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公开课教学教法指导--小学数学(远程教育)》读后感
《新课程公开课教学教法指导--小学数学(远程教育)》读后感学习《新课程公开课教学教法指导--小学数学(远程教育)》这一课程,我的感悟颇多,它不但解决了我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使我认识到公开课教学教法指导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有效教学的水平,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上公开课是每外位教师的从教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经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上好一节公开课的先决条件是: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离开了这一点,一切的做法都是空谈。教师在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上课的技巧,才能为他的课堂锦上添花。
一、备教材
一节课的教法设计是由它的教学内容所决定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偏好,选择自己最驾轻就熟,耳熟能长的课型。这样备课及上起课来都得心应手,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听众。
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千变万化,教师在处理教材时都应先了解该课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作到心中有数。然后注意在备课过程中设法由浅入深,把难点解释清楚。同时突出重点,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重点内容进行操练及运用。
二、备教法
一节课能否吸引住学生及听众,取决于它的设计是否灵活,教法是否新颖。教师应在备课时注重创新,力求上出一节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好课。
(1)善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平铺直叙的讲述剥夺了学生在通过思考后获得知识的成功感,并容易使学生失去参与的热情,课堂变得沉闷。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中善用启发式,由浅入深,层层诱引,最后让正确的答案或结论从学生的口中得出。
(2)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间的交流,发现他们的疑难困惑,及时解释清楚。同时也抓住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或事物,调动其积极性。
(3)教学环节要过渡自然。一节课总是由好几个环节构成,讲解某个知识点也要经过几个步骤。教师备课时应注意这些环节或步骤间的的自然衔接,力求做到水到渠成,不露痕迹。这样,一节课的思路就显得非常清晰,听众也就感到整节课是一个完美的整体。
三、备学生
课堂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这项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状态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及爱好,尽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近他们的生活,经常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四、备听众
公开课顾名思义便是一节供大家观摩、评论的课,有着较强的示范性及表演性。因此,它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考虑听课者的感受和评价,把他们也融入到你的课堂中
来。
五、备突发事件
在课堂当中有时会有些偶发的小事故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考虑得特别周详,尽量把这些偶发事件的发生率控制为零,或事先作好思想准备:假如事故真的发生了,如何处理?如:上课前先去检查要使用的电教设备是否已经安装或调试好,以免到上课时出差错;上课要用的图片、练习题或其它的教具有否准备就绪,并统一放好;万一时间充裕,完成了教学任务却仍未到下课时间,应临时增加哪些活动;又万一时间紧,差不多下课了还未完成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该删掉哪些环节等。有了多方面的准备就保证了你的公开课能如你所设计的步骤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收到预期的效果。在作好以上几方面的准备后,一节成功的公开课也基本准备就绪。只待上课铃声的敲响时,教师便可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地迈上讲台,去收获赞美的掌声。
第二篇:《新课程公开课教学教法指导--小学数学(远程教育)》学后感
《新课程公开课教学教法指导--小学数学(远程教育)》学后感
课程改革早在几年前就提出来了,这也是我们教育行业的一大趋势。但在实际中很效果甚微,最近时间刚刚学习了《新课程公开课教学教法指导--小学数学(远程教育)》,因此对数学的课改方向及进程又有了新的认识。本课程聘请全国知名教学专家做主讲和指导专家。课程目的是通过引领教师观摩各学科的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及教学专家的教法指导等内容,达到指导教师在新课程中用新方法进行学科教学实践的目的。它从课程改革的背景、课改的目标和思路、课改的基本原则以及课程结构、课程实施等方面来加以具体的规划,让人真正看到了课程改革清晰的脚步。
参加了众多继续教育,目前唯有这门对教学的针对性是最强的,有许多值得学习的案例,例如《质数与合数》《观察物体》《厘米的认识》《三角形边的关系》《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圆的面积》《长、正方体的认识》《吨的认识》《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亿以内数的认识》,每个案例又包括了课堂实录、教学心得和教学方法指导三部分,课程重点不仅仅是北京市优秀的小学数学公开课课堂实录,即优秀数学教师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优秀之处,课程的侧重是对这些课堂实录的评析,即由北京市知名教学专家对这些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和教学指导。不是纯粹的展示优秀的教学教法,而是对这些优秀的教学教法进行评价分析,从而给学习者除了具体方法的引导外,更多的是提供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引导,目的是避免学习者生搬硬套教学教法,而是让学习者学会和掌握教学理念与形式,从而能够形成自己的教学教法。
通过本次的学习,也发现了自身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过去在备课时,往往首先考虑教师怎样教,特别是有人听课时,首先考虑的是怎样把听课者的眼球吸引到老师这里来,怎样把老师的看家本领在一节课上都展示一下,教师的主角意识浓厚,表演欲望太过强烈。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忽视了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由于课前忽视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所设定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教学起点有时不相吻合,等到上课时,好多东西都是学生早已知道的,所以课上显得老师非常紧张、被动,很难看道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很难看到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另外,我以前讲公开课总是忠实地执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还美其名曰“尊重课本”。即使发现教材的内容有不合理的地方,也不敢随便处理。好多教师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传声筒,他们视教材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无遗漏、毫不越位地传授教材内容视为课堂教学目的,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
经过本次的学习,可谓收获非浅,感谢老师们开设这门课程。
第三篇:高一数学新课程教学公开课教案
高一数学新课程教学公开课教案
课题:2.3 幂函数
时间:2009.2.18周三上午第二节
地点:多媒体6
课题级别:校级
听课对象:数学组全体成员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幂函数的概念,会画幂函数yx、yxyx、yx、yx、23112的图象;结合这几个幂函数的图象,理解幂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和性质;
2、通过观察,总结幂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概括抽象和识图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幂函数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常见幂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三、教学难点
幂函数的单调性及比较两个幂值的大小。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法。
五、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几个具体问题,分析归纳这些问题中的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问题1:如果张红购买了每千克1元的蔬菜千克,那么她需要支付P元,这里P是的函数;
问题2: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a,那么正方形的面积Sa2,这里S是a的函数;
问题3:如果立方体的边长为a,那么立方体的体积Va3,这里V是
a的函数;
问题4:如果一个正方形场地的面积为S,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aS,这里a是S的函数;
2问题5:如果某人ts内骑车行进了1km,那么他骑车的平均速度
vt1km/s,这里v是t的函数。
结论:这几个函数解析式的共同特征是:解析式的右边都是指数式(幂的形式),且底数都是变量。
(二)讲授新课
1、幂函数的概念
(1)提问:如果设自变量为x,函数值为y,则得到函数分别是什么?它们的一般式是什么?
即:yx、yx、yx、yx、yx 它们的一般式为:yx
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yx叫做幂函数,其中x为自变量,是常数。
(2)合作探究:幂函数与指数函数有什么区别? 结论:从它们的解析式来看有如下区别: 幂函数——底数是自变量、指数是常数。指数函数——指数是自变量、底数是常数。
2、几个常见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请同学们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幂函数yx、yx2、yx3、(可借助计算机《几何画板》软件,演示它们的图yx、yx的图象。象)
1231
2(2)合作探究:观察函数yx、yx、yx、yx、yx的图象,将发现的结论填入课本P86中的表格内。
23
2(3)合作探究:
①根据上表内容并结合图象,试总结函数yx、yx2、yx
1、yx3、yx的共同性质;
②yx1在区间(,0)和区间(0,)上是减函数,能否说函数yx
1在定义域内是减函数?
③幂函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有何特征?(见《精析精练》中p73)
3、例题讲解
例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幂函数?、yx5
1、y3x、y3x2 x
2yx0、yx
1、y
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并指出其奇偶性、单调性。(1)yx(2)yx(3)yx2 例3:证明幂函数f(x)[0,)上是增函数 例4: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1.5、1.7、1;
102
233、()、1.13(2)(7
32534
(3)3.8、3.9、(1.8)
4、练习与思考
(1)设函数f(x)(m1)xm4,当m=________时,f(x)为幂函数。(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并判定其奇偶性和单调性。
23253
5yx、yx、yx、yx、yx、yx、yx(3)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①3和3.1②8和()8
9
5252
402
133
4
3
223
222
5333
③()和()④、3.8和(1.9)5⑤31.4和51.536
(三)课堂小结
1、幂函数的概念以及它和指数函数表达式的区别;
2、常见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幂值的大小比较方法。
(四)布置作业
课本P87习题2.3:1、2、3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法探讨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法探讨
新课改要求在数学课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结论、自己探索创造。当然,这里的放手决不是放任自流,否则,学生得到的将是一些肤浅的、支离破碎的知识,我在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放手的同时,多在“导”字上下功夫,讲究“导”的艺术,教师“导”得好,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驾驭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添活力。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提高探索知识的能力,这是我时时思考于心的大问题。我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每节课都是我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自做课本上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价,个别不会做的由老师指导。通过几年的教学,我认为教学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改革,在以前的教学中,基本采用满堂灌的方法,不管学生听不听得懂,反正我讲了,学生就该仔细听,课上作笔记,课后大量作业做巩固。但是,我发现有学生根本听不懂,课下只能抄作业,结果学生疲劳厌学,老师疲劳厌教。我在课堂教学中,思想观念做了大胆创新。从上课到下课,学的全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学习,教师由教授者变为组织者、指导者。
学生自学更能提高教学效率。过去我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可是我没想到,这样做会使学生养成不动脑筋的习惯,只限于被动地听课,而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都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够解决的,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的再回头看书,最后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题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学会了,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
学生在课堂上自学好比是在高速公路上跑的汽车,而教师好比是桥,引导学生走上高速路,不要走岔路。老师转变为学生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与旧知识紧密相关,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自学这些知识,比如我在让学生学习“同类项的合并”一节内容时,我大胆让学生去自学,只需在新知识的生长点给予关键性的点拨。我在黑板上设计了这样的加法题(1)3+4=?(2)3只羊+4只羊=?
(3)3只羊+4匹马=? 通过学生自学看书,类比知识,很快解决(1)和(2),但(3)却得不到答案,顿时课堂讨论气氛热烈起来,最后老师指点(3)题为什么不能作相加运算,只是单位不同,从而类比,不是同类项不能相加(减),也得到在同类项合并时,哪些在变,哪些没有变化,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同类项合并的内涵。这样在没有精心的讲解,在看似不经意的一点一拨中把学生导入了新知识的学习中。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上好一堂数学课的关键所在。而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的解决,启迪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要完成知识的传播,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教学过程的关键是老师的教学设计,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如何成功教学一堂数学课,优化认知结构,问题设计,教学设错,例习题教学,教学指导和课堂氛围是我在在教学中实施的又一方法。
优化认知结构: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并指引一个正确的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对已有认知结构进行同化,重组, 改造 ,构建的过程,只有注重知识结构的集约化处理, 加强知识结构的优化教学, 才能引发学生从因果关系,类属关系,部份与整体关系,作用与效应关系等方面进行联想,并融合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根据新旧知识间的不同关系,用演绎 ,归纳,类比的推理方法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问题设计: 贴近生活的初始问题是数学教学活动的起点,从本质上说数学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思想,思维方式与方法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工具,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促进学生逐步学会探索和掌握新知识所必需的科学方法。因此,我认为上好一堂数学课应当实现“数学化”,“再创造” , 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沿着数学发现的活动轨迹,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问题,从特
殊到一般原则逐步通过学生自已的发现去学习数学,并把得到的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去, 比如在正负数知识的教学中可以引入这样的实际例子:有一个人从市场用60元钱买回一只羊,接着又以70元钱卖给别人,然后又以80元钱买回来,最后再以90元钱卖给别人,试问此人在这次买卖中是赔还是赚?赔多少还是赚多少?通过这样有趣问题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正负数的本质特点:-60+70-80+90=20。通过这样的教学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教学设错: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根于错,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设置错误”能使学生及时地发现错误,在此纠正错误中,透过表面现象, 抓住问题的本质, 全方位、全角度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 抓住学生的原有的认识和新授知识的矛盾及知识能力不足产生的障碍,并以此“设错”,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构造“桥梁”。教育心理研究表明:思维的动力来源于学生认知结构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不协调,学生思维是否活跃主要取决于我们有没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中可这样设计一道数学题:甲乙两人从相距28公里的A地出发,甲以15公里/小时的速度骑自行车先走一小时,乙以30公里/时的速度开汽车追赶甲,试问,甲何时才能被乙追上?解得乙开车1小时才能追上甲。看起来这一答案具有意义,但仔细分析题意这又是不可能的,因为乙开车一小时虽然可行30公里,但AB两地才相距28公里,我实际上只行进了14/15小时,而甲先走1小时我共用了28/15小时,因此在AB两地间,乙不可能追上甲,而只能是甲在B地等候乙,因此本题答案是甲不可能被乙追上。这样”设错"犹如一石投入学生的脑海,必会激起思维的浪花,激起智慧的涟漪,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求新知识的愿望和动力。
例题、习题的教学: 课本的例题、习题一般是直截了当地给出结论,如果例题本身提出的问题是具体而明确的,老师不应以得到例题有解答为满足,而应进一步加以探索,挖掘其中蕴含着的值得深思的问题,通过适当变换或改变条件与结论,或改变图形位置,或引申拓宽。让学生去探究,去猜想,使学生在原题基础上产生联想,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指导及课堂氛围: 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其区别于其我学科的特点,因此教师还须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作具体的指导,如学生学好数学语言、会读数学课本、掌握数学概念、用活数学公式、掌握数学解题基本技巧以及如何进行数学复习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还要从思想品德、学习精神、人格力量等方面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还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这样学生才能“善学”、“乐学”、“会学”,反之学生会视学习为苦差,甚至产生消极、对立的情绪。在课堂上教师要从暴露思维过程中启示导学,归纳引导记忆,促进导学外,还要对某型问题精讲精练,举一反三,旁征博引,适当拓宽深化,在课后要细致批阅,指点学生,热情辅导,分析学法,重视拓宽,发展学法。
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除了做好以上环节外还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要做到趣味性,娱乐性融为一体,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要让学生能体验到参与教学活动的乐趣,这样的教学一定是学生所喜欢的,因而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数学,主动学数学,当然这样的教学设计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悉心捕捉所学知识的各种信息,并加以艺术化,突出核心知识,展开联想,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思维能力。通过以上环节教学与辅导的精心设计与安排,恰当合理利用一节课的有效时间。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一定能得到最大化的提高。从而达到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在后来的教学中我还采取让学生当老师上讲台给其他学生讲解他自学课本的内容,老师当学生在下面提问,通过讨论、启发、点拨,一堂数学课不但显得生动活泼,而且教学效果好,把学生全都带动起来了。这样的教学,学生更是争先恐后,积极性相当高,让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正是老师所期望的。教师究竟如何教学生,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或许我的教学法与新课程改革正不谋而合。
第五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读后感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读后感
五塔小学:潘心诚
寒假中,我认真读了新课标《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绪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三个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实现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实施?读了这本书后深受启发,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重视兴趣、重视应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法宝近四十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使我感觉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不如语文课生动、有趣。这让我感到很苦恼。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一书中,讲到了“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兴趣、应用和过程”,我认为这正是当前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重视兴趣、重视应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法宝。重视兴趣,要求我们每节课的导入要生动,教师的思维角度要新,知识面要宽,课堂教学形式要形成自己的结构特色、语言特色、人格魅力,要重视数学的美感、灵感、直觉激发。比如,低年级的数学课,要多给学生创设游戏的情景,游戏活动符合低年级孩子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既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从中发现了新的知识。重视应用,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原型,并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对其他学科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求解决的策略,通过运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重视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过程”领悟知识的逻辑关系,体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二.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时,我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事例:妈妈在街上买了一个西瓜,姐姐吃了整个西瓜的四分之一,弟弟吃了西瓜的五分之一,还剩下几分之几?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没有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是不行的。同时,紧密结合我们的研究课题《数学课中小学生提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三.让学生体验学习中的成功。一个人的十个手指还不一样长呢,更何况来自不同家庭的几十个学生,他们之间必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此,我们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比如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不同层次,好、中、差学生都要考虑到,好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中下等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每次回答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保持,学习才会不断取得进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四、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感到学习就是生活 教材是知识与思维的载体,它蕴含着大量可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素材,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好好把握并灵活运用它,这样才能使“减负”落到实处,才能使数学教学变成培养创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