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企业创新能力现状分析(范文)

时间:2019-05-12 11:5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市企业创新能力现状分析(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市企业创新能力现状分析(范文)》。

第一篇:北京市企业创新能力现状分析(范文)

北京市企业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内容提要:在全市科技实力保持较高水平的背景下,企业创新能力如何受到关注。本报告利用北京市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资料,对全市企业创新现状进行描述,对问题成因及未来发展进行思考。数据显示:近年来企业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但仍存在明显不足,与发达国家和重点省份相比仍有差距。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十二五”期间,要依靠创新,发挥高端引领作用,增强行业发展后劲,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标志着我们进入了以依靠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我市科技资源丰厚,整体科技实力全国居首,已形成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相结合的研发活动格局。近年来科技创新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其创新能力如何,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发挥更大作用,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全市企业研发所占份额及创新特点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市企业创新能力有所提高,研发投入有所加大,产出质量有所上升,创新意识有所增强。

(一)企业研发所占份额

我市企业研发份额占近四成。第二次全国R&D(研究与试验发展)资源清查结果显示:2009年,全市R&D经费支出668.6亿元,其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8.1%、10.5%和39.3%。

全国企业研发份额逾七成。全国R&D经费结构与我市大不相同,2009年全国企业比重高达73.3%(详见图1),占有绝对主体地位。

图1: 2009年全国及北京市R&D经费构成对比情况

与2000年第一次全国R&D资源清查相比,我市企业研发份额提高了8.2个百分点,但仍大大低于全国比重。一方面表明,全市科技实力的提高是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共同作用的结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集中的优势明显;另一方面表明,我市企业创新仍有较大

提升空间。

(二)企业创新特点

1.企业研发投入集中在制造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研发投入强度为1%2009年在企业R&D经费总量中,工业占43.3%,其中制造业占41.2%;建筑业占8.7%;第三产业占47.8%,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30.1%,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占12.2%。

企业R&D投入强度(R&D经费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反映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2009年我市企业R&D投入强度为1%。其中,制造业为1.15%,建筑业为0.68%,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2.7%,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占15.6%。

2.企业研发队伍壮大,研发活动侧重实际应用

R&D人员是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主体。2009年企业R&D人员11.1万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37.7%。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 8.7万人年,是2000年的3.2倍,其中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学位)的研究人员占37.2%。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属于科学研究范畴,试验发展代表科学研究的应用能力。2009年企业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320人年,占0.37%;应用研究人员2215人年,占2.55%;试验发展人员84185人年,占97.08%,表明企业研发活动更侧重实际应用。

3.企业研发活动自主意识增强,节能、环保项目受到关注

研发活动自主意识增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从资金来源看,企业资金比重增大,2009年占80.8%,比2000年提高49.7个百分点;政府资金占8.1%;国外资金占9.5%。二是从项目来源看,本单位自选科技项目占较大比重,R&D项目经费比重达54.4%;来自国外的科技项目经费占18.5%;国家科技项目占11.5%;其他单位委托科技项目占10.2%。

节能、环保项目也占一定份额。按社会经济目标分,传统项目占较大比重,工商业发展项目经费占42.7%;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项目占37%;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和农村规划项目占

8.9%。新兴项目也占一定份额,如能源生产、分配和合理利用项目占8%;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及污染防治项目占1.3%。

4.企业研发成果质量提高,内资企业担当重任

专利反映企业自主研发能力。2009年企业专利申请数达到12719件,是2000年的8.9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比重上升,由2000年的34.2%上升至2009年的60.3%。

内资企业占2/3强。从内资企业相关指标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份额看,2009年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为3616件,占70%;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数为283项,占87.1%。

二、与国内外比较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尽管全市企业研发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和全国重点省份相比,创新能力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高端产业、高端区域看,创新引领作用不突出

1.高技术制造业R&D投入强度仅处于全国平均水平

高技术产业是全市企业开展R&D活动最为活跃的领域,2009年,其R&D经费支出占全市企业的26.6%,R&D投入强度为1.82%,仅比全市企业高0.8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研发投入的优势不显著,2009年其R&D投入强度为1.51%,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比浙江、广东分别低0.91个和0.27个百分点(详见图2)。

图2:2009年全国及重点省市高技术制造业R&D投入强度对比情况(%)

2.中关村示范区研发现状与硅谷相比仍有差距

一是中关村企业R&D投入强度不高。2009年其R&D投入强度为1.9%,其中电子与信息领域为2.4%,生物工程和新医药领域为2.2%,虽高于全市企业平均水平,但和硅谷2003年12%的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二是中关村企业国际品牌不多,目前仅拥有联想、百度2家国际知名企业。而硅谷拥有如惠普、苹果、思科、英特尔、甲骨文、谷歌等多家享誉全球的著名企业,在当地起到了重要的创新支撑带动作用。

(二)从重点行业看,创新水平不够高

工业企业是全市企业创新的核心力量,2009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国的比重仅为3%,比津、沪两市分别低0.27个和3.25个百分点,研发投入的不足一定程度影响了各行业的创新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

1.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行业创新处于产业链低端

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情况看,支柱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2009年,带动工业增加值增长的第一大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R&D投入强度仅为0.94%,而2007年美国相关行业为8.5%。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每百家企业拥有发明专利86.4件,低于全市企业平均水平(112.7件)。表明该行业仍处于组装加工阶段,缺乏核心技术,发展后劲不足。

从创新产出绩效看,支柱行业创新技术含量较低。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6.1%,比全市工业企业低7.6个百分点。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汽车制造业这一比重仅为15.1%,明显低于其他支柱行业(详见表1)。多数企业依靠引进的制造工艺和装备技术进行加工生产,缺乏对现代制造技术和生产线的掌控能力。

2.高耗能行业创新动力不足

从R&D投入强度看,高耗能行业的研发状况不活跃。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以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一比例仅为0.13%和0.69%。优势产业对这些行业的创新带动能力不强,企业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减少资源消耗的能力亟待提高。

(三)从重点企业看,核心竞争力不够强

1.百强企业创新活力不足

全市百强企业,指全市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100的工业企业和排名前100的非工业企业。从R&D(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覆盖面看,2009年我市工业百强企业和非工业百强企业中,开展R&D活动的企业分别仅占57%和39%,表明半数百强企业未开展研发活动。

2.百强企业创新能力处于较低水平

企业R&D投入强度是判断企业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准。2009年,工业百强企业和非工业百强企业的R&D投入强度分别为0.6%和0.5%,分别比全市工业和非工业企业平均水平低0.35个和0.55个百分点。在有研发活动的企业中,工业百强企业R&D投入强度在1%以下的有29家,占50.9%;达到4%以上的仅有9家。非工业百强企业R&D投入强度在1%以下的有24家,占61.5%;达到4%以上的仅有6家(详见表2)。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奥斯陆手册》中的标准,企业R&D投入强度超过4%,表示企业创新能力较强;企业R&D投入强度在1%-4%,表示企业创新能力中等;企业R&D投入强度小于1%,表示企业创新能力较低。

表2:

三、几点思考

“十五”和“十一五”时期,我市整体科技实力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全社会R&D投入强度(R&D经费相当于GDP比重)位居全国之首,主要是借助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集中的优势。企业创新能力相对不足,需要在“十二五”期间加以提高,使其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思考一:关于高端引领作用

我市高端产业、高端园区创新优势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技术产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专利较少,2009年高技术制造业中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为221家,仅占25.8%。二是中关村示范区中“村高新”与“国高新”有一定差距。从投入角度看,2009年“村高新”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0.8%,比“国高新”企业低2个百分点;从产出角度看,2009年“村高新”企业每万R&D人员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为505件,比“国高新”企业低

321件。

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技术产业、中关村示范区在全市的高端引领作用,一方面政府应适当加大投入,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以此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吸引国内外创新人才。另一方面严格中关村示范区准入,实行双向选择,利用“国高新”、“村高新”认定的机会,引入有创新潜质的企业,同时挖掘现有企业的创新潜力;对不具备入区条件的企业,定期清理。

思考二:关于行业发展后劲

行业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行业的发展后劲。全市重点行业创新能力不足主要是因为创新集中在少数行业,且科技含量较低。如在制造业中,2009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5个行业的研发经费比重就占70.7%。同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研发经费位居制造业之首,全市生产、消费、研发都围绕汽车,与外省市行业结构雷同,研发上也无明显优势;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个支撑工业增长的第一大行业,产品以组装为主,2009年研发经费甚至比2005年还下降12%。

要增强重点行业发展后劲,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就要激发行业创新活力。首先,结合首都发展定位,调整行业结构,鼓励高技术行业加大投入,鼓励新兴行业研发投入,如医药行业等;鼓励在环保、节能方面的研发投入。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行业引导,提供国内外相关信息,企业研发要有前瞻性,考虑长远利益,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避免整个行业在产业链低端徘徊。

思考三:关于企业创新环境

企业创新环境仍需改善,有政策落实效果不理想的因素,也有企业创新氛围的影响。从北京市第一次全国企业创新调查的结果看,在列举的12项政府采取的支持政策中,企业家认为,只有减免税政策和鼓励企业培养吸收人才的政策对企业开展创新的作用较大,其它政策效果不明显。从企业反映的情况看,一些企业认为研发需要较长周期,短期内难见成效,所以更热衷于购买技术,早出成果;一些企业怕担风险,害怕失败。

提高企业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改善创新环境,一是要关注政策的可行性。对已出台的政策中难落实的,如“政策办理手续繁杂”等问题,找出落实方法;对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的,如“政策吸引力不强”等,进行适当调整。二是要宣传创新的作用。应向社会大力宣传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特别是宣传创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宣传科学技术进步法,宽容失败、鼓励创新,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建立良好的创新氛围。

第二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R&D经费

表2.7几个主要国家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及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2002—2004)

资料来源:科技部网站

表2.8部分国家R&D经费支出按活动类型分类(%)

资料来源:科技部网站

(二)科技论文

一个国家发表的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表征。当前,学界通常把SCI、EI、ISTP三大系统收录一国科技论文的情况,作为评价一国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表2.10国际科技论文总数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地区)论文数量和位次

(2004)

1引自科技部网站:http:///zlhb/2006/2.1.htm.资料来源:科技部网站

表2.11 三系统收录中国科技论文占世界的比重(%)

(2002——2004)

资料来源:科技部网站

(三)专利

专利权是一种知识产权。专利指标反映了异国技术发明创造活动的水平和产出状况,因此它是衡量各国科技活动产出的一项重要指标。

表2.13 我国专利申请和授权量

(1998—2005)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官方网站

表2.14国内外专利申请受理状况年表(2005年1月-2005年12月)2 单位:件

参见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http:///sipo/ghfzs/zltj/gnwszzlsqslzknb/ gnwszzlsqslzknb2005/200601/t20060113-67804.htm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

表2.15国内外专利授权状况年表(2005年1月-2005年12月)3 单位:件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

从总量上看,在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数量上,我国近年来在不断地提升。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数量也连年攀升。这说明,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呈现为不断增强的态势。但是,总的来说,从专利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世界上的主要的国家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首先,专利分为三种,即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在这三种专利中,真正属于核心技术类的专利并且

参见国家产权局网站http:///sipo/ghfzs/zltj/gnwszzlsqzknb/ gnwszzlsqzknb2005/200601/t20060113-68024.htm

标志着国家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是国内发明专利,特别是国内职务发明专利很少。其次,一个国家在国外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和获得的授权量也是反映该国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从这一指标来看,我国在国外,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专利申请量和获得的授权量比较少。2003年,我国获得美国授权的发明专利仅为442件,而同年美国在我国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为5733件。除此之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专利寿命也比较短。我国发明专利平均寿命只有5到7年,而国外是十几年的时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平均寿命更短,平均约三四年时间。这也反映出我国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篇: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1、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的调查

就业能力[1]是指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足雇主需要并实现就业、维持就业的全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总和。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大学毕业生只有充分就业,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就业市场上,就业能力是决定“买方”对毕业生进行取舍的最重要因素。就业能力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范围内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正如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所指出的那样,高职教育实际上就是“就业教育”,高职院校应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此,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完善就业能力结构,提高就业能力实践水平,无疑是提升其就业潜能的最佳策略[2]。

为进一步明确企业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作者采用调查问卷、座谈、咨询企业有关专家等途径,走访了多家企业,做了大量调研[3]。

1.对车间主任的调查。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对企业工作实际困难准备不足,对企业用人要求不清楚。二是岗位技能欠缺,新进大专毕业生对于设备操作能很快掌握,但很少有学生能将工艺设备、质量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并自主处理突发事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三是没有认同感,工作不努力。四是大专毕业生在工作中很少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

2.对企业老总的调查。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92%受访者认为学生创新能力不强。老总们认为并不是学历决定创新能力的高低,普遍认为创新能力与较强的企业认同感、爱琢磨、干过岗位与工作经验多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建议学校应加强创新方面的训练,应加强与企业实际情况相近的模拟训练,而不是单纯的思维训练,要突出团队意识与动手能力,不能纸上谈兵。

3.对高职毕业生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3.3%学生认为学校内所学的知识用上的不太多,甚至有学生认为完全用不上。主要原因为专业不对口,学校理论讲授太多,实践机会太少。98%的学生希望学校增强岗位实践技能训练。100%的学生希望学校加强就业前的培训,认为在入学时就应当讲解专业特色与就业形势。69.8%的学生准备跳槽。

综上分析,企业普遍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应该获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真正把自己塑造成符合企业所要求的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说明高职教育需要改革的地方很多,高职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能力不足,经企业严格面试并录取的学生,在工作中也可能被淘汰。因此,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与企业要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需要马上解决。

二、高职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学生表现出就业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

①学习能力不强。当前我国部分大学毕业生学习能力不足, 这跟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②创新能力缺乏。高校设置的一些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校增加了选修课和辅修课,但由于专业课任务繁重,大学生还是在本专业的狭窄范围内活动,忽视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相邻学科的学习,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③动手能力薄弱。高绩效企业对大学毕业生期望比较高, 很多企业希望学生一毕业就马上能胜任工作。但是用人单位大 多认为大学生缺乏动手能力, 需要较长的适应期才能投入实际工作。

④职业素养缺失。调查中,同学们认为面临择业时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是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和专业水平占55%,实际上外语和计算机是大路学问,是任何一个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认为缺乏职业素养应具备的管理能力、人际沟通、团队精神、实干精神和综合素质等的仅占45%,而综合素质恰恰是当代大学生普遍缺失的。

三、高职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高职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不到位,导致学生就业能力差;另一方面是学校的培养计划于社会需求之间有巨大的差距。

首先,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大多数企业认为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差,现在企业最希望的员工是稍加培训就能上岗的大学毕业生,可是这除了需要知识的底子之外更需要实际动手能力的底子,而这个底子毫无疑问的应该由学校来完成。一个好的职业院校里的学生应该是“半个工人”,他们在校期间一多半的时间是要在校内实训车间或校外实习基地里面度过的,这就要求学校要在实习基地方面舍得投入,培训相关的师资,形成良好的实训制度,让职业院校的学生真正的学会职业技能。然而就笔者调查发现,全国大部分的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都明显滞后,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大部分时间是待在教室内的,而不是实验室。这直接导致了学生技能培训不到位,实习犹如“走过场”,动手能力弱是必然的。

其次,高校培养计划与社会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仍主要是学业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他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

总之,要想改变学生就业难的困局,必须深入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建立广泛实用的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精加工”,最终为社会培养出“留得住、用得着、下得去” [2]的合格产品。

参考文献:

[1]何万一.高职院校与企业互动对策研究 [D].2007,10-13.[2]朱秀清.高职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 [D].2007,6-12.[3]王鹏.推动地方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D].2007,8-18.[4]张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2007,4-18.[5]袁月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J].2008年第9期

第四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和建议

Huangwei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确定为我国“十一五”时期的重要任务, 并且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这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一项战略决策。本文对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自主创新能力弱的原因做了初步的分析,同时从制度建设、政策扶持和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提出培养和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议和对策

The situation, cause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s of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Independent

Innovative Ability

Huang Wei

Abstract: The Fifth Session of six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puts forward to improv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ve ability as the important task during “The Eleventh –five –year period” and to build the innovative country as the national aim, which is a strategic decision of realistic and profou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innovative ability and the cause of its weakness.Meanwhile, it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how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enterprises’ independent innovative ability on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policy support and talents cultivation.Key words: Enterprise;Independent innovative ability;Suggestions;Countermeasure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确定为我国“十一五”时期的重要任务, 并且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这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一项战略决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50年前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时曾经指出, 在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中, 不断推出新的技术与知识的创新和使用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并把这种不断创新的行为称为“创造性的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今天, 我们国家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既是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 又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

由于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我国不少行业存在产业技术空心化的危险。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现状之一,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据资料统计,世界500强用于研究与开发(R&D)的费用占全球R&D费用的65%以上,平均每个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占其销售额的10%~20%。而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1.4%左右。另外,国外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总额5%~10%,在我国,据部分统计,很多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只占年销售收入的百分之零点几,1%都不到,有些企业甚至根本没有研发投入。这两个方面的数据都表明了我国企业基础研发费用投入不足是目前国企技术创新的软肋。根据国际经验,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在1%以下的企业是难以长期生存的,比例为2%左右的企业仅可以简单维持,只有比例达到5%的企业才有竞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我国发明专利授权中3/4为外国人所拥有;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10家电子信息企业,5年申请之和仅相当于美国IBM公司1年申请的专利数量。

现状之二,企业高级科技人员不足、流失严重。科技人才的匮乏与流失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调研发现,尽管国家每年毕业工科博士上万名,但从高级科技人员最密集的30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来看,仍有84家没有一名博士。全国192家中央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也只占总数的2.1%,高级技师仅占工人队伍的0.16%。并且,国有企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科技人员的不足与流失,无疑会大大削弱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现状之三,发达国家技术垄断, 企业消化吸收能力弱。目前,发达国家500家大跨国公司拥有全世界90%的生产技术和75%的技术贸易,呈现明显的科研“二八律”: 20%的大企业研发对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为80%。据统计,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凭借

科技优势和建立在科技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规则,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特别是高技术市场的高度垄断,从中获取大量超额利润。此外,我国企业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据有关研究,引进同等的技术设备,我国用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费用只及日韩的0.7%。

现状之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发达国家80%的科研工作在大企业中完成。但我国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较少,研发能力不足。2001年我国大中型企业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有研发活动的仅占30%。在“产学研”结合中,企业基本处于从属地位。企业之间的技术联盟也是有需求、无行动,还属纸上谈兵。目前,行业共性、战略性技术研发薄弱,急需企业技术联盟履行职责。

现状之五,国家相关优惠政策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为了促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国家制定了多种财税优惠政策。如财工字[1996]41号文件规定,企业研发费用可划入管理成本,比上一年超额部分的50%可抵扣应税所得额。但调研发现,此项政策每年在各行业龙头企业、重点企业中的平均落实率低于14%,企业实际享受的金额只占应该享受金额5.79%。

二、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的原因

一般说来,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体制约束,动力不足。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创新无可替代,只有千千万万个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使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得到增强。由于产权制度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培育的不到位,在企业中还普遍缺乏进行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缺少自觉从事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激励机制。多年来,一些企业未能妥善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对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创新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以致出现了无休止的“引进、引进、再引进”现象,有的甚至陷入“引进-落伍-再引进-更落伍”的恶性循环。鼓励科技自主创新的经济政策体系有待完善。技术政策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各部门的政策措施上还存在不少不明确、不协调、不配套的问题,使企业的创新行为无所适从。

第二,企业缺乏创新的社会环境。应该承认,我国整体的社会环境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向好的方向发展,推动自主创新的基本社会环境是具备的。但目前的社会环境还不完善,在许多方面还制约着自主创新的有效展开。首先是缺少一部有关国家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法,目前的科技进步法已经不能适应自主创新活动对法律的需求。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不能适应自主创新的需求,如政府采购法中没有体现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其次,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在市场运行规则、价格体系和调节机制、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为企业创新提供服务的市场中介组织等方面,还远没有形成。再次,法律保证制度还明显不足。自主创新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有效保护知识产权,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没有一个以知识产权保护法为核心的支持企业创新的法律体系,任何创新活动都是难以进行和持久的。最后,国际经济中的产业壁垒和技术封锁仍然存在,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继续寻求在竞争中的垄断地位,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他们是决不会出卖和转让的。加之某些行业和技术领域因为存在严重的垄断而导致竞争不足等创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自主创新内在动力最大的问题。

第三,财税制度、金融制度、共性技术制度等制度的束缚和约束这些制度也是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原因如下:

首先,税收制度不合理。目前,我国合资企业的税率为15%,而且企业所得税是“两免三减半”,即从盈利之日起,两年内免交所得税,第三年到第五年缴纳7.5%的所得税,如第六年再增加投资,接着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而国产自主品牌的企业,从盈利之日起,就必须缴纳33%的所得税。

其次,缺少规范的融资制度。一项自主的技术创新,从最初的构想开始到形成产业,是一个风险很大的过程,银行通常不愿提供贷款,一般投资者也不愿出资支持。目前我国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除了不符合生产需要或技术不成熟外,主要是缺乏风险投资的支持,融资难的问题始终缺少化解的良方。相对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多年来通过立法和改革金融、证券市场制度,为高科技企业融资创造了各种便利条件,诸如政府担保贷款、初级股票市场融资、代理融通公司融资、租赁融资以及各种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等。

再次,共性技术的研究需要很多的资金投入,不是企业能完成的,而且共性技术可能会失败,所以就要求由政府来做共性技术的研究。对不同层次的共性技术研究,政府的支持力度、组织方式和资金比例应各不相同。要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服务于产业为原则,政府应建立能够调动企业积极性和有利于成果扩散的组织形式,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政府资金,最大程度促进共性技术的研究、扩散和应用。

我国总体研发投入比例远低于工业化国家,但政府科技计划涉及的领域和深度远远超过总体研

发投入。由此导致的矛盾是:一方面,政府大量资助竞争性领域的产品开发和生产项目;另一方面,一些关键性技术由于资金不足一直不能突破,关键产业的竞争力长期得不到根本提升。制度的改革从经济角度讲,原来主要由政府来配置资源,今后应该由市场来配置资源。

三、培育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无数事实表明,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科技水平,没有自主创新的能力,也就不可能在国际交往中赢得主动,受到尊重,也不会有真正平等的交流和合作。在尖端高科技领域,在国防科技领域,在最前沿的科学技术领域,在涉及商业利益的高新技术领域,一般来说,是不会有人把最先进的技术转让给你的。虽然市场可以换技术,但真正的核心技术、战略技术是换不来的。自主创新才是技术进步的根本保证。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具有其他各类创新机构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千千万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使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得到增强。

企业如何培育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需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从而不断地发展壮大,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我国作为一个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尽管企业对市场经济发展的认识逐步提升,积极和广泛地吸收国外先进科技成果,但仍存在基础薄弱的严重问题。从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潮流这个层面上考虑,应该把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长期的战略。为此,就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如下建议:

(一)从制度建设入手培育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对于科技创新,长期以来,我们习惯更多地关注科研机构和大学,但近百年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起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比如,通讯领域的贝尔实验室,汽车领域中的福特公司,飞机领域的波音和空客,化工领域中的杜邦和拜耳,机床领域中的西门子,计算机领域的IBM、英特尔、微软等。技术创新是一个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和商业化的过程。企业最贴近市场,在规模化和产业化方面具有优势,应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加强领导,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真正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

同时,深化改革,落实政策,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一是加快推进企业产权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克服研发投入的体制性障碍,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二是强化国家财税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建议国家将相关政策的主要内容纳入即将修订的“科技进步法”之中,使政府行为上升为国家意志;同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易操作的实施细则。三是改革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建议增加自主创新方面的考核指标,以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和长远发展。此外,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也应该有技术创新指标。

目前,我国还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能够集应用性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于一体的大型企业。因此,在加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力度的同时,应充分发挥现有研究机构的作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应建立产、学、研结合机制,完善和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研机构、大学与产业的结合。

其次,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国外技术,应在充分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实现自主技术创新。一是国家应设立消化吸收专项基金,引导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一起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不一定是自己去研究开发每一个单项技术,可以通过成熟技术的自主集成,获得集成技术的创新;不一定从头做起,可以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大力鼓励自主创新和对引进技术再创新,促使自主研发的技术和产品所占比重逐步增加。在国力和科技实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应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性创新;在追赶领域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适应性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实力和能力。

再次,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保障和促进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制度是实现国家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其实质是在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技术合理、有偿地扩散。知识产权制度不仅仅保护知识产权,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渗透在创造、保护、利用和扩散的全过程,知识产权制度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应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把知识产权管理落实到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各有关部门的工作中,培养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企业具有大规模产业化的优势,只有把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与建立产品和企业的品牌结合起来,才能最终形成长期竞争力。还要培养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

市场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调动企业进行创新的主动性。同时,政府的政策扶持也是不可缺少的。比如,政府采购可以采取以下多种措施,充分发挥其促进自主创新的功

能作用。首先,自主创新优惠采购。政府在发生采购业务时,对于具有自主创新及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或专利成果,实行价格优惠。对于自主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政府可以以高于其他同类不具有自主创新产品的价格采购。其次,自主创新优先采购。一是在政府采购中,在政府需要的功能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凡是具有自主权创新或者说拥有自主知识的产品,一律优先采购。二是参与政府采购市场的产品或服务,都具有自主创新成份,在其他条件基本接近的条件下,优先采购自主创新含量更高的产品或服务。再次,实行惟一性采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一些特殊的产品和服务,如涉及军事机密和国家安全的产品或服务,或者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对于某个行业发展等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产权或自主创新的产品,如一些特定产品使用的计算机芯片、一些特殊使用的计算机软件产品和服务。政府应开辟多种渠道, 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根据我国经济的总体实力和创新发展的需要, 进一步提高研发费用占GDP 的比重。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引导, 集中支持一批对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技术开发,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逐步引导企业加强机制建设。

由于知识的公共性和技术的外部性,单纯依靠竞争性市场机制是不能完全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的。政府在产业技术研究开发中的作用,不能简单地用竞争和非竞争性领域来划分,而主要应在企业不愿意或无力进行投入的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与企业研究开发形成互补。政府应重点支持基础性研究,提供公共品和发展公共技术平台;在应用技术领域,政府应在少数影响国家安全和产业竞争力的重点领域发挥作用;在产业技术发展中,政府应重点支持共性技术和影响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虽然我国研究与开发投入的总体水平不高,但政府投入所占比例并不低。

因此,应改善财政科技投入的管理体制,提高其效率。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更应调整政府投入的结构,实现政策上的战略转变,如从资助商业性研发转为资助竞争性技术研发;从资助单一企业转向资助联合研发体和共性技术;从上市前的风险投资转向培育技术和孵化企业;从对单个国有企业投资转向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从强调技术供应和增加研发投入为主转向扶持技术开发和刺激需求相结合。同时,在财政、税收、金融、市场准入与环境服务方面,提供更为有效的政策支持,为自主创新的系统推进创造条件。今后在制定经济政策时, 必须

把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纳入政策系统, 协同配套地贯彻执行。

(三)积极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加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创新之本。没有一个规模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实现国家的整体创新是不可能完成的。要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三个重要环节,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要进一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形成能够鼓励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机制,完善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营造一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公平竞争环境,推进科技人才分配机制改革,为科技人才的成长成才营造更好的环境;还要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有效机制,制定和实施对各类人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政策,用良好的机制、政策、环境吸引人才,集聚人才,为企业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同时,建议国家像在大学和科研机构那样在企业中实施“人才工程”,积极引导人才向企业流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可以挂职到具有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技术中心工作。以加强大学和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联系。把产、学、研三位一体联系起来, 支撑自主创新。“产”指的是企业, “学”指的是高校,“研”指的是科技机构, 形成三点一线, 构成体系, 通过互动互补、资源整合, 来拉动我国整个社会的自主创新。

参考文献:

[1]赵树宽,刘清恩,韩通: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J].工业技术经济,2006,3

[2]徐焕东,运用政府采购杆杆,促进自主创新[J].中国政府采购,2005,(11)

[3]江彦,白云川.企业自主创新关键是清除制度障碍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郭励弘[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1

[4]提高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N].经济日报,2005,3 [5]加强自主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N].科技日报,2005,3 [6]刁永祚.自主创新与经济发展[J].经济问题.2006(3)[7]金坚敏.关于中国企业技术力的考察[J].经济学评论 2004,(4)

[8]吴敬琏.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抉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9]史东明.核心能力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

第五篇:北京市医疗卫生资源现状分析

北京市医疗卫生资源现状分析

北京市常驻人口已经达到2700多万,并在此基础上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将形成超过30%以上老龄化的趋势。从2015年5月公布的《2014年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公报》数据可以窥见全貌。

2014年,北京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量增长,全市医院诊疗人次数和出院人数分别为15751万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的68.6%和308.5万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的95.8%,与2013年相比分别增长了7.1%和10.8%。据不完全统计,外地患者门诊就诊人次比例占总门诊就诊人次比例已经超过30%,三级医院甚至在50%左右,专科医院的外地患者门诊就诊人次比例峰值甚至达到65%。而医疗资源配置涉及三个核心问题:区域布局、结构调整和就医秩序。区域布局基本依靠市政交通网,三级医院大致形成东西城集中、三环分布,四环零星、五环新发;二级医院以城六区为主要分布,远郊区县欠缺;基层卫生基本普及辖区人口的格局。经SWOT分析和PEST分析,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存在医生资源结构化紧张的突出矛盾,而新建大型医院只能提供医疗服务场所和医疗检查、手术硬件平台。相比新建大型医院,充分发挥现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功能显得尤为突出。作为属地管理的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以及下属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直接管理并运行21家三级医院,并通过区县各级政府管理着市辖范围的约70%以上的二级医院和92.7%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北京市最大的一个医疗卫生服务集团,可以通过政策影响市辖区所有卫生服务机构的单位,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代表政府执行减少病人数量,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理念。北京市卫生服务资源建设总体规划思路

2014年,随着北京市总体发展规划布局,将禁止在五环内新建大型医院,通过医药分开、实施法人治理结构、医联体、放开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等措施对公立医院实施改革。因具体改革措施尚未明确细节,下一步改革只能依据分级诊疗的方向,建立规范的诊疗秩序,引导优势医疗资源向周边发展,向基层发展。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来发展。因公立医院的使命愿景不断回归公益,非营利性医院将成为民营资本入市主体,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呈会员制发展结构,今后以减少疾病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危害,减少病人数量和维持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规模和能力的持续稳定增长的目标成为未来医改的宏观战略思路。未来公立医院改革的趋势将是“管疾病、少病人、增能效”。而真正能够实现这一愿景的方法,在现有医疗服务资源的基础上,只有盘活现有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功能,发挥公共卫生服务广覆盖、基层控制慢病、各级医院人才资源共享方能将目前本市常住人口健康水平保持较好水平,才能够“增能增效”,实现外地就诊患者按需就诊、科学就诊,缓解大型医院人满为.望京地区比较大得医院有10家,分别是蕙兰医院 一甲,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三级甲等,北京新世纪妇儿医院,北京善尔医院 综合一级,凌和望京医院 一级,然后是我们的医院,国宗中医院 没写,望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知堂

没写,东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望京地区一共的医院有78家,门诊口腔什么的都算计在内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鼓励社会多元办医。2010年,国务院转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2012年8月30日,北京市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若干政策》,明确了社会资本在京举办医疗机构的待遇政策。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撑的大环境下芸众本草中医医院利用精准医疗临床科研为驱动,综合服务配套为支撑,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特色,健康管理和家庭病床为补充,旨在架构一个专业化,人性化和可永续发展的高端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经营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卫生方针,以提高医疗质量和社会效益为核心,以把芸众本草中医医院建立成一所一流的医院为终点目标,建设初期夯实基础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坚持走以诚实服务、优质品牌求发展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立高起点,创新思路,做名医院,以创新促发展,与时俱进,艰苦创业,励精图志。

二、发展目标

(一)中期规划目标

1、五年内一级医院评审优秀通过率100%,医疗、科研、保健、康复水平达到朝阳区内一流一级医院要求。2、2017年前建成医技、后勤、病房、门诊综合楼,使医院使用面积达到10000平米.3、2020年使医院固定资产超过5亿,业务收入年均递增25%以上,公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

4、服务绩效指标:年门诊量到2017年达到8000人次以上;住院病人达到4000-5000人次出院诊断符合率≥95%;治愈好转率≥95%;床位使用率≥80%-≤90%;床位周转次数≥16次;平均住院日≤10天;与同级医院相比,医院感染率≤10%;医院感染漏报率≤10%;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业务收入增长率20-30%。

5、积极实施科教兴院战略,不断提高科研学术水平,规划期内,力争医院获区级科技进步奖1-2项。有1-2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6、在规划期内,建成并完善医院局域网,使其发挥院内医疗文书同传、数据资源共享,行政业务公用的信息平台。

7.在规划期内,建成并完善博华医院网站,使其初步具有网上诊疗在线咨询、网上予约医生。

(二)十年规划目标:

1、力争在十年内使医院成为一所集医教研、防保康于一体的医院,床位扩至100-200张。

2、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者占专业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多。

3、在规划期内,进一步优化、完善网络资源和网站建设,引进高端网络人才,在五年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的便捷、快速、可视、直观的特点,实现网上病情资料传输,体征文图视频的功能。

三、发展策略

(一)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创建二级医院为最大目标。未来五至十年医院要以创建一流医院为重点,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主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和特色立院措施,把芸众本草中医医院建成品牌突出,特色明显,医患和谐,公众满意的一流医院。

(二)特色强院,打造优质品牌。

牢固树立“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发展”的思想,坚持特色强院,立足于医疗体制的整体改革,着眼于医院的长远发展,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形成个性鲜明的办院风格。医院将在巩固原有特色专科建设的基础上,按照现代医院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搞好特色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要在人力、物力、财力及制度上给予充分保证。促使医院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发展,最终形成品牌优势。

四、实施方案实施“强化三项建设、加强五项管理”工程。

(一)三项建设:强化人才和学科建设。

1、人才是医院竞争,发展的根本。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医院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动力,今后5-10年内医院要紧紧抓住培养后备人才,吸引紧缺人才,用好现有人才三个环节,建设学习型医院,建设稳定的人才学术队伍。首先,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档次。坚持全员培训,采取多层次培训,普遍轮训和重点培养相结合,职工进修与研修相结合,开辟多种渠道加强现有人才的培养。

2、正确定位,科学布局,突出重点,扶持特色,形成品牌优势。医院的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建设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没有重点就没有特色,没有特色就缺乏竞争力。

首先,今后一段时间内,医院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优势、科学调整学科布局,制定重点学科发展规划,力争在五年时间内进入市级领先学科行列,银肖病,其他难治性皮肤病治疗在五年内进入全国重点学科行列;其次是对那些发展势头良好的科室、专业实行优惠政策,重点投资、重点培养、重点管理、重点发展;第三是继续加强重点专科同北京及全国各有关医院高校的协作关系,积极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四是以重点学科发展带动医院其它科室的发展。力争在5-10年之内建设更多的强势学科,树立更多的品牌名医。实现“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目标。

五个方面管理:

一、质量管理

1、不断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的永恒主题。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发展的内在要求,今后的工作中医院要围绕“建好一级医院”,再创二级医院的总目标,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为载体,以医疗安全为目的,持续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首先要逐渐完善和加强“院、科”二级质量控制体系。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二是全面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素质,增强质量意识;

三是对医疗的基础环节及终末环节实行全方位质量控制,推行单病种质量与费用控制;

四是建立并完善医疗质量监督机制;

五是制定并完善各级人员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及细则,量化指标,严格考核; 六是培养并强化职工的医疗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每年组织全体职工进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加强新入院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尽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七是经常组织医生学习合理用药相关知识和制度,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和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2、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首先要逐年深化护理改革,要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多阶段服务;

二是要加强培训,依法管理,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及考试,严格准入,持证上岗,使护理质量管理逐渐走向规范化的轨道;

三是继续开展整体护理,根据专科特点制定单病种标准护理计划,并认真执行;

四是加强病人的健康宣教工作,逐渐规范化并列入护理日常工作内容之一; 五是加强护理骨干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护理人员,逐渐优化护理队伍结构。

3、加强科研质量管理:科研工作是医院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质量、层次不同代表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在今后工作中:

一是要逐步提高医院科研层次和水平,强化前瞻意识,把握好科研课题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多开展医院特色专科研究和难治病种研究;

二是要充分利用北京人才、课题、信息、设备、实验条件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开展合作研究;

三是医院要积极营造浓厚科研氛围,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制定激励措施,调动医务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四是建立严格监管制度,做好科研工作过程管理。保证科研项目高质量完成。

通过以上措施尽快实现医院科研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管理。力争在5年内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一项,区级科技进步奖一项。

二、人力资源管理

人才竞争是医疗市场竞争的关键。

首先,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最宝贵资源,人才就是生产力的观念,要站在医院人才需求的角度,为人才提供满意忠诚的服务,要尊重人才的选择权和工作自主权;

其次是要进一步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制度,逐步形成“市场选聘、竞争上岗、定期考评、动态管理”的用人机制。要逐渐完善岗位职责和考评标准,继续推行全员聘任制和临时人员合同制管理;

三是探索建立公正、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和薪酬体系,逐步形成重实效、重贡献、自主灵活的分配机制,在公平的基础上注意拉开档次,进一步做到“一流人才、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四是采取多种渠道和措施,继续努力提高全院职工的综合素质,提升人员内涵,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人员的作用。

三、强化经营理念,加强成本管理。

首先要在全院职工中树立并强化经营理念,要求做为独立核算单位和效益单元的科室负责人,要把握好成本和效益,市场和营销,投资和回报几个关键环节,注意增收节支,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减少资源浪费;

二是要进一步推行成本管理,建立组织框架,实行院科两级成本核算,目标化管理。

三是在未来两年内完成医院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建设,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和质量。使成本管理控制标准化、正规化;

四是继续制定并落实成本核算制度,落实管理措施。继续实施药品、材料、设备、办公用品及消耗性物品使用核算,在保证供应的前题下,加强各种材料及用品的库存管理,降低库存成本,减少资金占用。

通过以上措施达到全院职工自觉控制可控成本、减少浪费、提高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在医院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求全院职工按照规划目标要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下载北京市企业创新能力现状分析(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市企业创新能力现状分析(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什么是企业创新能力

    什么是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能力是指通过各种方法手段,应用知识和人的智力,使企业满足或创造市场需求,增强企业竞争的能力。 [] 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内容 企业的创新能力就是企业......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陈圣,闫昱,熊泉,雷雳,张建,吴黄军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虽然大力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但在核心技术方面,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可能获得他们最先进的东......

    企业创新能力简述[范文]

    企业创新能力简述企业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永恒动力,也是衡量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标志。所以近年来,公司不断的在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进行创新,提高创新能力。从......

    2企业现状分析

    .2企业现状分析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不是政策性银行,也不是准政策银行,它的定位是商业银行,然而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是定位服务“三农”的商业银行。(1)网络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邮政储蓄......

    企业并购现状分析

    企业并购现状分析Analys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姓名:钟慧学号:0969020580班级:09英语(国际商务)5班【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与我国市场经济......

    关于我国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分析

    关于我国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浅析在全球化的环境下,资本、信息、技术和人才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特别是通过对技术和知识产权的......

    小学生计算能力现状分析

    小学生计算能力现状分析 经常碰到许多数学教师的抱怨:学生的计算能力太差了,学生太粗心了,这样简单的计算经常出错。实际上,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摘要: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利润是企业内外有关各方都关心的中心问题、利润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是经营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