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识竞赛试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
识竞赛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的本质体现。
A.社会主义制度B.社会意识形态
C.社会主义意识形态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我们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系统凝练地整合在一起。
A.基本纲领B.价值取向 C.基本路线D.方针政策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
A.社会主义制度B.社会意识形态
C.社会主义意识形态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
A.共同思想基础B.共同理想C.共同纲领D.理论基础
5.社会思潮越是纷繁复杂,越需要主旋律,越需要用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意识。
A.高度统一B.一元化 C.高度集中D.多元化
6.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条主线。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共同富裕 C.以人为本D.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的核心内容。
A.国家竞争力B.国家凝聚力 C.国家文化软实力D.国家创新力 8.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科技B.经济 C.文化D.创新
9.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A.灵魂B.精髓C.主题D.基础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A.灵魂B.精髓C.主题D.基础 1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A.灵魂B.精髓C.主题D.基础 1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A.灵魂B.精髓C.主题D.基础 1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居于统领地位。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
A.指导思想B.本质体现C.精神旗帜D.奋斗基础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
A.革命性B.开放性C.先进性D.创新性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的本质,反映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
A.当前人类发展规律B.当代世界发展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规律D.人与自然发展规律
17.马克思主义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A.本质和要求B.内容和形式C.理论和实践D.性质和方向
18.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根本指导思想。
A.立党立国B.立党为公C.执政为民D.依法治国
19.只有在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后,才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问题。
A.根本社会问题 B.基本社会问题 C.主要社会问题 D.前途和命运
2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经过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A.21B.28C.30D.60
21.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革命实际和时代特征B.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C.当代世界形势和时代特征D.中国建设实际和发展特征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A.核心价值观B.构建和谐社会
C.科学发展观D.可持续发展观23.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作出的重大部署。
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七大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中体现全体人民的。
A.根本利益B.当前利益C.现实利益D.局部利益
25.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A.平均地权B.振兴中华C.发展经济D.救亡图存
26.在不断失败又重新奋起的过程中,中国
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
A.非暴力不合作B.和平过渡C.民主主义D.新民主主义
27.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A.以人为本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D.发展
28.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A.以人为本B.全面协调可持续C.统筹兼顾D.发展
29.我们今天追求的富强,以的强大为基础,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特征。A.经济基础B.综合竞争力 C.综合国
力D.综合实力
3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C.改革开放D.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篇:濮阳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识竞赛试题
濮阳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识竞赛试题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 ]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A.十六大B.十六届三中全会C.十七大D.十七届三中全会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了我国社会主义[ ]建设的关键和根本。
A.文化建设B.政治建设C.社会建设D.意识形态
4、[ ]领域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前沿。
A.经济B.政治C.意识形态D.军事
5、我们同各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的较量。
A.经济实力B.价值体系C.军事实力D.科技水平
6、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进一步坚定干部群众对[ ]
A.马克思主义的信仰B.社会主义的信念C.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D.党和政府的信任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深植根于[ ],具有激励中华儿女勇往直前的无穷力量。
A.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B.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之中C.社会主义制度之中D.历史文化之中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是[ ]
A.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B.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C.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D.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13、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勤劳勇敢B.爱国主义C.诚实守信D.集体主义
14、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
A.改革创新B.奋发进取C.竞争效益D.公平正义
15、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解决的是[ ]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
A.举什么旗B.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C.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D.人们行为规范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解决的是[ ]的问题。
A.举什么旗B.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C.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D.人们行为规范
17、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解决的是[ ]的问题。
A.举什么旗B.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C.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D.人们行为规范
18、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解决的是[ ]的问题。
A.举什么旗B.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C.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D.人们行为规范
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有[ ]
A.科学性B.民族性C.时代性D.开放性
20、任何一个政党,都有昭示自己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的理论。这种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称之为政党的“[ ]”。
A.方针B.旗帜C.政策D.道路
21、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A.中国具体实际B.国外先进经验C.时代特征D.传统文化
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 ]。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形成了[ ]。
A.毛泽东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D.改革开放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 ]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25、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
2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
27、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
28、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
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
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 ]
A.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B.国家的发展C.民族的振兴D.个人的幸福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 ]为目标。
A.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1、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 ]。
A.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D.实现共产主义
32、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高度概括,是我国社会主义[ ]
A.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C.文化建设D.社会建设
3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A.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B.和平统一C.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D.人民民主
34、[ ]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A.民主B.和谐C.富裕D.文明
35、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 ]
A.人民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C.民族区域自治D.基层群众自治
36、长期以来,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精神力量。
A.精神文明B.政治文明C.物质文明D.生态文明
37、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诚信友爱C.充满活力、安定有序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8、[ ]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A.民族精神B.时代精神C.革命精神D.奋斗精神
39、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
40、[ ]体现社会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
A.民族精神B.时代精神C.革命精神D.奋斗精神
41、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 ]
A.致力于推翻反动统治的斗争B.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C.献身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D.排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4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培育出了 [ ]等精神。
A.长征精神B.两弹一星”精神C.载人航天精神D.北京奥运精神
43、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A.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B.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C.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D.与个人文化水平高低相对应
44、早在二千多年前,先秦儒家就提出了荣与辱的问题,荀子说:[ ]。
A.“行己有耻”B.仁则荣,不仁则辱”C.“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耻”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5、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 ] 鲜明体现。
A.世界观B.人生观C.价值观D.义利观
46、[ ]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使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得到极大普及。
A.二十世纪六十年代B.二十世纪七十年代C.二十世纪八十年代D.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47、一九八六年九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要培育[ ]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A.有理想B.有道德C.有文化D.有纪律
48、一九九六年十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要加强[ ]建设。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家庭美德D.和谐社会
49、[ ]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确立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A.一九九九年九月B.二00一年九月C.二00二年九月D.二00三年九月
50、早在二千多年前,先秦儒家就提出了荣与辱的问题,孟子说:[ ]。
A.“行己有耻”B.“仁则荣,不仁则辱”C.“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耻”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1、弘扬[ ]精神,崇尚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重要体现。
A.爱国主义B.改革创新C.个人英雄主义D.集体主义
52、[ ]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
A.经济发展水平B.民主法治水平C.社会风气D.科技发展水平
53、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 ],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A.改革创新精神B.民主法制精神C.社会主义荣辱观D.竞争效率意识
5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着眼于[ ]。
A.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B.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C.维护社会和谐稳定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则是[ ]
A.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文关怀B.坚持重在建设,着力铸就人们的精神支柱C.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有效引领社会思潮D.坚持持之以恒,在不断积累中壮大主流意识形态
56、[ ]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
A.人民群众B.党员干部C.公众人物D.青少年
57、[ ]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代表,诠释了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对广大人民群众有着极大的激励和感召作用。
A.党员干部B.先进典型C.企业家D.影视明星
58、一个人的良好思想品德修养是在[ ]。
A.学习中升华的结果B.内省中完善的结果C.自律中养成的结果D.实践中锤炼的结果
59、[ ]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B.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C.讲文明、树新风活动D.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60、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
A.方向B.灵魂C.根本D.途径
第三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竞赛试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识竞赛复习题库
(共两部分)
第一部分
1、从阶级属性上说,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2、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上说,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4、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
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5、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人类在19世纪创造的三大优秀成果是什么?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7、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什么?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8、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 联系和发展。
10、唯物辩证法怎样理解联系?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1、什么是规律?
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2、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三大规律是什么?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3、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 对立统一规律。
14、怎样理解矛盾?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15、怎样理解矛盾同一性?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16、怎样理解矛盾斗争性?
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17、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1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什么? 实践观点。
19、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什么? 实践。
2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怎样理解认识?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1、毛泽东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什么?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22、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是什么?
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
规律办事。
23、在当代中国,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
24、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
2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6、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存在的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什么?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27、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28、社会基本矛盾是什么?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9、怎样理解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30、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31、怎样理解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32、生产关系包括哪些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33、怎样理解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34、怎样理解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35、怎样理解阶级?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36、马克思主义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阶级分析方法。
37、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是什么?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现实本质是什么?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9、商品的二因素是什么?
使用价值和价值。
40、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什么?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4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42、怎样理解价值观?
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43、社会主义价值观包括哪些内容?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社会政治理想、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观、集体主义的道德观、真善美相统一的积极健康的审美观等。
44、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是什么?
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45、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什么?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46、科学社会主义‚两个必然‛的结论是什么?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47、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48、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49、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是什么?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50、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根本标志是什么? 能够真正实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解决本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
51、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执政党,其领导核心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
5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什么? 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5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什么? 民主集中制。
54、怎样理解民主集中制?
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是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55、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
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
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56、经济全球化有哪些表现?
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57、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是哪一年? 2001年12月。
5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在什么时候由谁最先提出来的?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
5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大致是在什么时期以后?
延安整风。
60、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61、毛泽东思想在什么时候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5年,党的七大。
62、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什么? 实事求是。
63、毛泽东思想围绕的主题是什么? 中国革命和建设。
64、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65、1956年毛泽东提出文化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66、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的内容是什么?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67、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68、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什么? 实事求是。
69、党的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实事求是‛是什么时候? 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政治报告。
70、毛泽东在什么时候对‚实事求是‛进行了解释? 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的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
71、毛泽东怎样解释‚实事求是‛?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72、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确定我们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标。
73、怎样理解群众路线?
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74、怎样坚持独立自主?
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75、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76、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77、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是什么时候?
1939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78、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79、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三改‛是什么?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社会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0、邓小平在什么时候在哪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1982年,党的十二大。
81、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什么时候,党的哪次会议?
1987年,党的十三大。
82、系统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时候,党的哪次会议?
1992年,党的十四大。
83、什么时候、在党的哪次会议上‚邓小平理论‛被正式提出,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997年,党的十五大。
84、‚邓小平理论‛什么时候载入宪法? 1999年。
85、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是什么?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
8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
8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8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89、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是什么?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90、邓小平一再强调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
91、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优越性归根结底是什么? 是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9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3、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改革?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94、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9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个历史方位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9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9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9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99、党在新世纪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是什么? 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100、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什么? 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101、怎样集中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2、怎样认识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03、江泽民什么时候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 2000年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
104、什么时候,在党的哪次会议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002年,党的十六大。
10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什么时候被写入宪法? 2004年。
10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10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10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什么?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109、怎样理解与时俱进?
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三大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三大规律‛是什么?
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111、党对总体上小康的基本判断是什么?
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12、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
改革开放。
113、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什么? 改革开放。
114、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什么? 快速发展。
115、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什么? 与时俱进。
116、怎样理解全方位开放?
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117、怎样理解多层次开放?
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多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118、怎样理解宽领域开放?
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展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
119、什么时候、在党的哪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120、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和立论基础是什么?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
121、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国情‚两个没有变‛是指什么?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122、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23、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依据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124、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发展的丰富思想,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125、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12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以人为本。
127、怎样理解以人为本的‚人‛?
是指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
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
128、怎样理解以人为本的‚本‛?
就是本源,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29、怎样理解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30、怎样理解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就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131、怎样理解坚持发展依靠人民?
就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使我们的事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132、怎样理解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就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
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上。
133、怎样坚持以人为本?
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134、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 发展。
135、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和关键是什么? 发展。
136、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全面协调可持续。
137、怎样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全面‛? 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138、怎样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协调‛? 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139、怎样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可持续‛? 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140、怎样坚持全面发展?
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41、怎样坚持协调发展?
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42、怎样坚持可持续发展?
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143、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统筹兼顾。
144、统筹兼顾包括哪些内容?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个方面的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145、怎样掌握和运用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 一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二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三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四要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146、怎样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力量,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147、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48、十七大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49、怎样理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
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150、怎样理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
15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
15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四位一体‛指的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153、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54、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什么? ‚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
对立起来。
15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两方面?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156、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的主要体现是什么? 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157、公有制经济的范围是什么?
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58、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是什么?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159、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60、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党的哪次会议?
1992年党的十四大。
161、怎样理解新兴工业化道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兴工业化道路。
162、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要求是什么?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163、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64、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什么?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65、‚四个尊重‛方针的内容是什么?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166、怎样理解资源节约型社会?
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167、怎样理解环境友好型社会?
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168、文明发展道路的含义是什么?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169、怎样坚持文明发展道路?
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把推进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保持生态良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的,以生态良好为条件,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70、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是什么?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171、解决就业问题的方针是什么?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172、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173、胡锦涛提出‚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的内容是什么? 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17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什么?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17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是什么?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176、我国的国体、政体是什么?
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77、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78、我们把什么比作社会主义的生命? 人民民主。
179、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什么?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180、统一战线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8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指的是什么? 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182、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83、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18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人民当家作主。
185、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是什么? 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
186、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是什么?
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
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87、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188、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89、怎样理解有法可依?
就是要建立统一、完备、科学的法律体系和制度。190、怎样理解有法必依?
就是要保证法律效力的普遍性和有效性。191、怎样理解执法必严?
就是要确保严格公正的执法和司法。192、怎样理解违法必究?
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按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给予惩处。
193、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
194、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195、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9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97、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是什么?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98、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二为‛方向指的是什么?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199、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双百‛方针指的是什么?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00、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三贴近‛原则指的是什么?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201、什么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02、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条红线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以什么为依据作出 的价值选择?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204、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以什么为依据形成的价值理念?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时代观。205、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怎样形成的?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我国优秀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的价值准则,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思想道德领域的生动体现。
20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07、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力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正确选择,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集中体现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208、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体现,是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 的必经阶段。没有最高理想的指引,就不会有共同理想的确立和坚持。没有共同理想的实现,最高理想也就没有现实的基础。
209、怎样理解和谐社会?
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21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什么?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11、民主法治的含义是什么?
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12、公平正义的含义是什么?
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213、诚信友爱的含义是什么?
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214、充满活力的含义是什么?
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215、安定有序的含义是什么?
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21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含义是什么?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217、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218、什么时候、哪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985年,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21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20、‚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什么? 一个中国。
221、怎样理解走和平发展道路?
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222、我国外交活动的根本准则是什么?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223、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什么?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2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什么时候由谁提出来的? 1953年,周恩来。
22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26、我国外交工作的布局是什么?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227、新形势下我军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什么?
打得赢、不变质。
228、军队建设的总要求是什么?
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229、我们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各发生在什么时期,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后,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30、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3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什么?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32、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33、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3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的四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236、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脉相承的,这个‚脉‛指的是什么?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237、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时俱进的,这个‚进‛指的是什么?
通过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使社会主义真正获得生机与活力。
238、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和最大的危险是什么?
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239、党的执政能力的含义是什么?
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240、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是什么?
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41、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什么?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42、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43、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什么? 党的基本路线。
24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什么? 改善人民生活。
245、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布局是什么? 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
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46、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24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248、衡量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的根本尺度是什么?
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
249、历史证明,是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历史和人民;改革开放。
250、党在新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51、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是什么? 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
252、党员、干部要自觉划清的‚四大界限‛是指什么? 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253、党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254、党有效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科学的领导制度。
255、党的各级委员会决定重大事项的原则是什么? 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256、党的建设工作格局是什么?
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57、我们把什么比作党的生命? 党内民主。
258、建立党内制度体系的要求是什么? 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259、党员、干部要做到的‚四自‛指什么? 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260、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
目标是什么?
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261、党的作风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262、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方针是什么?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第二部分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
2、我们同各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较量。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和根本。
4、意识形态领域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前沿。
5、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呈现出许多 38
新的阶段性特征,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复杂多样,主流的与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与落后的相互交织,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
6、六个为什么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六个重大问题: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
7、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进一步坚定干部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社会主义的信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党和政府的信任。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包括四个方面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 39
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10、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集中反映着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反映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把我们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系统凝练地整合在一起,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方面,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政治制度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
16、无论顺境还是逆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能以其巨大的理论力量、精神力量、道德力量,凝聚人、感召人、鼓舞人,成为我们的主心骨。
17、向导。
18、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元多样中立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社会思潮的精神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在变化变动中一以贯之,既肯定主流又正视支流,有利于形成既有国家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既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既坚守基本的社会思想道德又向着更高目标前进的生动局面。
19、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条主线。
20、心内容。
2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 41
达的不竭动力。
22、文化影响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23、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马克思主义都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都应当成为全体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
2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5、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26、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应当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
27、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 42
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是为了引导和激励全体人民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9、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条件。
30、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它以基本行为规范的方式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有了依托,人们践行有了遵循。
31、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
32、导思想。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值体系的主题。
34、的精髓。
35、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3
3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思想的有机统一。
3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基本特征是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
38、科学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反映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39、民族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壤之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符合民族心理,反映民族特征,体现民族品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获得了各族人民广泛认同。
40、时代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眼于当今时代的发展变化和要求,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潮流,富有时代气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实践,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时代的新起点上构筑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反映人类发展进步的要求,是能够引领时代前进的价值体系。
41、开放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我国社会主义 44
基本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其根本价值原则是不变的。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和开放包容的气度,是坚持与发展的统一、主导性与包容性的统一、发扬传统与立足当代的统一。它善于吸收人类创造的各种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不断用反映时代进步要求的思想观念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是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的价值体系。
42、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3、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44、45、培育者。
46、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以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47、江泽民同志2001年6月在江西考察时指出: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 45
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48、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出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从,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49、江泽民2002年4月1日在西安主持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座谈会时的讲话中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它‚体现了我们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体现了我们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
50、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那场空前壮阔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民族进一步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并表现出许多鲜明的特点,这就是: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46
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
51、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的一句话:‚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学到‛。
52、胡锦涛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53、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京举行大会,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科技专家。江泽民指出,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的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54、2009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工作时说,50年来,以铁人王进喜同志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大庆油田创业者,怀着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远大胸怀,克服 47
重重困难,创造了极不平凡的业绩,生产了大量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宝贵石油产品,培育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
55、江泽民同志高度评价‚九八抗洪精神‛,他强调指出,在这场伟大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我们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这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56、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我们要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
57、中共中央30日下午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58、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9月在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话中指出:广大奥运建设者、工作者、志愿者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勇于承担中华民族百年圆梦的光荣使命和伟大时代提供的难得机遇,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48
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生动体现。59、60、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改革创新精神表现为一种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表现为一种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一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61、要把弘扬时代精神体现到加快发展的实践中,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62、流。
63、团结。
64、中华民族历来以爱好和平著称于世。我国传统文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大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主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和合思想,形成了‚和为贵‛、‚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等崇尚和平的理念,培育了热爱和平、宽厚包容、不尚暴力的民族性格。‚和为贵‛出自:《论语〃学而篇》: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49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65、‚讲信修睦‛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大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6、‚协和万邦‛语出《尚书》。《尚书》又单称《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传世文献。‚协和万邦‛出自《尚书〃尧典》篇,原文:‚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
67、中华民族从来就是勤劳勇敢的伟大民族,在谋求生存和发展中形成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勤劳勇敢是兴国立世之本,是兴家立业之宝。‚天道酬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仁者必有勇‛、‚见义勇为‛等,是我们民族一直信奉的古训。‚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出自《尚书〃大禹谟》。
68、‚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
69、见义勇为,源于《论语〃为政》。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
70、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 50
第四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识测试题(本站推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的本质体现。
A.社会主义制度B.社会意识形态
C.社会主义意识形态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我们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系统凝练地整合在一起。
A.基本纲领B.价值取向C.基本路线D.方针政策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
A.社会主义制度B.社会意识形态C.社会主义意识形态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
A.共同思想基础B.共同理想C.共同纲领D.理论基础
5.社会思潮越是纷繁复杂,越需要主旋律,越需要用()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意识。
A.高度统一B.一元化C.高度集中D.多元化
6.()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条主线。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共同富裕
C.以人为本D.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的核心内容。
A.国家竞争力B.国家凝聚力C.国家文化软实力D.国家创新力
8.()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科技B.经济C.文化D.创新
9.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A.灵魂B.精髓C.主题D.基础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A.灵魂B.精髓C.主题D.基础
1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A.灵魂B.精髓C.主题D.基础
1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A.灵魂B.精髓C.主题D.基础
1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居于统领地位。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
A.指导思想B.本质体现C.精神旗帜D.奋斗基础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
A.革命性B.开放性C.先进性D.创新性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反映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
A.当前人类发展规律B.当代世界发展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规律D.人与自然发展规律
17.马克思主义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A.本质和要求B.内容和形式C.理论和实践D.性质和方向
18.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根本指导思想。
A.立党立国B.立党为公C.执政为民D.依法治国
19.只有在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后,才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问题。
A.根本社会问题B.基本社会问题C.主要社会问题D.前途和命运
2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经过()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A.21B.28C.30D.60
21.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A.中国革命实际和时代特征B.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
C.当代世界形势和时代特征D.中国建设实际和发展特征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核心价值观B.构建和谐社会C.科学发展观D.可持续发展观
23.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作出的重大部署。
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七大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中体现全体人民的()。
A.根本利益B.当前利益C.现实利益D.局部利益
25.()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A.平均地权B.振兴中华C.发展经济D.救亡图存
26.在不断失败又重新奋起的过程中,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
A.非暴力不合作B.和平过渡C.民主主义D.新民主主义
27.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
A.以人为本B.全面协调可持续C.统筹兼顾D.发展
28.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
A.以人为本B.全面协调可持续C.统筹兼顾D.发展
29.我们今天追求的富强,以()的强大为基础,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特征。
A.经济基础B.综合竞争力C.综合国力D.综合实力
3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C.改革开放D.实现共同富裕
31.()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A.改革B.发展C.开放D.创新
32.()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A.人民当家作主B.党内民主C.基层民主D.民主选举
33.共同理想作为()的共同价值追求和目标,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
A.全体党员B.炎黄子孙C.全体劳动者D.全体社会成员
34.()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A.勤劳勇敢、爱好和平B.热爱祖国、团结统一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民族精神和国际精神
35.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集体主义B.爱国主义C.改革创新D.不畏艰难
36.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
A.以人为本B.全面协调可持续C.改革D.发展
37.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
B.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相同时期、相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
C.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着相同的内容。
D.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着相同的内容。
38.在河南林州市产生的伟大精神是()。
A.愚公移山精神B.抗战精神C.红旗渠精神D.焦裕禄精神
39.“天命不足畏、天道不足惧、祖宗不足法”表现了中华民族的()。
A.不懈奋斗精神B.变革求新精神C.坚贞刚毅精神D.不屈不挠精神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现了中华民族的()。
A.不懈奋斗精神B.变革求新精C.坚贞刚毅精神D.不屈不挠精神
4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表现了中华民族的()。
A.不懈奋斗精神B.变革求新精神C.坚贞刚毅精神D.不屈不挠精神
42.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是()。
A.十一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十一届四中全会D.十三届四中全会
43.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改革开放B.革新开放C.勤劳致富D.改革创新
4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
A.八个坚持,八个反对B.八种精神C.“八荣八辱”D.“八荣八耻”
45.胡锦涛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A.广大党员干部B.工人、农民、知识分子C.广大青少年D.新型社会阶层
46.()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A.人民民主B.民主法治C.依法治国D.文明进步
47.一九四九年九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将“()”规定为全体国民的道德要求。
A.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B.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热爱共产党
C.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
D.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
48.()要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A.大学生B.党员干部C.人民群众D.新兴社会阶层
49.《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是在()上通过的。
A.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B.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50.《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是在()上通过的。
A.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B.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5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在什么时间印发的?
A.一九九六年十月B.一九九六年九月C.二〇〇一年七月D.二〇〇一年九月
52.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主要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的过程,普通百姓可以不参加
B.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主要是青年学生受教育的过程,社会大众可以不参加
C.人人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人人都要自觉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D.以上表述都不正确
53.“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是()的名言。
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
54.“行己有耻”是()的名言。
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
55.“仁则荣,不仁则辱”是()的名言。
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
56.()是全省上下积极探索科学发展之路的重大构想,是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正确途径。
A.中原城市群B.郑汴新区C.中原经济区D.产业集聚区
57.()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A.以人为本B.人民当家作主C.集体主义D.为人民服务
58.“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要求,其中“一抓手”,就是把()作为抓手。
A.发展外向型经济B.实施项目带动C.建设产业集聚区D.招商引资
59.2010年以来,河南省提出了()的战略构想。
A.中原经济区B.河南经济区C.中原经济圈D.中原城市群
60.“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要求,其中“两基”,就是切实()。
A.抓好基层,打好基地B.抓好基本,打好基础
C.抓好基层,打好基础D.抓好基础,打好基地
61.“四个重在”(),需要我们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准确把握。
A.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B.之间没有内在联系C.之间互不相干D.之间联系不大
62.()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代表。
A.先进典型B.广大青少年C.党员干部D.新兴社会阶层
63.“河南人的四种形象”高度体现了河南人的()。
A.勤劳、保守、勇敢、狭隘B.勤劳、踏实、勇敢、侠义
C.肯干、踏实、鲁莽、侠义D.保守、踏实、勇敢、侠义
64.党的()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
A.十二届六中全会B.十四届六中全会
C.十五届六中全会D.十六届六中全会
6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A.十五大B.十六大C.十七大D.以上都不对
66.邓小平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二靠()组织起来就有力量”。
A.理想 知识B.理想 纪律C.道德 纪律D.教育 法律
67.()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A.以人为本B.集体主义C.人民当家作主D.为人民服务
68.()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A.科学发展观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9.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实事求是B.以人为本C.四项基本原则D.全面协调可持续
70.()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
A.党员干部B.广大青少年C.人民群众D.新兴社会阶层
二、多项选择题
71.“四个重在”是指:重在持续、()。
A.重在提升B.重在统筹C.重在为民D.重在学习
72.“三平”精神是指()。
A.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B.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
C.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D.平淡之中的一鸣惊人
73.以下关于“三平”精神的表述,正确的是()。
A.对中原人群体性格的精炼概括B.河南精神内核的生动展现和总结
C.中原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特征的具体体现
74.“三平”精神与()一脉相承,是对当代河南人精神风貌的升华和总结。
A.愚公移山精神B.红旗渠精神C.焦裕禄精神D.航天精神
75.“河南人的四种形象”,即:普普通通的河南人、()。
A.踏踏实实的河南人B.不畏艰险的河南人C.侠肝义胆的河南人D.兢兢业业的河南人
76.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领域B.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C.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D.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 77.20世纪80年代,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中的“五讲”包括讲文明、讲礼貌、()。
A.讲卫生B.讲秩序C.讲道德D.讲政治
78.20世纪80年代,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中的“四美”包括心灵美、()。
A.行为美B.语言美C.仪表美D.环境美
79.20世纪80年代,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中的“三热爱”包括()。
A.热爱共产党B.热爱祖国C.热爱社会主义D.热爱本职工作
80.以下属于党的优良传统的是()。
A.井冈山精神B.西柏坡精神C.“两弹一星”精神D.抗击非典精神
81.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爱祖国、()”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A.爱人民B.爱劳动C.爱科学D.爱社会主义
82.(),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高度概括,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奋斗目标。
A.富强B.民主C.文明D.和谐
83.确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全体社会成员的()为基础。
A.思想修养B.道德素质C.社会地位D.学术地位
84.社会主义荣辱观()。
A.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B.是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C.应当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
D.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指导思想
85.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要培育()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A.有理想B.有道德C.有文化D.有纪律
86.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的精神条件。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D.实现祖国统一
87.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
A.缔造者B.继承者C.弘扬者D.培育者
8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广泛民众基础的价值体系。
A.凝聚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B.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
C.获得了人民广泛认同D.目前还未获得人们广泛认同
89.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内涵极为丰富。()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
90.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主要表现的是()。
A.致力于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B.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C.献身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D.致力于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91.我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和合思想,形成了()等崇尚和平的理念,培育了热爱和平、宽厚包容、不尚暴力的民族性格。
A.“和为贵”B.“亲仁善邻”C.“讲信修睦”D.“协和万邦”
9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A.实现共产主义B.统一祖国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3.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A.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B.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C.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D.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94.“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要求,其中“三具”,就是做任何事情()
A.一具体就突破B.一具体就深入C.一具体就落实D.以上不全对
95.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对中原崛起战略的()。
A.持续B.延伸C.深化D.拓展
96.以下哪几项属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则?()
A.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B.坚持重在建设,着力铸就人们的精神支柱。
C.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有效引领社会思潮。
D.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在文化建设领域的先进性。
97.以下属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是()。
A.爱国守法B.明理诚信C.团结友善D.敬业奉献
98.“四进社区”包括()。A.科教B.文化C.法律D.卫生
99.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
A.增强民族精神B.巩固精神支柱C.形成共同理想信念D.以上都正确 100.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体现。
A.世界观B.人生观C.价值观D.政绩观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也重点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