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学习精神
学习贯彻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首先要深刻把握这两者的实质关系。文化的精神价值是文化之“魂”,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高端和龙头,是文化实现教育功能、以文化人的重要途径,是承载文化精神价值之“体”。抓住这个“魂”,“体”才有主心骨,才有精气神;建好这个“体”,“魂”才能广泛传播,发挥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强教兴校之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的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高等教育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探索凝练高校教师和学生核心价值观,以高校自身建设的突出成绩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是当前全国各高校事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党和国家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自然会把目光首先投向作为追求真理和至善之境的具有创新精神、超越精神、文化批判精神的高等教育,各高校一定要承担起中华民族文化成果广泛传播、绵延传承、扬弃旧义、创立新知的重任,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传播的坚强阵地。
其次,要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的主要途径。要坚定不移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坚
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始终如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师生力量,引导广大师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坚持用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鼓舞师生斗志,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广大师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凝聚起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校园风尚,树立和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校园氛围,使师生成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模范。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还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既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的必要性,又兼顾广大师生接受的可能性,妥善处理好“一”与“多”的辩证关系。一是统筹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毋庸置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先进的、科学的价值体系,但要真正实现融入,还需要正视高校广大师生的内在精神、文化需求,科学统筹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形成价值共识。
二是统筹方向性与规律性。坚持宣传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遵循人思想认识的形成发展规律开展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结合自我价值观结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逻辑推理、分析论证,最终作出主体判断和选择,唤醒师生的价值自觉。三是统筹理论范畴与实践
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理论体系,又是实践范畴。作为理论体系,将其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首先是系统开展广大师生理论学习的过程,以学立德、以学增智、以学创业;作为实践范畴,将其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还必将经历将理论知识外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经历选择、整合、内化、外化、固化和再认识的循环过程,高校广大师生自身的价值实现正统一于这彼此相连的发展过程之中。
第二篇: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习近平会见会议代表并讲话
《 人民日报 》(2012年01月05日
01 版)
本报北京1月4日电(记者张烁)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4日在北京召开第二十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会前会见会议代表并讲话。他强调,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高校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为建设能够培养高质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习近平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青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在思想传播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的高校教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力量,与学生沟通互动多,对学生影响很大。要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高校党的建设一个重大问题来抓,深入细致地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引导工作,加大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优化高校党员队伍结构。
习近平强调,今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高校党建工作要突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这项重要任务,更好地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深入开展高校创先争优活动,推动高校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中创先争优,并使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要以更加扎实有力的措施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加强日常管理,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参加会见。
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她回顾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维护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基本经验。刘延东强调,要深刻认识高校党建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落实中央一系列部署,按照六中全会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教学科研实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师生,培养造就大批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激发师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创新创造活力。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大学精神,加强学风教风校风建设,重视师生道德培养,把高校建成全社会的道德高地。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高高校领导班子办学治校水平,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确保校园和谐安全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李源潮主持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解放军总政治部、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负责同志,全国部分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参加会议。
第三篇: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
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加嘹亮地吹响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向文化强国挺进的号角。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站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再次强调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这进一步指明了两者共同面临的重大任务。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首先要深刻把握这两者的实质关系。文化的精神价值是文化之“魂”,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高端和龙头,是文化实现教育功能、以文化人的重要途径,是承载文化精神价值之“体”。抓住这个“魂”,“体”才有主心骨,才有精气神;建好这个“体”,“魂”才能广泛传播,发挥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强教兴校之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的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高等教育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探索凝练高校教师和学生核心价值观,以高校自身建设的突出成绩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要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的主要途径。要坚定不移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始终如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师生力量,引导广大师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坚持用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鼓舞师生斗志,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广大师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凝聚起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校园风尚,树立和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校园氛围,使师生成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模范。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还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既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的必要性,又兼顾广大师生接受的可能性,妥善处理好“一”与“多”的辩证关系。一是统筹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毋庸置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先进的、科学的价值体系,但要真正实现融入,还需要正视高校广大师生的内在精神、文化需求,科学统筹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形成价值共识。二是统筹方向性与规律性。坚持宣传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遵循人思想认识的形成发展规律开展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结合自我价值观结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逻辑推理、分析论证,最终作出主体判断和选择,唤醒师生的价值自觉。三是统筹理论范畴与实践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理论体系,又是实践范畴。作为理论体系,将其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首先是系统开展广大师生理论学习的过程,以学立德、以学增智、以学创业;作为实践范畴,将其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还必将经历将理论知识外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经历选择、整合、内化、外化、固化和再认识的循环过程,高校广大师生自身的价值实现正统一于这彼此相连的发展过程之中。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是当前全国各高校事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党和国家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自然会把目光首先投向作为追求真理和至善之境的具有创新精神、超越精神、文化批判精神的高等教育,各高校一定要承担起中华民族文化成果广泛传播、绵延传承、扬弃旧义、创立新知的重任,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传播的坚强阵地。
高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伟大事业中大有可为 ——二论学习贯彻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
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动高校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贡献的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高校学科优势突出,研究力量雄厚,是孕育新思想、培育新知识、产生新观念的摇篮和理论创新的重要阵地,应主动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理论研究,为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切实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高校作为社会的文化高地,作为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应成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典范,应成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表率,应成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楷模,应成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标杆。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教学全过程,渗透人才培养各环节,贯穿改革发展各领域,体现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成果的各方面,应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思潮,为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发挥示范作用。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既是科技创新的沃土,又是人才成长的基地和舞台,应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大力推进教育与文化的融合,主动搭建教育服务文化建设的平台,拓展教育服务文化建设的渠道,逐步构建高校在文化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长效机制,促进高校智力成果在文化领域的转化运用。应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努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应主动适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强相关专业学科建设,为提高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智力支撑。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高校作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应把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统一起来,把中华文化精华与时代精神统一起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外来先进文化,创新培育时代特色文化。
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提炼整理,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应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做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应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拓展中外文化交流平台,做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排头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也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源泉。高校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也是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驱动力。应积极适应文化建设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文化建设急需的战略性、前瞻性、公益性研究;应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文化建设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文化建设。应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创新驱动力量。
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推动高教内涵式发展 ——三论学习贯彻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
喜逢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圆满闭幕,高等教育又一次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春天。大会从肯定高校党委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保障作用,促进高校发展取得成绩的角度,旗帜鲜明地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形势下,高等教育要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的使命,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再次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从“大”向“强”迈进成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推动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进程中充满风险和挑战。要应对这些风险挑战,要求高端人才的数量、素质和结构有大的提升,要求涌现出更多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成果。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最高殿堂、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国家的人才库,只有加快提高办学质量,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承担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使命。
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核心任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高端人才是高校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质量特色是高校竞争取胜的发展主线,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高校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学科交叉融合是高校品质提升的战略选择,产学研结合是高校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把高校综合性学科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高水平科学研究、高层次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办学优势转化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优势。要坚持以增强科学研究能力为关键,努力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着力推进协同创新,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重要贡献。要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紧密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深化产学研合作,努力成为新兴产业的促进者,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者,党和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
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践证明,人才的文化素养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我们的大学在提升文化品位、营造文化氛围、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等方面,与社会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相比还存在差距,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突出问题。文化强,大学强;大学强,国家强。没有高水平的文化建设,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不重视文化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我们要高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旗帜,坚持以实现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发展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和社会辐射作用,使高校始终成为继承传播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孕育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内涵式发展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时代课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我们要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审视高校的功能定位,切实增强主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肩负起历史使命,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的步伐。
第四篇: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
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谭浩)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14日在北京召开第十九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会前会见会议代表并讲话。他强调,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好,为“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迫切要求高校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各级党委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高校党建工作抓好。
习近平指出,高校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人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政治上坚定、业务上优秀、作风上过硬、广大师生认可的同志选配到学校领导班子中,特别要选好配强党委书记和校长,切实增强高校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提高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
习近平强调,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当前要认真贯彻新修订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适应高校改革发展建立健全高校党的各级组织,进一步明确党组织职责任务,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健全党组织工作制度,实现高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他指出,当前正在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高校党组织要紧紧围转载自百分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绕高校的中心任务,努力创科学发展之先、争校园***之优,在高校党组织和党员中进一步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浓厚氛围,使创先争优活动真正成为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参加会见。
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她强调,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是高校党的建设总的要求。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立足现代化建设全局,进一步增强做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要求,把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水平贯穿高校党建工作始终,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保持高校***稳定的良好局面。要以优良党风正校风、促教风、带学风,弘扬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体的各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她指出,《条例》体现了中央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必须结合各高校实际学习好贯彻好,要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新形势下高校群众工作,推动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建功立业,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李源潮主持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解放军总政治部、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负责同志,全国部分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参加会议。国企党建工作创新 ◎只讲发展,没有思路,发展就是空中楼阁
◎努力实现和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标准,牢固确立广大职工的主体地位
光华五洲集团组建以来,努力实践和探索加强党的先进性的基本规律,不断创新党建工作,为实现集团“自主创新、构建***、提升发展”的奋斗目标,努力提供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在实际工作中重点主抓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归根到底就是要促进集团又好又快发展。光华五洲集团组建以来既面临着历史遗留问题,也面临着生存和发展问题转载自百分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党委认识到要抓好集团发展,党的先进性建设要体现在:
一、转变发展观念上。集团成立以来,坚持每年开展主题教育,先后组织开展了“新世纪,新光华,新发展”;“不分你我他,共同为光华”;“形势,任务,责任”;“我为提升发展做贡献”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不断破除“小富即安”,“等、靠、要”,“平均主义”等观念,不断树立起职工的危机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
二、企业发展思路上。集团要发展上下很易形成共识,但只讲发展,没有思路。国企党建工作
一是开展党员集中教育活动。抓好“三会一课”,加强对党员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等的教育;组织新党员到省委旧址举行的入党宣誓仪式,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举办学习心得交流会、理论研讨会,组织党员畅谈和交流学习体会,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是开展“岗位奉献实践活动。围绕扎实推进***企业建设、改革、发展和实现“国家电网一流县供电企业”的目标,认真做好高峰度夏的监督检查及汛期防范措施的落实工作,结合安全月活动,扎实推进公司“创无违章企业”及“反违章、除隐患百日安全活动”的开展。号召党员立足岗位,当先锋、争作为、比奉献,主动创新、创造、创业。
三是开展党员“一带二先锋工程活动。以“带思想、带安全、带技能、带作风、带业绩”为主要内容,将党员“一带二”先锋工程融入工作中,让党员们立足岗位当先锋、走前头,增强党员与职工群众互动性,相互帮带、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和交流,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是开展党员警示教育活动。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惩治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不断完善监督网络和监督运作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转载自百分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设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度,深化检企共建,组织党员到县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观看图片展,接受警示教育,培育“干事、创业、干净”廉政文化。
五是开展亲情服务活动。以“亲情、诚信、***”为主题,继续深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压滤机滤布平安工程”,积极营造“有亲情、讲诚信、促***”的服务环境。积极为联网发电企业及用电大户提供安全生产指导、技术管理咨询、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服务;简便办理小水电联网、上网手续,诚信联网电站的电量电费结算与付款;严格实施“三公”调度,努力实现电量上网的机会均等、责任同担、滤布利益共享,以获“双赢”。
六是开展安全用电、科学用电常识进企业、厂矿、村镇、社区、校园等活动。树立“以己所能,助人为乐,成人达己”的理念,提高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以***促发展,为塑造国网电力品牌打好基矗
七是开展“送温暖、解忧难、办实事”慰问活动。着眼于加强党内***建设,切实关心党员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情况,公司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走访困难职工、慰问老弱病残、生活困难和遭遇自然灾害的员工4人,送去慰问金1600元,送去党的温暖和党组织的关怀。
第五篇: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侧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
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侧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
1月4日至5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在北京召开第二十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
与会代表认为,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高校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为建设能够培养高质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把高校建成全社会道德高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把高校建成全社会的道德高地,成为代表们的共同心声。
据悉,北京高校构建了“一线三点”思想理论教育工作格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党委理论中心组为重点,健全了党员干部、师生员工理论学习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全员覆盖;以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为重点,实施首都高校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工程,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提高思想水平与领导能力,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以青年学生为重点,实施首都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计划,培养了一大批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生骨干。值得关注的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明确了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引领了高校科学发展。
清华大学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的指导地位。据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介绍,学校党委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指导办学实践,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始终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结合学校实际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发展思路,有力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完善理论学习体系和长效机制,加强校系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推动基层理论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引导师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北京大学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把全会精神与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心任务和北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了加强和改进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十项重大举措。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告诉记者,学校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与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之中,大力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扎实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成为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示范区。学校党委书记程天权告诉记者,学校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坚决批判抵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学校选派了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中宣部、教育部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工作,参与中宣部《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七个“怎么看”》、《划清“四个界限”》等重要理论读物的编写工作。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共有48位专家入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是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
在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看来,应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着力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精神与文化。在坚持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学校组织十七大精神巡讲团、科学发展观宣讲团,在全校进行宣传演讲;邀请全国道德模范和英模人物进校,为师生作报告;组织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文化名师于丹教授等,与师生共同探索新时期教育责任与文化使命,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开展汶川抗震救灾、赴打工子弟学校义务支教、评选“感动师大”新闻人物等活动,让师生在参与活动中深刻感悟真善美的真谛,塑造完美的人格。
在北京奥运会、庆祝新中国成立60年国庆活动等重大事件中,首都高校师生积极参与、奉献力量,以出色的表现为国家赢得了巨大荣誉,显示着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与担当。近5年来,选择到基层、部队和西部地区建功立业的首都大学生达12.5万人,“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光”成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生动阐释。
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力量,与学生沟通互动多,对学生影响很大。加强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成为高校党建的一个重大问题。
近年来,一批才华出众的青年教师,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创新中脱颖而出,他们潜心治学、锐意创新、教学科研能力突出,在各自领域施展才华、成果丰硕。“优秀青年教师群体的出现不是偶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表示,“这离不开学校党委对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关注,是学校创造良好条件、营造宽松氛围、搭建发展平台取得的必然成果。”
高校青年教师眼界开阔、思想活跃、勇于探索。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了解他们的成长需求,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都会面临恋爱、结婚、生子、赡养老人等问题,家庭、生活和工作负担较重,最需要人文关怀和资金支持去开展教学科研和职业发展。对外经贸大学党政领导统一思想,拨出专款支持青年教师发展。学校不仅在科研上充当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孵化器,还通过支持国外研修、重视指导培训、树立成功榜样等方式,千方百计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最大限度地激活青年教师的创新热情。
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强德。近年来,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坚持以师德铸师魂,不断深入挖掘师德典型,先后推出了献身推广农业技术的临沂大学优秀教师张金树、温暖学生心田的山东建筑大学全国优秀辅导员任晓勤等一大批优秀典型,起到了非常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与此同时,山东省不断加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和确立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要求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注重师德考评方式的多样化运用,在《全省高校师德建设大讨论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实行教师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
据了解,目前,山东省许多高校都定期对师德情况进行考评,将每次考评结果作为教师奖惩和聘用等的重要依据,并记入教师考核档案,作为师德考量的永久资料。有些高校还及时将师德考核结果反馈给教师本人,真正起到了激励、督促的作用,为高校师德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为了提高党员教育培训质量,中国政法大学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充分发挥党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协调教育培训资源,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教师党员的教育培训。学校根据教职工党员的特点,以讲党性、重师德为首要任务,把集中培训、网上培训、党支部组织学习讨论和学院自学相结合,确保教职工党员的教育培训质量。
据介绍,3年来,中国政法大学共有近1000名党支部书记参加了24个班次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学习、形势政策教育、党的业务知识等。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了党支部书记的能力和素质,充分发挥了党支部书记在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今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高校党建工作要突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这项重要任务,更好地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高校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中创先争优,并使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成为今年高校党建工作的一大亮点。
“面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新形势和教育规划纲要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任务,学校把创先争优作为强大的动力,以党建工作引领事业发展,服务学生健康成长,积极探索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发展道路。”首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之一,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司徒渝介绍说,“近年来,学院将创先争优与体制创新、服务社会、人才培养、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结合起来,把创先争优与学校中心工作同统筹、同推进、同落实、同考核。学院顺利通过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验收,圆满完成灾后重建任务,进入内涵发展新阶段,先后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中国农业大学以提高质量为中心,抓基层打基础,优化设置,健全制度,以创先争优夯实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在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学校根据教学、科研组织方式的新变化,在学术团队、课题组、野外教学科研基地、海外留学生中同步设置党支部,教学、科研活动延伸到哪儿,党的组织设置及活动就跟进到哪儿,活跃基层,打牢基础,确保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告诉记者,学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高级职称比例达到94.2%,定期开展分党委和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估,以评促建、重在建设,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一个个坚强的堡垒、一个个凝聚的核心、一个个温暖的家,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西藏有6所普通高校,高校党员7422人,其中教职工党员2416人,占教职工总数的67%;学生党员5006人,占学生总数的14.1%。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西藏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履职尽职创先进,立足本职争优秀,着力推动西藏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据介绍,西藏高校举办以“一个班子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个先锋”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人人创先、个个争优”的良好局面,提高了广大党员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有力促进了校园和谐。
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积极推动事业科学发展。近年来,天津财经大学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探索新时期创建和谐校园的新思路、新举措,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教职工需求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有力推动学校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从涉及教职员工利益和发展的每一件小事入手,天津财经大学党委努力把小事做好、好事做实,将党的工作物化成为大家看得见、摸得着、亲身感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成果。10多年来,学校坚持每年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坚持每年为全体教职工开展综合体检和专项体检;从2000年开始,学校坚持每年为70岁以上离退休职工到家祝寿、为50岁以上教授每周提供一次家政服务;2003年,学校设立“敬老日”,坚持每月提供一份慰问品让教职工带回去看望父母。学校还为坐班人员、授课教师免费提供营养早餐和午餐;将新教学楼所有教室设在阳面;建成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电子图书阅览室;千方百计改善教职工居住条件,投资兴建教师公寓;为年轻教职工建设周转房解决住房困难。每逢大年初一,学校党委都要举办全校教职工参加的新春团拜会,大家从四面八方赶回学校像一家人一样团聚在一起共庆新春佳节。这些活动坚持开展十几年并不断创新,学校党委把涉及教职工工作、生活的每个细节都纳入党组织的工作视线之中,努力让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位教职工,使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大家庭的和谐与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