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苏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入学考题
2011年苏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专业课入学真题:
思想政治教育学:
1.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核心要素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
3.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的途径
3.如何在执政理念和制度创新的结合上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两个和解”思想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什么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分析
信息来源:[欢聚资料网]--www.xiexiebang.com
怎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深入人心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那么,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和新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怎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深入人心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探索的一个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立足于现实,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我们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体现人性化,贴近民众生活实际,符合民众利益,能为民众提供心灵引导
马克思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人们的现实生活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自然不能脱离人们的现实生活而存在。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现实需求,其理想目标与价值原则的设定与形成要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与实践基础,能够切实解决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利益问题、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能够真正促进社会和谐、支撑科学发展。只有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被人们所掌握和接受,人民群众才能不断增强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在这个意义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关注公民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关注人民生活水平,关注人的物质与精神需要的满足,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人的现实发展。人民群众只有直接和真正地在现实中获得方方面面的实惠、利益和幸福,才会真切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而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以公众的现实生活与利益需求为指向,既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也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启蒙语境下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前者而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就指出,完善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的需要得到较好满足的基础上的,它汲取了发达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而又超越于它,它批判资本主义的非人性而寻求人的自由与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是一种基于实质合理性的诉求,它理应以现实的发展成果作为理念支撑。就后者来说,现代市场经济下的启蒙带来的是人们世俗意识的觉醒与增强,工具理性的张扬使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现实权益的满足,对远大精神价值的偏爱一定程度上逐步让位于实际物质财富的寻求与自主生活方式的确定。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以往的意识形态建设之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效果不够理想,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在于脱离了人们的生活实际,忽略了社会主义与人民之间存在的价值关系,离开了人民这个价值主体的需要去认识社会主义。而价值主体的缺位必然导致对社会主义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理解,从而形成了种种不正确的认识。这对于我们的教训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是基于人的现实需要与发展的,必须充分人性化的,而不能带有过于僵硬的意识形态色彩。
当然,要求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以人们的现实生活为基点,并不是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想性与规范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行为准则和发展目标,它必定高于现实、超越现实。也惟其如此,它才会具有感召、激励、教育和鼓舞的功能。但是,这种超越性决不能是脱离现实生活的,不能仅仅依靠脱离现实的远大理想本身来支撑。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曾说过:“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这样一种理想要源于经验,来自人们的现实生活实践,要能够涵括人们生产、享受、发展的各种利益需求。利益是人类活动的真实内容和本质,是激励和支配人们活动的能动因素和真实动机,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正因为如此,任何价值理念如果过于抽象、高远,缺乏现实性的人文关怀,以致脱离了人们可预期的利益,必然会陷入窘境。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尤其在现代社会,人们已经被利益和现代性价值观双重启蒙,一种价值体系必须越来越贴近现实,为人们的权利与利益声辩或立言,才能真正赢得人们的认同。理想决不能脱离现实,离开客观存在的实践而空谈理想,理想只能离我们越来越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必须要处理好现实性与理想性的关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具有包容性,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体现共同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其时代特征。我国现在正处于一个市场经济的历史时代。经济的市场化与个体的独立化重新塑造着人们对生存意义的判断,导致了人们的价值观念的私人化、多样化。所谓私人化是指,原先大一统的、适用于社会整体的、渗透于生活方方面面的强制性的一些价值理念渐渐褪色,个体的独立、自由选择使得生活意义的决断保留在私人手中。所谓多样化是指,基于自由选择基础上的个体价值理念的丰富性与差异性。这种价值观的私人化与多样化构成了当代价值观的所谓市场化格局:不再是单一的被动接受,而是在广大价值域中的自主选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成分、组织方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这样一种价值观的市场化格局在我国现阶段
已充分显现。
在当前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面对这样一种市场化格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必须要从包容整合凝聚上下工夫,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一方面,在思想领域,只有“多”而没有“一”必然分化。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要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在思想领域,只有“一”而没有“多”必然僵化。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不可能使一种意识形态来取代所有其他社会意识的存在,党需要从巩固执政的思想基础这一角度出发,更多地思考如何整合凝聚多样化的社会价值观念,因而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同时,还需要积极贯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方针。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价值导向,确立承认多样、坚持主体性的正确态度,在多样中树主导、在差异中求共识、在多变中争主动、在竞争中显优势。只有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各类思想文化主体才能自觉认同和接受主导思想文化,才能得到整合、凝聚和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前进。要着眼于发展、致力于和谐,通过尊重差异与包容多样,而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当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并不是无视社会思潮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间的分野,不是放任落后、腐朽的思想观念,更不是放弃或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因为我们的态度是明确而一贯的,即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坚决反对腐朽反动文化。这样做,只是要通过思想文化领域的整合,充分利用各种思想资源,凝聚和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这样一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建设方针不但具有积极的整合凝聚功能,也必然会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身的发展。以前,我们在价值观建设上的失误在于,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做了僵化的理解,对其他价值观常常采取排斥和斗争的方式,与其他价值观长期处于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历史证明,这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身的发展是不利的。实际上,在目前多样化的价值观中,除了某些落后、腐朽与敌对的以外,大部分的价值观念对主导意识形态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主导意识形态应具有包容性,渗透到人民群众的各类需要中去,为人们多样的现实生活提供核心价值观念;主导意识形态应具有兼容并蓄其他价值观念合理成分的气度和能力,在与其他价值观念的共处中提升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一旦主导意识形态失去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包容其他价值观念的能力,并人为地阻隔同其他价值观念和文化资源的联系时,将会导致自身越来越贫瘠,越来越枯竭。这样一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建设方针,要求社会主义的主导意识形态必须坚持理论研究的现实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而这样一种建设方针与研究态度也必将会使其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强调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谋求思想共识,这必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体现与包含各方并为各方认同的共同价值,进而在很大程度成为一种具有广泛认同性和共享性的价值理念体系。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既要考虑到社会主义价值的先进性要求,更要考虑到以现实为基础的价值理念的共同性与广泛性要求,且在内容逻辑上也应具有层次性。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言,必须在相对稳定的民众认同的共同价值观与党的最高价值观之间做相对区分,它的内容既应包括高层次的、先进性的价值要求,也应包括作为社会生活基础的共同价值观。只有从总体上把握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的最大实际,才能为增强其建设实效奠定坚实基础。
需要强调的是,在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这种共同价值观的建构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仅仅纯靠绝对化意识形态的全面灌输与政治权力自上而下的管制来进行,不然只能形成一种虚假认同的表象,而内在的价值与利益冲突不能得到根本的释放。在受市场经济洗礼与当代价值观念熏陶的现代个体之自主自律意识与利益感空前增强的今天,共同价值观的建构与形成必须要经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和讨论。多样的价值理念之间应该能够充分探讨、自由交流、彼此协商,相互交融。从根本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构筑共同价值就必须奠立于充分的参与、互动和广泛的讨论交流之上。当然,在此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予以整合与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注重培育公民的参与意识,以合理的政治共识为基点,上、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结合进行共同价值观的积极建构与维续。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概括应简要明晰,从中进一步提炼出基本价值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表述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应当讲,这种表述在理论上是宏观的、框架性的、较为完整而全面的。然而也应看到,这种表述更适合于严谨而正式的党的政治文件,而对于广大普通民众以及宣传而言,则需要做进一步简明扼要的概括与提炼。目前,不少社会普通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上述表述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进一步概括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这种核心价值理念应用比如公正、自由、和谐等简明扼要的范畴来表达。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包含丰富内容的、框架性的价值系统,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则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最根本的观点、最概括的表述和最简明的提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灵魂。它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这种核心价值理念在概括上应做到集中凝炼、内涵普适、表述准确,既要注意思想的深刻性、适用的广泛性,又要鲜明生动。体现核心价值体系本质和精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由于深刻凝炼而简便易记,在宣传效果上会更为理想,更容易凝聚社会成员的思想,让人铭刻在心,并使之渗透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而发挥巨大而持久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像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所提的自由、平等、博爱,上世纪90年代新加坡提出的“国家至上、社会为本、家庭为根、尊重个人、协商共识、宗教宽容”,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获得迅速认同,除其特定的价值内涵外,这种表述形式上的简捷明快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提炼,在国内学术界并无统一的意见,不同的学者从不尽相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其中既有相同的概括,也有相异的观点。这本身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本文在此不欲提出自己的概括,只是要指明在概括时应注意的原则。首先要注意借鉴和吸纳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产生的各种价值体系中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尤其是要批判性地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在市场经济基础上所提出的自由、公平、正义等价值理念。这类价值理念虽然最先由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但并不为资本主义社会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并必然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凸现出来。当然,这些理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条件下,实现形式和途径各不相同,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其次,更应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本来就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核心价值理念的中国特色与民族性必然会使其更易为人们所接受与认同。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许多价值观念在今天仍然具有传承价值和借鉴
意义,如和谐、诚信等等。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们拿来就用,而是要创造性地转化为当代中国社会需要的内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第三,应体现对人本身价值的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概括应包含自由;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概括应体现人与人之间所秉持的价值原则,比如公平;社会主义之所以称为社会主义就在于其注重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概括应体现对于社会本身的价值原则,比如和谐。以上自由、公平与和谐并不是笔者的刻意概括,只是为了表明概括时所应注意的个体、人际、社会三重维度。第四,应体现时代精神和反映当代中国实践发展的根本要求。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既要靠现实成就的支持,也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所决定,其建设还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其建设成功与否最终也必然要由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来决定。如果我们在现实发展中面临许多问题,像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环境污染,经济衰退等等,而且长期得不到解决,致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程度不同的受到损害,那么,人们就必然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一定的排斥情绪,因为理念与现实不符,甚至有可能理念越强化,公众越排斥。如果我们在现实发展中能够较为成功地面对各种挑战,经济健康发展,民主有序推进,公民权益得到保障,民生得到保障,社会安定有序,总之,各种问题得到较为有效地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就获得了强大的现实动力与实践基础。正如邓小平所言:“人民,是看实践。人民一看,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改革开放好,我们的事业就会万古长青!”
以现实的发展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还要注重有效的宣传,以最大程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因为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我们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充分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否则,往往会因不好的宣传方式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受到质疑。
对于宣传工作而言,一是要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从革命战争年代和阶级斗争年代立足于教育人、改造人的功能,转向更加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和激励人,从激发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功能定位。”二是要从实际出发,让人文关怀常态化、日常化和感性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应该从实际出发,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对不同层次的人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切忌搞一刀切。同时,宣传工作应面向感性的日常生活世界,关注群众精神世界和社会心理,摸准公众思想实际,了解群众心理的变化特点和趋势,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价值理念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融入现实,为公众提供“心灵鸡汤”。这种春风化雨式的宣传教化方式有助于公众在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达成认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是要有效协调各种思想宣传工作的手段和工具,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把增强主流舆论的引导力作为对社会大众进行思想宣传工作的主阵地。在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人们思想空前活跃、信息传播途径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工作就必须要把握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进一步增强传媒运用能力和舆论影响能力,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推进社会和谐。四是在宣传的语言
上,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范畴与话语进行调整:要摒弃纯粹为革命战争服务而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旧范畴;要赋予已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概念和语言以新的时代性内涵;在宣传中切忌大话、空话、假话、套话和废话,语言要丰富、要适应大众生活,要“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加深对群众的感情,运用群众的语言,让思想宣传工作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第二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备考题
第一章 绪论
1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辨析。2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特点? 3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4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的主要经验有哪些?
5在新时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有什么意义?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
1思想政治教育学建设怎样贯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原则?
2联系学科建设实际思考怎样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化思想政治加以研究? 3在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建设中怎样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与技术?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1为什么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
2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联系实际说明其中一种功能。3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联系实际说明其中一种功能。4怎样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1简述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2为什么将培养“四有”新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3简述“四有”新人内在精神素质的培养。
4完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它有哪些主要特点?
2联系实际谈谈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3如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1解释下列名词:思想品德、思想品德结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2简述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3试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
4试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5试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
1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点、职能和基本素质。
2如何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3为什么说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4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5如何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原则有哪些?
2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教育各包含哪些内容 3简述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基本内容。
4如何进行理想、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以及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1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科学依据主要是什么?
2思想政治教育有哪些主要原则?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这些原则?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艺术
1为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何意义?
2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联系实际谈谈其中一种方法。
3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4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有什么意义?
5联系实际说明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其特征有哪些?
2简述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大众传播载体各有什么特征、功能?如何运用好这些载体?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它具有哪些有别于其他管理活动的特征?
2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3形成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应该做好哪些重要工作?
附录 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
1中外剥削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各有什么特点?
2简述革命导师对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要贡献。
3简要分析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三篇: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入学考试题
武汉大学最近几年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入学考试题
06年
必答题:1.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内涵及意义。2.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 任选题:1.结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发展的实际,论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试述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体现整体德育理念。
方向题: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现实价值及基本要求。07年
简答
1.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和意义
2.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机制
论述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综合(方向题)
4.思想政治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的现实价值(两者关系)
原著
一、简答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二、任选
2.劳动价值论
三、方向题
3.青年团的任务
08年
原著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列宁《怎么办》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原理
1.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
3.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科学内涵及其提升
09年
原著:
1.怎样理解“学校教育要始终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2.怎样理解“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3.结合金融危机,谈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原理:
1.谈谈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价值。
2.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历史演进。
3.结合金融危机,谈谈社会主义信念教育。
武汉大学2008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原著选读
1、试论述“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2、试分析列宁的“工人阶级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
3、论述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以及对正确加快人的社会化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1、试论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试论述心理咨询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3、阐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科学内涵及其提升。
武汉大学2010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博真题
科目一: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经典原著选读(共三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30分)
2、为什么说思想掌握群众是精神变物质的先决条件?(30分)
3、恩格斯曾经指出:“就个别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为什么?循此如何增强人们的精神动力?(40分)
科目二: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共三题)
1、论科学建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意义及其重点。(30分)
2、为什么说人们思想的形成是客观反映和主观建构的统一?(30分)
3、论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特点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课题。(40分)
2011年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博真题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
1、如何理解“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
2、“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的内涵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3、“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1、试论自我教育中的主体与客体。
2、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文化性、科学性及其关系。
3、试论人的本质及其塑造。
第四篇:2014博士入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考题
2014年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试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
1、简述“雾季演出” 1941年10月11日,重庆“雾季公演”揭开大幕,从这天起到次年5月初,演出了《北京人》、《棠棣之花》、《天国春秋》、《屈原》、《结婚进行曲》等大型话剧29出,另有独幕剧、小歌剧和大歌剧《秋子》共35出。一个城市在7个月时间内,集合自己的力虽,公演30多出话剧,这在中国近代戏剧史上,至今仍是空前的,更何况这时创作首演的名剧迭出。这正如戏剧史家所说,中国话剧的黄金时代,是40年代的重庆“雾季公演”。重庆在以后几次“雾季公演”中,1942年至1943年演出大型话剧23个;1943年至1944年演出话剧27个(其中4个独幕剧);1944年至1945年11月演出大型话剧28个。四年间共公演大型话剧103个、独幕剧7个,话剧史家称之为中国话剧史上的黄金时代。其中影响广泛的演出有:中国万岁剧团的《蜕变》、《虎符》;中央青年剧社的《北京人》、《清宫外史》(第一部)、《鸡呜早看天》;中电剧团的《结婚进行曲》、《金玉满堂》、《万世师表》;留渝剧人的《棠棣之花》、《大雷雨》、《重庆24小时》、怒吼剧社的《安魂曲》、《牛郎织女》;孩子剧团的《猴儿大王》;中国胜利剧社的《重庆屋檐下》;育才学校戏剧组的《啷格办》。中华剧艺社,和1942年底成立的中国艺术剧社则是其中的主力军。
2、简述毕飞宇《推拿》的创新之处
3、试述鲁迅小说的时代性与超越性
4、论述解放区文学的性质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
1、论艾青的诗歌与象征主义关系。
2、论述史料发掘与文学研究的关系。
第五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S(优势):
1.就业面就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般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类,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一般是进入中学或者大学,从事的是学校的有关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或者学校学院党团组织工作。而非师范类专业则会进入各种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新闻、出版等事业单位以及有关企业单位,负责党务、宣传、行政、组织、党团工作和管理工作。2.学习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执政党的理论相同。W(劣势):
1.专业技能不够强,就业岗位的可替代性强,企业单位不待见
2.学的知识多而不精,专业知识有局限
3.社会专业歧视严重
4.职业普遍收入较低
O(机遇):
1.在校的比较多的师范生,我们这专业考研及就业的机会相对对较多
2.择业相对于免费师范生自由,且有211这块敲门砖
3.政治体制改革与加强党建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T(威胁):
1.学的都是理论性的东西,缺少社会调查和专业实习
2.相近专业毕业生的替代性威胁,待业人口增加的威胁
3.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增强理论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