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色列的农业何以如此发达?—《以色列旅行知识必备》(二十八)
以色列的农业何以如此发达?—《以色列旅行知识必备》(二十八)2014-03-11领队整理耶路撒冷之旅
若你对以色列的农业有所了解,也许你会惊诧于他们的农业高科技。若你读了《圣经》关于以色列农业的描述,也许你会明白为什么以色列人如此敬畏耶和华上帝了。
耶和华对以色列说:
“你们必住在我所赐给你们列祖之地。你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你们的神。我必救你们脱离一切的污秽,也必命五谷丰登,不使你们遭遇饥荒。我必使树木多结果子,田地多出土产,好叫你们不再因饥荒受外邦人的讥诮。”(结36:28-30)
他们必说:“这先前为荒废之地,现在成如伊甸园,这荒废凄凉、毁坏的城邑现在坚固有人居住。那时,在你们四围其余的外邦人必知道我耶和华修造那毁坏之处,培植那荒废之地。我耶和华说过,也必成就。”(结36:35-36)今天以色列发达的农业也在神的预言当中。以色列本是世上罕见的土地贫瘠、水资源奇缺的国家,但却是世界上唯一建立在沙漠上的发达国家。今天以色列的农业不但满足了本国约95%的需求,还大量出口,这实在是令人希奇!为什么以色列的农业如此发达?先知以赛亚这样说
“因为他的神教导他务农相宜,并且指教他。”(赛28:26)
引用一位网友的描述:“到以色列的人多半会惊诧:这怎么会是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笔下‘荒凉、贫瘠和没有希望的土地’?昔日的大片沙漠早已变成瓜果飘香的沃野良田,不管城市还是乡村,到处郁郁葱葱,绿意盎然。” 但在二十世纪初期,世界各地犹太人陆续归回之前,以色列的土地都还是几近荒芜的状态。但同一片土地,只是换了居住的人,居然就有这么大的差别!„„未完待续
第二篇:以色列和荷兰农业考察报告
荷兰、捷克、土耳其农业出访报告
赴荷兰、捷克、土耳其农业访问交流团
(2015年5月14日)
2015年4月28日至5月7日,陈荣凯副省长率团赴荷兰、捷克、土耳其访问交流并洽谈合作项目。期间,会见荷兰国际花卉协会会长Jan Pennings和欧中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朱望钊,就合作在我省仙游县建设花卉种源基地和展示中心以及休闲农业基地达成协议;考察荷兰Olij Rozen公司,就花卉育种技术、花卉保鲜贮存工艺、玫瑰花种质资源等引进和制定花卉品质标准、开展花卉拍卖销售达成了合作意向;会见捷克奥洛莫茨州副州长Pavel Soltys及捷克中国-欧洲合作与发展中心董事长吴瑞珍,就充分利用奥洛莫茨州和福建商会拟各自在福州自贸区万国馆内设立的商品展销中心进一步拓展经贸合作达成共识,并就在奥洛莫茨州推广应用福建农科院中端智能温室设施发展设施农业达成初步意向;参观捷克Hana生物技术与农业研究中心科学所,并与所长Jarolav Dolezel教授等人座谈,就中方使用捷方先进设备开展研究、技术培训、人员交流以及双方合作共同申请欧盟基金开展研究等达成合作意向;参观土尔其ATAURK园艺研究中心,并与中心学术主任Jaroslav Dolezel等人座谈,双方就园艺育种、磨菇育种与栽培、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期间,还从三国引进果蔬种质资源 102份(其中:番茄39份、黄瓜20份、葫芦瓜6份、辣椒10份、南瓜11份、生菜7份、香莘6份、其他3份),采集微生物样本21份;参观考察了位于荷兰北方Overi jssel省Dewieden自然保护区内的美丽乡村建设典范—羊角村;拜访了三国当地的华人华侨社团。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三国农业概况
荷兰国土面积4.15万平方公里,人口1650万人,境内均为低洼平原,25%的土地低于海平面,60%的土地海拔不到 1米;70%的土地用于农业种养。荷兰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温暖潮湿,冬暖夏凉,年降雨量600~800mm,昼夜温差较大,地势平坦,土壤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蔬菜、花卉以及牧草的生产。该国农业生产多以家庭为主的大农场经营, 人均劳动力生产的农产品数量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人均生产谷物6809.4公斤,将近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生产蔬菜17894.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1.5倍;生产水果4386.9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7倍;生产肉类14201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2倍;生产鸡蛋304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7倍;生产牛奶5404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2倍。荷兰政府对设施农业实施宏观调控及符合国情的产业政策,采用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和在温室农业中广泛应用集成化的工业技术,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经营模式,网络化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完善的农业合作组织,国际化的市场体系等等,使之成为西方十大经济体之一,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
捷克国土面积7.89万平方公里,人口1125万人,农业用地约430万公顷,农业劳动人口比重为4.4%。捷克地势为起伏的平原、小山和低矮的山脉,气候温和,夏天凉,冬天湿冷,年降雨量500~640mm。捷克入盟后得到欧盟机构基金的支持,初级农产品生产量稳步增加,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种植业以谷类为主,多种作物并存,其中谷类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1.1%,小麦种植面积又占谷类作物种植面积的54.7%。捷克非常重视小麦育种种质资源,仅保存的小麦材料就有13万份之多,相当于我国小麦地方品种资源总和。捷克粮食生产全部实现了机械化,马铃薯和饲草生产机械化率达到了85%;疏果种植可以自动观测、自动分析,准确地进行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预测预报。捷克非常重视有机农业生产,拥有有机农场3920个,约48.3万公顷,预计2015年有机农业发展可占全部农业用地的15%。
土耳其国土面积为78.3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7634万人,耕地面积共有24.2万平方公里。农业是土耳其国民经济的核心部门之一,全国55%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工作,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20%,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25%。土耳其横跨欧亚大陆,地区之间多样化的气候使其能生产多种农产品,主要有小麦、大麦、玉米、甜菜、棉花、烟草等,畜牧业和渔业也较发达。近年来政府大力推动农业结构性转变,农业较其他领域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目前,土耳其在世界农业中排位第八, 共向17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1530多种农产品。同时,土耳其还是全球第五大蔬菜和水果生产国,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世界最主要的大麦生产国之一。巨大的农业生产规模也成就了土耳其强大的农机制造国地位,其农业机械化指标居于全球较高水平。
二、主要启示
当前,我省正大力推进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这次出国考察学习,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农业发达国家许多先进理念和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高度发达的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实施种业创新、培育优良农作物品种,是实现农业高产高效的基础和前提。荷兰是世界上四大蔬菜种子出口国之一,蔬菜良种的繁育和产业化使种子的品质和产量都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也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效益。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出口国,其良种输出占国际良种市场的60%以上,种用和商品马铃薯销往世界80多个国家;花卉品种多达上千种,花卉种苗创新更是层出不穷,确保其花卉产业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捷克现有47万份农业种质资源,这些资源分门别类保存在全国1O个研究所和大学中。除了拥有相当数量的种质资源,捷克还通过国外征集和交换,不断丰富种质资源,并且把种质资源编成数据库汇入互连网,实行资源共享。由于对丰富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在小麦和果树新品种培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捷克把种质资源视若珍宝,认为种质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四大要素(除土壤、空气和水以外)。土耳其也由于种业发达,新鲜水果的年产量超过1800万吨,一些特色水果在世界上有重要地位。1970年土耳其果汁出口约6万吨,2012年出口达10.4万吨,创汇21.4亿美元。这次,我们参观的中央园艺研究所,全所165人,拥有1000多亩实验基地,50年来培育新品种32个,其中大多是优良品种,特别是研发出的樱桃等新品种,值得在我省引进、推广。
(二)工业化的技术和设施装备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表明,先进的农业机械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手工、机具和设施而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农业生产经营中,改善农民生产方式,使其生产更具安全性和舒适性,提高土地和劳动的产出率。目前,土耳其有13家拖拉机制造商和超过1000家农业机械制造商,拖拉机总数为112.5万台,平均每1000公顷拥有拖拉机56.25台,联合收割机总数为1.4万多台,犁具102.5万铧,气动播种机2.7万多台,谷物播种机11万多台(TUIK,2012)。而荷兰工业基础雄厚,温室产业广泛采用机械技术、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现代工业技术,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施肥、用水、病虫害防治均得到最佳调控,摆脱了自然气候的影响,使农业生产完全可以按照工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和管理,其生产特定的节拍、周期和产后产品的包装、销售,与工业生产并无二致。目前,荷兰全国拥有超过1.1亿平方米的现代化温室,其释放出的惊人生产力,使荷兰蔬菜出口居世界第一,鲜花产量占全球市场的60%。
(三)“大进大出”的物流体系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荷兰农业之所以占世界农业贸易额的7.2%,成为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关键得益于其拥有健全的国际化市场体系。以花卉产业为最,年产213亿欧元的切花,129亿欧元的盆栽植物,花卉出口占国际花卉市场的40%~50%。全国有9000多户的温室大棚花卉生产农户,仅有7个花卉拍卖市场合作社,而市场占有率达95%。荷兰95.0%的花卉和80.0%以上的水果、蔬菜是通过拍卖市场分销的。以我们这次参观的阿斯米尔花卉拍卖市场为例,凡拍卖的花卉都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质量检测,随后立刻被送到冷库储藏以等待上市拍卖。为保持花卉的新鲜度,拍卖时只需把样品在拍卖市场展示,产品拍卖成交后送到市场的发货中心。发货中心设有植物检疫和海关,集装箱货车就等在海关出口处,待海关放行后立即将花卉发送到附近的谢尔波机场。拍卖市场对花卉保鲜、包装、检疫、海关、运输及结算等服务环节实现了一体化和一条龙服务的运作,这些程序都是分秒必争地进行,不仅保证了出口花卉的新鲜,还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风险,提高了效率。该市场每天处理出口花卉将近1500万枝,全年拍卖的鲜花占世界鲜花市场的30%,总价值达50亿欧元。
(四)坚实的科技教育基础是推进现代农业进步的内在动力。荷兰虽然是农业大国,但只有约30多万的人口直接从事农业。能够创造这么高的生产率,关键是荷兰有着相当发达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系统,特别是政府牵头建立完备的农业教育体系,直接面对农民开展职业教育,使农民能及时了解掌握各种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市场需求,具有很高的科学素质和商业能力。政府在11个省设立推广咨询理事会,每个省设有2至7个地区咨询中心,在这些部门中都有一批学科专家和专业推广人员从事相关科研、推广服务。同时,荷兰还高度重视农科教结合。1997年荷兰政府将农业部所属瓦格宁根农业大学和农业研究院所合并成立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和研究中心(Wageningen UR)。通过合并,形成基础研究、战略研究、应用研究统一完整的农业研究体系,实现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使得论文发表、引用率、专利申请量都有大幅的提高,还有效克服了公共研究机构普遍存在的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机构臃肿的现象。捷克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科学研究具有长远规划,不受人员调动和工作变化的影响,使得农业科技基础扎实。如捷克农作物研究所做的两个肥料试验已进行了44年之久,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试验项目不断变化,可这两个已定试验无论谁来做,都是依试验方案进行,技术资料完整,结论明确。另外已进行17年以上的轮作试验还有8个,这些连续试验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可持续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荷兰农业的特点是高度集约化,过去也大量施用肥料和农药。但是进入20世纪下半叶,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食物安全的高度关注和欧洲农业政策的变化,荷兰加强了对农用地肥料用量、牲畜排泄物数量的控制。1989年,荷兰农业部等4个部联合制定了“国家环境政策计划”,要求从结构调整、总量控制、畜粪排放处理3方面控制对环境的破坏,并且通过筹措资金和设立新的税种两个方面来保证计划的实现。这些年重点是控制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的使用,防止水体和土壤污染;加强厩肥的无害化处理,控制氨、磷的释放量;促使不宜农作的土地退耕,改作自然保护或户外娱乐活动的场所。环境政策还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主要准绳,生产者及产销各环节都要在市场上通过环境质量认定(如“生态产品”或类似的认证)显示自己的特色,以提高其产品的身价。
三、几点建议
对比世界先进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我省农业还有很大的差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借鉴荷兰等三国先进经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现阶段,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科教兴农。一是加大种业创新力度。要加大力度实施新一轮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加强新品种尤其是适合设施种养的名优种子和畜禽良种的研发、繁育与示范推广。目前,省农科院已与以色列、荷兰和台湾地区等科研力量合作建立了中以示范农场、欧中现代农业技术研发中心、海峡农研院、海峡现代农业示范园、福清高效设施农业示范样板工程、农场主学院等一批平台,为我省农业科技集成和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福建农林大学与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合作共建 “中国种苗研究院”、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合作组建 “植物基因组研究中心”。我们重点要扶持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完善这一类平台,提升农业科技集成和服务水平。同时,借鉴荷兰经验,探索研究将农林大学和省农科院合并的路子,进一步整合科研力量、形成合力,为推动种业创新和科技攻坚服务。二是积极推进设施农业升级。当前,设施农业占我省耕地的比重只有8%,其中每亩投资4万元以上的温室大棚和智能温室仅20万亩,仅占12%;工厂化栽培食用菌、生猪养殖零排放设施、智能化蛋鸡蛋鸭和水产健康养殖等设施还只在少数地方推开。因此,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升级十分紧迫。要大力支持设施农业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引进,加快设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改变目前我省设施农业在设计、制造、调控等关键环节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标准化程度低的不利局面。大力推广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无土基质栽培、物联网智能控制、生态环保养殖等现代设施技术设备,努力提升智能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三是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我省去年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仅为 41.6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与先进国家比差距更大。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机械化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大力推广农业“五新”,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特别要研发生产适合我省设施农业和山地农业所需的农机具,切实解决农机化技术在果蔬、食用菌、林竹、烟叶、茶叶、畜禽业、水产品生产加工物流方面的应用。四是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当前,重点是要实施好年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相关农业补贴政策要向职业农民倾斜。深入开展年百万农民大培训和基层农业紧缺人才培养。积极引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农民工返乡创业,在注册登记、资金扶持、信贷优惠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新生力量。
(二)加大开放合作。一是着力“引进来”。充分利用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历史机遇,努力推进我省农业对外合作上新水平。要围绕食用菌、兰科中药材生物提取、畜禽业及设施农业等工厂化生产栽培、集约化经营、高附加值的产业,以“一区两园”为主打造生成一批吸引力较强的农业招商项目,推进农业重大外资项目向“一区两园”集聚。如,荷兰国际花卉协会建立的Keukenhof花卉展示公园占地面积500亩,通过区分公园场地、制定详细周密的总体展示规划,让参展企业有序布局、实地种植花卉。公园对展示企业免收场地费,门票收入归花卉协会,整个展示期间两个月门票收入近6000万欧元,加上带动相关产业,收入可达5亿欧元。目前,荷兰国际花卉协会、欧中科技发展中心和瓦格宁根大学已联合在仙游现代农业示范区着手建设类似的花卉展示基地,建议省里予以大力扶持,让其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全省休闲农业加快发展,再上新水平。二是着力“走出去”。要鼓励我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直接参与国际资源开发或投资种植养殖项目,到国外开展加工贸易,开辟新兴市场,带动农村劳务输出、农产品以及原料、农机、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出口。目前,荷兰等欧洲国家的设施农业及花卉园艺产业虽然领先于世界,但因其设施农业投资大(每平方米温室建设成本200欧元)、运营成本高(每年每平方米120欧元)、农业工人短缺等问题,采用荷兰等国家的设施农业技术在本地生产新鲜蔬菜并不具优势,因而仍有许多蔬菜进口自其它国家,部分蔬菜价格还高于肉类。特别是当地中餐饭店和华人所需要的中国蔬菜,因本地不生产,只能靠进口,价格更高。我省中端智能温室技术比较成熟,在国际上价格优势明显。近年来,在省农科院引领下,与智能温室配套的无土栽培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等研究开发也已取得长足进展,具备成套设备、技术与劳务对外输出能力。建议省政府采取扶持政策,鼓励省农科院与欧洲有关国家福建商会或企业家联手,借“一路一带”的东风,把我省智能温室蔬菜生产技术推向欧洲(特别是东欧),实现我省设施农业“走出去”的重大突破,为我省农业技术、设备、劳力对外输出打下坚实基础。三是拓展自贸区功能。我省已在福州、平潭、厦门三地建立自由贸易区,自贸区在出口退税、进出口经营活动、通关检验手续和运输监管政策、金融外汇管理、行业准入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将成为我省参与建设“一路一带”的新载体,有助于我省全面拓展与“海丝”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目前,欧洲许多国家开始关注我省自贸区建设。这次考察,我们了解到与我省建立友好省州关系的捷克奥洛莫茨州已在我省设立贸易中心,并在福州(马尾)自贸区设立商品展销中心,捷克福建商会也在此开设了展览厅,争取发展多方位的贸易。对此,我们要用足用够用活自贸区政策,为我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提供更大便利:一方面要通过争取降低关税、增加配额、取消出口补贴、给外商以国民待遇等方式,逐步实现农产品市场全方位对外开放;另一方面,要加大我省农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争取我省农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更多的份额,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推进市场对接。一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在大宗特色农产品主产区改造建设一批产地批发市场,抓紧落实在莆田建设大型蔬果专业批发市场,在福州建设大型水产专业批发市场和花卉零售市场,在漳州建设大型农产品综合市场和花卉专业批发市场,完善武夷山、安溪、华安、福安茶叶专业批发市场,辐射全省乃至周边省市。二是培育新型流通业态。支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扩大农超对接范围,带动运销、经营、中介等产业和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的发展。健全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三是建设完善农业物联网。推广应用先进适用信息技术,推进传感技术、二维码标识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质量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开展农业物联网标准化建设工作,每年认定一批物联网农业应用省级示范点,推进智能农业、精准农业与设施农业有机结合与发展。四是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加大农产品网络营销。推进涉农信息资源整合,扩大综合服务与信息共享,实现福建“三农”服务网和12316农业服务热线应用系统省内全覆盖。
(四)发展生态农业。一是强化质量管理。要进一步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推进农资监管平台建设,实现全省涉农县(市、区)监管网络全覆盖。建立全程可追溯、信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将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列入省级规范社名录的农民合作社所生产的食用农产品纳入监管范围。在水稻、蔬菜、茶叶、水果、畜禽等优势农产品主产地建立一批定位监测点,对土壤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加强农业生产过程标准化管理,推行统一的种植(养殖)标准、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建立健全特色现代农业标准化体系,积极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加快认证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完成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保护工作。二是治理养殖污染。按照省政府去年出台养殖污染治理的“六条措施”和实施意见要求,采取超常规措施推动工作落实。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禁养区内生猪养殖场关闭拆除任务;今年底前,基本关闭拆除可养区内存栏250头以下未达标排放的生猪养殖场。同时,对上规模但未达标排放的8855家生猪养殖场(存栏716万头)进行分步改造,到2018年全省生猪养殖场全部实现达标排放。今年起,新建的生猪养殖场都必须是无害化、生态型的,特别要加大力度推广应用微生物发酵床等零排放技术,上个月财政部农业司司长来我省考察后提出要大力支持福建微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试点并要推向全国。同时,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对病死猪的管控、推进无害化处理,从根本上解决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问题。三是发展有机农业。将养猪、养鸡等畜禽排泄物加工成商品有机肥,既解决“出路”问题,又增加有机肥供应。一方面要落实已出台的鼓励商品有机肥生产与推广使用的政策,引导养殖企业将畜禽排泄物加工成商品有机肥;另一方面通过标识区别、定点销售、会员制和采取产销对接、农超对接、产地直供形式,使高品质无污染、施用有机肥的农产品与一般农产品在销售上拉开价格档次,促进农户使用有机肥。
团长:陈荣凯 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成员:刘 波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
黄华康 福建省农业厅副厅长
林旭东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农业处处长 郑回勇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干部培训中心主任 黄 圣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
第三篇:以色列节水农业
以色列:创造节水农业神话
在美丽富饶的地中海东岸,有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小国——以色列,意为“与神较力的胜利者”。该国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其中2/3是沙漠,人均耕地仅0.058公顷;全年7个月无雨,人均水资源仅为270立方米,约为我国的1/8。农业生产的基本自然条件之差,举世少见。然而,就是在这块水资源奇缺的贫瘠土地上,以色列入创造了奇迹般的现代节水农业佳绩:农业灌溉用水连续30年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产出却翻了5番,已占据了40%的欧洲瓜果、蔬菜市场,并成为仅次于荷兰的欧洲第二大花卉供应国。人们在惊叹的同时,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神奇力量帮助以色列入创造了这——奇迹呢?
民族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以色列重视国民素质的教育,现在每1万人中就有140名工程师,人均教授拥有量为世界第一。
“智慧比财富和地位更重要,学者远比富翁和国王伟大。”犹太民族的孩子从小都会接受父母灌输这样的观念。以色列第一任总理本〃古里安断言: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以色列在教育和科研方面的投入占GDP比重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农业科研研究投入每年近亿美元。犹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以色列在水科学领域创新能力的不竭源泉,使得以色列在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方面的原创性研究、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热爱农业和水利的优良传统
在长达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扰太民族是一个没有自己土地的流浪民族。在中世纪的欧洲,许多国家曾明文禁止犹
太人拥有自己的土地和从事农业。后来,得到土地的犹太人格外珍视从事农业的权利。
在以色列,热爱农业、务农光荣已成为深入人心的社会风尚。在以色列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尽管农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政府仍在各方面强调农业的重要性,支持发展农业,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以色列特有的以农为本的集体组织是基布兹(具有共产主义色彩的集体农庄)和莫沙夫(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农村公社)。从以色列建国前的定居点运动时期一直到今天,这两个组织在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犹太定居点的农民开始联合起来,筹集资金,组织水利专家研究制定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水的方案,成功地保证了水资源的相对稳定供应。从1935年开始,建造大规模的供水工程,项目的领导者列维〃埃什科尔后来成为以色列的总理。从1939年开始,就有很多关于向南部内盖夫沙漠地区供水的计划。1943年试验性的定居点陆续落户于内盖夫沙漠地区,致力于调查研究这一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可供水资源量、适宜于这一地区的作物栽培技术等。从1952年起,以色列耗资1.5亿美元,用11年时间建成了145公里长的“北水南调”输水主管道,然后再以中小口径的管道输送至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须用水泵抽到山上的居民点。现在,经历了千年荒漠的内盖夫沙漠,万余公顷的沙漠绿洲点缀其间,每公顷温室一季已可收获300万支玫瑰,1公顷温室番茄产量最高达500吨。农民收入也从每年170美元提高到了10000美元以上。在这片仅占以色列国土总面积6%的荒漠上,出口的新鲜水果、蔬菜竟占了以色列全国出口总量的一半,花卉出口也占到了12%。勤劳智慧的以色列民族在水资源农业高效利用方面品尝到了成功之果的甜美。
全民的高度水安全意识
以色列前总理列维宣称,水是以色列的生命。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在这个流域一直存在着极其严重的水资源争端。中东地区各国的用水量近年来急剧上升,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加深了这一地区国家争夺水资源的矛盾。对水资源的保护渗透到以色列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重要的国家工作行为中。水安全意识深入全民人心,“不浪费每一滴水”成为以色列家喻户晓的节水标语。
在节约用水方面,以色列人也是从细微处做起,如厕所均使用大小两重水量开关的节水型抽水马桶,限制使用对水源污染较,大且难以净化的洗涤用品。公园一般都规划在限定的区域,种植抗旱植物,并且只在夜间用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浇灌。
健全的水管理机制
1953年以色列就制定了《水法》,对水资源的拥有权、开采权和管理权做了明文法律规定,规定境内所有水资源必须专门用于满足居民生活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之后,又颁布了《水计量法》(水井控制法》 《经营许可法》等一系列法规,并予以严格执行。水管理早就走上了法规化的道路。
在管理机构方面,以色列的水管理涉及到农业部、财政部、环境部、卫生部、基础建设部、内务部、外交部、国防部、经贸部、旅游部等政府部门。各部既协同工作,又互相监督制约。其中,农业部因为涉及到农业这个用水大户,相对其他各部门对水的管理拥有最大的发言权,负责水利法规的实施等。另外设有“国家水利委员会”,负责制定全国水利政策、分配配额、用水计划与资源发展规划,以及防止污染、开发废水、研制海水淡化设备、保护土壤和排污等工作。农业部和国家水利委员会的决策都要受代表用水户利益的水
务理事会监督,对其负责。Mekorot水公司是以色列的唯一国有水公司,主要负责水资源的管理、输送、分配,其供水量约为全国总供水量的2/3。
第四篇:以色列农业概况
概述
以色列的农业是一部长期同不利条件作艰苦斗争和最大限度利用稀缺的水资源和可耕地的成功史。19世纪后期,当犹太人开始在他们的故土上重新定居时,最初的工作就是大力把荒芜的土地变成肥沃的良以色列农业现时成功的秘诀在于农民与政府资助的农业研究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他们在农业的各个领域共同合作开发和应用新方法,以及采用技术上的先进成果、新的灌溉技术和经过改进的农业机械设备。以色列1948年独立以来,耕地总面积增加了1.6倍,达到110万英亩。80年代中期以前,水浇地面积增加了7倍,达到约60万英亩。然而,由于水资源的短缺日益严重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剧,水浇地面积现在已下降到不足50万英亩。在过去的50年间,尽管农业定居点的数目从400个增加到750个,但是住在这些定居点的人口比例却从12%下降到5%以下。
今以色列通过国内生产来满足大部分食品的需要,其余部分则靠进口,主要是谷物、油菜籽、肉类、咖啡、可可和食糖,用农产品出口的收入来支付这些进口商品的费用还绰绰有以色列的农产品主要包括奶制品和家禽类,以及品种繁多的鲜花、水果和蔬菜。到了冬以色列是欧洲的温室,出口长茎玫瑰、小枝康乃馨、甜瓜、西红柿、黄瓜、胡椒、草莓、猕猴桃、芒果、鳄梨和各种柑橘。
农业生产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也从1950年的11%下降到2001年的1.5%。农业的出口比例也从占出口总额的60%下降到2.2%。尽管除了别的因素以外,由于推广新的农业耕作方法和面向出口的农业生产,使年出口额的绝对值从1950年的2,000万美元增长到1999年的7.82亿美元(虽然在2001年减少到6.3亿美元)。
农业生产现状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但由于科技兴农,使农业获得令人瞩目的发展以色列分为10个农业区,政府用价格、贷款等市场调节机制进行宏观调控,并通过低息贷款等方式支持创汇农产品,体现发展出口型农业的战略。农业部负责宏观指导、规划、市场预测、分配产额、大型基建、区域开发、提供贷款、农业科研和对外合作等。
可耕地面积为42.7万公顷。其中水浇地占48%。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柑桔、葡萄、蔬菜、和花卉,产量最多的是柑桔。以色列的自然环境差, 水源匮乏, 可耕地面积有限,以色列人通过将不毛之地改造成肥田沃土的方法,使可灌溉土地增长了8倍, 至6000万英亩, 占可耕地面积的49.5%;农业种植区已由400个增加到750个。但以色列正朝城市化发展, 农村人口已由12%下降到6%
通过兴修水利,使用先进技术,提高机械化程度,农业获得迅速发展。粮食已基本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除了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出口到欧、美市场。
2002年,谷物产量平均每公顷为3157公斤。棉花单产水平是世界最高的,2002年籽棉平均每公顷为4084公斤。水果和蔬菜单产水平,在世界也位居前列或中上等。2002年蔬菜及瓜类产量达到159万公吨,单产3万公斤/公顷。特别有些水果的品种质量很高,在世界上具有相当的竞争能力。2002年水果总产量124万吨,单产2万公斤/公顷。柑橘、葡萄、鳄梨2002年每公顷单产分别达到2.5万公斤、1.9万公斤和1.4万公斤,均名列世界前茅。
畜牧业主要饲养猪、牛、羊(绵羊与山羊)、鹅、鸭、火鸡、蛋鸡等,产品率比较高。1995年,平均每头牛的胴体重量为349公斤,2002年上升为366公斤。每头奶牛产奶率为8287公斤,分别比世界每头平均水平高出18.9%和293%。同年,肉类、鸡蛋、牛奶分别为38万吨。8.4万吨,124万吨。鸡蛋人均消费量达到400枚以上,主要畜产品均已达到世界上等水平。
种体制并存
以色列的农业组织至今有并驾齐驱的三种形式:公有制集体农庄 — 基布兹、合作社 — 莫沙夫、个体农户 — 莫沙瓦。政府对它们一视同仁。
基布兹是1909年东欧移民为了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而在加利利湖边创建的。这种模式发展迅速,以色列有270个基布兹,每个基 布兹的人数从50至2000人不等,人们在“平等、公有、自愿”的原则下,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衣、食、住、行全部包干,每户一幢小楼。随着经济的变革,基布兹也在变革,有些基布兹也发放部分生活费,经营范围也从农业扩大到工业和服务业。
莫沙夫1921年始创于杰茨雷埃勒,现有410个,另有42个具有基布兹特点。每个莫沙夫有60至100农户,各个家庭农场是独立的,房屋、田地、收入归农户所有,平时各农场相互协作,相互提供经济和社会服务,农忙时雇短工,集体合作社负责供销、教育、医疗、文化等。新建村落由农业安置规划中心和犹太人服务社共同规划,政府向他们出租土地。
莫沙瓦是个体农民组成的团体,他们就地组织自己的产品市场,进行农资交易。
基布兹、莫沙夫、莫沙瓦分别创以色列农业总产值的32%、46%和22%,三种体制各有所长,共同创以色列的高效农业。
市场竞争促使传统农业向农业产业体系转化。农户们根据规划核算成本,预测市场,签订产销合同,他们只管精心种植。种植之外的加工、采购、财政、购销等繁琐的农业服务由区域合作组织承担。农产品销售依靠专业内销、外销组织,它们是独立核算的企业。全国农产品内销组织“努瓦”有职工7000多人,负责70%以上的农产品收购、加工和批发,收取7-12%的手续费,年收入达20亿美以色列农产品出口组织于1957年成立,现有300多员工,负责2万农户的出口,收取5%手续费,年底农户参与利润分成。它在国外设办事处,推销产品,反馈市场信息。
农产品对外贸易
(一)概况
以色列在建国初期,80%的粮食靠进口, 目前已基本实现自给自足。除此以外,主要进口产品包括动植物油、糖、牲畜、肉类、水海产品、咖啡可可及木材等。粮食进口实际上靠农产品出口来支付。2000年,以进口农产品19.6亿美元,占以进口总额的6.1%,其中进口超亿美元的农产品为粮食、动植物油、糖和肉类。从整个农畜产品进出口总额来看,70年代以前,几乎年年入超。70年代后,调整了农业内部生产结构,出口逐年增多。2000年以出口农产品约9.4亿美元,占以出口总额的3.7%。主要出口产品包括棉花、种子、花卉、蔬菜和水果及其制品,其中出口超亿美元的农产品为蔬菜、水果和花卉。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以的经贸合作伙伴主要为欧美。欧盟、美国均签有自由贸易协议,加上地域因素的影响,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关系尤为密切。
水果生以色列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以色列全部农业生产的15.1%,水果出口占全部新鲜农产口出口的11.7以色列每年大约出口5.5万吨水果以色列水果生产中,柑橘是主导产品。仅柑橘生产一项就在其全部农业生产中占有6.5%的份额。出口地区主要是西日本和美国。
多种多样的气候条件以色列在水果旺季刚开始和结束时都可以采摘到水果,甚至过了旺季,也能采摘。这样,在市面上就能长期有水果可卖。
鳄以色列主要的出口水以色列是世界上鳄梨年人均消费量第二大的国家(平均每人4公斤),仅墨西哥。产量仅墨西哥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居世界第三位。由于产量丰富,85%供出口外销,其中2/3 以上法国,其余则英国、德瑞士、斯堪的那维亚半岛诸国。鳄梨是一种坚韧耐久的果树以色列本土除加利利山区和内格夫沙漠外,其他地区均可生长。鳄梨成熟后,不必及时收摘,可让其留在树上达六星期之久而不腐烂变质,因此既可不必突击雇工抢收,也无需为了争取时间必须空运国外出售,从而可以大量节省开支和运费。
以色列是世界上主要的香蕉生产国出口大量的香蕉种以色列为生产高品质的香蕉研究开发出了细胞组织培育方法,它能使无论是品质还是抗病性都是最优异的品种,准确地进行再生。
(二)农产品进口关税及非关税措施关税措施
1998年,以进口货物中仅有 11.6%需要缴纳关税,多数商品免税。需缴税的商品税率一般为 8-12%,鲜活产品及加工后食品关税较高,有的超过200%。非关税措施
1)、进口管制
以进口管制主要包括禁止进口、数量限制和进口许可证三类。
(1)禁止进口。以禁止进口有损公共道德、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产品,禁止进口未按犹太教教规制作的肉及肉产品,不允许从与以没有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进口商品。(2)数量限制。目前,以仅对一些农产品和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实行配额限制。(3)进口许可证。以对125项大类产品的进口实施许可证限制,农产品中活动物及动物产
品类受限最多。申请进口许可证的进口商必须是以公民或在以注册的公司。
2)、安全、环境、卫生、检验检疫等方面的要求
(1)以在安全、环境、消费者保护等方面对进口商品制订了一系列强制和非强制标准。其中,强制标准大多用于食品、饮料、烟草等,所有企业必须遵照执行;非强制标准则主要起指导和参考作用。对于适用强制标准的产品,进口产品与本国产品的检验程序有所不同。进口产品大多在港口接受检验,而本国产品则为市场检验。进口商若获得标准局发放的标准标志,其进口的产品可不需另行检验而直接以色列。对于未获得标准标志的进口商,其进口产品需接受类型审批及检验。
(2)卫生、检验检疫及健康规定适用于以下产品:饲料、植物及植物产品、活动物、生肉及
制品、动物产品、疫苗、血清、微生物、动物饲料和蜂蜜产品等。
进口家畜必须附有出口国官方兽医办公室签发的卫生证明,证明在发货前6个月之内该地区无传染性疾病并且该批家畜不曾染病;冷冻或冷藏肉类的卫生证书须证明该肉类可供人类食用,且在装运前一直得到正常的冷冻或冷藏;兽皮及动物的部位(皮肤、骨头、蹄、毛、毛发和刚毛)的进口也需卫生证书;所有植物繁殖原料(包括种子)和大部分植物和材料、新鲜水果、蔬菜、部分干水果、坚果和切花均需卫生证明和/或进口许可。
为保护公共及动物健康,以于1997年颁布了活牛、牛肉及其它动物源产品的进口限制措施。以根据各国的监控措施、疯牛病发病纪录等一系列指标来对各国进行分类。2000年之前,以从我国进口的上述产品不受限制,2001年3月,以宣布停止从我国进口牛肉及相关产品。其后虽经交涉,但至今我牛肉及相关产品仍无法对以(包括巴勒斯坦)出口。
3)、犹太教规的特殊要求
犹太教律法对食品有一些特别规定。如进口商想在以推销带有 Kosher(按犹太教规定制作的食品)标记的食品,必须获得由犹太教大拉比签发的证书。但获得Kosher证书手续相当繁琐,企业不但要满足犹太教中规定的从屠宰到加工的一系列要求,而且每年要请拉比赴工厂现场考察检验约一个月,企业支付所有交通、住宿及一定的检验费。获得拉比认可后,企业才可获得有效期为一年的Kosher证书,且需每年更换,成本相当高。
4)、标签和包装要求
以对商品有严格的标签及包装要求。货物标签必须打印、粘贴或以其它方式附在货物或包装之上。进口货物必须注明原产地、生产商名称和地址、进口商名称和地址、成分含量、重量及体积等。标签应使用希伯莱语,并可附英文标签(其字体不应大于希伯莱语字体)。
农业的研究与开发
农业部门几乎完全是依靠研究人员与农民之间的合作来完成农业的研究与开发的。研究的成果通过一个推广服务系统迅速传授给农民进行农田试验,生产中的问题则被直接反馈给科学家们以求解决。农业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主要是由农业部下属的农业研究组织来完成的。大以色列农业研究所都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保证同其他各国不断交流信息。
以色列的奶牛产奶量的平均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通过沃尔凯尼研究所进行科学育种和基因实验,每头奶牛的平均产奶量已从1970年的6,300升提高到目前的10,000以色列正在采集优良血统牛的精子和卵子,使其牛群能更新换代,并且让其他国家一同分享这一领域的进步成果。
以色列的农艺师们在农业生物技术、滴灌、土壤日晒和工业废水持续用于农业等方面已开创了先河。这些技术进步成果已经用于畅销的农产品—从遗传工程育种和生物杀虫剂到光降解塑料和计算机控制的灌溉/施肥系统。
由于优化利用不足的水资源,贫瘠的土地和有限的劳动以色列已开始了一场农业耕作方式的革命。对于节水技术的探索促进了计算机控制的灌溉系统的开发,其中包括使其水直接流到植物根区的滴灌方法。经过深入的研究,现在内盖夫地下巨大的半碱化水库正被开发出来用于种植各种作物,如供给欧美冬季市场的优质西红柿和各种瓜果。利用电磁处理水的研究也在产生可喜的成果,经过处理的这种水可提高牲畜的体质和作物的产量。
以色列自行设计和制造的计算机正广泛地应用于协调日常农事活动,例如,指导施肥同时监测有关的环境因素;按照经过测试的成本最低产量最高的产出比,为牲畜提供混合饲料,为家禽提供可控温度和湿度的环境。此外,还开发、制造和使用了各种创新的耕作、播种、种植、收割、采集、分类和包装设备。普遍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供了植物组织自动培育、生物杀虫剂、抗病虫害种子和生物肥料,使农业获益匪浅。
第五篇:以色列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之路
以色列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之路 及对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的启示
资源与环境学院 资管09-1班 侯珂
摘要:以色列土地贫瘠,全国近2/3的土地是沙漠,且水资源极其贫乏,以色列人均水资源约为29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占有量的1/33,属于严重缺水国。但以色列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却实现了农业的高速、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农业奇迹”。以色列的许多理念、方案和技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为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了参考的依据。为此,从高科技装备、节水滴灌技术、生态农业等方面探究了以色列农业的成功经验。通过对以色列农业水资源利用的考察,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水资源利用之路。
关键词:以色列;滴灌;水资源;启示 以色列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
1.1严格控制和管理水资源
以色列建国后,先后颁布了《水法》、《水井控制法》、《量水法》、《溪流法》等一系列法律,明确规定水资源是国民共有的财产,由国家统一控制,个人没有所有权。任何部门和个人要开发水资源,必须向水管部门申领许可证,并严格按其规定进行开发,否则水管部门有权收回许可证。农户用水也须向水管部门申领许可证,水管部门根据使用的种类和规模核定用水配额,并跟据不同的用水量实行不同的水价。用水量越大,水价越高,用水量超过配额的要受到严厉的经济处罚。
1.2兴建国家输水工程
为促进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解决南部地区农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问题以色列政府在1953~1964年共斥资1.47亿美元,修建了130公里长的输水主管道、5000公里长的输水分管道和400个扬水站,形成了几乎覆盖全国的加压式管道供水网。现在,这一供水网年输水13.53亿m,占以色列全年用水量的60%以上。
1.3 不断增建集水设施
以色列政府和国民不断建设集水设施,最大限度地收集和贮存雨季天然降水资源,用于农业生产。由于淡水资源十分珍贵,以色列尽一切可能收集雨水、地面径流和局部淡水,因地制宜地修建各类集雨蓄水设施以供直接利用,或者注入当地水库或地下含水层。从北部戈
3兰高地到南部内盖夫沙漠,全以色列分布着百万个地方集水设施,每年收集约1亿~2亿m水。
1.4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4个环节。在各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同时,占以色列耕地面积50%的旱地几乎生产了全部的谷物,普遍采用以深、松耕和秸秆覆盖为主的节水旱作技术。以色列农业灌溉主要采用压力滴灌技术。滴灌比漫灌节水1/3~1/2,使单位面积土地增产1~5倍.使水肥利用率高达90%.有效地防止土壤盐碱化和土壤板结。使用滴灌以后,以色列农业用水总量30年来一直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农业产出却翻了五番。滴灌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耕作方式.使每寸土地都渗透着高科技。以色列每开发一片土地,农业专家和农民总要先架设滴灌和喷灌设备。实施改土技术,循序渐进地扩大各种耐旱作物在沙化土地上的覆盖面。
1.5充分利用城市废水和其他水源
以色列建在工业废水和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处理和利用方面具备国际一流水平。以色列对全工业和城市所排放的废水进行排污处理,使其成为“循环水”并用于农业灌溉,称为“污
3水农作”。这不仅节约了水资源,同时也对生态环境有利。每年以色列大约将2.5亿m处理过的废水用于农业灌溉,计划到2010年,全国1/3的农业灌溉将使用“循环水”。1972年以色列政府制定了“国家污水再利用工程”计划,规定城市的污水至少应回收利用一次。目前,以色列100%的生活污水和72%的城市污水得到了回用,而污水处理后的出水46%直接回用于灌溉,其余33.3%回灌于地下,约2O%排入河道。利用处理过的污水进行灌溉,不但可以增加灌溉水源,而且能够起到防止污染、保护水源的作用,并使许多因灌溉农田而干涸的河流恢复生机。
1.6 技术创新,高效利用水资源
以色列农业科研始终围绕节水开发高产作物进行。此外,还开发了地下盐碱水、城市废水灌溉技术。全国普遍使用两档厕所水箱、节水龙头、绿化滴灌专用水管等水技术。以色列研制的防堵塑料管、接头、过滤器、控制器等都是高科技的结晶。以色列给我国的启示
中国的西北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少.季节分布不均,年平均水资源量仅占全
22国总量的5.84%。目前西北地区耕地总面积0.237亿hm,其中有效灌溉面积0.07亿hm,灌溉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29.5%,农业用水中的浪费现象相当严重。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平均仅为45%左右:农田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仅达到56%农业用水的效率不高.农田水分的利用效3率为0.60~0.75kg/m。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为0.43,农田平均灌溉定额每公顷为3344.73m,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27m。对这些灌区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技术改造,是解决西北农业用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
2.1大力应用人工降雨技术
根据对中国内地水循环的大气运动过程的研究。年平均进入中国西北上空的水汽量约有45 3000亿m,其中95%输出区外。而在区内年蒸发水量中,平均只有7%重新降水返回地面。因此可以通过人工降雨增加西北地区的水资源量。
2.2采取工程节水措施
从长江上游的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的源头河段向黄河上游调水,补充西北地区的水量,引黄灌区要重点建设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田问节水工程,推广水稻浅湿灌。黄土高原区要以雨养农大力推广陡坡退耕还林、缓坡修筑梯田、沟道打坝,以及在村边、坡头建设池塘、水窖等蓄水保土设施,并与农林水保技术相结合,提高降水的利用率。内河流域区(包括新疆、青海、内蒙古)发展节水灌溉要与保护生态相结合,大力推广喷灌、滴灌、渗灌、微喷灌及结合覆盖技术的膜上灌、膜下灌等灌溉技术。
2.3推进农业节水技术
此技术以蓄水保墒的耕作技术为主体,主要有适雨种植、作物合理布局、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栽培技术、沙砾、秸秆和地膜覆盖技术、限额灌溉和抗旱作物品种选育等措施。秸秆覆盖简单、实用、易操作,利于农民掌握。抗旱作物品种的选育节水潜力巨大,要充分利用各种抗旱作物品种的特性,寻找荒漠植物的抗旱基因,加快育种进程。
2.4注重节水管理技术的应用
其主要包括组织管理、工程管理、经济管理和用水管理。要制定节水法规,完善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落实节水管理责任制,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中国节水技术发展现状。
中国水资源空问分布很不均匀,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南北相差悬殊。据统计,1997年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平均为19.9%,而黄河流域超过5O%。海河流域接近80%.已经超过4O%的水危机标准。王西琴等在2008年以中国七大河流为例.估算了在当前水资源消耗水平下地表水资源允许开发利用率的阈值。结果表明: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的阈值分别是34%、38%、45%、36%、38%、31%、32%。与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的结果是:松花江、长江、珠江3条河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在其阈值范围之内.辽河、海河、黄河、淮河4条河流的开发利用率均超过了最大允许开发利用率。并且从二元水循环角度分析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影响因素.说明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河道生态需水、回归水及其污染物浓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中国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严重的水危机状态.水的问题到了不得不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地步。中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多数修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设施老化、功能衰退。据水利部统计.中国现有的18.3亿亩(12亩=l/15hm)耕地中,尚有9.59亿亩是没有灌溉条件的“望天田”,已建成的8.67亿亩灌溉耕地,灌溉水利用率也只有46%。这些说明,人为污染、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运行管理的缺失共同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纵观中国目前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制约中国农业高效用水的因素主要有:节水虽得到高度重视,但行业之间协调不力.缺乏整体思路;节水虽有一定科学积累.但未形成整体优势,甚至有些方面科研滞后于生产,亟待提升:管理水平落后,[1,2,3]缺乏用水标准;政策法规不健全,投资体系不完善,节水实施不力。中国未来现代水资源利用技术发展方向
根据中国农业水资源利用发展现状及其需求,建议未来中国现代农业水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4.1现代生物技术
以主要农作物和林草为重点,进行种质资源的田间或室内抗旱性的鉴定、评价,筛选抗旱节水优异资源,建立农作物抗旱节水特性鉴定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基因、基因聚合技术,建立简便、有效的抗旱节水和水分高效利用型种质改良与育种技术,创制抗旱节水型或水分高效利用型的优异育种新材料,选育抗旱节水新品种;筛选具有控制蒸腾功能的外源物质,研究作物对外源物质的生理生态响应、外源物质与养分间的复配技术;综合应用化学合成与螫合技术,研究植物蒸腾抑制剂研制适用于旱作和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具有抗旱节水、防病杀虫、高效环保等多种功能的种衣剂:研究不同区域主要农作物的水分生产函数与有限水量条件下的非充分灌溉模式:主要农作物凋亏灌溉指标体系与灌溉模式。
4.2非常规水高效安全利用技术
重点研发适合旱区应用的新型、高效工程和生物雨水集蓄形式,新型低成本、高效、绿色环保型的集雨材料。研究新型集雨设施结构形式和现场成型技术,提出雨水集蓄与高效利用工程系统设计软件。建立区域雨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和最优开发模式及智能决策系统软件。
4.3节水灌溉技术与装备构建
喷微灌产品数字化设计及快速成型平台,开发喷微灌系统设计软件,研制节能异形喷嘴喷头、轻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适用于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新型喷灌机组:研制微压超薄壁滴灌带,抗堵、耐用、价廉的微灌灌水器、自动反冲洗过滤器、精量注肥器、压力调节器、精量控制阀及微灌自动控制系统:利用纳米技术改进防渗材料性能,开发新型复合土工膜料和填缝材料;研制用于管道输水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大口径管材、管件及配套设备,开发标准化与系列化的新型金属管材及管件,加筋高密度聚乙烯PE喷灌移动支管及管件。
4.4旱作高效用水技术与新材料
建立主要农产品水分需求与水资源保障之问的关系模型和基础数据库,提比主要区域节水稳产型作物种植结构。建立与水资源相协调的适雨种植参数,提出适合区域特点的节水高效间作套种与轮作种植模式,农田蓄水保墒的少免耕技术,区域节水型农作制度优化设计软件:研究多功能行走式抗旱播种机具的结构及主要部件性能参数,研究基于机械仿生学原理的蓄水保墒耕作机具及配套设备,研究适合旱区小水源条件下应用的微型提水机具及局部灌溉系统。
4.5区域高效节水农业综合技术
研究区域作物水分信号监测技术与诊断指标体系,土墒情快速测定与预报技术。以土壤墒情预报、作物水分动态监测与作物生长信息结合为基础,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数据通讯技术,研究具有监测、传输、诊断、决策功能的作物精量控制智能化灌溉系统,研究基于网络技术与3S技术相结合的灌区动态管理信息采集、传输和分析技术,灌溉系统计算机识别
[4-14] 技术,渠系配水模拟仿真和水量流量实时调控技术。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任重道远
以色列人善于从新的提高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技术中取得效益,在获得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同时又得到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在节水、提高水利用效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正是长期与缺水抗争使以色列积累了大量高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技术和经验。作为一个大国,我国在具体情况上与以色列虽不尽相同,但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同样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以色列的许多理念、方案和技术[16,17] 值得我国学习。
参考文献: [1]吴普特,冯浩,牛文全,等.中国用水结构发展态势与节水对策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1):1-5.
[2]石玉林,卢良恕.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第4卷)[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3]王西琴,张远.中国七大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阈值[J].自然资源学报,2008,23(3):500—505.
[4]李素玲,李静,张奉营.浅谈低压管道输水与膜上灌相结合的节水灌溉技术[J].排灌机械,2005,23(4):44_45.
[5]Amin S,Sadeghi J M,Salimi M A.Economic feasibility of saving water through controlling outflow of ghanats[J].Irrigation and Drainage Systems,2004,18(2):145—154.
[6]Peny,Calvin,Stuaa.Precision pivot itrigation controls to optimize water ap·plication[J].International Water and Irrigation,2004,24(3):20-23. [7]Leib B G,Matthews G,Kroeger M.Development of an orrtime logger for irrigation systems[J].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3,62(1):67.77.
[8]Tognetti R,Palladino M,Minnocci A.The response of sugar beet to drip and low2pressure sprinkler irrigation in southern Italy [J].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3,60(2):135—155.
[9]赵清水.对微灌技术的点滴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0(1):100-101.
[10] Quanxing Zhang,John and Ken Tilt, Application of fuzzy logic in an irrigation control system [R].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technology.1996 [11]张兵,袁寿其,成立.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趋势[J].排灌机械,2003,21(2):37-41. [12]胡清,桂玉屏.采用计算机控制得农田灌溉网络系统[J].排灌机械,1999(3):47—50. [13]朱张青,曹成茂.多用途节水灌溉控制系统研制[J].电气自动化,2001(3):30—31. [14]梁爱军.植物蒸腾抑制剂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J].山西林业科技,2008(4):12—14. [15] 薛允连.以色列的节水农业[J].四川农业科技,1999(4):35.
[16] 彭世琪.国外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特点和趋势[J].中国农技推广,2001(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