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文化研究与建设的几个方面
企业文化研究与建设的几个方面
现在的中国企业,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推进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建设。
一、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唯一的使命是活下去,企业之间就是比谁活得长,或者是比谁死得晚——这是企业文化研究和企业文化实践的共同使命。
中国企业活不长,长不大,是两个现实。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它最终的使命就是活下去并能够长大。活下去永远是企业的使命。不要单提“生存”,也不要单提“发展”,要多提“成长”,因为成长=生存+发展,就好比孩子慢慢长大,他是协调的、健康的、持续的。
国内的企业界有许多有趣的现象,一个企业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其光环立即被无限放大,仿佛就立刻变成了“金丸”——从内到外品质如一,实际上往往不尽如人意。企业文化是支撑和驱动企业商业成功的强大动力,但是,企业在商业上的成功并不就是企业文化的成功,而现实是,企业商业上的成功很容易被冠以企业文化的成功。企业文化随商业的成功很快被神化,成为神话,于是这家企业的CEO就到处演讲,四处招摇他的企业文化,于是中国就出现了一批“明星”企业家,或称“新闻”企业家。
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每个公司或多或少都可能有暴发的机会,从而取得一些商业上的成功,但有多少公司逃脱了“昙花一现”的命运?一次商业上的成功就是成功吗?在某个时段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就是一家成功的企业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企业唯有靠核心竞争力才能活下去,而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要素。文化的支撑力量在于价值观体系,对企业来讲,它要追求长久的发展,要做大企业,要把企业做下去,就必须要有长久的动力,就必须有合适的价值观体系,因为只有它,才能够引导企业突破自己的生命周期,而不是金钱、制度、企业家和权力。金钱会消失,权力会被剥夺,制度会被破坏,企业家是有寿命的。而唯有价值观体系才是一个可以持续长久存在的东西。
二、企业文化的核心
我们以“以人为本”为例。
我们都知道诺基亚讲“科技以人为本”,在诺基亚的核心价值观中,确实有“尊重人”的说法,但在后面还有一句,那就是“尊重人的责任感”。而且,我们要注意的是,在诺基亚“以人为本”观念中,其中的“人”指的是消费者,而不是企业员工。
以人为本是需要前提和条件的。这个人如果是一名合格员工,起码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要求:一要有信仰,就是认同公司核心价值观的一种信仰;二要有信任,因为企业是一个团队组织,没有任何信任不可能成为团队;三要有信用,就是自己干的活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这就是最基本的信用关系。如果员工能够达到这个要求,以人为本是没错的。哈佛大学沃顿教授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以秉持企业价值观的人为本。我们不妨理解成以有责任感(敬业)的人为本。
在企业以人为本这个问题上,不要忽视我们的管理主题。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单独地谈以人为本,而忘记了这么做的目的,那企业肯定就不可能长久持续地发展,甚至生存都将发生困难。
概念不清导致行为混乱,很多管理者一方面言必及尊重、沟通、以人为本,一方面给员工灌输没有任何借口、执行、自动自发等理念。
管理的核心是效率,要用企业的文化,驱动员工不断地改进个人绩效,提高工作效率,开发人力资源,而不是取悦员工,让员工激动起来,兴奋起来。如果企业内部都是好好先生,像是个“太平天国”,那就糟了。大自然通行的法则是适者生存,在企业内部也应该是优胜
劣汰。
三、企业文化的建设路径和目标
1、目标明确
作为企业,要告诉自己的员工:我们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我们干什么。即使你的目的是赚钱,你也要明确告诉员工,我们公司就是一架赚钱的机器。最可怕的是你不告诉他,他就不知道为什么干和干了为什么,所以这实际上是解决长期牵引的问题。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找几个词,挂得满墙都是就行的。关键是这里面要有假设,有制度,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然后要有实践,有影响。那么,企业该怎样从源头思考企业文化呢?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提出企业的三个思考,在这里很有用。他认为企业要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的企业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将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我想,这也是我们思考企业文化的三个原点。
其实,这三个问题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不能没有企业文化,不能没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核心价值观是支撑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
一个进步的企业要有良好的战略、良好的组织结构、良好的流程;作为管理者还要有良好的风格;作为员工要有一流的素质和境界,有良好的技能。而这些的支撑核心,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解决赚钱的问题,有文化的企业赚钱,没文化的企业也赚钱。有的时候,没文化的企业可能赚钱更多,因为它造假、炒作、包装。我们可以看到,游走于道德和法律边缘的企业行为几乎存在于每一种商业活动中,它困扰着各种大大小小的企业。有的企业为了生存,甚至采取违法的做法,在混乱中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但是,这种成功是不可能持久的,因为法律终归要表现出自己的力量,体现出自己的尊严的。在法律面前,很多这样的企业,很多这种企业的企业家,最终都不能摆脱破败的命运。所以,商业上的成功并不等于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更不等同于优秀企业文化的成功。
2、形成氛围,产生监督力
企业文化是一种氛围,企业文化就是要在企业中促使形成一种正气,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形成一种崭新的精神面貌。企业有没有文化,不用看宣传资料,看员工的表情就知道。因为从员工的表情能够看出他的心态。做企业要看员工有没有一股精气神,在不在状态。在状态是好文化,不在状态可能就有问题。企业文化就是要形成这样一种状态,形成一种势,大家能感受到这个企业和那个企业不一样,这就是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氛围。这种氛围比制度的限制可能更有效。
3、核心要围绕绩效文化
企业,第一是讲效率,不讲效率是可耻的。因为这样的企业,不可能在社会中生存,只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对于私人企业来说,是浪费了自己的钱财,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是浪费了国家的钱财,更确切地说,是浪费了纳税人的钱财,而且会催生一系列的腐败问题。企业首先必须能够在竞争中生存,然后才能够谈发展壮大,这都需要企业的效率作为支撑。
第二是竞争,企业间的竞争表现为效率的竞争。市场经济的伟大之处在于淘汰哪些低效率的企业,将资源向高效率的企业配置,是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赢得最大的产出,为股东、员工、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
实际上,企业最重要的动力有三个:一是企业家的动力,企业家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这是企业家伟大的动力;二是市场动力,优胜劣汰,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每个人都不敢放弃,不敢松懈;三就是企业内部员工的竞争,也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如果做不这个,企业很难有动力。
很多企业的文化与发展目标和速度产生摩擦与冲突,致使企业活不长、长不大。
4、要提供变革舞台
企业要获得发展,是需要有合适的环境的,也就是说要有一个相对适合企业发展的舞台,这样,企业才能在这个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但是,一个变革的舞台,并不是说企业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企业的运作。
前面说过,在我们国家,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企业做大了,商业上成功了,就好像这个企业什么都好,什么都很优秀,在大家的眼里,这个企业就被镀上了一层金光。这个企业成为明星企业,这个企业的企业家成为明星企业家,开始到处飞,到处讲学,俨然成了一个传教者。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长期在镁光灯下生活,会让企业家远离企业管理运作的实际,会让他极度地自我膨胀,最终走向失败和毁灭。很多曾经风云一时的企业,像三株、太阳神等,现在不是都不见踪影了吗?
企业文化并不解决赚不赚钱的问题,它解决的是企业能否基业长青的问题,解决百年老店、长寿公司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发展,起一个战略作用,具有战略地位。
1999年,有着9年历史的小天鹅集团出现了“增长的痛苦”,它当年的销售额是25亿元人民币。与其对应的是,100年历史的美国通用电气出现了“停滞的痛苦”,当时它的利润是17亿美元。前者无奈、茫然、彷徨,后者坚定而大胆地突进。前者的文化几乎就是“小富即安”的汉文化的翻版,否则3亿美元的销售额怎么会感到“增长的痛苦”?企业文化不变,痛苦还将继续。
但愿所有的成功企业都能够完成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转变过程,多产生企业文化的神话,让中国更快地成长为经济强国。
第二篇: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机制建设研究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机制建设研究
郑洋
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人,而决定人一切行为的是思维模式和观念。思想政治工作本质是做“人”的工作。企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会促进企业文化健康地发展,同样,优秀的企业文化会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新形势下建立健全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机制,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是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一、把握着眼点,充分明确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辨证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不同概念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相通和相融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共同的目标--优化企业的精神环境,并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上的保证。但是,他们的侧重点不同,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上的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引导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对职工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帮助企业员工抵御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进而促进企业良好政治环境和健康思想氛围的形成。企业文化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体系,主要内容是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和企业
1的经营理念,其核心是倡导一种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有机结合,其宗旨是以优良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奉献于社会。从这一方面来说,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对员工思想的积极的引导,使员工从各种误区和偏见中解脱出来,不断完善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纠正思想上存在的偏差,塑造、净化企业员工的灵魂,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上的保证。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工作有改进、补充功能,企业文化建设能拓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二、找准切入点,科学建立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机制
由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性,它很容易被人们认为是“泛政治”的东西,比较空洞,办不了“实事”,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从而引不起员工的足够重视。企业文化正是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经济工作有机结合的溶剂。企业文化作为管理文化,它与企业的经营运行有着密切关系,它渗透到企业管理和企业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同时,它与企业道德建设和思想建设密不可分,但又不是泛泛地讲政治道理,而是通过企业的经营行为来反映其经营理念,从其产品、员工的综合素质来反映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本身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它兼容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两方面于一身。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和具体化,它既体现了企业经营发
展的需要,也反映了员工的精神追求。所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能促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并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具体工作之中,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体化、实际化,不再单调、空洞,改变员工以往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更容易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具有实效性。企业文化建设能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改革。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寓教于乐的文化,即通过文化教育、文化娱乐、文化感染等手段,通过各种活动来提高人们的文化、思想与道德素质。企业文化的操作方法生动、活泼、容易吸引职工参与,其内容容易被员工接受,这一点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单纯地说教方式进行了良好的补充,使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是单纯地理论说教,而是变得生动、有活力,增加了其说服力。企业文化的动作过程集思想与行为于一身,在其运行过程中,不断地促进员工的思想意识提高,逐步达到“要我去做转变为自己主动去做”进而增加员工的能动性。企业文化建设注重文化因素对员工观念与心理上的影响,它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体现在文化活动之中,提高觉悟、加强修养、陶冶情操,从而使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与经营活动中去。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宗旨,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通过二者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科学统筹,规范运作,建立健全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机制,服务企业改革发展。
三、拓宽共赢点,最大限度发挥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效用
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路径和载体,而企业文化恰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日益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企业文化通过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管理,创造了企业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精神氛围,改善了企业基础建设,使员工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使他们从心理上更加信任领导与同事,从感情上热爱企业,在行动上为企业努力工作,做贡献,能够更好地树立起员工的“主人翁”意识,真正地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家一样来对待。而这些,单纯靠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是难以达到的。企业文化是经济与文化的产物,是企业管理从经济层面向文化层面拓展的结果。它的主体虽属观念形态,但它更贴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更容易为各层次员工所认同和接受,它与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管理轨道,较好地解决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两张皮”的问题。尊重满足员工需求是企业文化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一般来说,员工队伍比较稳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一般企业文化建设都较为成功。这种成功体现在对员工生产生活条件、正当权益维护、自我价值实现、精神文化需求等多方面的尊重和满足,并通过人性化、合理化的措施予以保障。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开展,加强两者融合研究,不断健全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机制,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更丰富,从而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用性。正是由于企业文化的内涵大大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消除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某些弊端,改变了不符合新时期要求的旧观念、旧模式、旧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篇:保险企业文化以及建设问题研究
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i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力量的发展,企业管理理念的日益更新,并呈多样化发展势态的今天,社会文化的经济魅力愈发彰显,人们对需求的追求也不再仅仅停留在“物质需求”这一简单的层面上,而是向“物质文化需求”迈进。这种形式下,很多优秀的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发现文化同样是企业发展与生存中占有独立重要地位的一个因素,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将无法进行可持续发展。尤其是保险这一特殊的行业,更应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保险企业具有社会保障管理的功能,因此应该在社会繁荣发展、经济快速增长、风险不断衍生的形势下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并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保险企业文化是保险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优秀的保险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保险企业的竞争力、凝聚力、向心力和创新力,对保险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保险企业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仅要注重资本实力和市场规模等硬性指标,更要重视优秀企业文化的构建,进而提升保险公司的“软实力”。
保险企业正处于行业的转型期,在市场规范化程度不断加深,竞争层次不断升级的情形下,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在保险业生存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内涵等基本概念入手,研究保险企业文化如何推动保险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保险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分析了构建优秀保险企业文化的必要性,介绍了当前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探讨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推动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系列建议,达到更好地构建和实施优秀保险企业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保险企业 优秀企业文化 竞争力
ii
目 录
摘 要.....................................................ii
一、引言......................................................1
二、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与保险企业发展的关系...................2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
(二)保险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3
(三)保险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作用原理及构建的重要性..............4
三、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其问题分析.........................8
(一)我国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8
(二)我国保险文化现状产生的原因..............................9
(三)我国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0
四、强化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12
(一)积极做好文化挖掘和宣传工作.............................12
(二)加强企业文化的贯彻执行力度.............................12
(三)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实施保险企业文化.....................13
(四)以诚信经营提升企业管理竞争力...........................14
(五)与时俱进,积极培育我国的保险公司企业家精神.............15
(六)尽快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考评机制.........................15
(七)以保险企业文化创新拉动企业全方位创新,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16
五、总结.....................................................16 参考文献.....................................................17 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1引言
企业文化的理论创始人是美国的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巴纳德于1938年对企业管理者的作用进行了论述,他把价值观引入到企业管理中,并强调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他的理论被视为最早的企业文化理论。之后,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出版《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了关于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1970年名列美国“财富”杂志500强排行榜的大企业,到20世纪80年代已有三分之一销声匿迹,高达三分一的淘汰率,令西方企业管理学家大为震惊,并为之寻找解决办法。企业文化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于20世纪80年代正式登上了企业管理学的殿堂,得到全球企业家们的广泛重视。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韦尔奇认为:“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国内外各项研究成果也表明,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长期经营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它已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企业无一例外地拥有着先进的企业文化,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是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家也是缺乏远见的。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现代企业谋求高效率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保险企业文化对保险企业的发展具有导向、激励、促进的作用,是保险企业发展的指南针和推动器。保险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特殊行业,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制度无疑是保险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然而必须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才能源源不断地为保险企业的发展注入动力。因此,保险企业文化的建设已经成为许多保险企业突破增长瓶颈的一大法宝。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后,保险业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各家保险企业除了要应对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冲击,还要与国内不断崛起的保险企业争抢市场份额,保险企业的竞争层次不断加深,已从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进入到更高层次的文化竞争时代。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不落下风,各家保险企业需要对企业内现有的文化进行变革,构建和实施优秀的企业文化对每家保险企业来说已是势在必行。保险企业应该在对原有企业文化作出测评和判断后,摒除原有不适应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所需要的文化,那样才能得到持续而稳健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整个保险业的繁荣发展。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2保险企业文化建设与保险企业发展的关系
2.1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被企业内绝大部分人员所共同认知和遵循的、具有个性及内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作为新兴的经济发展行为模式被企业界人士所重视,正在全球兴起,现已成为现代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标志之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源源不断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它不仅涵盖了企业的道德标准、经营理念、制度规章、发展目标、行为规范,同时还包括企业的文化观念、价值标准、企业精神等。企业利用各种文化手段形成内部的向心力并将其向外展示着,这是企业文化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思路,它包括核心概念和外化两个层次。
企业文化的核心概念指的是企业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企业员工对本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认同,是一种共同意识。传统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往往把员工当做企业发展的异化力量,忽视了那种共同的意识。然而企业并非孤立存在的,它存在于一个由广大公众组成的社会环境中,企业的行为必须对社会有益,并将美好的形象展现给公众。现代企业的价值观就是互利共存,除了内部员工的互利共存,还包括企业与社会公众的互利共存。
企业价值观这个核心概念有三个层次的外化:一是企业的信仰。这是指企业大部分员工在长期的经营和管理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共同追求与信念,企业的信仰往往可以凝炼为简短的格言。二是企业的规章制度。这是企业部门关系界定、领导体制以及各层次人员行为规范的总称,制度中无不渗透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三是企业的形象。这是企业文化中向外展示的一部分。它包括产品形象和人员形象。产品形象是企业产品中所灌输企业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人员是企业中形象最鲜明、最富有感染力的一部分,它指的是企业全体人员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
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柯特教授和詹姆斯.赫思克教授在他们的专著《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中,深入地研究了美国22个行业72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企业文化,从中得出“在当代社会,企业本身特定的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业绩的深层次原因”的结论,依据这种观点,我国的商业保险业要在日益激烈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的市场竞争不断生存发展,积极构建具有商业保险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战略选择。
2.2保险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所谓保险企业文化,实际是企业文化的一个行业分支。保险企业文化是保险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并且为其全体成员所普遍认同和遵循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和价值观念的总和。保险企业文化是一种以文化做为新视角的科学管理思想,未来保险企业的发展,应在保险产品和服务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上,将更多地依赖保险企业文化的建设来实现更持久和强劲的发展。
保险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通过发挥先进文化的指导、引领、塑造和激励作用,不断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保险企业文化是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的综合反映,它应该包含下列几个方面: 2.2.1保险企业的形象文化
保险企业形象文化包括物质形象文化和人员形象文化。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和服务。除了创立优质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还应该把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把维护广大被保险人根本利益贯穿于整个保险活动之中,形成“服务大众,勇担责任,团结协作,为民分忧”的企业精神。服务文化是保险企业文化的体现,服务质量的高低、服务效率的快慢、服务手段的多样化就成为体现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二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企业通过系统的培训,使所有职工都达到行业社会优良水平,并做到人尽其才,并激发员工们对公司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的热情,做到爱岗敬业。三是薪酬待遇方面。公司职工通过辛勤劳动,理应获得相应的劳务收入和股权分配收益,保险业应该逐步探索和实施崭新的、公平的、完善的分配形式,从而引起员工高昂的热情,展现优秀的企业形象文化。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2.2.2保险企业的制度文化
保险企业制度文化,是保险企业的领导体制、决策机构、业务流程以及部门、岗位、员工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综合起来所形成的文化,它是保险企业在经营、销售和各种组织活动中,形成的文件化表述。2.2.3保险企业精神文化
保险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它包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宗旨、经营理念、道德准则等。其中,保险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员工的行为模式,也决定着员工对客户、社会公众和竞争对手的态度,及其对保险企业的忠诚度。保险企业精神文化具体体现在诚信、团队、创新等方面:诚信文化是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基础,在以诚信为核心的诚信文化建设中,要大力开展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要建立强有力诚信约束和激励机制,塑造保险公司诚信形象。团队文化是保险企业精神文化的保障,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保持集体的团结和融洽,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从而增强员工对公司发展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创新文化是保险企业文化的内在动力,鼓励和支持保险企业在法规框架内推出有益于企业发展的各种形式的创新,提高服务的质量和经济的效益,从而实现保险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3优秀保险企业文化的作用及其构建的重要性
2.3.1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优秀的保险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为企业员工创造充分的发展空间,吸引优秀人才,稳定人才,创造企业竞争优势,使企业充满活力,保持领先。现今的保险业是极具竞争性的金融行业之一,适者生存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保险企业要生存并稳健地发展,除了要注重资本实力和市场规模等硬性指标,更应致力于优秀保险企业文化的构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构成了我国最大的商业保险集团,是国内唯一一家资产过万亿的保险集团,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2008年,中国人寿保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险(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总保费收入达到3220.52亿元,境内寿险业务约占寿险市场份额的42.7%;总资产达到12846.11亿元,可运用资金超过11000亿元。2010年,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合并保费收入达到3506.12亿元左右,境内寿险市场份额为37.2%;2010年年末合并总资产达17760.20亿元左右,这与中国人保财险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息息相关的,保险企业应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借以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优秀企业文化时刻影响着企业经营业绩,其中的内在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⑴优秀企业文化客观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
个人的意识对自身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他人的认知和组织的精神环境对个人也是一大客观制约因素。因此,企业文化具有客观存在的影响力,在具有强势企业文化的公司中,员工们方向清晰,步调一致,有共同而明确的目标,这将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在当前专业化程度日益提升的时代中是难能可贵的,这必然极大地促进企业的经营业绩。比如平安保险公司,每位员工都是平安文化的代表。平安保险注重对每个员工的教育,强调学习和秉承平安的文化。每天早晨平安的员工走进职场时,环顾四周均是具有文化韵味的图片和催人振奋的话语,在标准化和制式化的晨会里,员工在潜移默化中被深深的烙上了平安文化印迹,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也增添了几分热情,很好地提升了企业的经营业绩。
⑵优秀企业文化通过激发员工的内在驱动力促进保险行业的发展
企业如果没有凝聚力并真正为其要实现的目标而奋斗,必然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任务是建立一个远大而可行的目标,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引导人们排除干扰,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产生强大的驱动力,驱使企业全体成员产生追求企业经营目标的巨大勇气,并把它转为自己发自内心的行为动力。比如可口可乐公司,他们以永远傲世界饮料为第一的目标,对其员工就产生了这样的驱动力,正是这种驱动力使可口可乐公司创造了企业神话。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经营实践中也会发现,在如今物质丰富,科技主导的时代,曾经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核心硬件的技术、产品等都容易被相同行业中的竞争对手所模仿,从而失去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竞争力,能维持企业独有特征的,唯有优秀的企业内部文化。对一个行业来讲,行业文化作为行业综合实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一个行业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行业文化是行业发展昌盛不衰的基石,是一种持久地推动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⑶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具有持久的推动力
企业中高昂士气的形成,受企业员工个体特质、企业的历史传统以及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之间、员工们的价值取向之间常常也是难以协调一致的。优秀企业文化就发挥了这样的作用,它营造了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心理文化氛围,从而使得员工个人目标跟企业的目标趋于一致,形成巨大的凝聚力,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使企业经营具有持久的动力。比如平安保险公司在一切经营管理中都以追求卓越为过程,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以不断提升长期价值为视角,并将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公司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公司价值和个人价值相结合,来激励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
2.3.2构建优秀保险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四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动态的企业文化体系。中国人寿坚持用“文化”之魂凝聚人心、引领发展。以“寿险是无悔的选择”、“成己为人、成人达己”、“用心经营、诚信服务”等推陈出新、一脉相承的核心理念为标志,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激励着公司整体员工拼搏进取、奋发有为。中国人寿本着这样的文化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为促进和稳定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与保障,同时在服务社会、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积累了企业的竞争优势,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保险文化建设是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现代服务业的竞争,从深层次上讲是行业文化的竞争。对保险行业而言,蕴藏在其内部的文化精神与理念构成了保险行业内部活的灵魂,构建优秀保险企业文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⑴优秀企业文化可以深层次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当前保险业的发展,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险种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就是保险企业应该重点培育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险种创新很难成为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少专家把险种创新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因为技术或产品专利能为企业带来市场垄断优势。但在保险市场上,这种垄断优势在是很难形成和维持的,因为险种没有被赋予专利权,某个保险公司一旦推出并销售新险种,其他的竞争者就能迅速而合法地仿制出来。因此这种并不产生品牌效应、排他效应的创新力必然不能成为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企业文化与之不同,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美国的通用电气、日本的佳能、中国人寿等等,其经久不衰的原因除了优质的产品、高额的销售之外,最主要的是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据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研究表明,这些企业之所以出类拔萃,关键就是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强而有力的文化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企业文化通过改造和提高员工的思想,使员工个人的价值统一在企业的群体价值观里。这样使员工根据企业的原则和办事方式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保证了命令和计划的贯彻执行。所以要想使我们的保险企业增强竞争力,关键就是构建并实施科学的企业文化。
⑵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供高层次的保险产品
企业经济利益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它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并为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效用。在现今生产和生活条件下,产品的效用不仅体现为消费者生理上的满足感,更体现为消费者心理层次上的满足感。越是科学发展、经济繁荣的时代,消费者就越是注重心理上的感受。这种心理消费就是文化消费,具有浓重文化色彩的保险产品的消费亦是如此。对消费者来说,消费保险产品的原因分为三种:一是转嫁风险,通过减少损失来确保生活稳定和顺利生产,借以满足安全的需要;二是通过对某些特定的险种的投资,用以获取比银行存款更大的投资收益,从而满足发展的需要;三是借以展现个人财产价值或人生价值,满足心理层次的需要。可以说,作为保险公司运营核心的保险产品,在更高层次上表现为文化消费品。所以经营保险产品其实就是经营企业文化,保险企业间深层次的竞争也就是企业文化间的竞争,通过构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提供高层次的保险产品,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⑶加强优秀企业文化建设可以适应客户的多元化需要
参与保险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保险企业形象的表现,而保险公司形象则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今,保险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家保险企业都以争夺市场份额为主要的竞争目标,而市场份额的核心又是客户资源,特别是那些高投资、高净值客户的忠诚度,在这种竞争中要求保险企业表现具备五项基本功能,即管理学所述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由此构成经营管理工作完整的循环过程。在这五项功能的界定下,员工们必须服从统一的纪律和制度,而公司也必须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员工,使其斗志高昂、热情饱满并爱岗敬业;此外必须建立员工之间的友好协作关系,保证集体的团结统一。
保险企业应加强对优秀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构建和实施先进的企业文化,发挥优秀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陶冶作用、创新作用,使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宿感和信念,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保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3.1我国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文化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历史的沉淀,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这标志着中国保险业已呈现出多元化的竞争格局,由此带来了多元化的保险文化。保险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分支,在保险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我国保险文化的发展与外国相比相对滞后,总体上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 3.1.1文化底蕴不深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品牌竞争愈演愈烈,尽管保险企业的品牌意识有所增强,企业精神有所充实,但往往只表现为标语化、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口号化的形象宣传,缺乏有特色的经营理念。3.1.2文化建设措施不力
由于我国的保险业尚处于发展阶段,“重业务,轻文化”的思想在持续着。保险企业侧重于对险种和产品的建设,在有形的物质上投入较多,对文化精神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也缺乏相应的文化建设措施。3.1.3保险文化元素相对缺乏
我国保险业长期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平安保险及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垄断格局才开始渐渐被打破。在保险业的高度垄断时期,保险业封闭,保险鲜为人知,保险产品匮乏,没有繁荣的保险市场自然也不会有保险文化发展建设的土壤。
3.2我国保险文化现状产生的原因
3.2.1我国居民缺乏保险意识
我国居民的保险意识因受传统观念影响而表现得相对淡薄、参保意愿不强,不习惯运用各种已有的保险机制来防范和化解风险,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保险行业文化的发展。另外,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传统文化是创立在小农经济以及计划经济的基础上,我国传统文化观念和风险思维早已在公众思想中根深蒂固,因此公众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更多的是选择消极对待或者由政府来进行调控和扶助。3.2.2保险知识贫乏及保险企业宣传力度不够
随着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保险市场的竞争也不断加剧,各保险公司采取的对外宣传形式变得多种多样,包括网络、广告、问卷调查等,这些形式对提高人们对保险的认知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有些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侧重对公司的产品、投资增值功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能的宣传,缺乏对保险基本知识以及整体行业的宣传,甚至造成对公众的误导,致使多数人没有真正认识到保险独有的社会保障功能,从而扭曲了人们购买保险的动机,由此引发众多法律纠纷,破坏了保险行业的整体形象,并引发公众对保险业的误解。
3.3我国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3.1文化底蕴不足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品牌竞争氛围也越来越浓。虽然保险公司品牌意识有所增强,企业精神有所充实,但文化底蕴明显欠缺,通常表现为标语化,概念化,缺乏高品位和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和服务宗旨。3.3.2企业文化建设形不成合力
从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职工参与度不高,分支公司和一线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掌握不准、理解不深、参与不多,未能形成全员认同的企业价值观;另一方面,有些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被看成是工会这样的群众性组织部门的事务,业务部门常常觉得与自身不搭界而游离于企业文化建设之外。
3.3.3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深刻,重视程度不足
不少保险企业还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仅仅是把其作为一项普通工作任务加以完成。还有部分保险企业没有把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联系和区别搞清楚,没有把企业文化当作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加以对待。因为认识不够,所以实践过程中也缺乏系统性,企业文化包含诸多层面的内容,目前理论界相对统一的观点是,由浅入深包括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以及精神层面。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不少企业在抓物质文化建设的时候,以做广告的形式取代了其他内容,在抓行为文化建设的时候,以文体活动替代了全部内容,对于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更是显得单薄,存在以偏概全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因为习惯于过去的做法,一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些企业把文化建设的重任敷衍地下放到基层单位,加上总公司对旗下分公司的全局指导力度不够,直接造成同一个企业的文化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分公司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3.3.4中小保险企业文化建设与业务拓展关联度不高
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险企来说,创建时期比较短,在资金、利润、人员等方面的规模不大的同时,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存在各种问题。中小保险企业因为经营理念和市场竞争等原因,往往把保险产品更新、保费收入、利润等看做是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因为“重业务发展、轻文化建设”的思想,导致企业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领导班子的重要工作进行,没有把企业文化和中小保险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活动等紧密联系起来,企业文化不能真正渗透到中小险企日常运作的各个环节中,没有理顺企业文化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缺乏良性的融合与互动。3.3.5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独创性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品牌竞争氛围也越来越浓。虽然保险企业的品牌意识有所增强,企业精神有所充实,但文化底蕴明显不足,在对企业文化的表现方法和手段上与别的保险公司雷同化,千篇一律,个性不足,严重缺乏创新性、高品位、有特色的经营理念和服务宗旨。3.3.6文化核心理念不完善,营销队伍专业性不强
从我国商业保险行业企业文化的结构上看,我们的商业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表层和中间层,而核心层的理念并没有形成;从表现形式上看,过于注重公关形象运作过程和结果,没有形成良性循环;从管理角度上看,过于注重业务数量的发展引起服务质量存在严重的不足。典型的表现是我国不少的保险从业人员道德方面不足。现在我国保险业还未形成一支专业化的营销团队,营销人员大多数是代理人员,服务水平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不少营销人员由于缺乏正规的培训,展业时往往不是先让顾客认同自己,也未激发客户感觉自身对保险的需求,而是急功近利地把保险产品卖给客户,有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时甚至利用欺骗等不法手段让客户投保,导致保户在出险索赔时,得不到经济补偿,这严重影响了保险企业的形象。
4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构建和实施企业文化,是优秀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应统筹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优秀企业文化需要在历史中归纳、提炼;并归纳与提炼的基础之上,进行衍生、创造。另一方面,优秀企业文化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科学的实施,那样才能发挥它应有的功效。在此对优秀保险企业文化科学实施提出七点建议:
4.1积极做好文化挖掘和宣传工作
大多数的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往往是自上而下的,从企业经营战略出发,从企业服务宗旨出发,创造和宣传企业文化,传播和宣扬企业文化,这仅仅是建设的一个部分,更重要的是提炼优良的企业文化,让建设工作有“根”支撑,这就必须要根植于文化建设的基础,为此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应加大对基层公司带有典型文化特色先进事迹的挖掘和宣传力度,大力强化一些具有文化元素事件的宣传,扩大内外部文化宣传平台,丰富各种形式的宣传渠道,广泛宣传发生在各个地区、充分渗透公司企业文化特色的事迹。
4.2加强企业文化的贯彻执行力度
保险企业文化建设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将企业文化理念深入渗透到日常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使其变成具体的规章制度,并得到持之以恒的严格执行,那样才能培养员工优秀的文化素养。加强企业文化的贯彻和执行,要努力做到:
4.2.1坚持做事情与立规矩紧密结合
通过制度建设将保险企业的一切行为规范化,促使企业文化的实践化、制度化,并将企业全体人员共同的意志逐渐内化为大家一致遵守的规范和协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同践行的准则。
4.2.2强化宣传灌输,提高员工认同度
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在于全体员工的认同程度,这需要领导们加强灌输,使企业文化深深融人每个员工的潜意识,并落实到日常行为中。4.2.3领导示范极为重要
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企业领导紧密相关,企业领导通过对企业文化的不断倡导以及模范性地践行企业文化的各项要求,必然会对员工们践行企业文化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4.3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实施保险企业文化
以人的素质提高为基础,努力促进保险企业精神和先进企业文化的形成。众所周知,人是保险企业文化建设这种软管理的核心,是整个保险企业精神的载体。保险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和保险企业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对保险企业文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险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不仅仅包括个人体质、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提高,还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行为准则等规范人身行为的素质的提升。二者结合将有助于保险企业精神的形成,并成为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从“以人为本,以人的素质提高为基础”这一点上理解,保险企业文化的建设,首先是要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这是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要素;接着要建立不断学习提高型的组织,实现员工的共同进取,这是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最后要强调“以人为本”和员工的成就导向,这是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这样一来,通过保险企业文化建设,保险企业及其员工将会不断强化使命感,依托保险企业持续、稳健的发展和成长,勇于承担起对客户、对社会的责任。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4.4以诚信经营提升企业管理竞争力
诚信原则是保险企业经营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但是目前保险企业员工的诚信度是良莠不齐的。服务的提供者不同将会使保险产品的质量存在差异性。因此,有必要在保险企业内部树立一套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价值理念,以形成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体制。保险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上而下地形成真诚相待的人际关系,让员工们在工作中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并以此作为基础来提高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与此同时,建立诚信为主的奖惩制度,这是重塑保险企业诚信至关重要的一步。在这基础上来提高保险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将诚信贯彻到整个经营服务的过程当中,并通过有效的手段,防范以及减少由投保欺诈而引发的经营风险。对此,4.4.1对投保人全面负责
要求保险企业的营销队伍及其代理人在对保险产品进行推销以及承保的过程中,必须对投保人负责,要把保险合同的有关条款,特别要将责任免除条款向客户做实事求是的解释说明,同时,高度重视并确立核保环节在经营中的核心地位,保证核保程序的严谨,以防范并减少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选择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4.4.2切实做好理赔工作,化解理赔难题
既要加强由道德风险所引起的出险事故的辨别,以防范和减少心怀不良动机的投保人故意骗取保险金的行为,又应根据保险合同的规定准确、迅速地赔付,为客户提供便捷、周到和人性化的服务,从而赢得客户的信赖,提高客户的忠诚度。4.4.3自我约束,诚信竞争
在展业宣传上,既要实事求是地宣传自己,又不损害和贬低别人;在业务发展上,应多在拓展新业务上多动脑子,少在抢夺他人的业务上打歪主意;在队伍建设上,多注重培养具有自己企业经营理念的保险新人,少去挖别人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的人才,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竞争。
4.5与时俱进,积极培育我国的保险公司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才能被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视为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因为它在企业产出中占据极大的贡献份额。培养一大批名符其实、优秀素质的金融保险家群体是我国现代保险制度建设的一个必要环节。首先,金融保险家深厚的知识底蕴、丰富的工作经验、优异的领导才能,是保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大程度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提高经营效率,追求最大利润,实现保险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和各项具体经营目标的动力和源泉。其次,保险企业文化主要是依靠金融保险家来创建和倡导,从而渗透到每一个企业员工的思想和日常生活中去的。保险企业文化其实是金融保险家精神的个性化、集体化和企业化,也就是金融保险家的个人品行向组织人格的转化的结果。由此可见,加大力度培育保险公司企业家精神是当今保险企业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4.6尽快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考评机制
防止企业文化建设沦为形式的首要保证是建立科学而有效的考评机制。首先应创立系统的考评体系。对企业文化是否遵循客观规律,是否契合该企业发展的总体要求,能否促进员工素质和经营绩效的双重提升等内容,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考评。接着设立科学有效的考评方法体系。对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及其成效的考评,必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实现,比如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座谈会、单位总结等,一定要注意针对各种考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然后创立企业内部文化管理的协调机制。而且考评过程要注意相关部门的协作,避免重复考核和考核真空,既不造成非必要的负担,也保证考评的客观及全面。最后是建立企业文化激励约束机制。奖惩分明,使企业文化在实践中能够得到不断总结、巩固、提高。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4.7以保险企业文化创新拉动企业全方位创新,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保险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开放性,所以就相互竞争、相互比较,为了脱颖而出,就要求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创新是所有企业的生命源泉,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拥有相比他人更大的竞争优势。在现时我国保险企业所面临竞争日益激烈的宏观外部环境条件下,企业的创新除了其业务、技术、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还应包括企业文化的创新。从管理角度来看,保险企业应创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要充分调动企业中各级人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针对保险企业专业知识密集程度高的特性,应注重保险企业的知识管理,善于挖掘、积累、总结企业所拥有的各式各样的知识,包括以数据、文字、文档资料报表、公式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显性知识和依靠个人经验累积并留存在人们思维中的隐性知识,通过设立适宜的知识管理制度,缔造保险企业的服务价值,维持人才资源,提升工作效率,从而赢得竞争优势。
保险企业的业务涉及面较广,包括保险营销、顾客投保、承保、核保、理赔等环节的具体内容,而保险业务开展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企业所能提供的保险产品和员工服务水平的高低,同时在于是否能为顾客提供他人所不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保险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是保险企业适应市场需求、扩大业务规模、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源泉,所以保险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文化特色和市场需求状况全面开发各种保险产品和服务,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在保险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积极捕捉那种乐于变革、富于进取和创新的气息。企业文化只有不断创新,企业内部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才能经久不衰。
5总结
保险企业文化是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在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不言而喻,对于正处于市场经济变革时期的中国来说,加强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对提高我国保险公司的内在素质和经济效益,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及树立我国保险公司的国内国际形象,提高我国保险公司在国际保险市场的竞争力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义。
我国保险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少保险企业存在“重业务,轻文化”的经营理念,以及我国居民对保险意识的缺乏等原因导致在保险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遇上了种种问题,为此我国保险企业应该借鉴国外保险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坚持以人为本,从诚信原则出发,不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贯彻和执行,最后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创新全力拉动保险企业的综合实力。
企业文化不是静态的,它总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更不是闭门造车,它应该有开放的胸襟,需要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积极与外界环境形成互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参与,并不断发展,才能真正建成富有生命力和扩张力的企业文化。总之,对于保险企业而言,并无所谓正确或最好的文化,只有适合某一企业的文化。保险企业应该在对原有企业文化作出测量和判断后,可以改变原有不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公司所需要的企业文化,那样才能得到持续而稳健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保险业乃至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优秀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1]蔺琳.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西部金融,2010(01);
[2]沈湘卿.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保险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J].中国保险,2006(01);
[3]钟诚.加强保险企业文化建设[N].中国保险报,2009(06); [4]林国建.企业文化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理论探讨,2005(05); [5]韩铭珊.中国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J].企业文化建设,2006(12); [6]郑茜.关于推动我国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管理观察2009(12); [7]李少芬.论保险行业文化的发展与建设[J].中国保险研究,2008(5); [8]戎灵君.对我国商业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上海保险,2006(02); [9]张恒国.提升保险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保险,2008(07);
[10]李志勇.论如何加强保险企业的文化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01);
[11]黄泳佳.试论保险企业文化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0(01); [12]邢栋.关于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企业研究,2008(07); [13]孙广建.建设学习型保险企业文化的路径和组织保障[J].中国保险,2010(05);
[14]王红.推进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海峡科学,2008(03); [15]李志文.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构想[M].山东社会科学,2011,(01); [16]彼得·德鲁克著.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7](美)麦克尔·茨威尔,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华夏出版社,2002; [18](美)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2002;
[19]Ashok jashapara& cognition.Culture and corparatition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J],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2003(10); [20]J.E.Finegan.The Impact of person and Organizational Values 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 Psychology,2003;
第四篇:企业文化与执行力建设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企业文化与执行力建设
企业文化与执行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企业的执行力建设不能缺少企业文化的凝聚和推动作用,同时,企业文化的传导和穿透需要企业内部的执行力作支撑,执行力和企业文化互相渗透、密不可分,两者共荣共枯,只有将企业文化和执行力建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良好循环,才能推动企业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
供电企业作为具有自然垄断属性和历史悠久的国有企业,具有良好的管理基础,自上而下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管理体系和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但由于供电企业体量较大,管理层级较多,管理的地域范围广阔,管理的对象复杂,特别是员工的结构复杂、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企业员工对于规程制度和管理要求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较大的偏差,加上管理制度体系在运转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要求没有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供电企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通过强化企业的文化建设,可以提升企业组织和员工的执行力,提高企业各项决策和管理要求的贯彻执行力度。
企业文化是提高执行力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九台市供电有限公司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五统一”的工作要求,努力建设和弘扬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的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是企业运转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带有自身特点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责任意识、工作作风、道德规范、处事规则等因素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企业管理规则和精神理念的有机结合。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但归根结底,不管其内容丰富还是言简意赅,本质都离不开倡导本企业的员工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企业,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社会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环境,如何对待企业的规章制度管理要求。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内部共同认可并遵守的“价值”和“秩序”,既可对员工实现自身的价值产生正面激励,也会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形成“软约束”,是企业发展目标和员工工作行为和谐统一的催化剂,是保证企业内部政令畅通的重要推手。
企业组织的有序高效运转,离不开正确的决策,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更离不开不折不扣的执行,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改革发展成效的重要力量。而企业各项决策部署和管理制度的高效执行,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执行力和企业文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两者共荣共枯,执行力诞生于企业文化,并且又反作用于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执行力愈强,反过来也会进一步促进企业文化的贯透,产生良性循环。企业文化穿透力越强,而执行力越强,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越容易得到解决,因此企业文化是提高执行力的内生动力,是实现企业改革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撑。
执行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是企业和员工融合的实现途径。企业的发展目标、管理要求和规章制度能够得到员工的高度认同并主动去落实和执行,是企业和员工和谐统一的具体体现,因此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执行文化。
企业的管理是自上而下的,文化传导也是自上而下的,执行文化的建设需要从企业的管理层做起。所谓“上行下效”,上层的做事风格、办事效率、思维习惯甚至行为举止,都会对下级员工形成“示范效应”。因此,建立执行文化,首先是树立责任,自上而下建立责任承担,从上层的管理者、规则的制定者开始,从上到下培育强烈的责任意识,增强各级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化执行意识,树立忠诚、敬业、责任、服从的理念,提高执行的效率。
要严肃纪律和考核,特别是对于管理人员,如果不按照规则兑现奖惩和考核,将造成责任意识的逐渐淡漠,同时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久而久之,凡是出现类似的问题。只有强化奖惩考核机制,才能推动工作效率的提高,促进企业执行力的提升。
要加强沟通,疏通交通渠道,保证贯彻和执行过程的信息对称,通过沟通实现正面激励,提高执行的内在动力。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入手,增强知识技能、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要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意愿,创造软解写作的工作环境,梳理共同的愿景,让员工看到企业发展的前途和方向,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要培养内部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和管理要求的认可度,从而真正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企业执行力逐渐提升。
企业文化唯有“以人为本”,方能“落地生根”
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员工为核心,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个人的发展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形成企业成员高度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并在实践工作中落实和执行。
人是管理的实施者,也是管理的对性,提供优质可靠的供电服务是供电企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员工是供电企业竞争力之本。以人为本,既是企业对供电客户责任,也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尊重和信任。
人本管理,有利于建立没有矛盾和冲突的人际和谐,创造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能从本质上实现企业和员工之间、企业和客户之间的真诚沟通和理解,有效的消除企业内部各种矛盾和内耗,形成目标同向、事业同干的坚强合力,这是实现“企业以员工为本,员工以企业为家”的根本途径。
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人本管理的理念,将供电客户的内在需求、员工个人的发展需要和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提炼出共同的价值目标和发展动力,营造出荣辱与共的精神氛围,并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充分考虑基层供电企业实际运转过程中的难点和特征,真正培育出符合客户需求的员工需要的、具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因为,只有落地生根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起到精神引导和凝聚人心的核心作用。
简洁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和提高执行力的重要保障
目前,供电企业各项专业的管理制度数量繁多,基本上全木按覆盖了企业全部业务和流程,但企业的管理制度在运转和执行上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甚至在该发展作用时失灵了。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大家在办有些事情时不依制度而依“惯例”,部分管理人员还存在“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的错误思想,制度摆在那里,使用按一定惯例来执行,根据领导的态度和当时的外部环境来决定是否执行,同时,在有外部监督时和没有外部监督时制度的执行截然不同。在同样的问题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时,有的管理人员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人为地提高变通,导致部分基层员工人为发生了事故或者制度制裁了是“撞枪眼上了”,管理制度的刚性和权威受到严重的侵袭。
供电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是造成制度缺乏执行力的重要原因。一是管理制度本身不够简洁和高效,盲目求全求多,广大员工面对数量繁多、内容丰富的管理制度(包括推动管理制度落实的活动方案)并不是越多越好,管理人员编制的活动方案越多,耗费的精力越多,监督落实和执行的精力必然减少,反而削弱了规程制度的执行。二是部分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与应用实际脱节,造成在出现问题需要解决时让当事人为难,只好根据经验惯例来处理。三是管理制度制定部门的责任未落实,制度本身存在问题时对制定者的责任追究缺失,如果没有人对制度本身的问题负责,必然会频繁出现“朝令夕改”的现象。四是部分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新老制度之间没有协同,制度的修订缺少及时性,制度体系与机构变革脱节。
提高管理制度本身的质量和效率,是提高企业执行力的基础,首先,要精简管理制度体系,管理制度体系应做到系统和清晰,与企业的组织机构和智能协调一致,要尽量减少归并相类似的管理制度,制度的内容也应尽量简单明了。其次,是要落实管理制度编制的责任,通过落实责任促进管理制度自身自量的提高,其次,要建立管理制度出台的试点试行机制,确保出台的管理制度经过充分的实践验证,并在改进后符合基层工作实绩和需要,由此提高制度处理具体事物的权威和刚性。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模版)
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
概述
一个没有优秀民族文化的民族,不能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也不能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道理好懂,实践难行。谈企业文化首先要谈对企业文化概念的认识。什么是企业?企业是以市场为向导,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因此,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按照国际广泛认可的一种说法,企业文化是个体在某个特定企业环境中的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是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因此企业运作的特征也表现在企业文化上。
由于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约束、向导、激励等几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只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搞好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这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根本所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惟一使命。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从属于组织文化的一个子概念,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包括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员工文化素质,以及蕴含在企业制度、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之中的文化特色。其中价值观念(具体凝结为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文化所需达到的目标是:培育高效能的企业经营团队。以实现价值共守、精神共通、情感共流和命运共担。
企业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方面 企业物质文化: 企业环境、产品、标识、标志。企业行为文化: 人际关系、文体活动、员工行为。企业制度文化: 组织结构、管理制度、领导体制。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精神、价值观、经营哲学。
二、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什么?不需要用定义来解说,只需要说一个现象就够了,企业文化好比植物的土壤和人呼吸的空气,植物生长有土壤,人活在空气里,文化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企业文化的存在完全符合全息理论特征。我们是搞医疗器械行业的,大家知道中医的针灸技术,一根小小的银针只在一个点上扎,你身体的任何部位的不适,都可以通过扎针灸得以解决和缓解。一个人身体上的一点能够全面反映一个人身体各个部分的相关信息。企业也一样,企业任何一个细胞,都负载一个企业的整体信息。企业做任何一件事,都能体现出你企业的文化特征。我们可以说,一个企业任何人的行为,任何人与社会的接触,都透露出你企业文化的某种气息。
一个企业的文化,关键是你认准的东西是不是你真的这么想,也就是说你是否口是心非。目前为止,我看到过最漂亮的一条标语只有十二个字,“把路放在心上,把心放在路上”,一家高速公路企业写的。虽然从文学上来讲,这很不像真正的对偶句,甚至不能叫对联,但是这种东西如果是发自内心的,如果真的这么做,这家高速公路公司的文化就太高了。所以,企业文化不是你说的写的够漂亮,关键是你口心一致,而且企业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保持协调。
其实,中国确实有大批的企业存在严重的小聪明的文化。我参加过一个拓展培训,曾经有人头头是道地跟学员讲要把梳子卖给和尚,我一直认为这纯粹是小聪明。你可能卖出了一把“和尚梳”,唤起了他对红尘、对过去的恋情的美好回忆,你卖成了,但是能说明什么,能说明这是营销吗?只能能说明你简单的忽悠取得了一次成功,但它不是营销;就算你卖了一百把梳子给和尚,和尚拿回去,作为庙里的“香客梳”,转卖给香客,或者配着香一起卖出去,你成功了,但是它仍然不是营销,因为营销是在为顾客解决问题,和尚本来就不应该带着香和梳子去做买卖,这本身就不是和尚的价值,你把一个企业的营销引进了一个死胡同,引进了一个违背道德的方向,所以你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你也不是一个真正有良知的组织;就算你卖出了一千把“功德梳”,让所有在寺庙捐钱的人都能拿一把梳子,这仍然不是营销,你把世俗的文化引入了佛门,你离佛越来越远,你玷污了佛堂,所以你没有干好事,更不要说你这是事业。
“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只有企业里面存在人,就会有文化。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言行举止和管理风格,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只是这种文化还没有制度化。我看到一份资料。TCL的总裁李东生在讲述公司的文化风格时提起一件事,他听说下面的人找他汇报工作要先问问他的秘书,今天李总的心情怎么样?这件事对李东生的触动很大,公司倡导的文化可能比不上老总言行举止的力量,如果老总喜欢听好听的,那就逐渐会形成“报喜不报忧”文化。企业家的性格决定企业的性格,企业老板决定企业文化的方向。
一、企业文化的主要作用 一)扩大企业的辐射面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同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和交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以良好职业道德、精湛技术、优质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在联系与交往中必然给人们带来深远的影响。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留有美好的形象,是取之不尽的无形资源,将受益无穷,它能刺激客户,使其对企业产生有益的行为,使企业比较容易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从而促进企业发展。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优秀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它能使绝大多数企业员工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易于对企业各项重大决策取得共识,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优秀企业文化能培育职业道德,可促使员工在深化企业改革、利益关系调整等变动中,正确妥善处理公与私的关系,能巩固和发展团结向上、协调稳定的群体关系。优秀企业文化在企业整个实践活动中界定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激励员工自觉地按照企业总体水平、统一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强化员工的创业、敬业精神,为促进企业持续、协调、有效、和谐发展勤奋工作。三)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的崭新成果,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对原有企业管理理论的总结创新的结果,因此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现代化管理的新模式角度上思考。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经历了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这样三个阶段的管理进程。经验管理属能人模式,凭感觉、靠经验管理、靠个人的能力、素质、经验和风格在发挥着作用,结果使大部分企业长期停留在租放管理水平。科学管理属于制度模式、企业各单位职能、岗位职责、行为准则、运作程序都实现了规范化;信息传递、各项工作实现了程序化;人才、资金、物资、时间等资源的利用实现了科学化,企业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都有成套科学的、规范的制度和程序。但是,总有部分工作是制度和程序管不到的,如果太多的制度和标准让人难以掌握,就可能压制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运行效率,增大管理成本。现代管理属于文化模式,员工的工作都不靠人来监督、管制,而是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去完成工作,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企业文化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和共同奋斗的愿望,使员工忠诚于企业和企业所从事的事业,一切基础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程序都已经潜移默化为所有员工的职业习惯。企业管理者重点关注在实施战略规划、战略管理,这是每个企业管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四)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打造企业品牌的重要途径,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名片”、“无形资产”,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企业文化强大的内涵,是用之不竭的财富和智慧之源。建设企业文化,是塑造企业品牌,拴心留才、精心育才、吸引贤才、吸引客户,也是博得社会的认可的有效途径。在新的世纪,哪家企业拥有文化优势,哪家企业就拥有竞争优势。五)现代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过去,企业一般是靠物质资源来建立自身发展优势,主要以扩大企业规模和增加设备投入来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时至今日,这种发展方式不再是企业最好的发展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文化担起企业发展推动力的重任。它是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是获得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和智慧之源,未来成功与卓越的企业在于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目前,企业形象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及其所取得的成果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独立于生产经营活动之外独立进行。任何突击式的企业文化建设都可能使企业文化独立于生产经营活动之外,效果自然不会好。但是,企业文化、企业理念需要有目的的设计和引导,更需要有目的的宣传和培训。通过人为的主动提炼、设计和引导,能够使自然形成的文化理念明晰化,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深刻化,认同彻底化。因此,正确处理文化、理念的自然沉淀和人为设计的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方法中的关键问题。
同时,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操作上,应该注意三个基本要求: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应该是可以衡量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参加者应该是全员的。我们公司可以按照这三条要求为原则,搞一个“企业文化建设三步曲”。第一步、企业文化的诊断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成功的企业精神或口号,应该使员工产生积极的、具体的联想,正是这种联想,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诊断企业文化是否被员工接受和认同,企业文化是否在对员工发挥作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诊断的方法和原理是:把企业中层以上干部集中起来,把公司的理念,逐句念出来,请大家把听到理念后,所想到的能代表这种理念的人物、事件说出来或写出来。如果大部分人都能联想到代表人物或事件,且事件相对集中,就说明企业的文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是,如果大部分人不能说出或写出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就说明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没有得到员工的认同,就更谈不上对员工行为的指导作用。第二步、企业文化的提炼与设计
企业文化首先要从历史中提炼。在企业十几年的发展中,一定会沉淀一些支撑员工思想的理念和精神。这些理念和精神,包含在企业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之中,隐藏在一些关键事件之中。把隐藏在这些事件中的精神和理念提炼出来,并进行加工整理,就会发现真正支撑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精神和理念,这就是企业的精神和理念。按照这种原理,我们可以设计出提炼企业精神的方法:
首先,让企业找10位从创业到发展全过程都参加的人,让他们每一个人讲三个故事:在这几十年的创业历程中,你认为对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最受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然后让每个人再讲三个人:你认为对企业贡献最大的是谁?这个人最宝贵的精神是什么?你从他身上受到最大的启发是什么?由专人把每个人讲的故事进行记录;
其次:把重复率最高的故事整理出来,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完整的故事;
再次:找十个刚来企业一年左右的员工,最好是大中专学生,把整理好的故事讲给他们听。然后,向他们提问:这个故事你听说过没有?你听了之后,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哪个情节最感动、最难忘?这个故事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用什么词来表达你的感受?把他们的回答记录下来;
然后:把专家和有关企业领导集中封闭起来,对记录的内容进行研究、加工,从中提炼出使用率最高的代表故事精神的词。这些词经过加工,就是企业精神或企业理念;
最后:按照提炼出来的反映精神或理念的核心词,重新改编故事,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文学创作,写出集中反映核心词的企业自己的故事。假如提炼出“拼搏”一词,“拼搏”就用一个故事来诠释。当然,可能还有“创新”、“团结”等等,每一个词,都用一个甚至几个故事进行诠释。
当然,企业文化建设还要从未来出发进行设计。对行业进行分析,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对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定位,找到现状与目标的差距。进一步回答:
要想缩短差距,实现目标,企业必须具备什么精神,应该用什么理念指导自己?按照这种要求,设计出面向未来的文化理念。
把从历史中提炼的文化理念和从未来出发设计的理念结合,进行加工整理,就形成企业的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在各系统的具体表现是不同的。以核心理念为指导,设计出各系统的理念,为每一个系统的理念确定相应的典型案例、典型故事、典型人物,形成由核心理念、与核心理念相应的典型人物与事件、各系统的理念和相应的典型人物与事件构成的文化理念体系。以海尔为例。其核心精神(企业精神)为“敬业报国,追求卓越”。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在生产管理系统表现为“零缺陷,精细化“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在营销系统表现为“先卖信誉,后卖产品”,在产品开发系统表现为“客户的难题就是开发的课题”,在服务系统表现为“零距离、零抱怨、零投诉”,在市场开发系统表现为“创造需求,引导消费”、“自己做个蛋糕自己吃”„„每一个理念都有相应的典型事件与之对应。所以,海尔的企业文化建设就与生产经营活动密切联系起来了,避免了一般企业文化建设的单纯形式化。第三步、企业文化的强化与培训
首先,对全体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培训的方式首先是培训讲故事者。可以是企业领导、故事的当事人,也可以是宣传者或者专家,但是,不管是谁,必须按照事先的策划讲,要把故事中想表达的理念讲深刻、讲生动,使每一个员工,都记住、理解、并主动向新员工讲解这些理念和故事。这样,故事流传起来了,企业文化、理念、精神就活了;
其次,树立和培养典型人物。在提炼和设计出企业文化并进行宣传培训之后,有一部分人能够直接认同并接受下来,并用理念做指导,做出具体的行动。这就是企业的骨干。这时,企业把这部分骨干树立为典型,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使理念形象化,从而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同理念。具体方式是,每个月,要求每个部门都要在本部门本月发生的案例中,寻找一个最符合企业核心精神或本系统理念的案例,写成书面材料,上报企业文化管理部门;由企业文化管理部门在所有部门上报的案例中,选出一个最符合企业核心精神的案例,作为企业的典型案例;年底,在12个典型案例中,再选择一至两个最能代表企业核心理念的案例,作为全年的典型。这样,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企业积累的文化典型逐渐增多,员工对理念的理解也逐渐加深;更重要的是,各部门为了寻找出更加合适的案例,会主动按照理念的要求处理遇到的具体事件,用企业的核心理念指导自己的各项工作,从而使企业文化理念对行为的影响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活动结合为一体。
再次,以企业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为导向,制定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强制,使员工发生符合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行为,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企业理念与价值观不断得到内化。最终变成员工自己的理念与价值观。
通过“文化建设三步曲”的实施,企业就形成了“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管理环境。这种管理环境有两大作用:对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相同的员工,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对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不相同的员工,有巨大的同化作用。正是这两种作用,使得“文化建设三步曲”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企业团队文化建设
进入20世纪以来,信息和知识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组织外部环境的风云变幻和组织内部条件的日趋复杂,使团队也成为管理理论的研究热点。团队正在经营管理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并把组织文化理论向纵深推进了一大步。
一、团队的概念
团队是指为了实现某一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由一些才能互补并为共同目标而奉献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作为一个正式群体,团队与普通群体的区别:一是群体强调信息共享,团队则强调集体绩效;二是群体的作用是中性的(有时消极),而团队的作用往往是积极的;三是群体责任个体化,而团队的责任既可能是个体的,也可能是共同的;四是群体的技能是随机的或不同的,而团队的技能是相互补充的。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没有这一点,团队只是松散的个人集合。
二、团队的重要性及应具备素质团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多数企业高层都提倡团队工作,因为团队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一是创造团结精神;二是使高层管理者集中精力进行战略性思考;三是提高决策速度,团队能够促进员工参与决策过程,有助于管理人员增强组织的民主气氛,提高工人的积极性;四是团队员工组成的多元化易于产生新颖的创意;五是提高业绩,团队能够提供更好的利用雇员才能的环境,且比传统的部门结构或其他形式群体更灵活,反应更迅速。团队的素质包括品行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团队中的个体对其他合作者在素质方面的要求最重要的是:一是情商上的诚信守诺、效忠于团队。团队一般不具有正规组织中的职责、纪律规定和制约机制,但却对个体的情操、信誉要求更高,需要大家心悦诚服地遵守团队成文、不成文的约定和习惯方式。个体又依赖于团队发挥作用,甚至获得利益,所以不能不关心团队的存在状态。二是其他成员具备自己不具备、一时又难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行事方式方法,使自己在工作上得到必须的补充、帮助和支援。三是创新。创新往往具有魅力,也是团队生命力的表现,创新力是团队活力的基础,也是团队凝聚力的粘合剂,更是自己想在团队实践中获得学习、提高的机会和条件。四是勇于进取,进退得当,不争强好胜,不抢功诿过,敢于承担责任。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不仅对团队整体没有价值,对任何一个合作者都没有价值;一个不懂进退的人,很难保证在团队中调整个体行为;一个争强好胜、抢功诿过的人,势必给团队带来伤害。
三、开展企业团队文化建设的建议
1、选好优秀的团队领导。团队的领导有两类:先锋型领导和赤字型领导。前者往往会身体力行,试图通过榜样的力量灌输给团队成员同样的品质。后者强调的是领导要善于根据薄弱环节进行补差,团队欠活力,他就提供活力,团队欠控制,他就提供控制。前者强调对现有资源进行激发,后者强调为团队成员提供发挥才智的空间;前者突出领导对团队要求些什么,后者突出团队对领导要求些什么。进入20世纪以来,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知识更新的加速化倾向日益凸现,赤字型领导应当成为一种首选模式,注重去培养下属,增大和支持下属承担更为艰巨的任务。
成为赤字型领导必须会要求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进行适当的角色转换。企业的基层管理者们必须实现从传统的经营实践者角色到充满进取精神的企业家角色的转变,中层管理者们必须实现从行政管理者到支持辅导型教练角色的转变,高层管理者们则必须实现从资源分配到制度建设型角色的转变,高层管理者的主要贡献是组织提供一种视野和活力。
2、满足团队运转所必须的四个关联条件。一是团队内必须充满活力。活力可能通过员工创造性的主动发挥、员工出成就的高度热情、员工和睦相处的精神氛围体现出来。二是团队内必须有一套为达到目标而设置的控制系统。三是团队必须拥有完成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包括技术专业知识、关于运作方法的知识以及政治知识。四是团队必须要有一定的影响能力。特别是团队里要有部分不仅在团队内部有影响力,而且对团队以外的更大范围内有足够影响力的成员。
3、加大团队管理上的授权。团队工作的主旨就是委托与放权。一个普通的团队领导者必须经常性在权力下放与权力控制、指令式风格与协商式风格之间做出分析、判断、比较、抉择。以团队为基础的管理结构并不是指简单地摆脱权威体系的束缚,领导者更主要的任务是学会改变组织内权力的运用方式,改变对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