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克强主持召开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座谈会
李克强主持召开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座谈会
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江苏省常州市主持召开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加快把保障性住房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好,使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
座谈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同志介绍了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部分省(区、市)政府负责同志先后发言,谈了工作打算。在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后,李克强说,衣食问题基本解决后,住房问题日益成为人们群众关心的大事。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对低收入家庭住房实行保障,对中等偏下收入群众住房给予支持,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建设好这项工程,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李克强指出,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了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供给,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但各地进展还不平衡,住房保障体系仍不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也有待提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扎实有效地推进这项工作。
李克强强调,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要从各地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在人口较多的城市,要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缓解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以及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在制度设计上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逐步形成梯度消费的住房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低收入家庭较多的城市,要进一步加快廉租住房建设步伐,提高困难群众住房保障程度。在工矿区、林区和
垦区,要建设好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解决职工群众基本住房问题。今年全国要建设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等580万套。同时,要采取措施增加普通商品房等供给,满足居民住房消费的合理需求。
李克强说,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地方政府是责任主体。把这项工程建设好,各项政策要跟上。要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切实安排好土地供应,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健全责任制度,提高工程质量,公平公正分配,强化监督检查,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全面实现。
李克强最后要求,各地要继续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措施,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应,坚决抑制投机炒作行为,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听取各地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研究部署下一阶段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关工作,国务院召开本次座谈会。来自华北、华东地区的11个省(区、市)政府负责人、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
李克强在北京考察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建设
8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市考察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建设时强调,要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步伐,改善中低收入群众基本住房条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环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一同考察。
李克强首先来到朝阳区常营,察看刚刚建成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他详细观看北京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展板,认真听取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并走进楼内,了解新房的面积、户型和功能。李克强说,住房是居民的大事,也是政府的大事。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措施。各级政府特别是城市政府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从投资、土地、财税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尽快增加基本住房供给,使群众有房可租、有房可买。
在小区中央广场,李克强与正在看房、选房的群众亲切交谈。居民你一言我一语,说现在的房子不仅清洁敞亮,而且厨卫、采暖等设施齐全。有了这个房子,心里踏实多了,干活也更有劲了。李克强说,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就是要让更多的困难家庭住房得改善、生活添信心。
随后,李克强来到正在建设中的管庄保障性住房项目,看望并慰问一线建筑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鼓励他们精心施工、把好质量关,把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好,让群众住得安心、舒心。得知居民各方面生活设施都较齐全,李克强十分高兴,强调不仅要建设好保障性住房,还要配套建设必要的交通、学校、医院等生活服务设施,使群众既能住上放心房,还能享受到生活的便利。李克强
还叮嘱有关方面负责人,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制度,保证分配公开透明、结果公正公平,使中低收入群众真正受益。
定福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是北京市重点项目。李克强来到建设工地,与大家一起挥锹铲土,共同为项目奠基。在与居民代表和参建单位人员交谈时,他指出,各地应从实际出发,科学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新增人口多、中低收入群众也较多,要在继续推进廉租住房等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解决好那些既不符合申请廉租住房条件、又无力在市场购房的中等偏下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通过梯度消费逐步改善住房条件,逐步使购房困难群众实现住有所居。
在施工现场会议室,李克强听取了北京市住房保障工作汇报,充分肯定市里在土地供应、项目开工等方面向保障性住房倾斜的做法,希望北京市再接再厉,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取得更大成绩。李克强强调,当前,要继续贯彻国务院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决抑制投机炒作等不合理需求,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巩固调控的初步成果,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参加考察并在会上作了汇报。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考察。
据了解,今年北京市进一步加大了住房保障工作力度。目前,已落实公共租赁住房2万多套的项目,其中政府组织建设和收购的项目12个,可提供房源1.3万套;产业园区建设经营的项目3个,可提供房源0.7万套;国有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3个,可提供房源0.43万套。
第二篇: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刚刚过去的2010年,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速度加快,规模创下历史之最。全国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590万套,基本建成370万套;农村危房改造开工136万户,基本竣工108万户,均超额完成年初国务院部署的任务。许多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改善了住房条件,圆了期盼已久的安居梦。
这是党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成果,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需求。住有所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住有所居问题。在加强宏观调控,遏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同时,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这不仅能有效解决城乡住房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使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群体、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村居民实现住有所居,也有利于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完善住房供应体系,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2011年乃至整个“十二五”时期,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人民群众“住有所居”的目标将加快实现。
住有所居,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合理的住房消费结构,既包括买房,也包括租房。大力发展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适应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促进形成合理的住房消费结构。公共租赁房具有租金水平低、租赁关系稳定、设施完善、环境安全等优势,符合“夹心层”的实际需要,可以促进解决中等收入偏下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同样可以通过公租房改善居住条件。
公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把大力发展公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当作改善民生的实事来抓,采取有力措施,下大气力推进,保证人民群众“住有所居”目标早日实现。
第三篇: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
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
尊敬的**省长、各位领导,大家好:
大规模实施住房保障工作,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近年来,我市在保障房建设中提出了“八查八看”工作方法,实行全社会关注、全方位监督、全过程管理、全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截止目前,省下达我市目标任务47个新开工项目16503套
保障房已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达100%。主要做法是:
一、查认识,看主要领导是否尽到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我市先后成立了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和市区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推行目标管理,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将其纳入约束性指标进行年终考核,完不成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市委、市政府多次听取工作汇报,专题研究保障房建设工作。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主要领导亲自协调解决问题,确保了工作顺利推进。
二、查进度,看是否按时间节点按时完成任务
按照省保障房建设工作要求,下发了保障房专项工作方案,明确了时间节点、工作要求、推进措施。日常管理实行“四制驱动”,定期召开推进会,协调解决问题;职能部门与项目单位提前对接,联审联批,加快手续办理;每周对口督查、每月定期巡查、每季考核评比;对推进缓慢的项目,除对具体责任人通报批评外,还对项目所在县(市)区分管负责人和导致项目推进缓慢的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今年以来,组织召开全市专项推进会6次,联审联批会3次,印发督查通报23期,下发整改通知3份,对阶段性落后的3个县(市)区进行了约谈。
三、查质量,看是否做到质量合格优质优良
实行保障房建设质量“四控”: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对保障房建设负总责,全面掌控质量安全;对工程招投标、施工图审查、建筑材料等实行严格监管把控;对工程设计、工序验收、竣工备案等方面实行严格监管全控;畅通投诉渠道,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质量安全监控。同时,制定了《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等4个配套文件,每月定期全面巡查,不定期进行检查。今年5月份,集中对全市保障房项目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共发出整改通知103份,停工通知3份,不良记录告知1份,有效规范了建设行为,消除了质量隐患。
四、查程序,看是否执行“十个百分之百”
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推行“十个百分之百”管理(百分之百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原则、遵循基本建设程序、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公开招标、监管监察到位、不出质量问题、不出安全责任事故、不拖工期、预决算审计到位、不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实现“一减一增”:取消不必要的前置条件,压缩审批时限;率先在全省实行保障房配建制度,在商品房、经适房、棚户区安置房中配建廉租房和公租房,不签订配建协议或不按要求配建的,不予立项,不准施工。截止目前,保障房审批项目压缩至15个,审批时限压缩至70天,市区配建廉租住房项目24个,配建套数2285套,配建面积10.64万平方米。
五、查账目,看财务开支是否合理规矩规范
对保障房资金使用采取规范化管理,做到专项管理、分账核算、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财政局负责监督财务开支,对保障房建设进行全程“查账”。审计局跟踪审计,确保建设资金按进度及时拨付到位。2012年,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投资22.76亿元,已到位14.39亿元,累计支出10.49亿元,未发生一起挪用挤占资金现象。
六、查问题,看建设中发生的问题是否解决、违纪违规的人和事是否得到处理
按照“揭露问题、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促进建设”的工作思路,实行常态化监管,不定期对保障房建设及分配管理进行检查。截止目前,对1个经济适用房项目进行了退出处理,4户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退出了廉租房,取消了145户租金补贴资格,并对相关单位及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七、查分配,看保障性住房是否公开透明分给困难群众
一是加强信息公开。印发了《******市住房保障信息公开工作方案》,全市47个新开工项目全部在政府网站及实地进行了公开。二是严把准入关。坚持“三级审核、两级公示”审批程序,实行经济适用住房准购证制度,今年以来,对682户申购家庭进行了资格审核,发放准购证451本;对低收入家庭进行复核,发放租金补贴268.2万元,实物配租2280户。三是严把退出关。采取主动申报、复审、定期抽查等方式,加强动态管理,使不再符合条件的家庭及时退出,确保保障房惠及更多困难家庭。
八、查机制,看保障性住房建设机制是否真正建立并发挥作用
将土地征收补偿、开工率、竣工率等纳入政府效能监查范围。对照时间节点要求,量化考核管理。实行台账管理,每个项目建两本台账,一是工作台账,明确目标、责任单位、分管领导、责任人,每月对建设信息数据进行比对,定期通报情况;二是问题台账,针对存在问题,明确工作要求和整改措施,限期办结,挂账消号。通过考核,各县(市)区健全了工作机制,完善了工作措施,确保了各项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我市通过实施“八查八看”,促进了保障房建设有序健康推进,但工作中仍有一些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我们一定认真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学习兄弟城市经验,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圆满完成省定各项目标。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
关于进一步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
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住房保障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步伐,有效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推动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顺利实施,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意见》(冀政〔2009〕114号),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省会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加快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实现了廉租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条件的并轨,为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提供了享受租赁住房补贴、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和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等多种保障方式,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个别县(市)和部门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重视程度不高、工作协调不够、推进机制不完善、建设规模偏小、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保证分配公平,切实提高保障能力,努力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二)目标任务。2009年-2011年,通过集中建设、配建、购买和租赁等多种方式筹集廉租住房约10000套,到2010年底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率达到应保障户数的50%以上;完成85万平方米危陋住宅改建和160个、640万平方米的旧小区改善。
三、制定和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
(一)保障标准和保障方式。享受住房保障家庭的收入线标准由市、县(市、矿区)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要调整保障性住房的供应结构,保障性住房建设由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建设并重向廉租住房建设为主转变;要采取新建、购买和租赁等多种渠道加大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房源的筹集力度,保障方式逐步由发放租赁补贴为主向实物配租为主转变;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标准要结合当地住房租赁市场实际合理确定,并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确保低收入家庭租得起房。
(二)科学编制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划。各级住房保障部门要根据住房保障范围和廉租住房建设、危陋住宅改建以及旧住宅小区改善任务提出需求,各级规划、发改部门要据此编制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划,制定建设计划,并在规划设计上抓好落实。对配建廉租住房的普通商品住宅项目,要明确划定建设区域和土地面积,由本级住房保障部门组织开发建设,并以此作为规划审批的前提条件。对不符合条件的项目,一律不予规划许可和项目备案。廉租住房建设选址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城市的不同区域安排建设项目或配建项目,努力为低收入家庭工作生活、子女上学提供便利条件。市内各区要根据市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石发〔2009〕1号)和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家庄市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工作责任目标分解〉的通知》(石办字〔2009〕21号)精神,积极指导本区企事业单位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
(三)认真组织实施建设计划。要认真制定计划,对拟建项目的建设方式、资金来源、供应对象等事项以及开工竣工、投入使用时间做出安排,有序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廉租住房建设原则上在普通商品住房、危陋住宅改建中配建,也可在划拨土地上集中建设。对各县(市、矿区)列入建设计划的项目,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部门及发改、国土、财政、规划等部门要及时列入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计划,在资金、用地等方面优先安排。危陋住宅改建要坚持整体开发、总体平衡、完善功能的原则,重点改建集中成片的危陋住宅区,按照先易后难、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实施。
鉴于我市廉租住房保障对象与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保障条件已经并轨,今后原则上不再集中新建经济适用住房。
四、落实建设资金
(一)落实廉租住房保障配套资金。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扣除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后的余额要全部用于廉租住房保障。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的资金不得低于10%。国家代为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也要优先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市、县财政部门在预算中要足额安排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廉租住房建设资金要及时划拨到项目开发建设单位,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对住房保障工作的补助资金,且做到专款专用。在此基础上,市、县财政部门也要安排专项资金。市政府每年安排不少于2600万元的城建资金用于市区旧住宅小区改善,各区政府也要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旧住宅小区改善。
(三)拓宽融资渠道。要充分利用现有或开拓新的融资平台,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银企合作机制、争取信贷支持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市、县(市、矿区)投融资平台筹集的建设资金,应当优先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要鼓励和引导各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和购房人,要优先发放项目贷款或个人按揭贷款,并给予利率优惠。在旧住宅小区改善工作中,要积极动员和协调原开发建设单位、公共设施运营单位和居民承担相应的资金,确保工程正常启动和顺利实施。
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强化土地的调控作用。廉租住房建设用地,要以划拨方式供应。根据住房保障规划和计划,市国土部门要认真编制土地利用计划,积极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的储备工作,每年提供不少于80亩的廉租住房建设用地。市、县(市、矿区)国土部门对集中新建的廉租住房建设用地,要单列指标、直接下达到具体项目,实行定点供应。危陋住宅改建建设用地要按照城市规划用途,实行综合利用开发或纳入政府储备。
(二)认真落实减免收费政策。对集中新建廉租住房项目以及危陋住宅改建项目用于搬迁居民建设的住房,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所涉及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应按相关标准的下限收费或给予减免收费。对集中新建的廉租住房和危陋住宅改建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基础设施等,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统一规划和建设。
(三)加大税收政策的支持力度。对集中新建廉租住房项目建设用地,免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廉租住房管理机构购买住房作为廉租住房房源的,免征契税;被拆迁居民因拆迁而重新购置住房,其购买住房总价未超出房屋拆迁补偿费的,免征契税。
六、做好项目建设管理工作
(一)及时办理项目手续。对列入建设计划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要认真组织开展相关前期准备工作,及时完成规划编制、项目审批、建设用地、建设许可等审批手续。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优化房地产业发展环境的意见》和《石家庄市房地产项目联合审批绿色通道工作方案》等有关要求,有关部门要采取提前介入、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和联合审批、一站式办公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压缩审批时限,限时办结相关手续。危陋住宅改建项目经市危陋住宅改建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其他部门方可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对旧住宅小区改善工作,市内各区政府可以直接委托有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和设计单位负责项目招投标和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和工程监理单位要通过竞标的方式确定,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二)抓好工程建设。要逐一落实项目建设计划,完善建设程序,尽快开工建设。要保证建设资金的及时拨付,切实加快建设进度,争取项目尽早竣工投用。要认真搞好规划设计,力求户型设计科学合理,在较小的户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要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强化对工程建设各环节的监督,保证工程质量。危陋住宅改建项目要鼓励对居民实行货币补偿。旧住宅小区改善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在改善后的住宅小区内积极推行市场化物业管理服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七、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协调。市政府成立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组长由主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主管副秘书长、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市住房保障、发改、财政、规划、建设、国土、地税、监察、民政、审计、人民银行等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认真做好各自工作。市住房保障部门负责对保障对象的认定、租赁补贴的发放和廉租住房实物配租,以及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组织实施;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落实廉租住房建设计划以及上报备案;市财政部门在筹措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廉租住房上级补助资金和工作经费,并加强对使用资金的监管;市规划部门负责编制住房建设和保障规划,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规划与审批工作;市建设部门负责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工程质量管理;市国土部门负责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落实到具体地块,采用行政划拨、单列指标、定向供应等方式优先安排;市财政、税务部门负责落实好对保障性住房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土地出让收入的政策,并对廉租住房经营管理免征有关税费;市民政部门负责城镇低收入家庭的资格认定;市审计、监察部门负责对建设资金的使用和建设过程的全程监督;各类金融机构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各县(市、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落实工作责任,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支持政策,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二)完善配套政策。市民政部门要尽快出台《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办法》,为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提供依据,年底前启动低收入家庭的资格认定工作。市住房保障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加强对廉租住房的日常管理,严格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准入、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
(三)健全工作体系。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各县(市、矿区)区要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和工作机构,各街道办事处要有专门负责本辖区住房保障工作的人员,并列入街道办事处的编制。社区居委会要明确专职人员负责住房保障工作,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市住房保障部门开展住房保障工作的经费,由市住房保障部门作出预算,市财政专项安排,并保证足额拨付。各县(市)、区和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开展住房保障工作的经费,由各县(市)、区财政部门按照每户每年不少于50元的标准列入预算,由各县(市)、区住房保障部门统一掌握使用。各县(市)、区要完善低收入家庭的认定办法和程序,依法建立规范的家庭收入和住房状况审查制度,公正、公平、公开确定保障对象。对拟提供保障的家庭,要向社会公示,严防弄虚作假。
(四)强化监督检查。市政府每年将责任目标分解到各县(市)、区,各县(市)、区要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计划在主要媒体上向社会公布,强化社会监督。市政府督查室要抓好督查,定期通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部门要会同市有关部门定期调度,每年年底组织检查考核。考核结果将纳入对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部门绩效考核、领导班子考核范围。对各项工作不落实、完不成责任目标的,将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抓好宣传引导。各级新闻媒体要深入宣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相关政策,及时总结、推广、宣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好的经验、做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为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做出积极贡献。
二○○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主题词:城乡建设 安居 工程意见
第五篇: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财政部部长助理王保安答记者问
2011年2月14日
来源:经济日报
具体措施有:
○ 努力筹措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
○ 创新财政政策和运作机制
○ 继续落实减免税费优惠政策
○ 统筹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
○ 加强工程资金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政府得民心、百姓得实惠、经济得发展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不仅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而且有利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日前,财政部部长助理王保安就财政部门在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成效等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王保安介绍,近年来,财政部门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构建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不断加大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明确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来源渠道。近年来,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目前已经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的财政投入机制。主要包括: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省市县财政一般预算安排的资金、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安排的资金、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安排的资金、地方债券安排的资金等。
二是不断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资金支持力度。2007年以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补助力度,累计下拨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1547亿元。分看,2007年至2010年分别为51亿元、184亿元、501亿元、811亿元。与此同时,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也不断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入力度。
三是明确保障性安居工程非税收入优惠政策。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以及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一律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其中,免收的全国性行政事业性收费包括: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等项目。免收的全国性政府性基金包括: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教育附加费、地方教育附加费、城镇公用事业附加等项目。
四是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免交土地出让金政策。廉租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中的安置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以及面向经济适用住房对象供应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除依法支付土地补偿费、拆迁补偿费外,一律免交土地出让金。
五是明确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以及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分别从营业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等方面给予了税收优惠政策。
六是规范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管理。廉租住房和政府投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缴入同级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维护、管理等支出。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各类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等在内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体系。2010年全国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590万套,基本建成370万套;农村危房改造开工136万户,基本竣工108万户,均超额完成年初国务院部署的任务。“十一五”期间,通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我国解决了150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360万户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王保安表示,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新增公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重大决心。各级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确保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和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努力使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努力筹措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切实加大市县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资金规模;确保将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和土地出让净收益按规定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地方的补助力度。省级财政也将加大投入力度,对财政困难市县给予倾斜。
二是创新财政政策和运作机制。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繁重,资金需求巨大,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投入,难以保证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可持续性。因此,要积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放大财政政策效能,通过采取财政贴息、政府资本金注入、税费优惠等措施,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建立健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是继续落实减免税费优惠政策。继续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免收各项收费基金和土地出让收入;继续落实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以及棚户区改造涉及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成本。
四是统筹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各地在确保完成当年廉租住房保障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将土地出让净收益、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等安排用于廉租住房保障的资金,统筹用于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同时,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还可以将中央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五是加强工程资金使用和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着力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使用效益。