三)软件生产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生产企业企业所得税优惠: 具体备案按照•减免税费基金政策汇编(2010年版)‣第七十项备案项目执行
(四)动漫企业企业所得税优惠:
具体备案按照•减免税费基金政策汇编(2010年版)‣第七十一项备案项目执行
(五)文化体制改革企业所得税优惠:
具体备案按照•减免税费基金政策汇编(2010年版)‣第七十二项备案项目执行
(六)技术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优惠:
具体备案按照•减免税费基金政策汇编(2010年版)‣第七十三项备案项目执行
(七)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企业所得税优惠: 具体备案按照•减免税费基金政策汇编(2010年版)‣第七十四项备案项目执行
(八)从事国家重点扶持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所得企业所得税优惠:
具体备案按照•减免税费基金政策汇编(2010年版)‣第七十五项备案项目执行
(九)企业购置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优惠:
具体备案按照•减免税费基金政策汇编(2010年版)‣第七十六项备案项目执行
(十)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优惠: 具体备案按照•减免税费基金政策汇编(2010年版)‣第七十七项备案项目执行
(十一)创业投资企业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优惠: 具体备案按照•减免税费基金政策汇编(2010年版)‣第七十八项备案项目执行
(十二)企业综合利用资源减计收入企业所得税优惠: 具体备案按照•减免税费基金政策汇编(2010年版)‣第七十九项备案项目执行
(十三)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企业所得税优惠:
具体备案按照•减免税费基金政策汇编(2010年版)‣第八十项备案项目执行
(十四)小型微利企业企业所得税优惠:
具体备案按照•减免税费基金政策汇编(2010年版)‣第八十一项备案项目执行
(十五)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优惠:
具体备案按照•减免税费基金政策汇编(2010年版)‣第八十二项备案项目执行
(十六)企业实施CDM项目的所得企业所得税优惠:
具体备案按照•减免税费基金政策汇编(2010年版)‣第八十三项备案项目执行
六、事后备案项目
(一)企业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
文件依据:•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相关纳税人应在2011年5月31日前向主管税务分局报送以下资料:
1、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和研究开发费预算一份;
2、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专门机构或项目组的编制情况和专业人员名单;
3、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当年研究开发费用发生情况归集表;
4、企业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关于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立项的决议文件;
5、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合同或协议;
6、研究开发项目的效用情况说明、研究成果报告等资料;
7、•2010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一份;
8、•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一份。
(二)企业支付所安置残疾人员就业的工资加计扣除
文件依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安置残疾人员就业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70号)执行。相关纳税人应在2011年5月31日前向主管税务分局报送以下资料:
1、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
2、每月缴纳社会保险凭据;
3、实际支付工资凭据;
4、已安置残疾职工名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8级)‣复印件;
6、•2010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一份;
7、•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一份。
(三)安置残疾人单位的增值税退税或营业税减税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文件依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安置残疾人员就业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70号)和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执行。相关纳税人应在2011年5月31日 前向主管税务分局报送以下资料:
1、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
2、每月缴纳社会保险凭据;
3、实际支付工资凭据;
4、已安置残疾职工名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8级)‣复印件;
6、•2010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一份;
7、增值税退税或营业税减税凭据及复印件一份;
8、•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一份。
(四)国债利息收入和免税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一、二款规定执行。相关纳税人应在2011年5月31日前向主管税务分局报送以下资料:
1、•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备案类减免税登记表‣(WS055)一式三份;
2、书面申请报告(包括上减免税政策的执行情况)一份; 3、2010年12月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各一份;
4、•2010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一份;
5、•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一份。
(五)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料备案
文件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03号)第四、五条规定和•浙江省 地方税务局关于明确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有关管理问题的通知‣(浙地税函„2009‟64号)附件第五条规定。相关纳税人应在2011年5月31日前向主管税务分局报送以下资料:
1、书面说明(包括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的说明、企业当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说明、企业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说明和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说明)一份;
2、•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一式二份;
3、2010年12月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各一份;
4、•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一份。
七、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有关政策
(一)关于企业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
1、企业向股东或其他与企业有关联关系的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税法)第四十六条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21号)规定的条件,计算企业所得税扣除额。
2、企业向除第一条规定以外的内部职工或其他人员借款的利息支出,其借款情况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其利息支出在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根据税法第八条和税法 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准予扣除。
(1)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借贷是真实、合法、有效的,并且不具有非法集资目的或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2)企业与个人之间签订了借款合同。
(二)关于租金收入确认问题
根据•实施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租金收入,应按交易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其中,如果交易合同或协议中规定租赁期限跨,且租金提前一次性支付的,根据•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出租人可对上述已确认的收入,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收入。
(三)关于债务重组收入确认问题
企业发生债务重组,应在债务重组合同或协议生效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四)关于股权转让所得确认和计算问题
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应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转让股权收入扣除为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后,为股权转让所得。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
(五)关于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收入确认问题 企业权益性投资取得股息、红利等收入,应以被投资企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作出利润分配或转股决定的日期,确定收入的实现。被投资企业将股权(票)溢价所形成的资本公积转为股本的,不作为投资方企业的股息、红利收入,投资方企业也不得增加该项长期投资的计税基础。
(六)关于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计税基础确定问题
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由于工程款项尚未结清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可暂按合同规定的金额计入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计提折旧,待发票取得后进行调整。但该项调整应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12个月内进行。
(七)关于免税收入所对应的费用扣除问题
根据•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企业取得的各项免税收入所对应的各项成本费用,除另有规定者外,可以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八)企业筹办期间不计算为亏损问题
企业自开始生产经营的,为开始计算企业损益的。企业从事生产经营之前进行筹办活动期间发生筹办费用支出,不得计算为当期的亏损,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第九条规定执行。
(九)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的企业业务招待费计算问题
对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的企业(包括集团公司总部、创业投资企业等),其从被投资企业所分配的股息、红利以及股权转让收入,可以按规定的比例计算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
(十)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产品完工条件确认问题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31号)规定精神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第三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建造、开发的开发产品,无论工程质量是否通过验收合格,或是否办理完工(竣工)备案手续以及会计决算手续,当企业开始办理开发产品交付手续(包括入住手续)、或已开始实际投入使用时,为开发产品开始投入使用,应视为开发产品已经完工。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按规定及时结算开发产品计税成本,并计算企业当应纳税所得额。
(十一)关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 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可从其销项税额中抵扣,因此,自2009年1月1日起,纳税人购进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内的专用设备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在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 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48号)第二条规定进行税额抵免时,如增值税进项税额允许抵扣,其专用设备投资额不再包括增值税进项税 额;如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其专用设备投资额应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税合计金额。企业购买专用设备取得普通发票的,其专用设备投资额为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
(十二)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
1、企业或个人通过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可以按规定进行所得税税前扣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的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不需要认定。
2、对于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企业或个人应提供省级以上(含省级)财政部门印制并加盖接受捐赠单位印章的公益性捐赠票据,或加盖接受捐赠单位印章的•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收据联,方可按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对于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主管税务机关应对照财政、税务、民政部门联合公布的名单予以办理,即接受捐赠的公益性社会团体位于名单内的,企业或个人在名单所属向名单内的公益性社会团体进行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可按规定进行税前扣除;接受捐赠的公益性社会团体不在名单内,或虽在名单内但企业或个人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属于名单所属的,不得扣除。
(十三)关于企业股权投资损失所得税处理问题
企业对外进行权益性(以下简称股权)投资所发生的损失,在经确认的损失发生,作为企业损失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一次 性扣除。
(十四)关于企业取得财产转让等所得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 企业取得财产(包括各类资产、股权、债权等)转让收入、债务重组收入、接受捐赠收入、无法偿付的应付款收入等,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非货币形式体现,除另有规定外,均应一次性计入确认收入的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十五)关于工会经费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据问题
自2010年7月1日起,企业拨缴的职工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收入专用收据‣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十六)关于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
1、技术转让的范围,包括居民企业转让专利技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生物医药新品种,以及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其他技术。
其中:专利技术,是指法律授予独占权的发明、实用新型和非简单改变产品图案的外观设计。
2、技术转让,是指居民企业转让其拥有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技术的所有权或5年以上(含5年)全球独占许可使用权的行为。
3、技术转让应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其中,境内的技术转让须经省级以上(含省级)科技部门认定登记,跨境的技术转让须经省级以上(含省级)商务部门认定登记,涉及财政经费支持产生技术的转让,需省级以上(含省级)科技部门审批。居民企业技术出口应由有关部门按照商务部、科技部发布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商务部、科技部令2008年第12号)进行审查。居民企业取得禁止出口和限制出口技术转让所得,不享受技术转让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4、居民企业从直接或间接持有股权之和达到100%的关联方取得的技术转让所得,不享受技术转让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十七)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
1、自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2、小型微利企业,是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相关税收政策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
诸暨市地方税务局城区税务分局
2011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