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教法学习总结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教法学习总结
宜章县沙坪中学 蒋志林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初中化学教师新课程教学教法研修班”的培训,感受深刻,学习收获很大。在学习过程中,我按照学习流程和要求,全程参与专题内容的学习,细心做好学习笔记,认真的按时的完成作业,并及时与其他学员交流,借鉴他们的长处,以便运用于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与他们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用心记下一些的学习感受。
通过这次的培训,感受到了知名的教授、专家的授课,使我耳目一新。也使我明白了以前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够跟得上现在学生的需求,想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转化教师的教育理念:
一、正确的教学观念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一定的教学观念会导致与之相应的、并受其指导和调控的课堂教学行为。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首先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应要有强烈的效率意识和时间观念,教师应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钻研业务、精心备课、因材施教、开拓创新等一系列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要理解学生,正确看待学生。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因此,学生观的正确与否,成为师生活动能否协调高效进行的首要问题。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就是要弘扬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是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最终体现者,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努力。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一定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学生才能学习得主动,积极思维,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学问”:有学必有问,问来自疑。检验学生上课是否在积思考的方式之一就是看学生能否就教师所讲内容提出问题。要让学生产生臵疑,首先是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毕竞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是运用巧妙的提问,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探讨与追求的热情。第三,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产生疑问,在解疑中获得知识和自信。
三、互动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能是教师在台上讲独角戏而学生在台下无动于衷。在一定条件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不只是单方面取决于教师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努力程度,而是最主要地依赖于教师智慧特征和努力程度所造成的教学双方相互作用、相互适应,以及有机统一的状况;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洞察和有效利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实现教学主体的有效互动。就要实现并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既要考虑知识本身的“可接受性’和“应接受性”。也要考虑学生是否“乐于接受”和“能够接受”。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情感需求和非认知的心理状况。
四、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实验资料表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1.0%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40.0%是通过听觉,83.0%是通过视觉。因此,在化学理论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形声性好的特点,从而加快学生对认知内容的理解及消化,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与理解深度。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感受到新课程改革钻研路的艰难,要学习的路还很长,但我对教育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将这一次学习收获结合化学教学工作特点,重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争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为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努力工作。
第二篇:《初中化学新课程学生学习》学习总结
《初中化学新课程学生学习》学习总结
我以学生化学实验 的开展为例来谈谈初中化学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评价
一、学生实验 的开展现状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化学实验并未发挥出它的重要作用。发人深省的是一些学生对实验结果是对答如流,实验操作能力却差强人意,对实验设计、方法、步骤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学生实验评价标准的制订
评价标准包含以下五个维度,多个细目:
1、公民素养:诚实守信,注重修养,举止文明,2、学习能力:态度与习惯,过程与方法,实践与创新
3、交流与合作:团队精神,交流与沟通
4、运动与健康:习惯与技能,身心健康状况,健康生活方式
5、审美与表现:审美情趣,艺术表现
针对学生实验的学习行为评价,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这三个维度,都有充分的体现,实际上也是一个评价累积的过程,评价的最终结果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联合起来,使评价方案具有了特殊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三、学生实验的评价方式:
1、评价的体系
各班以化学科代表为核心,按照自愿的原则,将全班同学分组,每组人数3—5人,组长负责制,层层管理,层层负责,使实验、调查都得以落实。
分组的标准是:
(1)关系互补:
不仅要男生女生搭配,还要私下关系好,避免矛盾,体验愉悦。
(2)成绩互补:
主要体现在对实验原理的把握上,如果不能使实验走到正确的方向上,很难保证实验的成功。
(3)能力互补:
有的同学实验操作规范;有的同学语言表达严谨;有的同学善于提出问题;有的同学实验方案设计合理;有的同学进步突出,他们在一起有很好的帮带关系,使学生的胆量、阅历都有所增加。
过程评价即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水平,能真实反映出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判断和描述能力及对实验结果分析归纳能力;结果测评最强调的是“完成”,不直接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只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对学生实验进行评价,不能如实反映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评价的流程
(1)课堂中可做演示实验,得到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2)实验课堂中担任实验小组长,体验管理的乐趣;
(3)可自由到实验室做探究实验(每周1次,可多人次);
(4)单元考试可获得免试资格,无比光荣。
3、评价的特点
(1)实践性(2)开放性(3)主动性(4)过程性(5)研究性
第三篇:初中政治新课程教学教法培训总结
初中政治新课程教学教法培训总结
北代中学贾希淼
为期一周的培训转瞬即逝,时间虽短,但我在感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收获,收获着这来之不易的每一天。每一位专家、教授的发言如此精彩,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使我们每一个学员收获很大、受益非浅。他们带着经验和方法跟我们一起来到课堂帮我们研究如何搞好初中政治的教与学,帮我们解决了许多困惑和困难,我们也即将在专家们的理论引领下带着反思与反思后的策略回到教学岗位,走向实践。在精英与精英、经验与经验、智慧与智慧的交流和碰撞中,我们不仅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营养,更多了一份压力与激励,多了一份鞭策与自省。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教学中我们知道的太少了,给学生的太少了,以前我总觉得自己付出的很多得到的甚少,现在觉得我们错了而且是大大的错了,一个人只有放开眼界去交流沟通才能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然后知不足。
这次培训对我来说,第一大收获就是很荣幸听了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张红老师的《幸福教师的追求》,以前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很不幸或者是悲惨的,可现在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初中政治教师很幸福,那么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好教师、合格的政治老师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会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可是在这个孩子心中,一个好老师应该是把太阳挂在脑门上,给每个孩子都能带来灿烂阳光的;老师的眼睛应该永远都是两个弯弯的月牙,笑起来嘴角一直要咧到耳朵根儿……;老师所给与孩子的知识要像蛋糕塔那样美味诱惑而
又多层,老师的手上有一杆天平无论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永远都是平等的。老师的心胸要宽阔的能包容大海与蓝天……孩子的愿望单纯而美
好,而作为一个老师我也在心里反思着我是不是真正做到了这个孩子
心目中的好老师呢。很惭愧,答案是否定的。作为普通人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有着各种情绪,可是站在讲台上面对孩子我们就只有一个身份
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我们不能让情绪左右我们教学的热情,更不能把孩子学不会归结为孩子自身资质的愚钝,而丧失信心与耐
心。
第二大收获就是学到了好多先进、新鲜教学方法。通过专家教
师的精心讲解,让我了解了如何较好的进行政治的课堂教学,我们的教学法让学生有较沉重的压力,而不会感到学习的快乐,事实上每一
项能力的教学都可以教得非常有趣。优秀教师的做法让我很受启发。
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不愿开口说是因为没有安全的语言环境。教师经
常当众打断学生的发言,让学生觉得很尴尬,长此以往,学生就不愿
当众交流了。因而,要提高学生的能力,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语言环境。在安全的语言环境,教师注重交流的内容。利用自我纠
错能力,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就能提高能力了。只有在不断的交流中,学生的能力才会不断的提高。还有就是给学生作文打分的那个案例,95-20-15=60,这对我触动很深,以后我也要逐渐运用到我的政治教
学中去。这只是其中的几个小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
西,搬到我们的课堂中非常适用,我觉得教学效果肯定不一般,其他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三大收获就是孩子们现在上学太不容易了,不能把孩子学不会
归结为孩子自身资质的愚钝、笨,是我们没有把孩子教好教会,是我们自己的方法方式不对,是我们自己没有帮助孩子找到那条正确的路
子,而且把这条路指给他们让他们走下去,是我们自己没有能耐、没
有能力、没有方法,和孩子有什么关系呢?以后我再也不抱怨孩子们
了,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吧。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非常感谢领导能给我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会加倍努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尽早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2012年8月24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法交流演讲稿
初中化学教法交流演讲稿
——吴文友
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
我非常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对于我们刚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说,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今天我带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来与大家交流,希望老师们多多指教。
首先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这两年来化学教学中取得一定效果的教学方法。
一、多开展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都喜欢做实验,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开展分组实验外,尽量让演示实验也变成“分组实验”。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临近观察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分组讨论教学,心理学上说过:人能集中精力听别人讲话时间最多在10——20分钟,因此不难理解学生上课会偷偷说话,做小动作。如果我们开展分组讨论教学,给学生讨论的话题,学生有“机会”说话。
三、“三想学生”
1、想学生之所想
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这是教师应时刻关心的问题。他们未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要洞察其心理,及时探测和巧妙地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如在讲CO的性质时,播放CO还原氧化铜实验的Flash动画,同学们看到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石灰水变浑。同学们联想到H2也有类似现象,教师随即令学生写出有关方程式,并顺着思路和同学们一起思考:能使氧化铜还原的是否一定是H2?怎样确证无色气体是H2?怎样确证无色气体是CO?通过共同思考,结论很快得出,对CO性质的认识就深刻了。
2、想学生之所难。有些教学内容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说清楚,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接受这一知识,学习这一内容就有相当大的困难。教师要深入学生角色,成为学生的化身,体察他们的困难,然后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例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时,提出假设,在教师眼里,不就是反应前参加反应的总质量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三种假设吗?可学生一下子很难回答这一问题。但我们设置了几个实际生活中例子如:教师拿起两支粉笔,一支放左手,一支放在右手,问:“同学们说哪支粉笔重?”有同学会说右手粉笔重,也有同学说左手粉笔重,还有同学会说两只同样重,等等,与同学们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就会想到对一个事物判断有肯定、否定、可能,还有大于、等于、小于等情况,学生很快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我们教师应时刻以学生的状态和能力水平,设置教学过程,和学生一起探讨,帮助他们化难为易,提高他们的能力。
3、想学生之所忘。有人说化学知识一学就懂,一丢就忘。化学学科确有许多内容要强化记忆。比较成熟的教师常有这样一种心理体验,即在用到某一知识点时,忽然间明明熟悉的知识好象变得模糊起来,此时教师则马上意识到学生对这一知识也容易遗忘,这也从尊重学生角度思考。遇有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以学生身份出现,和他们一起回忆、识记、联想、推导、验证,一起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从而战胜遗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其次我谈谈我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困惑。
一、实验教学是非常有效果的教学方法,但所需时间太多,我们教学进度有要求,怎么处理这矛盾?
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怎样开展探究式教学? 谢谢大家,请多多指教。
第五篇: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教学体会
九年级化学新课改教学体会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或者说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者。因此,新一轮的课改就更明确更有力地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就要放弃以前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用新的观念和新的思维对新课改和新教材进行分析和研究,用最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我们的教学。
下面是本人对初中化学课改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总结: 首先,转变了教育观念。
学校是学生发展、生活、学习的最佳环境。课堂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角色。传统的教师角色是:管理者、讲授者、解释者、评判者,现应转变为组织者、指挥者、咨询者、服务者、合作者、协调者、促进者。教师角色转变不是减轻而是加重教师的负担,责任是:研究教材与学生生活、学生发展三者关系,全面把握学生在学习时随时产生的需要和心理变化。教师的言、行、举、止反映教师的教育思想。例如:教师课堂上常说的语言:“你给我读”“希望同学配合”其表现是学生为教师学生服务,而不是教师为学生服务。教育是社会性的问题,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还应该对学生和家长做好宣传工作,转变唯升学为目的。争取让学生学到真正对自己有帮助有充实感的知识。因此,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除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外,还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用教材、备学生。
新课改与新教材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显然改革是看到了问题,初衷都是想更好,更好意味着更大的努力,这也为教师的创新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教学开始出现实质性的变化。使用新教材后,教师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教师逐渐开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的备课更注重“备学生”。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挖掘课程资源,千方百计组织好探究性活动,全程性地、多方面地评价学生,所有这些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转变了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我们从化学实验教科书中也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从教科书随地可看到“活动与探究”的字样,给出活动形式,探究的问题。探究的问题可来自三方面:社会实践、学生生活、教材。问题的提出,倡导学生提出,制订探究问题的方案:学生制订、教师制订、师生一起制订。探究形式:讨论、调查、查资料、实验、交流、思想归纳、应用。
与学生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成为我的主要教学方式,在这种有活力、愉快的氛围中,学生不论是在知识的记忆方面还是在理论的运用方面,都比原来提高了效率。例如:在学习第八单元第一节内容时,主要采用的是互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联系生活实际,举出许多有趣的例子。有的学生说在青铜时代,人们使用的工具、武器、生活用具都是用青铜制造的,因为青铜有耐腐蚀的性质。还有同学说在八九千年前就发现了金,因为它在自然界中是以纯金形式存在,那灿烂的金光容易被人发觉,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金属,这也说明金元素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常温下以单质形式存在。诸如此类的讨论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将知识掌握了。
我还注重学生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课后小结,传统的做法是“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而我现在的问法是“本课研究什么内容?从这些知识中你想到了什么?”“运用这些知识你想做点什么?”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感兴趣,学生会信口开河地说一通,因为课堂时间比较少,学生很难做出让人满意的回答,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提问还是很有价值的,很科学的。它是引导学生知识迁移,让学生展开联想,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给学生留下今后乃至一生都想来回答的问题。智慧的火花往往是在相互碰撞中产生的,这也许是学生通向成功道路的关键一环。
2012年元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